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3 10:28: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

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論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呂梁市農業學校,山西 呂梁 033000)

摘 要:生態環境作為農業發展的基石,必須得到有效的保護。目前,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問題不斷出現,這就對我們如何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考驗。本文在總結歷史經驗和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對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現狀進行簡要的分析,然后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生態環境;農業;可持續發展

而農業的發展又是離不開生態環境的,農業與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顯得尤為的重要。而農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農業的發展會給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負面;農業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緊密相連,二者缺一不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農業生產的糧食產量將大大減少;農業可持續的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平衡。

1 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的現狀

這些年來,為了發展農業而嚴重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從短期上來看,農民獲得收入,但如果長此以往,放任此行徑,必然帶來生態的危機。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起來,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水環境,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后。另外,人們節約用水的意識不強,水資源的浪費從未停止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現象嚴重,有數據表明,我國每年的水土流失量是50億t,約占世界的1/12。同時,我國50%的土地處于干旱地帶,常年少雨水,該地帶沙漠化現象嚴重,平均每年增加3000km2。另外,我國濫砍濫伐現象嚴重,導致草地退化、沙化現象嚴重,生物的多樣性遭到破壞,也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 保護生態環境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2.1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農業產業結構合不合理,直接決定資源是夠得到優化配置。落后的農業產業結構,浪費了大量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產出效果也不理想。我國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需要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之上,我國地大物博,但是區域差異明顯,各地資源分布不均。對于這樣的特殊情況,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區域的特性,進行不同形式的農業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比較優勢原理,實現農業產業的結構升級。我國沿海地區應該適當減少糧食種植,多種植其特色植物和農作物,充分利用其有效資源,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而我國東北和內陸地區可以發揮其地理優勢,多種植糧食作物,一來足夠滿足全國糧食需求,而來實現資源有效利用,增長農民收入。

2.2 大力l展科學技術

廣泛推廣科學技術與服務,利用科學技術建設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過良好的保障,同時提高農業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率還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農業成果的轉化率以及科技貢獻率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所以,我國在科技興農方面,還需要加大投資的力度,不斷地進行摸索和創新。

2.3 實施城鎮化戰略

實施城鎮化戰略,促使農村過剩的人口向城市轉移,減緩農村生態環境壓力,從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由于我國城鄉人口不合理的現實情況,致使全國大部分人員滯留在農村,從而導致農村環境破壞嚴重,生態環境壓力過大。因此,解決農村人口城鎮化,對于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是有直接和高效的作用的。另外,我國也要保證人口的科學布局,不僅要保證農村人民能夠轉移到生活條件好的城鎮,同時保證農村人民能夠在城鎮生活下去,這就要政府在城鎮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穩定房價,為轉移的人口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使其能夠適應城鎮生活,并生存下去,實現人口向城鎮的轉移,從而減緩農村生態環境的壓力,保護和重建生態環境。

2.4 加快農產品的結構調整

長期以來,我國農藥、化肥品的投入量不斷增長。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農藥和化肥使用量第1大國。我國在農業化肥使用方面是嚴重超標,市場上充斥著許多“毒”產品,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我們知道,農藥和化肥是造成土地污染最嚴重的方式之一,它會造成土地板結、堿化,嚴重的導致土地無法再生,無法種植農作物。在進行農業生產時,要嚴格控制農藥和化肥使用量,同時發展科學技術,發明環境和諧型的農藥,從而提高生態環境的保護效率。

3 結語

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2者之間不可偏廢。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在不斷地惡化,出現了許多問題,嚴重制約農業經濟的發展。為了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相關執法部門依法辦公,全國人民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只有這樣,農業才能取得可持續的發展,人民才能更加安康,國家才能更加穩定和富強。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東北城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與國內其他城市一樣,東北地區城市在經濟發展中也遇到了環境日趨惡化的難題。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生態環境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加強城市綠化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注重生態保護和生態安全,加強城市生態修復,提高東北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東北地區在未來城市發展中的重要課題。

一、東北城市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主要環境問題

1.部分區域生態環境退化難以遏止

水生態平衡失調愈演愈烈,以江河斷流,湖泊干涸,區域性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和濕地破壞最為典型,干旱地區綠洲和植被日趨萎縮,災害日益頻繁。由于過度砍伐,可供開采的森林資源瀕臨枯竭,森林的生態功能受到嚴重影響;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更是有增無減,部分城市已經飽和,甚至黑土資源都受到侵蝕。部分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銳減,大量珍稀瀕危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以黑龍江省大慶市為例,大慶市原來的濕地資源很豐富。由于油田的深度開發,范圍不斷向外延伸,大量的濕地被開發利用,許多濕地變成了泥漿地、排污池、廢水排放池,土壤、植被及濕地水體的污染加劇,使得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在逐漸減少,濕地萎縮,功能喪失。

2.區域性水污染嚴重

水污染程度加劇會導致水體中和周圍地區動植物大量死亡,使水域生態物種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進一步降低水環境容量。水污染也直接減少了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數量,導致水質型缺少。有的地區河流嚴重污染,使流域附近居民陷入守著河流沒水吃的窘境。2010到2012年三年間,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工業廢水持續增加,增加量都在2000萬噸以上,黑龍江省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5792萬噸,增幅為16.6%;遼寧省2011年比2010年更是增加了16387萬噸,增幅為23.2%,雖然在2012年有所下降,相比2011年的增加量16387萬噸而言,降幅較小。2012年,東北三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167663萬噸,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7.6%。2012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大于100萬噸的省份有10個,黑龍江省排在第3位;全國氨氮排放量大于10萬噸的省份有11個,遼寧省排在第10位,同時在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石油類排放量上,排在第3位。

3.城市空氣污染危害嚴重

從總體上看,東北城市空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污染危害最大,并呈發展趨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東北地區城市機動車保有量逐年上升,使得汽車尾氣正在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新型“罪魁禍首”,成為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013年底,哈爾濱市民用車輛比上年增加12.4萬輛,總量達到142.2萬輛,比上年增長9.5%。其中,汽車總數突破百萬輛,達到100.5萬輛,同比增加11.2萬輛,增長12.6%。哈爾濱市整治大氣污染壓力最大,提出2017年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要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10%。目前,哈爾濱市建成區將不再審批除熱電聯產以外的火電、鋼鐵、建材、焦化、有色金屬冶煉、石化、化工等高污染項目,現有的項目也要逐步向外轉移。

4.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越積越多

2012年,吉林省地級及以上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差距明顯,一半城市的綜合利用率在90%以上,吉林市和白山市卻低于50%;遼寧省的鞍山、撫順、本溪和丹東更是低于30%,超過90%的只有沈陽和大連;黑龍江省相對其他兩個省份要好一些,只有雙鴨山在50%以下,其他城市都在70%以上。除工業固體廢物外,生活垃圾也是固體廢物的一個重要來源。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東北城市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多,造成垃圾包圍城市的嚴重局面。由于處置能力有限,很多城市并非是對垃圾進行處理,而是堆放垃圾。大量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造成了嚴重的土壤、水體和大氣污染,這些廢物經過雨雪淋溶,可溶成分會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體污染;或隨水從地表向下滲透,向土壤遷移轉化,富集有害物質,使堆場附近土質酸化、堿化、硬化,甚至發生重金屬型污染。這些有毒物質在土壤中發生累積而被植物吸收,毒害農作物,威脅人們的食品安全。

二、東北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1.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建立治理大氣污染的長效機制

要以增加城市綠地為主構筑城市景觀,構建自然生態體系,突出城市特色。綠色植被能夠很好地吸附灰塵,吸收有害氣體,平衡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比例,起到凈化城市空氣的作用。城市公園、街道兩旁的樹木、草坪都可以通過葉片來吸納煙灰和粉塵。此外,修建屋頂花園不僅能夠使建筑物減少紫外線輻射,增加建筑物使用壽命,同樣能夠起到治理大氣污染的作用。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用地空間布局進行合理調整,對城市中心區的人口密度進行調整,對城市交通格局進行調整。

2.調整產業結構,構建綠色經濟體系

通過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導,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降低能源資源的消耗。要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使社會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同步進行。改變經濟增長過度倚重第二產業的局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切實引導和限制那些能耗物耗高、污染重、產品附加值低的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形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分工格局;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在區域層面上建立大循環模式,即工業園區層面的循環經濟,把不同工廠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一個企業產生的廢氣、廢熱、廢水、廢渣在自身循環利用的同時,成為另一個企業的能源和原料。大力發展低碳經濟,逐步由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向主要依靠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轉變。

3.注重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安全

從水量、生態棲息地、水質恢復三方面構建水生態安全體系。不僅考慮環境水質標準的限值,更強調從維系水生態安全出發,保障水生態系統的健康需求。從水源地保護區,城市景觀水區,水污染總量控制等方面進行建設。同時,水資源的保護和開發要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防洪抗旱并舉,堅持涵養水源、節約用水與防止水污染相結合,市區污水處理廠加大運營力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城市的供排水、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逐步解決城市公益設施的配套完善問題。

4.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堅持減量化、無害化

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應堅持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原則,處理處置設施進行短期和長期規劃。在短期內,使固體廢物和垃圾遠離城市,進行無害化處理;在長期,使其遠離生物圈,脫離物質循環,堅持永久安全的原則集中處置。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垃圾分類、處置方式,使人們的觀念改變并付諸實踐。企業投入正常運營后,可實現對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具有環境和經濟雙重效益。

5.制定和實施有利于環保的經濟政策。

(1)、實行綠色信貸政策。h保部門與金融部門必須建立起信息通報制度,將企業環境行為納入征信系統。企業貸款時需出示排污許可證和環評批復等有關證明材料,對不符合國家產業和環保政策、未通過環保審批、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不發放任何形式的貸款。積極支持環保型企業的發展,為企業開展污染治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能減排環保型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從而提高企業環保責任意識。

