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調節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調節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8 09:40: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調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孩子抑郁心理自我調節

篇(1)

那么,面對空巢產生孤獨感的老年朋友,怎樣進行心理自救呢?心理學家提出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參考:

一、認知療法。“空巢父母”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調整心態,要對親子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父母還是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兒女終究要到外面去闖世界,去尋求屬于他們的一片天地。子女長大成人,從父母身邊離開,成家立業,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標志。所以,老年人應該為子女的獨立而欣慰,為子女所取得的成績而自豪。在子女離家前,父母就應該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節奏,而不是一切圍著孩子轉。

二、婚姻療法。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孩子離家,老年夫婦應該及時地將情感轉向老伴,相互給予對方更多的關心、體貼和安慰,以此去填補因子女離巢而留下來的“真空”,使自己的心態保持穩定。如果是喪偶老人,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考慮再婚,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擺脫孤獨感。

三、情境療法。擺脫孤獨的最佳方法是創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子女離家并不等于斷絕彼此的關系,子女離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間后,老人還應該繼續加強與子女的聯系,盡量增強兩代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給予他們適當的幫助。條件許可時,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輪流居住。這就是一種生活情境的創造。

四、情趣療法。多培養興趣愛好,把生活安排得充實些。父母在孩子離家后,應主動積極地通過各種方式排遣孤獨,或尋找替代物填補感情的空白。“空巢父母”空閑時間相對較多,完全可以用這些時間重新拾起因工作而放棄了的愛好。即使沒有興趣也可以培養,比如看書、習字、畫畫、彈琴、打拳、擊劍、養花、唱戲、收藏、烹飪、健身等。在此過程中廣交朋友,不但可以學習新知識,活躍大腦,還可開闊眼界,使生活充滿生氣,這是戰勝“空巢”孤獨感的極佳途徑。即使從事這些活動時可能只有一個人,但是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孤獨感也就悄然消失了。

五、寵物療法。飼養寵物來做伴。飼養寵物也不失為“空巢家庭”的好選擇。有研究表明,飼養伴侶動物有助于娛樂并放松身心,使感情有所依靠,有助于減輕壓力,加強感情交流,促進身心健康。

篇(2)

關鍵詞:心理素質;教師

聽了《教師心理健康》講座,感觸很深。教師形成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很多,也有許多自我維護的方法,但我認為往往出現心理問題的教師,其心理素質較差。解決教師心理問題歸根結底的策略是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最為重要的。

作為教師僅教書要育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好,無論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態度、機制等,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成人、成才。那種心情和期盼和學生家長沒有什么區別。教師的工作就是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然而教師面對的工作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情緒、會思維、有行為活動的活生生的人,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況學生們是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個性差異很大的個體,可以說她們是千變萬化的,在課堂上隨時隨地會出現各種狀況,挑戰著教師的思維、應變能力與耐心。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心平氣和,以不變應萬變。否則教師也會陷入如焦慮、緊張、抑郁等心理困境。

教師的健康人格對學生健康的培養的影響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教師在學生中應是一個人際關系和諧的人。師生關系好,學生認為老師欣賞他,信任他,于是學生就有信心,愿意主動地參與學習,敢于大膽地想象,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教育的全過程是以智力育智力,以思維育思維,以道德育道德,以意志育意志,以人格育人格。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培養出具有健康心理的學生。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狀時,現代教師了解心理學知識,學會心理自我調節,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正確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優缺點、工作能力及所負擔的角色。不能把目標定得太高,否則達不到,沒有成就感 ,就會失去工作熱情;也不能定得過低,否則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但沒有實際效果。最后對工作失去信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不要拿自己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那樣會永遠覺得不如人,比人低一等,工作中就會出現消極狀態。綜上所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量力而行。

第二,正確認識學生,不能和學生動“真氣”。要學會“我不生氣”,要學會心平氣和。 我所教的一個班級里,有幾個學生多次課堂嚴重違紀,可以說屢教不改,有的老師課堂上亂糟糟,有的老師完不成教學任務,我想“我的課堂我作主”,我必須管理這些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不然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職業,對不起這些孩子的家長,更對不起那些上課認真學習的學生和家長。曾有幾次情緒非常激動,提高音量、火冒三丈地批評學生,偶而近似歇斯底里,不斷提高音量,可以說是怒吼,足夠震動整個校園了,但效果并不太好,自己的心態隨之壞到最低點,每次進這個班之前都要做深呼吸,嚴重影響教學。事后自己感到很羞愧,開始反思自己。教學是教與學的雙方互動,教師需要把自己擁有的知識和品德通過各種方式傳授給學生,如要是師生之間產生矛盾,絕不是一方的過錯,而我們是成年人,我們面對的只是一個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怎么能對孩子大發雷霆呢?無論是什么原因,我們老師都應尋找最佳辦法,以最佳情緒對待學生。地理教師所教班級多,學生多,各種各樣性格的學生都有,不順心的學生會有很多,不能把學生理想化,認為他們應該個個聽話,個個乖,個個十全十美。作為教師應該幻想任何一個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大膽預測和猜想,然后想象解決的方法。學生不出現問題當然好了,一旦出現問題也不至于束手無策啊。也不會因此覺得學生問題多了,很煩,沒有耐心了。我們時刻想到學生就是孩子,哪有小孩子什么都懂、什么都會的,否則還要他們到學校里來做什么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你讓他們怎么樣他們就得怎么樣,如果這樣你會非常失望。會使工作無法進行。學生可以反復犯錯誤,我們要學會一次又一次地原諒他們,而不是惡語中傷,甚至加以懲罰。這時需要我們好言相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要盡心盡力就可以了。我相信,人都是有感情的,學生年齡再小,也會懂得好歹的,或是多年以后他們走向社會了,成家立業了,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所以老師要沉住氣,有耐心,要有堅強的意志。

第三,正確認識家長,不能和家長“賭氣”。如果每位家長都如你所愿,那他們都成了教育家了,也就沒有必要把孩子送你這里來了。所以教師要勇于面對形形的家長。要爭得他們的配合,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是最為直接的。當然,工作中就要聽到來自各方面的說法,要坦然面對,不能義憤填鷹,以平常心態去面對家長,聆聽他們的想法。也要誠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與之交流。實際上無論是什么樣的家長,都和教師的想法一樣,那就是希望學生學習好,品德好。因此,教師和家長很容易達成共識的。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撐船”,教師要用寬容之心對待學生和家長,那么工作中就不會有太多的煩惱。就會在快樂中教學。就不會出現心理問題。

第四,正確處理與同事或他人的關系,多向他人請教,虛懷若谷。不懷忌妒之心,同事之間坦誠相待。不因小事而斤斤計較。老師也人,也是有喜怒哀樂的,如果老師上課前沒有解決好個人事情,帶著不愉快的情緒,學生一丁點兒調皮或違紀行為,就會引發老師怒火中燒,久久不能平靜,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嚴重者會讓學生討厭這堂課甚至這門學科。后果不堪設想。最后結果會與老師美好愿望背道而馳。令老師傷心不已,覺得費力不討好,好心沒好報的感覺,有可能導致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惡性循環。

篇(3)

【關鍵詞】研究;心理問題;初中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被試來自宿豫區實驗初中、關廟初中、丁嘴初中、大興初中四所學校,共發放問卷400份,其中問卷回收總數為389份,有效回收率97.25%。

1.研究方法

1.1 問卷調查法。我們課題組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設計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診斷綜合測量》量表,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問題,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本表由8個內容量表構成,包括: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共100題,每一問題有“是”和“否”可供選擇,凡是選“是”得1分;選“否”得0分。分量表分高于8分視為該方面有焦慮傾向;總焦慮分在65分以上,為高焦慮水平,視為存在心理問題。

