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11:20: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貨幣金融學》是高校經濟類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是開啟學生金融學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以河南科技大學為例,以任課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從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銜接和時代性要求,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進行闡述,并對課程改革的效果給以總結。
關鍵詞:《貨幣金融學》;教學改革;河南科技大學
《貨幣金融學》是研究金融領域各要素及其基本關系與運行規律的基礎理論課程。通過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該門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學生可初步認識金融領域的基本問題,把握整體金融運作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探討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經濟和金融現象。因此,該課程成為全國高校經濟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更是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貨幣金融學》課程在河南科技大學開設已十年有余,目前該門課程在我校經濟學院下設的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三個專業以及管理學院的會計學專業開設。經過多年的建設,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完善、教學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近年來金融業的迅速發展和網絡資源的廣泛應用,在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手段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滯后。因此,改革和建設《貨幣金融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本文結合河南科技大學任課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心得,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貨幣金融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是學生掌握課程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保障,一門課程經過長期的建設,會形成較為完整的內容體系。這種固化的內容體系形式上很完美,但不能很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金融現實要求。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既要保持內容的完整性,又要與時俱進,體現教學內容的時代性。
(一)既保持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又考慮學時限制和體現時代性要求
長期以來,河南科技大學《貨幣金融學》采用的是上海財經大學戴國強教授主編的《貨幣金融學》教材,該教材內容體系完整,由五大塊構成:第一篇導論,主要包括四章內容:金融與經濟、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利息與利息率、金融體系與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五章內容: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其他金融機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體系;第三篇金融市場,主要包括三章內容: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金融市場理論的發展;第四篇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主要包括六章內容:貨幣需求、貨幣供給、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貨幣政策及傳導機制等;第五篇國際金融與經濟均衡,主要包括四章內容: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制度、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開放經濟中的內外均衡與政策選擇。全書共有二十二章內容。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金融形勢,在河南科技大學的教學實踐中,在有限學時的約束下,不僅要保證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同時需要根據金融發展的現實情況,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內容。河南科技大學經過幾次的教學培養方案的調整,該課程的學時不斷壓縮,目前各專業該門課程均為40學時,如何保持教學內容完整性和時代性,是課程內容設置時需要認真研討的問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戴國強教授編著的教材為基礎,重點講授九章內容: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息、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貨幣供給、通貨膨脹、貨幣政策。通過上述章節的講授,在有限學時內向學生傳授貨幣金融學最基本的理論和知識,形成完整的內容體系。同時,針對每章內容,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視金融實踐在其發展中的動態性,補充該領域最新的金融發展動向。例如,在貨幣形態部分中增加對“電子貨幣“和其他新型貨幣形態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和正確認識Q幣、比特幣等貨幣形態;在利率部分,除了講授基本的利率理論外,還增加我國利率體制改革的最新動態;在金融市場部分,除了介紹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基礎知識外,還結合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最新動向進行講授,例如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中的二板市場、三板市場、新三板市場等;在金融機構部分,除了介紹傳統的金融機構外,對近年來我國發展起來的新型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社區銀行、民營銀行、資金互助社等)給以補充;在講授商業銀行一章時,增加對巴塞爾協議Ⅲ的介紹,讓學生初步了解巴塞爾協議最新調整的背景、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二)根據不同專業先修后續課程的設置,靈活調整講課內容
