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企業經營方向

企業經營方向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1 16:55: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經營方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企業經營方向

篇(1)

關鍵詞:全局性 戰略制定 戰略選擇

企業經營管理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嚴峻的挑戰環境,為求得長期穩定的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是對企業經營范圍的科規定。具體的講,企業經營戰略是在符合和保證實現企業使命條件下,在充分利用環境中存在的各種機會和創造新機會的基礎上,確定企業同環境的關系,規定企業從事的事業范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地調整企業結構和分配企業的全部資源。本文結合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分析了企業經營管理戰略的基本特征和制定步驟。

一、企業經營管理戰略的特征

1、全局性

形象地說.企業經營戰略就是企業發展的藍圖,制約著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切具體活動。企業經營戰略是對企業的未來經營辦向和目標的綱領性規劃和設計,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都具有普遍的、全面的、權威的指導意義。

2、長遠性

企業經營戰略考慮的是企業未來企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總體發展問題。經驗表明,企業經營戰略通常著眼于未來3-5年乃至更長遠的目標。

3、指導性

企業經營戰略規定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基本的發展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指導和激勵著企業全體職工努力工作。

4、現實性

企業經營戰略是建立在現有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基礎上的,一切都從現有起點出發。

5、競爭性

企業經營戰略像軍事戰略一樣,其目的也是為了克敵制勝,贏得市場競爭的勝利。

6、風險性

企業經營戰略是對未來發展的規劃,然而環境總是處于不確定的變化莫測的趨勢中,任何企業經營戰略都伴隨著風險。

7、創新性

企業經營戰略的創新性源于企業內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因循守舊的企業經營戰略是無法適應時展的。

8、相對穩定性

企業經營戰略一經制定后,在較長時期內要保持穩定(不排除局部調整),以利于企業各級單位、部門努力貫徹執行。

二、制定經營戰略的步驟

1、經營戰略分析

企業的內外環境即為企業經營戰略管理提供了機會,同時又使其面臨著威脅。因此企業的戰略管理首先就要對內外部環境進行戰略分析。這是戰略管理的起點。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戰略家孫武曾經說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里的知彼就是了解外部環境,知己就是了解內部條件。

企業經營戰略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戰略人員對企業目標的確定是否明確、對企業外部環境的評價是否準確以及對企業內部條件的分析是否完整、透徹。這是因為:

(1)企業經營戰略必須與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相一致,特別是要能利用環境中已存在的或可預見的機會,并盡量降低或完全消除環境對企業形成的威脅。

(2)企業內部資源及能力必須能夠滿足企業所制定的戰略的要求。由于企業不大可能利用所有的機會,因此在制定企業戰略時應該根據企業的內部優勢選擇可以利用的機會,絕不能不考慮內部能力,就根據環境機會制定沒有資源保證的戰略。

(3)戰略的效果要通過實施過程才能得以表現。戰略的實施受到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的制約。

企業外部環境包括企業的微觀環境、中觀環境及宏觀環境,這些環境因素對企業來說基本上是不可控的,把握住外部環境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變化的趨勢,掌握了足夠的信息,就為正確確定企業的經營方向和思想、提出經營目標、確定經營戰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企業內部條件的分析指的是要評價本企業在經營中已具備的和可取得的資源的數量和質量,這里不僅包括人、財、物等物質資源,而且還包括企業組織結構、信息、時間、企業文化及企業形象和信譽等無形資源。明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這就為企業在長遠發展中如何揚長避短指出了戰略方向。

2、經營戰略制定

戰略制定是在企業經營戰略分析的基礎上,組織各方面的力量,按一定的流程和方法,為企業選擇適宜戰略的過程。戰略制定是企業戰略管理歌得成功的根本保證,直接影響到戰略實施和戰略控制。因此戰略制定是企業戰略管理的關鍵環節。它又可以分為四步:

(1)戰略制定的準備。也就是制定戰略的目標和選擇制定戰略的方法。前者為企業實現戰略任務指明了方向,它應該具有可接受性、靈活性、可度量性、可實現性、適應性、易理解性;后者根據具體單位的類型和規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小企業的戰略一般都是非正式形成的,大規模的公司的戰略是通過各層次的管理人員廣泛參與,經過詳細的研究和討論,有秩序、有規律地形成的。

(2)總體戰略選擇。中石化要做世界一流企業,中石化始終把資源戰略放在首位,狠抓東部老油田的穩產增產,推動西部新區勘探的戰略性突破。中國石化集團油氣勘查礦權區塊由6萬平方公里增加到103萬平方公里;擁有石油遠景資源量從181億噸增加到267億噸。天然氣擁有遠景資源17.4萬億立方米。通過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中國石化集團原油儲采比由13.7提高到15.8,已連續7年實現儲采平衡有余,改善了資源序列結構,為企業油氣資源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企業總體戰略應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附加值,即在企業的某個或多個價值活動上實行低價成本或差別化,由此產生溢價。就是說企業的總體戰略必須幫助其經營單位建立一個獨特的、能產生競爭以及競爭優勢的程序。在制定總體戰略時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企業應該選擇在哪個行業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使其長期利潤最大化,二是企業應該選擇哪種戰略進入或退出某個行業領域。

(3)競爭戰略選擇。由于每個企業面臨著不同的機會和威脅,每個企業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所以對每個企業來說形成的戰略是獨特的。波特的《競爭戰略》一書中,提供成功機會的基本戰略方法有三種,即成本領先戰略、與眾不同戰略和集中優勢戰略。

(4)戰略方案評價。戰略方案評價是企業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術,從眾多的備選方案中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方案和決策過程。

