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環境專業論文

環境專業論文

時間:2022-05-29 05:00: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環境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環境專業論文

環境專業論文:淺析民辦高職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

【論文關鍵詞】環境科學 民辦 實踐教學 探索

【論文摘 要】民辦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的高技能人才,他們肩負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重任。該文結合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教學實踐,從提高學生興趣、構建新的實驗教學模式、設立定點實習基地等方面,對民辦高職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近二三十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它幾乎與自然、社會的一切學科都有聯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更加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大批具有環境科學專業知識的人才。民辦高等職業院校不但是我國民辦高校的主體,而且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1]民辦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針對民辦學生的特色,以強化能力為主,開展具有開闊視野、提高認知能力的實踐教學,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觀教育,以適應海峽西岸在人才需求上層次多樣化、專業多樣化、能力綜合化等特點。

一、轉變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受師資、教學場地及其它教學資源的限制,在課程和教學安排上往往忽視了以生為本的原則,沒有根據學生入學時的基礎加以區別對待,而是將他們看作同一起點,按照同樣的目標和方式實施教學。[2]再加上我國大部分高校所設立的環境科學專業的理論知識一般讓學生感覺比較抽象,而實踐課一直作為理論課的輔助課程,實踐內容基本上是對理論課的內容進行驗證,起加強理論學習的作用。通常課本中已有的驗證性實驗教學很難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觀念,結合民辦學生的心理特征,將這種驗證性實驗轉變為創新型和研究型實驗。

我院在實踐課程中讓學生接觸實際、掌握知識的前提下,不斷的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和理論知識的強化。例如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堂課就由專業教師做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專業介紹講座,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環境專業的作用和就業前景,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本專業必須理論結合實踐。有了這次學前教育,我院環境專業學生就會自主地開展各種環保主題活動。學生首先建立了綠心環保協會,該協會的宗旨是:“環保每一天,行動在身邊”;并在大家的努力下創辦了“綠心會刊”,該會刊的全部內容從設計到定稿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在不斷學習和宣傳過程中讓本學院更多的教師和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由于我國政府基本上沒有向任何形式的民辦高校提供財政性資助,民辦高校主要依靠向學生收取的學費運行和發展。由于資金不足,這就使環境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存在很大的困難。[3]

1.建立環境專業實驗室

我院自建校以來以文科教育為主,理科教育基礎薄弱,存在經費不足、實驗室建設滯后等情況。自2008年環境監測與評價專業建立以來,學校加大了實驗室建設和學生實踐教學的力度。學院對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宗旨,增加經費的投入,改善教學環境,提高辦學能力,并盡量提高實驗教學水平。隨著學校的教學水平的提高,學院領導認識到要提升學院的綜合水平,以實驗為支撐的教學顯的尤為重要。因此,2009年學院又成功申請了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為促進我院環境科學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院環境實驗室建有多媒體教學、基礎化學實驗設備、監測分析儀器、專業實踐所需精密儀器等。

2.建立嚴格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

實驗教學質量是環境科學專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實驗教學質量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其中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案、實驗方法操作手冊、實驗員培訓、儀器、試劑、試樣、樣品、實驗記錄以及實驗報告等。因為資源有限,現有實驗藥品和儀器不一定能進行所有的實驗教學要求。因此,每學期初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本學期實驗項目,然后根據擬定的實驗項目購買所需實驗耗材。系主任作為教學正常運行的負責人,每學期定期組織質量檢查和評審,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組織整改。教研室主任應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各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檢查工作,定期將實驗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匯報給系主任。任課老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相關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為了確保實踐教學的正常進行,還必須針對實驗室人員、儀器設備、各類耗材、檢測方法和校準方法的確認、采樣、樣品前處理、實驗室環境及安全等建立完善的文檔。

三、構建新的環境專業實驗教學模式

高職階段傳統的環境專業的實驗課是由基礎性、綜合性實驗構成,導致一些實驗內容重復、陳舊,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的技能和知識很難滿足目前科技日新變化的需要。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開展多層次的實驗教學,幫助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充分展現學生的創造性。

1.開設自主性和研究型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研究興趣。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環境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觀察預期的現象和結果。但是在這種方法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4]機械地按照老師要求步驟進行操作,不能積極地去思考和改進。因此在民辦高職環境專業實驗課程中,應增加自主性實驗和研究型實驗。例如在分析化學提純實驗中,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提純對象,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設計相應實驗步驟,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思考發現問題,并找出最佳實驗方案。

環境監測實驗是整個環境專業最重要的實驗課程之一,教材中給我們提供的實驗基本是按照國標的要求設定的常規檢測。雖然準確度高,但也存在效率低、操作繁瑣、監測項目有限等缺點。為了適應現代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的環境問題的不斷出現,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一些研究型實驗課程,由學生收集資料,找出目前環境中出現的新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出新型的檢測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不一定真正實用,但能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

2.結合學校條件,設置實地監測,開展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

由于學校資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開展實地監測實驗。每學期都開展一次實驗技能競賽,不僅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急迫性。通過親自對身邊一些環境污染指標進行監測,學生會留下有關環境問題的直觀印象,同時,多次動手實地操作監測儀器,熟悉儀器使用,觀察和記錄實驗數據,可以讓學生在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更快的適應崗位要求。

除了現場監測外,我校學生還利用自創的環保協會組織全校學生一起感受環境污染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提高環保意識。邀請專業教師做節能減排的講座、觀看例如《后天》等關于環境問題的影片。

此外,《環境學概論》、《環境監測》、《生態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處理工程》和《環境化學》等課程均設置了課程實踐內容,安排學生到污水處理廠、食品加工廠、垃圾填埋廠、化工廠和海峽西岸環東海域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認知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應用性強,學生興趣濃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建立定點實習基地

民辦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綜合發展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意義。

畢業實習是學生走向工作單位的第一步,關系到學生日后的就業和發展,所以畢業實習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雖然學校剛剛起步,但校領導一直在積極尋找實訓基地,例如與污水處理廠、環評公司、環保企業等單位進行合作,力求妥善安排學生掛靠實習的單位。

我校學生80%畢業后將留在廈門工作,其中一部分會在不同行業或部門中成為不同層次的技術員、管理者或執行者。因此,民辦高等職業教育正面臨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方面,需要加快實驗教學改革,突出創新教育,加強實驗教學的創新和實驗教學手段的創新,在實驗室管理水平方面要求更高,要高度開放,體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使用效率。

環境專業論文:淺議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探索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 互動式教學 英語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針對當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教師自身素質、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一些觀點和建議。

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導致環境問題出現全球化趨勢,這是當代環境問題的重要特點。而要解決這些環境問題,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環境工程專業人才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更要有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專業英語。

因此,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加強他們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針對當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本文從教師自身素質、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一、提高專業英語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專業英語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態度以外,還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與一般的英語教師要求不同,專業英語教師不僅要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要具有較高水平,更要熟悉本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而且能將專業和英語課的教學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目前,高校專業英語教師一般由英語專業教師和英語水平較高的專業教師擔任。英語專業教師英語水平高,但缺乏專業知識,授課時會側重于講解語法、篇章結構知識,這樣僅僅是對基礎英語教學工作的進一步延伸,不能體現專業英語特色。

而專業教師畢竟沒有經過系統的英語教學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如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發音不準確等問題,會影響英語教學效果。相比而言,筆者認為專業教師與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相比,講授專業英語時具有更多的專業優勢,是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但對于這部分教師需要加強其英語教學水平培訓,從而提高專業英語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效果的基礎。目前,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還不夠重視,覺得專業英語課僅僅是基礎英語課的延續,上課時被動地接收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

1.互動式教學的特點

所謂互動式教學,是以現代教學思維和教學理論為指導,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引導、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集講解、質疑、交流、討論、歸納等教學手段于一體的合成式教學運作模式。

互動式教學法將師生關系重新定位,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講為主,以學生練為輔”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的優點主要有: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其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由被動接收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同時構建出輕松、自由、喻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學習。

2.互動式教學的實踐情況

結合河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貫徹互動式教學中筆者采取了以下三種方法。

(1)結合教材,充實教學內容。教材方面筆者選用的是華南理工大學鐘理老師主編的《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第二版)。該教材內容涉及面廣,難度適宜,但存在著部分文章內容陳舊、不能及時反映當前學科發展狀況的問題。教師在講述課文的同時可以通過檢索環境學科國際核心期刊,如《Water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等作為教材的補充,這些文章的英語寫作技巧高,而且文章內容涉及學科前沿,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專業英語互動式課堂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人從事學習活動的基本動力。而消極的心理體驗和狀態卻會束縛人的能力的發揮,甚至會扼殺人們認知與創造的熱情。而缺乏活力、沉悶的課堂氣氛不利于專業英語的學習,為了保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和教學活動各要素問交流渠道的暢通,使每位學生都能自覺、主動地積極參與和全身心地投入,要求教師努力創設一種寬松、愉快、和諧、公正、平等的教學氛圍和情境,調動起學生積極主動的情緒。

為了提高同學們專業英語閱讀和翻譯能力,在實際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采取的方法是:教師當堂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快速閱讀教材中的指定段落,然后隨機指定學生讓其當場翻譯,翻譯完畢讓其他同學進行點評、補充或修正其翻譯內容,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并指出該段重要的知識點和重要的專業詞匯。這樣,通過課堂上的討論,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和認識,并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自己需要提高的方向。與此同時,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于調整授課重點。但對于這種方式,某些英語基礎較差、性格羞澀的同學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這就需要老師耐心地教導,不要求全責備,而應該經常性地對其表現予以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成就感,幫助其克服畏難、羞怯等心理障礙,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3)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專業英語詞匯的缺乏是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巨大障礙之一。同時,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詞匯較復雜,縮略詞、派生詞和合成詞較多。縮略詞如: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詞組中各單詞首字母的縮寫,TOC(總有機碳)是total organiccarbon詞組的縮寫;派生詞如:biofiltration生物過濾(作用),是由filtration和前綴bio組成的;合成詞如:InhalableParticulate Matter(可吸入的顆粒物質),則由3個單詞組成。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將這些詞匯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該詞匯的記憶與理解。

同時,需要采取一些傳統英語教學方法,如適當地抄寫與默寫對于詞匯的學習是有必要的。而且在平時作業和期末考試中需要有意識地增加專業詞匯考試內容,促使學生重視對專業詞匯的積累。

三、作業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變平時作業的形式,如采用大作業的形式給學生們布置一些當前國際環境科學熱點研究題目,如:The continuingoil spill i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marine pollution(墨西哥灣的持續石油泄漏與海洋污染)。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和外文期刊數據庫等,對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翻譯后上交。這樣既可以減少學生對傳統作業的厭煩情緒,又可以通過專業文獻的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閱讀水平。

改變單一的卷面考試的考核方式,采取較為靈活有效的考核方式,如:依據出勤率、上課發言的積極性、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平時作業情況等,給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50%。減少期末考試的分值比例,而提高平時成績的分值比例,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期末考試形式方面,傳統專業英語考試多采用閉卷考試,即仿照傳統英語考試形式,采用選擇題、填空題、翻譯題等考查學生詞匯、語法、閱讀理解能力、英譯漢能力等。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考試還可以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如選擇一篇難度適中、長短適宜的環境工程英文期刊原文(若期刊過長可以選取其中部分段落),允許學生帶上詞典等工具書,在考試時間內完成對所選文章的翻譯工作。相比閉卷考試,這種開卷考試更能較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專業英語水平。

