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6: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稅務信息化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全國看,各地稅務部門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不平衡現象突出。分地區看,稅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由東向西呈現從高到低的格局,東部地區信息化水平較高,如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稅務管理信息化已取得了階段成果,中部地區信息化水平又高于西部地區。分部門看,自1994年組建國稅和地稅兩套機構以來,國稅部門信息化水平總體高于地稅部門。1994年“金稅工程”主要是圍繞增值稅管理而實施。在“金稅工程”的推動下,截止2003年底,國稅部門的四級廣域網已全部聯通完成。而同期,雖然省級地稅部門已全部同國家稅務總局實現了計算機聯網,但在內部,只有部分省級地稅部門建成開通了省內廣域網,還有相當一部分省級地稅部門在覆蓋全省的廣域網開通上處于空白。
二、數據向信息、知識的轉化能力差
目前,隨著稅務管理信息化推進,數據采集量大幅增加。稅收數據是稅務管理的信息源,要發揮數據資源作用,一是要數據充分,二是要數據質量可靠,三是要有較高的數據分析水平。從實際來看,稅務部門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據資源數量上的增長,數據應用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有以下幾方面:一是IT管控能力的挑戰。目前稅務系統中信息技術的實施由信息中心負責,業務需求由各業務處負責,稅務數據從采集、處理到應用,遍及稅收業務的各個環節。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應用和管理,就需要健全稅務部門的信息化管理體制,增強信息化總體規劃和總體架構的管理和把控能力。二是數據資源規劃和管理方面,也缺乏全局性的規劃和管理。三是系統的運作和整合。新業務不斷出現,給軟件的維護帶來壓力.需要進一步整合應用系統。
三、完善稅收信息化的幾點建議
(一)業務系統整合是信息化的前提
稅務管理現狀與信息化的要求相一致,才能保證信息化的順利實施。當前,稅收軟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受阻,主要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無序的管理現狀所致。美國國內收入局信息化建設,首先完成了組織結構重組,由分區域進行稅收管理框架組織,改為直接面向納稅人的稅收管理框架組織機構;然后對業務系統進行重新整合,把眾多的應用系統整合成10個核心信息管理子系統,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面向納稅人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最后將業務系統整合方案交付信息技術部門,提出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我國信息化建設也應注重組織機構調整,把傳統的層級制稅務機構體系改為以信息化建設為依托的稅務組織機構體系,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實施業務系統整合,從技術,管理兩個層面規范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從而提高稅收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管稅的效率和水平。
(二)培養既懂業務又熟悉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
人才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性因素。要針對人才質量、數量與工作要求的矛盾,大力推進信息人才戰略。要加強各級稅務人員的培訓,著重培養既懂業務又熟悉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稅收信息化事業的先鋒和主力軍。要加強信息化人才的管理,打破傳統的用人機制,建立科學、公正、合理的能級管理制度,并輔之于相應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調動信息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三)加強非居民企業稅收信息化建設
強化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提高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進行非居民企業稅收的基礎數據建設和基礎數據研究工作十分重要。據估計,跨國公司每年以稅后利潤、股權轉讓、利息、特許權使用、勞務報酬等多種形式從我國轉移到境外的利潤超過1000億元,造成的稅收流失超過400億元。我國目前在非居民稅收管理中依然使用國外的數據庫,而跨國公司在我國的利潤率明顯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了防止非居民企業的稅收流失,強化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提高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稅務部門在非居民企業稅收基礎數據信息化建設和基礎數據研究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稅務信息化建設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計算機代替了手工,但工作思路和模式只是停留在減輕工作的勞動強度及提高工作效率上;第二階段,計算機管理系統廣泛應用;第三階段,數據和應用實行大集中,在通過公共服務網絡向納稅人提供稅務信息服務的同時,稅務部門也從在網上向納稅人提供單向的網上辦稅服務向與納稅人在網上進行互動型交流轉化。
在稅務信息化建設的第三階段,稅務信息系統實現了數據和應用大集中,為我們實現打破部門限制、時間限制、地域限制的職能化、專業化服務提供了條件。第三步稅務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為納稅人提供統一的、互動的、高效的、全方位的網上辦稅服務。
要建立網上納稅服務體系,稅務部門必須實現內外數據的共享。一是與公安、工商、國稅、財政、銀行、國庫、統計等部門實現數據的準確傳遞和共享,實現稅務管理從稅務登記到稅收入庫的全程信息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稅收成本,并為其他部門提供翔實可靠的稅收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各部門共享的數據,實現跨部門的協作辦公,切實簡化納稅人的辦事流程,大大壓縮辦事時限,為納稅人提供“主動式”辦稅服務。
稅收征管歷來是與稅收流程相依存的。我們目前的征管流程是基于傳統的手工征管方式設計的,在新時期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其弊端日漸顯現:組織結構呈層次化,不必要的工作分配環節多,無實際意義的審批多,常理部門仍然從事綜合性管理等等,這些都有悖于新征管軟件打破科室限制、地域限制、時空限制、簡化環節、改變流程的開發理念。因此,機構重組和業務重組是新時期稅務信息化、稅收征管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005年4月1日,電子簽名法正式實施。在網絡技術日益發展,因特網應用非常普及的今天,該法律的實施將給電子地稅局的建設掃清法律上的障礙,電子稅務局的內涵也將產生革命性的變化。納稅人網上登記、網上申報、網上繳款、網上審批等很多紙質材料完全可以取消,辦事流程和辦理時限也可以大大簡化,納稅人將可以得到更多更快捷的服務。同時,電子稅務檔案將由此產生,電子稅務檔案的法律地位也得到確認。電子稅務檔案的存儲和管理比紙質稅務檔案的存儲和管理簡便得多、高效得多。
數據是稅收信息化的生命,數據采集和數據共享的深度和廣度,是稅收信息化對征納雙方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數據存儲和處理相對集中以及保持現有生疏點數量的前提下,我們只有把業務內容數據化,借助數據體系充分反映情況,才能最終達到優化管理的目的。這就要求各級稅務機關在抓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時候,既要以滿足前臺征收業務為目標,又要放眼于管理,將充分運用網絡信息資源,提升管理水準,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定位。把管理的理念貫穿于數據資源的挖掘利用之中,借助數據源的提煉形成一體化的數據體系,并通過研制開發一系列應用軟件體現信息的價值。
作為決策者,并不關心數據庫中復雜的、海量的數據,而是關心數據背后所揭示的問題,從而達到“了解過去、掌握現在、預測趨勢”的目的。因此,充分利用數據庫技術,開發簡單化的數據展示工具,建設領導決策支持系統將非常需要。決策系統可以包括這樣幾項內容:稅收完成狀況、潛在稅源分析、稅收異常監控、區域稅收分析、行業稅收分析、稅收預測等等。
