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7 21:45: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服裝定制運營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服裝協會顧問、原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
當前中國服裝業發展環境比較復雜,問題和困難也比較多,從全球經濟的低迷到中國經濟的調整,從消費增長的放緩到加工制造綜合成本的提高,從產業要素的變化到競爭格局的重組,中國服裝業正在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然而這些考驗又將成為新發展的重要契機。面對新問題新矛盾,中國服裝業以強國建設為目的,以轉型升級為方法,整個產業真正步入了內涵式發展的快軌道,呈現出創新發展的新杰勢。
創新能力提升,集成創新體系日益完善。科技水平大幅提高,兩化融合步伐加快。全行業高新技術研發活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應用普遍,工業技術化程度提高。
品牌形象逐年豐富,品牌內涵愈加飽滿。中國特色的服裝品牌群體基本形成,眾多品牌開始與國際品牌分庭抗禮。一批中國原創品牌走向了國際時裝周、博覽會和終端市場。
跨國整合實現新突破,國際化運營邁向新高度。在全球化的視野中,企業積極嫁接國際優質資源。反觀四川服裝業,下一步的發展一定要改變觀念,從幾方面入手:一是抓住供應鏈環節,進行流程改造,探求客戶市場,不斷完善客戶體系,從審美角度、功能性、生命健康等方面,走產品創新之路;二是加大現代化數字信息化的應用,以提升效益,要積極推廣新裝備、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三是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以逐步形成新優勢,在未來工作中,主要研究整合之道。四川省服裝首先要對訂單實現整合,在承接訂單轉移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服裝家紡產業如何從傳統產業向時尚產業轉型 崔泮為
華茂主要服務服裝企業,也有加工企業。家紡的時尚和服裝時尚有區別,家紡更注重舒適,服裝更講美觀時尚。服裝家紡產業如何從傳統產業向時尚產業轉型可從5個方面思考――
一是重視研發設計。其實中國人并不是創造不了時尚,法國巴黎時裝周上有一部分獨特設計的時裝是中國人設計的,而是我國的紡織服裝行業缺乏設計環境、急功近利,企業不愿意把財力、物力投入其中。
二是大批量生產的時代即將過去,定制成為時尚趨勢。中國人對于著裝的需求已經在改變,在何種場合穿怎樣的衣服已經開始被重視。服裝品牌文化如何植入服裝其中,服裝如何演繹文化都需要服裝人思量。
三是服裝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要思考。重視定制文化;與場所融合,在相應場所出售適合場所的服裝;文化融合,服飾的文化和所在地域的文化相匹配;銷售融合、聯合營銷。
四是處理庫存的方式可以更柔和一些,讓庫存售賣變得更有尊嚴。企業不能一味降低價格,電子商務和郊區奧特萊斯都是比較好的售賣手段。
五是擁抱電商而非排擠。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銷售方式,應該去擁抱它,電商和實體店的結合是必須考慮的銷售方式。有數據顯示,由于實體店缺少服裝型號引起的跑單占到跑單量的30%。比如顧客衣服試好了很喜歡,但是沒有所需要的型號,旁邊有二維碼掃描后,輸入所需要的型號,第二天服裝就能寄到他家。這樣的方式就能減少跑單,提高銷售額。
大數據時代服裝企業何去何從 李金柱
服裝企業想明白了“誰生產、怎么生產、誰消費”這個問題就有路可走了。改變未來的十大科技中,個性定制被排在首位。傳統行業要生存必須融入大數據時代。
2013年4月,紅領集團花費…余年心血打造的RCMTM平臺正式上線了,這支“全球西裝高級定制全生命周期徹底解決方案供應商平臺”的“寶劍”一出鞘,立即在全球個性化定制服裝領域引起了轟動。平臺上線以來,吸引了全球個性化定制服裝領域商的關注,紅領集團從眾多商中謹慎選擇了300家,負責紅領集團在國際市場的開拓。
RCMTM是紅領集團“兩化融合”(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一大碩果。KCMTM平臺可以為西裝定制客戶提供一站式個性化服務,有關西裝定制的每一個細節這個平臺全都考慮到并有相應解決方案。KCMTM的目標是“讓定制不再奢侈”,這解決了國外消費者對個性化定制服裝可望不可及的狀況,滿足了國外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因此RCMTM的業務能迅速在國外推廣開來。
KCMTM讓紅領集團從低端制造業中走出來,一件個性化定制西裝的加工費為1200元―3000元,大約是貼牌生產一件西裝的十倍。不僅如此,KCMTM使紅領集團掌握了在全球西裝個性化定制領域的話語權,可以說,紅領這10年來的轉型升級之路為傳統制造企業打造了一個可以學習借鑒的模板。
諸多紅利創造商機 楊淑瓊
2014年,四川省的服裝企業將面臨的問題一是國際競爭壓力,低端產品競爭激烈,四川勞動力優勢正在消失:二是國際消費環境變化,外貿型企業出口轉內銷后,國內市場將更加局促;三是行業約束,對粗放式發展的企業而言約束更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四川省服裝行業帶來新的紅利。發展紅利、創新紅利、市場紅利、新興市場紅利,為四川服裝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四川省服裝企業應把握這些新的紅利,從六個方面進行調整: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四川省服裝企業在中間的生產環節能力較強,設計和銷售薄弱,生產商只占產業鏈10%的利潤,應創服裝品牌;二是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要素;三是轉變發展方式,依靠技術品牌提高附加值,提高經營管理;四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設備水平;五是提高人才素質,加強與院校合作、加強人才引進合作;六是強化產業鏈合作關系,企業、協會、政府應積極打造相互依存的產業體系,發揮相關與支持性產業的協同作用。
