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31: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人壓瘡的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次專科護理查房,指導社區護士正確運用
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分表進行評估,并演示壓瘡預防的正確,示范對家屬及陪護的健康宣教。對已轉診給社區的壓瘡未愈的出院病人和已經發生壓瘡的家庭病床病人,邀請富有經驗的醫生或護士演示換藥方法、無菌敷料的選擇原則及注意事項。④建立醫院—社區壓瘡聯系網絡:在醫院與社區已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上,醫院壓瘡專科小組建立公共文件夾,及時將壓瘡治療護理前沿知識、壓瘡典型案例與社區護士共享;社區護士對壓瘡護理的相關問題,也可通過QQ群、醫院信息網絡隨時咨詢壓瘡專科小組成員。第二步驟:提高病人、家屬及照護者壓瘡預防意識及講解相關知識。①查閱壓瘡相關文獻,關注臥床老年病人年齡、居住環境、照護者與病人關系、照護者壓瘡知識了解情況、飲食類型等危險因素及院前壓瘡發生的嚴重程度、部位等特征,制定社區臥床老年人壓瘡預防的圖文并茂的健康小冊子,健康小冊子內注明與醫院、社區的聯絡方式。②結合壓瘡危害性、預防院前壓瘡發生的必要性及老年臥床病人院前壓瘡預防的相關措施,制定社區護士對壓瘡高危人群病人、家屬及照護者的健康教育指引。③社區專科小組和壓瘡專科小組每月在各個社區內進行2次的壓瘡相關知識的健康講座,并發放壓瘡預防的健康小冊子。④醫院建立社區臥床老年壓瘡高危人群病人的三級管理機構及家庭—社區—醫院防治網絡,社區家庭為第一級管理機構,由照護者負責;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第二級管理機構,由社區壓瘡聯絡護士負責;壓瘡專科小組為第三級管理機構,由壓瘡專科小組組長負責。家庭、社區、醫院科室可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建立緊密聯系,隨時開展健康咨詢活動,快捷、動態掌握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⑤建立臥床老年病人QQ群,及時掌握臥床老年病人的健康狀況,隨時解答病人家屬的問題。第三步驟:社區護士對所管轄的社區臥床老年人,每個月至少運用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分量表對病人進行動態評估1次,按照健康教育指引對病人及照護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建立此類人群的壓瘡健康檔案。第四步驟:對用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分量表評定為壓瘡高度危機和嚴重危機的病人,社區壓瘡聯絡護士、壓瘡專科小組成員每月上門訪視1次,一對一指導,循環、循序漸進地講解,確保高危病人、照護者、家屬了解壓瘡帶來的危害,掌握基本的防治壓瘡的護理知識,杜絕導致壓瘡發生的不良生活習慣。如病人或病人照護者、病人家屬已了解壓瘡造成的危害,掌握壓瘡的護理知識并能落實到位,壓瘡專科小組成員則終止家庭訪視,所在的社區護士每個月繼續評估訪視病人1次,病人出現病情變化隨時訪視。1.2.2調查工具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應用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對社區臥床老年病人進行壓瘡風險評估,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包括病人的感官知覺、活動度水平、移動度、營養情況以及皮膚對于潮濕、摩擦和剪切力的反應6項評定標準。總分6分~23分,15分~18分為輕度危機,13分~14分為中度危機,10分~12分為高度危機,≤9分為嚴重危機,積分越低壓瘡的風險越大。1.2.3資料收集在社區護士建立臥床老年病人壓瘡健康檔案前1周,研究者首先培訓參與調查的社區護士,使他們了解調查的目的、方法。通過指導區別壓瘡和其他類型的皮膚損害及觀看照片等形式區分各期壓瘡的標準,掌握病人皮膚的評估方法。所有資料的收集統一由培訓過的社區護士完成。社區護士運用Braden壓瘡危險因素評分量表評估臥床老年病人壓瘡風險,對老年臥床病人的皮膚進行評估后拍攝圖片資料,將壓瘡風險評估結果及壓瘡數量、部位及分期記錄在臥床老年病人壓瘡健康檔案資料內。1.2.4質量控制①我院每年均進行全體老年人的免費健康體檢,社區護士利用老年人體檢機會,將遺漏或新增的臥床老年人納入干預對象,并建立健康檔案,保證資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②利用醫院與社區信息資源共享,壓瘡專科小組定期對社區護士建立的高危壓瘡人群健康檔案資料進行督導,保證健康檔案資料的完整性與正確性。同時,醫院壓瘡專科小組每月至少下社區家庭督導社區護士對臥床老年病人壓瘡預防工作1次,保證壓瘡預防工作的正確有效開展。③醫院壓瘡專科小組是醫院壓瘡預防、治療護理的核心組織,由造口/傷口專科護士、壓瘡專項管理專科進修護士、科室高級責任護士組成,肩負著全院壓瘡監管、隨訪、指導工作,為全院壓瘡病人及疑難傷口、造口病人提供專業技術指導,促進病人康復,有豐富的壓瘡評估、預防及治療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能高質量地完成對社區護士的培訓及對社區護士評估、預防等一系列護理措施的質量監控。④數據錄入SPSS13.0后、統計處理前,復核校對,對已錄入的數據進行檢查核對,確保準確性。1.2.5評價指標了解健康管理前后我院管轄的7個社區臥床老年人院前壓瘡發生率情況及院前壓瘡發生的部位、嚴重度。1.2.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一般資料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兩組獨立樣本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隨機分別收集2012年9月13日(預防性健康管理實施前)和2014年3月7日(預防性健康管理實施后)社區護士建立的臥床老年人健康檔案資料,比較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院前壓瘡發生情況。2.1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臥床老年人院前壓瘡發生率比較(見表1)2.2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臥床老年人院前壓瘡發生嚴重程度比較(見表2)
