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7:27: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從業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基層央行內審職業能力建設存在的問題
人民銀行內審職業是一個有別于人民銀行其他職業的特殊職業,這對內審職業能力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來,人民銀行圍繞職業化、專家型、復合型內審干部隊伍建設目標,采取了一系列工作舉措,如:加大學習培訓力度,開展學準則、找差距、促轉型活動,加強內審人才庫建設,建立課題制、以查代訓工作機制等,內審干部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現有內審干部隊伍總體上專業化程度還不夠高,與內審轉型對內審職業能力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一)職業化程度低。對內審人員沒有職業標準要求,目前內審人員配置除了部門負責人任命須上級內審部門審批外,其他人員都由各級行黨委自主決定,內審人員從業未有明確的標準, 例如工作經歷、學歷學位、能力測試等;科班出生人員少,各級行審計科班出身的人員甚少,大多數是半路出家,從稽核崗位轉過來或者從業務崗位上轉過來,審計理論不強;專業持證人員少,雖然近年來總行大力推進內審職業化建設,鼓勵內審人員參加CIA 和內審崗位資格證書考試, 但目前持證比率還是比較低。以撫州為例,持有CIA 證書人員僅為2 人,持有CPA 證書的人數為0。
(二)計算機審計人才匱乏。隨著人民銀行業務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審計人員面對計算機處理的數據,其數量動輒以百萬、千萬計甚至更大,這使得傳統手工審計的方法變得低效甚至無效。基層人民銀行內審人員結構以財務類和經濟金融類專業人員為主,具有科技專業背景或者從業經歷的人員很少。以撫州為例,內審人員中,具有科技從業背景人員比率僅為10.3%。
(三)復合型人才相對較少。目前人民銀行基層行內審人員相對較少,而面對對內、對外的業務種類多、變化大,這對復合型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但從現行內審人員結構分析,相當一部分人具備財務、會計等專業能力,但缺乏貨幣政策管理、信息技術等方面工作經驗, 而懂得貨幣政策業務的內審人員又缺乏其他方面的工作經驗;有些年齡較長、工作經驗豐富的內審人員,分析能力、文字綜合能力又相對比較弱,而年輕同志懂計算機技術,擅長模型、數理分析等,但缺乏工作經驗,審計深度、語言表達等都難以到位。
(四)長遠職業規劃性弱。人民銀行內審條線管理主要側重于業務,而對于內審人員管理主要以屬地為主。由于每個機構決策層對內審工作定位、內涵的理解不盡一致或不夠到位,一般而言,在內審人員的配置、崗位調整等過程中會顧及內審職業需要,但通常不會有更特殊的考慮或安排, 如內審職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長遠規劃、特定時期內審人員結構的多元化配比、內審人員個人職業發展等, 特別是在既符合專業性又符合復合型特質人才的培養上,如何做好內審人力資源管理的體制設計還沒有相對成熟的做法。
(五)職業道德風險概率較高。受人民銀行內審工作體制決定,內審工作獨立性差, 內審人員在工作環境、身份性質、福利待遇、榮譽評比等方面與同級被監督主體完全平等,內審人員的任免、晉升完全受同級黨委影響。因此,內審人員很可能在權衡個人利益時違背職業道德,存在懈怠審計等風險。
二、改進基層央行內審職業能力建設的建議
(一)倡導文化引領,營造良好內部審計環境。
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 其背后都有相應的文化作支撐。在內審工作轉型的深化階段,經過審計實踐的檢驗,以內部控制、績效和風險導向等為主題的新型審計理念已深入人心,再加上審計人員在審計實踐中認同并遵循的具有審計特色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發展戰略、審計紀律和道德規范等都是審計文化的范疇。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零碎的、孤立的、甚至朦朧的行為理念串聯起來,形成審計文化,來指導內審工作轉型與發展,來指導審計人員的行為方式,培養審計人員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和強烈的職業責任感。
(二)嚴格崗位準入,建立央行內審人員從業標準。
從業標準是樹立審計品牌、保證審計質量的最有力保障。只有具備了符合職能能力的從業標準,控制從業人員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建立人民銀行內審從業標準, 是提升人民銀行內審從業能力的有力途徑。一方面,央行內審從業標準應涵蓋準入與退出機制、專業背景、從業經驗、勝任能力、職業道德、心理素質等要素。另一方面,不同層級從業人員標準應不同,可以借鑒國際通行的資格認證標準,分為初級從業人員、中級從業人員和高級從業人員。與此同時,由于內審部門負責人在承擔內審工作的同時,履行著更多的管理與統籌職能, 因此內審部門負責人在管理能力、統籌能力、從業經驗上應該有更高要求和標準。
(三)健全各項機制,引導職業能力逐步提升。
1. 構建專業勝任能力評價和監督機制。通過專業勝任能力評價,一是有助于內審人員積極了解國內外先進內審實務,了解自身內審現狀和組織現狀,更新知識,開闊視野,積極引進和嘗試先進的審計理念和審計方法;二是有助于內審人員了解自己處于哪級水平、分析查找個人水平的差距,努力提升執業水準,改變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內審人員專業能力滯長的現狀,保持內審工作水平循序上升與持續發展。評估主要依據《國際內部審計實務框架》、內部審計準則、央行內審從業標準等要求,梳理現有人員基本信息和結構資料,運用目標管理法、調查表法、能力測評法等相結合的方法,圍繞內審人員知識水平、工作態度、工作水平、工作業績和創新潛能,以職業道德、準則遵循、內審流程和制度執行為基準展開評估。
【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信貸業務 業務管理 風控管理