關鍵詞:稅務信息化;委托-關系;信息不對稱理論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2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網絡經濟、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形勢下,以信息化為突破口推進稅務改革是當前稅務工作的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條規定:“國家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各級稅務機關,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他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明確地將稅務信息化建設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并加以明確。要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必須實現征收方式向現代化、信息化的全面轉變。通過稅務信息化建設,提高稅收信息的集中度,實行集中征收,走“科技加管理”之路,真正建立起現代化的征收運行機制。
概而論之,按照實踐層次而言,淺層次的稅務信息化表現為載體的革新,即利用計算機提高信息存取和交流的便利性,實現“人部分被機器替代”的目的,具體表現為效率層面的革新;而較深層次的稅務信息化表現為管理方式革新,即對征管形式、征管內容等進行創新,即實現更深層次的稅務征管形式和內容創新,具體表現為組織架構和業務運行的革新。我國當前已經初步建設成了載體革新,而在實現管理模式革新上卻仍然存在層層障礙。當前,在稅務信息化的實踐過程中主要存在有基于委托關系和信息不對稱關系下的問題,本文嘗試對其進行解讀,并在文末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一、人才的缺失和觀念的偏移——委托-關系角度的解讀
作為制度經濟學契約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委托理論的基本內容乃是作為行為主體的個體或者群體,在某種外顯或者隱含之契約的制約下,作用于其他的行為主體,這種作用的方式包括指定甚至是雇傭等,在這個過程中后者也從前者手中獲取一定的決策權,最終后者憑借其在質和量上的付出而被前者給予相應的回報,也即前者所付出的成本。前者即為委托人,后者則是相對于委托人的所謂人。
委托-理論所示的委托-關系在經濟學研究中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其常常表現為個體的或者群體的行為主體以授權者的身份和地位委派其他的非授權者的個體或者群體的行為主體在授權者的授意下為授權者的利益進行工作,同時授權者給受委派者一定限度和范圍內的權利,因被委派者的工作效果的不同而由授權者付出相應的成本,這樣一種委托-的關系的運行都是在各種外顯或者隱含的契約制約下進行,其中所謂的授權者即為委托人,被委派者即為人。
稅收對范圍及于一定區域一乃至個國家地域內的宏觀經濟起著重要的基礎性的調控作用,是其所調控的這一范圍地域內的宏觀經濟整體運行在物質上的堅定依靠。稅收作為一個過程性的概念,有著一套完整的自下而上的運轉系統,在底層,由基層的稅務機關進行信息的收集、記錄、匯編然后報送給上級機關,而上級機關則在此一基礎上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制定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整個稅收工作中,直接處理納稅人納稅事務的是最基層的稅務機關,這些基層稅務機關即可視為受到上級稅務機關的委托,作為上級機關的“人”,相對的,上級機關即為“委托人”。
委托-關系中,如何最大化的控制委托人的成本付出乃最為核心的內容。這種成本的付出不僅包括可見的資金投入,也在于相對難以量化的工作質效之上。就目前而言,在稅務信息化的建設工作中面臨著最為棘手的兩個問題,一是人才的匱乏,二是偏移化的稅務信息化觀念。
1.人才的缺失
隨著稅務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對稅務人員中具有專業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但就目前我國稅務系統的人員狀況來看,仍有部分稅務人員,尤其是基層稅務人員,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掌握程度有待提高。而負面效應更明顯的體現在稅務部門中具有信息化專業技術的人員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遠遠沒有滿足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據有關部門測算,專業計算機人員應占稅務干部總數的10%以上,才能滿足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然而,我國稅務人員,尤其是基層稅務工作人員不僅計算機專業人員欠缺,稅收專業人才亦相對缺乏。以河北省石家莊市國稅局為例,全部稅務人員共4100余人,可是在信息部門工作的人員只有100人左右,尚不到總數的2。5%①。因此,在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稅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專業知識欠缺,是阻礙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2.觀念上的偏移
本文所稱的稅務信息化觀念上的偏移,伴隨至今為止的信息化建設的全過程,所謂的“唯信息論”和與之相對的“信息無用論”就是在信息化建設開始之初觀念上的偏移最具體的外在表現。時至今日,上述兩種傳統觀點趨于沒落,觀念偏移的主要落腳點開始體現為對硬件配備的重視程度遠高于對管理軟件的學習和運用。在這種觀念偏移的作用之下,機關單位紛紛大力購置用于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但是因基層稅務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技術培訓,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不強,使得對硬件設備和系統軟件的高投入無法有效轉化為高產出,導致優勢資源的明顯的閑置。尤其是在基層的稅務機關單位中,這一弊端相當普遍,因為缺乏有組織對軟件應用的技術性培訓,使得代價甚高的計算機硬件和系統軟件成為納稅情況的存儲器,無法發揮對涉稅信息的深入分析的功能,由此帶來的惡果是,相關政策的制定者難以有效的獲得第一手數據,對于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決策者來說是一種重大的打擊。
3.委托-關系下的負面效應
但是由于基層稅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工作人員,加之基層稅務人員觀念存在偏移,在學習并對管理軟件進行應用的層面上參與度不高。則首先軟件開發的投資不足,沒有獲得數據、資料來源的有效工具的基礎之上,再加之使用、操作軟件的技術人員的匱乏,導致基層稅務機構對企業整體納稅情況的評估和對稅源變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據,從而導致無法對納稅人的稅務活動做出準確的評估,繼而最終影響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開展。使得形成委托-關系的鏈條斷裂,存在有微觀不經濟的現象。
這種負面效應首先出現的是信息化發展所帶來的信息的重復搜集以及信息的溝通不暢,進而導致征稅能力的差異日趨明顯,以至于信息可能促成了信息優勢者設租行為的產生。而在當前生產要素充分流動、信息交流日趨頻繁的前提下,在納稅人的生產行為日趨多樣化的前提下,稅務系統缺乏于其他相關部門的協調,不僅不利于稅務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拓展,對于稅務工作長遠穩定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
二、稅務系統內外的信息割裂——信息不對稱角度的解讀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對微觀不經濟現象的一個有效地論證,主要論證了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雙方或多方對于與活動相關的信息的獲得成本、持有數量和質量上存在區別,導致交易結果在博弈的前提下沒有實現最優。而具體到稅務信息化建設這一命題,其重點在于稅務系統內部和稅務系統外部兩種信息不對稱。
1.稅務系統內部的信息不對稱
稅務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管理環節之間相互聯系密不可分,但目前在信息化建設中人為割裂了稅務管理各環節之間的關系。近些年來,軟件開發管理混亂,部分省市稅務局自主開發了一些稅收征收管理軟件,這些軟件數據結構、業務流程、軟件運行平臺均不一致,給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和集成帶來困難。這種情況既造成設備和資源浪費,增加系統維護的難度和加大基層稅務機關的工作量,同時也很難適應稅收業務的發展需要,無法對涉稅數據進行統一的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
