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28 15:49: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論文

篇(1)

>> 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經濟運行特點與趨勢分析 新常態下河南省金融服務的實體經濟 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的現狀、潛力與發展政策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技術轉移人員能力提升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路徑優化研究 河南省經濟增長與就業關系實證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 中原經濟區建設下河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省體育產業集聚與集群化發展研究 人口紅利轉變視閾下河南省人口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新常態下河南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制約因素及轉型路徑 產業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新業態發展研究 產業升級背景下河南省裝備制造業工業設計現狀研究 中原經濟區背景下河南省人力資源開發的對策研究 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省體育協調發展研究 跨文化視域下河南省的國際形象:現狀與構建策略 河南省就業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 河南省排污權交易制度配套政策研究 河南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人才戰略的政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占江.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12):113.

[3]趙志偉.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就業政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4]武文韜.經濟新常態下優化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創新環境問題分析[J].創新科技,2015(08):73-75.

[5]陳怡.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10):44.

注 釋

[1]人民網河南分網:

[2]占江.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12):113.

[3]趙志偉. 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就業政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4]趙志偉.河南省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就業政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5]武文韜.經濟新常態下優化河南省大學生創業創新環境問題分析[J].創新科技,2015(08):73-75.

篇(2)

關鍵詞: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

 

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更高知識和技術人才的推動。國家從2002年就明確指出:“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支教、支農、支醫、扶貧等工作。”全國相繼出臺了各項鼓勵和支持的政策,截至今天有“大學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等,政策包含發放津貼,交納各類社會保險、晉升職稱、考研、報公務員加分等政策。今年,國家還將出臺到西部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達到一定年限的畢業生,由國家代為償還其學費和助學貸款的政策。論文大全。

種種政策和措施創造和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吸引了一些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但是,多數大學生并不會因為政策和優惠而首選農村就業,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的真正動力并沒有激活,農村的發展空間、環境、薪水、生活品質等因素,成為左右他們理性選擇的關鍵,成為城市和農村之間就業選擇的一道深溝。論文大全。

高校是大學生邁向社會的最后加油站,我們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入手,幫助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成才觀、就業觀和擇業觀,使廣大青年學生充分認識到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同時更要注重推出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引導新舉措,填平深溝,架起橋梁,從而更有效的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創業。論文大全。

1、注重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的引導

高等學校就業指導工作要把有針對地進行農村就業創業教育,擺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服務的重要位置上,加強有關“三農”問題的形勢政策教育。要集中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集中宣傳各項關于鼓勵和引導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的政策,使每一個畢業生熟悉和了解相關舉措,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主動幫助面向農村就業創業的大學生,解決他們實際困難;定期走訪和慰問面向農村就業、創業的大學生,真正做

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

2.注重加強大學生到農村的實踐教育

農村等基層需要熱愛農村工作、綜合素質好、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大學生。高校應積極探索教學內容的改進,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實踐教育為保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當前,大學生到農村的實踐主要依托共青團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由于實踐時間緊,內容變化快,針對大學生就業引導作用不明顯。因此,高校可以嘗試根據學校特色,有條件的采用共建農村實踐基地的模式,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建立長期定點的學生實踐實習平臺。提高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的意識,鍛煉實踐能力,培養對農村的真實體驗和情感。

3.搭建聯系農村人才市場橋梁

高校要做好畢業生到農村就業的指導服務工作,做好創新人才培養和輸送,以優質的人力資源支持新農村建設和發展。高校應逐步建立起農村人才需求信息的機制,搞好農村就業信息服務,發揮就業信息網的作用,及時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新進展,收集和新農村建設的人才需求。高校還可以舉辦不同層次的農村人才市場,組織不同類型農村人才招聘會,為農村人才流動搭建平臺。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觀摩農村人才招聘市場,使學生了解農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通過基地實踐有助于改變原來單純的政策指導、技巧指導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使大學生對農村有一個系統感性的了解,加強大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做好農村就業的心理、知識和能力準備。實踐證明:通過共建農村實踐基地的模式,不僅是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大學生服務農村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更是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陳秋華,建設新農村: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新選擇.

[2]曾瓊芳、馬于強,實行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地區就業的對策研究.