近年來,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呈快速增長態勢,已涉及到個人工作、生活、學習各個領域。當然在發展中也暴露出諸多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完善。因此,研究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改進和完善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刻不容緩。
一、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現狀
目前個人信貸業務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極其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信貸規模日益擴大,截止2016年末已達33.37萬億,占全部貸款總量的30.67%,近年來,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呈快速發展態勢,人行數據顯示,13年末全國個人貸款余額19.86萬億,近三年累計新增13.51萬億,累計增幅68.03%,其增長速度遠高于其他信貸業務。尤其是2016年度,當年全國個人貸款新增占全部貸款新增的50.04%,其發展態勢不容忽視。基于上述情況,各商業銀行高度重視個人信貸業務。
(一)個人經營貸款
隨著我國個私經濟的蓬勃發展,大量創立個私企業,融資需求不斷提升,尤其在中國沿海地帶,個人經營貸款在幫助借款人生產經營中起著重要作用。該類信貸業務借款主體為個人,較企業公司類貸款手續簡便、擔保方式靈活、發放速度快,由此受到市場普遍歡迎。并且由于該類貸款一般較基準利率上浮20%~50%,銀行貸款收益率較高,促使各家銀行迅速擴大信貸規模。
(二)個人消費貸款
個人消費貸款是銀行向個人發放的用于個人及家庭消費的貸款,涉及個人生活各方面的消費融資需求,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了解和選擇信貸消費。同時,該類貸款金額雖小、期限不長,但數量龐大,放貸成本低廉,也給銀行帶來了聚沙成塔的可觀效益。
(三)個人住房貸款
個人住房貸款是銀行向個人發放用于購買個人商品房的貸款。十多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高速發展,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房價不斷攀升,使購房者承受的經濟壓力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選擇貸款買房,促使銀行住房貸款業務發展迅猛。
二、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信貸業務管理水平較低
1.組織構架和制度不夠健全。目前大部分銀行其組織構架和人員配置處在業務初期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高速膨脹的業務需求,業務系統性、專業性、便捷性均存在問題。同時,尚未有相當完備的相關業務制度和操作規程,導致信貸政策在統一性、延續性上出現諸多問題,客戶體驗很差,后續問題很多。
2.信貸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目前商業銀行個貸從業人員整體業務素質普遍較弱,無論專業理論知識、業務管理基礎、具體實施經驗等都相當缺乏,很難應對業務快速發展,在貸前調查、貸中核查、貸后檢查各環節中問題頻出。
(二)信貸產品開發相對滯后
1.現有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商業銀行相繼推出了一系列以期滿足不同客戶多樣化需求的不同信貸品種,但產品種類出現雷同和跟風設計的問題。盡管創新“子產品”,但就貸款對象、條件和內容而言,呈現類似甚至高度一致的狀態。
2.產品創新動力和能力欠缺。個人信貸產品的規范性、安全性要求高,研發周期長、專業性強,多部門協同要求高,而目前銀行體系內部產品創新機制尚不夠完善,在此狀態下個人信貸產品創新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出現經營部門需求旺盛而業管部門響應不足的局面。
(三)貸后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較弱
1.貸后管理不到位。目前商業銀行的貸后管理存在許多隱患:一是在利潤效益驅動下,商業銀行關注點集中于信貸投放,而忽略了貸后管理工作;二是貸后管理職責缺乏落實,使貸后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一味追求直接業績效益的考核,忽視對貸后管理的激勵,使工作缺乏動力。
2.防范風險手段單一。我國的商業銀行對于個人信貸業務,依然采用以信用和抵押擔保為主的手段控制信貸風險,擔保方式總體而言較為傳統單一。此外,抵押物作為未來發生信貸風險時的補救措施,存在諸多變現不確定的風險
三、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發展對策
(一)全面提升自身業務管理水平
1.強化業務制度建設。各商業銀行必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工作,既要根據個人信貸業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種類建立業務管理制度,又要貼合市場和客戶設計操作規程,使各級經營管理和經辦環節有明確的制度約束和操作指導。
2.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個人信貸從業人員涉及業務環節多,崗位差異性大,業務要求高,需結合其業務特點,加強從業人員綜合及專業業務素質提升。包括:強化信貸基礎體系化學習、系統性培訓;引導個貸從業人員結合崗位實際,多方學習實踐,提升專業素質;多形式多渠道及時傳導政策變化,使其迅速掌握并有效執行。
(二)加強產品創新與市場推廣
1.建立產品創新機制。商業銀行要明確并制定有效的戰略發展方向,建立產品創新隊伍、流程和支持系統。對研發人員專業化培訓,提升專業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建立創新標準化和規范化制度,注重創新的整體協調性,著力于產品特色和競爭力。