(2)、完善環境保護的稅收政策。一是大力提倡“綠色稅收”,即提高環境稅,特別是能源稅,可以抑制污染排放,有利于解決環境問題。二是改革資源稅,完善其環境保護功能。應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應將森林資源、土地、草地、水資源納入征稅范圍,并適當提高征稅標準,對非再生性、非替代性資源以及對環境污染嚴重的資源課以重稅。三是把傳統的排污費轉為由地稅部門收取環境稅。對污染企業提高征稅標準,以此提高排污企業環保意識,促使企業改進技術,從而減少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摘 要]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工業化步伐在逐漸侵蝕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大部分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都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而我國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由于人們對環境保護的不重視以及過度追求利益導致環境受到了極大破壞。我希望能夠通過本文所講述的一些內容,研究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引發大家的思考。

[關鍵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工業化

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外部世界,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那么我們人類的生存空間將會大大降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目前我國由于工業化發展迅速,并且以火力發電較多,導致我國大部分省市直轄區都產生了極為嚴重的霧霾天氣,不僅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不利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

一、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

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則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如果沒有生態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那么經濟得不到有效的進步和改善。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也能夠促進生態環境的改良,例如當前科技的進步,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保護環境的產品,例如分類垃圾箱的出現、綠色低碳汽車的出現……這些新型產品都是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人們逐漸重視起了環境保護而做出的一些努力和貢獻。

2.環境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第二,很多經濟發展都離不開以生態環境為基礎,如果環境得當那么就能夠大大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比如說有的環境是可再生的,如果企業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根據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周期和時間來合理的安排開采工作,那么就能夠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理念?,F在很多企業都過于追求眼前的利益,眼光狹隘,沒有看到長久的角度,導致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危害。

總之,對于經濟發展來說,如果經濟毀滅了環境,那么經濟就相當于自斷后路,失去了本身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3.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以及關鍵

人類從歷史的長河中發展至今,一直都在不斷的了解自然,改變自然,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人們改造自然的手段更加的粗暴、簡單,對自然實施了大規模的破壞,雖然說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自然資源的枯竭以及各種極端惡劣天氣的出現就是大自然做的對人類的懲罰,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存空間。

因此可以說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大部分物質資源等都是間接或者直接來源于大自然,如果沒有大自然為我們提供無窮無盡的財富和資源,那么我們根本無法在這個星球上長久的生存下去。經濟發展需要以環境保護為基礎,可持續發展同樣也要以環境保護為基礎和關鍵。只有人們能夠重視環境保護,重視從點滴生活做起,才能夠真正的深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

就目前的發展來看,人們的思想和態度正在發生變化,人類開始逐漸重視起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就從我們生活的環境就能夠看出,現代化的垃圾桶代替了傳統的不分類垃圾箱,城市綠化環境的不斷擴大以及人們在發展科技的同時推廣的很多現代化的低碳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都為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深化了我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總之,環境保護于可持續發展來說是基礎所在,環境為經濟提供資源,經濟反過來則需要反饋環境而不是破壞環境,只有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的大力發展。

4.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就是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主要是為了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環境保護不僅能夠使得生態環境中的可再生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長時間的使用。比如說需要大量水資源的相關產業,產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水資源的循環時間,從而合理的安排工業生產計劃,最大程度上實現對可再生資源的重復再利用。而對于不可再生資源則應當盡可能的做到每一份資源都能充分利用,同時防止過度開采現象,促進生態平衡。就以當前石油產業為例,在發展石油產業的時候,人們應當降低過度開采石油現象的頻率,石油挖一些就少一些,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我們在開采過程中應當合理的考慮到發展經濟的環境保護的作用。

在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當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發展理念來進行,盡可能將污染扼殺在搖籃里,避免污染源對環境產生過多的破壞。

二、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的具體對策

1.個人應當樹立環境保護的理念

首先對于個人來說我們應當重視環境保護的理念,當前人們的生存環境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和貢獻來改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對于他人破壞環境的現象要加以制止,做一個守法、環保的公民,對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一份綿薄之力。

同時為了深化可持續發展經濟,人們也可以從出行方式的變更來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可以降低私家車的出行率,步行或乘坐公交車出行。降低汽車尾氣的排放能夠有效提高空氣質量狀況,降低霧霾天氣的出現。

2.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管控制

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重視對相關污染環境較為嚴重企業的監管,對這些污染嚴重企業進行定期的監督和審核,很多工業企業往往白天排放符合規定的污染物,但是一到晚上借著夜色就開始排放超標污染物,政府部門應當著重重視晚間時段對工業企業的檢查力度,保證工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1]

3.國家有關部門構建全面有效的政策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國家應當構建全面有效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來限制重污染的工業部門,比如說可以限制更高標準的污染排放,這樣工業部門在進行有毒氣體的排放時就會將污染氣體進行深度處理,從而有效的保證了生態環境。國家也應當投入一定的資金來研發新型低碳綠色技術,使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能夠真正對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2]

結論

綜合上文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生存的環境正在受到人類過度發展過度開采的影響,人類應當清醒了!人類應當對自己做出的一些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做法負一定的責任了,從現在開始堅持可持續發展,重視環境保護的理念還不算晚。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實質,猿只肪潮;だ砟睿才能夠真正與生態環境做朋友。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城市園林綠化與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

摘 要:從城市園林綠化的含義切入,指出園林綠化的作用,分析城市園林綠化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城市環境存在的問題,提出城市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城市園林;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

1 引言

城市的形成和發展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業、工農業、 交通業、 貿易業、文化教育業、旅游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城市的規模、數量和面貌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園林城市應運而生。

一個城市能否永續利用,環境的好壞是很重要的因素。園林綠化的數量和質量又是環境好壞的決定性因素。一個城市能擁有足夠的公園和綠地,并創造出優美的景觀,不僅能起到凈化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質的作用,起到激發群眾熱愛家園、共建美好家園的作用。要想使我們的城市永遠美麗、整潔,不僅要綠化,更要把城市園林綠化與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結合起來。

園林城市是在中國傳統園林和現代園林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發展,適應城市需要,順應當代人的需要,以整個城市轄區為載體,以實現整個城市轄區的園林化和建設國家園林城市為目的的一種新型園林。它的總目標是“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城中有鄉,郊區有鎮,城鎮有森林,林中有城鎮,總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滲透,共同提高。

2城市園林綠化的作用

2.1平衡大氣中的CO2和O2

綠地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吸收CO2,釋放O2,這對地球上O2和CO2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在城市環境中,由于人口的增加,氧氣消耗大,二氧化碳濃度高,這種平衡更需要綠色植物來維持。

2.2凈化空氣、吸煙滯塵

城市綠地對城市工業和交通所排放的大量污染氣體有阻擋、吸收、滯留和過濾的作用。因此,城市園林綠化具有凈化空氣能力。

2.3減弱噪聲

植物的葉與枝條輕而柔軟能吸收聲波,寬闊高大且濃密的樹叢可以減弱噪音5dB~10dB;喬灌草結構帶30m寬可降低噪音3dB~5dB。

2.4改善城市小氣候

城市園林在酷熱的夏季,其枝葉形成濃郁覆地,直接遮擋來自太陽的輻射熱,而且也阻隔了來自地面、墻面和其他相鄰物體的反射熱。同時, 城市綠化地段有強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陽輻射能量的60%-75%,因而能使城市氣溫顯著降低,高溫持續時間明顯縮短。在嚴寒多風的天氣里,也能使溫度降低較為緩和。

2.5美化城市環境

城市園林綠化一般以喬灌草相結合。配置這些花、草、樹木不但具有顯著的生態作用,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布局合理、設計美觀的城市綠地不僅可改善城市環境,而且可美化城市,使人賞心悅目。一年四季五顏六色的花、千姿百態的造型,均可為城市增添幾分自然美。

3 城市園林綠化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園林綠化事業較前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城市經濟總量和決策者重視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極不平衡,特別是多數中小城市經濟相對欠發達和環境意識不高,致使城市園林綠化投入不足,總體水平偏低。

3.1綠地生物多樣性不充分

綠地結構層次不豐富,綠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觀

單調,樹種單一,喬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當等。

3.2發展不平衡

各城市之間、城市的區與區之間,城市中心城區、老城區與新城區之間綠化的發展不平衡。

3.3侵占綠地、濫伐林木的問題

近年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樹木被大量砍伐,還有些城市的規劃綠地被挪作他用。

3.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是法制觀念有待提高。城市公用綠地被侵占、花草樹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壓、景觀遭毀壞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無人問津;其次是城市園林執法隊伍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滯后,賞罰不明等等。這些都是造成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目前落后于城市發展、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4 城市環境存在的問題

城市環境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每個人都希望居住在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清爽、鳥語花香的地方,然而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的過渡膨脹,伴隨而來的是垃圾、有害氣體、噪音等的急劇產生或增多,給城市居民生活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4.1大氣污染

目前,工礦企業、家庭爐灶、汽車、火車、飛機等產生大量的煤煙、粉塵、硫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氣體,使城市空氣污濁,煙霧彌漫,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

4.2水體污染

隨著城市工業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的劇增,城市所排放的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地面徑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入河流,使河水水質和地下水水質變壞,尤其是飲用水水質下降,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的繁殖。

4.3環境噪聲

隨著城市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的飛速發展,城市噪聲來源增多,噪聲分貝增大一般來講,噪聲在50dB以下,環境是安靜的,而各種車輛造成的噪聲一般都在80dB以上,有的達到180dB以上,造成人們心理緊張以致耳聾。

