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產業發展思路

產業發展思路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16 14:46: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發展思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產業發展思路

篇(1)

一、茶產業現狀

1.茶園面積

全縣現有茶園面積2.2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0.96萬畝,新植茶園1.38萬畝。品種主要以福云、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為主。

2.效益情況

年干茶總產量420t,產值4620萬元,茶農人均收入4000元,占純收入的60%以上;目前茶葉銷售總體狀況良好,省內市場以貴陽、都勻市為主,省外有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廣東等省區。

3.企業情況

全縣具有規模加工能力的企業有七里沖茶果場、牟氏茶場、斗底畜牧場、崗度盤龍茶場和擺若茶葉合作社五個。

4.品牌建設

現有己注冊茶葉品牌2個,即:七里沖“九爐山”牌九龍毛尖茶和“牟氏珍珠”毛尖茶。其中“九爐山”九龍毛尖茶九四年榮獲“中茶杯”二等獎,九五年又被評為“貴州名茶”。

二、資源優勢

1.區位優勢

惠水縣位于貴州省中南部,北與貴陽市接壤,縣城距離省城50km,交通便利,有貴州高原第一大壩——漣江大壩,穿越惠水全境,并交會于縣城附近的五條高速公路正在開工建設,預計5年后建成通車。將大大改善交通條件,推動惠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2.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2463.8km2,有宜茶坡地30萬畝,現有茶園種植面積2.2萬畝,發展茶產業很有潛力。森林覆蓋率41.3%,環境優美,無污染,宜適有機茶生產。電力資源豐富,剩余勞力多,發展茶葉種植有充足的資源條件。并且旅游資源豐富,把觀光茶園建設與旅游相結合,推動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對惠水茶產業的宣傳推介將起到積極作用。

3.氣候、土壤條件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適宜,雨熱同季,適宜茶葉生長。土壤以黃壤為主,PH值5.2-6.9,土層深厚,土壤等礦物含量豐富,根據貴州省理化測試中心對該村的土壤檢測,重金屬含量低于規定標準,適合有機茶生產要求。

4.發展優勢

惠水縣是黔南州“都勻毛尖”茶核心產業規劃帶,有茶產業發展的好機遇;農民對茶葉生產、管理、采摘、加工技術有所掌握,有一定的茶葉種植基礎,對茶的商品意識較強,積極性高;有“都勻毛尖”茶品牌共享,嚴格按照《都勻毛尖茶綜合標準體系》的要求進行生產和加工,茶葉產品走向市場會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茶產業發展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發展起步晚,基地規模小,加工技術落后,缺乏統一品牌的意識,市場占有率低。

2.商品茶產量低,茶葉加工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低。

3.沒有茶產業龍頭企業帶動,形不成規模化生產,銷售分散,市場竟爭不強。

4.茶產業合作社發展速度緩慢,帶動能力不強。

四、發展思路

1.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緊緊抓住國發2號文件對貴州大力扶持的發展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茶產業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加快茶園基地建設步伐,力爭在三年內完成5萬畝優質生態茶園建設目標。

2.加快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

以農戶種植為主,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加工銷售、統一質量、分散生產管理的“五經統一分”合作社經營方式,是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

3.質量建設

抓好茶葉生產、管理、加工技術培訓,加強質量監督,強化標準意識,努力提茶葉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茶葉產業,充分利用惠水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開發生產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無公害茶,提高惠水茶葉品質。

4.企業建設

加快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的步伐,重點打造“上連龍頭,中連基地、下連農戶”的產業鏈,以帶動全縣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5.統一品牌

根據茶產業“一心二帶三區”發展戰略。圍繞市場主要打造以“都勻毛尖茶”為品牌,嚴格按照《都勻毛尖茶綜合標準化體系》進行茶葉生產、加工,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品牌,做強做大都勻毛尖茶產業,推動惠水縣茶產業向高標準、高質量,高檔次的方向快速發展。努力提高茶葉產品質量,以“都勻毛尖”為品牌穩定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

篇(2)

關鍵詞:麻竹筍;產業;思路;揭陽市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0-0041-02

麻竹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屬禾本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國大陸、緬甸北部、菲律賓等地。我國是麻竹筍的主要原產地,尤其是廣東省揭陽市出產的麻竹筍,屬較為珍稀的食用筍品種,因營養價值高、味道更為鮮美而被譽為“嶺南山珍”。揭陽市緊緊圍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開發特色產業的目標,審時度勢,強力推進麻竹筍產業發展。2012年,把麻竹筍主產區――揭東區埔田鎮列為實施農業“一鎮一品”工程的重點示范鎮,并確定麻竹筍作為該鎮主導產業。特別是在2014年,揭陽市被廣東省農業廳確定為全省唯一一個省市縣共建農業“一鎮一品”工程示范市之后,揭東區埔田鎮積極搶抓機遇,真抓實干,掀起麻竹筍生產熱潮,目前,揭陽市麻竹筍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1 揭陽市麻竹筍產業基本現狀

1.1 資源主要分布情況 揭陽市麻竹筍產業主要分布于揭東區埔田鎮、以及由該鎮輻射帶動的錫場、云路等周邊鎮,全市總種植面積約2 333hm2。其中,埔田鎮是遠近聞名的麻竹筍生產專業鎮,種植面積約2 000hm2。埔田鎮位于揭陽市區黃岐山森林公園北側,享有“都市后花園”的美稱。該鎮總人口約6.4萬人,區域面積81.3km2,其中耕地面積1 553hm2,山地面積4 533hm2,境內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翠竹連片,自然生態系統良好。2001年該鎮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中國竹筍之鄉”;2010年榮獲“廣東省竹筍專業鎮”、“廣東省科技專業鎮”稱號。

