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規

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6 16:52: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公共安全管理法律法規

篇(1)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各種公共安全事故多發,進一步加強與完善我國公共安全體系,對解決當前我國存在的公共安全問題、順利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十二五”規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有利于”:有利于更好地解決公共安全問題,抑制公共安全問題的發生,降低突發公共安全事故給廣大公眾帶來的損失;有利于樹立政府形象,鞏固執政基礎;有利于滿足廣大公眾的公共安全需要,突出“民生”二字,體現黨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一、我國公共安全體系目前存在的缺陷與問題

當前,我國雖已建立了公共安全體系,但仍不健全不完善,在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共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職能履行不到位。我國公共安全事故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職能不到位,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體制,公共安全管理體制運轉不順暢。具體表現在:第一,在公共安全管理主體上,我國當前公共安全的管理機構都是部門性質的,都是針對某一行業領域的,例如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缺乏一個綜合的、具有實權的、常設性的協調管理機構。第二,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據缺失。我國已經制定了不少有關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規,例如《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和調查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但這些法律法規也都是針對某一領域某一行業的,而沒有全國統一的《公共安全管理法》,部分公共安全領域仍沒有法律,并且已有的這些法律法規的操作性不強,實施不到位。第三,缺乏專門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目前,我國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故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從各部門臨時抽調,工作結束仍回原部門,這些人員雖具有一定領域的專業技能,但一些突發事件往往涉及多個領域,需要兼備多個領域知識與技能的綜合型公共安全管理人才。

2.公共安全體系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態不相適應,不能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強的公共安全需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新領域、新形式、新種類的公共安全問題不斷出現,如網絡信息安全、手機信息安全等,廣大群眾對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強,并且呈現出了多樣化、新型化和個性化的趨勢,而我國當前的公共安全體系,無論在體系內容設計上,還是在資金投入上,都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以政府在公共安全投資比例較高的浙江省為例,浙江省每萬名職工所擁有的政府安全監管員不足1人,而日本、意大利等國的比例約為1.5人,英國則達到了4.5人。

3.公共安全規劃缺失。公共安全不是一個獨立的話題,從產品屬性上來看,公共安全屬于公共產品,是一項公用事業。公共安全既是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衡量標準,也是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密不可分的,理應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而當前我國政府在制定社會發展規劃時,往往注重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忽視了公共安全發展規劃的制定,沒有把公共安全發展納入社會發展規劃之中。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政府對公共安全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一些經濟指標。

4.整個社會的公共安全意識淡薄。從政府來看,大多從事公共安全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都是被動工作,沒有積極主動地去分析社會的安全隱患,沒有認真去總結經驗教訓,只是將其作為程序性的日常工作。從市場來看,許多市場主體在面對巨額經濟利益時都鋌而走險,為了利益忽視了安全,從而釀成嚴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財產傷害,如三鹿奶粉事件等。從社會來看,大多數群眾都認為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事,與自己無關,并且公眾對公共安全的認識大多仍停留在傳統的、狹窄的公共安全層面。

5.在處理公共安全問題的態度上,重處理,輕防范。目前,我國政府在對待公共安全問題的態度上大多抱著僥幸心理,對問題的發生疏于防范,都是等著問題出現后才匆忙采取措施處理,如2008年南方突發雨雪冰凍災害,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巨大損失,反映出我國政府在對待公共安全問題上輕于防范,重在治理。

6.責任追究不到位。近年來,我國在對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處理上都追究了相應責任人的責任,都有相關責任人被免職撤職的情況出現,但責任追究不到位,被追究者很快就能在別處“東山再起”。這些官員究竟是否應該重新“復出”,我們不作具體分析,但這卻反映出我們的問責制起不到應有作用。

二、加強和完善我國公共安全體系的措施與建議

為進一步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各地紛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浙江的“義烏模式”和“柯橋經驗”,上海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分級管理體制等,綜合起來看,加強和完善我國公共安全體系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加強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職能,構建公共安全管理體系。我國政府承擔著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能,而保障社會公共安全是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加強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職能,構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體系。

首先,制定一部統一的跨越各部門、各行業的《公共安全管理法》,使得公共安全管理有統一的法律依據,避免不同領域的公共安全問題適用不同的法律。現階段,公共安全問題的解決往往覆蓋多個領域,需要多個政府部門相互配合,單一領域的法律法規已經捉襟見肘,制定一部涵蓋各領域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勢在必行。《公共安全管理法》要對公共安全管理主體的職能責任、處理事故的基本原則、公共安全體系的內容等作出詳細的規定。

其次,在管理主體上,盡快成立統一的、常設的國家公共安全管理局或公共安全管理委員會,該機構由信息資料系統、監測預警系統、決策系統等組成,負責分析突發公共安全事故的性質,制定解決公共安全問題的方案,并協調組織各相關部門迅速有效地解決突發公共安全問題。與中央相對應,各地方可成立相同性質的、隸屬于上級公共安全管理機構和本級政府的公共安全局或公共安全管理委員會,組織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處理突發公共安全事故。

第三,在管理機構的人員組成上,公共安全管理局的正職要由專門的公共安全專業人才擔任,要通曉各個領域。對此,我們建議具備一定條件的高校開辦公共安全管理專業,培養專業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公共安全管理局的副職可由某一具體領域的專家擔任,這樣形成的既綜合又專業的“T”字型領導者集體,有利于制定科學合理的公共安全問題解決方案。

2.加大政府對公共安全的投入,實現公共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公共安全需要,我國政府必須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設立公共安全專項基金,加大政府對公共安全領域的投入,加強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公共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改善公共安全管理環境,實現公共安全與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從投入標準來看,至少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根據GDP的增長速度適當增加政府在公共安全上的投入,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公共安全的需要。

3.建立公共安全規劃機制,編制公共安全狀況白皮書,把公共安全提升到戰略地位。公共安全既是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又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們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要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要實現公共安全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將公共安全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也要制定公共安全規劃。在以后的“十三五”、“十四五”規劃中都要詳細規定公共安全規劃。為把公共安全提升到國家重大戰略地位,我們還應當編制國家公共安全狀況白皮書,詳細說明我國公共安全的現狀、以后的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等。

4.加強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訓,塑造公共安全文化環境。當前,我們全社會的公共安全意識淡薄,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我國公共安全教育落后,大多都是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性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文化環境。對此,我們不僅要培養專業性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還要在全社會加強公共安全培訓,普及公共安全知識。在培訓方式上,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而言,要分批分段組織他們到各大高校或其他科研機構接受課堂培訓,提高他們的公共安全管理意識;對廣大社會公眾而言,政府應積極通過社會宣傳、社會演習、定期不定期的公共安全講座等方法,提高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識。在培訓內容上,力爭涉及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涉及各個領域,如食品、藥品、自然災害等。

5.建立公共安全預防機制,防范與治理并重。以往,我們對公共安全問題的一貫態度是“輕防范、重治理”,事前不認真防范,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帶來的損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日后的問題處理上,效果事倍功半。為此,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制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把主要公共安全資源投入到事前監督檢查上,盡量杜絕人為的公共安全事故,盡量降低自然安全事故所帶來的損失,做到重防范;事后,采取科學措施,制定科學的處理方案,做到重治理。