5 城市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與措施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城市環境質量逐漸惡化?,F實告訴人們;自然界不可能無限度地承受侵害,人類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經濟、自然三者協調不斷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必須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各種物質和精神需求,保證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經濟的發展必須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發展則必須優先保持自然生態 ,不斷提高城市綠地定額指標,更好地發揮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最大限度地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續發展。

城市園林綠化應實施以下4種可持續發展措施。5.1提高認識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我國城市人口眾多,經濟力量薄弱,城市園林綠化基礎差,居民綠化意識低下等,這些決定了必須下大力氣加強宣傳教育,城市園林綠化在城市中的合理定位應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

5.2轉變城市規劃觀念

現代城市園林綠化的內涵已有了質的擴張,不僅是城市的點綴和人們茶余飯后的消遣,而且被歷史性地賦予了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功能。在城市規劃工作中,不應再像過去“見縫插綠”補窟窿,或者為應付規劃用地指標,將完全不能綠化的“廢地”充實到綠地隊伍中,而應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規劃與整個城市發展建設規劃協調起來,體現綠色環境的整體性和可持續性。

5.3遵守生態學原則

從生態學基礎理論來研究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就是如何充分發揮綠色植物的功能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實現人、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從而推動城市園林綠化的可持續發展遵守生態學原則。

5.4以法治綠

制定各種園林綠化管理公約和管理辦法,使城市園林管理有法可依。

園林管理部門要與公安、林業、工商、城管、交通、建筑等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對毀壞城市園林綠化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6 結語

總之,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城市園林綠化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目標。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一方面,站在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來看待城市園林綠化事業。21世紀的城市,應該是高度園林化和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實現城市園林化、花園化已成為世界各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提高《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效果的研究

摘要:公共選修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推進高校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環境意識的提高與否。本文對教學效果影響較大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授課形式等教學手段進行了改進和實踐,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學效果提高較大。

關鍵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教學效果

0引言

當前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物質文明的極大豐富,但諸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匱乏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在這種形勢下,高校普遍開展了形式各異的環境教育[1],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其中,在全校公共選修課程中開設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推進高校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手段[2]。其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全球環境問題,提高環境意識,增強環境使命感,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因其涵蓋內容廣泛[3],授課對象專業層次多樣,傳統的教學方式常常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1合理選取教學內容,以專題形式授課

由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而目前我國多數大學都將其作為選修課開設,學時數相對較少。必然要求對講授的內容做到有所取舍,突出重點。我們在查閱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篩選了以下幾方面的素材以專題的形式介紹給同學:(1)列舉出你認為的當今世界十大環境問題。(2)全球環境問題。(3)人口增長與資源短缺問題。(4)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5)大氣污染及其防治措施。(6)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7)固體廢棄物污染及其防治措施。(8)物理污染、微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9)八大公害事件介紹。(10)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11)清潔生產、循環經濟與工業園區。(12)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13)當代大學生如何肩負起環境使命?由于所講的內容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及以后的工作密切相關,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以專題的形式緊密結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更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多樣化的授課形式,轉變教學主角

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灌輸填鴨式的,課堂上始終是老師作為主角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記,其缺點是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嘗試了讓學生當主角的授課方式,每學期拿出3-4學時讓學生分組準備材料進行課上講授,由同學和老師共同打分并記入平時成績。同學們都能認真準備,積極發言,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講到精彩處常常博得滿堂掌聲。一次一名學生在用多媒體講解時假想了一個奇特的沙漠耐旱動物,雖然已經過去幾年了但我仍然記憶猶新。在每次課前利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說說本周內發生的環保大事,可以口頭的形式、或者制成幻燈片到前面來講解,對于不善于表達的同學還可以讓他們寫在紙上交給我,下堂課由我講給同學們聽。此外還采用了課堂討論以及定期布置小論文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3調查與專題討論相結合

當前我國高校以公選課出現的環境教育多數都是缺少實踐部分的[4],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自身情況選取了一些簡單易行的實踐項目供學生來完成。這種活動一方面可以填補實踐教學的空白,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環境保護與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環境意識,從而激發學習熱情。

4靈活公正的考試方式

為了保證多數同學都能順利地拿到學分,很多學校都將選修課的平時成績提高很多,有的甚至達到了50%,此外由于選課人數眾多,如果僅憑考察出勤和作業等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公正客觀評價學生帶來了困難,而將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實踐環節納入考核標準,比如積極主動發言的就要增加平時分,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對于需要卷面考察的部分應避免單純以論文的形式進行,可以防止學生到網上直接下載論文蒙混過關。由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一門大學里的公共環境教育課程而不是專業課,面向的學生來自多個專業,知識背景相差較大,所以試題的內容應當難易適中,深淺得當,既要覆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也要突出一些熱點問題,可以多設置一些靈活多樣的題目,如結合環境熱點問題的材料分析,可有多個答案的填空題等等。

5教學效果的檢驗

為了檢驗《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效果,我們設置了一套基本知識測驗題,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在課程進行到2/3時發給同學,每名同學領取兩份,其中一份自己回答,另外一份拿給沒選本門課程的同學來回答。以2008年和2009年統計調查結果為例。

2008年和2009年參加選課同學獲得高分人數明顯多于未參加選課的。以2008年為例,選修本門課程的有5人獲得滿分,64%獲得80分以上成績,60分以下的僅有6人;而未選修本門課程的無人獲滿分,僅有15%獲得80分以上的成績,55人在60分以下。2009年數據顯示:學生整體環境意識有所提高,選課同學中有8人獲得滿分,80分以上人數增加到72%,而未選課的同學中仍沒有人能獲滿分,獲得80分以上成績人數達到了25%;與2009年相比,無論是選修還是未選修本門課程的學生其不及格率都有所降低,但未選修本門課程的不及格率仍然較高,遠遠高于學習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同學。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淺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

摘要: 2l世紀的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環境與發展的巨大挑戰,嚴重制約了可持續發展。文本通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談論了當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以后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 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法律保障;建設規劃

0引言

可持續發展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要受到外部性問題的影響和政府政策的支配,而且它們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互相制約、互相依賴。因此,如何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課題。

1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1.1 環境保護“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過的自然因素的總體。環境保護是指為了避免環境污染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防止環境受到破壞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適合于人類勞動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它包括管理和治理兩大部分,即合理利用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在產生環境污染后,做好綜合治理。

1.2 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指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相互適應,經濟、社會、生態三者協調發展,經濟增長速度快,經濟發展質量好,市容環境景觀美,生態環境狀況佳,人民生活水平高,社會治安秩序優,抵御災害能力強。發展直接關系著全國的發展水平,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可持續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3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支撐著生命系統的延續,維系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使人與自然達到高度的和諧。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相聯。可持續發展把環境保護作為衡量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的客觀標準之一,因為現代的發展與現實越來越依靠環境與資源的支撐,人們在沒有充分認識可持續發展之前,隨著傳統發展,環境與資源正在急劇的衰退,能為發展提供的支撐越來越有限了,越是高速發展,環境與資源顯得越重要。環境保護可以保證可持續發展最終目的的實現,因為現代的發展早已不是僅僅滿足于物質和精神消費,同時把為建設舒適、安全、清潔、優美的環境作為重要目標進行不懈努力。

2當前環境現狀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環境問題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全局性問題。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但是,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當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大氣污染呈發展趨勢。水體有機污染加重,飲用水源水質大降。噪音影響范圍擴大,影響程度加深。生態失衡問題加重,出現“熱島”、“荒漠”等問題。自然生態系統退化,進一步降低了自然生態系統的環境承載力,加劇了資源環境供給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環境污染邊緣化問題日益顯現。因此,我們必須研究環境的演變規律,認識環境的結構與功能,維護環境的生產、恢復和補償能力,使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超過環境的容許極限,以滿足人類的生態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3加強環境保護,推進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加強環境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

3.1 要制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規劃是“龍頭”,環境保護必須有科學的規劃,以保證環境保護和建設的有序進行和健康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既要立足現實,又要前瞻未來;既要強調環境保護,又要注重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既要明確戰略思想,又要設計具體工程,尤其要確保規劃的嚴格執行。

3.2 要建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法律保障體系依法加強環境管理是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途徑,只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

3.3 要加強綜合管理和治理要把環境保護納入建設和發展總體規劃,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要建設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綜合管理和決策機制及相應的體制。要建立環境綜合監督制度,確定環境的綜合評價標準體系。要全面推行環境質量評價,包括污染源評價、污染監測、綜合評價、預測研究、模擬實驗、系統分析和治理規劃等內容。

3.4 要改進工業生產技術的流程和管理要加強工業企業的技術更新和改造;加強污染的預防,推行清潔生產;積極發展物耗少、能耗少、排污少而效率高的高新技術工業;發展并扶持環保企業和環保技術的開發。

3.5 要有效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的作用停止對污染嚴重企業的貸款;對環保企業和污染少的高新技術產業在貸款、稅收方面予以扶持;對污染企業要從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中收取污染稅;推廣污染集中控制措施,使我國的環境保護走上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和專業化的道路。

3.6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環境與發展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治理污染產業化。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模式探討

摘要:《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針對非環境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公共選修課。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生態素養為目標,通過普及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技能,建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與節能減排的價值觀,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該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從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教學手段的多模式創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為提高高校環境教育質量、培養大學生的生態素養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教育;教學改革;生態素養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重,嚴重制約了現代化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明確目標,并在十八大中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了能夠實現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必須加強生態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態道德素質[1],使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化為自覺的行動,進而解決生態保護的根本問題,從而為生態文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骨干力量,是文明的宣傳者、創造者和推動者。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和觀念直接關系到我國能否建成生態文明社會,能否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在此筆者以我校本科生全校公選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例,結合其他高校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的經驗[2,3],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和總結,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探討,以期為生態文明背景下高校環境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的教學內容的合理設置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下,高校環境教育的主要目標應以培養學生的生態素養為主,通過普及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技能;同時激發學生的環境責任感,使學生能夠自覺自愿接受并執行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與節能減排的價值觀。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應進行相應調整。

