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5:09: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財經大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未來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之特色建設,應將民族財政、邊疆財政和資源財政三者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探索。而欲達此目的,應主要采取苦練內功、堅持問題導向、積小勝為大勝等舉措。
[關鍵詞]財政學專業;專業特色;問題導向;積小勝為大勝
財政學專業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之一,也是內蒙古財經大學實力最為雄厚的“標桿”專業之一。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于2006年、2009年先后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這說明,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在專業特色的建設上已取得了明顯成就。但作為地方財經類高校,內蒙古財經大學想要在我國財經類高校專門人才的培養中保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想要在我國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當下,能夠站穩腳跟并顯現出自身的“優勢”所在,就必須進一步加強財政學專業的特色建設。
一、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成就與不足
目前,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已由2006年之前的單一財政學專業發展為現在的財政學專業、財政學專業(蒙語授課方向)和財政學專業(財政學—資產評估雙學位)。如果從大財政學專業即包括稅收學專業在內的角度出發,目前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已由2006年之前的單一財政學專業發展為現在的財政學專業外加1個專門方向、1個雙學位和稅收學專業外加3個專門方向,亦即除上述財政學專業及其方向外,現有稅收學專業包括:稅收學專業、稅收學專業(稅務師方向)、稅收學專業(稅收籌劃方向)和稅收學專業(蒙語授課方向)。經過50多年的建設,特別是經過近10年的建設,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已顯現出如下特色:一是蒙漢雙語授課特色,即專業教學同時采用蒙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授課。二是切合專業特點的“雙證”、“雙學位”人才培養模式,即稅收學-稅務師“雙證”人才培養模式和財政學-資產評估“雙學位”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基于“臨近的可能”不斷夯實和彰顯專業內涵,即立足于內蒙古財經大學財稅學院現有4個專業(財政學、稅收學、勞動與社會保障、資產評估)之實際,在臨近的可能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凸顯專業內涵,探索培養具有為民生托底之眼光和知識架構以及具有扎實、系統資本資產評估理論和實操能力的財政學專門人才。實踐證明,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之特色建設,對于為我國8省區培養蒙漢兼通財經專門人才,對于充分利用內蒙古財經大學和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之經濟學、管理學學科優勢培養復合型財經專門人才,對于增強內蒙古財經大學學生的任職履職能力培養市場緊缺的應用型財經專門人才,對于促進內蒙古財經大學財稅學院現有4個專業的互補共生培養創新型財經專門人才,無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之特色建設,還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在諸如民族財經問題、農村財經問題、居民收入分配問題等科學研究領域取得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的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因為如此,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課程群教學團隊和稅收學課程群教學團隊先后榮膺內蒙古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教學成果榮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但專業建設永遠在路上。與自身過去比,與內蒙古財經大學其他專業比,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若與其他高校財政學專業比,特別是與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財政學專業比,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建設尤其是特色建設仍存在明顯不足。概而言之,主要是:1.蒙漢雙語授課特色,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特色。一提到專業特色,內蒙古財經大學引以為傲的首推的是蒙漢雙語授課特色,財政學專業自然也不例外。問題是,遍及全校所有學科專業的所謂特色,還是學校某一專業所特有的嗎?誠如是,則毫無疑問,維漢雙語授課是新疆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的特色,越漢雙語授課是云南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學院財政學專業的特色。果若如此,則拓展蒙漢、維漢、越漢雙語授課的專業或班級就成為包括內蒙古財經大學在內的上述這類學校專業特色建設的不二選擇。如此一來,則這類學校的所謂專業特色,與非這類學校相比的確是一特色,但若與同類學校相比就無所謂特色了。問題還在于,循此特色進行專業特色建設,只能是一種外延式的建設,即不斷拓展或擴大蒙漢(維漢、越漢)雙語授課的班級和人數,而這與專業特色建設的內涵式發展本質顯然是背道而馳的。2.特色即優勢,如果在同類或同一面向中算不上出類拔萃,就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特色。特色應是在長期的建設中所形成的獨有的比較穩定的優勢,而所謂優勢應是在同類中或在對同一問題的解決中超越眾生或出類拔萃者。也就是說,人無我有,算不上優。人人都有,我最出眾,才是優。我們知道,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財政學國家級重點學科所在高校,其下設的財政學專業是公認的特色專業。而其特色分別是:中央財政、比較財政、財政一般理論或公共財政、地方財政和財政史學。從中不難看出,所謂特色或公認的特色就是人人都有,但我最優。3.特色意味著高品質,其如果不能轉化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特色。特色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專業設置特色、課程體系特色、科學研究特色、社會服務特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特色等。但不論是何種或哪一方面的特色,特色都是圍繞中心目標并為中心目標服務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心目標的,因此其最終都應體現在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上。
二、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取向所在
內蒙古財經大學想要搞好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就必須立足于自身所處的客觀現實環境,從財政學專業的專業定位和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出發,在對接供需、彰顯優勢進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上聚焦發力。基于此,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取向應聚焦于以下方面:1.民族財政。內蒙古財經大學作為地處民族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作為承擔著為我國8省區培養蒙漢兼通財經人才的財經類高校,解決蒙古民族聚居地區的財政問題無疑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所肩負的首要使命。也就是說,研究解決民族財政問題、為民族地區培養財政專門人才是內蒙古財經大學進行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但卻不能僅僅局限于此。因為,除內蒙古財經大學外,新疆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貴州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學院等擁有財政學專業且以培養民族財經人才為己任的高校也同樣需要考慮這一問題。2.邊疆財政。內蒙古財經大學不僅是地處民族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而且是地處邊疆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因此,研究解決邊疆財政問題、為邊疆地區培養財政專門人才無疑也是內蒙古財經大學進行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需要考慮的問題。但不能僅僅兼及或滿足于此。因為,需要進行邊疆財政問題研究并為邊疆地區培養財政專門人才的地方高校,除內蒙古財經大學外,還有新疆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學院、黑龍江商業大學、吉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等眾多的地方財經類高校。而且,退一步講,即便是既研究民族財政問題又研究邊疆財政問題且同時肩負培養民族和邊疆財政專門人才的高校,除內蒙古財經大學外,也仍還有新疆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廣西財經大學、吉林財經大學等高校。顯然,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的探索不能取得公認的且處于領先地位的成果,也仍然不會被同行認可為特色,更不用說被認可為一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所應具有的特色。3.資源財政。眾所周知,我區資源儲量豐富,得天獨厚。內蒙古財經大學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財政專門人才是內蒙古財經大學的根本職責所在。同時,我區作為資源能源大區,想要發展就必須尋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轉化為財政優勢乃至發展優勢之道。因此,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只有在推動我區的資源利用進而推動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有所作為,方才能顯現其價值。而唯其有價值,也才能談得上有特色。這意味著,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想要辦出特色進而強化特色,就必須致力于研究我區所面對的資源財政問題。事實上,正是由于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在指導和引領我區應如何優化資源配置進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的效能方面少有建樹,抑或在指導和引領我區應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民生福祉而不是成為一種詛咒方面鮮有奇勛,才無以凸顯或彰顯特色。由此看來,內蒙古財經大學的財政學專業應將民族財政、邊疆財政和資源財政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來對待。這是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有別于國內其他高校財政學專業的地方,也是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大有用武之地之所在。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如果我們取得了穩定的且被社會廣為認可的成就,我們的財政學專業也就擁有抑或強化了特色。
三、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的主要對策
推進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需要從多方面著力,但最主要的應是以下三個方面:1.苦練內功。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推動高等教育辦出特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性保障。因此,推進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要求內蒙古財經大學教師尤其是財政學專業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或能力:一是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業務水平;二是要能夠深刻領會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教育教學方面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國內外高等教育財政學科的發展現狀、態勢和經驗有較全面的了解,并能在實踐中創造性地加以吸收和運用;三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靜心治學、潛心育人,勇于進取,樂于奉獻。這些都是辦出特色之必備的基礎或條件。2.堅持問題導向。進行專業特色建設,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科研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不斷增強專業教育教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因此,推進財政學專業特色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這是辦出特色的出發點和歸屬所在,也是辦出特色的最本質的內在要求。進而言之,這里所謂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緊緊圍繞以下問題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從而使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具備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這里所說的這些問題包括但不應僅局限于:其一,民族財政、邊疆財政和資源財政政策的制定,除了考慮一般的財政政策的制定需要考慮的因素外,還應考慮哪些特殊的因素?其二,民族財政、邊疆財政和資源財政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其三,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資源富集地區的財政收入和支出,特別是針對這些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支出有何特殊性或特別之考慮?其四,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資源富集地區的財政制度(政策)與支持這些地區發展的其他制度(政策)應如何對接和協調?其五,資源富集地區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而不是使資源成為一種詛咒?其六,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資源富集地區的財政專門人才應具備哪些特質?3.積小勝為大勝。特色是在長期的探索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且為社會所公認的成果,因此,特色的建設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意味著,我們在建設特色中,應采取積小勝為大勝之策,亦即:先著手研究細微問題,在此基礎上,研究由細微問題構筑或反映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層面的問題,最后再研究整個問題。與此相適應,先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學術論文,以此為基礎,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系列論文或專門研究報告,最后再形成專著或系列叢書。
作者:朱潤喜 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 財政稅務學院
[摘 要]實現協同育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是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趨向。近年來,廣東財經大學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在引導校內外各育人要素間的協同育人,打造校、政、企三位一體的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針對當前協同育人戰略推進中發現的問題,需要將協同育人嵌入到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和高校發展的戰略層面進行整體規劃,進一步拓展協同育人的廣度和深度,健全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
