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5:28: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科研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醫學科研
一 選題與立題
選題就是想研究或準備解決的問題,如某一疾病尚未解決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治療、預防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選定要研究的問題后,才能確立研究的題目,進行設計,制定計劃。立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臨床醫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針對疾病,特別是危害人類最多見,造成后果最嚴重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也可研究國內外新出現的疾病。研究內容包括探索疾病的病因,或危險因素,闡明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機理,解釋某些臨床現象以及在診斷和判斷預后上的意義,探索或評價新的診斷方法、技術,觀察新的治療措施的效果、毒副作用或探討影響疾病的預后或病死率的因素等,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對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認識,改進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方法,以提高醫療質量和防治水平,總之,研究的題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課題要有創新性、科學性和應用性,要有保證完成的手段。用最簡潔明確的文字寫成題目,立出的題目基本上就是后來研究論文的題目。必須全面考慮,作出決定。
一個既有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經驗的醫師,應在臨床醫療工作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臨床科學研究,為實現上述研究目的,發展醫學事業,為保護和增進人類健康作出自己的貢獻。
題目來源:供研究的題目很多,從疾病的發生到防治有許多環節,各環節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值得研究探索。在過去,這些題目可以由研究者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條件選題、立題上報、申請資助,也有很多是上級下達任務給以條件、單位或協作進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開展了科研招標,招標的題目也就是疾病防治中的各方面問題,以決定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為主,國家、衛生部、各省每年都有各自的招標項目,如2000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指南”招標,可以在“項目指南”上選自己欲研究的題目,寫科研設計與進行投標,一旦中標,可獲可觀的研究經費,確保研究任務的完成。
二 查找醫學文獻
臨床醫生為了更好的認識和處理疾病,需要學習前人及當代專家學者的經驗教訓,就須要查閱醫學文獻,臨床研究人員在進行某一臨床課題研究時,在立題之前,為了少走彎路,出高質量成果,不去重復旁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也須要查閱醫學文獻,了解國內外對該題目已作過的研究工作的成就,現狀、動態及其方法學,進行比較選擇和借鑒,改進或創新,在研究過程、資料總結和撰寫論文時還須要查閱最新醫學文獻,以利自己研究工作的提高。總之必須查閱文獻資料,特別是有代表性的各主要刊物上的有關資料。要認認真真的查閱,不能草率從事。查找醫學文獻是研究者應熟練掌握的經常性工作,如何能花較少時間,較快的找出所需要的文獻也是研究人員應具有的基本功。
傳統的醫學文獻形式是以文字形式記錄的醫學資料,仍以印刷出版物為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計算機儲存閱讀形式,以及縮微膠片、幻燈片、投影膠片、錄音帶、錄像帶、電影等聲相資料。
醫學文獻按性質可分為1、原始文獻(一次文獻)來源于各種醫學雜志,學報及學術會議論文等。2、文獻索引(二次文獻)將分散的文獻加工、整理、編排、形成具有系統性的文獻目錄,即檢索工具,如目錄、索引等,便于讀者查找和利用,通過它可以找出原文的出處。3、綜述、專著、進展、指南、手冊等屬三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的系統整理,有選擇地加以概述并進行分析綜合,使之更具有條理性,對問題闡明更為詳盡深刻。4、由光盤記錄的書目、刊物索引,由計算機進行檢索,屬四次文獻。
若按醫學文獻的種類分為教科書、參考書、專著、雜志、學報、文摘、綜述、學術會議論文匯編等。
查找醫學文獻的方法:可以用手工檢索,條件許可亦可用計算機進行檢索。
1、查找引用原文的出處:從論文、專著、綜述教科書等參考文獻中追朔,查找引用原文出處,可先國內后國外,由近及遠,查有權威性,有代表性刊物。
2、查閱期刊索引,大多數期刊為每年一卷,全年原始文獻一查即得。
3、查文摘 有分類,查閱較方便,查到線索后再選所需要的進一步查原文,如〈〈中國醫學文摘〉〉現有15個分冊,它們是中醫學、內、外、兒、計劃生育婦產、耳鼻咽喉、眼、皮膚、口腔等學科及衛生學、腫瘤等,基礎醫學、放射診斷學、護理學和檢驗與臨床等分冊。〈〈國外醫學〉〉現有46個分冊,該刊采用綜述、譯文、文摘三種形式,全面介紹國外醫學各領域中新成就、新技術、新進展,是學習國外醫學經驗重要情報刊物體系。
4、利用檢索工具,如〈〈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學)〉〉〈〈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學)〉〉,用手工檢索亦可用計算機檢索。
計算機檢索服務,凡是計算機普及程度較高的科研機構、醫學院校、醫學中心、大中型醫院的圖書館大都已經建立這種服務項目,由于計算機對文獻儲存數量大,使用代號檢索甚快,目前都由專業人員操作聯機檢索系統,不需用戶自己去操作按鍵。交一定費用,即可獲得所需文獻資料。
5、查閱個人累積卡片 臨床醫學研究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要查閱有關刊物,了解新進展,并養成制作卡片的習慣,將對自己有用的內容作簡短摘要,分類放置,在須用時可以查找。
6、向專家請教,一般講一位醫學專家、教授應該經常注視本專業的學術動態,故有時可以指點從哪些文獻中去查找有關資料。
1、超聲醫學科研設計
超聲醫學科研設計,基本與其他臨床學科的科研設計相同。通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前瞻性,一類為回顧性。前者是既往初步作過或尚未作過的課題,作以預計性的研究,如研究一種新技術、新治療方法對臨床的診斷、治療價值如何, 其結果可有實際應用價值,也可得出相反的結論。而后者是將過去所做的工作給予回顧性的總結評價。目前采用前瞻性研究更具有新的實際意義。
在作前瞻性的課題研究時,首先要立題,而立題一定要新穎,最好通過查新,以確定待作的這項研究,他人是否作過,如果多人已作過并已有了明確結論,自己再作則僅是重復他人的項目而無新的意義。當然,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了與前人不同的結果,此時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仍可立題,其結果可能是一項重大突破或發明。立題后,繼之要對本課題作合理的設計,并且絕對要嚴謹。
在確定了具體的科研題目后,應按以下幾點去做并固定不變。
研究對象:要恒定。包括病人、對照健康人(志愿者),某種動物或其他。這個欄目中,對人體最好不用“實驗”兩字,對動物或其他類可用“實驗研究”。對所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條件等應當一致且固定不變,特別在病人組與對照組間的性別、年齡要相當方可。
研究方法:要新穎。檢測和治療方法切勿全部重復他人所用的內容,并且應由專人、專機完成。例如技術熟練者與新參加工作者的技術條件不相同,其檢測的結果則會出現人為的差異。又如儀器性能相差過甚時,所作結論會有一定的差異,否則作出的結論均一致,其可信性則值得考慮。
檢測指標:要準確。選擇容易觀察和意義明確的客觀指標。如觀察胎兒臍帶繞頸的時間,最好在分娩前,若距分娩時間較長,則其結果之可信性就不如分娩前。
若使其科學性強,檢測的指標要有旁證,如檢測診斷冠脈狹窄最好有冠脈造影結果的對比。診斷腹部某臟器之惡性腫瘤則應有手術病理或針吸細胞學的證實。這些在科研設計時應安排好。
研究結果:要有科學性。要按科研設計的目的研究和觀察,得出結果以統計學的客觀數據為結論,作為本項課題研究的結果最佳。
統計方法:設立對照組:要條件相似。為使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應設對照組,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結果對比,分辨出處理因素與非處理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差距。處理因素包括對病人的檢測、治療方法、劑量等,非處理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等。非處理因素在兩組均相對一致時,例如,兩組間的年齡、性別均一致,檢測時期亦相同,如同在某一季節內等,其得出的結果才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隨機化:要客觀。隨機化即研究兩種不同檢測方法、治療方法、用藥方法等對檢測或治療結果的觀察。隨機化是保持實驗組與對照組相對均衡的方法,即應用抓鬮、抽簽等方式。這并非按主觀愿望挑選,而是被研究對象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取的,即每個對象都有同樣的機會被抽到。
樣本量:要大。樣本量越大,其反映客觀的真實性越大。病例組與對照組樣本最好各在30例以上或再多些。如常見的病例在觀察藥物療效時,最好 100~200例或更多,對照組也應有50~80例或更多。如果某種新療法作鑒定性研究時,樣本量應超過200例。有時大樣本有一定困難,但應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樣本少時,要求:
(1)個體間差異不大;
(2)兩組間效應差異大(p<0.01)時;
(3)嚴格控制非處理因素;
(4)罕見或少見病例,例數可少到10例左右;
(5)特殊疾病可個案報道。
2、撰寫論文
將自己所做的各種研究,予以真實的、客觀的作一總結和評價。但不應同于一般的工作總結。撰寫時應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文字通順、條理清楚、用詞得當、數據可靠。一般論著不超過3000字(含圖、表及參考文獻),短篇和個案500~1000字,綜述亦勿超過5000字為宜。
題目:立題應簡明確切。通常20個字左右,最多不超過26個字為宜。應能準確的反映出論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一般論著不超過5人;綜述1人,審校不應超過2人。
摘要:250字左右,并按結構式摘要撰寫,即:
(1)目的:本項檢測或研究的出發點。
(2)方法:所觀察或檢測的指標,如病人及對照組的數目、性別、年齡、病種,使用的儀器、探頭頻率以及采用的方法等。
(3)結果:檢測或實驗方法得出的具體效果或指標,對比數據,最后結果,以及對上述各項的附加解釋。
(4)結論:本項目的觀察、研究或檢測后的總結性的定論。
關鍵詞:凡有摘要的論文皆應標引關鍵詞。關鍵詞主要自文題中選取,不足時可自摘要或正文中選用。選自論文所研究的目的、對象和涉及的新技術等。