3討論
3.1院前壓瘡的預防性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臥床老年人院前壓瘡的發生率
從國外文獻可以看出,社區護理發展完善的國家,如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院前壓瘡的預防工作主要由社區護士與家庭醫生完成。而在我國,當前的社區護士仍存在著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知識老化、知識面狹窄、難以適應社區需要的問題[2]。在本研究中,充分發揮護士在提高院前壓瘡防治護理效果的主導作用[3],醫院壓瘡專科小組是指揮棒、是統籌安排者,他們負責對社區護士進行培訓,豐富社區護士的壓瘡防治知識,對壓瘡高度危機和嚴重危機的人群進行重點預防性干預;而社區護士是重要的執行者,是減少臥床老年人院前壓瘡發生的重要力量。表1可得出,本課題通過醫院壓瘡專科小組的監督指導及社區護士腳踏實地、高效地執行,臥床老年人院前壓瘡的發生明顯降低(P<0.05)。
3.2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區臥床老年病人壓瘡發生嚴重程度均以Ⅰ期和Ⅱ期壓瘡為主
表2顯示,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臥床老年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院前壓瘡發生的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臥床老年人院前壓瘡發生的嚴重程度,在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均以Ⅱ期壓瘡、Ⅰ期壓瘡為主,它們分別占34.0%(50例)、24.5%(36例)。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Ⅲ期、Ⅳ期院前壓瘡構成比比較雖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實施干預后,Ⅲ期、Ⅳ期院前壓瘡發生例數為0,這與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后,壓瘡專科小組和社區護士及時有效的干預,導致院前壓瘡未向嚴重程度發展有關;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壓瘡在構成比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為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后,院前壓瘡形成的嚴重程度均降低,且在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前,社區護士、病人及陪護均對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壓瘡辨別不清,對此兩期的壓瘡嚴重程度重視不足,導致發生率高。在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后,社區護士、病人及陪護均能夠辨別并認識到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壓瘡嚴重程度,而采取及時的干預治療措施,從而使發生率降低。實施預防性健康管理后,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壓瘡有3例、不可分期壓瘡有2例。其中3例病人家屬經濟困難,不肯就醫,醫院壓瘡專科小組成員、社區護士及醫生上門為病人進行治療;有2例病人及家屬堅持認為不是壓瘡,不配合就醫,醫院壓瘡專科小組成員對病人進行定期的入戶隨訪,采取積極的預防惡化的護理措施。
3.3預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區臥床老年病人院前壓瘡的好發部位不同
【關鍵詞】 老年骨科患者;護理的危險因素;應對策略
隨著年齡的增加, 骨質疏松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老年人骨折后易造成延遲愈合。其次心血管系統和呼吸道的并發癥也是老年患者的重要護理危險因素。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的合并癥同時存在, 這也給治療和護理過程加大了難度。特別是老年骨科患者的恢復時間很長, 對護理工作中的危險因素和應對也是一種考驗。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 作為研究對象, 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現做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 作為研究對象。其男性患者37例, 女性患者43例, 年齡57~84歲, 平均年齡為(74.3±1.2)歲。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的骨科疾病, 例如骨折、關節疾病等,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的方式。使患者的年齡、性別、既往病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根據8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實際情況來統計分析出最常見的幾種護理危險因素, 再針對這幾種危險因素來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應對。
