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2 09:23: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經濟下行時財政經濟的運行及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文首先指出了經濟下行背景下財政經濟運行面臨的挑戰,隨后以中央與地方關系作為切入點,就如何確保財政經濟平穩運行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經濟下行背景下影響財政經濟運行的因素分析
1、地方經濟轉型升級進度影響財政經濟表現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在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的引導下,許多省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更加細化的政策,刺激地方經濟的發展活力。例如,通過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企業到本地投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解決就業難題;制定小額貸款免息政策,鼓勵小微企業發展,響應“萬眾創業”號召等。地方經濟轉型速度越快,本身對市場風險或經濟危機的抵御能力就會越強,財政經濟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定。
2、實體經濟發展平衡程度影響財政經濟質量
雖然近年來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實體經濟仍然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實體經濟的各類組成成分中,房地產業、制造業等占據了較大比例。通過近年來的發展趨勢看,房地產業受到了政府的嚴格管控,制造業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如何協調好實體經濟發展的平衡程度,成為影響宏觀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以制造業為例,地方政府要借助于財政經濟政策,制造業企業認真執行去產能、去庫存,這樣才能為制造業企業轉型提供動力,最終實現政府、企業和人民三方利益的協調,推動地方經濟的平穩運行。
二、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反思
1、宏觀調控政策的“杠桿效應”會加大經濟波動
從權利歸屬上來看,中央政府擁有決策權,能夠從宏觀層面上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各類經濟要素配置提供指導和分配,以實現宏觀經濟的向好發展;地方政府擁有執行權,按照中央政府下發的各類文件和出臺的各種政策,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和執行。從地方政府角度來說,由于自身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形勢,一方面需要應對上級各項指標的檢查,另一方面還要借鑒地方經濟發展遇到的客觀問題。這就決定了地方政府在實際執行財政經濟政策時,可能會出現層層加碼或選擇性忽視這兩類問題。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制定的經濟決策受到“杠桿效應”的影響,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并沒有向預期方向發展。如果嚴重偏離既定的發展方向,將會造成市場波動,增加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2、地方財稅改革進度不同步
中央出臺財稅改革新政策后,各地方需要盡快落實。但是具體到各個行業、各個部門來說,對于財政改革政策的執行情況卻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2017年《預算法》進行修訂后,明確要求取消各類掛鉤支出。新法全面實施后,像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已經基本上按照要求取消了掛鉤支出。但是在現行的《教育法》中,對于教育支出的考核,還是按照某些掛鉤形式進行。由于財稅改革的不同步,也會導致行業之間存在攀比心理,這就制約了今后各類新政策的推行,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財政經濟的平穩運行。
3、中央與地方財政政策目標不一致
中央與地方政府總是在不斷地進行博弈,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委托問題始終存在,如果中央政策制定中無法充分考慮地方的預期反應,各自目標不一致以及約束條件不同情況下常常會出現政策扭曲執行的后果,這也不是中央樂見的結果。以當前經濟運行為例,地方大都贊同中央清理稅收優惠政策,因為這有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并避免惡性的稅收競爭,尤其是落后地區難以承擔相應的沖擊,這一政策之所以暫緩執行主要是當前經濟下行給地方政府帶來空前的財政短收壓力,此時出臺清理稅收優惠只會加劇短收風險
三、經濟下行背景下財政經濟平穩運行的對策
1、明確兩個目標,處理好四大關系
(1)兩個目標。即在財政經濟運行中要實現“穩增長”和“控風險”兩個目標。首先,追求經濟增長仍然是中央和地方的共同目標。但是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一味追求經濟高速增長既不現實,也容易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我們追求的是平穩的、綠色的、低風險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為了兼顧這兩大目標,就需要從供給側發力,例如要對轄區內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出的企業進行強制性改革,走綠色發展道路;對于房地產企業、制造業企業等,要強化風險防控意識,制定風險應急預案,杜絕金融風險。(2)四大關系。其分別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以及短期與長期的關系。第一,要明確區分哪些工作必須要由政府來主管,哪些工作可以由市場來運作,劃定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分界標準。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政府簡政放權的力度,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從原來的政府為主導,逐漸演變為市場為主導、政府提供引導的模式。第二,要建立中央與地方高效的信息交流通道,實現中央與地方的互信、互利。通過建立透明的關系和相容的機制,確保中央政策在地方可以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第三,既要發揮局部的靈活性,又要遵循整體最優原則。財政經濟平穩運行,離不開局部的發展。但是在鼓勵局部發展的同時,也要照顧到整體。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充分發揮區域經濟優勢。第四,用長期發展的理念指導短期經濟行為,避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真正實現財政經濟的優質、綠色、高效發展。
2、加快政府職能的轉型升級
政府職能的轉型與經濟的轉型是同步的,只有政府盡快完成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才能為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環境、必要的支持。就這一點來說,國內一些省市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因此,在推動宏觀經濟平穩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并發揮服務型政府的作用。對于影響國民經濟走向的問題,政府必須要介入,并進行引導;對于非公共或非核心的經濟問題,則應當主動放手讓市場接管。只有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才能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
3、穩住增長底線,更加關注投資質量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除了是受到經濟增長客觀規律的影響外,與國際形勢變化和全球化沖擊也有直接關系。例如,我國長期以來依靠人口紅利,大力發展低端制造業,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的經濟財富。但是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退,低端制造業的優勢不再,必須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了避免重復走以前的老路,就需要依托財政經濟政策,穩住經濟增長底線,走多元化經濟發展道路。要重點投資一些新興產業,對于傳統產業,投資方向也應當側重于技術創新、設備優化等方面,煥發經濟發展新活力。
4、財政政策需要發揮融資支持優勢
中小企業在推動地方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現階段中小企業發展卻面臨諸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出現這一問題,一方面與市場大環境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例如融資渠道單一化,缺乏完善的企業征信體系等;另一方面也與中小企業自身方面的原因有直接關系,例如很多中小企業缺乏誠信意識,多次逾期不歸還貸款等。下一步,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作用,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平衡好貸款方和借貸方的利益,為財政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動力支持。
5、民生政策要進行適當調整
近年來中國地方政府民生支出標準不斷提高、范圍不斷擴大,實際上壓縮了政府進行調控發展的空間,尤其在經濟下行期地方財力窘迫造成民生政策難以兌現,這會弱化政府的信用。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關于民生政策要重點做出以下調整:首先,要繼續將民生政策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更多地關注“老少邊窮”地區,提供必要的社會福利。在解決民生問題的同時,進一步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其次,還要進行縱向結構優化,一些民生支出責任劃分可能要突破現有框架,適當上移到省級或中央政府,這可以部分減少地方尤其是基層事權和支出責任過重的問題。
6、推動現代財稅制度建立
建立現代財稅制度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投資”,它可以實現財稅改革紅利,造福各方。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從制度頂層設計、人員隊伍建設、組織結構建設等方面入手助推現代財稅制度建立。按照新一輪財稅改革部署,當前要建立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增強政府綜合調控能力,立足長期編制中期規劃為將來的中期預算作準備,同時強化預算績效管理來提高支出效率,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以及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為強化政府債券管理以及信用評估作技術準備,通過預算公開來推動預算民主。
四、結語
影響財政經濟平穩運行的因素多種多樣,如何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和持續運行,不僅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而且也直接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背景下,要深入剖析當前財政經濟發展遇到的實際困難,在此基礎上做好統籌規劃,通過平衡好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等多方面的關系,不斷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推動我國財政經濟順利走出發展困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