《貨幣金融學》的內容與其他經管類課程有一定的交叉性,但由于不同專業先修后續課程設置的不同,針對不同專業,《貨幣金融學》講授內容的安排側重點也不同。例如,在貨幣與貨幣制度一章中,關于貨幣的職能,幾個專業在先修課程《政治經濟學》中已學,為了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也為了節省有限的課內學時,此部分內容不講,讓學生自學復習;通貨膨脹一章,金融、國貿、經濟學三個專業在先修課程《宏觀經濟學》中已學,因此本章安排的學時很少,而會計學專業沒有開設《宏觀經濟學》課程,本章學時安排就要適當增多;對于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兩章內容,金融學專業將在后續課程中分別作為兩門專業主干課學習,因此在本門課程講授時就要簡略,使學生能初步形成框架性的知識架構即可,而對于國貿、經濟學、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講,由于后續不再開設相關課程,此部分內容的講授就會相對豐富;對于大部分《貨幣金融學》教科書都會涉及的“國際金融”部分,由于四個專業在后續課程中會專門開設《國際金融》課程,因此此部分內容在《貨幣金融學》教學安排時就完全不講,待后續課程再學。通過對不同專業先修后續課程的把握,對于內容交叉部分,在不同的課程上進行合理配置,既可以體現課程的先修后續關系,更會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體現教學態度的嚴謹性。當然,要做到不同專業根據先修后續課程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使得任課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要對不同專業的培養方案非常熟悉,同時與先修后續課程的任課教師之間要不斷加強溝通,協調教學內容,避免簡單的內容大家重復講,復雜的內容大家都掠過的現象發生,做到真正為教學和學生負責。因此,通過教學改革,使得《貨幣金融學》教學內容既做到體系完整,又做到重點突出和緊跟時展步伐,同時實現理論和實際的高度融合。充分發揮該門課程在學科體系中專業基礎課程的引領作用,拓寬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初步形成學生的金融學素養,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貨幣金融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
1.課前金融知識分享,拓展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探知欲望。《貨幣金融學》無論對于金融學專業還是非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大學以來首次系統接觸金融知識的專業基礎課。由于學生金融專業知識缺乏,而課堂學習時間有限,不可能做到教學內容面面俱到。為了拓展學生知識面,調動自我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學生課下搜集金融相關知識,最好能與上課進度保持一致,每次上課時安排兩名學生在上課的前10分鐘將其準備的拓展性知識跟同學分享。分享內容可以多樣,如近期國內外金融時事、各國最新金融政策、金融機構及經濟金融人物介紹等;內容形式也可以多種,如口頭描述、PPT演示等。學生在課下準備即將與同學們分享的知識的同時,也會涉獵相關其他內容,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凝練知識的能力和在公眾場合展示自己及語言表達能力。為了在有限時間內充分展示自己,學生之間會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探知的欲望。
(2)運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習熱情,更好掌握基礎理論。《貨幣金融學》是經濟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是為學生開啟金融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課堂理論傳授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可以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濃縮課程精華,突出重點難點,是完成教學計劃的重要環節。但在講授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案例教學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案例教學法是河南科技大學《貨幣金融學》任課教師常常采用的方法,每一章內容都會采取講前案例引導、講中案例解釋、講后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不斷增大案例教學比例,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掌握理論知識。
(3)增加互動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選擇個別章節作為學生自學、自講、自評的內容,例如,我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網上銀行業務等。任課老師常常提前兩到三周布置自學自講的內容,并把學生進行分組,學生以小組協作的形式對自學內容進行討論,制作講課課件,并推選出小組代表在課堂上講解,小組成員以外的其他同學進行點評、提問,小組成員回答問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不僅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學生開始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弘揚團隊精神。
2.教學手段現代化
(1)改進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是多種媒體的結合,而不單單是教學課件的制作。單純的課件教學方式在信息量大、視覺效果好、易于更新等優點的基礎上,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劣勢。因此多媒體教學應該是多種媒體的充分利用,做到板書、課件、網絡視頻等多種形式的相輔相成和相得益彰。
(2)充分運用教學網絡平臺。多年來,《貨幣金融學》的教學主要采取課堂教學、課前課后答疑和電子郵箱答疑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學資源也難以做到很好的共享。通過課程改革和建設,利用學校校園網平臺和教育在線的課程教學資源,初步建立了《貨幣金融學》教學網絡平臺。通過教學網絡平臺,一方面,任課教師可以隨時進行教學信息的,教學資料如教案、大綱、PPT課件、教學進度表、習題等的上傳,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專業資料和拓展資料,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作業的布置、批改和答疑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學生可以和老師進行隨時溝通。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在課外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和內容,提高運用網絡開展個性化自學的能力,通過學生與老師的隨時溝通,也使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更好地了解和把握。(3)利用QQ群溝通教學。目前網絡技術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可以把網絡溝通手段應用于現代教學中來。通過建立《貨幣金融學》課程QQ群,以聊天這種輕松的方式,能更快更好更近地與學生溝通;而且通過QQ群溝通,一人發言,所有人都能看到,而且可以各抒己見,成為課堂講授形式的有益補充。