篇(3)

論文摘要:通過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現狀的分析,探索構建以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為基礎,以搭建創業就業平臺為載體,以創新創業就業模式為動力的“政府推動、校企聯動、學生行動”的就業服務新體系,對推動和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現狀與對策

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建設者、提高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用人單位尋找合適人才是大學生創業就業的“三大難題”,構建“政府推動、校企聯動、學生行動”的就業服務體系對于破解這“三大難題”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一、構建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現實需要

(一)高職生就業問題的社會影響極其廣泛。當前,我國高職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求職猛增,崗位有限,另一方面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高職生的就業難現象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首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來看,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需要有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支持和保障。其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牽涉到千家萬戶,是廣大家長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再次,大學教育質量的好壞,最終取決于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歡迎程度,這使高職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二)構建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是高職教育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危機導致了快速上升的顯性的和隱性的失業。作為非熟練甚至是半熟練的高職畢業生受到的沖擊無疑是空前的。在新形勢下,我們的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開放性、職業性、實踐性的優勢,對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目標)、“怎樣培養人”(培養的方式方法)應有更加清醒的認識,進而需要大力加強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定位長效制度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建設與發展的寶貴人才資源,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需要一批又一批的高校畢業生通過就業及時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同時,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高質量和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信息網絡技術對高職院校就業服務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傳統的就業服務往往表現為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和“就業形勢報告會”、成功人士經驗論談、畢業生相關政策和程序宣講會等等。即使多數學校開通了就業指導和畢業生就業服務網站,但在高校就業信息網站的建設過程中,沒能充分把握網絡技術與就業工作具體業務的結合,因而也未能充分實踐為就業的主體雙方服務的宗旨。高職院校應該加大就業網站供求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步伐,提供更多的數字化信息資源,使無形的人才市場與有形的就業市場更好地相互補充,形成就業信息暢通,信息準確豐富、數據更新迅速的就業信息網絡化的目標。

二、政府、高校、企業等多方聯手大力助推大學生就業工作的現狀

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日益突出,全國上下高度關注、共商大計。國家出臺政策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政府想方設法制定各種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學校奔波與校企之間忙于推進大學生就業,家長也是廣開門路、千方百計地為子女謀求職位、崗位,畢業生本人更是為提前接觸社會、走入社會、服務社會而摩拳擦掌、四處奔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積極為大學生順利就業出謀劃策。

第一,政府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了有力保證。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由15個配套文件組成的一整套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體系。根據國務院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全國已有27個省級政府出臺具體實施辦法。2009年人社部、教育部、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工商聯、團中央共同下發了《關于印發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的通知》。計劃2009年~2011年,組織100萬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為了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技能培訓,國家還決定實施“雙證書”制度。為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教育部、商務部共同下發《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類高校在相關專業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在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等層次培養高質量的服務外包人才,力爭在5年內培養和培訓120萬名服務外包人才,新增100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2013年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300億美元。另外還出臺了包括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城鄉基層就業,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積極吸納畢業生、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和就業指導,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政策措施。

第二,學校與企業加強協作,開辟多種渠道、采取靈活機動的辦法全面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各高職院校通過各種渠道讓企業充分了解學校、了解學生,推介學生、實現校企合作已成為高校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一環。每到就業季,學校不僅為長期合作的企業敞開招聘大門,而且主動出擊,從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全國大學生就業相關網站、各大行業協會及往屆學生就職企業,廣泛搜索企業招聘信息,發函邀請企業洽談,介紹本校教學特色、學生專長,與用人單位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滿足企業需求的“實用性”人才的標準,聽取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近年來,高職院校進一步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強化實踐環節,畢業生就業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各高校不斷加大投入,積極開拓就業市場,從就業機構設置、就業人員培訓、就業服務內容和方式改進等方面不斷學習和探索國外的成功經驗,和政府、企業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加強合作和交流,不斷提高就業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第三,人才中介機構、社會培訓機構和高校積極整合資源直接建立合作關系,實施大學生就業服務計劃,建立大學生實踐平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服務已經成為未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種重要趨勢渠道。人才中介機構加入到畢業生安置工作中來,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和職業見習的機會、促進校企互動、推動高校加速市場化進程、開展聯合辦學等,在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儲存、,人才介紹、推薦工作和人才信息咨詢三個方面為大學生更順利就業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同時,就業培訓機構“以就業引導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為宗旨專注于職業生涯規劃、求職面試以及職前培訓,有效緩解了國內高校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培訓指導不足的現狀。團中央、大學生聯合會、各大中央媒體、有關政府部門、有關社會團體密切配合,聯手發起和實施了以大學生就業、創業培訓為內容的,攜手高職院校共同開發的大學生就業援助行動項目、大學生就業創業培訓工程,引進國際通用訓練課程,結合專業的職業化培訓模式,實施大學生實習計劃、社會實踐計劃,解決大學生經驗和社會閱歷問題,幫助大學生盡快完成從校園到社會、從課堂到企業、從學生到職業人的心理調整和角色轉變,以期迅速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并最終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構建“政府推動、校企聯動、學生行動”就業服務體系的基本思路

