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發展的戰略

經濟發展的戰略精品(七篇)

時間:2024-02-23 15:41: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發展的戰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發展的戰略

篇(1)

關鍵詞:知識經濟;藍海戰略;發展思路;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388-01

一、知識經濟的興起與理念

當前,既有的管理模式與方法也正在改變,使大家注意到新體系依賴資料、信息和知識的交換,因此其成效不再靠大規模的具體計劃,而要靠彈性、創意且因地制宜的合理規劃。以知識為核心的新經濟時代,未來必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企業應隨時空而演化與調整其核心能力,以持續維持其競爭優勢。

知識經濟是直接建立在知識與信息的激發、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凌駕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的動力。藍海戰略(blue oceansstrategy)是一種“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的戰略。意在使企業保持持久的勝利,而不在簡單的競爭,從而創造一種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而不偏執于技術創新或是突破性科技發展,同時追求差異化和低成本,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

二、知識管理與藍海戰略啟示

(一)知識經濟下的知識管理

知識既然已經成為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企業必須依賴知識作為其最大的競爭武器與價值來源。但知識的特性和其他的生產要素明顯不同,許多過去的管理技術與工具已不合時宜,知識管理便成為當代企業經營中最重要的課程。談及知識管理時,常有許多不同的切入角度,有的重視文件檔案,有的強調信息技術運用,有的著重人才培訓,這些探討都有其貢獻,但從知識經濟的角度來看,如何“創造”出獨特的知識,并“加值”成為暢銷的產品,才是其中更重要的課題。

(二)藍海戰略的啟示

面對全球性競爭,企業思考的就是如何打敗對手脫穎而出,持續致勝。不合理競爭的下場就成了血染成河的“紅海”,不分敵我都必須承受獲利縮減的結果。真正持久的勝利不在競爭求勝,而是創造“藍海”(blue oceans),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而不偏執于技術創新或是突破性科技發展;也就是說,努力開創沒有競爭的“新市場”,創造新需求;并通過成本控制,追求持續領先;調整作業系統,給以完全配合。意在節省成本、擴大需要,強調“差異化”、“新價值”,這就是“藍海戰略”消去(eliminate)、降低(reduce)、提升(raise)與創造(create)的四項行動架構(four actions framework)。知識管理若從知識經濟的角度來看,重點在于如何“創造”出獨特的知識,并“加值”成為暢銷的產品。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成敗,完全取決于擬定戰略的方式,陷于紅海的企業只會延續傳統作法,在現有的企業領域中建立自保,藍海開創者卻不把競爭當作標桿,追求的是價值創新,也就是創新與實用,售價與成本配合的恰到好處。這種思考模式之下,明顯地突破差異化與低成本無法并存的觀念,相反地,開創藍海者追求的是差異化與低成本并行的優質戰略。

三、知識經濟發展的藍海戰略發展建議

(一)知識經濟發展的藍海戰略思路

新的思維與創見,需要全面的了解與分析,企業在積極推動改革的同時,更應關心理念的貫徹與價值的內化,以作為更有可持續性的引領。以下就各層面優勢,分析如下:一是具備知識型組織的學習能力,利于發動變革。知識型組織能塑造組織學習的情境,具有學習、適應與改變的能力,并且能配合組織的創新目標,管理與發展學習流程。從而,組織成員均具有學習、適應變革的慣性與能力,通過專業的規劃統整能力,結合各領域的專業知識,發展有效的培力學程及知識產業。二是形塑組織學習文化,營造自我管理的工作環境。不斷學習,是知識工作者的本分。

(二)知識經濟發展的藍海戰略對策

一是持續提升員工核心職能,保持組織競爭力。組織是由“人”所組成的,并由“人”來經營運作,

“組織”本身并無經營的知識與能力。組織運作的好壞完全要視人的能力表現而定,只有靠員工優秀的戰略、管理、決策執行、問題解決能力,才會有高績效的成功組織。而“人”的能力與工作績效,主要靠其是否有優秀的知識(Know-what、Know-why、Know-how)而定。根據美國管理大師Rothwell教授的預測,知識管理人員有朝專業資質鑒定(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的專業發展趨勢,未來所擔任的角色將由培訓者、創新者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Learning Facilitators)。知識管理人員要具備更多咨詢和專案管理的職能及具備更多系統轉化與改造(Transformational Change)的能力,并要協助組織評估培養未來發展需要的能力。因此,持續提升員工核心職能,將是保持組織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二是招募國際人才、構建國際網絡、加強國際接軌。國際會議的運作,需要累積相當的時間和經驗,才能駕輕就熟。例如對于國際會議或團體的熟悉度,以及組織與議題的國際交流網絡建構,都必須通過可持續發展經營而累積形成。所以經驗分享、人才招募與國際組織長期交流結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寶貴的知識將有助于國際性會議或活動的辦理。

三是建構企業知識管理體系。知識經濟架構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知識”,明確知識的類別、來源,建構完善有效的知識管理體系,就能貫穿與活絡組織,發揮知識能量,可以同時提升組織內創造性知識的質與量,并可提升經濟優勢。

四是廣納資源戰略聯盟。戰略聯盟(alliance strategy)在當代許多產業或公用事業中,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因互利共生而使資源能多方納入、不致虛耗,也可提高能力與戰斗力。在教育培訓方面,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有如“公私聯盟”、“產官學合作”等互動做法,使彼此的師資、設備、經費、教材、知名度等能更顯充沛豐裕。

參考文獻:

[1]徐桂華,劉艷,鄧珊珊.中國本土中小企業的藍海戰略[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篇(2)

關鍵詞:湖北省;低碳經濟;優劣勢;戰略思路與對策

0 引言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先進文明的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其實質是通過引進新能源、提升能源利用率、優化能源結構等方式來促進節能減排,而實現低碳經濟的核心在于技術創新、能源創新以及制度與觀念創新。湖北省正式將低碳經濟列為重點扶持的經濟發展項目是在2009年,以《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若干意見》的頒布為標志,象征著在指導思想、方針政策、核心任務、基本原則等方面對湖北省低碳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制度規范和戰略性部署[1]。本文立足于湖北省低碳經濟發展的優劣勢,提出湖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路和戰略對策。

