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2 06:41: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將企業核心的目標提升到資產的報酬率層面,穩定企業的投資收入和投資項目的收入問題。同時,進一步注重對于財務問題上的績效審計評價問題以及資產質量問題的改善,進一步引入全員管理的管理理念。(3)公司實行數量以及質量之間相互結合的方式,將規模和效益之間有效的結合起來。進一步扭轉粗放式的經營戰略,注重企業績效審計和質量的提升。(4)公司注重財務管理方面,進一步分析在投資項目中的客戶方面以及運營方面和員工角度下的因素,設定出若干具體的目標,并且要進行層次上的分析,形成一整套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
2A企業績效管理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在前文中,我們針對績效管理的問題以及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A企業來講存在的主要的問題如下所示:
2.1A企業投資項目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首先,A企業投資項目的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呈現出了一種相對單一性并且相對平面化的局面,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缺乏相對比較嚴謹的數據分析模式,缺乏科學而又嚴謹的指標體系系統,不能夠從不同的層面以及不同的行業上進行專門性的綜合評價,更談不上立體式的評價模式。其次,針對投入環節的評價工作的重視,比較注重財政資金的投入情況以及資金的到位情況,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卻比較容易忽視對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外部影響的評價。這主要包括忽視了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以及公眾的滿意程度和可持續發展程度等等。最后,針對績效審計評價的結果而言,現在的績效審計評價結果缺乏一定的處理,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評價結果對于很多單位和部門來講缺乏一定的權威性和目的性,他們在接受了項目績效的評價報告之后僅僅作為項目的相關檔案或者是對項目管理的一個借鑒來處理,對于項目所表現出來的責任以及成績和問題都沒有做具體的約束和思考。
2.2在引入第三方的評價工作中還存在很大的困難
首先,針對第三方評價的專家的選擇存在很大的問題,實際的工作中,專家的資質以及專家的相關的身體素質、工作經驗、年齡以及態度等等甚至專家與考評單位的溝通和專家的構成比例結構等的問題都是比較難以掌控的問題。專家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針對投資項目整體情況以及相關的專業資質和技術水平進行選擇,所以,審計專家既要懂得相關的政策法規,還要對相關部門進行公證客觀的評價。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審計專家庫,是有很大難度的。其次是審計專家發揮作用的問題,如何發揮審計專家的實際作用,如何引入獨立的第三方審計,使其獨立、公證并且客觀的展開績效的評價工作,逐步減少項目單位以及項目的主管單位進行自我評價的項目,加強第三方的審計專家進行獨立審計評價的比例,最終成為一種完全由第三方的審計專家進行獨立審計評價的局面,引導第三方恪守這項工作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提高其績效評價的業務水平,這對于第三方的評價方和現在的主管部門以及被評價的客體來講,都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3A企業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的選擇
3.1財務角度下的指標
針對財務角度下的指標的選擇,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投資項目資產報酬率的選擇,進一步穩定企業的營業收入,降低資產的負債,所以,從財務角度下設定了以下的三個指標:(1)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平均總資產其中的息稅前利潤就是凈利潤和所得稅以及利息的支出總和。(2)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本年度營業收入-上年度的收入)\上年度的營業收入(%)從上述的公式上可見,營業收入的增長率的高低將取決于本年度的營業收入以及上年度的營業收入。(3)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的大小,主要的就是受到企業的投資決策以及金融決策的影響。
3.2顧客角度下的指標
A企業的顧客角度下的指標就是在買方市場的角度下,針對市場中顧客的角度下企業投資的角度進行審計分析。在此指標下,投資項目的顧客保持率以及投資項目的顧客滿意程度將直接決定顧客角度下的審計評價指標。
3.3學習與成長角度下的指標
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得到大幅度提升,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管理邊界不斷延伸,但是我國的企業和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面對激烈的市場環境時顯得力不從心,內部管理機制非常不成熟,導致我國的會計審計和會計核算工作存在嚴重的問題。
1.企業會計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企業的會計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在于會計審計,而幾乎所有企業的會計審計工作人員都是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這導致了會計審計工作在先天上存在著依附、不獨立的特性,會計審計工作在展開過程中受到利益的約束和權力效力的制約,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難以得到保證,會計審計工作也就難以對財務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對于企業的所有者來說,會計審計工作形同虛設。
其次,會計審計工作缺乏合理的管理體制。會計審計工作在本質上是要促進企業的審計人員自覺地履行自身的職責,遵守會計相關法律法規,使得企業的會計管理人員能夠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但是國家宏觀和企業微觀在運用會計審計工作時卻對會計審計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得會計審計工作在應用的時候出現差異和分歧。國家要求會計審計在工作中將重點放在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監督和檢查之上,防止企業出現舞弊或者重大舞弊現象,側重發揮會計的監督作用;而企業更多的是要求內部審計工作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做出綜合性的謀劃和建議,側重于會計審計決策作用的發揮。在有限的人力和時間范圍內,對會計審計工作側重點的要求不同必然導致程序和實踐的沖突,使得會計審計工作難以發揮應有的效用。
