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道德和法律辯論

道德和法律辯論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4 16:40: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道德和法律辯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道德和法律辯論

篇(1)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實施研討型教學是當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它主要是讓學生們在老師的教學指導下,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為載體,通過專題研究和探討的方式,實現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課程與師生分享交流的目的。例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選擇以“失信的慘痛代價”為切入點,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理論教材為載體,研究、探討該案例,并與師生們分享自己的心得。此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將社會熱點話題引入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在具體的案例中通過分析和交流,最后老師對各小組的觀點和結論進行總結和點評,從而使學生既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又懂得理論知識點在具體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體現。

2.開展演講或辯論式的教學實踐活動,提升教學參與度,實現高校思想道德修養教學實踐目標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基礎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圍繞熱點主體開展演講和辯論,通過演講或辯論使廣大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度。例如,學生可以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選擇“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為演講或辯論的話題,開展一場校園演講或辯論活動,邀請廣大師生參與,做好周詳的演講準備工作。通過圍繞“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收集具體的社會實例,以獲取的社會實踐性素材支撐自己的觀點和論據,使廣大學生在激烈、生動的演講活動中充分認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加深理解,感悟課程的魅力。在演講或辯論活動最后,請邀請到的老師對活動進行點評,實現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性教學目標。

3.以體驗型教學方式提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性

所謂體驗型教學方式即是指學生通過具體的社會考察,在考察的過程中結合社會實例檢驗理論知識點,以切身體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高校學生選定“職業道德素養”課題進行社會實踐調查,通過走訪調查活動,獲得真實的第一手數據和實踐體驗,然后對調查的數據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加深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理解度,從而提升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知識水平。

4.結語

篇(2)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學模式;探索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232

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幫助大學生從社會適應,身心成長和事業發展等問題入手,加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涉及發展目標,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理想、人生態度、學習觀念、人際交往、道德品質、友誼和愛情以及自我修養等方面,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體現中華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價值標準和道德規范。該課以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為根本宗旨,主要內容包括憲法、刑法、民法、知識產權法。訴訟法及部分經濟法等,以便使學生了解現行法律制度,養成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教學改革目標

根據中央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是: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誠信意識、社會責任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和心理健康等問題,提高法律意識,教育大學生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提高自身修養,將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自覺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上述教學目標,是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的教師都應當明確的。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每一單元的教學也都應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目標與課程的教學目標原則上是一致的,具體的教學目標應當反映和貫徹課程的教學目標,使課程的教學目標滲透于每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

課程目標定位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政治性目標。課程堅持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為目標。

第二,思想性目標。課程通過人文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傳授和理論講解,強化大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提高大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第三,實踐性目標。課程結合我校師范教育的特點,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師法的教育,提高師范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素質。課程堅持“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知行一致”的道德實踐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

2教學方法改革設計思想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任務是,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以幫助和引導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為切入點,以法律修養和道德修養相結合為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角色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解決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法律素質。

基礎課的性質、任務決定了這門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性。這種突出的自我踐行性和自我修養性只有通過學生的實踐參與、情感體驗和內心感悟才能得到詮釋和表達。將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內化為內心的道德法則,再將內心的道德法則外化為道德行為和法律行為,最終達到他律和自律的和諧統一。

實踐是連接他律和自律的橋梁,是人生道德和法律修養的由他律向自律辯證轉化的根本途徑。指出,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強調理論對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開始只是看到過程中各個事物的現象方面,看到各個事物的片面,看到各個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社會實踐的繼續,使人們在實踐中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反復了多次,于是在人們的腦子里生起了一個認識過程中的突變,抓住了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就聯系起來了。運用“實踐論”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理論與實踐教學互動模式,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一種新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深化課堂教學,搭建他律和自律溝通的實踐橋梁,促進道德規范內化于心而外化于行,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遵循以上觀點,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學任務,把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試方法的改革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把專題教學、案例教學、參與社會實踐、進行調查研究作為教學重點,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識和正確認識、分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來組織實施教學。積極探索并重點實踐“六結合、五個一、四育、兩入、一透”的新的教學模式。

21“六結合”方法

第一,學生自學與教師講授相結合。引導和組織學生閱讀經典原著、開設思想道德教育自主學習網站、寢室與個人網頁,把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課外自學結合起來,鞏固和強化課堂講授內容,使學生不斷擴大掌握基本理論的深度和廣度。

第二,課堂教育與基地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勢,在校內外建立多種類型、獨具特色的課程教育基地,在強化實踐性環節的教育功能中,實現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內外課程教育基地的結合。

第三,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搜集、整理、分析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道德與法律問題或具體個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觀察、思考、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第四,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一方面根據大綱要求撰寫富有特色的教案和專題講授體系;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技術優勢,運用形象生動的音像材料,配合和補充理論講授。

第五,課程教學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專題學術報告和組織影視影評活動、社會調查等;另一方面舉辦有關講演賽、辯論賽、搶答賽、知識競賽等方面的知識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六,思想理論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通過日常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及現場咨詢,提升學生的思想心理素質,同時也在咨詢中促使師生共同成長,實現教學相長、因材施教。

