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

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31 15:11: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

篇(1)

【關鍵詞】生產業 制造業 融合發展

一、引言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新發展鷴緣纜罰并明確了中國制造業經濟轉型升級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在"經濟"新常態下,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已成為必然的選擇。提高生產業在價值鏈中的地位,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轉型、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現代勞動分工中,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聯系日益密切。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軟化和工業服務的發展,服務投資在制造業中間投入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服務業在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制造業價值鏈中起著主導作用,產業鏈的滲透和一體化效應增強。中國產業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服務業和制造業,面臨從共生互動向一體化的轉變,而服務行業的發展與發達國家、地區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生產服務業的發展也面臨著服務業國際化的兩種基本形式。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生產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制造業競爭力快速提升的一重要因素。在新的國際競爭環境下,我國需要經濟快速發展、產業轉型和競爭力的提升,因此研究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動因與模式選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動因

傳統制造企業以“產品”為核心,以生產和制造環節為中心,以產品的最終銷售為過程。經濟“新常態”下,制造業發生了三個重大轉變。第一,市場從產品短缺轉向產品過剩,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制造企業為了加強市場的競爭力,從加強企業自身的戰略為出發點,把重點放在消費者上,強調產品的質量和功能,并逐步延伸到相關的服務上。例如,產品服務升級、定制服務、交易服務、咨詢服務、運輸服務、保險服務、維修服務、回收服務等,提升了產品的整體價值,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產品的高層次要求。第二,制造業通過詳細的分工來提高生產效率,形成一個不斷延伸的制造產業鏈。制造業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從產品的競爭轉向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制造業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必須擴大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或向外拓展服務業。第三,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為制造業產業鏈環節的分離、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產業一體化和全球布局奠定了基礎。制造型企業要迎合從以“產品”為核心到以“消費者”為核心,從“生產”到“產品+服務”或“服務”的新趨勢。

(一)技術創新是產業融合的內在驅動力

技術創新改變了原有工業產品的服務和技術路線,從而改變了原有生產行業的功能。不同行業的技術相互整合,逐漸形成了一個共同的技術基礎,但不同的行業之間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這導致了產業融合的產生。信息技術在各產業融合發展,每個行業在客戶、生產、財務、倉儲、運輸管理等方面推廣在線信息處理系統,這樣客戶就可以立即得到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從而逐漸使得行業之間的界限趨于模糊。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信和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使得產業融合成為了全球產業發展的浪潮。

(二)在競爭環境中對利潤的追求是產業融合的企業動因

企業在需要在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思考如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以實現利潤的持續增長,在競爭下尋求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隨著技術的發展,企業能夠提供的產品也越來越多樣,而為了有區別于其他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在原基礎上進行一些創新,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

利潤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是企業永恒的追求。產業融合的發展可以加強行業之間的合作,降低進入壁壘,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最終形成比較優勢。企業間的競爭合作關系、企業對利潤的追求是產業融合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同行業的企業都有多元化,多樣化的產品,他們追求經濟效益,他們通過技術集成和創新改變了成本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業務整合形成了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引導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內容來實現市場整合,最終促進行業間的整合。

(三)跨國公司的發展成為產業融合的巨大推動力

一般來說,只有巨大的國際的直接投資,才具有支撐跨國生產經營的實力和能力, 因此,每個跨國公司的出現和發展,實際上都是國際金融資本整合的結果。在國際一體化運行中,工業部門轉變為工業一體化,“國民生產”產品轉變為“生產”, 可以說,促進工業一體化的主要載體就是跨國公司。

三、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模式

(一)結合型融合發展模式。結合型融合模式就是把生產業的價值鏈融入到制造業的價值鏈之中。在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時,企業需要將實物產品和生產結合出售來滿足客戶的不同需要。在這種模式下,生產業和制造業是相關的,但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并沒有單獨銷售,而是通過資源、技術、管理和市場的互補融合進行組合銷售,從而產生1+1>2的效用。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生產業和制造業的不同優勢,占有不同的市場,即生產業的服務通過非替代性、低交易成本等優勢來,促進產品的銷售,生產的產品也可以通過它的優勢,如品牌和渠道來擴大生產的需求。

(二)綁定型融合發展模式。綁定型融合模式是指基于同一價值鏈的服務業與制造業的整合。換句話說,就是基于同樣的價值創造,即將實際產品和服務綁在一起出售來滿足客戶的需求。生產業與制造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通過這種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兩者的效用。在這種融合模式下,產品與生產有很強的相互依存性,產品以“產品+服務”的形式銷售,為客戶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延伸型融合發展模式。延伸型融合模式是制造業產業鏈的延伸,在同一價值鏈上衍生出與生產產品相關的融合性產品。對制造業的產品特性進行分析,從研發到整個價值鏈的售后服務都需要尋找新的生產,從而挖掘出新的利潤增長點,即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制造產品源于新的“用戶導向”和“產品擴張”的服務需求,不僅要開拓新的制造業市場,而且還要促進生產的發展。在這兩個不斷整合的過程中,生產業為了提高自身的服務和外包能力,將更加細化分工,向R禱和集聚化發展。

四、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基于結合型融合發展模式下的對策建議。在結合型融合模式下生產業和制造業表現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互補性關系。企業通過轉型升級將充分發揮生產業和制造業各自的優勢,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由于轉型戰略多為大型品牌企業所用,而中小型企業易拘泥于陳舊體制,故管理和理念的創新是戰略轉型升級的前提和關鍵。我國的企業沒有高程度的服務外包水平,應積極引導企業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現狀,向專業化發展。建立結合互補發展的理念,創建高效的執行團隊,推進生產業和制造業的結合式融合發展。

(二)基于綁定型融合發展模式下的對策建議。在綁定型融合模式下生產業和制造業表現為相互依賴的捆綁性關系。其中制造業和生產業在某種程度上緊密相連、不可分離,兩者唯有搭配在一起才能發揮自己應有的價值。在該模式下,我國企業應通過緊密合作來實現產品和生產的捆綁銷售,但不能盲目選擇合作伙伴,應針對自身產品或是生產綜合考慮對方的信用、交易費用以及行業背景等因素,從而達到雙方利益最大化。

與此同時,產品創新也是一大策略。投入一定的技術和資源對生產產品進行創新以開拓新的市場,在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帶動生產的發展,又因兩者的捆綁性而互相促進從而形成良性互動,促進兩者綁定型融合發展。我國應基于現有的產業優勢,不斷創新,積極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制造業和生產業共同發展。

(三)基于延伸型融合發展模式下的對策建議。在延伸型融合模式中,服務是由制造過程中的資源需求和客戶對多樣化的產品的需求產生的。生產是產品價值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也是形成產品與價格自主競爭的重要舉措。在產品的完整產業鏈中制造只占了一小部分,研發、采購、銷售、售后等生產才是產業產業鏈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服務的創新有利于縮短產業鏈的周期,為產品創造更高的附加值。通過改良后的產品、服務以及各種營銷手段,結合口碑效應,能夠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在這種模式下,生產業將集中發展,所以應致力于建設綜合性的從設計、研發、采購、制造加工到產品銷售、完善的售后服務的一個產業集聚區,并合理規劃布局,通過政府相關政策引導,促進具有共同區位指向的服務業企業向集聚區聚集,切實做到布局集中、土地密集、產業集聚,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五、結論

生產業和制造業在本質上彼此相互依存,但由于制造業的水平不足且生產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兩者未能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因而針對這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通過結合型、綁定型和延伸型三種融合模式推動生產業和制造業的互動發展,最終實現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樊琦.新常態下我國制造業與生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J].商場現代化,2016(5):246-247.