三、結論

企業經營管理戰略制定以后,關鍵是戰略的具體實施。戰略實施的成敗在于能否把實施戰略所必須的工作任務、組織結構、人員、技術等資源以及各項管理功能有效地調動起來加以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

[1]苗長川,楊愛花主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M]. 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4

[2]孫云茂. 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方案研究[J]. 現代商業. 2011(07)

篇(2)

一、集中與歸核:過度收縮與集聚的風險

以資源能力為本位的戰略取向強調要以企業資源與能力為基礎來進行業務選擇,抵制外部市場機會的誘惑。顯然,這種戰略取向首先強調的是企業經營的集中化與歸核化,即企業使其資源與能力集中于主營業務(或核心業務),以圖增強主業競爭優勢。但經營的過度集中化與歸核化會引致企業經營規模的過度收縮與業務的過度集聚,進而一方面會導致規模不經濟與范圍不經濟,另一方面還會因專業化程度過高而引致市場風險。

(一)過度收縮與集聚引致規模不經濟與范圍不經濟

企業經營規模與經營范圍的過度擴張會引致規模不經濟與范圍不經濟。同樣,企業經營規模與經營范圍的過度收縮與集聚也會引致規模不經濟與范圍不經濟。這與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特點及規律有關,即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總是在一定的限度內才是有效的,企業經營的規模與范圍過大或過小都可能因落于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有效范圍之外而變成規模不經濟或范圍不經濟(如圖1所示)。

對于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雖然仍存在著不同前提下的不同認識,但我們可以從企業的成本變動與企業經營的規模或范圍變動之間的聯系來考察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問題。對于規模經濟問題而言,在一定的技術狀況和價格水平下,一方面,若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企業平均成本降低的方向是一致的,則可以認定規模擴大的經濟性(E-conomies of Scale),如果方向相反,則表示規模擴大的不經濟性(Diseconomies of Scale);另一方面,若企業經營規??s小與企業平均成本降低的方向一致,則可認定規模收縮的經濟性,如果方向相反,則表示規模收縮的不經濟性。范圍經濟的性質雖然與規模經濟的性質有所不同,但二者運動的規律卻基本相似,即一方面,若企業經營范圍的擴大(增加業務數量)與企業平均成本降低的方向一致,則可認定經營范圍擴大的經濟性(Economies of Scope),如果方向相反,則表示經營范圍擴大的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ope);另一方面,若企業經營范圍的收縮與企業平均成本降低的方向一致,則可認定經營范圍收縮的經濟性,如果方向相反,則表示經營范圍收縮的不經濟性。

企業經營規模、經營范圍及其變動與企業平均成本及其變動之間的關聯性可由圖1得到反映:S1與S2之間的曲線部分表示企業最合理的經營規?;蚪洜I范圍;當企業經營的規?;蚍秶蛴以竭^S2點后,企業平均成本將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或經營范圍的擴大而上升,顯示企業經營規?;蚪洜I范圍及其擴大的不經濟性(反過來說,這一區間卻同時顯示出企業經營規?;蚪洜I范圍縮小的經濟性。因為在這一區間,企業的平均成本隨著企業經營規?;蚪洜I范圍的收縮而降低);當企業經營的規?;蚍秶蜃笤竭^S1點后,企業平均成本將隨著企業經營規?;蚪洜I范圍的收縮而上升,顯示企業經營規模或經營范圍及其收縮的不經濟性(反過來說,這一區間卻同時顯示出企業經營規模或經營范圍擴大的經濟性。因為在這一區間,企業平均成本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或經營范圍的擴大而降低)。

圖1清楚地顯示出,企業唯有住合理的規模或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才是經濟的,才能充分發揮企業資源與能力的潛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反之,企業經營過度擴張或過度收縮,都會引致經營的規模不經濟性或范圍不經濟性:過度擴張因超越企業資源能力的限度而引致“巨人綜合征”與“無根經營”;過度收縮則因無法有效利用和充分發揮企業資源與能力的潛力而引致低效率。

(二)業務的過度集聚引致市場風險

1、過度專業化的市場規模風險

由于企業的專業化經營從市場條件而言只能依賴于單一業務市場,其能夠擴張到什么程度,首先取決于市場的容納能力,即市場規模。某一業務市場的成長總是為從事該業務專業化經營的企業提供最基本的市場環境條件,某一業務市場的萎縮也總是對從事該業務專業化經營的企業擴張產生逆向的影響,而專業化經營企業生產能力的擴張速度如果超越其市場規模擴張的速度,企業擴張的勢頭則難以為繼。

總體而言,某一時期每一種業務市場總存在著一個規模上限問題。因此,從事專業化經營的企業,都要受到這個市場規模上限的約束。從從事某一業務的專業化經營企業多元存在的現實而言,市場規模上限的存在使得專業化經營的企業所受到的市場規模的約束進一步強化,面臨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如果某一業務市場發生萎縮性逆轉,對于從事這一專業化經營的企業而言,其所面臨的問題并不是繼續在原來的專業化領域進行擴張的問題,而是退出的問題和用新的專業化經營替代舊的專業化經營的問題。

2、過度專業化的市場周期風險與競爭風險

企業專業化經營的市場周期風險是由市場波動引起的。市場波動對于企業專業化經營的影響在于,整體市場的波動和專業化經營企業所處的局部市場的波動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整體市場周期長短的不確定性與局部市場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放大了企業專業化經營的不確定性,由此相對增加了企業專業化經營的風險。

企業專業化經營的市場競爭風險,是由專業化經營的企業與該市場上競爭對手競爭結局的不確定性引起的。專業化經營的企業與競爭對手在競爭中的擴張及在擴張中的競爭過程中,因競爭對手之間相對實力的強弱及競爭手段、策略與技巧等方面的差異而導致競爭結局的不確定性。競爭愈激烈,則這種不確定性就愈強,專業化經營的風險也就愈大。

