時間:2023-09-20 18:22: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團隊人文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護理團隊 護理人員 護理工作 情商建設
Abstraction:Necessary of build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EQ) of nursingteamwas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humanism. How to promote EQ in the nursing team was expatiat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head nurse , nursing humane education, extens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nursing staff and differential management of nursing team.
Key words:nursing team nursing staff nursing care emotional intelligence(EQ) building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新的醫學護理模式、新的醫患關系,我們必須重視護理團隊整體的建設,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而很大程度上,護理團隊建設的重點是護理團隊情商的建設,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提高團隊各種應變能力(主要是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現代醫學的要求。
患有心臟病的大多數病人,具有恐懼、焦慮、多慮、認知能力強和情感需求高等心理特點,加之我們護理隊伍中年輕護士居多,各種應變能力忽然工作經驗比較薄弱。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我們心內科各病區近幾年來,在團隊的情商建設上予以高度的重視,尤其是加強人文素質和各種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做法,不僅減少了護理投訴,和諧了護患關系,同時也愉悅了我們自己,使我們更好的情緒去面對病人,服務我們的患者,這使我們受益匪淺。現將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 認真體會護理團隊情商建設的必要性
1.1護理工作性質的需求
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直接對傳統護理模式提出了挑戰,護理不僅僅只停留在機械的治療和護理上,更注重的是人文關懷和心理健康。在分工日益細致的社會中,每一個人的才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個成功的團隊最重要的一點一定是能否充分地發揮群體的智能。而護理工作尤其體現的是匯合眾人的勞動和智慧,它是一個團結協作的過程。具有緊密關聯性和相互合作、相互依賴性。因此,為了有效完成護理團隊工作,就必須提高整個護理團隊的情商。
1.2護理工作績效的需求
護理團隊工作績效是團隊中護理人員(包括護理管理者)之間相互信任和溝通的結果。研究表明,影響一個群體工作效率的因素有三個: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對群體特性和群體效能的意識。當病情發生瞬息的變化時,分秒必爭,時間就是生命。因此,高效地完成醫療護理工作,就會顯得尤為的重要。此時高情商的護理團隊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
1.3護理人員情感的需求
提高護理團隊情商可以發揮對護理人員情感驅動作用。情感是人的意識活動的重要動力之一,而情感又尤其會受到人際關系的影響。一個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團體可以激發熱愛集體的情感,使人心情愉快、身心健康、上下一心、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人際關系不和諧,個人利益當先,互幫互助的意識淡漠,必將使團隊的凝聚力減弱,即使有再大的物質刺激也是事倍功半。感情的力量往往會超越物質的力量。
2 細致開展護理團隊的情商建設
2.1護士長的影響作用
護士長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智能、出眾的才學、兢兢業業、高度負責的工作精神,還需要在管理的工作中傾注大量的真實的感情,努力提高自己的情感商數,在其情感美的感染下,使廣大護理人員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使雙方情感的相互關系轉化為人們的行為和思想動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2.1.1護士長個人的素質:
2.1.1.1情商水平:應是胸懷寬廣,具備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水平,不能在下屬面前喜怒無常和無度,或者在意外面前驚惶失措、煩躁不安,這些不良的情緒對護理人員有很強的感染性,會影響整個團隊情緒。
2.1.1.2協調能力:能憑借意志、情感、經驗和知識,藝術化地處理護理團隊中的上下級關系、護患關系、醫護關系和部門之間的關系。
2.1.1.3還應把握好三點:看問題要客觀,處理問題要恰當,與人距離要適當。
2.1.2利益分配要公平合理。利益分配不公對護理人員情緒影響很大。因此護士長在利益分配時要有章可尋,有帳可查,公平合理,一視同仁。以促進合作,化解沖突。
2.1.3知人善任、考核公平、愛護部下。處理問題時對事不對人,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為下屬創造各種機會以提升各自的能力,讓其能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因此,護士長對于提高團隊情商具有首要的作用。
2.2提高護理人員人文素質
提高團隊的人文素質是情商建設主要目標之一,也是團隊情商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人文素質所含蓋的面很廣,它包括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由政治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組成的精神體系。其內涵是指護士應具備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質、人文關懷以及人文科學等方面的修養,它要求護士將人類科學、道德、審美、勞動等方面的文化成果轉化為自身較為全面的素養。因此應從根本上要注重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的培養。
高情商護理團隊對護理人員人文素質的提高能起到促進作用。當護理人員具備了應有的素質后,在護理團隊中受到尊敬,受到重視,充分體現出個人的價值后,更能突顯出熔鑄護理團隊情商重要性。
2.3護理人員進行廣泛深入的溝通。
溝通是人們之間相互傳遞信息、思想、知識、甚至興趣、情感等的一種行為。溝通對護理團隊中人員的交互行為、對護理團隊的營運都起到極大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只有溝通,才能使護理人員的情感得到交流,才能協調護理人員的行為產生共鳴,形成共同的愿望,產生出強大的凝聚力和高效的執行率。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各種例會、內部出版物、局域網、面對面交談、非正式接觸、電話、書信等。同時要創造各種促進溝通的條件,可使護理團體內部和外部能信息共享、消除矛盾、統一思想、增強團結。因此,溝通是提高護理團隊情商的重要方式。
2.4實施護理團隊內的差異管理
任何一個護理團隊其護理人員之間一定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既體現在護理人員之間的經驗知識和能力方面,也體現在護理人員之間的情緒上,如態度、價值觀等上。這種差異是護理團隊內部產生沖突、意見分歧的主要來源。護理團隊如何進行差異管理則體現了護理團隊情商的高低。差異管理最有效的方法有:
2.4.1每位護理人員之間要有透徹的、開誠布公的意見溝通,取長補短,使每一個護理人員都心悅誠服地改變不妥的想法和接受別人的意見,支持護理團隊的目標。
2.4.2根據每位護理人員能力的側重,應人而異,應才而重,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在不同的方面體現自我,以達到變要我做成我要做的效果。這種結果是團隊的目標實現了,團隊中的個人也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內部的沖突、意見的分歧也能夠化解。
3 效果