1.2 文獻資料法。搜集國內外同類研究信息,借鑒先進經驗,關注研究趨勢,參考或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求實踐創新,尋找新的突破點。

1.3 訪談法。通過對部分學生與家長的訪談,進一步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以避免問卷調查帶來的不全面性,在此基礎上科學分析成因。

2.調查結果 從調查情況來看,19.2%的初中生存在心理問題。

2.1 初中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2.1.1 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2.1.2 意志優柔寡斷、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耐挫力差。

2.1.3 性格方面:(1)自卑孤獨型。這類學生在交際中孤僻、驕傲、交往范圍小,不主動,不愿意同其他同學交朋友;(2)自大自負型,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且抗挫折能力差;(3)自私狹隘型,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自我意識極強,易與人形成隔閡。在交際中十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把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1.4 自身人格的不協調,不和諧。德、智嚴重分離。

2.1.5 青春期綜合癥。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發育發展,心理上也發生變化。一些初中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有時感到孤獨、憂慮和苦悶,亦稱為青春煩惱;從某個時候起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稱為青春抑郁,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問題等。

2.2 初中生心理問題的歸因。

2.2.1 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1)人際關系緊張。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和方法,他們在與同學相處時常遇挫折,或受到團體的壓制,或受他人的排斥,或失去朋友時他們會感到痛苦與煩惱,內心極度壓抑和焦慮,變得敏感、多疑和自卑,產生孤獨傾向。

(2)自我評價不客觀。初中生自我評價常受個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約。這種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結果,容易導致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3)性生理成熟與心理相對不成熟的沖突。初中生產生對性知識的探索以及對異性的興趣和向往,在不良社會環境作用下,就容易過分追求性刺激,給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傷害,使之處于悔恨、自責、自卑、焦慮不安等情緒狀態中,長期下去容易導致過敏傾向以及身體癥狀等問題的發生。

2.2.2 家庭因素的影響。

(1)家長的期望值太高。父母盲目追高,致使學生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

(2)家長重錢輕學的思想。特別是個體經營的父母,時常有意無意的灌輸“拜金主義”的思想,宣傳學習無用,給初中生帶來消極的影響。

(3)家庭的溺愛。父母缺乏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溺愛或不負責任的說教,或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都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

(4)家庭分裂的創傷。父母離異,孩子會因缺少家庭溫暖而造成心理傷害,是不容忽視的。

2.2.3 學校教育不足的影響。

(1)學校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教師由于一味地追求教學成績,而忽視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造成一些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2)教育者缺乏對孩子必要的理解、寬容,在情感上缺乏與孩子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在情感上得不到青少年的認同和接納等。

(3)有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教育方法不當,不能夠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對犯錯誤的學生缺少尊重,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損害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其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

(4)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表率作用差,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沒有做到,起不到應有的榜樣作用。

2.2.4 社會方面。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由于大眾媒體不恰當的渲染,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而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被學生負面的接受了。由此造成中學生長期接受的傳統教育與當前轉型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沖突。使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

3.結果分析 我們依據調查結果,提出了實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對初中生心理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對初中生道德人格的形成、發展有獨特的價值,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學校應該從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創造良好的條件,如良好的教風、班風、學風、校風,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寬松的教學方式、豐富的課外文化生活等。

教師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深入學生心靈深處。只有近距離的接觸,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靈的深處,才能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影響和教育。

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培養其自信心和進取心。我們每一個教師要關注他們,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他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讓他們融入文明的社會大家庭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交往方式和心理品質,提高初中生的交際能力。

3.2 抓好學科滲透,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初中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是預防和解決初中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目標觀,樹立現代教學目標觀,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激發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如:課堂上面向大多數;給每個學生顯示才能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發現閃光點,目標定小點,活動多一點,反饋快一點;幫助學生消除焦慮,克服自卑,樹立信心,持以恒心。

3.3 建立和諧親情,優化初中生健康心理。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的言行舉止,教育方式對初中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盡量與家長保持聯絡,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情緒困擾。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為家長提供教育方法,并注意調查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也可組織家長相互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和經驗,以增強教育的效果。幫助他們建立正常的和諧的親情關系,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3.4 建立心理檔案,消除初中生心理障礙。為了及早發現初中生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問題,以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教育,給特別學生建立了個人心理檔案。對個別心理障礙嚴重的初中生進行個別輔導,制定分階段的努力目標,目標實現情況及時載入檔案。

3.5 學會心理自我調適,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質。教師應指導初中生學會心理自我調節,指導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如:(1)學會放松。如當感到焦慮憂郁或緊張不安時可用呼吸數息,聽音樂、下棋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2)與人談心。在學校可以找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初中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4.研究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綜合以上的結果與分析,本研究的基本結論為:19.2%的初中生存在心理問題,這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這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有一定的關系。我們的工作有待改善。

4.2 教育建議。

4.2.1 對學校及教師的建議 。

(1)加強研究者的理論學習。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引領初中生健康成長。

(2)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健康心理。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進行穩定性的心理訓練,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

(3)家校聯手。學校要積極主動與家長交流,家校聯手,引領初中生健康成長。

4.2.2 對家長及社會各方面的建議。

(1)家長要正確地愛孩子,搞好家庭教育。

(2)初中生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呵護,我們要呼吁整個社會的關注,加強與社會的溝通。

參考文獻

[1] 《學校心理學》 俆光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4)

去年年末,縣教育局號召我們參加網絡培訓學習,說起網絡教育,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它給我的感覺是新穎、好奇,或許就是這種好奇心,像一個強大的磁場。使我對網絡學習產生很大的樂趣。

回顧幾個月來的學習經歷,感到收獲很大,感想也頗多。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主要學習了《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新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職業道德》、《教學臨床指導》這四門課程。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首先,狹窄的思路被拓寬,教育觀念得到更新。

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一些全新的理論到實踐的系統知識,對于這些理論如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也有了比較明確地認識。 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知道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語文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可采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征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

第二,通過學習,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到課堂中去,用這些新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到了學以致用。

例如,我所教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所以就更需要我們教師將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藝術加工,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激發的潛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將所學內容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色彩、音樂、圖像等手段,創造具體、形象、直觀的審美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優化學生的認知活動。為達此目的,我是這樣做的:

1.利用唱歌、游戲、值日報告等活動,調動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愉悅感,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利用卡片、實物、圖畫、幻燈、簡筆畫等手段教學詞、句,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輕松地掌握字詞。

3.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等電化教育手段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難點,把握重點,掌握語文知識。同時注意運用日常用語和文明禮貌用語,培養學生的語文會話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4.恰當而豐富的課堂用語。課堂上拖踏冗長的語言不但浪費學生的時間,更會使得學生降低學習的興趣。所以我通常會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讓學生了解了我們下一步做什么及怎么做,然后直接進入正題。課堂語言的簡潔并不表示語言的單調。例如學生互相問好的時候我會鼓勵他們用“好,非常好, 好極了……”等多種同義詞。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鼓勵和及時的贊揚都是優化課堂用語所不可少的。而對學生表揚的時候,我會用“非常好,你真聰明!” 如此豐富的語言,又怎會令課堂單調呢?所以優美的課堂語言是能使課堂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5.親切自然的教態。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每當上課鈴響,我總是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并親切地向學生問候:“你今天好嗎 ”每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我總是微笑著豎起大拇指說:“非常好.”就算是回答錯了,我都會微笑著鼓勵他說:“好,你再試試!”或者用帶疑問的表情及語言,如“你確定,真的嗎?”指導學生重新思考,而學生通常都能很快反應過來,重新給我一個正確的答案。當學生實在回答不出時,我也會說“沒關系,讓我們再聽聽別人怎么說 ”這時不但回答錯誤的學生不會感到難堪,其他同學也會樂意回答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莊重美好的形象、準確生動的語言、恰到好處的手勢、適當的幽默表情都能很好地把語言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始終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這必將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明確了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通過學習,使我明白了,教學反思的意義在于科學的“揚棄”。教學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把自身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效果。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與反思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不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提高教學工作的自覺性、目的性和創造性,而且還可以幫助教師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歡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維品質,從而使教師體會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內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為此,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十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研討、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思維的過程。