(1)定義:可直接表達論文要點、中心內容和特征的詞。
(2)用途:提供檢索窗口。
(3)數量:3~10個,一般3個。
(4)詞性: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形容詞性。而代詞、介詞、冠詞、連詞、情態動詞等皆不能作為關鍵詞。
(5)方式:按順序排列成關鍵詞索引。
(6)要求:用規范化檢索語言,即主題詞。應查閱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輯出版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Annolated Alphabetic List.Me SHAAL)。當所用詞未查及時,可用同義詞、近意詞或關聯詞,并可配用有關的副主題詞,亦應查閱《Me SHAAL》副主題詞字順表〔1〕。
引言:應在250字之內。應概括簡明的敘述立題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與基礎,國內外現狀,并應明確指出本研究的目標。
材料與方法(資料與方法):此部分是論文的基礎和關鍵。評價論文主要看材料和方法的可信度和確定結果的標準。應寫明病人、對照組、所用儀器種類、探頭頻率、檢測的方法、藥物名稱(不用商品名)、劑量等。
結果:此段是論文的核心部分。研究和檢測的最終目的,即所獲得的結果。此部分可分別用文字、圖表表示。可強調或摘要敘述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結果應有充分的數據及對比性研究,最后結果應是科學的、合乎邏輯的,而不是作者自行判斷或推斷的。例如:應用B超診斷胎兒臍帶繞頸30例分析。在此文章中,僅有診斷多少例的所見及數據,而無最后的分娩證實,這樣的文章則欠科學性。
討論:是論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映文章水平高低的主要部分。應重點突出自己的新發現、新概念、新學說、新規律,及所作出的結論和觀點。對研究中所發現之不足處亦應說明,此外,可以提出設想或建議。
在書寫討論段時,應注意撰寫技巧,要簡明扼要、語言順暢、抓住重點、條理分明的表達出所要說明的主要問題,使讀者易懂,看后有收益,但要避免口語化。
(1)討論之重點是應有自己的某些獨到觀點和見解,并將之講深講透,切勿僅重復他人的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如:超聲檢查法對人體無痛、無損傷、價格低廉……。
(2)討論段與其他段相關聯,特別是結果段中的某些數據及最后的結果,用以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但并不是結果中的數據又全盤搬到討論中,造成重復。
(3)討論中切勿引用他人文獻過多,更不要寫成:本研究結果與×××和×××的結果一致或符合×××的結論。一來是將論著寫成了綜述,二來是僅說明自己是重復他人所作。
(4)通常討論是文章中較長的一段,應突出重點,不要洋洋數百字,冗長的內容反而使該說明的問題模糊不清。此外,不要對某一問題尚未解釋清楚時,又另討論其他內容,使讀者費解不得要領。
(5)用語盡量勿重復,如在前言或結果中已用過的語言,討論中最好不用或少用,更勿過多的使用“國內外未見報道、筆者、我們”等。
科研能力評估指標體系量化設計要避免高分值掩蓋下的缺項現象的發生。為此,我們采用了設置控制指標,只登記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科技成果,指標間不能互補等措施。就控制指標而言,本指標體系科技實力評估設控制指標35項,上述控制指標的設置對參評單位的科研實力應具備的條件以及學術論文、著作、成果的等級質量等作了相應限定,以防某些指標間可能發生的掩蓋。保持原始資料數據可靠準確,沒有準確數據的結果是不可信的結果。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確定各項參數的統計時間為3年。同時由于科研工作受創造性、探索性和效益的滯后性等因素的影響,一個單位或個人的科技活動時漲時落。我們將統計數據取值的時間區間適當擴大,就是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三級指標中以其基礎要素為計分單位(位、項、篇),并全部采用了量化指標,如在46項三級指標中,以其基礎要素為量化單位的指標38項,占指標總項數的82%,以相對數(百分比)作為量化單位的指標8項,占指標總數的17%。
1 科研實力評估定量數據統計指標評分標準
1.1 科研項目及交流的量化設計
科技活動的二級指標分為科研項目及學術交流。科研項目又分為國家級重點項目、國家級一般項目、軍隊省部級重大課題、軍隊省部級一般項目,學術交流分為國際學術交流、國內學術交流。國家級重點項目包括科技攻關、“863”項目、“973”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杰出人才、“1035”工程項目或國家創新藥物基金,所有項目只計以課題負責人承擔的項目。國家級一般項目包括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或青年課題、國家新藥研究基金課題、中醫藥管理局基金課題、國家級其它課題。軍隊、省部級重大項目包括重點攻關、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團隊項目、軍隊重點課題及指令性課題。軍隊、省部級一般項目包括省自然科學基金、中醫藥基金課題、醫學科研基金、軍隊面上及青年課題、其他軍隊省部級課題。國際交流指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在華召開國際學術會議、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海外留學人員短期回國工作講學。國內交流指的是主持全國性專業學術會議。
1.2 科研成果的量化設計
科研成果分理論成果、獲獎成果、鑒定成果、專利成果。我們指的理論成果主要是論文、著作。考慮到目前工作中無論是科研排序還是評獎,一個成果的意義,更多的是其被引用次數來體現的,學校基礎理論研究的實力更多的是以被美國四大檢索收錄次數來衡量。為此,我們采用了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析中心提供的期刊源來作為評價論文的標準。獲獎成果三級指標的所有獎項不重復計算,只取最高級別的獎勵進行統計,如某項成果既獲得國家級二等獎,又獲得省部級一等獎,則只計國家級二等獎,不計省部級一等獎。
1.3 人才情況的量化設計
同一個人應就高不就低如某專家是院士又是長江學者,只計入院士。學術任職也以得分最高的級別為評分根據,任多個職務不重復評分。指標說明:國內外院士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外院士。杰出人才: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學名師、何梁何利基金獎勵人員,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跨世紀人才專項基金獲得者。優秀青年學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學術任職是指:全國學會常務理事、省(部)級學會正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部級學術(教學指導)或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和全國學會理事長得分10,部級學術(教學指導)或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得分為8,全國學會副理事長得分5,部級學術(教學指導)或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或省(部)級學會理事長得分為4,全國學會常務理事得分為3,部級學術(教學指導)或評審委員會委員和省(部)級學會副理事長得分為2。
1.4 科研經費的量化設計
經費投入按科研經費年平均投入及科研人員年人均課題經費計算,科研經費年平均投入每獲得100萬元計10分,科研人員年人均課題經費按每萬元5分計算。
1.5 科研條件的量化設計
科研條件分為硬件條件和科技情報。硬件條件分為國家級科研基地和省部級科研基地,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是指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基地每項20分,省部級科研基地每項10分。科技情報分為中外文期刊和館藏圖書,中外文期刊每100種5分,館藏圖書每萬冊3分。
2 科研實力評估定性評議指標計分標準
2.1 科研投入的量化設計
科研投入中的二級指標人力投入分為職稱結構、年齡結構、知識層次結構。職稱結構的主要參考評價信息按專業技術職務(按實際聘任計算)結構是否合理(正高∶副高∶中級∶初級職務為1∶3∶5∶7),年齡結構評價主要參考信息按學校高職人員中中青年比重(%),知識層次結構評價主要參考信息按高職人員擁有博士學位者比重(%)。二級指標經費投入主要參考國家級科研經費占總經費的百分數,橫向課題經費占課題總經費的百分數。
2.2 科研條件與環境定性指標的量化設計
科研條件與環境的定性指標校局域網醫學信息滿足度的主要評價等級按能夠滿足,基本滿足、部分滿足、不能滿足四個等級來評價,學術氛圍的評價主要參考信息室按是否能加強人才隊伍、提高專業水平,積極為廣大科研人員創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學科環境及參與各種學術交流的機會,評價等級分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級。
3 結語
科研實力評估指標體系量化的規定是三級指標以基礎要素為計分單位(位,篇,項等),以總累計分值高低判定評估結果,控制指標是我們對參評對象的評估項目應具備或達到什么樣的要求所設置的基本指標限定。設控制指標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部分指標互相掩蓋或吃分現象的發生,保證和控制評估質量。這就是本指標體系有別于當前實行的達標評估的重要標志之一。達標評估是以達到標準者為合格;選優評估是以分值高低為依據,但這種依據必須建立在對參評對象全面考核的基礎之上。因此,其指標選擇、分值分布等必須嚴謹、科學,必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必須起到平衡制約指標間內在關系的作用。
【關鍵詞】 統計學;醫學論文;科研設計
很多科研人員(包括臨床醫生)在進行科研工作過程中,習慣用專業知識取代一切其他知識。其突出表現是:等科研工作已經完成,甚至論文已寫完,因某些數據處理有問題被退稿時,才想起要找統計學工作者幫助處理論文中的實驗數據;考慮問題稍周到一些的科研人員在科研工作完成之后,在撰寫論文之前就想到要運用統計學知識來分析實驗數據。這兩種運用統計學的科研人員都是在把統計學當作分析數據的“計算工具”或當作發表學術論文的“敲門磚”,是對統計學重要性認識不足的突出表現。理由很簡單,科研數據是否正確可靠、是否值得進行數據分析、結論是否可信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來幫助說明,換句話說,若缺乏科研設計或科研設計不科學、不完善,即使花費10年時間和數億人民幣進行調查或實驗獲得了大量科研數據,與某人用計算機產生的毫無專業含義的任意多個隨機數據沒有什么區別,除了浪費了大量國家和人民的血汗錢,對科學技術進步、對人類的貢獻不僅為零,甚至是負數!因此,在進行科研工作之前,制定科學完善的科研設計方案,特別是其中的實驗設計方案或調查設計方案的質量好壞,是科研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
科研設計包括專業設計和統計研究設計。專業設計主要包括基本常識和專業知識的正確、全面、巧妙地運用;而統計研究設計包括實驗設計、臨床試驗設計和調查設計。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科研人員所做的科研課題中,不僅嚴重忽視統計研究設計,就連專業設計也有嚴重錯誤,主要表現在犯了基本常識錯誤和違背專業知識錯誤。這類錯誤所發生的頻率還相當高,是一種不能容忍的不正常現象!