2.加強市場研究分析和注重產品與客戶營銷。商業銀行要深入了解其個人信貸業務產品市場,不斷加強自身產品銷售數據分析及銀行同業產品運行分析,及時把握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商業銀行應轉變其傳統的營銷策略,以市場營銷觀念為指導,以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細分市場和需求,注重市場定位。要拓寬傳統的產品營銷渠道,開創如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多樣化的營銷方式,使更多消費者了解和接受個人信貸產品。
(三)完善風控體系和貸后管理
1.做好風險分類研判甄別和加強風險監測與預警。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對風險分類管理工作的重視,設置專門的人員,對不同的風險進行甄別研究,結合專業系統的計算分析,以提高準確性和可信度,為風險控制的進一步實施提供有效信息。商業銀行應建立并不斷完善風險預警系統,對風險的變化趨勢做出預判,盡可能地將風險防范關口前移。同時采用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信息系統模型監測發現問題,并及時通過現場檢查核實,以提高L險監測的有效性。
【關鍵詞】村鎮銀行風險防范
一、我國村鎮銀行風險的現狀以及成因分析。
村鎮銀行風險的存在的必然性是有其本身經營的特點所決定的,這種風險的常態性貫穿于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并不是很強大的村鎮銀行自身的支付能力極大地損害了廣大存款人的根本利益,毀損了現代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對外聲譽,而且使農村金融的矛盾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優化,延緩了國民經濟的穩定長遠發展。目前,村鎮銀行面臨的風險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即操作環節的風險、信用管理方面的風險和流動管理的風險。
(一)操作環節的風險
操作環節風險是指由于不太健全或者不完善的內部程序的存在、由于內部人員以及外部事件的發生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不可控風險。村鎮銀行的業務操作很大比例上導致了村鎮銀行風險的存在,目前,該風險尚在村鎮銀行的可控風險行列當中。操作環節的風險存在于村鎮銀行業務管理當中和經營環節的的各個方面也容易導致操作風險的發生。員工的素質高低對于操作風險的發生與否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就村銀行的員工而言,一部分是從其他金融機構調換至村鎮銀行的,因為該金融機構運轉比較成熟,所以這部分人的從業人員的技能比較健全。一般會是資深的會計和比較成熟的金融相關的從業人員,對于業務范圍內的管理工作比較擅長,該類人員理論上村鎮操作風險的可能性較低;另一類,為通過應聘上崗的的應屆畢業生,該類人員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制度管理上,基本沿用或照抄原有銀行的管理模式,因此,高效率、低成本是這種模式的主要優點,但是,高效率必然導致操作上失誤的概率大大提高。因此,由人員素質不高和流程管理不到位所導致的村鎮銀行的操作風險不可避免。
(二)信用管理方面的風險
就是違約風險,是指“交易對手未能履行約定契約中的義務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即受信人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受信人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是諸多風險中占比最高的類型。在村鎮銀行當中的信用風險多數是指債務人因資金不足客觀上無力償還本息或主觀上不想償還本息而在財務上,導致村鎮銀行遭受損失的巨大可能。不管對于村鎮銀行還是其他竟然融機構而言而言,信用風險都是是一種重要的金融風險,它的持續性也足以引起村鎮銀行的注意。目前,信用風險主要存在于信貸業務中。
“不良貸款比例”是衡量金融機構風險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貸款業務的利息收入占比村鎮銀行盈利的92%以上,高收益項目的盈利空間較小。正因如此,信用風險也即違約成為諸多風險之較為重要者。
(三)流動管理的風險
面對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金融機構都無力提供融資,或者融資的空間很小,以至于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甚至破產的風險。當村鎮銀行的短期投資等流動性資金存量不足,而此時,恰好到期的可變現資產又無法足額如期變形或變現的能力不足不能彌補銀行因短期投資不能變現而導致的缺口。因此,流動性風險是村鎮銀行的最致命的風險。
二、關于村鎮銀行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村鎮銀行的發展受到薄弱的農村經濟基礎制約
第一,農村大部分地區經濟欠發達卻是村鎮銀行存在的土壤,經濟發達程度不夠,卻是村鎮銀行的重要唯一依托,是村鎮銀行吸收儲蓄的唯一重要來源。因此,村鎮銀行要得以的發展,首先要發展農村經濟,農村經濟發展起來了,村鎮的銀行的吸收的儲蓄能力必然的得到大幅度提高,它的資金效益的水平決定著村鎮銀行資金效益的水平。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的各種問題直接影響著村鎮銀行的發展要。我國農民和農村企業受到薄弱的農村經濟基礎和落后的農業保險發展水平的制約,這也勢必將農業生產落后性和風險性轉移到村鎮銀行的上邊。這也是村鎮銀行風險的重要來源。
第二,信貸資金的匱乏是制約村鎮銀行發展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業務的不能跨地區辦理也使得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也決定了村鎮銀行的80%的資金來源依賴當地的農戶儲蓄。而我國農村地區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的幅度非常緩慢,這直接導致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不足,但是,農村居民儲蓄卻是我國村鎮銀行吸收儲蓄存款的唯一主要來源,這直接導致了村鎮銀行自有資金不足以支付貸款規模的危險局面。