[2]陳柳欽.產業融合的動因及其效應分析[J].西南金融,

2007(4):10-11.

[3]楊仁發,劉純彬.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背景的產業

升級[J].改革,2011(01):40-46.

[4]劉鵬,劉宇翔.基于產業價值鏈的生產業與制造業

的融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17):113-115.

[5]童潔,張旭梅,但斌.制造業與生產業融合發展的模

式與策略研究[J].軟科學,2010(02):75-78.

[6]高健.加快浙江生產業發展的思考[J].企業經濟,

2009(03):143-145.

篇(2)

【關鍵詞】

1 玉林市農業經濟基本情況

(1)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點在農業。玉林是廣西重要的糧食、水果、蔬菜、中藥材生產基地和水產畜牧業基地,是享譽全國的“荔枝之鄉”“桂圓之鄉”“三黃雞之鄉”,大宗農產品產量長期位居廣西前列,具備了接二產、連三產的存量基礎。著眼于把存量基礎轉化為發展優勢,玉林市著重在做優一產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規模農業、科技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安全農業、品牌農業、電商農業等現代農業,布局建設水稻、荔枝、龍眼、中藥材、沙田柚、休閑觀光農業、花卉苗木、三黃雞、生豬、水產養殖等現代農業十大產業基地,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新型產業體系。目前,全市形成50畝以上連片種植基地2323個,建設蔬菜常年生產基地133個,水果、蔬菜、中藥材標準園24個。2015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8.04億元,排廣西第3位;第一產業增加值258.92億元,排廣西第3位,三產比例從“十一五”末的20.4:44.5:35.1優化到“十二五”末的17.9:44.0:38.1;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0292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城鄉居民收入比從“十一五”末的3.33:1縮小到“十二五”末的2.79:1。全市糧食總產185.71萬噸,蔬菜產量301.7萬噸,水果產量92.524萬噸,中藥材種植面積40.1萬畝,肉類總產量77.99萬噸,水產品產量15.55萬噸,花卉產值7.1億元,林下經濟產值113億元, 其中糧食單產排在全區第一位,中藥材產量和蔬菜產量均排在全區第三。

(2)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二產。玉林優勢特色農產品豐富,但產業鏈、價值鏈是短板。著眼補齊這個短板,玉林市立足種養業傳統優勢,以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突破口,推進農業與上下游產業、前后環節聯接,使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呈前延后伸融合發展態勢,讓農業更多地參與產業鏈、進入價值鏈,讓農民更多地共享增值收益。在融合模式上,結合現代特色農業“3個100示范工程”的實施,以發展全產業鏈為重點,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基地,大力開拓物流配送、專業市場等領域環節,加快構建區域全產業鏈,形成區域產業間鏈接融合。全市形成加工型農業企業234家,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合作社422個,農產品加工輻射帶動生產基地45萬畝,全市農產品加工率達40%;創建集產加銷于一體的綜合型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3個;建成了全國第三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銀豐中藥港,以及具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宏進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

(3)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亮點是三產。一方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把建設大田園上升到“十三五”的五大戰略之一,瞄準田園都市的定位,以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新興產業為切入點,將現代農業與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文化創意產業建設、農民創業創新融為一體,拓展、整合農業的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加快建設玉北容生態景觀帶,玉容一級公路苗木花卉生態產業示范、玉興公路現代農業特色示范,南流江百里景觀長廊、北流河(圭江繡江)旅游觀光長廊、九洲江生態文明示范區等以三產融合為基礎的“一帶兩路三江”生態產業示范帶?!拔宀侍飯@”被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興業縣鹿峰山生態農業觀光園、玉林市悠然農業有限公司、容縣柚場農莊共 5 個基地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旅游點,陸川縣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全市發展各類休閑農業景點、休閑農莊、農家樂等350多個,年接待游客300萬人次,解決農民就業4.1萬人。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互聯網+”等新業態,通過“大數據”等先進理念、技術,打破農業與二三產業的邊界,促進資源要素向農業滲透融合,形成多業態融合發展新模式。全市重點扶持建立10個農業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10個淘寶村,“五彩田園”榮獲“中國電商旅游第一村”稱號。

2 玉林市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目前,我市農業存在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我市農業結構仍然比較單一,農業的抗風險能力還比較脆弱,一旦某類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震蕩,就會造成對整個產業形成沖擊。如牧業占我市大農業的半壁江山,前三季度由于生豬、家禽價格波動,造成牧業下降0.7%。

二是,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仍然滯后,農業提質增效任重道遠。玉林的一些農業產業,如糧食、水果、蔬菜,在全區排位都處于前列,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一定的數量,但是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大而不強,主要原因是農業經營主體散,精深加工能力弱,產業鏈條不長,農業附加值不高,缺少產業化、集約化程度高的大型骨干龍頭企業帶動,沒有真正形成核心市場競爭力。

三是,農業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趨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農業面源和B殖業污染防治,推行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著力解決發展空間和環境承載的矛盾,必然給我市農業發展產生陣痛,成為我市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新機遇。一是從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來看,最大的投資空間在農村,最大的消費潛力在農民,最好的經濟增長點在農業。今年以來鄉村旅游總接待游客725萬人次,鄉村旅游總消費達16億元。二是從農產品供求關系變化來看,連年增產豐收后,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人們越來越關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農產品中高端市場加快擴張,個性化的、有品牌的、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前景十分廣闊。三是從社會投入的方向來看,各級財政投入“三農”只增不減,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農村越來越多。隨著我市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試驗的深入推進,金融資本支持“三農”發展還將進一步破題。四是從城鎮化發展的趨勢來看,城市對農村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支撐力更為強勁;現代生產要素資源和公共服務等更多地向農村延伸和配置,城鄉一體化發展成為現實。

3 解決玉林市農業經濟發展瓶頸的幾點建議

(1)建議挖潛增效提高糧食產能。全面推進糧食生產現代化,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水稻)產業基地和糧食生產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在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我市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溫光資源和冬閑田,著力推進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繼續推進深化與中國光大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戰略合作,將玉林打造成中國南方馬鈴薯中心。

(2)建議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建設水稻、荔枝、龍眼、中藥材、沙田柚、休閑觀光農業、花卉苗木、三黃雞、生豬、水產養殖等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布局。

(3)建議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以“五彩田園”為龍頭,全面加快市級和各縣(市、區)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基礎,推動全市農業向現代化、標準化、集約化、高端化發展。

(4)建議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繼續推進“3個100示范工程”,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支持、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互聯網+”等新業態,通過“大數據”等先進理念、技術,打破農業與二三產業的邊界。