6.建立并完善公共安全的責任追究機制。責任追究雖說已是事后處理,但對于減少部分公共安全事故的發生、減少損失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要明確相關責任主體的權力和責任,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起到警示作用。同時,讓他們簽訂“目標責任書”,為日后的問責提供依據。其次,從制度和技術上進行改進,扎實落實問責制,真正做到“誰主管、誰負責”,出現什么問題就承擔什么責任。第三,建立責任連帶制度,即不僅追究相關責任者的責任,還要對徇私枉法、姑息養奸、收受賄賂的責任人追究連帶責任,并追究違法違規重新起用責任者的領導的責任,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不問責或問責過輕的責任追究不到位問題。第四,建立問責監督機制。要使問責制真正起到作用,就必須監督到位,不僅要建立政府機構內部監督舉報機制,還要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建立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社會監督機構,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網絡的力量,使廣大公民都參與進來,真正發揮問責制的作用。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政府官員問責標準體制與制度設計相容性研究》(10YJA810035)

篇(2)

【關鍵詞】房屋建筑;房屋質量;安全管理

近年來,隨著房屋產權的多元化和租賃房屋市場的不斷發展,房屋使用安全日益突出,擅自改變建筑使用功能、盲目改造增加房屋對建筑主體結構的完整性,影響結構的安全性、抗震性和耐久性,對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直接威脅。住房保障是一個生產、管理、安全的基本保障,是生活、學習和娛樂的基礎。不好的建筑質量,使得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故一旦發生,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當前我國整體的建筑質量安全事故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整體的形式不容樂觀。

1房屋質量安全管理現狀

從當前我國建筑行業房屋建設情況看來,我國整體的房屋質量安全管理現狀還并不十分樂觀。層出不窮的房屋質量安全事故在考驗著建筑行業對房屋質量的安全管理。目前我國針對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來進行規范,例如建立城市危房的管理法規和制度,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去昂過范圍內的危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政府部門設立相關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負責房屋質量的安全工作,與此同時還設立了相關的房屋資質審查制度,全國不同地級市相關的房地產行政部門專門負責與房地產相關的問題,包括對房屋質量問題的審查與檢定。這樣的安全鑒定有著嚴格的規定和要求。不同城市以及區域對房屋質量安全問題有著不同的要求,在經濟水平比較發達的地區,設立了與其經濟水平發展相適應的,設立相關的特色房屋質量鑒定與管理機構,從多個角度來對房屋質量安全進行監督與檢察,使得房屋質量安全管理能夠頻發的房屋質量安全事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房屋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但是這一現狀目前正影響著我國的房屋質量安全管理。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對建筑行業來說是重中之重,隨著建筑行業市場的日臻成熟,安全問題已經上升到更為重要的地位。人們對于房屋質量的需求開始逐漸提高,這就促使相關的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快速補位管理缺陷,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們對房屋總體需求。

2房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首先是,房屋安全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的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大部分是為建設項目的安全管理,很少涉及到建筑的安全管理,私人住宅在“真空”上形成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我國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的立法不健全,與國外住房保障管理體系不規范,需要補充。例如,缺乏一個“住房保障法”在中國或建筑安全管理條例。發達國家在1970年代初開始建立新的住房保障管理體系以及注銷制度。其次房屋質量安全管理鑒定工作缺乏多樣性,具有明顯的壟斷傾向。目前我國的房屋安全鑒定方面的工作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監督,主要是由房地產行政管理部門來進行鑒定,社會上并沒有其它類型的鑒定機構,一些非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與此相關的安全鑒定工作卻很少拿到業務。社會上專門對房屋質量安全進行鑒定的機構少之又少,加上本身資質問題,使得房屋質量安全鑒定工作方面的業務得不到獨立,與此同時,房屋安全鑒定方面的工作目前收取的費用不高,所收取的費用不高,不能滿足房屋質量安全鑒定的相關服務費用的開支,使得房屋質量安全鑒定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開展。最后,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房屋質量安全鑒定方面人員整體的執業水平不高,影響了房屋質量安全鑒定的專業度。加上該行業整體的現狀影響,使得房屋安全鑒定方面的專業人才匱乏,在房地產行業中從估價到管理等方面已經有了相關的市場準入制度,但是對于建筑質量安全方面的評估還是比較匱乏的。建筑安全方面的評價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建筑質量安全方面的培訓,整體的專業素質匱乏,使得房屋質量安全鑒定的不能得到科學化、合理化的鑒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房屋質量安全的鑒定。

3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對策

我國的房屋數量大、面積較廣,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顯得尤其重要,直接關乎到公共安全與社會穩定,房屋質量安全管理目前整體的現狀并不容樂觀。在房屋質量鑒定方面的壟斷性以及缺乏系統性都對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存在著一定的挑戰。隨著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的不斷突出,相信未來房屋質量安全鑒定方面的工作將會變得更加獨立,建筑安全鑒定方面的人才也將不斷增加,這是建筑市場不斷發展所推動的結果。為了促進我國房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3.1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

作為國家行政主管部門,需要盡快完善關于房屋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只有有完善的法律依托,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夠順利開展,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才能夠提升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規范性。此外,完善的法規還可以對一些不當行為起到震懾效果,促進房地產行業的有序發展。

3.2構建危房改建信息體系

危房改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了促進這一工作順利開展,有必須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系統,發揮出地區扶持作用,政府要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必備的資金支持,幫助貧困地區來開展危房改建工作,將其與公益性事業結合起來,提升危房改建項目的實施效果。

3.3提升鑒定行業的綜合實力

為了滿足我國房屋鑒定工作的相關要求,我國有必要完善現有的房屋安全鑒定市場準入制度,實施嚴格的競爭制度,允許有條件的社會組織進入其中,但是要嚴格把握好鑒定的質量關。定期進行檢查,加強對房屋質量安全鑒定工作人員的培訓與教育,提升他們的綜合水平和責任意識,保證房屋安全鑒定工作的安全性。國家應當對公共房屋建筑以及其附屬的設施進行定期的安全鑒定,對于像學校、醫院、商場、機關等公共場所的房屋,都是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的,國家應當組織房屋質量安全鑒定機構定期對其進行“健康檢查”,保證能夠及時地發現房屋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4結語

總之,建筑安全工作是建筑行業的首要任務,建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公共安全,保障人們正常生活,從我國建筑現狀來看,還需要全面落實相關的政策措施才能夠使得房屋安全管理問題所引發的建筑安全問題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參考文獻:

[1]葉祝頤.房屋質量問題頻現當反思完善驗房制度[J].民主,2011(06).

[2]房屋質量有問題是否可以換房[J].中國防偽報道,2005(03).

[3]郭玉濤.房屋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案[J].北京房地產,2001(10).

[4]王艷玲.談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及房屋安全鑒定[J].才智,2010(22).