(二)村鎮銀行風險形成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內部經營管理的不善
1.員工素質,整體不高。金融機構的經營和發展壯大根本上依賴于員工的整體素質,而跟其他金融機構比較而言,員工素質在村鎮銀行的管理中普遍提現出不高的水平。
關鍵詞:金融機構;自律;監管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和經營金融業務的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郵政儲匯機構、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外資金融機構等。對于從事金融業務的這些機構而言,諸如市場風險、制度風險、機構風險等是客觀存在的,不僅對其經營具有負面影響,而且還可能引起國家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動蕩。同時,除了這些客觀存在的風險之外,由于金融機構違規操作等主觀因素帶來的風險也因其極具破壞性,而日益受到監管當局的關注。
一、金融機構違規操作現狀及金融監管的主要模式
(一)現狀
目前,我國金融業最大的風險來自于傳統體制的影響以及監管失效導致的違規。如長期以來積累的體制性、機制性因素,如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國有企業建設資金過分依賴銀行貸款,銀行信貸資金財政化的現象;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不善,造成龐大的不良債權,導致金融資產質量不高的狀況;金融機構業務中違反利率政策,采取各種方式高息攬存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存在。此外,我國證券、期貨市場也存在不規范的經營、違法違規現象,如一些證券機構和企業(包括上市公司)與少數銀行機構串通,牟取暴利,將股市的投機風險引入銀行體系;一些企業和金融機構逃避國家監管,違規進行境外期貨交易,給國家造成巨額損失;上市公司不規范,上市甚至成為扶貧圈錢的手段。對此,我們要做的就是要采取相應措施,遏制上述風險,防患于未然。
(二)監管模式
為防范金融風險,各國都通過采取不同的金融監管模式來規范金融機構的行為,規避風險。由于不同經濟發展和文化背景以及立法等,各國的政治背景、地域、文化、經濟發展進程、法制傳統以及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經濟的監管也各不相同,各國金融監管框架和組織結構千差萬別,并沒有統一固定的框架。目前有影響意義的金融監管框架和組織結構有兩類:其一,以非制度化著稱的英國模式,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即屬此類;其二,以規范化聞名于世的美國模式,其監管比較嚴厲,日本、歐洲大陸國家多屬此類。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主要是采取政府監管為主導的監管模式,這種方式有諸多弊端。比如,在監管體制上,央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之間,各監管機構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各監管機構與分支機構之間,尚未建立起明確完善的協調機制;在監管內容上,偏重于合規性檢查,風險性檢查不足;在監管依據上,法規、規定不完備,監管活動隨意性較大;金融業自律機制和社會中介機構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監管資源不足,監管漏洞較多。因而,修正我國目前的監管模式,提高監管效率和監管水平是本文要研究探討的重點。
二、自律監管在我國金融監管中的地位、理論依據
金融機構自律是指金融機構自行制定規則,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實現自我監管、保護自身利益的目的。廣義的金融機構自律不僅包括每家金融機構對自身行為的約束,還包括金融業的行業自律,即由金融機構聯合成立的同業公會或會員制交易所,制定行業自律公約實行自我約束。本文就廣義的金融機構自律進行研究。
(一)地位
金融機構的自律是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其主要基于金融機構的自覺行動,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由于企業存在諸如主觀介入較多、靈活、彈性大等特點,易產生負面效應,如滋生腐敗,因而不被重視。但作為非政府監管的一種,自律監管又具有監管成本低等優點,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國外,自律在金融監管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瑞士主要的自律機構如瑞士銀行家協會(SBA),它組織銀行自律指南,包括交易期權和金融期貨、抵押物評估、交易和衍生金融產品風險管理、證券交易行為指南等,并協助央行對資本外逃、逃稅及類似的違法行為給予制止和處罰,在實際監管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理論依據
金融機構自律的理論依據就是經濟學當中的俱樂部理論。該理論認為,俱樂部成員如按俱樂部的規定約束自己的行為,就可以享受會員待遇,如果違規就要出局或接受其他懲罰。其實,違規造成的最大懲罰就是該會員將無法在類似組織中繼續發展,享受以前的優待,而且即使從事其他活動也會因其有“前科”而受到歧視。就金融機構而言,促使其自律的壓力和動力除了來自法律的威懾,還與這種俱樂部理論的進一步應用、完善密切相關。
三、激勵金融機構自律的因素
(一)前提條件——完善監管立法
伴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金融法規體系也在不斷發展、日趨完善,作為金融監管最強有力的手段,其主導地位在現階段仍是不容動搖的,它也是促使金融機構自律的前提條件,是規范、公平競爭的金融市場的保障。要根據國內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國際金融監管變化的新趨勢、內外資金融機構監管并軌的需要,做好相關法規的廢、改、立工作。同時,強化對金融監管執法的監督,建議讓非金融監管職能部門承擔這一任務,如法律部門、內審部門,以防止出現監管漏洞。