1.2 麻竹筍產業發展狀況 2012年,埔田鎮以被揭陽市列為首批實施農業“一鎮一品”工程示范鎮為契機,抓緊謀劃特色農業發展新思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優勢,以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為導向,大力發展麻竹筍生產,強勢推進農業“一鎮一品”工程建設,有力地促進埔田經濟發展。目前,該鎮已建成了2 000hm2的麻竹筍示范基地,從事麻竹筍生產人數達15 500人。據初步測算,2015年度,該鎮竹筍總產量達7.2萬t,同比增長4.4%,總產值達6 840萬元,同比增長10.14%;竹筍加工企業20多家,專門從事竹筍生產的合作社6個;獲得無公害認證基地2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2個、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個、省級名牌產品1個;有6家規模生產企業參與電商交易。除小部分鮮筍就近供應農貿市場外,絕大部分用于制成竹筍罐頭等產品,遠銷歐美、日本等世界各地。

2 推進產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埔田鎮強勢推進農業“一鎮一品”工程建設,大力發展麻竹筍生產,取得了良好成效,2013年,在揭陽市對各縣(市、區)發展農業“一鎮一品”工作情況的考核中被評為“一等獎”。該鎮的主要工作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穩定種植面積,提產量保質量 2012年以來,埔田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一鎮一品”工程建設各項工作,充分發揮該鎮“一鎮一品”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在對全鎮麻竹筍的種植情況作一次深入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統籌規劃,淘汰了老竹筍園67hm2,新種竹筍100hm2,從而穩定了全鎮2 000hm2竹筍種植面積。為有效防范筍園連年種植容易滋生病蟲害的風險,2014年初,該鎮組織人員對全鎮范圍內的筍園進行徹底除蟲噴藥活動;重視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繼應用揭陽市農業局的竹弧蠹蛾防治技術等科研成果之后,又創造性地利用“藥布圈竿”方法防治母竹枝葉病蟲,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多年來土層蛀筍蟲和上部枝干病蟲為害導致竹筍品質下降、減產的難題。同時,還注意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并適時邀請上級有關專家到田頭為廣大種植戶召開筍竹種植現場會,零距離為廣大農戶授技解惑,使竹筍的產量、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2 打造鏈條效應,促進品牌升級 一是加快埔田飲食一條街建設,為竹筍美食特色文化帶動產業騰飛打造新跳板。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該鎮增加竹筍特色美食餐廳15家,至2015年底,以麻竹筍為主要特色美食的餐廳總數超過100家;在市各界的促進下,竹筍美食效應不斷擴大,揭陽市轄屬各縣(區)的主要美食街,以埔田竹筍為食材的特色美食店,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16年3月,在市、區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協助下,該鎮成立了餐飲協會,加緊打造“埔田特色美食名鎮”品牌,強力推進竹筍產業鏈不斷延長壯大。二是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推進產業上新臺階。竹筍產品產量和出口總量的持續增加,為埔田鎮創造更多的稅收收入,同時,也為揭陽市推動農業“一鎮一品”工程擴容提質作出重要貢獻。2014年,埔田鎮竹筍產品出口創稅超1 500萬元;2015年,翔輝、裕中、裕洲和駿佳等4家農業龍頭企業中3家為麻竹筍加工企業,這4家企業總稅收超過8 000萬元,占了該鎮全鎮稅收總收入的75%;2015年度,揭陽市全市經揭陽檢驗檢疫局檢驗出口的竹筍罐頭達48 979t,貨值9 170萬美元,同比增長23%。埔田鎮還十分重視引導農民抱團發展,在注冊成立埔田鎮竹筍協會的基礎上,積極申報農民合作社,至2015年底,該鎮累計已經注冊的合作社16家,進一步鞏固了竹筍產業鏈穩定健康發展。三是積極申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并已成功申報“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埔田鎮還積極打造“旅游埔田”新名片。該鎮圍繞“中國竹筍之鄉”的品牌和2 000hm2竹海、6 667hm2蕉林的農業自然景觀,進一步發展以農家樂、農家菜為主題,以竹筍文化、農家文化為載體的旅游產業,著力協助萬竹園景區由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升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促進“埔田竹筍”品牌不斷升級,以旅游業帶動和增強“埔田竹筍”品牌的知名度。

2.3 大搞基礎建設,夯實產業基礎

2.3.1 改造路段 投資2 800多萬元改造縣道114線埔田村到劉厝寨村路段。該項目的建成,有力地促進更多客商到該鎮投資置業、休閑旅游,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3.2 興修水利 大興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高竹筍生產能力。至目前,該鎮投入資金4 000多萬元,已完成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2015-2020年節水減排工程項目規劃,夯實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田水利排灌能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埔田鎮委鎮政府銳意進取,扎實推進揭陽市麻竹筍生產快速發展,使該鎮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克服的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特別是水利設施老化,使竹筍生產部分依賴 “天父賜水”的現狀未能根本扭轉,這將影響到生產能力的正常穩定;二是生產的現代化水平不高,生產裝備陳舊,筍農科技水平低,傳統竹筍產品難以滿足新時期人們追求高品質消費的需要;三是經營體制上尚未建立起加工企業與筍農之間較為牢固的紐帶關系,使鮮筍市場價格波動不定,產業鏈潛在風險較為嚴重;整體產業體系檔次及內涵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擴展。

篇(3)

【關鍵詞】數字音樂 音樂版權 在線下載 發展路徑

一、數字音樂產業發展概況

全球數字音樂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據國際唱片工業協會(IFPI)在《2007數字音樂報告》中公布的數據,2006年全球數字音樂市場的營業額達到了20億美元,在音樂市場營業總額中的占比從2004年的1.1%增長到10%。IFPI預測,到2010年全球音樂行業銷售收入中將有25%來自數字音樂。而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更為樂觀的預測是,2010年數字音樂市場收入將占音樂唱片市場總收入的40%左右。中國數字音樂市場近幾年來也從無到有、增長迅速。艾瑞市場咨詢的調查認為,2005年到2008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47.4%,2008年有望突破81.4億元。