最后,企業和單位的領導對會計審計工作的重視明顯不足,對會計審計工作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會計審計工作的專業素質不高,在面臨著嚴峻的市場競爭和日益變化的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時顯得捉襟見肘、疲于應付。
2.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我國企業對財務會計工作的定位不明確。絕大多數企業對財務會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單獨地將會計核算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開展,將會計核算工作和其他審計工作融合到一起進行,會計核算界限不清晰,財務會計人員往往身兼數職,財務會計人員在自身的專業素養、工作精力都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會計核算工作在企業中一直處于被動和消極狀態。
其次,我國的會計核算工作沒有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作保障。企業的財務會計部門往往手動管理層的行政指導,在企業中是上下級的關系,這就出現了管理層干預財務核算監督職能發揮的弊端,導致了我國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難以得到保障,企業內部經濟腐敗現象嚴重。
最后,我國的企業在安排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時缺乏統一和科學的制度安排。在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工作屬于被動工作,是以企業的需要為中心展開的,而會計核算和審計的戰略引導和規劃作用根本沒有得到展現。我國企業的會計核算失真情況嚴重,存在很多人為的目的性操作。
二、解決會計審計問題和財務會計核算問題的方法
保障人力資源和信息化建設是開展工程審計的必要條件。
1.強化審計隊伍建設,這是審計工作人力資源的保障如果沒有專業人員審計人員,我們的工作就無法開展。專業審計人員履職的能力,又決定了審計質量的高低,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關系著內部審計形象,更關系著內部審計事業的生死存亡。因此,人員保障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油氣田企業投資與基建工程類型繁多,專業性強,管理復雜。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綜合業務素質,不僅要掌握基建工程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還要拓寬知識領域,掌握企業內部預決算管理、生產工藝流程、企業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審計隊伍建設尤為重要。首先,要選調懂得工程設計、概算、計劃、工程施工管理、審計管理的專業人員充實到工程審計崗位。這是遼河油田審計工作得以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其次,要強化后續教育和培訓,鼓勵審計人員取得崗位資格證書,為內審人員搭建培訓教育、理論研究、經驗交流、信息宣傳的平臺,著力提升內審人員的理論水平、知識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領。
2.加強信息化建設隨著內部審計領域的拓展、范圍的擴大、內容的增加,以及內部審計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效率化的要求的提出,單純的傳統手工審計作業是滿足不了工作要求的。為此,不斷加大信息化審計經費投入,研發了物資采購管理審計軟件、審計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建立審計信息交流平臺,實現審計資源信息共享。信息齊全、便于查詢,系統共享,留有痕跡。這一系統的使用,不僅為審計系統提供了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而且滿足二級審計機構及相關業務人員獲取信息的需要,便于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充分共享,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的差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進一步適應了審計信息化建設的要求。
3.加大硬件投入正所謂“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做好油田內部的審計工作,近年來,油田公司不斷投入重資,為審計部門增添了數碼相機、攝像機、管線尋蹤儀、測厚儀、混凝土回彈儀、激光測距儀、全占儀等審計現代化設備,使工作量的核實工作,更加簡便、準確。在油田公司審計處設置兩臺大型服務器,滿足審計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此外,油田公司還給審計工作配備工作用車,各二級單位在審計用車上也都給予保證,做到審計用車隨用隨到,滿足了工程、合同、物資采購事前、事中及過程審計現場勘查、市場調查的工作需要。這些都是做好審計工作“物”的保障。
二、強化內部控制,規范審計行為
強化內部控制,規范審計行為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保證。“打鐵還須自身硬”。審計工作在監督別人的同時,也受被審計單位的監督。審計質量不過硬難以使被審計單位信服。因此,我們注重審計內部的控制和約束,不斷增強審計人員的履職能力。我們制定了《審計工作質量控制辦法》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審計人員在工程、合同、物資采購、財務審計中違反程序、存在漏審和違規違紀等問題,都提出了嚴厲的處理方式。同時,對審計工作規定了時限要求。在處理具體業務方面:一是嚴格分工業務不交叉;二是分派工作量;三是實行業務內部主、副審配合制度。四是層層審查;五是輪崗回避制度;六是復審制度,及外聘中介審查制度。通過審計人員行為規范性制度建設,有效地增強審計人員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
摘要:本文論述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產生、特點、發展趨勢,以及風險導向審計在煤炭企業中的運用。
關鍵詞 風險導向審計 煤炭企業 運用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指CPA通過對被審單位進行風險職業判斷,評價被審單位風險控制,確定剩余風險,執行追加審計程序,將剩余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運用到煤炭企業,就是內部審計人員在對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分析、判斷被審單位的風險所在及其風險程度,把審計資源集中于高風險的審計領域,針對不同風險因素狀況、程度采取相應的審計策略,加強對高風險點的實質性測試,將內部審計剩余風險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產生
