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

時間:2022-05-27 04:4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青少年心理問題及調治論文

青少年所遇到的心理挫折、負擔或困惑,大體上可以從自我心理、性心理、家庭(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及社會適應幾個方面來探討。

(1)自我心理。隨著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在內心世界有許多復雜的事情要考慮,甚至操心。其中青少年最關心的是對“自我的認識”,即怎樣認清自己的行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現。在日新月異、快速成長的過程中,覺得時時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發覺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興趣及志向在何處,交來會成為一個什么機關報人等等。由于對成長變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煩惱,同時也對別人的批語與反應甚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評就反應強烈,而且很難過。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并增強自己的信心,是青少年們常遇到的內心顧慮。

(2)性心理。隨著性生理的發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隨之發展。隨著日益增長的性興趣與愿望,如何適應社會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青少年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別”。生理上的性別取決于人的解剖器官與生理現象,倡在心理及行為上,每個青少年要學習如何按生理性別角色去講話動作穿著;怎樣才能引起異性的好感與喜歡;如何與異性朋友結交相處等等,是青少年們必須去學習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別”。只有“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一致,才能完全定義為男性或女性。這些心理上的問題,也常是煩惱、壓力的來源。

(3)家庭關系。如何與父母親相處,是青少年們的心理負擔與困難之一。隨著思考方式的改變,年輕人改變了對父母的看法,開始批評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際隔閡。假如父母處理不當,就有親子關系的沖突而不悅。再者,年輕人追求獨立自主,力求減少依賴父母,而有些父母卻不關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親子爭吵、家庭不睦。

(4)朋友關系。與同學、朋友交往是青少年的一種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學習、幫助,會增長知識。因此青少年們的朋友感情非常濃厚,自己是否被別人喜歡,是否被朋友接納,很是重要。對于同學或朋友的言語接納很敏感,也容易產生嫉妒或爭奪別人關心的現象。有時,受到群體朋友的壓力,非采取某種行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問題根源之一。

(5)社會適應。青少年們對自己的社會環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時髦,追隨社會上流行的風氣,最易被感染或鼓動,也容易批評傳統的社會觀念。假如民生劇烈的社會變革,價值觀念改革,年輕人常易落入變遷的漩渦當中,首當其沖受社會文化劇變的影響。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淺談當前青少年心理問題與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中小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已勢在必行。本文,指出了心理教育的途徑方法,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使之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心理問題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品質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人人向往與追求。一個人只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心理的健康可能更重于身體的健康。試看中國體壇上的運動健兒們,他們取得那么好的成績,除了有強健的體魄、競技,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同志曾指出:“一個民族的新一代沒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民族就沒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之林。”青少年的心理素質,作為心理塑造的重要時期,它的健全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

二、 心理健康的標準

那么,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良好的個性。中學生要情緒穩定,性格溫和,意志堅強,胸懷坦蕩,豁達樂觀。

(二)良好的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現實,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適應復雜的環境變化。

(三)良好的人際關系。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有好人緣,保持心情愉快。

三、當前青少年心理問題

當前中小學中存在心理問題比例相當高。好動、多話、厭學、打架、嫉妒、憤怒等并不是單純的品行問題,而往往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這些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燥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二)意志脆弱,優柔寡斷,虎頭蛇尾,缺乏主見,獨立處事能力差,一味盲從他人。

(三)性格一般表現為:1.自私狹隘型,斤斤計較,并且在很長時間不能自己解脫,甚至耿耿于懷;2.自大自負型,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3.自卑怯懦型,這類人較為孤僻,做事優柔寡斷。

(四)貪玩好動,懶惰散漫。主要表現在課堂不聽課,一味搞小動作或睡覺。

(五)愛出風頭,虛榮心強。表現為部分學生只圖表現,不比學習比打扮比吃穿。

(六)自信不足,自卑感強。表現為部分學生因一時的挫折,便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常拿缺點同他人的優點比,對自己失去信心。青少年以上的這些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矯正,后果嚴重,輕則有損身體健康,有礙生活、學習、工作效率;重則造成離家出走、輕生、偷盜、搶劫、殺人、強奸等。所以這些心理問題,要及時醫治。

四、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原因

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家庭原因。家庭是一個人生活的起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人能否健康成長,同家庭的教育無不密切相關,部分學生家長只重視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而忽視對孩子的心靈塑造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的家長缺乏教育方法,對子女教育過于武斷,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的過分嬌寵子女,忽視與子女的溝通和監管教育;有的父母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給孩子造成消極影響,這無形中為學生不健康心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學校原因。現在雖然強調素質教育,但沒有相應的評價制度,分數仍然是評價學生乃至老師的標尺,決定著師生的前途,使學校只重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得部分老師對差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不了解、不研究,從而導致部分學生由厭學到棄學到輟學,閑散于社會。這些有著類似遭遇和感受的青少年,在他們團伙中強烈的認同感給了他們畸形的自信與自豪,往往會結伙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三)社會原因。一些非主流文化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臺日韓文化乘虛而入,尤其是網絡媒體的負面影響,使得一些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暴力兇殺色情等信息,嚴重誤導了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成為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四)學生原因。青少年處于這個時期,自制力差,對外界不良影響缺乏抵制力,加之對心理知識認識不足,無法用心理知識矯正心理發展的曲形,是導致學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觀原因。

五、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徑

針對以上學生的心理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既然,家庭、學校、社會存在的問題都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那么三者之間就必須協調起來,積極采取辦法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家庭方面,要發揮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長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教育并自覺履行職責。重視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重視培養子女良好心理品質,并注重發揮子女的個性特長。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要引導孩子樹立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克服攀比、享樂等毛病,讓孩子學會感恩,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2.優化家庭的學習環境。注意創建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應平等相處,交談要語言文明,父母之間要相敬如賓,尊敬長輩,鄰里團結,避免吵吵鬧鬧,大動干戈。注意引導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力爭培養積極向上、對孩子成長有促進作用的興趣愛好,要盡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安靜、舒適的家庭環境,以促進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3.常與學校溝通。家長要常主動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方面的表現,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家校教育的不統一。

(二)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

1.在學校教學中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改變忽視心理教育的現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創設優良的校園環境,教師做到為人師表,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學生,學校注意確立積極向上的校風、班風,提倡優良的學風、教風。通過健全機制,加強心理教育專業培訓,強化教師的心理教育工作意識,開展各種有益學生身心發展的活動,開展心理咨詢等,教給學生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還可以創設良好的心育h境熏陶學生,如通過美化、凈化校園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以豐富的校園文化,占領學生思想陣地,培養學生高雅的情趣、積極向上的進取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通過開設心理輔導課,對有關心理行為問題進行矯治,以增強心理輔導工作的實效性。這種有意識地磨練學生的心理品質,是矯正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根本途徑。