22“五個一”活動

“謀求一份校內兼職”;“承擔一份學生工作”;“組織一次學生活動”;“尋找一位人生導師”;“參加一次說寫比賽”。

23“四育”的內容

第一,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堅持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首先必須要讓課堂成為思想政治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體現當代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工作。

第二,堅持社會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建立大學生教育基地為重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組建大學生思想教育網,利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互動網絡教育。

第三,堅持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實踐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有意識、有目的施加的教育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無論是心理上、精神上,還是實際生活上,都有對家長的依賴性。

第四,堅持自我教育的核心作用。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養成教育”屬性,也尤其需要受教育者的主體實踐。這就需要將自我教育的理念貫穿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之中,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統領學術活動、社會實踐、勤工助學、志愿服務和文體活動,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寓教育于學習、于實踐、于娛樂,達到“于日常”。

24“兩入”指確定教師的教案要入情入理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講的既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若能做到寓理于情,入情入理,情理交融,通情達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使這種教育在內心深處發生作用,產生效果。亦即入情才能入耳,入理才能入腦,入腦才能見效。

25“一透”指加強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中不面面俱到,著力講深講透每一節課的重點問題。一旦化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會產生無窮的魅力。使做人的道理隨著業務知識的講授而進入學生的心靈,教書的過程自然也就成了育人的過程。

3教學改革的實施途徑

31校內實踐教學

第一,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反映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的資料片;當代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介紹;愛國主義電影;反映大學生活、友情與愛情、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等的視頻資料。

第二,給學生提供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經典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進行閱讀,并撰寫讀書筆記。任課教師批改后記入學生平時成績。

第三,分組討論、小型辯論會或者演講比賽。每一專題給學生2~4個思考題,讓學生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開展小型辯論會或者演講比賽。分組討論后每組選一個代表在課堂上發言,匯報本組討論的情況及結論。

第四,結合團委、學生會組織的校園文化建設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認識實際問題,并通過集體討論、交流,由學生自己表達、交流個人觀點,并且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修正提高自己的認識。讓學生把自己學習、思考、交流的認識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

32校外實踐教學

結合課堂理論教學涉及的內容,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相應的參觀、調查活動,增加學生的親身體驗與感受,深化理論滲透的效果。主要采取兩種形式。

第一,社會調查:要求學生深入到工廠、街道、民居,觀察社會、感悟人間冷暖,撰寫心得體會或者調查報告。

第二,不固定地組織一些專業的學生去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者法制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實踐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法律基礎課”如果僅采取理論教學的方式,難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改中我們必須適當地采用校外實踐的教學方法,實現實地參觀、講解與交流。要求學生分組到一些實踐基地去進行社會實踐,撰寫實踐心得。并用照片、文字做成PPT課件記錄下本組社會實踐的過程和效果。

33“六結合、五個一、四育、兩入、一透”的新教學模式轉化到教學方法第一,通過課堂教學,直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把理論性、基礎性知識和研究的優秀成果相結合傳授給學生,注意把理論知識講解和實踐技能傳授相結合,在教學中結合當前的學科熱點問題授課,結合當前實踐熱點進行授課,將本學科領域最新學術觀點和最新實踐動態反映到本課課堂教學中,效果良好。

第二,帶領學生從事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研活動,組織本科學生參加與科研項目有關的社會調研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研與教學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

第三,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科研交流,提升第二課堂活動內涵。通過學術講座、學術沙龍等方式,讓學生直接從教師的研究成果中受益,讓學生面對面與教師交流、討論、碰撞,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也提升了第二課堂活動的內涵。

第四,將教研成果運用到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把第一課堂教學教研成果應用于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按照研究成果提出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篇(3)

思想品德課巧用討論一、討論激趣,導入新課

學習八(下)《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時,我設置了這樣的討論題引入新課:“乞丐有沒有尊嚴?”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言。有的說:“乞丐向別人伸手,請求施舍,怎么會有尊嚴呢?”;有的說:“乞丐也是人,怎么會沒有尊嚴呢?”;有的說:“乞丐也有自尊,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當然也有尊嚴。”……課堂氣氛越來越熱烈,同學們的興致也越來越濃。這時,我說:“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故事《嗟來之食》講完后,我問:“如果你是那個饑餓的人,你會不會接受嗟來之食?”“不會!”“為什么?”“因為我有尊嚴!”“對了,乞丐也有尊嚴!人人都有尊嚴。”就這樣,在不知不覺間已進入到新課中來了。

二、適時討論,熔化疑點

學習九年級7.2《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時,有的同學認為:“實行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后,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相當嚴重,富裕起來的人住豪宅,開名車;而城鄉低收入家庭卻連基本的溫飽都得不到保證。”有的同學則說:“既然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那么我國為什么還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呢?”……看來同學們是把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與實現共同富裕對立起來了。

為了消除他們思想上的疑點,我決定讓他們分組討論如下問題:①在我國,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能實現么?②是什么因素決定了我國要以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形式,走向共同富裕?③為實現共同富裕,我國施行了哪些具體的政策?

