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

時間:2022-03-20 06:06: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生態環境保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社會資本和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探討論文

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中的一個焦點問題。我國目前農村中土地污染、水污染、垃圾問題等均十分嚴重,甚至出現整村“公害病”的現象。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向我們提出嚴肅思考:我們究竟依靠什么保護農村社區的生態環境?政府管理必不可少,但完全依賴政府管理也是不現實的。我國目前農村呈面源污染狀況,政府管理難以應付。一個基本的事實是,我國最基層的環保機構是縣一級的,只有少數鄉鎮設有環保機構。大多數農村環保管理人力資源奇缺,即使是兼職人員也較少。而且農村社區距離城市越遠,政府管理的輻射作用就越弱。對于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社區而言,環境管理實際上處于“真空”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社區(村民利益共同體)應以社會資本為紐帶,充分利用社會資本,“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保護好自己的碧水藍天。社會資本在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中意義重大,下文就社會資本與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1)的有關問題加以縷析。

一、社會資本: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石

社會資本是區別于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等的一種資本形式,是當今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話題。許多學者從不同的學科領域進行研究,對社會資本給出的定義各不相同,可謂仁者見仁,作者見智。比較公認的是布迪厄、科爾曼以及布坎南的定義。由于農村社區是一個社會組織,本文采用的是布坎南的定義,即從社會組織角度加以闡釋的定義。在《讓民主有效運轉》一書中,布坎南認為社會資本是社會組織的特征,其中包含信任、規范以及網絡等,它們能夠推動協調和行動來提高社會效率(張文宏,2003)。運用布坎南的定義分析,可以看出,社會資本在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中,能夠起到基石的作用。

(一)社會資本可以打破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囚徒困境”

生態環境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最大難題主要在“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拓撲論中的范例,用來說明信息不完全條件下放棄通過合作實現最優目標的現象。兩個囚徒被分開審訊,選擇不認罪是二者的最優選擇,每人將得到最輕的懲罰。但由于彼此缺乏信息,加之不信任心理,每人都選擇了自己認為的最優選擇:認罪,結果放棄了整體最優選擇,每個人得到了較重的懲罰。“囚徒困境”常用來解釋公共地的生態環境問題,個體的理性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而社會資本是打破“囚徒困境”,促使人們合作的有效工具。首先,信任是人們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合作的紐帶,“相信你能遵守規則,我也就會遵守規則”,是社區生態環境保護中人們的普遍心理,而這其中的基礎就是信任,缺乏信任,人們之間的合作不是不可能,就是成本很高。其次,規范制約著人們之間的行為,使人們的行為向著有利于社區長遠利益的方向演進。盡管社區的規范大都不像國家法律法規那樣正式性,但正是一些約定俗成的規范代代相傳,沉淀到成員的心理,內化為社區成員的自覺行為。再次,農村社區聯系人們的紐帶是血緣以及地緣,社區人際網絡重疊率很高,人際網絡具有全面性與實名性特點,不像城市社會中那樣片面性與匿名性,人們之間易于合作,這對社區生態環境保護是有利的。

(二)社會資本可以促使人們遵守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則

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社會資本可以促使人們遵守相關規則。市場機制在這方面就存在缺陷。在我國當前,不少污染企業都和政府管理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白天冒白煙,黑天冒黑煙”的情況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就是被發現概率低以及違規成本低,遵守規則的激勵不足。與市場機制相比,農村社區中由于飽含社會資本,在促使人們遵守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則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在農村社區中,人們之間的互動較為頻繁,互動頻繁本身就是一種監督。很多情況下,監督只是一種“順便”的事情,就像奧斯特羅姆所引案例那樣,在旱年取水,每人分配一定比例的水,當一人在取水時,下一個人就在他后面排隊,多取水馬上就會被發現,這是工作自身的需要,同時也意味著監督,并且成本極低,而違規被發現的概率極高,促使人們遵守規則(奧斯特羅姆,2000)。其次,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社會資本牽涉其中,違規成本是很重的。在農村社區生態環境保護中,違規者所受到的懲罰很少涉及法律與物質利益層面,大多涉及道德與精神層面,這種成本看起來似乎很輕,實則不然。因為在鄉土社會,信用與聲望等是“社會貨幣”,失去了信用與聲望,也就失去了社會資源,同時也意味著經濟利益受損。在互動性強的鄉土社會,違規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這也能夠促使人們遵守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則。

(三)社會資本可以解決人們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利益沖突

生態環境問題表象上看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但本質特征不在人與自然之間,而在人與人之間,是人與人之間針對自然環境的利益博弈問題。人與人之間關于自然環境利用、分配以及成本攤派等的博弈構成了生態環境問題的主旋律。在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中,沖突與摩擦無處不在,由此需付出巨大的摩擦成本與磨合成本。而社會資本可以有效解決人們在資源環境利用中的利益沖突,降低摩擦成本。與政府管理相比,社會資本體現為身份承諾、信任、關系等非正式調控手段,依賴情感、默契、理解等維系關系。在小規模群體中,依賴社會資本調節,要比依賴正式手段的政府管理更有效率、更人性化與更有靈活性,同時能夠減少摩擦成本,協調沖突。

(四)社會資本可以抵御外來污染轉嫁

當前在我國農村社區,生態環境問題大部分是外界社會誘發與轉嫁的。這里面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農村社區在外來經濟誘惑的情況下,急于發展經濟,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碧水青山。另外一種情況是,由于城鄉之間生態不平等,社區遭受外界污染轉移之苦。無論哪種情況,破解的關鍵都在于社會資本。在第一種情況中,由于社區資源環境是社區所有人共同的“命根子”,而且子孫后代的福利都與此息息相關,同時由于信任、規范以及網絡機制的存在,使社區成員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成為可能。這使得不少社區能夠抵制市場機制的誘惑,保護好自己的生態環境。我國不少農村社區面臨市場經濟的沖擊,仍然保護好了自身的生態環境,機理正源于此,反之則亦然。在第二種情況中,由于共同的利益,以及固有的信任格局,使社區成員面臨外界污染轉嫁時保持高度的一致,一呼百應,予以反抗,極少出現機會主義“搭便車”行為。在我國一些農村社區集體反抗外界污染的環境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奧爾森“集體行動的困境”,在這里沒有發生。

二、社會資本流失:當前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社會資本在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社會資本能否恒久甚至增值,取決于以下因素:一是群體的規模。群體規模太大,人們之間就形成了匿名性,匿名性使信任喪失,使規范失效,同時也難以保持良好的人際網絡,社會資本也就難以形成與維持。反之,群體規模適中,人們之間保持很強的互動性,有利于社會資本恒久甚至增值。關于這一點,奧爾森在《集體行動的邏輯》中給出了極好的闡釋。他認為,“除

非一個集團人數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強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個人按照他們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尋求自我利益的個人不會采取行動以實現他們共同的或者集團的利益”(奧爾森,2004)。二是歷史沿革。一個群體能否形成良好的社會資本,社會資本能否增值,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歷史上形成的路徑依賴。由于社會資本需要時間浸潤,一個社區在歷史上社會資本生成的狀況,對以后社會資本的走勢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三是人員固定性。信任、規范以及網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生成,這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社區人員相對固定。人口流動過于頻繁,信任、規范以及網絡就會失去載體,社會資本將大打折扣。四是社會結構狀況。社會資本與社會結構狀況是息息相關的。傳統農村社區中人口相對同質,導致社會資本雄厚。

從以上可以看出,社會資本的形成與增值需要一定的條件,傳統農村社區存在著良好的社會資本,與以上條件關系很大。但是目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市場、政府力量等向社區的滲透,農村社區中社會資本正面臨流失的危險。仍從以上四個條件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以下趨勢。其一,農村社區群體的規模正日益增大。傳統的社區是自然村,當前農村社區是行政村,甚至一些農村社區已經演變成“超級村莊”,社區群體規模的增大,對社會資本的形成與積累構成一定的威脅。其二,社區歷史沿革的影響日見微弱。隨著國家政權向社區的滲透,沖擊了社區歷史沿革的傳承性,尤其建國后的幾次大的政治運動,如、等,對社區歷史沿革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而現代教育造成農村社區中“代溝”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割裂了社區歷史沿革的延續,影響了社會資本的積累。其三,人員流動性加快。目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不少農村人口流動加快,尤其在發達地區更是如此。在一個缺乏人員穩定的社區中,居民對社區公共資源的貼現率是非常高的。“我遵守規則,別人不遵守規則,等于我替別人作了犧牲”,信任機制在這里將大打折扣,而且外來人口不一定認同社區生成的規則,規范開始失效,人際網絡也隨著人員的變動而松動,社會資本易于喪失。其四,市場經濟的發展使農村社區社會分化,出現了復雜的社會結構。傳統農村社區人們有著利益一致性,這是建立在人口相對同質性的基礎之上的。社會結構的復雜,帶來了利益需求的復雜性與多元性,削弱了人們對社區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人們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都會受到影響。

我國目前農村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與社區社會資本的流失關系很大。這從以下兩種情況可以反映出來。一種情況是社區的生態公共地遭到破壞。由于社會資本的流失,人們對生態公共地的心理預期變差,公共資源的貼現率變高,個體爭先恐后的透支公共資源,“如果現在不用,等想用的時候,也許就沒有了”,在這種心理預期下,于是我們看到,一個一個公共地悲劇被造出來,公共湖泊、公共山林、公共草場,都在演繹著這方面的悲劇。

另外一種情況是外來污染摧毀了社區的生態環境。在這里,社會資本流失的后果可以更清楚地體現出來:某些案例中,社區中一些“精英”通過出賣社區公共資源,從外界污染中獲得大量實利。而為此付出的成本,卻由社區全體成員買單,成本與收益被嚴重割裂。如果社會資本雄厚,人與人之間充滿信任,社區有著嚴格的公共地資源使用規范,這方面的悲劇本應當可以避免。另外一些案例中,在面臨著外來污染威脅之時,社區沒有運用社會資本,進行抗爭。盡管抗爭不總是有效的,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在這里,我們運用科塞的沖突理論,可以解釋社會資本在抵制外來污染轉嫁中的作用——當一個群體面臨與外群體沖突中,該群體如果有雄厚的社會資本,已經構建起維護自己結構的核心價值并取得全體成員的認同,群體整合的較好,就有可能動用更多的資源;反之,在外部威脅的情況下,群體要么反映冷漠,要么加快分歧,要么走向解體。

三、社會資本的重構與再生: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結合

綜上所述,傳統農村社區擁有良好的社會資本,對社區生態環境保護起著重要作用。在歷史上,許多農村社區利用社會資本進行“自組織”,較好地保護了社區的生態環境。社會資本的運用,是農村生態環境得以合理保護的關鍵。但目前,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等因素影響,社會資本在農村社區中有日益流失的危險。由于社會歷史條件所囿,目前就我國大多農村社區而言,我們難以復制傳統的社會資本。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利用社會資本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我們認為,當前我國處于傳統農村社區與現代農村社區的過渡階段,社會資本的流失只是一種暫時現象,社會資本在農村社區可以得到重構與再生(當然在一些農村社區中,社會資本并沒有失去),并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起到重要作用。這種重構與再生,沿襲的是一種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結合的路徑。我們詳細解讀與縷析其中的路徑,大體歸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農村社區階段,人們之間的合作是基于價值理性的合作,特征是社會資本雄厚。第二階段是過渡農村社區階段,價值理性喪失、工具理性尚未成為人們合作的紐帶,特征是社會資本衰弱。第三階段是現代農村社區階段,人們之間的合作是基于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有機結合的合作,特征是社會資本重構。第四階段是未來農村社區階段,人們之間的合作是基于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有機結合的合作,特征是社會資本得以積累并日益雄厚。