2.教育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不斷學習文化知識和教育科學理論,掌握科學的育人方法,以育人為己任,積極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熱愛學生,向學生講解心理知識,開展“心理講座”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擴大視野,積累知識,開闊心胸;學會關心幫助他人,明白做人道理,淞⒄確的人生觀,遠大理想,磨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

3.學校老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老師要主動接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做學生的貼心人,取得學生的信任,這樣學生才可能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促使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克服孤僻、自私、脆弱、自卑、虛榮、傲慢等不良心理特征,自覺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4.學校需承擔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學校應通過網絡、家訪、召開家長會等方式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對單親家庭和有特殊困難家庭的孩子予以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三)充分發揮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作用

1.大力發展先進文化,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全社會的思想文化戰線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大力發展和傳播先進文化,樹立先進事例,形成弘揚正氣、扶正祛邪的社會輿論氛圍。大眾媒體、各文化單位要制作、刊播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化作品,制作具有知識性、教育性的刊物。

2.努力優化文化環境。一是要加強文化市場的綜合治理。新聞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門要深入開展“打黃”、“掃非”斗爭,堅決杜絕轉播色情、暴力、等出版物,堅決制止向青少年兜售不良出版物。二是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營業性娛樂場所的管理,堅決取締無證網吧,盡力防止青少年接觸不良場所。

(四)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學生學習的評價制度,把心理素質的好壞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指標,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五)青少年自身要在家長、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調節、控制情緒,正確對待困難。培養廣泛的興趣,多參加身體鍛煉,加強心理訓練與修養,自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完美人格。

總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這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少年心理品質必將出現新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在探索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使他們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宜州市民族中學)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青少年心理問題常見的表現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誤區與對策

【摘 要】本文列舉了青少年心理問題常見的十種表現、以及目前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和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誤區與對策

所謂心理問題,就是心理活動失調或心理失去常態。人的心理活動為此源頭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動著,如果心里流動遇到某種阻塞,這就是心理問題。目前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開始重新并著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了,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對多數人來講還是一個新課題,加之,目前有關方面對這項教育的內容還缺乏統一、規范的要求,因此,實踐中存在不少誤區,進一步明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做些什么是十分必要的。

1.青少年心理問題常見的十種表現

1.1抑郁

表現為郁郁寡歡、沉默、孤獨。這在一般情況下屬性格弱點,但嚴重的則是一種心理問題。患者時常愁眉苦臉、動作遲緩、憂心忡忡、對人冷漠無情、對生活缺乏熱情、甚至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1.2狹隘

一般的狹隘只是性格弱點,但嚴重的狹隘則是一種心理問題。心胸狹隘表現在對人對事斤斤計較、常為細小過失煩惱苦悶,不能自解。

1.3怯懦

表現為在公開場合畏首畏尾,手足無措,唯恐別人笑話自己,甚至在課堂上做作業也要遮蓋起來,生怕別人見到了恥笑,沒有自信心。

1.4恐懼

由于多次的失敗和挫折,心靈刺激較深,產生恐懼心理。有的青少年學生受到不及格分數的困擾,以致一看到分數就恐懼。他們害怕見老師、家長、生人,一見到責備的目光就呆若木雞,有的被恐懼心理壓抑的不能進行正常思維,連責備別人時,也會惴惴不安。

1.5神經過敏

表現為異常敏感又失去自制。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專注于學習、過分關心人際關系。心理脆弱又無主見,易被引誘,行為坦率,一些小刺激也會引起大吵大鬧,易產生敵對情緒和報復心理。

1.6虛狂

表現為情緒極不穩定、性情暴躁、一觸即發。同時,蠻橫任性、好冒險逞強,追求刺激,極好表現自己,常與人爭吵、打斗,行為不計后果。

1.7過度激動

這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產生的一種反常心理。表現為極易激動、舉止沖撞、待人態度生硬、愛發脾氣,有時則歇斯底里、不聽勸告。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厲害,但又想不出恰當的發泄手段,處于一種誰碰到他讓誰倒霉的心理狀態。

1.8無動于衷

表現為為對一切都滿不在乎。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表現出的一種反常心態,由于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對來自任何方面的批評指責均若無其事。有時故作怪態,使你對他無可奈何。但滿不在乎的外表下卻充滿著自尊心受到傷害的痛楚。

1.9報復情緒

有的青少年犯了錯誤以后,認為周圍的人都以輕蔑的態度看待他,在內心激起一種仇恨與對立的情緒,任何一點動向都會觸動他的神經,連別人看他一眼也覺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無關的行為也視為挑釁,在內心時時升起一種報復情緒,并用破壞、搗亂來發泄自己心中的怒氣。

1.10不良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本并非屬于心理范疇,但不良積習則是源自后天的下意識動作。不良行為習慣表現為惡意的模仿、說謊、搗亂、抽煙酗酒、小偷小摸等。有時已知不對,就是不改、難改。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與對策

2.1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測驗

把開展心理測驗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似乎只有對學生進行了繁多的心理測驗,才算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實,這種做法更多的是成人的功利需要,轟轟烈烈造勢的需要。測驗了解孩子發展狀況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難以避免的負面影響。

目前,我國合格的心理測驗專業人員嚴重缺乏。由于缺少專業人員的指導與訓練,許多學校在心理測驗量表的選擇,實施心理測驗的過程中都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學校對測驗結果缺乏科學的認識與處理方法,隨意公開結果,或以此給學生分類,這些都在有意無意的傷害學生和家長,而且違背了教育原則。心理測驗的目的主要是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與服務,它側重與描述學生心理發展現有狀況,學校應根據測驗結果反映出來的規律、特點及問題,調整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心理測驗,它重在教育。

2.2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咨詢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立心理咨詢室,為此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派出教師參觀、學習,并要求教師開展面向家長、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在很多學校人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展心理咨詢。事實上,由于專業能力的限制、時間、精力等局限,很多開展心理咨詢教育的教師承擔不了這一責任,感到力不從心。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主要是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因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局限于心理咨詢,它應當體現“重全體、重預防、重教育”的思想,而不應僅滿足于個別學生和家長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詢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心理咨詢室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中心。以此為依托,它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廣播、電視、刊物等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至于根據實際開展針對個別學生、家長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詢活動,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一種補充形式。

2.3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向學生提供心理衛生知識,開設心理課

其實這也是片面的。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許多屬于非知識性的內容,它需要讓學生通過活動、實踐、訓練等親自體驗獲得,而心理課所能提供的活動空間、體驗的機會是遠遠不夠的。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處主題內容外,還包括測驗、咨詢、班會活動、野外訓練等,而這些內容無法由心理課來涵蓋。再次,心理課側重于一般性、共性的心理問題,它無法深入的解決特殊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因材施教”對心理健康教育更為重要。不對癥,豈能亂下藥?