3.考核方法的完善。多年來,為了考核評分的易于操作,《貨幣金融學》一直采用平時成績(占20%)、期末成績(占80%)的考核模式。甚至平時成績往往流于形式,期末考試成績成為檢測學生學習狀況的最重要途徑。這種考核方式形成了學生輕過程、重結果的思想,往往在期末考試到來之際疲于應付,死記硬背,一旦考試結束,很多內容都忘得一干二凈,這種考核方法不利于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知識的把握也不夠牢固。通過近年的教學改革,不斷完善考核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平時成績的給定。以前的平時成績由兩部分構成:平時作業和考勤情況。近年的改革,考勤不再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而是學生獲得考試資格的必備條件。平時成績僅以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以及向老師質疑的表現等綜合考量,定量和非定量地給出平時成績。
(2)強調過程化管理。將考核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結合啟發式、案例式、自學自講等多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全面考核。除期末考試外,經過教學過程中布置的作業、討論、寫論文、調研等方式,既督促每個學生通過完整的學習過程全面掌握貨幣金融學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又給學生充分展示學習狀況、心得體會和思考探討的機會,避免一次考試定成績的弊端,增強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實性。
(3)增加期末考試題型的多樣化。在期末閉卷考試部分,試題題型多樣化。既有反映學生對基本知識把握情況的單選、多選、判斷等客觀題型,更是增大了學生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題型的分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貨幣金融學》課程改革的效果
(一)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幾年來《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開展,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體系進行改進,建設網絡教學輔助平臺。一方面,使該門課程的教學更加規范,通過各種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關于本學科的教學資源,增加老師與學生交流的途徑,不斷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專業學習興趣、增強專業學習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形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尤其是調動學生課前和課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將來的社會實踐及就業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批判的有創造能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一個現代人,首先必須具備獨立精神和獨立能力。尤其是在當前競爭激勵的社會環境中,獨立精神和能力是一個人立足社會并得到很好發展的基礎。社會科學本無標準答案,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論據能充分支持論點,就有其存在的意義。通過幾年來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課堂上不斷使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等方法,使更大范圍的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之中,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作者:劉海菊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隨著金融市場的高速發展,金融信息化、程序化、國際化勢頭趨猛,其對金融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然而,本課題組調研發現,當前金融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內容體系陳舊、師資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方法手段單一等問題。為滿足金融行業的需求,本文提出更新教學大綱與內容、提高教師實踐能力、改革教學模式等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對接行業需求;教學改革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呈現出信息化、程序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金融機構對人才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金融投資類本科畢業生在滿足行業崗位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導致供需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金融學課程是金融投資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主要研究貨幣資金融通、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等金融經濟的運動規律。在金融市場日新月異、風云變幻的時代背景下,金融學課程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理論教學上,而應與時俱進,緊跟最新金融發展趨勢,以培養出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較強應用技能的高水平、復合型的金融人才。本課題組通過總結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探討金融學在對接行業需求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措施,以供同行討論和參考。
一、金融行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分析
(一)具備扎實的金融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金融與投資類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為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雖然目前薪酬較為可觀,但技術含量較高、競爭異常激烈,其要求相關人員在掌握扎實理論功底的同時,還需熟悉金融行業的動態和相關業務流程。因此,金融行業要求金融與投資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傳統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還要熟悉金融衍生品、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產品,深刻領會金融投資行業的復雜性和業務的交叉滲透性等特點;不僅要具備基本金融投資業務的操作設計能力,還要提高自身的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等。