1. 3 觀察指標 老年骨科患者在各種危險因素中所占的人數。
2 老年骨科常見的護理危險因素
2. 1 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 隨著年齡的增大循環系統將會逐漸衰竭, 容易造成管腔狹窄血液供應減少心血管硬化,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1]。加上傷口的疼痛感, 精神的過度緊張等因素患者受到刺激, 易誘發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 造成死亡, 有20例。
2. 2 呼吸道并發癥 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會相對性的減弱, 特別是男性患者有煙酒嗜好, 并有肺源性心臟性或者慢性支氣管炎病史, 長期的臥床容易導致術后患者發生呼吸道并發癥, 有24例。
2. 3 骨的延遲愈合 進入老年期后, 隨年齡的增大甲狀腺激素含量升高, 導致骨鈣稀釋, 容易引起老年人 骨質疏松[2]。由于老年人活動量減少, 骨細胞活性降低, 所以骨折后, 骨將會延遲愈合或者干脆不愈合, 有34例。
2. 4 壓瘡 患者因截癱或者其他病因長期臥床導致全身血液循環變差, 皮膚抵抗力降低。所需康復時間長如果護理措施不到位, 例如沒有定時給予翻身, 清潔整理床單或及時墊海綿墊等都易導致患者形成壓瘡, 有4例。
3 應對措施
3. 1 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 入院后要做好患者病史的采集, 詳細詢問患者的過往病史, 做好各種輔助檢查, 心血管疾病者需重點觀察, 如果出現胸悶憋氣心前區不適等癥狀時, 應該立即通知醫生進行搶救, 避免意外發生死亡。
3. 2 呼吸道并發癥 讓患者明確地了解吸煙的危害, 要求患者戒煙來配合治療。鼓勵患者做深呼吸運動, 或者做擴胸運動, 來提高肺活量。拍擊背部使讓積痰排出, 鼓勵患者盡量將痰咯出, 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則給予霧化吸入, 2次/d, 若病情允許多下床活動[3]。
3. 3 骨的延遲愈合 不經要注意補鈣和適量維生素D, 也要合理進行營養搭配, 多食用高鈣的食物, 如牛奶制品、大豆制品、海鮮、核桃、花生、深綠色蔬菜等[4]。
3. 4 壓瘡 定時給予翻身, 清潔整理床單或及時墊海綿墊等都易導致患者形成壓瘡。能翻身的患者 每隔2 h1次, 并用50%紅花乙醇按摩受壓部位, 來促進血液循環, 避免形成壓瘡[5]。
4 討論
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的合并癥同時存在, 這也給治療和護理過程加大了難度。老年人必定會有骨質疏松, 所以老年人骨折后易造成延遲愈合。其次心血管系統和呼吸道的并發癥也是老年患者的重要護理危險因素, 因為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病史[5, 6]。特別是老年骨科患者的恢復時間很長, 對護理工作中的危險因素和應對也是一種考驗。本研究中分析得出老年骨科患者護理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呼吸道并發癥、骨的延遲愈合以及壓瘡, 應該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護理措施應該更人性化的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 這樣才能提高護理效果使患者更快更好的痊愈。
參考文獻
[1] 吳嬌臻,楊曉秋,祝崇雪,等. 68例老年股骨粗隆間再骨折的原因分析和預防對策.中華護理雜志, 2009,44(2):133-135.
[2] 全小冬.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干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7(5):10-12.
[3] 岳建偉,趙婷,庫洪安,等.護理安全管理流程在預防老年骨科靜脈血栓中的應用研究.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19(11): 1286-1289.
[4] 葉明,況麗.骨科老年患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22(24): 2723-2725.
關鍵詞:慢性病;危險因素;護理措施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得以延長。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等因素影響老年人生理功能和代謝變化老年慢性病也逐漸增加。總的原則,讓老年人盡快康復盡量保持和改善機體的功能,讓老年人生活自理和保持身心健康盡可能減少他們的痛苦。在實際護理工作中總結如下:
1危險因素及原因
1.1跌倒
1.1.1平衡失調:因老年人伴有腦細胞減少,造成生理性的姿勢、牽制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勢致能力減弱。使姿勢傾斜增加大腦遲緩感知和綜合自身感受,信息過程減慢。
1.2皮膚受損:①機體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降低,對冷熱溫覺不敏感。②皮膚彈性降低易發生皮膚損害。
1.3應激性潰瘍:急性應激性潰瘍的發生在嚴重疾病的基礎上預后不良死亡率達30%~40%。
1.4孤獨寂寞:主要表現在住院時間長,很少親人陪護這類患者性格內向不善交往,1G言少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感到非常孤獨、寂寞表現為無所事事、情緒低落、常常臥床易發生壓瘡及肺感染。
1.5情緒不穩:多見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患者對自身疾病所引起的不適及稍不如意就情緒敗壞需要發泄。
2應對措施
2.1強化安全意識,建立風險告知制度,將可能出現的問題告知患者及家屬,并要求在記錄上簽名,以示告知同意。護理記錄必須全面真實、充分、準確,不可漏記重要內容,告知內容要在護理記錄中體現。
2.2從預防老人跌倒的角度來考慮,改善生活起居環境,創造適合老年人特點的生活環境,如有足夠的寬度、光線避免燈光時明時暗,地面應平坦不滑,通道不應有障礙物等。