四、結束語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提高任課教師自身的素質,改革教學方法和作業、考核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而切實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是每個任課教師光榮的使命和職責。

環境專業論文: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探討

論文關鍵詞: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 教學體系 辦學思路 專業特色

論文摘要:從辦學思路、教材設置、師資結構等方面討論了目前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中出現的問題和應改革的內容;結合中南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實踐,提出了明確辦學思路、強調專業特色、加強實踐環節等方面的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動力。人是從事科學技術的主體,因此當今社會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主要來源于大學教育。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教育部在上世紀末對大學很多專業都進行了調整,包括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和“燃氣工程”兩專業合并,調整、拓寬組建而成的新專業[1]。該專業以培養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室內環境及建筑設備、公共設施、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和建筑自動化與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為目標。這次調整,不是簡單的合并,而是產生了一個面向21世紀新的專業學科。近年來,該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范圍91所各類眾多高校中涌現出來,問題也隨之凸現。筆者認為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

一、主要凸現的問題

(一)辦學思路不清晰

雖然很多學校秉承了“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思想,在教學內容上增加了建筑環境、建筑熱能供應以及建筑自動化等方面的知識,并把建筑環境學列為了專業的平臺,搭建了新的本科專業的框架體系。但是“厚而寬”不是“大而全”。知識口徑的拓寬不是各種知識的堆積和羅列。專業的辦學首先要服從于所在大學的辦學思路,即學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點院校不同,創新型大學與研究型大學和綜合型大學也不同。如果全國九十一所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的教學體系都參照某一兩個名牌大學的教學體系,那么這樣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專業建設沒有或者散失了原有專業的特色;二,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沒有特色。

(二)教材建設的質量不容樂觀

目前圍繞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的教材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一。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教學體系中的教材應該具有知識的系統性、延續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個知識塊之間簡單的粘貼或移動的關系。以《暖通空調》為例,集結了原來供熱、供燃氣及通風空調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空氣調節》、《工業通風》以及《供熱工程》的主要內容。剔出了三門課管網輸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設了一門課:《流體輸配管網》。但就這兩門課程的教材來看,共同的缺點是把原來空調、通風和供熱三門課的三個系統簡單地歸類總結,系統總結有余,闡述不足。使得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出現老師覺得不好講,學生不易接受的情況。

(三)配套的師資隊伍結構有待改善

由于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由原來的暖通空調專業或燃氣專業演變而來,因此師資基本上是暖通空調或燃氣專業的。但是專業的領域已經擴充到建筑室內環境、建筑設備、公用設備和智能建筑等方面。專業的內涵已經由原來的設備或系統擴充到既包括設備、系統,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勢部分是智能建筑。因為智能建筑技術也是一門交叉學科,而大部分搞自動控制的人才是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的人員。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統及設備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結構、建筑設備、供熱空調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設備的人才又缺少對建筑自動化、BAS功能科學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層控制管理邏輯與算法。兩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從而制約了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2]。因此合理搭配師資,在教學安排方面與其它專業知識交叉融合,才能培養出新時代的建筑環境與設備復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內容

(一)明確辦學思路,辦出專業特色[3]

明確辦學思路是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的前提和基礎。是以科研人才為主,還是以工程技術人員為主,不僅與專業本身的內涵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專業所在大學的性質有關。這樣才能形成專業建設和發展的良性競爭。辦學思路還與專業特色有著密切聯系。專業特色與專業在多年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的教學和科研歷史有關,如有的學校在暖通空調的系統工程方面是強項,而有的學校在制冷空調設備的研究與開發方面是強項。那么在培養人才方面,這些特色就應該很好的繼承和發揮,在課程設置和訓練中要體現出來。

(二)穩固基礎知識,拓寬專業口徑

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是一門跨學科的工科專業,學生基礎知識應包括數理方面、工程熱物理方面、流體機械方面、建筑熱物理方面和自動化控制的知識。只有牢固的基礎知識, 學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專業課程,拓寬本專業的服務領域。當然,正如前面強調的,專業辦學的前提是要繼承和發揚本專業的特色。這些基礎知識本身就是屬于很多領域,要與專業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特色結合起來,構造和穩固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知識的拓寬,是構架新時代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部分。專業教學體系不僅僅局限于暖通空調,或是供熱供燃氣,或是把這兩方面的課程全部籠統地包括進去,或是把建筑環境、公用設備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識硬塞進去。在專業學時有限的條件下,很有可能會造成各種知識的七拼八湊。因此,要有側重點地把某些方面作為原本專業特色的延伸和發展,切忌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貪大。

(三)編制優秀的教材,配備合理的師資隊伍

正如前面所說,由于原有專業教學體系架構的割斷和組合,使得最近幾年采用的教材在編制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在教材的建設方面還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選用合適的優秀教材的基礎正是現在的教學體系的完善,必需從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專業的教學體系和知識模塊。

師資的知識結構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來專業特色的知識結構以外,還要補充新的知識,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環境方面的知識結構。師資的梯隊建設也很重要。教學梯隊的形成有利于知識傳授的傳承和不斷更新。每個專業知識模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群下面,形成以教授為龍頭,教授副教授主講,青年教師為重要組成的教學梯隊。

三、我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幾點思路

中南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主要源于長沙鐵道學院的制冷空調學科。長沙鐵道學院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展了制冷空調及冷藏運輸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5年在機車車輛系成立制冷空調教研室,并開始招收制冷空調專業專科學生; 1989年開始招收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本科學生; 1998年根據教育部文件調整為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設中,形成了制冷與暖調、系統與設備并重的特色。我專業在調整后修訂了教學計劃,增加了供燃氣、建筑環境和建筑自動化方面的知識模塊,保留了原來的制冷方面的知識模塊,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壓縮機和鐵路車輛制冷、制冷裝置自動化等課程。

目前已擬定完2008級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計劃,主要的思路有如下幾點。

(一)明確辦學思路,與學校的定位一致。

我專業隸屬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層次綜合性大學——中南大學,學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創新型大學[4]。因此,我專業的辦學思路是以創新素質教育為核心,堅持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標準,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才需求,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二)繼承和發揚專業特色,整合知識架構。

充分利用能源知識的平臺。從2008年開始本專業與同屬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熱能專業進行能源與動力大類招生,使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的基礎知識面廣,起到“厚基礎、寬口徑”的作用。

繼續保留專業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塊。從畢業生就業的反饋來看,用人單位對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統,又了解設備的人才非常歡迎。

加強暖通和建筑環境的優勢。把空調、供熱、通風和建筑環境的節能、環保、熱舒適與空氣品質結合起來,也是當前時展的需求。

減弱供燃氣和燃燒模塊。從本系教師多年從事的科研工作來看,燃氣和燃燒模塊并沒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適當減少其份額,作為選修課程開設。

加強智能建筑模塊。智能建筑是樓宇發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調系統的自動化控制方面有著多年的研究和實 踐經驗。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相關領域的知識內容。

(四)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創新人才

實踐環節包括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實踐環節應受到更多的重視。既保證實踐環節的“量”,又要保證實踐環節的“質”。即:實踐環節的課時量必需嚴格保證,同時要求學生在實踐環節動手、動腦,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創新能力。

畢業設計從選題開始抓起,選題來源于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工程實際,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嚴格把握好實踐環節的考核。本系在近兩年所有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中都涵蓋有答辯部分的考核,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自信和表達能力,又能很客觀地反映實際的情況。

環境專業論文:簡論網絡環境下的專業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

【論文關鍵詞】網絡環境;專業教學;行為改變

【論文摘要】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在這樣一個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進行教學,是目前需要思考的課題。建立完善的網絡服務系統和課程網絡資源庫,延伸網絡資源是保證開展網絡教學的基礎。財會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支撐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課堂教學由傳統的以“教”為主迅速向以“學”為主的方向轉變,可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構建起全新的財會教學新型模式。

一、網絡教學環鏡的構建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在以學習為目的的前提下,我們要對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一個分類、梳理,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教學和學習,否則更多的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所以要建立一個網絡教學平臺,這個平臺要以自我資源為中心,并向全網絡相關資源去延伸,有層次、有目的的展開。一個好的網絡教學環境,首先要建立一個自我學習的核心網絡資源,不是到網上隨便搜集一下,就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一個比較完整的網絡教學環境,是保證開展網絡教學的基礎。

(一)建立完善的網絡服務系統

網絡服務系統包括教學門戶網站,相關教學網頁,電子郵件服務,OA辦公系統,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圖書館信息系統,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網絡課程,BBS等為代表的教學、科研、服務、教學課件資源等一系列信息服務平臺。這一平臺是全校各專業共同資源的平臺,財會專業是這一平臺共享的一個模塊,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建立相關網絡服務系統。

(二)建立課程網絡資源庫

1.制作教學網頁,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共同成立網上教學資源建設小組,負責網站的教學資源建設及后續更新,在網頁上體現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等,把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同網絡最優化結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利用網絡的優勢,吸引學生更熱愛學習。

2.制作電子教案與IP課件等,傳統的教學媒介是書本和黑板等,每堂課教學內容有限,教學工作量大,但是在網絡環境下,減少了書寫量,教學效率明顯提高,通過網絡每堂課還能體現更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制作電子教案,IP課件等。

3.在網絡上增設練習與測試,以及模擬題等,討論與反饋并做好相關網絡資源的鏈接,使學生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三)延伸網絡資源

教師要熟悉網絡上相關的教學資源,并將相關資源鏈接于本校網站上,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同時也節省了學生上網搜集的時間,也避免不良網站對學生的侵擾。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教師的定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被網絡更新后,教師也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利用網絡更好的進行教學。一是構建教學資源。在這個信息時代,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要的網絡資源的構建者,要為其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即進行信息資源的設計。確定學習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二是指導學生學習。在網絡學習環境里,教師的角色從“教”轉變為“導”。引導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高效率地學習,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我調節、自我監控等認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協調不同學習群體的學習,通過網絡,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學習群體都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完成同樣的學習內容,學生也可以在不同的地點參加相同的考試,為學生提供了方便,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這種網絡教學的協調能力,要懂得和不同地域的學生、教師進行溝通,組織學生、教師利用網絡進行討論,更好建立網上資源,開發課件等,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

三、網絡環境下財會專業的教學行為

(一)課堂教學由傳統的以“教”為主迅速向以“學”為主的轉變

信息技術與財會專業整合的最直接作用是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財會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支撐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課堂教學由傳統的以“教”為主迅速向以“學”為主的方向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和提供者,而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和合作伙伴,引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且促使學生在自學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由被動接受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二)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通過信息技術與財會學科的整合,不僅優化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同時在豐富的信息資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主動積極的教與學的活動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并使他們的綜合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高,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財會專業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三)構建起全新的財會教學新型模式

在現代學習理論指導下,通過信息技術與財會教學的整合研究,初步探索構建起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教師為教學主導的財會專業教學新的教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這就為深化財會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動力,并在促進學校教育的現代化、教師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教育環境的現代化和教育資源的現代化等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培養信息社會未來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1.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師要將自己時刻放置在網絡這一教學環境下,通過網絡環境下的課堂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形象生動多媒體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形式的改變。在網絡的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已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小組討論、協作學習并存的模式。對于財會專業,互通有無的討論形式更受學生們的歡迎,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實務中會遇到的問題。

3.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網絡,學生們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如何學的能力。學生必須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財會專業的學生要求動手能力要強,所以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更適合財會專業。