雖然近年來中國數字音樂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增長速度,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以在線音樂市場為例,調研機構iResearch的數據顯示,美國2005年在線音樂銷售量為5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74.5%,2006年繼續增長至8.8億美元;而2006年中國在線音樂的市場規模僅為1.13億元。因此,探詢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明確其進一步發展的思路,對于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二、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在線音樂市場的版權問題尚未解決

盜版問題嚴重影響著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健康發展。據統計,在中國7200家音樂下載網站中,僅有10%左右獲得了唱片公司的授權。越來越多的網民可以從互聯網上免費下載MP3,唱片公司的音樂在網絡上被無償使用。為此,唱片業和互聯網產業之間因為版權糾紛而官司不斷。2005年,國內最大的免費音樂下載網站之一音樂極限(省略)接連被新力、華納等多家唱片公司告上法庭。2006年初,百代、索尼BMG、華納及環球等唱片公司百度MP3搜索服務侵權。2007年3月,因認為侵犯自己著作鏈接權,全球四大唱片集團旗下的11家國際知名唱片公司將雅虎中國的經營者――阿里巴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賠經濟損失550萬元。

2、正版音樂網站利潤微薄

就國內在線音樂網站的發展而言,為數不多的正版音樂下載網站的獲利情況并不樂觀。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三點。一是盜版行為擠壓了正版音樂網站的盈利空間。二是音樂網站的分成較少。據了解,正版音樂下載網站所得收入除了要分給網絡運營商15%~20%以外,剩余部分還要與唱片公司對半分成,網站只能獲得最終盈利的三至四成。三是網站的支付方式成本較高。原因在于許多消費者對費用較低的電子支付方式仍存在較大的安全性擔憂,大多數用戶目前是通過手機進行支付,網站為此要向電信運營商繳納15%左右的費用,這無形中增加了網站的負擔。

3、在線音樂付費消費的習慣尚未形成

盡管目前國內日益重視版權保護,但是用戶多年養成的在線免費聽歌的消費習慣已經形成,通過網絡免費下載音樂依然是近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趨勢。艾瑞咨詢公司的調研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通過互聯網直接下載或收聽音樂的用戶達1.19億人,但付費用戶僅有150萬左右。新浪網的最近一次調查則顯示,僅有7.26%的人接受音樂收費下載服務,逾九成的網民更愿意接受包括正版或者盜版在內的免費視聽服務。

另外,國內音樂可供商業化的內容不多,用戶缺乏數字音樂網上購買和支付的電子商務體驗等也是導致付費下載面臨尷尬境地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目前并不指望用戶付費下載歌曲,而是希望通過免費的音樂服務,分享由巨大人氣帶來的廣告收入。

三、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發展思路

1、加強音樂版權的保護力度

(1)版權保護是數字音樂市場取得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從全球范圍來看,2006年全球合法音樂下載的數量達到了7.75億首,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89%,網絡上提供正式下載服務的音樂數量已經接近400萬大關。因此,雖然免費下載成為近期潮流,但正版音樂的付費下載仍將是未來在線音樂市場健康運作的基礎和主流。據統計,2007年,美國在線音樂市場的主要收入將來自于付費下載,比例可能高達82%。新浪和五大唱片公司目前正在評估收費下載業務的可行性,以期進行付費下載方面的嘗試。

(2)產業環境方面,近年來中國打擊盜版的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也開始重視“版權”這一重要資源,通過收購唱片公司、簽約歌手、買斷歌曲版權等方式由服務提供商(SP)向產業鏈的上游――內容提供商(CP)轉變。可以看出,數字音樂下載服務正呈現出逐漸規范化的趨勢。而一旦版權問題得到解決,數字音樂,尤其是在線音樂將順理成章地成為網站的下一個盈利點所在。

2、打造數字音樂生態鏈條

數字音樂的浪潮正在創造一個全新世界,網絡運營商、音樂服務提供商、唱片公司、電信運營商等應加強合作,在共同壯大產業的同時分享產業發展的成果。唱片公司與互聯網企業由對抗走向協作的結果是,唱片業和互聯網絡實現“雙贏”:利潤不斷遭受盜版侵蝕的傳統唱片公司不再單純依靠收費下載獲得盈利,而是通過免費的互聯網傳播來加強歌曲的影響力,帶動其衍生產品(如鈴聲、演唱會)的銷售,并由此牢牢控制住數字音樂的內容生產環節;門戶網站借機進一步打造網絡廣告平臺,并有望扭轉無線業務持續下滑的趨勢。百度繼2007年初與EMI百代合作之后,又于2007年7月宣布與滾石唱片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拓展中國數字音樂市場就是很好的范例。根據協議,滾石授權百度使用其所有華語歌曲,供網民在百度MP3搜索上免費試聽,而滾石和百度將為試聽頁面設計廣告位,并對廣告商的贊助進行分成。通過廣告受益的唱片公司可以源源不斷提供優質內容,這些高質量的內容又保證了巨大的網絡流量,繼而對廣告商產生更大的吸引,如此建立起一個健康有序的音樂產業“生態鏈條”。

3、完善網絡平臺,重視內容資源

搭建成熟的在線和無線網絡營銷平臺,形成成熟的收費渠道,利用強大的內容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是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當前取得突破性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數字音樂市場發展的規范以及3G技術的發展,用戶對音樂隨時隨地的需求將得到進一步滿足,在線音樂和移動音樂將呈現緊密融合的狀態:用戶通過手機聽音樂,通過PC來管理音樂和進行交互。新浪樂庫的推出,已經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趨勢。用戶在免費享受視聽服務的同時,可以便捷地使用手機鈴聲、彩鈴、IVR等無線音樂服務進行歌曲下載。因此,從中長期來看,數字音樂在無線和在線上都會有很好的發展。

但數字音樂服務不能再僅僅著眼于挖掘音樂文化內涵之類的高端應用,加大正版曲庫的數量,方便用戶注冊,提供音樂、資訊、社區等多種服務,加強網站在web2.0方面的表現等簡單、易用、經濟的在線音樂服務將是下一步的發展目標。

