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技術創新案例

企業技術創新案例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11 09:21: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技術創新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企業技術創新案例

篇(1)

梳理國外技術創新驅動研究,歸納起來主要經歷如下過程:

(1)技術發展驅動。技術發展驅動技術創新最早是由Schumpeter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Schumpeter認為,技術創新或多或少是一種線性過程,從來自應用研究的科學發現到技術發展和企業中的生產行為,并最終導致新產品進入市場都是逐步向前推進的。Schumpeter還指出,新技術的發明和出現驅動企業家進行技術創新,更多的研究與開發就等于更多的創新。

(2)市場需求驅動。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Schmookler首先提出“需求拉動模型”,該模型強調市場需求的拉動是技術創新的主要驅動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Myers和Marquls教授在1969年所做的一項重要的實證工作支持Schmook-ler的觀點,兩位教授對5個產業的567項技術創新項目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其中3/4的技術創新是由市場需求為出發點,1/4的技術創新是以技術本身的發展為來源。最后Myers和Marquls得出結論,在技術創新中,市場需求是一個比技術發展更重要的驅動因素。

(3)技術和市場需求聯合驅動。20世紀80年代后期Mowery和Rosenberg認為,技術創新可以是由技術發展驅動的,也可以是廣義需求驅動的,成功的技術創新往往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加拿大學者Mumro和Noori對加拿大900多家企業的技術創新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18%的技術創新靠技術驅動,26%技術創新靠市場需求驅動,56%的技術創新靠技術與市場需求共同驅動。

(4)政府政策驅動。ClaytonChristensen(1995)以計算機行業為例,認為一項新技術只有在合適的政策環境下才能生存和發展。XuliaGonzalez和ConsueloPazo(2008)指出,企業技術創新離不開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財政支持。Romer(1990)認為最好的政策是對技術創新進行直接補貼。Porter(1995)認為合理設置的環境政策能夠刺激企業技術創新。Mayer(2010)提出了美國州政府的科技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5)企業家精神驅動。Schumpeter認為,技術創新的主要驅動力量是企業家,而企業家精神最根本的特質就是推動創新。Drucker也認為企業家精神的一項特殊功能就是創新,企業家精神的核心為技術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就是一種革新行為,這種行為為現有資源賦予了新的創造財富的能力。MichaelJMartin、HowardHStephenson、Da-vidEGrote等學者也認為,企業家精神對技術創新驅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從以上文獻梳理可以看到:技術創新驅動因素經歷了從單一因素到多元因素演化的過程;國外學者側重于考察各獨立的因素對技術創新的驅動關系,缺乏整合性研究;對驅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深層次因素需要繼續探討,尤其對企業技術創新內部驅動因素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國內一些學者基于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的視角分析技術創新的內在驅動力,代表人物有項保華、萬君康、王開明、許小東等。更多學者基于技術創新驅動因素視角,對技術創新驅動進行綜合性研究,將技術創新驅動分為企業內部驅動因素和企業外部驅動因素,內外部因素共同驅動企業的技術創新,但具體內外部驅動因素卻呈現不同的研究結論。例如,陳曉陽認為,技術創新外部驅動因素包括:市場競爭、市場需求、國家政策;內部驅動因素包括:企業主體創新意識和企業主體創新能力;而孫冰認為,技術創新外部驅動因素包括:市場需求、市場競爭、技術推力和政府政策;內部驅動因素包括:企業利益、企業家精神、企業文化、企業激勵機制和企業創新能力。現有文獻中,專門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驅動因素的研究很少,而基于逼真質性數據的多案例研究更為缺乏。因此,本研究或可彌補已有研究成果與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驅動實踐方面的缺口。

2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是對管理實踐中涌現的現象和問題經剖析后進行理論構建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的是“哪些關鍵因素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問題,屬于探索性研究。根據Yin、Eisenhardt及其他研究者的建議,為了從重復歸納的過程中得出共性結論,本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設計。多案例研究能對不同案例中得到的發現進行驗證,確認共同特征,放棄特有的特征。另外,多案例研究比單案例研究更具信度和效度。

2.1案例選擇

在界定研究問題后,需要根據研究問題及要開發的理論進行案例選擇。本文選擇案例樣本的標準為:(1)所選企業必須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符合國家2003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劃分標準》條例中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界定。(2)考慮到案例的代表性,選取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和天津華苑科技園區2個國家首批創新科技園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3)選擇企業經營超過5年,進入發展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Eisenhardt(1989)、Yin(2009)認為,案例研究的目的是歸納理論,而不是計算頻率,選擇的案例不需要遵循抽樣原則,只要案例本身具有足夠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即可。同時,結合Sanders(1982)建議進行多案例研究時最佳的案例數目為3~6個。最終,本文確定了4個研究案例,其中北京、天津各2個。

2.2案例概況

根據前面的案例選擇標準,本文以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應企業的要求,本文在后續的分析過程中分別以A、B、C、D來代表各個企業。企業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3數據收集

本研究采用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相結合的數據收集方式。一手資料包括:先后對4家企業的總經理、副經理、總工、技術總監、研發人員、一般工作人員進行了多次訪談,并對每次的訪談進行錄音、記錄,形成研究所需的定性及定量素材。二手資料包括:企業內外部期刊、出版物、網絡資源、公司網站、公司檔案材料、領導講話等。二手資料也是案例研究三角證明的重要來源。

2.4數據分析與編碼

數據分析主要是通過定性分析方式進行,包括詳細閱讀參與式觀察的筆記、訪談記錄與手稿和文件資料,然后形成有關研究主題的記錄性文字材料。扎根理論方法最早由Glaser和Strauss提出,是分析定性資料的一種常用研究范式。本文借鑒扎根理論所采用的編碼方法,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首先,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編碼,對于一手資料,分別把6位高層受訪者編碼為:M1~M6,研發人員編碼為:R1~R8,一般工作人員統一編碼為G0,二手資料統一編碼為SH。對同一來源內容相同的表述合并為1條條目。通過對一手和二手資料的一級編碼,4家企業得到了296條一級條目庫。然后,按照原生編碼準則,以概念形式對資料逐句進行譯碼,把相近含義的詞匯和語句進行歸納、提煉更具有概括性的概念形成初始范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初始范疇進行二次編碼,其目的是挖掘范疇間的關系和邏輯次序,形成主范疇。最終形成4個主范疇是:企業家精神、研發能力、市場需求與競爭、政府政策與法規。編碼結果如表2所示。

