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會治理方法

社會治理方法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05 16:31: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治理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社會治理方法

篇(1)

某縣采取“八查八看八結合”方法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經驗材料

在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__縣檢察院黨組高度重視,要求全體干警結合工作實際采取“八查八看八結合”方法,認真搞好社會主義理念教育活動。“八查八看”即:一是查法律監督,看是否存在不敢監督、不善監督,監督不力、監督不到位的問題;二是查執法宗旨,看是否存在群眾觀念淡薄,對群眾冷硬橫推、盛氣凌人,耍特權、逞威風,不認真處理或者不公正處理群眾的司法訴求的現象;三是查法制觀念,看是否存在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廉潔,重實體輕程序,重打擊犯罪、輕保障人權,隨意扣押、凍結款物,受利益驅動辦案、違法違規辦案;四是查服務大局,看是否存在執法不注意方式、方法,隨意采取強制措施,不注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五是查黨性觀念,看是否存在對中央的方針政策理解不深,對上級的要求和工作部署落實不力,敷衍應付,自行其是等情況;六是查工作責任心,看是否存在拈輕怕重,得過且過,不認真學習理論,不努力鉆研業務,不深入思考問題,思想上固步自封,工作上庸碌無為;七是查工作作風,看是否存在抓工作不深入、不扎實,滿足于一般號召,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虛作假;八是查理想信念,看是否存在道德意識缺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貪贓枉法等?!鞍私Y合”即一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結合起來;二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推動檢察工作結合起來;三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推進檢察改革結合起來;四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檢察機關的規范化建設結合起來;五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檢察機關“五化”建設結合起來;六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學習__同志先進事跡活動結合起來;七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我院正在開展的爭創省級文明單位結合起來;八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爭創全國先進檢察院結合起來。

采取“八查八看八結合”方法以來,__縣檢察院干警的工作作風更加過硬;執法理念進一步深化;執法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篇(2)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社會治理;困難;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087-02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如何把握這一機遇,利用機遇來規避其帶來的新的挑戰是國家政府社會治理部門,目前最為關注的問題。

一、大數據時代

(一)內涵

大數據,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信息的數量較大,種類較多,數據龐大且不具備結構化的信息,進而使得難以利用傳統的方法和工具來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和分析。需要進一步轉換傳統的工作、生活以及思維方式等,是重大的時代轉型。而大數據時代則是在大數據廣泛應用,信息數量的劇增和計算機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的時代,利用大數據來解決社會各界的各種問題,促使社會變革的時代。

(二)特點

1.互聯網行為是大數據時代的具體體現。雖然互聯網數據并不能完全代表數據信息,但是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信息的不斷發展與廣泛應用,互聯網已然成為大數據的基本表現形式。

2.數據量極大。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企業在運行過程中,產生和累積的用戶信息數據量規模龐大,并且隨著移動互聯網不斷擴大發展,數據的增長成倍發展。

3.信息傳遞速度快?;ヂ摼W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當前信息的傳遞進一步加快,并且時效性也進一步提升,大數據時代下,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收集、整理大量的數據信息。信息的傳遞速度快且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是大數據時代最顯著的特點。

(三)意義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并為不同的行業、領域提供充足的數據依據,使之得以快速、擴大化發展。大數據本身蘊含的信息、技術和價值等,進一步推動了人們利用各類機會得以在大數據時代快速發展。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儲和處理、分析、共享等,來輔助人們重新定義、審視這一時代下的世界和社會,并重新判定世界和社會所面臨的問題,進而來重新對應解決的策略與措施,進一步推動世界的發展和社會的轉型與治理。

二、大數據時代下社會治理新機遇

(一)促進社會治理體制的轉型

我國的社會治理存在分散和混亂的問題,主要表現是各級政府在執行社會治理職責時,各自為政,缺乏政府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并且各個部門間的職能價差、重疊現象嚴重,信息傳輸渠道不流暢,缺乏共享機制等。這些問題進一步增加了我國的社會治理成本,且治理效率較低。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社會治理大數據為政府部門提供了充足的公共信息資源,進一步實現了社會治理信息的共享,社會治理大數據的適應效率、效益以及效能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各級政府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協調、合作,推動了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向網格化的轉型。

(二)促進社會治理方法的轉型

一直以來,我國的社會治理思維都是從少數人的社會治理需求和地區性的社會治理經驗來推判多數人和整個國家的社會治理需求與社會治理策略、措施。進而忽視了各個社會階層和群體間的需求差異,同時也限制了我國社會治理方法的創新發展。在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的價值將進一步促進社會治理決策的科學化發展和社會治理過程的細化發展。這就需要各級政府轉變原有的社會治理方法,強化對大數據意識的培養并推動實現社會治理數據的共享,進而來確保社會治理決策依據的正確性與及時性,推動社會治理方法的轉變。

(三)促進社會治理模式的轉型

我國的社會治理目標是維持社會的穩定,采用的是靜態的社會治理模式。但是隨著我國不斷地深化改革,各個階層間的流動性不斷增強,原有的靜態社會治理模式難以適應于當前的市場經濟視域下的社會發展需求。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及時、全面的動態信息數據,有利于各級政府在履行社會治理職責時能及時、正確地掌握社會的變動情況以及變動的趨勢,并根據這一變動來及時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社會治理模式向動態社會治理模式的發展。

(四)促進社會治理方式的轉型

社會轉型期,政府部門要轉變我國原有的利益矛盾解決機制,重新制定上下互動和主體多元化的利益矛盾化解機制。在大數據背景下,探尋社會治理大數據中的價值數據信息,并將其組合形成一套完善的數據分析體系,以此來為社會治理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同時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社會治理數據信息的微觀分析,根據社會治理大數據來制定相應的治理部門和治理崗位,進一步推動實現我國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科學決策發展。

三、大數據時代下社會治理新挑戰

(一)大數據社會治理意識的缺失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的轉型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技術支持。但是由于我國大數據意識的缺失,進一步阻礙了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的轉型。

篇(3)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 施教需要; 學生成才需要; 轉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3)01-0070-03

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過學科整合、課程重組以及各個方面的教學改革,在教學質量和效果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進。但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投入、改革教學方式的努力,相對于教育教學的效果而言,仍存在著較多問題。如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穩、教育效果難以持久等。在一般討論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等研討的基礎上,本文嘗試從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導入機制的維度,探討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及其轉型的思路與路徑。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新挑戰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大學生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宣傳黨的科學理論和創新理論的主渠道,也是體現高等教育社會主義屬性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正在進行著全面的轉型,在新世情、新國情、新社情、新黨情的歷史巨變中,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行為特性也已發生了相應的變遷。新的形勢對于高等教育,尤其是對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培養社會主義社會需要的合格勞動者,是大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培養掌握科學理論、具有理論素養、具備實踐能力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也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神圣使命。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學的核心是宣傳執政黨的政治價值主張,以獲取更廣泛、更穩固的政治認同。這一條件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開展,最主要的取決并體現于政治理論本身的科學性,以及對執政體系政治價值取向的政治認同。所以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凸顯學生對于政治理論主張以及政治體系的信仰和忠誠。多年以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囿于教學模式的局限,基本成為了政治理論知識層面的教與學的過程。其中,單向的輸出、灌輸式的教學、內容形式的重復、理論與現實的差距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呈現更加突出的矛盾。固有的教學模式與現代生活背景的學生,教與學的對撞與張力,生成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悖論現象:如政治理論課程在教學考評、官方調查的統計數據、學生提交的學結等方面呈現出教學效果穩步提升、成效明顯提高的反映和描述。但是,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狀況中,政治理論教育的生態卻處在愈加困難的境地。如在大學生實際的政治意識、政治態度、政治行為等方面,在私密、匿名與公開、正式的不同場景中,較多表現為雙重性和游移性,甚至還有不少截然相悖的取向;政治意識淡漠、政治疏離和政治信仰缺失,則成了正在蔓延、較為普遍存在的真實狀況?!罢浇M織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功能有所弱化”,[1]在某種意義上,理論認知、政治表態與現實政治態度、政治價值取向的較大差異,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功能和價值的實現仍有較大差距。