篇(3)

關鍵詞: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安全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U714

1引言

民用爆炸物品是一種危險物品,是指用于非軍事目的、列入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的各類火藥、炸藥及其制品和雷管、導火索等點火、起爆器材,廣泛應用于軍事、工業、農業、水利、能源等方面。同時,爆炸物品又是犯罪分子實施犯罪,殘害人民生命、危害社會穩定的危險物品,也是實施襲擊的重要武器。在民用爆炸物品為經濟建設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一些管理中的疏漏引發的爆炸案件也頻頻發生,釀成慘劇。因此,為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杜絕帶有恐怖色彩的爆炸活動威脅,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認真貫徹和落實法律賦予我們的爆炸物品管理職責,依法嚴格管理。

2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非法私自制造爆炸物品的現象屢禁不絕

民用爆炸物品生產企業為調整生產能力及品種進行改建、擴建的,應當依照前款規定申請辦理“民用爆炸物品生產許可證”。然而,非法私自制造民用爆炸物品的現象在我國仍屢禁不絕。私制爆炸物品者,在既無完善生產程序又無安全措施的情況下作業,不僅對自身有極大的危險性,而且對周圍的居民以及社會帶來潛在的危險。一旦私制爆炸物品流入社會或流入違法犯罪者手中,又將為社會治安以及社會穩定埋下嚴重隱患。

2.2民用爆炸物品的在儲存上存在不安全因素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民用爆炸物品應當儲存在專用倉庫內,并按照國家規定設置技術防范設施;在爆破作業現場臨時存放民用爆炸物品的,應當具備臨時存放民用爆炸物品的條件,并設專人管理、看護,不得在不具備安全存放條件的場所存放民用爆炸物品;民用爆炸物品變質和過期失效的,應當及時清理出庫,并予以銷毀。銷毀前應當登記造冊,提出銷毀實施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防科技工業主管部門、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組織監督銷毀。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爆炸物品的儲存上存在著不少的漏洞。

2.3民用爆炸物品在運輸上存在的不安全問題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攜帶“民用爆炸物品運輸許可證”;民用爆炸物品的裝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車廂內不得載人;運輸車輛安全技術狀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技術標準的要求,并按照規定懸掛或者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警示標志;運輸民用爆炸物品的車輛應當保持安全車速;按照規定的路線行駛,途中經停要有專人看守,并遠離建筑設施和人口稠密的地方,不得在許可以外的地點經停;按照安全操作規程裝卸民用爆炸物品,并在裝卸現場設置警戒,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出現危險情況立即采取必要的應急處置措施,并報告當地公安機關。

2.4民用爆炸物品在安全管理上存在問題

(1)爆破物品安全監督、檢查等工作不到位,發放制度不健全。由于受資金、人員等各種因素制約,很多邊遠地區無力建立爆炸物品專管機構,民用爆炸物品服務站難以全面推廣,使爆炸物品安全監督、檢查等上做不到位,長期存在管理上的薄弱環節。有的地方鄉鎮雖然組建了民用爆炸物品服務組織,但是儲存庫房不能達到要求,無法落實保管力量和技防措施。安全員、爆破員、押運員、保管員要是盡職盡責的,但仍有少數人,對下井和炸石作業的工人,發放爆炸物品制度上不健全,存在著多領少用,剩余不收回,發放爆炸物品不登記,井下和炸石作業無人監督,造成剩余爆炸物品的私下買賣、借用、私藏等,干擾了正常的爆破器材安全監管工作。

(2)爆炸物品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缺乏,監管工作不到位。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大量在農村、山區,這些地方的爆炸物品管理的主要力量是縣、市公安局、派出所,而這兩級公安機關所承擔的警務工作面廣,工作量較大,警力與任務存在極大的不適應狀況,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在警務工作中僅占很小一部分,有的縣、市公安局治安部門都難以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到派出所一級就更難保證有專人管理。再者,公安機關人員輪崗較多,爆炸物品管理人員更替換頻繁,業務培訓工作又一時難以跟上,使現行爆炸物品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缺乏,這也是安全管理措施難以落到實處的重要因素之一。

(3)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各部門之間協作性差,協管機制不嚴密、小完善。由于爆炸物品的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等各方面涉及的管理部門較多,相互不溝通,安全監管責任難以落實。

3加強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方法

3.1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涉爆案件和事故的發生與人的法律知識、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民用爆炸物品監管部門應積極開展經常性的普遍的宣傳教育工作,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只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才能逐步提高,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3.2建立民用爆炸物品監管部門協作機制

由于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監管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為解決監管部門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機制運行不順暢、重復管理和互相推讓的現象,監管部門應該建立起良好的部門協作機制,健全和完善監控網絡。各級政府應定期召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聯席會議,要求公安、國防科工、工商、安全監管等部門參加,按照職責分工,密切協助、加強配合與溝通,并指定專人負責聯絡工作,互通情況,及時研究解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民用爆炸物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安全。

3.3嚴格審批許可和準入的條件與標準

審批許可是指管理主體根據相對一方當事人的申請,經依法審查,以頒發證照或批準等方式,允許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民用爆炸物品的生產、經營、購買、運輸、使用等活動都應先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許可后才能進行,這是保證涉爆單位和公共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因此,對于不符合條件的涉爆企業,堅決不予審批許可,杜絕民用爆炸物品監管部門內部或者社會上拉關系、說人情等腐敗行為的發生。

3.4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安全檢查,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是確保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證。在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中,涉爆單位應建立健全民用爆炸物品的登記制度、儲存制度、領取制度、清退制度、保管制度、使用制度和報告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教育培訓,使制度深入人心,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堅持以制度管人管物。同時,民用爆炸物品監管部門應深入車間、庫房和使用現場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安全檢查,依據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涉爆單位的涉爆行為,發現安全隱患要求及時整改,并且跟蹤落實到位,嚴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監管部門尤其是公安機關,必須嚴厲打擊各種涉爆違法犯罪行為,及時收繳散失在社會上的民用爆炸物品,始終保持對涉爆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對于工作中發現的有涉爆違法犯罪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物品來源沒有查清楚不放過、販運網絡沒有打掉不放過、制販窩點沒有端掉不放過、涉案物品沒有全部收繳不放過、涉案人員沒有得到依法懲處不放過、監管失職人員沒有被追究不放過的“六不放過”要求全力查辦,從重從快進行嚴厲打擊,震懾違法犯罪人員。

3.5嚴格責任追究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是強化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遏制爆炸案件和事故發生的有效措施。責任追究包括對民用爆炸物品監管部門人員的責任追究和對涉爆單位與人員的責任追究兩個部分。在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了民用爆炸物品監管部門如果因為監管不力、失職等原因引發了爆炸案件和事故,將給予行政處分和刑事處罰。同時,各地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規章,對涉爆單位與人員的責任追究主要是要明確涉爆單位的負責人是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在《條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中,同樣對涉爆單位和人員規定了責任追究,處罰的種類齊全,包括刑事處罰、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三種。建立完整系統的責任追究制度,增強民用爆炸物品監管部門、涉爆單位和相關人員的責任,減少爆炸事故、案件的發生。

4結語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復雜艱巨的工作,其效果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針對我國民用爆炸物品運輸安全管理的現狀,加強管理迫在眉睫。由于民爆物品的特殊性,公安機關以及相關管理部門必須提高認識,樹立憂患意識,加強監管力度,全面堵塞民爆物品運輸管理的各種安全漏洞,積極預防、從嚴管理,并充分發揮民用爆炸物品在社會基礎建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以推進社會經濟建設快速、健康、平穩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建剛.對我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若干思考[J].公安理論與實踐,2010(2).

