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5 08:5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學前教育中的課程游戲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問題的提出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把游戲作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理念,確立了游戲這一概念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學齡前幼兒有著十分獨特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3~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時期,幼兒在這個時期對外界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并可以吸收較大量的信息和知識,而游戲是幼兒學習和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兒通過游戲獲得身心方面健康、愉悅的發展,并促成各種技能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兒園對課程游戲化的重視程度以及定位常常存在著參差不齊的認識。本文在了解某市A區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現狀以及幼兒園教職工對于課程游戲化的認知程度的基礎上,分析和反思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形式以及其存在的問題,并以這些問題為探究目標,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使幼兒可以通過游戲這種快樂的學習方式,既能獲得發展又能獲得幸福感。
二、課程游戲化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幼兒階段是人記憶力深刻,對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強烈的時期。課程游戲化不僅可以滿足幼兒在游戲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到快樂,還可以促成幼兒更多的隱性發展,使幼兒的各種技能得到發展,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二)充分突顯幼兒的主體地位
在基于課程游戲化的學前教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教育者的關注和重視,教育活動的開展也更好地以幼兒的興趣為前提。幼兒只有對活動產生了興趣,才能真正積極地參與其中,課程游戲化可以保證幼兒有充足的選擇權。課程游戲化可以更好地將游戲與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使教師注意到幼兒發展的關鍵點和發展契機,即時生成新的、適合當下幼兒發展的活動內容。
(三)使學前教育滲透游戲精神
課程游戲化的前提是課程必須是愉悅的、充滿趣味的,這樣的課程才能受到幼兒的歡迎,課程游戲化可以將游戲精神根植于深層的幼兒園課程理念中,使課程具備游戲精神。并不是所有的幼兒園課程都要以游戲的形式呈現出來,但是教育者要在學前教育中滲透游戲精神,體現課程自由與創造的精神傾向,使幼兒園的課程更趨于完整、和諧。富有游戲化精神的課程是教育者在尊重幼兒、關注幼兒發展的前提下開展的。因此,游戲化課程可以更好地加強幼兒愉悅的內心體驗,使幼兒快樂地成長。
三、課程游戲化的現實反思
(一)對游戲教學認識不深刻,缺乏科學的教育觀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A區的6所幼兒園都有完整的一日生活流程,每一個時間段都有比較明確的活動內容。從這方面來看,幼兒園的活動安排較為合理,但是,在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如何開展游戲化教學的認識程度卻各有不同。通過訪談可知,大多數的教師認為課程游戲化就是要在實際的課程中安排游戲化教學活動,并沒有將游戲化教學滲透到過渡環節或者日常自由活動中。訪談中,在晨間入園時間的安排方面,所有的幼兒園都是在家長將幼兒送到后領幼兒到自由活動區讓其參加游戲。在晨間游戲種類方面,有4所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一些益智類的游戲玩具,主要以拼接類積木類的游戲為主;有1所幼兒園組織幼兒到戶外讓其參加自主游戲活動,這些自主游戲活動主要借助滑梯和蹺蹺板等大型器械開展;只有1所幼兒園在晨間組織“談話”活動,活動主題由幼兒選擇,讓幼兒自行發揮,教師只能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訪談結果說明,教師并沒有完全領會課程游戲化的精神核心,而只是將課程游戲化簡單地界定為在上課的時候開展游戲化的教學活動,這使教師忽略了幼兒園一日生活當中其他環節的教育契機,從而使幼兒失去獲得發展和成長的機會。
(二)游戲課程結構不合理,教學活動流于形式
幼兒園缺乏動態、靈活的教學活動。訪談和觀察結果表明,6所幼兒園的教師在開展課程時,均按照現有的教材設計課程,很多教師花很大的心思把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聯系起來,但是從教學的效果以及實施的情況來看,課堂的游戲化教學方式幾乎都缺乏針對性和變通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幼兒的關注點不同,自然會造成課程游戲化過程中矛盾的師幼關系。例如,有的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時,幼兒很容易不受控制,導致場面過于混亂,這時教師為了維持秩序就會強行中止活動,或者在維持好紀律后重新開始活動。由于教師只關注幼兒是否遵守紀律,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加之課程的結構過于單一、形式過于簡單,幼兒就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游戲活動以外的事物,從而造成混亂的局面。
(三)游戲與課程相互分離,融合程度低
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當活動可以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時,很多教師會充分設計游戲活動以激發幼兒的興趣,但仍有個別教師將游戲當成課程結束后的放松活動或者獎勵活動。當活動不適合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時,很多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在課程中融入游戲精神,而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筆者搜集的案例中,有一位教師以常規的教學方式開展“植物認知”的活動,通過多媒體播放和圖片的方式讓幼兒認識種子、植物,并用短片讓幼兒看到植物成長的過程,然后結束活動。如果教師在活動中融入種植活動,讓幼兒體驗、完成從播種到澆水,從施肥到觀察植物成長的全過程,就可以讓幼兒通過自主動手對課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能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
四、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策略
(一)更新教師教育觀念
在開展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管理者與教育者都要明晰教育理念,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幼兒園需要從上到下形成有層次的梯隊管理,建構優化的教育觀念實踐體系。例如,幼兒園可以形成“管理團隊—業務骨干團隊—年級課程審議組—班內課程建設小組—外援專家團隊”的層次化梯隊,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實現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教師對課程游戲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使教師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
(二)有效調整課程結構
在調整課程結構方面,幼兒園可以從作息安排入手,從更加靈活、更符合幼兒實際情況的角度調整一日作息活動。幼兒園可以鼓勵教師有彈性地安排一日活動,調整傳統的框架。如有的教師反映在午睡前的安靜活動中,有的幼兒還沒玩夠,因此會有入睡困難的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幼兒自行討論、安排午睡前的游戲時間,并在教室中放置幼兒可以看得見的鐘表,到了規定的時間,幼兒需要自行入睡。這樣既可以讓幼兒有選擇權,減輕幼兒的抵觸心理,也可以減少教師不必要的工作量,讓幼兒養成規則意識。
(三)全面滲透游戲精神
課程游戲化是教育者以課程與游戲的有機融合為載體,進一步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種教學手段,即,使幼兒在身心健康、愉悅的前提下獲得成長與發展。但是,教師要摒棄為了游戲而游戲的理念,要以幼兒的體驗和感受為主,為幼兒營造更加輕松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注重觀察與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與實際發展水平,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幼兒需求的課程。在活動中,教師要突破被框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預設,轉變角色,以觀察者、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身份開展教學活動,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真正營造自由與創造的教學氛圍,真正實現將游戲因素融合在教育活動中,把教育指導內隱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