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22 11:0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

篇(1)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平面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7-0067-01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平面設計的內涵

(一)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歷程中傳承下來的文化,是中國人民祖祖輩輩智慧的結晶。文化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像是中國傳統的剪紙、京劇、紅燈籠等都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在它的發展歷程中它的內涵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它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實質是不會變的。

(二)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是利用文字、圖片等元素的編排來表現一定的思想的藝術設計,它的各個文字和圖片傳達出不同的含義,不同的組合也是為整個設計的中心思想服務。通過平面設計進行活動和產品的宣傳推廣。從平面設計的內涵來看它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平面設計的概念是從美國傳入的,發展到中國成了一項專門的學科,這足以看出當代中國對平面設計的重視。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平面設計的關系

(一)平面設計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平面設計中有著眾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越來越體現平面設計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平面設計作為藝術的一種,他的設計靈感來自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又處處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平面設計是為人們生活服務的,就要接受生活的檢驗,這時傳統文化的元素能夠拉近和人們性靈的距離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平面設計是傳統文化的承載體

由于平面設計源于生活,它的設計思想吸收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精髓,平面設計是為產品、活動的宣傳進行的,那么在產品活動的宣傳時必然會帶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所以借助平面設計這一載體,傳統文化也會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平面設計越來越受重視,它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三、平面設計應用傳統文化的方法

(一)平面設計對傳統文化圖形的應用

在平面設計的元素中圖形是最具有表現力的,具體到對傳統文化圖形的應用就更加的豐富多彩。如奧運火炬上的祥云圖案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表達中國人民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中國傳統文化圖案數不勝數,其中最具獨特性的是中國文字。中國文字有許多種類型,從最早的甲骨文到現在依然使用的各種象形文字,中國文字音、形、意上都非常具有表現力。中國漢字最常用的“福”就有上百種寫法,把這些豐富多彩的漢字形象應用到平面設計中去,不僅能讓熱感受到強烈的文化氣息,還增加設計的趣味,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二)平面設計對傳統文化色彩的應用

平面設計中的色彩也是很具有表現力的一種元素,而且設計中色彩的搭配直接決定了人們的第一印象。中國傳統文化中色彩的應用也是很講究的,最能代表中國傳統的是奧運會主館的主題色――中國紅。在中國傳統的概念里,紅色是吉祥紅火的代表。當然除了紅色,其他的色彩應用的也十分的廣泛,如素雅、潔凈的白色,象征和平、希望的綠色,象征智慧、冷靜的藍色等等。不同的色彩表達的含義不同,而且不同的色彩搭配也會有不同的宣傳效果。平面設計應該從傳統色彩的應用中推陳出新,既能包含一定的傳統文化的氛圍,又不落俗,而且緊跟時尚潮流,這樣的設計更能深入人心宣傳效果會更好。

(三)平面設計對傳統文化整體布局的運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整體的布局是非常的講究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受儒家“中庸”之道影響的對稱布局。這種對稱的布局隨處可見,如整個北京城的建筑,從那些街道地名可以明顯的看出如:東單、西單,東直門、西直門,東長安街、西長安街。故宮正好坐落在對稱的中軸線上,這些安排設計都是有一定的哲學思想內涵的。現代的平面設計有打破這種對稱布局的趨勢但是整體上也是要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的。

四、結語

現代平面設計,雖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深重,但絕不是簡單地模仿和復制,它從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再加上現代時尚元素,使傳統文化的元素表現的更到位,達到良好宣傳效果的同時也傳承了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課程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3)06-0009-02

近年來,隨著對通識教育和文化建設重視程度的提升,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但是,由于傳統文化的課程性質和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以下三個問題越來越凸顯:一是如何在龐大的文化寶庫中精選教學內容;二是如何實現傳統與現實的對話,三是如何將課堂教學效果持續化。目前,在課時不可變動的情況下,準確定位教學思路,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程建設水平的重要任務。