[關鍵詞]協同育人 理念 體制 機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通過協同創新實現協同育人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等教育從理念、體制和機制方面都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高等學校與科研機構、行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實現高等學校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廣東省教育廳關于以協同創新為引領,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全省高校要以協同創新為引領,將協同創新思想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全過程,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我校近年來始終堅持系統的育人觀,在校內力量協同育人和校內外力量協同育人方面大膽嘗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本科應用型人才協同育人案例
(一)校內力量和要素配合的協同育人案例
1.第一、第二和第三課堂協同育人
從2002年開始,我校從體制機制、平臺、師資、項目等方面整合三大課堂,圍繞第一課堂和綜合素質教育目標,精心設計學生第二、第三課堂活動,確定第二、第三課堂考核標準,把學生獲得10個素質拓展學分列入畢業和學位授予條件。2009年,學校推出學生參加競賽獲獎加分或減免選修課制度。2012年,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開放式課程(項目)。2010年又推出以十大精品學生活動、全面班導師制、善水大講壇為主要內容的素質教育改革,基本實現了三大課堂的互聯、協同和共振。在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的牽頭下,在教務、團委、學工、科研處等部門的協同設計和組織實施下,第一、第二和第三課堂的協同育人效果好,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升,學生在各類省級以上賽事中取得諸多佳績。“異地辦學條件下一、二年級大學生素質教育改革與創新”獲第七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實體課堂和虛擬課堂的協同育人
我校于2005年全面啟動教學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建成運行網絡輔助教學課程900多門。2012年引進了從愛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追尋幸福――從西方倫理史的視角、化學與人類等9門超星爾雅網絡視頻課程,大大延展了教學時空,教學內容由點-線-面向集成模塊化轉變,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維互動加強,教學信息化的導學、輔學、促學作用得到了較好發揮,有效實現了實體課堂和虛擬課堂的協同育人。“以提高人才質量為目標的教學信息化系統研究與實踐”獲廣東省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3.以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載體的校內多學科協同育人
從2009年起,我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緊密圍繞企業家精神和潛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全校層面整合資源,與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金融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等相關二級學院密切合作,在校內多學科協同育人方面不斷推進。與相關二級學院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課程整合,共同組建課程學習、項目開發、拓展訓練及創新實踐等多元教學組織形式,不斷優化實驗區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融“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于一體的教學內容體系;與相關學科的優秀教師密切合作,共同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實施項目驅動式導師制;與教務處、學工部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人才發現機制,形成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兼顧的教學評價體系,并為學生建立全程成長檔案。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實施的多學科協同育人取得明顯成效,獲得其他三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認同。經濟與貿易學院的“國際商務高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會計學院的“國際會計創新實驗區”和信息學院的“計算機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三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載體,在課程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師資建設等方面,與校內相關二級學院和相關學科緊密配合,有效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校內共享。
(二)校內外力量和要素配合的協同育人案例
1.共建協同育人平臺
近年來,為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緊密對接,學校在協同育人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著力搭建了“校內仿真綜合實習協同育人平臺”、“稅務干部進修學院協同育人平臺”、“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才協同育人平臺”和“微金融創新人才協同育人平臺”等協同育人平臺,在校政、校企、校地等多元合作協同育人模式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初步實現了以創新協同育人為核心的開放式平臺的柔性管理體制,匯聚了協同創新各主體單位的優質共享資源,構建了以任務為牽引的橫向協同創新組織模式,對協同育人平臺涉及的人、財、物統籌安排與管理,初步構建了以高校牽頭、企業參與、社會機構支持的管理體制。
(1)校內仿真綜合實習協同育人平臺
為著力抓好跨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校內仿真綜合實習和校內創新創業實踐三個重要環節,我校經濟與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廣州用友、金蝶、方宇博業、杰賽科技、中山京通、國泰安、國家信息中心中國宏觀經濟網(中經網)等知名企業通力合作,在實驗教學頂層設計、實驗教學課程實施和實驗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IBM、用友、中經網、國泰安和中山京通等公司的行業、企業專家全程參與ERP實驗教學項目的設計;用友和國泰安安排企業導師進入課堂;部分ERP課程考核直接采用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國泰安和中經網為師生免費開放部分數據庫,支持我校跨專業實驗教學;用友、金蝶和杭州貝騰等公司為學生提供模擬競賽平臺,幫助學生與其他高校學生同臺競技,吸引風險投資關注和選擇項目;中經網和國泰安與我校合作共同開發仿真實習案例庫;杰賽科技、中山京通和國泰安與我校合作研發出“基于云計算基礎上的企業模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進一步發揮基于云計算及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在跨專業虛擬仿真企業運作綜合實驗教學及資源共享方面率先突破。我校經濟與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分別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精品課程等獎勵,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綜合執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2014年度,我校經濟與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2)稅務干部進修學院協同育人平臺
我校稅收學專業協同育人歷史悠久,早在1998年就與廣東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和廣州普金科技計算機有限公司共建“財稅信息化研究中心”。2010年與廣東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共建“廣東納稅服務研究中心”。2011年與廣東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協同建設“廣州市地稅局干部進修學院”,雙方協同建設教學、生活設施;協同建設組織機構;協同制定管理制度;協同設計培訓方案;協同開發培訓課程;協同編寫教材;協同培養師資隊伍;協同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稅務干部進修學院成立以來,承擔了廣州地稅系統5000多名干部職工的初任培訓、業務技能培訓、知識更新培訓和任職培訓;成功申報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0多名校內教師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教學模式等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更加吻合,有力提升了稅務學專業的師資水準。
(3)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才協同育人平臺
我校會計學院于2010年成立了“國際會計(ACCA)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同年獲得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立項(簡稱“ACCA實驗區”)。經過四年的建設,該實驗區在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成果推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并與ACCA廣州代表處、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英國利茲都會大學、美的集團廚房電器事業部、珠海航展公司、廣東廣業集團等12個跨國經營公司及英國卡迪夫城市大學、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等單位協同培養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才,主要協同內容包括:第一,將ACCA資格認證課程及部分CPA考試課程嵌入實驗區人才培養方案;第二,由ACCA廣州代表處負責培訓我校教師,提供教學指導、教材及教學資料、資格認證報名與考試等服務,發展學生會員,聯系牛津布魯克斯大學授予名譽學士學位,為我校學生聯系實習與就業機會;第三,由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負責為我校學生提供實踐導師及學習案例,為學生提供、推薦實習單位及就業單位;第四,利茲都會大學負責為F1-F9九門ACCA課程考試合格,且通過GMT考試的學生以優惠條件聯系申請前往利茲都會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目前,ACCA實驗區2010級52名學生中已有2人通過了全部14門課程考試,26人通過了F類9門課程考試,有9人被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等國際“四大”會計公司錄用,8人將進入悉尼大學、蒙納士大學等國際名校攻讀碩士研究生。
(4)微金融創新人才協同育人平臺
我校金融學院與華南師范大學金融系、證大速貸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民間金融街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市集成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壹馬創展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山小欖村鎮銀行等單位共同組建了“微金融創新協同育人平臺”,協同培養華南地區的微金融創新人才。其主要協同內容包括:第一,將微金融實務課程嵌入我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2010級教學計劃開始,新添加微金融經濟學、小貸技術及風險管理兩門專業必修課程;第二,和金融企業高管及實務部門人員協同編寫金融類教材或著作,已翻譯完成麻省理工出版社的《微金融經濟學》和《互聯網金融》兩本著作;第三,協同開展其他業務合作,如協助證大房產申報建設我校餐旅實驗樓;協調證大速貸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及培訓工作安排;安排學生去證大集團和證大速貸實習;與廣東小貸協會初步達成合作培訓意向等。金融學院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創辦的“艾晨斯”校園咖啡品牌旗下已有三個連鎖店,發展勢頭良好;在全國挑戰杯大賽中,金融學院學生獲特等獎一次、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兩次;學生深入參與微金融行業金融機構建設及咨詢服務,如東莞農商行在惠州陳江開設村鎮銀行,整個調研咨詢研究報告由金融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完成,研究報告為陳江東盈村鎮銀行的順利開業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2.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1)法學院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我校法學院積極與地方政府、實務部門緊密聯系,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具體做法是,第一,與地方法院、檢察院共同探索“高校―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機制”,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優質教材,共同組織教學團隊,探索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機制。第二,改變校內教師單獨培養模式,建立由法官、檢察官、律師和企業法務工作人員和校內專職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力求實現高校與實務部門對應型法律人才的協同培養目標。第三,搭建與法律實務緊密銜接的校內實踐教學平臺,拓展校內實驗教學平臺的功能。通過請進來的方式,利用學校實驗教學平臺如模擬法庭進行實案審判,教師、學生旁聽、觀摩,為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提供了便捷的校內平臺。第四,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法庭審判直播系統,建立課堂教學與法律實務緊密連接的信息化實驗教學平臺。2012年,我校法學院實踐教學基地獲批建設為“國家級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迄今為止,法學院已與廣東省檢察院、廣東省公安廳、廣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越秀區法院、天河區法院、海珠區法院和花都區檢察院等多家法律實務部門簽訂了協同育人協議,有效強化了高校與法律實務部門的深度合作。
(2)社會工作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為進一步加強社區融合,促進社會工作專業對政府購買服務及社區文化建設的支持,我校人文與傳播學院社會學系與江門市殘聯、廣州市光塔街、官洲街、華洲街街道辦事處等地方政府協同,在社會工作校外實踐教學方面密切合作,取得累累碩果,其協同內容主要體現在如下五個方面。第一,和江門市殘聯康復醫院、荔灣區逢源人家服務中心等社會服務機構合作,完善以雙邊同步督導為重要特征的實習教學模式,建設社工實習督導隊伍。第二,與江門市白沙街道辦事處、海珠區華洲街道辦事處等地方政府合作開展科研項目攻關,支持地方文化建設。主要研究項目包括社會政策的未來走向、社會工作未來的培訓模式及與社會轉型的關系、“大美小洲”開發等。第三,與廣州市青少年宮等單位協同制訂社會工作本土化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方案。目前,已擬定并形成《社會工作專業校外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擬進一步推而廣之。第四,與廣東省社會工作協會、榮軍醫院、廣州腦科醫院等單位協同制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社會工作實習生管理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總結出醫院社會工作實習生的帶教模式和經驗。第五,和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辦事處協同開展田野實踐教學,在小洲村建立田野實踐教學基地,由教師帶領學生調查小組對小洲村展開追蹤性社會調查。2012年,“社會工作本土化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基地”被立項建設為省級實踐教學基地。社會學系對實踐教學模式的系列探索,有效推動了社會學系學生的專業成長,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社會學系的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得到較大提升,郭景萍教授的研究著作獲全省人文社科成果二等獎,全系教師主持或參與橫向課題多項,為地方社區文化建設做出了頗多貢獻。
二、協同育人進一步的思考