二、忽視環境:過度拘泥于內部資源與能力的風險

資源能力本位戰略取向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十分重視企業資源與能力的積累與提升,以此構建與增強企業競爭優勢。但過度拘泥于內部資源能力又會使企業忽視甚至漠視市場環境及其變化,從而引致風險。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的變化會銷蝕企業資源與能力的價值

資源與能力的價值唯有在提供能滿足市場與社會需要的產品與服務時,才體現出來。因此,若相關的市場或社會需要消失或發生了轉移,則企業原有的相關資源與能力就會貶值,甚至一文不值,從而給企業造成損失。

湘潭電化集團公司是一家生產電池原料“無汞二氧化錳”的股份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市場遍布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及東南亞地區。1995年以前,公司的產品是“有汞二氧化錳”,公司領

導層提出,為了強化“有汞二氧化錳”的核心技術,不惜巨資,調集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該型產品的優化改進,曾一度使該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絕對優勢地位。由于公司忽視市場變化和對其他產品與技術開發的重視,1995年以后,公司陷入了困境。原因是,國際上提高了該型產品的標準,要求生產環保型的“無汞二氧化錳”,使電化集團苦心經營十多年的“核心能力”變得一文不值。公司不得不拋棄“有汞二氧化錳”的全套技術和工藝設備,致力于“無汞二氧化錳”的研究,從而給公司造成了上千萬元的損失。1998年以后,公司領導層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再刻意強調產品的絕對優勢地位,而是緊緊盯住世界市場的變化,瞄準競爭對手,合理分配資源,針對不同的市場,尋求有區別的相對競爭力。這樣一來,公司的視野更加開闊了,并且在很多系列產品上都有明顯的相對競爭力,其收益總和,遠遠超過了只著力培養一二種核心產品所創造的利潤。

(二)技術的變革會削弱企業資源與能力的優勢

企業資源與能力的優勢與價值還表現為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獨特性與稀缺性(即多數競爭對手不具備)。但技術的變革會引致相關新資源與新能力的出現,從而造成對企業現有稀缺資源或能力的替代,使企業蒙受損失,甚至喪失競爭優勢。這正如著名學者戴維?亨格等人(2002)所指出的:“新技術可以使企業核心能力過時?!倍祟悮v史上的技術變革從來就未曾停止過,而且,也正是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推動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因此,思想巨匠馬克思就曾指出:“現代工業從來不把某一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作最后的形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超競爭(Hypereompetition)態勢的形成與不斷深化,更是使技術的革新呈現出突變性、跳躍式、革命性的特征。愈是處于高新科技產業(超競爭產業)中的強勢企業,其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愈高,技術與能力被替代的風險亦愈大,以致會如美國學者戴維?亨格等人(2002)所指出的:在計算機等超競爭產業中,企業必須愿意“自殺”自己的技術、能力與產品(即在被替代之前自己先通過創新或轉移實現自我替代),進而重新獲得一種新的競爭優勢。例如,在電子工業領域,數字技術取代模擬技術而成為電子工業領域的核心技術。日本企業在模擬技術上的領先地位,絲毫無助于它在數字領域中的競爭,反而可能會起阻礙作用。而這也正是導致日本企業競爭力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個明顯的證據是:對比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那些技術發展產生了突變的領域,日本企業都已處于下風;而凡是那些未發生技術突變的領域,日本企業都依然保持著對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

(三)競爭者的模仿也會削弱企業資源與能力的優勢

著名學者戴維?亨格等人(2002)明確提醒企業:“如果一個企業的獨特能力給它在市場上帶來競爭優勢,則競爭者就會想盡辦法模仿”。在一個競爭性環境中,相互模仿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也是一種廣為使用的競爭手段。盡管一些資源能力理論家(DiefieksandCool,1989;PrahadandHammer,1990;Barney,1991,1995,200¨認為,由于存在一系列模仿障礙(如模仿成本、隔離機制等等),企業的關鍵資源或核心能力都具有難以模仿性或不可模仿性。但實際上,由于技術與能力客觀存在的擴散性,競爭對手完全可以通過諸如“逆向工程(Re?verseEnzineefing)”等方法或手段進行模仿。而且,當今市場競爭的加劇、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日益降低模仿的難度與成本。如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賴以成功的一系列技術工藝及經營管理方法(如全面質量管理、適時制造、彈性生產、企業文化等等),在80年代中后期被美國企業成功模仿后即迅速失去其競爭優勢。

篇(3)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企業經營;影響

正確性、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是會計信息最為顯著也最為重要的特征,會計信息致力于將企業的現金流量以直觀、準確的方式展示給經營者,將經營狀況以財務報表的形式表現出來,將企業的盈利與虧損以數據的形式展現,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若會計信息質量不達標,則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管理,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的現象出現,危害債權人及股東的合法利益,對于整個社會的資本周轉和現金流通也是不利的。因此,必須科學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進一步明確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大影響。

一、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

1.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

會計政策作為開展會計決策活動的重要前提,其選擇內容與選擇方向對會計的決策具有重要的影響[1]。因此,企業在保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的同時,也要選擇適宜企業發展的會計政策。隨著市場經濟規模的擴大及生產效益的提高,市場信息紛繁復雜,市場政策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行業其發展方向及發展目標也大不一樣。因此,針對各個行業及領域的發展,政府部門將會制定不同的政策加以限定。同時,企業的自也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不斷增大,因此,如何選擇適宜本企業發展的會計政策不僅僅關乎企業的經營,對企業內部人員利益關系的協調及企業對外部矛盾的應對也有著關鍵影響。會計政策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對企業利益各方權利的分配和調和,目的是為更好地支持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2.會計核算方法選擇的影響