一、抓準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特點與教學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是人文素質課程體系的主要構成,對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增強文化自信力,提升學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就是要通過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風貌和豐富內涵,使學生能夠較為全面、準確地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豐富知識儲備;學會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能夠運用文化視角審視當下生活、解釋社會現象。

因此,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首先從本質上是一個以價值為本位而不是以知識為本位的課程;其次,根據“學習金字塔”原理,學習應當是一個充分參與教學的過程;再者,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需要文化大環境的熏陶。針對這三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堅持感性體驗和理性反思相結合。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注重提煉傳統文化精神,理性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雙重影響,提升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質疑精神;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

(二)堅持歷史繼承與現實揚棄相結合。以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內涵為主線,同時,立足現實,以多維視角來觀照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激發學生學習、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長久動力;

(三)堅持正規教學與文化活動緊密配合,通過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樹立積極的價值導向,保證學生的外在感受與形成有效的內在轉化。

二、精心選擇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內容

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部分,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寶貴的精神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體系的重要構成,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它鮮明地體現出豐富性、深刻性、傳承性和獨特性等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可以分解成以下四個層面。

(一)外在現象――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

在中華文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中,出現了眾多底蘊深厚的文化門類,每種文化門類在不同發展演變時期呈現出包羅萬象、異彩紛呈的文化形式,比如,中國古代文學中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作家、經典作品、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中國古代在科技領域取得的種種成就,中國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特點等等。這種文化現象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外層、最直觀的存在實體,對這部分內容的了解是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二)內在精神――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

本文所指的內在精神區別于中國傳統文化整體的內在精神,而是具體指向每種文化現象發展的驅動力或者每種文化現象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性的深刻的內在品質。如“中國古代建筑”除了古代宮殿、園林的發展和各歷史時期的特點之外,在內在精神層面,指的就是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天人合一思想、禮制文化等。

(三)當下意義――延續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不僅向我們呈現了千姿百態的“歷史面貌”,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具有強烈的遺傳性、現實性和變異性。它已深深扎根于中華文明沃土,融入中華文明的血脈,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制約著當下的中國和每一位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這也是傳統文化之所以具有巨大生命力、可以傳承千年而綿綿不絕的重要原因。

(四)中西對比――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需要放置在世界文化坐標系中得以體現,所以,進行簡要的中西方文化對比也很必要。如介紹中國古代藝術重神略形的寫意之美,可以與西方早期的寫實主義進行對比,并說明中西方差異的原因。

在授課過程中,堅持感性體驗和理性反思相結合。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注重提煉傳統文化精神,理性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雙重影響,提升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質疑精神;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

三、創新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結合教學條件和學生現狀,注重“學為主體”和“信息主導”兩個方面的探討。

(一)綜合運用自修與研討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兩條途徑入手。一是把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傳統文化的現象層面――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完成。在每次課前給不同的學生(或者由學生自主報名)布置好下節課的部分內容,如《孫子兵法》簡介、中國古代飲食的發展等,由學生課下自己查找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下次上課時由學生講解自己的成果。

對于稍難一些的問題,可以嘗試運用“研討法”來解決。“研”,就是讓學生做簡單的學術研究。具體做法就是教師把搜集的資料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整理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從研究的“原點”開始,閱讀原始材料,讓他們在材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討”即學生討論,教師進行點拔和總結。要想讓學生真正討論起來,一是話題要貼進學生生活,點燃學生的興趣點;二是要創設合理的認知沖突,在學生中間產生二元對立,激發學生辯論。

(二)利用網絡平臺拓寬學習渠道

利用網絡平臺,如貼吧、電子郵箱,在預習和思考練習環節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互動,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交流空間,有利于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心得和個性化意見。在課堂上,讓學生直接進入超星圖書館和中國知網,了解、查閱和使用信息資源,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篇(3)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漢語言;繼承與發展