在統計研究設計所包含的3種研究設計中,實驗設計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多關鍵性的內容都包含在其中,其核心內容是“三要素”、“四原則”和“設計類型”。所謂“三要素”就是受試對象(或調查對象)、影響因素(包括試驗因素和重要的非試驗因素)和實驗效應(通過具體的觀測指標來體現);所謂“四原則”就是隨機、對照、重復和均衡原則,它們在選取和分配受試對象、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對觀測結果的干擾和影響、提高組間均衡性、提高結論的可靠性和說服力等方面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所謂“設計類型”就是實驗中因素及其水平如何合理搭配而形成的一種結構,它決定了能否多快好省且又經濟可靠地實現研究目標。科研人員若對重要非試驗因素考慮不周到、對照組選擇不合理、設計類型選擇不當或辨別不清,導致科研課題的科研設計千瘡百孔、數據分析濫竽充數、結果解釋稀里糊涂、結論陳述啼笑皆非。下面筆者就“實驗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辨析如下。
1 在分析定量資料前未明確交代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
人們在處理定量資料前未明確交代定量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對數千篇稿件進行審閱后發現,大多數人都是盲目套用統計分析方法,其結論的正確性如何是可想而知的。這是一條出現非常頻繁的錯誤,應當引起廣大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2 臨床試驗設計中一個極易被忽視的問題——按重要非試驗因素進行分層隨機化
例1:原文題目為《氣管舒合劑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原作者寫到:“全部病例均來源于本院呼吸專科門診和普通門診,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治療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1~55歲,平均(36.28±9.36)歲;病程2~23年,平均(10.31±17.48)年;病情輕度者16例,中度24例。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0~53歲,平均(35.78±9.53)歲;病程3~24年,平均(11.05±6.47)年;病情輕度者13例,中度者17例。兩組間情況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請問這樣隨機化,其組間具有可比性嗎?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顯然,研究者在試驗設計時未對重要非試驗因素采用分層隨機保證各組之間的可比性。這條錯誤的嚴重程度為不可逆,出現不可逆錯誤意味著原作者的試驗設計具有無法改正的錯誤,必須重做實驗!究其原因,主要是原作者未理解統計學上隨機的概念。統計學上隨機化的目的是盡可能去掉人為因素對觀測結果的干擾和影響,讓重要的非試驗因素在組間達到平衡。稍微留意一下原作者隨機化分組,明顯帶有人為的痕跡,治療組40人比對照組30人多出10人;治療組病程的標準差17.48是對照組病程的標準差6.47的近3倍。筆者很疑惑怎樣的隨機化才能達到如此的不平衡?事實上隨機化有4種:子總體內隨機、完全隨機、分層隨機和按不平衡指數最小原則所進行的隨機,原文條件下應當選用分層隨機,即以兩個重要的非試驗因素(性別和病情)水平組合形成4個小組(男輕,女輕,男中,女中),然后把每個小組內的患者再隨機均分到治療組和對照組中去,這樣分層隨機的最終結果一定是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人,且使2組間非試驗因素的影響達到盡可能的平衡,從而可大大提高組間的可比性。在本例中,若“病程”對觀測結果有重要影響,在進行分層隨機化時,在按“性別”和“病情”分組的基礎上,還應再按“病程”(設分為短、中、長)分組,即共形成12個小組,將每個小組中的患者隨機均分入治療組與對照組中去,這是使“性別、病情、病程”3個重要非試驗因素對觀測結果的影響在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達到平衡的重要舉措,也是所有臨床試驗研究成敗與否的最關鍵環節!
3 實驗設計類型判斷錯誤
例2:某作者欲觀察甘草酸、潑尼松對慢性馬兜鈴酸腎病(aan)腎損害的干預作用,于是,進行了實驗,數據見表1。原作者經過用甘草酸和潑尼松分別與同期正常對照組和模型組比較,一個p<0.05,另一個p<0.01,于是得到甘草酸、潑尼松對慢性aan腎損害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且潑尼松的效果更佳。請問原作者的結論可信嗎?表1 各組大鼠血bun及scr變化比較(略)注:與正常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同期比較,p<0.05,p<0.01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本例錯誤極為典型,通常科研工作者欲觀察某種藥物是否有效,習慣上會建立正常對照組、模型組(即該藥物擬治療的病態組)和在模型組基礎上的用藥組(如本例中甘草酸組和潑尼松組)。這樣的設計本身并沒有錯,但這僅僅是專業上的“實驗安排(可稱為多因素非平衡組合實驗[1])”,而并非是統計學中所說的某種標準實驗設計類型。寫在“組別”之下的4個組,并非是一個因素的4個水平,而是2個因素水平的部分組合。這2個因素分別是“是否建模(即正常與模型2個水平)”和“用藥種類[即不用藥(相當于安慰劑)、用甘草酸和用潑尼松3個水平]”。2個因素共有6種水平組合,即“組別”之下缺少了“正常基礎上用甘草酸”和“正常基礎上用潑尼松”。這樣設計的實驗才可能反映出“是否建模”與“用藥種類”2個因素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在本課題研究中,由于未在實驗前作出正確的實驗設計,處理數據時錯誤就悄然產生了。具體到本例,從原作者在表1的注解中可以看出,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分別比較同期(即相同觀測時間點)的甘草酸組和潑尼松組與正常對照組和模型組之間的差別是否有統計學意義。這樣的做法有3個嚴重錯誤:第一,嚴格地說,在模型組基礎上的用藥組是不適合直接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的,因為這樣的比較解釋不清到底是藥物的作用還是由于模型未建成功而造成的假象;第二,將各個時間點割裂開分別比較破壞了原先的整體設計,數據利用率降低,誤差估計不準確,導致結論的可信度降低。將一個重復測量實驗的各個時間點割裂開來考察,就等于在各個片段上估計實驗誤差、作出統計推斷,好像盲人摸象一樣,摸出來的結果差別何其之大;第三,要想說明兩種藥物哪個效果更佳,在得出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基礎上,衡量的標準是應看組間平均值的差量的大小而不應看p值是否足夠地小,不能說p<0.01時就比p<0.05時更有效,這種忽視實驗誤差、忽視絕對數量和脫離專業知識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妥當的。
如何正確處理表1中的實驗資料呢?關鍵要正確判定該定量資料所對應的是什么實驗設計類型。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表1定量資料對應的是“多因素非平衡組合實驗”,而不是某種標準的多因素實驗設計類型。明智的做法是對“組別”進行合理拆分,即根據專業知識和統計學知識,對“組別”之下的所有組重新進行組合,應使每種組合對應著一個標準的實驗設計類型。正確地拆分結果分別見表2和表3。表2 正常對照組與模型組大鼠血bun及scr變化的測定結果(略)表3 模型組和2個用藥組大鼠血bun及scr變化的測定結果(略)
事實上,由科研習慣形成的這一套實驗方案筆者形象地稱之為多因素非平衡的組合實驗,或者說,它是實驗設計的表現型。通常可以進行統計分析的都必須是標準型(即統計學上所說的某種實驗設計類型),因此需要能看出代表表現型本質的原型(本例中組別之下應該有6個組,這6個組構成一個2×3析因設計結構,但原作者少設計了2個組)。通常需要將表現型或/和原型拆分成標準型后再選擇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數據分析。本例根據原作者的意圖,可以將表1拆分成2個標準型,形成2個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定量資料,見表2和表3。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就是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此處請讀者注意:第一,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和一般的方差分析雖然都叫方差分析,但它們的計算公式卻有本質區別,絕不可混用;第二,重復測量因素(本例中為時間)不要與實驗分組因素(表2中叫“是否建模”;表3中叫“藥物種類”)同時列入左邊,它們是本質不同的兩種因素,一般應該把“重復測量因素”放到表頭橫線下方。
通過本例可以看出,在實驗前明確實驗設計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試想,若讓本例原作者寫明他的實驗設計類型,他必然就會對基本的實驗設計類型作一番調查和學習,自然就能發現他所“設計”的實驗并不是統計學上相應的實驗設計。那么通過咨詢相關人士必能做出比較正確的實驗設計,不僅可以提高科研設計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科研課題和論文質量。
例3:原文題目為《土荊芥-水團花對胃潰瘍大鼠黏膜保護作用的研究》。原作者使用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定量資料方差分析處理表4中的數據。請問原作者這樣做對嗎?表4 各組黏膜肌層寬度、再生黏膜厚度變化(略)注:與正常組比較,ap<0.05;與ns組比較,bp<0.05;與cp 10 mg·kg-1 組比較,cp<0.05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本例涉及到統計學三型理論[1]中的一些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可以直接進行統計分析的來自標準設計的數據表叫標準型,反映問題本質但并非是標準型的數據表叫原型,而掩蓋了原型信息的數據表叫表現型。“組別”之下的6個組,似乎是某個因素的6個水平,其實不然!這6個組涉及到多個試驗因素,應對“組別”拆分重新組合后,再分別判定各種組合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并選用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組合1:空白對照組(正常)、陰性對照組(ns),這是單因素兩水平設計(簡稱為成組設計)。由于正常組無實驗數據,故該組合無法進行統計分析;組合2:ns組、ra組、cp(20/mg·kg-1)組,這是單因素3水平設計,因素的名稱叫“藥物種類”;組合3:ns組、cp(10/mg·kg-1)組、cp(15/mg·kg-1)組、cp(20/mg·kg-1)組,這是單因素4水平設計,因素名稱叫cp的劑量(其中,ns組可視為cp的劑量為0)。
對于組合2和組合3,若定量資料滿足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可選用相應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否則,需要改用相應設計定量資料的秩和檢驗。
4 人為改變設計類型且數據利用不全
例4:某作者使用表5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欲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的各個時間點的療效情況,使用的分析方法為一般卡方檢驗,請問原作者這樣做對嗎?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從給出的統計表可以看出,該作者有意或者無意之間收集了一類相當復雜的實驗設計類型下的定性資料,結果變量為多值有序變量的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定性資料,處理這個設計下收集的定性資料要使用相應設計定性資料的統計模型分析法。由于上述方法過于復雜,因此,通常在實際運用中,實際工作者將重復測量因素武斷地視為實驗分組因素,從而使該資料變為結果變量為多值有序變量的三維列聯表資料。在已經出錯的前提下,原本應當使用cmh校正的秩和檢驗或者有序變量的多重logistic回歸分析處理資料。然而,該作者顯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合并了數據,將結果變量變成二值變量(有效、無效),也就是說,原作者實際使用的僅僅是最后一列數據(即總有效率),并且最為嚴重的錯誤是將三維列聯表資料強行降維成二維列聯表資料,使用一般χ2檢驗進行分析。經過一系列的簡化與錯誤合并,最后結論的可信度還剩下多少呢?表5 原作者對2組療效比較的試驗設計及數據表達(略)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由于篇幅所限,這類錯誤筆者只給出1例,實際上此類例子在很多雜志中普遍存在。這說明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很多研究人員并未做到心中有數;分析數據時,按自己熟悉的簡單統計分析方法所能解決的數據結構強硬地改造數據,嚴格地說,在用表格表達實驗資料的那一剎那就已人為改變了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這種做法的科學性和得出結論的正確性都將受到質疑[2]。
5 正交設計及數據處理方面的錯誤