(一)政府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政策、提高大學生就業公共服務質量、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積極進行宏觀調控。

第一,政府在加快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步伐,繁榮第三產業,盡可能多地為大學生就業、實習創造和培育崗位和職位的同時,在政策、經費、項目、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為支持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大膽嘗試創建“政府出資金、企業出項目”形式的大學生就業和中小企業創新雙贏的機制;采取政府引導、校地聯動、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重點打造大學生創業園區;鼓勵社會機構面對大學生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大學生創業中免收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設立小額擔保貸款基金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專項資金;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廉租公寓;建立大學生創業中心等。

第二,國家通過相關的優惠政策促進大學生擴寬就業面,鼓勵大學生參軍或者到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的同時,積極鼓勵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完善相應的就業配套設施,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切實的幫助。比如,2009年廣州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引導基層就業、鼓勵吸納就業、扶持自主創業、提高畢業生創業就業能力、改善就業服務、健全就業保障政策等六個方面31項政策,每年投入的資金達14億多元。實現了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順利推進。

第三,盡管多年來各級地方政府為促進大學生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我國大學生公共就業服務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存在著公共就業服務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不足,公共服務機構職責定位不明確,公共就業服務壟斷且管理不到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化但又供給不足,公共服務政策指導與監管力度的地區性差異等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及相關公共服務機構在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專業化和系統化管理以及一站式服務等模式上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在加強對政策、法規的宣傳和闡釋、明確各類公共服務部門職能、明確具體公共服務標準、規范各類招聘實體具體細則等方面做好大學生公共就業服務機制建設。

(二)高職院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就業觀念,建立就業導向的教學支持系統,延伸就業服務過程,拓展就業服務形式,提升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創新就業信息服務體系。

第一,注重高校與企業、行業協會、社會培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創新就業創業見習、實習基地建設。首先,學校要傾聽企業、行業有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邀請成功企業家、行業專家、權威人士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專業設置和課程制定,及時了解企業的產業發展、長遠規劃、用工需求等信息。其次,以“互惠互利、各方受益”為基本原則,構建企業與畢業生之間的綠色橋梁。即企業與高職院校聯手,合力搭建大學生創業就業平臺。一方面,高職院校組織熟悉創業政策和產業發展態勢的專家、企業家成立大學生創業創業指導小組、大學生創業企業家咨詢委員會,更好地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業,改變以往大學生創業就業缺乏專業指導、實戰力薄弱的不足之處,形成有規模性、導向性的服務平臺,讓成功經驗被不斷復制、傳承下去。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與創業投資機構、社會企業、大學生創業園和科技孵化器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籌集社會資金,成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適度資金支持和項目孵化,對大學生創業實踐給予技術支持,積極引導學生們的創業活動,使大學生在經營管理、資本運營、團隊協作、公共關系、風險競爭、法律契約、開拓創新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再次,積極利用校友資源,通過建立校友企業聯絡人制度、組織就業與創業校友論壇、開展校友導航等形式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新平臺。

第二,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有計劃、分階段地進行就業指導教育,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的同時,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協調各個部門,發揮學校報刊、宣傳欄、廣播、網絡、圖書館、團學組織的作用,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校外實習實訓、校園文化活動等形式積極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出學生的創業就業欲望和能力。

篇(4)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和就業價值取向,并結合當前形勢,提出改變就業價值觀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關健,并給出加強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引導策略。

2009年應屆畢業生達611萬,畢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在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將應屆畢業生就亞納入2009年工作要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啟動“2009年就業服務系列活動”,這一系列的舉措都將有效促進大學生就業。就此我們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進行了分析,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在就業時的價值取向,要實現大學畢業生充分就業,就要引導畢業生主動地樹立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就業價值觀。

一、就業壓力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1.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大

2007年畢業生為478.97萬人,2008年畢業生559萬人,2009年應屆畢業生611萬,加上未就業的往屆生,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部分企業裁員也給畢業生心理增加了就業壓力。據新華網最新進行的2009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調查問卷網絡調查顯示,91.05%的人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5.33%的人認為就業形勢正常,而只有1.59%的人認為就業形勢較妖