現代語文教學中,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語文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其中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群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語文教學的反思,已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著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這種教學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爭取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這是每一個教師,當然也是像我這樣的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第四,做一個具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職業道德的教師。

篇(5)

一、積極構建學校管理體系。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

1 明確目標,加強領導

成立南校長擔任組長,黨支部書記、副校長、德育主任、年級組長、宿舍區管理教師和宿舍區學生管理小組組成的宿舍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設有辦公室,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充分發揮廣大師生的集體智慧和作用,扎實開展寄宿制建設的各項工作。

2 建章立制,出臺宿舍區系列管理制度

包括學生返校、衛生檢查評比、請假、內務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制度均由學校和學生共同制定完成。使學生從被強制管理變成自覺接受遵守制度。學校還通過定期的內務大賽、家長開放日、“標兵宿舍”、“標兵住校生”評比等活動宣傳、表彰優秀宿舍及先進個人。宿舍區形成了良好的比學習、比衛生、比模范的良好氛圍。

3 成立宿舍區學生會,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學校將住校生的晨練、午睡、晚自習、晚上、就寢、食堂的伙食質量全部交由學生會干部負責檢查督促,每天公示檢查結果,學生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宿舍區管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為主、管理老師為輔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有效緩解了人員編制緊缺的問題,同時更培養了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和能力。目前我校住校生600余人,僅有專職管理老師一人,兼職管理老師二人。

二、成立寄宿班級,關注學生情感需求,培養良好的公民素養

廣泛征求學生、家長、教師意見,成立寄宿班級,配備業務能力、責任心都非常強的中青年老師,通過定期的寄宿班級學生座談會、家長會、教師反饋會,做到了信息暢通,管理日趨規范合理。同時寄宿班級的班主任養成了習慣,早晨到校第一站去宿舍區,下午下班離校前去宿舍區,每個住校同學的生日都是全班共同慶祝的。學生的生日過得隆重而簡樸,全班同學共同收集該同學的生活照片做成幻燈片,為他制作生日卡片,班主任用手機接通過生日同學家長的電話,這位同學向父母致謝意,班長和班主任代表全班匯報該同學的在校表現。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家長、班主任進一步密切了關系,學生也越來越喜歡住校的集體生活,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感恩意識得到加強。

在關注學生心理適應的同時,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也對住校生加大了管理力度。大部分住校生來自偏遠農村,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校積極想辦法,出思路,在授課方式和學生獎勵方面做出了諸多調整。經過兩年努力,住校生滿意率逐年提升,中考上線率也提升了8個百分點。

學校還加大住校生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素養。加強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既是我們弘揚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必然,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關注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首先要從點滴生活細節著眼,從就餐、就寢、內務整理、與他人和睦相處等方面入手,規范住校生食堂就餐秩序,由學生會負責監督管理,積極培養學生自覺排隊、文明用餐、不浪費糧食的良好品質;同時將內務整理作為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基礎來抓,學校為全部住校生配備了統一的床單、被套、枕套。要求住校生內務“三統一”:即被褥顏色統一、整理內務的動作統一、生活用品的擺放標準統一。經過學校不懈的努力,產生了以下兩個積極的結果:其一,良好習慣的傳承,高年級學生自覺充當了宿舍內務整理的“師傅”,低年級學生一進校,他們就主動承擔了以往老師負責的工作。在高年級學生的影響下,低年級學生自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遇到困難也能積極到大哥哥大姐姐處尋求幫助,宿舍區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其二,通過“三統一”內務整理規定的實行,學生大大節約了時間,目前每個學生早晨平均整理內務的時間只需要三分鐘。

這種看似瑣碎、簡單的生活化細節,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融合,在融合中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宿舍區也充滿了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

三、創建田園宿舍區,營造溫馨“家園”

讓學生充分體驗家的溫馨,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宿舍區是學生生活和休息的場所,因此為了營造家的溫馨和培養學生愛校如家的責任意識和勞動技能,學校將宿舍區原有草坪的草移走,改種蔬菜。此舉一出,得到了所有住校生的大力擁護,整地、栽種、管理全部由住校生自己動手完成。他們細心地愛護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記錄蔬菜的特性、上網查找防治病蟲害的方法,走過菜田小心翼翼唯恐踐踏了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菜。

收獲的時候,師生滿臉的喜悅,收獲的不止是蔬菜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成長。宿舍區學生會經過討論,將收入做了如下分配:40%計人宿舍,60%成立宿舍區愛心小藥箱。學校還組織了宿舍區綜合實踐基地蔬菜評比和展示活動,除蔬菜的品質展示外還包括蔬菜習性的介紹。一些學生甚至談到自己通過種植蔬菜的過程改掉了偏食的不良習慣。學校及時利用家長會,發揮學生會的積極作用,在校園的顯要位置開辟了“綠色蔬菜售賣攤點”。學生煞有介事地向家長介紹蔬菜的特點,向家長倡導綠色環保理念,得到了家長的高度認可。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生活技能得到了提高,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四、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創造寬松和諧的宿舍區

一項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相對于家庭經濟狀況,家人的溫暖和關懷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與走讀生相比,住校生往往更容易產生抑郁、焦慮和恐懼,在自信、積極認知、自我調節等方面表現較差。住校生離開了家庭的保護,寄人籬下之感、情感交流不暢都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情緒困擾。因此關注住校生的心理健康是實現幸福住校生活的重要環節。為此學校積極做了如下嘗試:

1 建立住校生檔案,情感關懷,營造生活化氛圍

從學生一入學學校就要求宿管處將每一個住校生的資料做詳細記錄,包括籍貫、出生地、興趣愛好、生日等。學校根據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關懷照顧,比如甘肅的孩子喜歡吃土豆,牧區的孩子幾天吃不到馕就會產生想家的情緒,有些孩子服藥期間不能吃油膩等,宿管處教師就積極跟食堂溝通協調解決。學生吃上了可口的飯菜,焦急心理得到了安慰,情緒趨于穩定,管理自然就順暢了。

學校黨支部還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每個黨員承包一個宿舍,充當起住校生的“臨時家長”。平日里的噓寒問暖自不必說,每周與孩子們的交流成了必備的課程,每個“臨時家長”走進宿舍區就完成了老師到“家長”角色的轉換。少了嚴肅,多了溫馨的關愛,每個“臨時家長”的工作手冊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個孩子的特點,近期的表現,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們在獲得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體驗到了家的溫馨。

宿管處還充分利用空間,在宿舍大門處設置了一處溫馨提示欄,上面有每日天氣預報、防病常識介紹、溫馨的生日祝福語等,讓每個學生只要一走人宿舍區,就融入了濃濃的關愛氛圍。

2 打造幸福星期天,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星期天是住校生的返校日,也是管理的空白期,一方面學生還未從離家的情緒中走出來,另一方面寂靜的校園也缺少了平日的生機和活力。為了讓學生能夠快樂地返校,愉快地步入第二天的學習生活,學校將體衛藝、信息技術教師中的骨干教師選出來負責住校生的業余生活及特長培養和管理。在廣泛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學校為住校生制定了“快樂星期天計劃”,開辟了“愛國主義影院”、“陽光少年綠色網吧”;組織住校生講名人故事、開展棋類比賽;開設手工制作興趣班、組建球類興趣小組等。星期天不再乏味了,學生在這里找到了快樂。