心理健康教育應向學生日常生活滲透,心理知識傳授與心理教育活動相結合、對全體學生的心理教育應與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相結合、心理課程與心理訓練、心理輔導相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實踐和應用為主的教育活動。應遵循目標性、現實性、發展性、差異性和活動性原則。

(作者單位:平涼農業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穿越”文化折射當代青少年心理問題

摘 要: 作為21世紀以來最引人矚目的大眾文學題材之一,“穿越”文化儼然成了當今社會的一種流行文化,吸引了許多青少年的青睞。“穿越”文化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青少年群體的心理需求傾向,它迎合了當代部分青少年逃避現實,釋放壓力,尋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反映了青少年現實化、功利化、庸俗化的價值選擇。這些都是值得教育界、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者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 “穿越”文化 青少年心理問題 干預策略

當前,作為21世紀以來最引人矚目的大眾文學題材之一,“穿越”文化儼然成了當今社會的一種流行文化。“穿越”小說借助網絡的形式迅速走紅,“穿越”題材的電視劇、電影、漫畫和游戲更是以其奇妙、刺激、未知等特色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穿越”文化的主要受眾為青少年群體。“穿越”文化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當代部分青少年群體的心理需求傾向。在“穿越”熱潮的背后,隱藏著青少年群體怎樣的社會文化心理和深層意義呢?這些都是值得教育界、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者深思的問題。

一、穿越文化的現狀分析

穿越,作為時下熱門詞匯,意即人或物發生時間和空間上的轉移。近幾年,穿越小說狂飆突起,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勁頭席卷了整個網絡小說,成了最熱門的題材之一,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穿越小說粉絲群。1994年,黃易的武俠小說《尋秦記》成為穿越小說的雛形,此后又有了席絹的《穿越時空的愛戀》,這些都是早期的穿越類作品。目前圖書市場上也出現了多種穿越小說,其中較知名的有《綰青絲》、《夢回大清》、《步步驚心》等,且大多擁有不錯的銷量。作家出版社更一口氣推出了“四大穿越奇書”——《木槿花西月錦繡》、《鸞: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顏》,現在這些穿越小說更是成了電視劇改編的對象。2010年以同名網絡小說為藍本,穿越古今的電視劇《宮鎖心玉》的熱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據湖南衛視的官方微博透露,《宮》自2010年1月31日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位居全國同時段節目之首,2011年2月16日的收視份額甚至達到14.28%。近來,受“穿越劇”收視率節節攀升的影響,穿越題材小說繼續升溫,尤其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追捧。

鋪天蓋地的“穿越”文化大多有雷同的內容、相似的模式,它匯集了歷史、言情、宮廷紛爭等多種元素,講述現代人穿越時空與古人的愛情故事。其情節通常是描述一個當代青年在遭逢變故,機緣巧合下,穿越到古代的某一個朝代,美其名曰“架空”,在那里經歷欺凌、磨難,陰謀、宮闈政變、后宮紛爭等,女主角利用自己超前的現代經驗,百折不撓地對抗惡勢力,在英俊且癡情的英雄男主角的保駕護航之下,最終走向一個共同的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過著神仙般的瀟灑生活。這期間還不忘宣傳現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教文衛等知識。這些文字、影視劇帶來的是青少年對穿越的羨慕、模仿,甚至崇拜。

二、從穿越熱潮透視青少年心理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穿越”就像一場華麗而旖旎的“清秋大夢”,其主要功能在于滿足觀眾休閑和放松的需要,對于普通大眾起到消遣娛樂的作用。然而,穿越熱潮在青少年學生群體中的甚囂塵上,折射出當今社會,尤其青少年世界的一些心理問題。

(一)“穿越”文化迎合了當代部分青少年逃避現實、釋放壓力的心理需求。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夢有解除心理壓力的作用。從這一層面來看,“穿越”文化更像是青春世界里一場“豪華的白日夢”,它迎合了年輕人在某種惶恐與迷惘狀態下的情感需求。有學生表示:“其實我們愛它并不是因為小說本身,而是當今在學校壓力、家庭壓力、社會壓力之下,我們暫且躲在穿越中找到一個避風港,那里天馬行空,有各種我們想要卻在現實中找不到的世界。”青少年“穿越迷”著迷“穿越”文化,正是因為這種文化中所展現的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生活令人向往。

當代部分青少年學生之所以有這樣的文化選擇,與當代社會環境不無關系。當今社會的變化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呈全球化趨勢,中國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各階層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一種集體意義上的精神焦慮和心靈困惑,這是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穿越”文化大行其道正說明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焦慮心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某些青少年學生對“穿越”文化的癡迷,可以說是這種焦慮和困惑在校園文化生活內的折射。當代青少年處在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社會觀念巨大變化,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溝通、家庭關愛等因素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直接體現在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對孩子、青少年學生本身對自我的期望往往偏高,家庭矛盾突出,家庭、社會成員之間的親密度降低,社會關愛匱乏,個人情感的孤獨等,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部分青少年性格中的消極因素的形成。孤獨與寂寞成了部分青年人共有的情感體驗。

青少年正處于向成人的過渡時期,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面對未來,他們有著美好的憧憬,有對理想的期待和對現實社會的失望。而現實生活中,各種壓力使他們有時處于緊張和彷徨之中,他們需要一種排遣寂寞、填補空虛、釋放壓力的方式。缺乏有效的緩解途徑,容易導致其心理失衡,產生逃避現實,在虛幻的“穿越”中找尋自我、宣泄挫折的潛在愿望。“穿越”文化創造的就是一種精神的虛擬。在另一個世界里,有張揚的個性和不羈的叛逆,也有對真、善、美的渴求,是當代青年理想與現實矛盾心理的最好寫照。它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當代部分青少年在壓力下自我解脫的心理需求。他們在“穿越”制造的虛擬的空間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放松自我,“穿越”進入的另一個世界滿足了他們的幻覺,釋放了他們的焦慮,使他們獲得了一種假想式的滿足和替代式的補償。他們把自我從現實世界放逐,實現精神上的“詩意棲居”。這種令人暫時忘卻現實的“穿越”功能滿足了青少年的消費口味和精神需要,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逃避,是一種缺乏主體精神和時代責任感缺乏信心和勇氣的表現。

(二)“穿越”文化迎合了當代青少年尋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相應的都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層次,也是難以實現的需要。弗洛姆認為,現代社會精神危機的表現之一是人們日益感覺到自我的疏離,盡管他們有思想,有情感,卻不能支配自己,從而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

當今青少年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社會終究是成人控制的社會,而青少年學生是成人教育培養的對象,他們無法實現對社會的控制。青少年學生的主體性的實現受到社會及成人的制約,無法與成年人抗衡。在當今社會,青少年的自身發展更多的不是自我的選擇,而是對社會的適應。他們生存于社會的種種規定和控制之下。社會和成人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影響青少年的成長路程。社會的價值觀、教育制度、就業政策、輿論力量,都對青少年的發展有決定性影響。