(二)根本--提高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素質
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是金融機構自律水平高低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而我國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素質遠落后于金融業的發展水平,部分從業人員的違規、違法行為就會給金融業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因而著力提高其素質已成為必要而緊迫的選擇。對此,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完善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制度
目前,現有的金融業還沒有針對從業人員的嚴格、清晰的法律、法規、制度要求,作為風險較大的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諸如道德、知識、技能、心理、身體素質,因而要嚴格從業人員的準入制度,從源頭上加以控制。
2、建立完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激勵機制”重在讓從業人員不想違規,“約束機制”則使從業人員不敢違規。具體說來,在一般情況下,各國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違規行為相對比較重視,而對按章操作、遵紀守法者卻無相應的激勵,以至各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有違規經營逐利的動機,而無照章辦事的動力。因此,筆者認為各監管部門要適當轉變“禁止違法經營”的監管方式,改為“鼓勵守法經營”的激勵方式,以達到懲惡揚善的目的,降低為查處違規行為而投入的巨大成本,提高監管效率。
(三)核心——加強內部控制
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是金融機構的一種自律行為,是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和防范風險,對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從事的業務活動進行風險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約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總稱。從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概念看,其控制對象包括:決策機構和決策人,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所進行的各項業務活動;其控制內容包括風險控制、制度管理和制約機制三大類別。重視和加強內控建設是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持續發展的關鍵。
(四)關鍵——行業自律
行業自律具有雙向性:對外能維護金融業的整體利益,對內能改進行業系統管理,加強同業約束。金融同業公會可擔此重任,有效地彌補金融監管的不足。其自律監管范圍主要是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針對微觀操作行為與地方金融活動進行自我協定和約束,尤其是存款經營、貸款發放、結算制度、利率管理、產品開發、業務交叉、信息披露、違約制裁及同業糾紛等,并隨業務的發展不斷擴充其職能。
(五)重要保障——發揮外部中介力量的作用
如英國實行報告會計師制度,其報告會計師的職責是定期報告有關銀行的內控情況,檢查監管當局的規定和要求的執行狀況,核定銀行數據和材料的準確性、完整性,并提出分析報告;再如,瑞士借助外部審計師事務所對金融機構實施監管,這些事務所審查的內容包括:賬目、執法嚴格程度、內控制度及銀行家協會自律監管指南執行情況,如發現違規情況,被審機構要限期整改并上報監管核心機構FBC,費用由銀行支付。
就我國目前中介監管機構的發展看,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的功能較為單一,通常只限于核定注冊資本金,因此可借鑒英國、瑞士的經驗,適當擴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職能,采用其收費制度,以提高我國現有金融監管效率并降低監管成本,彌補單一依靠監管機構的不足,形成對金融業的社會監督,建立更為全面的監管體系。
(六)粘合劑——完善金融業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金融機構防范風險的內控機制和外控機制的有機結合點。我國需要完善有效的金融業信息披露制度。
金融機構就要在國家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練好內功”,完善內控機制。在我國,立法和執法一直都重視國家監管,而對金融機構的行業自律和內控機制的完善沒有足夠的重視。這種內控和外控的不平衡削弱了外控監管的效果,無益于金融整體安全。而信息披露制度的設立和完善,再加上監管對信息披露的制約,有利于將國家金融監管的外控機制轉化為金融機構的內控動力。國家監管對信息披露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的要求,就勢必會給金融機構經營造成壓力,使其增強透明度,由于金融機構的經營都處在大眾的視線內,經營不善會導致公眾對其信心的喪失,他們就會努力完善內控機制,避免違規操作,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態。
因而在監管工作中,要將“他律”與“自律”相結合,以“他律”作為“自律”的有力保障,將“自律”視為“他律”的最終目標,促使金融機構從“他律”向“自律”過渡,從“外部約束”向“內部激勵”轉變,從而提高金融監管的效率,促進我國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外匯管理局赴英國、瑞士金融監管考察組.英國、瑞士金融監管現狀及啟示[M].