人們在進行正交設計和對正交設計定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時,常存在下列3個誤區:很多人過分強調用正交設計可以大大減少實驗次數,因此,無論各實驗條件(正交表中的每一行)下的實驗結果波動有多大,都不做重復實驗,這是第1個誤區;將正交表各列上都排滿試驗因素,用對實驗結果影響最小的試驗因素所對應的標準誤作為分析其他因素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誤差項,導致誤差項的自由度較小,結論的可信度較低,這是第2個誤區;在對正交設計定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后,即使存在多個無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仍對少數幾個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解釋,未將無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合并到誤差項中去重新估計實驗誤差,以獲得具有較大自由度的誤差項,這是第3個誤區。
作者:張振馨 [關鍵詞] 臨床科研 原則
隨著醫學的發展,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不斷涌現,在這些新藥物和治療方法中,有的有效,有的無效,有的甚至對人體有害。醫生要為病人選擇療效好和副作用少的藥物和方法,必須了解新藥臨床試驗的概況,掌握療效評價的原則。
臨床試驗是一種醫學研究的方法,屬于實驗性研究的范疇。通過成功的臨床試驗能科學的評價藥物、療法和預防性干預措施的效果及副作用,并使試驗結果外推到總體病人或總體人群。現從臨床流行病學角度談談設計臨床試驗的主要原則。
一、新藥臨床試驗分期
1.ⅰ期臨床試驗是在人體進行的新藥試驗的起始期,主要是觀察藥物的安全性,確定用于臨床的安全有效劑量和給藥方案,包括藥物耐受性試驗,藥代動力學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小規模臨床試驗。
2.ⅱ期臨床試驗是通過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評價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 p>
3.ⅲ期臨床試驗為擴大臨床試驗,是多中心的,在較大的范圍內進一步評價新藥的療效、適應證、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等。
4.ⅳ期臨床試驗為上市后的監察,目的是對已在臨床廣泛應用的新藥進行社會性的考察,著重于新藥的不良反應監察,其次為研究和鑒定藥物的遠期療效和新的適應證。
我國的ⅱ期臨床試驗分兩個階段,相當于國外的ⅱ期和ⅲ期試驗;我國的ⅲ期臨床試驗相當于國外的ⅳ期臨床試驗。
另外,早期的臨床試驗常不分期。例如,有的制藥廠研制出治療腦血栓的新藥,在動物實驗中療效顯著,制成針劑在臨床應用,其給藥方案和劑量參照國外“同類”產品。而醫生在應用此類產品時,進行了嚴格的血液學指標的監測,發現和國外“同類”產品并不相同,存在著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此類藥物未經完善的臨床試驗而用于臨床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二、臨床試驗中的關鍵設計
(一)設立對照組
早期臨床療效研究多是病案分析性質的臨床經驗總結,不設對照組,也不論疾病是否有自愈傾向,根據治療后病情的變化用治愈率表示療效。此后,有的設計根據醫生或病人的主觀愿望先確立治療組,然后隨意選擇同期或不同期,在同一醫院或不同醫院,應用不同治療方法的同類病人為對照,并非確立了研究對象后,將他們隨機分配到治療組和對照組中。雖然有的論文報道臨床試驗采用隨機對照,但沒有描述二組治療前均衡性檢驗的結果。這些方法(無對照、無隨機對照或無證據說明進行了隨機對照)都不能真實地反映所研究藥物的療效。影響臨床試驗的因素很多,包括:(1)治療措施;(2)疾病的特征(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理發生期和臨床期特征和結局,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病人中表現的類型、病程、嚴重程度、試驗前的治療、并發癥和預后也不一樣;如腦血管病有自愈的傾向,變性病呈慢性進行性發展直至死亡);(3)安慰劑效應(根據報道安慰劑對臨床多種疾病的有效率達30%;(4)霍桑效應(某些疾病的病人,因迷信或厭惡某醫生或醫院而產生一種心理效應,對療效產生正負兩方面的影響);(5)其他因素(對象的選擇,觀察測量的指標和方法,以及受試者的失訪率等)。由此可見,在接受某種治療的實驗組中,在研究終點時所統計出來的“? 菩а保???嵌嘀忠蛩氐男в?恢?諞黃鸕淖酆獻饔茫?曬φ牧俅彩匝檠芯坑δ芙?煌?вη?摯??怪瘟拼朧┑男в?凸鄣謀┞凍隼矗?賜ü?員燃?鷓芯懇蛩睪頭茄芯懇蛩廝???男вγ???圖跎傺芯康奈蟛睢?/p>
臨床試驗采用的對照方法如下。
1.隨機對照:隨機不同于隨意和隨便,有特定的含義和實施方法。隨機是指通過不同的方法(簡單、分層、區組隨機),使研究對象有均等的機會被分配到試驗組或對照組,使除研究因素以外的非研究因素(包括已知和未知的),在兩組間分布均衡,保證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可比性,如果在研究結束時無其他方面的偏倚,則可以把兩組間療效差異歸因于治療方法的不同。此外,很多統計學處理方法建立在隨機原則基礎上,隨機分組是統計學分析的基礎。
2.隨機的自身對照和交叉的自身對照:此類對照是隨機對照的特殊方式。自身前后對照是受試者接受前后兩個階段的治療,分別應用兩種不同的處理措施,并分別對其效果進行觀察和對比分析。兩階段之間通常有一個間隔時間,即洗脫期,以消除前階段用藥對后階段的影響。洗脫期約為所用藥的5個半衰期,多用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神經系統變性病。交叉試驗是用隨機的方法把病人分為兩組,一組先用甲藥試驗,后用乙藥對照;另一組先用乙藥試驗后用甲藥對照。試驗與對照間有洗脫期,實施此類對照的條件是原有的治療作用在間歇期內被洗脫掉。第二階段開始前兩組病例的基本情況應與第一階段開始時完全一樣。
3.歷史性對照:不同病例前后對照研究,又稱歷史性對照研究,以過去療法為對照組,以現在的新療法為試驗組。歷史性對照比較方便,節省人力物力,但偏倚往往很大,因為隨時間的遷移,診斷標準、治療條件、醫務人員水平都在改變,因此兩組病人很難有可比性。為了增加可比性,宜將兩組病例的主要特征進行配對;不同時間的兩組病人應是同一醫療機構,由同一批醫生進行;歷史對照應是最近臨床試驗的研究對象,并具備和試驗組同樣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療效評價指標和方法等。此外,所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發病原因、機理、臨床過程、并發癥及自然轉歸等)必須明確。
4.無對照組研究:除治療措施外,多種因素都將影響臨床試驗的結果。因此,無對照組的研究結果通常很難說明問題。對于隨機事件的抽樣研究必須設有對照組。如果使不可能的事件變成可能,甚至成為必然,這種突破性研究無需對照,如腎移植手術。
(二)控制假陽性(α)和假陰性(β)錯誤,使臨床試驗真實可靠
假陽性率是用某藥(研究因素)治療某種疾病(研究疾病)實際無效,而研究結果卻判為有效的錯誤概率,也稱α值,第ⅰ類錯誤概率。假陰性率是有效的研究因素判為無效的錯誤概率,也稱β值,第ⅱ類錯誤。設立對照組和將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化分組是控制混雜偏倚,減少這兩類錯誤的重要環節。此外,必須考慮下列幾方面。
1.正確地估計樣本量,避免抽樣誤差,以便在計算治愈率時能得出差異有顯著性的結果。樣本過小,往往造成研究結果的假陰性。
2.選擇研究對象要有確切具體的診斷標準、納入和排除標準,避免因選擇的受試病人不能代表總體,而僅代表部分病人所產生的選擇偏倚。例如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設計中,選擇病人入組條件之一是發病到治療時間限于3小時以內。另一種情況,患者清晨醒來發現偏癱。如果把發現時間當做發病時間來計算治療時間窗,有可能因實際的時間窗超過3小時而出現降低療效,增加出血的危險。因此,必須制定排除標準,把不能肯定確切發病時間者除外。臨床試驗中通常把具有下列情況的患者,作為排除對象:(1)同時患有另一種影響本次科研效果的疾病;(2)同時患其他嚴重疾病者;(3)已知對藥物有不良反應者。此外,選擇研究對象應選能服從試驗安排的依從性好的患者,否則會影響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3.采用盲法收集資料,控制信息偏倚。如果研究對象知道自己,研究人員知道研究對象的分組情況,則將產生觀察性偏倚。已知分在對照組的受試者往往對治療失去信心而中途退出。被試者可能會因入治療組受益而報告不真實的結果。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得出陽性結果,有可能歪曲觀察結果。為了避免這種偏倚,最可靠的方法是使上述兩者均不了解分組情況,即謂之“盲”法原則。
4.確定統一的治療方案、觀察指標和方法,使兩組得到同樣的處理和觀察,以取得較為真實的結果。觀察指標是衡量療效的主要內容,無論是主觀指標( 臨床癥狀和體征),還是客觀指標(臨床實驗室檢查)的觀察,其測量的可靠程度都影響“療效”。主觀指標易受研究對象和研究人員的心理狀態,啟發暗示和感官差異的影響,因此在測量時應將這類臨床的定性測量進行量化處理(量表法、測量項目分級化和加權以及形象排列分級),試驗中盡量用有客觀測量數據的指標作為評價指標(如死亡或儀器測量數據)。這是控制信息偏倚的另一個重要環節。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和科研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一套適用于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科研項目管理信息平臺,已經成為各大科研院所較為迫切的需求。采用面向對象的思想設計科研項目管理系統,并在delphi和數據庫工具下實現。利用本系統能對科研項目進行規劃和管理,對成本、進度和功能特性進行跟蹤,在出現問題時,能夠識別并及時修正。
論文關鍵詞:軟件項目管理;面向對象;科研項目管理系統
科研院所的科研開發、試驗分析、生產經營等各項活動,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在企業內部上下之間、部門之間、總部與分部、外部供應商與企業以及企業與客戶之間,進行輸人、處理、輸出、反饋。但目前,這些重要的信息大部分或被分散保存在各個互不兼容、自成一體的計算機系統中,或被鎖文件柜和抽屜中,甚至沒有形成文字,或者文字資料不完整,從而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本文建立一套適用于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科研項目管理信息平臺,從而實現對科研項目的管理和規劃。
1科研項目管理系統總體設計
一套較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統應以項目管理為中心,涵蓋計劃、合同、實事、成果、專利、資金、人員、設備等方面,并可關聯到辦公、人事、財務、設備等其它業務系統。本系統可以實現從項目的計劃申報、審批、項目開發、鑒定、成果登記、評獎到歸檔、查詢和統計全過程的計算機網絡化管理和信息共享。
1.1科研項目管理系統功能描述
該軟件項目管理系統實現的主要功能有:項目管理和研發信息的添加、修改、刪除,各個階段基本信息的查詢,報表的生成,實現在應用程序中對以word形式存儲的文檔模板的新建、保存功能,并可以完成已有文檔的調用,實現文檔的自動化,隨時、快捷的查閱和修改文檔,并作為研發后續階段的參照。
1.2系統總體功能模塊分析與設計
首先,進行科研項目計劃編制。項目開發單位經市場調查,并經有關專家進行技術審查和審核,向管理部門進行計劃申報,經管理部門審批后下達項目計劃。申報的計劃被批準后,項目開發單位組織項目的研究開發,管理部門可以對項目開發的各階段實施管理,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評估每一階段的工作,必要時進行調整或撤銷該項目。項目開發完畢,由開發單位提出鑒定或驗收申請,管理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專家對項目進行鑒定、審查和評議,得出相應的結論。
本系統還可以對以上各個環節進行查詢、統計,隨時從宏觀上了解所有項目的進度及相關材料。其功能模塊結構如圖1所示。
1.3系統管理文件流程
科研項目管理涉及大量的管理文件,文件處理應遵守流程,從立項(項目申報)開始,審批、開發、鑒定到最后歸檔的過程如圖2所示。
2數據庫設計
本系統通過數據庫進行管理,可以方便管理數據、文檔以及快速查詢。數據庫設計是系統設計很重要的部分,設計質量的好壞,數據結構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系統的成敗。數據庫設計是指對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數據模式,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
2.1數據庫表結構設計
本系統的數據庫是采用delphi自帶的databasedesktop工具設計的,根據系統的需要,設計了立項管理、進度計劃表、配置管理表等多個數據庫表。如表1~表3所示。
2.2系統模塊設計
系統劃分為4大模塊:過程管理模塊、研發管理模塊、查詢統計模塊和系統管理模塊,其中每個模塊都包含一系列子模塊。過程管理模塊包括:立項管理、結項管理、項目計劃與監控、配置管理、質量保證、人員管理;系統管理模塊包括項目新增、項目打開、權限管理、代碼管理、文檔模板管理和系統退出。研發管理主要指進度管理,該模塊是系統核心部分,內容也較多,有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實現管理、維護、計劃、進展報告和進度控制與調整模塊。各模塊分別形成相應的文件,內容文件名填人相應的項目信息表中。進展報告在進度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項目調整和監控的主要參考。
為了方便及時了解各個項目的相關信息,系統查詢模塊分為4個部分:基本信息查詢模塊、進度查詢模塊、計劃查詢模塊和設計查詢模塊。各部分完成的功能是對相應的信息進行查詢。
3系統實現
sqlserver2000大型數據庫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等特點,為用戶提供強大的功能支持。因此,后臺數據庫選擇的是sqlserver2000。在sqlesvrer2000中新建數據庫,命名為cmm2。在數據庫cmm2中,建立以表1~表3為主的數據庫表結構,通過delphi中提供的數據模塊窗體,避免了向每個窗體中添加數據訪問組件來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系統的實現,完成的主要工作——文檔管理,通過在edlphi中調用word軟件實現。在wordapplication組件的ondocumentbeforeclose事件中添加如下代碼:
wordapplication1.quit;
wordapplication1.disconnect;