(一)對協同育人重要性的再認識
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才規律,也要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既要符合學理邏輯,也要符合實踐邏輯。高等學校不是一個封閉的內循環系統,客觀上,她需要從外界輸入信息、向外界輸出信息;從外界輸入資源、向外界輸出資源;從外界輸入動能、向外界輸出動能。也就是說,高等學校是一個與社會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開放系統。目前,高等學校普遍存在著教育教學資源結構性短缺與教育教學資源配置低效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協同育人不是權宜之計,我們要充分意識到協同育人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要將高等學校的發展嵌入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實施“雙嵌入”發展戰略,將協同育人嵌入到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戰略層面和學校發展的戰略層面實施整體規劃,實行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一體化發展戰略,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協同發展,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和結構更加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思路
1.協同育人的面和深度需要進一步拓寬
在多年的協同育人實踐中,我們意識到,為有效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需要進一步拓寬協同育人的面和深度。首先,高等學校的人脈關系、資源籌措能力、與校外協同育人方提供對價的能力在協同育人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解決高等學校與校外協同育人方相互提供“對價”不對等的問題至關重要。其次,解決好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帶來的權力結構和利益格局調整,也是高等學校在協同育人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高等學校要充分調動二級教學單位在協同育人方面的積極性,想方設法鼓勵冒尖,“激化”二級教學單位之間的相互競爭,出臺政策引導二級教學單位與各類社會創新力量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學科交叉融合,促進優質資源的充分共享。
2.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
今后三年或更長一段時期,學校將積極聯合校內外各種創新力量,有效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努力突破制約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障礙,在如下四個方面做進一步探索。第一,以協同育人為抓手,建立健全應用型人才社會需求的發現機制、響應機制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各二級教學單位要健全對口行業崗位群人才需求的長效機制,健全校內外相關力量協同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協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協同開發課程及項目、協同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長效機制。第二,以協同育人平臺建設和基于協同育人的專業層面綜合改革為重點,實行政策傾斜和資源配置傾斜,提高教學項目的集約度,使各類教學項目真正取得實效。第三,以教學質量關鍵點監控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健全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第四,在學校向協同方提供對價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健全引入利用校外資源的補償機制。在充分利用學校已有資源的基礎上,匯聚社會多方資源,大力推進學校與學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適應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樣的協同育人模式。
【摘 要】 本文以內蒙古財經大學的思政教師為研究對象,從職業情感、職業意志、職業期望、職業價值和職業態度幾個方面,調查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職業認同狀況,并就如何進一步增強思政教師職業認同度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內蒙古財經大學;思政教師;職業認同;調研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這個擔負著教書育人特殊使命的職業,其自身的職業認同度直接關乎學生的成長,關乎一個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認為,教師的職業認同是指教師對于自我的工作環境、工作待遇、工作方法、人生價值、工作感受、工作困境、發展期望的一個綜合性體驗。[1]高校思政教師的職業認同度的高低,則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本文以內蒙古財經大學的思政教師為調查對象,探討和研究他們的職業認同程度。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涉及到的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
1、黨政管理干部
內蒙古財經大學黨委組織部負責學生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和預備黨員培訓教育工作的教師;學生工作處學生科、貸款科、宿管科各科室負責具體學生管理、學生資助和宿舍管理的教師;招生就業指導處負責講授《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任課教師;校團委負責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教師;此外,還有各學院的黨總支書記、黨總支副書記及團總支書記,他們是各學院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教師。
2、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
內蒙古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各位專業教師,承擔著全校近20000余名本科生、專科生和碩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及人文素質課的教學任務。
3、輔導員和班主任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們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掌握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落實好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班主任老師一般為兼職班主任,除了要承擔本專業的授課任務外,還要定期與不定期的與所帶班級的學生進行聯系,召開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學業規劃、獎助學金的評比、就業指導、心理輔導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所有這些教師構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體系,全方位地服務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調查結果
本次調研采取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在編思政教師,發放500分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95分,有效回收率99%。
1、高校思政教師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內蒙古財經大學思政教師以剛參加工作的人居多,整體呈現年輕化態勢。學歷層次比較高,從整體職稱比例來看,思政專業課教師中,以講師居多;行政工作者中,助理研究員較多,研究員和副研究員較少。行政工作者大多在評職稱時屬于研究員系列,但是由于評職稱的條件比較苛刻,一部分老師在評為助理研究員后再評副研究員和研究員系列比較困難,所以職稱評定的限制成為行政工作人員發展的一個瓶頸。
2、高校思政教師職業認同現狀
本次調研,主要從職業情感、職業意志、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職業態度以及被認可度方面6個方面調查了教師的職業認同度調查結果表明,思政教師的職業情感、職業價值、職業態度、被認可度總體上處于較高水平。在思政教師中,行政工作人員因為工作壓力、待遇、發展前景等問題,職業意志較為薄弱,希望轉行從事專任教師。個人發展路徑及經濟收入是影響思政教師職業期望值的兩個主要因素,同時,工作壓力和個人受尊重感也會影響職業期望。
三、內蒙古財經大學思政教師職業認同狀況
總體來看,高校思政教師的職業認同度,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職業認同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
不同年齡段思政教師教師,職業認同度存在顯著差異。整體上看, 呈隨著年齡增長,職業認同度增強的趨勢。這與國外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彼亞得的研究表明:在職業生涯初期,教師的職業認同程度相對較低;隨著服務年限的增長,教師對職業認同的感知趨向積極。[2]調查對象中,30歲以下年齡段的思政教師,因為剛參加工作,對新的工作環境不太適應,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加上職務晉升和經濟方面的壓力,對職業的認同感相對較低。而40歲以上年齡段的思政教師,普遍已經具備了教授的職稱或處級干部的職務,他們的經濟收入較高、工作壓力相對較輕,對個人的職業定位比較明晰,所以他們對職業的認識更加深刻、更為理性,因而職業認同度高。50歲以上的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度有微微下降的趨勢,可能是因為職業生涯發展停滯或計劃退休,工作積極性不高。
2、職業認同存在顯著的職稱差異和行政級別差異
不同職稱的高校教師在職業認同程度上存在顯著的差異。總體看來,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度有隨著職稱的提高而上升的趨勢,具體表現為教授的職業認同度比助教和講師高,助教和講師之間不存在顯著的差異。
高校教師的職稱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和學術成就的重要標志,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時與工資、津貼等物質待遇息息相關。教授有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較高的學術造詣以及熟練的專業技能,他們在學校地位高、報酬高,受領導重視程度也高,因而有強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職業認同度也較高。而副教授和講師承擔著學校大部分的教學任務,工作壓力較大,報酬不高,在職稱、職務的晉升上存在較大難度,因而職業認同度稍低。助教由于工作時間短,工作經驗不足,資歷不夠,容易被忽視,因此職業認同度最低。同樣,行政級別較高的教師由于工資待遇、津貼、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具有相對較高的職業認可度。
3、因工作內容不同,職業認同存在差異
本次調查涉及到的有思政課專業教師、從事思政工作的行政人員、輔導員、班主任等,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存在很大差異。思政任課教師主要負責教學工作,不需要每天在辦公室坐班,沒有繁雜的瑣事干擾,只要認真完成自己的授課任務就行,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用來休閑。和他們相比,從事思政工作的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相對比較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這些工作人員每天要接待大量的學生、準備各種材料、應付各種評比、檢查,尤其是二級學院的團總支書記和輔導員,每天都要完成團委、學生處、招就處布置的各項工作,還要抽出時間檢查學生宿舍、上課出勤,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各類問題,應付學生心理異常情況,處理學生違紀,有時候要加班到深夜,甚至沒有節假日,工作壓力較大,工作情緒相對較差,職業認同度比較低。
4、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情況不容樂觀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與專業教師相比,思政教師中的學團辦老師和輔導員中,青年教師偏多,中老年教師偏少;非高級職稱教師(助教、講師)偏多,高級職稱教師(副教授、教授)偏少。由此可見,與專業教師相比,他們的職業認同處于較低水平。這也反映出高校并沒有把輔導員隊伍建設與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放于同等重要地位。職業認同是人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達成組織目標的心理基礎。[3]大多數輔導員剛參加工作時對工作的職業認同度較高。他們工作熱情高漲, 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強, 但是時間久了, 由于工作壓力較大,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定沒有保證,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朗,致使許多輔導員開始喪失工作積極性, 轉而開始尋求其他崗位的發展方向。這些輔導員抱著 “人在曹營心在漢”的心態工作,效率肯定不高,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如何提高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水平,成為高校管理層必須解決的任務。
職業認同是個體對某一職業的積極態度和強烈的投入感,體現為個體維持該職業的愿望和對職業的喜歡程度。[4]高校思政教師工作任務可謂艱巨。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中堅力量,我們應該從全社會范圍內注重對高校思政教師的職業認同的研究,通過各種措施提高他們的職業認同度,從而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可以積極、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從而為我國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結合當前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現狀、問題,系統研究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形式、工作理念、組織結構、活動形式等,探索發揮高校學生黨支部服務和諧校園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大學生成長、成才等多方面功能的舉措。
關鍵詞:高校 學生黨支部 1、序言
學生黨支部是高校基層黨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聯系學生黨員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成黨的任務、實現黨的宏偉目標的紐帶與橋梁,也是保持學生黨員先進性、推進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順利進行的動力源泉和有力保障。長期以來,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高校的黨建工作,先后做出多項重大決策和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新形勢下的黨建工作應注重"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學生黨員作為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典型和重要標桿,肩負著帶動廣大青年學子共同進步、奮發圖強的責任與義務,是推動國家發展、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未來黨的事業的繼承者和接班人。強化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創新學生黨支部建設方法,是充分發揮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先進性作用,提升學生黨支部執行力、號召力和影響力的根本途徑,也是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當前,高校黨建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問題,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的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和諧校園、促進良好校風、學風形成、培育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服務青年學生全方面成長成才等諸多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加強對學生黨支部的研究對于學生黨支部的建設與完善及組織功能的有效發揮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本文主要采取文獻分析、歸納總結、個案分析等方法,通過查閱關于高校學生黨支部功能定位和建設的文獻資料,全面了解高校學生工作的基本研究概況;通過問卷調查法研究方法,以浙江財經大學為調查對象,收集相關支部建設與支部黨員發展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歸納、總結。