事實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黨和政府最為重視、直接進行頂層設計和決策的教學體系,不可謂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教師們想方設法、殫精竭慮,不可謂不努力。在許多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教育教學方面,幾乎成了手段最多、花樣最多、形式最豐富、翻新最快的課程之一。各級教育管理機構設立的評獎評比、樹立典型、示范教學、創辦工作室、政策傾斜等等,也是所有課程中最為特殊的。這一切努力,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實之間的悖論,至少顯示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績效尚不是理想的狀況。

傳統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側重于強調理論框架的結構完善、體系的完整、話語的規范、理論設想的完美。這種教育的吸引力首先在于滿足人們對于現實的超越和未來的期許。所以,追求目標的完美與合理,自然就成為核心價值。三十多年來,現實的中國社會處在全面的轉型之中,在擺脫經濟困境、基本解決生存問題之后,新的矛盾和問題仍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甚至在一些領域、一些方面呈現尖銳化趨勢。大學生早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甚至成為一些社會問題和壓力(如大學生就業難等)的直接承受者。學生對于社會的感知首先直接來自于社會現實,家庭、社會的種種實際境況,是他們認知、了解社會的基礎和前提。同時,比較性也是學生認知的重要特性。在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各民族、各國家的現實與發展,幾乎呈現透明狀況地在進行著展現和競爭;信息技術也改變了人們學習的方式、思維的方式,認知、比較、分析的維度更加多向化;也使得獲得信息的手段、時間上已無差異。對于任何一個問題或現象,信息社會即時提供著比照雙方或多方的各種信息、背景資料。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信息和維度中形成正確的、合理的判斷,既是學生成長中必定經歷的過程,又是困擾學生成長的瓶頸。雖然說理論與現實的差距必然存在,但任何一種政治理論的完美化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達到一定程度時,極易引起對于理論的懷疑,事實上降低了理論的可信度,這也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育效果脆弱、難以持久的主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不是教育教學的手段、方式等技術層面的困難,而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切入點如何契合學生成長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內容、方法論是否支撐學生發展的需要。實現這個目標,必然要從傳統的施教需要,向耦合學生成才需要進行轉型。

二、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轉型的必然性

大學教育是青年成才的最為重要的平臺和路徑,大學教育的本質,在于完善學生的人格、養成高尚的品質、具備專業的技能,成為社會的合格公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然要服務于社會發展的目標、滿足培育社會主義公民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在個體性上,首先是學生成才發展的需要。學生的需要,無論從成才還是發展的意義上,最主要、最直接的莫過于在現時代的安身立命、為人處世。學生成才,無論對于學生個體,還是對于社會發展取向,是最大的實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認識來自于實踐的需要。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書本、理論出發,本來就是的基本觀點,因此,施教需要耦合學生成才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現教育目的、提高教學成效的必然取向。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教學,是大學生進行政治社會化的最為重要的形式和路徑。向大學生宣傳和灌輸執政政治體系的價值主張,既是執政黨、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大學生養成政治意識、培養政治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和環節。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意識形態化是大學生政治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特色。由此形成的教育模式,基本是以“施教需要”作為開展教育的出發點,同時也成為了教育的歸宿。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遷,原有大一統的主流價值觀消解,各種價值觀在社會中激蕩交鋒,社會價值觀流變中呈現出多元、交織的趨勢。多元化的利益關系,又使得大學生在人生追求、社會定位、價值取向上呈現多樣化狀態。“學生這一大主體除被規定為被教育者或被育人之外,學生這一大主體必須明確其通過學習而成才之大義,通過自身努力學習而成為人才就是作為學生的歷史使命與根本任務”,[2]現代社會中個體的發展在社會進步中的凸顯,當代大學生在政治價值上的選擇也呈現多向、多樣化的趨向,在政治行為上也更多地與利益實現密切關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定仍要以、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是體現高等教育社會主義屬性的核心內涵。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既要以政治理論的科學性為前提,又要以社會進步的實際為支撐;既要滿足社會化中社會的需要,更要滿足學生成才發展的需要。在一定意義上,教學的成敗更有賴于學生愿否、能否接受的“內因”。當代大學生成才的關鍵內涵,在于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和社會主義公民社會的“公民”。在“勞動者”的意義上,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專門的勞動技能、形成較高的實踐能力是其要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無論在認識論還是方法論上,應該能夠提供和滿足成為“勞動者”的支撐和所需。在“公民”的意義上,良好的公民意識、公民操守必定會促進社會政治價值的進步,提升社會政治文明的程度,為社會和個人的發展提供最大、最重要的保障。

三、施教需要耦合學生成才需要的實踐探索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常見的主要問題在于,許多學生對于政治理論的學習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輕視政治理論,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中理論學習與學生認知社會以及實踐運用相脫節。究其原因,傳統的教學目的主要源于“施教需要”,以理論的完備、自釋為取向,自然就容易形成教師輸出、學生接受的單向運行機制。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多停留于背誦概念、原理,應試色彩濃厚,呈現出“熟悉的話語”與“陌生的原理”相悖,政治理論學習幾乎處在被動狀態。政治理論教育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導向作用尚未充分發揮;不少學生對于社會現實的認知和分析中缺乏客觀、科學、理性的立場和方法,較為普遍地存在著虛假認同、政治疏離、政治冷漠等現象。

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長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中,構建施教需要耦合學生需要的雙回路教學模式,不失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確立以成才內需為本位,以學生參與為抓手,以教師導向為調控,以促進發展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將課程教學的目的與學生成才的需要這兩個方面雙向聯動,形成雙向調控、交互回饋的機制;整合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挖掘學生內需,將實現政治社會化的施教需要耦合學生成才的需要,實現政治理論教學從學“答”到學“問”的教學轉型。在新的模式中,探索啟動、挖掘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利于提升政治意識和政治實踐能力,養成理性的政治素養。