1.強化生態學的系統思想和平衡理論。生態學是環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由于同學們在中學階段已經接觸過生態學的一些概念和詞匯,所以對這部分教學內容往往心存輕視。但是環境問題正是由于生態平衡失調所導致的,而生態平衡失調主要是由于人類在進行生產生活活動時,忽視了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性而造成的。從多年的授課經驗可以看出,學生們對于環境問題的產生和解決以及我國環境政策的制訂的理解都是非常表面的,缺乏對其背后原因的多角度深層次的系統剖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對生態系統的系統性及生態平衡理論認識不足所造成的。因此,在講授生態學的內容時,同學們所熟悉的概念、詞匯等略講即可,重點在于幫助其理解生態學的系統思想和平衡理論。具體可通過一些案例來啟發同學們進行思考,如溫室效應是由于能源的消耗引起了全球氣候的變化,由此又引起了一系列物種多樣性的改變;又如污染物處理過程中的污染轉移問題等。通過引導學生們對環境問題的多角度思考,使其能夠從系統性和生態平衡的觀點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2.重視環境倫理學教育。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科學技術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離不開環境倫理觀念的支撐[4,5]。環境倫理觀念是發展生態文明的依托和動力來源,而目前高校的環境教育大都偏向環境問題的分析和環境保護知識、技能的傳授,卻忽視了對環境態度、環境責任以及環境倫理的培養,從而無法成功激起廣大學生有效的環境行動。因此,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課程講授上,應重視環境倫理學的教育,確保大學生接受系統的環境倫理知識,使其了解自然、了解環境、了解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從而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樹立正確的態度,逐漸養成愛惜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道德觀念和良好習慣[6]。環境倫理學的教育可以在環境保護知識教育過程中穿插進行,如分析某一具體環境問題成因時可從道德層面深入剖析;或者在進行可持續發展教學時,向學生講授可持續發展的倫理觀等。除此之外,還應辟出專門的章節進行系統的環境倫理教學,使學生充分了解當前環境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和主要觀點,使學生們在充分了解這些觀點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并自覺遵守環境倫理道德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實現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

3.注重案例分析的實時性拓展。環境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生態學、資源學、環境學、倫理學、經濟學、工程學等。目前大多高校選擇清華大學錢易院士主編的國家“十五”規劃教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該教材內容豐富,基本涵蓋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各方面內容。但是教材的更新畢竟具有一定滯后性,難以與當前不斷涌現的環境問題同步,如當前社會的熱點PM2.5和霧霾問題,教材上幾乎沒有提及,但是學生對這些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因此,單單依據教材來制訂教學大綱不能滿足教學要求。考慮到教材內容的滯后性,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可采用教材章節設置的思路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理論,以當下公眾關心的環境熱點問題及環境保護形式和政策作為案例分析,使學生能夠以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對當下發生的環境熱點事件進行深入理解,這樣不僅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更能激發學生的環保熱情與參與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7]。

三、教學方式的多模式創新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門公選課,面對的是來自全校各個院系、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大學生,如何深入淺出地將一門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的內容闡述清楚,并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頗大的挑戰。因此,授課過程中,可在傳統教學模式之外,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專題化講座。由于該課程的授課對象主要是非環境專業的學生,他們更多關注且熟悉的是當下的環境問題以及環境政策,如霧霾、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物種多樣性銳減、土地沙漠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專題化講座可以就某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影響危害、解決方案等進行完整系統的講授。同時在專題化講座過程中,更便于開展小組討論以及課堂互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提高教學效果。專題化教學目前已經嘗試了兩年,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對一些熱點的環境問題和環境政策有了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教學效果良好。

2.利用優秀視頻資料輔助教學。目前,隨著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相關的影像資料日益增多。如果在傳統的教師授課模式之外,采用適宜的影像資料進行輔助教學,將會給學生留下更加直觀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如講述全球變暖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讓學生意識到溫室效應的緣由及危害,以及措施、希望和行動;《子熊故事》展現給學生的是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等。這些影像資料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發了學生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和思考,結合課后的小組討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增加主題討論和辯論。人們對于很多環境問題的看法并不相同,或者說,當把一些環境問題與人類自身利益聯系到一起時,往往容易形成不同的觀點。因此,可以在講課過程中選取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設計小組討論或辯論,使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例如關于素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影響、解決霧霾問題和工業化問題等。學生可以分成兩組,互相辯論,在闡明各自理由的同時,了解對方的觀點。通過辯論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理解,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和系統性。這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鍛煉了他們進行研究型學習的能力,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四、結語

為了實現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目標,必須加強環境教育,尤其是青年學生的環境教育。環境教育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區別在于:第一,知識比較容易理解,沒有繁雜的公式推導,但是內容卻非常豐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由老師在臺上喋喋不休,學生在下面難以集中精力。因此可以嘗試采用多模式的教學方法,并注意教學內容的實時更新,強化學生的參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改善教學效果。第二,環境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想讓學生掌握環境保護的相關技能和知識,而是也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加強引導學生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系統思考和倫理思考,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真正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從生態文明的角度出發,建設我們的美麗中國。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農村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摘 要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旅游度假村開始出現,但是由于相關的農村旅游開發項目沒有對環境資源進行良好的保護,使得一些農村旅游度假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因此本文通過對農村旅游開發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進行分析,來思考如何有效的平衡農村旅游開發與農村旅游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為農村旅游項目的合理與可持續開發提供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農村旅游 環境保護 經濟可持續發展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而農村旅游度假村項目的出現可以說是為許多偏遠農村地區的發展帶來了福音,但是許多地區在農村旅游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想法,沒有對環境保護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使得許多農村旅游資源得到不可逆的破壞,從而使農村旅游項目在經歷了初期的收益之后逐漸走向沒落,沒有做到可持續性的發展。

一、農村旅游開發中的環境問題

農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對于當地資源的需求量比較大,因此對于一些經濟相對比較落后地區的農村來說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資源的供應成了當地農村旅游開發的壓力,因此許多農村選擇過渡開發當地資源,比如一些水資源比較不足的地方為了能開放旅游項目對當地的水資源進行過渡開發導致了水資源環境的惡化,因此在對農村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避免大量的旅游基礎設施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環境,要對公路、賓館、飯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進行合理的規劃,對原有的自然景觀進行保護,以避免大量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破壞了原有的自然風景,而且由于許多度假村的大量出現導致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管理不夠嚴格,對于一些垃圾的處理以及一些廢物的排放都沒有進行很好的管理與限制,使得許多風景區的自然環境受到大量白色垃圾的污染,導致風景區的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而且在許多的旅游風景里,有許多素質低下的旅游者會對旅游風景區里的環境進行故意的破壞,導致許多旅游風景區里的自然風光受到嚴重影響,而且農村旅游風景區的開發也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對當地的一些珍稀動物的生存造成困難,使一些珍稀動物因為環境的破壞而逐漸消失。

二、農村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

農村的旅游業想要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使農村旅游的開發與對環境的保護兩個問題之間維持平衡,要保證在對農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使農村旅游業能夠良好的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在對農村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同步進行對農村旅游環境的保護,因為一些特殊的旅游環境極其珍貴,一旦遭到破壞就會永遠失去,因此對于這一類的生態旅游環境要進行嚴格的保護,以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同時在對農村旅游項目進行開發的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規劃,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而對對農村環境造成大量的破壞,因為環境破壞嚴重的話將會逐漸失去對游客的吸引力,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開發要求,而且若是在后期對環境進行治理的話將會付出更加巨額的代價,因此在對農村旅游項目開發的過程中要做到未雨綢繆提前進行環境保護的規劃,使農村旅游項目的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問題之間能夠得到有效的平衡,當然環境保護比不是完全拒絕旅游開發的,而是要在合適的地方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因此在農村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積極的挖掘可利用的旅游資源,比如對一些古老的建筑進行資源的挖掘,使一些快要損毀的古老建筑能得到重視,從而進行相應的保護,因此在農村旅游項目的開發過程中要充分的挖掘當地的旅游資源,同時也要對環境進行必要的保護,同時要對游客進行良好的管理與引導,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進行合理有益的開發,使農村旅游項目的資源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促進農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三、農村旅游可持續開發的策略

由于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都擁有著大量的旅游資源,比如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古老的農村建筑使得在都市生活中疲憊許久的人們可以來到充滿自然氣息的農村里來感受自然的安寧與美麗,從而使身心得到良好的放松,因此農村旅游項目的開發要多根據農村旅游資源的特色來進行有目標性的建設,來開發具有農村特色的旅游資源,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制定一些策略來引導農村地區進行合理的可持續的旅游資源開發,比如在開發農村旅游項目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產業進行嚴格的限制,同時可以對農村的生態系統進行適度的開發,比如可以建立起一個動物園之類的地方,來增加農村旅游資源的多樣性,使相應的農村旅游資源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同時在農村旅游項目開發的過程中還可以引進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手藝與生產技術,來牢牢吸引住游客,使游客對于這里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還要加大對旅游環境的管理,比如對一些污水的處理,一些白色垃圾的處理以及一些珍稀動物的保護,相關的部門要對旅游區建設的合理性進行嚴格的把關,最后要提高當地居民的環境意識,要使當地居民深刻的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農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就必須要使當地的居民受益,使他們得到形成良好的自然環境就是他們獲得受益的根本的思想,從而使他們能夠做到自發的保護環境,使當地的農村旅游項目能夠可持續的進行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時時刻刻的考慮到環境問題,因為農村的環境旅游資源是農村旅游項目開發的根本,只有保護好農村的旅游資源才能使農村旅游項目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綜述了海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定義、主要內容、現實緊迫性以及實施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企業的影響等,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旨在為下一步實施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海洋 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