2.稅務系統外部的信息不對稱
長期以來,由于統一的信息交換平臺的欠缺,使得稅務機關內部僅了解其所管轄的納稅人信息,而不能實現跨區域的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地區,國、地稅機關也缺少有效的信息協調、溝通機制。此外,在政府機關普遍推行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中,稅務、財政、國庫、審計、工商、勞動、公安等政府部門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管理和監督機構,各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需求日漸高漲。但由于部門間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為政,部門間“信息孤島”現象一直客觀存在,并日益成為制約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的難以調和的矛盾。增加了稅務機關甄別納稅人涉稅信息的難度,形成了信息割據格局,使得行業之間的信息互不融通。繼而出現了系統內部和系統外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
三、我國稅務信息化發展的對策分析
1.稅務信息化觀念之革新
對原有的舊式的稅務信息化觀念予以革新,產生新的稅務觀念之內容,是稅務信息化發展的必由之路。觀念的革新表現在對稅務信息化認識的層面之上,其核心乃是通過對計算機的有效應用使稅務業務流程能夠有所更新。其中,為方便上層的管理者能夠直觀明確的獲取基層的信息數據,有必要對管理層級進行扁平化的組織,同時盡量嘗試新的征管模式,以真正實現稅務信息化對稅收工作的質的推動作用。上述對策足以為整個稅務信息化持久、良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目前稅務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種不利的局面勢必影響委托-關系而對稅務信息化的建設帶來負面的效果,因此,怎樣既合理又有效的提升稅務人員的信息化業務水平將成為解決當前困境的最直接的方法。信息化是方法,人的合理使用才是重中之重。
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水平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在稅務人員的考錄上著手,這就需要大力大范圍的招錄專業化程度較高的人才,同時緊抓技術培訓,從而使得稅務人員能夠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更有效的為稅收信息化建設服務;另一方面,強化對現有稅務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知識技術的培訓,更新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結構,輔以相應的考核,保證現有稅務工作人員與信息化相適應,推動稅務信息化系統的優化和高效運轉。這一對策將有利于解決委托-關系之下面臨的人才缺失的問題。
3.在一體化的要求之下進行有效整合
在早期的信息化建設中,因為具有偏差性的認知以及缺少合理的統籌和有效的規劃,多平臺多種類的現象在我國稅務信息系統中普遍存在,其直接后果就是增加了工作的成本同時降低了工作的效率,甚至在更為廣義的層面上給稅務資源的整合帶來了巨大的障礙。是故怎樣整合信息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即稅務信息一體化的建設,是當下面臨的主要困難。面對這一局面,第一,需要在應用系統各平臺內有效的實現內部資源的高效互通,在更為宏觀的上一級層面上對現有稅務系統予以有效整合,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對作為三大主體的稅務部門、稅務信息設備、稅務信息系統的整合,對稅務信息資源進行充分的共享;第二,加強與其他相關政府機關部門的業務合作,包括與稅務機關存在信息共享關系的海關、國庫、工商等機關部門,稅務機關與相關機關部門之間信息渠道的通暢對于稅務信息化的建設而言意義重大。這種部門之間的信心共享和交流對于多部門相互協同合作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對現有數據在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納稅評估、稅源監控、稅務稽查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最終,這一對策對于稅務系統內外信息不均衡的難題來說是一有效的解決途徑,并將促成協同運轉的信息化系統的真正建立。
注釋:
①欒斌.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
參考文獻:
[1]中國稅務學會.稅收信息化研究[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6.
[2]葛元力.流程再造理論在稅收管理領域的應用[J].稅務研究,2003(2).
[3]高莉.稅務信息化的“集中”和“整合”[J].稅務研究,2006(1).
[4]童麗珍.關于我國稅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5).
[5]盧鳳云.稅收信息化建設中要注意的問題[J].財政稅收,2006(11).
【關鍵詞】云計算;稅務信息化;應用
一、稅務信息化建設概況
金稅工程三期,始于2006年,第三期的主要特點是“整合”。本期建設內容是在對金稅工程二期子系統進行功能整合、技術升級和業務與數據優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征管功能,擴大業務覆蓋面,形成有效的、相互聯系的制約和監控考核機制,從而實現全面覆蓋基層國稅、地稅機關的所有稅種、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稅收業務處理。金稅工程的實施,極大的提高了征管效率,信息化建設不斷增強,征收手段不斷完善。但在征管系統不斷完善的同時,征收一線的工作人員也提出了許多問題:新的系統操作更為復雜、新舊系統之間的信息沒有做到無縫連接、不斷增加的信息使服務器一再擴容等。隨著IT產業不斷的發展,在工程中技術并不是最大的難題,管理上的難題遠遠大于技術。本文旨在利用云計算的先進管理技術為信息化工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經濟、高效、安全的解決思路。
二、稅務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金稅工程三期主要的內容就是在對金稅工程二期子系統進行功能整合、技術升級和業務與數據優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征管功能,擴大業務覆蓋面,形成有效的、相互聯系的制約和監控考核機制。這是工程預期最終達到的目標,但目前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金稅系統整合欠缺規劃
稅務信息化建設加速了稅務管理現代化的進程,為稅務機關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從各地稅務部門目前的信息化建設狀況看,稅務信息應用還存在地區技術應用差異大、具體業務操作復雜、項目周期短、需求變化快、投入資金短缺等現實問題。最重要的是前期的信息化建設大多缺乏統籌規劃,造成了各種不同應用系統的盲目引進。多數應用系統缺乏標準化的數據接口定義,不同應用系統形成彼此隔離的信息孤島。如何徹底消除信息孤島,有效整合網絡、系統以及信息數據已成為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稅務行業經多年建設,各種系統及軟件應用十分繁雜,稅務客戶需要既懂IT技術又熟悉稅務業務流程的專業稅務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能夠對業務和IT的整合,提出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因此,IT企業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客戶,成為熟悉客戶業務、具有咨詢能力的戰略伙伴。“金稅”三期設計五個平臺、八個統一:統一信息管理平臺、網絡遠程平臺、業務處理平臺、服務提供平臺、安全保障平臺;統一文檔規范、需求分析、數據格式、編程風格、測試流程、驗收標準、考核目標、獎罰措施。而加強標準化體系的制定也是一個緊要工作,目前稅務代碼手冊、數據接口規范、網絡建設規范等已經制定,并且在稅務系統內頒布實施。其他的各類規范、標準也在制定當中。
(二)“金稅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金稅工程”是國家重要信息系統之一,其信息安全關系國家稅收安全,但隨著征管系統由傳統的征收模式向網絡化方向發展,稅收征管系統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目前,稅務系統安全隱患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計算機軟硬件存在的安全風險。目前征管系統工作主要依靠計算機的自動數據處理功能,而這種功能又很可能會由于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使計算機的運行發生故障。如果服務器遭到破壞,導致數據的損壞或丟失,將造成嚴重后果。