一、引言

漢語言是漢民族的共同語,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精神滲透其中,不斷創新和發展,并包容、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先進文化的精髓。漢語言主要以人們日常交流和文學作品的形式存在,即口語與書面語,前者靈活性強,不具有具體的形式。后者包括小說、散文、史記、傳記等形式,以及獨有的格律詩、詞、曲、賦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存在,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本文將會以現代漢語言文學為例,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漢語言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來探討現代漢語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二、漢語言的發展歷程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語言之一,經過多次歷史演變發展至今,成為通用語言時間最長的語言之一,其發展歷程如下表:

三、汲取文化精髓,傳承文化經典

隨著社會的發展的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沖擊,現代漢語言發展至今,也吸收和改良了本民族以外的文化,尤其在現代漢語言文學作品上體現比較明顯。但是更多的創作者還是選擇取傳統文化之精華繼續傳承了下來,成就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學經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現代漢語言文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1、思想中國傳統思想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往往滲透在現代漢語言文學作品中。例如,現代漢語言文學就深受科學民主思想的影響,再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上積極革新,在漢語言文學中詩、詞、歌、賦、新詩、雜文等形式上又建立了現代小說、話劇、文學報告等文學體裁。2、文化民俗我國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千百年的沉淀和傳承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時代性的產物。現代漢語言文學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對民俗文化的描述,作者將民俗文化融入作品,可以借用具體民俗來表現地域特點或特定的時代背景,也可以將某一地域的人文素養呈現給讀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語言特點漢語豐富、靈活,具體體現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問文學句式、句型的多樣,包括長句和斷句,整句和散句等,現代漢語言文學中雖然有所改良,但是依然有很多作品采用傳統句式與現代句式相結合的表達方法,增加作品的可讀性。

四、創新傳統文化,發展現代文明

改革開放的實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現代漢語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斷發展和創新,出現了外來語言的增多、新詞的大量出現、網絡用語的傳播等現象。在現代漢語言文學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文學形式現代漢語言文學是具有時代特點的歷史產物,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現代漢語言文學在文學形式上進行了革新,除了傳統的詩、詞、賦、曲、史記、傳記等還建立了現代小說、話劇、報告文學的形式。2、文學語言現代漢語言文學作品語言更加豐富,它既包括日常語言也包括藝術語言,既包括常規語言也包括變異語言,隨著網絡的發展,許多新詞熱詞也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方言也成為地域特色被應用于其中。此外,現代漢語言文學作品也對抒情方式、敘述方式、議論方式等進行了自我創新。可以說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文學語言更加豐富。3、文學作品風格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創作者通過文學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觀點,每個人在語言風格上都獨具特色,通過語言的運用和句式的變化可以大體判斷作者是誰,或者是哪一流派,例如魯迅的文學作品語言使用都極其質樸,鮮有新穎的詞語。五、結束語漢語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重要載體。其發展至今,依然富有生機的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有創新和發展,二者缺一不可。在信息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汲取外來文化的精華,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文學熱情,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穎慧.現代漢語對《詩經》重言的繼承與發展[J].人文研究,2010(04).

篇(4)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知識可視化 知識可視化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匯集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風貌和特質的民族文化,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遺憾的是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正在被人們一點一點地遺忘。究其原因,中國傳統文化較為零散、單一、傳統的信息呈現與傳播方式,為其自身的傳播與傳承帶來困難。那么“同時以視覺形式和語言形式呈現信息,能夠增強記憶和識別”為理論基礎的知識可視化理念與知識可視化設計,則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呈現、傳播、傳承。

一、知識可視化與知識可視化設計

知識可視化是指可以用來構建、傳播和表示復雜知識的圖形圖像手段,除了傳達事實信息之外,知識可視化的目標還在于傳輸人類知識,并幫助他人正確地重構、記憶和應用知識。知識可視化是在信息可視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領域,它應用視覺表征的手段促進群體知識的傳播和創新。