通過近3年的情商建設方案的有效實施,科室整體護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提升。護患之間、護士之間的關系大大改善,護患矛盾有效降低,去年僅發生1起護理投訴,其余均科內解決。同時通過正向激勵的有效實施,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3年,科內護士共近40篇,科內的業務工作量穩步上升,科室患者滿意度逐年提高,無差錯及事故發生。護理部開展的各項活動及在部級、省級、市級、院級的各項工作檢查中,我科均表現優秀,達到了醫院與病人雙贏的效果。其中情商提升與業務工作量,病人滿意度,護理人員學習、工作積極性(主要以論文數,各種比賽獲獎例數為參考)的關系列表如下:
表1 情商提升與業務工作量,病人滿意度及護理人員學習,
工作積極性關系
時間 年門診人數 年住院患者數 發表
文章 獲獎
人次 病人
滿意度
人數 提升率 人數 提升率
2007年 274881 9704 4 7 87.6
2008年 336910 22.57% 11146 14.86% 12 16 92.1
2009年 370223 9.89% 11855 6.36% 23 27 98.5
4 總結
通過有意識的進行護理團隊的情商建設后,護理人員和護理團隊的素質得到了提高,營造出一種團結、和諧、互助和進取的工作氛圍,鼓舞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使他們能夠“自尊、自重、自信”,達到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最終,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更大程度的體現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袁慶福,金晶,李莉莉等.醫院文化建設應做到以人為本J.醫院管理論壇,2007,129(7):16-18
[關鍵詞]高職人文素質 一體化 課程體系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8-0075-03
教育部早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中就明確指出:“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可見,高職院校人文素質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是必要且緊迫的。自2006年國家啟動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以來,不少高職院校已完成以強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重構,在對學生的專業素質與技能培養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但是相對于專業課程體系的另一個系統,即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文素質課程系統,仍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存在許多弱勢,如脫離專業、行業實際、特色不鮮明等,在這種情況下,重構與高等職業教育相匹配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建設總體設計“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個類型,高職院校推動人文素質教育進程的核心動力是學校的文化價值觀, 主要表現在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上; 而維持人文素質教育的紐帶則是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人文課程和人文講座; 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舞臺是各種異彩紛呈的校內外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圍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全面貫徹“一體化”理念,整合各種有效資源,將廣義的人文精神通過教育教學活動、環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徑內化為人的品格因素,進而凈化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使人成為有個性、具有思維能動性的、向善的以及有境界的人,最終實現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因此人文課程體系既是知識體系,也是價值體系。
(一) 系統設計
1.明確改革目標。目前,不少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存在兩種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技能教育而削弱了文化素質教育,二是過分強調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而忽視了高職文化素質教育。“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將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為課程體系目標,重新融合包括原課程體系中的思想政治課程、人文素質課程、心理健康類課程,與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銜接并形成合力,進一步保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2.整體設計理念。為確保“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為教育設計理念,將思政課程、人文素質社會課程、心理教育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相互整合、融通,遵循針對性、開放性、理論一體化、考評一體化、動靜結合、綜合性、全面滲透等原則,通過模塊化系統設計,構建以專題理論教學為核心,延伸三個層次的專題實踐項目(活動熏陶、知識拓展、內化修為),服務于專業、體現高職特色的“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以學分為紐帶促發四個板塊的聯動,通過對學生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進行全面滲透和立體熏染,使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時時、處處、人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3.模塊化系統設計。“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對接學生專業培養目標,根據學生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主要通過實施一系列課程教育,使學生具備學習方法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審美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成為會學習、會做人、會審美、會做事、會生活、寬視野的人才。根據系統論觀念,將“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視為一個由許多獨立的次級子系統構成的體系,這些獨立的次級子系統是指課程體系中以擔負某個共同培養目標為功能的幾門課程的集合,成為其子系統,它通過內在耦合關系建立為一個基本課程子模塊, 簡稱“課程模塊”。“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對應需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質設置七個模塊,同時,通過共享一個實踐環節模塊,延伸三個層次的專題實踐項目,具體如下圖:
4.共性與個性和諧發展。“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在整體設計上,立足于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主要從目標建立、課程設置、密切社會等三個方面,既強調社會責任,也大力鼓勵發展人性,追求共性也兼顧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課程內容的重新整合、實踐環節的設置、教學過程的組織、考核方式等進行不同的選擇,學生通過對課程、實踐、社會服務等項目進行不同選擇,實現個性與共性之和諧發展。
(二)整體解決