3 心理疏導——幫助住校生邁好堅實的每一步

初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性格和興趣愛好的轉型期,遠離父母住進學校,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會讓他們產生極度的無助和挫敗感,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學校將心理咨詢開到了宿舍區,通過DV“我的一天”、心理講座、悄悄話等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五、關注留守兒童,做好跟蹤管理

留守兒童人數近幾年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如何保證這批學生健康快樂的生活關系到整體住校生管理成效。學校經過幾年探索,形成了如下管理方法:

1 以愛為基礎,營造安心幸福的校園之家

每一個人都需要愛,需要關心。每當開學之時,孩子們都緊緊的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刻也不放開,眼中飽含著離別的淚花。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要植根于愛。”學校里,老師就是學生的父母,學生就是老師的孩子。在課堂上隨時關注他們的學習和心里,營造“愛”的班集體: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以愛為主題的班隊活動,成立愛心小組,老師們時時以自己的行動來教育這些孩子,認認真真地寫好“愛”這個字。在宿舍,隨時關注他們的休息,學校中的教師主動承擔了陪護他們的義務,每天都會去宿舍區噓寒問暖。逢節假日,學校領導會陪著孩子們一起度過,有的老師也會將孩子接回家共同慶祝。值班領導和宿管教師定期巡視檢查,生病的孩子及時送往醫院就診。全校教師積極行動起來,齊心協力營造出孩子們心中的“愛的溫暖小屋”。

2 建立“留守兒童”信息庫、“留守兒童班主任手冊”

每周記載一次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情況。每月進行一次交流談心的家訪并及時做好記錄。使“留守兒童”始終處于有人關愛的環境之中。我們每一個教師走進留守孩子的心靈,做他們的親人,做他們的良師和益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篇(6)

關鍵詞:焦慮;合理情緒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放松療法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王某,14歲,初三女生。性格活潑外向、愛好廣泛,成績一直處在班級前幾名。母親是企業高管,父親在當地是知名醫生,家庭經濟狀況優越。經詢問,父母無人格障礙和其他神經癥,家族無精神疾病史。

(二)個人成長史

王某是家中獨女,父母關系融洽,母親是某企業高管,父親是當地知名醫生。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碌,沒時間照顧她,所以出生不久之后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的性格外向,每天出去的時候總是樂呵呵的,鄰里關系很好,平時喜歡下棋、跑步等各種老年活動。受爺爺的影響,王某也養成了同樣的性格,平時在班里和每一個同學都能愉快地相處,經常會組織班里的同學和鄰班開展各種友誼活動,但是就是對從小很少接觸的母親有點害怕,因此很聽母親的話,從不反對。母親一直希望女兒能和自己一樣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因此對王某的學習一直有較高期望。

(三)精神狀態

主動要求父親陪同前來咨詢。情緒低落,能正常交流,講話聲音清晰,意識清楚,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有明確的求助要求。

(四)身體狀體

無明顯缺陷。

(五)社會功能

性格外向,愛好廣泛,成績在班級前幾名;對母親的話從不反對,和父親相處愉快。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一)主訴

一個月來因“害怕中期考試失利被送出國與父母分別而導致情緒低落、焦慮不安”前來就診。

(二)個人陳述

媽媽是個女強人,對工作和家庭的要求都很高,爸爸脾氣溫和,在家里充當和事老角色。自從我初二期末考試失利以來,母親的一切都以我考重點高中為中心,最近一個月來受其他出國的孩子父母影響,媽媽總是對我講,這次中期考試如果還考不好,就出國去讀高中。

媽媽這樣每天無微不至、面面俱到地照顧我的一切,時刻關心著我的成績,給我施加了很大壓力,我也不喜歡,感覺受拘束。我的成績并不是特別突出,考取重點高中并沒有十足的把握。最近,我的幾個同學選擇出國讀高中,這樣既可以避免國內中考,也有利于開闊眼界,媽媽受別人的影響,也有送我出國的打算。而我從來沒有過長時間離開家庭的經歷,所以不愿意離開爸爸媽媽,害怕離開這熟悉的環境。因此產生焦慮、恐懼,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復習的時候也感覺在做無用功,夜里經常夢到與父母親人分別的場景。同時也擔心自己不夠優秀,考不上重點高中,對不起媽媽的期望和她最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知道這樣很不好,可是我也控制不了我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做才好,能幫幫我嗎?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詢師觀察

神情焦慮、沮喪,坐在沙發上不斷的變換姿勢,伴有哀嘆聲。無幻覺、妄想,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 對自己的現狀有一定認識, 并有強烈的求助愿望。目前十分焦慮,并伴有輕度的抑郁情緒。和平時的狀況有很大程度上的出入,學習上注意力難以集中。

(二)父親反映

來訪者之前開朗活潑,父女之間會經常性的交流,但是最近一個月來,來訪者越來越沉默,父女之間幾乎零交流。在班里不再是活躍的一份子,參加班級活動不再像以前那么積極。放學之后磨磨蹭蹭地不去完成當天作業,也不去做中期考試的準備。

四、心理測試結果與分析

選擇測試為SCL-90、SDS、SAS

1.SCL-90測試,總分150,恐怖2.1,抑郁2.4,焦慮2.5,人際關系2.3,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以抑郁和焦慮癥狀為主。

2.SDS標準分59分,顯示為輕度抑郁。

3.SAS標準分62分,提示有中度焦慮。

五、評估與診斷

(一)診斷結果

根據綜合收集求助者的資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疇內的心理不健康,可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屬于可以進行心理咨詢的范疇。

(二)診斷依據

1.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求助者知情意協調;個性相對穩定,未發生根本性改變。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擔憂自己的行為狀況,主動求助,迫切希望解決問題;無邏輯思維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

2.求助者心理沖突的特點屬于常形,與現實處境相聯系,有明顯的道德色彩,持續時間短,社會功能損害程度較輕,痛苦程度也不嚴重,構不成神經癥。

3.根據求助者焦慮、緊張等持續時間不足一個月,現實刺激不是很強烈,心理紊亂只局限中期考試考的不理想及其產生的后續影響,內容并未泛化,沒有嚴重影響其邏輯思維,社會功能尚可,學習不在狀態,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三)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

根據判斷精神病的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沒有自知力;主客觀世界反映不協調,常常表現出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個性發生根本改變等。而該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觀世界協調一致;有自知力,主動求助;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抑郁性神經癥相鑒別

雖有情緒低落,但不是主要癥狀,也無興趣缺乏、自殺意念等癥狀,可排除抑郁性神經癥。

3.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

焦慮性神經癥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要發生不利情況而難于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和運動性不安等。并且焦慮是沒有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求助者的焦慮情緒是由具體現實事件和特定處境所引起, 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心理沖突未變形、泛化,且持續時間不足一個月,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4.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

求助者主要是由于媽媽的期望產生了學習的壓力,同時對可能發生的離別有不恰當認識,從而影響正常復習,未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且病程不足一個月,未出現泛化,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六、病因分析

(一)生物學因素

來訪者是一個14歲的初三女生,從沒有離開過父母,對與母親的話從來不反對,擔心自己沒有考好會被母親送出國外,缺少獨立生活經驗的她,很容易產生離開的恐懼感和考不好的焦慮感。

(二)社會因素

1.早期經歷:成長和生活經歷健康、順利。

2.人際關系:與父母、朋友、老師等關系很好,社會支持系統良好。

3.負性生活事件:上學期期末考試的失利,周邊朋友出國讀書影響了母親的想法。母親一直希望求助者也成為一個女強人,求助者產生了很大心理壓力,而自己成績并不突出,初二期末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很擔心這一次考不好,可能會被父母送出國讀高中。