4.教學內容的擴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由聲音、文本、圖像、動畫構成的多媒體教材。同時通過網絡,可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這樣,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網絡環境為財會專業教學行為的轉變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通過在實踐教學中的摸索,相信這種教學行為的改變會更適合當今財會專業的學生,更符合學生的成長背景,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環境專業論文:淺談真實的職業環境對于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意義研究

論文關鍵詞:職業環境 經濟管理 專業教學 校企合作

論文摘要:高職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對實踐性教學環節有特殊的要求,但在當下的一些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中,大多流于形式,或者脫離市場實際,使得該類專業的畢業生“學”不能很好地致“用”,為就業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就真實的職業環境對于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意義作出探討,并提出相關舉措。

高職學校培育職業技術專業人才,與市場的契合度要求非常高。教學與市場脫節,就意味著教師教學的失敗,學生就業的失利,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與就業而言,亦是如此。高職學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學以致用的實用型人才,側重于技能性。學生在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的同時,須熟練運用經濟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切實問題。

根據相關就業調查顯示,現在就業難情況的出現,多半是由于學生“學”不能直接致“用”,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相左。高職院校中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實操性要求比較高,對教學模式的市場性傾向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在當下的高職教育教學實踐中,大多情況只是教師一味地理論教導,灌輸式傳授,實踐性教學多流于形式,導致學生的職業技術性能力偏低,教學效果不佳。有以下幾個不利影響:

一、與企業需求脫鉤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的活躍度大大提升,導致了市場的多變,企業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比如,國家在宏觀經濟調控中出臺的新政策、改革新目標及國際大環境的變化等因素都會影從大方面響到企業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素質需要的變化。但高職學校如果反應慢,與企業聯系不緊密,依舊按既有的教學方案施教,如此與市場需求不符,不能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

二、教學過程的標準化與管理工作藝術性產生間隔

目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仍然處于標準化的階段,表現在:教學班學生人數普遍較多;教學內容設計趨于程序化、標準化,自主發揮意識和空間狹小;實操性教學多依賴案例教學、模擬實驗,動手操作經驗缺乏等。這種模式往往造就程式化的學生,沒有突出專長,應用性欠佳。而與經濟管理工作靈活多變的要求有了出入。

三、教學模擬性與職業環境真實性相差比較遠

高職院校中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訓一直以來都是薄弱的一環。實訓教師缺乏,實訓基地難以建立,實訓方式、內容單一,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擬背景會因實施的不齊全和費用的昂貴而有所簡化,因此與學生將來就業的真實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性,就會導致學生所學和真實職業所需無法對接,“學”不能致“用”。

而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就業的不相符問題,培養出市場經濟需要的“準熟練”經管管理類專業人才,高職學校應在現有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工作,即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進行有效的實操教學與訓練,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真實的職業環境,使畢業生就業后能在具體的崗位上迅速開展工作。

四、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和專業研究,認為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改變現狀,現提出以下教學改革舉措

(一)建立市場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一個良好的傳導社會關于人才需求信息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在整個經濟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條件下,這個機制應該是市場機制。由于教育層次越高,培養的人才越專門化,為了符合社會的需要就越需要市場機制來引導。可見,對于人力資本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取決于勞動力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狀況。所以,一個市場機制發揮基礎作用的學生就業渠道,是畢業生得以符合社會需要的保障。

因此,高職院校一方面要與用人單位建立有效的溝通,深入到用人單位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進行教學改革,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畢業生;另一方面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實踐教學提供師資保證。

(二)校企聯合,建立合同式雙贏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常見的形式之一是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這種形式使得校企雙方雙贏互助,使學生的一部分實習成果直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創造效益,降低成本。同時,在解決學生實習問題,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深化“訂單式”合作,將學習與就業結合

“訂單式”教學就是學校與企業達成共識,雙方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工種要求等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開設教學課程,培養出的學生畢業后直接上崗,實現培訓學習、就業服務一條龍的聯合辦學模式。“訂單式”合作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一種具體實施形式,是讓市場的力量決定教學,指導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這種辦學模式有利于調動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企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辦學過程中的作用,實現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的有機整合。同時,有利于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規章制度,增加與企業、崗位的契合度,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與決策能力。

此種辦學模式,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對于解決生源問題,招工問題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現在被大多數中職院校和技工類企業所采用,也到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環境專業論文:簡論網絡環境下的專業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

【論文關鍵詞】網絡環境;專業教學;行為改變

【論文摘要】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在這樣一個網絡環境下,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進行教學,是目前需要思考的課題。建立完善的網絡服務系統和課程網絡資源庫,延伸網絡資源是保證開展網絡教學的基礎。財會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支撐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課堂教學由傳統的以“教”為主迅速向以“學”為主的方向轉變,可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構建起全新的財會教學新型模式。

一、網絡教學環鏡的構建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在以學習為目的的前提下,我們要對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一個分類、梳理,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教學和學習,否則更多的是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所以要建立一個網絡教學平臺,這個平臺要以自我資源為中心,并向全網絡相關資源去延伸,有層次、有目的的展開。一個好的網絡教學環境,首先要建立一個自我學習的核心網絡資源,不是到網上隨便搜集一下,就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一個比較完整的網絡教學環境,是保證開展網絡教學的基礎。

(一)建立完善的網絡服務系統

網絡服務系統包括教學門戶網站,相關教學網頁,電子郵件服務,OA辦公系統,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圖書館信息系統,網絡視頻會議系統,網絡課程,BBS等為代表的教學、科研、服務、教學課件資源等一系列信息服務平臺。這一平臺是全校各專業共同資源的平臺,財會專業是這一平臺共享的一個模塊,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建立相關網絡服務系統。

(二)建立課程網絡資源庫

1.制作教學網頁,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共同成立網上教學資源建設小組,負責網站的教學資源建設及后續更新,在網頁上體現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等,把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同網絡最優化結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利用網絡的優勢,吸引學生更熱愛學習。

2.制作電子教案與IP課件等,傳統的教學媒介是書本和黑板等,每堂課教學內容有限,教學工作量大,但是在網絡環境下,減少了書寫量,教學效率明顯提高,通過網絡每堂課還能體現更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制作電子教案,IP課件等。

3.在網絡上增設練習與測試,以及模擬題等,討論與反饋并做好相關網絡資源的鏈接,使學生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三)延伸網絡資源

教師要熟悉網絡上相關的教學資源,并將相關資源鏈接于本校網站上,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同時也節省了學生上網搜集的時間,也避免不良網站對學生的侵擾。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教師的定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被網絡更新后,教師也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利用網絡更好的進行教學。一是構建教學資源。在這個信息時代,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學,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要的網絡資源的構建者,要為其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即進行信息資源的設計。確定學習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二是指導學生學習。在網絡學習環境里,教師的角色從“教”轉變為“導”。引導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高效率地學習,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我調節、自我監控等認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協調不同學習群體的學習,通過網絡,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學習群體都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完成同樣的學習內容,學生也可以在不同的地點參加相同的考試,為學生提供了方便,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這種網絡教學的協調能力,要懂得和不同地域的學生、教師進行溝通,組織學生、教師利用網絡進行討論,更好建立網上資源,開發課件等,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

三、網絡環境下財會專業的教學行為

(一)課堂教學由傳統的以“教”為主迅速向以“學”為主的轉變

信息技術與財會專業整合的最直接作用是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財會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支撐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課堂教學由傳統的以“教”為主迅速向以“學”為主的方向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和提供者,而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和合作伙伴,引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且促使學生在自學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由被動接受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二)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通過信息技術與財會學科的整合,不僅優化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同時在豐富的信息資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主動積極的教與學的活動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并使他們的綜合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高,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財會專業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三)構建起全新的財會教學新型模式

在現代學習理論指導下,通過信息技術與財會教學的整合研究,初步探索構建起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教師為教學主導的財會專業教學新的教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這就為深化財會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動力,并在促進學校教育的現代化、教師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的現代化、教育環境的現代化和教育資源的現代化等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培養信息社會未來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1.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師要將自己時刻放置在網絡這一教學環境下,通過網絡環境下的課堂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優勢,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形象生動多媒體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形式的改變。在網絡的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已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課堂學習、小組討論、協作學習并存的模式。對于財會專業,互通有無的討論形式更受學生們的歡迎,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實務中會遇到的問題。

3.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通過網絡,學生們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建構知識。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如何學的能力。學生必須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財會專業的學生要求動手能力要強,所以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更適合財會專業。

4.教學內容的擴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過去傳統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為由聲音、文本、圖像、動畫構成的多媒體教材。同時通過網絡,可將教學內容從書本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這樣,豐富和擴展了書本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網絡環境為財會專業教學行為的轉變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通過在實踐教學中的摸索,相信這種教學行為的改變會更適合當今財會專業的學生,更符合學生的成長背景,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環境專業論文:淺談真實的職業環境對于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意義研究

論文關鍵詞:職業環境 經濟管理 專業教學 校企合作

論文摘要:高職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對實踐性教學環節有特殊的要求,但在當下的一些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中,大多流于形式,或者脫離市場實際,使得該類專業的畢業生“學”不能很好地致“用”,為就業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就真實的職業環境對于經濟管理專業教學的意義作出探討,并提出相關舉措。

高職學校培育職業技術專業人才,與市場的契合度要求非常高。教學與市場脫節,就意味著教師教學的失敗,學生就業的失利,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與就業而言,亦是如此。高職學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學以致用的實用型人才,側重于技能性。學生在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的同時,須熟練運用經濟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切實問題。

根據相關就業調查顯示,現在就業難情況的出現,多半是由于學生“學”不能直接致“用”,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相左。高職院校中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實操性要求比較高,對教學模式的市場性傾向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在當下的高職教育教學實踐中,大多情況只是教師一味地理論教導,灌輸式傳授,實踐性教學多流于形式,導致學生的職業技術性能力偏低,教學效果不佳。有以下幾個不利影響:

一、與企業需求脫鉤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的活躍度大大提升,導致了市場的多變,企業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比如,國家在宏觀經濟調控中出臺的新政策、改革新目標及國際大環境的變化等因素都會影從大方面響到企業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素質需要的變化。但高職學校如果反應慢,與企業聯系不緊密,依舊按既有的教學方案施教,如此與市場需求不符,不能培養出市場需要的人才。

二、教學過程的標準化與管理工作藝術性產生間隔

目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仍然處于標準化的階段,表現在:教學班學生人數普遍較多;教學內容設計趨于程序化、標準化,自主發揮意識和空間狹小;實操性教學多依賴案例教學、模擬實驗,動手操作經驗缺乏等。這種模式往往造就程式化的學生,沒有突出專長,應用性欠佳。而與經濟管理工作靈活多變的要求有了出入。

三、教學模擬性與職業環境真實性相差比較遠

高職院校中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訓一直以來都是薄弱的一環。實訓教師缺乏,實訓基地難以建立,實訓方式、內容單一,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擬背景會因實施的不齊全和費用的昂貴而有所簡化,因此與學生將來就業的真實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性,就會導致學生所學和真實職業所需無法對接,“學”不能致“用”。

而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就業的不相符問題,培養出市場經濟需要的“準熟練”經管管理類專業人才,高職學校應在現有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工作,即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進行有效的實操教學與訓練,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真實的職業環境,使畢業生就業后能在具體的崗位上迅速開展工作。

四、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和專業研究,認為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改變現狀,現提出以下教學改革舉措