2.3早期發現:護理人員應加強防范意識,對老年患者的主訴給予充分的重視,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治療加強巡視,防止發生意外。
2.4早期教育:①護士安全教育:教育護士具備極強的安全意識,吸取相關教訓,以預防為主,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安全工作的預防性。②患者安全教育:責任護士對當天入院患者進行跌倒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向患者進行防滑、防跌、防燙等安全教育。熟悉老年人生活規律和習慣使患者理解解除顧慮。
3護理實施
3.1對老年患者精神和情緒變化的護理:老年人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緒的變化護理工作需耐心、細致,從語言、態度、操作、手法上得到老年患者認可。熟悉老年病有并發癥多、病情多變的特點,觀察細致。
3.2對并發癥及護理:老年患者臥床時間長易發生肺感染、墜積性肺炎、壓瘡等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是老年患者護理工作中的重點。隨時觀察病情變化,老年患者食欲差,易發生營養不良及水電解質紊亂,要遵醫囑補充營養液。飲食以優質蛋白質、低脂低鹽、富含維生素粗纖維少量多餐,增加機體抵抗力,預防皮膚壓瘡。
3.3對老年患者用藥期間的護理:保證給藥途徑的暢通,嚴密觀察患者用藥時易出現的不良反應和過敏反應。特殊用藥時應向患者和家屬交代注意事項,藥液外滲及時處理,防止皮膚組織壞死。
3.4心理護理:人到老年,不僅生理機能出現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下降。老年人易出現心理障礙,情緒反應較敏感,及時幫助老年患者調整情緒,克服不良心理狀態,多做解釋工作,消除焦慮、恐懼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有利于健康的恢復。適當地給予按摩、變換促進疾病的恢復。
3.5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主動熱情介紹自己,減除護患之間的陌生感。同時對待他們像對自己的長輩,尊重、關心他們,減少不良刺激,保證患者有安靜舒適的環境。做好健康教育,告知護理及預后情況如何,及時了解他們用藥后的效果,并反饋給醫生,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耐心解釋,鼓勵患者適當活動,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避免產生依賴性,更好地使患者康復。
4護理體會
通過耐心細致的護理,解決老年人的病痛,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信任感積極配合診療工作,對疾病的康復樹立信心。針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體會到護士接觸患者機會最多,護士的言行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影響較大,護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態。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熟悉老年患者心理狀態,還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才能獲得患者信賴,使其達到最侍的心理狀態,愉快的接受治療,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陸阻仙.淺談老年人跌倒的預防【J】.中化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3(74):1273-1274.
【關鍵詞】 五黃油;老年;壓瘡
壓瘡(pressure ulcers)或壓力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也是護理工作中較為棘手的問題,它不僅影響主要疾病的治療效果,導致患者需要住院日數增長,醫療花費增高,而且可造成患者殘疾并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3月-2005年12月用五黃油治療老年壓瘡患者36例,取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36例老年患者均為住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65~87歲,平均73.8歲;壓瘡部位:骶尾部26處,股骨粗隆部8處,足跟部10處,其他部位6處;壓瘡分期:I期32處,Ⅱ期8處,Ⅲ期10處。原發疾病:急性腦卒中15例, 2型糖尿病13例,股骨頸骨折5例,其他3例。
1.2 護理方法 (1)根據每個患者的原發病和壓瘡部位,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采用“單人分位三步翻身法”,每2 h翻身1次,可配合氣墊床解除患部壓力,同時作好大小便護理。保持患者床鋪和患處清潔衛生。(2)給予低糖、高維生素、高蛋白的營養支持,并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3)病房每天用反光輻型紫外線燈消毒30min;控制陪護和探視人數。(4)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5)對I期壓瘡給予紅外線照射,每日2次,每次15min,至創面干燥,然后用五黃油涂抹濕敷;對Ⅱ期壓瘡,先用無菌針管抽掉水再清洗,然后用五黃油涂抹患處濕敷;對發展為Ⅲ期壓瘡的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徹底的清創后采用1.5%胰島素加慶大霉素聯合五黃油濕敷,每天換藥1次。
2 結果
36例(50處)老年壓瘡患者經治療和護理后,壓瘡全部治愈。I期治療時間3~7天,平均4.2天;Ⅱ期治療時間7~13天,平均9.5天;Ⅲ期治療時間15~160天,平均29.9天。