(5)建議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縣鎮村三級機構建設。著力推進農業與金融的深度結合,重點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產業指導和金融幫扶,促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效益最大化。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探索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

篇(3)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結構;社會網絡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9;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17)03-0104-09

一、引言

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和機械科學院研究總院于2016年5月12日《2015年度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制造強國綜合指數位列全球第四,有效地縮小了我國與制造強國之間的差距,從不到美國指數的30%,提高到美國指數的58%??偫碛?015年6月15日考察時提到“我們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總體還處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勢下,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不僅在一般消費品領域,更要在技術含量高的重大裝備等先進制造領域勇于爭先”。汪應洛院士指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相結合是裝備制造業價值創造的重要來源,兩產業互動融合發展是當前發展的必然趨勢。〔1〕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是互動融合發展的基礎,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分析與驗證,可以明確互動融合系統運行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基于我國網絡現狀提出促進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保障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

劉戒驕以蘋果及波音裝備制造業為例,分析市場競爭強度與組織方式的選擇,提出競爭強度由低到高的不同情況下,企業將選擇從一體化組織方式到選擇外購,再到采取合作等更加開放的組織方式?!?〕趙勇、齊謳歌在研究裝備制造業服務化保障因素時提出陜鼓通過調整組織結構,增加相關新建工程成套部等業務部門及融資等服務部門,實現了同一團隊組織完成后臺支持工作、客戶只需與銷售員和項目經理溝通的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吳建祖、曾憲聚以139家機械設備制造等技術密集型企業為研究樣本獲取數據,研究表明兩職合一和組織冗余對高管團隊的創新注意力與企業創新戰略的關系具有正向調節的作用。〔4〕彭學兵、陳璐露以高科技制造業、傳統制造業等行業的數據,提出創業資源整合、新創企業業績與組織協調關系的假設模型,結果表明組織協調對創業資源整合及新創企業績效均具有正向調節作用?!?〕關于網絡組織結構的研究,英國學者John H.Dunning結合制造資源的有限性,提出外取制造資源的思想,即企業通過合作的形式獲取更多的制造資源,打破制造資源有限對發展的制約?!?〕Damme認為獲得外取資源已從原有的非優勢地位轉變為企業智慧運作的競爭優勢。 〔7〕古利特指出具有有限資源、容量及能力的個體或組織就是形成網絡結構和合作網絡的前提,資源有限的合作方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自身價值及資源外取的需求。網絡組織是基本組織結構中的一種〔8〕,Baker將網絡組織定義為,一種跨越正式邊界的整合的社會網絡。〔9〕Miles和Snow則認為網絡組織是通過市場機制而不是指揮聯結在一起的一群公司或者是專業的部門?!?0〕

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社會學家利用數學方法及圖論等定量方法發展起來的,近年來管理學科學者們也借鑒社會學領域比較成熟的SNA方法對管理問題進行研究,趙炎、王琦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研究聯盟網絡的小世界性對中國通信設備制造業創新的影響,結果表明小世界性正向影響創新績效?!?1〕陳文婕、曾德明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研究豐田低碳技術合作網絡的特征及演化,分析發現網絡中供應商的地位顯著,技術關聯網絡的規模擴大,網絡群聚效應不斷增強。〔12〕其中運用SNA研究關于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相關方面也有一定研究,彭本紅、谷曉芬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服務型制造業網絡內利益相關者的地位,揭示網絡結構與項目治理風險的內在關聯,并提出聯合策略、契約策略及顧客價值策略等具體策略對項目的風險進行規避?!?3〕劉友金、李彬、劉天琦以汽車裝備制造業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湖南株洲栗雨工業園內汽車裝備制造業及相關生產業的集群式轉移行為進行研究, 揭示產業集群式轉移的基本規律?!?4〕社會網絡特征可以有效反映社會網絡的狀態,伯特對社會網絡特征結構洞的研究將社會網絡中的聯結缺失稱作結構洞,表示非冗余的連接。結構洞能夠帶來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使得處在結構洞位置的行動者占據優勢。〔15〕對于結構洞的測量,伯特給出了四個指標:有效規模、效率、限制度和等級度?!?6〕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關于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組織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裝備制造業企業組織學習、組織協調等方面的研究;應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的研究集中在對裝備制造業及其配套生產業的產業集群社會網絡特征和服務型制造網絡內利益相關者地位方面的研究。鑒于此,本文擬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的組織結構進行研究,分析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并對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進行測度,基于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現狀提出促進互動融合系統運行的對策建議。

與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將分析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的網絡組織結構,并構建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模型,研究網絡中心度、網絡密度與網絡異質性等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社會網絡特征效應,豐富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組織結構的理論研究;并運用SNA方法針對我國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進行測度,揭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現狀,進而提出促進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二、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分析及組織社會網絡構建

(一)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分析

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運行過程中,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不斷進行著互動合作,目的是通過合作制造滿足客戶需求,增加價值收益并且不斷提高核心競爭能力。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形成了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系統內各要素不斷進行互動形成了組織的網絡結構,通過組織的網絡結構,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可以更多地獲得外取資源,提升核心競爭能力。

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結構由核心網絡層及松散網絡層組成。核心網絡層指互動融合系統主體即裝備制造業、生產業的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形成的網絡;松散網絡層指由裝備制造業、生產業與系統內其他相關機構的關聯形成的網絡。在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中,裝備制造業占據著核心地位。目前裝備制造業在我國工業比重高,掌握著信息技術、核技術及空間技術等,而且發展規模遠大于生產業。生產業為裝備制造業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通過嵌入到裝備制造業生產的上中下游實現與其的互動融合,借鑒彭本紅〔17〕關于服務型制造網絡的研究,結合裝備制造業行業具有的核心地位特殊性,將裝備制造業密切關聯的生產業部門概括為:研發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銷售服務及售后服務。裝備制造業作為核心主體與生產業相關部門的聯系形成星形的網絡模式。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各部門直接緊密的聯系形成互動融合的核心網絡層,核心網絡層具有互動融合的核心能力,合作關系比較穩定;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中還存在著另外一些組織和個人,他們與裝備制造業、生產業之間的關系相對松散,在核心網絡層需要更多的資源滿足互動融合的需要時,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客戶與裝備制造業、生產業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網絡組織中的松散網絡層。松散網絡層與核心網絡層不同,松散網絡層內的組織不是互動融合系統的核心主體,在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中發揮著輔助作用。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是靈活的網絡結構,有利于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核心產業發展。

(二)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模型構建

SNA的行動者指的是點(節點),不但包括產業,還包括相關的組織。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的研究,其行動者包括裝備制造業、生產業及其他相關的組織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用戶;社會網絡圖中的線表示的是行動者(節點)之間的聯系,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圖中行動者的關系為“多元關系”,包括各要素之間的合作關系,各要素之間合作的緊密程度及在各要素之間流動的知識、物質資源等。SNA中心性、密度、結構洞與異質性是體現社會網絡特征的相關指標。