1 當前湖北省低碳經濟發展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湖北省位于我國中部偏南,處于長江中游地帶。長江、漢江跨省而過水網密布,又稱"千湖之省"。湖北省東臨安徽,東南靠湖南和江西,北接河南,西接重慶,三面環山,中部為江漢平原,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省會武漢市是我國中部橫縱東西南北的"九省通衢",水、路、空交通地理位置優越。湖北省又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中的核心地區,科教文化力量居全國首列。湖北省在區域地理位置、交通條件、自然環境等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

(2)高素質人才資源豐富。湖北省作為"中部崛起"戰略計劃的核心和支點,科教文化高素質人才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湖北省擁有兩所985工程大學,七所211工程大學,省部屬重點大學8所,本科院校32所。此外,各類獨立院校和專職專科院校星羅棋布,數不勝數。以湖北省省會武漢市為例,全市大學生的總數達到118.33萬,居全國第一[2]。由此可見,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居于全國首列。此外湖北省擁有多項科研成果通過技術鑒定,在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

(3)旅游資源豐富。湖北省自然景區和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比如黃鶴樓、雞公山遺址、楚紀南故墻、八嶺山古墓群等,且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稱號,以水資源為主的自然景區也非常豐富,比如長江三峽、三峽、古龍溪、情人泉、木蘭湖、道觀河等。湖北省以水資源為承載的旅游產品成為旅游事業發展的核心支撐點,湖北省充分發揮自身河湖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開拓"水上游"旅游線路,將長江、漢江、月湖、木蘭湖等大型旅游產品包含在內,極大地促進了本區旅游業的發展

(4)低碳經濟初具規模。湖北省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以荊州區為例,荊州區依托地理區位優勢和本地企業園區,突出本地的資源優勢,逐漸形成了以下三大低碳經濟產業園區:一是拍馬紙業產業園區;二是農副產業加工產業園區;三是新型建材產業園區。湖北省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產業正逐步發展,并為碳經濟的發展奠定能源、材料和技術的堅實基礎。

(二)劣勢

(1)能源消費結構欠合理。目前,要能源消費結構以石油、天然氣、電力為主,其中不可再生能源占據絕大部分,而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用比例偏低,湖北省的能源總體消費結構呈現明顯不合理的狀態,尤其是對原油和原煤的依賴性較大。但是,不可再生能源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稀少,人們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能源短缺問題。而原煤在利用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碳排放量,是其他能源的碳排放的2倍左右。由此可見,湖北省由于自身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導致環境污染、能源短缺較為嚴重。

(2)產業結構不完善。湖北省的一、二、三產業比例分別為17.5:49.4:33.1,呈現"第二產業領先,第三產業壯大,第一產業穩步發展"的格局[3]。但是與我國其他省份相比,業結構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進行全面的產業結構優化。湖北省第一產業發展雖然較為穩定,但是農業經濟中仍然保留傳統粗放的作業方式,生產效率較低;第二產業中以機械制造、石油化工以及包裝造紙等為發展重點,但是新興科學技術產業較為落后,全工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第三產業中主要以物流運輸和批發零售為主,而新型旅游業發展較為緩慢。

(3)綜合創新能力欠缺。湖北省雖然擁有科教實力第一的資源優勢,但是湖北省整體綜合創新實力相對落后,尤其是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湖北省許多企業產品尚且處于"模仿'階段,沒有突出自己的創新競爭力,在產品開發、技術研發等方面很少,沒有自主品牌。此外,一些企業依然沿用陳舊設備,產品技術更新之后,導致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處于長期劣勢的地位。

(4)環境污染嚴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車成為家庭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2011年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為大氣環境污染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湖北省機動車正以倍數增長的趨勢不斷增多,車流量較大,汽車排出的污染物嚴重危害大氣環境,直接影響到人體生命健康。加之湖北省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建設,廢水、廢氣、廢渣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嚴重損壞了地資源、水資源,并呈現污染面廣、污染物復雜、防治難度大的趨勢。

2 湖北省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

(1)全面有序開展低碳經濟試點

低碳經濟是一種處于探索期的經濟發展方式,無可照搬照抄的現成模式。因此,在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時,要詳細調研湖北省的具體情況,從企業--產業--園區--城市的層次來考慮,全面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工作[4]。政府要激勵那些有意愿、有條件的企業、園區或城市申請低碳經濟試點,獨立自主開展有地方特色、園區特色和企業特色的低碳經濟模式,在全面試點的推動下,帶動全省其他城市、產業園區以及企業加入到低碳經濟隊伍中來,從而促進全省低碳經濟的全面有序的發展。低碳經濟試點重點放于汽車、鋼鐵以及有色金屬產業領域,從促進這些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的產業向低排放、低污染的方向發展。此外,優先扶持現代林業以及農副產業加工等行業,為造林碳匯工程積累經驗。對于試點城市而言,應該以武漢、十堰、襄樊、宜昌等為主要試點城市,發揮該類城市在不同產業方面的帶頭作用,從而促進低碳經濟在全省范圍內有序開展。

(2)加大新能源產業的投入

以太陽能、水能、核能、生物能等為主的系能源將是未來能源消費結構的主流,在解決能源短缺問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湖北要發展低碳經濟,就必須加大對系能源產業的投入力度,壯大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太陽能、水能、核能、生物能等技術產業,積極鼓勵企業能源創新和技術創新,不通用能源優勢和技術優勢作為市場核心競爭力。湖北省處于長江中段,境內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是發展核電的最優位置。目前,湖北省已經建成十堰、浠水、陽新三地核電站,并在鄂東、鄂西山區建立風能發電站。同時,托豐富的水產資源建立了森林木本生物質能電產業。