[2]張婕.淺談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工程爆破,2004(4).

[3]盧國顯.對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問題的再思考[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9(5).

[4]吳世芳.當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其對策,2006(5).

篇(4)

一、調研內容:

1.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中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圍標串標等問題;

2.工程建設實施中質量低劣、安全隱患問題嚴重等問題。

二、調研項目:

1.水利建筑,關系社會公共利益與公共安全的防洪、水庫除險加固、排澇、灌溉、水力發電、引(供)水、灘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等水利工程建設項目。

2.中央和地方投資項目。

3.擴內需項目和地方重點工程項目。

4.其他建筑項目。

我市工程招投標工作和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招投標方面:

1.有的工程招標機構服務質量不高

目前,我市上還存在一些招標機構為承擔項目而

無原則地遷就招標人無理要求的現象,違反了招標的公正性原則。據項目法人反映,有的招標機構存在工作態度傲慢、工作不主動,項目服務質量不高,收費偏高等不良現象。

2.招投標工作與工程承包合同脫節

工程施工招投標工作與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實施過程是工程建設階段不可分割的2部分,但二者在實踐操作中卻存在脫節問題。一方面,工程施工招標文件的編制主要由招標機構完成,而招標機構缺乏施工整個管理過程的經驗;另一方面,承包合同管理主要由監理單位負責,監理單位又沒有參與招標工作,造成了招標工作與合同管理不同一個主體,沒有連續性,形成了脫節,對工程項目建設管理是不利的。

3.存在掛、靠投標的不良現象

目前,我市建筑市場還存在一些私人工頭靠掛靠公司,以公司名譽進行參與工程投標的現象。同時,也存在一些建筑公司,專門靠他人來掛靠,從中收取一定管理費以賴生存的現象。由此衍生出的間題是:一旦中標,原投標書承諾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質檢員、施工員、安全員等被偷偷更換,造成個別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主要管理人員不到位或遲遲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履行施工單位的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的管理職能。施工單位主要管理人員不及時到位,將給項目法人和監理單位的工程管理工作造成很多麻煩和困難,讓保證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打了折扣并存在隱患。

四、改進建議

1.依法招標。

為保證我市工程招標工作公正、客觀、有效地進行,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水利等工程招標機構的監督和管理,主要包括對項目招標業務的招標機構的資格認定,以及工作開展情況、收費標準及依據、單位信譽等基本情況的跟蹤等。加強對工程招投標活動過程(包括招標、投標、開標、評標、中標)的監督,主要是對招投標活動過程中泄露保密資料、串通招投標、歧視排斥投標、違規評標等違法行為進行監借,督促和檢查工程各項目單位按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完成施工招標投標工作。

2.熟悉文件合同。

項目法人及監理單位有關管理人員要重視并及時熟悉招標文件和施工有關合同,必要時專門成立合同管理小組,組織合同學習,才能在執行合同過程中盡快地履行管理職責,

盡量減少合同管理工作的問題,減少因工程合同變更和索賠帶來的麻煩,使工程施工合同與原來招標文件沒有實質性差異,基本符合招標階段要求達到的目的。

3.出臺政策。

建議行政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出臺相關規定,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整頓內建筑市場,杜絕掛、靠投標的不良現象。招標投標管理站將中標的施工單位在投標中承諾的施工主要管理人員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是否及時到位作為一項重要的信用內容進行實地考核,對原則上違反原投標承諾的、沒有派遣施工主要管理人員常駐施工現場管理的、實際存在掛靠現象的施工單位采取限時限制參加投標或降低資質等級等處罰,并予以通報,以維護招標投標工作的合法性和嚴肅性,為確保我市工程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質量安全方面:

通過本次專項調研工作后我們認為,建設工程項目是一種特殊產品,它的質量水平高低事關社會公眾利益和公共安全,現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制還處于破舊立新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從體制機制完善的角度進行考量,正視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從政府監管層面看,作用發揮尚不充分

我市建筑質量安全機構權威性的不足對監管職能的發揮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其編制、專業技術人員配備、技術裝備及對建設工程項目質量監督檢查的形式、內容、方法、手段與當前建設工程規模大、標準高、分布散、專業性強的情況尚有一定距離。

2.從質量安全責任主體看,責任意識需加強

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的責任主體主要包括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公司。建設單位是建設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者,但少數建設單位考慮較多的是經濟利益和工程進度。個別單位“低價中標”后,往往是盡可能的節省建設成本,忽視安全質量投入、壓縮工程造價、降低使用建材的標準、隨意壓縮工期、分包轉包給施工單位時不注重對方的資質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設項目的安全和質量。個別建設工程招投標后不按有關價格規定簽訂監理合同,不顧成本壓低監理價格。工程監理單位與被監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單位應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但由于監理方受聘于建設單位,處于弱勢地位。同時監理人員的待遇較低,人才流失嚴重,技術能力不強,造成一些建設項目中的監理單位難以對工程實施有效的監管,無法發揮監理應有作用。同時,現行市場準入制度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嚴謹的規范操作,直接影響到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有效性。

3.從關鍵環節看,竣工驗收管理需完善

依據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部第78號令《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全國建設工程于2000年4月開始實施備案管理,建設單位將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和規劃、公安消防、環保等部門出具的認可文件或準許使用文件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部門備案。建設工程竣工驗收由建設單位自行組織實施,不利于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開展此項工作。

六、改進建議

進一步提升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應著力于抓源頭、抓事前、抓控制,在當前城市建設大發展的背景下,須進一步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責任主體的監管,建立責任追究制,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完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新的體制和機制。

(一)制定實施細則,增加法規執行的操作性

改革開放以來,圍繞建設工程管理,我國已相繼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和增補、修訂了大量的技術標準,但從實際情況看,現行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法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建筑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筑市場秩序,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與安全,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建議有關方面根據“建筑法”,抓緊制訂有關工程質量、勘察設計、建設監理等行政法規,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使工程質量行為責任制等納入法制軌道。同時完善現行建設工程技術標準,引用技術標準中有關強制性條款和專門的標準化機構或社會組織制定的技術標準,實行“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相結合”的體制。

(二)充實管理機構,提升政府監管的權威性

在當前建設規模較大、項目較多、監管程序較為復雜的大背景下,有關部門在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的監管職能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就我市而言,主管部門的工作地位、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應與全市、我市的建設狀況相匹配。

(三)完善問責機制,強化質量安全主體的責任性

篇(5)