風險導向審計是在賬項導向審計和制度基礎導向審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賬項導向審計是最初的審計方法關系,主要著眼于查錯防弊。適用于審計早期經濟業務不很復雜的小規模企業。制度基礎導向審計主要將審計的重點放在對內部控制制度各個控制環節的審查上。在這種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首先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測試來確定其可信賴程度,而后根據內部控制測試結果進一步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實施審計程序。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經營活動日趨復雜和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注重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評審,就可能錯誤確定重點審計領域,不利于審計質量;也可能使審計風險失控。于是,風險導向審計在彌補日益擴大的審計期望差距的社會因素中應運而生。
二、風險導向審計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特點
1.從宏觀上把握審計風險。風險導向審計工作的中心實現了由內控測試到風險評估的轉變,風險評估的結果決定了審計人員需要關注的高風險審計領域和重點審計項目、審計資源的分配、審計證據的性質和數量。在風險評估的過程中,風險導向審計更加注重宏觀因素分析,如:被審計單位所處的行業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審計單位的性質、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等。 分析程序的大量運用。風險導向審計從風險評估到最終審計結論的確定均可運用分析程序。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更能有效的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收水平時,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財務數據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之間的關系。分析程序的大量運用能夠更好地發現被審計單
位的重大錯報,提高審計的效率。 擴大審計證據的內涵,注重外部證據。審計證據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獲取的證據,包括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依據的會計記錄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從被審計單位內部或外部獲取的會計記錄以外的信息;審計人員通過詢問、觀察和檢查等審計程序獲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編制或獲取的可以通過合理推斷得出結論的信息。這些都擴大了審計證據的內涵。審計人員需要從外部獲取證據,來證明風險評估結果的恰當性。另外,審計人員期望管理層提供的證據來證明其舞弊行為顯然是不現實的,通過與企業的一般員工、供應商和銷售商等方面的溝通所獲得的外部證據,是獲取相關線索的重要途徑。
(二)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1.風險導向審計適應了現代市場經濟環境的需要。市場經濟的高度不確定性使人們對審計的期望值不斷提高,而風險導向審計正是適應了公眾對審計期望值不斷提高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滿足公眾的要求。 風險導向審計符合現代審計目標多樣化的要求。風險導向審計將被審計單位置于一個大的經濟環境中,運用立體觀察的理論來判斷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各種因素,從企業所處的行業狀況、監管環境、經營目標、戰略規劃到經營方式、業務流程等內外部各個方面來分析評估審計的風險水平,把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植入到本身的風險評價中去,并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從而在審計過程中把重點放在審計風險的評估上,并通過審計程序把審計風險降低到審計人員可以接受的水平。 風險導向審計是對原有的審計資源進行重新調配。通過運用審計風險模型,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評價,以做出相應的審計策略,將風險評估與審計程序緊密的聯系起來,同時能據此將審計資源恰當地分配到高風險領域,提高審計質量與效率。 審計法律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為應用風險導向審計奠定了基礎?!吨腥A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的頒布,會計準則及指南的實行等,構建了中國執業審計準則體系。 審計人力資源的發展為風險導向審計提供了人才保證。正規院校審計專業學歷教育,在職審計人員的培訓,注冊會計師和審計師考試制度等。這些措施都為我國審計職業界應用風險導向審計提供了人才保證和技術支持。三、風險導向審計在煤炭企業中的應用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方法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廣泛運用分析性程序檢測被審計對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審計風險評估、分析性測試、控制測試、業務實質性測試、余額細節測試等。對于有證據表明風險較低的領域,應依賴內部控制或分析性復核;對被認為風險較高的領域,實施大量的實質性測試和余額細節測試,使審計手段與審計目標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審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績效性。對風險評估來提出風險管理的對策,有效降低所在組織的風險,從而增加企業的價值,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二)風險導向審計在煤炭企業中的作用
1.參與風險管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首先確認企業目標或某項交易的目標,然后分析對這些目標產生影響的風險,確定審計風險水平和審計重點,提出風險防范和控制建議,最后通過后續審計,測定風險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這樣審計建議可以直接針對企業實現目標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并將事后評價反饋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內部審計成為企業價值鏈中的必要環節。 促進內部控制。作為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內部審計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為達到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循三個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些目標也是對內部審計的要求和標準??梢姡瑑炔靠刂剖莾炔繉徲嫷幕A,也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進入企業治理、風險管理的基礎。 促進煤炭企業治理。內部審計人員長期立足于本企業的具體崗位,比較熟悉企業的業務并能夠隨時深入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和各個部門了解具體情況,深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過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積極持續地支持并參與風險管理過程,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管理和協調,向管理層提出相關建議,從而促進煤炭企業的治理。