(一)建立市場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一個良好的傳導社會關于人才需求信息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在整個經濟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條件下,這個機制應該是市場機制。由于教育層次越高,培養的人才越專門化,為了符合社會的需要就越需要市場機制來引導。可見,對于人力資本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取決于勞動力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狀況。所以,一個市場機制發揮基礎作用的學生就業渠道,是畢業生得以符合社會需要的保障。

因此,高職院校一方面要與用人單位建立有效的溝通,深入到用人單位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進行教學改革,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畢業生;另一方面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實踐教學提供師資保證。

(二)校企聯合,建立合同式雙贏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常見的形式之一是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這種形式使得校企雙方雙贏互助,使學生的一部分實習成果直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創造效益,降低成本。同時,在解決學生實習問題,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深化“訂單式”合作,將學習與就業結合

“訂單式”教學就是學校與企業達成共識,雙方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工種要求等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開設教學課程,培養出的學生畢業后直接上崗,實現培訓學習、就業服務一條龍的聯合辦學模式。“訂單式”合作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一種具體實施形式,是讓市場的力量決定教學,指導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這種辦學模式有利于調動企業參與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企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辦學過程中的作用,實現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的有機整合。同時,有利于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規章制度,增加與企業、崗位的契合度,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與決策能力。

此種辦學模式,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對于解決生源問題,招工問題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現在被大多數中職院校和技工類企業所采用,也到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環境專業論文:關于本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論文摘要:培養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和使命,也是本科院校在日益競爭激烈的高校發展狀況中的唯一出路。社會發展需要創新人才,高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通過改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改革教學方式和搭建產學研平臺的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論文關鍵詞:環境專業 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本科高校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為近十多年通過院校合并或學校升格而成立的高等院校。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人才競爭和就業壓力的社會狀況,辦學形勢嚴峻。專業的出路在哪里?怎樣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辦好專業?這將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和使命。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加強學生實踐環節的訓練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大膽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變以教師為主體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個性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不斷滿足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需求,必將是新建設本科院校的出路。

本文結合自己教學的實踐,對為什么培養創新人才和高校對創新人才培養的使命以及如何培養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希望對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推動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的建立。

一、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創新人才

同志于1995年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黨的十六大以來,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創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局面。

1.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民族進步的靈魂就是民族進步的根本、基礎、核心,就是民族的生命力所在。在民族進步的各種要素中,創新是決定性的因素。創新表現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在生產領域中的創新最為重要。在創新的推動下,生產力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生產關系也得到不斷發展,生產力的創新帶動社會各個領域的進步,促進社會發展和民族的進步。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活動能夠滿足人與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創新使世界變得豐富多樣,使社會進步的基礎越來越雄厚。比較重復性生產和創造性生產,比較生產力的量增加與質的飛躍的差異,可以得出創新是在社會發展中起主要作用,是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

在同一文明形態中,不同民族表現出發展的水平有高低、國際地位有先后。究其原因,民族創新能力的高低大小是一個重要因素。“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語)

2.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揮創新能力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歷史性產物。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中不斷體現著人類的創新活動。人類總是較多地投入創新能力提高生產力,因而生產力表現為在社會進步中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只有當生產關系已明顯地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威脅人們的生存發展時才轉入較多地關注它,投入較多的創新能力來變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

從科技救國到科技強國,中華民族已走過了一百多年的艱辛歷程。在這一百多年中中國的經濟從貧窮開始走到小康,中國的地位從弱小開始走向強大,這一切表明了科學技術的巨大威力。可以說,促進百年轉機的內在動力就是創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必須通過創新人才的不斷創新才能實現。

二、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1.高校是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的主體

今天知識創新、科技創新工作已經是高校教師及研究人員的重要工作。高校如何主動與社會結合,如何利用大學人才優勢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如何為我國工業現代化服務是時代賦予大學的一項重要使命。要更好發揮高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相結合的優勢,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機制,推進基礎研究和高科技研究不斷向前發展,真正成為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主體,是高校努力的目標要求。

2.高校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基地

創新人才是國家興旺發達的第一資源,高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高校能夠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環境,營造培養創新人才的氛圍。高校承擔者重大科研和重大的工程項目、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項目,有大量的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一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精英、國際級學術大師,有一批海外歸來的中青年學者專家。這些都造就了高校培養人才的有利條件,使得高校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

3.高校是先進科技的引導者

高校在傳播文化、提高國民素質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高校在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的文化環境建設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研究經濟全球化、應對本國經濟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方面負有責任。同時,引領著科技發展的方向,擔負著社會發展的方向,是創新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引領者。

三、本科院校環境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

創新人才的培養關鍵要實現教育觀念的創新,遵循高等教育的本質和規律,確立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教育觀和人才觀。下面就本科院校環境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1.轉變觀念,倡導創新

高校要轉變舊觀念,倡導大學精神,以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為第一要務。創新不是精英的專利,人人都是創新的主人,每一個人都有創新的潛力。德國心理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提出:人性本不是一種實體性的東西,而是自我塑造的一種過程,真正的人性無非是人的無限的創造性活動。人們的創新能力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學習而激發出來的,并且還可以提高。在高校中,改變傳統的“以考核書本知識為主”的觀念為“重視考核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的觀念。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創新人才的兩種重要素質,在高校的教育活動中必須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來考核。在學生培養方面,要改變整齊劃一的理念,要允許學生個性的存在,要積極發現學生的創新個性,保護、培養、引導學生的創新熱情。環境專業培養的人才將是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人才,同學的創新成果不僅需要在實驗室得到檢驗應用,而且還要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檢驗和應用。社會環境問題的治理是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環境污染問題是層出不窮,環境保護的技術也需要不斷創新來應對環境污染問題的變化。高校培養出的人才必須在社會中不斷實踐中解決問題、遇到困難、努力創新、突破技術瓶頸;繼續遇到新問題,繼續努力突破,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術。循環前進,尋找發明出高水平的技術,應對日益變化的環境問題。在這些環境問題解決過程中,創新能力是必須的,學生具有創新能力也是時展對環境專業學生的要求。

2.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理念

高校教育一線的教師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觀念和創新培養的才能。這樣才能保證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首先,要求教師應該具有較完整的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有近似完美的個人品格和正確的世界觀。其次,教師要愛崗敬業。對本學科的前沿理論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并將最新的教育和科研成果及時運用到教學當中。要平等對待學生,充分認識學生的興趣和性格的多樣化。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以促進和激勵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主導。再次,教師應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培養教師積極申報各類科研項目,鼓勵支持教師服務社會能力的提高。高校努力創造條件,不斷增強教師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師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另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各類教學名師。學校創造條件使高水平的人才留得下,安心工作,安于教學。

3.改革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培養創新人才

(1)鼓勵學生具有懷疑精神。要教育學生明白:實踐出真知,不必迷信傳統、書本、權威。例如環境專業的主干課程“大氣污染控制”中煙氣脫硫的內容:脫硫效率還有提升的空間,這要靠創新發明來提高。當前,已經有學者研發脫硫增效劑來提高脫硫的效率,但是書本并能有涉及到這些內容。因此,書本并沒有窮盡真理,仍然有許多領域等待探索。即使是真理的知識也有相對性,不必將其絕對化。鼓勵學生相信自己,大膽懷疑,勇敢質疑,培養學生具有求實精神、自信心、好奇心和堅忍不拔的品格。

(2)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登臺演講。教師在教學中設法給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觀點、辯論、演講的機會。在環境專業的“固體廢棄物處理”課程中進行一些模式的嘗試,例如在固體廢棄物收集方式的內容上,根據城市的變化情況,結合書本的內容,講述自己收集方式的思考和創新思路。同時,讓同學比較思路的合理性,并提出個人的想法,展開辯論。只要大家一致認可,并且合理,就可以獲得好的評價,并記錄在平時的成績中。教師針對大家的發言,給予恰當的點評,只要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就可獲得好的評價,對同學的發言技巧給以指導,并促進學生提高發言水平。

(3)課堂內外結合。知識的學習不局限于課堂內,充分發揮課堂外的時間,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在環境專業的“固體廢棄物處理”課程中固廢收集運輸內容方面,安排學生走上街頭收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第一手資料信息。分組選派學生從垃圾的源頭開始到最終處置環節,詳細記錄(紙質和照片),整理為產品(報告和電子產品:錄像和PPT),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在討論中發現問題,進一步到現實場所收集信息資料,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多次討論之后了解現實情況中固廢處理方法和不足,最后提交一份自己改進的固廢處理方案。此方案的優劣也通過課堂的交流和討論最終獲得評價。根據環境專業課程的內容,教師設計多種課堂教學方式和實踐方式,積極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4.積極推行產學研相融,建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平臺

學校積極構建產學研融合平臺,加快科研成果服務社會的轉化率,激發教師和學生創新的熱情。學校設有企業的項目課題和教師培育性的課題以及大學生創新課題,學院鼓勵環境專業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水、氣、固廢等相關課題的研究,使學生找到了施展才華、實踐創新的舞臺。在水的凈化課題中,例如如何降低生活污水的BOD和COD等指標都吸引著同學的學習熱情,激勵同學去實踐、思考。這些課題既完成企業的需求、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又深化了理論知識,不斷激發出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成就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極好的平臺。

四、結語

通過環境專業教學模式的有益探索,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學普遍認為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提高,創新意識得到了激發。筆者認為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迫切需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牢固樹立培養創新人才的理念,不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積極探索培養創新人才的模式,在教學方式上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智慧,不拘一格。在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夠在人才培養中創出一條新路,為本科院校找到一條發展的大道,為我國創新型國家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環境專業論文:簡論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初探

論文摘要:掌握和運用一門專業外語是高等院校學生的必備素質之一,不僅有利于全面把握專業的發展方向,而且對增強畢業生的競爭力大有裨益。針對目前普通新升本科高校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優化教材、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雙語教學、調動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逐步提高專職教師素質等措施以改進環境科學專業的英語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專業英語教學;環境科學;創新

環境科學是在現代社會經濟和科學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且學科仍處于蓬勃發展之中。熟練掌握英語可以更好地了解環境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全面把握其發展方向。環境科學專業英語對于該專業的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在本科實習階段,需要查閱大量專業文獻,撰寫論文;畢業后在實際工作中也需要經常接觸和使用專業英語詞匯,具體工作中使用的高端環境科學分析儀器和設備大多系國外進口,這些都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英語基礎。專業英語教學是指導學生在專業領域學會用英語直接查找專業信息或用英語表達研究成果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不僅涉及專業知識的講授,而且涉及基礎英語基礎知識的講解,這給環境科學專業英語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河南城建學院建校時間較晚,升本時間不長,教師綜合素質水平、學生英語素質水平、教學設施條件等方面與重點本科大學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如何在新升本科院校中開展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尚需深入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一、教材的篩選和優化

當前我國對環境保護工作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已被確定為基本國策,各級政府對環保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帶動了環境科學及其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國內與國外日漸增多的溝通交流,需要系統地了解國外環境科學方面的發展狀況。由于環境科學內容涉及面廣,該學科包括環境地學、環境化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生物學等多個分支學科,在大學本科階段全面深入地學習環境科學各個方向的專業英語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確定教學內容,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很遺憾,至今尚未有環境科學統一的專業英語教材,當前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所用教材主要有兩種形式:即自選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選編教材。國內高校中選用最為廣泛的原版環境科學英文教材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在國內發行的影印版《Environmental Science?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至今已發行到第11版。該教材共分為5個部分、20章,篇幅近500頁,內容極其廣泛。對于國內大多數本科院校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有限的學時內(小于80學時)很難完成教材的全部內容。任課教師自行選編的教材由于受自身專業水平所限,文章的難易程度和知識結構難于設計合理,因而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