1 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及主要內容

隨著海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且已經對人類的發展和生存構成威脅,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融入到海洋經濟發展中。它強調的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做到海洋環境的友好不污染,海洋資源的節約不浪費。其理念是強調海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會破壞海洋生態平衡,以及不會對后人的生存發展環境造成危害。其具體內容主要表現如下:

1.1海洋經濟與環境保護統籌發展。傳統的海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味的粗放式超高速發展,會造成海洋資源的大量浪費和環境的嚴重污染。而海洋資源的枯竭與環境的污染會阻礙海洋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環境沒有污染之前,就要做好海洋經濟和環境保護統籌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與其他發展不同的是,只有在環境和資源做到了有效的保護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的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2改變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傳統的海洋經濟發展由于科技的不發達而嚴重依賴于海洋資源的高消耗以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種發展模式造成資源大量浪費且污染環境,已經不符合時展的綠色要求。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一流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來優化生產作業,從而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發展的新趨勢。只有做到低消耗高產出才能夠減輕環境與海洋資源的負擔。

2 實施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實施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目的就是要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節約海洋資源與環境的保護。海洋環境保護要基于海洋經濟發展能夠持續進行為前提,不能因為一味的強調海洋環境保護而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同樣經濟的發展也要以環境所能承受的凈化范圍之內為原則,最大化的減少環境污染。做到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有機的統一而不是對立。兩者在發展的過程中相輔相成。以經濟發展促進環境保護,同樣,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又服務于經濟的發展。只有做到統籌兼顧海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權衡好短期和長期的利益,才能解決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環境的矛盾。這對于促進我國成為海洋資源利用和經濟發展大國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解決我國人口眾多帶來的海洋食品供需矛盾的重要舉措。

3 海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海洋環境隨著國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而日益惡化,海洋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發展和生存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參照《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的數據,我國2005年的海水未達標面積為13.9萬平方公里左右。這些區域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以及錦州灣等,其中部分靠近大中小城市的水域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這些環境污染不僅導致了海產品數量減少而且深受污染。這種受污染的海產品又被運到廚房上了餐桌,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此外,污染水域的海灘遭到廢棄,相應的旅游業發展也受到了阻礙。面對日益污染的海洋環境所帶來的一系列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傳統的靠犧牲環境還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現實,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優秀人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二選擇。因此,實施海洋環境與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成為當前全球各國迫在眉睫的任務。

4 行政干預等海洋環境管理手段對企業的好處

4.1 消除企業在海洋貿易中的壁壘。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球性各個國家敏感和高度重視的問題。各國的海洋環境管理也從以往的內部管理向外部管理發展。很多國家為了控制海洋環境的污染,制定了相關限制進口的措施。因此,未來的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從過去的非關稅壁壘發展為綠色壁壘。因此,只有強化海洋環境管理,才可以讓企業在海洋經濟貿易中爭奪話語權,消除相應的綠色壁壘。

4.2 促進企業實施綠色清潔生產。通過行政干預等海洋環境管理手段能夠有效促進企業實施綠色清潔生產,企業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改變以往的末端治理污染模式,從整體的角度考慮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綠色清潔生產已經成為海洋環境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能夠有效的解決涉海工程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

4.3 促進涉海工程企業治理環境污染水平的提高。治理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涉海工程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企業在環境管理時,要自覺的通過方案設計、工藝流程檢查以及評審等管理手段將海洋環境保護當作企業內部的一個管理目標。企業應從海洋環境保護的角度進行自我約束,通過管理評審等企業內部管理辦法來提高企業治理環境污染的能力。

5運用法律等海洋環境管理手段來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1 優化對海洋資源和環境功能的劃分。兼顧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發展,統籌并協調好各個方面的主導功能,從功能上對海洋區域進行劃分。從海洋環境保護的角度去可持續的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綜合考慮勘探海洋資源的分布量以及海洋當前的環境狀況和今后的發展等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對海洋區域進行功能上的劃分,有效并恰當的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5.2 減少企業排污量,對違規企業加大處罰力度。相關的行政管理單位要對污染源直接排入海洋中的企業進行全面和系統的調查。研究控制近海區域的環境凈化能力以及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在海洋環境承受的能力范圍之內。堅決抵制“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做到排污負責制,誰污染誰就要負責治理等。督促企業研發利用高新技術進行海上作業,引進一流技術專家及知名管理人才對生產線進行優化,做到資源循環再利用,最大化的減少的污染物的排放,對那些偷偷排放污染物或污染物治理不達標的企業堅決查封,做到一旦觸碰底線和違反規定的要零容忍,從而在源頭上控制污染源,實現海洋環境的保護。

5.3 全方位檢測海洋環境,建立相應的海洋自凈區。我國海洋面積大,孕育著大量的生命,其在自然變化中,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對海洋中的廢棄物可以進行稀釋、氧化還原以及降解等自凈活動,這是海洋自我保護的一種形式。因此,可以建立相應的海洋自凈區域用于控制污染物的亂排放和總排放量,實現定點監測。此外,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大海洋環境監測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蹤,對污染區域要及時發現并快速處理。做到在海洋自凈能力范圍內,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4 倡導科學海上作業,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開發海洋資源。傳統的海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海洋資源的粗放式利用,一方面導致了大量的海洋資源被浪費從而污染了海洋環境。另一方面導致了海洋資源的過渡消耗從而出現資源枯竭活減少不能支撐海洋經濟平穩快速的發展。因此,要改變傳統的資源開發利用意識,積極倡導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做到海洋資源循環再利用,最大化的減少污染物排放量,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的發展。

5.5 建立健全相應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細化各個現有法律中的執法內容。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讓行政執法部門在海洋環境保護中做到有法可依以及執法必嚴等。只有海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健全和細化,才可以有效的進一步規范涉海企業作業管理,減輕海洋生態負擔,確保海洋的生態環境處于平衡狀態。

6 結論

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海洋環境保護的同時不能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同樣,海洋經濟的發展也不能以環境污染為前提。要統籌兼顧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發展,從整體規劃海洋長遠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協調規劃好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的統一發展。讓海洋環境在得到保護和有效的改善后,能夠有力的支撐起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樣,在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又可以促進環境保護的發展。從傳統的對立狀態轉變為互相促進互相發展的局面,促進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成為海洋大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環境保護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人們偏重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影響,這給我國乃至世界人民生存環境帶來巨大的災難。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以系統的、協調的、不破壞旅游生態環境為目的發展,是為千秋萬代造福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以獨特的東方神韻吸引著國內外游客。我國應在提高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保護好旅游的資源,使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有四個方面的特征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鼓勵經濟增長的途徑之一??沙掷m發展是要求合理開采和利用資源和能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不允許浪費和各種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倡低碳消耗,高效率的統一經濟增長模式。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以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為基礎,強化與環境、資源承載力相協調的持續發展。資源是大自然和生態環境的基礎,因此保持好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環節。改善環境質量保持生態平衡,使人類的發展保持在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方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的進步相適應的條件之一。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堅持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可持續發展的統一性。生態保護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進步的發展是我們最終目的,所以我們認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生態的統一體。

環境保護是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本保證和重要內容之一

旅游業的發展應為環境保護提供支持。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匹配起來。因為經濟利益上的趨動,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自然景觀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當前,我國旅游業面臨著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重挑戰,只有采取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措施,才能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旅游業發展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注重旅游業循環經濟的建立,按照生態規律組織整個生產、消費和廢物處理過程,能夠達成一個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環;隨著生態旅游的發展,可以把旅游資源開發真正融入生態環境的建設中,將傳統的被動式保護變為積極的保護。

可持續的發展旅游,與環境的保護應做到以下幾條:

科學地有計劃的開發旅游資源,建立旅游與環境之間的良性循環關系,盡可能地減少因旅游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建立旅游投資效益的評估體系。建立環境保護的規章制度和獎懲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制止破壞旅游生態環境的行為發生。在發展旅游,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統籌考慮當地人口、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充分考慮環境與資源對旅游業發展的承載能力,防止因短期行為而過度開發資源,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為此,應制定包含環境保護的旅游可持續發展規劃,使旅游設施的布局和游客流量的設計建立在環境和資源可承受的能力之上;加強旅游景點建設的環境論證,促進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區內環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在旅游開發的決策過程中,應保護各級政府、相關的各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公眾特別是當地居民有正常的參與渠道。與此同時,在制定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把旅游區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充分考慮旅游區的特殊功能,保護旅游區的環境質量;應采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強有力手段,消除外部因素對旅游區環境與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從而保障旅游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知度。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是世代人賴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環境的保護為目的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使其人人都自覺保護環境。旅游,其內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濃縮歷史,后展現未來。既是我們豐富的教科書,又是培養我們情操和體魄的廣闊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層次不同,欣賞品位各異。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獲,當然包括身心兩個方面,作為旅游的管理者必須先提高自身素質。要站在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高度,用科學發展觀去引領各界人士認識旅游的內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啟發大家,自覺地把旅游和保護密切相連,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學旅游、健康旅游的社會氛圍。

在旅游區應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統。采用先進的廢物處理技術使旅游活動產生的各種污染和垃圾得以迅速的處理。加強科學研究,與科研院所加強溝通與聯系,在景區的開發和發展工作中,應開展多學科、深層次的調查研究,以便更科學地對旅游環境進行綜合保護和治理,使旅游業得以持續發展。