2、存在的問題
2.1部分黨員入黨理想信念不堅定
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形式趨向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使得青年學生更多、更快的了解世界、認識世界,也促使各種文化相融,產生更多的思想火花。學生黨員價值觀也逐步呈現多樣化,部分學生黨員的入黨動機比較功利,為獲得榮譽或取得黨員身份而突擊入黨;加入黨組織后學習、工作和生活作風并未有明顯的進步和改善;對政治學習出現了抵觸情緒,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不能時刻以集體利益為重;在組織生活中,服務意識薄弱、自律性較差,不能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2.2入黨后再教育不夠
部分存在重視入黨前的發展,看輕入黨后的再教育,導致在一些學生黨員中,出現了"入黨前拼命干,入黨后減一半"的現象,入黨前后表現迥異,在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的先進性不能體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員隊伍的整體形象,削弱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黨的形象,給黨支部工作帶來被動局面。
2.3民主生活質量不夠
當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新的時代背景要求我們不斷創新學生黨支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吸引、教育學生黨員。然而長期以來,高校學生黨支部的活動內容比較單調,組織活動的內容不夠貼近實際,未能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專業特點開展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當前學生支部正式黨員比較集中在高年級,而高年級學生因考研、找工作等客觀原因,不能按時保質保量的參加組織生活會,導致開展的活動意義不大;組織活動的載體也未能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社團等陣地。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2.4活動經費不足
當前黨支部開展活動存在缺少活動經費的問題,雖然各方面都盡最大的努力、多渠道的爭取更多的活動經費,但是當前的經費問題依然存在,也導致了某些活動難以開展,影響了黨支部活動的規模。
3、對策建議
3.1 加強黨支部思想建設工作,提升黨員思想覺悟
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幫助黨員不僅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要把思想教育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建設貫穿于黨支部各項建設之中,保持黨員隊伍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保證和促進黨支部各項建設工作任務的落實。把理論學習作為加強黨支部領導班子建設和提高黨員隊伍素質的一項基礎工作,使全體黨員在工作中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本著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的原則,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滲透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地為黨員群眾辦實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解決黨員群眾思想問題,由情入理地進行宣傳、說服教育,達到轉變思想、提高覺悟、塑造心靈的目的,激發做好工作的內在潛力和創造熱情。
3.2建立科學的支部建設體制
只有合理的支部建設體制,才能促進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深入開展,否則其將成為支部生活、發展的阻力。建立科學的支部設置應該做到:有利于支部成員間的聯系,基層黨支部是一個由黨支部成員組成的有機整體,沒有成員的參加,支部活動就是空殼,增強支部凝聚力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組建黨支部首先要考慮其組建方式是否有利于成員間的溝通,是否能最大程度地凝聚支部成員,其次要利于支部品牌活動的傳承和發揚。
3.3加強黨支部組織建設,凝聚戰斗力
黨支部組織建設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從嚴治黨及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完善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發揚黨內民主,鞏固黨的團結統一。對黨員干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堅決克服黨內的消極腐敗現象。黨建工作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既要堅持和發揚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傳統、好辦法,又要積極創造新的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建設堅強的黨支部領導班子,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建設高素質的黨員隊伍,使黨員隊伍成為刻苦學習的表率、求真務實的表率、勤奮為民的表率、廉潔自律的表率,成為政治上過硬、作風上過硬,業務精、素質高的復合型黨員隊伍。
3.4加強黨支部作風建設,樹立良好形象
以提高工作績效為中心加強作風建設。把黨支部作風建設與落實業務工作融為一體,引導黨員強化服務意識,自覺做到一切服從和服務于發展大局,調查研究、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如實向上級反映情況,注重講實話、摸實情、辦實事、講實效,做扎扎實實的工作,有效促進各項工作開展。
【摘 要】 本文以內蒙古財經大學為例,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積極開展課程體系建設,就業指導課程、專業知識教育、實操教育;搭建實踐平臺,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建立政產學研合作的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豐富創新創業教育載體,“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成立創業協會(社團)、舉辦專項競賽;設立創業就業扶持基金。
【關鍵詞】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創新創業教育”指的是將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和學生專業教育這三者實現緊密結合,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側重讓學生參加學校內外的實踐,讓學生對自我以及人生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形成自身意象,進而提升學生的事業心與創新精神,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形成創新創業行為。[1]
2010年5月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創新創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納入教學主渠道,結合專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鼓勵高校從學校類型、層次、特點和所處區域的實際出發,探索形成多樣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2]可以說,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校亟待發展的一個新領域,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應綱領性文件要求,地方財經類高校應順應并快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潮流中,抓住機遇,根據學校自身類型、層次,從所屬地域實際出發,探索出符合地方特點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模式,這對于地方財經類大學跨越式發展、推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培養地方人才有著重要意義和應用價值。
內蒙古財經大學始建于1960年,經過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現已成為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同時承擔研究生培養任務,以經濟學、管理學、理學為主,法、文、工協調發展,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區特色的多科性財經大學。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4個一級學科、2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MBA(工商管理碩士)、MPACC(會計碩士)、MF(金融碩士)3個專業碩士授權點;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基地。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采取了許多措施,也形成了獨有的教育模式。
一、積極開展課程體系建設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上,形成基礎課以基礎課和必修課為主、專修課、講座課和實踐課為輔的課程體系。
基礎知識教育方面,主要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專業知識教育等課程。
在大學本科一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具有重要意義。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從自我認知、行業認知、實現路徑等方面幫助畢業生盡快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行業特點等內容,為今后的創業夯實基礎。
(1)就業指導課程。為了使大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國就業形勢,熟悉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科學地引導大學生認識社會,站在時展的高度洞悉市場需求,完善自我,建立科學的、符合中國國情和市場規律的就業觀念。本課程的設置應系統的為大學生介紹就業形勢分析、就業能力、求職應聘與面試技巧、就業與擇業和創業帶動就業的內容,力求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指導。
(2)專業知識教育。大學生渴望創業,是創業的生力軍,但創業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學習創業,將創業熱情轉化為創業能力,從而為真正創業做好準備,所以,為大學生開設創業的專業知識課程尤為重要。
①必修課。開設《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18學時,1學分。在本科第三學期開設,注重與專業課程體系的有效銜接。必修課應該包含以下內容:對創業的認知開始,創業需要哪些心理素質、知識準備,如何進行創業實踐,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又如何創新思維,各部分之間既互相獨立,又環環相扣,將創業者需要的知識、能力作了全面、系統的介紹。
②專修課。專修課是對具備創業潛質,并且有濃厚的創業興趣的學生進行的創業實踐教育。本課程以短期培訓班形式舉辦,每學期開設1期,每期開設1―2班。專修教育通過面試和創業能力測評的方式選擇學生,以實訓課為主要教學形式,主要講授創業能力拓展、創業準備、創業流程、新創企業管理和創業風險應對等五個模塊的內容。授課過程應與學生組建創業團隊、選擇創業項目、創業體驗和進入創業過程結合在一起。[3]目的是指導學生為將來的創業奠定基礎。
③講座課。學校要建立專家庫,選聘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創業成功校友和政府相關人員到校作創業講座。[4]專家的選擇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盡可能涵蓋各個創業領域的成功人士,便于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創業興趣的同學進行輔導,使學生可以“零距離”的和創業成功人士交流。同時,積極組織生涯人物訪談活動。生涯人物訪談,是通過與一定數量的職場人士(通常是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從業者)會談而獲取關于一個行業、職業和單位“內部”信息的一種職業探索活動。[5]通過訪談,了解該職業崗位的實際工作情況,獲取相關職業領域的信息,進而判斷你是否真的對該工作感興趣,實際上是一次間接、快速的職業體驗。
(3)實操教育。根據教學要求,制定實踐教學計劃。以教學全程化、目標階段性、內容項目化為指導思想,在本科教育的1-8學期,把實踐教學內容內化為各個階段的實踐項目,具體教學內容包括:項目訓練的目的、項目設計、項目實施準備、實踐步驟、學生實踐過程應完成事項和課后作業、實踐效果評估等。
二、搭建實踐平臺
(1)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孵化園是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實踐平臺。孵化園的主要任務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撐和服務,具體表現為:開展創業指導和培訓;接納大學生實習實訓;提供學生創業項目孵化支持;指導學生新創企業的成長。[6]
孵化園要有計劃、分階段、按步驟、有序地建設。場地要能夠接納10個學生創業孵化項目和5個注冊新創企業入駐。相關設施要齊備,可以提供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和新創企業運作的房屋、水電、照明、網絡和基本的辦公用品。最后,還要有完善的軟件支持系統,滿足學生的創業實踐需要。
(2)建立政產學研合作的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學校應發揮各方積極力量,聯系與各專業相關的政府部門以及企業單位,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立校企共建的工程中心、實驗室,可以直接建在企業,也可以建在學校,教師可以在這里參與企業科技攻關,學生可在工程技術中心開展專業實習、工程實習等。
為了更好地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內蒙古財經大學在經濟管理實驗實訓中心設立創業孵化基地,努力為學生搭建集創新創業教育、實習實訓、創業孵化、綜合服務為一體的實踐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就業指導和幫助,通過提供場地和設備保障、邀請專業導師團隊、依托學生社團、構建活動平臺等措施,鼓勵和指導學生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創業實踐活動。
2013年11月5日,由計算機信息管理學院20多名師生共同組成的“挑戰者”創業團隊入駐經濟管理實驗實訓中心創業孵化基地。“挑戰者”創業團隊于2013年6月成立,并與內蒙古宇航人集團公司合作,為該公司承擔了電子商務網站建設、運營管理等工作,工作成果獲得了公司和學校的一致好評。經濟管理實驗實訓中心與計算機學院對該創業團隊仔細考察后,批準其入駐中心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設備、網絡、辦公場地、創業指導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
三、豐富創新創業教育載體
(1)“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
內蒙古財經大學近幾年學生的挑戰杯競賽參與度已初具規模,2013年,內蒙古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王楠、統計與數學學院梁猛與金融學院王偉華等7位同學的《對“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生活滿意度的探究――以呼和浩特市府興營為例》的作品獲得了自治區一等獎、國家級三等獎的好成績。學校以此為契機,在全校范圍內廣泛進行創業活動宣傳,舉辦了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專題系列講座和挑戰杯作品巡展,在全校范圍內深度宣傳“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競賽,提升此項賽事的關注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和學生參與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熱情,進一步提高本校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能力。
(2)成立創業協會(社團)。由內蒙古財經大學團委牽頭,組織成立了捷迅創業協會,召集全校有創業興趣的同學加入該協會,開展創業培訓、創業講座、聯系兼職、進行素質拓展等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創業綜合能力。