報表采用ed lphi7自帶的rave5.0報表設計器進行設計。rave報表是一種基于組件的可視化報表設計工具,使用它可以簡化設計過程,提高設計效率,并且可以制作出漂亮的樣式,從簡單的分帶報表到復雜的、高度個性化的報表都能輕易完成。利用rave制作的報表有下面的特征:帶字回繞功能、圖形化、頁邊間距調整、精確頁面位置控制、打印配置、字體控制、打印預覽、重復使用等。
4結論
本系統可以使科研項目管理部門從繁瑣的項目材料管理中解脫出來,將精力集中到對項目本身的管理,從而加強技術創新工作,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利用本系統,為一些科研項目建立了軟件項目管理的策略和實施這些策略的規程,使得軟件開發和維護的過程相對穩定,已有的成功經驗可以被復用,并可以對同類的新項目進行規劃和管理,還可用于對成本、進度和功能特性進行跟蹤,在出現問題時,有能力識別,并及時修正。
摘要:
為有效地培養本科學生的創新意識,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文提出了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教學方式。本文針對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了相關的教學問題,進而從課程建設目標、教學內容、實施方式及評價方式等方面闡述了解決主要教學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實踐表明:本文提出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很好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
創新人才培養;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
我國已經逐漸步入創新驅動的發展時代,這使得高等院校所肩負著的學術創新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有了新的時代內涵和更為迫切的需求[1]。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教學體系面臨著戰略性變革的要求,其核心即是把創新意識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2]。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環節,如何在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策略中體現創新驅動,日前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本科研究型課程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3][4]。然而單一學科的研究型課程開設有其弊端。首先,研究生階段的創新型研究有大量靈活的時間做基礎,可以通過文獻深度研讀和實際項目參與增加研究深度,利用大量不同學科的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活動拓展寬度,為創新研究積累足夠的土壤。而以課程教授為主的本科學習過程中,沒有這么多靈活可用的時間可以支配。單一學科的研究型課程雖然為進行一定深度的研究提供了課上的時間,但并不能彌補廣度上的不足。其次,本科階段的公共選修課雖然為其提供了一定的知識廣度,但對創新的針對性不強,也缺乏與本學科知識相融合的指導。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種新穎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將交叉學科[5]與研究型課程相結合,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以交叉學科應用背景為導向,以問題探究及在本學科內的創新解決方法為主體,為本科學生創新意識、創造型思維的培養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1研究出發點
在充分調研國內外對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開展情況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6]~[9],作者對本專業本科學生圍繞現有課程課堂教學的感受、評價以及實施研究型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認知度與期望度進行了抽樣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大多數課程的課堂教學內容偏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學方式上缺乏對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的引導,針對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也有所欠缺。另外,由于學科、專業設置的限制,很多學生對本專業外的知識了解很少或對本專業與其他專業、學科的關系了解很少。在大一到大四的過程中,受到教育逐漸由通識教育轉變為專業教育,由綜合素質培養逐漸轉變為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知識技能培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一部分同學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降低了他們的研究熱情。對于面向就業的學生而言,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往往也需要思維方式的創新和轉變;而對于面向研究的學生而言,保持好奇和研究熱情、持續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就顯得更為重要。實施以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式,不僅有助于彌補現有教學模式的缺陷,同時也適應了高校培養創新型本科專業人才的時代要求,更能夠受在最大程度上激發本科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
2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設計總體思路
作者在深度調研廣大應用型高等院校已實施的研究型課程的成功經驗和存在不足的基礎上,以所在信息類學科開設的本科研究型課程“復雜網絡基礎”為載體,對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建設展開了研究,總結了以下幾點作為課程設計的總體思路。
(1)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建設目標的設置
研究型課程旨在培養學習者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其重點在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偏重于記憶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師所傳授知識的單純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體驗、探究、合作、實踐等活動中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新型學習方式,進而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并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漸培養科學信念和創新精神。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建設目標的設立比普通研究型課程更為復雜。除了主動探求、重視實際問題之外,增加了與其他專業、學科甚至其他門類不同思維方式和學習、研究方法的交流能力的培養。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如何合理設置學習目標,使課程設置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既全面又要層次分明、主次突出,還要兼顧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通過不同側重、不同順序設置多維培養目標,是首先需要探討和明確的問題。
(2)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內容設置
研究型課程在內容上涉及各類學科領域及學科間交叉的領域,本身就具有“交叉性”。如何基于我校的實際情況,根據現有的專業設置、各學科科研情況、綜合利用已有的交叉學科研究資源設置合理的研究型課程內容,是對單一學科研究型課程進行改革的重中之重。
(3)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實施方式的設計
要實現研究型課程的教學目標,其課程實施方式尤為重要。研究型課程在原則上主要通過組織一些探究性的項目研究活動來進行。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教學方式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多樣性、交互性和合作性,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從學習形式上作為切入點,逐步轉變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
(4)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評價方式的設計
研究型課程評價的目的是要檢驗課程目標達到的程度,引導學生不斷努力去達到或趨近目標,以評價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這決定了研究型課程的評價是多元化的發展性的、重視過程性的評價。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評價在此基礎上還需增加對跨學科交流能力和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結果的評價。如何根據教學實際設置有效的評價體系,是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能否最終實現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
3交叉學科研究型具體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法
3.1課程目標設置
根據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特性,作者對其課程目標的設置過程相比目前傳統的課程目標設置做了以下改革:(1)改變傳統課程目標設置以教學大綱和授課教師為主體的設置方式,轉而以學生、交叉學科導師及專業導師三者共同參與的設置方式;(2)改變傳統課程目標設置以整個專業為對象的設置方式,而以學生各自特點分類制定多元的課程目標,最大限度體現出小班授課、因材施教的課程優勢;(3)改變傳統課程目標設置以知識掌握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的一維目標,轉而根據多元的不同設定,設置實踐探究能力、理論學習能力、組織交流能力、交叉合作能力、總結表述能力等多維的課程目標;(4)改變傳統課程目標設置以一個培養計劃周期或一個課程周期為基本時間單元的設置方式,轉而以一個“目標更新→內容調整→實施形式修改→評價方式修正”的課程循環單元為周期,及時對多元多維目標的具體參數指標進行動態調整。
3.2課程內容設置
作者組將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內容分為課程基礎和主體內容兩部分:(1)課程基礎包括該課程所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與傳統課程不同之處在于,課程基礎部分所占比例遠小于主體內容部分,約占整個課程內容的20%—30%。(2)主體內容由學生通過與交叉學科導師的交流,以發現問題的方式提出,并通過專業導師指導下的分組開題的形式最終確定。此部分為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的核心內容,課題選擇以學生為核心,以解決問題為線索,以課程知識為理論支撐。
3.3課程教學方式設計
對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圍繞“發現問題→理論學習→建模求解→總結分析”四個子模塊,分別設計相應的教學方式:(1)在學期開始前由專業導師負責聯系交叉學科合作單位,每門課程確定3到4名合作導師,以合作指導不同分組的學生。(2)以組織學生與交叉學科團隊開展研討會、交流會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始收集資料,并從所獲得信息中找到問題,形成第一階段的問題形成報告;根據該報告,以專業導師指導下的討論課的形式,對問題進行分類、抽象,并以此明確課題的劃分,由同學自愿參加相應課題組。(3)以課題組為單位,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針對本課題學習相應的課程理論,對課題進行預研,形成預研報告。預研報告通過的課題允許進行開題,并以課題組為單位開展后續研究型學習。預研報告不通過的課題在課程導師和交叉學科合作者共同指導下重新選定課題進行開題和后續研究型學習。(4)研究學習過程通過文獻閱讀匯報、平臺及仿真工具使用學習、模型設計實踐和問題求解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其中專業導師以指導為主。在學期中邀請相關專家或科研團隊對較難的部分以專家座談的方式進行交流,協助攻關。(5)每個階段分組開展階段總結和分析,不斷修正課題方案,必要時對課題目標進行小范圍的調整。
3.4課程評價方式設定