[2]謝平.自律理論啟示金融監管[N].國際金融報.2002.7.2.
[3]馮禎林,李勝華.行業自律:中國金融監管的理性選擇[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5.
[4]劉毅.論金融機構自律的基礎[J].北京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9.
關鍵詞:金融增值;金融人才規劃;人才需求;結構預測
金融是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對于處在西部落后地區的貴州來說,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與制約作用尤為明顯。為了發揮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支持作用,一方面要繼續建立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特別是通過資源整合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機構的實力,實現經濟和金融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大力加強金融人才的培養,以滿足各層次多樣化的金融人才需求。科學培養金融人才的前提之一是對金融人才需求的預測,這對于進一步加強貴州金融人才工作,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業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對貴州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從而推動貴州盡早實現經濟社會歷史性跨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貴州省金融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目前,貴州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總數為65614人,其中:銀行業共有41575人,證券期貨業共有396人,信托業共有52人,保險業共有23944人(其中6959人在編,其余為保險營銷員16985人)。
首先,在人才學歷結構方面,金融各行業包括保險、銀行(含風險投資)、證券和信托的從業人員具有博士學位者有10人,具有碩士學位者為297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者為11871人(見表1)。
其次,在人才職稱結構方面,中高級職稱占比顯示高級人才的匱乏,在具有初級職稱以上的人才方面信托的比例最高。相對于4萬多的從業人員總量,中高級職稱占比為14.7%,凸顯中高級人才匱乏(見表2)。信托業具有初級職稱的人才占比最高,但平均年齡偏大,35歲及以下的員工僅有7人,占員工總數的13%。
最后,在人才質量方面,高度專業性人才極度稀奇,從業資格參差不齊。一是從事風險管理、理財規劃、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合格的專業人才極為稀缺。二是在從業資格方面,保險、證券期貨等行業從業人員獲得從業資格的比例較高,均達70%以上,而銀行從業資格獲得比例相當低。
二、貴州省區域就業與金融業從業總人數預測
從表3中可以看出,全國各地的金融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金融業從業比重)基本維持在3.3%左右,經濟發達地區的基本上接近4%,而落后的中西部地區的在2.5%左右。貴州處于比較低的水平,2006年為2.38%,而2009-2020期間貴州金融業就業目標應當為全國平均水平3.3%。為此,本規劃以在2020年達到3.3%為目標,采用線性增長模型來預測貴州省2009-2020年各年金融業從業比重。
按照以上思路預測貴州金融業從業人員需求,就必須從預測貴州省2009-2020年各年總就業著手。從全國與貴州就業情況來看(見表4),貴州就業增速略高于全國,但是增速處于不平穩的狀態,因此我們按照2002-2007年貴州平均就業增長率來預測2009-2020年的就業變動情況。
如表5所示,貴州省2002-2007年年均就業增長率為1.64%。為實現金融從業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3.3%的這樣一個總體目標,以2007的數據為基礎,作如下規劃:截至2010年,金融業就業人數達到6.03萬人,占總就業的2.65%;截至2015年,金融業就業人數達到7.34萬人,占總就業的2.98%;截至2020年金融業就業人數達到8.83萬人,占總就業的比例最終達到全國當前的平均水平3.3%。
三、貴州省金融業內部人員結構與各細分行業從業人員人數預測
對于金融業內部各細分行業的從業人員結構,貴州省應當在2008-2020年內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從2003-2006年中國金融業從業人員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國金融業從業人員的特點和趨勢:銀行業占比例在逐年下降,而保險業在逐年上升;證券業占的比例基本維持在2.24%左右;其他金融業,比如資產管理占的比例相當低,在1.5%以內。
根據2004-2006年中國金融從業人員結構,預測未來2007-2020年全國平均水平得到表6,預測方法為:證券業按照2004-2006年三年的平均比重計算;金融業和保險業按照其各自的時間變化趨勢預測;剩余部分為其他金融業。
貴州省金融業在從業人員結構上應該逐步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具體過程是:截至2010年,貴州省金融業從業人員比例結構達到2008年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銀行業、證券、保險和其他金融分別占比例為78.29%、2.24%、18.06%和1.42%;截至2015年貴州省金融業從業人員比例結構到達2014年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銀行業、證券、保險和其他金融分別占比例為71.63%、2.24%、24.81%和1.33%;截至2020年貴州省金融業從業人員比例結構到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銀行業、證券、保險和其他金融分別占比例為64.97%、2.24%、31.56%和1.24%(見表7)。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通過對金融業從業人員和從業內部結構的預測,本文發現運用金融增值和金融發展階段來預測金融業人才的需求的方法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可以移植到其他地區進行預測,也能為金融業發展規劃和人才發展規劃提出最基本的參考價值。金融人才需求預測方法的基本要點為:采用金融業占總就業的比例的方法預測金融業從業人數;按照全國金融業發展歷程與地區金融業發展階段進行趨勢分析;根據全國與地區之間的關系,預測地區金融業內部人員結構和各個細分行業從業人員。
參考文獻:
1、方星海.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培養和造就國際金融人才[J].中國金融,2010(9).