(3)重點發展低碳型服務行業

湖北省的低碳經濟還應該重點發展低碳型服務產業,低碳型服務產業主要分為低碳型生產產業以及生活產業。低碳型生產產業以重點發展碳匯交易等低碳金融交易服務為主,是產權交易的一種新型模式,低碳型生產產業還包括工程設計產業。而生活產業主要是指旅游業,湖北省的自然景區和文化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為發展低碳性旅游業奠定良好的資源基礎。

3 湖北省低碳經濟發展的實施對策

(1)樹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理念

政府要加大對低碳經濟的宣傳教育,要讓廣大人民群眾樹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生產意識和生活習慣,加大綠色環保知識的普及和宣傳。以湖北省基本省情為依托,開展低碳經濟發展方略大會,拓展民眾交流渠道,利用網絡渠道,提高公眾參與度。

(2)強化政府對低碳經濟的宏觀調控力度

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政府要承擔宏觀調控職能,積極協調各個城市和產業之間的發展,加快系能源產業和低碳服務產業的進步和完善,將低碳經濟納入全省產業經濟發展的藍圖中,積極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同時加大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預防和治理工作,強化節能產品的認證服務,引導社會消費方向,并未"綠色低碳產業"提供金融服務支持。

最后,變更以往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評標準,建立以低碳經濟為主的考評體系和政績激勵制度。

(3)積極引進低碳技術和新型人才

企業要積極引進低碳環保技術,政府要鼓勵企業更新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支持高等院校的新技術研發和推廣,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湖北省各大院校要根據當前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轉變人才培養思路,積極開展低碳經濟教育培訓,增設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引進國外各個專業先進的技術型人才,以人才戰略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為市場輸送高尖端技術型人才。

4 結束語

在社會經濟不斷增長和能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十一五"以來,湖北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最大限度地利用湖北省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資源,彌補劣勢地位,全面有序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工作,加大新能源產業的投入力度,重點發展低碳型服務產業,比如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等。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湖北省需要積極樹立全民"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經濟發展理念,強化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和政績激勵制度,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新人才,這樣有效促進湖北省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傳清.湖北省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和對策研究[J].省情與戰略,2010,(2):33-35.

[2]段紅霞. 中國的碳排放、減排潛力及低碳發展政策科學對社會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2):15-19.

[3]馮碧梅.湖北省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1(3): 42-45.

篇(3)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于“九五”計劃的建議中,就將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作為具有全局意義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之一提了出來,強調要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向結構優化、規模經濟、科技進步、科學管理要效益。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取得明顯進步,效益不斷提高:區域發展出現新變化,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戰略性調整加快進行,國企改革成效顯著,研發投入不斷擴大,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管理得到加強,宏觀調控不斷改善。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我國客觀存在的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差距大等基本國情,由于受經濟發展階段的制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取得根本性突破。黨的十七大報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來的實踐,科學分析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僅是兩個字的改變,而是包含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在涵蓋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體現了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理念上的深化,道路上的拓展,國際環境認識上的提升。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理念上要正確處理快與好的關系,不僅要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總量小,社會物資匱乏。為了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在推動經濟發展時,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把速度看得更重,更多地追求總量的增長。現在我國經濟總量已躍至世界第四,供求關系由長期短缺轉變為一定程度的相對富裕,人民生活由解決溫飽向全面小康邁進。在解決了這些緊迫問題、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后,我們不僅要繼續保持發展得快,更要注重發展得好。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相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要繼續保持量的增長,而且更要注重質的提升,堅持好字當頭,好中求快,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道路上要根本改變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來支持經濟增長,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煤炭、鋼鐵、鐵礦石、氧化鋁、銅、水泥消耗最大的國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國。如果說以往緩解能源資源矛盾還有較大回旋空間,發展到今天,由于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負擔過重,一些地區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同時,隨著地球環境變化,為保護全球氣候和地球家園,我們也必須為此作出貢獻。因此,不管是從可利用的能源資源看,還是從保護環境看,都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篇(4)

世紀之交,受全球性網絡經濟起伏的影響,中國的網絡經濟同樣經歷了由“過熱”到“回落”的變化。2000年初,以新浪網在紐約NSDAQ成功上市為開端,中國的網站如雨后春筍,網絡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在資本市場上也出現了網絡股熱。然而,在經歷了第一輪的強勁增長后,隨著去年4月初NSDAQ指數的暴跌,全球網絡股急劇收縮,中國網絡經濟也明顯降溫。NSDAQ指數在跌破2000點后目前仍在略高于2000點左右徘徊,比去年的高價位下跌了近六成以上。在媒體和IT行業,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網絡經濟的泡沫問題,風頭正勁的電子商務也受到了質疑。

但是,無論是“空前繁榮”也好,還是“一落千丈”也好,網絡經濟仍將是一個不可逆的發展趨勢。伴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加快,網絡經濟正在成為一種新的世界性潮流,對國際競爭格局、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組織形態、商業運作模式等各方面產生革命性影響。以因特網和電子商務為基礎的全新的商業模式,以及相關信息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增長點。網絡經濟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作用,促進了圍繞信息產業與相關服務業的技術轉移、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分工格局的變化。因此,發展網絡經濟已經不單純是一個信息技術的運用和商務模式的選擇問題,而是適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融入全球經濟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對發達國家而言,網絡經濟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則是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歷史機遇。

21世紀初期,中國既要加快工業化進程,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實現既定目標,同時又要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戰。信息技術的廣泛滲透和關聯帶動作用,使得今天的工業化越來越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工業競爭力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按照傳統模式,在傳統技術平臺上推進工業化,已經難以為繼。中國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明確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傳統產業的提升和改造,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這是中國工業化戰略的重大調整,對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必將產生深遠影響。中國不可能跳過工業化來實現信息化,但是又不能等工業化完成以后再來搞信息化,必須在工業化同時抓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等新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向傳統產業領域的滲透,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發展網絡經濟對于21世紀初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在于:

第一,發展網絡經濟,可以促進中國在更廣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分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入許多過去難以進入的產業領域,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第二,網絡經濟的迅速傳播,使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下降,而質量性能不斷改善,使中國可以較少的投入,縮短在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服務領域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可直接應用較成熟的硬件、軟件系統,建設較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各類網絡應用系統,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形成后發優勢。