會計核算方法是企業進行會計業務活動的工具之一,對于簡化會計程序、處理會計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會計核算方法主要運用于企業日常經營性支出和盈利的計算和分析,該方法的運用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企業經營人員科學審查財務支出,從而為制定企業支出計劃提供重要參考。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應包括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會計報告等四個方面,即不同性質的會計活動應選擇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此外,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應從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出發,聽取股東和企業管理人員的意見,將會計核算方法與企業經營相掛鉤,以此保證會計核算方法的準確性、適宜性、科學性及持久性。

二、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

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產生的影響是企業職能作為現實參照和依據的,企業職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戰略職能。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規劃及發展愿望做出預測、實施有關計劃方案。第二,決策職能。即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支出、人員調動、部門安排等事件作出決議,為企業經營提供依據。第三,開發職能。即利用會計信息和會計職能對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和信心儲備做出規劃和調整,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開發[2]。第四,財務職能。即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統一進行安排,包括財務管理人員的安排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

1.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影響

企業的經營目標作為企業經營的重要導航,是企業在生存發展環節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之一。而企業經營目標的確定則是依據企業盈利、虧損狀況而言的,企業盈利、虧損狀況主要由相關財務指標來衡量,并以財務報表的形式呈現。企業經營目標按照企業發展時期主要分為以下兩類:第一,成長性目標。該目標的制定主要在企業起步階段,即企業開始經營的環節應當制定成長性目標,而成長性目標的制定則需要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考量和篩選,以此使會計信息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第二,發展性目標。該目標的制定主要在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企業因業務需要而要擴大經營范圍,以此利用會計信息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和市場份額,穩定企業的經營狀況,使企業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2.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計劃的影響

經營計劃主要針對企業的生產和銷售階段,即對企業產品或服務數量進行規定,對產品或服務的售出量進行預測。經營計劃是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也直接關乎企業生產環節的穩定和銷售環節的可持續進行。企業經營計劃一般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根本目的是為社會成員提供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現實目的是為企業股東、投資者及債權人創造利益。無論是哪一方面的目標,企業經營計劃都必須落到實處。因此,必須將企業經營計劃進行更進一步的細致劃分。例如,生產性企業的經營計劃可以包括生產資料采購計劃、產品生產計劃、產品加工計劃及產品銷售計劃;服務性企業的經營計劃可以包括服務準備計劃、服務優化計劃、服務供給計劃等方面。無論是宏觀層面上的綜合性經營計劃,還是微觀層面上的經營計劃,都需要科學性的會計信息加以支撐。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政策選擇、會計核算方法選擇及會計人員業務水平都對會計質量的高低有著重要影響。此外,會計信息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乎企業經營目標的確定,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決策的制定及實施,因此,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有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作為保障,以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袁銘江,王曉云.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J].品牌(下半月),2015,(1):82-83.

篇(4)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經營戰略管理存在的困境

1.企業的戰略意識缺乏。在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有些企業由于受到傳統戰略管理體制的影響,對戰略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戰略意識十分缺乏,認為在企業經營中實行戰略管理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對于一個經營中的企業而言,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戰略,就猶如脫離線的風箏,失去了自己發展的方向,進而阻礙了企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

2.企業戰略缺乏可行性。企業戰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戰略制訂人員對企業戰略目標的確定是否明確,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評價是否準確以及對企業內部條件的分析是否完整、透徹。企業戰略制訂人員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失當。企業的外部環境錯綜復雜,企業所面對的環境變數太多,如果企業缺乏系統、科學的分析難免會出現失誤;對企業自身條件的分析不當,企業內部的資源及能力必須能夠滿足企業所制訂的戰略的要求,對企業自身的資源與能力處于何種狀態的界定,又取決于企業的自我判斷。

3.企業制定公共政策能力不強,缺乏操作性。公共政策能力是指公共部門在戰略規劃的指導下,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的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要求企業能夠對某一具體領域問題做出明確的解析,制定出科學可行的最優化方案。可是目前我國有些企業的公共政策能力不強,缺乏操作性。企業缺乏根據自身實際來制定政策的領導者,部分企業為了單純的追求經濟效益,制定出的公共政策不切合實際;還有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學的方法,往往憑借管理者的主觀臆斷和歷史經驗,而很少運用科學的量化標準,難以分步實施。

新時期加強企業經濟戰略管理的對策

1.制定專業化發展方向,準確把握企業發展趨勢。對成本經營體系中每個部門的職責和范圍要進行明確界定,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職責,做到指標到人,控制到位,進行動態經營。在企業內部構建創新氛圍。要提升企業的經營戰略水平,需要觀念創新,樹立科學經營的理念,更新企業經營理念,不斷進行經營戰略的創新,面向市場,形成產品開發活力。完善的企業經營戰略有利于企業及時地發現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明確責任,防止職責不明造成經營效率低下,影響企業正常運營。把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經營的目標。

2.強化企業的自主創新理念,優化產品創新體系。對于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不斷強化企業的自主能力非常重要。首先,加大企業對產品的研發力度。在企業的運營中,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財務實力和長遠發展戰略,積極加快產品的研發力度,完善產品研發體制,不斷提高企業研發隊伍的整體能力和水平;其次,依托全球化的發展,豐富產品的種類。企業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經濟效益,而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實現效益的途徑。因此,在企業制定經營戰略的時候,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豐富產品種類,不斷擴大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的占有率;再次,優化企業產品創新的組織結構和管理結構。產品創新能力是由企業內的決策層、市場調研信息部門、新產品研發部門、生產部門等重要機構的通力合作決定的。企業高層要加大對研發組織結構的參與,參與制定企業的產品研發計劃,使得新產品開發過程的各個步驟有序進行。