2、梁嘉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的人才發展戰略[J].中國金融,2010(9).
3、楊云母,王素玉.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市場轉型與人才競爭[J].當代經濟研究,2009(11).
4、韓平.進一步加快我國金融人才隊伍建設[J].中國金融,2009(5).
為生產經營管理第一線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能型高級人才,是高職教育改革的起點和歸宿;而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確定又是一個頗值得研究的問題。為此,筆者對農行廣州市個人金融業務市場進行了調研,分析銀行業個人金融業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高職院校確定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思路。
一、銀行業個人金融業務部門崗位的現狀與個人金融業務發展趨勢
1.銀行業個人金融業務部門的主要崗位工作分析。目前,銀行的業務主要分為公司業務、個人業務、銀行卡業務、電子銀行業務四大塊。個人金融部門的主要業務包括傳統的按揭貸款、消費貸款和創業貸款,另外還有部分政策性貸款。個人金融業務正逐步由傳統的存貸業務轉向綜合理財業務,積極開展“交叉銷售”,在柜面開展銷售憑證式國債、保險業務、外匯買賣和辦理“第三方存管”業務,并為投資者提供理財咨詢服務。風險防范是個人金融業務崗位中的主要內容。這一工作除了要求從業人員認真仔細之外,還特別要求從業人員誠實守信。目前,不良率較高的貸款主要是助學貸款。
2.崗位人員的配備與規格。調查得知個人金融部門一般配備10個員工,學歷要求高職以上,貸款業務員必須持證上崗。新員工除來自金融保險專業外,其他專業的也不少。
3.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
(1)個人金融業務將成為銀行的核心業務。個人金融業務是一種非常講究規模經濟的銀行業務,只有達到一定經營規模,才能保證銀行實現合理利潤。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個人消費能力正不斷增強,各商業銀行都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銀行的核心業務來抓。
(2)重視個人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將朝著投融資、咨詢、等方向發展。在產品和服務的經營策略上,各商業銀行正逐漸從傳統的大規模批量生產,轉向針對不同層次的客戶提供個性化或量身定做的零售金融服務,制定不同的營銷產品組合。
(3)重視個人金融業務的人員培訓和隊伍建設。個人金融業務在人才培養方面將會積極培養,擇優錄用,留住人才。同時也會加強對金融業務人員的培訓和高級營銷人才的培養,以適應個人金融業務不斷創新發展的需求。
二、高職院校為個人金融業務培養專業人才的應對措施
1.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培訓。從調研的結果可以看出,一些非金融專業的學生也受到了銀行業的青睞,成為金融專業學生強有力的競爭對象。因此,金融保險專業應引導學生認清當前日益嚴峻的本專業就業形勢,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組織一系列就業培訓和應聘指導。
2.準確定位,培育優勢。個人金融業務的最大特點是客戶量大、分散,在滿足顧客在消費金融產品的同時還需要為顧客提供投資理財等相關的咨詢服務。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目前銀行業最缺乏的是德才兼備的客戶經理。作為個人金融業務的客戶經理必需具備過硬的專業、行業知識,要能精通銀行各類業務。
關鍵詞:新疆中小企業;銀行融資;關鍵因素;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1-0-01
一、新疆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近年來,盡管新疆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快速,各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實現了一定的增長,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仍未滿足。截至2011年底,新疆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2294.8億元,同比增長25.14%,全年新增461.1億元。但是,中小型企業數量多與信貸資金占有量少的矛盾仍然突出。根據最新的 《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2011年,自治區中小企業占全區企業總數為99.8 %,而從貸款余額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只占46.14%[1]。由此可見,目前新疆地區中小企業通過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的情況并不樂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依舊嚴峻。為此,本文通過建模實證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并論述了造成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所在。
二、經濟模型建立
1.數據來源
為了更有效評估新疆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關鍵因素,通過對新疆近10年來中小企業單位數、資產、總產值、出貨值、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等大量相關數據進行篩選整理,本文實證分析的數據樣本中只包含那些對外部融資有明顯需求的企業。本文數據來源于2001~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年鑒》[2]和2011年《中國縣(市)社會經濟統計年鑒》[3]。
2.變量選擇與模型設計
就當前情況來看,新疆中小企業外部融資形式是以國有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金融機構貸款支持為主[4],“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能比較集中地反映新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整體支持力度,因此自然選擇“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 作為被解釋變量Y;而選擇“企業利潤總額”作為解釋變量X1,代表了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選擇“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 作為解釋變量X2,代表了中小企業的實體規模。