第一,以專題化教學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平臺,、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經典理論及其發展結晶,體系龐大,內容繁多。在專題化教學中,將教材體系中的理論框架,以主線索、大背景、關鍵命題的形式,整合教材內容,以專題教學的方式重點突出理論的科學性、實踐性。第二,以研究型教學促發問題導向式的學習特性。以團隊研究重要問題的形式開展的研究型教學中,以核心原理、理論疑難點、創新理論等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中,通過自主學習、自助研究,在探究中理解并掌握政治理論的精髓。第三,以多向互動促進學生廣泛參與和交流。構建學習、研究、討論交流的多重平臺,如以網絡社科論壇、現場社科論壇的形式,以專題式、答疑式、辯論式等多種交互方法,對于課程相關的關鍵命題、重大問題,廣泛開展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教師在導向中貫徹政治理論的價值導向和科學原則,以學生成才、學生關注、社會聚焦的問題為切入點,以學生參與為抓手,實現學生的廣泛參與,塑成并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角色及功能。第四,以社會實踐提升理論的運用能力。在教學中設計社會調研的環節,開展社會調查、實證研究、實踐課題等活動,在實踐中學習運用科學方法,踐行理論,鍛煉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科學價值觀,提高公民素養。第五,以資源整合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手段和路徑。在施教資源、學生資源和教學環境資源中,遵循科學性、開放性、全面性、多樣性、動態性的原則,從師資、學生和環境要素三個維度上拓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有關的理論、方法與條件支持,形成綜合、互補的作用機制,創建理論引導、實踐教學、自主研學、網絡助學的教學格局。

在施教需要耦合學生成才需要的實踐探索中,學生的廣泛參與、教與學的雙向促動,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呈現出“四化”的特點,即參與常態化、管理動態化、討論理性化、視野國際化。逐步實現學生對政治理論教學從疏離到親近、從定論接受到自主探索、從應對考試向自覺內化、從純粹的學理化向實踐工具化的轉變。教學角色也在轉型和豐富,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從單純的輸出者向著導向者、從宣傳者向著研究者的角色轉型;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向著參與者、探求者的角色轉型。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社會影響 總體評價 礦山地質環境 恢復治理工程 社會效益

目前為止,國內專門針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社會影響評價仍然處于探索階段,而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社會影響評價,將有助于盡早預防、避免或緩解因項目的實施產生的消極的社會影響或社會問題,有助于保障項目與所處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規避或化解社會風險,從而提高項目整體效益,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完善政府職能具有顯著的時代意義。

一、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社會影響總體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1、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1)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兼顧原則。指標的選擇應以公認的科學理論為依據,各類指標能充分反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社會效益的內涵,指標的物理意義必須有明確的定義,必須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性和處理方法的科學性,數據的取得應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基礎,數據測定處理必須標準規范,同時指標的設置也要注意指標數據的可得性,而且指標要具有可測性和可比性。指標在定性方面應注重機理分析和類比分析,盡量排除主觀因素,描述客觀合理;在定量方面,選取的指標應簡單明了,含義清楚,指標體系應層次分明且符合邏輯性,判斷依據和量化標準應可靠合理,評價方法繁簡得當,實用可行。

(2)相對獨立性原則。描述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社會效益的往往存在指標間信息的重疊,因此在選擇指標時,應盡可能選擇具有獨立性的指標,從而增加評價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3)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在選取指標時,有的指標是定性的,有的是定量的,遵循定量的數據和非定量的信息相結合的原則,有利于評價的客觀性和精確性。為實現定量評價,一般應盡量選擇可度量或可測定3的特征,并使用恰當的數學模型方法來評價。

2、指標體系的框架

本研究采用德爾菲法、文獻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指標體系,通過對各類方法的綜合運用,我們將該評價體系劃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其中,目標層是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社會影響評價,準則層是社會適應性、社會經濟效益、社會環境影響、對資源環境的影響、其它影響。構建指標的依據是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目標,即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減少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社會影響總體評價的過程及方法

1、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指標權重確定

景德鎮市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社會影響總體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多種因素交織而成,各因素在系統中的變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對系統進行評價時,需要根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才能客觀準確地把握系統特點,做出正確評價。在此,選用層次分析法,把客觀判斷與主觀推理,定性描述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用以確定各指標項的權重。

本研究邀請社會影響方面的專家以及地質、環境、經濟等各方面專家和主管部門的領導,通過兩輪征詢,按照1-9標度法,給出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經過統計,得出判斷矩陣,并用特征根法算出最大特征值并算出指標權重向量W,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當CR小于或等于0.1時,說明rij估計的基本一致,可以求得W,作為N的權重,否則需要重新估計,最后可得到各指標層權重及各指標歸一化指標權重,如表4所示。

CI=(?姿max-n)/(n-1) (1)

CR=CI/RI (2)

由AHP確定的各指標權重,從準則層總排序結果來看,D(對資源環境的影響)>B(社會經濟效益)>C(社會環境影響)>E(其他影響)>A(社會適應性)??陀^反映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重在改善環境的目標,同時發揮其經濟效益,及社會環境效益。

從各指標的權重排序來看,權重最大的是D6(礦山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率),其次是B5(靜態投資收益率)和C4(群眾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說明專家認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首先必須治理礦山地質災害隱患點,保障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根本;其次,投資項目要注重投入和產出效應,要做好規劃,合理安排資金投入,實現項目的低成本,高效益;另外,項目的社會影響的重要實現是群眾生活質量的改善。

2、數據調查及評價

(1)確定評價集。本研究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的社會影響分為五個等級:

V={好,較好,一般若,較差,差}

(2)確定隸屬矩陣。對各專家的評分結果進行統計整理,得到對于指標Xit每個評語下的個數,則Xit對于第t級評語的隸屬度為

rit=vit/∑vit(t=1,2,…,5) (3)

基于景德鎮市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特征,研究邀請景德鎮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專家、社會影響評價專家及相關社會學、經濟學專家學者共34名,組成景德鎮市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社會影響總體評價專家組,依據2004年至今景德鎮市開展的全部景德鎮市礦山恢復治理項目的實施情況及后期影響和隨機地對其中1/3的項目實地考查,對相關指標進行評判決策,最終形成了景德鎮市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社會影響總體評價結果。如評價專家組有5名專家對“社會環境影響”中的“群眾滿意度”指標同意為“好”,則該指標在“好”等級上的評價值確定為“5/34”。以此類推,可以得到各準則層所包含的指標相對于各等級的評價值矩陣Rk。

R1=0.3382 0.4559 0.1912 0.0147 0.00000.3088 0.4118 0.2794 0.0000 0.0000

R2=0.1618 0.2647 0.5147 0.0294 0.02940.2647 0.3088 0.3382 0.0588 0.02940.1471 0.2500 0.3971 0.1912 0.01470.1324 0.3088 0.2500 0.1912 0.11760.1176 0.3971 0.4412 0.0441 0.0000

R3=0.1618 0.3971 0.3676 0.0588 0.01470.2059 0.2353 0.4853 0.0441 0.02940.2794 0.3382 0.2941 0.0588 0.02940.3088 0.3676 0.2647 0.0441 0.01470.2206 0.3971 0.2647 0.0441 0.07350.2500 0.3529 0.3824 0.0147 0.0000

R4=0.3088 0.4118 0.2500 0.0147 0.01470.2353 0.4118 0.3088 0.0147 0.02940.1714 0.2286 0.4857 0.0714 0.04290.2059 0.3088 0.4559 0.0294 0.00000.2647 0.3529 0.3235 0.0147 0.04410.2500 0.3971 0.2647 0.0588 0.0294

R5=0.2353 0.3529 0.2647 0.0882 0.05880.2059 0.3382 0.3088 0.1029 0.0441

(3)模糊綜合評判。采用普通矩陣乘法,經過合成運算,得到各準則層的綜合評價結果分別為:

B=WRk (4)

B1=R1×w1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2=R2×w2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3=R3×w3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4=R4×w4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B5=R5×w5j=(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