篇(5)

【關鍵詞】內部審計 企業內審

一、企業內部審計的目標

(一)建設投資方面

除進行基建工程預決算審計外,還可以在審計建設項目可行性的同時審計其投資價值,例如技術是否先進、適用、可靠,經濟上是否有利等。通過對比分析,選擇投資少、技術好、效率高、成本低、利潤大的方案作為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依據??梢詡戎卦诮ㄔO項目投資的領導、技術人員的運用、質量管理以及是否投標競爭、擇優施工、就地取材、加強施工管理、縮短工期、節約材料、利用廢料等方面研究,開展經濟效益的審計。

(二)資金的合理籌措和運用方面

首先應注意對如何節約資金占用,降低資金使用成本的審計。例如如何解決庫存商品和采購物資超儲積壓,如何有效催收各類應收帳款,加速資金周轉。其次應該就如何合理籌措與資金成本相宜的資金加以審計,諸如融資租賃、發行債券、用戶集資等,不僅要看資金性質與資金用途是否相適應,還應比較所用資金的成本和可供使用的期限。另外,還須對資金的合理運用諸如對外投資的經濟效益等加以審計。

(三)經營管理方面

隨著企業經營管理的轉變,要求內部審計人員通過評價企業的管理工作找出不足,特別是從經營上尋找薄弱環節,為企業出主意、想辦法,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可以就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否明確、合理、完整、系統,經營決策的原則、程序、方法是否正確、科學,實現經營目標的措施是否落實等方面進行綜合審計。

(四)內部控制制度方面

內部審計部門應根據經濟活動發生的頻繁程度以及職能部門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物資采購供應、資金審批、成本費用控制、企業聯營、工資獎金分配等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評價,尋找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幫助經營者改善經營管理,防止企業經濟效益流失,同時也督促干部和職工守法經營、清廉從政,在經濟活動中少犯錯誤。

(五)決策審計方面

企業經營者做出的決策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為防止決策失誤,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部門必須開展決策審計。這類審計活動屬于事前審計,可以對即將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前預測,減少損失浪費,降低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為企業經營者當好參謀。

二、新時期企業內部審計的特點

(一)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由被動要求向主動需要變化

我國國有企業的內審機構是在許多企業對這個新生事物尚未充分認識的情況下,根據政府的要求組建的,帶有明顯的被動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企業面向市場,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企業的經營者直接進行重大市場決策和完全的內部管理,同時還要對投資者負責。由于經營者壓力增大,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內部約束也由被動變為主動。因此企業經營者為了減少經營風險,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能夠自覺的重視內審工作,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對企業及其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

(二)內部審計的內容向高層次、多樣化方向變化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內部審計是以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內審具有更廣泛的內容。從防錯糾弊,扮演“警察”角色為主,向高層次的“參謀”、“助手”方向發展;從財務核算的真實性、合規性審計為主,向注重效益審計方向發展;從以財務報表為中心的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向以內部控制為中心的制度基礎審計的方向發展;從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控制發展;從查賬、翻閱憑證向堵塞漏洞,制止損失浪費的方向發展。內部審計可通過對企業的生產組織、生產計劃、技術改造、項目開發、投資決策、企業經營、流動人事等各個環節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評價來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內審部門能根據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靈活地開展監督和服務。

(三)內部審計由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變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的、具有經營自的法人實體,企業的投資也呈現多元化。企業直接面對市場進行生產經營和決策,同時也將承擔相當大的市場風險。與計劃經濟相比,經營者所面臨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經營者必須注重資本的保值增值,重視企業經濟效益的長期增長,克服企業發展的短期行為,這就要求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也將逐步轉移到經營管理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上來,使內審的效益評價智能不斷加強。

(四)內部審計由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事中控制為主變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企業成為具有自主經營權的法人實體。為了防止決策失誤和資產流失,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促進企業利潤最大化,就要求內部審計由原先的事后審計評價為主,轉向事前、事中的控制為主。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經營的效益。內部審計監督已經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企業可根據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為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提高資金的利用率服務。

參考文獻:

[1]梁建銳.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研究[J].商場現代化, 2011,(11).

篇(6)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以來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宏觀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正在減弱,國內通貨緊縮的形勢可望得到緩解,預計未來一個時期國民經濟將逐步呈現回升的態勢,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但是,企業經營者同時認為,目前社會總需求不足、經濟結構不合理、企業效益不佳的狀況仍然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經營者希望政府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帶動民間投資的增長,穩定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鼓勵適度消費,從而進一步擴大需求,促進經濟的全面回升。

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經營者對近年來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企業改革及其配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國有企業改制進程有所加快,但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和轉變政府職能等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到位,這些已成為制約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經營者認為,繼續深化企業改革是使國有企業擺脫困境和進一步完善宏觀經濟環境的根本出路。

為了解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改革成效、企業運營狀況、當前存在問題及其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判斷,為政府進一步調整宏觀政策和深化企業改革提供決策參考依據,1999年8月至11月,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了“1999年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

本次調查是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的第7次全國性企業經營者年度跟蹤調查,得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情報中心、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研究司、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企業改革司、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國民經濟綜合司、財政部財產評估司、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中小企業司、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培訓司、人事部人才流動開發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法制司、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信息中心、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規劃發展司、國家輕工業局企業改革司、國家機械局規劃發展司、國家國內貿易局行業規劃與法規司、國家冶金工業局規劃發展司、國家電力公司戰略研究與規劃部、國家行政學院領導科學教研部等有關部委的支持和指導。

