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6:55: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縣自2012年列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以來,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即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重點,現已在、鎮完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1200畝,完成財政總投資1380萬元,完成主要工程量為:平整土方86萬方,襯砌渠道93公里,新修機耕道43.1公里,機耕橋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機電井7眼、購置設備7臺套,維修電灌站2座、更新設備4臺套,并已通過上級檢查驗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縣領導擔任組長,縣農發辦主任和、鎮黨委書記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項和重要舉措等進行決策管理,協調部門之間關系,形成全縣一盤棋,共同合力搞開發的良好氛圍;二是建立項目庫。年初組織人員深入全縣各鄉鎮調查摸底,實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資料,建立項目庫,搞好項目儲備,及時組織人員到省、市跑項目、爭資金。2012年爭取到國家立項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項目中央財政資金930萬元;三是在項目實施前,派出工作人員深入到項目區村組,召開群眾座談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使項目建設盡可能滿足群眾意愿,并取得群眾的支持;四是在項目建設上,實行分工負責制,縣農發辦主任負總責,兩個副主任負主責,所分管的項目實行“包項目建設、包進度質量、包檔案建設、包驗收過關”的四包責任制。在嚴格質量方面,除我辦工作人員和監理人員監督外,我們還邀請了村、組的老黨員、老干部進行監督,確保每個標段工程都達到技術設計要求;五是注重開發項目的規模化水平。為了凸顯農業綜合開發整體效益,首先,項目安排要求集中連片、規模開發,其次,開發效果達到高標準農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澇保收,便于機械耕作。
三、2013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準備情況和下一步打算
我縣2013年度計劃沂江鄉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開發任務為建設高標準農田10500畝,財政總投資133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平整土方89萬方,襯砌渠道34公里,新建電灌站7座,維修電灌站8座,營造防護林8公里等。項目實施方案已得到上級批復,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標,并與中標人簽訂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計劃11月10日動工新建,爭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標段工程土方任務,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縣級竣工驗收,4月份確保以優良工程迎接市級檢查驗收。同時,著手做好2012年度項目計劃編制的各項工作。
四、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是項目區鄉、村、組各級在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鄉、村、組各級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應高度重視并把它擺上重要議事、干事日程上來,特別是戶與戶、村與村之間的土地調整等一些矛盾、糾紛要積極妥善處理,同時還應積極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項工作;二是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協調工作。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需要各相關部門鼎力相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近幾年來各相關部門給予了積極配合、大力支持,但隨著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作量越來越大,希望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加大配合力度,共同把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做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全縣農民群眾;三是加強自身建設。針對本辦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我縣應加大有關專業人員培訓的力度;四是配齊交通車輛。針對本辦交通工具偏少問題,建議有關部門批準購置工程管理車子一部,確保推進新形勢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灌溉排水;塔營子鎮
中圖分類號:S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033-1
1 項目區概況及土地限制因素分析
阜蒙縣位于遼寧省西北部,行政隸屬阜新市,是以種植旱地為主的基本農田保護區,也是遼寧省商品糧基地之一。項目區位于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地貌上屬低丘平原,其土地利用類型以旱地為主,項目區建設規模內基本上沒有灌溉設施可以利用,其排灌系統骨干設施不具備,局部地塊土壤質地偏砂,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地產出率低,嚴重浪費了有限的耕地資源,所以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急需提高地力,提高單位耕作面積土地產出率。
2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意義
高標準農田可以定義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證,同時土地相對成片且肥力較高,排灌、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的穩產高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耕地[1-2]。而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目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在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重大工程建設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整備區等開展的土地整治活動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3]。積極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對于緩解人地矛盾,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按照遼寧省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的要求及《阜蒙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選擇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的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申報項目。
3 建設內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項目區內分布19塊其他草地,土地平整面積13.5168hm2,總平整土方量為:挖方3.3788萬m3,填方3.3788萬m3。