3 討論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多種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容易合并多臟器病變:既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冠心病和慢阻肺;同一臟器可有多種疾病:集冠心病、肺心病、瓣膜甚至心肌病變于一心;既可有內科病,又可有外科病集一身。另一方面老年人因運動及精神活力較低,其機體控制力差,感覺功能衰退,保護性反射遲鈍,老化的皮膚軟組織新陳代謝率低,上述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老年人成為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1]。老年人一旦發生壓瘡,其瘡口的修復再生較為困難。
五黃油為中藥復方制劑,由黃連、黃柏、黃芩、生大黃、土大黃、地榆、麻油、冰片等組成[2]。據文獻記載,黃連、黃柏、黃芩、大黃、虎杖對細菌、病毒、真菌都有抑菌作用。大黃、虎杖主要成份是蒽醌類衍生物,不易產生抗藥性。中藥五黃油具有活血化淤、祛腐、生肌、收斂、消炎、止疼、促進上皮生長的作用。五黃油對創面引流好,所含植物油不易粘附創面,無刺激性,急性毒性反應較低。五黃油藥源充足且價格低,配制方法簡單,使用方便,換藥時病人痛苦少。因此,五黃油為一較為理想的治療老年壓瘡的藥物。
由于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是壓瘡的病因,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又是防治褥瘡的關鍵。在局部用藥的同時結合翻身和使用氣墊床,避免局部刺激,保持被褥清潔干燥,也是防止壓瘡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要給病人增加營養,要注意給予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的補充,以增強機體自身的抵抗力,注意及時糾正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質不足所致的負氮平衡,此外,還特別注意維生素C及鋅元素的供給,使本組患者能較快痊愈。在改善全身營養狀況的情況下,應積極治療原發病,這也是促進壓瘡愈合的前提條件之一。本組中一高齡患者,因患有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慢性心衰,反復肺部感染,導致壓瘡久治不愈,壓瘡深達骶尾骨。在控制或治愈上述疾病后,經過160天的精心護理,壓瘡得以治愈。
【參考文獻】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來本院行THR手術的高齡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 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并且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障礙、腦癱患者。男71例, 女42例;年齡最小62歲, 最大85歲, 平均年齡(73.6±5.75)歲;住院時間12~18 d, 平均住院時間(15.3±3.82)d;疾病種類:37例類風濕性關節炎, 39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37例股骨頸骨折;合并疾病:43例慢性心血管疾病, 36例高血壓, 34例糖尿病。
1. 2 方法
1. 2. 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缺乏THR手術知識, 加上對自身健康的過度擔憂, 很多老年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不利于手術進行以及預后康復。為此, 醫護人員應當主動和老年人溝通, 了解其性格特征, 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THR手術流程、麻醉方式、療效以及優點[3], 以達到緩解老年患者緊張、恐懼等情緒的目的, 倘若老年患者存在嚴重不良情緒, 產生失眠情況, 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醫師, 遵醫囑給予服用適量的鎮靜藥物治療。②清潔護理:護理人員應當經常協助老年患者換洗衣物, 并且指導患者每天進行會陰清洗, 確保干凈衛生, 同時還要重視高齡女性患者皮膚清潔工作[4]。③術前康復指導和訓練:護理人員對老年人進行康復指導, 是患者術后進行鍛煉的前提條件, 目的在于幫助老年人熟悉鍛煉的方法。功能鍛煉不僅僅在術后進行, 還要在術前進行, 相互配合, 縮短老年人髖部功能恢復時間。老年人入院治療后, 護理人員應當了解其排便的習慣, 必要時教會老年人床上排便的方法[5]。
1. 2. 2 術后護理 ①護理:手術結束返回病房時, 最好使用過床, 將患者從手術床搬運至病床, 改變時必須軸線翻身, 并且在搬運過程中指導患者兩腿之間夾枕頭或海綿墊防止脫位。醫務人員應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陪伴人員介紹避免關節脫位的必要性, 并且將相關的知識制作小冊子或者折頁發放給患者以及家屬, 其中必須安排有的相關圖片, 使得家屬更容易理解, 提高治療依從性。此外應提倡老年人穿丁字鞋, 避免關節出現外旋的情況。在臥床休息過程中應當將枕頭以及海綿墊放在老年人膝蓋下方, 讓其膝關節保持屈曲15°;必要時進行牽引, 確保患肢處于外展中立的, 以免出現內收、外旋的情況。術后前3 d患者需臥床休息, 指導其進行病床上大小便, 告知老年人在采用坐便器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屈髖的情況, 而且盡量將整個骨盆托起, 因此醫院應當為此類患者設置坐便器比普通坐便器高15 cm左右, 這樣可有效降低脫位的發生率。②出院指導:應當跟老年患者講解術后進行康復鍛煉的內容、方法以及必要性, 并且使其家庭成員了解專業的康復鍛煉方法, 叮囑患者在家中也要堅持進行康復鍛煉。同時護理人員告知老年患者應當時刻注意自身的, 盡量做到不將雙叉;不彎曲雙膝, 以達到最大限度減少髖關節內旋以及內收情況的發生;不坐較矮的凳子及沙發;不要彎腰;6個月內不要背負重東西。