4、探索多樣化的商業模式

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潛力巨大,未來幾年內,數字音樂行業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洗牌。因此,除了以新浪樂庫為代表的“免費視聽+廣告盈利”的商業模式以外,數字音樂產業鏈中的參與各方還應努力探索既符號中國數字音樂發展階段,又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多樣化商業模式。而在線音樂市場進一步拓展的關鍵在于,如何與其他服務,如手機、游戲、博客、即時通訊等有效地融合,將音樂平臺網站、社區網站、娛樂門戶網站、唱片公司、電信運營商、手機生產商等有效整合,以形成明確的盈利模式。可資借鑒的商業模式如:與電視傳媒、唱片公司等結盟,網絡公司直接介入原創樂壇,開辦原創音樂大賽,推出代表公司形象的網絡歌手,發表原創音樂的A8模式;將數字音樂與博客或聊天工具捆綁,付費會員可以在博客上或聊天過程中收聽歌曲,使用背景音樂,與聊友共享歌曲的騰訊模式;數字音樂與電子雜志結合,唱片公司借此宣傳、發行正版曲目的電子雜志模式;與華納音樂、索尼BMG等唱片業巨頭,華友世紀、掌上靈通等大型SP,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手機終端企業合作,采取免費體驗、多首歌曲打包收費、和唱片公司聯合發行單曲促銷的中國聯通模式;將廣受用戶歡迎的社交網絡、博客網站等轉換為數字音樂商店,通過唱片公司的簽約歌手帶動音樂“粉絲”從其個人網頁上傳輸音樂,再通過歌曲后面放置的購買按鈕,使每個粉絲成為一個音樂零售網點的扁平化“自動銷售機網絡”模式;等等。

四、結語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總數已達到1.62億,寬帶網民數達1.22億,手機網民數4430萬人。在互聯網的各種功能中,網絡音樂、網絡影視和網絡游戲這三項代表性網絡應用的使用率都很高,其中又以收聽或下載過網絡音樂的網民比例最高(達68.5%)。數量龐大的潛在音樂受眾群體,無疑為中國數字音樂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當務之急是順應時展潮流,抓住市場發展機遇,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確立正確的發展路徑,以期實現這一新興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07.

[2] 艾瑞市場咨詢:2007年中國在線音樂簡版報告..

篇(4)

關鍵詞:增長點;建議;對策;

中圖分類號:S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2-00-01

為了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發展我市特色產業,統籌農村經濟發展,扎實推進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參照外縣市柑桔產業發展并結合我市柑橘產業進行了梳理。就當陽市的柑橘產業發展現狀及如何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怎樣轉變發展方式和解決工作難題,進行了一些淺層的思考。

一、柑桔產業已成為當陽市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一)產業規模逐步壯大。自2004年當陽市政府確定將柑桔產業列為全市培植農業后續資源,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支柱產業以來,全市柑桔產業在“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民辦公助”等多元化投入機制中得到高速、快速、高效發展,面積、產量和產值呈等比級數攀升。全市形成了以半月鳳凰山片、王店白河片、育溪漳河片等“三片”為重點的優質柑桔板塊,綜合競爭力全面增強,成為長江三峽柑桔帶中建設標準最高,新技術運用面最廣,最具開發潛力的縣(市)之一。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柑桔面積33萬畝,年產柑桔5O.5萬噸,實現產值12億元,當陽柑桔面積、產量、產值綜合指數居全省第三,柑桔產業已經成為當陽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的新的經濟增長點。規劃到2015年,全市柑桔面積將達到35萬畝,年產柑桔55萬噸以上,水果年產值將達15億元以上,柑桔將成為當陽市農業發展重要的支柱產業。

(二)產業品牌逐步打造。在全面推進全市水果標準化生產過程中,當陽十分重視“出精品,創名牌”工作,在全市柑桔基地全部通過農業部(武漢)產地環境評估、七個主產鎮處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五個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兩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基礎上,還加大了精品名牌的宣傳推介力度。通過組織專班推介,召開產銷圍繞整合“宜昌蜜桔”品牌,全市傾全力打造“宜昌蜜桔.鳳凰王’’金水柑和“宜昌蜜桔‘當陽無核碰柑”品牌,2001年,我市生產的金水柑被評為“湖北特色果品”,2002年,金水柑被評為“湖北十大名優果”,2003年我市生產的金水柑在中國(上海)第七屆優質果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全國優質果品”,獲“中華名果”稱號,2006年,“鳳凰王”牌金水柑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2012年,“鳳凰王”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品牌。

二、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資金短缺,基礎設施不配套。農業部2009年召開的全國水果會議,把基礎設施配套作為標準果園創建驗收的一項重要內容,并提出了水、電、路、渠、房、田、林綜合治理標準,作為今后各地項目申報與管理的重要依據。對此,我們在標準果園建設中,采取整合各部門涉農資金用于規范化建設,但總體來看,建設資金依然偏少,與規模化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當陽柑桔產業快速、高效發展的痼疾,迫切需要加以正視。

(二)產業培育日益壯大,管理力量相對弱小。最近幾年,當陽柑桔_立業發展速度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大產業與小隊伍的矛盾日漸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技術隊伍小、推廣網絡不健全。全市農業系統現在特產崗位上從事技術推廣的僅20人,其中市直7人,鄉鎮13人。因此在上、下業務銜接、項目申報與管理及生產技術指導工作中均出現了偏差,導致推廣網絡不健全,服務網絡不順暢,與全市35萬畝的產業目標和湖北省“水果生產大市”的地位不相適應。二是社會化服務隊伍力量弱。修剪隊、采果隊等社會化服務隊伍不健全。三是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而柑橘的管理對勞動力的要求高,柑橘一般種植在山上,機械操作不方便,施肥、打藥、修剪、采果等都需要扎實的勞力,而勞動力的缺失將對柑橘產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三)品牌意識弱化,品牌建設力度不夠。圍繞“宜昌蜜桔”品牌整合,我市也出臺了以獎代補,重點扶持等政策,但由于企業對品牌建設的重視力度不夠,將品牌整合的責任都依賴到政府,導致我們的品牌影響力不夠。現有的品牌不能為企業所持有,品牌和企業呈現“兩張皮”,導致品牌影響和帶動力不強,產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和擴張。