(三)煤炭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運用
根據煤炭企業的戰略目標,在煤炭營銷領域開展重點審計。“十二五”時期國家將進一步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因此,各煤炭企業一定要加強價格研判和市場風險預警機制建設,通過不斷的評審與信息反饋,對市場營銷進行戰略控制從而規避風險。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企業的經營環境,管理層的誠信度等方面綜合地分析、評價,對審計風險的控制始終貫穿于審計過程,將審計風險降到組織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做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要改善內部審計環境,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兼顧客觀性。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水平。隨著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審計范圍不斷擴展,審計人員關注的范圍不斷延伸,對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應鼓勵內審人員參加CIA等各種考試和培訓,使其具有國際水準的執業水平。
參考文獻:
鄭小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若干理論問題探討.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
陳毓圭.對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由來及其發展的認識.會計研究.2004(2).
陳志強.從審計風險的改進論風險導向審計的戰略調整.審計研究.2005(2).
1.1企業內部環境因素
1.1.1內部控制制度薄弱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經營狀況是否穩定是實施審計監督的基礎。如果沒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來約束審計行為,那么企業內部審計的可靠性將會降低。再者,隨著企業經營方式多元化,管理層次會增多,這意味著內部審計的難度增大,相應的審計風險變高。
1.1.2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內部審計機構是企業內部獨立設立的部門,在企業高層的帶領下開展工作并為本單位提供服務。因為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受本單位的利益制約,所以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遠不如社會審計。審計人員面臨的是與高層之間的垂直領導關系和與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關系,所涉及的人通常相互關聯,審計過程及結論必然涉及到相關人利益,有時審計意見不得不受各方利益的左右而有失偏頗。
1.1.3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且復雜化
企業在業務范圍上擴大的同時,需要進行審計的業務量也大大增加,使內部審計面臨重重困難。企業如果涉及不同類別業務,其需要審計的業務類型也不盡相同;如果涉及不同種類的金融衍生工具,企業相關的會計系統也會變得更復雜,也加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另一方面,企業的審計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不僅包括對財務成本的審計,還包括對企業未來運營能力的評估、經濟責任審計等工作,這對審計人員的執業能力要求更高,審計員發表不適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加大。
1.1.4高層對內審工作的忽視
不少管理者把審計當作考核財務指標合格與否的一項程序,而并沒有實際發揮出內審工作應有的監督作用,使得內部審計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未受到必要的重視,審計工作流于形式。
1.2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因素
1.2.1專業知識技能的不足
一些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關系和企業運營不太了解,審計經驗不足,僅僅只對會計賬務處理比較熟悉,而缺失相關的審計、財務管理等與內部審計密切相關的知識,不能及時發現錯報和管理漏洞。
1.2.2認知的局限性
根據心理學有限理性理論,認知者在識別和發現問題中容易受到知覺偏倚的影響。所謂知覺偏倚是在知覺的選擇性支配下,僅把問題的部分信息當作對象,未經知覺的信息包被排除在認知范圍之外,在對事物作出判斷時,利用知覺往往多于利用邏輯分析方法,從而導致判斷出錯。
1.2.3審計方法落后
雖然內部審計技術從過去的純手工作業,發展到現代借助計算機技術審計,審計效率發生了質的飛躍,但是審計方法大多還是在采用傳統的測試和抽查方式,即對被審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查證,其目標主要是“差錯防弊”。這種不以風險評估為導向,僅憑檢查一部分事項取得的證據來對整體發表意見的審計方法,可能導致審計人員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
1.2.4職業道德規范缺失
我國內審工作職責和職業道德的標準不健全,業內對相關的道德標準也沒有形成明確的規定,內審部門普遍缺少相同層次應有的道德標準的指引,內審工作的正常進行從而受到影響,出現審計風險。
2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2.1大力建設會計審計法律法規制度
審計法律是執行審計工作行為的依據,制定審計法律必須充分考慮審計法律的科學性、可操作性,特別是利益相關者對審計結果的影響??山柚毩徲嫷南嚓P法規,以獨立審計目標的實現為標準,建立與國內審計準則相關聯的內部審計準則,明確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促使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按照統一的審計準則執行內部審計業務來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嚴厲打擊制造虛假信息者,從根源上杜絕此類違法犯罪行為,降低審計風險。
2.2運用先進的內部審計方法
在當今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賬務作弊手段越來越隱蔽。針對目前的外部環境,企業可以借鑒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中的以風險為導向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該模式是基于對企業風險進行專業化管理整合而形成的,對企業風險實施全面監控。這種審計模式將企業經營環境納入審計當中,尋找潛在的風險點,把有限的審計資源有效地集中在易發風險區域,將風險評估合理地運用在審計工作中,有效降低了審計風險總之,管理者應該以風險的分析和控制為起點,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通過一套系統、規范的方法,匯總出有效的審計證據,用以控制審計風險。