第三,發展網絡經濟,為中國傳統產業提升和改造開辟了新的途徑。中國擁有相對比較優勢的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部分資本密集型產業,可以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增強國際競爭力;在交通運輸、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汽車和機械裝備制造,以及金融、保險、貿易及大多數服務業,都存在網絡經濟推廣和應用的廣大空間。

第四,網絡經濟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有助于提高中國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第五,發展網絡經濟可以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中國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型。

第六,網絡經濟將加快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沖破傳統的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分割和障礙,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中國網絡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步,盡管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但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產業和技術支撐能力逐步增強;中國電信業改革加快推進,競爭性市場結構正逐步形成;電子商務的應用不斷擴大,2000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772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發展網絡經濟有自己特有的優勢:市場潛力巨大,分攤在科技開發和創新上的成本相對較低;龐大而迅速增長的用戶將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推動力,截至2000年底,全國上網人數達到2250萬人,連續兩年保持以6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信息服務消費正在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領域之一。“十五”時期,中國將推進“三網合一”,如果允許有線電視網經營因特網業務和機頂盒等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將會大大推進因特網在居民家庭普及與居民消費,使網絡經濟迅速越過規模效益門檻,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二、中國網絡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是網絡經濟的跟進者,受經濟發展階段性和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的制約,中國網絡經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

第一,網民人數特別是從事商務活動的網民有限。權威觀點認為,一個國家的網民數至少要達到1500—2000萬,才能達到電子商務能夠贏利并持續發展所必須的“門檻”。美國的網絡經濟之所以形成一定規模,是因為美國因特網用戶已達到1.1億,占美國人口的一半,占全球因特網用戶的42%。而中國的網絡用戶僅為2250萬人,占總人口的1.8%,普及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網絡用戶中從事商務活動的人數極為有限,即使從事商務活動,消費能力也普遍偏低,遠沒有達到盈利“門檻”。這就是電子商務網站普遍虧損的主要原因。

第二,網上交易水平很低。中國1998年3月開始第一筆網上交易后,雖然電子商務公司紛紛涌現,但是網上消費水平還很低。據何家成博士對20家有代表性的電子商務公司的調查,在網上銷售的商品和服務范圍非常廣泛,涉及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實際能成交的商品并不多。以8848網站為例,該網站可供選擇的商品多達20萬種,可目前平均每月約1000萬銷售收入中,有85%是IT產品,如路由器、PC機、軟件等,購買者來自其母公司分布在全國160多個城市的260多家加盟專賣店,剩下的15%的銷售收入中,書刊、CD、鮮花和小電器等占了多數。大多數網站銷售額很小或者沒有銷售額,電子商務公司都處于虧損狀態,如8848今年預計虧損l億元。

第三,電子商務手段落后。配送手段特別是B2C的配送手段落后,貨物交付期長;支付手段落后,迫使大多數電子商務公司采用離線支付方式,如到貨付款、銀行付款、銀行轉帳、郵局匯款等。這些重要環節建設滯后,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的效率,制約了電子商務市場份額的提高。

第四,網絡基礎設施落后。雖然近年來信息基礎設施發展非常迅速,但由于歷史欠帳較多,仍不能完全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要求,網絡帶寬狹窄,接入技術落后,接入速率較低,網絡運行質量差,特別是作為電子商務平臺的傳遞和結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第五,信息技術相對落后。支持網絡經濟發展的國內開發和制造技術基礎薄弱,大部分采用的設備和技術都是從發達國家進口的,網絡經濟的發展還沒有有效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第六,缺乏相應的外部環境。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而電子商務這種交易方式,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可信賴的信用制度。同時,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

此外,中國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體制上還有許多不適應網絡經濟發展和應用的障礙。因此,中國發展網絡經濟既要重視網絡經濟的基礎設施、技術支撐和商務應用的建設和發展,還要重視體制創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網絡經濟發展之路。

三、中國發展網絡經濟的模式選擇

在中國現實環境下,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網絡經濟發展模式,我認為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實行“水泥”加“鼠標”的互動發展模式。與發達國家企業商務需求促進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起步發展不同,在中國,電子商務是由IT領域和媒體發起的,網站的涌現先于內生的應用需求。目前中國B2B的電子商務明顯落后于B2C的電子商務。從現實情況看,受消費水平制約,中國B2C要達到電子商務所需的經濟規模還需要較長階段,要促使網絡經濟進入規模收益的高速增長階段,必須依托龐大的傳統產業,發展B2B電子商務。中國作為一個后起的發展中國家,在可預見的將來,傳統產業的更快增長,仍將是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也是中國發展網絡經濟最具優勢的領域。從去年開始,以海爾、TCL、美的和中國石化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已全面進軍電子商務,這標志著中國傳統企業也開始利用自身供應鏈和增值鏈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正在出現。

通過網絡經濟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產率,帶動企業利潤和投資利潤率的上升,從而進一步誘導網絡設備和研究開發投資,形成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良性互動。目前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出現了多種模式,包括傳統流通企業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供應鏈管理,重組流通渠道,建立現代物流企業;網絡企業與傳統制造企業結合,或傳統企業派生出電子商務,依托大企業發展B2B電子商務網站;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技術和系統服務的專業化服務網站。

第二,適應經濟發展水平多層次特點,實行多樣化發展模式。中國的基本國情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技術層次并存。地區間發展水平差異也很大,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如上海、深圳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而內陸不少省份人均GDP不足800美元,西部12個省區市的上網人數僅占全國的20%。因此,發展網絡經濟也要選擇多樣化的模式,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電子商務應用技術。發展形式上,可以是政府與行業組織推廣,企業自愿組合與自主發展;傳統商業與新興商業聯合,網上營銷與網下支付組合;鼓勵發展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方式,如商務信息服務、網絡營銷、非支付型電子商務和支付型電子商務,近期主要以非支付型電子商務為主。