(一)臺灣地區物業管理的發展歷程

20世紀60年代,臺灣社會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城市建筑由早期的三合院演變到透天厝,之后形成公寓、社區。建筑物形態的改變提升了對物業管理的需求。臺灣的物業管理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醞釀期(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初),官方主導下的物業管理嘗試由于住宅形式的發展,居民對居住安全和設施安全等需求增加。不少住戶自行聘請“大樓管理員”,管理社區內的環境衛生、安全維護,并兼有代收信件等增值服務。這一階段的物業管理僅限于“國民住宅”,是政府興建的,低于市價銷售的物業,其功能和流通類似于目前大陸市場上的經濟適用房。

2.試行期(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物業管理的重點發生轉移由“內政部警政署”實施了《公寓大廈及社區安全管理辦法(已廢止)》一改住戶自行聘請物業管理人員的慣例,成立社區巡守隊,由里長和“社區守望相助委員會”協助警務部門進行社會治安慣例。同時“保全業”的相關法規制定實施,保全業積極拓展市場,取代了部分樓宇的大樓管理員工作。由于保全業的興起,系統化的安全防范、巡邏維保也被引入物業管理行業。此階段的物業管理以社區治安維護為主,樓宇管理和環境衛生退居次要位置。

3.規范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2003年),物業管理的內涵和范圍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展1991—1995年多次的重大火災事故,使住宅的安全管理從治安拓展到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上來。這一時期實施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加強了物業設備的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條例》指出物業管理是物權的延伸,住戶是其主體被服務的對象。根據《條例》成立的管理委員會強化了民主精神和理性自律,物業管理的概念中首次添加了服務的內容。同時,這一階段的物業管理范圍也從“國民住宅”擴展到所有的公寓大廈。

4.推進期(2004年至今),物業管理產業多元發展“中華物業管理協會”2004年提出的《物業管理法(草案)》,整合相關法規,推動臺灣物業管理產業發展。現階段臺北等大城市建筑趨于飽和,使用和管理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不少公司通過提升科技化水平,用設備和網絡取代人員配置。同時,國際物業管理公司進入臺灣市場,加劇了行業競爭。所以近年來臺灣物業管理企業加強了與學界的聯系,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強化了對物業管理師執照的要求,并逐步與國際物業管理協會的香港認證接軌[2]6。

(二)大陸物業管理的發展歷程

大陸物業管理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萌芽階段—起步階段—發展階段—規范階段。

1.萌芽階段(建國后至1981年)

這一階段,城市公有房屋基本上由政府出資建設,并以福利品的形式分配給職工。這些城市公有房屋產權歸屬政府,所以,房屋的生產經營和日常維修保養均由地方城市房管機構負責,不帶商業色彩,實行的是行政性、福利型管理體制,物業管理的特點是內容單一。

2.起步階段(1981—1993年)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物業管理公司成立,作為大陸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以管理商品房為主,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物業管理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做出了積極探索,被譽為“一座物業管理史上的里程碑”。此后,深圳、廣州、沈陽、大連、上海、北京等城市先后出現了一批物業管理公司或機構。這些物業管理公司開始學習和借鑒國外和港澳地區物業管理的先進經驗,并對住宅小區、商廈、寫字樓、別墅等物業管理、物業經營、售后服務和租金等方面的管理進行了大膽的、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從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經營型、綜合性物業管理的新路子。

3.發展階段(1993—2003年)

1993年6月28日,深圳市物業管理協會正式成立,它表明我國大陸物業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1994年4月,原建設部頒布了我國大陸第一部系統規范物業管理體制的規范性文件《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該文件指出“住宅小區應當逐步推行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由物業管理公司統一實施專業化管理。”從而確立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新體制,指明了我國大陸房屋管理體制改革的前進方向。從此,上海、廣州、深圳等物業管理市場初步形成。隨著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物業管理發展的新。香港房地產服務公司紛紛進軍內地,內地涌現了大量的物業管理公司。國家和一些地方還相繼出臺了一些法規、制度和管理辦法,以支持物業管理的發展。法規制度的頒布、實施,以及深圳、海南、上海、廣州等城市物業管理協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的物業管理體制已進人大發展階段,物業管理日趨成熟。

4.規范階段(2003年開始至今)

2003年6月8日,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標志著我國大陸物業管理進入了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的新時期。條例第三條提出“國家提倡業主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選擇物業管理企業”,第四天提出“國家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方法,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物業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是新時期物業管理行業的綱領性文件,使我國大陸物業管理的法制建設更加完善,行業發展方向更加明確。

二、物業管理行業規模比較

(一)臺灣地區物業管理行業規模

根據周世璋、吳玫芳的整理,2007年臺灣地區共有公寓大廈維護管理企業512家,從業人員24394人;保全業企業497家,從業人員35374人;清潔業7400家,從業人員約150000人。相關企業合計8409家,從業人員近21萬人。此外在不動產經紀公司、室內裝修、管理顧問咨詢機構、舊城改造等公司的從業人員沒有被一一統計。

(二)大陸物業管理行業規模

根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008年末我國物業服務企業58406個,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250.12萬人。按照分析,加上安防、保潔等分包公司的人員,物業服務從業人員應該在500~600萬,其中秩序維護員、清潔工、工程維修人員、車輛管理人員、綠化養護人員、其他勤雜工種等一線操作工人占80%以上。對比兩岸物業管理行業規模(如表1所示),臺灣地區的平均企業員工數是大陸的六成,規模偏小的情況下仍取得較好盈利,與技術化網絡化水平較高有著密切關系。同時大陸的物業管理剛剛實現了一線二線城市的覆蓋,對于東部的三線城市和中西部的廣大地區仍有大量的市場空白,因此從業人口的百分比明顯低于臺灣地區。

三、物業管理經營形態比較

(一)臺灣地區物業管理行業經營形態

目前臺灣地區物業管理中的公寓大廈管理、保全業、環境保護、消防、裝修管理、小區服務分別由臺灣地區“內政部”的“營建署”、“警政署”、“消防署”,以及“經濟部”、“金管會”、“環保署”進行管理。其中公寓大廈維護管理公司和保全公司取得特許時有資本額的限定。其中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資本額在新臺幣1000萬(合人民幣208.22萬)以上,在此基礎上分為甲級、乙級、丙級物業管理公司,其注冊資本額和管理面積都有所不同(詳見表2)。而經營保全業的企業至少需要新臺幣4000萬元(合人民幣832.86萬)的資本額,每增加一分公司須增加2000萬元(合人民幣416.43萬)的資本額。在注冊資本的要求上遠高于大陸的物業服務企業。此外對于保全業企業還需在臺灣地區“財政部”核準的保險公司投保責任保險1000萬元(合人民幣208.22萬)以上。為了解決“特許”執照的限制,臺灣地區的物業管理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方式。(1)取得多張特許執照,設立多家公司。目前臺灣較具規模的物業管理企業大多采取這個模式,但在取得資質的過程中費用較大,也客觀上提高了行業門檻。(2)建立合作同盟關系,承攬服務業務。建立合作同盟關系是沒有多張特許執照的公司穩定發展的重要出路。但業主需要與多家公司簽訂合同,法律關系不容易理順。(3)分包物業管理業務,拓展管理范圍。針對沒有取得特許執照的物業服務項目,一些企業通過分包的方式將相關服務交由其他公司執行。