競爭手段策略與革新想法思維要落地 張猛
隨著服裝市場的逐步成熟,服裝業的改革是消費市場倒逼的,希望服裝企業走得緊密些。資源整合,平臺建設是發展的核心要素。
在江西某老總想自創服裝品牌前來咨詢我時,我提出兩個“不”,第一不看定價,第二不出江西。雖然過程很痛苦,但現階段這個品牌開始贏利。這說明,轉型的路很艱難,需要認清方向、制定規則。
2012年,在我擔任某男裝操盤手時發現,中國服裝品牌做副牌就死,成功的極少。在與周少雄聊天時,談到馬克華菲為何成功,他指出是因為完全單拿出來做的,在用做商品的理念做副牌。做副牌有3點經驗:第一,原來的人一個不用;第二,原來的機制平臺標準一個不用;第三,老板有否定權,沒有選擇權。
展望行業未來的兼并重組,運營能力強的企業在兼并重組上優勢更強,而非前期的大體量企業并購小體量企業。比如,北京王府井的設計師集成店的崛起不是因為資金量龐大,或是膽量,而是運營能力、管理能力。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 C2M“大規模定制” 服裝產業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有近60%服裝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下滑,尤其男裝企業,甚至出現巨虧。這固然有經濟不景氣、互聯網電商的沖擊等原因,但是在業績下滑的同時,筆者卻發現服裝行業整體銷售額卻在增長,究其原因在于這些企業經營方式的問題。
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和獲取時尚資訊渠道的豐富,其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日益明顯。傳統服裝行業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多元化、個性化的追求,所以服裝定制消費將是未來服裝消費的主要方向。但傳統服裝高級定制模式因為成本高、生產周期長等原因,很難大力推廣。因此,一些服裝企業提出了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 顧客對工廠“大規模定制”模式。
一、C2M模式產生的時代背景
“大規模定制”的提出源于德國政府在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的工業4.0的概念,是指現代工業的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定制化和節能化。它的終極目標是通過互聯網將不同的生產線連接在一起,運用龐大的計算機系統隨時進行數據交換,按照客戶的產品訂單要求,設定供應商和生產工序,最終生產出個性化產品的工業化定制模式。這也被稱為繼蒸汽機、電氣化、自動化之后人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工業互聯網,簡言之就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組工業結構,從而激發生產力,為制造商和客戶帶來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將大大提高傳統行業的勞動效率,將為諸多工業領域帶來巨大的變革和機遇,它所帶來的市場空間不可限量。據工業互聯網領域權威機構GE估計,工業互聯網有望影響46%(約32.3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2015年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8次提到“互聯網”,并且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明確提出要將移動互聯網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促進工業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C2M模式(即客戶對工廠,C代表消費者,M代表工廠)“大規模定制”模式是在“工業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它具備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等時代特征。C2M“大規模定制”模式將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對接,迎合消費者的個性訴求;采用訂單式營銷方式,實現產品零庫存;以標準數字化生產流程保障生產成本最低化和生產周期最短化。C2M模式是傳統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新方向。
二、C2M模式在我國發展的現狀
C2M“大規模定制”模式由青島紅領集團最先在國內服裝業提出并踐行。紅領集團花費12年時間,投入2.6億元,把3000人的服裝廠當做實驗室,在傳統量身定制服裝的工藝流程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數據采集和軟件開發,研制出個性化定制智能平臺(RCMTM紅領西服個性化定制)。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無需試衣,在7個工作日之內即可交付用戶所需求的產品。依靠這套西服定制系統,紅領集團在中國服裝制造業訂單快速下滑、大批品牌服裝企業遭遇高庫存和零售疲軟、連鎖實體店大規模關閉的情況下,實現年利潤增長超過150%,年營收超過20億元的業界奇跡。
