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6:55: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現代農業 發展現狀 創新 瓶頸
[中圖分類號] S-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8-0046-02
祁縣是一個傳統農業縣,農業基礎條件優越,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山西省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先后榮獲中國辣椒之鄉、中國酥梨之鄉、中國梨產業十強縣、全國水果建設百強示范縣以及三晉養牛第一縣等稱號。長期以來,我縣一直是全省主要產糧區和大太原都市圈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是農業部確定的小麥、玉米、水果、肉牛等品種的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曾經被時任省長張寶順寄語“執山西農業之牛耳”,袁純清書記對我縣的“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也給予高度評價,這一切都印證著我縣農業的凸顯優勢。
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糧食生產穩中有升
我縣是典型的農業縣,農業基礎條件優越,糧食生產條件得天獨厚。 2013年我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38.8萬畝,糧食總產2.23億公斤。
2.水果產業發展強勁
產業發展上:全縣果樹面積19萬畝,其中梨樹面積15萬畝,蘋果面積3.7萬畝。現有恒溫冷庫200余座,土窯洞2.3萬余孔,總貯藏能力達到20萬噸,水果貯藏量10萬噸,水果貯藏增值1億元。
經營機制上:全縣現有果樹專業合作社組織65個,從事果品流通營銷經紀人達到3000余人,貯藏運銷大戶達30余戶,并有耀華、麒麟、華裕、源凱、新晉川5家果品貯藏營銷龍頭企業取得了自營出口權。作為“一縣一業”的水果產業已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3.畜牧產業蓄能增勢
產業規模上:全縣牛飼養量達到15.8萬頭;奶牛存欄2.19萬頭;豬飼養量達到42.72萬頭;雞飼養量達到830.5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50279噸、49734噸和53674噸。
發展后勁上:奶牛養殖業實施奶業“1135”工程,建成全省最大的奶源基地縣和全國重點奶源基地。肉牛養殖存欄千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場3個,存欄200頭以上肉牛養殖場42個。
4.設施蔬菜蓬勃發展
蔬菜產業特別是設施蔬菜近兩年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園區建設、標桿示范等措施積極推進,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截止2013年全縣蔬菜播種13.1萬畝,總產達到39.4萬噸,累計發展設施蔬菜2.7萬畝。城趙、賈令依托華祁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加農戶模式的訂單農業,辣椒種植面積突破3萬畝,產品行銷八個省市,獲得了“中國辣椒之鄉”稱號。
二、把脈產業發展現狀,會診現代農業發展瓶頸
1.現代農業整體水平亟待提升。
縱觀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狀況:基地生產相對發達,龍頭企業不強,導致產業鏈條未能充分延伸。如我縣果菜牛均形成一定優勢規模,而48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無一家國家級龍頭企業;如我們的酥梨遠銷美國、東盟、港澳,雞蛋直供香港,但我們的農產品沒有一個馳名商標;產業化機制缺位,各產業的產、加、銷,仍處于一種粗放經營狀態,導致各產業一體化的組織機制和互利機制仍未全面建立。
2.土地流轉、資金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瓶頸
發展現代農業,實行規模經營,土地、資金是關鍵要素。縱觀我們園區的發展,土地的流轉,都不是輕輕松松實現的,流轉土地不一定都難,難就難在連片流轉;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規范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糾紛仲裁機制兩大服務體系,加快全縣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步伐,促進規模經營良性發展。再說資金,現代農業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資本農業,投資強度大,而經營實體普遍反映資金周轉困難,融資難,貸款門檻高,更無法實現大規模擴張發展。
三、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現代農業發展舉措
1.抓基礎,持續做強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
發展現代農業,要有良好的生產條件,良好的發展規劃,良好的配套體系,所以必須緊緊抓住條件建設,為優勢產業發展打好基礎。
1.1持續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要加快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要繼續實施新增糧食產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不斷提高全縣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要繼續高標準推進水利建設、設施農業建設,促進設施農業集中連片形成區域優勢;要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大力推廣各項農業新技術,充分把新技術應用于產業、轉化為效益,確保我縣農業的基礎優勢。
1.2著力抓好板塊農業。要按照“108綜合發展廊帶”規劃、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進現代農業。要以園區、市場為抓手,持續推進“四個十”工程,積極建設六大農業基地打造農業五大市場,樹立產業標桿,延伸產業鏈條,形成具有明顯特色的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的優勢產業帶。
2.抓改革,激活發展現代農業的各類要素活力