本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為調查對象,按照我國企業的實際構成情況進行等比例抽樣,采用郵寄問卷方式進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0份,回收問卷3629份,其中有效問卷3562份,有效回收率為35.6%。通過對部分未填寫問卷與填寫問卷企業的對比分析,未發現存在系統偏差,說明本次調查結果有效。為使調查分析更為全面和深入,本報告還充分利用了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以往的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和社會服務業等行業,上述行業的企業所占比重分別為:62.2%、6.5%、4.4%、10.5%、3.3%和2.9%。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東部占55.1%,中部和西部分別占27.0%和17.9%。從企業不同規??矗蟆⒅小⑿⌒推髽I分別占35.1%、47.3%和17.6%。從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分別占45.7%和54.3%,在非國有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占17.0%,股份有限公司占13.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占8.6%,集體企業占7.7%、私營企業占3.5%,股份合作企業占2.9%。從企業盈虧狀況看,盈利企業占50.4%,虧損企業占29.6%,持平企業占20.0%。

本次調查的企業經營者年齡主要分布在36~45和46~55歲之間,比重分別為31.9%和47.3%;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的占84.7%,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44.6%;職務為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廠長或黨委書記的占94.4%,其他職務的占5.6%。

第一部分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

一、宏觀經濟運行基本平穩

大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與去年相比,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略有減緩,但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狀況基本平穩。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今年GDP增長速度的判斷,選擇6~7%之間的企業經營者占48.6%,選擇7~8%之間的占31.0%,選擇7%以上的占33.6%。

對于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企業經營者認為“正?!焙汀盎菊!钡谋壤热ツ暝黾?.3個百分點,認為“偏冷”和“過冷”的比例比去年同期調查減少6.0個百分點,說明企業經營者對我國經濟總體走勢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本次調查將企業經營者對本企業目前經營狀況的判斷分為“良好”、“一般”和“不佳”三種選擇,調查結果顯示,30.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45.9%認為一般,23.2%認為不佳,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7.7個百分點。

二、企業生產呈恢復性增長

關于企業的生產狀況,從企業經營者填寫的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停產和半停產企業的比重為19.7%,比去年減少2.5個百分點。從企業的地區分布看,停產、半停產企業比重東部地區最低,為15.3%,比去年減少4.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為25.9%,比去年增加0.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略好于中部地區,比重為24.1%,比去年減少2.9個百分點。從企業經濟類型看,目前企業停產半停產比重較高的主要是國有企業,其比重為25.1%,比各類非國有企業分別高出5.9~15.4個百分點,但仍比去年減少2.8個百分點。

關于企業生產(服務)量的調查結果顯示,39.1%的企業生產(服務)量比上期增加,34.1%的企業保持上期水平,26.8%的企業生產(服務)量比上期減少,認為企業生產(服務)量增加的比認為減少的多12.3個百分點。

關于企業銷售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38.2%的企業銷售量比上期增加,31.0%的企業保持不變,30.8%的企業銷售量下降,銷售量增加的比減少的多7.4個百分點。

三、政府宏觀調控措施初見成效

針對近年來需求不足的問題,中央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及其他宏觀調控措施。在政府采取的諸多啟動市場、擴大需求的措施中,企業經營者對其有效程度判斷的順序依次是:加大政府投資力度(81.4%)、打擊走私(40.7%)、拓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供應(33.4%)、降低存貸款利率(32.4%)、降低財政稅費率(25.7%)、大力發展教育事業(19.1%)、加速城鎮住房制度改革(18.5%)、放寬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限制(17.3%)、提高出口退稅率(15.0%)以及開展和擴大個人消費信貸(12.6%)。

從企業經營者對當前宏觀調控措施力度的判斷中可以發現,企業經營者們認為當前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仍有進一步擴張的余地。

從貨幣供應量看,認為該項措施力度“偏低”和“過低”的企業經營者分別占45.5%和7.4%,兩者之和比認為“過高”和“偏高”的比重高出41.0個百分點,比去年認為“偏低”和“過低”的比重高出10.2個百分點,說明企業經營者希望進一步放松銀根,擴大貨幣投放。

從存貸款利率看,認為“偏低”和“過低”的企業經營者分別占23.6%和4.2%,兩者之和比認為“偏高”和“過高”的比重高出10.2個百分點,而去年同期調查的情況則是企業經營者認為“偏高”和“過高”的比重比認為“偏低”和“過低”的高出7.6個百分點。

從人民幣匯率看,認為“偏高”和“過高”的企業經營者分別占22.8%和3.9%,兩者之和比認為“偏低”和“過低”的高出5.0個百分點,與去年的情況大體相當。

從出口退稅率看,認為“偏低”和“過低”的企業經營者分別占39.1%和2.1%,兩者之和比去年降低了8.9個百分點,說明今年出口退稅率的進一步降低得到企業經營者的認同。

從財政性稅費水平看,認為“偏高”和“過高”的企業經營者分別占62.9%和19.3%,兩者之和達82.2%,比去年提高了10.2個百分點,表明企業經營者要求進一步降低財政性稅費水平的較強意愿,同時也表明在目前形勢下,加大稅收政策手段的使用將會比貨幣手段更為有效。

從股市擴容速度看,企業經營者認識差異較大,認為“偏高”和“過高”的分別占31.3%和11.0%,認為“偏低”和“過低”的分別占29.5%和3.6%,認為“合適”的占24.6%,這說明股市擴容問題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措施的出臺既要積極又要穩妥。

四、企業外部經營環境有所改善

從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55.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已經或正在減弱,認為與去年相同和加重的則分別只占18.0%和21.8%。

從通貨緊縮形勢看,調查結果顯示,48.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明年的通貨緊縮形勢將“有所緩解”,而分別僅有19.9%和12.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會“維持現狀”和“有所加劇”。由此可見,較多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以市場物價持續下跌為表現的通貨緊縮現象,可望在明年得到緩解。