由于社會網內各行動者之間的關聯程度難以用統一數據進行衡量,為了明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的行動者及其關系,本研究采用德爾菲法對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進行研究。本次咨詢主要目的是對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內行動者之間的權重關系進行確定。本次咨詢邀請包括裝備制造業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從事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共20位。我們要求專家根據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發展現狀,針對我國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的行動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打分,將行動者聯系的密切程度用1、05、0分別表示,1代表行動者間的關系密切,05代表行動者之間僅保持一般的聯系,0代表行動者之間沒有聯系。在對給出的權重進行處理后,讓專家對之前的判斷進行調整,直至結果達成一致,利用德爾菲法取得的最終數據,建立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行動者關系權重矩陣,如表1。運用NetDraw繪制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模型圖,如圖2所示。

三、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分析與檢驗

(一)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社會網絡特征效應分析及假設

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是由裝備制造業、生產業、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用戶等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W絡特征效應分析,能夠揭示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運行的條件。

1.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網絡中心性效應分析及假設

社會網絡分析中利用“中心性”測量行動者在社會網絡中的中心地位,“中心性”分析又包括點的中心度和圖的中心勢。點的中心度體現行動者在整體網絡中的權力,圖的中心勢則體現社會網絡圍繞單一行動者或多個行動者構建的程度。

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心勢效應。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是互動融合系統中的主要要素也是核心要素,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除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外的其他行動者包括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用戶,這些行動者都是為互動融合提供資源及信息的,也是圍繞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而建立聯系的。當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圖中圍繞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的中心勢較高時,說明其他行動者可以為互動融合提供更多的資源輸出,有利于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促進互動融合系統順利運行。

系統組織社會網絡點的中心性效應。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存在著眾多的行動者,行動者需要協調統一、發揮自身優勢才能保障互動融合系統組織運行。裝備制造業在我國工業比重高,掌握核心技術,發展規模遠超生產業,在互動融合系統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在互動融合組織社會網絡中,裝備制造業同樣是占主導位置的核心行動者,裝備制造業制定整個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的運行規則,協調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各個行動者之間的關系,在出現沖突時做出合理的仲裁,在互動融合過程中選擇發展方向、做出發展決策,保障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的協調統一,促進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實現互動融合系統順利運行。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關于網絡中心性與互動融合系統運行的4個假設:

H1:圍繞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的中心勢越高,越有利于系統運行。

H2:裝備制造業點度中心度越高,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運行。

H3:裝備制造業中間中心度越高,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運行。

H4:裝備制造業接近中心度越高,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運行。

2.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網絡密度效應分析及假設

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密度描述的是網內所有行動者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網絡密度一方面體現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內各個組織受到整體網絡的影響,還體現著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內各組織之間的相互影響。當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密度較高時,裝備制造業及生產業都可以從整體網絡中獲取更多的資源,有利于裝備制造業及生產業產業自身的發展。當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密度較高時,有利于知識、技術、信息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的傳遞,促進個體行動者的優化發展;另一方面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的密度較高,表明網絡內各個組織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形成了組織間更為有效且多方向的聯結,政府、行業協會、中介可以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提供更多的支持,增強互動融合的效率,更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運行。因此本文提出:

H5: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密度越大,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的運行。

3.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網絡異質性效應分析及假設

結構洞的存在是具有網絡異質性的必備條件。Burt提出結構洞的作用是作為橋梁的角色形成的非多余的聯系。Sammarra 的研究表明在網絡中企業與機構的異質性有助于知識的流動與創新。〔18〕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都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在互動融合過程中對于知識、技術的存量、流動、創新等都存在著極大的需求。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除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外還包含著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及用戶,他們都占據著與互動融合組織社會網絡與外網的結構洞,發揮著橋梁作用,建立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與外網之間的弱聯系。行動者往往可以通過弱聯系獲取有效信息,有利于創新的實現。與科學家的創新過程類似,科學家在科學研究時往往通過圈外人獲得靈感,這就是科學家與圈外產生弱聯系所獲取的創新思維。在統一網絡內部的行動者容易受到網絡較高同質性的影響,影響知識的獲取與技術的創新。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內部存在著各種機構,有利于網絡異質性的發揮。當互動融合組織社會網絡內部具有較高異質性時,行動者彼此間的資源得到互補,知識、技術、信息的來源更加廣泛,促進新思想、新技術的形成,同時還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提供更多的突破性或者替代性的新科技或新技術,有利于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的互動融合發展,推動互動融合系統運行。因此本文提出:

H6: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異質性越大,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的運行。

(二)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理論模型與數據來源

1. 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理論模型

根據前文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的分析及提出的系統組織社會網絡3個特征即中心性、網絡密度、網絡異質性效應的6項假設,構建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結構方程理論模型,圖中每一條連接線代表一項假設,如圖3所示。

2.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社會網絡理論為基礎,在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從理論模型出發對問卷進行設計。經過專家評審、小組討論等步驟,擬定相關測量問題,形成對互動融合網絡特征與互動融合系統運行關系的問卷。具體測量問題如表2所示。問卷采用李克特五分制評分,評分1-5,分別為“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調查對象包括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內裝備制造業、生產業、政府、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相關從業人員及用戶。問卷通過電子郵件及面談的方式完成,最終形成有效問卷203份。

在變量1系統運行1技術融合能夠體現互動融合系統的運行產品融合能夠體現互動融合系統的運行市場融合能夠體現互動融合系統的運行管理融合能夠體現互動融合系統的運行本文采用CronbachAlpha系數檢驗量表的信度,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 結果顯示量表的總體CronbachAlpha系數為0921,各維度CronbachAlpha均大于07,f明本調查問卷的信度較好。關于測量模型的效度分析,本文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CFA),測量模型的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各測量題項的T值范圍在5328―15874之間,遠遠大于T值大于196的標準〔19〕,表示數據聚合效度令人滿意。

(三)互動融合系統社會網絡特征效應模型擬合與假設檢驗

1.模型擬合

在數據的信度及效度都通過后,進行初始擬合度評估及模型的修正,本研究首先通過驗證性因子分析(CFA)中的極大擬然法(ML),應用Amos 21軟件對初始模型進行參數估計與擬合度評估,對于擬合度的評估指標本文選取參考文東華提出的檢驗擬合度指標。〔20〕在對初始結構方程模型適配度檢驗中,適配度檢驗無法與觀察數據適配。SRMR、TLI、PNFI等適配度指標都沒有達到標準,出現此種情況表示需要對假設模型進行修正。

吳明隆指出在適配度指標無法與觀察數據適配時,需要對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的路徑刪除?!?1〕在初始模型擬合過程中“EMI與PSI中心勢系統運行”路徑系數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要求。出現這種情況與我國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處于初級階段有關,在發展初期裝備制造業占互動融合系統的主導地位、掌握核心權力,生產業由于行業發展規模小、時間短,行業核心競爭能力不足,不能滿足裝備制造業發展提出的復雜、高技術、高標準的服務要求,無法形成優質、高效的互動環節。因此在互動融合系統發展初期,生產業只能作為提供基礎服務的合作伙伴與裝備制造業進行互動,同時裝備制造業由于無法從生產業得到發展需求,促使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內其余成員與其的聯系增強,形成社會網內成員主要圍繞裝備制造業而非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兩者的網絡中心勢。建立在修改模型理論合理的基礎上,本研究將刪除“EMI與PSI中心勢系統運行”的路徑。