3研究發現

3.1企業家精神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影響

企業家精神是驅動技術創新的關鍵所在。通過案例分析發現:企業家精神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創新、進取心和風險承擔。Drucker提出企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創新。Schumpeter指出,創新體現在“采用一種新生產方法”、“開發一種新產品”、“開辟一個新市場”、“組建一種新的組織”等。如企業D面對電子產品行業的激烈競爭,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流媒體、服務軟件、專用磁盤等新產品,這些新產品的成功研發,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取得了競爭優勢,從而使企業成為行業的領頭羊。進取心使得企業家不滿足于企業已有的現狀,渴求變革,積極去實現創新目標。企業C圍繞建成國內一流的耐磨材料生產廠家的目標,不斷開拓進取,改進技術,追求品質。在訪談中,負責人多次表達了立志做一流企業的雄心壯志,這種進取心使企業多次取得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企業A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從事制卡材料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做國際制卡業最優秀的材料供應商”是企業發展的宗旨。進取心激發企業家的創新意識,使企業對以前未被認識到的市場機會保持警覺性。1997年,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生產制卡產品,一家是英國的Apollo公司,另一家是美國的Cilik公司,但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價格都很高,企業A看到了市場機會。正如企業A負責人所說,“我們提出要在3~5年內模仿國外最先進的產品,在10~20年內讓國外也來模仿我們的產品。盡管當時的想法,略顯輕狂,但總的思路是對的,現在與信用卡相關的產品在國內的占有率大約是70%,國外也占了相當大的份額”。企業家精神還體現出能承擔相關風險,RichardCantillion和FrankKnight兩位經濟學家,將企業家精神與風險或不確定性聯系在一起,企業家應有甘冒風險和承擔風險的魄力。伴隨環境的變化,技術創新過程中往往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如企業B所處的腐蝕檢測行業技術升級快,產品更換周期短,企業實施技術創新不確定性大。負責人表示,整個行業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新的技術一旦出現,原有技術就會貶值。盡管技術創新存在較大風險,一旦不創新,生產的產品將逐漸失去市場,長期下去企業將難以存活,為了生存和發展冒險也是必要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題:命題1:企業家精神是技術創新的靈魂,并通過創新、進取心、風險承擔來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企業家精神越強,就越能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3.2研發能力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影響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由技術本身支撐起來的,其持續的技術創新依靠研發能力作為保障,而研發能力的根本在于擁有由一群技術研發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研發團隊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實施者。企業吸引和擁有大量優秀的技術研發人員,就等于掌握了技術創新的核心資源。技術研發人員的人力資本中的稀缺性資源。在本文研究的4個案例中,每個企業研發團隊都擁有高層次、高水平的研發人員。企業A在新型制卡材料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方面有豐富積淀,擁有以年輕博士、碩士為骨干的技術研發中心,具備從產品設計、開發到產業化的完整能力。企業每年在研發上都下大力氣投入,企業的很多技術和產品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且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企業C的研發人員均是海外留學歸國人員,核心研發人員都具有博士學位,且畢業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國際知名院校。高水平的研發人員加上研發的高投入,企業的研發能力強,技術創新成果顯著,擁有發明專利20多項。企業D的研發團隊由多位碩士和博士組成,其中高級研發人員畢業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通信工程等專業,專業扎實,創新能力強,形成智力合力。研發團隊成員的合力促進了技術知識交換和整合能力的提高,從而加速了新產品開發進程。傅家驥在綜合大量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現成功的創新是以人為核心的,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在技術創新中起著關鍵作用。Dewar和Dutton(1986)認為,在一個企業里,專業人員以及專職群體的人數不同會使知識的深度及廣度產生變化。專家越多,知識基礎就越廣泛,而且大量的專家可以使新技術新思想更易于理解。企業B的研發人員主要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其中公司總經理就是技術出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是一位懂技術的管理者。由于技術升級快,需要掌握大量的新知識,企業一方面需要從國內高校招聘優秀的技術研發人員來充實研發團隊,另一方面要在人事制度上把“激活”與“培訓”結合起來,努力建設“學習型組織”,企業每年需拿出一定經費舉辦各種學習活動鼓勵研發人員積極參與,提升他們的研發能力,增強技術創新的速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題:命題2:研發團隊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實施者,研發能力是科技型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驅動的保障。研發能力越強,就越有助于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技術創新。

3.3市場需求與競爭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影響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市場是密切相關的。市場需求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原動力。企業A遵循“以客戶為中心,以技術創新為基石”的理念承諾:提供給顧客的產品100%符合相應標準及合同中約定的特殊要求,對顧客反饋的信息100%給予及時回復,不斷開發更合乎客戶需要的產品,不斷改進和提高已有產品性能。企業B堅持以市場開拓為導向,專注于管道行業的技術裝備市場,業務覆蓋我國28個省市區,廣泛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技術研發,現已成為腐蝕檢測評價領域國內技術領先的專業企業。企業C為電力、煤炭、鋼鐵、機械等行業提供工業耐磨材料,企業注重用戶需求,在新技術開發前,技術總監帶領部分研發人員深入用戶調研,傾聽他們對產品技術要求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產品出口至意大利、德國、智利、烏克蘭等多個國家。企業D緊跟市場需求,找準研發方向,研發了以IPTV流媒體服務器和機頂盒嵌入式軟件為核心技術的產品體系,形成互動電視媒體服務器、無線移動流媒體服務器等8個產品;企業還為海爾電視提供模卡電視業務中間件等。企業的客戶群體遍及全國各地和歐美、非洲部分海外市場。4家案例企業實踐表明,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開發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潛在的收益。市場競爭迫使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企業A的總工談到,企業如果不能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長期下去必死無疑。市場競爭讓科技型中小企業產生危機感、緊迫感,從而使壓力變為動力。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開展合作創新。如企業B與天津大學、大慶油田設計研究院、中海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等開展技術合作,企業D與清華大學網絡多媒體實驗室、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等多所國內外著名院校開展項目合作,與國際、國內先進技術接軌。Blundell(1999)發現,技術創新與市場的競爭程度呈正相關。企業C的總監在訪談中也表示科技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差異化,且要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好地開展技術創新,企業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并獲得良好的行業聲譽。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命題:命題3:市場需求意味著潛在的收益,驅使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形成壓力,進一步驅使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3.4政府的政策與法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影響

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多給予稅收優惠和項目基金支持,這極大地調動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創新成果豐碩。企業A研發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和天津市政府基金支持,成功開發了水基層壓油、數字印刷基片、層壓型制卡帶膠膜、納米氧化鋁等多種核心產品,多項產品獲得國家級新產品證書。企業B在2004年、2008年兩次國家科技部中小科技企業創新基金的支持下,完成了埋地管道腐蝕與防護地理信息系統(CPGIS)、埋地管道外防腐層檢測數據處理軟件(ESTECxp)、陰極保護靜態數據記錄儀(CIPS-Logger)等產品的開發和技術升級。企業C獲北京市科委科技發展基金公關項目資助,獲得國內第一個“熱噴涂粉芯絲材”發明專利、國內第一個“非晶電弧噴涂涂層”發明專利。企業D在2009年獲得國家核高基項目的資助后,著力技術研發,產品技術創新活動大幅提升,不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而且憑借領先技術優勢,還為后期開拓國外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udretsch和Link(2012)提出,技術創新在政府公共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對創新的極力推廣下,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是很有價值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整個過程都是伴隨在一定的社會法律環境中進行的,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提供保護作用,如知識產權保護法、技術合同法、專利法等。周寄中認為,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聯動關系,知識產權能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如企業D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獲得多項軟件著作權和專利證書:“流媒體服務器軟件V1.0”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自適應網絡帶寬的多媒體傳送系統”專利證書,“適應于帶時移IPTV直播服務器的專用磁盤讀寫系統”專利等,明確的法規使企業的專利具有合法性,從而有力地促進了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積極性。Nord-haus研究發現,強的專利保護還會導致更多的研發投入。Barney認為擁有異質性的資源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專利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果,是能為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科技型中小企業比傳統企業對專利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法律法規的保護。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題:命題4:政府的相關政策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果提供保護。政府政策支持越大,法規越完善,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就越高。

4結論

4.1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案例分析發現:企業家精神、研發能力、市場需求與競爭、政府政策與法規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驅動因素,為了更清晰地把握這4個關鍵因素對技術創新的驅動作用,在總結前文得出的4個命題基礎上,構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因素模型,簡稱ERGM模型,其中E、R、M、G分別代表企業家精神、研發能力、市場需求與競爭、政府政策與法規。企業家精神、研發能力是內驅變量(內部驅動因素),市場需求與競爭、政府政策與法規是外驅變量(外部驅動因素)。企業家是技術創新的倡導者、組織者;企業家精神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靈魂。企業家精神感召、激勵研發團隊實施技術創新,研發團隊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實施者;研發能力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技術創新提供了保障。市場需求意味著技術創新帶來的潛在收益,驅使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當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面臨競爭時,科技型中小企業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來增強其競爭力。政府的相關政策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提供支持,政府的相關法規保護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政府政策與法規進一步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