2.就業供求仍有矛質,形勢依然嚴峻

高校的擴招使我國高等學校由精英教育模式進人到大眾化教育模式,2002年以后就業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長幅度緩慢,整體就業率只有76.25%。雖然我國經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增長速度放慢,但是還是處在快速上升的發展階段,每年可增加就業崗位1000萬個,特別是高技能型實用人才分缺乏,但是在當前就業形勢下一些企業仍然找不到合適的人術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相對于每年的社會用工需求,與社會的其他就業群體相比而言,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竟爭優勢,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應該不存在。但每年卻有25%左右的大學生不能及時就業,這其中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觀念應該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目前就業壓力下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和存在問題分析

1.大學生就業單位范圍擴大,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仍然是首選

據新華網調查顯示當前畢業生在就業單位的選擇中,國有企業、政府部門、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的選擇的比例分別為24.16%, 19.93%. 16.33%, 14.29%,選擇合資企業、自主創業的人數最久所占比例分別為12.84%和7.35%。另一份網絡調查顯示選擇就業單位無所謂、國家單位、事業單位的比例分別是37.27%. 20.86%. 19.30% 2009年國家公務員報名通過審核的人數超過了105萬人,各職位平均競爭比例為78:1,為歷年來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最多的一次。以上數據顯示選擇穩定的國家機關或者事業單位仍然是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但是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畢業生就業面已經慢慢地擴大。

2.大學生就業地區范圍擴大,但經濟發達地區仍為大學生首選

據新華網調查顯示,對于在校生來說,26.6%學生認為最理想的工作地點為北京,36.7%選擇上海,24.2%選擇廣州,12.5%選擇中小城市和基層。另一份網絡調查畢業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發展,66.91%選擇是,而只有33.09%的人選擇否。經濟發達地區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讓剛走上社會的萃萃學子對其充滿了向往和期待。但是由于就業壓力的影響,一些畢業生不再把這些地區當作找工作的必須地,而是轉向了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區。

3.先就業,后擇業已成為大學生主流的擇業觀

據新華網調查顯示,畢業生的擇業觀念中選擇先就業后擇業的高達57.47%,而選擇一步到位有固定收人的只有29.68%,不就業繼續深造和自主創業分別為5.49%和7.36%。但是部分畢業生職業規劃缺乏,使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增大,同時也影響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且在就業選擇中易盲目而行。現在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都遵循著先就業后擇業的指導原則,部分畢業生并沒有準確理解什么是先就業后擇業,而是盲目就業,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從興趣出發,往往對所面對的行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估計不準,工作中會明顯缺少責任感,導致最后跳槽。由此可引起的問題是用人單位擔心為別人培養人術在招聘大學生時可能更趨于保銀。

4.大學生就業注重能力的發展

調查顯示,畢業生就業注重個人發展空間和公司發展前景分別占30.53%和27.09%,薪水和公司重視人才程度分別占18.45%和18.04%。大學生就業更注重就業后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這是畢業生就業后的愿景,他們也更加重視單位對自身技能的培養,希望得到學習深造、專業培訓和發展的機會,創造適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環境。自由競爭的環境可以使大學生為自己選擇更好的環境,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但過高的期望值也給畢業生帶來更多的失落。就業中過多的挫折,會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費,也使畢業生官己為順利擇業設置了障礙。

5.大學生就業行為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鍛煉,獨立性不強,容易接受暗示,在困難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不敢果斷地作出選擇和決定,在壓力下覺得還是從眾有把握。因而放棄目標、計劃和興趣愛好,甚至放棄了自己在就業競爭中的優勢方面,盲目地以眾人的選擇來作為自己的擇業標準,很少從實際出發,認真地分析主、客觀條件,做出合適的擇業選擇。就業價值觀模糊導致畢業生就業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最終導致就業行為的盲目性。

三、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教育與引導策略

在當前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問題是影響其就業的最根本原因。畢業生就業已不再是單方面的問題,它還會帶來許多其他社會問題。通過教育和引導,讓大學生樹立起適應就業形勢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就業價值觀對幫助大學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態度

企業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于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在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大學生應該樹立起大學生也是普通勞動者的理念,抱著大眾化教育時代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尋找工作崗位,進人就業市場。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是大學生所不能改變的,只有調整自己的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于一點,調整好就業心態,從而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面。