紅領集團開發的個性化、定制工業化生產模式,用了10多年時間積累產品技術數據,并發明多項技術專利。它在量體、制版和流水線工序分解三方面做出了技術創新,將傳統服裝產業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時展軌道,解決了傳統服裝定制手工量體、手動打版、制作周期長、人工成本高的缺點,使原來“高大上”的服裝高級定制,變成大眾能夠消費得起的個性服裝定制服務。紅領集團技術創新有三方面的特點:
第一,標準化量體。紅領集團發明“三點一線量體法”。用這套科學、標準的量體方式,即使沒有量體經驗的新手也可以在5分鐘內采集到人體19個部位的22個數據,大大提高量體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第二,智能化建模打版系統。紅領集團開發了服裝CAD系統,可以輸入量體數據,結合顧客的個性化要求,在積累的200多萬名顧客個性化定制的版型數據中,自動生成最適合的版型。
第三,信息化流水線系統。紅領集團將服裝生產工藝流程細分到最小環節,根據客戶對產品的要求,重組生產工序,并輸入電子編碼,實現流水線上不同數據、不同規格、不同元素的靈活搭配,用工業流水線生產出了個性化產品。
有了這三項技術創新,配合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只要將客戶的身體尺寸數據和細節要求輸入RCMTM平臺,CAD就會自動生成最適合的版型,并進行拆解和個性化裁剪,裁剪后的布料掛上電子標簽進入吊掛,便開始在整條流水線上加工的旅程。
三、C2M模式發展展望
服裝C2M“大規模定制”模式在我國只是剛起步,目前國內只有紅領集團一家服裝企業初見成效,對于國內消費者而言,大規模服裝定制依然是一個陌生概念。目前,我國大多數服裝企業還處于粗放型生產模式,這制約了服裝C2M“大規模定制”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電商的沖擊和勞動成本上漲的壓力下,出現了訂單減少、零售疲軟、高庫存等不利情況。我國服裝企業要想擺脫困境,必須走產業創新之路,大膽引進C2M“大規模定制”模式,加快服裝產業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充分結合自身優勢,形成產業集群,促進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李高產.紅領:讓定制不再奢侈[I].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http:///
.
力克公司是軟性材料整合技術解決方案的一家企業,為使用紡織品、皮革、工業面料以及復合材料的制造行業提供專業的軟件、自動裁剪設備和專業服務。多年來,力克以“裁剪房4.0”為核心打造全新的業務模式,幫助客戶實現汽車座椅和內飾、安全氣囊制造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近期,就 “力克4.0戰略”的相關經驗和體會,本刊記者特別采訪了力克大中華區市場總監王廣輝先生。
《汽車縱橫》: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均超2800萬輛,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您如何評估當前整車市場的發展趨勢?您認為這種形勢對座椅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王廣輝:得益于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免和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呈現較快增長,產銷總量再創歷史新高,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5%和13.7%。展望2017和2018年,中國車市預計很難達到兩位數的高增長,銷量增幅估計維持在2到3個百分點。
2017年汽車座椅和內飾市場的增長要好于整車,基本上是5%到6%的增長。這里我們也看到一些趨勢:比如說一些新興的軟性材料越來越多的在行業里得到應用;一些人造皮革、超纖面料的占比會越來越高。新興面料在行業里的應用對加工、裁剪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從品牌的角度來說,我們預測在未來中國的整車品牌還繼續增加20%,意味著在未來幾年里,將看到接近90多個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上縱橫廝殺。也意味著在汽車行業,甚至傳送到我們整個座椅和供應鏈的行業,它對于柔性制造能力的提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多品種、小批量,柔性制造,在不同批量之間進行切換的能力就非常的重要。
《汽車縱橫》:據您判斷,未來汽車座椅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對企業有哪些新要求?
王廣輝:在未來座椅和內飾供應鏈企業新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四點:1. 精細化發展;中國汽車制造業已經告別快速增長期,作為座椅內飾企業,精細化發展成為必須。同時需要看到新興產品領域增長明顯的細分市場,例如SUV、本土OEM廠商和日系的廠商等過去幾年表現出色的企業帶來的業務機會。2.更多軟性面料的應用;例如人造皮和超纖等新興軟體材料等,對加工和裁剪技術都提出了更高要求。3. 先進生產技術需求;在整個本土供應鏈崛起的過程當中,以低成本、低質量的傳統競爭方法已經落伍,需要通過投資新興的技術來滿足供應鏈廠、整車廠、主機廠對供應鏈的質控體系越來越嚴苛的要求。4. 車型配飾復雜度增多,柔性制造需求增加。為此,在這種局面下重塑的商業環境,對未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勢必將影響每一個企業,包括力克本身。
《汽車縱橫》:當前世界乃至國內的商業環境都在劇變之中。據您分析,未來商業環境將如何演變?有哪些要素是身在其中的企業必須關注并做出反應的?