(二)現代金融業急需大量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正在經歷從傳統金融向互聯網金融的變革。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金融等技術,不斷提高支付結算服務質量,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極大地降低了運營成本,使交易更透明、服務更快捷。因此,金融行業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金融機構急需大量兼具金融業務能力和信息數據處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等在我國不斷普及,這種人工智能交易通過電腦程序設定交易策略的邏輯與參數,把握價格變化趨勢,自動完成證券交易指令,賺取波段收益,可以克服貪婪、恐懼等人性弱點,并且還能突破人的生理極限,進行大規模運算,極大降低了交易員的工作強度。因此,金融行業的發展要求各高校必須將計算機、統計學、數學等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多學科的復合型高端人才。
(三)金融全球化要求學生具有國際化視野
隨著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程度的深化,金融跨國公司逐漸向國內金融各個領域滲透,這一方面加劇了國內金融市場的競爭;另一方面,也使我們有機會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同時,金融全球化使國際金融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組合,追逐最大利潤,各國金融市場相互滲透、相互制約,金融全球化的聯動性不斷增強。因此,金融行業的發展要求金融專業本科生必須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人才,掌握有關國際金融交易規則和國際金融市場慣例等方面的知識,還要具備金融英語應用能力,密切關注國際國內金融動態,以滿足金融跨國公司對人才的需求。
二、對接行業需求下金融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對接行業需求方面,我國金融學的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課程內容體系與行業發展需求脫節
當前,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期權、期貨等衍生產品紛繁復雜,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供應鏈金融等交易模式不斷更替,因此,金融行業需要大量跨學科、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但傳統的金融學教學內容往往過于強調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理論知識與金融實踐方面的相互融合和互相滲透。部分金融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僵化,更多的是學生按照教師安排的步驟進行操作,從而得出預期結果,且實踐教學以演示和驗證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這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在金融理論不斷發展、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頻繁變動的背景下,大多數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難以及時更新,內容陳舊,缺乏開創性和前沿性,無法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
(二)缺乏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師資力量
金融學課程教學與金融市場實踐的聯系非常緊密,對任課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要具有“雙師型”的教學素質和能力,除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外,還要充分認識和緊密結合國際國內金融體系的運行實際。但是,由于金融行業的薪酬較高,教育行業的薪酬較低,多數高校難以聘請到優秀的具有金融行業實踐經驗的人才,大多數金融學任課教師都是從高校到高校的畢業生,他們學位較高,理論知識淵博,但缺乏實戰經驗,不能準確分析和解決金融實際問題,課堂教學也只是紙上談兵。因此,一線教師的知識、經驗、實踐背景不足,嚴重制約了對接行業需求的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進程。
(三)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
金融學作為一門金融投資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其理論知識較為抽象,缺乏趣味性。本課題通過對部分任課教師進行調查可知,大多數教師強調單向的課堂知識傳授,教學方法枯燥乏味,且缺少互動交流,不注重理論知識與金融實踐的連貫性,極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手段上,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課件缺乏吸引力,教學過程中較少有討論、實訓、觀摩等環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三、對接行業需求的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升金融學課程教學的效果,各高校應針對行業發展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一)構建對接金融行業需求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隨著現代金融的發展,金融學課程的內容體系和范疇也要求不斷更新。比如,現代貨幣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均發生了巨大變化;金融產品不斷創新,融資融券、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產品相繼推出,量化投資與程序化交易不斷普及;金融政策與金融制度的不斷完善優化;資管產品、通道業務、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對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產生了重大影響;互聯網金融憑借多樣性、靈活性、便利性、長尾性等優勢得以快速崛起,對傳統金融帶來了巨大挑戰;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與外生性、貨幣中性論、貨幣需求理論進一步發展;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貨幣政策在我國實踐的演進,等等,這些內容都不斷更新。因此,在構建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中,應當對金融行業及金融市場進行大規模的廣泛調研,充分了解金融行業對人才的現實需求,并及時推陳出新,適應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動態變化;重構教學大綱,編纂金融學教材,以滿足金融行業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
(二)提高金融學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