國家各級政府和企業要有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資金支持。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要加強宏觀調控和總體規劃,強調生態環境的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用可持續發展理論來評價旅游業給我們帶來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旅游環境保護工作應多談"防",少談"治",突出"防勝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環境保護工作宏觀地貫穿旅游規劃、開發、發展和鞏固等各個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預測和估計,對環保的點、面可能造成破壞的程度和范圍以及景區超載情況的有效調控等問題進行宏觀管理,避免"亡羊補牢"。我們今天的可持性發展旅游是為子孫后代造福的一件永久性的保護資源的工程。

(作者單位:沈陽市植物園)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

摘 要:隨著工業化、城鎮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區域化的步伐加快,旅游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新興行業。經濟繁榮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逐漸轉向國際、國內的旅游行業。旅游已成為人們繁忙工作之余一種放松身心、親近自然的娛樂方式,但由于旅游開發者只顧眼前利益,肆意開發旅游基地,并且民眾的旅游環保意識也較弱,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文章就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及具體表現形式進行了詳細闡述,深入分析目前旅游業在可持續發展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并提出有效解決措施,促進旅游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關鍵詞: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

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及表現形式

1.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是以保護環境資源為前提,在保護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相互協調的基礎上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要。旅游可持續發展是將環境保護發展放在第一位,以可持續發展為旅游業發展的長期目標,保障旅游者、環境、經濟三者利益的均衡性才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真正目的??沙掷m發展追求的是長遠、健康的發展模式,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旅游不僅是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方式,更有著維護環境利益的責任與使命。

2.旅游業的表現形式

旅游業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維護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滿足現代旅游者對旅游環境的需求,同時又能達到保護環境,均衡生態系統的目的,將旅游業的表現形式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協調性

協調性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形式,集中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旅游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是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和首要條件,生態環境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客觀的物質條件,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在旅游業發展的同時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協調好旅游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另一方面,旅游業與社會之間的協調發展。社會是旅游業發展的載體,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要保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規范旅游行業的綜合行為,保障服務質量,創造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效開發潛在客戶資源。

(2)系統性

旅游業所涉及區域廣,經營業務多,但都是社會這個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行業或者其他經濟活動是相通的。就當前旅游業的發展來說,各個人群、各個領域都共同推進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旅游業進行系統性管理能充分發揮各資源、各個區域對旅游業的促進作用。旅游售票、線路、導游以及旅游消費都是系統性的管理。系統性對旅游業發展規范化具有重要作用,獨立的、超前的、單一的旅游發展形式不能形成規范化、系統性的旅游規模,其做法相對滯后,不僅不能滿足當前較大需求的旅游市場,接納大量的旅游人群,而且還阻礙了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大眾化

在旅游業繁榮發展的今天,旅游早已不再是富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它沒有年齡、區域的限制,已成為大眾休閑娛樂的一種生活方式。對于傳統的旅游來說,出國旅游簽證成為限制人們出行的主要原因,出國旅游對年齡、性別以及從事職業等都有嚴格限制,并且還必須具有較高經濟實力的人群才有能力加入出國旅游行列。旅游的限制條件增加,不利于旅游業向良性化,大眾化發展。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出國旅游不再成為國人的奢望,出游線路明確、交通便捷、價格優惠等有利因素,使得各國的旅游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就我國而言,旅游業不斷趨于大眾化,其已成為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二、旅游業在可持續發展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1.旅游資源過度開發利用

由于近幾年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不僅帶動了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還為旅游開發商創造了較大利益,以致許多旅游開發商為謀取更多經濟利益,不進行實地考察,盲目加大了旅游基地的開發與建設,開墾山林,填湖泊,挖沼澤,造溫泉等旅游項目,使得生態資源受到嚴重破壞,不僅不能達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的,還使得很多有利資源浪費。許多旅游基地都要結合客流量、地理位置、交通情況以及經濟效益等因素,才能真正發揮旅游業的重要作用。對于許多旅游基地開發商來說,這都是較大的經濟投入。旅游業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行為,如建立旅游基地、加大宣傳力度、修建道路等系統性的行為。

除此之外,許多旅游景點出現商業攤位過多,土地占用量過大(如停車場、房屋等),偷盜野生名貴動植物等不良現象,使得旅游資源浪費,旅游環境質量下降,對旅游景點形象造成不利影響,使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

2.旅游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較大的生態環境破壞。主要表現在幾方面,其一,由于旅游者在旅游地隨意扔垃圾、采摘花草等行為為熱門旅游基地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加之旅游管理者對景點的環境維護不到位,并且開展一些不適合景點發展需要的旅游活動,使得環境污染受到的污染程度加重。其二,景點附近的環境維護較差,如水體污染、空氣污染、生態破壞等使得旅游景點資源受到嚴重影響,不僅使景點游客數量減少,而且還影響著景點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其三,許多旅游景點都有許多商業攤位及商業鋪面,由于游客較多,攤位的顧客量加大,產生了大量生活廢水、污水、垃圾。對旅游景點的長期發展來說,這些商業將是重大的生態環境污染源,不利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3.旅游人員環保意識差

旅游者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是旅游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旅游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行動者。但就近幾年我國旅游市場的反饋中可以看出,游客的環保意識十分薄弱。我國旅游業已成為了大眾消費、全民休閑的一種生活方式,對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一直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對此則需充分發揮個人綜合素質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作用。

旅游人員環保意識差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游客亂扔垃圾、踐踏草坪、亂采摘等不良行為較普遍。許多游客的自我約束以及遵章守法意識差,對景點旅游資源不重視,故意做出一些有違景區規定并且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行為,這些不利環保的行為都是需要嚴格制止與約束的。另一方面,亂刻亂劃的現象嚴重,許多旅游景點都存在名勝古跡被刻字或者被亂劃的情況,使得名勝古跡遭受破壞,影響其存在價值。所以作為旅客約束自我不良行為不僅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更是我國文明旅游時展的迫切要求。

4.熱門景點人滿為患

許多旅游景點在旺季旅客供給量遠遠超過景點游客承載量,許多景點為獲得較高效益,出現超額售票的現象,使得交通堵塞、住宿困難、環境污染嚴重等現象。經調查顯示,我國的游客有90%以上都愿意選擇旺季出游,因為旅游需要結合季節、氣候、時間三大主要因素選擇是否出行。對于熱門景點的環境問題,有近18%的游客非常重視,45%的游客比較重視,30%的游客處于一般狀態,7%的游客漠不關心。對此可以看出,對我國熱門景點的環境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游客處于較強的環保意識狀態,嚴重影響了我國景點生態環境。除此之外,景區是幽靜清雅的環境,人數過多將產生大量的噪音污染,影響旅游氛圍,令熱門景點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所以控制游客量將成為熱門景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行動,也是旅游業長遠發展關注的重要問題。

三、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策略

1.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協同,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旅游資源在進行開發建設的同時還應將環境保護納入主要考慮范疇,只有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才能確保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旅游資源的開發應做到以下幾方面,其一,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旅游基地的建設應在我國政策、法律法規的規定下實施,對此應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業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應嚴格審批旅游基地開發項目以及基地建設的批文,在保障生態環境不受到破壞的前提下,確保旅游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其二,開發旅游資源應樹立起防范于未然的意識,在建設發展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將預防與治理相結合,真正確保旅游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其三,由于近幾年旅游資源開發出現的生態破壞嚴重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治理,對已破壞的生態資源加強整治力度,盡最大可能修復已破壞的生態環境。以上三點不僅需要政府部門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監督控制,還需要旅游基地開發商提高生態資源保護意識,以保證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2.加大生態旅游宣傳力度,將環境保護放于首位

旅游已成為一種大眾休閑模式,加大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已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生態旅游主張的核心是以環境為首要條件,促進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其主要發展趨勢則是以綠色、生態、環保為主要方向。目前,城市化發展步伐加快,我國開發新的旅游模式不僅是游客的迫切需求,也是國際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旅游業向鄉村引導,使鄉村的生態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不僅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還使鄉村依靠旅游業的發展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在建立綠色生態旅游的基礎上還應加大廣告宣傳力度,提倡人們參與到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的行列中去,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生態旅游業的發展。

我國擁有大量的旅游景點和生態旅游區,政府應積極鼓勵和引導旅游管理部門將生態旅游區的旅游資源充分利用,開展一些有利于環保的特色旅游活動,促進旅游業整體水平的提高,為中國旅游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道路。

3.加強游客素質教育,提高旅游環保意識

我國旅游業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國民經濟帶來了更大的契機。我國景點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游客的不良環保行為,提高游客素質,保障旅游質量已迫在眉睫。首先,應加強對游客的素質教育引導,旅游管理部門應不斷加強對從事旅游業以及旅游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以及服務意識。旅游從業人員應該肩負起引導游客提高綜合素質的責任。再次,政府應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提高游客提高素質,遵守旅游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從根本上解決游客素質薄弱的問題。除此之外,作為游客,自身應該具有較高的環保意識,加強自我約束,做一名合格的旅游人員,不僅是現代旅游的客觀需求,也是我國新世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時代要求。

4.合理規劃景點游客數量,營造良好旅游環境

合理規劃景點游客數量是確保旅游環境質量的有效前提,對此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計劃和科學合理的人數規定方案。首先,旅游部門應結合各個旅游景點的實際情況,對游客人數的容納量進行合理的審查,確定實際容納人數。再次,通過售票的方式,核定游客人數,在景點規模固定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發揮旅游景點的旅游價值,達到經濟效益和旅游休閑的雙重目的。除此之外,旅游相關部門應針對各個旅游景點制定適合各個景點特征的規章制度,嚴令禁止,條理清晰,明確規定,保障景區生態環境,促進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環境保護與中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 要:作為旅游業穩定發展的關鍵保障,良好的環境資源能夠將更加優質的旅游服務提供給廣大游客。要想推動我國旅游業向著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必須要從根本上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通過加強環境保護力度的方式來帶動旅游業的進步。本研究主要結合我國旅游業及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現狀,闡述了二者間的關系,并分析了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總結、歸納了實現中國旅游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以期待更好地指導旅游業的發展、進步。