第三,在鼓勵對網絡設施投資的同時,積極培育網上消費需求。我國網絡經濟的興起主要得益于近年來電信基礎設施的投資擴張和和服務費用的下降。目前國內網絡經濟的利潤回報主要來自供給方的有形產品市場,而不是最終的網絡服務和電子商務。要加快發展網絡經濟,必須積極培育消費需求,使市場達到相應的“門檻”規模,進而大幅度提高利潤和投資回報,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形成良性循環。而要擴大網上消費需求,又必須簡化交易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服務價格,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

第四,發揮比較優勢,促進自主創新。發展網絡經濟,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信息技術開發具有大投資、高風險的特點,我們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依靠自主開發。但是,對發達國家技術的過度依賴也將影響到國內網絡經濟自身發展能力。因此,必須加快信息技術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在主要領域跟住國際先進技術的步伐,同時在一部分有相對比較優勢的領域重點突破,爭取在集成電路、高速路由器、光交換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市場規模大的消費類數字產品、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和關鍵性應用軟件等自主開發上取得較大的進展。

第五,加快體制創新,適應網絡經濟發展。中國發展網絡經濟同時受到技術和體制的制約,但是體制的制約更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業績表明,體制創新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建立適應網絡經濟的管理體制,打破行政壟斷和進入壁壘,推進電信業務之間,以及電信業務和廣播電視業務的互相準入,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培育競爭性的市場結構,促進電信與網絡服務降低價格,提高效率。

四、近期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的引導功能和部門間協調

網絡經濟是新的經濟形態,政府管理往往滯后,在中國尤其如此。發展網絡經濟,要求制定統一的“游戲規則”,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和開放、創新、寬松的市場環境。因此,要加強政府的引導功能,構建相關的法律框架,制訂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加強產業統計,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平臺;強化公共信息共享服務,盤活信息資源。同時,政府現階段還要在基礎傳輸網、寬帶接入網、廣播電視網、移動通信網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上發揮作用,鼓勵社會投資進入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加強部門間協調,計劃部門負責制訂戰略性規劃,經濟貿易部門負責引導、發展和監管網上貿易,信息產業部門負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二)提高電信和網絡市場開放度

“十五”期間,中國電信行業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電信壟斷,加快推進計算機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的三網合一。加入世貿組織,要求中國大幅度開放國內電信運營市場,提高電信和網絡市場的開放度。因此,要進一步推進電信運營體制改革,取消對國內外投資者對傳呼、增值服務業、移動和固定電話服務業和網絡服務業的市場準人限制和地理限制,鼓勵和支持有線電視網從事網絡業務和各類網絡服務,鼓勵國內電信企業或其他領域的企業進入電信市場進行資產重組。

(三)以電子商務和網絡應用為重點推動網絡經濟發展

鼓勵大中型企業建立與生產流程、市場營銷、研究開發、售后服務、管理決策緊密結合的互聯網,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重點推進金融、商貿、稅收、海關、旅游、鐵路、民航、公路、航運、鋼鐵、石化、汽車、建材等行業以及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電子商務,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網上交易市場環境;開展政府對企業(G2B)的電子商務業務,在網上實行政府采購、國家投資項目招投標和進出口管理等業務。同時,加速發展網絡教育,促進網絡在各類正規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大力支持落后地區發展遠程教育;鼓勵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開辦遠程醫療信息網和服務網,提供醫療與健康咨詢、遠程會診等服務。

(四)加快發展信息產品制造業

加快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信息產品和服務從低端到高端的逐級攀升;鼓勵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擴大國內外企業市場占有率;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對外投資;在重點技術發展領域,加強國際合作,促進與世界著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提高對關鍵性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大政府對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鼓勵企業投資信息技術及裝備,實行有區別的加速折舊率和稅前所得抵扣。

篇(5)

今天的世界,對個人而言,勤勞是否還是財富與收入的決定性因素?對企業和國家而言,自然資源又是否還是一個國家發展致富的決定性因素?這是關系到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每一個致力于做大做強的企業必須重視的發展戰略問題。

編者按:

因本文篇幅較長,本刊版面有限須分為上中下三期依次刊發,本期為中期——財富是怎樣產生的。

說到財富,大家會認為一個國家富不富,關鍵取決于其自然資源的多少。日本的自然資源有限,新加坡更是靠填海造地建設起來的現代化國家。2002年,日本人均GDP為2.8萬美元,新加坡為2.4萬美元,而中國僅為3000多美元。與此相對應的是,緬甸資源豐富但它是南亞最窮的國家。這說明,國家財富并不完全取決于自然資源,一個國家可以領土小,但它照樣可以很富有,那么國家的財富是靠什么決定的呢?

財富是怎樣產生的

比較一下全球國家貧富懸殊的現狀不難發現,原來的“地大物博、物資豐富”只能給一個國家提供優質的“先天條件”,但并不是“先決條件”。美國、日本、德國、新加坡的經濟說明,一個國家更重要的財富是其促進財富創造的制度機制及與其配套的自由金融創新體系,這種制度財富是無形的,但它比有形的“地大物博”更重要、更昂貴。

創新制度對創造財富的影響。中國改革開放30年為什么會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應當說首先靠的是制度創新。按照茅于軾教授的話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不怕苦、最不怕臟、最勤奮的民族之一,可為什么還是這么窮?因為人們的勞動沒用在生產上,而用在了抵消別人勞動成果的努力上;更因為各式各樣的浪費普遍存在,消耗了社會的巨大財富,而個人對此又無能為力。改革開放前,那代人比我們艱辛得多、努力得多、勤勞得多,但國家和人民并不富裕;1978年只因政策的變化——改革開放就帶來了社會的巨變。

時至今日,制約我們創造財富的重要因素還是行政管理體制。中國審批一個項目平均需要100多天,有的甚至需要一年以上,創業搞項目的隱形費用比西方國家高出十余倍。在中國成立股份公司注冊資金是1000萬元,日本82萬元,英國64萬元,美國為零,歐盟20萬元(均指人民幣)。在中國現有的制度環境下,永遠也不可能出現像比爾·蓋茨那樣年輕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是上大學時創辦的微軟公司,戴爾是上中學時在自己家車庫開辦電腦公司,兩人成為億萬富翁時都沒超過30歲,而且都不是富家子弟。如果按中國的注冊資本、行業管理、紀律規劃層層審批手續,兩個年輕人怎么可能在短短十年間就迅速把各自的公司發展成世界級的大公司呢?