優秀的金融行業人員要求能夠創造性地解決現實金融問題,可見,金融學教師具備行業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因此,優質金融學課堂建設的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實踐應用水平,一是加強校企合作,聘請金融機構專家定期開設講座,同時加強學校與金融部門、金融機構的聯系,建立一個由學校、企業、政府等組成的社會實習實踐體系,以共同培養滿足行業需求的金融人才;二是加強年輕教師的業務進修和能力培訓,定期派送、分批安排教師到金融機構掛職鍛煉,還要積極引導教師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三)改進教學方法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首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習能力的培養,要靈活運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提高教學效能。其次,推行研討式學習,教師應結合金融實踐制定課程目標,以創新的思維、觀點熏陶學生,使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增強學生的探索能力、質疑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廣泛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投資對抗實戰演練等方式,通過“企業家進課堂、課堂進企業”的“雙進”活動,注重“項目化、實戰化”的“雙化”方法,推廣“做中學、學中做”,進而豐富教學內容,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作者:劉開華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
摘要:
北京吉利學院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為目標,金融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當前金融學教學現狀,探討該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改革的問題。金融學課程革,不僅需加強案例教學、啟發教學,還要注重過程考核,注重課程細節,讓課堂教學豐富多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金融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伴隨著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機制的建立和互聯網金融的推進,金融市場日益活躍,金融體系也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復雜。龐大的金融體制成為社會經濟的調節機構和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前提下,金融市場運動規律復雜化、金融工具形態多元化、風險形成和傳染高速化,對各國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經濟、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金融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金融學課程對經管類應用型本科學生是必備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涉及一些比較基礎的金融前沿理論,這些理論會隨著金融體系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而這些理論還有可能與后續的課程中有內容重疊。要使本科生掌握完整的現代金融理論,并能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最新的金融政策與金融實例探討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對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提出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
資金的融通涉及各個要素,也就是說金融學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繁多,知識點之間有很強的內在邏輯關系,體現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學生既要具備經濟學、會計學、經濟法等專業基礎知識,還需具備較扎實的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邏輯推理的功底。對金融學理論及模型的推演等教學無法落到實處,對于我們三本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學習障礙。金融學是一門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當抽象的金融理與多變的市場變化相矛盾時,需要教師調整教學內容,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但在現實中,學生不管是課堂案例討論或是課下收集資料,作業獨立思考及時上交,參與度都是很低的,為了完成而完成,缺考一套有效有完整的學生過程考核體系。很多學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就業,在專業培養方案都開設了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課程,但對于金融學這樣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方法還是課時安排上均偏向課堂理論講授,缺乏直接的實操訓練,學生學習枯燥。
二、金融學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是本科經濟與金融專業的一門專業先修課程。作為一所培養應用型學生的本科院校,根據學校特點和我國金融發展的現實,把握好以下幾條原則,以突出我院《金融學》教學的自身特色:
1.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決定了必須要讓學生了解中國金融發展的現實。以此為基礎,吸收市場經濟國家多年來積累的金融發展經驗與規律性知識,目的在于讓學生確立現代金融的理念。
2.力爭確立合理、適用的內容體系與結構框架
盡可能把金融學全貌以簡明、通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為此,《金融學》的知識面應該覆蓋金融學科的主要方面,如:金融制度、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金融運行。