(四)產品深加工水平較低,冷鏈物流技術滯后。我市柑桔產后商品化處理處于一個低水平運行狀態,而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如榨汁、釀造、果面膠等在我市處于零狀況。

三、建議及對策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保障產業發展。當陽柑橘產業通過幾屆政府的助推努力,發展來之不易。因此必須加強領導,從政策、項目、資金上給予傾斜,以促進當陽柑橘產業的后續發展。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產業提檔升級。一是抓好專業技術隊伍建設;二是建立健全市、鎮(處)、村三級技術推廣網絡,布置工作任務、保障工作經費、考核工作績效,實現特產技術推廣網絡全覆蓋。三是加強專業化服務隊伍的標準化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同時進行輕簡化和省力化技術創新與推廣。

(三)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著力實施品牌戰略。圍繞整合“宜昌蜜桔”品牌積極向內挖潛,進行資源、資金、宣傳、市場大整合,搞好“宜昌蜜桔-鳳凰王”當陽柑桔、“宜昌蜜桔?當陽無核碰柑”品牌的申報、認定、注冊、包裝,積極支持企業對產品及品牌進行省級或國家級名牌產品和馳品商標認證。

篇(5)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世界能源危機爆發以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引起各國政府的極大重視,也開創了以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新紀元。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和熱利用,生物質利用等項技術日臻成熟,有的已進入大規模產業化發展階段,在總能耗中的比重不斷增加。經過20年的發展,新疆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生了突破性的變化。初步奠定了太陽能、風能利用的產業基礎。縱觀新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過程,分析我區的能源產業現狀,探討新疆多元化能源結構體系的發展,研究新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策略,把新疆建成我國21世紀的能源基地,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 新疆能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發展新疆多元化的能源結構任重道遠

新疆能源結構的多元化是指煤炭,石油,水能和可再生能源均衡發展,互為補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為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和促進潔凈的、可再生的能源的廣泛應用,構筑多元的能源產業結構。

新疆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位居全國首位。預測煤炭儲量為2.2萬億噸,占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43.4%;石油儲量209.2億噸,占全國儲量的30.1%;天然氣儲量10.8萬億立方米,占全國儲量的34%;水能理論蘊藏量4054.7萬千瓦,占全國可開發量5.0%;風能蘊藏年總量為9100億千瓦時,約占全國風能總量的41.5%;太陽能年輻射總量為5.0X109-6.6X109焦耳/立方米年,位居全國第二;生物質能總量3000萬噸標準煤,由此可見,新疆是我國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能源資源基地,為建設我區多元化的能源結構提供了充足的資源,為發展新疆特色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煤炭和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由于大規模的利用,資源日趨枯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這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尋找和利用潔凈的、巨大的、可再生的能源,建立煤炭,石油,電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新型的能源結構,是重要的能源發展戰略。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和較發達的常規能源產業,在能源暫時并不十分緊缺的新疆,如何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立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多元化新型能源結構,逐步取代以煤炭為主的常規能源格局,確保自治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全面解決農村能源短缺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建設多元化的新型能源結構夠認識的不足,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多元化的能源結構還未形成,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任重而道遠。

2. 政府引導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是關鍵

自治區各級政府部門為了解決我區農村能源問題,以各種不同形式給予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適當的經濟補貼,使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得以生存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調查表明,目前仍在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裝置不超過40%,其中60%的裝置因各種原因,已經廢棄,不能發揮作用。“十五”期間國內外各類資金的支持大約6~8億元,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太陽能、風能開發利用企業,但產業化的水平不高,規模普遍偏小,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維護成本高。從2000年至今,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這極大推進了新疆光伏產業的發展,緩解了農村能源的緊缺狀況。但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的集成、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仍然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初始動力。離開了政府的支助政策的扶持,現在剛剛發展起來的產業隊伍將難以發展、壯大。

認真總結我區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過程,自治區在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拿出了一些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解決農村能源問題,這有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但是,欠缺系統規劃,缺少客觀指導,新疆可再生能源思路不明確,建設布局不統一,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一些鼓勵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不能及時推出,相關的技術標準,規定和行政法規遲遲不能出臺,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比較緩慢。

3、 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運行機制尚未建立

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規范的市場是保證公平競爭,有序發展的基礎條件。但是,縱觀我區20余年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歷程,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極不規范,新技術、新成果的市場轉化能力很弱,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遠未能形成規范的招標投標機制,可再生能源工程項目的監理,質量監督,竣工驗收的體系尚未建立,所有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制約了我區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4、 可再生能源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

從新疆的能源資源狀況來分析,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能(小水電)。地熱、氫能和燃料電池等可再生能源還處在研究階段。從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種類來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太陽能,風能和水能方面。而且數量太少,企業規模不大,多數企業實力弱,水平低,管理差,根本沒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新疆可再生能源年產值在新疆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占的比例很小,是一個新興的弱小產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不平衡,二頭小,中間大。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的運行,管理,服務行業非常弱小,這種不完整的產業結構,影響和阻礙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的推廣,從可再生能源的行業分類來看,太陽能和風能產業發展較快,生物質能和小水電等產業隊伍并沒有形成,沒有基本的研發力量,又沒有相關的企業,但是,生物質和水能的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經濟性較好,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應該得到重視.