第二,網絡信息化帶來的病毒侵害。由于部分人員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識和技能,在工作中沒有養成查殺病毒和進行操作系統補丁升級的意識,很多基層單位的計算機甚至沒有殺毒軟件。病毒一旦爆發,很容易在系統內部快速蔓延,會對稅務信息造成脅。
第三,對移動存儲介質的使用缺乏可行的監管手段。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納稅人需要通過網絡等申報,確實存在由于外網需求和監管問題導致的網絡安全隱患。
(三)資源配置浪費嚴重
全國稅務系統裝備了大量先進的服務、存儲設備和網絡設備,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一批硬件設備和基礎設施資源,成為金稅三期工程規劃中必須要認真考慮和妥善解決的重要問題。
稅務信息系統整合不完善,導致征管系統、網上報稅系統、稅源監控系統等每個信息系統都獨立運行在各自的服務器上,在配置服務器時要以每個系統的最大負荷來進行預算。但實際卻不是所有的信息系統都始終處在運行高峰,當系統處于運行低谷時,那么該系統配置服務器的資源就被浪費掉了。隨著信息量不斷的加大,有一些服務器超負荷又不得不進行擴容改建,由此一來耗資巨大。
三、云計算的優點
(一)具有無可比擬的規模經濟
購買一臺PC機并確保能正常進行工作,最少需要配置顯示器、主機等一整套設備。而利用云計算技術,則只需要一臺顯示器,將其接入互聯網,就可以實現一切傳統PC機的工作,并且由供應商負責維護和更新,只花少量的費用就能得到最新、最優質的服務。
(二)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云計算將計算和數據分布在成千上萬的分布式計算機上,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完成傳統單臺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計算任務。同時,解決了服務器存儲能力有限的問題,云海中的計算機具有龐大的數據存儲空間。
(三)安全可靠的數據保護
云計算服務器端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云計算的用戶數據存儲在服務器端,而應用程序在服務器端運行,計算由服務器端來處理。所有的服務分布在不同的服務器上,如果什么節點出問題就終止它,另外再啟動一個程序或節點,即自動處理失敗節點,保證了應用和計算的正常進行,而用戶端不必備份,可以任意點恢復。另一方面數據被復制到多個服務器節點上有多個備份,存儲在云里的數據即使意外刪除或硬件崩潰都不會受到影響。
(四)現代的虛擬化技術
現有的云計算平臺的最大的特點是利用軟件來實現硬件資源的虛擬化管理、調度及應用。用戶通過虛擬化平臺使用網絡資源、計算資源、數據庫資源、硬件資源、存儲資源等。在云計算中利用虛擬化技術可大大降低維護成本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四、云計算在稅務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在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不斷提高,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數據的安全靠是信息化建設中應優先考慮的問題。隨著服務理念的不斷加強,稅收服務的理念對稅收系統的不斷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計算技術與稅務信息化建設相結合,將對稅收系統增強數據的安全性和加快信息共享提供幫助和可能。
(一)將云計算與稅務系統繁雜的數據處理相結合,將促進數據的處理能力,快速的進行業務處理。伴隨著稅務工作的不斷深化,各項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辦稅業務從單一申報到綜合業務服務,服務模式從多個環節到一站式的改革,產生了大量的業務數據。快速的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成為了稅務分析和稽查部門的需求,將云計算技術與數據挖掘和分析相結合,將成為稅務信息化發展的方向。此外,對于稅務數據的分析也向IT支持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計算和存儲能力的要求,這與傳統的數據系統運行僅局限于服務器,受服務器硬件配置的限制產生了沖突。
“云”面對的是TB甚至是PB級數據,在云計算模式下的計算是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的計算機上進行的。由云海中的計算機群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并透過網絡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拆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可在短時間內對稅務大量的業務數據進行快速處理,進行海量數據的存儲、分析、處理等工作為稅務工作人員提供科學的稅務報表分析和技術支持。
(二)增強數據信息的可靠性和存儲能力,應對不可抗力事件,如火災、地震等,為稅務系統不斷增長的業務數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對于稅務部門來說,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業務量不斷增加,信息和數據以幾何級數增長,使納稅人信息的管理難度越來越高,納稅人的信息更加翔實和完善,存儲容量進一步擴大,對數據存儲容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采用的存儲技術主要有NAS和SAN兩種。但NAS的性能受制于網絡傳輸能力較嚴重,而SAN的缺點主要在于所需的基礎設施極其龐大,在管理和維護上需要較高的專業性人才,導致運行成本高。傳統的NAS和SAN架構滿足不了PB級數據和應用的需求,因為PB級數據需要捕獲源源不斷的業務數據和組織管理數據,提供低于5秒的讀取時間以及確保存儲安全。
云計算技術提供了基于上述兩種問題的解決辦法,在“云”中有百萬臺服務器,即使某臺服務器出現故障,“云”中的服務器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將數據完全拷貝到別的服務器上,并啟動新的服務器提供服務。云中眾多的服務器也提供了強大的存儲能力,網絡中大量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并能夠進行動態擴展,滿足涉稅業務不斷增長帶來的龐大數據存儲的需求。
(三)提高信息傳輸的安全性,防止各種病毒威脅和惡意入侵。稅務部門在利用網絡手段實現稅務信息化的發展和進步,為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網上報稅、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等系統都是通過Internet開展業務,并且很多業務都與銀行發生關系,從而有可能遭到入侵者攻擊。
如果采用云計算技術,一旦發現某個應用程序進入計算機,該計算機會把這個應用程序的信息與內容發送到云端服務器,云端服務器同時將云內所有其他節點上的計算機發出針對該信息的質詢請求。質詢請求主要是詢問其他計算機是否有類似的應用程序的判定方法。如果其他計算機沒有處理過這樣的程序,那么云端服務器還要把該信息提交給廠商的惡意軟件實驗室,由實驗室最終給出判斷結果。云計算對數據增加了多層安全機制,確保稅務數據萬無一失。
(四)降低了信息化建設的成本。信息化建設成本包括設備購置成本、開發成本、機房運營成本以及未來的擴容成本等方面。隨著涉稅業務的不斷擴展,全國各地甚至一些偏遠地區也需要進行稅務信息化的建設,造成建設成本的不斷上升。如果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采用云計算技術,就不必再購買高昂的設備和投入其他資金,完全將其基礎建設轉移到云計算供應商那里,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五、稅務信息化建設與云計算技術結合時應注意的問題
作為一項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的新興技術,在被業內人士看好的同時也需要考慮應用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對用戶的不透明性、監管措施不完善等。云計算從出現至今還處于初級階段,得到廣泛的認可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在考慮使用這種技術的同時還需要將其與自己所處的行業性質結合起來,通過局部地區進行試點,確保能夠給稅務工作帶來真正的幫助。
鑒于稅務數據的敏感和重要性,建議稅務系統建立私有云,在全國建立一個稅務領域專門的云計算中心。全國的稅務系統都基于這個平臺,對于數據保護完全由自己控制,從而有效的避免了采用公共云服務引起的各種風險。
參考文獻
[1]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2009,20(5):1337-1348.