2.引導大學生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模糊與準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就業市場的供需關系。從近幾年國內各大城市舉辦的大型人才交流會上看,大多數畢業生參加人才交流會就像趕集一樣,沒目標、沒準備,靠碰運氣,有意向沒信心,有信心卻準備不足,導致就業失敗。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中對個人職業愿景要有充分認識,在對企業用人需求足夠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業水平、性格、氣質、心理素質、管理能力、個人需求等方面,對就業目標有更明確的認識。如果不清楚個人的職業愿景,或對企業的用人缺乏了解,就不會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也就難以真正適應企業的需要,即使已經就業,也會形成很高的流動率,成為一種“隱性失業”。

3.引導大學生樹立從基層做起的理念

由與經濟發展迅速。我國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廣大農村還存在人才匾乏的現狀,蘊藏著較大的就業空間,大學生在基層還有廣闊的市場。政府為推動基層、西部發展,制定了許多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到基層去,從基層做起,是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追求同國家與社會需要關系的一個最佳結合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迫切需要廣大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農村去就業。高校畢業生在基層、在西部、在廣大農村可以獲得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大學生這種優秀的人力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廣大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農村就業,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且對于大學生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

大學生創業因為缺乏資金的支持而使創業熱情不高。創業給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企業管理、商業規劃、經營活動等,畢業生要創業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是注重企業管理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主動學習帳務財務、金融、稅收及相關法律知識,培養良好的管理才能。二是培養良好的創業素質,創業大學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自信心、堅強的意志,調節狀態,善于調控情緒,保持樂觀心態。三是培養良好的文化素質,包括思想道德、專業技能、人文知識和思維方式等。

篇(5)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途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數量不斷增加。隨著數量的增加,人才質量成為高等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質量強校為高等學校在當前和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確立了高等學校的發展模式。必將是高等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提升質量,增強內涵,是發展的關鍵。學校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學校的主體(學生)來體現。學生質量的提升,因素眾多。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面對高等教育的轉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應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現狀,思考學生的未來。“人”歷來是哲學家、思想家關注的焦點。更是關于人的學說,其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都是以現實的人為依托。馬克思從人的角度出發,探求人的解放,最終實現“人對自己本質的真正占有”。可以說是人本論,是人學,關于人的學說。人是學說的核心。我們現在所從事的教育,是當今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教育理應以人文精神為其深層內蘊,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以開發人的潛能為宗旨。以對人的深深的現實情懷和積極關切為積極價值目標。同時,衣俊卿在《日常生活批判與社會科學范式轉換》一文中指出:“遺忘生活世界的科學理論范式的根本特征是在普遍的知識和原理中抽調生活世界的多樣性和過程性,從而形成空泛的,大而化之的理論結論。目前,這種抽象化的毛病不僅在哲學研究中、而且在社會科學各領域中普遍存在。”教育是以人為對象的,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往往脫離教育主體的生存境遇,生存現實問題,缺乏“以人為本”精神,缺乏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發展人,開發人的潛能;缺乏關心人的生活,關心人的現實需求。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教育的本質功能。這樣才能確保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才可能更好的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使教育更加深入的傳播到人們的生活世界中,生存世界。高等教育不只是把學生引進來,更應該是讓學生走出去。使學生在經過了大學教育培養后能夠從容步入社會,適應社會,體現自身的價值,實現教育的目標。這是教育應有的責任,也應成為高等教育更加關注的問題。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大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畢業生數量亦是逐年上升。大學生就業的優勢逐漸下降,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難已成為眾多大學生面臨的現實。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元的,不僅帶有經濟性,同時還帶有社會性。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勞動力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同群體同時涌入就業市場,勢必給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增加了就業的難度;社會市場需求與高等教育培養的錯位。高校專業調整相對于社會發展呈現滯緩狀態。高校畢業生專業知識結構與市場脫節,同時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科學的就業機制;還有畢業生對自身能力估計過高,擇業期望值過高與用人單位需求的矛盾。很多大學生不具備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正確自我意識與自我定位。多數學生中存在精英化教育觀念過強,對職位和薪水要求過高,對用人單位的職位過于挑剔,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明顯落差。這是大學生就業市場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現象;大學生自身素質不高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因素。隨著大學生數量的增加,也相應的帶來了相當一部分學生質量的下降。表現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下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在短期內不會得到緩解,反而難度會加大。這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精神與現實的壓力,由此產生了很多心理與社會問題。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加以化解,來提升就業質量。在化解大學生就業矛盾這一過程中,高等學校更是責任重大,更應積極采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同時,大學生也應面對現實,適時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能力為將來的就業作充分的準備。