2.3將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結合起來
將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進行結合也就是企業將一部門內部審計工作分包給社會審計的一種審計方法。它的本質就是利用外部資源對企業的內部管理部門進行適當的分工,利用外部專業化的資源來輔助內部管理資源,進而將資源進行整合以達到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目的。這種審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并且借助外部專業化的審計資源可以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降低了由于內部審計不嚴謹而造成的審計成本的損失,并且有助于促進內部審計人員創新審計手段,改掉墨守成規的審計習慣,這對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幫助。
2.4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內審工作獨立性便于內部審計師做出客觀的專業判斷,這是內審工作正常進行的不可或缺條件。主要表現在形式和實質兩方面:前者需要內部審計在企業運營中擁有一定的地位。按照股份公司結構的特點,內部審計部門應定位于董事會之下,所有部門之上,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后者指的是內審人員在履行職責上保持相對的獨立,不屈從外界壓力,在工作過程中實事求是地進行職業判斷。
2.5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審計制度
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實現經營目標的有效方法。通過形成一套審計成果的評估方法,對內部審計師業務水平進行考核,要求審計師對取得的經營資料進行實質性分析和符合性測試,將測試每個階段的工作和審計結果都編制好審計工作底稿,獲取證據,進行進一步的綜合分析,據以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嚴格控制審計底稿以及審計報告的復核等重點工作的質量水平,盡可能減少人工誤差,及時對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得出有效的審計評價,將內審風險降到可接受范圍內。
2.6制定內部審計的激勵機制
審計機構除了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完成必要的審計工作之外,還需依照實際情況設立相關的獎懲機制,對審計員完成的工作質量進行直觀評估,對通過審計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審計人員予以獎勵,對業務上不負責任和工作失誤的審計人員予以懲罰。這樣不僅調動了審計員工作的積極性,還使審計員合理承擔了與檢查、評價和建議相關的審計風險責任,樹立審計的風險意識和效益意識。
2.7提高審計人員綜合業務能力
(一)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目前經濟體制處于轉軌過程,企業外部的環境和內部的體制都在不斷的發生改變。經營業務變得日趨復雜,審計監督體制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上的,所以,它對改革中出現的新市場模式及新市場要求不能完全的適應,而已經向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擴展的審計是我國現代審計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對企業也有著一定的要求,企業要適應這種體制就必須不僅擁有自主經營的實力,能夠自負盈虧,而且要不斷進行自我約束,不斷發展自我。內部審計不僅能對前者進行經濟監督,而且可以對后者進行經濟服務和評價。
(二)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內部審計職能的外在表現是內部審計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的作用,是內部審計部門在完成審計任務或者行使審計職能,在審計目標實現時產生的客觀效果。內部審計職能可以隨著經濟管理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生改變。在許多現代企業中,內部審計具有管理控制、監督、服務、評價鑒證等四項職能。
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在企業中的作用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別是在面對我國國內大多數企業的管理模式時。內部審計工作的作用非常廣泛,它能非常有效地對企業在運營和管理中的缺失和風險進行彌補,還能有效的更新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觀念,真正從本質上做到與時俱進。更好的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
(一)對內部審計工作轉變觀念在西方國家,將他們的內部審計和我國的內部審計進行比較,發現很大的區別。這些區別主要產生于行政的命令,與公司多層經營管理的內在需要是沒有關系的。所以,我國內部審計的基礎顯得比較薄弱。許多企業不能理解內部審計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和各種管理,他們認為內部審計部門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挑毛病。在心理上對內部審計工作存在排斥,造成積極性較低,有很大抵觸情緒的現象。
(二)內部審計范圍應由財務審計轉向經營審計隨著我國建立了現代企業的制度,企業內部的管理,一般是以市場經濟作為導向,向著科學化和現代化的管理方向發展,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工作的內部功能也在不斷增強。但是,目前在我國多數企業中,內部審計工作依然僅僅停留在財務審計的層面,很少會涉及到管理審計、業務審計。
(三)提高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內審人員都存在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反面的問題,他們還沒有達到內審人員的基本素質。在工作過程中更沒有達到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作為導向的高度,有很大的必要內審人員加大培養力度。所以,內審人員應當加強自身,努力學習內部審計理論,在工作之余不斷為自己“充電”,使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不斷增強。
(四)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在工作過程中,應當使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得到保證,對其權力和職責進行合理界定,這與內部審計治理和控制過程充分與否、否能夠有效的運行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結束語
關鍵詞:內部審計;國企改革;現代企業制度