項目區需要客土1處,面積為0.1989hm2,根據現狀客土地塊與周邊耕地的高差確定填土深度為0.6m,共需回填土方量為1193.4m3。
3.2 灌溉與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項目區北部需打179眼機電井,井徑0.4m;項目區以南實際打沉圈井93眼,井徑1m。
3.2.2 排水工程 項目區地處繞陽河河谷平原,其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務歡池河和押京河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統,承泄項目區的地面徑流和外來客水。本次規劃僅對部分水泥路布設土質邊溝,邊坡比1:1,上口寬1.6m,下口寬0.4m,溝深0.6m,規劃19360m,采用機械挖土質排水邊溝土方量11616m3。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1)農橋工程。項目區內排水溝道與田間道相交時,均布設農橋,項目區共布設農橋5座。(2)涵管工程。為了方便農民生產、生活,在道路與排水溝交叉處以及跨越排水溝下地共布設涵管34座。結構型式采用管徑Φ=300mm。
3.3 田間道路工程
項目區修建水泥路6條,路寬5m,總長12595m,填筑30cm厚的碎石路基,鋪設20cm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項目區修建砂礫石路18條,路寬5m,總長21138m,填筑30cm厚的山皮石路基,鋪設20cm厚的砂礫石路面。
3.4 護坡工程
在通往下興隆地的3號水泥路南側規劃護坡工程,長53m,采取漿砌石砌筑,坡面斜長2m,邊坡比1:1,厚30cm。漿砌石工程量31.8m3。
4 效益分析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將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為1.65%。項目實施后土地墾殖率將提高0.92個百分點。
本項目總投資預算為1826.5900萬元,按建設規模816.9867hm2(12254.8005畝)計算,每公頃投入量為22357.59元,每畝投入量為1490.50元。通過經濟效益分析計算,項目區每年純利潤為1305.2521萬元,扣除現狀產值902.9546萬元后,每年凈增產值402.2975萬元。按還本年限法進行靜態分析,預計投資回收期為6年。靜態投資收益率為22.02%。
5 結論
通過對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根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規劃對其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主要采取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預計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為1.65%,每年凈增產值為402.2975萬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參考文獻
[1] 程炯,李新通,謝劍斌,等.丘陵地區人均半畝(333m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研究[J].福建地理,2000,15(4):10-13.
[2] 馮守杰,李有慶.加強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J].財會研究,2009(17):64-66.
關鍵詞: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探析
中圖分類號:F30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資金安排向高標準農田聚焦,項目布局向糧食主產區聚焦”這是回良玉副總理“兩個聚焦”的重要論斷,是農業綜合開發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和方向,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是引領現代農業示范作用的重要途徑。積極研究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著力打造高標準農田對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1.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內涵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指土壤、排管、作物、耕作方式等多種因素組成的復合體系,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通過人工改造,全面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實現土、肥、水、熱、氣、能等多種自然條件綜合平衡,裝備高水平、生產方式先進、管理現代化的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并具有持續保障能力,達到進排水通暢、條田格式化、作業路網網絡化、生產全過程機械化,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現代化的標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提升現代農業核心力的戰略選擇
2.1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
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民眾福祉和社會穩定。耕地數量和耕地質量是決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兩大關鍵因素。目前耕地數量與社會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是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耕地數量減少的趨勢不可逆轉;二是人口增加的趨勢在一定時期內不可逆轉;三是社會發展對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的趨勢不可逆轉。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綜合開發抓住耕地質量這一關鍵因素,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穩定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供良好條件,奠定堅實基礎。
2.2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提升農田質量推動農田升級換代的重大舉措
目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不少地方農田質量和農產品品質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對農田質量的一次重要提升和根本性保護,是在改造中低產田的基礎上,對農田建設的一次升級換代。
2.3建設高標準農田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需要
農田質量不僅是決定作物產量高低的主導因素,同時也決定著農產品品質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高標準農田,將進一步拉動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市場競爭力,夯實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從而加快項目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
3.農業綜合開發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思考
3.1加強領導,協調推進,切實形成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強大合力