③感染預防:護理人員應重視引流管護理, 嚴密觀察液體的顏色、性質以及量。對于消瘦、肌肉松弛的老年人, 應當注意保持引流負壓處于合理的狀態, 避免出血情況的發生。如果引流量較大, 而且流出速度很快(術后2 h>400 ml或24 h>800 ml), 護理人員應當馬上通知醫生, 并且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應當確保引流管處于通暢的狀態, 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 應當對引流管進行夾閉, 而且給予妥善固定, 避免出現脫管、逆行感染的情況發生。④嚴密觀察病情:護理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血壓等情況, 注意切口周圍皮膚色澤、溫度, 患肢血運、溫度等情況是否發生改變。⑤壓瘡預防:按時給老年患者翻身, 必要時給予康惠爾等保護貼貼在骨隆突等受壓部位, 確保其血流循環處于暢通的狀態;幫助老年患者擦浴1次/d, 有效降低壓瘡發生率。⑥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由于多數高齡患者的血液稠度較高, 導致血流緩慢, 并且手術導致凝血因子增加, 致使形成血塞。⑦髖關節脫位預防:護理人員應當強化指導, 抬高其患肢, 取外展中立位, 并且將軟枕放在患者兩腿的中間。在術后初期, 應當教會老年人采用雙上肢扶床欄或撐床面, 健側下肢屈膝蹬床, 進而實現更換, 有效避免壓傷。⑧康復指導:術后3個月, 護理人員可指導老年人進行肌肉收縮鍛煉, 引導其進行健側下肢的屈伸、抬高、蹬腿等運動鍛煉。告知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避免盤腿, 并且髖關節屈曲角度應當
2 結果
患者出院后, 對其進行2個月~1年的隨訪, 失訪率為0, 發現全部老年患者在6個月內都能獨立行走;2例患者出現壓瘡, 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后愈合;無感染、深靜脈血栓、關節脫位等并發癥的發生。
3 討論
【摘要】 目的:探討個性化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下肢骨折壓瘡發生風險的效果。方法:把100例老年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50人,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觀察組除常規護理外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并比較兩組病人壓瘡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病人發生壓瘡1例(2%),對照組病人發生壓瘡9例(18%)。兩組病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個性化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壓瘡的發生。
【關鍵詞】 早期;護理干預;下肢骨折;老年;壓瘡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多,老年人骨折特別是下肢骨折發生率也迅速增加。老年人骨折后疼痛、翻身活動受限、需長期臥床;加之老年人控制力差、末梢循環功能減退、皮膚松弛缺乏彈性,極易發生壓瘡,從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病情,增加醫療費用。據統計,壓瘡是老年人骨折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積極預防手段,能減少壓瘡發生率。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進行早期的個性化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進行比較,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擇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齡在76歲~90歲之間。其中股骨干骨折43例、股骨頸骨折57例。受傷后1~10小時入院,入院時神志均清楚,無老年癡呆,查體全身皮膚均完整,無壓瘡。入院后2小時由責任護士根據我院自行設計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對病人進行評估,評估總分均≥15分,為壓瘡高度危險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病情、治療、用藥、住院時間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除常規護理外,給合每例病人的心理,疼痛程度、活動能力、控便能力、文化程度等實施個性化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病人在出院前的壓瘡發生情況。
1.2.1 早期護理干預措施
1.2.1.1 評估并制定預防壓瘡預案:患者入院后2小時內完成評估。出現病情變化時隨時復評,直至病人出院。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周密的預防壓瘡措施,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更改,由責任護士落實,護士長督促、檢查,把關。
1.2.1.2 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①建立翻身卡,指導并協助病人翻身。在保持患者患肢處于功能位時,常規每2 h 翻身1 次,但對于體型偏胖或偏瘦的病人需30 min~60 min 翻身1 次。指導病人如何利用肩膀、腹肌及健肢進行翻轉身體和抬高臀部動作。首先,健肢屈曲,用力蹬床,一手扶住床欄,側轉身體。其次,指導其用兩側肩膀及健肢三點一線,輔以腹肌用力使腰背及臀部抬高,并用雙手掌輕托髖部,手指平伸(手伸入時手掌向上,如手背向上,指甲易擦傷患者皮膚。)輕揉臀部及骶尾部,從而提高自護能力,避免臀部長期受壓,促進血液循環[1]。針對身體虛弱的患者,指導其用兩側肩膀、雙肘及健肢五點一線,輔以腹肌用力使腰背及臀部抬高。針對牽引的患者側臥不超過30°,并用軟枕支撐這種;患者術后應避免患側90°側臥。