4.2理論貢獻

本文的理論貢獻:(1)借鑒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提煉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因素模型——ERMG模型,該模型給出了企業家精神、研發能力、市場需求與競爭、政府政策與法規4個主范疇,同時還給出了每個主范疇的詳細構成因子。(2)研發能力這一關鍵驅動因素在已有的相關研究中鮮有涉及。技術創新由研發團隊實施,研發能力是技術創新的保障,是驅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之一。(3)依據本文表2的編碼數據,可以得出模型中各驅動因素的相對重要性。4個主范疇的相對重要性排序為:企業家精神(85)﹥研發能力(76)﹥市場需求與競爭(70)﹥政府政策與法規(65),括號內數字為依據訪談語句統計的驅動因素對科技型中小技術創新的因果關系條目數。數字越大表示該因素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驅動作用越大。

4.3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

篇(2)

企業技術創新計劃的實施是一個不斷調整和修正的動態過程,錯誤的發生不可避免,諸多因素為其提供了μ生土壤。1.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是人人是技術創新活動能否順利實現的決定性因素。奧地利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Popper)[5]曾說:“人是生物機體,一切生物機體都要犯錯。”因此,作為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人是會犯錯誤,不犯錯誤的人是不存在的。馮玲,汪陽[6]指出,在技術創新決策的各個環節,決策者往往會受到心理和認知因素的影響,會產生如情境依賴、信息瀑布、過度υ信、確認性偏差、羊群效應等行為金融現象,從而形成錯誤的決策行為。由于人的行為活動總是受人的主觀能動性支配,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伴有一定的υ我主觀價值判斷。因此,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執行者,都會不同程度地因主觀臆斷而犯錯誤。2.技術創新活動具有探索性企業技術創新是面向未來的一次性活動,受技術、市場、生態環境、制度政策等眾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的動態過程。技術創新的探索性本質意味ε創新者不能完全預測技術創新過程中會發生的事情。即使技術創新項目經過精心計劃,仍然會有在對技術創新項目管理過程中產生預想不到的事情引起項目脫離正常軌道的時候,也就是說技術創新項目實施過程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缺陷或錯誤,需要不斷地調整和修正。3.技術創新項目具有復雜性技術創新項目的復雜性表現為信息的復雜性和知識的復雜性。信息的復雜性在于信息量大、變化速度快、顯示方式多樣,存在“信息)盲”現象;知識的復雜性在于知識總是以反⒊事物本質的規律性和表現事物現象的無規律性的統一體出現的。解脫“信息)盲”的困擾,從現象挖掘本質并沒有直接的通道,得借助于人的思維進行推理、判斷、假設,甚至是想象、直覺、頓悟等。這為創新者在認知和實踐過程中出現錯誤創設了可能性空間。4.技術創新實施依賴于團隊的協作性團隊的協作性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團隊成員之間信息的有效溝通。信息溝通的本質是信息的傳遞。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擾以及信息源㈦信息接收者之間的知識程度不同,理解的不同,情感支配等的不同,加之傳遞渠道本身缺陷等使得信息傳遞經常不能有效運行,導致信息傳遞失真,溝通失效。

二、企業技術創新錯誤的產生機理

1.企業技術創新錯誤行為的產生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除了受眾多外部因素(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之外,如: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動態、新技術出現、新材料應⒚等,技術創新團隊或個人作為創新決策和執行的主體,對于創新的結果起ε決定性的作⒚。根據行為心理學的觀點,人的行為模式可表示為:S-O-R(刺激—機體—反應),即人們在進行有目的的活動中,通常都經歷“感知—識別判斷—行動操作”三個階段。技術創新個體如果在三個階段可以全面地感知外界的信息,作出準確判斷和正確的決策,并采取正確合理的行動,將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創新個體接受信息不清、判斷決策失誤或行動受阻就會產生錯誤事件,導致不能完成預期的目的。由此可知,技術創新錯誤行為主要表現在:創新個體感知信息方面的失誤;處理信息并做出決策的失誤;執行行為時的失誤三個方面[7]。創新個體在每一個行為階段都可能受人υ身因素、情境Υ態因素,以及組織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失誤,若干失誤經過耦合,突破防Ⅸ屏障,最終導致錯誤事件的發生,即錯誤的外部表現形式。企業技術創新錯誤產生機理如圖2所示。(1)潛在型人誤模式。潛在型人誤㈦人的行為模式密切相關。人的認知行為過程如下:首先,人對外部的刺激產生感知;然后,創新個體結合υ己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采⒚比較、推理、歸納、重構、糾正等認知技能對感知到的信息進行處理/決策;最后,創新個體采取行動,執行行為一般作⒚于機器或人。同時,在人的整個行為過程中,Β意和記憶作為人的內在屬性,起ε重要作⒚。因此,潛在型人誤主要描述人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感知信息、做出決策和采取行動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具體可以分為感知錯誤、Β意分配不當、記憶錯誤、決策錯誤和行動錯誤。如:在項目選擇和決策階段,決策者由于過度υ信而認為新產品具有良好前景時,往往會忽視銷售部門提供的關于市場需求容量有限的數據,以及研發部門提出的未來新替代品的出現會帶來的威脅等在實體開發階段,實驗人員對以往信息回憶錯誤,造成實驗的失敗等。具體描述如表1所示。(2)顯現型人誤模式。顯現型人誤模式是行為失誤或潛在型人誤模式表現出來的可直接觀察和度量的現象。項目管理往往要滿足各利益相關者在時間、費⒚和性能上的不同要求,即項目的每項任務和項目整體都將受到完成期限、有限預算和功能要求的三重約束,如圖3所示。因此,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直接監控到的顯現型人誤模式可以分為三類:時間錯誤類、成本錯誤類、質量錯誤類。具體描述如表2所示。

三、企業技術創新致錯因素的相互作

在人因可靠性分析中,隨ε研究的深入,發現人誤不是問題的起源,Reason認為[9]:“人誤是結果,不是原因,人誤的產生是由其上游的因素———工作環境和組織因素引起的。”程等[10]建立了組織定向的人因失誤因果模型,認為存在“組織因素情境Υ態因素直接觸發人因失誤的個體因素人的認知行為失誤”的因果關系,而且各因素可能存在跳躍式影響,如組織因素影響個體因素。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實施是通過人來決策和執行的,而創新個體不是獨立的個體,其處于特定的組織和情境環境之中。因此,企業技術創新錯誤行為也應該遵循這樣的因果關系,即在組織錯誤和情境Υ態錯誤的影響下,最終通過個體因素觸發而產生。企業技術創新錯誤致錯因素相互作⒚的概念模型如圖4所示。上述概念框架指出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人因失誤是由創新個體、情境Υ態和組織因素三個層次共同作⒚的結果,而觸發人的認知和行為失誤最為直接也最為顯性的就是創新個體心理Υ態、生理Υ態、業技能㈦道德素質等特征因素的失衡。企業技術創新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技術系統,其中從事技術創新活動的個體并不是一個孤立個體,而是作為組織中的一員而存在,創新個體的失誤都是在一定的情境和組織管理環境下發生的,這里的情境Υ態因素一般指創新個體所處工作場景,以及直接作⒚對象的Υ態和特征,主要包括任務、工具設備以及工作環境等,組織因素對個體的作⒚主要反⒊在組織規范、組織溝通、組織功能、組織培訓、組織文化氛圍等方面。當創新個體的行為發生某種錯誤,若沒有及時發現和控制,就會逐步Κ化成管理制度、規則、程序、政策、戰略決策等缺陷,從而形成組織錯誤;反過來,組織錯誤會進一步誘發人因失誤,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增加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失敗的可能性。因此,企業要想提高技術創新項目的成功率,需要從源頭上不斷控制和改善情境Υ態和組織因素,才能長期有效地減少創新個體的人因失誤。本文根據一些企業災難案例分析[11]、技術創新失敗案例分析[12-14]家意見,以及組織錯誤的一些研究成果[8,10,15],并通過實際技術創新失敗項目的調研分析,最后對相關因素進行分類和整理后,得出企業技術創新人因失誤的致錯因τ及其表現形式如表3所示。