現代農村社區社會資本重構的起點是工具理性,即在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中,人們之間的合作是基于理性選擇的。也就是自私的理性人,為了私利得以實現,在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中選擇了合作,因為合作要比不合作有利,這是基于理性的判斷。基于工具理性的合作是有可能的,即使在“囚徒困境”模式中,人們之間的合作也要比不合作有利。自私的理性人之間,只要滿足一些條件,也完全可以打破“囚徒困境”。奧斯特羅姆將這些條件歸納為八點。一是清晰界定邊界;二是占用和供應規則和當地條件保持一致;三是集體選擇的安排;四是監督;五是分級制裁;六是沖突解決機制;七是對組織權最低限度的認可;八是分權制企業。而阿科瑟爾羅德以及沃塔納波等人以計算機模擬環境“博弈”,其結論也證實了這一點:自私的理性人之間也可以合作。在重復進行的無數次“博弈”中,首先違規不合作的人總是被淘汰,“一報還一報”(你不合作,我也不合作;你合作,我就合作)的人獲利最大。

基于工具理性的合作,應是人們合作的邏輯起點,但并不是終點。在基于工具理性的合作中,社會資本能夠得以培育與再生,從而使人們的合作成為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結合(即人們在環保中的合作,一是處于私利,二是本身把環境保護當作一種價值理念,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因為在基于工具理性的合作中,人們也會產生情感上的反映(信任與交流),之后這種情感上的反映又固化了原有的合作,社會資本由此得以重生。在之后的合作中,社會資本可以得到不斷積累,在社區環保以及其他公共社會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保護生態環境也隨之升華為人們的一種價值取向(價值理性)。

當然,以上過程并不是一個自然演變的過程,還離不開一定的條件,如制度設計、組織建設等。良好的制度設計是生成與積累規范不可或缺的條件,同時為社會網絡的擴大提供了保障。組織建設是現代社區社會資本重構的土壤與基石。社區中各種組織(尤其是基于共同利益建構起來的組織),為社區居民交流提供了平臺,大量的互動與情感付出,孕育了信任、強化了規范以及豐富擴大了人際網絡,使社會資本得以積累與增值。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研究

摘要:

新時期,將不斷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統一起來,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從城鎮化建設中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入手,重點對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存在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措施進行了分析闡述,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保護

1引言

城鎮化問題一直是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最近幾年,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國內農村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幅度提升,為我國全面發展小康社會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卻遭到了巨大破壞,所以只有對國內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農村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才能提出對生態環境保護有利的城鎮化發展策略。

2城鎮化建設中農村生態環境面臨問題

2.1水土資源流失嚴重

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成為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消耗最大的資源,而這些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工程建設以及電力、通信網絡建設的水土資源往往都是不可再生的,加上前期沒有科學的規劃方案作為指導,很容易造成水土資源的大量流失,給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影響。

2.2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問題嚴重

城鎮化發展,增加大量城市人口,無形中增加了城市供水系統以及環衛系統的壓力,導致大量生活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城市垃圾污染嚴重,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2.3工業污染問題嚴重

在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大批中小企業因沒有多余資金投入工業污染治理,導致工業污染嚴重,給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

3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存在問題原因

3.1環保意識淡薄

就目前而言,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城鎮化設計及建設單位,其環保意識較為薄弱,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始終存在為謀求經濟利益而不惜犧牲環境的企業,導致企業競爭后勁不足,逐步喪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2法治建設落后

我國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尚沒有一部具有指導意義、專門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使得參與城鎮化建設的各方極易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前提和基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無從談起。

3.3資金投入不足

因農村鄉鎮的市政建設資金不足,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污水處理系統對于絕大多數鄉鎮而言,難度較大,因此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均處于直接排放狀態。加上規模較小、資金不足的鄉鎮企業無力購買污染處理設備,其產生的污染物對農村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4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4.1科學進行城鎮規劃

嚴格依據國家環保“十二五”規劃要求,對環保標準及綠化標準予以進一步明確。同時,對不合理的工業及產業布局予以積極調整,具體來說包括下面兩個方面:一是對小城鎮發展進行規劃時要結合當地實際,依據當地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來部署小城鎮工業及產業布局;二是在對工業進行布局時要力求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局面,建設新工廠時要向城鎮規劃的工業區集中,企業要遠離住宅區和商業區,同時居民區與工業區之間還需要建立較大面積的綠化隔離帶。

4.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對城鎮環境建設與污染治理的總投資不斷增加,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科研工作予以巨大投入,從政策、資金等方面鼓勵優秀的科研專利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工作中區。此外,對于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起到阻礙作用的企業或者個人,需要依據相應法律法規及收費標準予以清理,對于一些行政收費項目需要保留的,則應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重新核定。同時,企業還需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對傳統工業的改造步伐,增強危機意識,走集約化發展戰略,確保區域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3加強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在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人口問題一直是生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關鍵問題。為此,只有對人口當前過快的增長局面予以合理控制,使人與自然處于一種和諧狀態,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此外,還需要通過電視、媒體等平臺大力宣傳,對生態環境法律法規予以普及,有效提升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努力使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成為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人們的自覺行為。

4.4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中央相關部門出臺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固然重要,地方性配套法案及制度也必不可少,當地政府需要有效運用法律武器對地方環境部門的工作予以監督。同時,對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予以進一步完善,適當填補當前生態環境法律的空白,為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5結語

總而言之,新形勢下,我國城鎮化發展首先要將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納入規劃中,實際上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可以互為依靠,互相補充,城鎮化建設可以為生態環保工作提供堅實的社會及經濟基礎,而生態保護可以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生態和環境前提,二者相互促進,共同實現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作者:彭文財 單位:豐順縣環境保護局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生態環境保護城鎮化建設

一、貴州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基本現狀

首先是發展速度較快,貴州省從2010年以后進入了城鎮化發展的高速期,此點具體表現在貴州省城鎮化城鎮規模明顯擴大,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人口明顯增多,2014年全省城鎮人口為1403.57萬人,比2010年增加227.32萬人,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個百分點;城市用地面積增大,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房地產開發投資由2010年的556.69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億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宅面積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貴州省城鎮化仍然處于工業化的起步階段,發展速度快也不足為奇,在貴州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妥善的處理好環境生態的保護問題,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對環境生態的保護。其次是對城鎮量的追求要多于質的追求,由于貴州歷史上處于邊遠山區,欠開發欠發展,使得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交通閉塞、文教衛生事業發展滯后等等問題比較突出。現階段貴州產業布局不盡合理,重工業主要集中在貴陽和遵義周邊,其他地區缺乏完整的工業體系,即使是貴陽、遵義、興義等在全省較為發達的地區,工業基礎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而言仍然不夠雄厚。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不足與薄弱使得貴州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難以轉移到城市中來,成為制約貴州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大瓶頸。正是工業體系存在的不足導致貴州地區在城鎮化建設中注重追求量而忽略對質的追求,在城鎮化建設中存在許多沒有解決好的問題,人地矛盾突出、治安問題嚴重、老舊危房成為一大隱患等等。第三是集中力量發展中大型城市,對小縣城、小城鎮投入和建設力度不夠。由于貴州絕大部分地形以山地為主,蘊含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地形的多樣化造就了奇妙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質結構。為此貴州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除了引進工業以外,不僅僅應該只是致力于對外,更應該注重對內部資源的充分挖掘,大力發展小城鎮建設,開發新型旅游業和綠色農業,以新技術新科技運用到農業之中激發農業創新活力,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小城鎮的建設,在搞好小城鎮的基礎助推大城市發展。

二、貴州現階段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所取得的經驗

貴州省地區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特別是新一屆貴州省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力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在農村推廣綠色產業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探尋新的發展模式,在搞好農業基礎的同時,對工業布局和工業體系進行進一步完善。貴州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所取得的經驗筆者以黔西南地區為例進行簡單介紹。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推進城鎮化建設持續穩步發展。農村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符合本地區特色的綠色產業,依托本地富集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工業發展步伐,通過產城互動,壯大地方經濟基礎,為進一步改善民生,加快城鎮化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對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采取生態移民方式,將農村人口向城鎮周邊集中進行安置,大部分不適宜耕種的山區和水土保持差的陡坡地帶采取退耕還林還草,通過封山育林,嚴禁人畜活動,生態環境質量有了大幅提升。大力發展中小城鎮建設。中小城鎮在房價、生活成本和交通狀況上都有獨特的優勢,它是對大城鎮職能和角色的分擔,避免在工業實力不雄厚的情況下因過度城鎮引發社會問題,例如社會治安問題、就業和教育問題等等。黔西南州轄八縣市,均屬于中小型城市,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通過工業帶動,城市規模擴展取得良好效果,特別是“義龍試驗區”的設立,對推動城市化,產城聯動,一體發展探索了一條新的發展模式。黔西南地區的興義、安龍、興仁、貞豐等縣市,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各自特色,興仁、安龍、貞豐縣城毗鄰興義市,享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形成了“興(興義)興(興仁)安(安龍)貞(貞豐)”四縣市一體發展的城市集群,通過園區規劃建設,修建標準廠房,創造有利條件,積極引進外企入住,對產業結構進行進一步充實完善,穩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呈現“農業基礎牢固,工業發展迅速,第三產業興旺”的結構特點,以工業反哺農業,共同推動三產發展。現階段貴州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需要改進策略研究首先是仍然要打好扶貧攻堅戰,貴州地區按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幣的國家扶貧標準,全省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0多萬人,扶貧開發進入啃“硬骨頭”階段。打好扶貧攻堅戰是促進貴州地區城鎮化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關鍵所在,貧困人口主要涉及武陵山、烏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三大片區。貴州受區域整體貧困與民族地區發展滯后并存、經濟建設落后與生態環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質偏低與公共服務滯后并存“三重矛盾”的制約,一直是全國扶貧開發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省份。扶貧工作開展的力度直接關系到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由于大部分上述三個地區是生態環境最脆弱、城鎮化起步較晚的地區,因而加大對上述三個地區的扶貧開發是事關貴州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所在。其次是仍然要矢志不渝的堅持走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不能為了眼前經濟利益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積極轉變發展模式,大力開發特色經濟,對產業結構進行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加大對特色農業的投入以及引入大數據產業。貴州地區氣候終年適宜人類居住,氣候溫和,貴州省要利用自身的氣候優勢,改善基礎設施尤其是對外交通與運輸,加大宣傳力度,開拓省外旅游市場,走新型清潔發展之路。最后是加大對教育和衛生事業的投入,讓教育為貴州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貴州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動力來源于貴州人民對改善生活現狀的強烈愿望,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促進貴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識保障。

作者:曾捷 單位:中共安龍縣委黨校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安益露天礦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摘要:根據安益露天礦開采規劃和礦區的生態環境情況,結合云南打造大旅游產業的規劃思路,分析了安益露天礦開采過程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包括環境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四個方面。提出了以法規規范、政策引導、思路轉變和技術支持為核心的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關鍵詞:安益;露天礦;環境危害;保護對策

露天礦開采過程中會面臨諸多問題,其中生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1]。一方面,保護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發展和保護資源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2],是影響未來國家綜合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保護生態環境擺在重要戰略位置,急需解決當下環境污染重、環境質量差、生態受損大等日夜嚴重的環境問題。安益露天礦地處云南牟定縣境內,周圍自然條件好,氣候宜人,是云南打造大旅游產業的重要規劃地區。根據國家礦產資源開采利用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結合云南地區旅游業開發的特殊情況,開展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對策研究顯得十分必要。該研究可以為安益露天礦開發過程中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協調一致提供理論支持,同時也可以為今后該地區的礦山開發提供借鑒。