專業英語學習是高等院校理工科《英語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內容。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是高等學校環境科學專業的一門選修專業課,其主要目的是使本科生在專業內容方面進行系統的英語閱讀訓練。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要了解專業英語的特點,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匯及其習慣用法,逐步增強相關專業文獻閱讀、寫作及聽說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因此,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材的篩選應把握以下兩個原則:內容的系統性上要較為完備,所選教材能基本反映目前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水、氣、固廢、噪聲等大的方面,同時兼顧有害、放射以及環評等小的方面;在結構上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術語概念、基本原理、方法技術等方面分別進行闡述。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內容不易超出學生現有的專業認知水平,又能為專業知識學習服務。教材選購時應專門組建負責選購教材的團隊,由資深教育專家、優秀的基礎英語教師及環境科學專業教師組成。由環境科學專業英語任課教師向團隊匯報專業特點、教學基本要求以及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專家對擬引進的教材進行論證推薦,并最終討論決定選購合適教材,避免教材單一帶來的局限性。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

當前環境科學專業英語的教學大多是沿襲大學基礎英語的教學方式,即以老師教授為主的灌輸型模式,簡單地對文章進行閱讀和翻譯,對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并對文章中出現的重點單詞、詞組及復雜語句進行重點講解,往往忽視專業英語自身特點、習慣用法及語言結構特點等內容的學習。在授課的形式上也往往采用傳統的板書為主,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老師“一言堂”或師生一問一答等現象,師生之間交流相對缺乏,學生缺乏主動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較差。

傳統的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主要是用漢語簡單地教授和翻譯教學內容,包括專業詞匯、語法和句法在專業方面的應用。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利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學習專業學科知識,以達到掌握專業學科知識和增強外語能力的雙重教學目的。國內許多高校已開設了環境學概論、環境生物學等環境科學主干課程的雙語教學,并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而環境專業英語往往不是主干課,很少高校考慮采用雙語教學的方式進行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證明,雙語教學不僅與大學英語課程重視提高聽說能力的發展趨勢相吻合,也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雙語教學不僅包含教學內容的講授,更強調一種專業外語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相關專業英語的內容,熟悉專業英語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應對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例如,很多基本的專業詞匯,如果僅僅通過教師講授詞語的組成規律或者通過學生的閱讀一帶而過,會導致印象不深;而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在閱讀之外又能不斷地重復應用,可以多次、多角度強化記憶。因此,在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學中開展雙語教學將會明顯提升教學質量,大大改善教學效果。

三、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一名稱職的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背景,還要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目前國內高校的專業英語教師一部分由英語專業的老師兼任,一部分由環境科學專業老師兼任。英語專業老師英語功底較強,聽、說、讀、寫方面與環境科學專業老師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但對環境科學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及專業老師;相反,環境科學專業老師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豐富,但英語教學方面會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大部分環境科學專業英語教師不能兼顧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兩方面內容,缺乏合格師資已成為制約環境科學專業英語順利開展的因素之一。河南城建學院2002年才升為本科院校,環境科學專業技術人才英語水平普遍不高,近年來,盡管加大了博士人才的引進力度,但新進教師普遍缺少留學背景,英語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新升本科院校應采用有計劃、分批選派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內985類重點院校進行專業英語教學脫產培訓,或擇優支持教師出國(境)進修,或加大力度引進留學回國人員等多途徑,逐步提高教師隊伍專業水平及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環境科學涉及內容非常廣,且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在蓬勃發展之中,環境科學專業英語的教學也應處于不斷發展之中。因此,環境科學專業英語的教學也應隨之不斷更新和創新,使之更符合專業發展及時展的要求。專業英語的教學既要有別于專業知識教學,又要有別于純粹的英語語言教學,把學生學到的基礎英語進行專業化訓練,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出專業背景知識扎實、基本掌握專業英語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人才,提升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因此,我們應從優化教材、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雙語教學、調動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逐步提高專職教師素質等措施來提高環境科學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改善學生的學習效率。

環境專業論文:淺析民辦高職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

【論文關鍵詞】環境科學 民辦 實踐教學 探索

【論文摘 要】民辦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的高技能人才,他們肩負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重任。該文結合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教學實踐,從提高學生興趣、構建新的實驗教學模式、設立定點實習基地等方面,對民辦高職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探索和思考。

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近二三十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它幾乎與自然、社會的一切學科都有聯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更加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大批具有環境科學專業知識的人才。民辦高等職業院校不但是我國民辦高校的主體,而且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1]民辦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針對民辦學生的特色,以強化能力為主,開展具有開闊視野、提高認知能力的實踐教學,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觀教育,以適應海峽西岸在人才需求上層次多樣化、專業多樣化、能力綜合化等特點。

一、轉變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大多數民辦高職院校受師資、教學場地及其它教學資源的限制,在課程和教學安排上往往忽視了以生為本的原則,沒有根據學生入學時的基礎加以區別對待,而是將他們看作同一起點,按照同樣的目標和方式實施教學。[2]再加上我國大部分高校所設立的環境科學專業的理論知識一般讓學生感覺比較抽象,而實踐課一直作為理論課的輔助課程,實踐內容基本上是對理論課的內容進行驗證,起加強理論學習的作用。通常課本中已有的驗證性實驗教學很難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觀念,結合民辦學生的心理特征,將這種驗證性實驗轉變為創新型和研究型實驗。

我院在實踐課程中讓學生接觸實際、掌握知識的前提下,不斷的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對專業課學習的興趣和理論知識的強化。例如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堂課就由專業教師做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專業介紹講座,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環境專業的作用和就業前景,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本專業必須理論結合實踐。有了這次學前教育,我院環境專業學生就會自主地開展各種環保主題活動。學生首先建立了綠心環保協會,該協會的宗旨是:“環保每一天,行動在身邊”;并在大家的努力下創辦了“綠心會刊”,該會刊的全部內容從設計到定稿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在不斷學習和宣傳過程中讓本學院更多的教師和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由于我國政府基本上沒有向任何形式的民辦高校提供財政性資助,民辦高校主要依靠向學生收取的學費運行和發展。由于資金不足,這就使環境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存在很大的困難。[3]

1.建立環境專業實驗室

我院自建校以來以文科教育為主,理科教育基礎薄弱,存在經費不足、實驗室建設滯后等情況。自2008年環境監測與評價專業建立以來,學校加大了實驗室建設和學生實踐教學的力度。學院對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為宗旨,增加經費的投入,改善教學環境,提高辦學能力,并盡量提高實驗教學水平。隨著學校的教學水平的提高,學院領導認識到要提升學院的綜合水平,以實驗為支撐的教學顯的尤為重要。因此,2009年學院又成功申請了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為促進我院環境科學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院環境實驗室建有多媒體教學、基礎化學實驗設備、監測分析儀器、專業實踐所需精密儀器等。

2.建立嚴格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

實驗教學質量是環境科學專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實驗教學質量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其中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案、實驗方法操作手冊、實驗員培訓、儀器、試劑、試樣、樣品、實驗記錄以及實驗報告等。因為資源有限,現有實驗藥品和儀器不一定能進行所有的實驗教學要求。因此,每學期初按照教學大綱,制定本學期實驗項目,然后根據擬定的實驗項目購買所需實驗耗材。系主任作為教學正常運行的負責人,每學期定期組織質量檢查和評審,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組織整改。教研室主任應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各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檢查工作,定期將實驗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匯報給系主任。任課老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相關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為了確保實踐教學的正常進行,還必須針對實驗室人員、儀器設備、各類耗材、檢測方法和校準方法的確認、采樣、樣品前處理、實驗室環境及安全等建立完善的文檔。

三、構建新的環境專業實驗教學模式

高職階段傳統的環境專業的實驗課是由基礎性、綜合性實驗構成,導致一些實驗內容重復、陳舊,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的技能和知識很難滿足目前科技日新變化的需要。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開展多層次的實驗教學,幫助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充分展現學生的創造性。

1.開設自主性和研究型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研究興趣。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環境專業實驗課程設置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觀察預期的現象和結果。但是在這種方法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4]機械地按照老師要求步驟進行操作,不能積極地去思考和改進。因此在民辦高職環境專業實驗課程中,應增加自主性實驗和研究型實驗。例如在分析化學提純實驗中,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提純對象,在老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資料,設計相應實驗步驟,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思考發現問題,并找出最佳實驗方案。

環境監測實驗是整個環境專業最重要的實驗課程之一,教材中給我們提供的實驗基本是按照國標的要求設定的常規檢測。雖然準確度高,但也存在效率低、操作繁瑣、監測項目有限等缺點。為了適應現代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新的環境問題的不斷出現,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一些研究型實驗課程,由學生收集資料,找出目前環境中出現的新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出新型的檢測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不一定真正實用,但能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

2.結合學校條件,設置實地監測,開展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

由于學校資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學資源開展實地監測實驗。每學期都開展一次實驗技能競賽,不僅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急迫性。通過親自對身邊一些環境污染指標進行監測,學生會留下有關環境問題的直觀印象,同時,多次動手實地操作監測儀器,熟悉儀器使用,觀察和記錄實驗數據,可以讓學生在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更快的適應崗位要求。

除了現場監測外,我校學生還利用自創的環保協會組織全校學生一起感受環境污染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提高環保意識。邀請專業教師做節能減排的講座、觀看例如《后天》等關于環境問題的影片。

此外,《環境學概論》、《環境監測》、《生態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處理工程》和《環境化學》等課程均設置了課程實踐內容,安排學生到污水處理廠、食品加工廠、垃圾填埋廠、化工廠和海峽西岸環東海域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認知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應用性強,學生興趣濃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建立定點實習基地

民辦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綜合發展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意義。

畢業實習是學生走向工作單位的第一步,關系到學生日后的就業和發展,所以畢業實習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雖然學校剛剛起步,但校領導一直在積極尋找實訓基地,例如與污水處理廠、環評公司、環保企業等單位進行合作,力求妥善安排學生掛靠實習的單位。

我校學生80%畢業后將留在廈門工作,其中一部分會在不同行業或部門中成為不同層次的技術員、管理者或執行者。因此,民辦高等職業教育正面臨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方面,需要加快實驗教學改革,突出創新教育,加強實驗教學的創新和實驗教學手段的創新,在實驗室管理水平方面要求更高,要高度開放,體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使用效率。

環境專業論文: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探討

論文關鍵詞: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 教學體系 辦學思路 專業特色

論文摘要:從辦學思路、教材設置、師資結構等方面討論了目前高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中出現的問題和應改革的內容;結合中南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實踐,提出了明確辦學思路、強調專業特色、加強實踐環節等方面的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動力。人是從事科學技術的主體,因此當今社會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主要來源于大學教育。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教育部在上世紀末對大學很多專業都進行了調整,包括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是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和“燃氣工程”兩專業合并,調整、拓寬組建而成的新專業[1]。該專業以培養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室內環境及建筑設備、公共設施、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和建筑自動化與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為目標。這次調整,不是簡單的合并,而是產生了一個面向21世紀新的專業學科。近年來,該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范圍91所各類眾多高校中涌現出來,問題也隨之凸現。筆者認為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