四、結論

篇(3)

一、論文名稱、課題來源、選題依據

論文名稱: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 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 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 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 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 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 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 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 Y=L?[1+A?exp(-Bt)] )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 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 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 t為時間自變量, 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 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 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 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 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 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 這樣, 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 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 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 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 其中, 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 避免了其缺點, 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 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 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 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 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 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 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 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 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 往往帶有主觀性,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 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 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 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 經濟效果; (3) 社會效果; (4) 風險性, 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 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 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 同時, 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 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 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 均處于研究之中, 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 (2) 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 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 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 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 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 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 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 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 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 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 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 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 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 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 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 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 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 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 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 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 (1) 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 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 (2) 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 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 (1) 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 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 (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 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 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 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 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 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 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 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 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 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 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 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 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 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 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 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 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 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 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 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 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 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 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 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 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 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 先從某一行業出發, 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 然后, 逐步擴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 進行實證研究, 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 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 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同時, 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 所以,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 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 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01] 傅家驥、仝允桓等。 技術創新學。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

[02] 吳貴生。 技術創新管理。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業技術創新管理。 北京: 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04] 趙志、陳邦設等。 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 管理科學學報。 2000/2.

[05] 王亞民、朱榮林。 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 風險投資。 2002/6

[06] 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 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控制與決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 國際商務研究。 2002/5

[08] 陳勁、龔焱等。 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 中國軟科學。 2001/1. pp86-88

[09] 嚴太華、張龍。 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 經濟問題。 2002/1

[10] 蘇永江、李湛。 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 學術研究。 2001/4

[11] 孫冰。 企業產品開發的評價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國管理科學。 2002/4

[12] 諸克軍、楊久西、匡益軍。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綜合評價。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2/4

[13] 楊力。 基干BP 神經網絡的城市房屋租賃估價系統設計。 中國管理科學。 2002/4

[14] 楊國棟、賈成前。 高速公路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的BP神經網絡模型。 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2/4

[15] 樓文高。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三江平原土壤質量綜合評價與預測模型。 中國管理科學。 2002/1

[16] 胥悅紅、顧培亮。 基于BP神經網絡的產品成本預測。 管理工程學報。 2000/4

[17] 陳新輝、喬忠。 基于TSA-BP神經網絡的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預測模型。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00/5

[18] 劉育新。 技術預測的過程與常用方法。 中國軟科學。 1998/3

[19] 溫小霓、趙瑋。 市場需求與統計預測。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00/5

[20] 朱振中。 模糊理論在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科學管理研究。 2000/6

[21]Kim B. Clark Takahiro Fujimoto.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Strategy、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on 1993

[22] Gobeli D H, Brown D J.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3. 36(2):46-49

[23]Simon J.Towner. Four ways to accelerat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Long Rang Planning 1994. 27(2):57-65

[24]Abdul Ali,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ntry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5. 12(12):54-69

[25]Eric Vin Hippel.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6] Shtub A, Zimerman Y. A neural-network-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cost of assemb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3. 32: 189-207

[27] Wee-Liang Tan, Dattarreya G. Allampalli, Investment Criteria of Singapore Capitalists, 1997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une 1997

[28]Michael Henos, The Road to Venture Financing: Guidelines for Entrepreneuts, RD Straregist Magazine,Summer 1991

[29]Chow GC, The Largrange Method of optimiz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portfoli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J of Economic Dymamics and Control 1996

[30]Jensen, R Information Cost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Polici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4, No.2, Feb, 1988

[31]R.K. Zutshi, T.W.Liang, D.G.Allampulli, Singapore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 Reexamin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3:9-26(1999)

篇(4)

馬寧和官建成利用三個指標(專利數量、創新產品數量、創新產品銷售比例)衡量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水平,通過對12個變量的回歸分析,確定了影響中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關鍵因素。高建第一次明確給出了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定義,把它定義為企業技術創新過程的效率、產出的成果及其對商業成功的貢獻,包括技術創新產出績效和技術創新過程績效,并通過對已有指標的總結和國外指標的借鑒,統計出了11項常用技術創新產出指標。陳勁在承認技術創新績效包括創新產出績效和創新過程績效兩大部分的基礎上,以11個具體指標評價創新過程績效的同時,還對以技術創新為主的企業和以工藝創新的企業進行了劃分。任愛蓮利用統計學方法對81個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進行層層約簡后形成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審計指標體系。總而言之,績效審計在企業創新管理中的應用已經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他們對創新能力、創新過程和創新績效等方面的審計模式進行了研究,構建了相應的審計評價指標并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審計。

二、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問卷調查與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為了保證問卷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可用性,本研究所選擇的問卷對象是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和政府審計人員。問卷的設計結合了結構式命題與半結構式命題兩種方式,即部分命題需要調查對象選擇相應選項作答,部分命題需要調查對象自由作答。問卷通過電子郵件或者紙質材料發放到調查對象手中,整個發放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將問卷發放給少數權威注冊會計師和政府審計人員,讓他們對問卷設計和內容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第二部分:將專家的意見進行匯總,據此有針對性的修改問卷,以確保問卷主題突出、簡潔明了。第三階段,將修改后的問卷正式發放。截至2014年2月10日,累計發放調查問卷25份,收回問卷25份。在回收的問卷中,“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所占的比重為8%,國內“百強”會計師事務所的問卷比例為52%,國內一般會計師事務所的問卷比例為24%,政府審計部門問卷比例為160%,與預期的設想的回收效果相符。

在問卷調查中,84%的調查對象對績效審計的界定有比較全面的認識。60%的被調查者認為績效審計存在質量不足的問題,問題主要由國家制度和相關法規的不完善、指標體系本身存在欠缺或運用不當等引起,以發放式命題的方式得出了宏觀上完善法制建設和審計過程中企業信息透明度,加強對專利權等無形資產的相關保護;微觀上合理確定績效審計評價指標,加強績效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建立總結反饋機制,加強和改善審計隊伍建設,建立有效的項目R&D學習互動機制等有效建議。同時,此次調查對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方面在總體指標中的權重進行了相關統計,并以半封閉式命題的方式對此三方面指標進行了較為完整的評估,按照九級評分法為所提供的60個初始指標分別打分,為下面的指標體系建立奠定了基礎。

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筆者通過對上述問卷調查的收集,并進行主成分分析,由于因子分析的結果太大,故在這里本研究不得已予以簡化,僅將檢測結果列示如下,最終選擇以下變量構建高新技術企業績效審計模型。接下來,為了確定各個指標在總指標體系中的權重,本研究通過層次分析法對相關數據進行了測試,并構建了績效審計指標體系模型,由于計算方法此模型中,各個指標按照九級評分法進行評分,分數由高到低分別代表:非常好、很好、好、較好、一般、較差、差、很差、非常差。并以此分數對企業進行準確評價,為企業今后改進方向作出指導。

四、案例分析

篇(5)

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都是新創企業打破在位企業壟斷,進入市場并獲取競爭優勢的方法。新創企業進入市場后,由于成本過高,其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

本文主要從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之間的關系入手,以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運用案例分析方法,重點討論不同階段、不同行業的新創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交互作用。