1礦區概況

1.1地質環境條件

安益露天礦所處的牟定縣位于北亞熱帶季風區,干雨季分明。長期的切割作用使礦區地形起伏較大,最大相對高差超過400m。礦區地表水和地下均不發育。礦區位于元謀凸起和楚雄凹陷交界處,區內出露地層主要有震旦系上昆陽群、白堊系江底河組、第四系以及安益巖漿巖體。研究區構造活動強烈,結構面發育且規模大小不一、組合形式多樣。1.2開采方式安益露天礦礦區大致呈長方形展布,開采面積達到2.31km2。根據礦石資源儲量以及礦體賦存標高,礦區將采用統一規劃、分期開采的方案。其中,一期開采為標高1575m以上,開采年限14年,最終將形成高近400的高邊坡,形成的露天坑高差和面積都很大。

2礦區開采對環境的危害

2.1環境污染

礦山開發過程中,從礦石開采到礦石選取再到礦石冶煉,會產生大量的污染水,常見的包括礦坑水、選冶廢水、尾礦池水等[3]。污染水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會對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另外,礦石選冶和加工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渣、粉塵等,對礦場附近的大氣和土壤也會造成污染。

2.2植被破壞

安益露天礦開采之前,會將覆蓋在礦山表層的第四系粉質粘土層全部剝離,而生長在地表的植被自然也會隨之挖除。由于礦區開采面積大,將有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壞。礦石開采過程中,剝離覆蓋層產生的土壤和巖石、初選和冶煉過程產生的廢渣以及選棄的尾礦,都需要地方堆放,通常情況下會采取就近堆放的原則,也會造成堆放地區植被的破壞。

2.3水土流失

隨著礦山的開采,覆蓋在地表的第四系粘土和植被遭到破壞,讓本就不發育的地表水更加難以保存;雨季來臨時,礦石開采后的地表松散巖土會在雨水沖刷作用下大量流失。礦山長期開采過程中,水土流失會越來越嚴重,將直接影響礦區的水資源總量和地貌生態,最終將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2.4地質災害

安益露天礦一期開采完成后,將形成多幫都是高邊坡的情況,而高邊坡又是極易形成各種地質災害的坡體形態,比如滑坡、崩塌、巖爆等。同時,遇到大型降雨情況,崩塌和滑坡產生的堆積物質還會成為泥石流物源,在雨水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另外,礦石初選后的廢渣以及尾礦通常堆積在尾礦庫,而安益露天礦的尾礦庫選在地勢低洼的河谷處,在暴雨誘發下,容易發生壩體崩塌,同雨水一起形成泥石流,帶來巨大危害。

3環境保護對策

3.1法規規范

3.1.1法規的制定

地方立法部門應根據國家對礦山開發過程中制定的環境保護法規,結合本省和本地區的特殊情況,編制符合本地區礦山開采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規定。尤其是云南境內的各個地區,在制定相應法規時,需要重點考慮生態環境的保護。礦山開采是一個長期過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而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標準和要求不斷提高。因此,要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規的改變,實時變更各項法規。

3.1.2法規的實施

礦山開采之前,主管部門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法規審核礦山開采環境評價報告,綜合分析環境評價報告中關于礦山開采過程中環境危害的論述是否全面、客觀,綜合評價關于環境保護的措施是否科學、合理。對于礦企不按法規要求操作,并且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污染的情況,不僅要對礦企進行嚴厲的懲罰,還要追究監管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3.2政策引導

3.2.1招標導向

負責招標的部門,制定招標方案過程中,可以明確要求投標的礦山開采企業擁有成功的生態環境保護經驗,在投標評審過程中,可以要求相關的評審專家更加注重投標企業的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和實施能力,同時還要重點關注投標企業對礦山開發投入的總資金以及環境保護投入的資金。

3.2.2資金扶持

對于礦山開發企業提出的國內外先進理念但投入較高的情況,如果實施后對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礦區二次開發利用十分有利,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利用資金扶持的方法。

3.2.3獎勵機制

為體現政府部門對于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礦山開采企業的鼓勵和表揚,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給予適當的獎勵。首先,可以通過政府官方渠道,利用宣傳的方式,將礦山開采企業展現在大眾視野,增加礦山開采企業的知名度;其次,可以在稅收方面給予礦山開采企業一定的優惠,讓礦山開采企業在利用大量資金技術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還可以具有良好的競爭力。

3.3思路轉變

礦山開采過程中,不能一味以先破壞、后治理的思路進行礦山開發。應該以礦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周圍的環境條件、礦藏開采方式、政策法規等多因素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考慮,選擇合理的開發方式,做到因地制宜。安益露天礦附近沒有開采的礦山,而所處的牟定縣也屬于礦山開采較少的地區。結合云南省大旅游規劃方案,可以考慮將安益礦區打造成礦山公園。

3.4技術支持

3.4.1礦產開采技術

礦山開采過程中,先進的開采技術能夠保證開采出更多的礦石資源,采出更少的非礦石資源,相應可以減小尾礦和廢渣堆放的壓力,從而減小環境破壞的范圍。

3.4.2排放處理技術

礦山開采和加工利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會有大量的廢氣、廢渣和廢水排放出來,沒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來處理這些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損害。礦山開發過程中,政府監管部門可以加強監督管理,引導礦山開采企業更新先進設備,學習先進技術;而礦山開采企業也應該謀求長遠發展,主動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增強自身競爭力。

3.4.3回收利用技術

回收利用也是礦山開采企業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方面。可以利用棄渣和尾礦來修筑道路或者填筑礦坑,既能解決堆放占地廣、堆放危害大等問題,又能充分利用資源。對于廢水可以采用凈化設備進行處理,并且用來灌溉,能夠解決當地水資源缺乏的問題。

3.4.4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對于礦山開采之后形成的高邊坡,應采用多種技術相結合的手段,既要做到經濟合理,又能夠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對于選礦后出現的廢渣以及開采之后的尾礦,也要采用先進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確保堆放地區的安全,減小對環境的危害。

4結論

(1)通過制定適合本地區的法規和嚴格的法規實施過程,規范采礦企業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行為,同時明確政府監管部門的職責。(2)利用招標導向、資金扶持和設置獎勵機制的方式,從政策上引導礦企提高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投入。(3)環保部門、采礦企業和旅游部門應轉變思路,結合安益礦山附近的特殊條件和地區發展優惠政策,將礦山打造成礦山公園。(4)應提高礦企開采過程中的技術水平,提高排放標準,采用回收技術,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從技術上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

作者:趙天彪 湯繼磊 單位: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生態環境保護對財政稅收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摘要:

本文在充分結合筆者研究與工作經驗情況下,重點就生態環境保護對財政稅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進行探討,以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

生態環境保護;財稅政策缺陷;政策建議

一、保護生態環境的財稅政策缺陷

(一)治理與保護生態環境的財政不足

從實際來看,如果治理生態環境污染的投資總額為1%-1.5%GDP時,則能夠將生態環境污染惡化趨勢有效遏制;如若其投資總額為2%-3%GDP時,則能夠改善環境質量。“九五”前我國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約0.8%GDP,“九五”期間其投入亦沒有達到1%GDP,就算在“十五期間”再將投資力度增加,估計能達1.2%,環保財政投資過低則難以將逐步惡化的生態環境質量發展趨勢進行有效遏制。

(二)保護生態環境的稅收政策不夠系統

就目前看來,我國并未設置專門的環境稅種,而只有土地使用稅,資源稅,城建稅,車船使用稅,消費稅以及耕地占用稅等和環保相關的稅種。雖然設置該類稅種給污染治理以及環境保護提供了一定的資金然而由于其自身根本目的并不在于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化”程度尚顯不足。其次,缺乏完善的和保護生態環境相關的稅收規定。目前在我國實行的資源稅常常用作于調節極差,對資源環境成本的內部化極為不利。鹽和礦產品是其征收范圍,范圍過于狹小,無法有效保護全部資源。而且單位稅額偏小,難以發揮出保護生態環境的效果。此外,從實際情況分析,受到諸如稅收優惠單一、范圍小以及種類少等因素所影響,從整體上來看目前生態環境保護稅收優惠政策所取得效果差強人意,這就在不小程度上削弱了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

(三)排污收費政策存在不足

第一,缺乏科學的排污收費管理以及運行機制。就整體來看,我國并未嚴格屬地征收排污費,這無疑和環境管理的“屬地”要求相悖。因為排污收費的“屬地”性質各有不同,所以不同省市其排污收費的“屬地”性質亦有所差別,其在選擇管理模式時通常會根據其實際利益來進行選擇。當前我國還未有統一的管理模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排污費管理混亂的現象。第二,排污收費對象不全。就目前我國所出臺的政策中,排污費用的征收對象通常為排污超標企業,但這其中還存這一個問題,那就是超標收費上沒有把污染排放總量納入其中。并且一旦出現污染物排放種類較為多樣的情況下,只是對超標較多的進行收費,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排污單位只是對重要污染物進行治理。第三,缺乏合理的排污收費標準。一方面表現在收費標準偏低,一方面表現在缺乏完善的收費項目。

二、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財稅政策選擇

(一)有效應用財稅手段來優化配置環境資源

第一,應當要不斷加大國家財政宏觀調控環境資源的能力。單純依靠市場機制來調節環境保護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應當要由政府介入。第二,應當要對環保投資支出結構進行優化,對各級政府的環保投資職責予以明確,并通過法律手段來對其環保投資所占GDP的比例進行明確,以提高對公共事業,基礎設施以及環保基礎產業的投資,形成環保投資的社會性、開發性和保護性。

(二)調整現行稅制中的有關稅種,提高“綠色化”程度

第一,調整資源稅。首先,結合有關水資源全成本價格來對其價格體系捋清。其次,合理擴增相關稅目,詳細應當結合實際區域水資源分布情況以及具體經濟水準來確定其稅額。如若水資源用于農業灌溉,可以對其免稅或是低稅額征收。再者,擴增征稅范圍,將草原,森林以及土地等稅目列入其中。此外,高硫煤應當采取高稅額征收,以達到降低開采和消耗硫煤作用。最后,建立環境容量是稀缺資源概念,將“環境資源稅”來替代以往“資源稅”。第二,對消費稅進行調整。首先,于未來可能出現稅收改革背景下,增加煤炭資源消費稅稅目。其中其稅額應當依據煤炭污染程度來確定,采用低征收額大征收面的方針征收煤炭消費稅。對清潔煤免征消費稅。其次,對于含鉛汽油以及低標號汽油征收消費稅附加,通過稅收間的不同來讓人們更多選擇無鉛汽油以及高標號汽油。再者,對污染環境以及對健康有危害的應適當提升其征收稅額,或是征收消費稅附加。最后,對小轎車、摩托車和助動自行車征收消費稅。

(三)對現有排污收費制度進行革新

受排污水費所具有的特殊性所影響,目前其撤銷與轉稅均無法實現。而當前重要任務在于革新當前排污收費制度。首先,要加強環境保護執法隊伍建設工作,為此我們除了要做好其相關裝備配備外,還應將他們執法活動預約嚴格規范,從而為確保環境執法良好成效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把以前超標征收予以改變而使其成為以總量征收,之后濃度標準也要因此進行適當轉變。第三,將收費范圍擴大,例如,對居民生活廢水收費,對倒放大量固體廢物污染地表環境征收垃圾費等。第四,設置專門的資金賬戶,加大排污收費“收支兩條線”管理力度,確保專款專用,將環保資金使用率提升。