以上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就業難的成因進行了剖析,下面結合外語類學生的特點來思考與探索就業問題。論文參考。提高外語類學生就業率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1.學生掌握扎實的語言功底是提升就業的基本

對于語言類的學生,沒有扎實、牢固的語言知識,掌握必備的語言技能是無法實現專業就業的。除了不斷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外,還要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學生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語言的持久性,不斷提高語言的水準,不斷探討學習語言的內部和外部條件,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的提高與不斷強化。論文參考。

2.建設優化語言環境,改變現行培養模式對學生的就業尤為重要

學生的培養可以采用3+1的培養模式。與國外知名大學建立學生互派機制,使學生在國內學習三年,在國外學習一年。一年學習鍛煉時間可以相對靈活。這樣的模式可以為學生創建更好的語言學習交流的平臺。更快的提高學生語言交流與應用的能力。不至于學習的語言與實際應用脫節。學習的語言過于理論化,在實踐中的應用能力和功效弱化。加強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來增大就業機會。

3.設立實習基地

根據不同語種特點,選擇合適的實習地點。實習時間適當放長,盡可能多地增加實習時間。這有助于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增加就業能力與競爭力。實習基地可以選擇各種語言相對應的國家或國內的外企邊貿城市。

4.鼓勵有條件的學生經過實習鍛煉后,可以嘗試進行創業

特別是學習俄語的同學,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優勢,在邊貿城市進行創業。創業在當前擇業難的現實下,無疑創業是另一種擇業的選擇。然而,創業又帶有一定的風險,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要謹慎。嘗試從小做起,積累經驗,慢慢來,一定會有所收獲。

5.建立多渠道就業關系網

充分發動教師和已畢業學生關系網,為即將畢業的學生聯系工作的機會,拓展就業的渠道,增加就業的機率。對于提供可靠有價值就業機會的教師和學生給予一定的資金鼓勵,鼓勵更多的人關注畢業生的就業,關心畢業生,形成多渠道的就業關系網。

6.為畢業生提供暢通的就業信息平臺

就業信息在大學生就業中顯得尤為重要。在信息的時代,信息可以創造價值。就業信息是否暢通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就業信息的提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應由院系來承擔。論文參考。院系應采取多種措施獲得信息并及時準確地將信息提供給學生,保證就業信息的順暢。

7.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的語言知識外,還應鼓勵學生學些其它相關知識,為就業增加更多的機會

語言專業的學生學好語言至關重要,但其它知識的學習更有利于以后的就業。例如: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學些財務管理、文秘、經貿、法律等知識,可以有相對廣闊的就業空間。

總之,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普遍的現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我認為除了外部條件的協助外,大學生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身能力,實現就業,實現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

[2]衣俊卿.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的現代化.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

篇(6)

隨著高校畢業生規模的持續擴大,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勞動力供大于求,每年都有幾十甚至上百萬的大學畢業生未能實現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嚴峻的形勢,大學生就業難的矛盾日益突出,對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加強大學生職業指導。高校職業指導是幫助在校大學生了解社會就業形勢,了解社會人才需求和勞動政策法規,認識個人的職業志趣、職業能力與個性特點,不斷提高自身職業能力的過程。早在1996年,國家教委就要求各高校成立就業指導機構,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我國的職業指導已經發展了近二十年,但還是存在許多問題,歸結原因,主要是學校對就業指導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足,而是片面追求“就業率”,導致職業指導工作偏向急功近利。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必須要以人為本,進行全程化指導。

二.職業指導的涵義

職業指導是為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目前我國的高校職業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首先,職業指導是一個教育過程,本質上屬于思想教育的范疇,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職業指導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設計、學會選擇,實現人職的科學匹配;再次,職業指導的內容是給予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最后,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職業信息,提供就業咨詢和服務。