通過構建“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擬從整體改變高職院校目前的一些現狀。一是進一步明確人文素質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二是從整體上提升人文素質課程教學團隊每個成員的教育理念;三是進一步將人文素質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實現理實一體化;進一步將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課教育緊密結合,體現服務專業的宗旨;四是整體解決人文素質課程的資源包括師資的配備與共享、辦公、教學場所、實訓設備的共享的問題。
(三)合作共建
基于高職院校“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的開放性、綜合性、過程性、職業性等特點,以共建合作的方式構建就成為必然的途徑。合作對象包括學校內合作與校外的合作共建。校內合作有與教學團隊之間的合作、與二級學院(系部)的合作、與職能部門的合作等;從合作方式來看,這種合作共建是全過程的,有共同承擔項目制訂方案、共同開發新的課程和教材、共同設計實施實踐教學、共同培養師資、共同實施教學管理、共同推廣成果、共同進行監控反饋、共同進行教學資源更新等。校外的合作對象包括政府、企業、行業、社區等,合作共建的方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通過聘請校外合作單位的資深人士到高職院校承擔人文素質課程的理論或實踐教學,共同培養師資、合作共建課程、開發教材、實訓基地等。
(四)資源共享
通過構建“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最大化地整合與人文素質課程相關的資源,進一步整合開放融合學校內外管理系統、教育資源系統,構建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互通與共用,實現“1+1>2”的和諧共生目標,包括師資隊伍、優質課程資源、網絡課程資源、教學硬件設施、圖書文獻及電子信息資源等方面的整合與共享。
二、“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建設路徑
(一)組建團隊
“辦學之道,師資為本。”要建設國際水準、高職特色的“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就需要針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和專業培養的需要,通過逐步開展“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包括師資隊伍建設等系列項目改革。組建專業化、合理化的新的教學團隊成為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在整合已有團隊資源基礎上,組建新的團隊,目標明確、層次清晰,以課程建設和制度建設為依托,構建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學工、團委、宣傳部等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有助于打造團隊良性發展機制,有助于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形成各部門參與的“一體化”育人格局,實現大思政、大社科和大文化的目標。
(二)調查研討
隨著高職院校各方面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建立與專業教育對接、具有職業特色的“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改革也迫在眉睫。統一思想,制定改革目標等都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除編制有關課程建設和開發的針對專業教師和學生開展的問卷調查外,還應通過座談訪問征求專家及其他學者的意見,通過查閱文獻法在校圖書館和網上數字圖書館等多種渠道查閱大量相關著作、期刊,搜集材料與相關數據,從實際出發,為課程建設方案的制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設計方案
“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既是知識體系,也是價值體系,需要貫穿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確立“以項目為載體,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設計思路,計劃構建服務于專業,體現高職特點的育人一體化、理實一體化、考評一體化的“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以專題理論教學為核心,延伸不同層次的專題實踐項目,以學分為紐帶促發課程模塊的聯動,開發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具有高職特色的“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建設方案,以適應高職院校示范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整合資源
構建新的“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實現全面育人。新的課程體系把人文素質實踐課程與學校的素養工程相融合,實現全方位育人。把人文素質教育和學校黨團群工作、教學工作、學生管理工作、后勤服務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相互整合,融為一體,實現全過程育人。人文素質專職教師與學校各級管理人員、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課教師、實習實訓指導師,組建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隊伍,從事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共同承擔學生大文化育人工作,實現全員育人。
(五)推廣應用
可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是制定“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建設方案,獲得學校職能部門的核準通過,在校內推廣應用。第二階段,在校內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完成第一輪的修改調整,爭取有針對性的在全省高職院校進行推廣應用;第三階段,在全省推廣的基礎上可考慮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體現“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的高水準及其效益。
(六)評價反饋
在實施過程中建立多方位的評教制度,注意與學校各級領導、管理人員、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等的不斷溝通,聽取各方面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包括建立學生教學信息反饋制度,認真聽取、匯總、分析學生評教意見;建立教師評學活動制度,通過任課教師主動與輔導員(班主任)溝通,以及舉辦教學團隊與任課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座談例會,交流“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交流反饋,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有效地促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七)持續更新
“一體化”人文素質課程體系改革是一個持續開發,不斷更新的過程。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時調整。作為改革的系統工程,包括整體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包括課程的開發建設、師資培訓、網站基地建設、教材開發等工作也要連續跟進,并及時更新。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夏,王莉芬,李曉衡,劉志明.地方高校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的設計思路與實施路徑[J].高教論壇,2011,(7).
[2] 賈靈充,吳杰.地方高校人文素質課程實施現狀及其優化對策――基于學生需求視角的實證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
[3] 鄭群,朱曉倩.高職院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路徑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10,(12).