(3)舉辦專項競賽。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就業模擬招聘會、創業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2013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和包頭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內蒙古財經大學承辦的“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大學生創業大賽”內蒙古財經大學分賽場初賽于2013年11月舉行。通過此項活動,全力營造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的良好氛圍,著力培育大學生創新精神,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業本領,為大學生自主創業遴選和儲備優秀項目,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業。
四、設立創業就業扶持基金
2013年,內蒙古財經大學參加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內蒙古財經大學專門設立大學生創業就業扶持基金,專門扶持“挑戰杯”國賽獲獎團隊進行累進創新。
總之,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質和創業能力,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既能有效地緩解我國目前嚴峻的就業壓力,又使大學生能在社會中充分體現個人價值。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才剛剛起步,各環節還存在許多問題,只有準確定位,從不同層面研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創新創業水平。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結合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專業學生心理特點,更為全面地調查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學生的課余學習生活,為代表隊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和建議,為代表隊學生更好的學習生活提出要求,為代表隊再創佳績獻智獻策。
關鍵詞 田徑隊 課余生活 調查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學生為調查對象,以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學生課余時間學習生活現狀為研究對象,對該校代表隊學生課余生活進行調查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實驗研究的需要,在中國知網上調查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書籍,選取準確合適的問題構建調查問卷。
1.2.2問卷調查法
實驗對象為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學生。
1.2.3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山東財經大學田徑教練員和班級輔導員的訪談,全面了解分析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隊員課余生活情況,并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對策,掌握第一手資料。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田徑代表隊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一個田徑隊的項目、性別以及運動年限等情況往往與這個隊的運動成績等有很大的關系,另外,生活習慣、娛樂方式、性格特征等也是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素。
2.1.1田徑代表隊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表1:田徑代表隊隊員基本情況調查表(N=42)
從表1可知,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隊員共43人,調查人數42人,其中,短跑項目和投擲項目都是16人,各占總人數的38.10%,跳躍類為10人,占總人數的23.80%,沒有長跑項目。男女分布上,男生26人,占總人數的61.90%,女生16人,占總人數的38.10%,男女比例為1.6:1。代表隊中項目分布均衡,雖然男多女少,但人數比例適中,符合體育類性別比例特點。
2.1.2 田徑代表隊運動情況調查分析
表2:田徑代表隊隊員運動年限調查表(N=42)
從表2總結得知,田徑代表隊隊員運動時間為3年以下的有10人,占人數比例為23.80%,3~5年的14人,占總人數比例為33.33%,5~8年和8年以上的各為12和6人,分別占比例為28.57%和14.30%,大部分學生都有3年以上的運動時間,有長期的體育鍛煉經歷。
2.2田徑代表隊學生生活習慣調查分析
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往往和其精神狀態、生活滿意度有直接關系,并且會影響到學習效率和人際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講,生活習慣可以預測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學習情況。
2.2.1田徑代表隊飲食狀況調查分析
田徑代表隊大多數人有用餐習慣,占總人數的73.81%,無用餐習慣的也較多有11人占總人數的26.19%;在午飯和晚飯的用餐規律性上,有92.86%人用餐規律,另外很少人用餐不規律,占總人數的7.14%。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田徑代表隊隊員用餐情況基本規律,不過不規律情況主要存在早餐用餐上,有一部分同學沒有吃早餐的習慣。
2.2.2田徑代表隊作息情況調查分析
如果一個人有一個科學健康的作息時間,那么也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心態,以及一副飽滿的精神狀態。所以,養成合理的作息時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3田徑代表隊隊員生活休閑方式及人際關系調查分析
學生的休閑方式往往能夠反映其心理健康程度,從心理學來看,健康的休閑方式可以作為預測心理情況以及其交際情況的指標。反過來說,一個心理健康、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人,其生活休閑方式和人際關系都不會太差。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學生性別比例適中,符合體育專業學生性別分布規律。
(2)山東財經大學田徑代表隊的學生作息時間并不規律,大部分學生有熬夜習慣,且晚起,午休時間過長。
(3)人際關系方面,學生的主要人際關系是同學關系和戀愛關系和師生關系,部分存在社會關系,并且田徑代表隊學生樂于跟他人交流交友。
(4)自我感知方面,學生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并且大部分學生的性格和脾氣都是穩定的,這可能和身體活動較多有關系。
3.2建議
(1)教育學生自我管理,養成科學規律的生活習慣。
(2)加強學校管理,豐富校園生活。
(3)加大學校餐廳營養供給,開辟多種營養渠道。
(4)豐富專業課鍛煉內容,增加鍛煉和學習的趣味性。
(5)培養學生心理學知識素養,科學評價自我。
摘要:貴州財經大學作為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為主體,兼有法學、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多科性財經類大學。學校在建設財經類綜合實訓基地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結果顯示,校企聯合實訓基地建設雖然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但在助力高校人才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優勢顯著。
關鍵詞:校企聯合 實訓基地 共贏 人才培養
為了更好的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貴州財經大學創建了實訓基地,在建設實訓基地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實踐活動的職業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當然更重要的是重視實訓基地的資源共享。在財經類的專業的實踐教學中,通常情況下是模擬實際,而模擬訓練的配置是電腦和相關的專業性軟件。在貴州財經大學建立綜合性的實訓基地的時候,非常的重視實訓基地的整合和資源的共享以及使用效率的提高。建立起的跨專業綜合性實訓基地,能夠為教學進行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服務,當然貴州財經大學的實訓基地建設目前還存在著尚未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進一步體現出綜合實訓基地的職業性和開放性。
1 貴州財經大學實踐教學體系及實訓基地的構成現狀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在大學期間需要培養的一項重要能力。因此,貴州財經大學在自己的教學中,一直在發展自身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的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等等,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創新和改革。貴州財經大學目前已經建立起來從新生入學到畢業參加工作這些階段的,全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實踐教學目的和任務。在入學初期主要進行基礎技能的訓練,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一體化的訓練;隨后還有綜合技能的訓練項目,主要是針對專業特點進行的模擬訓練;在校期間,積極的高校學生參加頂崗實習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并對專業水平進行實際的考核和鍛煉;在最后的畢業實習中,主要是培養學生步入社會的職業綜合能力和所學技術的應用能力等。作為高校最主要的進行實踐教學的場所,實踐教學的層次性很重要,當然這也需要與實踐教學相匹配的試訓基地的建設。通常來說,從場所講,實訓基地主要是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兩種。從投入主體講的話,分為高校自己建造和校企合作共建兩種形式。從層次來看,在基本技能訓練階段需要圍繞教學改革建設能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室,多為學校自己投入建設;綜合技能訓練階段需要有能完成實際項目、突出職業氛圍模擬實訓室或者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有學校投入、企業投入或者學校企業共建等多種形式;頂崗實習階段需要有真實的工作崗位,通常是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相結合;畢業實習階段主要在學校的創業基地或校外的企業完成,畢業實習階段和就業是緊密結合的。
貴州財經大學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有自己的特殊的地方,主要體現在無論是在基本技能階段還是在綜合技能的階段,貴州財經大學在實訓基地上都采用了大量的模擬軟件進行教學,主要的道具就是計算機和專業性的軟件,為了提高實訓基地的綜合利用效率和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發揮最大的作用,因此建設的是跨專業的綜合實訓基地。在頂崗實習的階段,單位很難為學校安排那么多的頂崗實習的崗位,因為管理上的困難和實習質量問題都是頂崗實習企業所擔心的問題,因此更多的頂崗實習需要學生在校內基地完成。
2 貴州財經大學校內綜合實訓基地建設難點
貴州財經大學實訓基地的建設具有層次性、綜合性、多主體等特征,這對實訓基地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和難點。
2.1 對于財經類專業來說,利用共享模式建設綜合性實訓基地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種建設方法大幅度的提升實訓基地的利用效率。從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講,主要是依托的不同的學院的不同的專業;而從建設的布局上講,就更需要各專業各個系之間相互的協調和安排達到最優化的利用實訓基地的目的;從實訓基地的日常管理講,必須建立一套統一的管理體系,對實訓基地進行日常的管理和維護,保證實訓基地的長久發揮其作用和效率。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中,內涵建設主要是依托在各個專業的基礎上的,這就會存在有些學院為了保證維護的實訓要求,這就很難在內涵建設和運行管理上進行有機的統一,這個問題到現在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2 其次,實訓基地的綜合性和層次性的相互協調也是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點。因為目前高校已經形成了實踐教學體系,這種體系是系統的并且有層次的,這就要求在建設實訓基地的時候,更多的考慮日常實踐教學的需要。因此,在建設綜合實訓基地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與各個學院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協調和融合,還要考慮綜合實訓基地的跨專業的綜合利用功能,這二者仍然是一項很難中和的問題,也是目前建設的一個需要突破的難點。
2.3 綜合性和職業性的統一問題也是建設實訓基地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 建立綜合實訓基地是提高實訓基地利用率和節省成本和實訓場地的一個有效的方法。職業性是高校實踐教學中最為強調的一點,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真實的創造出職業的氛圍,讓學生受到職業的感染,這種實踐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都非常有利。在一些理工類院校中,有很多是采用建造校辦工廠的方式來營造實踐教學的職業氛圍并提高實訓教學的職業性,但是這種方法在財經類院校中并不現實。因此,財經類的綜合實訓基地主要是由各個專業的實訓室組成的,因此,如果構建出一種既能夠綜合利用又能體現不同職業性的綜合實訓基地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難題。
3 貴州財經大學實訓基地建設思路探索
貴州財經大學作為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為主體,兼有法學、文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多科性財經類大學。學校一直致力于建設財經類綜合實訓基地, 學校有1個國家級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對于實訓基地建設,有以下思路可以探討:
3.1 實踐教學委員會和實訓基地領導雙軌建設與管理綜合性實訓基地。由各個學院的分管實踐教學的主任和財務管理人員等人組成學校的實踐教學委員會,委員會主要的任務是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和績效考核。委員會要每一個學期對各個專業的實訓室進行全面的論證和研究,要實時的了解實訓基地的利用情況和管理狀態,對于實訓基地在應用時存在的問題,實踐教學委員會要及時發現,及時探討,并重新進行規劃解決問題。綜合性實訓基地的主要管理者是實訓基地主任和實訓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人員,他們負責著實訓基地的日常運行和管理維護工作,主要工作是對實訓基地的運行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包括課程的協調安排,實訓基地配置的管理和維護等等,有些實訓基地還根據學生的自身興趣和專業需求,在業余時間開放,這對實訓基地的管理人員就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綜合實訓基地的管理人員需要把一個學期的實訓基地的使用情況和運行維護情況,以信息化的模式傳給實踐教學委員會,由實踐教學委員會對這一學期的工作進行績效考核。這樣就形成了實踐教學委員會和實踐基地管理領導的雙軌機制的管理模式,并解決了綜合性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和運行管理的難以統一的難題。
【摘要】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我國正在進行的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從客觀上要求各高校必須建立起以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為核心任務的職業指導體系,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進行就業輔導是該體系的重要一環。本文以西南財經大學為例,研究《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從而提高該課程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就業指導 課程建設 就業競爭力
近年來,高校擴招在圓了更多莘莘學子大學夢的同時,也使其陷入了難以回避的困境———畢業即失業。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建立職業指導體系,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鑒于大學生就業輔導工作(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對大學生就業的重大意義和西南財經大學在該課程教學和評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課題小組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旨在突破影響《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實效性的瓶頸,不斷提升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西南財經大學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就業指導的國內發展