記R=B1B2B3B4B5=0.3333 0.4485 0.2059 0.0123 0.00000.1587 0.3385 0.3901 0.0798 0.03280.2601 0.3640 0.3063 0.0398 0.02980.2366 0.3624 0.3273 0.0447 0.02900.2206 0.3456 0.2868 0.0956 0.0515

B=RWi可以求取項目對各等級的隸屬度矩陣

B=(0.2223 0.3593 0.3333 0.0558 0.0301)

因為∑bj=1,不需要歸一化處理。

景德鎮市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社會影響總體評價結果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0.2223,0.3593,0.3333,0.0558,

0.0301)。評語中“較好”的隸屬度最高為0.3593,“一般”次之為0.3333。“好”的隸屬度為0.2223,也明顯高于“較差”和“差”的隸屬度。同時,結果也表明,評語“較好”的隸屬度高出評語“一般”僅0.026,評語“好”和“較好”的隸屬度之和為0.5816,對“較差”、“差”的評定仍占一定較大比重,可見景德鎮市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社會影響總體評價雖然較好,但并不顯著。

三、評價結論

1、景德鎮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社會影響總體評價較好

總體評價結果顯示景德鎮市近十年來開展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總體社會影響較好。景德鎮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的實施,可使遭到破壞的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恢復,各類礦山安全和環境隱患危害得到消除,使礦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充分改善礦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礦區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還可改善礦區投資環境,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安置部分剩余勞動力。這將極大地鼓勵地方經濟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當地社會大局的持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符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社會效益十分突出。

分析景德鎮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社會效益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高度重視,群眾積極參與。景德鎮是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以礦業經濟為支柱產業的發展模式,給景德鎮市資源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留下了很多需要恢復治理的老賬。景德鎮市各級領導和礦區群眾,充分認識到積極推動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對于改善景德鎮市礦山環境,保護資源,推動景德鎮市轉型發展有重要意義。景德鎮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規劃2010―2012年開展景德鎮市重點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片區11個,涉及各類礦山73個,治理礦區總面積4669公頃。

(2)爭取國家財政支持,加強地方資金配套。2004年――2013年6月期間,景德鎮市共有14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申請到中央及地方各類資金共19505萬元。景德鎮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獲國家立項批復,2010―2012年每年獲得中央財政資金1億元支持。另外,景德鎮市每年從財政資金中配套部分資金,并以多種方式鼓勵企業出資,2010―2012年景德鎮市地方(企業)共投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將近6500萬元,積極推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3)重視前期調研規劃,注重方案編制實施。合理的項目,高質量的工程是實現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前提。景德鎮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非常重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的前期調研工作,旨在摸清治理區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地質環境等情況,合理規劃治理后土地用途,按照宜林、宜墾、宜景、宜漁、宜房等原則,多方論證,選擇適宜的治理技術和方法,充分發揮土地的效益,改善環境和礦區群眾生活。同時,他們要求相關部門按規定編制治理方案,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全程監督治理項目實施,要求必須嚴格按照方案執行,認真落實項目任務,保障工程質量。

(4)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景德鎮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從前期調研到方案編制,再到工程的實施,都很重視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實施,首先必須消除各類礦山安全和環境隱患危害,保障礦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根本目的;其次要充分改善礦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高礦區群眾的生活質量;另外,治理方式、治理技術和治理后的用途規劃,除了考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等因素外,還要考慮景德鎮市今后經濟轉型,長遠發展的需要,既要改善礦區投資環境,又要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要盡量安置剩余勞動力,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2、景德鎮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社會影響需要進一步增強

(1)加強項目社會效益評價,實現投資與效益掛鉤。目前,雖然國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但大多數廢棄礦山或無主礦山的恢復治理任是以國家或地方財政出資為主。在一些地方,存在一味新開項目,追求加大投資,卻不注重項目的效益,導致大量財政資金被占用,造成資源浪費嚴重。例如總體評價中指標B4(靜態投資收益率)“較好”的評價值為0.3088,“一般”的評價值為0.25,“好”的評價值為0.1324,指標屬于“較好”,但不顯著。另一方面,目前,治理項目缺乏必要的社會影響評價,只是在礦山恢復治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或實施方案中涉及項目實施可能存在的風險評估,項目效益分析等內容,但是相關的分析或評價卻十分簡單,并多以定性分析為主,缺乏有力的依據,并不具有科學的說服力,沒有突出項目實施的各方效益。因此,必須加強治理項目社會影響評價,將綜合效益與投資掛鉤,同時,要將項目的社會影響評價納入地方政府和干部績效考核中,并提高項目社會影響的考核權重],促使項目社會影響評價的執行力度的提高,在實際項目運行中注意規避風險,提高效益。

(2)治理項目效益實現要由單項效益向綜合效益發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項環境保護類項目,它首先要突出實現的就是環境效益,但也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更好的社會影響。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卻存在片面追求治理面積而忽視其它目標取向的問題,導致礦山恢復治理的綜合效益有所打折。如在總體評價中指標D1(礦區景觀度)、D2(土地復墾增加率)和D6(礦山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率)屬于“較好”的評價值分別為0.4118、0.4118、0.3970,明顯高于其他評價。而B1(勞動就業變化率)、B5(產業結構優化效果)、C2(城鎮化水平)和C6(社會穩定)屬于“一般”的評價值分別為0.5147、0.4412、0.4853和0.3824,明顯高于“較好”和“好”的評價值。景德鎮市礦山恢復治理項目,需要在完成環境治理的目標外,也要更加注重提高就業,促進其他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項目多元化的目標取向,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整體提高。

(3)加強治理技術的綜合應用,突出項目的綜合效益。調研中還發現,治理項目在實際實施中,存在治理技術過于簡單化,缺乏深層次,全方位的治理,使得治理項目從表面上看效果較好,但實際效果卻不理想。例如,有的治理項目,只是對原有礦坑簡單填埋,填埋土質鹽堿化嚴重,基本上是寸草不生。為了實現增加綠地的目的,使治理效果看起來更明顯,項目實施單位也只是在填埋區,附上一層20-30cm厚的黃土,用以植樹種草。沒有綜合應用多種治理技術,改良土壤質量,從而改善包括地下水在內的礦山環境,實現在一個大生態系統內良性循環。在總體評價中指標D3(水質達標程度)、D4(大氣質量達標程度)屬于“一般”的評價值分別為0.4857和0.4559,明顯高于其它評價值,也反映出了景德鎮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需要依靠專業技術力量,發揮專業資質機構和人員的作用,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優化防治結構,合理配置工程,采用先進的施工手段和合理的施工工藝,進一步加強治理技術的綜合應用,突出項目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靜:農地利用社會效益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2] 王剛: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社會經濟效益評價[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3] 嚴金明、夏素華、夏春云:土地整理效益的分析評價與指標體系建立[J].國土資源情報,2005(2).

[4] 王剛、李小曼、李銳: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社會效益評價――以定西地區為例[J].經濟地理,2006(4).

[5] 樓惠新:論農業項目的社會評價理論與方法[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1(2).

[6] 王軍、羅明、龍花樓:土地整理生態評價的方法與案例[J].自然資源學報,2003(3).

[7] 張明哲、社會效益:理論、指標體系與方法探索[D].蘭州:蘭州大學,2007.

[8] 楊慶媛、張占錄、楊華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社會影響評價方法探討[J].中國土地科學,2006(3).

[9] 馮露:礦區土地復墾項目后社會影響評價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1.