小組討論后,各小組代表在熱烈的全班爭論中,逐步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是廣大人民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眾多因素的制約,決定了全國人民不可能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根本目標,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只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步驟。允許部分先富并不是要制造兩極分化,而是要形成一種先進幫后進、先進帶后進、后進趕先進、先進推后進的格局,是為了更快地實現同富裕這一目標。

為了確保共同富裕這一目標的實現,國家實施了扶貧開發工作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完善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事業。

適時討論,熔化了學生們思想上的疑點,他們對知識的領會也更深刻。

三、專題辯論,突破難點

“網絡交往應遵循規則”是八(上)6.1《網絡上的人際交往》的教學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我讓學生開展以“網絡交往與規則”為主題的專題辯論活動。

上課前,我請大家明確雙方的觀點。其中正方的觀點是:“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法律。”反方的觀點是:“網絡交往不用遵守道德、法律。”,然后,讓他們搜集材料,整理材料。

辯論開始后,正方的同學以“網絡交往是現實人際交往的延伸,是一種公共生活,涉及眾多人的利益。所以,保護大家的利益離不開道德、法律”,從法律處罰在網絡交往中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的實例出發,說明網絡交往需要遵守道德、法律。反方則以“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世界,而道德和法律是現實生活中的規則,虛擬的網絡世界當然不用遵守道德、法律”為論點展開辯論,列舉眾多在網絡交往中不守道德、法律而沒受到道德譴責、法律制裁的例子,來說明網絡交往不需要遵守道德、法律。

隨著辯論的深入,反方最初的那種“網絡交往你看不見我、我看不見你,侵犯了別人的利益只有天知、地知、我知而對方不知”的快樂便被“當自己的資料被網友盜取、隱私被網友曝光,你發怒不發怒”的憤怒代替了——“我要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網絡交往確實需要遵守道德、法律。”至此,“網絡交往應遵循規則”這個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

辯論完畢,我問:“網絡交往遵守道德該怎么做呢?網絡交往遵守法律又該怎么做呢?”通過討論,學生們很快得出結論。本課第二目“遵守網絡規則”的教學目標也就達成了。

四、討論熱點,深化情感

2011年9月,學習九年級2.2《承擔對社會的責任》這一課時,“雷鋒傳人”郭明義的事跡已家喻戶曉。大家對這個時政熱點很感興趣,不少同學問:“老師,郭明義是怎樣的一個人?”于是,在學習新課前,我讓同學們收集有關郭明義的材料。

同學們收集好郭明義的資料后,我就和他們一起學習新課了。一位同學簡單介紹郭明義的事跡后,同學們對“20多年來,郭明義獻血6萬毫升;10多年來,為‘希望工程’、工友、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而自己的家中卻一貧如洗,他這樣做有價值么?”的討論就開始了。“郭明義自己收入不多,為了別人卻使自己一貧如洗,不值得。”一位同學首先發言,其他同學也紛紛發言,“郭明義雖然幫助了很多人,但勢單力薄,對社會作用不大。”“郭明義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只要大家都像郭明義那樣做,社會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討論中,我適時點撥:“郭明義這樣做對自己有什么意義?對社會有什么作用?”“在公益活動中,郭明義自身的價值得到了提升。”“在郭明義的帶領下,千萬人將與他同行。”“那么,我們應如何做呢?”我又問。“我們也要和郭明義一起,用自己的行動服務社會。”

篇(4)

關鍵詞:法律思維   法學教育   法律邏輯學   教學方法

法律邏輯學沒有探討法律的邏輯(此處的邏輯意指客觀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但它告訴我們批判性地分析法律的邏輯(此處的邏輯意指思維規律、規則和方法,主要是推理和論證的規則與方法)。后一種邏輯理性地看待前一種邏輯的現有觀點,思考其未來走向。在法律教育和學習中,法律邏輯不但是基礎,是工具,而且更是目的。這正如臺灣著名的民法學家王澤鑒先生所言:“學習法律,簡單言之,就在培養論證及推理的能力”。

當前,法學教育困惑于怎樣提高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法律邏輯學教學困惑于怎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法律思維訓練。對此,本文結合講授法律邏輯學的體會,總結一些法律邏輯學的教學方法,就教于同仁。

一、強調邏輯自律意識,引導學生重視邏輯思維

人從2歲左右就開始邏輯思維,在成長的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但是邏輯自律意識淡薄卻是大家的通病。有一些人,我們不能說他邏輯思維能力欠缺,但在寫論文、教材、專著中,在講話、演講、辯論中,在處理一些重要問題時,卻犯了一些不該犯的簡單錯誤。例如:《中國法學》、《法學研究》中的兩篇文章。