[2]羅軍舟,金嘉暉,宋愛波等.云計算:體系架構與關鍵技術[J].通信學報,2011,32(7):3-21.
[3]陳全,鄧倩妮.云計算及其關鍵技術[J].計算機應用,2009,29(9):2562-2567.
1.跟進國家稅務信息化發展
我國的稅務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1994年“金稅工程”成為包含金關、金卡和金稅的“三金”國家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之一。9年期間,國家稅務總局統一規劃并實施了“金稅工程”一二期工程。實現了覆蓋全國的稅務系統網絡信息化建設。2016年在“金稅工程”一二期建設的基礎上,國家稅務總局啟動了“金稅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單點的稅務系統,建立一個包含網絡硬件和基礎軟件的統一的技術基礎平臺。成為我國政府各部門中信息化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行業系統之一。國家稅務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可預見,未來稅務信息與工商信息、銀行信息進行互聯互通,稅收監管將在更加透明的環境中實現。
2.滿足國家稅務精細化管理需求
隨著國家稅務信息化的發展,稅局對企業的稅務合規要求也將進入到精準把控的階段。近年國稅總局進行的“千戶計劃”,將稅務管理前置到業務層面。而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司2009年印發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更加詳細的對大企業合理控制稅務風險,防范稅務違法行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的各種納稅行為進行詳細要求。
3.解決稅務管理與企業管理不協調
隨著企業管理理念的革新,數據化業務、數字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共識。然而,企業稅務未能與其他業務一樣同步信息化發展,很多企業還停留在使用財務系統完成涉稅會計科目合算,納稅申報、所得稅管理、納稅數據統計等的稅務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稅收文檔和涉稅信息散亂無序。人工取數、手工操作,以及稅務人員變動較快,不僅導致稅務工作效率較低,更令企業面臨很多管理風險。大型企業對企業狀況的全面了解,快速的決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稅務的原有依賴于財務核算,依賴于手工統計,依賴于人為判斷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公司管理層對稅務信息的決策需要。已然影響企業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發展。
二、企業稅務管理信息化現階段
在國家稅務信息化逐漸完成各地區各分散系統的數據統一,使國家對企業的稅收監管越發全面。尤其在發票認證、抵扣全面網絡化,電子發票計劃全面推行,各納稅申報系統接口開放,以及稅局對企業進行稅務風險指標評估,等一系列推進信息化成果利用的舉措后,各行業企業均開始重視立足于企業內部稅務管理的信息系統。通過對各企業的稅務信息系統的考察,目前企業稅務信息系統基本能夠實現以下幾個功能:(1)實現企業涉稅信息的管理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稅基礎信息管理,尤其是對于集團型企業,其成員企業數量多,組織結構復雜。各下級企業使用不同的財務核算科目體系,核算辦法,甚至是不同國家稅法等。其基本內容包括納稅主體國別、適用稅收制度、納稅主體名稱及稅號、主管稅務機關、適用會計科目等等,稅務視角的企業組織架構等信息。涉稅信息的收集梳理成為分層管理的系統權限設置的基礎條件,實現不同層級的稅務組織機構的管理范圍劃分。(2)實現全稅種業務的系統化此功能是稅務工作基層人員對稅務信息系統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發票的開票、認證、抵扣,各稅種稅款計算及納稅申報,所得稅預繳、匯算清繳計算等內容。通過信息系統的與稅局的發票的開票、認證、抵扣等系統建立接口,在面對用戶的唯一的平臺中完成發票的流程管理;通過與人力、采辦、銷售及財務系統間建立數據接口,采集涉稅相關數據,基于稅收法規自動計算或半自動計算應納稅款;通過獲取納稅申報所需的業務或財務相關數據,自動生成法定的納稅申報表。在不同經營地國家稅務系統開放的情況下對接納稅申報系統,實現月度、季度及年度納稅報表自動申報;通過系統自動或半自動判定稅務與會計差異,實現對所得稅費用的準確核算,輔助進行企業所得稅預繳及匯算清繳計算及申報。(3)實現稅務工作流管理借助信息系統的工作流工具,將符合企業內控制度和稅收法規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統中,實現全企業的稅務流程統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辦公方式,節約涉稅事項的處理時間,防止不合規的審核順序或審核遺漏。(4)實現多層級的稅務數據集中按照稅務角度的組織結構,可進行全企業的全稅務信息收集,實現分國別的數據口徑統一。并通過自行定義,進行各類匯總計算,結構化信息展示。如實現按行政區劃、成員企業、稅費種類、業務板塊等多維報表展示、時時查詢應交稅費、實繳稅費、地方財政貢獻情況等;實現集團內各企業納稅信息的橫向分國別對比;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信息的稅務信息參考。(5)實現涉稅法規信息提供信息系統將涉及本企業涉稅業務的各項稅務法律、稅務法規納入至系統中,形成可查閱的稅收法規知識庫。為各層級涉稅人員提供可靠的稅務參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簡單的文檔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詢路徑;也可能將法規固化到稅務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對系統進行更精確的管理。
三、技術引領的稅務管理創新
企業稅務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經可見的對稅務管理變革進行了有效推動,從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組織結構以及經營環境四個方面總結如下:(1)稅務管理理念創新稅務管理理念的顛覆,是信息化帶動的最根本的變化。將稅務管理從老舊的以“搞好政府關系”為手段,以“不讓稅局查出事兒”為最高目標的潛意識里拉出來。真正將稅務管理作為以企業自身的需求為出發點而自上而下的進行管理改革。正視“創新性破壞”對稅務管理傳統的徹底粉碎重建。理念的變革將稅務管理拉到與財務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業也將用知識管理觀念、全球經濟一體化觀念、戰略管理觀念等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稅務管理進行重新審視。(2)稅務管理手段創新稅務的傳統管理以事前強制,事后懲罰為主,通常企業以行政命令下達,自查任務攤牌和強制管理上報等形式進行稅務管理,其管理信息的準確性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人”的崗位職能劃分和職業道德。這樣的管理手段,效率較低,不確定性大,主觀能動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在管理溝通上。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減少重復工作,取消紙質審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時將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將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將硬性管理手段內化為軟性管理手段,以企業管理需求為核心內容,圍繞“人”的體驗,追求“企業管理”與“以人為本”的共贏的現代管理新模式。(3)稅務管理組織結構創新建立企業統一的稅務管理系統可以推進集團企業的稅務管理的組織結構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滲透,和高度的數據集成,決定了集團稅務管理的高度集權。