[10] 王煒、楊曉東、曾輝:土地整理綜合效益評價指標與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05(10).

[11] 李永、胡向紅、喬箭:改進的模糊層次分析法[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

篇(5)

關鍵詞 項目治理;系統動力學;社會網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 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2)03-0144-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3.024

項目治理是指構建和維護項目利益相關方之間治理角色關系的過程,該過程用于規范目標確立、項目執行、項目監控和信息披露等活動,從而為項目運行提供可靠的環境[1]。因項目往往涉及諸多利益相關方,他們之間彼此關聯構成了復雜的網絡關系。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簡稱SNA)是對這種社會關系結構及其屬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規范和方法,從而成為項目治理的有效方法之一[2-3]?,F有的社會網絡分析更多關注的是項目治理網絡的穩定性以及網絡靜態結構特征。然而,在項目運行周期的不同階段,項目利益相關方及其行為會發生新的變化,他們之間的網絡關系很難用一個靜態的網絡形式來表示,這給項目治理帶來了不確定性和一定的風險。本文便是考慮社會網絡的動態變化特點,以某大型水資源項目為典型個例,在構建系統動力學(簡稱SD)模型基礎上,改進現有的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尋求控制項目治理風險的有效路徑,以期豐富現有的項目治理理論和方法。

1 項目治理的社會網絡動態變化過程

1.1 項目及其項目治理的社會網絡組成

某大型水資源信息系統項目是為防災減災服務的水利信息化工程項目,總投資8.0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國家投資5.71億元人民幣,依據有關法規,項目采用了監理制治理模式。

項目的目標是通過信息系統的建設,全面提高區域水旱災害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全面提升傳統防汛抗旱效率和防汛抗旱指揮決策能力,進一步發揮水利工程的防災減災綜合效益。

項目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起水利部與省水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骨干網絡系統,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水資源信息采集、天氣雷達和雨水情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建設、數據庫系統建設、計算機骨干網絡構建以及決策支持應用系統開發等工程和軟硬件建設多個方面。其中,重點建設水文信息采集系統,改善一些重要的防洪預警通信系統;數據庫主要包括水資源實時信息數據庫、防洪工程數據庫、旱情數據庫和其他數據庫;同時,建立重點地區洪水預報和洪水防控決策支持系統,開展一系列水情和干旱管理試點工程。

該項目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主要有相關政府部門、勘察設計部門、建設機構、設備供應機構和監理公司等。利用三角測量方法建立項目利益相關方的網絡連接矩陣,使用NetDraw軟件繪制出該大型水資源項目的社會網絡組成(圖1)。

由下圖可以看出,該項目涉及的利益相關方較多,關

圖1 某大型水資源信息系統項目治理社會網絡組成

Fig.1 Composition of the governance social network of a large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系比較復雜。在該項目治理社會網絡中,各個結點(node)代表行動者(actor),即項目利益相關方。圖中的箭線表明一個利益相關方與另一相關方的關系,如監理方指向建設方的箭線表示監理方對建設方有監理責任,而當地水資源管理部門指向監理方的箭線則表示相關管理部門對監理方的監督和管理。

由于該項目范圍跨度大,項目治理周期長,項目利益相關方將會隨著工程進展而發生新的進入與退出,利益相關方彼此之間也存在不同的關聯關系,其治理角色(建設方、監理方、供應商等)與角色之間的關聯關系很難預先用一個剛性的社會網絡形式來表示,它們應是依賴于項目治理特點需要的、隨著利益相關方治理行為而變動的“動態治理角色網絡”,需要進行動態變化分析。

1.2 社會網絡動態變化過程分析

項目治理的社會網絡是治理過程中不同相關要素間交互作用的結果,其目的是獲得更大的治理收益或控制項目治理風險。在某一階段,社會網絡內的相關方會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但是隨著項目的進展,這種關系將發生動態變化,比如該項目的規劃方、勘查方和設計方會在項目初期發揮較大作用,是項目治理的關鍵環節。但是,隨著項目的進展,規劃方有可能退出,勘察方和設計方會密切聯系,從初步設計到施工圖設計有不同的工作內容,會要求進一步提高勘察精度,改進設計方案。他們這種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進入、合作、再選擇進入、再合作的方式,不斷的調整自身行為,就是社會網絡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其目的是滿足某一階段的目標,從而一步一步實現項目治理目標。目標引導的社會網絡變化過程如圖2所示。為了實現項目治理目標,利益相關方社會網絡的狀態結構會隨著相關方的治理行為發生變化,在特定的網絡狀態結構下,相關方依據社會網絡結構度量和自身屬性度量對治理要素進行分析,選擇特定的項目治理策略,進而引起相關方社會網絡結構的演變,形成新的社會網絡結構,為下一階段的相關方行為提供新的依據。

項目治理的動態社會網絡構建之后,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得到該項目的系統流圖(The system flow diagram)。系統流圖是用直觀的符號刻畫系統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系統的反饋形式和控制規律,為深入研究系統打基礎的圖形表示法,見圖3。

從圖3的系統流圖可以看出,它的一個反饋回路包含兩類基本變量,即水平變量和速率變量。水平變量表示在某方面某一特定時刻的狀況,它的大小是系統內各種行動或活動的結果,而速率變量表示某個水平變量變化的快慢。在變量分類的基礎上,采用流圖特有的符號將被研究系統的諸變量連接起來,就得到反映系統結構的流圖。在大型水資源項目中,項目治理社會網絡的結構特征和網絡成員的屬性特征能夠對利益相關方的行為產生顯著影響,正是由于社會網絡內相關方選擇、建立和解除合作關系等一系列行為導致項目治理社會網絡發展變化。而行為主體做出行為決策的出發點就是采取相應治理策略的收益。這一社會網絡的演變過程與項目治理風險密切相關。值得關注的是,小派別現象是網絡結構變化的重要原因。在該項目中,相關方希望通過加盟或者合資的方式形成小派別以獲得更大收益。小派別的存在不僅影響小派別內成員的行為,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網絡的項目治理風險。這是因為小派別內的成員遵循該小派別在項目范圍內的非正式行為規范,而這些行為規范的制定是基于小派別自身的利益,如果其發展目標不同于項目治理網絡整體,就會使項目治理社會網絡的動態變化偏離預期,進而擴大項目治理風險。

2 系統動力學模型構建與結果分析

2.1 模型構建

模型構建的基本步驟為:根據社會網絡分析和系統流圖構建模型,選擇系統要素和輸入模型的參數,對模型進行測試和模擬之后,分析模擬結果。在上述項目網絡組成動態分析和流圖繪制基礎上,需要構建系統動力學模型,完整反映項目治理系統的整體結構[4-5]。其構建思路為水平變量受到增大和減小兩方面輸入流速和輸出流速的控制,而速率量又受到系統結構的影響,表現形式為它們是系統某些水平變量和若干參數的函數。可用積分方式來描述,即L(t)=L0+∫t0(∑Rin(t)-∑Rout(t))dt,其中,L(t)表示在時刻t狀態變量L的值,L0表示L的初始值,Rin表示狀態變量的輸入流,Rout表示狀態變量的輸出流。DYNAMO語言是面向差分方程描述的仿真語言,用來處理行為隨時間變化的系統問題,可用其構建上述關系的差分方程,表達為:L.K.=L.J+(∑R.JKin-∑R.JKout)×DT,其中,L.K表示狀態變量L在時刻K的取值,L.J表示狀態變量L在時刻J的取值,R.JKin表示流入速率變量Rin在JK區間內的取值,R.JKout表示流出速率變量Rout在JK區間內的取值。