(三)心理因素

個性因素:對于母親的話從不反對,在母親這里沒有相對自主的想法。

認知方面:錯誤認知。首先,因為感到自己對母親害怕,而對于母親的話從不反對;其次,自己上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這次考試成績也不會太好,對于自己考上重點高中也不太看好;第三,出國之后離開父母的生活自己無法忍受,不接受離開現在熟悉的環境去其他地方生活。

處理方法不當:初次遇到這種讓自己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沒有找到有效的處理方法。

七、咨詢目標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同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一)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緩解求助者抑郁、焦慮的情緒;初步解決求助者之前非理性的認知理念;幫助求助者樹立信心,提高學習效率;改善求助者的社會交往功能,積極參與班級活動。

(二)最終目標和長期目標

改變來訪者不合理的認知,學會自我心理調控,釋放其心中背負的壓力,增強其社交能力和適應能力。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實現學習目標,達到人格完善。

八、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咨詢方案

咨詢過程分3個階段。

第1階段: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建立咨詢關系,收集資料,進行心理診斷,確定咨詢目標;

第2階段:咨詢階段,首先幫助求助者分析問題,通過行為認知療法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其次通過合理情緒療法,緩解其心中的巨大壓力,最后改變現有狀態,使其身心壓力與焦慮得到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

第3階段:鞏固與結束階段,使來訪者把在咨詢中學到的東西運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斷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咨詢方法與原理

主要咨詢方法和適用原理:放松療法和合理情緒療法。

1.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所創,其核心理論是ABC理論,該療法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解釋和評價。事情本身無所謂好和壞,但當人們賦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評價時,便有可能產生各種無謂的煩惱和困擾。如果某人有正確的觀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則,錯誤的思想及與現實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產生情緒困擾。因此只有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造成求助者情緒困擾的非理性觀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緒問題,以合理的人生觀來創造生活,并以此來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具體方法是:通過與求助者交談,找出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性事件(A),并對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進行分析,使求助者領悟自己的問題及其與自身的非理性觀念的關系。咨詢師運用多種技術,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由的非理性觀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消除不良情緒和不適行為。

求助者情緒低落,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減少或者消除情緒低落和焦慮。

2.放松療法

放松療法的原理是,一個人的心情反應包含"情緒"與"軀體"兩部分。假如能改變"軀體"的反應,"情緒"也會隨著改變。至于軀體的反應,除了受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內臟內分泌"系統的反應,不易隨意操縱和控制外,受隨意神經系統控制的"隨意肌肉"反應,則可由人們的意念來操縱。也就是說,經由人的意識可以把"隨意肌肉"控制下來,再間接地把"情緒"松弛下來,建立輕松的心情狀態。基于這一原理,"放松療法"就是通過意識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時間接地松弛緊張情緒,從而達到心理輕松的狀態,有利于身心健康。

通過求助者意識控制“隨意肌肉”,間接的把“情緒”松弛下來,幫助改善求助者的低落情緒。

3.認知行為療法

雷米的認知行為療法提出了“中心―邊緣”模型。該求助者的非理性認知是多方面的,首先從邊緣的、表層的錯誤觀念出發,逐步靠近中心的、深層次的錯誤觀念并最終得到解決。幫助求助者樹立更為合理的認知,緩解其低落的情緒。

(三)雙方責任與義務、時間安排與費用

責任和義務:將已書面打印的雙方責任和義務,交與求助者一份,并將另一份貼在墻壁上,以方便隨時查看。來訪者若有疑問,可隨時提出。

咨詢時間:一次/周,50分鐘/次,共5次。

咨詢費用:免費。

九、咨詢過程

(一)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第1次咨詢)

目的:了解基本情況,咨詢者通過共情、理解、關注等技術與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詢關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納;進行初步評估診斷,確定主要問題,協商確定咨詢目標;引導求助者思考自己的不合理認知。

方法:會談、心理測驗。

過程: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心理咨詢中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咨詢過程中的有關事項和規則;做SAS、SDS自評量表,將測驗結果反饋給求助者;了解求助者咨詢的原因,以及想要達到的咨詢目的;發現問題,做出評估和診斷,并與求助者一同制定咨詢目標;向求助者介紹合理情緒療法,引導求助者思考自己的問題;將良好咨詢關系的建立貫穿在整個咨詢過程中。

(二)合理情緒療法的實施(第2次咨詢)

目的:加深咨詢關系;挖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引導求助者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尋求措施改變其引起焦慮的家庭環境。

方法:會談、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通過會談加強咨詢關系;引導求助者分析自己的問題,以及發現其糟糕至極的不正確認識;使求助者意識到自己的焦慮源于母親對自己的期望以及對可能分離的擔憂,與求助者協商探討合理方法改變其母親的態度,平常心面對考試。

(三)行為認知療法的實施(第3次咨詢)

目的:以合理認知代替原有非理性認知;避免無謂的擔憂,建立自信,合理面對母親的高要求帶來的壓力,并對可能出現的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情況做出合理的認知以及對母親應有正確的態度。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與不合理認知辯論技術。

過程:運用合理情緒療法,使求助者明白父母對自己的特別關心以及時壓力也是動力,既是為自己集中精力學習提供良好環境,也是督促自己更努力的警鐘,這份壓力不能作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同時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付出必有回報,只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百分百的努力,自然而然能夠獲得好成績。同時,沒必要對別離產生擔憂,獨立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異國他鄉也可能有別樣的風景。最后,幫助求助者意識到母親其實是愛自己的,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母親正常交流,在合理的條件下,可以向母親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作業:完成合理自我分析報告。

(四)鞏固重建認識,實施放松療法(第4次咨詢)

目的:鞏固咨詢效果;學會自我調節情緒。

方法:會談、放松療法。

過程:反饋作業完成順利,繼續執行;指導求助者以放松心情,按部就班學習,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上,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五)鞏固與結束階段(第5次咨詢)

目的:鞏固咨詢效果;結束咨詢。

方法:會談、心理測驗。

過程:回顧咨詢過程,使求助者清晰自己問題的前因后果,認識到自己在咨詢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再次施測問卷,發現SAS標準分39,SDS標準分35,并與咨詢前對比;總結咨詢成果,肯定求助者取得的進步;告知求助者若生活中再出現不合理信念時,可嘗試用合理情緒療法來調節自己的心態和情緒。

十、咨詢效果評估

(一)求助者自我評估

焦慮情緒明顯緩解,能以正常心態面對父母,同時不再擔心離開父母,不再過分擔心考不上重點高中,尤其對母親不再存在害怕的感覺。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成績進步。

(二)同學反映

求助者能專心學習,積極組織和參加班里的活動,不再憂心忡忡和愁眉不展了。

(三)心理測評復查

SAS標準分39,焦慮情緒消失;

SDS標準分35,抑郁情緒消失。

(四)咨詢師評估

通過回訪和跟蹤,發現咨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消除了求助者的焦慮,促使其開啟了新的正確的認知模式,緩解了其壓力,增強了其處理情緒的能力,咨詢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十一、結語

本個案是一例由于擔心離開父母而導致考試焦慮引發的一般心理問題,通過咨詢師無條件尊重求助者并深入探討心理問題發生、發展和形成原因,采用合理情緒療法、行為認知療法和放松療法,通過理性分析和科學爭辯,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和認識,對來訪者進行合理、科學咨詢,達到了預期的咨詢目標。

參考文獻:

[1]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修訂版.

[2]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第3版.