依據樣本數據建立的變量Y、X1、X2三者之間的函數關系,得出了如圖1所示的散點圖。從圖中可以看出,Y和X1、Y和X2之間大體均呈現出線性關系。為此,本文選擇了Y=b0+b1X 的一元回歸模型、以及lnY=b0+b1lnX的對數回歸模型,來論證中小企業自身利潤總額和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分別對銀行融資的相關程度,以及對銀行融資的彈性。
圖1 函數關系散點圖
3.模型實證回歸分析
(1)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Y)與中小企業利潤總額(X1)的回歸分析
依據樣本數據,分別對一元回歸模型Y=b0+b1X、對數回歸模型lnY=b0+b1lnX的參數進行OLS[5]估計,得到如下回歸方程:
從以上兩個方程結果可以看出,擬合優度度量的可決系數分別為0.870395和0.887831,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表明“中小企業利潤總額”對“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的絕大部分差異做出了解釋。
至于對回歸系數的t檢驗,針對假設:H0:b0=0和H0:b1=0,取α=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n-2=8,臨界值t0.025(8)=2.3060。和以上方程結果比較,對于b1,t統計量分別為7.329805和4.625306;對于b0,t統計量分別為10.08268 和35.46487。所有t統計量均大于臨界值2.3060,所以拒絕假設。這表明,中小企業利潤總額對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有顯著影響。
(2)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Y)與中小企業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X2)的回歸分析
依據樣本數據,Y與X2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如下:
Y與X2的彈性分析結果如下: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可決系數分別為0.937377和0.932448,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表明新疆中小企業“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對“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的絕大部分差異也做出了解釋。
同理,對于回歸系數t檢驗,臨界值t0.025(8)=2.3060。而以上結果中,對于b1,t統計量分別為10.94293和10.50843;對于b0,t統計量分別為-7.513756 和-2.457644。因為所有 t統計量的絕對值均大于臨界值2.3060,所以同樣拒絕假設。這表明,中小企業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對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也有顯著影響。
三、結論
從本文模型分析得到的結論是:(1)新疆中小企業利潤總額與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正相關,彈性系數為0.230957,說明中小企業利潤總額每增長1%,可導致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0.230957%;(2)新疆中小企業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與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正相關,彈性系數為2.993571,說明中小企業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每增長1%,可導致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2.993571%。
上述結論說明,分別反映了新疆中小企業盈利能力和實體規模的“利潤總額”與“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是決定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關鍵性因素。
在當前我國以國有銀行為核心的大銀行金融體制下,由于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6],導致銀行只能機械地從企業盈利能力和實體規模來判斷是否對企業放貸。但是,中小企業天生伴隨著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經營狀況不穩定、經營風險大的特點,盈利能力、實體規模這兩大因素往往是中小企業的弱項。正因為這樣的矛盾,才導致了盡管國家和新疆地方政府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當前新疆地區中小企業通過銀行獲得融資卻依然非常困難的奇怪現象。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國當前僵化的大銀行金融體制與中小企業自身特點的沖突。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伊犁州剛成立一年的企業希望獲得銀行流動資金貸款,而銀行方面卻強求其提供三年以上的利潤證明。
據博州抽樣調查,在停產、倒閉的中小企業中,約70%是由于融資問題得不到解決所致。 由于從正規銀行融資貸款困難,導致大量中小企業要么坐失發展良機,要么被迫另尋他法。正是基于這樣的前提和環境,才促使目前新疆地區的民間融資開始逐漸普及并日益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新疆統計年鑒2011[Z].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中國中小企業年鑒2001-2011[Z].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2011.
[3]中國縣(市)社會經濟統計年鑒2011[Z].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4]張耀琳.新疆中小微企業:困境中前行[N].亞洲中心時報,2012-06-19.
[5]劉暢.中國區域經濟增長與集聚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2.
[6]宋媚.支持銀行中小企業貸款決策的G2B信息共享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
作者簡介:薛迎春,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