一、主要凸現的問題

(一)辦學思路不清晰

雖然很多學校秉承了“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思想,在教學內容上增加了建筑環境、建筑熱能供應以及建筑自動化等方面的知識,并把建筑環境學列為了專業的平臺,搭建了新的本科專業的框架體系。但是“厚而寬”不是“大而全”。知識口徑的拓寬不是各種知識的堆積和羅列。專業的辦學首先要服從于所在大學的辦學思路,即學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點院校不同,創新型大學與研究型大學和綜合型大學也不同。如果全國九十一所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的教學體系都參照某一兩個名牌大學的教學體系,那么這樣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一,專業建設沒有或者散失了原有專業的特色;二,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沒有特色。

(二)教材建設的質量不容樂觀

目前圍繞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的教材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一。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教學體系中的教材應該具有知識的系統性、延續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個知識塊之間簡單的粘貼或移動的關系。以《暖通空調》為例,集結了原來供熱、供燃氣及通風空調工程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空氣調節》、《工業通風》以及《供熱工程》的主要內容。剔出了三門課管網輸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設了一門課:《流體輸配管網》。但就這兩門課程的教材來看,共同的缺點是把原來空調、通風和供熱三門課的三個系統簡單地歸類總結,系統總結有余,闡述不足。使得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出現老師覺得不好講,學生不易接受的情況。

(三)配套的師資隊伍結構有待改善

由于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由原來的暖通空調專業或燃氣專業演變而來,因此師資基本上是暖通空調或燃氣專業的。但是專業的領域已經擴充到建筑室內環境、建筑設備、公用設備和智能建筑等方面。專業的內涵已經由原來的設備或系統擴充到既包括設備、系統,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勢部分是智能建筑。因為智能建筑技術也是一門交叉學科,而大部分搞自動控制的人才是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的人員。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統及設備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結構、建筑設備、供熱空調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設備的人才又缺少對建筑自動化、BAS功能科學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層控制管理邏輯與算法。兩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從而制約了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2]。因此合理搭配師資,在教學安排方面與其它專業知識交叉融合,才能培養出新時代的建筑環境與設備復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內容

(一)明確辦學思路,辦出專業特色[3]

明確辦學思路是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的前提和基礎。是以科研人才為主,還是以工程技術人員為主,不僅與專業本身的內涵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專業所在大學的性質有關。這樣才能形成專業建設和發展的良性競爭。辦學思路還與專業特色有著密切聯系。專業特色與專業在多年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的教學和科研歷史有關,如有的學校在暖通空調的系統工程方面是強項,而有的學校在制冷空調設備的研究與開發方面是強項。那么在培養人才方面,這些特色就應該很好的繼承和發揮,在課程設置和訓練中要體現出來。

(二)穩固基礎知識,拓寬專業口徑

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是一門跨學科的工科專業,學生基礎知識應包括數理方面、工程熱物理方面、流體機械方面、建筑熱物理方面和自動化控制的知識。只有牢固的基礎知識, 學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專業課程,拓寬本專業的服務領域。當然,正如前面強調的,專業辦學的前提是要繼承和發揚本專業的特色。這些基礎知識本身就是屬于很多領域,要與專業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特色結合起來,構造和穩固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知識的拓寬,是構架新時代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部分。專業教學體系不僅僅局限于暖通空調,或是供熱供燃氣,或是把這兩方面的課程全部籠統地包括進去,或是把建筑環境、公用設備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識硬塞進去。在專業學時有限的條件下,很有可能會造成各種知識的七拼八湊。因此,要有側重點地把某些方面作為原本專業特色的延伸和發展,切忌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貪大。

(三)編制優秀的教材,配備合理的師資隊伍

正如前面所說,由于原有專業教學體系架構的割斷和組合,使得最近幾年采用的教材在編制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在教材的建設方面還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選用合適的優秀教材的基礎正是現在的教學體系的完善,必需從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專業的教學體系和知識模塊。

師資的知識結構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來專業特色的知識結構以外,還要補充新的知識,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環境方面的知識結構。師資的梯隊建設也很重要。教學梯隊的形成有利于知識傳授的傳承和不斷更新。每個專業知識模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群下面,形成以教授為龍頭,教授副教授主講,青年教師為重要組成的教學梯隊。

三、我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體系改革的幾點思路

中南大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主要源于長沙鐵道學院的制冷空調學科。長沙鐵道學院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開展了制冷空調及冷藏運輸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5年在機車車輛系成立制冷空調教研室,并開始招收制冷空調專業專科學生; 1989年開始招收供熱通風與空調專業本科學生; 1998年根據教育部文件調整為建筑環境與設備專業。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設中,形成了制冷與暖調、系統與設備并重的特色。我專業在調整后修訂了教學計劃,增加了供燃氣、建筑環境和建筑自動化方面的知識模塊,保留了原來的制冷方面的知識模塊,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壓縮機和鐵路車輛制冷、制冷裝置自動化等課程。

目前已擬定完2008級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計劃,主要的思路有如下幾點。

(一)明確辦學思路,與學校的定位一致。

我專業隸屬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層次綜合性大學——中南大學,學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創新型大學[4]。因此,我專業的辦學思路是以創新素質教育為核心,堅持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標準,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才需求,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二)繼承和發揚專業特色,整合知識架構。

充分利用能源知識的平臺。從2008年開始本專業與同屬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熱能專業進行能源與動力大類招生,使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的基礎知識面廣,起到“厚基礎、寬口徑”的作用。

繼續保留專業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塊。從畢業生就業的反饋來看,用人單位對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統,又了解設備的人才非常歡迎。

加強暖通和建筑環境的優勢。把空調、供熱、通風和建筑環境的節能、環保、熱舒適與空氣品質結合起來,也是當前時展的需求。

減弱供燃氣和燃燒模塊。從本系教師多年從事的科研工作來看,燃氣和燃燒模塊并沒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適當減少其份額,作為選修課程開設。

加強智能建筑模塊。智能建筑是樓宇發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調系統的自動化控制方面有著多年的研究和實 踐經驗。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相關領域的知識內容。

(四)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創新人才

實踐環節包括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實踐環節應受到更多的重視。既保證實踐環節的“量”,又要保證實踐環節的“質”。即:實踐環節的課時量必需嚴格保證,同時要求學生在實踐環節動手、動腦,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創新能力。

畢業設計從選題開始抓起,選題來源于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工程實際,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嚴格把握好實踐環節的考核。本系在近兩年所有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中都涵蓋有答辯部分的考核,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自信和表達能力,又能很客觀地反映實際的情況。

環境專業論文:淺議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探索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環境工程專業 互動式教學 英語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針對當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教師自身素質、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一些觀點和建議。

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導致環境問題出現全球化趨勢,這是當代環境問題的重要特點。而要解決這些環境問題,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環境工程專業人才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更要有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專業英語。

因此,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加強他們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針對當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本文從教師自身素質、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一、提高專業英語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專業英語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學習態度以外,還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與一般的英語教師要求不同,專業英語教師不僅要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要具有較高水平,更要熟悉本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而且能將專業和英語課的教學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目前,高校專業英語教師一般由英語專業教師和英語水平較高的專業教師擔任。英語專業教師英語水平高,但缺乏專業知識,授課時會側重于講解語法、篇章結構知識,這樣僅僅是對基礎英語教學工作的進一步延伸,不能體現專業英語特色。

而專業教師畢竟沒有經過系統的英語教學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如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發音不準確等問題,會影響英語教學效果。相比而言,筆者認為專業教師與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相比,講授專業英語時具有更多的專業優勢,是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但對于這部分教師需要加強其英語教學水平培訓,從而提高專業英語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效果的基礎。目前,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還不夠重視,覺得專業英語課僅僅是基礎英語課的延續,上課時被動地接收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

1.互動式教學的特點

所謂互動式教學,是以現代教學思維和教學理論為指導,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引導、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集講解、質疑、交流、討論、歸納等教學手段于一體的合成式教學運作模式。

互動式教學法將師生關系重新定位,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師講為主,以學生練為輔”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的優點主要有: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其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由被動接收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同時構建出輕松、自由、喻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學習。

2.互動式教學的實踐情況

結合河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貫徹互動式教學中筆者采取了以下三種方法。

(1)結合教材,充實教學內容。教材方面筆者選用的是華南理工大學鐘理老師主編的《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第二版)。該教材內容涉及面廣,難度適宜,但存在著部分文章內容陳舊、不能及時反映當前學科發展狀況的問題。教師在講述課文的同時可以通過檢索環境學科國際核心期刊,如《Water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等作為教材的補充,這些文章的英語寫作技巧高,而且文章內容涉及學科前沿,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專業英語互動式課堂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人從事學習活動的基本動力。而消極的心理體驗和狀態卻會束縛人的能力的發揮,甚至會扼殺人們認知與創造的熱情。而缺乏活力、沉悶的課堂氣氛不利于專業英語的學習,為了保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和教學活動各要素問交流渠道的暢通,使每位學生都能自覺、主動地積極參與和全身心地投入,要求教師努力創設一種寬松、愉快、和諧、公正、平等的教學氛圍和情境,調動起學生積極主動的情緒。

為了提高同學們專業英語閱讀和翻譯能力,在實際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采取的方法是:教師當堂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快速閱讀教材中的指定段落,然后隨機指定學生讓其當場翻譯,翻譯完畢讓其他同學進行點評、補充或修正其翻譯內容,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并指出該段重要的知識點和重要的專業詞匯。這樣,通過課堂上的討論,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和認識,并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自己需要提高的方向。與此同時,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于調整授課重點。但對于這種方式,某些英語基礎較差、性格羞澀的同學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這就需要老師耐心地教導,不要求全責備,而應該經常性地對其表現予以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成就感,幫助其克服畏難、羞怯等心理障礙,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3)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專業英語詞匯的缺乏是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巨大障礙之一。同時,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詞匯較復雜,縮略詞、派生詞和合成詞較多。縮略詞如: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詞組中各單詞首字母的縮寫,TOC(總有機碳)是total organiccarbon詞組的縮寫;派生詞如:biofiltration生物過濾(作用),是由filtration和前綴bio組成的;合成詞如:InhalableParticulate Matter(可吸入的顆粒物質),則由3個單詞組成。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將這些詞匯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該詞匯的記憶與理解。

同時,需要采取一些傳統英語教學方法,如適當地抄寫與默寫對于詞匯的學習是有必要的。而且在平時作業和期末考試中需要有意識地增加專業詞匯考試內容,促使學生重視對專業詞匯的積累。

三、作業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變平時作業的形式,如采用大作業的形式給學生們布置一些當前國際環境科學熱點研究題目,如:The continuingoil spill in the Gulf of Mexico and marine pollution(墨西哥灣的持續石油泄漏與海洋污染)。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和外文期刊數據庫等,對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翻譯后上交。這樣既可以減少學生對傳統作業的厭煩情緒,又可以通過專業文獻的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閱讀水平。

改變單一的卷面考試的考核方式,采取較為靈活有效的考核方式,如:依據出勤率、上課發言的積極性、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平時作業情況等,給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50%。減少期末考試的分值比例,而提高平時成績的分值比例,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期末考試形式方面,傳統專業英語考試多采用閉卷考試,即仿照傳統英語考試形式,采用選擇題、填空題、翻譯題等考查學生詞匯、語法、閱讀理解能力、英譯漢能力等。環境工程專業英語考試還可以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如選擇一篇難度適中、長短適宜的環境工程英文期刊原文(若期刊過長可以選取其中部分段落),允許學生帶上詞典等工具書,在考試時間內完成對所選文章的翻譯工作。相比閉卷考試,這種開卷考試更能較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專業英語水平。