青少年伴隨著生理和心理的逐漸成熟,心理呈現出“獨立感”和“成就感”的需求。他們渴望擺脫成人的控制,迫切希望獨立自主,喜歡獨立探索和思考問題;他們開始關注“自我”,關心自己與他人的內心世界;他們開始了解、接納和逐漸掌握更多的行為規范、價值標準、社會角色,并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的認同。一方面青少年要求自主,另一方面得不到自主,缺乏自我的空間與自由。“穿越”回古代,他們是“主宰者”,不僅能主宰自己,還可以主宰所處的社會。因而當某些青少年學生的“自主性”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后,他們往往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滿足,“穿越”文化就成為他們欲望的無拘束宣泄的介質。“穿越”回古代,已經經歷了現代文明,他們作為現代人的強勢就充分體現了出來。他們追求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自我獨立意識,運用現代人的理念在古代混得如魚得水。因此,在顛倒的現實與虛幻的情境中,他們的自主性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某中學高二、已讀過30余本穿越小說的小溫同學表示:“小說中的現代主角正身處困境,但在另一個時空只要懂得一條基本的化學公式就大顯威風,我也想像他這樣到了古代變成神人。”青少年學生對“穿越”文化的熱衷,反映了他們尋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其實也是一種對現實教育和文化的抗議。

(三)“穿越”文化反映了當代部分青少年現實化、功利化、庸俗化的價值選擇。

廣大青少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沒有完全成熟,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比較大,尤其對社會轉型時期的各種現象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和評價,這給廣大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社會大環境要靠各方努力營造。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利因素。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中出現了一些有悖常理的現象,對主流文化造成了猛烈沖擊,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尚待重建,社會評價體系失序,在一部分人中產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負面價值觀。在此背景下,某些青少年學生更關心的是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更注重對“小資情調”的追求,對“生活質量”的講究。

“穿越”小說、“穿越”劇中,女主人公在穿越前也許資質平平,貌不驚人,但是穿越后,無不擁有成熟的心智、美麗的容顏和特別的個性,因此更容易獲得王公貴族的青睞。而男主角無不是王公貴族、皇親國戚,他們英俊瀟灑、富貴多情,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青少年學生對“穿越”文化的熱衷折射出了他們對現實愛情和生活的態度。這種跨越時空的愛情追求,既豪華富貴又浪漫溫柔,把物質享受和精神追求共同推向極致,無疑容易引起青少年學生的向往。他們深諳美貌、物質、金錢、地位的重要性,把自己想象為“穿越”小說、“穿越”劇中美麗多才的女主角,瀟灑富貴的男主角,宣泄個人對權勢的支配欲和對金錢的占有欲。在“穿越”文化備受推崇的背后,透視出當代青少年的現實化、功利化、庸俗化的價值選擇。

三、穿越熱潮背后的隱憂及干預策略

“穿越”就像是一次華麗而旖旎的心靈旅行,在一場夢幻中的生死之戀里,擁有一個“率性而為的我”,這個“我”萬人矚目且極盡完美,確實可以讓現代人暫時緩解緊張生活節奏下的壓力。然而,它僅僅是一種消遣娛樂,絕不能當成精神食糧。當代青少年通過“穿越”文化折射的心理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得到矯正。社會應該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寬松、積極、公平的社會環境,這樣有利于緩解與釋放他們的壓力。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自我實現、釋放壓力、逃避現實、填補精神空虛是當代青少年群體沉迷“穿越”的主要原因。因此,學校和家長要注重培養年輕人獨立生活的能力,給予他們更多的自我鍛煉、自我服務的機會,提高其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廣大青年需時常調整自己的心態,盡可能從容地接受和融入社會大環境中,提高社交能力,拓寬社交范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會通過各種方式排除不良情緒,緩解壓力。我們應該讓青少年學生清楚,與其把情感寄托在想象空間里,不如通過腳踏實地的奮斗創造精彩的未來。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網絡環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摘要: 網絡環境對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會導致情緒、性格、行為與品德、人際交往諸多方面的心理問題。因此,要積極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開設上網指導課,監督其上網行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與社區活動,防范青少年受網毒的侵害,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 網絡環境 青少年 心理健康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青少年上網的人數和時間呈上升趨勢。網絡文化以其獨特的開放性、互動性、平等性、趣味性、豐富性等特點,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強烈地吸引著青少年一代,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等的確立、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著深刻影響。由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還尚未完全成熟,好奇心強,辨別力與自控力還不是很強,因此,網絡在給青少年帶來空前的自由與滿足、豐富的信息的同時,也導致不少青少年長期沉溺于網絡世界不能自拔,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許多隱患,出現了一些心理障礙。因此,分析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出現的心理問題并探討解決策略,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環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分析

沉迷于網絡的青少年容易出現下列心理問題。

(一)情緒障礙

青少年長時間沉迷于網絡,欲罷不能,流連忘返,一方面會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緒反應,內心體驗缺乏,嚴重時對一切漠不關心,導致情緒冷漠癥。另一方面會造成精神、軀體對上網的依賴,如果得不到滿足,情緒就會變得異常低落、煩躁、焦慮不安、脾氣暴躁,無法入眠。

(二)性格障礙

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對信息接受者來說,接受的過程是相對封閉的,青少年一旦離開電腦,就會感到孤獨,很難表達自己,難以與人交往、溝通。

(三)行為與品德障礙

撒謊,遨游在網絡世界中的人不需要真實姓名、身份,人與人的交往不需要有責任和義務,容易引發撒謊行為。

暴戾,在網絡環境中,網絡游戲所營造的虛擬世界充滿血腥和暴力,對生命毫無同情和憐憫之心,只有好勇狠斗,久而久之,會引起青少年情感的匱乏和冷酷無情,行為的暴戾。

(四)人際交往障礙

在網絡世界中,人的姓名、性別、身份、行為目的等都可以得到隱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平等性、互動性。且網絡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全球性。這使得青少年傾向于在網絡上與人交流,在網上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充分而真實地展現自我。也喜歡在網絡世界中發泄自己的苦悶、排解孤獨。傳統的情感交流方式逐漸被淡化。許多青少年面對網絡,能夠將內心豐富復雜的情感通過鍵盤熟練地敲打出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沉默寡言,與人交談時不知從何講起,也不知道說些什么,導致人際交往障礙。

二、解決策略

網絡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客觀存在的,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形成合力,齊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共同防范青少年受網毒的侵害,以保證其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凈化網絡環境