《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社會危害性理論之辯正》第167頁:“根據通說,犯罪的本質在于它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簡單地說,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顯然,它是一個全稱判斷,即所有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犯罪。于是,反對者很快反駁”這里,作者明顯在偷換論題,從“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推不出“所有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犯罪”,只能推出“有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是犯罪”(全稱肯定判斷不能簡單換位,只能限制換位)。

《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證據法學的理論基礎》第109頁:“客觀真實論者一方面聲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另一方面又將刑事訴訟定義為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同一,這樣一來,在訴訟中,所謂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一命題可以替換為‘認識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而所謂真理無非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一種認識,因此,上述命題可以進一步替換為‘認識是檢驗認識的惟一標準’。”作者在這里混淆了概念,將辨證思維中的“同一”理解為普通思維中的“同一”,依此作推理,結論肯定不正確。“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同一”指的是辨證思維中的“同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同一,而不是普通思維中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同一。

當然,講到這里,老師還要告訴學生:出現邏輯錯誤只是作者和編輯缺乏邏輯自律意識的結果,核心期刊還是核心期刊,法學專家還是專家,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全部(作者的文章還是有創新之處,這個例子還可以用來講解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的關系等),需要注意的是,核心期刊的編輯、專家尚且出現這樣的錯誤,我們更應該培養和提高自己的邏輯自律意識,把自發的邏輯思維轉變為自覺的邏輯思維。這是學習法律邏輯學的第一個目的。

二、用法律邏輯學理論思考,引導學生提高法律思維能力

法律思維由法律思維形式和法律思維內容組成,法律思維形式和法律思維內容相互依存,但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法學專業課講授法律思維內容,法律邏輯學講授法律思維形式,各有側重,但在培養和提高法科大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法律思維訓練時,法律思維形式和法律思維內容彼此相依,形式離不開內容,內容也離不開形式。法律邏輯學教學中融入法律思維內容,法學專業課講授時注意法律思維形式、方法和規律,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實現法學教育的目標。舉兩個例子:

在法律邏輯課堂上,我讓學生把“合法行為”、“違法行為”、“行為”、“犯罪行為”四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用歐拉圖表示出來,大部分學生把行為劃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在違法行為中劃分出犯罪行為。他們認為,一種行為,要么合法,要么違法,為什么?他們說“不違法的就是合法”,“法不禁止即自由”嘛!且不說這樣給合法下定義不合邏輯規則,也先不提合法的定義到底應該是什么,就舉個例子,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另一個人上來打他一下,不重,也不輕,違法嗎?不違法。合法嗎?沒法回答,說是說不是似乎都有問題,但你肯定不能說這種行為合法。還有更多的例子,不違法的并不能說合法。“合法行為”、“違法行為”、“行為”、“犯罪行為”四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用歐拉圖應該這樣表示:先將行為劃分為法律調整的行為和法律不調整的行為,然后,再將法律調整的行為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違法行為中有一部分是犯罪行為。想一想,“法不禁止即自由”是多好的一個借口啊,法不禁止的就是自由的,但邏輯理性告訴我們,不是所有時候都這樣。

在和學生一起聆聽的一次學術報告中,一位教授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修改為“科學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執法公平”。目的是希望“依法治國”落到“依法治官”、“依法治權”上,而不是“依法治民”。但是如果要“依法治官”、“依法治權”,那么,凡是官和權都要依法而治。行政是權,我們呼吁依法行政,司法也是權,為什么不說依法司法呢?是現在我國的司法已經依法了,還是司法需要凌駕于法律之上,還是司法依不依法并不重要,至少不如行政依法重要,只要公正就可以了?而什么是公正?司法官說了算嗎?這是從邏輯三段論推理想到的質疑。當時,正好講到三段論推理,學生感觸非常深刻。

以上說明盡管法律邏輯學沒有探討法律的邏輯(此處的邏輯意指客觀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但它告訴我們批判性地分析法律的邏輯(此處的邏輯意指思維規律、規則和方法,主要是推理和論證的規則與方法)。后一種邏輯理性地看待前一種邏輯的現有觀點,思考其未來走向。

三、從法律邏輯學的角度分析案件,讓學生產生學習期望

“案件分析是指對案件事實進行分解、條理剖析,并提出應如何適用實體和程序法律意見的活動。”案件分析是法學專業教育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案件分析在于揭示案件中的法律理由,包括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和二者在法律上的邏輯結合。事實和法律都是由概念組成命題,由命題進一步組成推理,以此來論證法律理由。所以,案件分析也可以從概念、命題和推理入手。

例如,某地方法院判決的婚姻關系上的違約金案。原告和被告結婚時訂立書面的婚姻合同,上面約定了違約金條款:任何一方有第三者構成違約,應當支付違約金25萬元給對方。現在被告違約,原告起訴請求違約金。法院審理本案,遇到的難題是:本案是婚姻案件,應當適用婚姻法,但婚姻法上沒有違約金制度。違約金是合同法上的制度,而合同法第二條第二款明文規定:婚姻關系不適用合同法。