五、存在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生產經營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問題,還需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首先,社會總需求不足。調查結果顯示,86.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總需求不足,其中,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和外貿出口需求不足現象尤為突出,認為居民消費需求、外貿出口需求、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及社會集團消費需求不足的分別占86.1%、86.0%、66.0%、66.8%。

企業訂貨狀況也從一個側面客觀地反映了需求不足的現象。調查結果顯示,僅6.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企業訂貨高于正常水平,51.0%認為訂貨處于正常水平,42.3%認為訂貨低于正常水平。

其次,企業效益尚未明顯改善。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企業的總體效益狀況與去年相差不大,企業盈利面由去年的50.7%略減到今年的50.4%,虧損面比去年的29.7%微減了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企業盈利面比去年縮小1.8個百分點,同時虧損面比去年減少1.5個百分點。

關于企業的銷售利潤率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企業的效益不夠理想,52.7%的企業銷售利潤率在5%以下,19.8%的企業銷售利潤率在5~10%之間,17.0%的企業銷售利潤率在10~20%之間,只有10.5%的企業銷售利潤率超過20%。

第三,企業資金緊張。調查結果顯示,66.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企業資金緊張,而認為資金寬裕和正常的企業經營者分別占5.0%和28.5%。比較而言,目前企業資金相對寬裕的為東部地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對企業經營者2000年投資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資金不足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需求。在2000年不準備投資的企業經營者(占27.3%)中,85.3%認為不投資的首要原因是資金緊張。

在分析造成社會總需求不足的原因時,綜合來看,企業經營者也將資金緊張(53.2%)列為需求不足原因的首位。

第四,市場供求結構不平衡。在對10項要素市場的供求分析中,企業經營者認為供大于求比重較大的前三項是:消費品(91.4%)、房地產(85.0%)和原材料(77.3%);與1996年的調查相比,認為消費品和原材料供給過剩的分別增加了12.3和22.5個百分點,而認為房地產過剩的減少了6.5個百分點。認為供不應求比重較大的前四項是:技術(83.9%)、資金(81.2%)、人才(73.8%)、信息(72.3%)。由此可見,技術、人才、信息的短缺是造成當前市場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

六、企業經營者對參與國際競爭與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首先,企業經營者對中國加入WTO對于經濟的影響持積極和樂觀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66.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加入WTO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利大于弊,10.0%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影響不大,7.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弊大于利。

為迎接WTO的挑戰,企業經營者對各項應對措施的選擇比重依次是:加強對國際市場的了解(66.2%)、增加技術創新投入(62.7%)、加強經營管理(61.9%)、提高國際化經營程度(45.4%),加強信息化建設(28.7%)、降低產品(服務)價格(13.5%)、轉變主營業務投資其他行業(7.3%)和多進口外國設備(3.6%)。

其次,企業經營者投資需求趨強,技術改造投資形成熱點。對企業經營者2000年投資意向的調查結果顯示,72.7%的企業經營者表示明年要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在這些欲投資的企業經營者中,其主要投資方向依次為進行技術改造(80.9%)、擴大生產規模(54.1%)、建立企業計算機網絡(40.0%)、興建科研或培訓中心(25.2%)、進口先進設備(24.9%)、修建環保設施(16.4%)和興建廠房(14.3%)。選擇進行技術改造的比重遠遠高于其他選項,可見企業經營者們已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企業經營者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共識。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我國應優先發展的產業依次是高新技術產業、教育產業、基礎產業和農業,比重分別為78.3%、49.0%、36.7%和32.8%,說明企業經營者希望政府采取適當的產業政策,扶持這些產業的發展。

企業經營者認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依次是高新技術產業、教育產業和信息產業,比重分別為60.0%、42.2%和39.5%。

企業經營者在適當的條件下準備投資的產業依次是:高新技術、信息和教育產業,比重分別為70.9%、31.7%和28.6%(見表30)。

第四,企業經營者們對未來5年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作出了預測。調查結果顯示,35.1%的企業經營者預測未來5年的年均增長速度在6~7%之間,33.2%認為在7%以上,比認為在6%以下的多1.5個百分點。

從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經營狀況的未來預期看,調查結果顯示,37.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后一個時期企業經營狀況將有所好轉,44.6%認為將維持現狀,18.0%認為將有所惡化,表明企業經營者預期企業經營狀況總體將會呈現穩步回升的勢頭。

第二部分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改革現狀的看法

一、企業經營者對出臺的改革措施給予積極評價

近年來,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加快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經營者對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效果大多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認為各項改革措施取得成效的程度(“成效顯著”+“效果良好”+“有些效果”)依次是:財稅體制改革(78.5%)、金融體制改革(76.4%)、科教體制改革(75.0%)、建立社會保障體系(73.6%)、建立現代企業制度(72.6%)、外貿體制改革(70.2%)、投融資體制改革(69.1%)、轉變政府職能(59.7%)和政府機構改革(48.3%)。從企業經營者對各項改革措施認同程度的差異看,繼續加大政府機構改革力度、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是企業經營者比較普遍的愿望。

二、國有企業改制愿望迫切

調查結果顯示,在樣本企業中,有57.3%的企業已經成為公司制企業,另有27.0%的企業準備近期實行改制。其中,雖然國有企業中已實行公司制的比重不高,僅為24.4%,但準備近期改制的比重高達49.9%。

從改制的進程看,本次調查的企業中,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前實行公司制的占35.9%,1994年以后實行公司制的占64.1%,其中國有企業1993年以前實行改制的占41.5%,1994年以后實行改制的占58.5%,顯示出國有企業改制進程明顯加快。