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縣級政府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本部門的工作重點,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扎扎實實抓出成效,形成“領導重視,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業支農資金投向的集聚和創新,應加大資金投入,發揮規模效應。一方面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整合支農建設資金增加投入力度。對此,應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綜合性、區域性和按照項目管理的優勢,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為引導,整合水利、農業、土地等相關涉農建設資金,吸引信貸資金和民間資本,實行項目大集中、資金大整合,建立項目建設高效運行機制。按照“多元投入、立體開發”的原則和“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亂,統一規劃,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思路,統籌資源,合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3.2加大宣傳,提高認識,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順利實施
高標準農田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定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農民的認知程度。目前,農村普遍實行,對土地略微的占用與調整,均涉及到農民的自身利益,常常由此引發各類占地矛盾。而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打破現有土地格局,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治理,這也成為高標準農田項目推動難度較大的主要原因。對此,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一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輿論媒體加以宣傳。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和重要意義,宣傳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長遠利益和發展前景,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有利的工作條件。二是加大對示范點的宣傳力度。通過現場觀摩,輿論引導等推廣典型經驗和成效,以示范帶動作用加以宣傳引導,讓群眾看到,經過土地治理,耕地面積可增加6%-10%的巨大潛力,為大家謀福利的長遠利益,并通過土地治理提高自身畝產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使其在對比中得到啟發,從而逐步轉變認識觀念。讓農民群眾接受、配合、并愿意加入到工程建設中來。
3.3嚴格標準,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應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實施、高效率推進,著力打造精品工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按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建設標準實施,水利、農業、農機、林業、科技等措施整體推進,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真正達到治理效果。平坦地區實施“平整格田化”治理,達到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田成方、林成網,基本實現園田化;坡耕地區實施“等高格田化”治理,達到旱能灌、洪能排、路相通、基本實現梯田化。排灌渠道根據需要設計建設,橋涵閘站渠配套齊全,達到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田間道路建設達到順直通暢,滿足大中型農業機械通行要求。全面推進“沃土工程”,加大秸桿還田、稻殼還田的力度,增施有機肥,加強地力建設,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全面實現土地平整條田化,道路相通硬質化,溝渠相連襯砌化,橋涵配套通達化,農田作業機械化,全面彰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高層次、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
3.4制定規劃、規范有序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業支農資金投向的整合聚集,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項涉及利益調整的改革,必須有理論作支撐、有制度為約束、按規劃來實施。要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職能和責任,有序組織實施。一是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要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目標,依據地方總體規劃和優勢農產品產業規劃,組織有關專家認真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建設規劃要注重糧食主產區,突出萬畝以上規模糧田,突出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確保規劃合理、設計科學,并以規劃為引領,認真組織實施。二是對確定的項目區進行整體規劃,科學設計。對建設規劃確定的項目區按照綜合、超前、可行的原則進行規劃布局和科學設計。綜合是強調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田渠路橋林等各項工程合理布局,實現布局一體化;超前是設計的項目區20年、30年以后仍然先進、適用,打造永固工程;可行是對每個單項工程認真進行實地勘察、詳細論證、廣納民意、切實做到科學規劃到位,提高項目建設標準。
3.5創新機制、深度開發、放大項目建設效應
一是創新實施主體,大力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探索和鼓勵其為項目實施主體,直接申報農發項目,并通過承包、反租、倒包、合作入股及托管等方式,實施先流轉后開發,這樣既能解決調地難的問題,又可推進規模開發,變低效利用或閑置狀態土地為高產高效土地,發揮土地最大效益,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同時也為二、三產業提供勞動力資源。二是要實行深度開發,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開發與利用并重,實行深度開發,只有逐步實現糧食規模化生產,才能提高種糧的比較效益,才能增強發展糧食生產的內在動力。農業綜合開發在項目區完成“硬件”設施建設后,要繼續進行深度開發,安排少量資金,培育和啟動農民用水戶協會、農機合作社、農業技術應用協會、專用糧食品種生產協會等“軟件”組織建設,在不改變現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實現統一機耕、統一播種、統一灌溉、統一施肥和統一機收,提高糧食生產的標準化、組織化、集約化程度。
4.結語
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需要,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應結合本地實際,逐步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思路,爭取建設一片,成效一片,從而進一步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2009年農業綜合開發優秀調研報告和論文集.2010.
[2]張鋼軍等.關于推進遼寧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思考.農業經濟.2010年第3期:35-36.
關鍵詞:農用地分等;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22
所謂的農用地分等指的就是在對農田進行利用耕作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農田進行一系列的劃分,目的就是能夠在相關的農業工作中實現按照不同的地基地質來進行不同的耕作工作。我國的農用地分等的舉措在提供相關的土地使用的信息同時,還可以做到對我國土地的相關質量、可利用程度以及所能達到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合理以及準確的判別。