②骨突部位加強按摩,如腳跟、內外踝,腰骶尾部、肩胛部、駝背部易發生褥瘡,要重點觀察,預防可墊以軟枕、棉被,氣圈。氣圈不可充氣太滿,以充一半為宜,氣圈上墊軟布。腳后跟用裝一半水的乳膠手套包上毛巾墊起可有效預防壓瘡[2]。本組34例病人入院第一天因害怕疼痛拒絕翻身,經耐心解釋,讓其了解不翻身的危害性,并指導如何翻身可減輕或避免疼痛。病人基本掌握了翻身方法,主動配合翻身。
1.2.1.3 減少摩擦,保持皮膚及床單位的清潔、干燥:保持床單位平整無皺褶,無渣屑,注意隨時檢查清理。應避免床頭抬高不超過30°,以免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對于牽引或術后初期疼痛懼怕翻身等患者,同時為了更好的護理大、小便,減少摩擦。我就地取才的制作了一張簡易防壓瘡床墊(具體做法是取一張跟醫院床單元長寬相等厚約24厘米海綿墊,在骶尾部位置切開可放置便盆大小的向一側開放的綿塊)。根據患者骶尾皮膚受壓的情況,定時移開骶尾部小綿塊,懸空骶尾部。如需大、小便也可移開小綿塊,放入便盆,無需抬高臀部,可防止因便盆使用不當而造成的皮膚損傷及尿漏至床單上等。保持了皮膚的清潔、干燥。
1.2.1.4 促進血液循環 :經常進行溫水擦浴、局部按摩、每日協助病人做健肢全范圍關節活動,定時用搽紅花酒精、10%樟腦酒、50 %乙醇或紅花油按摩全背或受壓處,達到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增強皮膚抵抗力的作用。根據患者骨折部位和手術方式針對性的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1.2.1.5 降低皮膚溫度:體溫每升高1℃,組織代謝需氧量增加10%。當組織持續受壓產生缺血,氧和營養物質供應不足,合并體溫升高引起的高代謝需求,可大大增加壓瘡的易感性[3]。對發熱病人墊茶葉墊(綠茶、薄荷、野、金銀花)[4]和水墊,利用茶葉的蓬松、透氣散熱好,可降低皮膚溫度,以防壓瘡的發生。
1.2.1.6 改善全身營養狀況:低白蛋白血癥(
1.2.1.7 定期檢查 嚴格交接:在每次給病人翻身時要認真檢查受壓部位皮膚,如有局部水腫、皮膚微紅或發白時,均為危險跡象,應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壓瘡發生。嚴格書面和床頭交班。
1.2.1.8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年老體弱,身心飽受疼痛折磨,加之懼怕翻身骨折處移位及疼痛,被迫采取仰臥位,應積極主動熱情安慰患者,介紹妥善的固定不會造成骨折移位也不會造成內固定材料脫位[2]。指導患者使用簡便褲[5],以方便護理或翻身時,維護老人的隱私和尊嚴。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心情愉快。患者及家屬缺乏衛生知識,只注意骨折處,對壓瘡的認識不足。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提高患者和家屬對壓瘡危害性的重視,使之了解壓瘡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和經濟負擔、甚至會危及生命,講解有關預防知識,了解為其制定的措施,積極配合、共同參與。
1.2.2 統計學方法:將所有數據輸入SPSS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 結果
3 討論
迄今為止壓瘡仍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難點,也是評價臨床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護理人員應不斷更新觀念,從多層次、多角度全面認識壓瘡,充分了解壓瘡的危害性,了解其病因和發生發展的規律,掌握其防治技術,能自覺有創造性地做好壓瘡的防治工作。本科使用的簡易防壓瘡床墊既有效的避免了骶尾部持續受壓,更好地護理了大、小便,避免了因使用便盆而造成的疼痛、皮膚損傷,大便污染尿液的浸漬等,從而間接地預防了壓瘡的發生,方便了患者、家屬及護理工作人員。
提高護理人員對壓瘡發生的防范意識和重視是預防壓瘡的基礎。壓瘡重在預防,通過對高危患者進行嚴格的書面和床頭交班,明確的獎懲制度,使護士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為上嚴格執行各項預防措施,從而使各班預防壓瘡的工作連續規范的進行,最終將壓瘡的發生率降到最低點。
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共同參與和配合是預防壓瘡的有力保證。通過指導協助患者在床上自行移動和翻身以避免局部持續受壓的措施,既鍛煉了肌肉,防止肌肉萎縮,又為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動打下了基礎。降低因長期臥床而形成的壓瘡。
預防壓瘡的護理過程是一個實踐探索過程。通過本研究,體會到在認真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的前提下,采取個性化早期護理干預,運用人性化護理措施,能有效預防壓瘡發生。同時,護士還必須做到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只要通過精心科學的護理,就可以將壓瘡發生率降到最低程度,從而減輕病人的痛苦,減少護理工作量,降低醫療費用,使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
參考文獻
[1] 伍佩玲,黃碧萍,何惠燕,關冬霞,老年髖部骨折病人壓瘡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7(21):108
[2] 張國英,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87例預防褥瘡護理體會[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9,7(9):142-143
[3] 王彩鳳,巫向前,壓瘡形成機制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7,22(1)74-77