符合在刪除不顯著“EMI與PSI中心勢系統運行”路徑后,重新對結構方程進行擬合,經過修正后的結構方程擬合指標都達到了標準,且標準化系數均達到顯著,模型擬合結果如表3所示。

2.假設檢驗

根據上文針對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初始模型的修改,對網絡特征效應假設進行檢驗。在模型擬合過程中,假設H1由于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且在理論分析合理的情況下將其刪除,所以假設H1沒有通過驗證。在修正模型進行擬合后,H2、H3、H4、H5、H6的路徑系數多達到顯著性水平,并且各項擬合指標也達到了標準,說明這5項假設都成立。即裝備制造業的點度中心度、中間中心度、接近中心度越高,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運行;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密度、網絡異質性越大,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的運行。

由上文研究可知,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社會網絡的網絡點度中心性、網絡密度、網絡異質性越高,越能夠推動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發展。

四、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測度及建議

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社會網絡測度,能夠揭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狀態,為提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建議奠定基礎。

(一)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測度

根據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行動者關系權重矩陣,運用UCINET計算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各點的中心度指數、網絡密度及結構洞,結果如表4、5、6所示。

(二)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測度結果分析及建議

1. 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心度測度結果分析

點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與中間中心度指標顯示,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裝備制造業的中心性最高,點度中心度與接近中心度指數達到100,說明裝備制造業與網內各行動者之間都建立了直接的聯系。驗證裝備制造業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占據的核心主導地位,確保裝備制造業在整個網絡中發揮協調、決策的能力,保障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順利發展;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心度測度中,政府、中介及行業協會的中心度也很高,說明政府、中介及行業協會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中同樣具有重要的位置,政府、中介及行業協會應當積極發揮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有益的作用,促進互動融合的發展;生產業的中心度整體處于中間位置,無論是對于信息、資源的獲取,還是對其他行動者的控制能力都不強。這與當下生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有關,由于我國生產業處于發展初期,行業核心競爭能力不足,導致生產業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內從信息到資源都“受制于人”;用戶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心度最低,但并不能說明其不重要,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是從價值鏈上游到下游形成的全鏈網絡,用戶及高校、科研院所是處于價值鏈兩端的行動者,所以表現出在社會網絡內中心度相對偏低,但用戶及高校、科研院所能夠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提供必需意見及支持,是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的必要行動者。

2. 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密度測度結果分析

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的密度為03939,網絡中關系的標準差為03643。社會網絡分析中整體網的密度取值為0到1,密度越接近1,說明整體網的密度越大,由此可知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的密度并不大。體現出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各行動者并沒有受到互動融合系統社會網結構的較大約束,各行動者擁有較強的自主行為能力?;尤诤舷到y組織社會網絡密度較低,可能是由于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發展處于初始階段,互動融合系統內各行動者信任程度不高,聯系頻率較低。

3.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結構洞測度結果分析

從Dyadic Constraint(限制度)數據可知,裝備制造業的有效規模最大(Effsize)達到7559,效率(Efficie)最高達到0687,總限制度(Constra)最小為0298,被限制的等級(Hierarc)最低為0036,裝備制造業受到網內其他行動者的控制很小。而裝備制造業對于生產業的控制則很高,對生產業控制在011-018之間,再一次證明了,裝備制造業在整個網絡中占據的核心位置,同時也體現出生產業與裝備制造業在互動融合發展中地位的差距;在對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結構洞的分析結果中發現,用戶擁有對裝備制造業最大的控制,達到006。用戶對物流服務、銷售服務及售后服務等的控制達到010,僅次于裝備制造業對三項服務業的控制015。

4.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測度結果建議

根據上文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測度結果,提出如下促進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發展的對策建議:一方面,生產業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顯現出的中心度水平低,與其行業發展現狀直接相關。要增加對生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放寬生產業發展相關的限制性政策,積極促進生產業向著專業化、規模化及磧薪锨烤赫力的行業目標發展;政府、行業協會及中介機構應積極發揮引導和支持作用,建立更為緊密的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社會網絡。另一方面,為裝備制造業、生產業與科研機構創造更多合作交流機會,拓寬資源渠道、優化網絡結構提高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異質性水平;用戶擁有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較強的控制能力,增強用戶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的地位,積極建立用戶參與的生產形式,形成用戶至上的營銷氛圍。

五、結論

本文首先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進行分析,構建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模型,分析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特征效應,最后對系統組織社會網絡進行測度,主要結論如下:

1.分析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結構,構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模型。

2.分析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心性、密度、異質性等特征的效應,建立系統組織社會網絡模型,提出6項假設。運用結構方程進行檢驗,除“H1圍繞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的中心勢越高,越有利于互動融合系統運行”沒有通過驗證,其余5項假設均得到驗證。揭示了網絡中心度、網絡密度、網絡異質性越高,越有利于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發展。

3.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進行測度,測度結果表明,裝備制造業的中心度最高,但生產業的中心度偏低,網絡的整體密度偏低,網絡中除裝備制造業外用戶對于生產業的控制較強。

4. 根據上文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促進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發展的對策建議。增加對生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政府、行業協會及中介機構應積極發揮引導和支持作用,拓寬資源渠道、優化網絡結構,提高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異質性水平,增強用戶在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中的地位,積極建立用戶參與的生產形式。

本研究對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的分析,豐富了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理論,但仍存在不足之處。本文使用專家咨詢法構建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業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并且確定權重關系,能夠為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網絡研究提供借鑒,但存在一定主觀性。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考慮增加相關產業數據或結合案例對于互動融合系統組織社會網絡關系權重進行確定。

〔參考文獻〕

〔1〕汪應洛.創新服務型制造業,優化產業結構〔J〕.管理工程學報,2010,24(S1):2-5.

〔2〕劉戒驕.生產分割與制造業國際分工――以蘋果、波音和英特爾為案例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1,277(4):148-157.

〔3〕趙勇,齊謳歌,曹林.裝備制造業服務化過程及其保障因素――基于陜鼓集團的案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12):108-117.

〔4〕吳建祖,曾憲聚,趙迎.高層管理團隊注意力與企業創新戰略〔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37(5):170-180.

〔5〕彭學兵,陳璐露,劉h伶.創業資源整合、組織協調與創新企業績效的關系〔J〕.科研管理,2016,37(1):110-118.

〔6〕John H.Dunning.Internatinal Production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ces〔M〕.New York:Geoge Allen&Unwin(Publishers)LTD,1981.

〔7〕Van Damme,Dirk.Quality Issues 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1(41):415-441.

〔8〕W?理查德?斯科特,杰拉爾德?F?戴維斯.組織理論――理性、自然與開放系統的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1:149-150.

〔9〕Baker, Wayne E.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M〕//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Form ,and Action.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2:397-429.

〔10〕Miles, Raymond E., Charles C. Snow. Causes of Failure in Network Organization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2(34):53-72.

〔11〕趙炎,王琦.聯盟網絡的小世界性對企業創新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中國通信設備產業的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3,28(4):108-116.

〔12〕陳文婕,曾德明,陳雄先.豐田低碳汽車技術合作創新網絡圖譜分析〔J〕.科研管理,2015,36(2):1-10.