1 關于我國農用地分等
1.1 具體應用
為保證19.73萬hm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指標的落實,寧夏編制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依托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項目建設14萬hm2,依托“十二五”生態移民土地整治項目建設0.67萬hm2,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程在黃河和清水河流域新建5.07萬hm2,并編制了2012―2015年分年度《寧夏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年度方案》。工程涉及5個地級市18個縣(市、區)和6個國有農場,其中2012―2013年度共實施11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建成1.33萬hm2高標準基本農田。
1.2 具體實施過程
寧夏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堅持節約土地、合理使用的原則,通過采取適當的水利措施、農業措施、田間道路建設措施和林業措施,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要求,提高農田基礎設施配套程度,推行節水灌溉和其他節本增效技術,解除制約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合理布設農田防護林網,增強農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穩步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總目標。按照一定的方法先對寧夏地區的相關土地質量進行測量,然后根據測量的結果再對土地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之后就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簡單地說,就是根據土地的不同特性在進行農作物的種植的時候選取不同的品種,以此來達到農作物高產高質量的目的。
2 應用成效
2.1 耕地質量建設成效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建設完成后,通過土地平整、水利設施配套、鹽堿地治理等措施,糧食產量所有提高,項目區內的耕地質量均有所提升,但耕地質量提升程度并不顯著。耕地質量提升程度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項目實施過程中對耕地表層的耕作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擾動,耕作層土壤養分、生產能力仍需2~3a的恢復,所以目前耕地質量提升程度并不高。
2.2 社會效益
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吸收了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當地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通過土地整理,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保證了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通過水利工程建設,提高了渠系質量,有效地防止了渠水滲漏,改善了農田排灌條件,改良土壤,減輕土壤鹽漬化;通過農田防護林工程,增強了項目區耕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了耕地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同時,耕地的集中連片和機械化率的提高,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減少農作物生產成本及損失。
2.3 經濟效益
通過2012―2013年度寧夏11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共增加了238.39hm2的農田灌溉面積,改良鹽堿地8980.79hm2,栽種各種樹木501961萬株,項目區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通暢、渠配套、旱能灌、澇能排”的格局;原有土地生產能力大幅提高,項目區糧食單產平均增加1000kg/667m2,為實現寧夏糧食“十二連增”和現代化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項目區農民因糧食、蔬菜和經濟作物增收及參與工程建設人均年純收入增加近千元。
2.4 生態效益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把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土地平整、田間道路建設及農田防護林網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改變灌溉方式、渠道砌護、溝道清淤等水利措施,避免因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結和水土流失,減少滲漏損失,節約了水資源;農業用地結構的合理搭配,渠、溝、路、林統一配套規劃和合理布局綠化,提高了項目區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提高了項目區內耕地的保水、保濕、保肥、防風防沙、防治土壤鹽漬化、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一定程度的改善了項目區小氣候,起到了防旱固土、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改善了項目區內的生態景觀。
我國對于農業用地的重視度是十分強大的,尤其是關于我國的相關的農業用地的方面。因為,我國的面積雖然是國際的前幾名,但是,我國的人口卻也是最多的,因此,人均耕地水平就相對偏低了。所以,如何提高我國基本農田的產量以及質量就是迫在眉睫的事了。而農用地分等這一舉措就恰好可以解決我國目前的困難。
關健詞:邵陽縣;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051-01
我們以學習貫徹黨的十精神為動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進一步推進邵陽縣丘陵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邵陽縣糧食核心區做出新的貢獻。
一、把握發展規律,科學規劃開發高標準農田。
1.注重實際,堅持項目實施合理、科學、實用。在選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時,我們根據丘陵地處園田化的特點,選擇水源充足、梯田少,坡度低、落差小、交通便利、面積在1 000畝至10 000畝之間的整體連片的農田實施項目開發。
2.注重長遠,堅持近期發展與遠景規劃相結合。我們在編制高標準農田規劃時,既把近期發展與遠景規劃相結合,又著眼長遠發展規劃與項目區現實情況相結合,使工程建成一處,成功一處。在“十二五”期間,我們計劃投資10 150萬元在下花橋周橋、下花橋五里、諸甲亭鄉、五豐鋪鎮、塘渡口鎮等5個糧食主產區,建設高標準農田7.36萬畝,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
3.注重效益,堅持兼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在規劃設計高標準農田時,我們根據丘陵山區園田化的特點,在田塊平整方案上做到數量準、考慮細、測點密,分等高線進行土地平整,盡量少動土方,田塊與田塊之間的高差控制合理,防止田埂塌方造成水土流失;在建設標準的選擇上,適當降低建設標準,降低開發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做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贏”。
二、創新發展理念,綜合措施開發高標準農田
1.水利措施。在高標準農田施工中,我們用項目總投資的70%以上資金,修建、整修山塘水庫、大壩和渠道等水利基礎設施。在山上,大力整修山塘水庫,增加庫塘儲水容量,為旱季農田用水提供水源;在山坡,新建砼防滲灌溉渠道、開挖疏竣渠道渠道,通過放水、引水形式將庫塘水通過渠道流入梯田,使坡耕地作物灌溉用水方便;在山下,新修、整修田間排渠、田間灌渠,便于洪災時農田排澇。