三、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完善

隨著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程的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已成為改革的關鍵環節。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的企業職工社會保障狀況還不能完全滿足職工需要。其中,相對較好的是職工養老保障,認為滿足的企業經營者占39.5%,認為不滿足的占31.8%,前者比后者高7.7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顯示,滿足情況較差的是失業和再就業的社會保障,認為滿足的僅分別為11.2%和13.5%,而認為不滿足的分別高達58.6%和62.1%。

對于企業職工住房保障,有24.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滿足,44.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不滿足,前者比后者低19.8個百分點;對于職工醫療保障,有25.5%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滿足,50.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不滿足,前者比后者低24.9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國有企業經營者對本企業職工各項社會保障的滿足程度都低于非國有企業,其對職工各項社會保障的凈滿足程度(滿足–不滿足)比非國有企業低的百分點依次為:再就業保障(16.5)、醫療保障(15.9)、失業保障(12.8)、養老保障(5.9)和住房保障(1.9)。

四、國有企業負擔比較沉重

對國有企業負擔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認為目前國有企業最主要的負擔是債務負擔,其中,58.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負擔很重,33.4%認為負擔較重。從企業資產負債率看,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調查結果顯示,樣本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2.0%,比1996年降低5.3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9.5%,還略高于1996年水平(69.1%)。

企業經營者認為國有企業負擔居第二位的是富余人員較多。調查結果顯示,51.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負擔很重,38.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負擔較重。

國有企業醫療及離退休養老負擔被列在第三位,44.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負擔很重,42.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負擔較重。

調查發現,目前國有企業的稅費負擔、企業辦社會負擔和“四亂”負擔(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仍然較重,其中認為稅費負擔較重和很重的分別占30.7%和48.3%,認為企業辦社會負擔較重和很重的分別占28.1%和40.9%,認為“四亂”負擔較重和很重的分別占22.9%和42.3%。

五、國有企業脫困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篇(7)

【關鍵詞】經營業績;評價指標;國有資本

一、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目的

(1)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在資本保值的基礎上實現資本增值是資本經營的根本目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價作為資本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要服從國有資本經營的根本目標。在所有權與經營權(或使用權)兩權分離的情況下,加強對投資企業經營狀況的考核評價,有利于確保資本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2)調控國有資本經營方向。對于國有資本的調控包括國家宏觀調控和國有企業微觀調控。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最重要的內容都是對國有資本經營業績的考核評價。通過對投資企業及各投資方面的資本經營狀況評價,可以及時總結資本經營的經驗、教訓和存在問題,進行正確的決策,以調整、控制資本經營的方向。(3)評價經營者的經營業績。評價企業經營者經營業績的基本標準,就是看企業經營者是否達到資本所有者的目標,是否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資本增值越大,說明企業經營者業績越好,反之,則說明企業經營者業績較差。同時,正確評價經營者的經營業績,與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有極其重要的聯系。

二、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

(1)基本指標是直接反映企業經營水平的指標,它不僅反映企業資本經營的實質,而且能綜合反映企業資本經營的程度與水平。(2)輔助指標是影響和決定企業經營水平的指標。影響和決定企業資本保值增值水平的關鍵在于企業經營的盈利水平。所以,考核企業資本經營的輔助指標,主要是從企業資本經營能力、資產經營能力和商品經營能力入手。(3)參考指標是指能反映企業資本經營潛力或資產質量、經濟運行質量的指標。這類指標雖然間接影響和決定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水平,但對資本經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較長時間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或決定未來資本的保值增值水平。

三、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計算與分析

(1)明確績效評價指標的同時,必須明確計算過程中的計價問題。在企業資本經營計算中,涉及到是用賬面價值還是市場價值,對不同的評價指標,必須給予確定。(2)確定指標計算的具體方法。目前,財政部、國資委對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評價指標的計算方法都有了明確規定,企業集團對下屬各企業也有一定的要求,但還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3)在計算評價指標前,必須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資料。指標計算的資料,因計算和評價的具體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企業的有關資料、同行業有關資料、國家有關資料、國際標準有關資料。(4)財務分析與經營分析相結合。首先進行財務分析,即對指標計算所涉及的財務數據內涵與質量進行分析,分析影響財務數據的變動因素,方法選擇因素等,使財務信息真實反映企業資本經營本質;其次,在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資本經營狀況進行分析,真實、準確地揭示企業經營的業績。財務分析重點解決評價指標計算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經營分析重點解決思路調整、結構調整、解決問題具體措施及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四、解決數據真實性的調整方法

大多數國有企業集團,對所屬企業下達的績效評價指標有以下幾個指標:(1)營業收入;(2)利潤總額;(3)經濟增加值;(4)凈資產收益率;(5)銷售凈利潤率;(6)成本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7)經營現金凈流量;(8)存貨周轉率;(9)應收賬款周轉率;(10)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計算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結果,計算前首先要剔除政策性因素對相關數據的影響,其次要調整非經營因素形成的相關數據,第三還要調整不良資產所占的資產數據,才能正確計算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真實情況。上述列舉的其他考核評價指標,也要考慮調整因素才能計算準確,如現金凈流量指標,要剔除財政補貼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應收款和存貨周轉率的計算,應考慮扣除形成的呆壞賬和存貨中的不良資產,才能真實反映當期或當屆經營者的業績,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成 人 色 网 站免费观看| 高中陪读房间的呻吟声|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蜜桃视频插满18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蜜臀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东北老头嫖妓猛对白精彩| 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观看 |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综合区丁香五月小说|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国产 麻豆 日韩 欧美 久久| 99精品众筹模特自拍视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网站| a级特黄的片子|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