關鍵詞:老年病;護理風險;防范對策
老年病的護理風險主要是指在操作、處理、搶救等環節中,所導致的老年患者發生傷殘等不良事件的不可預見性,包括護理事故、意外傷亡、并發癥及因護理不當而產生的醫療糾紛等。老年病護理風險具有幾率大、復雜性及危險性的特點,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對老年病護理風險進行正確評估,重視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變化,積極采取防范措施,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1老年病常見護理風險
1.1安全風險 ①跌倒。跌倒在護理風險中最為常見,老年人跌倒發生幾率相對較高,居安全問題的首位。相關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分為內外因,近乎50%的跌倒由用藥不當導致。②壓瘡。壓瘡多發于70歲以上患者,部位較為隱蔽,容易導致繼發性感染,愈合困難。壓瘡若長期不愈,致死率會比正常患者高出6倍以上[1]。③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老年人對服藥的依從性較差,難以完全遵醫囑準確用藥。本身又復合多種疾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易導致不良反應發生,引發的后果較為嚴重,具有致死率高的特點。④病情變化。老年人往往在疾病出現變化時無感受,研究顯示,約有35%~80%老年人在出現心肌梗死、腹膜炎的時候沒有疼痛感或疼痛反應微弱,易致嚴重后果產生。因此,在老年病護理中,護理人員要掌握老年常見并發癥的基本知識,護理過程中對病情變化認真觀察,防范老年病情突然惡化產生嚴重后果[2]。⑤自殺。老年人由于軀體疾病會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嚴重抑郁不利于病癥的治療,患者有自殺傾向或輕生行為,因此,注重老年人心理防護,是降低護理風險的重要內容。
1.2護理操作風險 ①靜脈炎。老年患者產生靜脈炎主要有血管老化、藥物刺激、機械刺激等原因。②皮膚撕脫傷。水腫導致的皮膚撕脫傷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因此,臨床護理中要注意采取適當措施,避免老年人皮膚撕脫傷的產生。③導管脫落。中心靜脈導管經皮置入在老年人補液長期補給中已經被廣泛應用;由于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逐漸喪失,采用鼻飼法的人也越來越多;尿失禁也是老年病的常見癥狀,因此導尿管的長期保留在老年患者中也較為常見[3]。④溝通交流不當。老年人與護理人員會產生一定的交流障礙,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聽力下降、有猜疑心理。而護理人員沒有及時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護理時身體語言使用不當,產生交流障礙。
2老年病護理風險防范對策
2.1人員培訓 ①專業技能培訓。過硬的專業技術是做好護理工作的根本,我國護理人員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加之部分醫院為降低成本,招聘學歷較低的護士,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護理風險。因此,應加大培訓力度,進行定期的業務學習、護士會、讀書會等活動,固定時間培訓一次,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加強護理人員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訓。②溝通技巧培訓。護理人員要打破與老年患者之間的交流障礙,熟知患者病情及心理特點。加強禮儀知識、人文知識、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工作。與老年患者溝通時要使用敬語,對老年人的具體情況,如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脾氣、離休前職務、主要的照顧者等詳細了解,對常見問題采用列表方式歸納熟記,不定期檢查以加深護理人員印象[4]。③相關制度培訓。醫院建立健全護理管理制度,使每個護理人員都能明確職責,實行精細化管理,將問題分解細化,責任到人。要求護理人員學習相關制度及法律法規并且考核,根據護理過程中發生的情況逐步修正、完善制度。建立風險預案,最大限度降低老年病護理風險。
2.2加強病房基礎設施管理 病房基礎設施的建設應該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如衛生間內馬桶為座便式,旁邊安裝扶手,淋浴椅具有折疊性,設置呼叫鈴;防滑地板,走廊設有扶手;病床邊設有護欄,屋內家具不要有棱角,病區有足夠空間可供患者活動,房門寬度略大,方便患者輪椅出入,加強基礎設施管理,及時檢查修繕設施,降低意外風險。
2.3加強安全知識宣教 將老年患者集中在一起,定期統一進行健康知識及預防措施的宣教,或對患者進行單獨輔導,結合影像資料,進行保健知識灌輸。同時對其家屬也要普及相關知識,幫助其更好的照顧患者。
3結論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及病理原因,心理上更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比青年患者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在老年病護理中,要加強識別護理風險,有效評估風險所帶來的傷害,針對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從而降低護理的風險性,讓護理更加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丁福.老年病護理風險及防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0).
[2]霍世英.老年患者入院評估存在的護理風險及防范對策[J].臨床誤診誤治,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