四、結束語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提高任課教師自身的素質,改革教學方法和作業、考核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而切實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是每個任課教師光榮的使命和職責。

環境專業論文:關于家庭環境等非智力因素對護理專業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護理專業 學習成績

論文摘要:為研究非智力因素對護理專業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對170名護理本科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學習成績與學生家庭戶口狀況、體育活動時間有顯著相關;而與談戀愛、缺課無顯著關系。

一般情況而言,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而對于同一所學校的大學生,由于經過嚴格的統一考試進入大學,智力水平差異不大,不能成為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就成為了主要原因。非智力因素是指在智力以外,對智力活動起直接制約作用的心理因素,對認識過程起動因、定向、引導、調節和強化作用。本課題是專門研究非智力因素對護理專業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為此專業學生的學習改革,提高學習效果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內容和方法

調查對象。吉林醫藥學院2005級護理學本科班170人。其中男生8名,女生162名;學生平均年齡20.94±1.09,最小19歲,最大23歲。

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方法,以書面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統計學資料,家庭環境、愛好及行為因素。學習成績是大學一、二年級所有考試科目的成績,共16門。發出問卷170份,收回170份,有效問卷166份,有效率97.6%。

統計分析。各學期成績作為預測變量,非智力因素作為自變量,將自變量各定性變量數量化,即定義啞變量(DummyVariable),采用SPSS14.0統計分析軟件,由于預測變量與自變量存在相關性,故對其進行因子分析,提取主要因子進行逐步回歸分析。

1.主成分分析

簡介:在對某一事物進行實證研究中,為了更全面、準確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及其發展規律,人們為了避免遺漏重要的信息往往要考慮與其有關的多個指標,這些指標在多元統計中也稱為變量。這樣隨著指標的增多就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同時由于各指標是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的大量重疊,有時甚至會抹殺事物的真正特征與內在規律。基于上述問題,人們就希望在定量研究中涉及的變量較少,而得到的信息量又較全面。主成分分析方法正是研究如何通過原始變量的少數幾個線性組合來解釋原始變量絕大多數的信息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它可以有效利用大量統計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提示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得到對事物特征及其發展規律的一些深層次的啟發,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結論: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提取三個主要因子y1、y2、y3,累計貢獻率為95.65%,其中y1為68.43%,且成分矩陣載荷很高,意味著它們與因子y1的相關程度很高,故y1因子比較重要。

2.逐步回歸分析

并不是所有自變量都對預測變量都有顯著的影響,挑選出對預測變量有顯著影響的自變量的最常用方法是逐步回歸法。具體做法是將自變量逐個引入,對選入的變量進行逐個檢驗,當原引入的變量由于后面變量的引入而變得不再顯著時,要將其刪除。引入一個變量或從回歸方程中剔除一個變量,為逐步回歸的一步,每一步都要進行F檢驗,以確保每次引入新的變量之前回歸方程中只包含顯著的變量。這個過程反復進行,直到既無顯著的自變量選入回歸方程,也無不顯著自變量從回歸方程中剔除為止。逐步回歸目的確定哪些因素對因變量影響最大,從而獲得最佳預測模型。

選取預測變量y1,自變量非智力因素進行逐步回歸。結果見表2。回歸方程的顯著性p值均為0.000,回歸方程有統計意義。

二、結果分析

回歸結果:

y1=0.335-0.705(城鎮)+0.563(體育活動少)

1.城鎮戶口學生比農村戶口學生平均標準化成績低0.705分(P<0.01)

2.很少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比經常參加或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平均標準化成績高0.563分(P<<0.01)

三、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

1.農村戶口的學生學習成績高于城鎮戶口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通過座談了解到,由于當前大學生就業前景不樂觀,就業壓力很大,尤其是對那些農村家庭的學生,部分學生上大學是要脫離農村環境,到城市就業;但絕大部分農村學生是要依靠個人努力來改變個人的命運,改變家庭現狀,改善家鄉落后面貌,這樣就會被迫努力學習。我們也認為,家庭條件好,在某種程度上給予孩子的投入的教育資源更充裕,學生在學習成績應該更好些,但也可能會削弱人的斗志,降低人的拼搏精神。

2.偶爾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和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已有研究證實,體育活動有助于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同樣對學習也是有益的,但過量地運動可能會影響學習,這也許與過量運動后人體的新陳代謝及激素的分泌發生變化有關。

3.護理專業學生中,談戀愛、缺課等因素與學習成績無顯著關系。有資料顯示,對于多數大學生來說,在大學期間如果談戀愛或經常缺課,都會不利于學習。本調查結果,也許與學生特點、專業特點等有關,例如護理專業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型專業,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比較重要。此外,在護理專業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為女性,學校對這一部分學生管理比較嚴格,而女生也相對男生來說,服從學校管理,在談戀愛、缺課等問題上做的相對較好,沒有影響學業。

環境專業論文:談提高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高等農林院校 環境工程專業 人才培養方案 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針對新形勢下非理工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以深化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學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切入點的整改思路,并結合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修訂實踐,確定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教學隊伍的專業化等專業改革方向,走出了一條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之路。

環境工程專業是一個應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原理以及工程技術協調環境與發展、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新興的寬口徑專業。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環境工程專業包括原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環境規劃與管理、農業環境保護、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等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城市和城鎮水、氣、聲、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防治以及給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環境工程屬于工科專業范疇,多設置在理工大學內。由于我國的環境形勢呈現結構性、復合性、壓縮性的特點,發達國家在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O多年內集中出現,所以就業市場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環境工程專業在農業、林業、綜合性高等院校廣泛開設。但是,這些高等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存在專業視野狹窄、專業師資結構不合理、工程技術積累不足和專業氛圍不濃等問題,影響了本科生的質量和就業。

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繼承原有的專業傳統和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打造專業特色鮮明的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是非理工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建設急需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結合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修訂實踐,就高等林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

一、提高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非常重視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2006年8月31日,同志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上;要密切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堅持培養人才、創新知識、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加強研究和實踐,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同年,同志又強調,要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根據這些指示精神,教育部于2007年下發了《關于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確定了今后幾年高等教育的工作重點就是提高教學質量。這為我國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的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

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經過30年的建設,其課程體系正在不斷完善,已由過去的將大量的其他專業的課程“拿來”使用,轉變為逐漸建立起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從學科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國高等院校大力推進了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建設。在“十五”期間,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構建了一套《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范》;“十一五”期間,該專業規范還將進一步修改完善,以適應國家對環境工程人才的需要。

然而,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培養的本科生還未被社會廣泛認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尚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例如,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多數畢業生還只是“萬金油”式的人才,哪方面的知識似乎都懂一些,但又都不精不深;有的畢業生眼高手低,與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北京林業大學是一所以林學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生態學、水土保持等學科專業屬于其傳統優勢學科。學校曾于1997年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后因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短缺、缺乏足夠的工程學科支撐等原因而停招。2007年,學校審時度勢,決定組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并重新招收環境工程本科專業學生。為此,學校通過整合校內相關學科的教育資源、引進國內環境學科的優秀師資以及予以政策和資金支持等,加強了環境工程專業的建設。

目前,如何實現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跨越式發展,提高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迅速在全國環境界占有一席之地,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從國家對環境工程專業教育質量的要求、就業市場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能力的要求以及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發展歷程和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出發,深化該專業教學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且緊迫的。

二、提高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

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環境工程專業的教育質量、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其中,優化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就是具體措施之一。2007年,北京林業大學對各個專業的本科生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以此為契機,環境工程專業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通過解放思想、借鑒國內外同類學科的經驗,特別是借鑒國內環境工程重點學科的培養方案(包括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制定出了以培育一流的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較為合理的本科教學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經過近2年的教學實踐,改革已初顯成效。

(一)教學理念的創新

培養創新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黨的十七大報告又將“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本科教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這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在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如果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沒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勇氣,就難以克服現有的困難、應對新的挑戰,也難以實現人才培養的長遠目標。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沖破“一切妨礙創新的思想觀念”,革除“一切影響創新的體制弊端”,改變“一切束縛創新的做法規定”,通過反復討論和修改,并借鑒國內重點大學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逐漸構建起了具有學校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1.專業培養方式

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培養機制,采取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方式,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論文(設計)、名師講堂、第二課堂素質教育、講座、社團活動等。

2.專業課設置

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充分考慮了國家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的需要以及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優勢和特色,設置了諸如污染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生態學、環境污染控制生物學、環境植物學、環境地學、林產化工污染控制、測量學、環境數據分析等具有高等林業院校優勢和特色的課程,使人才的培養既具有鮮明特色又方向明確。

3.實踐教學環節和工程訓練

我國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在社會上不被重視的重要原因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不強,而這又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缺乏工程訓練和創造性能力培養導致的。為此,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其制定的《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范》中加大了實踐教學和工程訓練的比重;同時,國家推行的環保注冊工程師制度也強調了高等院校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工程訓練。

因此,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借鑒國際知名大學在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工程訓練方面的經驗,在必修課中為學生安排了350學時的教學實驗課(其中專業課教學實驗84學時)和11周的專業教學實踐和工程訓練(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2周、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1周、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技術課程設計1周、環境評價課程設計1周、環境工程專業綜合實習6周);在選修課中又安排了88學時的專業教學實驗課和6周的專業教學實踐和工程訓練(包括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設計1周、環境數據分析課程設計1周、建筑給排水工程課程設計1周、環境植物學課程實驗1周、測量學課程設計1周);此外,還安排了不少于14周的畢業論文(或設計)時間,其目的就是加強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使他們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具有適應性強和上手快的能力。

4.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

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為本科學生在大學第三、四年安排了專業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吸引一批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在科研過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培養科技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創新

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所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科學理論以及環境工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合理知識結構和創新意識的專門的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重點掌握生態環境工程設計方法與實驗技能,熟悉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方法和規劃、管理方法。要求學生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包括: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擁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系統地掌握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工程設計知識,擁有工程運行管理能力;具有從事與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相關的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育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創新意識的專門工程技術人才,以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呼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并將其具體落實在課程設置、任課教師配置、教材建設、實踐教學環節等各個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自己滿意且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3。因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時,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對各門課程的內容進行了梳理,避免了課程之間內容的重復,壓縮了一些課程的學時數,刪減了不合時宜的、陳舊落后的內容,同時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此外,根據社會發展對專業的需要,特別是針對我國正在推廣的環保注冊工程師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優化課程體系時,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新增了幾門專業課,包括環境工程原理、環境流體力學與水文學、水泵與風機、環境工程微生物學、施工技術與工程經濟學等;制定了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夠培養出一流人才的合理的教學大綱。

(三)教學模式的創新

我國的經濟社會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且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多元化的人才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教學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因此,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非常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在拓寬國際化視野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發展方向和興趣取向的差別,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注重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因材施教,堅持培養目標的多元化;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采用啟發式、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此外,針對選擇先就業的學生,通過開展創業教育,注重強化和拓展其工程實踐能力;針對擬進一步學習深造的學生,則加強其理論水平的提高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從而滿足各類型人才的不同需求,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提供生長的土壤與空間。