5、 技術研究薄弱,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

可再生能源是一種潔凈的,無污染的,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多數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較低,受環境氣候的影響顯著,收集,轉換,儲存的技術難度較大,開發利用成本較高.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制約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因此,加強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新產品,努力降低成本,是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區的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研究非常薄弱,首先是應用技術研究涉及的領域太窄,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利用方面的某些領域,而且處在較低水平的研發階段.生物質能,小水電的開發應用,與建筑結合的太陽能利用技術,大功率光伏發電控制技術、并網逆變技術等項研究尚待開發,農村能源的綜合利用技術,地熱、氫能、燃料電池的應用技術研究仍是一片空白,多數產品是在低水平上重復開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很少,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經濟性較差,直接影響可再生能源產業參與市場競爭,阻礙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二、發展新疆可再生能源產業思路

1、加強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產品的開發,發展具有新疆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產品制造業

堅持建設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堅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政策引導、技術創新”發展與市場開發相結合原則,總體規劃,分類實施,突出重點,滾動發展,構建多元化的能源結構體系,使可再生能源成為新疆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20多年來,我區在太陽能、風能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開發、引進、消化工作。在大功率風機的研制,戶用光伏電源、太陽能光伏電站設備、太陽能水泵,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等取得一些實用的技術成果。新疆新源股份公司、新疆金風科技開發公司、新疆太陽能科技開發公司、新疆風能公司就是在依托一批科技成果的開發和利用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然而,這些科技成果已不能適應我區可再生能源建設蓬勃發展的需要,也不適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為了加快發展具有我區特色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產品制造業,必須加強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產品的開發。

1)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開發大型風電機組,努力降低風電成本,利用風力資源,建造大規模的風力發電場,促進新疆風電產業的發展。

2)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十分廣泛,技術比較成熟,但發電成本較高,是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引進新的光電材料,提高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是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的重要途徑。研究大功率光伏電站監控系統、逆變、并網裝置。是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必須在新產品的技術性、可靠性和經濟性三方面加大開發力度,推進太陽光伏產業的發展。

3)為建筑物提供潔凈的能源,將極大的推動與建筑結合的太陽能利用技術的發展,也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這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新興產業。加強研究和開發與建筑物結合的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并網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空調技術,太陽能熱泵技術,建立熱-電-冷聯供太陽能建筑示范基地,促進太陽能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

4)新疆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主要包括薪柴資源、作物秸桿和人畜糞便等,全疆生物能資源可利用量達到3000萬噸標準煤,是廣大農牧區的重要能源資源。

2.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集成、服務業

隨著自治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項目啟動與實施,然而,新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集成、管理和服務業不適應可再生能源利用市場快速發展的要求,不但集成技術水平低,企業規模小,管理能力弱,服務質量差,而且以往的農村小水電、太陽能光伏電站以及戶用光伏電源的推廣應用,因為沒有建立具有維護、管理、服務能力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企業,沒有建立適合于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發展的運行機制,導致一些電力系統經幾年的運行之后,由于管理不善,維護不力,沒有服務而被迫廢棄,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給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產生不良影響,阻礙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集成和服務業,采用市場運行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依托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的開發,按行業分類,應成立風電公司、太陽能電力公司、農村能源公司、太陽能建筑工程公司、可再生能源燃氣公司等,這些企業利用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開發、生產各類高品位的清潔能源,并向最終用戶提供完整的服務,為企業創造利潤,用于促進本企業的再發展。我們總結以往的失敗和教訓,正是因為背離了市場運行規律,盲目推廣,導致一些扶貧項目失敗。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正處在發展和逐步成熟期,如果沒有一支專業的技術服務隊伍,完善的管理運行機制,就無法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所以,按照市場規則,發展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管理、服務業,調整現行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確保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快速、有序、健康發展。

3. 建立面向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創新基地

世界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儲量和開采的年限十分有限。原油、天然氣分別在40年、60年內基本枯竭,煤炭經濟開采年限220年。世界能源形勢依然嚴峻。因此,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廣泛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課題。

1) 建立風電技術創新基地

風力發電是可再生能源中技術最成熟、經濟性較好、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國際風電市場繼續高速增長,平均增長率達31%;國內風電市場快速發展,年裝機容量平均增長率達18%。面對廣泛的國內、國際和新疆風電市場,建立具有新疆風電技術特點的創新基地,是應對風電技術市場快速發展的舉措。風電機組的技術沿著增加單機容量,研究變速恒頻并網技術,提高風能利用系數,開發新一代的風電技術產品,積極參與國際、國內風電市場競爭。

2) 建立新疆太陽能光電光熱利用技術創新基地

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熱發電技術比較成熟,但發電成本很高,幾乎是煤電成本的8-10倍。盡管如此,光伏發電仍以3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這是因為最具可持續發展理想特征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將成為人類能源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太陽能利用技術的提高和成本的不斷下降。據專家估計,到本世紀50年代,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30%,太陽能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15%。由此證明太陽能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建設太陽能利用技術創新基地,研制太陽光伏發電系統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究太陽能熱氣流、太陽能熱電發電技術,開發太陽能建筑技術和產品,保證我區的太陽能產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持續、健康發展。

3) 建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創新基地

生物質能資源包括農作物秸桿、薪柴、禽畜糞便、工業有機廢棄物和城市固體有機垃圾,以及能源作物,如甜高粱、甘蔗等,為生物質能源產業化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

生物質能是一種易于轉化、儲存、運輸、經濟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我國農村重要的可再生能源。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發了生物質氣化供氣、氣化發電、沼氣發電、甜高粱莖桿制取乙醇燃料,生物柴油和能源植物等現代生物質能技術,為我國生物質能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發展新疆生物質能源產業,必須加強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引進、開發。結合新疆生物質能的特點、重點研究生物質能的固化成型技術、生物質氣化技術,生物質液體燃料轉化技術,生物質發電技術,以及“高光效植物”的生物轉化培育技術。加快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創新基地的建設,促進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