與傳統課程單純以教師評價的方式不同,交叉學科研究型課程在評價環節做出以下改變:(1)在評價主體上,由學生、專業導師和交叉學科導師三者共同給出評價,具體包括以下五種形式:a.自評,即同學的自我評定;b.互評,即組內成員的相互評定,其中課題組長的評定所占比重最大;c.團評,即以課題組為單位,有專業導師參與的團隊之間的相互評定;d.師評,即專業導師對各個課題組進行評定;e.專評,即交叉學科合作導師對各課題組最終方案的有效度、實際價值等給出評判。(2)在評價周期上,以過程評價為主,即以每一個“目標更新→內容調整→實施形式修改→評價方式修正”的課程循環單元為周期,以過程評價的結果促進方法的改進或目標的修正,整個評價過程以檔案的方式保存。
4成果推廣與應用效果
青島理工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積極探索和實踐信息類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15年以來,得到其他學科專業的教師及相關從業人員的高度評價;學院先后獲得多項相關教學研究及專業建設項目資助。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國家級學科競賽和培養項目中獲獎人數、獲批項目不斷增加、檔次不斷提高。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人數也逐年增加,與合作導師聯合發表學術論文、申請發明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等自主知識產權數量、質量都較從前有大幅度提升。此外,該成果在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多個信息類學科專業中進行了推廣,推廣效果良好,受到相關地市級媒體關注,相關成果被包括《半島新聞網》等多家媒體的報道,為本文研究成果在其他學科中進一步推廣打下了良好基礎。
作者:趙錕 吉愛國 張冬梅 周立儉 宋傳旺 王緒虎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
1系統需求分析
1.1系統功能需求
實現課題申報、立項評審、任務書提交、項目審核、結題申請、結題驗收全過程系統化、信息化、項目化管理。實現項目申請立項、結題驗收專家網上評審功能,由系統自動進行計算排名。申請人提交立項或者結題申請材料后,由科技秘書對項目進行匯總分類,按照項目內容進行分組,安排評審專家。課題評審專家接到任務后,在系統設置的規定時間內,只需一臺可以上網的計算機和相關附屬設備(鍵盤、鼠標等)即可登錄系統開展評審工作,時間靈活度高,同時也節約了紙張的大量使用,節約學院辦公經費,提高評審效率。把學院歷史立項的所有項目和院外申報項目進行電子系統進檔,建立項目數據庫,使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和信息化;實現科研項目綜合查詢與統計功能。對相關類別科研項目數據實現圖形化統計,生成水晶數據報表;實現科研課題項目化管理。
1.2用戶功能需求
系統的用戶角色有:普通教師、二級部門管理者、科研處管理人員、評審專家、系統管理員。各用戶角色功能如下。普通教師:普通教師即課題的申報者,訪問系統具有的權限主要有:瀏覽、錄入個人信息、查詢個人信息;填寫、上傳課題立項申請、任務書、結題驗收的材料;查詢項目評審情況;查詢科研課題進展;科研檔案輸出打印、項目補錄等。二級部門管理者:在系統中設置學校二級管理部門的管理者,主要是對屬于本部門科研課題的立項申請、合同任務書和項目結題驗收申請作基本的審核,查詢本部門科研情況。科研處管理人員:主要是科技秘書,主要權限是查詢項目立項申請、驗收申請情況,對項目進行形式審核、分類,安排評審專家,填寫科研處、校學術委員會意見;補錄歷史項目和院外項目;同時,對優秀項目進行成果推廣。
1.3系統架構
高職院校科研管理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是以MVC三層架構為依托,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增加了管理權限層,使其更符合本系統開發的需要,增加的全新權限層,能更好的控制權限管理,使其可實現到對每一底層按鈕的控制。
2系統主要功能模塊開發
2.1系統時間段設置模塊的實現
通過對系統時間段的設置來限制系統使用者對系統的操作權限,同時也為規范科研處對科研項目的管理起到一定輔助作用。主要有立項申報開始、結束時間,任務書提交開始、結束時間,中期審查開始、結束時間,驗收申請開始、結束時間等4個時間段(點)的設置。并提供了新增時間段和修改已設置時間段的功能。
2.2科研項目管理模塊的實現
項目申報模塊:主要頁面元素有:列表窗控件、按鈕、下拉菜單等等。通過該頁面可以完成項目申請立項書的錄入和保存;項目修改導出模塊主要提供了在查詢、修改、輸出打印和刪除申報書的功能。項目任務書管理模塊:提供了項目任務書的錄入和輸出打印功能。對已超出系統規定的立項申請時間和已通過科研處審核的項目進行操作將出現相應報錯提示。項目驗收申請管理模塊:提供了項目驗收申請信息錄入和結題驗收申請表的輸出打印。對輸入數據格式不正確和已通過科研處審核的項目操作顯示報錯提示。項目主持人可以查看立項評審、驗收評審的評審專家打分情況和評審意見。
3結語
科研管理系統上線運行以來,順利完成了多個項目全過程項目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望未來,隨著云技術、跨平臺移動終端技術的逐漸成熟,為高校科研項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邵檢江 單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研究方法
1.1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表包括衛生計生委行政主管部門、醫療機構科研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3種。主要收集系統需求,系統應用前后各項流程及所需時間,共發放衛生計生委行政主管部門問卷2份,單位科研管理人員問卷22份,專業技術人員問卷44份。
1.2深入訪談
采取個人深入訪談方法,對衛生計生委、醫療機構科研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共10人進行了訪談,深入了解對系統的需求及系統使用前及使用后的科研管理模式、管理效率、經濟效益等的變化。
2研究結果
2.1系統設計
分析需求調研結果后對科研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了設計,本系統設計衛生計生委管理人員、單位管理人員、單位科研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和評審專家5種角色。角色不同,權限等級不同,可使用的功能菜單項也不同。共設10個模塊,包括科研通知、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學術交流、學術專著、發明專利、統計查詢、下載管理和系統管理。
2.2系統功能實現
通過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構建,實現了項目申報、審核、立項、中期考核、結題、成果、、學術交流等真正意義上的規范管理、實時管理、動態管理,科研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個人的科研情況,及時有效地總結階段性工作,規劃科研目標;區衛生計生委和各單位科研管理人員可以快速匯總檢索科研課題、成果等信息;管理人員可以隨時了解各方面的科研信息及相關數據,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有效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2.3系統應用效果分析
2.3.1系統應用前后的工作流程比較
該系統應用前后的工作流程。傳統模式下,科研管理是常規的項目管理和每年統計一次的成果管理;信息化模式下,增加了機構管理和科研人員管理;項目管理更精細;建立了各種科研成果庫。
2.3.2系統應用前后的工作效率比較
系統應用前后工作效率的改變主要體現在科研通知、項目申報、科研經費管理、科研信息匯總等幾方面。(1)科研通知。經調查,傳統管理模式下,科研通知下達至專業技術人員的時間平均為10.1個小時,時間最長的單位達48小時。信息化管理模式,衛生計生委下發通知的同時,科研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可實時接收到通知。(2)項目申報。傳統管理模式下,區級項目標書申報流程中各項工作需要的時間。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衛生計生委管理人員就可以在系統中直接查看和檢索各單位提交的標書及相關信息。傳統管理模式下,衛生計生委科研管理人員各項工作需要時間。信息化模式下,系統可對項目負責人相關信息直接隱藏,項目申報匯總、初篩分數匯總僅需8秒鐘即可完成。(3)科研經費管理。傳統管理模式下,項目經費使用情況登記在經費記錄本上,衛生計生委年終考核時進行抽查。信息系統應用后,項目經費分類嚴格按照《閘北區衛生系統醫學科研經費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項目報銷,超出類別比例,系統提示警告;可以實時查詢每一筆賬目的使用情況,經費使用明細、已使用經費總額、剩余經費總額在信息系統中一目了然。(4)科研信息匯總。傳統管理模式下,專業技術人員、區屬醫療機構、衛生計生委對年度科技成果等相關科研信息的匯總時間。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每項匯總時間只需8秒鐘即可完成。
2.3.3系統應用前后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每年節省紙張7900~9400張,其中區級課題標書3000~4500張(每份標書20~30頁,全區申報項目數量150項/年);12家單位下發通知使用紙質版分發的形式,按照每年中期考核通知3頁紙,結題通知兩次共4頁紙,立項評審通知申報2張紙、初審通知5張紙、復審通知2張紙,科研信息匯總通知5張紙,科研考核通知10張紙,其他通知20張,每家單位平均分發通知至8個科室估算,共4896張紙,約4900張。
3討論
科研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實踐證明,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在醫院科研管理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上海市閘北區科研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對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系統從2013年7月投入使用以來,產生了積極的管理成效,優化了科研工作流程,實現了科研相關信息實時共享;節約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成本,提高了區域衛生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實現了依托系統的專家“背靠背”盲審,最大限度的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提升了項目評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科研經費支出審核更為高效準確,能夠實時動態掌握科研項目情況,全面監管項目經費的使用;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支持,達到了智能化管理的目的。系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仍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1)不斷規范工作的流程,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應用的同時,要不斷規范工作流程,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才能相得益彰,比如,將年終科研獎勵與個人科研信息維護掛鉤等方式保證系統科研信息錄入的及時性。(2)系統還要進一步改進升級,優化功能:目前信息系統具備了對科研相關信息匯總統計的功能,科研考核需要的數據能部分統計,而缺少報表的直接生成功能。以后系統進一步升級優化,年度科研考核表直接生成,幫助實施考核和分析。(3)與平臺對接,實現資源共享:考慮與衛生信息化平臺對接,實現與其他數據的互聯互通、信息交換,進一步增加數據利用率。(4)進一步探索科研電子檔案歸檔應用:科研電子檔案能縮短檔案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從接收到提供利用的流程,實效性強,利用率高。因此,將進一步探索科研項目、成果等電子檔案歸檔的保存和應用,以便進一步節省資源,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買淑鵬 周洲 宗文紅 單位:上海市閘北區衛生科技與信息中心
1從參賽作品看目前高校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戰略
1)高校更加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此次機械創新大賽中,很多作品創意新穎,結構巧妙,充分發揮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將應用構思詮釋到作品的開發設計之中,將專業理論知識實用化,鍛煉了大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說明高校已經認識到對機械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單調程式化的常規設計能力培養。機械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個性化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通過特定教師專業指導和學校統籌資助,使大學生將創新思維想象變為現實的成果作品,鍛煉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經過鍛煉的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后,保持創新思維的習慣,用出色的業績成果在工作崗位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價值。
2)參賽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獲得了出色的鍛煉。