關鍵詞:環境保護;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在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國內旅游業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但就旅游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其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環境保護工作不到位、污染現象嚴重等,極大的制約了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開展環境保護與我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利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旅游業的發展,明確旅游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旅游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環境保護與旅游業的關系分析

從基礎定義的角度來看,旅游業為第三產業,主要指的是集旅游景點、旅游景區、飯店和旅行社等主體為一體的綜合性行業的統稱。旅游業、環境二者相互影響和作用,資源導向是旅游業最顯著的特征,旅游資源依托于生態環境,如果無法保障生態環境的質量,必然也會對旅游業的發展造成一定干擾。就旅游景點的歷史發展狀況來看,其運行效果、吸引力強弱及景點質量均與環境保護工作質量直接相關。所以要想實現旅游業的穩步發展,必須要全面落實環境保護工作,改善環境質量,為旅游業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提高環境保護工作質量一方面可以促進景區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居住環境,另一方面還能夠使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1.自然生態層面下的旅游資源環境問題

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旅游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在自然生態環境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首先,水資源污染現象嚴重,水資源短缺成為一項嚴峻的問題。國內當前缺乏科學的水資源開發方案,存在嚴重開發不當的狀況,惡化了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一些含有水景的景區數量逐漸減少,使旅游生活用水的可利用量也明顯降低。此外,還存在較為嚴重的水資源污染現象,在旅游景區中很多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肆意排放,使大量旅游水資源被污染。

其次,部分旅游地區中存在水土流失的狀況,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只關注利益的最大化,并沒有注重對植被和地形地貌的保護,致使原有的地貌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加劇。旅游景區的賓館、水庫、公路等周邊地區的水土流失狀況非常嚴峻,不僅破壞了該地區的生態環境,也給景區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然后,近年來旅游景區大氣污染問題也逐漸被提升議程,同其它環境污染問題不同,大氣污染可能會出現跨區域蔓延的狀況,影響范圍較大,對旅游業造成影響的同時,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大氣污染主要體現在氣候改變、酸雨及粉塵污染三個方面,人們排放的有毒氣體對臭氧層造成極大的破壞,氣候溫度呈現出不斷升高的趨勢,海平面也逐漸升高,甚至一些海邊旅游景點面臨湮沒的危險。大氣污染物還會通過酸雨的形式對水資源、土地造成污染,長期還會導致景點建筑文物被嚴重腐蝕和損壞。這與氣候和酸雨兩大環境污染不同,粉塵污染的危害在于降低旅游資源的整體質量,使粉塵顆粒在空氣中進行傳播,對旅游者的觀賞體驗造成極大的干擾。

之后,作為旅游環境問題的一種特殊表現,生物旅游資源的降低也對旅游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雖然我國在生物旅游資源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然而因為人們缺乏正確的開發和保護理念,未將生物資源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導致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銳減。生物旅游資源的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很多珍貴生物的種類快速減少,瀕臨滅絕,觀賞性較強的植物數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2)森林資源明顯減少,我國當前的森林覆蓋率比全國水平要低,人們肆意的砍伐和占用林地面積,凈化空氣的樹木明顯不足,影響了旅游質量。

2.人文社會層面下的旅游資源環境問題

旅游資源環境問題在人文社會方面也有著充分的體現,不利于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首先,旅游景區的很多文物破壞、污染狀況非常嚴重。隨著游客的不斷增多,景區的接客量越來越多,亂寫、亂吐痰、亂扔垃圾、違規捕魚、違規照相等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為都危害了文物古跡。

其次,在一些充滿神秘感和少數民族特色風情、文化的旅游景區中,游客并沒有遵循當地的風俗習慣,褻瀆了當地民俗文化,給當地景區民俗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一些商業人員利用景區民俗文化來賺取利潤,使民俗文化的本質和內涵發生了改變,均嚴重危害著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最后,旅游景點的民族文化藝術逐漸消退,很多藝術文化朝著低俗的方向發展,無法體現出旅游景點的優秀傳統文化。旅游景點在向游客銷售禮品的過程中,過分重視禮物的外觀和新奇性,禮品所蘊含和代表的優秀民族藝術文化根本得不到體現和展示,旅游市場中充斥著大量劣質的產品。

三、實現中國旅游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應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力度,協調處理環境保護工作與旅游業的關系,通過良好和充足的環境資源來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實現中國旅游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對策如下:

1.基于旅游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旅游業發展的核心基礎就是旅游資源的質量,而旅游資源的關鍵在于環境,只有確保景點環境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充分發揮旅游資源的價值,提升旅游景觀的效益。自然旅游資源是在長期的積累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所以實施旅游景點的保護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制定出健全、完善的自然旅游資源開發規劃,按照一定的流程循序漸進的開展旅游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構建出高質量的旅游設施和旅游景點。

應將建設旅游設施與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兩項工作整合起來,秉承科學性、計劃性的原則和理念,全面貫徹和落實旅游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在制定旅游資源開發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旅游資源開發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確保規劃制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步驟來開發旅游資源。還應盡量于自然保護區外實施旅游設施建設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護自然景觀,理性的開發和規劃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力度,保持環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避免出現盲目開發的狀況,降低對生態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

2.基于旅游企業經營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在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旅游企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旅游企業必須要認識到自身承擔的職責,有效落實環境保護工作,減少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以發展和動態的視角來開展旅游業務。承運、組織旅游活動的主體就是旅游企業,其在執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時,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一要開拓全新的環保型旅游業務,研發設計出農業、森林及生態等生產環保型的旅游產品,并對旅游目的地進行科學的挑選和設計,以免脆弱的生態地區再次遭受破壞和污染,在確保旅游景點具有較強恢復能力;二要對旅游時間、人數進行科學的管控和限制,對游客的消費行為進行積極的引導,提升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使游客能夠自主約束旅游和消費行為;三是增強導游的生態旅游理念和理論知識,將生態環保內容更加有效的傳輸給廣大游客。

作為旅游接待設施的一大主體,旅游飯店在落實旅游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工作中也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飯店要將“綠色、生態”作為經營的主要理念。具體對策如下:(1)對飯店生活廢舊物品進行分類回收和利用,降低垃圾的排放量,并在旅游飯店內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型的設施和清潔能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含量;(2)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現象,通過有效的節水措施來實現水資源效益的最大化,緩解資源短缺的問題;(3)向游客提供可再生旅游產品,避免使用一次性、污染性較大的產品。

3.基于旅游消費行為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游客的消費行為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保障消費行為的規范化和理性化,才能夠有效的推動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诼糜蜗M行為的可持續發展對策如下:(1)明確當地旅游景點的風俗文化,將旅游目的調整為感受民俗文化藝術魅力,遵守當地風俗習慣,在觀賞旅游景觀的過程中,不要做有損文物的行為;(2)約束自身的旅游和消費行為,將垃圾存放到規定地點,并收集好旅游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避免垃圾對景觀環境造成破壞,爭做文明旅游者。在收集和處理旅游垃圾的過程中,要按照不同的類型來處理垃圾,對具有利用價值的垃圾進行進一步的使用,優化旅游景點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和感受;(3)游客要減少一次性消費產品的使用,例如: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碗筷等,這些一次性餐具在較長的時間內很難被降解掉,還會對土壤資源造成嚴重的破壞,使用一些可降解的綠色和環保型餐具。游客要主動參與到有益的生態環境保護活動中,為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貢獻自身的力量,推動旅游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均衡發展。

4.基于旅游管理機構和政府部門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旅游管理機構和政府部門在實現中國旅游業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必須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管理機構的主導作用,針對不同地區旅游區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配套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政策,并出臺一系列的環境保護制度。在健全的法規體制的保障下,要基于責任、義務相統一的原則來規范和約束旅游資源開發者的行為,嚴厲的懲治破壞旅游景區環境的行為。

政府機構和旅游管理部門加大對環境保護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將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到旅游企業、游客心中,從而使旅游業向著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綠色生態化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旅游管理機構和政府部門還要構建一套可行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綜合性的分析環境的適應性,創建出全新的生態型旅游區,對旅游區的污水處理、生物保護和地形地貌保護工作內容進行細化。開發旅游資源時,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適度性的原則,把握好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工作的重難點,避免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我國當前旅游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將旅游業與環境保護工作整合起來,實現旅游業與環境保護工作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通過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一方面能夠優化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還能夠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應基于整體性的角度,統籌性地把握各方面的要素,將旅游資源開發、旅游企業經營、旅游消費行為、旅游管理機構和政府部門作為切入點,使旅游業與環境保護協調起來,從而推動旅游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論環境保護工程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使用?,F階段我國仍然以重工業為主,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急需加強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圍繞我國環境發展實際情況,對環境保護工程與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資源

環境工程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紀60年代被提出的,當時工業迅速崛起,而工業迅速崛起的背后就是環境污染問題,當時環境問題遠沒有現在嚴重。因此,當時環境保護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由于局部污染導致的環境問題。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F如今,隨著世界范圍內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更多能源被開發和利用,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并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污染對人類本身和自然環境造成的威脅和傷害,環保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也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這一意識的產生和深化進而推動了環境保護工程的發展。上世紀末為了解決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環境保護工程也逐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伴隨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并進一步朝著生態化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對環境保護進行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環境可持續發展概述