3.強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盡量使學生多學習一些基本的、帶有方法性和規律性的知識,正確處理《金融學》與經濟學原理、金融學科各分支課程之間的關系,避免重復。同時,也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課程確定了以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金融市場;利率與金融市場模塊實踐教學;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業務實踐教學;貨幣供求與貨幣政策;金融創新、金融安全、金融監管;金融與經濟發展這八個知識模塊。本課程最終需完成“構建北京吉利學院金融館”項目策劃書,“金融館”的搭建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進行:(1)本土金融的演化;(2)金融與次貸危機;(3)金融造就了我們的成長;(4)我們生活的金融圈;(5)動人心魄的黃金。在每一塊主題當中,我們以金融的重大事件為引,讓學生體驗歷史,告訴學生,金融是什么?金融為什么?金融給人類社會、給中國社會能帶來并實際帶來什么?在項目的設計中,多角度的將金融理論知識融入其中,其發展也與專業課程一一呼應。通過對這些任務的分析與討論,理解相關知識,分析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此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重理論、輕實踐是當前金融學教學過程中普通存在的弊端。為了完成經濟與金融專業的教學目標,結合《金融學》課程的實際情況,我們在課程學習中安排了實踐課,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教學主要分驗證性實踐、參與性實踐和創新性實踐三種形式。驗證性實踐如到銀行營業部調查實習,到金融博物館參觀通過現場調查,充分挖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洞察力。參與性實踐主要通過案例,培養學生對理論的應用能力及獨立思考習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分析能力。創新性實踐采用辯論等形式如利率市場化是中性政策還是寬松政策進行辯論,通過此種形式交流使學生深入理解國家貨幣政策,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金融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1.案例導入式教學
在教學中,每一次授課均可以以與之相關的近期的熱點金融問題作為導入,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采用世界咖啡教學法
一組一名組長(一組4-6人),教師設計與金融相關的問題,討論可以只探討一個問題,也可以在幾輪的對話中用一系列的問題來不斷加深對主題的認識。人人皆有發言權,放開心胸、用心聆聽,學生用海報紙盡情發揮想法,通過交換各自的觀點,從而大大提高出現令人驚奇的新見識的機會。最后各組成果展示及總結匯報。
3.情境教學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上也嘗試著進行了一些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如在商業銀行業務時,設計小型金融沙盤,通過角色扮演、協同工作以及角色輪換等讓學生掌握商業銀行的業務,掌握利率計算,同時了解利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4.金融學的課堂教學
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無非就是希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解決吃“大鍋飯”的問題,這需要一套完體的過程考核體系。金融學的5個子項目(作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并同時提交工作結果。展示時可使用電子文檔(PPT)方式。每位同學每個子項目(作業)的得分由兩部分組成:個人項目討論成績+小組項目展示成績。作業展示一定是小組成員根據分工分別匯報答辯,并組織評審組進行提問進行統一打分,評審組同學的分數則根據其提出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來考核。這樣就可以解決“大鍋飯”的問題。我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對金融學課程改革,目的就是想提高金融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彩的課堂細節:課件質量如何,課題如何導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的設計,板書的設計,乃至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等都是我們要注意的,只有注重課堂細節,才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 張夢 李敏 陳喜霖 單位:北京吉利學院商學院
摘要: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繼續,高校對金融學專業教學的改革正在探索中。文中結合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特點,闡述了現有實驗課程體系的局限性,對實驗課程改革的安排模式和思路作了探討。
關鍵詞:金融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
高校實驗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將有助于深化化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重要性
(一)是對金融學專業理論課程的有益補充
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高等院校都設置了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可見它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進入金融領域工作會接受崗前培訓,但是培訓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學生要真正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還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大學四年對理論知識的積累與足夠多有效的實驗、實訓課程的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金融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夠接納學生實習的機會不多,因此實驗課程更多采用實驗室教學的方式。
(二)是適應金融領域高度競爭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業務創新日益增多。對現有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而言,已經不僅僅需要扎實的金融學專業理論知識,學科交叉已經在所難免。因此加快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設計,將會使現有的實驗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交叉運用金融、市場營銷等學科的知識。
(三)是高校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復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備金融學基本知識和能力之外,還具備其它學科較高相關技能的人才。例如,隨著網絡金融的發展,IT技術技術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業務之中,復合型金融人才將在未來幾年內顯得十分緊缺。因此高校金融學及相關領域基礎課程的實驗必不可少。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金融業將不斷吸收國外金融企業的先進經驗,從國外引入高端人才,這會加劇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競爭程度,沒有相應技能的學生將很難脫穎而出。
二、當前實驗課程體系的局限性