(二)大陸物業管理行業經營形態

不同于臺灣地區對物業管理按照公寓大廈管理、保全業進行專業技術分類,又對物業管理進行分級管理的做法,大陸的物業管理一直定位在物業的綜合性的管理。但是物業服務企業畢竟是一種以較少自有資產管理龐大業主資產的企業,因此,國務院授權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對各級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企業的注冊資本、員工職稱人數、管理物業的類型和面積、經營管理業績等進行了限定。表2對比了臺灣地區和大陸在物業管理區域資質分級管理上的異同。可以看出,有別于臺灣地區的集中管理,大陸的物業管理實行分級管理,且注冊資本額度遠低于臺灣,行業門檻相對較低。大陸對物業服務企業小區安全管理的性質和工作內容是逐步明晰的過程。安全管理的從業人員長期被稱為“保安”。但“保安”一詞隱含著“保證安全”、“保護安全”的含義,是配有防衛器械和槍支從事武裝守護、護衛服務的工作,這與物業服務企業維護公共秩序和協助安全防范的職責不相符。物業服務企業使用“保安員”稱謂容易造成社會誤解,引發不必要的糾紛和矛盾,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在中國物業管理協會{2008}1號文件中明確要求今后物業服務企業對從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秩序維護和協助開展安全防范的工作人員使用“秩序維護員”的稱謂,不再使用“保安”的稱謂。國家對物業服務企業從事安全管理、秩序維護沒有資質的限定。

2010年施行的《公安機關實施保安服務管理條例辦法》指出公安部負責全國保安服務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級公安機關應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保安服務活動依法進行監督管理。其中監督管理包括受理設立保安服務公司、保安培訓單位的申請材料;接受保安服務公司設立分公司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保安服務活動,以及自行招用保安員單位的備案;組織開展保安員考試,核發、吊銷保安員證等。此外《辦法》規定,對自行招用保安員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開展秩序維護等服務的物業服務企業只需要報送單位法人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保安服務分管負責人和保安員的基本情況、保安服務區域的基本情況,建立保安服務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保安員管理制度的情況,保安員在崗培訓法律、保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并沒有注冊資本的要求。相比之下,臺灣的物業管理中,大型企業取得多張特許,進行物業管理綜合管理;小型企業通過分包把沒有特許的部分交由其他相關企業完成。大陸物業管理企業也常常通過分包拓展物業管理業務,通常由大型企業將保潔、綠化等勞動密集型業務外包給專業公司,而保留技術密集型的核心業務;小型物業管理企業傾向于獨立完成全部的物業管理工作。通過比較,可知大陸雖然物業管理起步較晚,多數地區物業管理都處于萌芽狀態,但較之臺灣地區已經在制度整合方面更進一步。

四、物業管理法律法規比較

(一)臺灣地區物業管理法規發展過程

臺灣地區物業管理法規的發展,與社會時事有密切關聯。1974—1983年,住宅建筑面積高速增長,針對國宅維護管理,1985年實施“臺灣省高樓及社區管理維護辦法”(已廢止)。1991年針對重大治安問題造成的社會不安,“警政署”制定“保全業法”,第二年頒布了“公寓大廈及社區安全管理辦法”(已廢止)。1995年針對之前的引發全臺關注的火災事故,實施了“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對建筑物設備管理進行規范。

(二)大陸物業管理法規發展過程

在物業管理的收費和支出方面,1996年國家計委和建設部聯合下發《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暫行辦法》,加強各級政府物價指導部門會同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服務收費的監督和指導。1998年頒布的《物業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規定》,結合物業古來企業特點及其掛歷要求,從代管基金、成本、費用、營業收入和利潤等方面具體規定物業管理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同年由建設部、財政部印發《住宅共享部位共享設備設施維修基金管理辦法》,規定商品住房和公有住房售后都應建立共享部位共享設備設施維修基金,專項用于保修期后大修、更新和改造,維護產權人和使用人的共同利益。改革開放后,大陸的住宅小區建設在“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方針指引下,得到飛速發展提升。為了提高城市物業管理整體水平,建設部在認真總結了一些地區物業管理基本方法和經驗的基礎上,以建設部為主的國家各部委于不同時期頒布了一系列物業管理法規政策。2003年國務院頒布《物業管理條例》,標志著我國物業管理介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的新時期。《條例》規范了物業管理活動,尊重維護業主的財產權利,建立了業主民主協商、自我管理、配合利益的機制,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隨后,物業管理的法制建設大步推進,建立了內容全面、結構合理、科學規范的法規體系。表四是有關物業管理的法律和自2003年《物業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有關物業管理的主要法規政策。

(三)兩岸物業管理法規比較

臺灣物業管理發展較大陸早20年,但相關法規出現的時間十分接近。以下通過臺灣地區2004年提出的《物業管理法(草案)》與大陸2003年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的對比(如表5所示),可以發現兩岸的物業管理都對業力、物業服務和前期物業管理進行了重點關注,但臺灣地區的法規(草案)涵蓋了更多的物業管理內容,如行業協會、都市更新、顧問咨詢等。可見臺灣地區在物業管理經營多樣性上優于大陸,在行業的積累總結沉淀上優于大陸。

五、總結

篇(6)

論文摘要:對營運車輛應用gps和行駛記錄儀的現狀與經驗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存在的問題。

1云貴川安裝使用gps和行駛記錄儀的基本情況

1.1云南省gps的推廣應用情況

2005年8月云南省 交通 廳決定在全省道路運輸行業“兩客一危”車輛上安裝gps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目前,全省在15477輛營運車輛上安裝使用了gps動態汽車行駛記錄儀,其中營運客車13170輛,危險品運輸車輛1889輛,建成省、市(州)、 企業 三級gps監控管理平臺498個。同時,制定了《云南道路運輸gps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技術要求(試行)》、《云南省道路運輸gps系統安裝使用管理辦法(暫行)》、《云南道路運輸gps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建設實施意見》,還通過地方立法出臺了《云南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對安全使用實時動態行駛記錄儀作了規定。行駛記錄儀的安裝在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方面初顯成效,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顯下降,由2006年的10起下降到2007年的2起。

在2007年的審驗工作中,云南省要求全省高快客車、 旅游 車和危險品運輸車必須在年底前完成安裝gps,否則不予年度審驗和換發新證。2008年年底前,全省9座以上的營運客車、重型載貨汽車必須安裝gps,否則不準上路行駛。wwW.133229.cOM