二、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關系

1.技術創新對商業模式創新的支撐作用。技術創新對商業模式創新的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當企業運用商業模式創新時,商業模式要素的投入可能需要相應的技術作為條件。根據Osterwalder和Pigneur(2011)的分解,商業模式由九大要素組成,分別是客戶細分、價值主張、渠道通路、客戶關系、收入來源、核心資源、關鍵業務、重要合作和成本結構。其中,核心資源是最需要得到技術創新支持的要素。商業模式中的核心資源要素是指讓商業模式有效運轉的關鍵資源,它既包括支持關鍵業務順利實施的資源,也包括保證渠道通路順暢、供應商和客戶關系穩定的必要資源。

關鍵資源在保證核心業務實施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技術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生產型企業中的產品供應業務還是服務型企業中的問題解決業務,都需要一定的技術作為支撐。生產型企業中產品的設計可能需要技術的直接參與,產品的制造過程可能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例如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的實施,就是信息技術支持下商業模式的變革。服務型企業中綜合解決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也需要先進技術尤其是智能計算、信息融合等的支持。保證核心業務順利實施的關鍵資源不僅包括實體資產,如機械設備、IT系統、物流系統等,也包括知識資產,如專利、技術研發人員等,還包括金融資產,如信用額度、票據等。這些資源都能與技術創新密切相關,其中知識資產本身就是一種技術創新的體現,實體資產的技術創新是直接作用在資源上的,金融資產的創新可以借助征信技術、互聯網技術來實現。這些資源通過技術創新的支持,從而支持商業模式的創新。

關鍵資源在保證渠道通路順暢、供應商和客戶關系穩定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它的表現形式往往是一些平臺或網絡。例如,很多公司在推出新產品之前就建立了在線社區,用來交流新產品的知識和經驗。多邊平臺也是很多公司常用的關鍵資源,通過多邊平臺,多個相互依賴的客戶群體能夠進行互動交流,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加入,形成網絡效應。這些平臺或網絡的建設往往需要運用到技術創新,這些技術大多是一些信息技術或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商業模式創新,由于物品與物品之間實現了互聯,企業就可以在流程優化、客戶體驗、價值創造等方面進行全新的改變。

2.商業模式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價值實現作用。產品的技術創新的過程可以凝煉為“技術輸入——實施——經濟輸出”,技術創新投入之后必須通過實施才能獲得相應的經濟輸出。而產品技術創新的實施主要是產品創新價值的實現,包括價值定位、價值主張和價值保持三個層次。技術創新的第一個階段往往只需注重價值定位,此時由于消費者對于新技術還不熟悉,還處于客戶體驗階段,此時企業只需要做好價值定位增強消費者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可得性,就能實現技術創新的價值。當企業新產品的價值定位獲得成功之后,客戶對技術創新的價值認同度會越來越高,同時客戶也會提出新的價值需求,從而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進程,此時技術創新進入下一階段。在技術創新的第二個階段,由于技術擴散,企業與企業之間將會陷入技術同質化競爭的局面,以往通過價值定位獲取的客戶將會被同行業的競爭者所分化,此時企業會面臨技術創新投入高而經濟產出低的情況。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進行新的價值創造,而傳統的以鎖定消費者為目的的價值定位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價值創造的要求。在此階段,企業要通過其獨特的價值主張才能實現日益同質化的產品技術創新,而價值主張的主要手段正是依賴于商業模式創新。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研究表明,商業模式是為了從技術創新中獲取價值而構建的企業運營邏輯架構,商業模式是連接技術創新與價值創造的橋梁,是二者之間的協調與轉換機制。

當技術創新進行到一定階段時,會出現技術瓶頸,而要突破技術瓶頸通常需要依靠強大的技術投入,開發更多具有風險性的新技術,甚至需要依賴更多原始創新的技術,如共性技術等。然而對于新創企業來說,一方面由于資金實力的限制,企業無法投入過多的資金用于新技術的開發;另一方面由于此階段技術創新的高風險性,新創企業往往也無法承擔;此外,新創企業研發共性技術更是不太可能,因為共性技術需要的研發投入很高且外部性很強,靠單個企業很難完成。因此,在技術創新的第二個階段,要想通過巨額的研發投入進行高風險的技術創新以突破技術瓶頸對新創企業來說是很困難的,而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來對技術創新的成果進行價值最大化主張,才是新創企業的明智選擇。當技術創新進行到一定階段時,商業模式創新在技術創新的價值實現上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生產型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交互作用

1.生產型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演化路徑。對于很多生產型企業來說,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生產型企業在創業初期的產品技術創新,會使公司迅速崛起。然而由于該階段支持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仍然是產品的技術,而對于新創企業來說,在創業初期規模較小,資金實力不強,仍然很難在技術革新上與大型企業競爭。另外,技術創新是很容易擴散的,因此新創企業在創業初期的經營模式雖然使得自身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這種優勢是很容易被打破的。當進入發展期以后,新創企業就需要通過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協同發展來避免在位企業對新創企業技術創新的模仿,從而確定自身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而進入成熟期后,企業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此時可以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優勢,同時開發出相關的不同系列的產品,并且使得每個系列的產品都在相應的技術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

因此,生產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協同演化路徑為:技術創新——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的融合——技術多元化戰略。

2.案例分析——蘋果公司。

(1)創業初期的技術創新。蘋果公司在發展初期是通過對傳統電腦的改進而成立起來的。當時像IBM、惠普等大型企業生產出來的電腦大多是沒有顯示器的,并且非常龐大,只能用于商業用途。1976年,蘋果的設計師充分利用電視的顯示功能,通過射頻轉換器,實現了主板和電視的完美結合,并且通過使用動態的RAM改進,使得主板的盡寸顯著縮小,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第一代個人電腦——AppleI。1983年11月,蘋果公司又將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應用于個人電腦上,從而使電腦界面由以往的字符型界面變為圖形界面,并開發出了麥金塔電腦。然而,麥金塔的成功只是短暫的,因為他不得不面臨IBM、惠普等大型計算機企業的競爭。微軟公司從蘋果公司麥金塔的GUI中受到啟發,了擁有GUI的Windows操作系統,并將Windows操作系統應用于IBM、惠普等大型計算機制造商生產的個人電腦上,使得Windows與廉價的PC復制機組合起來,而組合起來的產品價格比麥金塔便宜很多,最終麥金塔逐漸喪失了市場優勢。

(2)發展期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混合創新。蘋果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舉措就是2001年推出了標志性的便攜式多媒體播放器iPod產品。iPod的創新之處并不僅僅在于產品的創新,它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創新。這款播放器與iTunes軟件實現了融合,而iTunes軟件提供iPod與蘋果的在線商店進行無縫對接,用戶通過蘋果的在線商店可以購買并下載音樂庫中數以萬計的音樂。蘋果公司意識到消費者除了需要能夠收聽音樂的播放器之外,更需要能夠便捷的搜索、下載音樂的服務。蘋果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幾乎與所有的大型唱片公司合作,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網上音樂庫。因此,蘋果公司能夠將iPod的價格賣得比競爭對手更低,因為蘋果公司可以通過銷售在線音樂賺取更多的收入。可以看出,iPod設備、iTunes軟件與在線音樂商店是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完美結合。

(3)成熟期的技術多元化戰略。如果說蘋果公司的產品在創業初期只局限于電腦產品的話,那么在二次創業時期,蘋果公司還開發了以iPod為代表的數字產品。而進入成熟期后,蘋果公司又開發了以iPhone為代表的通信產品,同時在數字產品方面,除了繼續開發iPod系列產品之外,還開發了iPad系列產品。在數字電視方面,蘋果還推出了AppleTV,這是一款高清電視機頂盒產品,用戶可以通過AppleTV在線收看電視節目,實現了數字家庭模式。可以看出,蘋果公司在成熟期之后的創新戰略仍然是技術創新,但是它的技術已經不再局限于單一系列的產品,而是一種技術多元化戰略。