其集權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權,而是表現為管理理念的統一,工作流的統一,數據結構的統一。進而稅務管理的縱向分工和橫向分工發生變革。在縱向分工上,領導層進行稅務管理的統一分析規劃、風險的統一管控,而業務層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而在橫向分工上,稅務與其他業務間的跨部門管理更加權責明確,部門間更能良好的進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認為稅務管理在對其進行“指手畫腳”。稅務管理的向上轉移,將涉稅決策與稅務實際業務分離,可能產生更多的部門內部優化,稅務業務操作的系統固化,稅務專業知識的信息化傳遞,可促使基層單位將稅務和財務人員進行合并。(4)稅務管理推動環境創新在企業進行管理理念變革后,稅務業務的合規,稅務風險的規避,已經成為企業自身的管理需求。在變被動為主動后,企業的管理變革的速度將會趕超國家對企業的稅務要求,其稅務遵從將不再是企業的壓力,稅務的風險自查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本能。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企業的信任度將大大提高,社會的認可度也隨之提高。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將更利于企業的經營發展。
作者:吳迪 單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參考文獻:
[1]譚榮華.《稅收信息化教程》(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中國稅務學會,《稅收信息化建設研究》,2004.
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實現在信息化支撐下的稅收專業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征管改革,已成為我們稅務機關不容回避的課題。本文試以無錫國稅的工作實踐為例,對正確樹立現代化稅收觀念,依托信息技術手段,規范和加強基層稅務管理作一分析思考。
一、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1、是貫徹落實總局“科技加管理”指導思想的需要。伴隨著知識經濟、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全球經濟形態正由物質型經濟向數字信息型經濟轉變,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管理信息化在各行各業顯示了其主導地位,進一步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就成了加強稅收征管,提高稅務管理效率的客觀要求。稅收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加管理”重要指導思想在稅務管理過程中的集中體現,對于推進依法治稅和依法行政,加強稅務系統內部監督和外部監控,夯實基礎、強化征管、提高質量和效率,提升稅收管理整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是努力實現“金稅三期”發展目標的需要。“金稅三期”可以概括為“一個原則”(一體化),“兩級處理”(在總局和省局集中處理數據),“三個覆蓋”(覆蓋國稅和地稅、主要稅種、主要環節),“四個系統”(即稅收業務、行政管理、決策支持與外部應用系統)。“金稅三期”目標的實現,將對稅收工作起巨大推動作用,使稅收的各項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努力達到稅收管理更加科學、合理、嚴密、高效,對納稅人的管理與服務更加透明,更有效率,稅收隊伍擁有更加廉潔的公眾形象的目標。“金稅三期”的建設將加速實現稅務管理現代化的進程,是稅收管理的一場革命。無錫WGIS系統的開發旨在探索建立涵蓋稅收征管、行政管理、預警分析、監控制約為一體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在基層稅務部門實踐“金稅三期”的目標思路。
3、是著力提高稅收信息資源整合、增值利用的需要。縱觀稅收信息化建設進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人腦到電腦、從單機到網絡化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對稅收管理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稅收管理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但在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進程中仍存在著:有限的稅收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各地區、各部門的應用系統、軟件相互獨立,數據標準各不相同,難以實現跨部門、跨地域的共享。稅收業務流程重組和機構改革相對滯后,阻礙了信息流動。現行征管模式與在現代信息手段和機制指導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信息與過程有機結合的管理基礎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基層稅務部門計算機網絡化功能不強,網絡覆蓋面不廣,信息采集與共享受到一定的制約。CTAIS征管軟件不能滿足各環節的業務需求,只能采用外掛的形式。如:反避稅軟件、出口退稅審核軟件、納稅評估軟件等等。這些情況必須在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加以解決。
二、無錫國稅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架構與實踐
無錫市國稅局在全國稅收信息化建設中起步較早,從最初的“金稅工程”、CTAIS全國試點,到其后的全國反避稅試點,以及承擔總局增值稅防偽稅控稅務端網絡版系統壓力測試任務等,無錫國稅的稅收信息化建設實踐,極大地促進了基層稅務管理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在全面推進基層“三化”建設的基礎上,無錫國稅大膽探索,把電子政務的先進理念運用于基層稅務工作實踐,創新稅收業務管理、行政管理、隊伍建設的計算機管理模式,努力建立起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對稅務干部行政執法行為進行全方位規范、監控、考核的現代化管理機制。2003年研制開發了“無錫國稅管理信息系統”(WGIS)。
(二)WGIS系統的架構及特點
1、WGIS的開發遵循五方面原則:一是盡可能擴大網上作業、審批的原則。凡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運作能起到有效監控和規范管理的各類工作事項,一律納入WGIS系統運行,最大限度減少紙質審批和人工傳遞。二是盡可能整合現有軟件系統的原則。對無錫國稅目前所有相對獨立的軟件系統,如CTAIS、金稅工程、公文處理、所得稅管理、出口退稅、反避稅管理等軟件進行整合,由WGIS系統實施一體化管理。三是盡可能強化環節制約、過程監控的原則。對業務流程、審批權限、附列資料、各節點工作時限等進行統一設定。標準化的信息流水線,成為保證各環節作業規范化的有力手段,并在相應節點由系統即時記錄和提取考核數據、管理指標,強化即時監控,落實以機控人、以機管人的管理要求。四是盡可能提高辦事效率的原則。在尊重現有工作規范和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結合網絡運作特點,對一些工作環節和程序作適當簡化和歸并;并對稅收政策進行公開,納稅人可通過公網辦理有關涉稅事宜,了解稅收政策及相關內容。五是盡可能構建綜合性辦公平臺的原則。滿足不同層次干部獲取各類資訊、進行信息溝通、處理工作事務的需要,把WGIS系統建設成為實用、高效、便捷、安全的綜合性辦公平臺,供全市國稅干部統一使用。