1.2貴州省汽車行駛記錄儀的推廣應用情況

2003年,貴州省政府下發《省人民政府批轉省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意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和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對搞好道路如}安全工作,利用利技手段,推廣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提出了要求,并專門下達文件部署了這項工作,具體規定了各種車輛安裝時限,特別要求對超長途(800km)行駛客車,必須在2004年安裝完畢。對未按規定范圍和時限內安裝的車輛,公安部門一律不予年審。目前,全省已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車輛17228輛,占應安裝車輛的90%以上,其中長途客運車輛已全部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貴州推廣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工作對道路安全管理部門監督和制止長途客貨運輸車輛違法超速行駛發揮了積極作用,因超速行駛發生的客貨運車輛特大事故大為減少,2006年1-11月份,貴州道路交通事故與去年同比,少死亡姍余人,這當中汽車行駛記錄儀的安裝和推廣對公安交警、運管部門和客運企業加強監督和管理,及時掌握駕駛人員違法記錄,及時處理、預防事故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3四川省gps動態汽車行駛記錄儀的推廣應用情況

為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2004年,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于采取過硬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緊急通知》(川府辦發電(2004)8號)文,提出把推廣應用工作作為社會公共安全工程和“科技興安”的重要工作,加大投人、加快建設,明確要求從事超長、高速公路、旅游以及200km、核載人數35人以上的客運車輛及危險品運輸車輛,必須安裝使用gps動態汽車行駛記錄儀。在推廣過程中,四川省交通廳和廳運管局制定了配套激勵政策,一是對市、州運管處二級平臺給予資金補助;二是對按要求安裝使用gps的車輛按每車500元給予補助;三是對安裝帶攝像功能的超長客運車輛再給予每車1000元的補助。目前,全省已補助到位資金909.3萬元。目前,共投人資金7500余萬元,其中省交通廳補助資金1000萬元。

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近1.8萬輛營運車輛、6000輛出租車安裝使用了gps動態汽車行駛記錄儀,其中營運客車1.1萬輛,危險品貨運車輛5000輛,其他貨運車輛1000輛,安裝帶攝像功能的客運車輛1700輛,建立省、市(州)、企業(含客運站)三級gps監控管理平臺720個,40個一級客運站建立了gps監控管理平臺。近兩年,四川省因車輛超速、超載和駕駛員疲勞駕駛所引發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顯下降,由2004年的7起下降到2005年的2起、2006年的3起。

2云貴川三省推廣應用gps和行駛記錄儀的經驗

云南、貴州、四川等地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法規、標準和文件要求,高度重視并不斷加強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應用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三省都成立了組織領導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完善工作制度,制訂實施方案,有力地推動了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應用工作。對于監控管理平臺的運行,各地積極利用衛星等高科技設備進行gps定位和數據的接收與傳遞,建立運輸車輛、從業人員、企業信息管理數據庫,對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或gps的車輛實施了有效的監控和管理。 總結 各地做法和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2.1政府高度重視

目前,大部分省區市政府下發了相關文件,要求把gps,汽車行駛記錄儀推廣應用作為道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的重點工作。同時明確規定了省級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安全監管部門負責對gps,汽車行駛記錄儀安裝使用中存在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并實行綜合監督,推動此項工作有序開展。交通部門負責gps、汽車行駛記錄儀安裝、使用及監控的源頭管理。公安部門在此基礎上進行過程監管。信息產業部門負責把好產品質量關,杜絕不合格產品流人。

2.2制定法規和政策,依法推動,積極引導

一是為使推廣應用工作有法可依,各地區加快了對安裝和使用gps,汽車行駛記錄儀的立法進程。依據《安全生產法》和《道路 交通 安全法》的有關規定,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制定下發了相關的法規和規定,對gps,汽車行駛記錄儀的安裝使用提供了有力的 法律 保障。如2006年5月2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四川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營運性質的客運車輛、重型貨車和半掛牽引車以及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應當安裝和使用具有信息采集、存儲、交換、監控功能的實時動態行駛記錄儀。第五十五條第四款規定:“營運性質的客運車輛、重型貨車和半掛牽引車以及危險貨物運輸車輛,未安裝和使用實時動態行駛記錄儀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可并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相關經營許可、營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地方法規的公布實施,對gps,汽車行駛記錄儀的安裝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二是為鼓勵加快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推廣應用工作,一些省市制定了激勵政策,引導運輸 企業 安裝使用gps。如四川等地按照安裝數量向企業下撥補貼經費。同時,交通部門將安裝使用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作為運輸企業運營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三是制定行業規范,加強技術指導。如云南省下發了《云南道路運輸gps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技術要求(試行)》和《云南省道路運輸gps系統安裝使用管理辦法(暫行)》等文件。

2.3部門緊密配合,協調共同推動

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公安、交通、安全監管等部門,明確職責,相互配合,協力實施推廣應用工作。如貴州省成立了由各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省汽車行駛記錄儀安裝辦公室,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充分發揮了各職能部門作用。

2.4大力宣傳,引導企業自覺應用

云南、貴州、四川等地通過大力宜傳安裝gps,汽車行駛記錄儀對提高運輸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作用,引導企業自覺應用。一是由組織召開運輸車輛安裝使用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推廣應用會,向運輸企業和駕駛人員介紹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的作用,宣傳安裝使用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對提高企業的運營管理和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意義;二是樹立企業典型,突出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的管理和預防事故的作用。通過大力的宣傳,逐步實現了運輸企業由“要我安裝”到“我要安裝”的轉變。

3目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全國各地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推廣應用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但從整體來看,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的應用還屬于起步階段,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四點。

(1)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推廣應用的法律法規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雖然對安裝使用汽車行駛記錄儀作了規定,但是,目前國家還缺少對汽車行駛記錄儀安裝、使用、管理方面的配套管理法規,對未安裝和安裝后不能保持其技術狀況的運輸企業和車輛應該如何處罰,缺少法律依據。特別是gps的安裝,目前除危險品貨物運輸車輛有法規依據必須安裝外,其他車輛尚沒有具體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安裝gps。

(2)各相關部門和企業認識有待進一步統一。一些地區在推廣應用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過程中,各部門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對汽車行駛記錄儀和gps的安裝認識還不一致,如要不要強制安裝,在什么范圍的車輛上安裝,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還是安裝gps,安裝什么型號的產品等問題有一些不同看法。

篇(7)

一、應急管理科學決策在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應急管理決策是突發公共事件處置的前沿核心。當前,由于各種突發事件頻發,各級政府紛紛建立危機應急管理機制,就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的事前預警系統、事中的處置效果、危機事件應對的善后等環節作出規制,而在地方政府應急管理體系中,處于最核心地位的則是應急管理的科學決策過程。

2.應急管理決策水平關系到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效能。政府應急管理決策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著決策的質量和效果,另外,應急管理決策層的素質、決策手段以及決策前期對突發危機的真實情況和發展態勢的掌握等,與應急管理決策水平都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上講,面對突發事件時地方政府的決策水平影響決策質量的高低,而突發事件的處置效能又與決策質量密不可分。