行政對企業的各項審批猶如高速公路上的收費站,從社會角度來看每100公里設一個收費站就足夠了,但實際上在中國每個村鎮都可能要設自己的收費站,都要伸手參與,從而產生對社會最糟糕的結局。在當今中國,民營企業創業的行政壁壘與政策歧視較多,影響了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

產權對財富創造的影響。制度機制對財富的作用是兩方面的,一是激勵,二是破壞。農業改革成功于土地承包,促進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果私有產權得不到保護,個人就失去了發展動力,整個社會經濟財富都會逐步下跌。幾年前《遠東經濟評論》報道過北京三里屯的故事:來自河南的農民張大姐發現三里屯外國人聚居較多,就開了一個專門為外國人服務的雜貨店,生意步入正軌后便投資裝修、雇傭人員,但這時行政部門要她拿出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衛生檢疫證等,一個沒文化、沒關系的農民不知道這些證在哪辦、怎么辦,只好關了雜貨店。幾年經營形成的客戶群體、品牌、服務名聲等無形資產和未來的企業現金流就被一張街道行政通知書廢了。她后來又換了兩個地方經營但都被取締,當產權得不到保護時,她再也不愿擴大生產經營。

又如2001年6月之前,地方政府出于稅收考慮,鼓勵民間資本興建加油站,全國當時有10萬多個民營加油站。2001年6月5日國家經貿委等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嚴格控制新建加油站問題的通知》進行清理整頓,一夜之間必須關閉搬遷的加油站就有一半多,讓這些未來現金流折現值很高的加油站一夜之間價值降到幾乎為零。二十世紀90年代全國的信用社有幾百家,類似的行政命令一夜之間可以摧毀多家民營企業。

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道格拉斯·諾斯提出,制度資本或制度成本對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由此提出了制度經濟學理論,其范疇包括法制、政府權力與制衡結構、司法獨立等。制度經濟的核心命題是產權保護與合約執行,是經濟深化發展的必要前提。如果沒有可靠的產權與合約權益保護制度,人們就無法預期從事市場交易和投資的結果,不能知道從交易、投資中獲得的利益能否屬于自己。而經營交易的不確定性將迫使人們停止交易、不愿投資,即使他們想進行市場交易,交易成本也可能高得令人望而卻步。其后果導致市場發展停滯不前,經濟增長無法持續。

篇(6)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牛頓力學

[中圖分類號] F42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8)08-0016-03

一、牛頓力學詮釋經濟理論的可行性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和運動規律的科學,而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所遵從的規律的,兩者似乎大相

徑庭;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布瓦索教授認為它們有內在血緣關系,經濟學不僅從經典物理學找到一般的靈感,而且采用了很多物理學的概念和模式來研究經濟學。布瓦索教授在《信息空間》一書中把正統經濟學稱為“牛頓經濟學”。米羅斯基也認為:新古典經濟學模仿物理學不是隨意的或表面的,它的模式大都是逐個術語逐個符號地仿照物理學的說法。[1]段培君在《均衡方法:源于自然科學的一種方法》一文中指出,牛頓力學的重大發現,啟示了經濟學家試圖做類似的思考:即經濟現象中是否也有這種均衡的規律?段培君認為,現代經濟學發展史的一個明確線索就是對“經濟世界中的牛頓定律”的“科學證明”。[2]

物理學與經濟學結合具備天然的基礎,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質世界,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的經濟世界,二者作為經驗科學,其理論都來自于對大量數據的歸納和總結,而理論又必須回到實踐中接受檢驗。作為科學的典范的物理學,對于經濟學肯定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物理學推動了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和經濟學學科的分化。從一開始物理學概念的借鑒,后來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借鑒,最后借鑒物理學一些規律來研究經濟學問題。物理學規律在經濟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并推動經濟學的發展、新的經濟規律的發現或者促使經濟學規律的再認識。目前在學術界,出現以物理學有關理論來研究經濟學問題新的經濟學學科――物理經濟學和經濟動力學。

牛頓力學主要包括:(1)牛頓第一定律即是慣性定律, 物體除非受到力作用,否則會繼續保持其靜止狀態,或在直線上均速度運動;(2)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F=mα;(3)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能量守恒定律:mgh= mν2,ν= ;(5)萬有引力定律: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吸引力的大小與兩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 m2表示兩物體的質量,用r表示它們之間的距離,k為引力常數,則兩物體之間的吸引力F的大小為:

F=k• 。

二、欠發達地區的全面開放與合作戰略

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實行全面的開放政策,參與區域外的經濟合作。從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的角度來看,這是構建區域的耗散結構的前提條件。我國的三十年的開放成果足以說明了這一點。這對于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尤其重要,欠發達地區在長期的過程中,形成了某種相互制約的死平衡,整個經濟系統的外在表現為合力為零。由牛頓第一、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也為零,經濟發展速度保持原來相對的靜止狀態。全面參與區域外的經濟合作,欠發達地區會受到外部的牽引力,此時的合力F≠0,那么α≠0。欠發達地區開始實行經濟的加速發展。

如何參與地區外的經濟合作,直接影響牽引力F的大小。本節應用萬用引力模型,對欠發達地區參與區域外的經濟合作的要點進行分析。

在萬用引力模型F=G• 中:m1,m2表示兩物體的質量,發生作用的實體質量;r表示它們之間的距離,距離可以改變;G為引力常數。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區域的相互引力F模型中,借鑒上述公式,可定義為:

F'=G• (1)

m1,m2表示兩地區要合作的經濟存量,如m1表示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存量,那么m2則表示要合作的地區的經濟存量;r表示合作區域可以改變和縮小的因素;G為要合作的兩區域目前無法改變的因素,如目前國家的有關政策等。有上述公式可以知:F'與m1•m2成正比、與r2成反比。