從機械創新大賽作品的制作水平來看,絕大多數作品制作的比較粗糙,說明這些作品都是學生團隊自己親手制作的。正是通過這些制作較為粗糙的作品,體現了參賽大學生鍛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并且是一種不受傳統思想束縛的綜合實踐能力的鍛煉,這個鍛煉過程,不但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實踐化,而且可以將知識學習和應用的范圍擴展相關專業領域,使學生的知識理解運用和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3)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帶動了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
機械專業大學生參加此類組織形式正規、評比嚴格的比賽,會激發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鍛煉他們創新的頭腦。擁有了知識運用的興趣,獲得了鼓勵性的成果評價,他們會更加主動尋找實踐鍛煉的機會,并以獲得社會評價為至高無上的精神樂趣。尤其是機械類專業,專業知識內容繁雜,理論枯燥艱深,如果知識教育的內容僅僅是課本理論和課堂教育模式,很多學生會產生厭煩甚至逆反的心理,失去了知識應用的樂趣,對學習無興趣,對進步無追求,對創新的感覺,對實踐沒有動力,而整日沉迷于游戲或其他不求進取的娛樂活動,這樣的畢業生,將來走入社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適應社會工作的需求,更難以成為突出的人才。
2機械設計大賽亟待改進的不足之處
盡管參賽作品眾多,但是在作品評判和學生答辯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視。
1)缺乏高技術含量作品。
縱觀這次比賽的參賽作品,盡管作品眾多,但通過分析作品技術應用發現,參賽作品所使用的技術,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機械行業傳統技術,甚至是過時落后的技術,缺乏高科技創新與應用方面的亮點作品,說明大學生的創新實踐內容與社會最新技術發展與應用之間存在的差距和脫節,這種落后的專業知識內容和落伍的技術應用會極大限制大學生們機械科技創新的思維廣度,使高校的創新培養方案事倍功半。
2)創意方案缺乏社會實用性。
實用性是機械產品設計與生產的本質,是產生經濟效益的源泉,因此創意任何一件機械作品的前提是能夠在社會上具有實用性,能實際應用于社會生活。但是很多參賽作品的創意只是為了能夠制作一件參賽的機械作品,而沒有考慮實用性和經濟性,因此這樣的作品從創意之初就走入研發誤區,缺乏應用價值。例如有一件作品,名稱為“粉筆灰回收及粉筆再造機械”,主要功能是將黑板書寫過程中的粉筆灰收集起來,利用這些粉筆灰再造粉筆,這臺機械生產成本巨大,不具有實用性和任何社會推廣價值。對于這樣的參賽作品,指導教師負有很大責任的,沒有掌控好作品設計開發的意義,作品從創意之初就已經是一個失敗的方案。
3)作品制作缺乏嚴謹的科研開發方案。
由于大學生主要是以接受理論知識教育為主要目的,科研只是其學習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大學生普遍缺乏嚴謹的科研素養,在制作機械作品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步驟,大部分參賽作品的所謂實用功能有不少臨時拼湊的痕跡,缺乏機械設計制造所需的嚴謹規范性,作品制作與加工水平較低,性能不穩定,故障率很高。
3面向社會應用的高素質科研型人才教育策略
倡導大學生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之類的競賽活動,主要目的是拓展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但是創新實踐的過程不能無的放矢,不考慮實用性、新穎性、技術先進性、社會經濟性。要讓大學生通過社會調研、知識應用和實踐開發等標準的科學研究步驟,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擁有深邃的科研素養。
1)對于機械專業大學生來說。
首先,要創造機會讓他們多接觸最新機械技術在制造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方向,多參加一些高水平的學術論壇、創新大賽和社會工程實踐活動,適當擴大專業知識的領域,從各種各樣的實踐和調研活動中汲取和積累知識素材、創新源泉。其次,大學生要端正自己學習和研究的態度,專業學習和科研開發既是一個提升自己能力的過程,但也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學習和科研要耐住寂寞,用踏實的態度去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再次,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要緊扣實用性和新穎性,創新內容不分大小,而以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為主要衡量標準。因此,對于機械專業大學生,要充分理解“創新”的內涵,讓自己辛苦的付出得到社會的認可。
2)對于高校來說。
培養高素質人才,要逐步改革傳統教育模式中落后的知識培養內容和學生考核模式,建立一套“專業知識與最新科技應用接軌、跨學科知識綜合應用、個性化實踐能力鍛煉、靈活高效成績考核”的人才培養戰略,尤其要培養大學生擁有一定的科研素養,提升大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為大學生發掘自身最優潛能、實現人生價值提供最佳的鍛煉環境。
3)對于指導教師而言。
更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擴大知識廣度,了解各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和發展方向,從而指導學生保持正確的科學研究方向,為學生快速進步成長提供最優動力。
4結束語
定期舉辦的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為機械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機會,使他們在提高學習知識興趣的同時,也獲得了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為逐漸成長為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學生們才能在走入社會后,以最佳的狀態發掘自己創新的潛力,以最優的方式創造社會價值,以最快的速度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鄧飛 馮運 單位:河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一、科研設計企業知識型員工管理存在的問題
(1)薪酬計劃及分配不合理。
科研設計企業普遍存在著偏向機關管理階層的現象,專業技術人員未得到足夠重視,知識型員工感覺自身價值得不到企業認可;即便一些企業目前開始認識到引進知識型員工的重要性,但仍然采用的是單一的高薪酬方法,這種方法要求企業具有一定的現金流量,否則,員工一旦得知其他企業具有更高報酬,便會跳槽。
(2)不重視知識型員工的培訓和職業發展。
目前大多數科研設計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發展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計劃,當知識型員工從基層操作人員晉升為管理者時,基本是不顧及其是否能夠繼續發揮其自身專業優勢的這種傳統的金字塔型的發展通道,不利于知識型員工潛力發揮。
(3)工作缺乏自主性和團隊性。
知識型員工往往追求自主性,他們不習慣被指揮、操縱,而現今科研設計企業仍然把知識型員工當成普通員工,沒有提供給他們工作的自主性和在組織中的參與權,這樣壓制了知識型員工的積極性,不能充分開發其潛力。由于科研設計人員的知識層次非常接近,因此在工作中人人都想爭第一,人人都想做主角,所以他們更忠于自我,缺乏團隊和合作意識。
(4)科研人員流動率高。
一直以來,科研人員流動意識比較強、流動率也比較高。科研設計企業花費高成本引進了一些高精尖專業人才,而其中的部分人才卻成了其發展過程中的“匆匆過客”,單位無法擁有和控制,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損失。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科研設計企業在引進科研人員時,往往只重視專業技術水平,而忽視了科研人員的道德因素和社會責任心,這部分人因為個人收入、工作興趣等原因很容易流失;另一方面,有些科研設計企業體制改革過程中退休工資制度、公費醫療保障和創收壓力等方面的變化,使得科研設計人員缺乏工作的安全感和穩定性;此外,科研設計企業在人員使用、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和晉升制度等方面不完善,使科研設計人員感受不到公平與成就,也是導致科研人員流動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5)存在“劣才驅逐良才”現象。
一方面,部分科研設計企業為了解決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狀況,采用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的辦法裁減冗員。然而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低素質人員不愿走、高素質人才不愿留的不良局面,造成了“劣才驅逐良才”的后果。另一方面,部分科研設計企業在選人用人機制之中,不是論業績,而是論背景、論關系、論資歷,有時甚至出現了庸才排擠能人的現象。
二、科研設計企業知識型員工管理方式探討
(1)公平且富有競爭力的薪酬。
一改知識型員工單一的薪酬模式,實行崗位等級與薪酬緊密掛鉤。實行崗位薪級工資制,在什么崗位,拿什么崗位的工資,崗位越重要、貢獻越大的地方,工資越高。科研設計企業可通過公開透明的過程,實行崗位管理、任務管理、項目管理等相結合的績效模式,建立相對公平合理且富有競爭力的薪酬獎勵體系,同工同酬,不同工則不同酬。
(2)為員工規劃職業生涯及培訓。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可以防止科研設計企業知識型員工出現職業枯燥,保持對職業的激情;有利于建立企業人才梯隊,使不同的員工對應于不同的發展和上升空間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需要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即企業要為員工提供必要的培訓,員工也需要在相近的專業中進行學習,以此來完成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在知識經濟的今天,我們所接觸到的知識更新速度迅速,因此,企業所提供的培訓與教育將會成為知識型員工管理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3)富有挑戰的工作和目標。
對科研設計企業而言,為知識型員工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非常必要。科研設計企業每年都應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將整個組織需要達到的目標細化分解,使每一名知識型員工都明確自己年內要按時保質完成哪些工作,應保證目標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并注重知識型員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給知識型員工更多的自我安排、自我發揮的空間。
(4)給予更多的自主權及尊重。
科研設計企業不僅僅是歸屬于股東,而是歸屬于企業包括員工在內的相對利益主體。給予知識型員工較高的工資獎金等經濟報酬已不是最重要的條件,他們似乎更關心來自管理者的尊重與理解,如實行彈性工作制,這樣既可以減少缺勤率、遲到率和員工的流失,又保證員工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來降壓解壓。由于員工感到個人的權益得到了尊重,滿足了社交和尊重等高層次的需要因而產生責任感,提高了工作滿意度和士氣。
(5)打通成長發展通道。
根據科研設計企業實際特點,可劃分為操作技能、專業技術、行政管理等通道,每個通道垂直劃分為多個層級和等級。當員工希望全面發展或認為當前的職業通道不適合自己時,可以選擇轉換。這樣既拓寬了知識型員工成長通道橫向的可選擇性,又延長了其持續發展性,使其在自己的職業發展通道上不斷進步、成長。
(6)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科研設計企業應當營造相互尊重、清新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學習、合作、創新、共享”型的企業文化。知識型員工的成長和發展,需要一個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和自主創新、有團隊精神的企業文化氛圍,企業也有責任為他們的自我發展和價值存量提升等提供寬松平臺。
三、結語
科研設計企業是知識型員工的聚集地,對知識型員工的有效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因此,科研設計企業要依據知識型員工的特點,搭建施展事業的平臺,以嚴格的制度來加以約束,采用靈活的方式,以人為本,依靠企業文化的軟約束,造就適合人才發展的空間和環境,最大限度的開發員工潛力,使優秀人才“成長有通道,發展有空間”,有效激活知識型員工創造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使他們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作者:唐孝亮 單位: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1本校科研管理需求
在我院的科研管理過程中,科研處需要了解教師的每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包括項目名字、項目經費、項目人員、項目狀態等;最特殊之處是本校項目經費編號必須和財務統一,只能按照財務軟件默認給出的編號建立數據編號.這樣才能核對項目經費、縱向經費等;項目所獲得獎勵(科技進步獎等)按照科研管理規定給予相應獎勵;項目人員的信息和項目的每個內容都相關,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單位都有相同名字的人員,所以每個人員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一個區別碼,可以是身份證,也可以是工作證代碼等等.