知識可視化設計將圍繞知識可視化理論的核心內容――“圖解”開展。就是將視覺與邏輯、心理等多方面的感知聯系在一起,利用圖形圖像手段將那些復雜的知識和難以顯性化的信息,轉變成人們容易接受和認知的可視化的信息圖表(圖解),以促進知識的理解、記憶、傳播和創新。怎樣讓知識信息通過視覺圖像更易懂、更人性化地呈現,是知識可視化設計的目標。怎樣運用準確的視覺圖像構建信息、傳播知識、傳承文化是知識可視化設計的重點。知識可視化設計的難點在于“圖解”,也就是視覺信息呈現的結果。

二、知識可視化設計的應用

生活中知識可視化的運用比比皆是,有信息知識的地方就有知識可視化設計的一席之地。例如:元素周期表,根據化學元素的原子序從小到大排列,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系,在化學及其他科學范疇中被廣泛使用。這個表格從一開始僅以黑白字符表示,演變到現在將各元素的特質用合理的視覺符號表現在相應的表格中,使元素信息表現既直觀又易于理解,基于知識可視化設計的元素周期表有利于知識的傳播和記憶。

知識可視化設計將遵循知識可視化的“雙重編碼理論”、視覺呈現方式、工具的邏輯合理性,進行更科學、更合理、更人性化的設計,使信息知識更好更快的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達到信息知識傳播的最大化、普及化。

三、知識可視化設計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應用

(一)中國傳統文化應用知識可視化設計的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信息知識種類繁雜,然而承載如此恢弘龐大信息知識的大多是長篇大論的文字,面對當今信息爆炸的“讀圖”時代而言,這樣的視覺呈現方式顯得較為死板和單一,不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相比之下,國外對知識可視化、信息可視化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比中國早,運用也更為靈活。基于此,我們可以應用知識可視化設計,在傳統文化的信息呈現中引入一定的視覺效果,利用圖形圖像手段將那些復雜的知識和難以顯性化的信息變成人們容易接受和認知的可視化設計。運用知識可視化設計的多樣性、廣傳性、易記性、人性化等特點,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創新。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知識可視化設計相結合

“族譜”,是中國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的表譜形式。我們可以將表譜的呈現與圖像、影像、聲音相結合進行知識可視化設計。如在一些人物的畫像旁配文字,增加一些記錄生活精彩瞬間的照片、影像、聲音,抑或是寫一段個人留給子孫的箴言、祝福等。這種圖文并茂、聲畫結合、非線互的視覺呈現方式,能夠使“族譜”的信息架構更直觀、更易于理解和傳承。又如2014年中央強調在中學進行中華文化傳統教育,各大城市正著手編寫“中小學國學教材”。為迎合媒體傳播方式的普及和年輕人對媒介終端的依賴,我們可以將國學教材中的相關信息用視頻、圖畫、動態、交互等可視化形式設計并呈現出來。

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可視化設計的廣泛應用,信息知識的傳播方式與視覺呈現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它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可以是二維的也可以是多維的,可以是符號化的也可以是圖樣化的,可以是單機的也可以是交互的。

結語

“信息就像一場連綿細雨,輕輕地落在每個人身上,人們卻毫無察覺”。這是物理學家馮?拜耶爾(Hans Chrisitian von Baeyer)的著作《信息:科學新語言》(Information : The New Language of Sicence,2005)的開篇語。這段話形象地比喻了當今信息知識紛繁復雜的真實狀態。隨著信息知識的膨脹,可視化設計將成為引領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技術變革的重要力量。總之,知識可視化設計作為一種有效的信息呈現方式,一種可以幫助思考并解決問題的手段,能使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呈現、傳播、傳承下去,對傳播正能量,實現“中國夢”亦具有積極作用。

(注:本文為劉微主持的2014年遼寧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傳統文化要素的可視化及在視覺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二十四節氣為例》成果之一;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關于提升學生創新實踐和就業能力的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JG13DB085)

參考文獻:

[1]趙國慶.知識可視化2004定義的分析與修訂[J].電化教育研究,2009(3).