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控與管理,規范網絡運作,以防止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政府要嚴格控制網絡,對網絡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實行許可制度,要求網絡服務提供商限制青少年進入負面影響大的網址,要求內容提供商遵守網絡操作法典,不將色情、暴力、煽動種族和宗教仇恨的內容提供給青少年。加強立法、執法,用強制性的手段對不良網站予以打擊。建立有效的安全檢測機制,開發安全檢查軟件,過濾網絡信息,對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進行甄別和查堵,以保證網絡信息的純凈,放心讓青少年綠色上網。

(二)開設上網指導課

面對豐富而又復雜的網絡信息,要注意對青少年的上網指導,積極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的上網意識。首先要求他們遵守網上公德,以道德的、合法的言行介入網絡,防范網上失范行為。其次要教會青少年保護個人隱私,教育他們不要輕易與網友約會,不輕易把自己和家人的地址、電話等信息告訴網友。還要教育青少年正確分辨、判斷、選擇網絡信息,遠離黃毒等有害信息,以避免受色情、暴力、詐騙等有害信息的侵蝕。

(三)監督上網行為

家庭、學校相互協調,共同防范青少年受網毒的侵害。隨著電腦的普及,家庭成了青少年上網的主要渠道,家長在監督孩子上網行為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瀏覽不健康的信息。注意安裝必要的軟件或加設密碼,將不良信息排除在孩子視線之外。另外還要限制、監督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內容。老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系,了解學生的上網情況,協助家長做好監督工作。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更新觀念,清醒地認識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與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的必修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青少年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進行自我調適,保持心理平衡,提高自我免疫力,促進心理健康。此外,學校還應該開設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欄,舉辦心理健康講座,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在校園網上開設心理健康與心理輔導專版,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青少年富有朝氣、精力旺盛、求知欲強,各種文體比賽、知識競賽、晚會、英語角、郊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使他們在廣闊的生活空間中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旺盛的精力能夠得到合理釋放,從而有效遏制他們沉迷于網絡,還有利于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此外,可舉辦一些有特色的活動,如網絡知識競賽、程序編寫比賽、我的博客、電子信箱、論壇等,以激發青少年學習、使用計算機的熱情與興趣,把他們對網絡的注意力引到查詢資料、提高寫作能力、拓寬知識面等有意義的活動中,有效防止沉迷于游戲、聊天等易成癮的活動。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學業不良青少年心理問題、成因及干預策略研究述評

【摘要】學業不良青少年較容易出現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有社會適應、人際問題、情緒問題、危險行為等;問題的成因來源于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大方面;文章對學業不良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干預策略進行了分析,期望對相關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學業不良 心理問題 干預策略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中的每一個個體,注重教育質量整體的提高,而學生學業不良問題也一直倍受關注。國內外研究表明,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突出,影響其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對學業不良青少年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及成因探索并進行教育干預,相關的研究成果將會對學校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提供指導,有利于促進學業不良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目前關于學業不良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多關注其類型、成因、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及教育干預策略。

二、學業不良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學業不良指學習成績低于群體平均水平,且不是由感官或智力障礙引起的。

孫紅梅,姚本先(2010)研究總結發現青少年常見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有:情緒問題、學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青春期性心理類問題、網絡問題、危險行為問題等。

關于對學生的成長的影響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學業不良對學生心理與行為健康的影響。有研究顯示,學業不良學生會出現各種心理與行為問題影響其健康成長。國內外研究表明,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突出表現在社會適應、違紀行為、人際關系問題、焦慮抑郁情緒、自殺傾向、自我認識問題、網絡問題等方面。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其學業表現,形成惡性循環。

俞國良等人(2000)對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的研究發現,學業不良學生的孤獨感明顯高于一般學生,并且學業不良學生的同伴接受性較差。程黎等人(2011)對10-12歲學生研究發現,隨年齡的增長學業不良高智商兒童考試焦慮水平在五、六年級時顯著高于學業優秀高智商兒童;而在成績目標掌握方面低于學業優秀高智商兒童,且表現出更多的成績回避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優秀高智商兒童的非學業自我概念在五、六年級時顯著高于學業不良高智商兒童。

三、學業不良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

隨著對學業不良學生的教育干預的迫切需求,研究者們逐步探索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的成因,期望對其教育干預提供指導。一般研究者從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兩方面來分析影響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國內外研究表明,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影響因素大致來源于個體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和社會因素。

1.個體自身因素。個體自身因素方面,學業不良學生的大腦發育程度、智力水平、個性特點、歸因風格、應對風格等影響其心理與行為問題。劉愛書,陳力(2004)研究發現智力不平衡和P300潛伏期延遲提示的腦功能損傷可相互驗證;且有混合行為問題兒童的腦功能損傷程度比單一問題兒童嚴重;智力不平衡且有混合問題兒童的腦功能損害更有可能是器質性損害。其結果一定程度反映了腦損傷影響智力發展進而影響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類型。蔣航英(2011)研究發現學業不良者的倒攝抑制更明顯,記憶績效較差。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方面,家庭教養方式、家庭氣氛、家庭結構、父母受教育水平、親子關系等因素均影響學業不良青少年心理問題。

家庭氣氛包括家庭環境、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等。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家庭成員之間的心理關系以及孩子學習的環境,良好的家庭物理與心理環境、和諧融洽的夫妻關系、相對親密的親子關系將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發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氣氛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從而影響他的學習成績導致學業上的失敗,引起各類心理問題。俞國良的研究發現,學業不良兒童更多的生活在父母關系緊張的家庭中,而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教育分歧大,父母對孩子的情感投人相對較少。

父母教養態度和方式對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和人格發展都有比較重要的影響;正確的教養方式塑造青少年良好的行為習慣,使青少年認知能力和個性得到正常發展;錯誤的教養方式和教養觀念,影響其認知能力及個性的健康發展。谷長芬等人(2009)研究顯示學業不良兒童的孤獨感與父母的“情感溫暖”呈顯著負相關,與父母的“懲罰嚴厲”、“拒絕否認”呈顯著正相關;對學業不良兒童而言,母親的懲罰嚴厲和父親的溫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釋變量,即母親的懲罰越嚴厲其孤獨感越高,父親的溫暖理解越多,其孤獨感越低。

家庭教育資源不足是影響學業不良青少年心理與行為問題的重要因素。劉頌,劉全禮(2007)研究顯示學業不良兒童的家庭教育資源在家長受教育水平、家長期望值、家庭學習氛圍方面顯著低于一般兒童,學業不良兒童家長提供的學業支持存在不同于一般兒童的特點。

3.學校與社會因素。學校教育因素方面:教師對待學業不良學生的態度和給予的支持,學校同學關系、班級氛圍等影響其心理與行為問題。社會因素方面,社會支持、同伴團體特征等影響其心理與行為問題。社會支持是學業不良青少年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它包含學生從父母親、教育工作者、朋友等處獲得的支持力量。社會支持的力度對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發展會產生影響。葛娟(2011)研究顯示:學業不良學生在獲得父母親、教師和同性朋友的總體社會支持上均少于普通學生,且學業不良學生對異性朋友支持的需求高于對父母與教師。另外,同伴群體的特征也會影響學業不良學生的各類心理行為問題產生。