用DYNAMO語言描述的系統模型在計算機上運行,進行模型測試和參數設定,觀察模擬結果可以發現系統中的關鍵控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關系。發現關鍵控制要素及控制方法包括三個步驟:首先是確定擬達到的目標,其次求得實際值與目標值的偏差,最后通過分析產生修正這個偏差的行動,即改變操作量使被控制量接近于目標值。

依據圖3描述的流圖,構建系統動力學方程。該系統涉及的要素及相應符號如表1所示。

社會網絡結構指標包括16個指標,反映的是項目治理社會網絡的結構特征,利益相關方行為要素包括網絡約束、行動成本、行動收益、資源互補程度等方面,反映項目利益相關方依據社會網絡結構和自身屬性采取不同的治理行為,社會網絡變動要素包括相關方行動速率、網絡結構發展趨勢等內容,反映項目利益相關方采取不同治理行為后社會網絡的動態變化,項目治理風險因子包括相關方角色風險、風險累積速率、風險消減速率及不確定因素,反映社會網絡中項目治理風險的程度。

在大型水資源項目中,項目利益相關方通過改變行為規則來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相關方為了實現總體與自身的項目治理目標,根據環境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單獨治理,建立、維持和刪除連接等),而合作伙伴的選擇需要考慮網絡平均最短距離、地理距離與相關方之間的資源互補性?;谏鲜鏊悸?,該系統的系統動力學方程如下:

L:RI.K=RI.J+(Rin.JK-Rout.JK)×DT(1)

L:Nfaction.K=Nfaction.J+(Rfaction.JK-R′faction.JK)×DT(2)

R:Rin.KL=Nfaction.K×RANDOM UNIFORM(0,1,0)+f(T.K)(3)

R:Rout.KL=RANDOM UNIFORM(0,0.5,0)×RI.K(4)

R:Rfaction.KL=IF THEN ELSE(Q.K>0,1,0)(5)

R:R′faction.KL=INTEGER(RANDOM UNIFORM(0,Nfaction.K-1,0))(6)

A:′.K=Emax.K-E.KEmax.K(7)

式(7)基于劉學軍提出的一種網絡結構熵的演化表達形式[9],為更好地研究網絡異質性提供了刻畫度量。

Carayol和Roux等學者的研究表明,主體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他們建立連接的可能性越大?;趫D論理論,網絡平均最短距離會對相關方的合作產生影響[10]。因此本文認為隨著地理位置和網絡平均最短距離的接近,相關方進行合作的概率隨之增大。式中u和v分別表示網絡平均最短距離和地理接近的重要程度。此外,相關方之間資源的互補性也是重要影響因素[11-13]。

A:Q.K=P.K×V-CO(9)

A:N.K=N0-(Nfaction.K-1) (10)

A:T.K=f(′.K)(11)

A:E.K=-∑Ni=1Ii.KlnIi.K=f(e,Nfaction.K,C)(12)

A:.K=Emax.K-E.K(13)

A:Δ.K=L.KN.K(N.K-1)(14)

A:Emax.K=-∑Ni=1lN.KlnlN.K=lnN.K=ln(N0-Nfaction.K+1)(15)

A:RES.K=α.Δ.K α>0(16)

A:L.K=L0-δ•(Nfaction.K-1)(17)

系統動力學方程用積分方式來描述系統變量的動態變化情況及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方程(1)(2)分別表示風險變動情況及小派別內相關方數量的變化情況,方程(3)至(6)表示風險變化速率與相關方行動速率,方程(7)至(17)表示多個系統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2.2 模型仿真分析

按照仿真設計原則[6-8],本文選擇DYNAMO為編程語言。在該項目中,相關方之間采取特定策略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本文設定在每一個社會網絡變化周期內會有至多一個相關方依據其網絡位置和資源條件優勢與已有的小派別取得合作機會。依據實際經驗, 當相關方考慮合作時,與合作伙伴合作創造的價值一般大于所需的成本,因此設相關方加入小派別的成本CO=3,相關方加入小派別獲得的價值V=5。由于項目相關方間資源互補的概率相對較大,令W在0.6到0.8之間隨機取值。案例中相關方間地理位置相距較近,相關方之間的網絡平均最短距離相對較小,令u/d+v/ds在0.6到0.8之間隨機取值。考慮到網絡結構熵影響作用的不顯著性和信息收集的復雜性,本文僅在構建動力學模型時考慮其相互作用關系。其他變量依據案例項目的實際情況取值,通過模型測試后,得到的仿真結果如圖4-6所示。

系統的仿真結果圖表明了多個項目階段內不同系統變量的數值。由下圖的“1”字線型可以看出,大型水資源信息系統項目中,相關方加入小派別的收益隨著項目生命周期呈波動狀態(圖4);小派別內利益相關方數量隨時間發生改變,初始模擬中小派別內利益相關方數量最大達到4個(圖5);相關方角色風險數值一直處于遞增狀態,在第五個周期內斜率較大, 表明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該項目正朝著高風險的方向發展(圖6)。

為了尋求風險控制的有效途徑,本文利用該模型,通過調整有關敏感性參數,模擬分析幾個周期內不同情況下相關變量對控制項目治理風險的貢獻大小。在初始模擬模型的基礎上,將相關方與合作伙伴合并的成本提高到3.5,得到合并成本增加后的項目治理風險數值,同時也得到合并成本增加后的項目收益和相關方數量的變化情況。從圖4-6的“2”字線型可以看出,增大項目治理社會網絡中相關方與合作伙伴的合并成本后,加入小派別的收益以及小派別內利益相關方的數量有所降低,同時項目治理的風險大大下降。由此可見,相關方加入小派別的收益、小派別內利益相關方的數量多少以及項目治理的風險對利益相關方的合并成本較為敏感,我們可以通過管理相關方的合作來達到控制項目治理風險的目標。

就該大型水資源信息系統項目而言,項目治理的主要風險是防汛抗旱信息資源不足、信息共享困難、應用技術力量薄弱、儀器設備老化以及后期管理問題等。項目治理中,利益相關方為了獲得較大收益,可能會采取有利于特定個體的治理策略,如不注重技術投入、監測儀器設備脆弱、工程施工質量不高、監理不力等,從而獲取小派別利益的最大化,長期來看,影響項目的整體利益,進而使項目整體面臨較高的治理風險。解決此類風險的主要方法是加強相關方的約束,增大相關方違背項目承諾的損失,保證權力與責任的獨立正常履行,具體措施包括簽訂多方合作協議、加強過程控制和后續評估、加大違規處罰力度等。

3 結論與建議

項目治理牽扯到多方利益相關方[14],形成了較為復雜的社會網絡,該網絡又受到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實際上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網絡。傳統的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不能反映這種動態變化和不確定性,因而存在較大的風險。利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構建模型,識別影響項目治理動態性的主要因素,模擬分析項目治理社會網絡的動態變化過程,能夠揭示項目治理的過程,進而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項目治理的風險,從而達到項目治理的預期目標。

鑒于社會網絡構成的不確定環節,建議今后對項目治理的相關變量進行動態監測,在此基礎上開發有效的信息系統,強化不同項目動態性信息的溝通與整合,以提高社會網絡分析的精度和水平。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Turner J R. Towards a Theory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 Nature of the Project Governance and Project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24(2): 93-95.