怎樣解決這一難題?從法律邏輯學的角度講,合同和婚姻,一是財產法上的行為,一是身份法上的行為。但兩者均屬于法律行為,法律行為是其屬概念。法律行為與合同、婚姻兩個概念之間是屬種關系。因此,法官可以適用關于法律行為生效的規則,具體說就是:其一,意思表示真實;其二,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其三,內容不違反公序良俗。審理本案的法官認為,本案婚姻關系上的違約金條款,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現行法對此并無強制性規定,并不違反"公序良俗",因此認定該違約金條款有效,并據以作出判決:責令被告向原告支付25萬元違約金。

四、提問式教學,使學生學會思考

提問式教學法,又稱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是老師不斷向學生提出問題,務求達到學生被窮追猛問,難以招架的地步。其目的是促使學生思考,通常不會問問題的人,也就不會發現問題,不會提出問題。因此,要在不斷的提出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學生不僅會回答問題,更主要的是會注意問題、發現問題、并以適當的方式提出問題。

有人說,律師的作用就是重新組合案件事實,尋找法律理由,維護當事人的利益。而怎樣在復雜的案件事實中找到突破點?借鑒mba邏輯考試的方式,針對一個案件,請學生總結各方當事人的可能觀點及證據,思考怎樣支持、加強、反駁、削弱某一方的論證,怎樣解釋、評價某一方的觀點和論證。同學之間可以假設案情,展開辯論。

在個案分析中,不斷提問的方式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路,鼓勵學生們積極思索,互相反饋信息,并與教師溝通,在提問、反問、自問自答、互問互答中,探求解決問題、難題的路徑與方法。

五、適當課堂辯論,引用典故事例,設計課堂游戲,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

邏輯學是在“辯”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我國古代,邏輯學也稱為“辯學”。“訴訟”的目的就是找到法律理由,說服別人,維護自身利益。故辯論對于學好法律邏輯學而言,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辯論的題目可以是學生生活、學習中的熱門話題。辯論要求語言流暢,有的放矢,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理服人,分正反兩方進行。如“法學教育應側重于理論(實踐)”等。這是一大部分大三學生所困惑的問題,大一、大二學習了一些專業知識,大三開始思考未來發展時,發現所學的理論與實踐之間有差別,而又不知道怎樣解決。辯論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是辯論的一個作用。此外,辯論中,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現出來了,邏輯問題也出來了。如:概念的內涵外延不明確,機械類比、循環論證、訴諸無知等等。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法律邏輯學是一門研究法律思維的形式、規律和方法的工具性學科,學好它對于我們的法律學習、司法實踐大有裨益;同時,它又是一門交叉學科,高度抽象的邏輯學學科溶入具體的法學學科,概念多、規則多、符號多、公式多,法科學生學起來有一定難度。鑒于課程的抽象性和應用性,有必要設計一些課堂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為強化學生對等值命題的理解和運用,在課堂上用10—15分鐘做“換一句話說”的小游戲:第一排學生寫一個命題,后幾排學生換一句話說,然后在傳回來,前排學生評價是否等值;講到法律規范邏輯時,為了引起學生對“應當”、“允許”等規范詞的重視,請學生們課后研讀法律條文,尋找三個相關法律條文,編造“兩個事實與一個謊言”,上課時,請其他同學判斷那一個是謊言;講法律概念時,請學生用三個詞語編一段故事;講推理時,做“誰是作案者”、“故事接龍”的推理游戲等。

六、既講普通邏輯學的知識,又講辯證邏輯學的知識,尋找法律的生命

對思維形式和思維規律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加以研究,因而邏輯學本身是一個龐大而又多層次的學科體系,如今人們通常把邏輯學分為普通邏輯、辯證邏輯。普通邏輯形成最早,它側重于靜態地研究思維形式的邏輯結構及邏輯規律,研究單向的思維;辯證邏輯研究動態的思維,研究多向的思維;恩格斯說“普通邏輯和辯證邏輯就象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關系”。辯證邏輯思維時針對某一方面的論述同樣要遵守普通邏輯思維的形式和規律。在通常情況下,對于簡單案件,人們使用普通邏輯思維就可以了,但對于復雜案件,必須使用辯證邏輯思維才可以維護法律的正義。畢竟,人類已經進入辯證邏輯思維時期。

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律、道德、經濟、政治是統一的,經濟效益有國家、集體、個人之分,有近期、中期、長遠之分;道德上善與惡的標準、政治上利與弊的權衡也因出發點的不同而有差異;談到法律,當它確定時,我們以合法性為標準進行法律思維,當它不確定時,我們怎么進行法律思維呢?而什么是合法?為什么法律如此規定呢?答案是,以當時的政治、經濟、道德為標準所制定。所以,當我們講用法律來思維時,我們仍然要考慮到政治、經濟、道德的因素,當法律確定時,是立法者考慮;當法律不確定時,是司法者考慮。這樣,法律就是活的法律,而不是死的法律;合法性僅僅是法律思維的重心,而不是法律思維的唯一前提。