〔13〕〔17〕彭本紅,谷曉芬,周倩倩,武柏宇.基于SNA的服務型制造項目治理風險分析〔J〕.管理評論,2016,28(2):25-34.

〔14〕劉友金,李彬,劉天琦.產業集群式轉移行為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30(4):131-141.

〔15〕劉軍.整體網分析――UCINET軟件實用指南〔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1-4.

〔16〕Burt,R.S.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18.

〔18〕Alerssia Sammarra, Lucio Biggiero. Heterogeneity and Specificity of Inter-firm Knowledge Flows in Innovation Network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8,45(4):800-829.

〔19〕Krause D R. The Antecedents of Buying Firms Effort to Improve Supplier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9, 17( 2) : 205-224.

篇(4)

關鍵詞:制造業;創意產業;融合發展;投入產出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依托。創意產業本質上是知識密集型產業,能夠有效地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產業創新能力不足等制約問題。泛長三角經濟區的地理位置、人才儲備以及經濟基礎等,為制造業的革新和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由于人力成本提高、資源環境惡化等因素,江浙滬地區制造業發展漸入瓶頸,于是以創意產業為主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成為該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安徽省在加快產業承接、積極促進產業轉型、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同時,積極尋求創意產業的聯動發展。創意產業體現了高度的產業融合,其中制造業是創意產品重要的融入方。創意產業為制造業提供創新設計,從而提高制造業的競爭能力,制造業為創意產業培育市場或客戶。未來泛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結構轉型,將體現為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究竟如何衡量創意產業對制造業的融合程度?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創意產業和制造業究竟具有哪些特征?如何發揮創意產業的創新融合功能,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本文根據1997年、2002年及2007年全國和泛長三角經濟區三省一市的投入產出表,對制造業和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行比較分析,為該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建議。

1.文獻綜述

我國區域制造業綜合發展能力總體提升,但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中西部地區制造業綜合發展能力明顯低于東部地區;以制造業、服務業等為代表的產業接力式發展為泛長三角區域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孔偉杰指出企業創新能力是企業轉型升級最關鍵的因素,單純依賴于出口數量擴張無益于企業轉型升級甚至可能出現負向效應,而發達國家的后向技術關聯效應將會激發企業轉型升級。但自主創新對制造業結構的作用受創新類型、創新結構、創新成果轉化等因素的影響;Mac-pherson通過對紐約市制造企業與外部生產業之間關系分析后,發現制造企業對研究、設計、產品開發等外部生產的需求顯著增強。

對于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產業的融合發展,Fredfiklin等指出:產業之間的傳統邊界正在模糊,產業融合的演進同時在企業和產業層面展開,主要過程包括知識融合、技術融合、應用融合和產業融合。創意產業的出現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顛覆,是基于經濟運行系統的創新;創意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影響,主要靠占領設計前沿、應用新技術和形成密集但自由的創新者、生產者、消費者的新網絡而保持競爭優勢;新創意衍生出的新產品和新市場以及更多創造財富的機會,將促使一國經濟成長和轉型;創意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突破代工型經濟瓶頸、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強化企業對危機的抵御能力,從而加快形成完整的創意產業價值鏈;張勝冰指出包括工業設計、廣告設計、咨詢策劃等在內的工業創意活動,體現了創意產業與生產業良好的交叉融合;而文化產業與制造業多通過延伸融合、交叉融合和關聯融合三種機制協調發展。

以上研究成果對制造業及創意產業的功能地位、關聯融合進行了分析,論證了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是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將基于這些理論成果,運用實際運行數據,分析兩者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呈現的特征與趨勢,對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關聯效進行比較研究。

篇(5)

關鍵詞:文化產業;文化藝術;科技;創新建議

1文化產業語境下文化藝術與科技融合的關系

1.1科技提升了文化藝術的社會價值

文化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根源,只有發展國民文化,才能有效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萍际窍冗M的生產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起著一定的決定性作用,科技的創新和發展是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通過電腦、網絡等科技產品,可以有效傳播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藝術的社會影響力,使越來越多的人受惠于文化藝術,從整體上促進國民文化水平的提升。電影是新型的文化產業,是文化藝術的傳承者,一些文化內涵往往通過電影表現出來。例如,電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而成的,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和認可,[1]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

1.2文化藝術可以使科技更加人文化

在文化藝術的融合與影響下,科技被賦予了人文氣息,文化內涵和意義更加深刻。對于廣告行業來說,廣告的宣傳更加注重廣告的審美特點。現在的廣告考慮更多的就是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這也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成果。由于文化的加入,也出現了電視和攝像機等科技產品,將文化藝術推到全新的高度,使科技更加深入人心。深圳的文博會就是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最好融合,更是全國文化產業的“橋頭堡”。

2文化產業語境下文化藝術與科技融合的限制性因素

2.1科技對文化產業的支撐作用沒有得到體現

(1)技術集成能力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環節之一,但相應作用卻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基礎研發對技術集成的帶動作用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產、學、研的結合力度不夠大,文化科技創新成果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脫節,很難構建完善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文化科技創新產業項目并不多,地域文化與高新技術尚未緊密結合起來,造成歷史文化內涵與現代表現形式兼具的產品形態比較單一化。(2)文化產業科技創新水平有待提升。文化企業科技創新觀念較為薄弱,新興文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升,一些動漫游戲、創意設計企業仍然處于產業鏈的低端,核心技術和產品競爭力沒有得到提升。

2.2缺少構建文化科技融合政策的保障機制

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促進政策缺乏銜接,缺少構建更為完善的文化科技自主創新的激勵政策。一些地區已經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規劃,其中有些內容能夠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然而,科技支撐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存在較多不完善的地方。從城市層面來說,缺少構建能夠扶持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專項規劃和政策體系。此外,現行政策的條塊分解特點比較明顯,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稅收扶持以及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等方面,文化企業與能夠享受到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待遇有一定的差距。

3文化產業語境下文化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創新建議

以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為例,成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城市整體經濟實力有所提升,文化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然而,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仍然有些許差距,文化產業行業結構、市場結構較不完善?;诖?,成都積極進行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不斷增強科技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構建了以企業為導向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促進了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值得相關地區加以借鑒,已經獲得了“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性基地”的光榮稱號。

3.1加強科技對文化產業的支撐能力

要構建以企業為主、市場為輔的文化創新體系,將產、學、研等緊密結合在一起,掌握好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構建配套產業體系,給予文化產業發展強大的支撐動力。首先,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保證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穩步增強。其次,要將現代科技與文化創作結合在一起,賦予演藝產品表現力。此外,還要完善文化市場中介機構建設,將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3.2科學規劃,促進文化科技融合創新

要制定出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科技融合發展規劃,要發揮出本土的特色文化資源優勢,并且正確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不斷提升文化傳播力。結合高新技術園區和文化產業集聚地,構建具有特色的文化科技創新園區。同時,要對產業轉型、產品創新以及政策環境等進行理論研究,以便于發揮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3.3完善政策扶持,鞏固文化科技創新地位