[2]丁榮貴. 項目治理: 實現可控的創新[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 6-9. [Ding Ronggui. The Project Governance: To Achieve Control of Innovation[M]. Beijing: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 2006: 6-9.]

[3]Rowley T J. Moving beyond Dyadic Ties: A Network Theory of Stakeholder Influe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4): 887-910.

[4]Lyneis J M. System Dynamics for Market Forecasting and Structural Analysis[J]. System Dynamics Review, 2000, 16(1): 3-25.

[5]Sterman J D. 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M]. Boston: McGrawHill, 2000: 1-7.

[6]Saleh M, Oliva R, Kampmann C E, et al. A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Policy Analysis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3: 673-683.

[7]Greve H R, Baum J A C, Mitsuhashi H, et al. Built to Last but Falling Apart: Cohesion, Friction, and Withdrawal from Interfirm Allian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53(2): 302-322.

[8]童欣, 彭華濤. 創業企業社會網絡演化的條件因子及傾向指數分析[J]. 企業改革與發展, 2010, (5): 164-166. [Tong Xin, Peng Huatao. The Condition Factors and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of Venture Business Social Network Evolution[J].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 (5): 164-166.]

[9]劉學軍. 基于網絡結構熵研究網絡演化的一種新方法[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 6(10): 2527-2528. [Liu Xuejun. A New Method of Network Evolution based on Network Structure Entropy[J].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2010, 6 (10): 2527-2528.]

[10]李旭. 社會系統動力學:政策研究的原理、方法和應用[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9: 68-69. [Li Xu. The Social System DynamicsPolicy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9: 68-69.]

[11]Carayol N, Roux P. Collective Innovation in a Model of Network Formation with Preferential Meeting[C].WEHIA Conference, Kiel, Germany, MD, 2003.

[12]萬懷宇,林友芳,黃厚寬.社會網絡中的鏈接穩定性預測問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9,33(5):99-103. [Wan Huaiyu, Lin Youfang, Huang Houkuan. Research on Link Stability Prediction in Social Networks[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 33 (5): 99-103. ]

[13]Lovell A M. Risking Risk: the Influence of Types of Capital and Social Networks on the Injection Practices of Drug Users[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2002, 55(5): 803 -821.

[14]Vilanova L. Neither Shareholder nor Stakeholder Management: What Happens When Firms are Run for their Shortterm Salient Stakeholder?[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5(2): 146-162.

Dynamic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n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Governance

LIU Fang SUN 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

Relationships of stakeholders in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governance compose a social network, which will change over the projects lifecycle. At present, research based on singlestage static network is insufficient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network in dynamic governanc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social network in project governance and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are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oper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and to improve the project success rate. With the large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on water resources as an example and with overall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system dynam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ynamics of the social network in project governance, builds system dynamics model to simulate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also discusses effective ways to control project governance risk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Key words Project governance; System dynamic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1-10-24

篇(6)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調查;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實效性

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針對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小組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開展了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學生圍繞《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專業,深入農村、學校和社區,開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調查。學生在社會調查活動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并在每個學期末進行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比賽,評選出獲獎作品,進行表彰。任課教師每個學期都會對社會調查進行總結,不斷找出不足,總結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大學生社會調查教學模式。

一、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的內涵、意義和構成因素

“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是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為目標,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依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要求,引導大學生走出課堂,到學校、社區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調查活動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

開展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組織大學生以深入社會實際,參與社會調查,讓大學生們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客觀實際相結合的問題,促進了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豐富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一步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第二,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可以將學生的書本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主觀和客觀、知與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社會調查活動,提高了大學生的洞察能力、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創造和創新能力等,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和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通過開展大學生社會調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增強了教師教學改革的意識,提升了教學、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為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包括五個關鍵因素: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1](P.36)其中,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的操作程序包括:調查準備階段、調查實施階段、調查研究階段和調查總結階段。實現條件是指能使社會調查活動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師和學生的調查能力和水平,調查的方案、內容和方法,調查的體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需要從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社會調查能力、完善大學生社會調查實踐教學大綱、完善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大賽三方面入手。

二、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社會調查能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

所謂大學生社會調查能力是指大學生正確、全面使用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在明確的問題意識引導下,選擇調查題目,設計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資料,獲得理性認識,深化課堂教學內容的能力。目前,大學生社會調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現在:1.調查準備階段,有些學生的選題過大或過小,過大的題目學生難以把握,有的過小的題目而又沒有實際意義。2.調查實施階段:大多數學生對于常用的社會調查方法不能熟練應用,表現在很多學生不能掌握訪談的技巧,無法深入展開訪談;觀察不夠細致,不能準確把握觀察點;不能正確設計問卷,難以把所要考察的問題轉化為問卷中的調研指標。3.調查研究階段: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是不能對調查資料進行有效地審核、分類、匯總;多數學生不會使用 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甚至有些學生使用最為機械的筆算方法進行統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4.調查總結階段:部分學生對調查報告的撰寫缺乏清晰地認識,他們不知道如何規范地撰寫調查報告。對報告的結構、報告的語言、材料的選擇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學生方面。應該對學生進行相關培訓,使學生對社會調查的內涵、類型、程序、方法等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調查過程中,學生應該明確社會調查工作的具體程序:(1)確定調查課題;(2)設計調查方案;(3)收集資料;(4)整理分析資料;(5)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學生對每一項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確的認識,比如:學生應該掌握以下幾種常用的調查方法:(1)問卷法;(2)訪談法;(3)觀察法。[2](P.67)在選擇課題時,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興趣愛好,選擇難易程度合適的課題。選題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代表性原則,選取現實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熱點問題。二是可行性原則,所選主題能有可操作性,學生也有發揮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會調查的內容既要緊扣教學重點,又要貼近客觀的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切忌選題過于寬泛,大而無當。要“小題目做大文章”,專談一、二個問題,便于剖析。

在師資方面。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該聘請校內外實踐教學的專家和學者擔任兼職培訓教師,并在課時與經費上給予保證。并使這一做法制度化、常規化。

在學校方面。高校各部門應相互協調,創新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為大學生社會調查能力的培養提供制度保證。在大學生社會調查能力培養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可能會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與手段。這時,需要教學管理部門協調學校各相關部門,為這一舉措提供必要的設備支持。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調查活動實踐教學大綱,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以下簡稱“05方案”), “05方案”中規定,要從本科《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并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為了落實中央關于實踐教學的要求,我們對教學大綱作了調整,制定了《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社會調查實施方案。社會調查實施方案從社會調查的內容、時間,調查報告的要求、題目、評分標準、會序等方面進行了詳盡說明,可以說方案為任課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參加報告會提供了有效指導。但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仍然發現,在社會調查實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會實踐教學目的和任務、社會實踐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社會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方式及過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與評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為了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教務處、學工部、思政部、教學小組以及任課教師應該相互協調,統籌規劃,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調查活動實踐教學大綱,以更好地推進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新的實踐教學大綱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1.社會調查的目的;2.社會調查的計劃安排;3.社會調查基本要求;4.參加社會調查活動原則;5.社會調查活動成績考核標準;6.社會調查理論知識學習提綱;7.社會調查報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會調查活動選題指導;9.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結構;10.社會調查報告格式要求等等,一個較為豐富和完善的社會實踐教學大綱將使《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社會調查更加有序進行,并產生積極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進一步豐富社會調查報告比賽內容,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

社會調查報告比賽,作為一個展示社會調查成果的一個平臺,可以使大學生在總結自身社會調查經歷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廣度,增強對社會的認知,而在這個平臺上,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從而能夠使大學生彼此得到新的靈感、新的視角,能夠使大學生得到多維度的社會經驗,增強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使自身的潛力得以發掘!