三.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分析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主要難在以下幾點:(1)畢業生總量大、增幅高,供過于求。(2)受長期計劃經濟和精英教育影響,部分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一方面,縣、市中小企業急需人才,另一方面部分畢業生不愿去第一線,去基層,有業不就的錯位現象依然存在。(3)大學生就業勝任力低。大部分高校因為種種原因減少甚至取消實踐課程,即使掌握大量理論知識也很難彌補實踐經驗的空缺,很多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若單位不花大力氣進行崗前培訓,大學生很難勝任崗位實際工作。(4)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等方面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與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求。(5)高校畢業生流向不夠合理。目前高校畢業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這些地區往往占據各種優勢,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較大、形式多樣。特別是“先落戶,后就業”政策的實施,既對大中城市的就業產生一定壓力,也影響一些中小城市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引進人才工作。

四.職業指導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作用和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學生依據市場需求自主擇業,學生平均一次就業率維持在85%-90%之間,半年后失業和離職率居高不下。隨著高校畢業生規模的持續擴大,201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已增至680萬,加上往屆未就業的人數以及社會新增就業人口的不斷增加,再考慮到經濟環境的影響,社會就業崗位增速緩慢,高校畢業生就業仍然面臨嚴峻的考驗,大學生就業難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大學生畢業生就業需求呈現多層次性,其中有志于報考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有通過雙向交流實現自主擇業的,也有嘗試自主創業的。還有一部分雖已就業,但由于專業不對口或不是自己特長的而暫時將就工作的。多層次的就業需求和較低的就業滿意度也對大學生職業指導提出了需求。因此,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及時有效地進行大學生職業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一)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自我,制定合適的大學生涯規劃

大學生正處在職業生涯的初級探索階段,這一階段對于大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處在這一階段的大學生對人生有著各種各樣的幻想,有些是可以實現的,有些是不切實際、無法實現的。他們對某種職業的認識通常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對大學生而言,讓他們從大一開始就認清自己的發展方向,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清晰的定位,并在4~5年內為目標而努力,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是其求職就業乃至將來職業升級成功的關鍵一環。職業指導能幫助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指定切實可行的大學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并努力為之準備和奮斗。

(二)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關注社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大學生在畢業時很少有過職業方面的體驗,對社會及職業的了解幾乎是一片空白。在走向社會之前了解社會上有什么職業以及職業對人的要求和規范是非常必要的。職業指導作為聯系學校與社會的紐帶,能夠有效地把兩者聯結起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需求和變化,幫助大學生調整好心態,認清自己的位置,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承擔起自己的工作角色,從而對社會有一個真實、客觀的認識,樹立信心和責任感,盡早盡快地適應新的環境和角色。職業指導能夠促進學生將自我實現的目標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不再抱著“天之驕子”的光環,只想著要去大城市、規模大的公司和薪酬高的企業,將自己的能力需求和社會的要求達成統一,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克服就業心理障礙

大學生擇業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大學生常常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應對,導致缺乏自信、臨陣怯場、急躁焦慮、患得患失、難以抉擇等各種心理障礙,影響他們順利進入職場。職業指導可以幫助他們加強自我理解與分析,客觀的認識自己,做到正視現實,充實自信,引導他們以平常心面對,以保持冷靜的態度來面對人生中的重大轉折。

(四)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提升自我,增強綜合素質

首先,職業指導課程是一項綜合性課程,它覆蓋的面非常的寬泛,各個階段都有其重點內容,并且有其特定的培訓目標,在開展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學生會進行自我分析,這種分析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氣質和特點,并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其次,通過職業指導,大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高校提供的資源,有目的有方向地鍛煉自己,從而增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綜合素質。最后,職業指導通過向學生講解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時對人的品德、素質等方面的綜合要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使學生主動地、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內容、制訂學習計劃、學習專業知識和從業技能等,進而激發學生的自我塑造意識,幫助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做好職業準備。

(五)職業指導有助于大學生培養自主創業精神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通過創業形式實現就業,但這部分大學生對創業往往過于理想化,由于資歷淺薄、缺乏市場調查及商業管理經驗等,實際創業過程中會陷入各種困境,使得創業成功率較低。職業指導在引導大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一番事業的同時,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勇于創業和善于發現的品格。同時結合運用創業資源評估測試等手段,對學生進行自我條件、市場前景和創業可行性等主客觀分析,幫助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選擇社會需要且適合自己的相對較容易的創業領域、目標和方式,最后實現創業目標。

五.小結

職業指導是一個各環節都緊密相聯的整體系統,職業指導要不斷適應新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變化,靈活多變,使職業指導工作更加專業化、個性化、全程化。對高校畢業生及時做到思想上開導、理論上指導、經驗上傳導、方向上引導的全方位職業指導服務,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使大學畢業生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春麗.高校職業指導師隊伍建設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9.