要想改變上述合作的引力F'的大小,需要對兩方面的值進行改變:(1)使r減低到最小值,那些因素可以改變r的值,包括兩地區交通距離r1、信息距離r2、產業的相似距離r3、合作者的溝通時間長短和心理距離r4等,r= ri;(2)要增大m2的值,這要求選擇經濟條件強的地區作為合作的對象。

本節從下面幾點對欠發達地區經濟合作的要點進行詮釋:

(1)欠發達地區政府在財政非常吃緊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與地區外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其目的是減小與外界的路程距離r1。想致富先修路已經成為了欠發達地區人們的共識。

(2)在經濟發達地區設立招商辦事處,有兩點重要作用:一方面為了縮短與發達地區的信息的距離,在發達地區設立招商辦事處能盡早了解有關經濟信息,縮小相互溝通的距離,在某種程度上,信息距離要比交通距離更重要,這一點,在當今社會信息的價值也被人們所認可;另一方面,在發達地區招商引資,主要是考慮到發達地區的經濟能量m2較大,兩者的合作引力比較大。

(3)產業互補性與對接性,兩地區的經濟合作最終表現在產業上的合作,如果兩地的產業沒有互補性與對接性,呈現出競爭性,那么兩地就很難進行合作。若兩地的產業相似距離r3大,那么兩地的合作引力也較小。對于欠發達地區應在產業選擇上考慮發展發達地區的配套產業,相似距離r4小,這樣兩個的合作引力才能強。

(4)建立有效的區域合作制度。區域經濟合作中,必然出現這樣那樣的新問題,問題的出現也可能有利于下一步的合作。然而,若問題沒能及時地解決,也可能導致區域合作沒有實際效果。合作兩方,在合作中都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心理距離。有效的區域合作制度能消除兩方的心理距離,也有利于盡快解決問題。有效合作制度的建立因此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建立定期的合作方高層決策者的聯系會議,并設立日常秘書機構;另一方面,設計穩定的合作獎懲制度,有利于消除心理距離,這方面可利用有關博弈論知識進行設計。

區域的合作是多方面的,其受到的引力也是多方面的,這里引力合力不是矢量合成,而是符合簡單相加:

F=F'= Gi• (2)

欠發達地區要積極主動參加地區外的經濟合作,從各方面增加拉動經濟發展的引力合力。

三、欠發達地區經濟不平衡發展戰略

區域的不平衡發展戰略主要理論有:(1)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的循環累積因果論。該理論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在空間上并不是同時進行或均勻擴散,而是從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始,一旦這些區域由于初始優勢而比其它區域超前發展,則由于先得優勢,這些區域就通過累積的因果過程,不斷積累有利因素繼續超前發展,從而進一步強化和加劇區域間的不平衡,導致增長區域和滯后區域之間發生空間相互作用。由此產生兩種相反的效應:一是回流效應;二是擴散效應。(2)美國經濟學家艾爾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長論。該理論認為,經濟進步并不同時出現在每一處,經濟進步的巨大推動力將使經濟增長圍繞最初的出發點集中,增長極的出現必然意味著,區域間的不平衡增長是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他提出了的“極化效應”和“涓滴效應”。(3)增長極理論。法國經濟學家佩魯首次提出的“增長極”概念的出發點是以部門分工所決定的產業聯系為主要內容。他認為增長并非同時出現在各部門,而是以不同的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部門,然后通過不同渠道向外擴散。顯然,他主要強調規模大、創新能力高、增長快速、居支配地位的且能促進其它部門發展的推進型單元,即主導產業部門。法國另一位經濟學家布代維爾從理論上將增長極概念的經濟空間推廣到地理空間,認為經濟空間不僅包含了經濟變量之間的結構關系,也包括了經濟現象的區位關系或地域結構關系。因此,增長極概念有兩種含義:一是在經濟意義上,特指推進型主導產業部門;二是地理意義上,特指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4)美國區域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的中心―論。他將經濟系統空間結構劃分為中心和兩部分,二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二元空間結構。中心區發展條件較優越,經濟效益較高,處于支配地位;而區發展條件較差,經濟效益較低,處于被支配地位。

從牛頓力學角度對欠發達地區的主導產業的培育和地區內多極點規劃作用進行分析:

(1)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與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區域經濟的增長,從根本上講是產業部門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首先是從主導產業部門成長開始。著名經濟學家羅斯托認為主導產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增長會產生擴散作用,自己的優勢輻射到其產業鏈上相關的產業中去,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這一擴散作用,自己的優勢輻射到其產業鏈上相關的產業中去,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這一擴散作用主要包括前瞻效應、回顧效應和旁側效應。因此,科學地選擇好區域主導產業,對經濟欠發達的區域而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欠發達地區因經濟實力有限,在產業發展上必須實行不平衡發展,在產業投入與重視的維度上有所側重。加大對主導產業的投入,可以增加主導產業的擴散作用的速度。這一點可以利用物理學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m表示主導產業自身產業的潛在能量,g可以看作目前條件下產業潛在能量的轉化率,h表示不平衡的投入程度,ν則表示主導產業的擴散作用的速度。

mgh= mν2,ν= (3)

有上面公式可以知,主導產業對外的擴散作用的速度與 成正比,g在目前條件下一般變化不大,因此,適度范圍內增加對主導產業的投入力度,有利于主導產業對外的擴散作用速度的提高。

(2)區域的多極點不平衡發展規劃。欠發達地區在區域規劃中,要在區域內選擇多極點來帶動區域整體發展。

下面以圖1為例,說明多極點對地區內的其他地方的引力大于單極點的引力。若規劃的單極點為O點,極點外地區為C點。現在規劃極點改變為A、B兩點。為了簡化說明,A、B兩點在O點的直線兩側,線段AB與線段OC垂直。欠發達地區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短時間內為一定值,若分為兩個極點,設A、B兩點投入分別為原來O點的一半,假設三點投入產出函數相同,那么三點的經濟能量為:MA=MB= MO。設地區內規劃極點外C點的經濟能量為mc。FOC表示極點O對C點的牽引力,FAC表示極點A對C點的牽引力,FBC表示表示極點B對C點的牽引力。