[2]趙國慶,黃榮懷,陳志堅.知識可視化的理論與方法 [J].開放教育研究,2005(2).

[3]Manuel Lima.視覺繁美:信息可視化方法與案例解析[M].杜明翰,陳楚君,

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8).

作者吳甜甜系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篇(5)

“文化自覺”是先生學術反思的結晶,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即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自覺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價值選擇和構建過程中人們的一種價值取向,是在文化反省、文化創造和文化實踐中所反映出來的一種主體意識和心態,是人的自覺、理性的自覺、行為和責任的自覺。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傳播,是一種文化選擇和文化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作為理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授教過程,也是作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和內化過程。有學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在培養人的實踐活動中以文化的內容、文化的形態、文化的方式、文化的方法促進人的文化選擇的傳承、創新,從而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文化自覺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文化自覺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實現形式,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也保證了文化自覺的實現。在目前多元文化的態勢下,以文化自覺的科學態度對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問題新挑戰,正確認識和評價本民族文化,辯證對待外來文化,提升對信仰的認可性、接受性和自信性,也正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涵之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是文化自覺的應有之義

“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否實現自覺和自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傳統文化揚棄的客觀與科學態度”。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五千年來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已經內化為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血脈,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歷史的坐標中,傳統文化的作用是不能被詆毀和貶低的,輕率地否認傳統文化,實則意味著莽撞地割裂自身文化血脈,以及文化“無根”現象的產生。當社會出現文化“無根”現象時,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文化自信的不足、文化凝聚力的消解,因此,對傳統文化的理性批判、合理繼承、勇于創新是文化自覺的本質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弘揚主流意識形態的前提下,按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的原則,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優化整合,實現傳統和現代的創新發展,從而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真正實現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二)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積極回應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屬性,需要以文化為依托。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是文化產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大創新。當前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態勢越來越明顯,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較以前發生了劇烈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主要還是通過課堂教學來進行的,不少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往往采用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方面的知識與技術,表面化和淺顯化地臨時解決問題,即使運用傳統文化為依托,也停留在“機械融合”或“單純說教”式的傳輸層面,沒有深入考察傳統文化的實質內涵、時代背景、階級立場等因素,使得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和滲透非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在不同程度上淡化了學生民族情感與原有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應用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要真正發揮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作用,關鍵是要具有文化自覺意識,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文化結合的最佳機制。

(三)有助于正確把握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實質精神

能夠在中國傳播,就是因為它適應了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能夠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深深扎根,就必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其生長點和結合點,和中國傳統文化磨合、結合直到整合、融合。可以說,一部中國化的歷程就是馬克思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特色是實現理論價值的重要途徑。中國化的就是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語言形式都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在當代中國,正確地認識作為指導思想的和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文化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尋求兩者實現融合互動發展的最佳機制,也是實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幫助大學生確立的科學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要深入理解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實質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將系統的理論教育根植于大學生內在的傳統文化精神基因中,把握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氣質與文化追求。

(四)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厚的資源支撐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固然需要以為指導,但是也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性資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集體、民族、國家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不畏艱難、開拓進取的意志品質;“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傳遞了一種普遍的生命意識,有利于學生生態倫理意識的培養;“仁者愛人、以和為貴”的價值觀念有利于學生形成相互尊重、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修身為本、知行合一”的道德修養有助于克服學生道德觀念薄弱、道德實踐不足等道德行為問題。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若干重點和熱點問題,都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浩瀚寶庫中找到價值資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一)目標的類同性