[4] 張建,姚紅.基于職業發展貼近職業生涯建立雙輪驅動的高職素質課程體系[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
[關鍵詞]教學團隊 優勢 平臺建設 高校青年教師 素質培養
[作者簡介]孫啟香(1974- ),男,江蘇泰州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江蘇 泰州 225300)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3-0067-02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教學質量發展滯后越來越成為影響和制約高校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其理論功底、專業水平、實踐能力等,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辦學水平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青年教師,他們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是高校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必須重視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與發展,關注青年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
當前,在高校青年教師素質發展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重視教學團隊建設在青年教師培養與發展中的作用,著力打造高校教學團隊這個平臺,以教學團隊為依托,推進青年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一、與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相比,教學團隊作為青年教師培養的平臺具有明顯的優勢
高校的教學團隊是由有著共同的工作信念、相同工作目標,擔負著相似的教學工作任務的教師個體組成,一般是按照一定的選拔原則、選配標準,從具有相同學科教學任務教師中選拔、組建而成。教學團隊內的教師個體成員之間,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教學團隊不但是高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結構,也是推進教師教學工作協調、配合,促進青年教師素質和能力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
長期以來,在青年教師素質培養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強調對教師個體的培養,而忽視教學團隊作用,采用的“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青年教師從教后,一般首先從資深教師指導入手,待新任教師逐步了解課程結構、教學過程,對教學環節經過幾年的熟悉之后,才獨立承擔學校教學工作。這種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一方面是周期慢,不利于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不能滿足當前高校教學繁重的教學任務需求;另一方面,這種教師成長模式下,青年教師所接觸環境因素單一,對教學理念、教學教法、教育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不利于他們的全面成長與發展。而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以教學團隊為平臺,推進青年教師素質培養與提高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1.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師的教研能力。教學團隊的建設往往是以完成一定的教學、科研目標任務作為導向,通過團隊負責人的組織協調,各個骨干教師的目標任務分解,全體團隊成員協調、配合,來共同實現教學團隊的教學、科研目標任務。經過這種團隊平臺磨煉的每一個青年教師,他們在協調配合、治學態度、學科認識、理論素養、專業能力,尤其是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實踐能力方面,將得到快速地提升。
2.有利于增強青年教師精品課程的打造能力。只有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通過教學團隊在完成教研目標任務中的歷練,才能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并將團隊科研目標任務完成中所獲得的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從而有利于打造出集前沿性、先進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精品課程。可以說,通過教學團隊的教研實踐,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師建設精品課程的能力。
3.有利于拓寬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視野。在經濟社會全球化的今天,學生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很多學生在學習中不再滿足于對普通知識的需求,其探索欲望有了更高、更深層次的要求。青年教師要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提高專業能力。通過教學團隊為教師搭建的教研平臺,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共同參與學術活動、科學研究、教學交流等,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團隊內成員間的信息互動,相互溝通,資源共享,只有這樣,才能讓青年教師在知識、經驗方面的快速地成熟起來。
4.有利于磨煉青年教師的團結協作品格。教書育人不是依靠某一個教師獨立完成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完成教學任務,發揮對學生知識傳授、人格教育的作用,不僅僅需要個體自我的兢兢業業,更需要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協調配合、互相支持。教師要善于與學校、與其他教師融為一體,協調一致。而青年教師通過教學團隊中的目標任務的完成,相互之間的分工協調,在這個環境的長期實踐中,通過彼此之間的啟發、激勵、幫助,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融洽的合作氛圍,更能分享到彼此合作的快樂,獲得社會價值的實現的體驗,有利于青年教師們團結協作品格的形成。
5.有利于增強青年教師素質教育的針對性。教學團隊應當是一個友愛、團結、互助的大集體。通過教學團隊的發展,教師之間可以形成相互勉勵、互促發展的氛圍。在這個友好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優勢和不足很容易呈現在大家面前。從青年教師素質全面提高出發,團隊成員可以通過相互研討,總結評價,以此鼓勵每個青年教師的優勢,指出每個教師的不足,從而增強了青年教師素質培養的針對性。
二、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為青年教師的素質培養與發展打造良好的平臺