2.1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穩定農村承包關系基礎上首先要給農民確權,盡快把農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體持有的建設用地等資源以法律憑據的形式確定下來,才能保障農民的財產權。第二要積極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必須建立縣鄉村流轉服務體系、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并規范運作,然后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心的實踐基礎上,探索成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立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辦法,穩妥有序盤活農村產權要素。第三要完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機制,在嚴格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讓市場在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此外,還應創新更多的制度機制,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等等。
2.2引深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業生產的特點是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見效慢,現行的金融政策和農業產業發展存在不匹配因素。應逐步推進面向農業農村的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或實體,增加農業融資途徑。積極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探索推進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木資產、牲畜活體等形式的抵押貸款,讓農業加工企業、農民融資有方。從而不斷釋放農民相關財產權活力,走出一條產業發展、農民增收、金融機構盈利的新路子。
三、抓機制,生成發展現代農業的強大動力
1.建立項目整合機制。繼續加大項目整合力度,明確重點項目后,將財政、發改、農、林、水、牧等各類資金統籌整合,實行多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辦法,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產業的扶持力度,樹立產業標桿,真正發揮出財政資金、項目資金的引導作用。
2.建立農業招商引資機制。政府要以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多層次開展農業大招商、大引資活動,吸引社會資本、有識之士投資現代農業,圍繞高效設施農業、生態休閑等開發建設,占領新興產業的制高點,不斷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和領域。通過推進農業市場化進程,引導公司農業、資本農業在農業大格局中占有一定比例,形成多元化投資、多主體經營、多層次發展的局面。
四、抓投入,強化發展現代農業的資金保障
1.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縣級財政:要以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為原則,保證全縣財政每年對農業總投入的幅度逐年增長;直補資金;要嚴格管理規范落實各項支農直補資金,確保鈔票進入農民的口袋;項目資金:要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積極發揮財政性投資的引導作用,
2.加強信貸支農。現有金融機構應把信貸投放重點放在農業農村,加大對農戶、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支持,讓農業加工企業、農民借貸有門。要創新信貸支農辦法,加強政銀合作,應由政府牽頭開展銀農對接活動并形成機制,由農業部門篩選一批現代農業建設重點項目,與各金融單位進行有效對接合作,增加涉農信貸投放。
五、抓支撐,優化發展現代農業的支持條件
1.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大力實施農民技能培訓工程,對農民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使受訓農民每人至少掌握1-2項實用技術,每戶有一名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
2.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水平。圍繞農業科技創新和標準化生產,大力推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新標準的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在農業信息化應用上,以農廉網為載體,建立健全產前、產中、產后信息系統,全方位打造農業科技支撐體系。
3.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繼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度,繼續責任到人,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要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大力實施農資市場專項整治,建立鄉村兩級監管體系,建設覆蓋生產、儲運、銷售各環節的質量追溯體系,確保農業產業安全,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機理;基本思路;形成因子;策略取向
中圖分類號:F3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6)10-0037-07
所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是指促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孕育和成長的相互聯系機緣和相互作用道理。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發展和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是極其重要的關鍵環節。而要加速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壯大,就必須首先弄清楚其形成機理。本文即對此展開分析和討論,在透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的同時,提出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操作策略。
一、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
能夠影響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態、文化、市場、產業等多個方面。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正是這些影響因素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和綜合作用的結果。
1.生態耦合機理
氣候、水文、地理等自然特征,土地、生物、礦藏等自然資源稟賦,以及依附在自然特征和自然資源稟賦基礎上的農作物集聚種植,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原生基因”和“初始載體”。