四、學業不良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干預策略

學業不良青少年的干預,目前大致有兩類干預模式:醫學-心理教育結合干預模式和只進行心理教育的干預模式。

國內主要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干預策略為:心理健康檢測并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團體心理輔導、家庭干預和學校干預等。

學校教育中,教育者應關注青少年心理與行為問題的成因并開展相關的干預。對于源于家庭因素的心理問題,家校合作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干預形式。學校和教師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等形式,使家長了解和體會到健康的家庭功能對于教育和矯正學業不良學生的重要價值;并且學校也可針對學業不良學生的家長舉行關于學生問題的特點、成因及干預策略方面的講座,指導家長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積極改善學業不良兒童的家庭教育環境,改進學業不良學生家庭環境中的社會性發展狀況,也可開設關于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講座與家長交流會。對于社會適應不良的學業不良學生,應引導他們掌握一定的社交禮儀和人際交往技巧,并為他們提供應用這些社交禮儀的機會和場所,以發展其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結交朋友并維持友誼的能力;且可在教學中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利于學業不良學生的同伴接納積極發展。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對學業不良學生予以積極關注,學習運用班級氣氛、班級同伴關系、師生關系來對學業不良學生的各類問題進行教育干預。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應認識到積極樂觀對待學業不良學生對此類學生發展的重要性,有效的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班級同伴關系,特別是引導學業不良學生發展積極的同伴關系,增強社會交往技能。

針對學業不良兒童的嚴重心理問題,也可以開展相關的個體與團體輔導。關于心理輔導進行干預方面,戴育紅等(2004)研究發現,小組輔導活動是幫助學業不良學生提高學習適應性和學習效果的一條重要途徑。普通學校宜采用個體干預和團體輔導相結合的綜合干預模式,實行朋輩幫扶、學校教育、家庭輔助、社會支持的多層面結合,形成教育與預防同時并進的三級防御系統。

五、關于學業不良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反思

綜上所述,研究者對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的探索在逐步深入,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相關研究呈現出多元化研究的特點。然而,目前,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實證研究非常欠缺,對于學業不良學生的發展性研究不足。

從研究成果對實踐的指導意義來講,目前的大多研究是揭示學業不良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現狀,靜態研究成果較多,而相關的動態干預研究成果較少,然而對于這類群體來講更需要的是干預研究成果來指導教育實踐。

從研究方法方面來看,目前對學業不良青少年的各類問題的研究絕大多數研究者采用的是定性的調查法,然而,每一種教育現象的發生都有具體的教育情景,學業不良學生都有獨特的教育生活實踐,因此質性的研究方法,特別是行動研究和敘事研究對學業不良問題的研究尤其是其心理問題的干預研究更容易解決實際問題,這將是將來研究的新的方法學取向。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農村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醫學和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文章分析了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以及不健康心理成因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

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擴大,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新的健康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心理問題。由于這些心理問題源于早期心理素質訓練的缺失,并且這些病癥具有較強的不可逆轉性,特別是現在的青少年兒童,其心理問題呈現出一種快速增長的趨勢。如果我們不從現在開始,加強對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他們將很難適應這種高強度、高速度、快節奏的社會生活,進而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一、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

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生高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這種現象在高三更為突出。在咨詢中不少學生傾說“想到壓力來自四面八方,既難以接受又不能擺脫”,“一旦成績不好,不能升入大學,哪有臉見人”,“我自認為我學習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試又是班上的尾巴,這樣下去還有什么意思”,“我是學校保送來的,學習不好,我無臉見老師和校長”,“有時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

(二)人際關系不協調

由于初中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贊揚,加之是獨生子在家多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調。

(三)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拿家長和有些老師的話說,“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大學肯定沒有希望了”于是恢心喪氣,“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四)早戀問題的困擾

中學生自身的生理發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高中這種現象也較突出,在我們的咨詢中略占1/7,“總是想看到他”“我總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說話心情總是很興奮”,甚至于“我愛上了我的語文老師”,由此感到“煩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績開始下降。由于走進了戀愛的誤區,心理沖突加劇,產生種種心理病態反映。

二、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須明確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心理疾患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

(一)社會原因

我國當前正處在全方位的社會轉型之中,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必然會使社會產生震蕩。人們的理想、信念、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都會由于震蕩而產生變化,甚至發生紊亂。而理想、信念的缺失,價值觀體系的紊亂,對心理還不成熟,行為尚不夠完善、缺乏人生與社會經驗的青少年、兒童來說,就會顯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多重的價值觀,增加了他們選擇的難度。另外,再加上大眾傳媒上的一些誤導,使學生難以形成一個穩固的、正確的價值體系,很難形成真正的“自我”。這就為心理問題的產生埋下隱患。

(二)學校原因

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學校教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1.課業負擔過重

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由于受老的傳統的影響,部分教師還一直把眼光盯在學生的考分上,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能考出好成績,教師便對學生重重加碼:內容上多講,上課和補課時間延長,作業量加大。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身心疲憊,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極易形成惡性循環。

2.教育教學方法落后,過于簡單

部分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方法簡單、粗暴,不會因材施教,只會用老一套對學生管、卡、壓、灌;教育學生缺乏耐心,學生稍有問題就批評、訓斥、責罵甚至體罰學生,對學生搞“精神虐待”。受自身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習慣的影響,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評定不當的現象,不會用發展的眼光一分為二地去分析學生,把學生看死;用不同的標準對待學生,對優等生關懷備至,對后進生不管不問,甚至歧視、虐待后進生,等等。這樣的教育方法勢必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

(三)家庭原因

家庭是學生社會化的最初的重要場所,是家長把品質行為傳給下一代的地方。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影響學生在學生乃至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里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里學來的,現在許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賭博,或忙于發財致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采取嬌寵態度,使孩子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即使對小孩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總想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子女,而對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置之不理。其結果是,中學生階段不少學生對家長采取的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結果是受害的是學生,心靈情感必然不健康。

(四)學生自身的原因

主要表現在:心理承受能力偏低,特別是獨生子女,由于他們往往受到家長過多的保護,從小就缺乏失敗與挫折的體驗,缺乏應付困難與挫折的心理準備,意志薄弱,感情脆弱,依賴性強但又盲目自尊,再加上他們缺乏心理衛生知識,缺乏心理調節技術與方法的訓練,長期的內心矛盾、苦悶、壓抑,尤其是面臨重大挫折的打擊,很容易使他們張皇失措,“心理崩潰”,做出異常的或病態的行為。

三、教育工作者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我對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調動多方力量營造心理教育的優良環境