因此,既要講普通邏輯的知識,又要講一些辨證邏輯的知識。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必須告訴學生,形式推理重要,但僅有形式推理是不夠的,在形式推理解決不了的地方,需要使用辨證推理。這樣,學生分析案例發現邏輯知識并不能簡單地應用時,就不容易產生“法律的正義是個變數”等消極看法。

法律離不開邏輯,法律的長足發展要求每一個法律人思考邏輯、應用邏輯,尋找法律的邏輯。法律邏輯學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學科,它的成熟需要邏輯學者和法學學者的共同努力,這也是法律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秦玉彬.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困境探微.dffy.com,2004-2-26 20:45:34

[2]林吉.法律思維學導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版

[3]王澤鑒.《法律思維與民法事例》.[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篇(5)

一、強高校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高校的法制教育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需要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民主法制建設與日益擴大的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 適應,政治體制的改革還需要繼續進一步深化。民主和法治思想不可能在人們的頭腦 中自發地產生,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改變人們的傳統的不合時宜的人治思想觀念,才能逐步樹立現代的民主法治觀念。所以,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思想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目前大學生中不少人的法制觀念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識,導致了不少盜竊、故意傷害和隨意散發不良信息或者謠言等違法犯罪行為。成功的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 育,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我們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直接的重要的意義。

(二)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得到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法治經濟的形式,市場經濟運行的每個環節都必須與法律緊密相關。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深入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擴大,法律手段已經成為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所有規則和制度的制定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一切個人和單位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個體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利用法律知識和法律技能。

(三)高校的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

高校的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世界觀。法律和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它們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經濟基礎之上,調節和制約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制定、實施和保護社會主義法律,既可以增強人們法律意識,也可以倡導和維護社會主義道德。道德則涉及到人們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所有方面,既包括人們的行為,又包括人們的思想品德和行為動機。高校實施法制教育,也是實現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之 一,對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法律可以借助道德的基礎和道義的力量而更加易于被人們接受和遵行,同時,高校的法制教育的評價標準往往接近于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思想政治信念。因此,高校的法制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和確立大學生的法制觀念,而且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促使大學生盡快盡早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世界觀。

二、目前不少高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輕視法制教育

在法制教育課程的設置上,部分高校里存在安排課時少和學時學分偏少,師資配備不合理和學生不重視等弊端。部分高校雖然已把《法律基礎》等課程列入到教學計劃,但是課程的人員和時間投入卻非常少,既缺乏專業的法律人才,由其他教師或者輔導員兼職,安排的課時也很少。兼職教師僅僅把法制教育停留在學法知法這一初級層面上,重法律知識傳授而輕法律理念的培養,忽視對他們進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意識的培養,致使他們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僅僅局限在感性的表面的認識層面,難以達到認知的深度和理性的思維。課時很少就很難讓學生學習到必要的法律常識和基本法理。這些問題的出現,反映出高校輕視了對大學生 的法制教育,只是僅僅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極其普通的課程來對待,而沒有看作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與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舉措。

(二)教學方式以理論講解為主,與社會實踐的聯系較少

高校由于經費的限制和領導的重視程度不足等等原因,導致了法制教育僅僅局限在課堂之內進行,有的僅局限在《法律基礎》這一門課程,內容上偏重于法律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法律條文的講解,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不夠,很少有機會組織學生出去參觀和學習。高校缺少有針對性的以案說法等感性的教育形式,難以采取靈活多樣形式實行法制教育,也就不利于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法律信仰。

(三)法制教育的評價和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的教學體制下,受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不少的學校、家長以至社會把升學率和學習成績作為評判教育成果的主要標準。高等學校評價法制教育效果惟一標準就是閱卷考試,考核的內容也主要集中于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考試成績成了評判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唯一標準,學生理所當然的追求該 課程的分數。至于考完之后,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法律信仰是否真正地培養起來,似乎誰都不會在意。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明確規定了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包括法制教育的內容,但是內容和分值都很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學習成績的社會大環境下,我們將法制教育納入大學生的考試考核和考評體系,納入畢業考試就凸顯出了必要性。因為只有這樣,高校的法制教育才會避免流于形式和走過場,才會從源頭上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會得到貫徹和落實,也才會切切實實地培養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和法律信仰。

三、提高高校法制教育效果的對策

(一)高校必須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高等學校應該在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保證足夠的教學課時和教學、研究經費,配置合格的教師隊伍。學校要把開設法律基礎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學生闡述清楚,使大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法律知識、加強法制建設和增強法制觀念,對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現實作用,引導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教師隊伍必須具備專業的法律素養和極高的教學藝術,不但能夠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還要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以及極高的教學藝術。學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多種選拔和聘任機制,打造具有專業法律知識,并且樂于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職或者兼職教師隊伍。教師要有能力將思想政治和法 制教育的內容有效地融合起來,既能夠做到讓學生自覺地學法、守法和護法,把法制教育內化成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素質,從根本上自覺地增強法制觀念,又能夠讓學生懂得把基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義務納入法律的法制軌道,使思想政治和道德義務的約束力接受法律的規范。這樣才會增強人們對思想政治和道德的認同感,保證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成果得到鞏固。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進體驗式教學