三、 發展新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對策和保障措施

1、構筑多元化能源結構體系,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保障措施

近年來,我區能源工業發展很快,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增長的需求,主要城鎮能源短缺現象有所緩解,無電區域逐步減小,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為基礎,電力為中心,石油為突破口,可再生能源開發和節能并舉的能源結構體系。由于常規能源的不均衡分布,能源短缺在一些地區依然存在。因此,進一步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解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新疆具有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但分布不均,且污染嚴重,盡管在短時期內仍然是主要的能源,但應改變利用方式,提高利用效率,加大潔凈化利用,延長化石能源的開采和利用年限,降低在總能耗中的比例。從我區的能源資源分布狀況和需求預測結果分析,總的來講,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結構中,應逐步增加在總能耗中的比例,“十五”期間將上升到5%,2020年將達到15%,2050年將達到總能耗的50%。首先在常規能源短缺和污染嚴重的地區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其構成比例可以大一些。隨著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的提高和經濟性的改善,提倡在一切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產、生活領域盡量利用潔凈的可再生的能源,逐步實現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并舉發展的多元化能源結構。

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還應該制定出相關的保障措施,制定并出臺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法規政策、制定符合地方特點的可再生能源市發展規劃、引進可再生能源的資源評價和利用規劃、設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基金、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的補償機制、建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建設的保障體系,才能夠使可再生能源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2. 以優惠的政策,寬松的市場環境,強化內引外聯,全方位開放新疆可再生能源利用市場

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需要先進技術,專業人才和雄厚資金,僅靠新疆自身的力量和現有的基礎,新疆可再生能源產業很難取得突破性的發展。我們應該積極創造良好的市場氛圍,優惠的政策,學習和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借助外力,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引進技術、人才和資金。其實,國外許多大企業看好新疆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以投石問路的方式,援助新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荷蘭援助的“新疆光明工程”、德國援建的“再生能源供電工程”、法國支持的“農村電氣化工程”、丹麥參與的“大型風電工程”等,總共以數億元的規模援助新疆的可再生能源建設,期望進一步開拓新疆可再生能源市場。參與這些援助的都是國際上大型的企業,他們有先進的技術,一流的人才和雄厚的資金, 他們進入新疆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和市場,將推動新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要引進國內外的技術、人才、資金,吸引他們到新疆來投資、開發、建設。必須有優惠的政策,開放市場,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環境。企業的行為都是以獲取最大利益為目標,在新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應該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外的可再生能源企業來新疆投資,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以及常規能源的潔凈化利用。比如,可再生能源發電優惠入網,獨立電站供電優質優價,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政策。尤其應該加快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立法工作,通過各種優惠的政策,合理的法規,吸引全社會各種力量和內引外聯國內外企業集團積極參與投入我區可再生能源建設中去。這是多、快、好、省發展我區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有效措施。

3. 加強研究開發,大力培養人才,穩定技術隊伍。

篇(6)

關鍵詞農業產業;農民增收;做法;發展思路;浙江慶元;嶺頭鄉

2009年,嶺頭鄉按照“北承長三角,南接海西區,當好橋頭堡,謀求新跨越”的戰略目標,突出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和農民增收三大重點,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優良的發展路子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 633.5萬元,比2008年增長18.8%,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 478元,比2008年增長14.5%。現將其做法及思路總結如下。

1做法

1.1大力實施香菇標準化生產和質量提升工程

優化食用菌產業結構,促進食用菌產業的提質增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菇農理性對待食用菌產業發展,全鄉食用菌生產800萬袋,其中香菇600萬袋,以灰樹花為主的其他菌種200萬袋。加大標準化生產核心基地建設,加強食用菌精深加工探索,提升食用菌產品的附加值,使食用菌產業向“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

1.2大力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

將高山蔬菜作為農民增收致富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和扶持高山蔬菜產業,全力打造“全縣高山蔬菜第一鄉”。確保了全年種植面積達到333.33 hm2以上。為了提高高山蔬菜產量和質量、增加農民收入,鄉政府專門從福建建甌聘請技術員,加強對菜農的技術指導,加大技術服務。小菜籃蔬菜專業合作社實行“二次返利”,提高了農民種菜的經濟效益和生產積極性,促進全鄉高山蔬菜進一步發展。

1.3大力做好毛竹產業的提升擴量工程

結合各村實際,因地制宜,出臺毛竹散種扶持政策,全鄉新種毛竹7 000余株,18.7 hm2。鼓勵和引導農民對毛竹林進行撫育和管理,積極推行“竹腔施肥”新技術,切實抓好全鄉現有548.7 hm2毛竹林撫育,加快低產林改造步伐,加強竹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毛竹產業增效、增收。

1.4加強管理錐栗園區

加強對400 hm2錐栗園區管理,積極探索管理新路子,鼓勵散種流轉承包經營,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的收入。通過努力,全鄉錐栗產業得到有效管理,撫育面積達到166.7 hm2以上。

1.5鞏固田魚產業

繼續擴大稻田養魚規模。全鄉稻田養魚面積達333.33 hm2以上,精養100 hm2,進一步鞏固田魚產業,繼續在后續加工做深文章,提升產品價值。

2發展思路

2.1調整食用菌產業結構,增加新品種,提升食用菌產業

確保2010年生產食用菌1 100萬袋(其中夏菇300萬袋,灰樹花100萬袋),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提升技術產業支撐[1-2],促進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

2.2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產業,打造生態經濟農業園區

充分依托“慶元——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優勢和嶺頭鄉山高水秀空氣好、環境優美無污染這一不可替代的自然優勢,堅持以科學為支撐、市場為導向、人才為根本,大力實行農業招商引資,積極引進茭白等新產業、新品種,推廣高山蔬菜種植面積,確保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0 hm2(其中茭白80 hm2、小尖椒、西紅柿20 hm2),并加大技術服務與指導,提高產量和質量。積極推行小菜籃蔬菜專業合作社“二次返利”的做法,促進高山反季節蔬菜產業的進一步壯大和發展[3]。

2.3加強毛竹產業發展,促進毛竹產業提質擴面工程

圍繞“北有安吉,南有慶元”的目標,大力培育、發展毛竹產業,通過毛竹散種、竹林撫育改造等措施,進一步擴大竹林面積,全年爭取新種毛竹1萬株,撫育毛竹林333.33 hm2。

2.4建立東溪、徐洋、后倉坑等村稻田養魚示范片

以點帶面,繼續做好田魚干制作和銷售,繼續加強對466.7 hm2錐栗園區的管理,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拓展市場,加強農產品流通和品牌建設,通過市場推介、產品宣傳等途徑,提高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2.5繼續推進生態鄉建設,積極開展國家級生態鄉創建工作

以“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為載體,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生態河道建設。加快實施生態移民工程,以村道硬化、村莊潔化、環境美化、改水改廁和垃圾處理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整治,推進新農村建設,切實改變農村面貌,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生產生活質量[4]。

3參考文獻

[1] 郭麗虹,胡冬英,集定雙.拓寬農民增收新思路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高效創建食用菌產業活動情況調查報告[J].現代園藝,2008(1):16-18.