(一)實驗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當前許多高校對于實驗課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職院校實驗課程體系那樣完備。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對實驗課程不如理論課程重視,對于教學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認識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學往往使實驗課不能吸引學生。另外就是學生不夠重視實驗課程,從學生調查問卷顯示:在經過專業方向選擇后,學生往往只對感興趣的實驗課程認真完成職。例如選擇銀行方向的學生消極對待證券實驗課程,選擇證券方向的學生又會消極對待銀行課程等。
(二)實驗課程安排與實際有脫節
從課題組發放問卷的統計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學生認為實驗課程體系設計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參加金融機構崗前培訓時,感到學校實驗課程設置不足,有的課程未開設實驗課,有的課程實驗課時太少,對于提高學生技能的作用不明顯。二是當前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實驗課程主要采取實驗室教學的模式,校外實訓、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實驗課程的設置容易受到市場上金融教學軟件開發的限制。三是許多高校實驗軟件都是從軟件開發公司購置的,軟件開發公司與金融企業的實際業務脫節,影響了軟件的實踐可操作性。
(三)未能結合社會需求設計實驗課程
現在高校實驗課程體系主要圍繞理論課程體系來設置。按照教育部的整體規劃思路,首先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再設置非核心課程。實驗課程的課時安排及設計不是根據金融企業的需求來進行設計,而更多的是根據課程的安排來設計。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銀行信貸管理課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關實驗課程也被邊緣化了。而對于商業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來說,信貸仍舊是最主要的、對商業銀行利潤貢獻占絕對優勢的業務。
(四)實驗教學方式單一
我國高校對實驗教學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學習理論知識,然后進實驗室做實驗;或者單獨設置某些實驗課程,加大課時量,變成單獨的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實驗課程指導教材,因此需要教師先熟悉軟件操作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很難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也難調動起來。此外因為文科類實驗課程固有的缺陷,學生的實驗結果很難用一個好的方式來評價,教學方式的創新也就無法實現。
三、構建新的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實驗課程設置要體現社會需求
高等院校應轉變思路,加強與金融企業的合作,圍繞金融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設計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為了解決知識更新速度快的難題,高院可以根據需求變化靈活組合實驗課程,綜合考慮學生的就業實際,供學生根據個性特點自由選擇。實驗授課教師要積極尋找企業需求信息,力爭在實驗教學方式上突破現有模式,把學生吸引到實驗中去。而學生則可以在完成基礎性實驗課層次后,選擇增加綜合性實驗層次的課程。
(二)加強實驗軟件系統建設
高校需要改變過去實驗軟件針對性不強的選購方式,要多進行比較,反復對各個實驗軟件進行運行測試,選擇與教學結合緊密的、能夠真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軟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術力量的優勢,督促教師關注金融形勢的發展,關注金融創新力量的發展,自主開發研制部分實驗軟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結合現有軟件設計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實驗軟件更加適應學生理論課程的學習。在軟件設計中可以積極調動學生,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到軟件設計中去,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公務員之家
(三)改進實驗教學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金融企業參觀或是組織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是加強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步驟。具體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實驗室實驗+企業實訓+假期實習的方式。高校要積極與金融企業聯系,設計出校外實訓課程的內容,并布置學生做好實訓報告。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金融企業的暑期工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跟隨指導教師寫出實習心得,并要求提交實習報告。
(四)加強實驗教師素質的培養
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將決定實驗課程體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單獨選送實驗教師到企業再學習,以便積累實踐經驗,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去。也可以由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到企業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養,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另外還要求實驗教師必須擁有金融專業的技能證書,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技能,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實驗課程變化。
摘 要:面對經濟波動、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需要大量的金融專業人才,以解決金融業發展與穩定的問題。金融課堂教學對培養適應我國金融業開放的急需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金融學基礎》的課堂教學擔負著“知識傳授”和“人文教育”兩大重任,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知識傳授”是指使學生學會某種金融知識,掌握某種金融技能;而“人文教育”是指使學生學會做人。金融學課堂教學也只有在讓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培養具備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的能力,包括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創新能力等,才能實現金融學教學的最終目的,達到金融學教學的理想境界――培養通曉前沿金融理論、精通金融業務、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金融人才。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從“知識傳授”和“人文教育”兩方面研究金融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知識傳授;人文教育;教學改革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抓好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