教學團隊的建設應當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應當按照一定的體系結構,促進團隊合作機制的形成,使之真正成為青年教師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深入實踐、增長才干的發展平臺。
1.確立教學團隊的發展目標。確立教學團隊的發展目標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團隊整體的目標,即團隊在一定時期內在教學、科研上要完成的任務、達到的目標。它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標,目標既要有前瞻性,也要有現實性;既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也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要符合學校和教學團隊的實際。團隊整體目標是激發教師團體榮譽感基礎,它有利于青年教師集體歸屬感的產生。教學團隊的第二個層次就是教師個體的目標,其目標的確立要根據教師的學歷、閱歷、能力來確定。通過這種個體目標的確立可以使青年教師們都容易獲得歸屬感、成就感和滿足感,有利于教學團隊各個成員的共同奮進,不斷提高。
2.選拔教學團隊的負責人。教學團隊的負責人,不但應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權、財務支配權、教師評價權等領導權力,更要有很強的非領導能力,它要求教學團隊在負責人選拔中,要考慮那些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具有豐富的教研成果,在教學科研中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學術地位和教學權威的骨干教師,作為團隊負責人。同時,在考慮專業能力之外,還要考慮選拔那些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誠信、友善,較強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的教師,作為教學團隊的負責人。
3.營造教學團隊的合作氛圍。教學團隊要發揮對青年教師的良好教育和影響作用,其合作氛圍的營造是關鍵。只有具備了良好團隊合作氛圍,每個教師才能在團隊中具有歸屬感、滿足感,才能積極奮進,主動交流,才能自覺地創新教育教學活動。營造教學團隊合作氛圍中,首先,要保持團隊適當的規模。規模過大,人員分散,不利于教師間的充分交流,也容易在團隊內部形成小團體。規模過小,則不能形成團隊的優勢,不利于教師個體發展,一般以8~12人為宜。其次,要實現團隊組建中教師成員的合理配置。要堅持老、中、青結合,不同學歷層次、教學資歷、教學能力的教師結合,其中主要是看是否有學科帶頭人,是否有教研骨干,是否能夠實現教師之間的互補作用。最后,要打造教學團隊的共同的精神理念。它要求團隊內要具有為著共同目標的實現團結一致、互相協調、彼此合作的精神,教師之間要平等對待,公平、公正,要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長處,重視每一個成員的能力和作用,給每個個體以施展才能的機會,要經常性地進行互相溝通,互動交流,互相勉勵,使大家敞開心扉,彼此包容,營造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
4.建立教學團隊的評價機制。教師評價是激勵教師發展的重要措施,在傳統的教師培養中,高校單純重視對他們業績的評價,而忽略團隊的激勵作用。當前,應當在教學團隊內建立激勵機制,將教師在教學團隊中承擔的角色、履行的崗位、所作的貢獻與其工資津貼、榮譽稱號結合起來,激勵教師在團隊中努力履行職責,多做貢獻,促進他們在團隊發展中提高自己。
三、充分借助教學團隊的平臺作用,選擇實施青年教師素質培養提高的策略
基于教學團隊在教師培養與發展中的優勢,應根據學校學科建設和教師隊伍的實際,積極借助教學團隊這個平臺,實施青年教師素質培養和提高的策略。
1.實行教學團隊中幫帶計劃。教學團隊應針對教師隊伍的層次結構,制訂實施資深教師、教研能力強的教師,幫帶新教師、青年教師的計劃。每一個新教師、青年教師應在指導教師的跟蹤幫教下,完成諸如教案編寫、試卷分析、課題研究、課程教學等一定的教研項目,虛心聽取指導教師的意見,及時修正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能夠在指導教師的言傳身教中,迅速提升教學能力,縮短成熟、發展的時間。
2.借助教學團隊開展教研交流活動。要充分利用教學團隊這個平臺,組織廣大青年教師參加各種教學觀摩活動、課業輔導活動、科學研討活動、學術交流活動、教材建設活動等,促進青年教師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理清思路,開拓創新。要通過在教學團隊內開展特色教研活動,推出教研成果,促進成果轉化,推進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
3.重視教學團隊的學術交流活動。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來自于他們對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因此應當鼓勵教學團隊內青年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應通過設立團隊教研課題基金,向廣大青年、淺資歷教師給予課題立項推薦、經費補助上傾斜,鼓勵他們參與課題攻關,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應積極創造條件,舉辦團隊層面的、學校層面的學術研討活動,鼓勵青年教師大膽參與。要選派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到國外參加教研項目訓練,促進他們增加見識,增長才可,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
4.營造教學團隊人文關懷氛圍。現代教育的理念賦予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善于運用人性的光芒,去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由此,教師應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較高的心性修養,高超的教育智慧。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高校青年教師應從學生人文需求出發,重構自己的教育價值觀,革新自我固有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陳舊的思維方式,努力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細心,關注、關心學生的成長。所以,高校適應這一要求,重視青年教師人文修養的提高,從關心青年教師發展、了解他們需求出發,對他們進行經濟上、精神上的關懷,要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發展,關心他們的價值實現,從人文環境的營造出發,努力提高他們的人文修養,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培養他們教育靈性。
[參考文獻]
[1]陳明偉,侯英梅.面向大學教師發展的教學團隊建設論析[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2(2).
[2]何麗平,涂清云,李寧.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北京高校教學名師與教學團隊項目建設綜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3).