作者:董海林 單位:濟南市長清區五峰山街道辦事處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水利工程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探討了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建設保護

1水利建設對生態的影響

(1)空氣污染與噪音污染。空氣污染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其一,在水利工程開工時,需要對土地進行挖掘,當開挖時的氣候處于干燥狀態時,對建設材料的運輸會告成塵土飛揚的情況,且車輛在行使過程中也會帶動地面的灰塵,使污染加劇;其二,各和施工機械與車輛在施工現在來回作業與運輸時,會產生大量的尾氣,這些尾氣對空氣的質量造成污染。噪音污染主要體現在施工的過程上,混凝土、砂漿攪拌機和車輛的作業與運輸產生噪音污染。

(2)動物與植被遭受破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現地需要對建設周圍進行適當清理,這就造成了亂砍亂伐現象,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野生動物的環境。水利工利對動物的影響還體現在河流生物的生存環境上。

(3)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在對土地進行開挖時,裸露在外的土層經過水的沖擊容易產生飽和現象,使水土嚴重流失,對施工場地及周圍的河流造成污染,水流的污染對魚類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

(4)廢棄物的處理。水利工程的施工會使用大量的物材、施工人員吃住也會產生一定的生活垃圾,這些建筑廢料與生活垃圾的存在會對水利工程附近的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2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1)生態保護體系的建立。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體系的建立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對各個崗位的責任進行制度分配,做到一崗一責,且這些崗位在管理中互相制約,使生態環境建設的流程清晰明確,崗位體系與責任的流程主要分多個層次,一一落實;還要建立相關的生態保護小組,對各崗位的職責進行詳細劃分,各部門相互監督與管理。在水程工程建設上,對有利于動植物生長的環保材料的使用是極有必要的,且管理體系應做好對水利環境的反饋與監測機制,對其環境進行及時的評價與跟蹤。

(2)建立生態影響的評價制度。當考慮到某地區的建設會產生影響環境的結果時,在對工程進行規劃前,要對形成影響的因素進行詳細得評價、預測和調查,并由此作出相關的預防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和污染的措施,再對相應的方案進行最后的確立與制訂,這一做法稱為環境的影響評價制度。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態影響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實現水利建設、環境建設與經濟建設一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環境影響與經濟評價是水利工程項目進行的兩大評價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析,找出工程實施中出現的影響生態的問題,提出治理措施。此外,生態影響的評價體系可以給水程工程的建設項目提供最佳區域選址,以防地理布局不合理對環境造成難以消除的各種破壞。

(3)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為了減少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平衡與該區域經濟的破壞,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刻不容緩。水利工程的實施與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尤其表現在生態環境影響因素方面,依靠環境自身的自然治愈能力是無法完全將生態平衡修護到工程未開發與建設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方面,應貫徹實行生態性質的補償機制,建立責任單方制,此外,在工程建立時,理應在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中提取一部分,作為補償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該地區環境的生態資金,促進與保證生態的后期平衡。生態補償體系的確立,不僅還原了環境的生態價值,還緩解了水利工作的建設破壞程度,一24內蒙古水利2016年第7期(總第167期)定程度上也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符合當下生態和諧社會的構建主題精神。

(4)減少環境污染客觀因素。由于客觀的人為因素導致生態污染的因素很多,且很難從根本上杜絕污染的發生,但可以針對這些污染的來源,統籌兼顧,盡可能改善造成污染的外在因素。例如,空氣污染,在進行工程材料的運輸時,可以提前對其經過的路段進行灑水,且對運輸的沙石和泥土進行適當的包裝,此外,針對汽車尾氣的污染可以采取改進汽車裝置或減少輸送量等方式對污染進行改善;機械操作的噪音污染也可以通過對施工現場進行全封閉的策施,在工地周圍修建臨時圍墻,以降低噪音污染。

3結語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生態保護觀念要深入到每一個建設人員的思想中,此外,相關建設人員要對工地的實際施工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優選出對生態環境最小的區域進行開發,在完成工程建設的前提下,兼顧周邊生態的有效保護,為美好生態環境的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高峰鳴 單位:呼和浩特市和林縣水務局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探析

摘要:2003年以來,由于我國的政策支持,阿克塞縣全面實施退牧還草工程,逐漸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近幾年隨著力度的不斷加強,阿克塞草原的管理資料和信息資源種類也逐漸增多,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很難滿足需求。利用GIS技術構建新型的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已成為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同時合理開發草原資源的目的,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GIS;生態環境;信息系統

草原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然條件,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基礎。但由于全球變暖和資源過度開發等原因,導致阿克塞現今草原生態環境仍然面臨巨大考驗。雖然近幾年當地政府大規模采取“退耕還草、退牧還草”等政策使得草原生態有了很大改善,但仍不明顯。因此利用GIS技術建立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是大勢所趨。

1區域生態環境介紹

阿克塞縣隸屬于甘肅酒泉,其不僅處于甘、青、新3省交匯處,同時還被柴達木盆地荒漠和河西走廊荒漠包圍。但它本身并沒有過多荒漠環境,與之相反阿克塞的草場面積多達106.67萬hm2,是我國草原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03年以來通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全民的努力,阿克塞的草原生態環境雖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惡化趨勢仍然明顯,保護工作也迫在眉睫。如何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也成為現今非常重要的工作。

2GIS介紹

GIS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簡稱。它是我國現今最主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其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支持下,通過對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從而對整個空間進行分析和處理。目前已經在我國多處領域中得到應用,隨著GIS的不斷發展進步,GIS在草原保護中的應用也比較成熟。GIS可以提前探測到草原是否存在災情、草畜是否處于平衡,這樣就能對草原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提升當地的經濟水平,為當地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3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的構建和功能實現

3.1系統概述

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是一項復雜且難度較高的信息系統。為了滿足其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和發展性,通過對國內外GIS軟件進行分析,筆者選擇SuperMapobjects6作為對GIS進行二次開發的軟件。這樣就會使整個系統功能更加強大,針對性更強。同時為了減小開發難度,開發人員可以利用便捷的C#、Java等目前的主流程序語言進行系統開發。

3.2系統功能概述

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草原生態工程規劃建設子系統。通過C#和SuperMapobjects6組件進行組合,使系統具有圖像編輯能力。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地圖的不同圖層的疊加使用完成生態環境的規劃保障。將自己完成的生態工程與遙感影像進行對比和分析,這樣就能及時掌握空間布局的合理性。例如禁牧就可以通過草原保護數據和遙感影像對比,從而表現出草原生態環境的前后差距,并及時制定改善措施。

(2)生態監測子系統。生態監測子系統是有效監測草原退化和沙化的重要手段。通過遙感影像與系統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這樣既能對草原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行及時了解,同時還能為后期的治理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3)信息查詢子系統。信息查詢子系統能夠對阿克塞草原的所有生態保護信息進行查詢,使管理人員及時、準確的獲取信息。

(4)系統維護子系統。系統維護子系統主要是對信息進行保護,同時定期對其進行更新和刪除無用信息。

3.3系統的總體目標

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開發的總體目標主要有下面幾點:①開發一個功能性強、操作簡單的草原生態保護信息系統,能有效的為生態保護提供一個完善的信息化平臺。②利用GIS技術能夠有效的對阿克塞草原進行監控,同時對草原隱患進行反饋,以便于及時對其進行治理。③通過其獨特的空間分析和遙感影響能力,對空間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從而為草原生態環境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3.4系統的功能結構設計

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應該是一個間距控制管理和輸入、輸出同時又能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和及時制定完善策略的空間型信息系統。這樣的復雜系統需要將遙感影像信息和多媒體信息進行不斷更新和發展,同時還要將信息錄入和信息查詢納入其中。

3.5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的建立

3.5.1基礎功能

GIS的主要功能就是對圖層數據進行放大或者縮小,地理要素的添加和刪除都可以利用其它組件來實現。例如SuperMapObjects6這個核心控件就能對環境進行很好的添加。首先要對GIS和SuperMapObjects6進行有效的結合,其次選擇需要使用的控件,然后掌握其相應的接口和應用方法。同時在C#程序中將要添加的功能和控件進行編程,最后編寫代碼。這樣就能使系統得到完善,從而實現系統設計的目標。

3.5.2信息查詢和數據分析

輸出SuperMapObjects6主要通過2個方法應用到空間查詢中,分別是QueryByDistance和QueryEx。通過這2種方法能很好的對空間查詢進行編程,從而實現所有的空間查詢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將所選的數據進行定位,形成完整的幾何圖像。這樣管理人員就能通過觀察從而得到直觀的分析數據。輸出由布局組件來完成,通過C#編程語言完成地圖的布局。

3.5.3數據庫連接

由系統結構圖可以看出,系統的數據庫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屬性數據庫和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主要由氣象、土壤、草場等數據組成。而空間數據庫主要是由圖像和圖形組成,例如:植被分布圖、地形圖、土地利用專題圖、遙感影像等。數據庫的信息往往非常復雜且種類繁多,所以一定要對所有的信息進行編碼并且將其放到相應的地理位置。這樣就能分層次的對數據庫進行管理。系統的空間信息主要是在SDC源中存儲,同時通過SDX引擎和數據庫SQL進行連接。系統主要用ADO技術訪問SQL,同時在ADO使用前必須要在C#中建立#import庫文件,并且要對系統進行初始化。同時還要通過ADO庫的ConnectionPtr接口和RecordsetPtr接口,編寫代碼創建基于DSN的數據連接。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對數據庫進行有效的訪問和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使管理者對草原生態環境進行了解。當某一地方出現問題時,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這樣就能對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從而提升當地人們的經濟利益,為當地的發展和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4結束語

草原生態環境保護關乎所有人的切實利益,它是防止沙漠化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當地發展和生活的重要支撐。利用SuperMapObjects6對GIS進行二次開發從而構建阿克塞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系統,不僅能夠滿足當地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還能從宏觀上保障當地生態穩定規劃的建設全局,這對阿克塞縣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葛懷貴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縣草原站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水利工程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探討了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建設保護

1水利建設對生態的影響

(1)空氣污染與噪音污染。空氣污染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其一,在水利工程開工時,需要對土地進行挖掘,當開挖時的氣候處于干燥狀態時,對建設材料的運輸會告成塵土飛揚的情況,且車輛在行使過程中也會帶動地面的灰塵,使污染加劇;其二,各和施工機械與車輛在施工現在來回作業與運輸時,會產生大量的尾氣,這些尾氣對空氣的質量造成污染。噪音污染主要體現在施工的過程上,混凝土、砂漿攪拌機和車輛的作業與運輸產生噪音污染。

(2)動物與植被遭受破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現地需要對建設周圍進行適當清理,這就造成了亂砍亂伐現象,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野生動物的環境。水利工利對動物的影響還體現在河流生物的生存環境上。

(3)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在對土地進行開挖時,裸露在外的土層經過水的沖擊容易產生飽和現象,使水土嚴重流失,對施工場地及周圍的河流造成污染,水流的污染對魚類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