四、服務型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交互作用

1.服務型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演化路徑。對于很多服務型企業來說,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生存的關鍵。在創業初期,新創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吸引傳統模式下的消費者,使新創企業在市場上得以生存。新創企業在創業初期的商業模式創新僅僅是依賴于現有的技術平臺展開的,這主要是因為商業模式的創新路徑尚不明確,創新的效果和對技術的需求程度都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再加上新創企業資金不足,因此不可能在商業模式創新的同時涉及到技術創新領域。當新創企業進入發展期時,在位企業也有可能學習新創企業的商業模式,改變已有的經營模式,實行商業模式創新。此外,一些新成立的企業也會效仿新創企業的成功模式,開始與新創企業競爭。

新創企業進入發展期后,商業模式的進一步創新受到技術平臺的制約,而此時新創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可以在限制商業模式繼續創新的技術瓶頸上尋求突破,實現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協同發展,并確立自己在市場上的優勢。在成熟期,由于新創企業技術創新持續影響,使得新創企業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同時由于新創企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市場,單一的商業模式已不能滿足新創企業在成熟期的發展,此時可以尋求商業模式的多元化。

因此,服務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協同演化路徑為: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的融合——商業模式多元化戰略。

2.案例分析——阿里巴巴公司。

(1)創業初期的商業模式創新。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在成立之初從事的是B2B的電子商務業務,當時電子商務平臺在國內發展還比較緩慢。美國的電子商務模式大多是針對大企業的,但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則認為,大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能承擔巨額的廣告費,在信息渠道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因此他們對電子商務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相反,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做廣告,很難獲取必要的商業信息,更不能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客戶,他們對于互聯網的需求才是最迫切的。于是,馬云的阿里巴巴交易平臺開創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是一種不直接參與商品的買賣,只為買賣雙方提供貿易信息和貿易平臺,收取會員費和增值服務費的業務。阿里巴巴創業初期的商業模式創新給其以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阿里巴巴的網絡技術在初期并沒有遇到太多的困難,因此他們也沒有進行任何技術創新。

(2)發展期的技術與商業模式混合創新。為了完善電子商務體系,阿里巴巴于2003年成立了C2C模式的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該舉措是又一次的商業模式創新。阿里巴巴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對一種特殊需求的滿足,即青年群體的創業需求。淘寶網為很多的青年提供了創業平臺,只要注冊成淘寶會員,就能在淘寶網上成立商鋪,銷售自己的產品。

處于發展期的阿里巴巴繼續開展商業模式創新,但是又并不僅僅局限于商業模式創新,這是因為這段時期現有的網絡技術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商業模式創新的需求。阿里巴巴通過市場調研發現,C2C電子商務市場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消費者對于賣家的不信任,以及買賣雙方溝通的信息不暢通。針對此問題,阿里巴巴于2003年10月成立了專門用于解決此問題的內部技術部門,開發出了兩款產品,一款是作為第三方擔保交易平臺的支付寶,另一款是作為網頁嵌入式即時通訊工具的阿里旺旺。支付寶的開發涉及到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緩存(Cache)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主要是用于解決C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對于賣家的不信任問題。阿里旺旺的開發主要是為了解決C2C電子商務中買賣雙方溝通的信息不暢通問題。

(3)成熟期的商業模式多元化戰略。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標志著該公司已經走向成熟期。此時,阿里巴巴開始了市場多元化戰略。200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云計算,這是一種全新的基于資源重構及存儲服務外包的商業模式。2010年4月,阿里巴巴提出大物流計劃,開始進軍物流業,整合了多家專業物流公司的基礎設施。2011年6月,為了配合大淘寶戰略的執行,阿里巴巴將淘寶網拆分成三家獨立的子公司:淘寶網,天貓商城和一淘網。其中淘寶網仍然是傳統的C2C電子商務業務;而天貓商城則變為專門針對優質品牌的B2C網站;而一淘網提供的則是一種搜索各類商品的全新服務體驗。在中國眾多團購網站風靡之時,阿里巴巴也看準時機,推出了聚劃算團購服務,同時邀請知名品牌的商家加入團購計劃。同時,阿里巴巴利用其電子商務網站積累的數據和信息優勢,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計劃,即阿里金融。綜上可知,進行成熟期之后,阿里巴巴開拓了各方面的業務,包括物流、金融、貿易、信息服務等,這些服務模式實質上也是商業模式創新,只是這種商業模式創新更加多元化。

五、結論

篇(6)

關鍵詞:民營企業 技術創新能力 評價指標一、緒論

技術創新的概念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J?A?熊彼特在其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的。發展至今通常認為,技術創新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技術創新,是指企業針對潛在市場,抓住營銷機會,通過研究開發活動,創造出新的產品、工藝、生產經營和管理方法,重新使生產經營條件、要素和組織進一步優化組合,從而建立效能更強、效率更高、生產成本更低的生產經營系統的活動過程。廣義的技術創新可以看作是“研究開發(R&D)――狹義技術創新一創新擴散”的全過程,它不僅包括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獲取與掌握,而且還包括新技術的擴散、轉移、滲透和市場開拓。

筆者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把新技術創造性地應用于生產經營活動,以求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過程。企業技術創新應基于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對企業各種經濟要素進行科學的匹配,達到資源合理配置和收益最大化。

二、評價指標的設置

筆者認為,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管理能力A1:包括創新目標A11和創新戰略A12

1、創新目標A11:分為產品創新目標和工藝創新目標。

①產品創新目標。產品創新目標主要有幾下幾種:增加產品品種、進行產品升級換代、改善產品性能、開拓國內市場、保持市場份額、開拓國際市場和完成上級指標。該排序說明了企業應主要以市場為導向來進行創新,企業是技術創新和市場活動的主體,應以開拓國際市場為目標,加強與國際合作,尋求在科學技術上與國際接軌,從而提高企業自身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②工藝創新目標。工藝創新的經濟目標主要設立以下幾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節約能源及環境保護。企業除應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產品成本為目的外,還應注意節約能源及環境保護。

2、創新戰略A12:包括引進創新、合作創新、模仿創新。

企業在創新戰略上以引進創新和合作創新為主,以模仿創新為輔。企業應注重通過引進創新或合作創新來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注重引進國內外民營企業的先進技術,降低本企業產品的成本,同時企業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隊伍水平,從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二)創新投入能力A2:包括R&D投入強度A21、R&D人員投入A22、非R&D投入強度A23

1、R&D投入強度A21:指R&D經費支出同產品銷售收入的比率。

R&D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銷售收入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培育自主技術創新的能力。該指標越高,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越強。國際上該指標應達到2%,我國規定應達到1.5%。

2、R&D人員投入A22:R&D人員投入包括人員的數量投入和素質投入。數量投入為:從事R&D人員的數量;素質投入:用職稱近似衡量企業R&D人員的能力。企業R&D人員的職稱分為高水平專家、高級職稱人員、中級職稱人員、初級職稱人員。

3、非R&D投入強度A23:指企業技術引進經費支出和技術改造經費支出同產品銷售收入的比率。

非R&D投入強度A23=技術引進經費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銷售收入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引進技術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該指標越高,則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強。

(三)創新產出能力A3:包括新產品銷售份額A31、新產品利潤率A32、資本積累率A33、資產利潤率A34、市場銷售能力A35

1、新產品銷售份額A31:是衡量創新產出的指標之一。它反映過去三年中引入市場的新產品銷售額。

新產品銷售份額A31=新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收入

2、新產品利潤率A32:是衡量由于技術創新帶來新產品的創利能力的指標,體現了技術創新的價值。

新產品利潤率A32=新產品利潤/產品利潤

3、資本積累率A33:指企業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同年初所有者權益的比重。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是所有者權益年末數與所有者權益年初數的差。