一、何謂文化軟實力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沒有看過好萊塢電影?但沒有讀過甚至不知道《道德經》的卻大有其人。當麥當勞、可口可樂、韓劇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時,我們不禁驚呼: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到底在哪里?在西方人抱怨對中國巨大的貿易赤字的時候,我們面臨著對自己五千年文明認同的文化赤字。好在我們已日益認識到了這一事實,并在近年加快了扭轉這一局面的步伐,同時從2006年年底中國大地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詞“文化軟實力”。
“軟實力”這個術語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來的。文化軟實力則是與一個國家創造力、影響力相關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見的,不能物化、不能指標化、不能市場化的。這種軟實力雖然沒有硬實力那樣具有明顯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滲透力。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這是首次用“軟實力”這個概念來標示文化發展的尺度和目標,并且把“提高文化軟實力”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這是對科學發展觀的一次新的注解,表明我們黨一方面與時俱進,展示了與國際通行發展規則相一致的視野,另一方面又開拓創新,走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
二、班集體文化軟實力的形成途徑
文化是班集體發展的深層次推動力,是團隊中“一只看不見的手”,它無時不在、無時不有,融匯在團隊的觀念和行為中,潛移默化地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新的歷史環境,增強班集體的文化氛圍,為現代班集體建設注入人文關懷,才能進一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道德文化基礎,為未來的社會公民打造良好的素質條件。在班主任的實際工作中加強團隊文化建設“軟實力”,實際上是提升班集體凝聚力的“硬課題”,它呼喚所有從事這一工作的教師,要拿出自己真實的“硬功夫”,積極為此獻計獻策,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理論高度。在我的教育工作實踐中,要從如下幾個方面為提升班集體文化軟實力而努力。
1.利用班集體成長的各個不同時期特點,有的放矢地推進文化氛圍的構建。
(1)班集體建立之初―――重要時期
在一個班集體剛剛成立的初期,學生們帶著對自身和集體的很多期待走到了一起,這個時期是班集體文化建設的基礎時期,這是一個習慣和觀點的形成時期,也是打造班集體“文化軟實力”的最佳時期。教師在這個時期可以將班風,班訓,班徽,班旗等具有班集體團隊“標志性”文化傳承的“結晶”凝結起來,廣泛調動學生的參與,在參與中使學生明確心中期待打造的團隊核心和實質是什么,心中理想的班集體的內涵又是什么,這樣便形成了班集體成員認可的發展基礎,為今后良好文化氛圍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2)班集體發展時期―――攻堅階段
當班集體成立半年后,大體上已形成班集體特有的風貌特征,這時我們的工作要充分利用運動會、文藝展演等各種學校活動增加活動中的文化比重,比如:運動會后的頒獎儀式,文藝展演中的海選等活動,廣泛發現“人才”,積極推動全體學生的參與,尤其是關注學生行為細節中的“閃光點”,有意識地將這樣的“小事”中所滲透出的文化精華“放大”,加大宣傳和鼓勵的力度,同時增強對主流文化思想的梳理,使學生對團隊的信任和依賴感日益增強,逐漸使所有成員形成班集體思想的共識和團隊精神的統一。
(3)班集體建設“收尾”階段―――可持續發展的“開始”
進入畢業年級,由于升學壓力日益成為生活的主題,因此這將成為班集體文化軟實力發揮優勢的階段,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在這個時期可以將團結、積極、進取、自信、自強等精神彌散在整個團隊的環境中。作為班主任,在這樣的時期要利用各種機會為學生開展勵志教育,更要有意識地、多層次和多角度地傳達出“團隊是具有長期生命力”的觀念,讓學生明白,良好的班集體精神的核心是一個團隊長期發展的動力,團隊成員是要長期相伴相隨的“同路人”,從而讓班集體的“文化軟實力”真正發揮它的強大推動作用。
2.利用各種具有人文特點的活動強化班集體獨具溫情的人文關懷。
班主任要利用各種具有人文關懷的活動,在團隊中開展溫情教育,當今的青少年在他們的成長環境中,關愛他人、奉獻社會正是他們必須要補上的重要一課。在這其中,有很多相關的活動可以開展。比如:為選擇文科的學生舉辦的送別會,母親節征言,父親節寄語,“我的感動說給你聽”主題演講,相逢百日“慶典”,團隊“生日會”,等等。
3.利用各種外聯方式加強班集體“品牌”建設。
班集體的文化要通過各種方式歸納、總結、宣傳。在這樣的要求下,班主任要通過各種信息傳播途徑廣泛地開展宣傳引導,提出主流文化方向,培養學生的“班集體品牌”意識。在這其中我們可以開展:“班刊”編印,“宣傳櫥窗”展示,“活動標語”展評,主題特色板報等活動。
4.班集體管理體制是班集體文化生長的土壤。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為更廣泛的調動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應該為更多的學生搭建發展的舞臺,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成功,在投入中關愛他人,在收獲中增強自信。因此,一個班集體的管理方式是滋養班集體文化的土壤。在我現階段的工作實踐中,主要將“班集體管理企業化”作為實踐的內容在高中班集體中加以推廣,收到了較好效果,這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班集體管理新模式,調動了全體學生發展的自主性,同時引入競爭機制,為班集體建設提供了動力。
我推薦的書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伯特蘭?羅素著,楊漢麟譯,河北人民出版社
《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布蘭斯福特等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209-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具有某一領域專業技能并擁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而在個人的綜合素質中人文素質是基礎和核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建立更加靈活開放的學習制度平臺、資源更加豐富的實踐育人平臺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平臺,著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一、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技能大賽賽項方式及特點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是全國性的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大賽,以四人為團體,主要考察選手關鍵任務的完成質量以及選手職業素養。大賽能夠鍛煉學生創新、團隊合作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電子商務創業熱情,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通過團隊形式競賽,既注重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也鼓勵學生個人風采的展示,致力于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及素養、團隊協作能力等人文素質。電子商務技能大賽體現了最新的行業需求和崗位要求,在電子商務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促進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二、以技能大賽為載體的高職院校電商專業人文素質教育必要性
對學生而言,電子商務技能大賽不僅能夠幫助提高專業技能水平,還能夠鍛煉心理素質、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素質。對教師而言,通過直接參與和指導大賽,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用人單位技能型人才需求及素質要求,有利于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通過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可以形成良性的師生同賽、教學相長的教學格局。