(4)廢棄物的處理。水利工程的施工會使用大量的物材、施工人員吃住也會產生一定的生活垃圾,這些建筑廢料與生活垃圾的存在會對水利工程附近的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2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1)生態保護體系的建立。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體系的建立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首先要對各個崗位的責任進行制度分配,做到一崗一責,且這些崗位在管理中互相制約,使生態環境建設的流程清晰明確,崗位體系與責任的流程主要分多個層次,一一落實;還要建立相關的生態保護小組,對各崗位的職責進行詳細劃分,各部門相互監督與管理。在水程工程建設上,對有利于動植物生長的環保材料的使用是極有必要的,且管理體系應做好對水利環境的反饋與監測機制,對其環境進行及時的評價與跟蹤。

(2)建立生態影響的評價制度。當考慮到某地區的建設會產生影響環境的結果時,在對工程進行規劃前,要對形成影響的因素進行詳細得評價、預測和調查,并由此作出相關的預防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和污染的措施,再對相應的方案進行最后的確立與制訂,這一做法稱為環境的影響評價制度。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態影響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實現水利建設、環境建設與經濟建設一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環境影響與經濟評價是水利工程項目進行的兩大評價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析,找出工程實施中出現的影響生態的問題,提出治理措施。此外,生態影響的評價體系可以給水程工程的建設項目提供最佳區域選址,以防地理布局不合理對環境造成難以消除的各種破壞。

(3)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為了減少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平衡與該區域經濟的破壞,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刻不容緩。水利工程的實施與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尤其表現在生態環境影響因素方面,依靠環境自身的自然治愈能力是無法完全將生態平衡修護到工程未開發與建設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設方面,應貫徹實行生態性質的補償機制,建立責任單方制,此外,在工程建立時,理應在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中提取一部分,作為補償該區域生態環境,改善該地區環境的生態資金,促進與保證生態的后期平衡。生態補償體系的確立,不僅還原了環境的生態價值,還緩解了水利工作的建設破壞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符合當下生態和諧社會的構建主題精神。

(4)減少環境污染客觀因素。由于客觀的人為因素導致生態污染的因素很多,且很難從根本上杜絕污染的發生,但可以針對這些污染的來源,統籌兼顧,盡可能改善造成污染的外在因素。例如,空氣污染,在進行工程材料的運輸時,可以提前對其經過的路段進行灑水,且對運輸的沙石和泥土進行適當的包裝,此外,針對汽車尾氣的污染可以采取改進汽車裝置或減少輸送量等方式對污染進行改善;機械操作的噪音污染也可以通過對施工現場進行全封閉的策施,在工地周圍修建臨時圍墻,以降低噪音污染。

3結語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生態保護觀念要深入到每一個建設人員的思想中,此外,相關建設人員要對工地的實際施工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優選出對生態環境最小的區域進行開發,在完成工程建設的前提下,兼顧周邊生態的有效保護,為美好生態環境的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高峰鳴 單位:呼和浩特市和林縣水務局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農業生產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分析

摘要:農業是基礎產業,是立國之本。然而,工業的快速發展,人們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對環境保護有所忽視,導致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為了提高糧食的質量、產量,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刻不容緩。文章首先分析了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隨后,依據農業生態環境的現狀,分析環境破壞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進一步提出關于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關鍵詞:農業生產;生態環境保護

農業生態環境指的是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土壤、水源、氣候等要素組成的生態圈。農業生態環境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如果生態環境惡化,就會制約農業的發展。因此,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勢在必行。

1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聯系

1.1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

和工業、服務業相比,農業是直接將自然環境再生產與經濟相結合,而其產品(即農作物)的生產與農業生態系統緊密相連,離開生態環境,其生產過程將無法進行下去。從農業的這一特性,能夠看出生態環境是農業生產過程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于農產品的產量以及質量有著極大的益處。

1.2農業生產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

農業生產為生態環境與經濟的良性循環搭建了通道。換言之,農業的生產過程是生態環境不斷循環的過程。合理的農業生產有助于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打造良好的小型生態圈。

1.3農業生態環境的現狀

目前,農業生態環境逐漸惡化。表現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導致鹽堿地增加;濫砍濫伐以及不合理的耕種方式,導致耕地貧瘠、土地沙漠化以及荒漠化嚴重;同時,不科學的施肥、噴灑農藥,導致農田出現化肥污染,并且土壤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微量有毒物質等。這些因素嚴重限制了農業的發展,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相違背。

2環境破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農業自然災害增多,危害增大

人類不合理的開墾荒地、砍伐森林,導致地表植被破壞嚴重,增大了自然災害發生頻率。首先,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大量流失,導致土壤養分流失,土地變得貧瘠。而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又使得耕地不斷地被蠶食,可耕種土地面積減少;其次,全球變暖,導致洪澇災害以及旱災頻發。如果不能改善當前的生態環境,農業受災范圍將會不斷擴大。

2.2農業的產量以及質量遭到破壞

水土流失,致使土壤涵養水分的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同時,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導致耕地發生大范圍的板結,這些原因導致農作物的產量以及質量大大降低。并且,胡亂噴灑農藥以及工業廢水的隨意排放,導致土壤污染,部分農作物可能攜帶微量有害物質,危害人類健康。

2.3農業生態鏈遭到破壞

農業生態環境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為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就必須重視生物多樣性。然而,農業生態系統的破壞,導致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使得生物多樣性減少。

3農業生產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農業環境污染主要是指過度施肥以及噴灑農藥造成的土壤污染,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營養成分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地膜等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等。

3.1預防環境污染

首先,應建立病蟲害監測系統,對于病蟲害及早預防,盡量減少使用農藥的次數;積極開發容易分解、對人體危害小、對消除病蟲害效果明顯的農藥,同時,采用噴霧技術,充分發揮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最大效用;最后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措施,從根源減少農藥污染。

3.2預防重金屬污染

首先,應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對農田進行定期檢測,及時發現重金屬污染;其次,在重金屬污染較重的農田,應選用恰當的農作物,如玉米吸收重金屬的能力差,根莖類蔬菜對重金屬的吸收殘留較少,這些都可以有選擇的種植。當然,還可以采用一些科學手段,引導重金屬遷移或者發生化學反應,減少其危害。

3.3預防化肥污染

首先,應科學施肥,重視施肥的時間以及施肥量,采用正確的施肥方式如分層施肥等,減少肥料的擴散,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時,增加有機肥的使用,保持土壤自身的肥力;最后,可以根據土壤養分搭配肥料,平衡土壤中的各種微量元素,從根源提高土壤的營養成分。

3.4預防堿以及無機鹽污染

土壤中的堿以及無機鹽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工農業以及生活廢水的肆意排放。因此,預防這一類污染,就必須規范人們的行為,將廢水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后,再排放。在農業灌溉過程中,不能用廢水進行灌溉。

作者:顏澤輝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下公路設計研究

摘要:文章通過結合某公路項目設計實例,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提出本項目特點和總體設計原則,確定項目的總體設計思路和設計指導思想,爭取將本項目修建成為一條安全適用、生態環保、技術先進的一級公路。

關鍵詞:公路設計;生態環保;路線設計

某一級公路設計速度100km/h,采用整體式路基,路基寬度26.00m。本項目路線涉及到農田區、飼草基地,路線布設時除在路線起點處占壓部分規劃中的萬畝良田外,其余均進行了避讓。本項目研究區域位于亞歐大陸腹地,海拔900~1600m,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山勢大致由西向東降低。西部山巒重疊,多見懸崖峭壁和峽谷地貌。松林茂密,溪流、瀑布多見。東部則成孤峰聳立,巖石裸露,切割微弱、缺少常年性水流。

從本項目沿線土地資源狀況及對項目的影響分析來看,本段路線全線基本為草場,局部段落分布有農田和林地。從K2+300至K4+600段,所占用土地為耕地、林地等,K12+700~K15+400段經過萬畝良田區,所占用土地類別主要為耕地和林地,K17+800~終點段所占用土地類別主要為耕地和林地;其余段落所占用土地類別主要為草地。在設計中全面考慮了沿線土地利用情況,合理利用地形,正確運用技術標準,貫徹保護耕地、林地的原則,在保證通行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路基高度,減少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切割。

1項目特點

本公路路線區域工程地質條件較好,路網較發達;沿線除個別段落穿越耕地和林地外,其余均為草場。鑒于路線所處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質條件、車輛組成、環境氣候特點及本項目新建公路的性質,決定了本項目與自然環境要能夠協調配合,同時應重視公路建設與農(牧)業生產的協調。

(1)項目所處地區

冬季嚴寒,自然降雪大,冬春凍融循環劇烈,應針對寒冷地區的道路安全、使用壽命等,加強相關設計。一級公路的整體功能應通過科學的道路網規劃、科學的交通組織、流暢連續的路線平縱面指標、完善的、系統化的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等總體的優化來實現。

(2)本項目路線

穿越較多的農田,路基排水、橋涵的設計應與當地農田水利緊密結合。區域交通組織對高速公路的服務水平影響很大,主線、老路、通道及分離式立交的布設形式和位置是研究設計方案的重點。起點互通式與G30吐烏大高速公路銜接,立交跨線橋的位置、型式、結構設計、視覺效果是研究的重點。

2總體設計思路

根據本段項目特點,總體設計方案必須貫徹“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適用耐久、經濟合理”的基本原則;貫徹“快捷、順暢、安全、環保、美觀”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安全、和諧、環保”“全壽命周期成本”的設計指導思想,合理控制公路建設成本。在本次勘察設計過程中,應重點突出以下設計原則。

(1)服務社會、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經過農墾區路段,公路建設不可避免會發生征地、拆遷,必然會對沿線社會生活環境帶來影響。將服務于社會的原則貫徹于路線、路基、橋涵、路線交叉及機耕道、取棄土等的設計和施工運營的全過程中,充分考慮與沿線自然景觀的協調,嚴格控制取棄土,降低路基填挖高度,減少拆遷和占用耕地,采取盡量避開基本農田、公益林地、減少臨時用地等多種保護耕地的措施。設計以人為本,減少對沿線居民生產、生活的不利影響,盡可能地保護沿線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使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優,這是本項目研究的核心工作之一。

(2)處理好規劃與總體方案的關系,保證方案完善、合理,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勘察設計過程中,路線應充分考慮與沿線城鎮規劃區的關系,盡可能減少對城鎮規劃區的影響,注意與其它重要設施的協調配合,并應充分考慮地方交通出行方便,使沿線主要城鎮、規劃農田區、飼草基地、旅游等主要交通源之間實現有效連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處理好國家、地方規劃與本項目建設的關系,合理設置立交、通道等,方便區域內的交通出行,促進地方經濟與公路建設協調發展。

(3)合理掌握和運用技術指標,提高道路的服務水平。在勘察設計過程中,合理掌握和運用技術指標,保持線形連續、均衡,合理利用地形,提高平、縱指標;配置系統和完善的交通安全設施,確保運行車輛行駛安全;保證公路路基穩定,保證工程結構的耐久性、穩定性、安全性,延長公路使用壽命。以人為本,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提高道路的舒適度和服務水平。

(4)建設與環境相和諧,處理好各種和諧關系。本項目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氣象及社會環境。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地區特性,尊重自然規律,建立和維護人與自然相對平衡的關系,使工程建設順應自然、融入自然;要把設計作為改善環境的促進因素,實現環境保護與公路建設并舉、公路發展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和諧。重點體現對原有景觀資源的保護,充分利用項目區獨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使公路使用者能欣賞到特有的自然景觀,領略地區特有的風貌。

(5)樹立全壽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加強不良地質處治方案研究,合理控制工程造價,統籌考慮建設、養護、運營、管理的全過程,樹立全壽命周期成本的理念,保證工程結構的耐久性、抗疲勞性,人車行駛的安全性,防災減災的有效性,以及環境景觀的協調性等問題,實現公路使用壽命更長、環境更美、行車更舒適、投資更節省的總體目標。