改革開放30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目前國有企業依然存在著經營管理效率低下、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財務信息失真、企業行為失控等問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必須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而推動國企改革的順利進行。正確認識國有企業改革與內部審計的形勢,健全國企內部審計制度,是當前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與問題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審計法》規定,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可以設立內部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監督。企業內部審計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及下屬全資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下屬單位及部門領導重大經濟決策責任、企業和個人遵守國家財經法紀情況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內部審計產生于公司多層經營管理的內在需要,我國內部審計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預的結果,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烙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內部審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前,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能夠抓住企業改革的機遇,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在企業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卻出現了嚴重的“滑坡”,機構被撤并,人員被分流,還有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偏少,沒地位、沒作為,雖有若無,不起作用。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兩極”分化嚴重。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制度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從內部審計的理論、組織、方法等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深化國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內部審計理論滯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我國內部審計實踐也取得了較大發展,但理論滯后問題較為突出。在內部審計的基礎理論方面,如,內審的目標、職能、原則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理論體系;而實務理論方面,如,經濟效益審計、企業集團審計、比價審計的有關理論的廣度和深度也不夠,以致理論落后于實踐,指導意義被淡化。此外,國家對內部審計的立法也相對滯后。近年來雖然也陸續頒布一些與內部審計有關的政策法規,如《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但獨立的法律還是空白。同時這些政策法規內容不完善,如,對其他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制度沒有作出明確要求,沒有懲罰性措施,形不成足夠的威懾力等。
(二)我國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屬強制性制度變遷,受行政干預嚴重。成熟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是由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自發產生的,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我國內部審計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動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國營企業中建立起來的。其建立的初衷是把內部審計作為加強國家對企業審計監督的補充手段,旨在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和經濟利益,而不是出于企業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的需要。1995年7月審計署了《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再次明確了應當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及內部審計的職權、審計領域等。在我國內部審計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政府對其進行了強有力的干預。而作為非完全獨立主體的國有企業,對內部審計的安排只能被動地接受。
(三)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技術、方法落后,審計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別是在通訊、計算機技術等高科技的幫助下,企業管理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工作在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必須不斷完善。但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還普遍存在著事后審計、靜態審計和現場審計單一的落后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此外,在發達國家,內部審計是一種很專業的職業,有專門的職業團體,推行注冊內部審計師考試和授證制度。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也是經過嚴格的選拔后任用的,提供培訓的機會,建立業績評價制度,同時內部審計部門除了內部審計師外,還包括了為數不少的其他領域的專家,如,電子計算機專家、律師等人才。相比較而言,我國現有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結構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財會專業,在經營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有調查顯示,我國內部審計人員中71%以上是財務會計和審計專業,法律、統計、金融及企業管理專業的占14%,機械制造和建筑專業的各占4%。