篇(7)

孩子離開了,但生活卻還要繼續。如果思念能夠激發出我們生命的動能,如果思念能讓我們找到活下去的動力,那就是一種最好的思念。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送給父母的天使,他們給父母帶去快樂,又被父母呵護在掌心,百般疼愛。然而,美好卻常常被殘酷摧毀,父母怎么也不會想到,孩子有一天竟會成為折翼天使,她/他沉沉落下,永遠地閉上眼睛。

失去孩子,對于父母來說,無異于失去了整個世界,他們開始消極、頹廢、自責、仇恨……他們覺得一切都變了:生活失去了意義、自己變得敏感多疑,甚至夫妻間也開始矛盾不斷。

孩子的離開打亂了他們的生活秩序,甚至終止了對生活的渴望,他們覺得“因為愛,因為痛,因為思念”,所以生活就可以過得這般敷衍。

果真如此嗎?孩子走了,以后的生活到底該怎么過?出現的矛盾又該怎么解決?也許我們真要好好想想。有人說過,生命中最精彩的智慧展現,往往是在我們經歷痛苦和磨難的時候。希望下面這4個故事能讓失去孩子的父母,學會面對痛苦、學會去適應孩子離開之后的生活,獲得另一種幸福人生。

故事一 女兒意外離去,我的生活從此失去了方向

■口述/李琴

這天早上,我做完早餐之后,又習慣性地喊道:“陽陽,還不起來吃飯。”然而,卻沒有人回應,我這才意識到,女兒楊陽已經從我的生活里永遠消失了。

3個月前的晚上,讀高二的女兒楊陽放學回家,在一個拐彎處,一輛轎車疾馳而來,女兒慘叫一聲倒在血泊中。司機見闖下大禍,加大油門逃之夭夭。待我和丈夫趕到醫院時,陽陽因失血過多已經停止了呼吸。看著蓋在女兒身上的白布,我暈倒在地……

女兒剛剛離去的那段時間,親朋好友都勸慰我:孩子去了,但你要好好生活。

自己手把手養育了16年的女兒,卻在瞬間失去,這樣的現實讓人怎么面對?慢慢地,我的淚水干了、精神也更加頹廢起來,覺得生活就此失去了意義,而且常常自責沒有照顧好女兒。

丈夫擔心我在家里待下去會更痛苦,建議我去上班。我想了想,就接受了丈夫的建議。剛開始,同事們時常會勸導、安慰我,讓我通過工作轉移注意力,來撫平內心的創傷。雖然我感激地回應他們,但從內心而言,卻并不愿過多面對同事憐憫的眼光和問候。我知道他們都是善意,但那樣的關懷,反而加劇了我的痛苦和對女兒的思念。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敏感,有時候聽到同事給自己孩子打電話稍微親熱一點兒,都會感到不舒服。有一天,快下班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同事小吳知道這時候女兒已經放學了,擔心她淋到雨,便給女兒打電話:“貝貝,到家了嗎?淋到雨了沒有?寶貝兒,媽媽正上班也沒辦法給你送傘……”小吳的話像針一樣扎進了我的心,讓我想到自己的女兒,自責再次涌上心頭……

我不知道小吳為什么要在我面前故意和女兒這么親密,她難道不知道,我剛剛失去女兒嗎?一想到這些,我竟然有些惱怒,把手里的文件摔到桌子上,然后走出辦公室。從那之后,我發現同事們在我面前變得謹慎起來,甚至有時候打電話都會吞吞吐吐,而且大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隨意和我交談,怕哪句話說錯會引起我的不快。

楊陽離去后,我母親受不了打擊,身體一下子衰弱了好多。一天,我去看望母親時,她拿出楊陽以前給她買的一個漂亮水杯,讓我給她倒水喝。看到母親遞過來的水杯,我心里竟然莫名升起無名之火:“為什么一定要用陽陽給你買的杯子,就沒有別的杯子嗎?”

“我想念陽陽,為什么不能用孩子給我買的杯子!”母親也有些急了。

“你不知道,我看著它有多么不舒服嗎?你這不是故意刺激我嗎……”我和母親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吵著,到最后,我們都哭了……

現在,我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熬日子一樣過完一天又一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我常常會對著女兒的照片哭,真想哪天也跟她一起去了。

專家點評:

經歷喪子之痛,除了會讓很多父母變得敏感多疑、自責、憤怒、木訥、悲傷、驚恐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社會功能,比如:不愿意跟外人交往,出現人際關系障礙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家庭環境、工作環境乃至社會大環境的支持和包容就顯得尤為重要。夫妻之間應該經常溝通彼此的感受,將內心真實的需要和想法告訴對方;親戚、朋友的關心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要簡單地認為“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起來了”,要在一些節假日給予他們一些關切的話語和適當的祝愿;同事之間學會體諒,學會互相補位。

當然,作為當事人本身,自我調節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學著從簡單的生活小事開始,盡量保持正常的作息起居;在與別人交往時,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始終將自己放在“受害人”、“失敗者”的位置上;當別人的一些言行刺激到自己,或勾起痛苦回憶時,要意識到這是自己創后敏感心理的正常反應,而不要遷怒于人,認為是別人故意讓自己難受;每天找一個時間,靜下來體察自己內心的情緒、感受,總結一天的進步,哪怕是極其細微的改變和進步都要記得表揚自己。另外,我們還要意識到,每個人在社會中都不可能扮演著單一的角色。除了“父親”或者“母親”的角色之外,每個人還同時兼具妻子或丈夫、女兒或兒子等角色。在挫折面前,要學會喚醒自己不同的角色和定位,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演好每一出戲。

故事二 兒子離開后,我們的婚姻之船將駛向何方

■口述/趙玲

兒子小疇已經離開5年了,他的死像一把無情而鋒利的刀子,時時剜著我的心。盡管時間流逝得很快,結痂的傷口已經不如當初那么疼,但我常常會將它揭開,在疼痛和哭泣中回憶兒子。

小疇是得白血病離開的,那年我34歲。雖然我們對兒子的離開有心理準備,但那一刻真的到來時,我仍然覺得無法面對。丈夫文誠要比我平靜得多,他似乎沒怎么哭,而是默默地料理了兒子的后事。

小疇離開后,我慢慢發現,自己每天都渴望文誠能早點下班;很多時候,等文誠回來之后,我會跟他嘮叨自己對小疇的思念,甚至會邊說邊哭;而面對我的哭泣,文誠剛開始還會安慰我,但后來便說話很少,常常是抽著悶煙、低頭不語。文誠的態度讓我感到非常不滿,我不明白:為什么他對于小疇的死竟然這么淡漠?

有一次,我將小疇從小到大的照片一一放大,掛滿了他的房間。文誠下班后,我指著小疇的照片流著眼淚說:“你看,小疇在看著我們笑呢,他怎么會舍得離開我們啊?”文誠默默地看了一眼那些照片,然后嚴肅地對我說:“小疇已經不在了,我們應該接受這個事實,你把照片掛滿一屋子又有什么用呢?”文誠說完扭頭出去了。晚上,我又進小疇的房間時,發現掛在墻上的照片不見了,不用說肯定是文誠干的。我瘋了一樣沖進書房,沖著文誠喊:“你對小疇的死沒感覺,難道也要限制我想念兒子嗎?我想看看他的照片、跟他說說話也有錯嗎?”我把多日來郁積在心里的不滿都宣泄了出來。

“難道只有你一個人想念兒子嗎?難道想念兒子就非要像你一樣把照片掛滿房間嗎?”文誠似乎也被激怒了,他站起身去了書房,留下我在他身后一邊咆哮、一邊痛哭……

那一夜,我躺在兒子的床上流著淚。我不知道為什么小疇離開后,文誠的心竟然離我越來越遠?

文誠越來越不愿意待在家里,他開始頻繁地在單位加班,而且原本不喝酒的他常常是醉醺醺地回來。看著他消極的模樣,我心里說不出的心涼,我們因此常常發生爭吵。有時候文誠會在酒后沖我喊:“你少管我,我已經夠心煩了!”