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個人與家族、國家、社會的良好組織關系,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培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人,即“以文化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人、培養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踐活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其最本質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要啟發人的自覺性,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性。兩者的指向都是人,兩者的核心都是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功能的互補性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偏重于說教和灌輸,主要還是在于它的德育功能特別是意識形態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含有人文內容,但是長期以來過分強調其意識形態性,使得其人文精神受到遮蔽。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強調道德內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人去理解自然、社會、思維具有一種清晰的邏輯架構,這種架構具有邏輯層次上的說服力,體現了思維的深刻性。一旦將這種邏輯架構運用于課堂,易于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鳴,其效果明顯不同于純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說教。

(三)思想情感上的親緣性

“傳統文化及其認同是國家認同的基礎以及維系民族和國家的重要紐帶,也是民族國家‘合法性’的來源和國民凝聚力之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愛國主義為重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而培育學生對個人身份的認同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的教育過程,這種教育需要大家有共同的根。而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認同是大學生形成民族共識的基礎,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夠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程度,能夠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下完成文化認同、政治認同、國家認同的任務。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理性審視

過去的十余年,一些高校在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發展過程中做出了一些探索和試驗,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在二者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需要解決,并且兩者結合的程度處于低級的初級階段,二者之間融合運行的效率較低,運行水平較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傳統文化都造成了一定的滯后影響。要真正發揮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須深入探究兩者結合的關鍵點,考量影響二者契合的主要因素,建立兩者融合的最佳視野模式。

(一)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釋,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但是,高校中普遍存在著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困境和認同危機,這也與我國高校教育整體缺乏人文氣息有關。人文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中一直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在傳統文化價值的發揮上缺少應有的規模和成就,這也是阻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鑒于此,一方面,在把握精髓的前提下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教育絕不是僅僅停留在讓學生熟記古詩美文的層面,而是將傳統文化放在新時代新語境下重新闡釋,需要把傳統文化思想精髓集中整理,加以分類,以新穎的、更為簡潔的內容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從而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將傳統文化資源和理論體系進行有效整合。在基本理論教育中,賦予中國傳統文化以當代意義。中國傳統文化同在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以及社會理想目標上都有貫通之處,可以成為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的“中華文明活的靈魂。”最后,注重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對現實社會問題的破解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如果僅僅持有“拿來主義”的態度來借用或移植傳統文化,勢必難以發揮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善于運用傳統文化智慧剖析社會現實,引導學生走出倫理師范、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現實困境,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二)堅持傳承與創新,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張力

傳承和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傳承的目的是為了創新,創新的結果是基于傳承。堅持文化傳承和創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覺的本質,面對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沖擊,我們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盲目隨從,而是要在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和對國外文化“揚棄”的基礎上進行文化選擇,并且進行文化創新,而這個過程正是文化自覺的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首先是傳承文化。必須引導學生科學全面地認識傳統文化,去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成分,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成分,提高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自豪感。其次是創新文化。“傳統并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只是把她所接受過來的忠實地保存著,然后毫不改變地保持著并傳給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和形式的無限變化與活動里,仍然永遠保持其原始的規律,沒有進步。”中國傳統文化在影響現實的同時,也在新時代氛圍中發生蛻變,實現轉型獲得新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過程中,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要求,努力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再者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優秀文化的有機結合,借鑒國外文化創新的有益成果,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在中西方融合的視域中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覺發展。

(三)堅持先進文化引領,正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價值就在于弘揚和維護主流形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過程中,還要正確處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蘊和意識形態政治功能的關系。既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簡單地演變成傳統文化的普及,也不能僅僅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簡化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或注腳,而是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使命的有機統一。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國的主流文化,也是我們進行和諧社會建設的先進文化。只有用先進文化占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發展的走向和價值所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它體現了中國特色主義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定和目標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弘揚和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關鍵就在于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性”。因此,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精神導向,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元主導”和尊重多元文化,正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并把認同升華為信仰,把信仰外化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實際行動。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方式