王廣輝:力克花費了幾年時間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在全球一些重大的趨勢,總結出未來10年到20年的四大趨勢,它們將非常深刻的重塑我們今天的商業環境,會影響每一個企業,包括力克自己。
首先千禧一代,就是80后和90后這樣一個年齡區間,這樣的人群今天已經成為我們市場消費者的中堅力量,也已經成為企業員工的中堅力量。80后有什么樣的特征呢?他們天生就是一個數碼族,喜歡上網,熱衷社交,比如說去飯店吃飯,菜上來之后,先別動筷子,拍一張照片發個朋友圈,這就是典型的新時代生活的一種方式和理念。他們作為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同時他們對質量和價格又有自己的要求。他們喜歡更加數字化、更酷的、更有職業發展前景的一些工種和企業。
第二個趨勢是數字化,數字化發展到今天已經從早期的一些簡單信息交換、信息溝通到電子商務市場的搭建,深入到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就是生產制造的環節。比如說物聯網、云計算、移動應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包括大熱的人工智能,我們覺得它都是數字化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未來這些技術進一步的融合發展,將推動整個產業的數字化更進一步發展。
第三個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現在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期,工業4.0時代是一個觸手可及的狀態。所有的這些工業4.0新的技術、顛覆性的理念將會對我們的生產、價值鏈、社會經濟的組織形式提出更多的要求。
第四個趨勢是中國的崛起,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經濟的增長方式、未來的介入全球競爭的方式都將非常深刻的影響全球格局,甚至經濟和企業的格局,乃至于未來在整個企業的管理思想方面,也許中國會有更多的一些貢獻。
《汽車縱橫》:對于整個汽車產業來講,數字化已經影響到產業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其實數字化對汽車行業的影響不僅僅包含現在大家討論非常熱的產品數字化和經營模式數字化,比如電商、O2O,也包括生產工程方面的數字化,比如工業4.0、智能制造。在當前形勢下,力克的戰略規劃是怎樣的?
王廣輝:力克在審視四大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力克4.0的戰略愿景,力克將成為工業4.0一個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成為我們的客戶及合作伙伴擁抱工業4.0的重要合作伙伴。
工業4.0對于我們的生產帶來最大的一個利益就是新的生產模式。從底層的勢能到商業模式,一直到決策的模式創新,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是帶來大規模定制將取代傳統的大批量標準化生產模式的轉變,甚至再進一步,就是個性化的定制。但是我們要做的不是像傳統的裁縫,用非常低效的方法來量體定制,我們要做的定制是一個大規模、工業化的定制。就像今天在服裝行業,我們大規模定制的解決方案得到了非常多客戶的認可,目前在國內處于非常領先的一個地位。聯想到未來汽車行業的定制,我覺得這天一定會到來,就像長安汽車已經在做嘗試。
《汽車縱橫》:您提到將力克定位為工業4.0不可或缺的參與者,為什么這樣講?力克自身有哪些優勢?能為工業4.0帶來什么?
王廣輝:我們定位力克為工業4.0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有幾個方面強大的優勢積累。
首先,多年管理設備實時數據的能力,在布料裁剪系統里,我們設備里面有超過100臺傳感器,真皮裁剪系統有超過200個物聯網傳感器。另外力克有超過10年物聯網探索的經驗,兼容工業4.0的機器已經有超過3000臺運營在世界各地的工廠里面,且工廠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在多年積累的深厚的行業專業知識上,我們擁有皮革、裁剪運營等方面的專家團隊。
工業4.0時代力克的產品組合會加入我們最新的一些新技術、最佳的實踐、最佳的行I實踐的積累,比如力克“裁剪房4.0”,就是力克面向工業4.0的新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它綜合利用工業4.0四大技術支柱:物聯網、云、大數據、模擬技術來連接所有設備和軟件,可實現全球制造網絡的設備互聯以及裁剪房與第三方軟件(ERP、MES等)互聯,并對整個生產網絡產生的大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未來產品組合將使我們今天的所有解決方案都變成一個基于云模式的平臺,能夠把剛才提到的所有都更好地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更加無縫的銜接,把所有的數據能夠統一的采集到一個平臺上,包括最新的云計算、物聯網,甚至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并且基于數據進行一個更好地運營優化。
鏈接:關于力克