[2] 夏建紅,夏建美,夏建平.淺談加快麗水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6(7):111.

篇(7)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隨著日光溫室由川區向沿山區的擴展,特別是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以來,*區委、區政府把沿山冷涼灌區定位為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帶,各鄉鎮采取措施,加大了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力度,使雙孢菇生產在近3年中實現了快速發展,并逐步向沿山冷涼灌區集中,產品遠銷香港、新疆、西寧、蘭州、金昌等地市,已成為我區特別是沿山冷涼灌區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節水農業,增加農民的主要優勢產業之一。

1、種植品種

全區食用菌種植品種主要以平菇、雙孢菇為主,附帶種植少量的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

2、種植規模

全區生產平菇約500多萬袋,年產量750萬公斤,年產值2250萬元;生產雙孢菇40萬平方米,年產量400萬公斤,年產值2000萬元;生產香菇8萬袋。

3、種植區域

全區食用菌生產鄉鎮有30個,其中平菇生產規模較大的鄉鎮有清水、武南、高壩、大柳、羊下壩、中壩、金沙、金塔等;雙孢菇生產規模較大的鄉鎮有永豐鎮、金山鄉、謝河鎮、河東鄉、新華鄉、松樹鄉、豐樂鎮、五和鄉、西營鎮9個。

4、菌種生產和市場銷售情況

全區生產食用菌菌種的單位和個人有5家,年產各類菌種100萬瓶。菇品營銷企業和個人有10多家,日購銷菇品3—4噸,除供應本地市場,主要銷往新疆、內蒙、浙江、河南、西寧等外省市場和省內的蘭州、金昌、酒泉等城市。

二、呈現的特點及優勢

1、規模化優勢初步形成: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區食用菌生產已整合為適應市場需求的有規模、有組織的穩定生產,初步形成了以武南、大柳、金塔、柏樹、清水、永昌等鄉鎮為重點的平菇生產基地,以謝河、清水、豐樂、金山、清源等鄉鎮為主的雙孢菇生產基地。

2、資源優勢凸顯:雙孢菇生產逐步向水資源缺乏,蔬菜生產比較弱勢的沿山冷涼灌區集中,出現了謝河、豐樂、新華、金山等為代表的生產專業鄉鎮,其雙孢菇產量占全區的1/2以上。

3、經濟效益明顯:按50米長的棚計算,種菇每戶平均純收入6000-8000元,效益十分顯著。

4、產業化經營剛剛起步。隨著雙孢菇生產的擴大和產地規模形成,謝河、豐樂等鄉鎮相繼成立了“雙孢菇營銷協會”,初步形成了“協會+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了雙孢菇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

1、資金嚴重不足。有些鄉鎮、農戶已充分認識到食用菌的增收效益,想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壯大這一產業。盡管也做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工作,但苦于資金不足,不能從根本上給予有力的支持,致使這一產業近年來發展速度有些緩慢。

2、生產水平低。我區雙孢菇生產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生產管理粗放,生產效率低,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程度不高,整體生產水平低下。特別是香菇栽培技術難度很大,對生產技術要求又高,農戶大多依據自己的生產經驗開展生產,栽培技術不規范,造成滅菌不徹底、污染嚴重、產量低,影響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3、生產規模小。目前全區雙孢菇生產面積只有40萬平方米,還遠遠不能滿足加工企業的需求,還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4、加工能力不強。我區食用菌生產目前以外銷、鮮食為主,在我區境內尚無專業的菌品購銷企業來收購、加工,導致菌品市場價格波動大,市場秩序混亂,沒有形成從生產到加工、銷售完備的市場化運作體系。

四、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的機遇,充分發揮區位比較優勢,按照“設施簡易化、規模連片化、技術標準化、產品有機化”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集中連片、加快發展、整體推進”的原則,優化區域布局,創新運行機制,突出園區建設、菌種生產、加工銷售三個重點,做大做強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促進沿山冷涼灌區經濟發展

(二)發展目標

經過三年的努力,到2008年,全區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面積在現有基礎上達到5000畝以上,總產量達到2.5萬噸。基地總產值達到0.75億元,沿山冷涼灌區14個鄉鎮農民人均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收入達到300元。

五、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為食用菌產業提供組織保證。

2、落實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扶持,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堅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市場運作,社會幫扶的原則,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

3、強化市場監管,嚴把菌種質量,確保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加強食用菌菌種的管理,進行資質審查,清理整頓一批不合格的菌種生產單位和個人,保證優良菌種的選育、提純、保藏,使菌種的生產步入規范化、標準化的軌道。

4、加強技術合作,開展技術攻關,解決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加強與農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科研企業的技術開發與合作,解決食用菌生產中出現的深層次問題。抽調專家和技術骨干,組建技術服務隊,開展食用菌的生產技術研究開發、示范推廣,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中文版|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九色综合九色综合色鬼|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综合精品午夜久久资源|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高h喷水荡肉爽文np肉色学校|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julia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无码专区|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美女mm131爽爽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天天摸日日添狠狠添婷婷| 少妇的肉体aa片免费|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办公室娇喘的短裙老师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伊| 亚洲熟妇av一区| 婷婷丁香社区|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一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