多媒體教學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身,將知識顯像化、趣味化,正確表達了學科的知識內容,反映了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機交互、遠程反饋的功能,彌補了板書表達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學精品課程課件的制作,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反復使用,不斷修改,才能符合教學規律。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同時抓好傳統的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講清基本知識點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金融教師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重要性和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也是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最起碼的目的。否則就可能是課上熱熱鬧鬧,課后茫茫然然,對所學課程缺乏理論功底。金融課對許多學生來講,本身是一門很生疏的課程,專業性強,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基本知識點的講授。如:在講到商業信用、消費信用基本概念時,可用超級鏈接重點講解,從現實中如何操作具體業務出發,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然后推導出理論進行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點和難點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所謂重點,就是重要的理論、知識等內容;所謂難點,就是較難理解,不易把握的內容。由于課時的限制,在講授中除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講授一般內容外,講清重點、難點,就能以點帶面,加深理解,否則本門課程的學習就只能是囫圇吞棗。要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點,明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和規律,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在非本專業要深入淺出地講授,重點是“貨幣政策”,難點是“金融市場”,使學生學會分析我國金融領域的現實問題。而在本專業“貨幣理論”是重點,貨幣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難點。這里必須明確本專業與非本專業講授金融課是有明顯的區別,才能有的放矢。因為本專業學生金融知識較豐富,自學能力強,也更注重課程的前沿理論,教師可以重點講授核心內容,其他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還可以結合講授內容,指定閱讀外文資料,以便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作準備。而非本專業的學生,由于金融專業底子薄,建立不起知識間的聯系,教師必須按照其能負擔的原則授課,傳輸知識信息的數量要適度,難度要稍低些,知識梯度不要陡峭,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注重金融案例教學法,培植創新力
金融案例教學法以實用主義為原則,重在培植創新力,提倡學生作出與真實答案不同的結論,以培養他們的個性化思維。同時,提高了金融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調整專業知識,拓寬專業口徑,促使教師在教學領域為社會做出更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在案例教學中體現了“師生互為主體”,由課程內容以應試為主向體現內容的現代化轉變。
創新力是用已有的知識去產生新的知識,對學過的知識靈活運用,并在實踐中加以升華的能力。而金融案例教學法是由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精心選擇案例、適時布置案例、安排學生討論以及寫出分析報告,最后由教師作出畫龍點睛的評價的一種教學方法。金融案例具有圖文并茂或數表同存、牽涉面或寬或窄、主體范圍幾乎沒有限制、體裁多樣、時效性強等特征。
三、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現代金融學既是理論經濟學,又是應用經濟學,既有理論問題、應用技能問題,又有管理問題;既是宏觀經濟學,又是微觀經濟學,既有宏觀金融,又有企業金融,金融學與經濟學密不可分。特別是1997年學位委員會調整了專業目錄以后,將原有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保險學、國際金融、投資經濟合并為“金融學”,列在經濟學門類“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之下,扭轉了專業劃分過細的弊端,現代金融學成為多種學科的交叉、滲透與綜合,數學、計量、工程、信息、博弈、倫理學等都在金融學科中留下痕跡。為適應這種拓寬的培養口徑,金融專業教師應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原則授課。講授理論課要有實踐的印證,需要補充專業課外相關知識或相近專業課方面的知識;講授實踐性、可操作性強的內容,如銀行經營管理,應站在理論的高度來講授,使理論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了解實踐與理論的內在聯系。
一個好的金融教師“功夫在課外”。金融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終身學習,勇于創新,搜集新資料、研究新問題、撰寫新文章、參加學術會議,挖掘金融前言理論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做到金融學教學常講常新,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時間花在培養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使學生成為掌握現代金融知識的人才。
四、金融學教學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威信為基礎
金融學教學是一個漸進性的啟迪、感悟過程,需要長期的耳濡目染。教師的師德人品、治學精神、教學態度等都起著“春風化雨”的作用。“人格的熏陶、心靈的激蕩”是金融學教學的本質特征。
“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具有極大的精神力量與教育作用。金融學教師既要做傳授知識的“經師”,更要做培育人格的“人師”。案例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包括案例資料的收集、整理,時間限定,如何組織,如何完成等,教師都漫不經心、敷衍塞責,很難培養學生合理地安排有限時間,有主有次而且善于安排次序,也很難培育出一批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