力克是軟性材料整合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為使用紡織品、皮革、工業面料以及復合材料的制造行業提供專業的軟件、自動裁剪設備和專業服務。力克服務于眾多全球市場,涵蓋時尚服裝業、汽車、家具以及其它多個行業。力克的解決方案為每個市場量身定制,幫助客戶實現產品設計、開發和制造的自動化及運營優化。力克擁有1,550名員工,已與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知名客戶建立伙伴關系,致力于幫助客戶實現卓越運營。2016年力克的營業收入為2.88億美元;公司的股票在泛歐證交所上市交易。
鏈接:
力克助力意大利領先的汽車皮革供應商GruppoMastrotto加快數字化轉型【GruppoMastrotto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家族經營企業。公司總部位于意大利,在意大利、巴西、突尼斯和印度尼西亞擁有20個制造和物流工廠,均毗鄰當地的整車廠商。】
GruppoMastrotto在全球擁有20座生產和物流工廠,其中4座位于意大利境外。公司雇用了2200多名員工,每年生產2100萬平方米的皮革。憑借悠久的皮革鞣制歷史,這家家族企業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創新、增值的解決方案。其制革廠內配備了業內最大的即時皮革交付中心之一,保證在48小時內按時交貨。
為了滿足終端客戶對于皮革座椅和內飾的巨大需求,GruppoMastrotto再次加快創新步伐,推動其皮革裁剪產業鏈的數字化。隨著當今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多樣化的汽車內飾的需求日益上升,皮革產品種類更趨豐富,更新換代也更為頻繁,這意味著汽車內飾供應鏈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通過應用力克的汽車皮革裁剪專業經驗和先進的Versalis皮革裁剪解決方案,制革廠能實現裁剪房的自動化和數字化,從而提高生產靈活性,及時迎合消費潮流,更迅速地滿足終端汽車生產商的需求。
2014年5月28日,上海服裝服飾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啟動,該平臺整合了設計、孵化、電子商務等16個與紡織服裝相關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使用者可以了解當前最新的服裝資訊、產業發展前沿、市場信息等內容。這一平臺的搭建及運營有效整合了服裝產業的信息資源,為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提供了一手資訊。同時也解決了紡織服裝行業平臺資源受限、缺乏專業運營團隊、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紡織服裝行業信息化的硬件龍頭逐漸將研發重點從硬件向軟件遷移,以格柏、力克等數控裁床市場的龍頭企業為例,廠商在維持原有裁床業務的基礎上,將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作為面向時尚行業的重點推薦。服裝PLM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集中管理產品的所有信息,可以實現服裝產業鏈上的用戶共享,可以從開發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對產品的相關事件進行跟蹤和管理。PLM以軟件形態整合全產業鏈資源,將服裝行業的兩化融合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紡織服裝行業兩化融合的另一個方向是從生產制造環節向上游面料設計、下游銷售這些行業附加值較高的環節延伸。以國內提供數控裁床的企業和鷹為例,和鷹在2013年通過收購與合作將原有的數控裁床業務擴展到服裝軟件、吊掛系統、智能倉儲系統、3D試衣系統、網購/門店系統等領域。幾乎覆蓋了包括面輔料自動倉庫、服裝設計、自動鋪布、裁剪、縫制、成衣倉庫、銷售在內的紡織服裝行業全產業鏈。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電子商務、移動電商迅速崛起。在促進了服裝交易量大幅提升的同時,線上渠道對降低成本、提升利潤率都有很大的幫助。
從對服裝行業影響最為深遠的電子商務來看,越來越多的傳統紡織企業將目光轉向網絡,開始布局電子商務。其中部分企業通過構建自身網銷平臺來完成內部管理系統與銷售系統的銜接,部分企業則通過在第三方平臺設立旗艦店來完成網絡營銷的過程。
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使得定制化、個性化的產品走紅市場,擴大了企業的影響力、拓寬了企業的銷售渠道。同時,企業還可以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掌握市場動向,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
庫存管理一直受紡織服裝行業重視,電子商務催生的供應鏈管理軟件(SCM),使企業可以有效降低庫存積壓、提高產品流通效率、實現產品生產和供應鏈環節的協同、提高供應鏈環節信息化水平。
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在中國人視覺試驗數據基礎上,通過時尚色彩開發和色彩管理,首先建立了中國紡織色彩體系――CNCSCOLOR色彩體系,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使用統一的色彩交流語言奠定了基礎;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開發了紡織品色彩供應鏈應用技術方案,色彩選擇、溝通、比對工具――CNCSCOLOR時尚色卡系列以及測配色工具;從色彩流行趨勢、色彩企劃、色彩實現到色卡定制服務,源源不斷地為時尚領域的設計師和企業提供色彩推動力。