3環境保護設計措施

(1)根據本區域的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環境等因素,為便于管理,減少工程管護成本,沿線建議僅對互通式立體交叉區進行綠化,植物種類選擇應以當地品種為主,選擇耐鹽堿性強的物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設計應結合公路沿線生態條件,以保護沿線環境為目標,以維護生態平衡、盡量降低環境污染、盡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環境質量為宗旨。

(2)社會環境影響減緩措施。本項目社會環境影響以有利影響為主,但由于工程建設施工期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需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減緩措施,發揮項目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把不利影響降到最小。針對項目建設施工特點,設計期合理確定選線方案,減少占地和拆遷;盡可能避開居民區、農田。做好占地拆遷調查,協調地方政府修改沿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國家政策進行調整補償,采取措施進行中低產田改造,以補償由于耕地減少而造成的人口壓力。

(3)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本段主線和連接線不可避免占耕地和林地,設計對路基高度進行優化設計,在滿足工程要求的基礎上盡量采用低指標,減少用地。

(4)環境空氣影響減緩措施。設計期的減緩措施是結合擬建項目沿線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情況,預制廠、拌和站等選址設置在遠離居民區并距其下風向500m以外。

(5)聲環境影響減緩措施。為了減緩環境噪聲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優化調整路線設計方案,控制路線與聲環境敏感點的距離。本段路線在烏拉泊村和燈草溝村附近路線靠近居民區,對影響公路建設用地范圍的居民進行搬遷,對公路建設用地以外聲環境敏感點的居民房屋安裝隔音窗戶。

(6)水環境保護措施。設計期的減緩措施是農田排灌設施的施工必須在路基施工前完成,要求設計規模不低于目前水平,泄洪區應滿足其最大泄洪標準。同時合理安排工期,農田灌渠在農田灌溉期以前完成;泄洪渠系在洪水到來以前完成。同時,本項目穿越了烏魯木齊二級水源地,為了防止對水源地的污染,在水源地的路基兩側分別設置應急溝和儲污池,在路面邊緣設置陶瓷攔水帶,在橋上設置綜合排水系統,避免營運期間的污染水體、油漬、危險品等滲入地下,對水源地造成污染。

4結語

文章基于某公路設計實例,鑒于項目區域為綠洲荒漠地段,自然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公路設計時結合項目工程建設條件、交通需求、地區經濟發展等,研究公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工程建設與周圍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相結合,努力做到保護沿線自然環境,適度改善生態環境,力求達到公路建設、景觀綠化與社會環境的融合。

作者:李磊單位: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生態環境保護途徑探討

摘要: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所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于社會發展而言至關重要。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能源消耗越來越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逐漸加劇,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制定完善的環保政策,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從而促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一個健康的生存環境。

關鍵詞:生態環境;環境保護;管理措施

生態環境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生態環境是社會可持續發展重要基礎,只有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才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才能夠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國家在宏觀調控方面制定完善的法規政策,對生態環境破壞現象給予嚴厲的懲罰。加強全民的環保意識宣傳工作,積極發動全體民眾共同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并且對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公眾監督。對于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排放的工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等要嚴格管理,一定要符合工業排放標準,并且加強對工業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

1進行全民教育,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如果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將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巨大的威脅,所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人人有責,應該發動全體民眾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充分的發揮每個人的能量,提高環保意識,從而切實提高環境保護效率。國家和政府應該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向廣大人民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講解環境保護基本知識,在思想意識上強化環保意識。通過環保知識宣傳,人們會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從自我做起,進而影響到周邊的人,從而全面提升全民的生態意識,為建設生態型宜居城市,提高環境保護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2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機制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機制作為管理的重要依據。國家根據生態環境的實際狀況,在宏觀方面制定規范標準,并且進行相應的法律監管。為了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效率,應該建立環境污染責任制,將具體問題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出現問題不得推諉,從而切實提高環境污染的防范效率。為了保證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機制的順利運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將管理機制層層落實,并且做好上下級之間的監督管理。為提升監管體系的水平,國家要督促地方,地方政府等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自身的職能,加強監督管理的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各個企業以及環境污染現象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改進,嚴重的情況下,責令停業整頓。完善企業自檢機制,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生產,嚴禁不經處理就向大自然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加強社會民眾的監督,發動全民力量對環境污染現象進行監督,一經發現及時舉報。只有全面實行管理機制,才能夠切實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確保財政資金的有力支持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保證資金的充足性,才能夠維持各項工作的有效運轉。所以政府應該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并且協調好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促進二者和諧發展。環保部門應該妥善利用環保資金,加強對環境污染治理以及環保監管方面的投入。但是在資金的運用方面,環保部門應該對現有狀況進行合理規劃,將資金投入到監管工作的重要環節中,爭取以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成效。除了政府投資外,還應該廣泛的募集社會公益基金或者企業投資等,擴大資金來源渠道,提高環保監管的工作效能。

4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由于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大多數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都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從而在發展過程中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破壞。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不是對立的,如果處理得當,兩者是可以協調發展的,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的工作中,要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共同發展。要重視生態指標的考核,適當的弱化經濟指標,在保證經濟增加的同時,要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堅持規范領先,實現保護生態建設到發展生態經濟的飛躍,用最低的生態資源和最小的生態破壞來換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構建完整的生態經濟體系,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5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應該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創新生態科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研究生態節能和環保技術,使有限的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緩解資源短缺的壓力。國家應該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建設,實施環保科研項目,并把重大的環保科研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劃,加大對環保科技的研究和資金投入,加快開發和推廣節能技術和循環利用、減少污染的技術。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培訓,加強環保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

6逐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保障體系

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必須構建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綜合協調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國家環境保護的大政方針落到實處,是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特征。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綜合管理、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體系。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責任制和問責制,真正把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落到實處。要加強環境綜合管理,積極探索大部門環境管理體制,團結和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環保工作合力。要加快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努力提高環境管理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建成科學、高效的決策支持系統。要加強環保組織管理體系建設,推進管理機構向基層延伸,強化地方環保部門的基礎能力,形成政令暢通、高效有力的決策執行系統。

結束語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點管理內容。為了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需要強化全民的環保意識,并且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加強環境污染責任制,確保資金支持到位,在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水平,并且逐步完善法律保障體系,從而為生態環境保護創造有利的條件。

作者:聶鑫 單位:哈爾濱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及治理

摘要:在我國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農業生態環境破壞的自然、人為兩個因素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威脅。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從治理重要性,破壞的原因,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四個方面入手,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治理研究,希望能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及治理

1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重要性

農業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產和生活物質。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及時對生態環境恢復和治理,對保障生產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現代生態農業的發展,最受關注的是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條件的基礎和前提是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有利于農業的轉變、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導致農業生態環境的許多問題,如土壤侵蝕、流失、農業面源污染等,對農業生產的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對我國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2農業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

我國地理分布上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的情況形成了農業生態環境復雜,易受自然災害。,農業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將是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平原地區,氣候變化、干旱、洪澇災害對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業生態環境普遍,各種地質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人為因素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是過度追求利益,超量使用化肥、農藥,大量砍伐樹木會導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蝕,使得減少耕地和生態環境惡化,開采礦產資源將導致地表塌陷和大氣污染。社會原因主要體現在社會意識和國家法律。法律沒對農業生態環境做到周密保護。此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不重視,片面強調效益已成為政府的追求,忽視了農業環境保護和管理。

3農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影響

農業生態環境破壞,減少農業對自然災害的防御。農業灌溉用水不達標,酸雨造成的空氣污染對產品產量和質量都造成影響,退化植被和土壤侵蝕,不僅導致減少產量,而且還使農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資源大大減少,使農業發展速度減慢。農業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一旦被破壞,就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酸雨污染對土壤、樹木和植物腐蝕,并且影響區域生物多樣性平衡,造成了環境的惡性循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下降,生態環境恢復時間更長,甚至出現了沙漠化。上述都是農業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農業的發展與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有關,影響農業發展。農業生態環境著到破壞,減少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農村經濟發展減慢,農業生產不能滿足國民生產和生活,在一定程度產生了農業經濟危機,也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業灌溉使用污水,過量使用肥料和農藥,導致土壤污染。此外,工業廢水的排放,導致土壤中有機物,酸,堿和無機鹽等重金屬超標,直接影響人民的健康。

4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農業生態環境破壞有很多因素,應從多個角度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和管理,以保證農業環境的穩定和安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快執法建設。完善農業環境保護體系和法律,加強法制建設,普及法制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環境意識。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農業生態企業和個人,進行處罰和整改。此外,各級政府要充分考慮農業生態環境的產業發展,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充分考慮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管理,并嚴格執行有關國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農民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認識,加強教育。政府對農業生態環境要高度重視,積極支持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積極拓展環境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生態農業,宣傳和加強農民環保意識。現在人們對農產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到重視,而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滯后于發展,各級政府長期規劃中都有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并都提出具體措施和目標,正在逐步完成農業生態環境的恢復與管理。并懲治各種農業污染,尤其是對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變得越來越嚴重,建立農業生態環境監測機制,進行監測和風險分析,定期對污染區或土壤監測,一旦發生環境污染或生態惡化,立即停止污染行為并馬上處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破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現代化,要實現生態農業的和諧發展,實現農業生產零污染,就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工業及服務業發展要扎起農業可承受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優勢互補,以滿足多元化的需求市場的。

5結語

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農業,農業是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來源。農業生態環境的發展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管理,對促進國家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王新宇 單位:盤錦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秸稈綜合利用促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摘要:農作物秸稈是可再生資源,過去農民總是將秸稈焚燒,這一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非常不利于環保。自從禁燒之后,雖然這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大量的秸稈還是給農民的生產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對于秸稈的綜合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實際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助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秸稈;綜合利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近些年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民生活條件與方式都有了明顯的改變,秸稈已經不再像以往一樣利用,這就使的大量的秸稈失去了一個有效的處理途徑。因此秸稈的有效利用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民的一大難題,特別是我國的農業大省,這一問題雖然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是仍然是困擾農民的一個難題。

1秸稈利用現狀和綜合利用

1.1秸稈利用現狀

目前,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人口總數也在不斷的上漲,這些都不斷的促進著農業產業的發展。現階段不管是農業生產的規模還是產量全部都有所擴大和增長,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農作物的秸稈。一直以來,秸稈都是被焚燒處理的,但是這樣處理會對環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非常不利于環保,而且在新大氣法中的第76、77條已經明確規定各個地方要禁止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鼓勵并且支持對秸稈、落葉等進行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工業原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綜合利用。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我國秸稈的可收集量達到了9億t左右,利用量達到了7.2億t,利用率是80.11%,這一數據明顯表示,秸稈的綜合利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的,在很多地方秸稈的綜合利用程度還非常不夠,甚至還有很多地方仍然在將秸稈進行焚燒處理。

1.2秸稈綜合利用

所謂秸稈綜合利用其實就是說秸稈的處理需要遵循農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做到變廢為寶,始終以環保節能作為其重要的思想理念。就目前階段來說,秸稈的綜合利用主要是兩種主要的方式,一種就是利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將秸稈進行粉碎化處理,最大程度的返回農田,降低其污染程度;另外一種就是將秸稈作為有機肥、飼料或是能源等進行再次利用,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比如秸稈食用菌、利用秸稈發電等都是秸稈良好的利用方式。