由上式(7)可知,多極點規劃比單極點規劃,更能帶動區域的整體發展。但也不能任意擴大規劃極點,多培植增長點,因為欠發達地區的財力等經濟能量在短期是一定的,如果規劃極點較多,勢必在每個極點的投入較少,當投入低于某一值時,其經濟能量產出函數并非是指數和線性關系,甚至低于其投入的經濟量。此時,多極點規劃的效應低于單極點規劃的效應。

四、后 記

經濟學在其發展大量吸收了其他學科的知識。數學在經濟學的應用也得到人們的重視和肯定。近來,已有部分學者開始研究物理學與經濟學的聯系。本文從牛頓力學的角度對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了簡單的詮釋,主要目的是“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馬克斯•H•布瓦索(Max H.Boesot),王寅通譯.信息空間―組織、機構和文化中的學習框架[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2]段培君.均衡方法:源于自然科學的一種方法,學習時報[N].2005-10-15.

[3]張國文.一種以物理定律為基礎的經濟理論嘗試[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0,(1):81~85.

[4]常濱毓.茅于軾詮釋市場經濟與“牛頓定理”[J].東方企業文化,2007,(6):10~11.

New Annotation of Underdeveloped Regions’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Light of Newton Mechanics

Fang Dach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243002,China)

Abstract:Economics absorbs something valued from physics. Therefore some economists name legitimacy economics as Newton economics. The paper applies Newton mechanics principle to annotate imbalance development tactics and full cooperation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篇(7)

【關鍵詞】創新 經濟發展戰略 驅動作用

前言:近年來,科學技術蓬勃發展背景下,技術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其重要地位日漸凸顯。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且經濟發展趨勢并不好,而創新驅動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因此,加強對創新在經濟發展戰略中發揮的驅動作用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一、創新驅動發展概述

創新驅動發展是在黨的十會議中,明確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生產力及綜合實力的重要基礎,一切工作要圍繞著創新進行,并側重堅持具有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面對國際發展新形勢,創新驅動的積極作用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等方面體現的越來越明顯,且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并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基于此,為了能夠更好地掌握其內涵及本質,要明確其在經濟發展戰略實施中發揮的作用,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創新對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驅動作用

(一)促進經濟增長,發揮現實作用

通過對創新在經濟發展戰略實施中表現的研究可知,創新驅動為企業生產和發展提供支持,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且科學技術參與企業發展過程中,能夠推動企業逐漸朝著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在節約成本、優化資源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能夠與國際相接軌;另外,創新自身具有明顯的乘數效應,能夠將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特別是高新技術的滲透,能夠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身擁有的生產力最大化,通過實現國家各個企業的生產力,能夠提升整個國家經濟效益[1]。因此,堅持科技創新發展,能夠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經濟發展結構,確保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提升競爭力,發揮戰略作用

國際經濟一體化深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國際市場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驅動作用在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充分發揮出來,國際市場的競爭主要是技術的創新。相比較傳統競爭優勢,我國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本國豐富勞動力及資源、環境等方面,經濟發展狀況并不樂觀,且低成本優點難以在競爭中謀取一席之地,而科技創新自身具有自主性、附加值高等優勢,能夠有效提升產品獨特性,有效提升競爭力,基于此,創新驅動能夠推動低成本向創新優勢發展,為我國開展環境保護等工作奠定堅持基礎,從而實現我國社會各個領域可持續發展。

提高資源利用率,發揮持續作用

傳統生產、經濟發展方式不惜一切代價,忽視環境保護、能源消耗等因素,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而技術創新,是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現念的綜合產物,其能夠轉變傳統企業產業發展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而且,還能夠通過先進技術將生產廢棄物進行科學、合理處理,實現廢物利用及安全排放目標,不僅可以減少能源消耗、保護環境,還能夠有效改變傳統發展模式、減低成本,從而增強競爭力,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取一席之地[2]。

三、激發創新驅動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比較而言,我國經濟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了解和明確創新驅動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后,為了能夠激發創新驅動作用,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針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存在的一些不足加以調整和優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政府引導創新,完善相關制度。我國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中,忽視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為了促使企業明確認識到技術創新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應積極出臺并完善相關制度,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引導企業逐漸朝著技術創新方向發展,并立足于市場需求,為企業打造一個創新平臺,提供相關信息支持,實現創造力與生產力之間的完美轉變,并逐漸從被動創想轉向主動創新[3]。

其次,構建綜合服務體系,培養專業人才。人才是創新生存與發展的重中之重,沒有人才,創新難以持續。因此,要積極建立一個綜合服務平臺,針對不同企業創新內容及方向的不同,給予有針對性的支持,并積極突破傳統創新模式,注重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及技術,并將這些資源引進到平臺中,全面、系統的提供服務,另外,高校等科研部門要把握現代社會發展趨勢,加快培養專業性強、創新性人才,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最后,大力鼓勵創新,完善科研體制。創新并非易事,過程都是坎坷的,但是,不能夠因為其難度高,就放棄創新,仍需要大力鼓勵創新,完善科研體制,并建立評價及反饋體制,及時發現不足之處,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各項資源利用率,從而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戰略[4]。

結論:根據上文所述,創新驅動在經濟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要明確認識到其重要性及作用,掌握其本質,并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培養專業人才等,激發創新驅動作用,提高創新水平,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麗艷.有中國特色的跨越之路――論新民主主義構想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8(03).

[2]高文兵.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與我國“人才紅利”開發[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2,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老师扒下内裤让我爽了一夜|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电影| av性天堂网| 男男无码sm调教gv|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欲求不满的寂寞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播放灌醉水嫩大学生国内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国语动漫| 亚洲成a人无码|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天天摸日日添狠狠添婷婷| 亚洲av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女人脱精光让人桶爽了|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裸体美女视频|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全黄h全肉边做边吃奶|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网下载|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字| 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无广告| 欧州办公室内射美女|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亚洲av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