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指出,人只有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真正的人性是人的無限的創造性活動,而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發掘人創造文化的潛能。學生既是文化的接受者,又是文化的傳播者和創造者。這就要求在兩者融合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凝練出貼近學生成長成才實際需要的一系列教育主題,主題的選取既要兼顧學生的心理、交往、發展等人格升華,又應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價值考量。其次,教育者不應僅僅充當知識傳輸的“中介”,而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進平等交流,善于和學生探討解決問題。這也要求教育者不斷增強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涵養,才能更好地承擔傳承傳統文化的任務。再次,要積極創新兩者融合的方式。適當的方式是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鏈接教育主客體的紐帶和橋梁。除了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主渠道,積極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以外,還要善于運用選修課、社團活動、名師講座、學術沙龍、網絡德育等新方式新載體,以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

(五)回歸實踐,鍛造學生文化創新能力

篇(6)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室內設計 ;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室內設計之間的關聯性

中國傳統文化是具有民族特性且歷史悠久的優良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當代室內設計就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運用各種方法創作出能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從我國的傳統文化與當代室內設計兩者的關系來看,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首先,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為當代室內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滿足用戶需求;其次,當代室內設計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設計師通過室內設計,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使中國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二、當代室內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

1.當代室內設計中哲學流派的體現

中國哲學流派主要有儒、道、佛三派,儒家和道家強調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同的哲學流派,會直接影響室內設計效果。道家追求的是親近自然,在設計時,可以讓外面的光線進入室內,照亮室內,同時,讓用戶可以看到戶外的自然環境。佛家思想提倡通過個體的直接體驗來達到精神愉悅的目的。在設計中,可以通過顏色表現氛圍,突出佛家禪意,如家具設計中選用一些不太復雜的線條來表現其空間屬性,用一些胡桃木、樟木來表現禪意。

2.當代室內設計中傳統裝飾元素的體現

在古代,人們喜歡用一些裝飾性的東西來點綴環境,使空間看上去更加和諧,更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中國傳統裝飾元素一直在當代室內設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花瓶、窗花、字畫、布藝以及具有一定含義的古典物品,不僅可提高居住環境的視覺美感,也能看出住戶的生活態度,擁有傳統元素的裝飾品可以反映出住戶的文化涵養。

3.當代室內設計中書法的體現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最經典的民族符號,它是用毛筆書寫漢字且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書法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藝術感和大眾參與性。在古代,書法一直是有志之士所擅長的,他們通過書法作品來表達思想情感。在當代室內設計中,書法作品也一直是設計師慣用的元素,如用書法作品制作的壁畫或者屏風,給人一種復古卻不失現代風格的感覺。

4.在當代室內設計中家具的體現

家具設計是室內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在家具設計中得到了更好的運用和體現。對于室內環境而言,家具的擺放效果會影響到室內環境的整體效果。在當代室內設計中,設計師往往喜歡采用復古、純樸的傳統家具,使家具界面的顏色、圖案與整個房間的門窗環境協調一致,從而體現出住戶對居住環境的講究,達到視覺美感。另外,在當代室內設計中,家具的實 用性可以更大。木椅改造成簡 易樓梯等設計可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5.在當代室內設計傳統圖案的體現

中國傳統圖案文化既具有美的享受又具有收藏價值,傳統圖案通常出現在壁畫、掛屏等地方。傳統圖案有老虎、龍紋,在一些高雅的地方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風景圖畫。在當代室內設計當中,圖案的裝飾作用主要通過花瓶、家具、天花板等體現出來,巧妙地運用傳統圖案,能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中國文化美感。

三、結語

當代室內設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兩者之間有著緊密關聯性。當代室內設計是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而轉變,注重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更方便設計師進行室內設計,一方面可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室內環境作品,另一方面則可以更好地傳播我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劉 珍.試論當代室內設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J].藝術科技,2014(1).