(1)紡織品色彩供應鏈顏色集成應用技術研究
對紡織品供應鏈色彩中從流行趨勢研究、設計企劃、生產應用環節的技術進行優化整合,開發高效、集成、個性化的紡織品色彩供應鏈應用技術方案,以期為紡織服裝供應鏈之間的色彩溝通、管理和控制提供標準化的工具和技術手段,優化企業的色彩供應鏈管理,提升效率30%~50%,同時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2)細分品類實物紡織顏色應用工具研究開發
作為供應鏈顏色應用集成的一項重點工作,基于紡織顏色體系數據,選用環保染料和工藝并按照高品質色牢度要求將滌綸標準色卡顏色數量增加到8000色,新增棉紡織品標準色卡近1000色,這些顏色將作為個性化色彩解決方案和紡織行業色彩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對滌綸8000色及棉1000色實物色卡的色差進行了嚴格控制,必須與給定的理論值嚴格一致(Ecmc
(3)便攜式測色工具研制開發
該項目通過引進與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市場需求,開發了相應的軟件系統,研制開發了精度合適、性價比高、便攜式的色彩收集與智能化配色工具。便攜式測色工具的開發,運用了色彩研究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色彩標準和技術,使得其精度達到0.1級別。搭載的軟件系統含CNCSCOLOR3000色標準色卡數據庫,可供設計師靈活選色、調色;同時,數據兼容Photoshop等常規圖形圖像設計軟件,界面友好,方便設計師使用。
2008年之前,該服裝企業每年都要組織幾次耗資巨大的訂貨會,耗費巨大。此外,培訓基本都是總部派人下去,分站進行講解。響應速度慢、人力和物力成本高,這些都使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承受了巨大壓力,該公司CIO顧濤認為,建設一套視頻培訓系統的時機到了。
為了遠程培訓
“憑著對視頻會議的理解,我想,視頻會議直觀而且實時性好,具有廣播性,我們應該可以基于視頻會議建造一個培訓系統,來完成諸如廣播培訓、互動培訓、會議、點播、直播、實時通信等一系列功能。”顧濤告訴記者。該服裝企業在全國設有20家分公司、擁有3000多家形象統一、管理規范的品牌專賣店,都分布在中國南北不同的地域和網絡基礎之上。在部署視頻會議系統之前,該公司的需求主要是以下五點:
首先,實現企業內部的遠程培訓。顧濤認定遠程培訓是公司建設視頻會議系統最重要的應用。希望通過視頻會議系統,總公司或分公司能夠對其下屬各品牌專賣店進行隨時隨地的培訓,系統能夠實現將培訓講師的圖像、聲音和課件同步傳導到受訓學員眼前,使得培訓不再麻煩,也不再有集中培訓帶來的差旅費、時間、人力、安全等問題。
其次,實現日常會議的隨時召開。召開視頻會議是系統最基本的功能,該服裝企業要求系統支持多點或點會議,支持單組或多組會議,以滿足公司與分公司、部門內部、小組等多種會議需要。無論是緊急會議、年終大會、討論會議或是電話會議,均要求應付自如。
第三,遠程招聘。對于分支機構眾多的企業,異地人才招聘的面試是個棘手的問題。該服裝企業希望使用本系統,可隨時隨地進行遠程招聘。
第四,遠程產品推介。使用視頻會議系統,能夠使異地產品推介會不再麻煩,通過系統,可方便地把公司新產品迅速地推向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搶占市場先機。
第五,操作簡單和方便易用。對于一個服裝企業而言,有限的IT技術人員不可能深入到各家分支機構和各家專賣店之中去,因而系統操作使用方便對于該服裝企業而言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然,花重金打造的視頻會議系統很有可能被束之高閣,成為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鎖定純硬件和公網產品
在明確需求并得到上級的支持之后,顧濤開始著手選型事宜。不過,他迅速淹沒在了眼花繚亂的視頻會議產品之中――選國外的還是國內的?選軟視頻還是硬件視頻會議系統?打造專網還是基于Internet的視頻系統?這需要準確地根據企業現狀進行決策,該企業最初篩選了六七家企業的方案。
顧濤是這樣向記者講述他的選型思路的:國外的視頻會議起步早、穩定性高、有一些核心技術上的優勢,但價格對于該服裝企業確實高。國內的視頻會議產品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對客戶需求的理解上更勝一籌,并可以定制開發一些相關功能,與我們用戶已有的系統做到結合。“比如,我們自己IT部門原來做的EIM系統是一個類似于MSN的內部實時通信系統。我們希望視頻培訓系統能與之無縫連接。”顧濤舉例說道,“經過與國內外品牌的售前、售后服務能力的溝通和磋商,國內蘇州科達公司的方案提出,可以為我們在EIM系統上嵌入視頻會議的接入方式。于是我們的天平自然偏向了本地服務能力強、響應速度快的國內品牌。”
談到專網和公網的區別,顧濤認為除了連接設備之外,最大的區別就在網絡帶寬和穩定性方面。如果一個產品能夠很好地適應Internet網絡的低帶寬和不穩定性,那么不一定非在專網上才能跑出更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思路,顧濤定下了選型主要考慮的四大基調:第一,對現有網絡的適應性要好,要考慮成本;第二,產品選型定位在純硬件,主要是考慮到產品的穩定性和抗病毒能力;第三,視音頻效果要達到至少DVD效果,這主要是考慮到服裝行業的特性。對于服裝顏色、款式、面料的培訓,都是通過視頻傳播實現的,要求畫面能夠最大限度地不失真;第四,要具備高性價比。