可持續性發展這一理念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這一思想在我國經歷了漫長時期,充分展現了人類與環境之間建立的發展關系。21世紀初為了解決更加多元化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國以及大部分以重工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了與此相應綱領和基本議程。充分肯定了這一理念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1世紀對外國來說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國家為了應對環境問題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能理論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產生共識。在多年環境保護工作中,我國積極借鑒國際發展經驗,結合自身國情,投入到了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工作中。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一新理念被提出,伴隨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這一理念很快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也為我國順利開展環境保護工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目前關于環境可持續發展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這主要是因為環境保護并不只是單方面的,包含的領域較多,比如建筑、政治、科技等都可以作為環境保護內容。由于領域各不相同,因此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所以關于定義自然也就有所出入,但毋庸置疑的是都離不開“可持續發展”。我國已經召開多次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會議,會議指出,這一理念既要使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又要為子孫后代謀福祉,避免由于人類能力的提升導致環境破壞問題越發嚴重。

二、影響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我國得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正因為如此,我國一直都是人口大國,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我國社會發展。目前,我國人口數量已經超過14億,并且每年人口數量正在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人口數量過于龐大直接導致我國環境發展緩慢,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環境的問題很難徹底解決。根據專家統計,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左右,我國人口將達到15億。而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帶來的直接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人均資源占有量將減少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老齡化問題嚴重。老齡化問題一直是我國發展主要問題,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將增加子女贍養負擔,而另一方面也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影響,比如醫療等問題。據統計,2014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經突破3億,這也意味著老人的贍養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難題。

2、投入與產出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在環境建設的和保護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是離實現可持續發展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速度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環境保護,但是企業隨意擴張等行為并沒有得到有效約束。第二,效益方面。我國環境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提升,但是環境工程施工單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難于管理,對我國環境工程建設發展極為不利。

3、環境和資源因素

社會環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以大氣污染為例,對我國六百余座城市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城市大氣達到國家一級標準,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我國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導致汽車數量猛增造成的。此外,水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體現在我國內陸地區較多,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且空間分配極不均勻,北少南多。

三、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

我國環境的增長離不開勞動力、資源以及科技的重要作用。因此,應當逐漸提高這三個要素的比例,實現累積增長,使其成為推動我國環境發展的重要力量。勞動力在我國社會發展中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勞動力問題也始終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我國是人口大國,在環境保護方面,雖然勞動力并沒有明顯的促進效果,但是卻為第一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上述三個要素中,要優先發展科技,只有科技得到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我國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里,在環境保護方面實現了穩步提升,從整體上來說,與改革開放前相比,環境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科技方面不但沒有取得進步,反而下降??萍紕撔侣室苍诔掷m下降,這樣一來,環境和科技就出現了矛盾,科技創新速度已經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環境要求。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就是科技創新,從我國環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應體系也將逐漸完善。環境體制的轉型將會對科技創新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結語:

綜上所述,自從我國實施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來,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積極相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由于我國人口數量過于龐大,無論是在人均資源占有率還是在人均資源利用率方面都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國正在進行工業轉型,轉型過程中必然需要對環境體系進行調整,而這一過程將會遇到重重阻礙。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高?!董h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教

摘 要: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環境科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全校共選課。為了更好地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認識到環境保護與自身關系,作者從教學出發,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此課程的教學方式提出幾點教學改革。

關鍵詞: 環境保護 教學模式 高校課程

1.引言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使環境污染加劇。同時,隨著全球人口的急劇增長,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環境和資源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發展。面對當代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可持續發展戰略應運而生。只有當其基本思想和概念為人類都所了解和掌握時,人類才能保護好環境,并保證自身的持續發展。作為社會建設的主力軍,當代大學生環保素質將對我國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高校進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教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2.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定位及特點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目前高校開設的一門環境保護類課程,它以生態學、系統科學和環境學為理論基礎,是一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融合的邊緣學科,也是集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學知識教育于一身的交叉學科。

作為環境科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西發展》也是全校共選課,該課程介紹了當代資源和環境的一些基本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及實踐途徑,闡述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以及環境保護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因其涵蓋內容廣泛,授課對象專業層次多樣,所以需要將靈活、豐富的教學法滲入日常理論和實踐教學中。

3.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教學方式探討

教學方法,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趙本良,2015)。針對其課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通過案例教學、小組報告、演講等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課程的興趣,以達到教學目的(羅國芝,2012)。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其不足是挫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針對本課程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應更側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采用課堂理論教學、課堂討論、社會調查及小論文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1案例教學。利用社會或身邊發生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道理,引發學生思維共鳴。如在講授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環境管理等章節內容時,由于其專業性強,較枯燥,因此可以輔以案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2課堂討論。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 為解決某個問題而探討, 以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孫成訪,2008)??梢赃x擇某個專題或者當前熱點環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題討論,如結合現狀談談此舉對當地生態環境及魚類生態史的影響等。

3.3專題式教學。以某個專題為核心展開,如可圍繞當代生態、環境、資源現狀展開,以我國現實施的某些環境專項為切入點,通過全面介紹和分析,提高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4團隊式教學。針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特點,可組建一支具有不同專業背景及學科領域的團隊,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研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摘 要:如今世界上各國都把環境問題列為頭等重要的問題,要如何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時將環境也要保護好,這儼然成了國際上各國所面臨要解決的大事。就拿我國來舉例說下,我國雖說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也很多,因此人均資源那是相當的匱乏。同時我國現在的生產模式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還有人們消費模式不對等的,這樣的發展形勢是十分不好的。因此,延伸到大范圍,對于全世界來說也是一樣有影響的。所以我們要在發展的過程中處理好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才能使我們的世界可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原因與對策

隨著科技的進步,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等,但是也同樣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問題。 環境惡化的加劇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對于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了當今社會上的頭等重要的事情之一了。眾所周知的是環境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因此本文就對環境保護和可以持續發展的相互關系,針對現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一些方案提出個人的一些見解,為保護環境和構造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一、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首先一點我們要知道的是要想處理好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就要對環境的保護工作措施做到位。當今的社會為了發展就不顧一切的破壞環境,對環境的不重視,完全就是只想到現在的利益,完全沒有顧及到長遠發展,要是長久這樣下去會對往后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為了與環境和諧的發展,就要重視處理好環境和發展的關系,在經濟和社會的建設中要保證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發展的高度和諧, 因為只有做到這樣,才可以確??沙掷m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一致統一。不然的話,若是我們只是為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根本就不考慮對環境的保護,重視眼前利益不考慮子孫后代的長久發展,這樣就會導致統一遭受破壞,造成更大的嚴峻局勢。這樣既不能保證人們發展的需求,環境還得不到保護。

二、現在所存的環境問題

現如今世界上的大體環境狀況是:局部在改善,總體在惡化?,F在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環境在被污染和生態在被破壞,雖說,目前世界上在對保護環境的工作還是做的不錯,但是所面臨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就看看現在所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指出的一點是大氣污染嚴重,造成這一污染的來源主要是煤炭的燃燒、汽車尾氣的排放,其中煤炭的燃燒是造成大氣污染最根本的原因。大量的火電廠為發電,需要燃燒很多的煤炭,煙筒排放出的大氣懸浮顆粒甚是好多。對于一些地區在冬天為了取暖也同樣需要燃燒煤炭也會排出很多的大氣懸浮顆粒。還有的是在一些地區還燃燒了含有大量硫化物的煤炭,在那里會經常下酸雨,對大氣同樣是有害的。到了當今隨著汽車的急劇增加,汽車尾氣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其次還的就是對水資源的缺乏,雖說,在近些年來國際上對工業排污,加強對廢水的處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對于城市生活排污水量卻是日漸增多,其中對生活用水排污的處理進度遠遠跟不上其排放的速度。還有就是一些國家嚴重干旱少雨,就造成他們對地下水過度開發,這樣水資源的供應更加缺乏,有些嚴重的更是對人民飲水安全和其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三、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

對于造成這些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強,造對成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總認為對這些環境保護屬于大事,我們是個體對大環境的影響不大,認為這是國家政府部門要管的事,久而久之,就形成這樣一種觀念保護環境是國家的事與我無關緊要。還有就是人口在不斷的增加,雖說目前有的國家的人口出現了負增長,但是總體趨勢還是在增長的,就像印度以及我國就還是在快速的增長的,這樣就會對資源的需求增大,消耗也會加劇。為了滿足我們的需求,就會肆意大理過度的開采,對大自然造成破壞,造成環境惡化的嚴重。

四、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對更好的對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首先要加強自身對保護環境的意識,要打破傳統的觀念,正確認識到保護環境不單單是國家政府的事,同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保護環境和我們的日常息息相關,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不浪費每一度電、每一點水做起,使每一個人都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

其次還應該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因為缺乏約束的東西人們往往會對其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為了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該對環境保護頒布相關的法律條文來對人們進約束,使人們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要跟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對其有規劃的,有重點的頒布相關法律,使其在發展的時候更加規范化,這樣才能對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要兼顧到對環境的保護,做到在不破壞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前提下,要合理的對經濟和社會進行發展, 使人與環境可以和諧共處,只有這樣堅持的發展下去,我們的一切才會協調,因為不僅滿足了我們的現在利益,又能給子孫后代有發展的空間。為此我們要改變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模式,盡可能的形成生態,與環境友好的模式來對其進行發展,只有做到這樣,我們才算是可以做到對環境的保護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精品无码国产日韩制服丝袜|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老熟女毛茸茸浓毛|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国产xxxx视频在线观看|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 全部孕妇毛片丰满孕妇孕交|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真人新婚之夜破苞第一次视频|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97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欧美性猛交aaaa片黑人|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成全高清视频免费观看动画|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中文字幕日本六区小电影|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蜜と1~4中文字幕月野定规| 乌克兰少妇xxxx做受|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真人一对一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中国猛少妇色xxxxx|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