篇(7)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體育院校 英語教學 應用策略

前言

當前大部分體育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水平不高等問題,在傳統教學思想的作用下,體育院校英語教學還存在著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的情況,制約了學生發展,這也是造成體育院校出現“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主要原因,要想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體育院校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就應該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積極融入到英語學習中。

一、體育院校英語教學現狀

筆者通過收集體育院校英語教學數據發現,當前體育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相對枯燥無味。大部分體育院校英語教材中講授的知識與正常院校英語教材相當,通常是講授西方國家文化、社交禮儀等。但是讓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更是讓學生能夠將我國文化傳承下去,傳輸到西方國家中,由此可見,當前體育教學內容還存在枯燥無味的問題,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缺少課堂實踐,學生參與程度不高。雖然與物理、化學等知識不同,英語是一門沒有實驗課的語言教學,但是作為一種語言,當前在體育院校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實踐性不強的情況,學生常常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習效率不高。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我們的瑰寶,更是值得我們傳承的知識,因此在體育院校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具體有以下幾方面作用: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前在體育院校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的情況,但是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時,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英語知識,也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我國文化知識,學生更會想要通過傳統文化內容學習到英語,因此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學習興趣;二是實現英語與我國文化的結合。英語是一門外國語言,為了使學生能夠形成英語思維,大部分英語教學內容都與西方文化有關,而這正失去了英語教學的意義。在使用英語講授中國傳統文化時,勢必實現了二者的結合,使學生能夠以更多的方式將我國文化傳輸出去。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體育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堅持使用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英語教學的原則。要想提高體育院校學生英語水平,體育院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始終堅持使用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英語教學的原則。

教師不僅要使用英語講授傳統文化內容,更要在整節課堂中為學生傳輸我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和諧、重娛樂、輕競爭等傳統文化內容,從而使體育院校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學習到體育運動知識。但是在將中國傳統文化貫穿課堂始終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講授內容的自然過渡,避免出現知識之間差距太大學生難以接受的情況,在保證學生能夠接受的基礎上,加深W生理解程度。

2.革新體育院校英語教材,合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英語教材是體育院校英語教師教學依據,為了使學生能夠在英語課堂中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體育院校就應該結合學生特點、英語教學現狀,合理革新英語教材內容,使教材中能夠融入到更多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知識,為英語教師教學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持。

例如,當體育院校英語教師講授到與體育比賽內容的西方文化時,教師也應該及時為學生講授我國傳統文化中對體育比賽的“重娛樂、輕競爭”的思想,使學生能夠在英語課堂中學習到更多與他們日常生活、體育活動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

3.重視學生課堂實踐,提高傳統文化用詞的精準性。由于教師缺少對學生主體的重視,導致大部分體育院校英語課堂中學生課堂實踐時間少,學生在對外傳輸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時還存在著用詞精準度不高的問題,制約了學生發展。基于此,體育院校英語教師就應該從自身課堂教學出發,改變教學時間分配結構,使學生能夠利用課堂時間使用英語開展傳統文化交流實踐,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

4.重視學生對傳統文化英語教學的評價,完善教學內容。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基于此要想讓學生更好的通過英語形式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體育院校英語教師就應該重視學生對傳統文化英語教學的評價,不論是在形式上、練習上還是內容方面,教師都應該積極收取學生意見和建議,從而使體育院校中國傳統文化英語教學更加有效。在收集學生評價后,教師也應該結合自己對教學的分析,找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法,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體育院校英語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體育文化,也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希望通過本文提出的教學策略,能夠使體育院校英語教師更好的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知識,為學生全面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丰满的少妇被猛烈进入白浆|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 青青国产揄拍视频|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日本牲交大片无遮挡| 吃奶摸下的激烈视频|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午夜理论片yy44880影院|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丝袜| 永久天堂网av手机版| 欧美第一黄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无广告|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在线天堂а√8|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自拍性旺盛老熟女|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牲交| 全黄激性性视频|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人涩人| 公与秀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粗壮挺进人妻水蜜桃成熟漫画|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