我國的大學生基本上是從中學學校到高等學校,缺少必要的社會實踐和動手能力。高校必須注重法律實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走出課堂,旁聽當地法院的審判、參觀拘留所和監獄、聆聽罪犯的現身說法等方式,讓學生在面對面的親臨感受和對真實案例的分析中逐步加深對法律認識,了解法律的嚴格程序,感受法律不可冒犯的威嚴。高校還可以引進體驗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主動自覺地將法律認知轉化為內在信念,并自覺地支配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常用的體驗式教學有舉辦模擬法庭、旁聽法庭審判、編排法制小品等形式。其中,舉辦模擬法庭是法學專業的教育中比較典型的體驗式教 學,如果高校在《法律基礎》課恰當地引進和運用,一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另外,在校園內積極探索并且成立各種法律協會和法律社團等,對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都將起到不小的促進作用。還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采取直觀的、生動形象的教學形式,例如組織學生觀看和收聽法律專題的電視片或錄像帶,可以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法律知識競賽和辯論賽,深入社區開展法律知識咨詢活動等等方式,合力營造濃厚的校園法律文化氛圍。

篇(6)

關鍵詞: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對全國各高校所開設的政治思想課程做出了一定的劃分要求,即是將原本單一的政治思想課程劃分成《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課程就是為了有效地教育與幫助當代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進而幫助當代大學生解決成長、成才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高校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重要性與現實價值

1.落實《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全面落實《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首先,在高中時期,學校較少關注與重視有關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鼓勵學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各科學習任務上,這就使得部分剛步入大學的受教育者缺乏一定的思想道德意識。其次,高校低年級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心智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社會不良誘惑的影響,最終可能會造成荒廢學業、不求上進的后果。最后,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了解與認識社會的方式與途徑多種多樣,比如,網絡、媒體、實習單位等,然而這些方法與途徑都難免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負面的信息資源,為此,就需要高校給學生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正確的是非分辨能力,科學有效地抵制不良信息。

2.落實《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工作的現實價值

首先,該課程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通過該課程的教授,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與學習能力,樹立起科學、正確、合理的社會信仰與價值理念,樹立起為完成祖國偉大復興的光榮任務而不斷奮斗努力的信心,從而讓大學生逐步形成屬于自身的與民族社會相聯系的偉大理想。其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起偉大的愛國主義理念,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而讓大學生不斷成長為優秀的愛國主義人士。再者,該課程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大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對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作出了適當的設定與修改,進而讓大學生清晰確定好自身未來的奮斗目標與學習態度,從而為往后實現偉大的人生理想奠定基礎。最后,該課程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而我國目前正是要大力宣傳與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與優秀品德,需要從新一代知識分子著手,加大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因此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讓他們全面認識社會公德、家庭道德、個人素養的實質意義。由此可見,教授好這門課程對于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方法探討

講授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使之達到預期效果,必須緊密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不斷增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如何按照該課程特點以及教學目標,行之有效地制訂獨特的教學方案呢?我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注重實踐,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做到知行合一

“道不可空論,德不可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

具體做法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根據社會時代熱點問題與課程相關聯的部分,提出實踐主題,由學生制訂出實踐方案,學生根據方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完成后,寫出活動總結,制作PPT,在全班進行交流。比如,我們以“情系社區,情系校園”為主題,以“奉獻社會,作一個正能量的人”作為主體,讓學生制訂方案,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是社會問卷、社會調查、社會走訪、社會宣傳。比如走進敬老院,走進獻血站,宣傳環保,整理打掃宿舍校園衛生,采訪先進模范人物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行動中理解學習該課程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達到知行合一。

2.進行專題式教學,做到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

我們把該課程分為了十個專題:

第一專題,認識大學轉折,迎接我的大學;第二專題,追尋人生理想,實現人生價值;第三專題,弘揚中國精神,踐行愛國要求;第四專題,人之道德;第五專題,了解廉潔要求,養成廉潔品格;第六專題,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第七專題,學習憲法制度,理解法律體系;第八專題,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秩序;第九專題,了解職業規范,培育職業操守;第十專題,學習婚戀規范,追求幸福人生。

進行專題教學有利于增強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與時展緊密聯系,更有利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吸收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3.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內的教學活動

通過課堂內各項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根據課程的專題內容可以進行這些課內活動,小組討論式教學,辯論式教學,小品表演式教學,等等。通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密切聯系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實際,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避免了老師說教,講解空洞,脫離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該課程所傳授的思想政治理論,把說教式教學變為能動式教學。

另外,采取請進來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社會的力量。比如,請法庭的庭長或法官以案例為主線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普及。請成功人士以自身事例對學生進行理想、目標、價值教育等等。通過與社會力量的溝通交融,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該課程所授內容真實感的認同,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教師的引導歸納總結至關重要,所有的教學方法,教師都應是穿針引線者,把握主流、引導方向、歸納總結,讓學生在理論上、思想上都能對該課程所授知識有深刻認識和理解。