文化科技創新的產業發展是聯動的,是整體聯動和銜接的產業鏈、產業體系的整體發展。結合產業核心企業培育文化科技創新主體,構建完善的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形成創新型的產業集群。[2]要對非公有資本、境外資本投資文化科技企業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簡化相關審批手續。給予文化科技企業優惠扶持,尤其要在土地使用、財稅政策以及融資服務等方面予以扶持。除此之外,要進一步強化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的實施,加強文化科技基礎建設,財政投入模式要進行適度創新與優化,創建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

3.4利用科技手段,拓展文化產業鏈

(1)現階段,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方向往往在數字文化產業的新模式中得以體現,數字內容可以有效延伸傳統文化產業鏈,如圖書到電視劇、電影以及動畫等。簡言之,所有傳統產業被附帶上了一種數字化色彩,通過數字化,可以促進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如利用3D技術改編而成的經典電影。同時,可以實現文化科技在技術方面的融合。通過科技手段的應用,成都市加快建設“光網城市”和“無線城市”,大大提升了寬帶技術的規?;瘧盟?,構建了文化信息產品生產、傳播的技術環境。這一點上,深圳尤為突出,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拓展融合的道路上不斷嘗試,知名藝術區、文化產業創新園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迅猛發展。(2)基于文化產業語境下,要打造區域性文化科技創新研究平臺,構建人才智庫載體,構建圍繞社會服務、項目開發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文化科技創新的學術研究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密切關注世界文化發展趨勢,抓住信息化深入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加快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創新。完善網絡保護的過濾技術,為了避免黑客的攻擊,要加強使用防范黑客攻擊的技術手段。

4結語

文化產業語境下,加強文化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創新勢在必行,順應科學技術革命的新浪潮,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實現科技與文化藝術的同步發展,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推動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楊,顧海兵.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融合功能[J].群言,2017(09):34-37.

篇(6)

關鍵詞:港城產融合;京津冀;港口群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的京津冀港口群協同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HB15YJ012);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基于競合理論的京津冀港口群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D152013)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基于“港口-產業-城市”融合的京津冀港口群協同發展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1月13日

港口是一國交通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樞紐,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多元化功能的產業,其競爭形式也從單一港口發展轉化為區域港口群的形式。通過港口群各港口之間的資源共享、錯位發展,競爭與合作并存,將有利于避免港口群內部過度競爭所導致的資源浪費、重復建設以及閑置等問題?!耙愿鄞佼a,以港興城,港以城興,港城共榮”,揭示了城市、產業以及港口關系的變遷過程,同時也說明城市與港口相互作用的機理。隨著城市經濟狀況的發展變化,其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也會引起港口貨源的改變,這就要求港口要與之相適應,調整和優化其功能與結構,既可以避免港口與腹地產業結構不相適應所帶來的港口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可以通過臨港產業的發展,更好地支持城市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只有將港城產很好的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港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并以此促進所在區域經濟發展。

一、京津冀港口群港城產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首先,推進港城產融合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港口對產業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是城市的重要資源,而臨港產業的發展又提升了港口的規模與功能,同時臨港產業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京津冀地區由北到南依次分布著秦皇島港、唐山港(包括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天津港和黃驊港,港口群貨物吞吐量逐年增加,運輸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推進港城產融合發展,將為京津冀港口的發展提供必需的環境保障,為其提供腹地支撐,有利于充分發揮城市、產業以及港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促進京津冀資源的整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

其次,推動港城產融合是京津冀地區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現實選擇。京津冀地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港城產融合發展將更有利于為京津冀地區融入”一帶一路”,進而可以突出其區位優勢,發揮其沿海優勢,打造面向東北亞的北方門戶,加強與周邊國家地區經貿合作,進而為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更廣闊的市場。

二、京津冀港口群港城產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京津冀沿海港口群主要服務于京津、華北及其西向延伸的部分地區。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以及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京津冀港口群內各港口貨物吞吐量逐年增加,港口規模不斷擴大,腹地經濟支撐能力逐漸增強,總體水平不斷提高。整個京津冀港口群貨物吞吐量已經從2008年的7.9億噸,增加到了2015年的10.8億噸,其中煤炭吞吐量占全國的31%、礦石占20%,石油及天然氣占10%,集裝箱占9%。同時,由于港口之間地理位置較為接近,經濟腹地存在重復,也導致了港口功能分工不合理以及存在重復建設等問題。

首先,目前京津冀港口普遍對港城產融合發展認識不到位。部分地區港口、產業、城市發展相互分割,缺乏港口規劃和城市規劃的有效銜接,存在港口和腹地經濟發展的融合度不高,臨港產業包括臨港服務業發展滯后問題。同時,目前部分港口尚存在對岸線資源的利用不科學、碼頭布局不合理的問題。

其次,港口間同質競爭問題嚴重。其中,煤炭、礦石、原油是幾個港口共同追逐的貨源,尤其是對煤炭貨源的爭奪,2014年,秦皇島港、黃驊港、天津港的煤炭吞吐量分別占區域內的36%、21%、16%,港口之間的煤炭爭奪日益緊張。曹妃甸港、天津港、京唐港的金屬礦石吞吐量分別占區域內的39%、33%、20%,尤以曹妃甸港和天津港對鐵礦石貨源的爭奪最為激烈。

三、京津冀港口群港城產融合發展建議

(一)統籌規劃,協調發展。以京津冀協調發展為契機,統籌規劃,明確各港口功能定位,實現錯位發展。以天津港和唐山港為雙核,將其逐漸建成國際綜合貿易大港;以秦皇島和黃驊港為兩翼,將其建設成多功能的現代化大港。將城市管理、產業引進、港口運營同京津冀協同發展相結合,全力推進港口、城市和產業的相互融合與和諧共存,共同規劃、共同發展。將京津冀港口作為改善京津地區產業布局、擴充城市功能的主要途徑。無論是港口集疏運網絡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港口干線資源建設都應該同京津冀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以尋求城市、產業、港口的融合發展。如,近年來京津冀地區城市污染嚴重,各相關城市在產業布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而港口的建設將帶來更多的環保問題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目前,煤炭、鐵礦石是京津冀港口群的主要貨源,而其無論是在運輸還是在裝卸過程中都可能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增加空氣中的粉塵。因此,在京津冀港口的建設中,更應該加強對岸線資源的保護,嚴格對海域使用的管理制度,提高岸線的使用效率。

(二)有序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把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以各自優勢為出發點,采用某一業務優勢的企業控股,其他同類運輸貨物企業參股的形式,組建區域性的跨港的專業化的碼頭運營公司,實現港口資源的統籌規劃。采用包括資本輸出、技術合作、合作聯盟、換股合并等多種合資合作的方式,實現港口資源整合模式的創新,形成京津冀港口群合作發展的合力。統籌各港口資源和航運要素,強化頂層設計,根據腹地貨源和港口各自特色、優勢,整合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合作競爭的格局。完善港口集疏運輸體系,實現京津冀城市與港口的有效銜接,提升京津冀國際航運市場的競爭力。通過建立港口合作機制,可以進一步增強港口對京津冀區域城市及周圍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充分發揮臨港產業對港口與城市的支撐作用。產業是港口服務的對象,港口的發展也離不開產業提供的各種貨源。臨港產業的發展將促進港口運輸的繁榮,提升港口功能,物流業的發展反過來又能增強港口對周邊城市的輻射作用。充分發揮京津冀各城市的綜合服務優勢,利用港口口岸區位優勢,推進信息平臺和各項物流設施建設,提高對臨港產業的配套服務功能;依托區域優勢,培育臨港工業園區,充分發揮港口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京津冀地區可以以港口貿易為依托,帶動貨物的流動,進而增強貨流、資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集聚效應,并由此形成港口、航運、物流和加工制造產業的聯動發展,實現港口、產業對京津冀地區的支撐作用。