(一)對學生而言,電子商務技能大賽能鍛煉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首先,技能大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技能大賽不僅僅是考察一個人的素質,而是考察參賽團體的綜合素質,可謂是一次從單一技能到綜合素質、從個體到集體、從教的過程到學的過程的全方位檢閱。每個學生在個人素質和專業技能上各有所長,作為一個資源共享的空間,電子商務技能大賽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開闊視野的平臺,還提供了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其次,技能大賽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參賽成功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專業技能,一是心理素質。專業技能的正常發揮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素質,某種意義上講大賽既是鍛煉技能的舞臺,也是難得的心理素質培養和提升的機會,通過大賽學生除了提升專業技能,心理素質的鍛煉和收獲亦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技能大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參加電子商務技能大賽,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鍛煉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發現商業機會的意識和能力。
此外,通過大賽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意義深遠。同時學生在大賽中良好的個人風采展現,也可以對其他學生起到示范和激勵作用。通過賽前大量的實際訓練,高強度、嚴要求的比賽程序可以很大程度上引起學生對動手能力的重視,有利于形成腳踏實地、嚴謹求實的優良學風。
(二)對教師而言,電子商務技能大賽能夠推動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
教師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的過程中,能夠重新審視電商領域知識,加強專業技能提升,精準定位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的差距,很好地促進“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和專兼結合教學團隊的建設。此外,電子商務技能大賽激發了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開展課題研究、組織教學內容的實踐平臺。
三、以技能競賽為載體的電商專業人文素質教育實現途徑
技能大賽目的在于促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其關鍵點就是將在技能大賽訓練中所積累的經驗合理地融入日常的教學中,形成一套“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即,日常教學環節和技能大賽的評價和考核環節有效地結合,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要求,分項目和模塊組織教學,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設置成相對應的技能競賽項目,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的教學和技能操作訓練,使技能競賽與教學形成完整、統一的體系,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中學,學中賽”的良好效果。
(一)學校領導的支持和重視是有效開展技能大賽的基礎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首先,使領導認識到技能大賽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意義;其次,制定完善縝密的競賽措施和方案;第三,建立一套完整的“師帶徒”競賽體系。圍繞這一體系,遴選參賽選手,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加強選手的日常訓練,加強指導教師的專業培訓,加大實訓室的投入,加大對獲獎選手和指導教師的獎勵力度。
(二)電子商務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過程的結合是關鍵
圍繞電子商務技能大賽,開設一系列專業課程和人文素質課程。比如,通過開設圖像處理課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商品拍攝技能,熟練運用圖像處理軟件,加強學生對美的理解和色彩的應用,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意能力。再比如,通過電子商務綜合實訓課程的學習,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通過組隊完成一系列電子商務實訓項目,既能鍛煉應變能力、團隊合作及創新能力等,還能增加對商業機會的敏感度。
(三)圍繞技能大賽開設多種常規化比賽項目是保障
首先,技能大賽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而不能成為精英競賽。加強競賽機制建設,從機制上保障人人參賽、逐級競賽。其次,結合職業崗位技能和素質要求,綜合分析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精心設置一些單項技能和綜合技能比賽項目。第三,豐富技能大賽過程中有關人文素質的考核方法,避免一刀切現象。總而言之,將技能大賽作為常規化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使技能大賽常態化、普及化。
作者簡介:徐敏華,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博士;熊瓊,
>> 協同與創新: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探析 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與改革路徑研究 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高校輔導員個人專業化與團隊專職化機制建設研究 淺議輔導員的班級創新團隊建設工作 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與專業化建設探析 輔導員在高校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與素質建設探析 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探析 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協同工作探析 高校輔導員與微博運用探析 論高校輔導員與學風建設 論高校輔導員與和諧班級建設 淺談高校輔導員素質與能力建設 高校輔導員素質與能力建設對策研究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定位與團隊建構 淺析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團隊領導者的素質與能力 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與專業化建設路徑探析 “北斗五型”專業化輔導員團隊建設研究與實踐 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探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7-02-27.
[2]學軍.用“協同創新”思維促發展[EB/OL].http:///wywy/shsz/201410/t20141030_5944054.htm,2014-10-30.
[3]王W儉,李曉莉.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的育人機制探析[J].教學與研究,2015(10):98-105.
[4]赫爾曼?哈肯.協同學――自然成功的奧秘[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83:109,233.
[5]Chesbrough H.W..0pen Innova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64.
[6]田智,王艷,王驥.協同創新視野下的研究生德育隊伍建設研究[J].江蘇高教,2015(6):121-123.
[7][9]王吉成,尹琪,師燕妮.求進思遠: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的創新與傳承[J].大學教育,2015(10):61-63.
[8]馬娟,陳岸濤.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協同創新能力的評價機制[J].高等農業教育,2014(2):51-54.
[10]D Werbel,D J Johnson.The Use of Person-Group Fit for Employment Selection:A Missing Link in Person-environment-fit[J].Human-Resource-Management,2001,40(3): 227-240.
[11]孫正林.輔導員職能定位重構與大學人文精神培育[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11):10-13.
[12][17]伍慷.高校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及效用[J].高教探索,2012(2):127-131.
[13]張捷,楊恒哲.高校科研團隊凝聚力建設淺談[J].江蘇高教,2013(3):66-67.
[14]陳冬梅.基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高校人才隊伍建設探析[J].高教探索,2013(2):43-46.