二、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決策的現狀

1.觀念陳舊,主體單一。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對突發事件作出應急管理決策時,仍然采用行政慣性思維模式,觀念比較陳舊,對政府機構和所屬部門的力量依賴性強,另外,對非政府組織在應急管理決策中發揮的作用認識和重視不足,從而造成應急管理的主體較為單一,社會大眾對應急管理的參與程度低。

2.條塊分治,缺乏整合。地方政府轄區內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中央直屬、省市直屬的單位。而長期以來我國在危機應急管理方面一直采用的是分災種分行業的管理模式,對于應急管理的職責、銜接配合等沒有明確的界定,“條”管理的單位,“塊”不干預,反之亦然。條塊分治情況下,面對突發公共事件,縱向無法直達,橫向缺乏聯系,決策難以有效執行。

3.經驗決策,缺乏科學。在以往發生的突發事件中,地方政府在進行決策時的失誤主要有:處置時忽視專家咨詢、專業知識指導、決策支持系統(DSS)的輔助決策作用,往往依靠行政命令、行政指導,帶有強烈的個人感彩。

三、建立地方政府應急管理決策的新模式設想

1.事前(預案規劃階段)決策模式。基于實際需要,事前決策模式的主要內容包括:(1)前期決策的任務(目標)。①組織機構整體框架設計、專業分工、責任落實。設立最高領導機構:市(縣)突發公共事件委員會,應急管理協調各專業委員會;設立常設辦公機構――市(縣)應急管理工作辦公室。②審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應急預案體系首先必須有明確的指揮系統,即在突發危機事件中,誰應該是指揮者,誰應該輔助指揮,誰應在第一時間報告等一系列指令的上傳下達過程必須清晰,以便在突發事件出現時快速作出反應,其次,確立啟用現場外應急隊伍的方法;再次,構建事態評估與應急決策的程序。(2)前期決策使用的原理和方法。應急管理中面對的都是社會經濟系統中用數學模型無法進行精確描述的復雜型、復合型問題,網絡層次分析法即適應這種決策的需要。如為預防并及時處置大型油庫可能發生的火災災害,消防部門則應在油庫附近地段設立一個消防中隊。(3)事前決策支持系統。事前決策支持系統包括專業委員會或專家咨詢組;人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2.事中(應急處置階段)決策模式。(1)事中決策的方法。決策屬于非規范決策,決策目標追求“相對滿意”結果,確定“實際可行”方案。目標順序:保證人民生命――減少財產損失――縮小社會影響。①現場分析決策法。決策者“在進行政策工具的具體選擇時,往往不能適當地多花一些時間來做分析的工作”。政策分析人員必須區分優先的次序、風險的大小、成本效益的多少,不僅要看當前的,也要看將來的。對每一選項,政策分析人員必須了解它使用的詞匯,支持者、反對者和提出建議和實施的時間表。②直覺決策法。運用該種決策方法進行決策時,需要依賴于決策者的直覺以及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直覺決策,能夠防止“貽誤戰機”,造成公眾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以及發生更加嚴重的次生和衍生災害。(2)事中決策的分析論證。事中決策的分析論證也包括可行性論證和逆向論證,逆向性論證也即反向論證,即從相反的角度去論證決策的不可行性。

3.事后(恢復重建階段)決策模式。事后決策的任務(目標)主要包括:(1)調查與評估。通過比較執行管理活動的資源消耗和所獲得的利益來確定某一項政策的實際施行效果。(2)恢復重建。啟動恢復計劃和措施,組織開展各種善后工作,開始實施各項恢復重建工作。

四、地方政府應急管理科學決策的政策建議

1.加快應急管理預案體系建設。進行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為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資料,提供劃分預案編制優先級別的依據。

2.運用網絡平臺和技術支持提高應急管理決策水平。從應用整合、業務整合和數據整合三個層面建設應急信息處置平臺,使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領導和專家組成統一協同工作的虛擬指揮中心。通過應急減災信息系統,虛擬指揮中心可以控制不同的企業應用,處理不同的業務流程,控制不同的數據資源。重視決策支持系統在應急管理決策中的作用,注重聽取和采納專業委員會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應急管理決策的科學化程度,改進決策質量。

3.構建柔性行政指導的應急管理新格局。在憲法、法律和規則允許的限度內,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在處置突發危機事件中,需要以人為本,采取積極適度、剛柔相濟的應急管理措施,選擇采用“勸告、說服、警示”等行政指導措施,與各項行政指令相配合,尋求行政相對人同意或協力,從而實現處置危機應對的行政目標。目前,在我國現有的關于公共危機安全管理的應急法律法規中,并未明確確立行政指導措施。筆者認為,今后我國在修訂現行的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或在條件成熟時,應完善或通過立法將行政指導納入應急管理法律規范,內容應主要包括行政指導的原則、方式、程序、監督、責任、救濟等。同時,要充分實現行政指導措施在應急管理中的積極作用,還需完善行政指導的運行機制,創造其運行的良好環境,盡量避免其負面效應,為創建更加完善的應急法制體系提供理論支持。

4.落實績效考核與責任追究機制。應急管理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往往牽涉到政府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門由于對應急管理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以致于當前我國各地的應急管理進展不平衡,因此,我國在應急管理中應該實施績效評估,發揮其示范帶動、宣傳推動、考核促動的作用,可以確保應急管理政策措施執行無盲區、無弱化。績效評估作為政府應急管理制度創新和有效管理的工具,能夠使政府在行政管理各環節實現行政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從而避免應急管理資源的重復建設和鋪張浪費,實現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因此,構建并完善應急管理績效考評與責任追究體系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5.重視網絡輿論危機應急工作。網絡公共輿論在表達社會大眾的思想和感情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同時,網絡公共輿論也是政府了解民意、體察民情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對待網絡輿論危機不能采用簡單的封和堵的辦法,而應樹立與時俱進的原則與方針,快速搶占先機。為此,政府應重點把握四個方面的原則:第一,開誠布公原則,工作中有差錯就虛心、坦誠地接受媒體的輿論監督,以人為本,出發點是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不是為了謀求個人政績或某些少數人的私利,一切都沒有什么隱瞞的,讓廣大老百姓有充分的知情權;第二,及時處理原則,當出現網絡輿論公共危機時,各級政府應在第一時間了解具體事件的發生原因和發展趨勢,并立刻作出回應,占領公共輿論制高點,正確引導公共輿論導向(很多地方沒有處理好突發事件,與沒有做到第一時間處理有直接關系);第三是依法行政的原則;第四是宜疏不宜堵的原則。

五、把創新社會管理與維護公共安全相結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妲己丰满人熟妇大尺度人体艺|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 国产av电影区二区三区曰曰骚网 |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18禁裸乳| 午夜.dj高清在线观看免费7|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 欧美艳星nikki激情办公室|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 偷窥日本少妇撒尿chinese|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米奇小说 | 中国少妇被黑人xxxxx | 欧美四房播播|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国产美女视频国产视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视频|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vr专区| 亚洲av 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 人 在 线 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乱码|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毛多色婷婷| 色婷婷五月综合亚洲小说| 亚洲av网址在线| 国产免国产免费| 黑人操亚洲女人|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