二、健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必要性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具有與以往改革不同的時代特點:國有企業改革是出資人主導的改革,是“共擔成本”的改革,是總體性改革,是大規模的重組改革,是規范性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應是完善激勵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加快國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起來,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企業內部審計必定要順應這一趨勢而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并推動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時代特點決定了健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國有企業業務經營大規模、復雜化。當前,國有企業的經濟業務規模和復雜程度不斷加大,審計人員承擔的審計風險就相應地增大。有時候雖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審計證據,但仍難以證明其經濟業務的實質。在此種情形下,往往要冒很大的審計風險。
(二)國有企業資產重組日益頻繁。近年來,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越來越多,有剝離、收購或兩者混合等多種形式。不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有可能產生很多問題。如,股權變更的標志,如何確定重組購買日,重組相關公司的有效資產與不良資產的計價標準是否一致,資產置換、注入有效資產、剝離不良資產、剝離非經營性資產的會計處理是否合法、合規和公允,被購并方的債權債務是否真實等。最關鍵的是,國有資產在重組過程中是否實現了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現象。
(三)國有企業股權轉讓活躍。國企改革過程中,股權轉讓事宜也是值得審計人員予以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有的企業或個人為達到一定的目的,進行股權轉讓時不按規定執行或采用各種貌似合規的手段,將國有股權低價轉讓或以高價接受非國有股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和損失。
(四)競爭導致國有企業經營風險加大。市場經濟的發展將國有企業推向市場,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經營風險加大,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大的審計風險。企業內部審計將不能只是對過去的既定事項進行審查,而要借助于各種信息預測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等。三、健全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對策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加強內部審計則是企業轉換經營機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需要。
(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內部審計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的根源在于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因此,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內部審計制度運行的首要條件,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必須是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在獨立的法人財產的基礎上營運。二是產權界定清晰,即要明確投資者對企業的法人財產的股權。對國有企業而言,產權改革的目標是由單一的國家所有逐漸向多元投資主體共同所有演進,這應根據企業不同的經營情況和性質逐步進行。三是在產權界定清晰的基礎上,建立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即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三者之間形成一種制衡關系,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此外,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還需要有發達的資本市場支持。我國目前主要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體制尚不能對企業形成有效的約束,因此應發展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機制,包括規范和完善股票債券市場,培育分層次的市場交易體系,允許國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等,促進企業行為的規范化。同時還要培育相應的經理人市場、企業并購市場、中介服務市場等市場體系。
(二)協調統一內部審計的相關規制,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內部審計模式。近些年,作為完善與發展內部審計規制的重要舉措,國家審計署了新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也相繼制定了《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及20余項內部審計具體準則。此外,相關法律法規對內部審計也做出了相應規定。但從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這些規制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急需在實踐中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緊密結合公司制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內部審計人員的配備、內部審計程序與方法的建立、內部審計標準的制定,以及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等問題,尋求各法律法規的協調與統一,以制定出較為健全有效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以通過具體規制強化內部審計的地位和責任,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及其作用的充分發揮。目前,股份制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模式按隸屬關系分,主要有以下幾種:監事會領導的組織模式、總經理領導的組織模式、董事會領導的組織模式。筆者認為董事會領導的組織模式是比較理想的模式。因為在董事會領導的組織模式下,內部審計能夠保持較高的獨立性、權威性。由于董事會實行集體討論決定制會影響內部審計的正常進行。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由執行董事和內審人員組成,內審機構在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下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