關鍵詞: 創新訓練項目 指導教師 外語專業
筆者于2013-2015兩個學年中指導了三項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總結了點滴經驗,可以大致概括為“一個核心、兩個基點、三個引導、四個重視”,分享如下:
一、一個核心:即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核心。
實踐活動是保障上述理論的支撐點。國內阿拉伯語專業學生因專業特點,歷來缺乏實踐機會和實踐空間,而學校團委提供了暑期社會實踐立項的優秀平臺,為所有學生搭起了平等舞臺。阿語系2011級黃世宇等四位學生珍惜并且抓住這次機會,組建起“斯芬克斯團隊”,創造性地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契機,變所學為所用,嘗試將阿拉伯語語言基礎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積淀運用到社會實踐調查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筆者亦在多數場合鼓勵各年級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新,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將書本上的阿拉伯語變成嘴邊的阿拉伯語,將理論上的跨文化交流變成實踐中的思想碰撞,認識周邊的外國朋友,構建未來的職場模型。之后,學生抓住省教育廳立項支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在暑期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申報上述計劃,課題題目為“阿拉伯語網絡信息資訊平臺建設”,并成功獲得立項。
2013年,這個學生團隊以周密的調研報告、翔實的數據分析和密切的團隊協作,在考核中成績突出,順利結項。緊接著,2012級阿拉伯語系的另外兩個學生團隊受到啟發和鼓勵,也成功獲得該計劃立項。兩個立項項目分別是“面向阿語學習者的阿拉伯人文視聽體驗中心建設”和“阿拉伯風情主題餐廳的市場調研”。
二、兩個基點:即以語言文化為基點,以市場需求為基點。
阿拉伯語專業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應有其自身的鮮明特色,這個特色就是語言文化的特色,不僅僅是懂得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會說阿拉伯語,更應是以此為立足點,掌握阿拉伯朋友的思維習慣,調查厘清他們的生活需求,從而做到社會調查所需的適用性。將這兩個基點融為一體,是筆者鼓勵學生和督促學生的主要思路。
在實踐活動中,這三個學生團隊利用自身的語言優勢,融合網絡技術、掌上媒體、新聞宣傳、市場營銷、教育技術等手段,實現學科的交叉和融合。以“斯芬克斯”團隊為例,他們在成功獲得省級立項后,迅速建設并運營面向南京市內的阿拉伯人的網絡咨詢平臺,并且與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同學組建運行團隊,參加南京大學“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受到了不少商家的青睞。
三、三個引導:即引導學生規范團隊分工、引導學生做好調查記錄、引導學生“打磨”調查報告。
合理的團隊分工是實踐團隊賴以為生的根本保障。以“斯芬克斯”團隊為例,四名成員是2011級阿語系的學生骨干,團隊負責人黃世宇是外院的團總支副書記,筆者對這樣一支力量感到滿意甚至羨慕。在成團之前和成團之后,筆者和這個團隊進行了幾次集體會議協商,對團隊分工提出了明確的建議。
調查記錄是團隊調查活動的主體,沒有清晰的記錄,就不會形成有說服力的調查報告。因此,為本科學生進行合適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在成團之后和實踐進行過程中,筆者通過不同的形式,例如會議和網絡交流與團隊成員進行協商,提供指導。
調查報告是優秀團隊皇冠上的“明珠”,唯有寫好調查報告,實踐活動的價值才能凸顯。因此,指導和“打磨”學生的調查報告,是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在調研報告的基礎上,上述三支學生團隊在兩年的時間里發表了四篇論文,分別是《南京及周邊地區阿拉伯人交通、交流、飲食等情況的調研》(黃世宇、郭麗萍)、《“面向阿語學習者的阿拉伯語人文視聽體驗中心”建設的探索》(項毛毛、許若夢、曾雪芳、楊雪露)、《阿拉伯主題餐廳市場問卷調查統計分析》(錢淑玲、陳靖鈞)和《國內阿拉伯主題餐廳現狀調研分析》(陳柏錦、李昱),發表在《考試周刊》雜志上。
四、四個重視:即重視以“點”帶“面”、重視原型啟發、重視整合資源、重視鞏固成果。
調查活動應有的放矢,以重點帶全面,從重點突破全局,例如針對阿拉伯留學生聚集的部分高校采取大面積數據采集,針對義烏地區阿拉伯商人采取走訪式調查等。以“斯芬克斯”團隊為例,重視原型啟發,就是以外國語學院成功的事件調查案例作為原型,鼓勵學生學習領悟。整合資源尤為重要,利用南京已有的外教和穆斯林學者的資源,為調查的順利進行提供便利條件。鞏固成果,就是將這一批學生實踐的優秀經驗傳承下去,為更多的學生實踐團隊提供可信賴的導航。
總之,通過兩年來指導的三項外語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讓筆者更深刻地領悟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本科人才培養途徑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柏錦,李昱.國內阿拉伯主題餐廳現狀調研分析[J].考試周刊,2015(53).
[2]崔林杰.阿拉伯語口譯課程的宏觀設計[J].考試周刊,2014(87).
[3]崔林杰.全面學分制下阿拉伯語專業教學管理創新的若干嘗試―以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為例[J].考試周刊,2013(82).
[4]黃世宇,郭麗萍.南京及周邊地區阿拉伯人交通、交流、飲食等情況的調研[J].考試周刊,2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