(四)完善城市建設,為港口提供發展環境。城市完善的集疏運交通體系的建設為港口的發展提供了綜合物流活動的空間以及內陸連接的通道,為港口及臨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所必需的外部保障。京津冀港口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城市所提供的人力資源、交通運輸、產業基礎等硬件以及經濟環境、外貿以及科研水平等軟條件。京津冀地區應充分發揮各城市的優勢產業,強化城市內部聯系,實現不同等級層次城市之間的協同發展,拓展城市發展空間。通過資源整合與共享、市場開放、要素和產業融合的城市間分工協作體系和京津冀市場無縫對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全區域統一、高效、發達的交通、運輸和信息網絡,以促進港口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代寶.當代超越競爭戰略的和諧內涵[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0.5.

篇(7)

[關鍵詞] 花卉苗木產業 現狀 分析 對策 河南南召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34-01

近年來,南召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花卉苗木產業,把其列為全縣支柱產業全力推進,通過“花卉杯”競賽、精品園區獎勵、編制產業規劃、舉辦玉蘭節會、“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等多種舉措積極引導促進,目前全縣花卉苗木面積已達到36萬畝,產值25億元,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1 南召縣花木產業呈現的特點

1.1 苗木種類繁多,主導品種特色鮮明

據統計,南召縣全部苗木種類約260種,主要種類74種,其中玉蘭、女貞占多數。尤其作為主導產品的玉蘭,具有適生、俏銷、品牌等明顯優勢,特色十分鮮明,種植面積已達28.2萬畝,占全縣花木總面積的81%;產值達到18.9億元,占全縣花木總產值的78.8%。南召玉蘭遠銷到北京、上海、山東、河北、四川、陜西等十多個省市。

1.2 花木種植面積大,花農銷售收入高

南召縣花木種植面積已達36萬畝,在南陽市位居第一,在河南省也是名列前茅。在《河南省花卉產業發展規劃》中,南召縣已被納入在全省建設的六大花卉產業核心區和全省30個花卉產業重點建設縣之一。在南陽市花木產業重點工作安排部署上,南召縣屬于全市“兩園一帶”(萬畝月季園、萬畝玉蘭園和百公里花木長廊)示范區建設重點縣。花農人均年收入達到1.18萬元,是農民人均收入的1.7倍。花卉苗木產業已成為我縣名副其實的富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1.3 三產融合發展,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南召縣花木產業,尤其是玉蘭產業已初步形成產業鏈:生物制藥、研發紅茶、生態旅游,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省級龍頭企業――南召縣華龍辛夷公司先后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河南大學藥學院、臺灣陽明大學等科研院校廣泛開展科技聯姻,研發玉蘭香水、美體香料、藥用含片等寶天玉蘭品牌系列產品100多個,榮獲“省名牌農產品”稱號,暢銷德國、韓國、_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茶葉專家聯合開展攻關,用芳香獨特的辛夷花窨制紅茶,成功研發出花香蜜韻、清香幽遠的極品紅茶――玉蘭紅,被評為河南十大紅茶“四大名旦”之一。目前,南召縣又將花木產業與美麗鄉村建設、觀光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給達標的花木園區獎勵20萬元。

2 SWOT分析

2.1 優勢(Strengths)

南召縣位于伏牛山腹地,南陽盆地北緣,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位于我國南北分界線的北側,是玉蘭的適生區和主產區,南召玉蘭可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華北、西北、華中、西南、華東等地區正常生長,是玉蘭的適生區和主產區;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玉蘭之鄉、中國辛夷之鄉、辛夷原產地,“中國玉蘭花特種郵票”首發儀式發行地等。連續多年被南陽市政府授予“全市花卉苗木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赌险儆裉m培育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項目》被授予“2013-2014年度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苗木類)”,南召玉蘭被評為南陽知名農業品牌、南陽農業十大品牌,授予神農獎。具有特殊的位置和優越的立地優勢、產業基地優勢、品牌優勢。

2.2 劣勢(Weaknesses)

我縣以玉蘭為主的花木產業雖然面積較大,但仍存在著種類較少、科技支撐薄弱、新品種研發不夠、繁殖、育苗技術比較落后、同質化嚴重等問題。

2.3 機遇(Opportunities)

一是生態文明建設機遇。黨的十首次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大建設并列,前所未有地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為花卉苗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二是南召生態旅游業的需要。南召縣提出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理念和奮力打造“南陽經濟強縣、中原旅游名縣、國家生態大縣”的發展目標,都離不開花卉苗木產業。三是城鎮園林綠化和家庭對花卉苗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3 發展思路與建議

通過對南召縣花木產業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南召縣花木產業有著明顯的優勢,存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問題。因此,在今后的發展思路上,要按照“基地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發展理念,突出玉蘭特色,逐步做大做強南召縣玉蘭產業,進一步提升南召玉蘭影響力,將南召打造成“河南領先、國內先進”的玉蘭花木強縣。具體舉措有以下幾點:

3.1 全力打造南召玉蘭品牌

要充分發揮“中國玉蘭之鄉”、“中國辛夷之鄉”、辛夷原產地等優勢和影響力,通過舉辦玉蘭文化節、研討會、推介會和參加國內花木節會等全方位、多形式宣傳推介南召玉蘭,同時積極申報中國玉蘭產業基地等玉蘭品牌和南召玉蘭集體商標,進一步叫響中國玉蘭之鄉。

3.2 加強玉蘭花木標準化生產

要結合南召縣實際有針對性的制訂花木標準,繼續推進精品園區建設,促進花木上檔升級,引領產業發展,逐步擴大建立苗木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提高苗木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程度。苗木生產中,以龍頭企業、花木協會、合作社為主,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建立苗木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實施產前、產中、產后綜合標準化管理,帶動南召縣花木生產向標準化、專業化、規?;较虬l展。

3.3 強化自主創新能力

要通過成立玉蘭研究所、建立玉蘭種質資源基因庫等項目,加強與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的聯姻,聘請高級專家等,積極培育玉蘭新品種,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掌握核心技術,不斷提高市場的占有率。同時,積極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指導,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全縣花卉苗木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在线观看 |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日本japanese少妇高清| 奇米777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妓女精品影院| 久久大香萑太香蕉av| 日韩内射美女片在线观看网站| √天堂资源网最新版在线|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台湾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成熟人妻换╳╳╳╳| 美丽人妻被按摩中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三上悠亚av影院在线看|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18|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手机看片久久高清国产日韩|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gogogo欧洲免费视频|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无遮挡又黄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