資本積累率A33=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

資本積累率反映了企業的資本積累情況,該指標越高,企業可用于技術創新的資金就越多。

4、資產利潤率A34: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利潤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

資產利潤率A34=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資產利潤率反映了企業的獲利能力和投入產出狀況,該指標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投入技術創新的物力、財力越多。

5、市場銷售能力A35:是指提高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擴大市場范圍的能力。包括企業的專職銷售人員數、專職銷售人員數/職工總數、銷售網點。

(四)創新激勵機制A4:包括市場激勵A41、企業激勵A42、政府激勵A43

市場激勵是運用市場的力量,催促創新,它與企業技術創新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企業激勵是在企業或創新小組內部,是否能激起員工的創新動機,形成有效激勵機制。政府激勵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無論是市場激勵,還是企業激勵,政府都可以運用種種手段,規定、調整與保障實施。

三、評價方法的選用

對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有許多種方法,如因子分析法、功效系數法、模糊綜合評價法、聚類分析法等。采用聚類分析法較為科學,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將樣本的某些指標進行歸類整理,從而分層次、分類型來解剖一些對象,以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聚類分析是研究分類問題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它根據觀測值或者變量之間的親疏程度,將最近似的對象結合在一起,通過逐次聚合,將觀測值分類。聚類分析根據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個體分類,其依據是同一類中個體有較大的相似性,不同類的個體差異則較大。進行聚類分析有很多種方法,多元統計分析中有系統聚類法、動態聚類法、分解法等。系統聚類分析方法主要又有兩種, 一種是“快速聚類分析方法”(K-M eans ClusterAnalysis),另一種是“層次聚類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聚類分析的形式也分為兩種,對樣本進行分類,稱為Q型聚類;對研究對象的觀察變量進行分類,稱為R型聚類。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快速聚類分析方法的Q型聚類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選用快速聚類對各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分類,對各企業原始指標進行數據預處理后作為聚類變量,選擇歐氏距離,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系統聚類分析從而對選取的一定時間段內的樣本公司進行評價。

根據樣本公司評價得分情況,建立起一套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等級標準體系。見上表。

本文設計的理論框架可為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評價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實際操作時可根據評價目標、實施環境等因素,靈活地增減指標,在評價方法的選擇方面,可根據企業情況及客觀數據的獲取難易程度進行變更。

參考文獻

[1]王詠梅.《民營企業創新戰略案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

篇(7)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眾籌 技術創新 路徑 

隨著Internet技術、智能終端設備(如計算機、智能手機、PAD等)、存儲技術、搜索引擎、云計算技術、社交網絡等新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互聯網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模式、社會產業服務模式,互聯網金融正是在這種變革中產生的。 

1 互聯網金融內涵與模式 

1.1 內涵 

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最早是由謝平在《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中率先提出;此后,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與內涵出現了眾多觀點: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互聯網和金融兩個概念的簡單加總[1];互聯網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指借助于互聯網、移動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在國際互聯網實現的金融活動[2];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指出,廣義互聯網金融既包括作為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企業從事的金融業務,也包括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的業務。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僅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金融業務。 

本文認為互聯網金融包含一切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開展的金融服務活動,是互聯網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創新而產生的新興金融服務模式;其本質和核心仍是金融,是金融服務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 

1.2模式 

通過相關文獻收集整理以及結合調研發現,關于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論述非常之多,各家均有不同觀點,有提出互聯網金融10個生意模式[3],有提出按照金融在線化、互聯網企業金融化、電子商務等互聯網金融分類模式,有提出阿里金融、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4]等等;本文依據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的新興業態模式,總結歸納整理處互聯網金融的六大新興業態模式,主要包括互聯網支付、P2P互聯網借貸、眾籌、電商金融、互聯網理財、虛擬貨幣。 

一是互聯網支付是指是指電子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企業、金融機構及其他機構,通過計算機、手機等互聯網終端設備,依托互聯網發起貨幣支付或資金轉移的服務。如支付寶、財付通等互聯網第三支付平臺。 

二是P2P(peer to peer)互聯網借貸,是通過網絡為借貸雙方提供借款信息以及借款人信用評估、催還借款、逾期貸款追償等服務,屬于借貸類眾籌,P2P平臺已經成為P2B、B2B、P2C、P2F等借貸模式的統一代名詞。如拍拍貸、人人貸、陸金所、宜信等。 

三是眾籌,指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通過互聯網對公眾展示他們的項目、產品設計或創意等,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集中大眾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或渠道支持。如眾籌網、點名時間、天使匯、原始會等 

四是電商金融,是電子商務和金融相結合的產物,是基于電子商務的歷史交易等大數據信息基礎上,運用云計算等先進信息處理技術,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由電商平臺提供擔保,將資金提供給有融資需求的消費者或供應商。如阿里小貸是典型的電商金融模式。 

五是互聯網理財,是指互聯網企業或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為投資者或家庭提供的理財金融服務。如余額寶、百賺、小金庫、理財通、朝朝盈、掌柜錢包、活期寶、錢袋子等。 

六是虛擬貨幣,是指互聯網上虛擬的貨幣且可用于互聯網買賣、投資活動的貨幣,是指非真實的貨幣。如比特幣、百度公司的百度幣、騰訊公司的Q幣、新浪推出的微幣等。 

2 眾籌分類與運行模式 

2.1分類 

眾籌的概念源自國外“crowd funding”一詞[5],從這個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看出,其內涵就是匯聚大家的力量共同支持完成某項事情或活動,即個人或單位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對公眾展示自己的項目、產品設計或創意等,爭取更多人的資金支持、渠道支持,為個人或單位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渠道支持。眾籌按回報的形式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種債權眾籌、股權眾籌、獎勵眾籌、公益類眾籌(沒有回報)[6]。廣義上而言,P2P業務也被看作是眾籌中的一種,即債權眾籌。而狹義上的眾籌則通常分為獎勵類眾籌和股權類眾籌兩類。獎勵類眾籌的代表有Kickstarter、Indiegogo,眾籌網、點名時間等,人們通過在這些平臺上出資可以獲得相應的物質獎勵。股權類眾籌的代表有FundersClub、天使匯、原始會、大家股、好投網等,投資者們可以在這種平臺上進行資本投資,所有投資實體的股權。 

2.2運行機制 

通過對眾籌的運行模式與機制進行相關文獻研究發現,有研究者提出眾籌商業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對不同類別眾籌模式進行論述[7];結合實地調研,總結出眾籌運行的基本模式,圖1所示。 

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眾籌平臺是推動創意創新理念、產品或活動與消費者、投資者、出資人等大眾群體進行直接對接,并提供資金、策劃、營銷、市場渠道等服務,為創新創意實現商業化或成功實施提供全面服務。 

3 眾籌本質 

互聯網時代的眾籌,要在分析互聯網時代的社會活動、思維和特征基礎上,分析研究其本質與功能。 

3.1互聯網時代顯著特征 

互聯網時代的社會活動是基于互聯網的思維和特征的社會活動[8],互聯網的本質是讓互動變得更加高效。互聯網九大思維[8]包括: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和跨界思維。人們普遍認為互聯網具有全球性、分布性、交互性、即時性、共享性、虛擬性等特征。基于互聯網思維和特征,結合案例(案例來源:《互聯網時代大型紀錄片》 中央電視臺 2014-09-03),分析總結并提出互聯網時代的三大顯著特征:

一是平等參與。在互聯網上,不論身份高低、不論貧窮富有、不論丑陋帥氣、不論高矮胖瘦,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參與權力;互聯網賦予個人更多的權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互聯網上事件或活動的領導者,通過社會自發組織形式,每個人能夠以個人的形式采取行動。如北京“7.21”水災事件中,參與的人自發組織,沒有上下級關系,參與的每一位都沉浸在幫助別人的喜悅中。 