隨著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的逐漸深入,國內大學生擇業趨于復雜化,學生擇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增加,提供大學生就業指導理論知識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應運而生。該課程主要功能為提供就業技能的指導、職業素質和技能的培養、就業信息的提供等等。因此,就業指導可以界定為:求職輔導是指大學為其畢業生提供的各種求職方面的機會或訓練。具體分為組織招聘會、輔導求職策略、輔導面試技巧、輔導簡歷寫作等。
而我國高校幾乎所有的就業指導工作全部以給學生找到工作為重點,至于找到的工作是否適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是否可以從這份工作中得到自己長期的發展等因素就完全被忽略了。因此,本課題小組認為應該將狹義的“就業指導”概念拓展到廣義的“職業生涯教育”,將就業指導延伸到整個大學教育,從學生的個人興趣、個人特點出發,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向他們傳授各種職業的基本信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而非單純的提供崗位信息,提高就業率。
二、西南財經大學的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
西南財經大學歷來重視就業工作和強調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在大一期間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同時針對即將進入大四找工作的大三學生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提供就業技能指導和就業信息。然而在現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課程建設力度不夠:雖然學校向來重視就業指導工作,但是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建設力度明顯不夠,對此課程建設的認識不到位,存在“雷聲大雨點小”之嫌。
2.課程內容盡顯陳舊,體系不完善:這主要是指課程內容停留在普遍性的求職信息方面,一個教學大綱沿用多年。對于每個學生缺乏應有的針對性,從而大大局限了我們所要求達到的教學效果。
3.課程形式單一: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授課形式只局限于課堂講解。但是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就決定了,它不能僅僅由課堂講解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它需要秉承“課堂教學,課外輔導”的原則進行。
三、提升就業指導課程實效性的對策建議
在分析西南財經大學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后,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癥下藥,我們認為保證《大學生就業指導》實效性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全程化教學。為保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切實發揮其作用,不斷推動學科實現科學發展,本研究小組提出就業指導的全程化教學模式,即將整個就業指導課程分為3個階段,針對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學生進行教學,為大四學生的就業做好準備,在不同的階段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重點有所不同。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鑒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特性,應該以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為目標,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相對穩定、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第一,引進專業指導老師。第二,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學校組織就業指導老師進行系統培訓。
3.創新課程管理和評價機制。積極完善教學管理工作是建設該學科的過程中不容忽視的方面,為此,本研究小組提出以“計劃———控制———考核”為核心的管理模式。首先,制定該學科的年度教學計劃;其次進行節點控制,對教學過程進行監督。最后,開展年度(學期)考核,并制定獎勵制度,切實做到約束與激勵相結合。相應地制定三級管理框架:決策層注重宏觀策劃,執行層強化節點控制和指導作用,操作層強調評價和想信息反饋,形成高效的教學管理閉環控制系統。
4.注重科研,促進教學發展。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點之一,科研和教學相互促進是高校培養人才的基本規律,加強科研力度,實現《大學生就業指導》理論研究的本土化,是建設該課程的基礎。
首先,在建設我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過程中要樹立科研理念、完善研究制度和模式,以研究為龍頭帶動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其次,本研究小組認為應該設立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專項資金,加大建設力度,激勵教師積極參與該理論的研究工作。最后,開展畢業生就業市場調研,充分了解就業市場的現狀及變化;開展畢業生就業行為分析,對擇業心里、面試技巧、自主創業開展專題研究,針對不同的就業群體制定不同的指導方案。
但由于我們的調查對象存在局限性和時間的緊迫性,認為該研究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和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內容,例如:我們認為應該實現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全程化教學,如何實現各個階段的有效銜接仍然是個問題。堅持針對性是就業指導工作的基本原則,這有賴于每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規劃不同導致就業指導的方案不同。因此,如何實現有效銜接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1]同年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向全國高校轉發了《全國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會議的會議紀要》,明確了《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即大學語文是一門提高大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課程。自這兩個綱領性文件頒行以來,《大學語文》課程在一些高校陸續開設。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該課程在大學生中逐漸失寵,形同“雞肋”,被不斷邊緣化。與此同時,大學生中由于缺乏基本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而出現的問題比比皆是,觸目驚心。這種嚴峻的現實迫使高校對大學語文進行課程改革。
貴州財經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大學語文教研室抓住契機,結合本校實際,對如何在財經院校開設大學語文進行了充分討論和深入思考,形成了一個基本認識,即“財經院校必須高揚人文旗幟,推進教學改革,矯正學生‘趨利’的思想傾向,在義與利之間尋找平衡支點,借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鍛造儒魂商才,才能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構建和諧理論體系,為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廣泛的人才基礎”[2]。以這個基本認識為基點,大學語文教研室對大學語文教材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性改革。
目前貴州財經大學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由林紅、蔡錄昌、句磊主編,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該教材由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西方文學、東方文學、應用寫作六個板塊組成,其中文學作品60篇,應用寫作2章。大學語文教研室在確定講授篇目時,宏觀統籌,嚴格把關,為實現大學語文的準確定位奠定了基礎。具體分析如下:
一、既摒棄漫無邊際地純文化熏陶,又避免一味向財經類專業靠攏
教研室極力避免將大學語文上成文學史課,強調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不少綜合性高校的大學語文課程通常是以文學史的形式展開的。這種形式有利于學生了解文學的基本輪廓,形成完整的文學史觀,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學熏染。但對財經院校來說,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從事面面俱到的文學史的學習,一來不太現實,二來無法凸顯財經專業的特殊性。因此教研室以遴選相關篇目集中講授的方式進行大學語文教學。這些篇目各有側重,有些側重傳統文化,如《小雅·采薇》的詩情畫意,《論語十則》、《孟子·盡心下》的儒家情懷,《哀江頭》的悲天憫人,《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曠達豪邁,《驚夢》的人性之美;有些側重現代思潮,如《談生命》的樂觀豁達,《回答》的冷峻深刻,《相信未來》的矢志不渝,《亞洲銅》的熾烈執著;有些側重異域風情,如《傘下的侗寨》的絢麗新奇、《我在美麗的日本》的凄美纖細;有些則與財經專業密切相關,如《諫逐客書》、《貨殖列傳序》、《林家鋪子》。
篇目的這種分布格局既有利于實現《全國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會議的會議紀要》中提出的提高大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又有利于凸顯財經院校的專業特色,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而不是顧此失彼或重此輕彼。
二、注重挖掘與財經類專業相關篇目的文化價值,豐富“儒魂商才”的內涵
貴州財經大學提出的“儒魂商才”是指“具有‘儒魂’之‘商才’,也就是具有中國的人文精神、秉承了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即愛國家,愛人民,具有憂患意識和社會(歷史)責任感,勇于擔當并注重行動,堅守誠信之德性的‘商才’”[3]。大學語文教研室圍繞“儒魂商才”這個核心,特意選取了《諫逐客書》、《貨殖列傳序》、《林家鋪子》三篇作品作為重點講授篇目。《諫逐客書》盡管與經商之道沒有直接關聯,但充分發掘國內國際人才資源的價值、為我所用的管理學思想不言自明;《貨殖列傳序》旗幟鮮明地論證了人類追求財富的合理性,并闡釋了發展生產、交換貿易、積累財富的社會意義,倡導富國裕民之道,體現了司馬遷卓越的經濟思想。《林家鋪子》則是民國時期民營資本家慘淡經營、最終倒閉的經濟行為的一個活生生的寫照,它向學生展示了外敵入侵、政治黑暗、經濟蕭條、同行惡性競爭的社會圖景,引人深思。對這些文章中涉及到的經濟學思想和經濟現象進行實例分析,有利于學生對“儒”與“商”及其相互關系產生直觀體驗,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有所悟,以此獲得傳統文化中經濟學思想的陶冶,形成正確的經濟觀和財富觀。
三、考慮財經類專業注重應用的特點,增設應用文寫作實踐
與綜合性高校大學語文課程著重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目標不同,財經類院校學生更加注重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基于這一點,大學語文教研室在精心選擇講授篇目的同時,增設了4個課時的應用文寫作實踐,為學生講授應用文的基本知識,對學生進行計劃、總結、通知、演講稿、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常用文體的強化訓練,培養學生正確寫作應用文的能力。
大學語文教研室通過嚴把篇目篩選關,構建了一個既注重文化熏陶又凸顯財經院校特色、既注重宏觀了解又強化動手實踐的三維立體教學格局。該格局的構建體現了貴州財經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大學語文教研室對本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清晰定位,那就是以“儒魂商才”為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經濟學養和實踐能力。
當然,大學語文課程改革還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學思維、教師素養、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內容。我們相信,隨著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貴州財經大學的大學語文課程會取得新的突破,獲得學生的普遍認可,在教改的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摘要為深化高校體育改革,實施終身體育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實際,教學模式以及對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進行理性思考,理論探討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通過實踐,構建了一個理論依據充分、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強、符合高校特點、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俱樂部制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本文以新疆財經大學公共體育教學實施“體育俱樂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為有關部門做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疆財經大學體育俱樂部課內外一體化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新疆財經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為例,以新疆財經大學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為研究對象。對樣本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期中大學一年級200人,大學二年級200人,大學三年級100人,大學四年級100人,隨機抽取體育課班級。由于大學一年級學生和大學二年級學生為必修課,三年級和四年級沒有體育課,只能參加俱樂部班,所以以參加俱樂部的少數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研究方法
為了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的。本課題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邏輯推理法;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財經大學體育教學和學生為例進行研究。使研究更具客觀性、可靠性。
二、結果與分析
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邊陲,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關系,這里的公共體育教學也呈現出其自身的特點和困難。現以新疆財經大學體育教學為例進行分析探討。新疆財經大學是西部普通的高等學校之一,是目前新疆唯一具有合法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高校。目前,新疆財經大學公共體育教學初步探索使用俱樂部課內外一體教學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經驗和成果。
(一)課程設置、考核與學時分布情況
新疆財經大學每年開設體育必修課28周(每學期14周),開設體育選修課18周(每學期9周),每周2學時,每學時50分鐘,每次課100分鐘,總學時合計148學時,合計6學分。一年級開設特色體育課;二年級開設體育選項課;三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對于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課為主的體育保健課程,單獨組織教學。自2010年新學年開始,體育課程結構調整為一、二年級預科生開設18周體育必修課,共216學時。
體育課程考核實行百分制,按照課堂表現(含身體素質測試)、課堂考勤、理論占30%,期中參加俱樂部培訓班和活動課的同學其課堂考勤和課堂表現,計入考核評價。因故體育課堂無法考試的學生,可在俱樂部活動課和培訓班中進行考核。技能評價包括技能達標和技評兩部分共占70%。考核評價改革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導向,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所確定的五個發展領域、培養目標為指導,不斷探究不同課程的評價體系。在課堂表現考核中,針對學生普遍身體素質差的現狀,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規定的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測試項目,作為財大學生每學年必須達標考核項目之一,以此來督促學生課外業余時間參加體育鍛煉。
(二)教學項目分布情況