我發現,文誠的脾氣越來越急躁,而我們的爭吵也越來越激烈,兩個人的心常常是傷痕累累。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小疇離開后,本應該相扶相依的我和文誠,反而會越走越遠了呢?我只是想念小疇,希望文誠能多陪陪我,希望他能陪我一起看小疇的照片、一起回憶小疇生前的點滴……難道這也有錯?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但為何兒子離開后,文誠卻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置身世外?我現在對于自己和文誠的關系越來越憂慮,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我們會分道揚鑣。

專家點評:

很多人并不了解,男性與女性的哀傷反應存在很大的差異。

女性表達哀傷的方式可能更開放更直接,情感上也表現得更為依賴,最需要的是重新獲得一種來自情感上的安全感,哭泣、傾訴會成為其很好的情緒宣泄手段。這個時候關切的眼神、專注的神情、耐心的聆聽、適時的肢體安撫、適當的陪伴都可以讓女性感覺被理解、被接納、被在乎、被愛。女性不需要很多的建議和理性的評判,因為在哭出來、說出來的同時,問題就已經解決一大半了。

而男性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情感的表達往往比較內斂,他們更多的是需要獨處的時間,一個人慢慢療傷。很多時候,他們在面對妻子的痛苦時,不僅無暇顧及自己的傷口,而且會產生一種無力感,久而久之就會變為一種壓力,于是有的男性就會選擇抽煙、酗酒等方式來逃避問題。另外,孩子走了之后,會帶走一些男性的自信,于是他們就會在工作中重新找回自信,而“沉醉于工作”或許會讓妻子感到丈夫冷落了自己。

因此,了解彼此的哀傷反應和內心需求是建立良好夫妻關系的基礎,夫妻之間要經常交換彼此的看法、協商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懷念孩子的方式,而對于差異的部分要學會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互相支撐是度過哀傷最有效的辦法。

故事三 “第二個孩子”并沒有帶給我想要的幸福

■口述/王素晴

7年前的一天,我輕輕撫摸著自己漸漸隆起的肚子,又想起去世的女兒小青。那時,我正在孕育另外一個生命,而這個生命承載著我對小青的思念,承載著我對她所有的愛和期望。

小青是得病離開的,走的時候才5歲,看著那張曾經讓人疼愛的小臉突然間沒有了生氣,我頓時感到天昏地暗。我撕心裂肺地呼喊起來,真希望那樣的呼喊能讓小青睜開眼睛,然后能再笑著叫我一聲“媽媽”。

然而生命去了便不再來。

半年后,我和丈夫梁俊商量,決定再生一個孩子,我們想:也許第二個孩子的到來會給我們灰色的生活增添一些亮點,會讓我們走出小青離世的陰影和傷痛。然而,到了今天我們才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懷孕的時候,我常常在看小青的照片時變得不安,我很怕第二個孩子也會像小青一樣患病離開我們,這樣的恐慌和不安,占據了我整個孕期。終于,女兒婷婷在我的不安中降生。

婷婷出生的那天,我摟著粉嫩的她舍不得放手,怕她受到任何一丁點兒的傷害,更怕老天再次奪去我心愛的女兒。

從此,我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她稍微有一點兒咳嗽或者不舒服都會讓我感到緊張。有一次,她接連咳嗽了幾天,盡管只是輕微的咳嗽,可每一聲都會讓我揪心。那幾天,我頻繁地帶婷婷去醫院,盡管醫生一次次地告訴我孩子沒有大礙,可我還是放心不下,總是擔心醫生的檢查會有疏漏。

我用百分百的精力看護著婷婷,可每次看到她、想到她的時候,我的心里還是充斥著緊張、擔憂和不安。原以為婷婷的到來會讓我的生活輕松起來,可卻沒有想到自己會變得這樣謹慎。就這樣,婷婷在我的惴惴不安中上了小學。

每天,我都會按時去學校接送婷婷,我從不讓她一個人或者跟同學一起上學放學,考慮到她的安全,我甚至會限制她和同學一起出去玩。就這樣,婷婷在我嚴密的關愛下生活著,有時候我能看出她的不滿,很多次,我去學校接她回來的時候,她都默默不語,而是羨慕地盯著身旁說說笑笑走過的同學。有一天,她突然仰著頭很不滿地對我說:“其實你不用天天來接我的,我和同學一起回家就可以。”“媽媽是擔心你啊!”婷婷聽了我的話,低著頭沒作聲。

雖然有了婷婷,可小青并沒有遠離我的生活,我常常會看著婷婷而思念小青,或者想著小青而為婷婷緊張。我甚至拿婷婷去和小青比較,用小青的標準來要求婷婷。小青是個細心的孩子,但婷婷卻大大咧咧,有時候看著她丟三落四的樣子,我心里不免會著急。

不知道為什么,我始終無法讓小青走出我的生活,原本以為再生一個孩子會讓自己生活有所改變,但現在看來卻并非如此。我常常會將小青和婷婷重疊,而在其中百般糾纏并痛苦著。

專家點評:

失去孩子后,很多尚在生育年齡的夫婦都會想到:要不要再生育一個孩子?想再次成為父母的理由很多:為了傳宗接代、為了減少失去孩子的痛苦、為了使生活重新充實起來。這些理由都無可厚非,可是你真的想清楚并且做好準備了嗎?

從生理的角度講,失去孩子的一段時間里,由于飲食沒有規律、睡眠嚴重不足、情緒低落焦躁,有人還會在這段時間服用一些抗抑郁的藥物或者通過安眠藥幫助睡眠,這些對于男女兩性的生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會影響到女性的內分泌。再加上有些人的第一個孩子是因遺傳疾病離世的,所以,生育之前必須做好這方面的醫療咨詢。

從心理的角度講,夫妻雙方除了要想清楚究竟為什么再生孩子之外,還要了解有了孩子之后可能會面臨的一些問題。這里面可能會包括文中提到的由于父母的不安全感而導致的對第二個孩子的過度保護,以及對夭折孩子的內疚自責導致撫育新生命時心態上的失衡,或者在兩個孩子之間做比較等等。

所以,在接納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之前,父母要暫且放下“自私”,慎重地考慮一下。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孩子的到來不是為父母填補心靈上的空白,父母不應把對第一個孩子的期望、焦慮、內疚等情緒都投射到這個孩子的身上。只有父母的生活充實了、有意義了,才能給降生的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溫暖、開放的成長環境。

故事四 天堂里的女兒請放心,我們正好好地活著

■口述/孫嵐

女兒曉楚6歲時離開了我們,她得的是可怕的黑素瘤皮膚癌。曉楚死的時候是3月,那時上海正大雨滂沱。

送走曉楚的那天傍晚,我偷偷從家里跑出來。走出小區大門時,見一輛公交車從遠處駛過來,我突然想沖過去,追隨女兒而去。但那一刻,我想到了丈夫天蒙,他有心臟病、胃也不怎么好,而且我的父母也已年過七旬。如果我一走了之,他們怎么辦?我不能死!我哭著去了小區附近的一家餐館,要了一瓶白酒開始喝起來。天蒙一路尋過來,在餐館找到了我。他將我扛在他瘦弱的肩膀上回了家,那天,從不輕易流淚的天蒙陪著我掉眼淚,他說:“我已經失去女兒了,不能再失去你。”其實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天蒙像個小孩子,他就像女兒一樣時刻期待著我的照顧和保護。那天半夜,天蒙胃痛難忍,他緊緊地抓著我的手不肯松開,求我不要離開他。看著天蒙,我心如刀割,也明白了自己對他來說有多么重要。