2.農業措施。我們在改造梯田時,陡坡區田面寬度設置為7m~18m,緩坡區田面寬度為21m~35m,田塊耕地地形實行大彎就勢、小彎取直;陡坡梯田修成寬度5m以上的田面,緩坡地改造以道路為框架劃分耕作區,梯田地塊盡可能造大;機耕道長度根據農田機械化耕作方便,有效路寬4m,其中泥結碎石路面寬3.2m,提高機械化操作,建成梯田纏腰、土地肥沃、耕作方便的高標準農田。
3.林業措施。在丘陵地區土層薄、水利條件差的坡耕地,我們栽植抗旱、抗瘠薄的水保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對能夠澆灌的水平梯田,栽植經濟林,采取果草間作、果糧間作等形式進行治理,既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
三、破解發展難題,整合資源開發高標準農田
1.爭取財政投入,大力開發。丘陵山區地形復雜、施工難度大,原有的投資標準偏低,我們實施高標準農田連續立項、年年爭取,逐年加大投入規模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2011年,我們第一年投入1 364萬元實施萬畝高標準農田;2015年,計劃投入2 828萬元實施2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著力打造丘陵地區糧食核心區。
2.整合項目資金,聚集開發。近年,我們堅持按照“政府統籌、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捆綁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在農綜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整合國土整理、農綜開發、水土保持、以工代賑等各類涉農項目資金5 500萬元,建設規模化、現代化的高標準農田,促進糧食產業發展。
3.搞好土地流轉,規模開發。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我們以承包、租賃、轉租等方式,將農田流轉給種田大戶,形成規模經營,有效破解園田化高標準農田實施過程中耕地調整的難題。近年,在邵陽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共催生50余戶種糧大戶,流轉水田1.3萬畝,帶動項目區農戶種植優質稻、雙季稻5.3萬畝。
一、對標工作部署,今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
年初以來省直各部門和14個率先縣(市、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按照“五個集中”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整合建設指示要求,做到當年立項、當年建設,力求年底投入使用,實現了項目建設穩步開局。
當前各縣(市、區)大多數已經完成招投標任務,工程建設穩步實施推進。從發改部門的建設情況看,榆樹市、農安縣、雙陽區正在施工,九臺區、永吉縣、公主嶺市進度迅速,工程已經完成達70%以上。從農發部門的建設情況看,農安縣、德惠市、梅河口市、東遼縣、前郭縣工程建設行動迅速,均已完成60%以上。從國土部門的建設情況看,農安縣、九臺區、敦化市、梅河口市、洮南市、撫松縣計劃年底全部完工,德惠市、梨樹縣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設。
二、堅持未雨綢繆,抓好明年項目調度對接工作
推進高標準農田項目整合建設是我省實施率先實現農業現代戰略的首要舉措,2016年的項目建設收到積極成效。為了做好明年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要堅持主動調度、緊密協調,確保明年工作實現無縫對接。7月份以來,省率先辦協調省發改委、省農發辦、省國土廳、省水利廳與14個縣(市、區)進行項目安排對接,于8月15日、9月2日先后2次調度項目對接安排情況。9月6日組織召開了省直相關部門與14個縣(市、區)的對接協調會議,對明年項目安排進行敲實。9月19日又再一次調度項目安排情況。目前看,明年項目安排與今年項目規模大體持平,初步測算,2017年高標準農田項目約215萬畝,總投資近31億元。
三、落實“五個集中”,著力將項目整合實施到位
1、2012年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和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項目全面完工已通過市級驗收組驗收并取得市驗收組一致好評。2012年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工程項目完成情況:
1、2012年度土地治理項目財政資金總投資18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20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480萬元,市財政配套資金60萬元,區財政配套資金60萬元。
2、2012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項目:
a鎮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高標準農田1萬畝,栽種防護林1.25萬株,推廣頻振式殺蟲燈400臺。
b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高標準農田0.38萬畝,推廣頻振式殺蟲燈400臺。
3、2012年度支持少數民族鄉建設工程項目:改造中低產田0.16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800畝,新建水陂1座,電灌站2座。
4、2012年度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項目:
a、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700萬株高產嫁接油茶容器育苗新建項目》,財政資金總投資15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0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40萬元,市財政配套資金5萬元,區財政配套資金5萬元。
b、市蘑菇開發有限公司《1200萬袋茶樹菇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新建項目》,財政資金總投資7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5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20萬元,市財政配套資金2.5萬元,區財政配套資金2.5萬元。
2、2012年度成功爭取到1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及支持少數民族鄉建設工程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189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35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432萬元,市財政配套資金54萬元,區財政配套資金54萬元。2產業化經營貸款貼息項目中央財政資金28萬元。
3、2012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及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過省級評審并獲得通過。
二、下步工作思路:
1、做好迎接國家、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驗收準備工作。
2、認真做好201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的測量、設計工作,按時完成“十二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報告。
3、對2012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及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中的渠道襯砌及配套建筑物工程項目進行招投標、施工。
4、提前實施201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的土方工程。
5、實施好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中的新建水陂、電灌站及倒虹吸等水利措施工程項目。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