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視,該策略才有實施的基礎;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構建一個專門渠道與非專門渠道有機結合的教育網絡。

(二)加強素質教育的時效性

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校課堂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之中,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發揮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作用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生健康的人格,優良的心理品質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現有教學體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至關重要,但現實中,班主任大多數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術,還不能勝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使班主任人人能勝任這項工作,這是學校的當務之急。

(四)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組織學生收聽收看相關的心理知識節目

心理咨詢主要是借助語言、文字,給咨詢對象以啟發與教育的過程,即教育者讓學生訴說自己的煩惱、痛苦、疑懼,使學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凈化的同時,因勢利導,促進學生找到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辦法。一些具有自私、自卑、嫉妒、孤獨等心理的學生,大多是在感到不受人們歡迎時,才喪失自信心,表現出心理缺陷的。

當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還有很多很多,而這些方法的實施、完善、發展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齊心努力,共同探索,相互協作。

目前,我國的心理教育工作才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我真心的呼吁全社會,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的受教環境,為孩子們尋找一種切實的教育方法,為孩子們編織一個美好的成長夢境。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620例青少年心理問題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心理狀況,為青春期門診開展青少年心理咨詢提供科學的依據。方法:2006年~2009年來我院青春期門診接受心理咨詢的青少年620例,分析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情況。結果:620例青少年前4位常見心理問題依次為性心理問題、學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情緒問題。結論: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關系著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應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廣泛重視。

【關鍵詞】青春期門診;青少年;心理問題

在我國,10~24歲的年輕人接近3億。大約每4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青少年。青少年在體格形態、生殖系統迅速發育的同時,心理也發生巨大的變化。全國14~16歲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率為12.20[1],因此,青少年心理問題也應引起重視,本研究通過對我院青春期門診青少年心理咨詢情況的總結,為開展青少年心理咨詢提供科學的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2006年~2009年來我院青春期門診接受心理咨詢的青少年620例,年齡均為10~24歲。

1.2 方法:咨詢方法包括門診咨詢和電話咨詢,通過耐心真誠的交談,建立融洽的咨詢關系,對青少年給予無條件尊重,完成咨詢后馬上記錄,咨詢記錄格式標準化。記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在校生(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大學)、校外生、咨詢內容及醫生的指導意見。

1.3 統計分析方法:用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用百分數表示各類型問題。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門診咨詢403 例,電話咨詢217 例。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24歲。其中,10~14歲78例,占12.6 %;15~19歲 264 例,占42.5 %;20~24歲278 例,占 45.0%。全部未婚。

2.2 主要心理問題見表。

3 討論

3.1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本研究顯示,性心理問題占青少年心理問題咨詢的首位,占30.2 %。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關心的問題不同。在15~18歲的男性青少年中,手淫成為首要咨詢問題。在咨詢中發現,93.6%青少年初次手淫的誘因是接觸色情錄像或讀物。由于對手淫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擔心:手淫是否會縮短壽命,是否會影響婚后的性功能,是否引起生殖器感染等。19~24歲組的青少年,性成熟并開始有性經歷,性行為、避孕、人工流產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問題成為首要咨詢問題。咨詢中發現,他們對避孕方法的選擇、性傳播疾病、人工流產后的危害及保健知識知道的很少。

因此,要重視青春期性教育。學校不能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播,忽略了生殖健康保健的基本技能指導,而是要將性與生殖健康知識和技能系統地傳授給青少年。開設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建立比較完善的校園內學生健康檔案,心理輔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感情等特征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和幫助[2]。醫院的青春期門診不僅要針對青春期出現的生殖器官疾病,還要涉及青少年身體發育、疾病預防、心理咨詢、性健康咨詢、性健康教育等多種青春期保健服務內容[3],設置青春期健康網絡。家庭要針對性對青少年適時進行性衛生知識及道德倫理教育,引導他們科學地對待自身的變化和正確地對待異性,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活動中去。

青少年無保護性性行為使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和性傳播疾病發生率明顯上升。在許多國家,性傳播疾病發生的第一人群是20~24歲年齡組,其次是15~19年齡組和25~29年齡組。性傳播疾病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如不孕、生殖道癌癥等等,直接威脅到成年期以致終身的生殖健康。醫院青春期門診要開設生殖衛生專科咨詢,教會青少年選擇避孕的方法,如何避免性傳播疾病的傳播等等。

3.2 學習問題:學習問題占21.3%。由于父母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經常批評抱怨,一些中差等學生產生消極情緒,他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心灰意冷、自暴自棄、。有些學生抄襲別人的作業,甚至逃學。這種現象被稱為“習得性無能”[4]。是指個人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后,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這種現象在中差等生中很常見。指導原則: 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鼓勵對青少年進行賞識教育。老師布置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作業,使他們通過完成作業獲得成就感,及時檢查學生的作業,發現進步及時表揚,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家庭作業,有困難共同克服。

3.3 人際關系:因人際關系求助的青少年有共同的特點:自卑、害羞或嫉妒。由于自卑,往往過低估計自己,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顧慮重重,行為退縮。害羞是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現象,常常表現出過分的自我注意和自我約束。在陌生人面前害怕、不安、拘謹,影響人際交往。嫉妒心理也很常見。看到別人進步、成功、成績好、有能力時容易產生嫉妒心理,這些會嚴重影響與同學和朋友的關系。從而導致青少年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無法宣泄,對心理健康有極大的危害。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易產生親子矛盾、師生矛盾,而誘發人際關系問題。家長和教師多給他們更多的理解,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交給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給予正確的幫助和引導。

3.4 情緒問題:情緒與身心健康關系極為密切,正性情緒可促進身心健康,而負性情緒如果持續時間長,則易導致心理和身體的疾病。目前調查,青少年情緒問題發生率在10%~30%之間[2]。抑郁是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抑郁可以導致自殺。興趣與快樂是人的最主要的正性情緒狀態,對青少年認知行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快樂情緒有利于青少年在心理發展時期,自信而穩定地面對各種復雜的外界環境。因此,對家長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以使孩子保持積極健康穩定的情緒狀態。

總之,青少年的心理衛生問題,關系著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著民族的素質水平,應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廣泛重視。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社區青少年心理問題干預進展

作者:季衛東 方文莉 鄭云飛 高建軍

【關鍵詞】 社區;青少年;心理問題

社區青少年是指年齡在14 a~25 a、不在學校讀書、尚未就業或沒有固定工作、缺乏或沒有家長監管的青少年。社區青少年的概念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地域特點,社區青少年的概念,有別于以往的“問題青少年”、“邊緣青少年”“問題青年”等概念[1]。在社會輿論與公共生活中,后者有著很重要的價值評價和負面標簽色彩,而“社區青少年”是一種較為客觀的描述,比較容易為社會、家庭和社區青少年自身所接受。隨著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在青少年中,社區青少年作為一個游離于學校或家庭之外、處于社會控制邊緣的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其危險性也更高。學校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不當及社區教育的不到位,使得社區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這不僅成為困擾他們成長的重要問題,也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