近三年,新疆財經大學在開設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跆拳道、器械健身、體育養生和面向身體異常、病、殘、弱學生開設體育保健養生課等,大學三年級和俱樂部中還開設羽毛球、網球、輪滑三門課程,課程數達13門。學生在一年級必須完成特色課程乒乓球、基礎課程籃球、排球、足球(三選一)。二年級根據個人愛好開設了體育選項課9項,四年級學生主要進行俱樂部活動和俱樂部培訓為主。
表1新疆財經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教學項目分布情況一覽表
層次 授課形式 開設項目
大學一年級 特色課結合俱樂部 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三選一
大學二年級 選項課結合俱樂部 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跆拳道、器械健身、羽毛球、瑜伽。
大學三年級 選修課結合俱樂部 所有開設項目
大學四年級 俱樂部培訓或活動 所有開設項目
身體異常、病、殘、弱學生 理論課、實踐課 體育養生、保健按摩
(三)教學形式
自2006年以來,新疆財經大學率先以體育教學為突破口,實現民、漢“一體化”的公共體育教學,即:不分民族教師、不分專業、不分民、漢學生的體育課教學形式。同時,新疆財經大學“體育協會”逐漸向體育俱樂部形式轉變,到2007年底成立了大球類、小球類、體育舞蹈、健美健身四個體育俱樂部,基本涵蓋了開設的所以項目。針對體育教學民、漢“一體化”、體育部俱樂部特點,教育和鼓勵教師大膽實踐勇于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性別、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手段、方法,創新出了大量的適合我校教學的一些教學小手段、小方法。在訪談過程中多數教師都談到指導與引導的方法,即針對普遍性的問題集中指導學習,對有基礎的學生加強引導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意識。在綜合練習中發揮個性,培養綜合運用能力,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這為新疆財經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改革與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四)師資隊伍
1.師資配備
截止目前,新疆財經大學共有體育教師31人;年齡結構:50歲(含)以上6人占有19.3%;40歲(含)―49歲7名占22.5%;30歲(含)―39歲12名占38.7%;30歲以下6名占19.3%。40歲以下有碩士學歷教師9人占50%。學緣結構:31名教師本科階段分別畢業于8所體育院、系。學歷結構:本科22人占71%;碩士8人29%,其中在讀博士1人。職稱結構:教授1人、副教授8人、講師21人、助教1人。民族結構:維吾爾族11人;回族2人;塔塔爾族1人;俄羅斯族1人;蒙古族1人;漢族15人。在校生師比為平均330:1;教師平均每周上7次體育課,每班人數均在50人左右。
2.師資培養
為了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身體素質水平,新疆財經大學體育部自2007年起實施教師業務學習制度化,堅持每周一次的集體業務學習,制訂學習計劃,嚴格考勤,力求實效;近三年先后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了足球、籃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業務學習和身體練習。通過組織的集體學習,交流了經驗,增進了感情,鍛煉了身體,提高了業務能力。
目前,體育部教師業務進修主要與學歷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校與內地對口援疆院校協作渠道,積極爭取派教師赴內地對口院校進修學習,目前,有3名教師分別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山東輕工業職業學院體育部進修、掛職學習。
教師中有國家級裁判2人,國家一級裁判員6人,國家二級裁判19人。 并有3人次在全國、自治區等學術機構和體育協會中擔任職務。
(五)場館設施
學校現有室外體育教學場地41587.57平方米;室內體育教學場地面積4225.57平方米。主要體育教學設施有:一個6000座位的標準塑膠田徑場、一個903籃球館、有二個可容納40副乒乓球臺室、一個120米地下6道1329.3塑膠跑廊、跆拳道室2個;一個器械健身房、一個健美操室、三個體育舞蹈室、一個形體室、一個多功能室;室外主要有14個標準籃球場;一個標準網球場。10個排球場、一個綜合球場。按照《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的要求,我校還有一定的差距,通過采取內部挖潛,錯時使用的方法較好地滿足了教學、訓練、群體競賽、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部自有175多媒體教室1間,配備較為現進的多媒體設施,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教學影像資料56套。目前,現有的影像資料能夠滿足教學需要。
(六)學生對新疆財經大學體育課教學及教師的印象
通過新疆財經大學網上教學評價系統調查了解到,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評價近三年平均91.4分。其中,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為90.83分;2007-2008學年第二學期為92.75分;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為90.78分;2008-2009學年第二學期為90.82分;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為91.69分;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為91.647分。
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目前對新疆財經大學的體育課和教師均感到比較滿意。滿意及非常滿意的比例分別占,85%和95%。只有5%的學生和2%的學生對目前體育課和體育教師不滿意。
圖1學生對體育教學和體育教師的滿意情況
(七)學生體質健康檢測情況
1.學生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了解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圖2),新疆財經大學學生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非常了解的人占被調查對象的51%,了解的學生占34%,只有9%和6%的學生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這主要是因為,新生入校的第一節體育課學生要對《標準》進行學習。另外,每年進行體質測試之前還有專門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對《標準》的了解程度比較高。
圖2學生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了解程度
2.俱樂部制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施以來學生體質測試達標情況
通過數據顯示(表2),自從2006年以來每年學生的合格率每年以0.4%的幅度進行增長,2006-2007學年合格率為98.0%,優秀比7%;2007-2008學年合格率為98.4%,有效比9%;2008-2009學年合格率98.8%,有效比10%。這個增長和新疆財經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群體活動、體育俱樂部開設是分不可的。
表22006-2009年新疆財經大學學生體質測試達標情況
年度 測試人數 優秀人數 優秀比% 合格率%
2006-2007 8525 597 7 98.0
2007-2008 8155 734 9 98.4
2008-2009 7891 789 10 98.8
2006-2009 24571 2113 8.6 98.4
注:新疆財經大學學生體質監測中心數據
四、結束語
新疆財經大學體育俱樂部制課內外一體化利用優勢資源,以教師專長組織課程內容的框架;引進競爭機制,掛牌上課,激發教師個體的創造活力,使其一技之長得到充分的發揮,保證教學質量;同時提高了體育的文化性和科學性。新疆財經大學體育俱樂部制課內外一體化的實踐與研究,在高校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得到了教育專家的肯定與關注。以俱樂部名譽舉辦的各種比賽,如周末賽、邀請賽等,得到了公司、企業的贊助,減輕了體育部的經費負擔,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增強了校際間與社會的交流與合作。積極與社會體育接軌,以它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為社會體育的發展起到了應有的推動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摘要: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分別從學生的鍛煉態度與動機、鍛煉頻率與持續時間、鍛煉方式等方面入手,對我校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得出結果,并就影響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也做了調查,并分析了具體原因,為掌握我校學生的體育鍛煉特點提供借鑒。
關鍵詞:鍛煉現狀調查 鍛煉因素 結果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對我校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較積極,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趨向多元化;學生最喜歡的鍛煉方式是與同伴一起進行;鍛煉的運動量基本適中;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主要為鍛煉的方式單一乏味。
1、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
1、1、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態度與動機
態度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個因素構成的比較持久的個人內在結構,它是外界刺激與個體反映之間的中介因素,個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映受到自己態度的調節。動機是指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并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想法和愿望。體育鍛煉的動機是推動個體參加并堅持體育鍛煉的內部驅動力。因此,掌握學生體育鍛煉的態度和動機是了解學生體育鍛煉情況的必要前提。本文對我校1040名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和動機進行了有效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和表2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學生中,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體育鍛煉的分別占總人數的 17.25%和44.53%,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較冷淡和厭惡的分別占總人數37.11%和1.19%。若將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歸為喜歡鍛煉者,若將對體育鍛煉的態度為冷淡和厭惡的學生歸為不喜歡鍛煉者,那么喜歡鍛煉者將占總人數的 61.78%,不喜歡鍛煉者將占總人數的38.22%。從總的情況看,61.78%的學生體育鍛煉的態度積極,這說明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有較明顯的認識,體育鍛煉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喜歡體育的學生的比例還不算大,需要加強引導,畢竟有38.22%的學生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這必將對學生的體育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表1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態度一覽表
非常喜歡 比較喜歡 較冷淡 厭惡
百分比 17.25 44.53 37.11 1.19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動機見表2所示。從整體上看,學生體育鍛煉動機趨向多元化。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依次為達標、促進健康、使自己更強壯更健美、使自己更加有活力、使自己開心自信、緩解壓力、已養成的運動習慣、減肥、展示自我、人際交往、空余時間多,其中,70.6%的學生將達標作為體育鍛煉的動機,這說明體育課對學生影響較大,多數學生體育鍛煉的目標明確。69.1%的學生將促進健康作為體育鍛煉的原因,這說明學生對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的認識較深刻。同時,使自己更強壯更健美、使自己更加有活力、使自己開心自信也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
表2我校學生體育鍛煉動機一覽表
1、2、我校學生體育鍛煉頻率與持續時間
體育鍛煉的頻率是評定體育鍛煉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見表3),在被調查的1040名學生中,因身體或其它原因不能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共有5名,占總人數的0.5%;16名學生從不參加體育鍛煉,占總人數的1.5%;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72人,占總人數的6.9%;每周參加二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152人,占總人數的14.6%;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197人,占總人數的18.9%;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學生有人598,占總人數的57.5%。
表3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次數一覽表
表4顯示的是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持續的時間。除去不能參加體育鍛煉和從不鍛煉的學生,剩下1019名學生為參加體育鍛煉者。從表6可以看出,每次鍛煉的時間不足30分鐘的學生共有276名,占鍛煉總人數的26.5%;743名學生每次鍛煉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占鍛煉學生總人數的73.5%。
表4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持續的時間
1、3、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方式
本文中的體育鍛煉方式是以鍛煉時人數的多少來界定的,即鍛煉者以單獨的形式進行鍛煉還是以團體形式進行鍛煉。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方式見表5。表5顯示:參加體育鍛煉的1019名學生中,經常單獨一人鍛煉的學生有163名,占鍛煉總人數的15.99%;經常與同伴一起鍛煉的學生有780名,占鍛煉總人數的76.55%;還有76名學生以其它的方式鍛煉,既有時單獨一人鍛煉,有時與同伴一起鍛煉,并且兩種情況出現的頻率大致相同,以這種方式鍛煉的學生占鍛煉總人數的7.46%。
表5我校學生體育鍛煉方式一覽表
1、4、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運動量
Mahler(1994)指出:鍛煉或日常活動都會引起個體生理和主觀方面的反應,健康個體活動中的主觀負荷對于運動者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長期案頭工作者開始并堅持鍛煉活動則可能是決定性因素。由于在運動中鍛煉者很難用生理學指標監控鍛煉強度,因此鍛煉個體對運動員負荷的主觀評價顯得尤其實用。本研究對體育鍛煉運動量大小的界定正是建立在這些觀點上的,既鍛煉者的運動量根據體表特征和主觀感覺來界定,如將“出大量的汗或感覺很累,自認為運動量較大”確定為運動量較大,而將“身體微微發熱或感覺一點都不累,自認為運動量很小”確定為運動量很小。
我校學生體育鍛煉運動量見表6。表6顯示,在參加鍛煉的1019名學生中,有375學生運動量較大,占鍛煉總人數的36.76%,以中等運動量鍛煉的學生共有534人,占鍛煉總人數的52.44%,以小運動量鍛煉的學生共有110人,占鍛煉總人數的10.80%。
表6我校學生體育鍛煉運動量一覽表
2、影響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見表7),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依次為方式單一乏味、疲勞、沒有時間、缺乏專人指導、沒有興趣、沒有場所、沒有恒心、害怕受傷等,分別占學生總人數的64.2%、48.2%、31%、30.3%、29.1%、27%、21.6%、10.4%。
表7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一覽表
從表7可以看出,我校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排在前六位的分別是“方式單一乏味”(占64.2%)、“疲勞”(占48.7%)、“沒有時間”(占31%)、“缺乏專人指導”(占30.3%)、“沒有興趣”(占29.1%)“沒有場所”(占27.0%)。