天蒙在一家出版社做編輯,我在一家公司做會計。女兒去世后,為了生計和各自的老人,我們都必須繼續工作,基本的生活模式也就沒什么改變。半年后,我們開始討論是否再要一個孩子。但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后,我們認為:已經體驗過做父母的幸福和榮耀了,而且權衡雙方的身體狀況和經濟能力之后,我們決定不再要孩子。

以前,天蒙一直想出一本書,而我則想每年去一兩個地方旅游,但這些計劃當時都因女兒不得不無限期擱淺。當然,我并不是說孩子的存在牽絆了父母的夢想,但我卻想在女兒離開之后,做一些她在的時候我們沒能做的事情。畢竟,生活還要繼續。

天蒙開始寫書,而我制定了詳細的旅行計劃:在10年內走遍全中國。女兒在時,她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焦點;但她現在已經離開了,我們應該重新設定一個或幾個目標,讓自己好好地走下去。我想,并不是非要一直沉浸在痛苦中,才算愛自己的女兒。

2003年,丈夫的第一本書出版了,而我經過自學心理學,通過了心理咨詢師的考試。我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和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聊天,告訴他們也告訴自己:人生中有些痛苦其實也是有價值的。

轉眼間曉楚離開我們已經9年了,這9年間她的影子一直伴隨著我們。我和丈夫在想念她的時候還會垂淚,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會善待自己,盡量對自己好一點。丈夫的第二本書付梓出版了,而我的旅游計劃已完成大半。如果曉楚在天有靈,我相信她一定會為我們感到快慰的!

專家點評:

時間或許是治愈傷口的一劑良藥,但前提卻取決于自己的行動。這些年里,孫嵐夫婦也曾經歷過很多矛盾與掙扎,但他們走過來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愛的力量。

夫妻之間的愛是孫嵐夫婦互相攙扶、互相依靠著走下去的源泉。他們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對方的愛,就是這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愛的表達,為彼此奠定了一個信任的基礎;在有愛的婚姻里,他們的自信被喚醒,孤獨感也隨之慢慢消失。他們彼此都明白: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們都無需獨自面對。

同時,對自己的愛是他們生活下去的動力。愛自己并非自私,而是要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孫嵐夫婦從保持規律的生活開始,使彼此的生活有交叉也有獨立的空間;遇到事情,他們會互相商量,既充分傾聽對方的意見,又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這就是一種尊重、一種獨立。

源泉、動力只是基礎,而有了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才是邁開實質性一步的關鍵。孫嵐夫婦的目標都是有具體的數字可以考量的,而且從目標到計劃都是很明確的,說明他們是經過一番思索和沉淀的。其實,在思考的過程中,各種能量就已經被調動起來了,目標越清晰、越具有可操作性,越便于行動。而行動之后也更容易收獲成功的喜悅,并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小貼士

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情緒宣泄法:出現負性情緒的時候,注意自己的呼吸和軀體反應,做幾次深呼吸,通過哭泣、叫喊等方法把情緒釋放出來,不要刻意壓抑。很多人想到傷心事,可能同時還會伴有呼吸急促,這時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姿態,可以臥、倚靠、蜷縮為主,體驗不同的姿勢所帶來的不同內心感受。

放松與冥想:找一段自己喜歡的音樂,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放松身體。

角色轉換法:將母親的角色轉換為其他角色。想一想自己作為妻子要做點什么、作為女兒又要做點什么?

自我激勵法:摘錄一些有激勵作用的語句,情緒不好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彌補心愿法:失去孩子,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情感上的割裂,生命、情感無法再延續。那么,什么是孩子在的時候會做的事情?是否可以由我們去替她完成呢?為自己尋找一些動力,為自己設定一些目標,或許是讓毫無意義的生活再次充盈起來的一種途徑。

想象中的同伴:記得有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反復地說:“我一直靠我哥哥勸慰的話活著,他對我說:‘昨天已經發生,明天還沒到來,所以要把握的只有今天,一定要把當下的每一分鐘過好。’”實際上,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內化的咨詢師”,那么就讓自己時常喚醒這個“咨詢師”吧,它有可能成為一種重要的支持力量。

如何改善夫妻關系

事先約定法:

找一個合適的環境或者場合,將各自的哀傷表達方式說出來,比如,丈夫可以告訴妻子:“我不是不理你,而是喜歡一個人待著或者獨自處理自己的問題。”而妻子可以告訴丈夫:“我很希望你能多陪陪我,而且我會情不自禁提到孩子,說到孩子,我心里就會舒服點兒。”雙方應在彼此了解的基礎上,對有分歧和矛盾的部分進行討論,用彼此的理解和包容達成一致。

事后彌補法:

很多時候夫妻之間的爭吵是因為悲傷情緒需要發泄,這種發泄往往是通過憤怒、指責表達的。所以一旦發生爭吵,事后要記得彌補,并要告訴對方:“對不起,我剛才發火不是有意針對你,而是我想孩子,我心里覺得很難受,我控制不住想發脾氣。”

肢體表達法:

多運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愛,比如給對方一個擁抱或者關注的眼神、專注的聆聽、耐心的陪伴。

紙條溝通法:

把心里話寫在紙上傳遞給對方。

互相激勵法:

多看到對方身上的優點,并且要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因為失去孩子之后,很多人都會出現自卑情緒,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罪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慢慢找回信心。

女人學會堅強,男人學會示弱:

不要害怕在最愛的人面前展現自己內心的柔軟和脆弱。女性都有依賴性,但這個時候也要考慮到丈夫也受傷了,他也需要療傷,所以不能過分要求和依賴他;而男性普遍都很克制,因此要學會適當的釋放。

本刊觀點

孩子走了,讓“痛苦”變得有意義

很多人在失去孩子之后,仿佛從天堂跌到地獄,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極其痛苦的經歷,很多人產生了放棄生活、放棄事業,甚至放棄生命的念頭。

然而,畢竟生活還要繼續下去。那么,如何活出自尊、活出精彩?如何讓痛苦的經歷變得有意義便成了關鍵。如何活得更好,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答卷,但需要的只是勇氣。充滿勇氣地接受孩子離開的事實,充滿勇氣地面對今后的人生。

我們應該明白:不可選擇的是人生,可以選擇的是人生態度。

如果我們把感情比喻成一個大房子,里面放著很多柜子,曾經,有一大部分是被我們摯愛的孩子所占據,那么孩子走后,我們就應該給她/他留出一個合適的空間,而把剩余的柜子留給其他人和其他事;如果我們一味地仍要給孩子留下那么大的空間,心里的空曠、寂寞自然難免,而生活中隨之而來的煩惱和矛盾也在所難免。

孩子離開之后,父母們不妨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重新詮釋死亡的意義,激勵自己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的各種挫折。比如,將自己經歷的點滴化為一種智慧的言語去勸慰和關心其他不幸的人;將自己對孩子的愛播撒到社會上更多需要關心幫助的弱勢群體身上,幫助孤兒、探訪孤老等;為孩子去實現他未了的心愿,發揚孩子身上的優秀品質。這些都是一種愛的升華,更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久欠精品国国产99国产精2021| 377人体粉嫩噜噜噜|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州9|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电影在线|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亚洲乱码尤物193yw| 免费国精产品自偷自偷免费看| 国产一产区二产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 午夜香吻免费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 宝贝小嫩嫩好紧好爽h视频|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给我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8在线 | 日韩| a国产一区二区免费入口|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国产内射爽爽大片视频社区在线| 新狼窝色av性久久久久久|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国内少妇毛片视频|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亚洲精品国产suv|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插放| 车上震动a级作爱视频| 日本老熟妇xxxxx| 久久亚洲精品情侣|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中国性少妇内射xxxx狠干|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无码毛片aaa在线| 粗一硬一长一进一爽一a级| 好屌爽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