2數據庫結構設計
2.1數據庫選擇
由于科研管理的保密性,本校科研管理不對校外開放,基本不用考慮并行查詢的系統需求,另外,鑒于本系統目標用戶普遍應用Windows系統,所以項目采用了WindowsServers系統下的SQLServer,在跨平臺操作時,可直接用SQL語言進行數據讀寫和查詢等操作命令.用于數據庫中的標準數據查詢語言項目在開發過程中得到了驗證.
2.2數據庫結構設計
數據庫的結構設計一定是在項目的最初完成的.構造數據庫必須考慮所有需求規則.在關系數據庫中,我們習慣稱之為范式,參考關系數據庫的多種范式,依據科研管理的需求分析,為擴大操作功能和減少冗余度選擇了第三范式.科研工作者的信息是貫穿于整個數據庫中的,必須單獨建立的,同時為了避免多人同名可以采用唯一身份證號碼加以區別.其表內信息依據需要建立以下字段:包括年齡、性別、單位院系、職務職稱、技術領域、個人信息(電話)等.每個表單都有一個和人員相關的字段,這個字段可以是工作證號,也可以是身份證號碼.每個表單都可以單獨進行,甚至可以在備份的同時也不影響錄入.如果將來需要查詢某科研人員的詳細成果,只要每個庫調用相同工作證號或身份證等就可以.科研經費是每年國家審計管理的重點,每筆經費一定要保證和唯一項目編號準確對應.所以建立經費和經費分配兩獨立表單.兩個單獨表中經費都含有項目編號,這個項目編號和項目管理中的項目編號一致.由于項目管理表中有人員信息相連,所以只要通過調出科研經費相關聯的項目編號后自動在邏輯層調用項目表和科研工作者庫中信息,就可以得到全面的經費信息.而經費分配表中的人員必須符合人員庫,這樣就杜絕了非項目人員經費報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查找同一個人員參加的不同項目的經費結果的復雜度.成果管理模塊通過建立專門的成果庫,成果庫可以包括論文、專著、專利、軟件著作權等.在設計時同樣建立一個單獨的表,而成果中也有和經費模塊一樣的地方,也就是包含項目人員,這樣將來查詢某人員的時候,項目和成果可以一起得出.
2.3用戶接口設計
根據科研管理需求分析,設計為多用戶.第一種是數量最多的科研工作者的訪問模塊,每個科研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將在任何地點輸入本人的科研信息和成果,這樣可以將科研管理人員從大量錄入科研工作者的項目成果、專利等繁瑣工作中擺脫出來,同時也可以在保密許可范圍內查詢到自己參加過的所有項目、論文和成果;第二種是科研管理人員的入口(科研處人員),科研管理人員必須通過授權才可以通過接口進入后臺.在有記錄的情況下,直接管理數據,包括輸入到數據庫、項目審核、項目修改(教師錄入錯誤等)及刪除等.這個入口可看到項目和經費,還可以審批經費等管理功能.超級管理員還可以對科研工作者授權,使之對本人輸入數據的錯誤進行修正.一般來說,科研處的分工有多細,這個入口就有多細.比如項目管理科的人員就只能針對項目管理,項目經費管理科只能針對項目經費管理和項目狀態管理等.這樣,在管理上的細分導致多用戶之間是嚴格不相關并且不能互相越權管理.
3數據庫接口應用
本校科研管理平臺用戶功能在面板左側以項目為例:分別為項目錄入、項目修改、項目查詢和項目分析.
3.1項目錄入
該平臺突破了傳統的手工錄入方法,避免了項目數量巨大,錄入工期長等問題.最重要的是保證了非手工錄入的正確率.創新方法為先在熟悉科研管理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一個完善的項目資料存檔要求,并對每個存檔內容給予明確的指示,應包含一個科研項目的所有基本信息.其中項目類型中應包含附加屬性,如是否雙十項目等;項目狀態應添加自動修改的功能,當項目合同時間已到卻仍未結題者,項目應變更為延期.當所有功能都已確定完成后,直接由項目負責人提供符合后臺數據庫格式的excel表格,無論申報還是結題,都由各科研處統一通過審核將各個項目表格匯總,項目錄入工作就是直接導入.這樣大大避免了手工錄入的人為錯誤.如果有臨時的突然增加項目,讓項目負責人填好相應表格,直接導入即可.
3.2前臺的查詢功能
前臺應將任意條件如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工作單位和項目編號等檢索,同時應考慮到將來的科研管理需求,如想查詢所有結題項目或經費等于4萬的項目等其他條件等,這樣的檢索可以讓我們在左邊的可選字段中自由搭配,以便于應對不同的科研管理需求.所以平臺開發為檢索條件完全自由組合。
3.3項目修改
設計了對應不同功能的不同賬號,并分別給予不同權限,如普通院系老師給予查詢功能,首先通過教師的身份證號或者工資卡號等登陸,教師一旦登陸就相當于默認為查詢自己的所有項目.如果是科研處的管理科研工作者登陸,則可以修改和確認.為防止科研處管理科研工作者的人工誤差,可以在確認上有兩個賬號,由領導審核后方可生效.
3.4數據導出
項目查詢完畢后,可以導出的EXCEL表格應是前面檢索條件下檢索結果的表格,要求應包含所有的科研信息.由于現有的數據倉庫技術發展,將導出的數據中與現有其他數據來源(如其他大學的科研數據分析圖)對比,可根據對比數據修整本校科研發展的方向.
4結語
科研項目管理,不僅可以用于本校,也可應用于各個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機構進行科研項目管理;也可用以績效考核等.通過該系統,科研處可對任意項目隨時進行管理.由于所有的數據都在SQL數據庫中,隨時可以調取項目的狀態,使科研管理者能夠為項目服務,從而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及成果率.本數據庫未來發展是以科研管理部門為科研人員服務為基礎,推動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為目標.既可以讓項目負責人對項目可以隨時管理,也便于科研處、財務處等宏觀掌控所有項目的情況,建立科研處、財務處以及人事處等統一應用平臺,可以及時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況。
作者:李楊 武瑩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科研處 吉林建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1需求分析
開發和建設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突破傳統科研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構建代替人工、信息共享、學科化服務、數據分析的快捷、準確、高效的科研管理新模式。其工作流程是科研人員通過系統對科研工作進行日常管理,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對信息的審計和更高層次的利用。而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具有遠程性、規范性、動態性、集約性等特點,能很好地收集、整合與傳遞科研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科研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較好地解決傳統科研管理帶來的程序繁瑣且重復的弊端。系統管理工作的動態性和參與性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日常科研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平臺。
2系統設計
2.1基本原則與目標
研究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是基于網絡的科研信息數據管理平臺,在系統整體過程中要充分把握規范性、安全性、實用性、可靠性、可擴充性原則,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和模塊化的軟件開發方法。系統建設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覆蓋研究所主要科研業務管理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以網絡為平臺,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簡化人工管理流程,通過信息的一次錄入,實現信息多方共享、綜合分析加工和信息的批量導出導入,滿足不同管理層次對各類信息的需求。
2.2功能設計
系統除了能夠實現數據錄入、權限瀏覽、報表打印、留言板等功能外,還需要實現節點推送功能、關聯查詢功能、統計/匯總功能和批量導入導出功能。節點推送功能:系統將業務流程串接起來,將節點任務推送給相關人員,并及時反饋相關工作任務和要求。關聯查詢功能:系統支持全信息的查詢和關聯功能,當用戶需要了解一個項目時,系統能把項目相關信息一并展現給用戶。統計/匯總功能:系統通過數據庫層匯總分析原始數據,自動形成報表和數據,無需人工參與加工。批量導入導出功能:系統能夠實現標準格式文件的批量導入,如任務書、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報告、結題報告等,也可根據需求將數據批量導出。
2.3結構設計
根據科研管理的業務范圍和管理要素,科研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塊。信息模塊:該模塊由科技處基于門戶網信息動態、最新通知和學術活動公告。項目管理模塊:該模塊是系統的關鍵部分,主要包括課題立項、開題、結題和成果申報管理。由用戶通過權限賬號進行全過程管理,包括課題研究過程性文件和成果,科技處通過管理員權限進行瀏覽審核并反饋。成果管理模塊:用戶登錄后,通過該模塊對個人成果進行填報和管理,包括論文、著作、獲獎等方面的信息。研究生管理模塊:該模塊屬于用戶信息管理和課題管理一體化的部分,主要包括用戶基本信息、選課明細和課題管理相關內容。研究生通過登錄該模塊,填報入學基本信息,選課明細,提交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所有文件。科研條件管理模塊:該模塊對研究所科技資產進行統計管理。用戶管理模塊:該系統設置3種用戶類型,分別為科技處系統管理員、各科室領導管理員、科研人員,并根據用戶角色和單位不同分配不同的權限。另外,系統還通過網站提供日常所需的科研相關文件下載功能。
3系統技術實現
系統采用基于J2EE技術框架的B/S構架,以Eclipse+JBossTools為開發平臺,以MicrosoftSQLServer2005為數據庫平臺,應用Tomcat6.0輕量級服務器,采用JSF、JavaBean、JPA等多種開發技術,在WindowsServer2003或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統環境運行。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在開發和完善時需重點考慮以下問題。一是系統的安全性。為確保研究所科研信息的安全,系統通過權限管理為每個用戶分配相應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使用戶使用的系統功能和查看信息的范圍得到控制。除系統管理員外,所有用戶只可修改自己所添加的數據。此外,系統還提供了操作日志記錄功能,用戶在系統的所有操作都有所可查,進而保證了用戶的操作都是可審計、可追溯的。二是系統的可維護性。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每個功能模塊的編程、調試獨立進行。三是與現有系統的集成。結合研究所科研人員內部局域網賬號,系統開發局域網內部系統的統一認證功能,方便用戶注冊。
4結語
基于網絡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發和應用,能夠實現科研數據的共享,保證科研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將有力提高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強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該系統距離先進、科學、實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統還有差距。其不足在于對信息的關聯、數據的標準和規范、信息的共享以及全院甚至全軍科研院所的通用等都未涉及。如何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更加完善、合理,還需要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共同參與推動。
作者:李長芹 尉景輝 吳東 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勤務與醫學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