2、WGIS在系統運用上努力實現四大功能:一是全方位稅收征管事務的批轉處理功能。依托現有的征管核心軟件CTAIS,劃分登記管理、調查評估、認定管理、防偽稅控、證明管理、發票管理、稅收優惠管理、征收會統、稅務稽查、稅收法制等10個功能模塊,對CTAIS征管軟件進行了范圍拓展和功能補充,共設置稅收業務管理流程83項,基本涵蓋所有基層稅收業務管理內容,原來不能通過CTAIS進行處理的征管事務,通過WGIS可以方便地進行網絡化處理。二是全方位行政管理事務的批轉處理功能。系統提供的政務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監察、后勤管理和教育黨群等6個功能模塊,共設置行政管理事務流程63項,基本涵蓋基層國稅機關所有行政管理事務,有效地保證了行政管理各事項實現網上作業、網上審批、網上流轉和網上查詢。三是工作流程節點考核和輔助管理功能。系統提供的綜合考核模塊,在各工作流程節點適時記錄和反映每個干部的工作數量、質量情況,自動生成53項綜合考核指標和大量管理性指標,形成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的依據,也為各級領導決策、監控、管理提供參考。四是強大的智能辦公功能。系統提供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即時消息(提醒)、項目計劃、公共信息、論壇等13項個人事務輔助管理功能,極大地方便使用者日常公務處理。同時,系統具有的遠程接入功能,通過外網實現了遠程辦公。
3、WGIS其主要特點在于:一是全方位延伸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二是充分體現基層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理念。對無錫國稅目前所有的17個相對獨立的應用軟件進行組合、歸集應用,主要包括:CTAIS、稅收預警、所得稅、出口退稅、防偽稅控、稽查軟件、內外所得稅、反避稅、納稅信用等級等管理軟件,解決各獨立系統應用和信息共享度不高的問題。三是深度拓展信息技術的監控和考核功能。四是用信息化理念改造和精簡現有工作流程。充分考慮網絡運作特點,簡化和歸并工作環節和流程。對資格認定、供票等6大類調查項目實施統一歸并,業務審批中的文書傳遞由原來的182種減少至53種,將原來6個環節的審批層次壓縮到4個環節。五是實現工作軟件系統和內部辦公網站一體化建設。在歸集應用各類業務軟件的同時,對內部網站進行整合,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干部處理工作事務、獲取各類資訊、進行信息溝通的需求。六是開發技術的先進性帶來方便、簡單的操作,系統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國際一流的工作流引擎產品、數據集成式電子表單軟件(SmartSheet)、電子政務專用電子郵件系統(SmartEmail)等多項先進技術。用戶只需要通過IE瀏覽器,即可訪問Web服務器上的頁面、完成各項操作,無需安裝任何客戶端軟件。七是對組織機構和工作流程進行優化。2003年底無錫國稅從進一步深化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對全市的組織機構進行了部分調整,依托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在全市電子化征收已到位的前提下,撤消了征收局,將征收與管理合并,按照總局“一窗式”管理要求,設置了服務廳窗口崗位和職責;市局成立了數據處理中心,全市的稅收信息進行集中處理,對CTAIS系統、金稅系統和出口退稅系統等在數據層面進行整合,將分散在各個不同系統、不同業務模塊中的查詢功能按照“一戶式”的要求進行整理、歸并成電子臺帳,供片管員隨時查詢、比對,實現對納稅人信息“一戶式”查詢、管理和存儲。同時我們按照既符合征管改革的模式,又適合計算機系統的操作,重新理順稅收征管業務和內部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與計算機系統各操作模塊相配套的業務流程和崗位職責。
(三)無錫國稅的數字化管理提升了基層稅務管理層次
數字化管理是利用計算機、通訊、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量化管理對象與管理行為,實現計劃、組織、協調、服務、創新等職能的管理活動與管理方法的總稱。推進數字化管理,稅務部門將內部的知識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及外部納稅人資源數字化,并通過網絡進行有效管理;有效運用量化管理技術來解決基層部門的稅務管理問題。
1、無錫國稅管理信息系統(WGIS)的開發和應用,適應了稅收信息化建設深入、深化的需求;實現稅務管理數字化,拓展和延伸了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應用內涵,謀求完全意義上的“稅務管理數字化”。
2、WGIS系統的應用,適應了提高管理水平,實現基層稅務管理現代化的現實要求;系統的應用,適應了不斷推進稅收征管改革,謀取國稅更大發展的長遠要求。無錫國稅根據“優化流程、精簡環節、網上運轉、過程監控、強化責任、加強管理、改進服務”的思路,以加強信息化建設為支撐,適當調整機構、部門、崗位(窗口)職能,努力實現信息集中化、運作網絡化、征收電子化、管理集約化、稽查專業化、機構規范化。至目前為止,通過WGIS系統共發起行政類事項4121件,業務類事項34324件。
3、WGIS系統的應用,促進基層稅務部門征管工作更趨規范、科學。全市征管質量考核指標好與同期水平,其中稅務登記率達100%、準期申報率達99.14%、欠稅增減率為-20.01%等。
三、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再思考
稅收信息化建設是涉及各部門、稅收工作各環節的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無錫國稅WGIS系統的開發及實踐,引起我們對進一步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再思考:
1、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一體化的原則。總局許善達副局長指出,國家稅務總局一系列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和總體要求,謀劃設計了未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各地信息化建設都要在這一框架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綜合國家宏觀政策、稅收征管制度、人事結構設置、業務流程重組等各方面因素,作出具有戰略前瞻性的部署。無錫國稅從2001年起在全系統統一應用CTAIS系統(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全部的征管業務都納入該系統,實行了網上運轉,但是CTAIS系統與金稅二期、出口退稅系統等無法實現無縫銜接,形成一個系統使用過程中的缺陷。WGIS系統的開發定位,以CTAIS為基礎,通過整合17個在用外掛軟件,形成以CTAIS為主體,各類應用軟件歸集應用的信息操作平臺。總局領導對其的評價是:WGIS系統提出了目前金稅三期想做而尚未做的一個重要思路。
2、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必須解決資源整合、增值利用問題。稅收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只有廣泛采集和積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和繁衍信息,才能通過信息資源開發提高管理、監控、服務效能。無錫國稅探索建立了市局、分局、科和崗位三級預警系統,及時通報各基層單位征管狀況,增強各級對征管實際狀態的敏感度,發揮提醒、比較、督查作用,為基層管理、領導監控和決策服務。WGIS系統將多個業務軟件都組合到一個操作平臺,通過信息數據處理中心,對各系統信息數據的加工、處理、存儲和使用,提高信息數據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采用全方位、多層面數據采集、集中式數據加工和集成化數據交換的新型管理辦法,為各職能部門的業務需求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和系統維護。