《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社會調查報告比賽在學院領導的重視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組織比賽的經驗。在比賽中,教師和學生分工協作,有詳細的評分標準,有非任課教師組成的專家和評委,有知識搶答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形式,有對獲獎學生的表彰和鼓勵,最重要的是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每一次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比賽都給教師和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回憶。但我們也在不斷總結,發現問題,希望進一步完善社會調查報告比賽,更好地推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比賽中,評委人選可以不僅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開視野,聘請其他院系的專家、教師、輔導員,這樣一方面充實了評委隊伍,另一方面又擴大了社會調查活動教學模式的影響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門的支持下、參與下也可以使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比賽逐步完善。

政治理論課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理論素養。當然,完善大學生社會調查活動還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堅持長期實施,進一步完善其具體環節,加大對其實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調查研究的質量和效果,以此來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有的功能和效應。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士官院校 政治理論課教學 教學改革 新思路

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士官學員思想政治素質的基本途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不斷面對新問題、新情況,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實效的新方法、新路子,成為當前亟待研究與解決的課題。

一、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根據實踐發展的需要,不斷規范課程建設,積極探索教學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摸索與實踐,積累了成功的教學經驗,并在課程建設、教法改進、隊伍培養等多方面取得了成績。但是,隨著世情、國情的發展,以及教育對象本身特點的變化,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理念不夠先進

從現有情況來看,大多數政治理論課教學沒能體現能夠促進學員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過于突出教員的主導作用,弱化了學員的主體地位,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沒能很好地調動起來。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員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知識傳授時,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聯系學員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不夠,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沒能很好地解決“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的問題。

(二)課程教材未能配套

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主干課程大多嚴格按照總政治部要求,使用總政治部宣傳部統一編寫的教材。但是,這一套教材是針對學歷教育班次和生長干部班次編寫的,盡管教材理論體系完整,內容邏輯清楚,但是,并不完全適用于士官院校任職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尤其在2008年總政治部下發了政治理論課士官班次教學大綱之后,大綱與教材之間存在較大區別,教員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課程內容多、教材與大綱不匹配等問題,使教材僅僅發揮了“讀本”的作用,從而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

(三)手段方法不夠豐富

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才能讓士官學員們感到“解渴”。雖然,政治理論課教員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改革,但是,諸如專題式、討論式等授課方式尚未全面展開,講授仍是最主要的方式。如何結合各課程的特點,進行更充分、更系統、更科學的改革,是研究的重點。

(四)考核方式不盡合理

現有的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常常是在對學員理論課結束后采用書面答卷的形式命題閉卷考試,考核的內容主要是教材上的基本內容,主要考核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查找能力,把知識點的考察作為考試和評分的主要指標。這樣的考核方式束縛了學員的思維,不利于學員素質的提高、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很難真正綜合評定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情況。

(五)教學領域不夠寬廣

現有的政治理論課教學受教學環境、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制約主要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學領域狹窄,體現的是一種靜態的教學過程。大多數士官院校雖然開展實踐教學有一段時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實施方案,但從開展情況來看,實踐教學所涉及的地點不夠豐富,形式比較單一,與課堂教學聯系不緊密,效果不夠明顯。

二、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新思路

基于上述所提到的士官政治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士官政治理論課要著眼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需要,培養出政治可靠、業務精湛、勇于創新、作風過硬的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就必須在不斷增強教學效果、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上下功夫。其中教學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學實效的前提,內容創新是提高教學實效的核心,方法改進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關鍵,考核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學實效的動力,領域拓寬是提高教學實效的保障。

(一)更新教學理念

理念更新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前提。面對新形勢、新情況,要想把握好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首要的就是更新教學理念,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和士官學員的主體作用,把政治教育與知識能力教育結合起來,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目的,士官政治理論課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士官學員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必須以育人為根本,確立士官學員的主體地位,尊重、理解和關心學員,充分調動學員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相信學員,在發揮好政治理論課引導作用的同時,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一切為了學員,將解決學員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服務于學員的學習和生活;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學員的全面發展作為政治理論課的終極關懷。

(二)創新教學內容

內容創新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核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和國防建設的迅猛發展,士官學員的學習內容、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層出不窮,政治理論課應積極面對、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結合社會的現實和適應士官學員發展的需要,在做到核心內容貫穿始終、基本內容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及時更新那些不相適應的內容,吸收富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推動新形勢下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不斷完善。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使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性,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也不應該完全套用理論體系和教材體系,應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保證基本內容完整的基礎上,形成靈活多樣的教學體系。打破原有的教材章節,注重對各章節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提煉,并及時對學員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回答。此外,政治理論課教學應突出時效性,及時根據社會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和解決士官學員新的思想問題、實際問題的需要,增加反映社會實際、時代要求和理論發展的新內容,這也是做好“三進入”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步驟。

(三)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改進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關鍵。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士官學員成長的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如果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沿用原有的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員喜歡上政治理論課有難度。思想政治教育課只有貼近學員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積極有效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才能產生良好的預期效果,才能實現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宗旨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運用應注重發揮學員的教育主體作用,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信息網絡資源傳媒,倡導“導學互動”的教學方法,增強其多樣性,開展對話式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等。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改革是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動力。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應以學員為本,理論聯系實際,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側重從認知方面(包括理論知識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學習)、情感方面(包括對政治課的認同態度,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技能方面(包括運用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等多方面多層次考察了解學員。應該允許教員自行決定考核的模式,在成績評定上堅持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卷面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課堂表現與課外表現相結合。推廣開卷考試,在考試內容上增加理解、分析、運用的題目,可以讓學員對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某些熱點問題談談自己的意見、建議或看法,也可以讓學員分析某一社會現象的利與弊,等等。重視和明確學員平時考勤和表現成績或實踐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在對學員的平時表現進行評估時,還要結合學校開展的重大活動評估學員的實踐創新能力。

(五)拓寬教學領域

教學領域拓寬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保障。課堂教學是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領域,但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應努力拓寬教學領域,打破過去靜態的封閉型的教學過程,顯示動態性的教學過程。通過改革,課堂的涵義得以延伸,理論教育的效果更加顯著。政治理論課課堂不再只是教室、黑板、教員、多媒體,而是延伸到了資料室、圖書館、電子網絡乃至社會,從而擴大教學活動的場景,最終形成三位一體(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政治理論課教學領域,從而縮小學員與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之間的距離,縮小政治理論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国产成人av免费网址|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推最新 |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欲妇荡岳丰满少妇岳|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美女末成年视频黄是免费网址|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玩弄秘书的奶又大又软| 亚洲日韩色在线影院性色|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男女真人后进式猛烈动态图|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六月久久婷婷开心| 免费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成人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的|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伊人婷婷六月狠狠狠去|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二区| 久久熟妇人妻午夜寂寞影院|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欧洲s码亚洲m码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a一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97夜夜澡人人双人人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