1 社區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影響因素

從總體上看,社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是良好的,通過對比,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于普通在校學生和工讀學校的學生,其心理狀況令人擔憂[2]。另外有研究還表明[3],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全國常模,敵意因子分顯著高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社區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表現有:情緒問題(抑郁或焦慮)、網絡過度使用、暴力、精神活性物質濫用、逆反、自卑、猜疑、自傷或自殺、性心理問題、人際關系不適等,由此往往導致青少年多種危險行為的發生。

參考國內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我們發現除了生理和遺傳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外,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外在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4]。研究進一步顯示,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成長的首要環境,是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最重要因素,其中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父母的文化素質及家庭關系的好壞都直接影響著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而社區青少年作為游離于學校和工作單位之外的特殊群體,家庭環境無疑成為其成長的最重要的環境,生活在健全、和睦家庭的孩子普遍心理素質好,而生活在單親、離異、夫妻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相對來講心理較敏感,承受能力較差。調查表明,在家庭方面,青少年感到心理壓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成員死亡、家庭成員患急重病、父母關系緊張和家庭負債等。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使子女的身心受到創傷,而且會增大與父母的隔閡。而父母給與子女更多的溫情與愛,子女出現問題行為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這不僅有助于形成和諧的親子關系,同時還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說明家庭關系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學校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場所,資料顯示社區青少年多數有學業失敗感,對學校有抵觸情緒;社會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那些不在學校、無人監管的社區青少年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現象,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網絡、暴力、色情中不能自拔。

2 國外社區青少年心理干預

在美國,沒有“社區青少年”這一提法,用的更多的是“at?risk youth”這一表達方式。美國青少年群體分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數量龐大且由于年齡、種族、信仰、家庭背景、生活區域等不同而導致其興趣愛好、人生追求、生活方式、職業趨向有很大的不同。縱向的類別差異和橫向的層次分化使得當今青少年群體越來越多樣化。美國青少年在道德問題上的缺陷體現在“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這與美國社會所倡導的價值取向是分不開的。美國提倡的是個人主義,美國人認為,個人發展了社會就發展了。美國對于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干預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完善的社區發展基礎,美國每年大約有30~50萬志愿者加入到社區工作當中,其中不少人員參加社區青少年的心理矯治工作;針對性強的社區青少年矯治項目,包括依據其特點設立專門的青少年輔導中心、咨詢室、訓練中心等機構,輔導人員必須具有學士以上學位和豐富的專業經歷;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包括集體觀摩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的影片,或聽榜樣講座、角色扮演活動、團體訓練等[5]。

NYA(National Youth Agency)是培育英國青少年和社會人士專業訓練的組織機構,其服務的范圍涵蓋所有青少年和社會工作人士。NYA能幫助青少年通過非正式教育活動去學習和挑戰更多的新知。NYA廣泛地向年輕人提供運動、藝術及社區的機會,并在青少年心理發展和個人技能方面提供幫助,讓他們在工作上有所改善與進展,其工作內容還包括培訓和簽署高等教育學院及區域雇主討論學問小組計劃。

3 我國社區青少年心理干預

我國在社區青少年心理干預方面進行的比較好的城市有香港、上海等,在香港,除了“青少年服務中心”和學校社會工作以外,專業的社會工作機構還在課余時間和休息日專門派工作人員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場所和街頭,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率較高的地區,和青少年接觸、交朋友,對中途輟學的學生、離家出走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青少年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服務工作,幫助他們恢復學業、回歸家庭,引導他們走上正途。此項工作在香港被稱為青少年的“外展社會工作”,是一項頗有特色的青少年社會工作。“外展社會工作”選取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角度,來整合社會資源,可以說,香港的外展社會工作非常有針對性,對國內的社區青少年工作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近年來上海在社區青少年工作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6]。2002年5月,建立了上海市社區青少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委、市政府分管綜治工作的領導擔任召集人,全市18個委辦局作為成員單位,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團市委,負責日常工作的推進與協調。浦東新區、長寧區、楊浦區率先開展社區青少年事務試點工作。同時,共青團上海市委與零點調查公司合作,組織了近5千名調查員,采用專業調查、上門家訪、一對一訪談的形式,首次對上海市社區青少年群體的狀況進行普查,并建立了信息系統。調查顯示,當時共有6?3萬名具有上海市戶籍,16 a~25 a,沒有固定工作、沒有就學、缺少監管的青少年(統稱“三失”青少年)。2002年9月,上海市社區青少年工作會議召開,向全市推廣試點經驗,推動上海市19個區(縣)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并在街鎮和居(村)委會配備相應的工作力量,形成了市、區(縣)、街鎮、居(村)委會四級工作網絡。2003年8月,為加強社區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從源頭上預防社區青少年違法犯罪和促進社區青少年健康成長,上海市委、市政府專門批準在共青團上海市委下設立了上海市社區青少年事務辦公室(與上海市社區青少年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合署辦公),浦東新區、徐匯區、盧灣區、閘北區實施第二輪試點工作。2004年2月,民辦非企業性質的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掛牌成立,并推薦產生董事會、監事會和干事人選。2004年5月,上海市全面推進預防犯罪工作體系建設動員大會召開,標志著社區青少年工作在上海市全面推開。近年來,以杜亞松教授為主的上海市兒童青少年行為發展中心在青少年情緒障礙、青少年網絡過度使用的預防干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時針對社區青少年也開展了相應的干預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7]。

4 結語

總體而言,國外社區青少年心理問題干預體系比較完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值得我們學習和總結。國內社區青少年工作起步較晚,即使是已經有一定基礎的香港、上海也是在某種基礎上摸索前進,更多的精力和設備放在青少年犯罪預防和控制上面,但在社區青少年心理干預方面還有待加強,尤其是要加強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隊伍建設,我國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的發展需要建立隊伍網絡,其中應該包括精神衛生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政府的各級相關人員、特殊治療者以及社會志愿者等。不同的人員都需要接受相應的社會學、社區工作、臨床心理學、預防醫學、精神病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了解心理發展、環境、社會、人文的相關知識,各類人員都要以人為中心,以社區服務為主,以心理保健和預防為先,注重和搞好社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比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社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丰满bbwbbw|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八戒八戒午夜视频| 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小12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高h喷水荡肉爽文np肉色学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女邻居丰满的奶水| 夜色福利站www国产在线视频|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 在线天堂www|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爆乳在线播放|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男女性杂交内射妇女bbwxz| 姑娘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中文|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免费看a级肉片| 人人婷婷人人澡人人爽| 女的被弄到高潮娇喘喷水视频|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少妇下蹲露大唇无遮挡| 黑人教练与人妻小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