一體化設計架構
“眾所周知,不同運營商網絡之間存在傳輸瓶頸,而科達在這方面具有的領先的技術能力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顧濤說到。
在對蘇州科達公司市場部部長朱曙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TruSens(致勝)視頻會議系統有效解決的問題包括以下四個:
首先,該方案降低了用戶的投資成本。TrueSens視頻會議系統的價格具有顯著優勢。
其次,產品部署不再復雜。整個TrueSens視頻會議系統一個點僅包括1臺電視、1個一體化終端以及輔助設備。在中心部署時只需1臺MCU就可完全替代傳統解決方案中“MCU+多臺服務器”的部署方式。
此外,降低了用戶操作和維護的難度。通過一體化設計架構,TrueSens系統提供的MCU可以完成企業部署視頻會議中心節點所必需的所有功能,比如GK服務、穿越防火墻/NAT服務等等。這些服務在過去需要多臺服務器通過復雜的協調部署才能實現。用戶將獲得系統建設成本的大幅降低,并大大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
最后是保證了基于Internet的會議效果。“由于采用了高效視音頻編碼技術和大量智能化網絡適應技術,設備接入網絡時,無論是ADSL、光纖還是VPN,均可進行快速部署,并充分保證在Internet環境下的會議效果。
針對不同運營商之間網絡帶寬的瓶頸,TrueSens的MCU本身即內置多運營商接入功能,可在無需增加任何外部設備的情況下實現跨網無縫互通,真正做到了無縫連接。”
用戶連線
該服裝企業CIO顧濤對于整套系統的可管理性較為滿意:“我認為這套系統的易用性確實很好,不需要我們進行特別的管理。MCU放在總部,同時總部也有會議終端。各分公司和重點直營店也部署了終端,開會培訓時只需要按按遙控器即可。”
關鍵詞:服裝行業 信息化
隨著中國服裝業進入國際化和品牌化的競爭時代,產品策劃和市場營銷、供應鏈的快速響應、渠道網絡的建設等問題都成為服裝企業需要提升的管理重點,而作為這些管理提升的基礎支撐——企業信息化,更成為令企業老板們頭疼不已但又繞不開的問題。
由于服裝生意典型的多樣化特性:多SKU、多商品屬性、季節性等,使服裝行業信息化較其他行業更為重要和迫切,有效的信息化建設也成為未來服裝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必要手段。因此,很多企業的困惑已從“上不上軟件”到了“上什么軟件”和“怎么上”的階段。很多服裝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經過了第一階段的嘗試,面臨著:業務需求快速增長與落后的信息系統之間的矛盾;多個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集成的信息化孤島的痛苦;信息化建設優先步驟在不同業務部門的爭執;選擇先進成熟系統還是逐步定制開發,在業務和IT部門間難以達成共識;信息系統難以支撐決策分析;企業老總面對信息化項目立項報告難以決策的一籌莫展等。
一項IT投資動輒幾百上千萬,如何有效發揮IT對企業戰略和管理的支撐?如何有效應對以上提到的信息化難題?筆者認為,企業必須先進行信息化的統一規劃,通過信息化規劃引領信息化的建設方向,對信息化建設的藍圖和路徑在高層、業務和IT部門之間達成共識,并有效地從源頭規避信息化建設中的風險。本文將對服裝企業在信息化規劃以及規劃實施落地中的幾個重點和讀者一起進行探討。
從企業戰略定位和核心能力出發為信息化指明方向
AMT認為,服裝企業信息化規劃首先要明確企業戰略定位和核心能力,如圖1。企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決定了信息化的焦點和步驟,信息化戰略必須要為公司的發展戰略服務,如對于致力于打造強勢服裝品牌的企業來說,就需要對消費者有所研究,了解消費者的細分市場是怎樣一個情況。有了細分市場之后,企業才能對這樣一個細分的消費群體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確定應該去設計生產什么樣的商品,并以此來組織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因此對于品牌商,信息化的需求重點在于如何有效地獲取終端市場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消費者分析,從而提供對產品策劃和市場營銷的支持,因此以目標消費者為核心的終端數據和客戶關系管理是信息化的重點。
圖1 服裝企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建立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提升同步的實施路徑
很多服裝企業的信息化不成功,歸結原因在于內部的流程尚沒有理順,信息化只是實現了局部的自動化和業務功能支撐,必然帶來信息化孤島的產生。因此信息化規劃不應僅是信息化建設先后順序的規劃,更應該是管理與IT同步提升的規劃。通過規劃明確服裝企業各業務領域的管理提升和流程改進計劃,同時通過IT固化管理優化成果。在管理和IT分解形成的子項目計劃中,需要識別各子項目任務之間的關聯依賴關系以及對資源的需求,從而形成可操作的落地的子項目實施計劃。
明確業務和IT共識的信息化建設和投資策略
縱觀服裝企業的信息化歷程,基本可分為以下兩種模式:
定制開發、循序漸進:信息系統建設都是由IT人員自主開發或委托定制開發,依據企業管理模式量身訂做,從局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開始,如生產部門開發物料系統用于大量原材料的核算和庫存管理;工資系統用于工人計件工資核算;分銷系統用于渠道的進銷存管理等。大部分服裝企業都采用這種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管理層對于信息化建設大都趨向于保守和務實的思想。同時,服裝業的信息化與其他行業相比,一直比較滯后,因此市場上的管理軟件針對服裝行業的解決方案相對于傳統制造業來說較少。這種局部開發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對于信息化的認識,在企業成長階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表現出局限性,局部建設、分散應用導致了信息的分散,財務、業務分離,不能對管理決策進行有效支持。同時由于信息化建設的條塊化分割,導致信息化重復建設。
成熟軟件系統一步到位:即在企業全面進行大型信息系統的實施。采用這種模式的服裝企業相對較少,實施效果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企業成功實施,有些企業卻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失敗的原因,一是盲目跟隨,沒有考慮企業的實際需求;二是大型系統對于企業規范化管理要求高,而服裝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不論是管理規范化還是信息化水平都比較低,企業IT部門缺乏大型系統實施的經驗,因此大面積的信息化推行受到比較大的阻力。
以上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服裝企業究竟是在現有小系統基礎上修修補補,滿足當下需求?還是應痛下決心尋求高起點,追求信息化的后發優勢?這和企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息息相關。企業需要明確未來3-5年發展戰略目標,同時對現有IT系統現狀進行評估,看是否能夠支撐企業的發展規模。如果需要進行大型信息系統的實施,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包括高層的決心、IT部門的抗風險能力等。
抓住行業特征和企業關鍵需求甄別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建設需要具備三個前提:合適的軟件+好的實施團隊+有準備的企業。我們認為“選擇比努力重要”,那企業如何通過規劃階段為信息系統選型打好基礎?
在信息化的藍圖明確后,需要對核心系統的關鍵需求進行提煉。這些關鍵需求一方面包括行業特征:服裝企業由于其行業特殊性,因此在信息化解決方案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如服裝行業的產品都具有多個屬性,要求多維表的顯示等;另一方面,根據服裝企業流程的梳理,需要識別出企業流程中有別于其他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而這些個性化的需求也恰恰是企業核心能力所在。那么這些需求就應該被標識為關鍵需求,其能否滿足將作為信息系統選型的排他性要求。
從業務流程自動化到經營決策分析
服裝企業上了ERP/POS之后,都是業務操作執行層面的人員在用,而企業管理層卻很少使用,究其原因,是因為系統主要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對于企業管理決策卻很少發揮作用。BI系統中也開發了上百張管理報表,但是管理層依然覺得看這些報表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卻無法及時清晰地了解業務運營狀況以及該做什么決定。這就引發了一個新的需求,即基于BI的企業經營決策分析平臺的建設。
經營決策分析平臺的建設必須先從了解管理需求開始,建立企業經營分析結構和關鍵指標,如服裝企業的零售額、庫存周轉率、店效\坪效等。對于這些指標的建立,應從區域、產品和城市層級等多個維度進行對比分析,結合企業運營分析會議,定期進行分析,以發現運營中的問題并及時改進。整個經營分析的過程需要BI\BW系統的支持,以實現信息數據獲取和分析,提高信息加工效率,并通過各種圖表及經營分析看板的形式進行分析結果展現,如圖2。隨著服裝企業信息化的推進,經營分析平臺建設必將成為信息化建設中新的熱點。
圖2 基于BI的經營分析平臺建設
多渠道提升IT隊伍能力
信息化規劃要有效落地,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人的問題。進行信息化建設,信息化人才難求。由于服裝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信息化整體起步較晚,因此既熟悉服裝行業業務模式,又掌握信息技術的系統性管理人才奇缺,從外部引進的CIO等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這與服裝企業對信息化人才的強大需求形成巨大的矛盾。服裝企業一方面要加強對既懂信息技術,又懂業務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多從本企業自身發現和培養人才;另外一方面,可引進外部咨詢,通過行業最佳實踐的學習以及顧問知識經驗的轉移來提升企業自身的信息化項目管理水平、信息化應用水平。同時也可以考慮采用IT外包的方式,將信息化建設和運維找外部公司來做,而重點培養企業自身的信息化規劃以及數據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