[2]王麗萍.現代高校就業指導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4(21).

[3]石海英.談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特點和就業指導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現代教育,2011(10).

[4]李軍.試論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與對策,北京,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

[5]劉彬.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河北,職業時空.2012.

[6]仇存進.淺析素質教育與就業指導[J].三江學院學報.2007(1).

[7]沈富兒.J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探討[D].廈門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2008).

[8]邵霞琳.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開展就業指導工作[J].寧波大紅鷹學院學報.2008(01).

[9]黃海濤.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的新特點及對策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 2005(07).

[10]馮子陽,李春妍.試論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指導與幫助[J].《科技與企業》,2011(08).

[11]仇存進.淺析素質教育與就業指導[J].三江學院學報.2007(1).

篇(7)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質量 就業指導 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重大民生問題,但人們更多地關注的是就業率,而對于就業質量鮮有研究,大學生就業率主要反映的是“量” ,而大學生就業質量主要反映的是“質”,我們不僅要關心大學生就業的“量”,更要關心大學生就業的“質”。所謂大學生就業質量是一個衡量大學生在整個就業過程中就業狀況的綜合性概念,主要包括了大學生參加工作后的工資收入、工作的環境、專業對口情況和工作滿意程度等。而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原因主要包括高校專業的設置與劃分、就業競爭力的培養、接受的指導等,針對上述原因,在積極探索能有力提升就業質量的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升就業質量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指學生在經過一系列學習過程之后,能夠具備獲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它不僅包括學生應該必備的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還包括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思維的靈活性,還有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高低對就業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根據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對部分專業畢業生的調查,大部分用人單位在衡量大學生就業能力時最看重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可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所關注的焦點不是畢業證書與文憑,而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那么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呢?

(一)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

據調查,“對用人單位崗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是困擾大學生求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學生僅在學校里接受教育猶如溫室的小花朵一樣,在學校這一大環境的庇護下很難近距離了解將來的就業崗位,這就造成學習與就業崗位脫節,因此,在校期間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對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從大多數高校看,學生獲得的實習機會很少,幾乎只有在大學的最后一學期才有實踐機會,通過實踐,學生可以看到自己各方面能力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看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上的不足,為下一步的努力指明方向;同時,參加社會實踐還有利于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轉化和拓展,在校期間,大學生學到了大量的理論知識,通過社會實踐能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在實踐中學生們直接和社會各階層、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不斷地動手、動腦、動嘴,同時在工作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及時改進,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的需要,這樣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升學生各種相關能力

就業競爭力還包括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等各種能力,在學生學習期間我們,要通過各種組織方式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比如,可以采用小組教學,將學生每5-6人分為一小組,并給每小組布置不同任務,讓學生小組完成,這樣既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團隊協作精神。還有,可以不斷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逐漸養成堅韌、頑強的好品性。

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專業設置

建說:“我們必須更重視聽取用人單位意見,將他們的評價反饋到人才培養的過程里,從課程設置開始就融入‘就業元素’”,他認為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第一任務,就業作為出口,抓就業就是抓住了人才培養的“牛鼻子”。因此,我們要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緊密結合我省的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求,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與招生、培養、就業聯動的學科專業體系及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來調整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在高職類院校,我們就可以廣泛開展校企合作,結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共同組織教學和培訓以及學生的實踐,通過“工學結合”的方式,在學校實行理論教學,在用人單位進行實踐教學。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高校還可以建立“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是理論與實踐融合,以此來培養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二是“產學研合作”融合,廣泛開展訂單培養、現場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應用與創新技能的水平;三是將多證書制度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多種措施保證學生“多證多能”,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另外,有些高校的部分專業還是沿用多年前的專業,與社會發展脫軌,因此,我們應該多方調研,根據市場特點和社會需求來調整專業和課程的設置,使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降低到最低。此外,專業設置還包括了課程的設置,無論是專業的設置還是課程的設置,我們都要以就業為導向,在走訪用人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和設計。以此來增強專業的職業導向性與適應性。

三、強化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在线观看av永久免费|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一区|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人妻少妇-嫩草影院| 久久综合色鬼综合色|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5j| 欧美内射深喉中文字幕| 欧美大胆a级视频免费|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蜜桃日本免费观看mv| 日本不卡一区| 亚洲无码电影| 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裸男gv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3d|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欧美国产激情18|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欧美大肥婆大肥bbbbb|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