3、深化稅收信息化建設必須依托新技術的支撐。在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各級要善于學習、吸收先進技術和經驗,不斷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無錫國稅在走出去向兄弟單位學習信息化建設經驗成果同時,與北京清華同方公司等IT行業的骨干企業合作,共同研制開發WGIS,共同確定系統架構,采用微軟公司被IT界公認為一場技術革命的.NET系統為基礎開發平臺,集成MSSQLSERVER、SYBASE、ORACLE數據庫,發揮了分布式技術的開放性、可伸縮性和靈活性的優勢,使各種復雜的辦公和業務應用流暢運轉。不僅彌補了本單位技術力量的不足,也提高本系統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確保無錫國稅信息化建設處于領先水平。
鑄造行業領軍品牌
長城軟件本著自身的精神和理念,不斷攀新、勇于實踐。多年來,相繼取得了行業內多項頂級資質。長城軟件擁有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甲級、軟件開發)、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壹級)、信息安全服務資質證書(安全工程類一級)、ISO/IEC9001質量體系認證、ISO/IEC20000 IT服務管理體系、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系統、CMMIL3認證、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軟件企業認定證書、高新技術企業批準證書、資信等級證書(AAA級)、納稅信用A級等多項資質;同時獲得過中國專利信息化項目建設獎、“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系統優秀服務商”獎項、“金稅工程增值稅征管信息系統”——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稅務信息系統技術支持先進單位、“中國年度創新軟件企業”稱號、中國軟件業收入前百家企業 、“國家統計數據庫系統”中國電子學會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獎等多項殊榮。
如今的長城軟件,在行業應用方面,以軟件和服務為核心,為知識產權、稅務、統計、審計、工商、農業、公安、政法、社保等政府行業客戶以及金融、教育等大型企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咨詢、服務與運營維護;在自主產品方面,密切關注科技發展新動態,研究、跟蹤先進的軟件技術,在自主產品的開發和承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績,擁有軟件著作權、自主軟件產品近200項,承擔國家項目10多個;在系統集成方面,作為業界最具規模的系統集成商之一,長城軟件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厚的行業應用經驗及雄厚的技術底蘊,提供從系統平臺、軟件開發到硬件維護、技術支持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在增值服務方面,與國內外大型廠商進行技術合作,提供國際著名品牌的系統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等產品,并提供增值服務;在咨詢、外包方面,提供從信息系統規劃、設計、測評等全方位、專業化的服務、(技術)解決方案。
長城軟件憑借優秀的品牌形象、完備的業界資質、完善的客戶管理體系、豐富的技術資源與開發經驗以及團結敬業的技術與管理團隊,始終站在中國應用行業軟件企業的前列,為推動軟件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國家的信息化建設做出卓越的貢獻。
記錄輝煌歷史成就
長城軟件一直致力于政府及大型企業的行業應用、系統集成、咨詢服務等業務,并形成獨具特色的、完善的業務體系、技術支撐體系以及覆蓋全國的市場與服務體系。長城軟件先后參與“金稅”、“金信”、“金盾”、“金審”、“金宏”"等項目的建設,這印證了長城軟件承擔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的雄厚實力。
長城軟件于2006年開始涉足知識產權信息化服務領域,承接多個國家知識產權局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長城軟件在知識產權行業軟件、咨詢服務、系統集成等方面建立了卓越的技術支撐體系。憑借專業的技術和服務,長城軟件的知識產權領域信息化解決方案贏得了業內的高度認可。目前,長城軟件建立起一支涵蓋咨詢、售前、開發、實施、運維的近300人的技術團隊,是目前最專注于知識產權信息化建設的商業性企業之一。
自1994年至今,長城軟件承擔被譽為“增值稅生命線”的“金稅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設工作。多年來,長城軟件在全國近4000個稅務機關開通了增值稅計算機稽核系統和協查信息系統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在多年應用建設的基礎上,長城軟件形成了覆蓋增值稅所有稅務業務的完整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提高了稅務業務管理的信息化,解決了稅務部門數據處理的瓶頸問題,有效地監控了稅源、控制了稅款的流失,保證了國家稅收的持續增長,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07年5月,由長城軟件承擔的金宏重點工程項目——“國家統計數據庫系統”項目正式啟動,長城軟件肩負著該系統的開發和實施等多項重任,出色完成了2008年金宏工程和統計局信息公開的技術支撐工作。國家統計數據庫項目已于2008年12月份通過終驗,目前該項目中的文件柜、工作庫、庫、共享庫、元數據管理、系統管理等子系統已經全部上線運行,全國統計系統單位正常使用。長城軟件憑借在統計行業多年的積淀,成功參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設備采購項目等多個項目,總額上億元。
長城軟件積極關注公共安全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從2002年6月簽約北京市公安局奧運金盾總體設計一期工程、負責奧運金盾工程的全方位規劃以來,先后承擔了北京市公安局法制信息平臺系統、收容遣送人員登記備案系統、內保局綜合業務應用系統總體方案設計、智能化監管項目、公安部數據處理多層架構平臺、公安信息系統應用支撐平臺系統、反恐信息化綜合系統、全國出入境邊防檢查信息系統、自治區公安廳局域網改造及擴建工程等項目。在公安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長城軟件已漸臻成熟。
加強信息化安全建設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快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提供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政府行業信息化數據敏感,要求高,相當一部分行政審批業務數據涉及國家安全,因此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就顯得更加重要。
長城軟件在20年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斷跟隨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在安全可控產品的應用和信息安全服務兩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規范和促進風險評估、安全集成、安全測評等信息安全服務、容災備份和災難恢復、推進國家信息安全產品制度等方面工作。長城軟件對于信息安全總體規劃是基于安全可控的應用支撐平臺滿足信息安全的要求,建設安全、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統。其核心思路是將長城軟件自主研發的產品——烽火臺,針對安全可控的基礎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進行改造,使其成為信息化系統的統一開發支撐平臺。例如,結合國產華為網絡產品、中標linux操作系統、達夢數據庫、東方通中間件等產品,構建大型復雜電子政務系統的安全可控的系統。
長城軟件將繼續加大在相關政務業務信息安全領域的投入、研發和應用,展開安全可靠產品的應用、推廣及安全服務工作,為提升重要信息系統和工業系統的安全可靠水平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