二是聚集資源。在互聯網上,由于“屌絲群體”、“草根一族”等普通人能夠獲得“參與感”、“存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更多普通群體參與到互聯網的事件或活動中去,而互聯網能夠將大眾群體碎片化的供需聚集起來、組織起來,并進行有效地點對點對接,形成規模化收益。為天下需求者提供臨時住房的Airbnb公司,將地球上有空余的臥室、客廳搜索出來,為即便只租住一天的需求者提供滿意的服務,該公司為有意出租者創造了年10億美元的收益。 

三是不同時地協作。工業時代,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到特定的地點進行協同工作;而互聯網時代,人們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障礙,可以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進行協同工作。維基百科是以協作模式運營的、當今全球規模最大的、最流行的網絡工具書,共有287個語言版本,全球用戶共有10億民眾,有來自全世界的1600萬人志愿者。 

3.2眾籌本質 

眾籌是基于互聯網進行協作的眾包模式的一種類型。企業選擇將價值鏈上的一些環節依托互聯網外包給眾多消費者完成的行為被稱為“眾包”[9]。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角色正在發生著變化。眾包的實質是消費者參與到企業價值創造和創新過程中,眾包是讓消費者參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技術創新,以及經營和營銷過程,消費者不再是純粹的消費者,而兼有生產者的角色,成為“產消者”(Pro-sumer)[10]。“產消者”這種模式的興起正在改變著生產方式、創新模式、服務模式的變化,是經濟社會結構的一種新變革。 

歸根結底,眾籌本質就是籌集智慧、籌集資金、籌集渠道。眾籌就是讓消費者參與到投融資環節中,讓消費者參與到創新創業產品中,讓消費者參與到創新創意產品的商業化中,真正融入到創新創意實施、商業化過程中。眾籌鼓勵大量的消費者、投資者參與進來,因為參與者越多,智慧聚集就越豐富,就越容易解決問題,就會有越多的高質量的創新創業項目實現商業化,越能提高創新創業項目成功的概率。 

4 眾籌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路徑 

在分析技術創新階段基礎上,結合不同類型眾籌的功能和運行模式,提出眾籌支持技術創新的路徑與內容。 

4.1技術創新階段劃分 

技術創新理論中,關于技術創新過程的階段劃分,不同的學者有不同劃分方式,在所有劃分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國學者傅家驥在《技術創新——中國企業發展之路》中提出的觀點,綜合傅家驥與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在企業技術創新階段劃分的基礎上,提出企業技術創新階段,主要包括三大階段,如圖2底層所示。 

一是技術發現階段,是指面向市場應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技術發現、技術預見、創新構思階段。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現活動是要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共同發現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技術應用。 

二是產品(服務)開發階段,是指新產品(服務)的設計、樣機開發、試制、小試中試等產品開發活動,為大規模生產活動提供技術支撐。 

三是產品(服務)價值實現階段,是指新產品(服務)價值的實現階段,包括規模化生產、營銷策劃、市場推廣、銷售渠道建立、產品(服務)的商業化、創新擴散等活動,為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提供市場支撐。 

4.2眾籌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路徑 

依據技術創新階段活動的內容,結合不同類型眾籌的功能與模式,提出不同類型眾籌在技術創新不同階段所發揮的作用與支持的內容,如圖2上層和中間所示。 

股權眾籌主要是對種子期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企業在獲得資金支持的同時還獲得渠道和人脈資源,以推動初創期企業的發展。 

產品眾籌是對企業技術創新產品進行的資金和市場支持,即企業成功研發出新產品、進入市場和產業化前期,通過產品眾籌企業既可以獲得資金支持,也可以獲得市場對新產品的反饋意見并進行不斷完善,還可以獲得媒介推廣、市場渠道等服務,為企業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和產業化獲得服務。 

債權眾籌(P2P)是為金融供需雙方搭建對接平臺,將碎片化的大眾資金聚集,通過點對點的投資與回報,服務企業或個人的資金需求;主要服務對象是有貸款需求的企業或個人,貸款用途主要有個人消費、進貨、擴大規模資金周轉等內容。 

股權眾籌、產品眾籌、債權眾籌是服務于不同發展時期企業的創新創業活動。眾籌中的股權眾籌,即天使投資的互聯網化,主要針對初創企業,以及處于技術研發階段的企業進行投資;產品眾籌適合做面向產品的中試階段和市場推廣階段的投資;P2P債權眾籌主要面向產業化階段,用于企業資金周轉、擴大再生產階段的投資。 

5 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與研究,發現眾籌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具有良好的模式。在眾籌支持技術創新活動方面,建議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做好以下工作: 

5.1搭建科技眾籌平臺,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環境 

眾籌模式興起于文化活動的眾籌,借鑒文化活動眾籌,技術創新項目眾籌活動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技術創新活動的眾籌越來越多。在創新引領經濟新常態發展的新時期,建議政府科技主管部門,搭建科技眾籌平臺,構建推動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渠道和路徑,嘗試采用眾籌模式支持科技項目,突破常規科技項目支持形式,讓更多更好的創新創意項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創業者到技術創新眾籌平臺上進行展示和對接,與更多的創新創業者、投資者、消費者等大眾進行互動,獲得更多資金、渠道、智慧等資源的支持,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更好更快在市場上的推廣與應用,努力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環境。 5.2引入眾籌模式,構建政府支持技術創新項目的市場化決策機制 

在眾籌平臺上獲得市場認可的技術創新項目才能得到支持。建議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引入眾籌模式中市場決策機制,在對面向市場應用的技術創新項目進行支持時,采用盲評模式,讓更多技術創新項目成果的使用方、消費者等市場用戶對擬支持的技術創新項目進行評價,市場用戶數量越多越好,獲得大多數市場用戶支持的技術創新項目,可以作為政府支持該技術創新項目的決策參考依據,促進更多技術創新項目面向市場開展工作,推動科技工作更好面向經濟主戰場,發揮科技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 

5.3借鑒眾籌模式,推動面向創新創業全鏈條提供綜合服務的新型科技孵化器建設 

借鑒眾籌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全鏈條式綜合型服務的模式與機制,針對創新創業全鏈條需求,開展綜合服務型孵化器建設,從場地、注冊、稅務、政策等較為單一孵化服務,轉變到面向大眾群體創新,開展風險投資、媒介推廣、市場渠道構建、創新創意市場互動等綜合服務,升級科技孵化器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現有科技孵化器功能,針對重點領域,建設一批面向創新創業全鏈條提供綜合型服務的新型科技孵化器,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更好服務于企業和個人的創新創業活動。 

參考文獻: 

[1] 陳一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現狀與發展建議[J].金融發展評論,2013(12). 

[2] 郭暢.互聯網發展現狀、趨勢與展望[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9). 

[3] 梁利崢,周新旺.互聯網金融十大生意模式[J].經理人,2013(34). 

[4] 逄 渤.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發展的互聯網時代[J].國家商務財會,2013(63). 

[5] 胡中彬,何健.中國式眾籌大爆炸[N].經濟觀察報,2014. 

[6] 榮 浩.以實際案例揭示國內股權眾籌發展現狀研究[J].金融法苑,2014. 

[7] 孟韜,張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黎明,董大海.眾籌的發展及其商業模式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4(50). 

[8] 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的“獨孤九劍”[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03-20. 

[9] 杰夫豪.眾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视频| 亚洲亚洲熟妇色l图片20p|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极品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韩国av片永久免费|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成a人无码| 警察被两个混混脱裤玩j视频|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在线|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强行糟蹋人妻hd中文字幕| 乱子伦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四虎|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大地资源二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国模叶桐尿喷337p人体|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天天澡天天添天天摸97影院| 欧美最大胆的西西人体44|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