三、充分發揮教師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影響作用

好老師有四個標準: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教師承擔著莊嚴神圣的使命,教師應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為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無疑這是對教師的要求,更是高校完成“重德樹人”根本任務所必需的。

為人師表從古至今一直是對每位教師的要求。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因此,要教育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首先應樹立理想信念,培養道德情操,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學生全民發展的理論構想。

教師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因此“仁愛之心”是教師所必備的,有了“仁愛之心”,把學生放在心上,以愛施教,以愛育人,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本身就需要以德施教,以德之身作楷模,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心,讓學生喜歡老師,心理上接受、認同老師,從而聽取老師教誨,接受老師指導,幫助他們把握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個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面向的是國內各高校的低年級大學生,那么高校應當如何借助課程內容來適當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呢?高校首先需明確該門課程的實際意義與課程地位,充分發揮教師這一角色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作用,不斷引導學生了解大學生活,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生活能力,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建立可行有效的人生目標,不斷為大學生創造出良好、健康、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并且還要鼓勵當代大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水平和法律水平,從而不斷改善當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愛國主義者,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伊文婷.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適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可行性探討[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2]楊輝,李青.量規評價法在探究性學習評價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2(24).

[3]李曉晴.研究型教學模式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01).

[4]荊蕙蘭,許楠.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3).

篇(7)

1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素質的現狀

1.1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學習法律理論知識,只流于表面,老師教學不能有效的發揮學生學習法律的主動性,大部分老師教學方法單一,課時少但內容龐雜,造成課堂枯燥乏味,學生更多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從而達不到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其法律意識的目的。另外普法教育除課堂教學以外,只有斷斷續續進行的普法活動如:開展“普法月”、“普法周”等活動。這樣的法制教育效果不明顯,部分學生法制意識仍然較為淡漠。主要是由于他們對于法律知識理解不夠深刻而沒有樹立增強法制的觀念。在我國,學校法制教育安排充其量只能算是以“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觀念”為目的的觀念教育[1]。這種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套路來開展法制教育課,不僅達不到法制教育的目的,由此還會使法制教育得不到發展。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2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

作為時代的寵兒,大學生的價值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不少同學過分夸大個人的價值,忽視自己對社會、集體的義務和責任,造成個人主義突出。這導致了集體功能的弱化,使集體失去了其特有的凝聚力。受西方實用主義的影響,一些大學生過分注重實用,理想觀念不再。同時在圖書館撕書,在課桌上制造“課桌文化”,在食堂打飯時插隊,在公共汽車上面對老弱婦殘熟視無睹等等社會公德淡漠。隨著社會物質產品的豐富,社會經濟條件的好轉,大學生的經濟狀況開始好轉,但他們不是用良好的經濟狀況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條件,而是過分地把錢投入到物質享受、追求安逸,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更有甚者,部分大學生大學生賭博嚴重,有的大學生偷同學的電腦、自行車、現金、手機等等。這樣的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著實讓人堪憂。

2大學生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發展

2.1改革法制教育機制

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應該反思和借鑒深刻的教訓和經驗從原有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中找出存在的問題,要避免類似藥家鑫這樣的事件的發生,在實踐中就要加強法育與德育的結合。把由單純的道德說教轉變為以賞罰機制為載體的道德教育,以選擇性激勵幫助人們在為自己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付出物質利益代價和成本中學會遵守社會道德[3]。

2.2改革法制教育內容

有利于實現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有嚴格的紀律與管理使之落實在行動上,從而使德育教育處于良性循環之中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才能從制度上有效促進他律向自律轉化,實現德育的可持續發展。

2.3開展法律與道德實踐活動

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將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有效地內化為法律能力。可以開展法律法制宣講、法律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提高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關心與興趣,培養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對于社會上出現的典型事件通過如辯論協會、演講協會等進行討論,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2.4營造健康校園道德氛圍

社會是個大課堂,社會實踐是重要環節,是培養大學生道德素質最生動、最有效的道德教育途徑。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社會服務、軍事訓練、參觀訪問、公益勞動等活動,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親自感受人民群眾的良好精神風貌;同時進一步增強勞動觀念,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在實踐中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社會上的某些不良現象,并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道德觀念,促使自己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通過參觀先進典型,了解先進人物的成長過程與高尚思想道德,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從而自覺地提高自身道德修養[4]。

2.5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措施。校園文化是一種受益面大、涉及面廣的教育方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心設計獨立自主、誠實守信、艱苦奮斗的氛圍;營造出創造干凈、優美、有秩序的環境氛圍;建立一種以師生關系為表率的和諧人際文化;學校領導與教師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改進工作作風,嚴于律己,為人師表,這樣才能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樹立好的榜樣,扭轉不良的校園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网站|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做夜欢视频九色|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男同gay自慰网站| 国产内射合集颜射|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四虎影库久免费视频|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婷婷|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 藏春阁福利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yy111111少妇影院|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毛片又大又粗又黑|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午夜射精日本三级|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