2秸稈的綜合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2.1增加財政投入

根據目前我國的秸稈綜合利用程度來看,想要提高秸稈的利用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相關部門提高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增加對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提高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力度,加快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與生態化發展進程。另外,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加大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秸稈的綜合利用過程中,涉及到許多費用,比如機械化設備的使用,秸稈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經費等,政府需要增加財政投入,有效的減輕農民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承擔的經濟壓力,這樣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真正的讓農民做到不愿意將秸稈焚燒。

2.2發展和利用秸稈+青貯飼料-糞-沼-渣生態模式

發展和利用秸稈+青貯飼料-糞-沼-渣生態模式,這就是循環經濟,使秸稈的綜合利用與其他的產業活動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生態的完整小循環,這不僅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秸稈的利用率,還能夠有效的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進而獲得經濟效益,這是真正的變廢為寶、廢物再利用。比如山東陽信超前牧業就在這樣的生態模式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們將秸稈作為養殖牛的飼料,再將養殖糞便用來產生沼氣1。沼氣用于發電,沼渣沼液生產綠色有機肥或養殖食用菌,這一舉措將整個鏈條的資源都充分的調動了起來,在當地帶動了周圍一千多戶農民走上了新的發家致富的道路。

2.3發展秸稈食用菌產業

秸稈看似是沒有用的廢物,但其實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碳、氫、礦物質和激素,這些都是非常適合食用菌生長的營養元素,而且秸稈的獲得相對容易,又沒有什么成本,如果發展食用菌產業就可以為農民創收做出一些貢獻。目前我國已經有一些地區實現了秸稈食用菌產業的有效發展,而且已經能夠生產出像平菇、木耳、香菇、金針菇等十多種常見的食用菌。而且生產鮮菇之后留下的蘑菇糠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飼料,能夠再次作為有機肥使用到土地當中。很顯然,發展秸稈食用菌產業能夠將秸稈的作用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增加了秸稈的利用率,為農民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收入,既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又促進了秸稈的綜合利用。

2.4秸稈發電

秸稈發電很顯然就是將秸稈充分燃燒進而產生電能,目前我國的以生物燃料燃燒進行發電的企業中不僅僅是燃燒秸稈,還有很多都是可以作為其燃料的,比如林業中的廢棄物、刀客、玉米芯廢棄菌袋鋸末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人燃料,發展這項產業能夠將這些廢棄物充分利用起來,減少了廢棄物對環境的消極作用。但是在發展秸稈發電產業的同時需要注意的,這些廢棄物的收集與存放問題。

3結語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能夠實現秸稈的利用,但是利用效果卻有很大差別,因此做好秸稈的綜合利用以及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仍然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相關的部門還需要加大監督力度,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加強宣傳,另外就是要想保證以上措施的實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解決秸稈的收集、儲存和運輸問題,這樣的全面進行才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秸稈資源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污染。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建設研究

摘要:林業作為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承擔著生態建設與林產品生產的重任。但是,當前的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二者之間,仍然存在矛盾關系,難以在滿足林業生產實際需求的同時,保障生態環境,阻礙了我國林業的發展。本文探討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林業經濟建設的相關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林業經濟

1引言

通過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實現水土保持、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以及防風固沙,還可以提高人們的實際生活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但是,許多林業資源都被過度開發,逐漸難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來發展林業,做好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才能夠維持林業資源使用與發展的平衡。

2生態林業的內涵及功能

2.1生態林業的內涵

所謂生態林業,指的是以生態經濟學、生態規律作為基礎原理,同時充分恰當地利用自然資源,促進林業的穩定發展,并且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創造最佳的狀態環境,構成完整的林業生產體系。生態林業的建設是多目標、多功能、多成份、多層次的,同時也是具備合理組合、結構有序、開放循環、內外交流、能協調發展、有良好動態平衡能力的巨大的森林生態經濟系統。

2.2林業生態保護的發展

①充分發揮林業經濟的功能。在發展林業生態環境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對經濟利益的發展,保證林業生態環境同時創造豐富的物質產品,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支持,發揮林業經濟自身的優勢,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要求,將天然林業與人工林業分開治理,保證天然林業原有的狀態,同時發揮人工林業的經濟效益;

②提升林農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按照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進行林木的砍伐,所得的利益直接歸林農所有,同時企業根據采伐規定,定期進行林木的回收加工,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企業的穩定生產,同時還可以大大的提升林農的植樹積極性;

③建立林業要素市場。林業要素市場的建立主要是通過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進行規范的林地流轉,激活林地資源從而可以更好的解決林地的生長周期長,兌現利益慢的問題。

3加快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3.1科學進行生態采伐

生態采伐應以不影響或盡可能減少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為前提,盡量減少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與結構的傷害。此外,生態采伐還應以維持生態原有的物種多樣性,將森林功能、景觀等因素作為生態采伐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①林分水平上,應全面考慮林木的樹種、產量和生態多樣性的組合、樹種搭配、林地生產、水分、養分及能量的交換過程等內容,讓森林被采伐后依舊可以維持正常的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與結構,保證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②在景觀水平上,應盡可能將采伐過程模擬自然景觀的特征;③在模仿自然干擾的水平上,則是模仿森林在生長中所會遇到的風倒或自燃等現象,并通過外力干擾來幫助森林成長。

3.2改善生態應用技術

各級政府和相應單位要提高合作,共同研究生態系統,對當地的林業生態系統進行監測。認真執行當地的林木苗種的培育工作,協調當地林業結構,通過高科技來提升林木質量。通過高科技技術轉變林木加工的產業構造,將發展木材工業總體水平作為主線,持續開發林木資源和相應工業產業的附加值,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于競爭環境。提高當地林業經濟結構的調整,通過優良的、適合當地生態系統的林業資源來加快林業生態建設的進步。

3.3增加生態林地造林面積

林業資源保護應當注意“兩手抓”,也就是一手抓造林,一手抓森林保護。具體來說,抓造林主要是利用對于宜林荒地的開發利用,實施造林活動,從而增加森林總體面積;而抓保護即要求嚴格執行森林相關限伐政策,執行征林占地的審批制度與補償制度,同時通過大力提倡退耕還林政策,營造生態林,達到推廣混交栽培技術,實行封山育林的目的。此外,還需要加強對于林地資源火災、病蟲害等問題的防治,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實現保護與造林的并行,取得發展的良機。

3.4完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政策

林業生態環境作為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進一步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政策進行完善,通過建立林業生態保護區,有效的提高森林覆蓋率,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充分的利用行政手段來更好的實現對林業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之前,需要科學合理進行規劃,從生態環境保護的全局出發,不斷的對自身的管理工作進行完善,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來采取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有效的提高林業的質量,為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5加強執法管理,維持資源保護秩序

為了實現對林地資源的持久保護,法制建設與實施至關重要,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相關法律相對健全,包括《森林法》、《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林地管理暫行辦法》、《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辦法》等,都從法制角度,給予了較為明確的規范。在進行森林保護管理的過程中,執法部門必須嚴格落實法律法規,嚴格控制并查處無證采伐、無證收購、非法運輸等不良行為,同時加強森林的防火工作、強化苗木檢疫程序,全面執行林業法律規定標準。

4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

4.1實施森林資源的分類經營管理

要想實現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的目標,實施森林資源分類經營管理戰略至關重要。該戰略不但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于林產品的需求,同時又以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要任務,最大程度地保障我國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目標的實現。

①轉變傳統的森林資源區域劃分方式,將以往按行政區域劃分改為依據資源的自然特征予以劃分,使具有相同特性的森林資源能夠劃分到同一區域,最大程度地提高森林資源的使用效,同時有助于提升林業管理的效率;

②制定出一個具有權威性、持續性、有效性及長期性的林業計劃體系。該計劃體系中不但要包含保障林業生產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指導內容,還應突出生態環境的建設在其中的重要性,最終實現用材與生態利用二者兼顧,促使我國的林業生產發展能夠在該體系指導下,實現科學合理的發展,確保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共同發展;

③為了保障林業計劃體系得到有效地實施,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并嚴格落實,為林業計劃體系的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4.2發展食品加工業與旅游業

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產生回歸自然的愿望,而生態旅游更是逐漸成為人們業余休閑的選擇。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及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開發商或林農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森林資源來開發生態旅游行業。現階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不僅是有效發揮林業資源功能的最佳方式,也是拉動經濟增長、提高就業率、擴大內需的最佳舉措,因此需要在森林已有的資源與基礎上進行完善,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集森林資源、商貿、餐飲、娛樂和交通于一體的經濟體系。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不但能夠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功能,還能提升林業生產與經濟建設的效率,并為人們提供更多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此外,還可以根據林區的實際情況提供具有林區特色的副產品,或成立副產品加工廠,以增加林業的經濟效益。

4.3制定多種經營策略,提高林地生產經營效率

在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過程中,不單單是被動的看護管理,需要充分的利用林業生產能力更好的實現林業資源效益。嚴格根據林業的實現發展情況,選擇合理的林地經營方式,進一步搞活林下經濟,利用林下來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及旅游業等,利用科學合理的經營方式,強化管理的科學性,利用強大的科技力量作為支撐,從而建立起適合的經營運行模式,以便于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好的促進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5結語

林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因此,通過林業資源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還需要結合林業資源的保護,維持生態平衡,通過協調發展的方式,有節制地運用林業資源并推動林業經濟,最終在實現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作者:廖麗娜 單位: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棲鳳街道辦事處農林牧管理與技術服務中心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集成路徑

近年來,隨著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工業化的進程迅速提升,鄉鎮工業園區不斷涌現,招商引資、集團化擴展、民營企業、私營經濟等不同經濟實體的落戶,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起到議事日程,已經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快推進農業節能減排、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項措施落實十分必要。針對儀征市實際,近期開展了農業污染防治工作的技術集成路徑的調研探討活動。

1基本概況

儀征市地處寧、鎮、揚幾何三角中心,寧啟鐵路、江六高速、寧通高速、沿江高等級公路、揚州文昌公路西延,333省道、長江黃金水道等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改革開放以來,儀征經濟突飛猛進,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5億元,區域經濟形成了沿江經濟開發區、汽車工業園區、化學工業園、船船制造工業園等一大批經濟實體正在蓬勃發展,上海大眾30萬輛整車項目建成投產,城鄉居民幸福指數逐年攀升。全市擁有耕地面積75多萬畝,人口60多萬,糧食產量31萬多噸,年產秸稈30萬噸左右;新建規模養殖場46家,年產生畜禽糞便17.62萬噸,年生豬出欄量4萬頭。隨著工礦企業的數量增多、畜禽養殖規模的擴大,帶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逐漸加大。一是農業面源污染。由于年輕人外出打工,農業種植不夠重視,農田有機肥料缺乏,水稻、小麥種植大部分施用化肥,加之農田植物發病率時有發生,病蟲害危害加大,如水稻生長從秧苗到收割,要治病蟲2-3次,有的田塊病蟲害防治5次才能解決問題,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降低。二是養殖場規模加大。發展規模化養殖,養雞、養鴨、養鵝、養豬等規模新增量逐漸加大,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養殖帶來糞水較多,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三是農業廢棄物逐年增多。目前,農業廢棄物主要是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產品加工產生的廢棄物等三大類,而農作物秸稈難以處置,主要是夏季麥秸稈由于收割時間緊、趕季節、忙插秧,秸稈難以收集,出現少數秸稈焚燒污染環境,大量秸稈切割粉碎還田。秋季稻秸稈面積大、收集時間長,也容易就地焚燒,或者放置溝渠,造成水體污染,大部分被用于切割粉碎還田。四是少數工礦企業排污不達標。有些工礦企業只重視生產,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視生產中的廢氣、廢水、廢渣的治理,亂排亂放,可能造成農產品產地土壤不同程度污染。