(四)教學管理的規范化

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加強和完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使之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2年來,北京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立了專業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機制,健全和完善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對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教學考試、教學檔案、畢業論文等各個教學環節的管理。其中,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規范了授課內容和要求;在畢業論文方面,對論文選題、內容和導師的指導工作都做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題目和內容必須與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必須是“真刀真槍”的實際的科研項目,從而使學生能夠接觸到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的科研項目。為了把好畢業設計(論文)這一關,學院還成立了畢業論文工作指導小組,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全過程監控和指導,重點把握好論文的開題、中期檢查和畢業答辯3個環節,為每個環節都制定了一套具體的量化考核指標。

(五)教學隊伍的專業化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體,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態度對提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為此,北京林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一方面積極從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引進各類優秀人才,以充實教師隊伍,提高教學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加強年輕教師教學技巧的培訓,通過“以老帶新”和組織教學基本功比賽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目前,學院教師的博士化率達100,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知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此外,通過建立崗位聘任和專業技術職稱聘任制度,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激勵教師積極參與提高教學質量的工程建設;同時,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教師申請教學研究項目和發表教改論文。2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級教改項目1項、學校教改項目8項,有19位教師共發表教改論文10余篇。

環境專業論文:試論會計專業環境對會計的影響

〔摘 要〕會計專業環境包括會計目標環境、會計人員素質環境、專業導向環境、會計主體環境。它直接作用于會計實踐,決定著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會計;專業環境;目標環境;人員素質;專業導向;影響

目前我國會計信息質量不盡如意,虛假會計信息滿天飛,雖然國家制定種種措施和辦法,但仍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會計環境是主要根源。會計環境,是指影響會計工作的各種內外因素的總和,包括會計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如經濟體制、法律體制、自然環境、企業管理環境等;內部環境如會計專業環境、會計國際環境等。會計環境直接作用于會計實踐,決定著會計信息的質量,決定會計發展的方向。從會計產生的歷史來看,會計是會計環境發展變化到了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會計的發展來看,會計的每一次發展都是會計環境變化的結果。筆者欲從會計專業環境來分析其對會計的影響。

一、會計目標

環境會計目標是會計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美國會計學者Walter B Meigs和Charles EJohnson等認為:“會計的根本目標是提供關于某個經濟實體的財務信息”(Accounting The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 1977)。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會計目標是“為制定合理的投資及信貸決策提供有用信息”。IASC(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會計目標是“為更廣泛的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經濟決策所需的企業經營狀況和業績、財務狀況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認為會計目標應“符合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表達是有差別的,但是不難發現,上述各種表達均反映了會計目標就是設置會計的目的和要求,即回答“為什么要設置會計?”“會計應做些什么”等問題。由于會計工作的最終表現成果體現為會計信息,顯然是因為外界對會計信息的需要而產生了設置會計的目的;因此,會計目標的中心內容就是會計信息。具體而言,會計目標就是對會計自身所提供經濟信息的內容、種類、時間、方式及其質量等方面的要求。顯然,會計目標環境對會計的影響跨越了會計內、外兩環境,即根據外部環境確立調整會計目標,同時作為會計的起點,在會計系統中為會計實踐活動指明目的和方向。也就是說,會計目標既是一個獨立影響會計工作的環境因素,同時也是連接會計內外環境的橋梁,因而其對會計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會計目標主要有兩種觀點: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會計目標環境對會計的具體影響,可從兩派觀點的表述中窺測一斑:

受托責任觀認為,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分離的,兩者有明確的委托與受托關系存在。所有者為委托方,經營者為受托方。作為經營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會計應屬于經營方,即屬于受托方。受托方的責任主要有:接受委托方所交付的資源,有效管理與運用該資源以使其保值增值;承擔如實向資源的委托方報告受托責任履行過程和結果的義務;受托方同時負有社會責任等等。這些責任的存在,要求雙方均不得缺位或模糊,否則將直接影響受托責任的履行,因而要求雙方處于直接接觸的位置上。會計是商業語言,委托責任與受托責任的具體表述通常以會計指標為起點,以會計信息為終點,因而此觀點認為會計應在受托責任關系確立的目標下開展具體的會計實踐活動,從易于揭示受托責任的角度合理組織會計核算,報送會計信息。此觀點的一個有力支持點為現行的會計報表審計制度:正是因為有委托責任與受托責任才產生了審計的動機,開展獨立審計的目的是為了證實會計信息的真偽和公允性,其委托人恰是受托責任的承擔者。決策有用觀點認為:企業雖然存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實,同時也存在受托責任,但由于資源的分配是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而不是由雙方直接接觸,也就是說,委托方與受托方的關系不是直接建立起來的,而是借助于資本市場建立的,因而會計的目標并不是揭示受托責任,而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關于企業現金流量、經營業績及資源變動等方面的信息。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兩權分離由直接變間接,委托者在資本市場以一個群體出現,從而使個體變得模糊,二者的委托關系也變得模糊,且隨著資本經營的深化,所有者對資源的直接管理已日趨淡化,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有別于前一種觀點,由此而對會計工作產生一種更寬松自如,放任其按自身規律組織會計核算的影響。

不論是受托責任觀還有決策有用觀,都是基于一定的經濟環境,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資本市場及其影響。由于我國目前資本市場正處于摸索階段,因為受托責任的履行仍占主導地位。既已明確了會計在經濟活動中的使命,因而根據委托方(我國目前主要是國家)的要求制定科學的會計目標對于把握會計工作要點,合理組織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全面、及時準確地提供會計信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會計人員素質環境

企業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對會計作用的真正發揮和對提高企業會計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響,同樣的環境,同樣的目標在素質不同的會計人員身上會反映出不同的結果,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結果,優秀會計人才市場總是供不應求。一名優秀會計人員應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可以毫不夸張地斷言,與其他任何一門專業崗位的管理人員相比,企業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是最高的。然而,由于經濟、教育科學、社會文化、傳統習俗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企業優秀的會計人才極為稀缺。作為一名優秀會計人員是如何影響企業會計工作的呢?

1.依法行事,客觀公正。這是一名優秀會計人員首先應做到的。這里的法不僅包括國家頒發的法律法規,也包括企業權力機關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會計人員時刻與“錢”打交道,處理的每一件事務都牽涉到各有關利益群體,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坐得正,行得直”,不偏不倚地處理會計事務。

2.選擇最合理的會計政策,直接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會計政策的選擇對現金流出和成本費用的影響已不需例證,當所得稅已正式成為企業的一項費用后,企業會計的職責之一便是降低該費用。業務水平不高的會計人員大多采用“做假賬”或“賬外賬”的方式瞞報收入或虛列成本費用,如此做法其性質已成為違法,一經查出,后果不堪設想。高水平的會計人員在會計政策的調整以及與其他部門協同作業等方面,充分利用所得稅優惠政策合法地降低所得稅費用,即合理避稅。

3.提供準確、全面的會計信息,為內部管理服務。我們知道除了會計政策的合理調整、會計方法的適當運用可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外,企業經濟效益更多地是依靠供、產、銷環節去創造。如通過降低采購成本、節約資金支出;通過提高勞動效率、增產節支;通過拓寬銷售渠道,增加銷量、獲得較高的價格等。會計人員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主動為上述環節的管理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服務,促進供、產、銷環節加強管理、堵塞漏洞、轉嫁費用,提高經濟效益。也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升會計的地位,充分發揮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中樞地位。

4.保守商業秘密,恪守職業道德。現代社會市場競爭激烈,信息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近幾十年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其在社會生活中無可替代的地位證實21世紀的社會是信息時代的社會。會計部門作為一家企業的信息中心,會計既要為外界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又要防止不恰當的信息披露會使企業陷入被動經營的境地。會計手中的數據也許會變成競爭對手利用并致之于“死地”的武器。例如,賒銷百分比法一度作為合情合理的壞賬準備金計提方法而流行,但其后企業紛紛予以舍棄而改用余額百分比法或賬齡分析法,只因該方法下披露的會計報告會使競爭對手毫不費力地推斷出競爭企業采用的銷售政策,在了解其資金狀況后能迅速調整自己的策略以應戰或發起戰爭,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因此,會計人員應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同時恪守職業道德,不主動向外提供會計信息。

三、專業導向環境

作為會計重要專業環境之一的專業導向環境,原本只是在西方國家爭論,但這些年,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深入,已越來越多地被我國高層會計管理機構和會計理論研究者所關注。我國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下建立起來的會計模式,已被會計實踐證明確有不適應市場經濟之處,尤其是在適應市場競爭方面會計政策明顯滯后,為此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會計改革措施,如加速折舊方法的準入,制造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壞賬準備金的計提。新《企業會計制度》在再次擴大壞賬準備金計提范圍和金額的同進,將減值準備金的計提擴大到全部資產,并新增設“實質重于形式”這一核算原則,取消開辦費五年攤銷的規定等等,可以說新《企業會計制度》已在極大程度上消化了中西方會計政策上的差異,剩下的只是操作程序上的不同而已。

四、會計主體環境

沒有會計主體便沒有會計行為,會計主體與會計實踐這種“主仆關系”決定了會計主體作為一種特殊的環境因素對會計的影響程度:會計與會計主體共存亡。

1 會計主體的構造差異決定著會計工作的復雜程度。會計主體構造主要包括組織形式、管理制度、資金來源、內部機構設置等內容。首先,從組織形式上看,一個無限責任公司與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在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上是存在著巨大差別的。從會計的受托責任看,無限責任公司的會計主要是清理債權債務關系;從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分析,除納稅信息外,一般較少關注其財務狀況的好壞,至少沒有對有限責任公司那般密切關注;從會計政策的選擇看,有限責任公司政策變動的影響遠大于無限責任公司,因而要求揭示會計政策變動的原因及影響程度等。其次,從管理制度與內部機構的設置來看,影響著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的安排。復雜的管理制度與機構設置要求會計提供詳細的成本費用管理信息,如責權利方面分工越細,會計核算的工作量便越大;同時,管理制度越健全,機構設置越合理,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便越能順利開展,但機構設置越多,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也會越多,這又增加了會計工作者的壓力。再次,從資金來源角度看,資金來源渠道越多,限制條件就會增多,對會計核算與管理的要求也會增加;反之,資金來源渠道少,用資限制和經營者的壓力也會變得相對少一些,因而對會計工作的要求也就相應簡單。

2 會計主體的性質差異影響著會計報告的內容與形式。當一個會計主體屬于營利性組織時,其對會計報告的內容要求主要集中在盈利能力與財務狀況上,希望會計報告揭示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以及一定時期的收入、費用、利潤計劃完成程度,希望報告的形式多種多樣,既有正式的對外定期報告,也存在非正式、不定期的對內報告。但當某個會計主體為非營利性組織時,其會計報告從內容到形式都簡單多了,一般只存在定期報告,僅需能揭示少量資金收付或費用方面指標的會計報告即可,不存在復雜的成本計算與會計政策的多變選擇,也不需要編制更為復雜具體的內部會計報告。此外,會計主體的行業差異對會計工作的影響頗大,如建筑業與商品流通企業、農礦產品企業、金融業等存在明顯的差異,由于產品及產品市場的差異性,不同行業的會計主體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有著不同的偏好,如商品流通企業關注的是與會計分期一致性的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總體性信息,而建筑業則是針對某一具體建筑對象來測算收入利潤,很難按固有的會計分期來報告精確的損益信息。前者很容易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后者則更趨向收付實現制原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高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中文|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少妇熟女高潮流白浆| 手机看黄av免费网址| 97性无码区免费| 优优人体大尺大尺无毒不卡|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国产+高潮+白浆+无码|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综合 欧美 亚洲日本|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成全高清免费观看方法|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真人性囗交视频|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欧美 变态 另类 人妖| 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