究其原因可能是:1)由于我校學生體育課要求中長跑是必測項目,對學生體能要求高,學生體育課的及格壓力較大,經常要參加長跑鍛煉,因此學生感到鍛煉方式單一乏味,造成學生身心疲勞;2)由于目前就業壓力等原因,使很多學生把課余時間花在準備考研究生、學習外語、輔修第二專業等方面,從而沒有時間參加鍛煉。3)由于體育鍛煉是一個長期的比較持久的過程,加上有的項目比較枯燥乏味,需要學生要有較強的意志力,這就可能導致很多學生沒有恒心去長期堅持體育鍛煉。4)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還有:學生對鍛煉積極主動的態度、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學生所掌握的運動技能情況;現有的體育場館設施遠遠滿足不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要求,而且除了體育課以外,學生主動通過書本學習體育鍛煉的知識還很欠缺,需要給予專門指導,提高現有場館的利用率,加強科學進行體育鍛煉的知識的宣傳,如在體育場館周圍懸掛如何科學的選擇運動項目、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運動量等,讓學生很方便就能在運動過程中懂得怎樣去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
3、結論
通過調查發現:我校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較積極,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趨向多元化;學生最喜歡的鍛煉方式是與同伴一起進行;鍛煉的運動量基本適中;影響我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主要為鍛煉的方式單一乏味。
摘 要 伴隨著教育的發展,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碩士研究生擴招與批量化是目前發展的主流,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然而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一些負面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近年來,因心理健康方面的原因而出現各種行為偏差事件日益增多。西南財經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和“211” 重點建設的大學,研究生教育是學校重點建設對象。研究生群體日益壯大的同時,是否也伴隨著心理壓力的不斷加重?這些壓力是否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在校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過問卷調查,對西南財經大學的4800多名在校碩士研究生進行抽樣分析,尋找壓力源泉。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 壓力源 西南財經大學
本次問卷調查對西南財經大學4800余名研究生進行分層抽樣調查,一、二、三年級的樣本容量分別為107、98、106,男女的樣本容量為154、157,一共抽取了311個樣本進行分析。
一、研究生心理壓力的因子探索
對預測結果進行項目分析,計算問卷各項目與問卷總分之間的相關程度,刪除相關系數小于0.45的題項。對剩余的題項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0.862)檢驗和Bartlett(在.000水平顯著)檢驗,認為問卷的題項適合做因子分析。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轉法,產生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10個,其中累計解釋方差為56.122%,根據碎石圖確定抽取7個公共因子,累計解釋的方差率51.666%。強制抽取7個因子,再次做因子分析。這樣得到一個含34個測題的量表,對這一個量表再進行因子分析,結果項目集中在7個因子上,方差累計解釋率為53.532%。這7個因子和初步假設的內容基本相吻合。
根據每個因子中的題項將因子分別命名為因子1學業、因子2人際交往、因子3就業和前途、因子4經濟、因子5家庭關系、因子6戀愛和婚姻、因子7其它。具體情況如表1
二、壓力源量表信度與效度分析
在結構分析的基礎上,檢驗總量表和分量表(各因子層面)的內部一致性。結果顯示,問卷各因子層面所涉及題項的Cronbach系數檢驗結果在0.619-0.817之間,表明該量表各因子層面題項的內部一致性程度較高。該量表題項的復測相關問系數在0.597-0.778之間,均達到顯著的相關程度(p
表4的分析結果表明,除了部分工作壓力因素之間是顯著的相關關系外,大部分壓力維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不顯著。這表明,研究生大部分壓力維度的壓力狀況并不影響其他維度的壓力狀況,不同的壓力維度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但是某一些維度的壓力狀況之間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例如人際關系帶來的壓力與經濟因素帶來的壓力之間的相關系數達到0.732的水平,表明它們二者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同時,不同維度的壓力與研究生壓力總體均呈顯著正相關,表明本次研究提出的這些壓力維度是研究生壓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就業和前途因子與學業因子所帶來的壓力與壓力總體的相關性最大,說明就業和前途以及學業情況是最容易引起研究生壓力感的兩個重要因素。
四、結論
通過對調查樣本的分析,研究生的心理壓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就業和前途壓力、學業壓力和經濟壓力。具體到壓力性事件,因子分超過3分的有:整體就業競爭激烈,專業競爭力不強,科研任務繁重,他們分別歸屬于就業和前途因子、學業因子。就業壓力成為首要的心理壓力,這與近一兩年的研究調查結果是相符合的。本次調查還發現:婚戀愛情和人際交往是排在比較靠后的兩種壓力,這與現在研究生年齡普遍偏小(應屆生居多)而社會上結婚年齡普遍后移有關。在做樣本抽查訪談中許多碩士研究生沒有談戀愛并不感覺有壓力,甚至還認為不談戀愛對就業有利。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方法,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要求,以中央財經大學05~08級學生作為測試對象,匯總、分析學生的測試數據,旨在掌握我校學生體質健康的基本狀況,并提出合理建議,為我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央財經大學體質健康調查研究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部分,學校通過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加強和改進體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本文在對我校大學生體質測試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我校學生體質的基本狀況,并提出合理的建議,為我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方法與內容
1.1研究對象
我校05~08級全體本科生(6306人)。其中大一1804人(男生881人,女生923人)、大二1659人(男生754人,女生905人)、大三1543人(男生654人,女生889人)、大四1300人(男生559人,女生741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體質測試的論文,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2.2統計方法
采用教育部網站專用軟件及Excel2003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在分析中均將觀測量中的缺失值排除。根據教育部、體育總局頒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實施辦法)的規定標準和等級評定要求進行評定。
二、測試結果與分析
2.1身高標準體重:低體重和營養不良是影響我校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的突出問題
測評結果顯示:我校學生形態發育和營養狀況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較低體重和營養不良檢出率太高。如圖1所示,我校體重正常的學生僅占41.12%,而較低體重和營養不良的學生竟高達40.52%。低體重和營養不良不僅成為影響我校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的突出問題。相對而言,超重和肥胖不是我校學生體質與健康面臨的主要問題,但是對于超常體重的控制仍然是值得注意問題。
2.2肺活量指數:不及格率為15.67 % ,與耐力性鍛煉不足有關
我校學生肺活量指數合格率為84.33%,其中優秀率為11.62%,良好率為28.69%,及格率為42.77%。從測評結果看,我校學生呼吸系統機能水平相對較差,呼吸系統機能與耐力素質成正相關,我校學生肺活量指數水平較差可能與耐力性鍛煉不足有關。
2.3立定跳遠:不及格率最高,學生的下肢肌肉的爆發力亟待提高
我校學生立定跳遠合格率為82.13%,其中優秀率為2.56%,良好率和及格率分別為20.55%和50.27%,有將近27.87%的學生不及格。四個年級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的及格率相差不大,07級學生的良好率稍高于其他三個年級,立定跳遠測試不及格率高的原因說明我校學生的下肢肌肉的爆發力亟待提高。
2.4握力體重指數(男生):合格率為86.05 %,基本正常,各年級的總體水平相差不大
握力體重指數合格率為86.05%,其中優秀率為3.18%,良好率為24.23%,及格率為58.65%。從測評結果看,我校男生上肢力量年級差異不大。其中,05級和06級學生的優秀率和良好率低于07級和08級學生。
2.5坐位體前屈:合格率為98.28 %,是合格率和優秀率最高的項目
我校女生坐位體前屈合格率為98.28%,其中優秀率為33.48%,良好率為41.47%,及格率為23.33%,是所有測評項目中合格率和優秀率最高的項目,說明我校女生的柔韌素質較好。
2.6臺階實驗:不及格率為11.33%,是不及格率次低的測試項目,課堂開展的中長跑項目的效果初見成效
如圖4,我校學生臺階試驗的優秀率為15.95%,良好率為33.79%,及格率為38.94%。從臺階試驗的測評結果看,我校學生心血管系統功能的水平較高,但是由于檢測儀器的信度問題,對于這個測試結果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確認。從表可見,05級和06級學生臺階試驗的差異很小,07級和08級學生由于課堂開展中長跑項目的訓練,所以優秀率和良好率明顯高于另外2個年級,因而總體測試成績更好。
三、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一)低體重和營養不良是影響我校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的突出問題,由此對學生心理健康、學業成就、社會競爭力和長期發展帶來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二)立定跳遠測試指標是所有測評項目中合格率最低的項目。女生的坐位體前屈測試成績最好,顯示我校女生的柔韌素質較好,肺活量測試結果顯示呼吸系統機能水平正在提高。
(三)臺階實驗(800米、1000米跑):是不及格率次低的測試項目,明顯好于其他高校,課堂開展的中長跑項目的效果初見成效。
3.2建議
3.2.1應將“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體育指導思想落實到實處,大力培養學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2.2學校應重視學生體質測試工作。學生體質檢測結果不僅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在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同時還能對學校體育工作給予及時地反饋及重要“警示”。
3.2.3體育教師對測試的結果要進行必要的分析。體育教師必須根據測試及分析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在今后的體育課、課外活動中給予學生專業性的指導,以便學生能夠進行全面的、科學的、有效的身體鍛煉。
一、前言
對于高等院校而言,建立體質與健康測試中心(以下簡稱體測中心),對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知識水平和作業實踐技能有重要意義,也對廣大教職工的身心體質健康具有良好的預防監督作用,是解決師生員工缺少對個人健康狀況了解、改善他們實際參與體育鍛煉習慣、綜合運動能力落后于理論知識的重要手段。
二、國內高校體質與健康測試實驗室建設現狀
2005年開始,全國各地高校體育學院(部)陸續開始投入建設體測中心(或體質健康實驗室)。
北京市高校中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陸續建立了體質健康研究實驗室。其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已經聯合校工會、校醫院、校辦等單位對全校教職工進行了全面的健康體適能檢測。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該校體育部正在逐步開展關于師生體質健康干預方法的探究。
三、我校體測中心建設規劃目標
體測中心以國內目前最先進的《健康體適能》教程理論為指導,結合目前國內健康體適能發展的最前沿研究配置建設。基本可以滿足全校教職員工健康體適能測試以及領域內研究工作。我校目前對體質檢測工作還處在最基礎的階段,隨之國內其他高校整體實驗室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我校應盡快啟動體測中心的建設。
預計我校體測中心下設1個分中心(學生體質與健康測試中心),3個實驗室(健康體適能研究實驗室、體質健康促進實驗室、保健康復實驗室),1個信息化平臺(健康校園管理平臺(網))。
四、體測中心建設的目標
4、1、促進學生、教職工健康狀況
通過對高校學生、教職工健康情況調查得出:個人健康擔憂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每個人的學習和工作狀態,絕大部分師生擔心個人健康問題,雖然每年都有健康體檢,但是傳統的醫學體檢已經不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他們感覺到疲勞、腰酸背痛、抵抗力下降,不能完全地投入到工作當中,這些問題在醫院并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更沒有改善的辦法。通過建立體測中心可以為學校教職工進行的健康體適能測試,讓大家對個人健康有了一個全新認識,不單單知道了自身的身體機能情況,同時得到了一種最為簡便、實用、有效的改善辦法。如何控制自己的體重,如何改善骨質狀況,如何有效地、科學地參與體育鍛煉,如何改善亞健康狀態。
4、2、為我校學生及教職工健康管理工作探索全新模式
綜合實驗室已經結合先進網絡管理技術初步建成網絡健康管理平臺,正在探尋全新的一種師生健康管理模式。該平臺是以健康體適能管理系統為基礎的網絡增值服務平臺。平臺以建立個人健康互動平臺為目的,同時整合健康資源與標準,建立個人健康數字平臺,大力推進個人健康的數據分析和干預方法。
通過對個人健康體適能管理系統各種數據的評價、分析,提供不同健康體適能指標的評估方法和指導方法。可以根據每個人的性別、年齡、體質、居住環境、接受醫療服務的情況以及職業特性等綜合因素,制定營養保健、運動保健和心理保健的個性化建議,實施特定的干預措施和心理暗示,對人體的健康狀況進行合理的調整與休息,有效地改善人體出現的疲勞、頭痛、失眠等不適癥狀以及慢性病狀況,同時能夠評估個人發生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從而有效地對潛在的疾病實行預防、治療及控制。
4、3、實驗室建設對科研的支持
高校實驗室建設是保證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加快學科發展、提高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在教育科研體制改革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科學文化的重大任務”,“擔負著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重要任務”,這就從根本上規定了高等院校必須開展科學研究。
體育部將會通過不斷地學習努力,利用我們這個大平臺全面的提高我們的科研水平,盡快的為學校科研方面做出最大貢獻。這樣不僅能得到技術領先的成果,更能培養鍛煉出高級專業人才,為學校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4、改善體育教育傳統觀念
我國的體育教學始終在單純傳授體育技能和身體鍛煉方法的低層次上探索,而且學校體育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也越來越滿足不了學生對體育運動,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首先應該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觀念,改造千人一體的標準化教學模式,充分挖掘大學生的潛能和特質,用人性化的教學理念,尋求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又充滿自信的教學環境,讓他們去實現情感的釋放和成功的體驗。
4、5、成為傷病者的康復理療及健康教育基地
體育綜合實驗室除滿足教學任務外,還堅持利用課余時間,面向廣大學生和教職工開放。主要針對運動過程中常見的一些運動性傷病,接待運動傷病者前來咨詢和康復理療,輔助治愈運動疾病。同時進行科學的運動相關健康教育宣傳,為全校師生的運動提供科學指導。
有效提供學校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
通過科學檢測、指導,以及長效健康教育宣傳,充分帶動大家的體育鍛煉熱情,以提高學校體育資源的從分利用。
五、體測中心的建立的實施方式
5、1建立實施的組織機構,完善體系建立的管理運行機制
建立實施工作的負責人和具體承擔實施任務的執行人,同時還要確定相應的協作單位,建立協作關系,形成依托學校、全員參與的良好格局。
5、2配備和培訓實施工作人員
健康校園健身活動計劃的實施需要相應的人員,特別是健身運動指導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實施人員應該掌握與實施健身活動計劃有關的管理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5、3建立體質測試與評價體系與健康指導體系
針對測評的結果,對不同人群制定相應的運動處方和營養處方,指導學生進行健身活動,并進行跟蹤調查,這是順利實施健康校園健康管理的基本保證。另外通過健康咨詢與評價,健身活動的指導機構還要不斷研究與開發新的健身方法與手段以滿足廣大師生的健身需求。該體系依托于健身活動,服務于健身活動,通過為大學生提供健康的咨詢,全面推動健康校園健身活動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