2主要措施

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所采取的必然措施,是一種事物發展的兩個方面,是矛盾的統一體。針對上述情況,我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相應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機構,明確了工作職責,制定了考核機制。

2.1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由農業植保部門總負責,制定年初規劃目標,在農業種植方面采取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廣泛動員農戶農田種植多施用有機肥料、復合肥,少施用化肥,控制在用肥量的30%以下。少使用農藥,使用一些農作物殘留量少、對人體健康無妨礙的環保類生物農藥,特別提出水稻生長全過程使用農藥不得超過3次。

2.2規模畜禽場推行環保養殖。

針對規模養殖場,特別是飼養生豬,從源頭抓起。一是抓好環保準入。在新建養殖場時,就實行環境評價機制,對養殖規模、地址、可能影響周邊環境等進行環境評估,做好環評工作,只有通過環境綜合評估,才能有新建養殖場的可能。二是抓好治理工程。新建養殖場必須配套與養殖場規模相適應的種植土地來吸納養殖產生的廢棄物、建設廢棄物沼氣治理工程、干清堆積場,畜禽產生的廢棄物經過厭氧發酵無害化處理后,才能進入農田、生態園作為肥料。三是抓好后續管理。新建養殖場需要配套相應的種植面積,吸納治理過的養殖廢棄物如:沼液、沼渣。或與養殖場周邊農戶、蔬菜種植園區、花木場、茶葉園等單位,簽訂用肥合同,養殖場還需登記肥料運輸銷售量的記錄。四是抓好農業減排。按照上級文件規定認真抓好養殖場減排工作。首先,簽訂減排合同。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減排量,主動深入到規模養殖場,調查養殖規模,年存欄、出欄,廢棄物處置采取措施,和養殖場主要負責人簽訂減排合同,明確提出養殖場有責任、有義務做好減排工作。其次,督查減排措施。養殖場建立雨污分流系統,污水進入厭氧發酵池處理;畜禽干清糞搭棚收集堆放場,及時清運銷售。再次,深入田頭調研。按照養殖場提供的養殖廢棄物銷售渠道,及時走訪農戶、生態園,深入到田間地頭,進一步核實畜禽糞便使用量,吸納土地量,了解使用養殖場肥料后農作物的長勢情況、病蟲害抑制以及增產結果。

2.3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增加效益。

儀征市水稻種植面積38.5萬畝,產生秸稈21.175萬噸,小麥種植面積28.4萬畝,產生秸稈9.94萬噸。全年秸稈產生量31.1175萬噸。面對農業生產大量的秸稈,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采取相應措施。一是環保部門負責秸稈禁燒工作。市里成立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部門工作職責,實行任務承包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環保部門每年稻麥收割季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秸稈禁燒宣傳工作,和鄉鎮簽訂秸稈禁燒目標責任狀,實行績效考核獎懲制度,在鄉村拉宣傳橫幅,刷寫宣傳標語,開動循環宣傳車,鼓勵中小學生開展“小手拉大手”等項秸稈禁燒宣傳活動,廣泛宣傳秸稈禁燒好處。二是農業部門負責秸稈綜合利用。統一思想,秸稈禁燒工作重點要堅持“以堵為疏”的原則,在秸稈綜合利用上做文章求突破,市農委突出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基礎工作。一抓機械化插秧。抓好秸稈還田機械化插秧,明確鄉鎮每年購買插秧機數量,督查商品秧培育數量,滿足機械插秧需求,列入農業考核指標,重點督查,提倡“百、千、萬”工程,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二抓秸稈機械化還田。每年收割季節組織秸稈禁燒小分隊,日夜巡視。全力打造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力度,凡是在儀征區域稻麥收割機械必須安裝秸稈切碎裝置,邊收割邊將秸稈切碎,留高茬控制在15公分左右。據不完全統計秸稈機械化還田量70-80%以上。年初制定秸稈機械化面積,按照還田面積實行一定經濟補助。三抓農田深翻。要求農機手購買100馬力以上大型機械,農田作業深耕挖耕,盡可能將秸稈進行深埋,達到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三是推進秸稈多種形式利用措施。大力推進秸稈多種形式利用,創造經濟價值。①秸稈固化。積極發展秸稈固化技術,在揚州鼎盛炭業、揚州金鼎秸稈固化等地,利用固化機械加工成型燃料棒,年收集加工消耗秸稈3000多噸,其中揚州鼎盛炭業生產的秸稈成型燃料棒還遠銷德國、法國、荷蘭等歐洲發達國家,用于家庭壁爐取暖,為國家創造了外匯。②食用菌基料。結合我市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利用秸稈作基料培植食用菌,在月塘鎮天潤吳記高效農業生態園、劉集鎮君祥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新城鎮三茅翔飛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地大力推進秸稈基料,年消耗秸稈約3000噸左右,近兩年月塘鎮金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結合做康能公司冬蟲夏草生產的基料試驗,生產的食用菌基料遠銷上海、蘇州以及本地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基地碧陽菌業。③秸稈飼料化。秸稈含有大量的粗纖維物質,粉碎后和玉米、豆粕混合作為生豬飼料,營養豐富,促進生豬生長,改變生豬肉質。在揚州市港灣養殖場生豬養殖中,每天每頭生豬消耗秸稈加工的飼料2-3公斤,生豬肯吃肯睡肯長肉,生豬養殖綜合效益提高10%以上。④秸稈能源化。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星級莊臺打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同時,大力發展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小區,全市已經新建集中小區48處,集中居住人口3.5萬人,占農村人口10%,新型農民集中小區的涌現,開展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提供清潔能源十分必要,改變傳統用能習慣,提升農民生活質量,保護生態環境至關重要。⑤秸稈收集的方法。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是秸稈難以收集,人工費用高,機械化作業不適用。發展經紀人隊伍,秸稈利用主體,將秸稈收集事宜,交有1個或幾個人負責,這些人員,組織拖拉機運輸隊伍,動員10-30人,到農戶或種糧大戶地頭,打捆,有的用草繩,有的用無紡布邊角料布條,每人每天打捆150-160個,重量在15斤左右,農田在2畝地,一般工作時間早晨8:00到晚上6:00,輪留做飯,大約一小時,同時負責搬運上拖拉機,每個平均價格0.8元,拖拉機運輸每次運費20元,但是柴油費用由秸稈收集主體負擔。同時,拖拉機采用自動卸貨裝置,拖拉機手負責把草堆積好。拖拉機運輸秸稈重量在0.8-1.0噸左右。收集秸稈每噸260元左右,但是有一點,現在秸稈提倡機械化全量還田,每個村要利用片長負責的生產隊,再通過生產隊隊長向各家各戶宣傳秸稈有人收集,在收割季節不要切割秸稈。秋季要收集秸稈大約35-40天,收入每人每天200元,總收入在7000-8000元。四是扎實推進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調查。按照省市統一部署,積極組織開展工礦企業、一般農區等重金屬污染防治調查工作,①研究部署。傳達學習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制定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調查方案,講解表格填寫注意事項,實際調查技術路線與操作步驟等,明確時間節點,工作做細做實,數字填寫有根有據。②狠抓落實。組織人員深入基層鄉鎮對重點區域重點把關,指導調查,做到數據填報正確、坐標定位準確無誤,按照要求拍攝采樣照片,注明時間、地點。③查閱資料。根據省市要求,確保數字提供準確性、完整性,先后走訪市農委、市統計局、市國土局等相關單位科室,翻閱資料,全面掌握儀征國土面積、糧食生產、耕地面積、產業布局、區域經濟等相關指標,作為調查依據。

3體會和認識

我們始終認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與發展農村經濟是矛盾的統一體,相輔相成,決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來發展經濟,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保持經濟增長,在今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方面要抓好“三個強化”。一是強化宣傳,形成齊抓共管的氛圍。要廣泛宣傳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是造福子孫后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偉業。建設養殖、生產企業必須提供環保部門的環境評價報告和建立“三同時制度”,要做到養殖場蓬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時刻不忘,真正做到生產發展、環境保護兩個不誤。二是強化聯動,形成協調一致的氛圍。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是全人類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有大家共同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保護環境的意識才能增強。在以后的農業減排、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秸稈多種形式利用、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項工作中,農委、發改、國土,統計、環保等相關部門分工協作、及早謀劃、相互配合,按照各自職責,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強化培訓,形成技術支撐的氛圍。要加大培訓力度,舉辦相應技術培訓班、業務輔導班,將環保知識、農業減排知識、重金屬污染防治等納入培訓范圍,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技術支撐力度,在項目落戶的同時要做好前期調研,從源頭抓起,對環境有危害的,即使經濟附加值再高也不能建設。要加大地方財政支持力度,有效解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工作經費。

4對策和思考

新的時期,圍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減排、秸稈多種形式利用、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項工作,是時代賦予我們神圣使命,我們要增強順應新常態的新要求,引起高度重視,增強克難攻堅的責任意識,抓牢抓實。

4.1加強領導,突出宣傳,營造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各級領導要大力宣傳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責任意識,全面動員社會參與,公眾支持,編印宣傳小冊子,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好處,利用墻報橫幅、宣傳車、報刊、新聞媒體等加大宣傳力度,把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宣傳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4.2加強引領,制定標準,科學編制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指標。

建立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示范點,樹立典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設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指標,明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減排、秸稈多種形式利用、農業廢棄物治理排放等各項指標。各地按照標準執行,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用于指導各行業開展防治工作。

4.3加強管理,突出重點,狠抓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組織實施。

要統籌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利益關系,把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來思考,要加強重點區域、關鍵部位的環境保護的檢測和監測,發揮行政調控職能作用。參與重大項目落戶的前期調研,對農業生態環境影響程度,要適時做好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4.4加大投入,突出質量,順利實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項目。

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要本著先治理后生產的原則,如:畜禽養殖場,在發展養殖的同時,有責任、有義務治理養殖環境,要增強治污投入,建造科學治污工程,落實減排措施。要提高治污工程質量,對國家投資新建的項目嚴格執行“四項制度”即工程管理法人制、項目建設招投標制、建設內容合同制、建設工程監理制等,確保工程項目建設公開、公正、公平,項目建設運行管理常態化、處理效果高效化。

4.5加大創新,突出效果,確保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落到實處。

增強創新意識,緊跟時代脈搏,增大科技含量,注重管理效果。一是堅持學習。要組織相關技術管理人員外出學習,做到走出去、學回來、用起來,把先進的技術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增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信心和決心。二是堅持創新。要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聯合科研單位,運用科技成果,走產、學、研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提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含量。三是堅持效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效,是關系到農村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的大事,所以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抓緊抓好。抓好工程項目運行管理效果十分必要,要建立崗位責任制,簽訂任務合同,明確職責;建立目標考核制,實行績效掛鉤,和利益相結合;建立獎懲制度,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減排工作不力、農業廢棄物處理不完善等相關工作,必須限令整改,不達標準堅決停產、關閉。

作者:王德山 單位:儀征市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管理辦公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五月|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妇人吹潮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不卡|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最新|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 公与秀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网站| 手机看片国产av无码|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最近2019好看的中文字幕免费|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人妻| 免费观看日本污污ww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播放 |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a亚洲欧洲av| 男女性杂交内射女bbwxz|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日韩中文人妻无码不卡| 骚妇内射中岀黑人|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女高潮喷水了| 亚洲一线二线三线品牌精华液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忍不住的亲子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