其一,自然特征導致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孕育及成長。氣候對于塑造自然系統起著決定性作用,是關乎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存在和發展的先決性條件。水文是構成環境的重要物質,是關乎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茁壯成長的最活躍的因素。地理及其臨近性可充分發揮技術、地緣、文化和社會背景等地域優勢,可共享各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等,會產生規模效應,可促進隱性知識的學習與交流,求取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外部規模經濟溢出效應。
其二,自然資源稟賦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的發展基礎。農業是一個對自然資源稟賦依賴性很強的產業。土地、生物、礦藏等自然資源稟賦是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的必要條件和物質基礎,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從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自然資源稟賦優越的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態勢也更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成果也越突出。
其三,農作物集聚種植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
2.人文孕育機理
由歷史文化、人力資本、市場環境、政府引導和調控等共同構成的深厚的“大人文”底蘊,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成長載體。
其一,歷史文化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社會基礎。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存在一定程度的繼承性和延續性,區域內的原有文化對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大量實踐證明,特定區域認執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有一條主線,這條主線就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會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潛移默化形成內生性發展。尤其是到了現代社會,現代農業在新的科技高度開始重新的內生式發展,逐步形成了農業生產綜合體、特色農產品生產集群,特定的歷史文化及其傳統更是成為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不斷創新、累積、溢出的社會基礎。
其二,人力資本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要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是在新知識、新理念、新工具、新手段支撐下形成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其發展要求同時具備經濟上的低成本、技術上的高含量、生態上的可持續以及社會上的普惠包容。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可以重新定義農業發展的內涵,重新構造農業生產流程,促進農業新型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推廣,提高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自身的發展水平和其在經濟中的相對比重。
其三,市場環境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內生要素。良好的市場環境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迅速發展的有利保障;反之,則會阻礙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良好的市場環境以及規模經濟與協同競爭共同形成的市場驅動力,對于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會產生如下積極作用:充足的市場需求為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成長空間;市場內客戶結構決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產品類型;開放的交易機制有助于降低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成長成本;有序的廠商結構有利于促進整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其四,政府的引導和調控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外推力。這主要體現在:政府通過制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通過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加強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品牌建設;通過提供有效的公共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通過加大科研投入開發新品種以及通過引進新品種來提高區域內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通過提供有效的公共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寬松外部環境的形成;通過制度變遷落實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政策投入和防范產業集群發展的盲目性、跟隨性以及產業間的惡性競爭。
3.結構演進機理
由產業周期、升級優化、根植性、比較競爭優勢、價值鏈等諸多方面共同構成的結構性因素群,影響和調節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演進過程的快慢。
其一,產業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萌芽期的產業,特定要素或者產品會出現小范圍的集聚,產業內企業數量較少,各個企業基本上處于同一生產環節,生產線和產品存在著嚴重的同質現象,產品類型較少,技術也不成熟,市場需求有限,這些都限制了產業集群的發展。成長期的產業,特定要素或者產品集聚速度加快,區域內企業數量和結構有了較大的發展,產業內企業數量大幅增加,產業鏈條開始延伸,分工不同的企業共同支撐起產業集群活動,企業間的經濟技術關聯程度大幅提高,產品類型也日漸豐富,產品品牌正在形成。而成熟期的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區域品牌已經形成,市場開發程度較高,市場份額較為穩定,市場需求主要表現為產品的迭代更新,產業集群發展處于穩定狀態。衰退期的產業,很多產業由于技術上的限制導致形成了需求上的限制,從而導致了市場需求萎縮,產品生命周期和產業生命周期都面臨重大挑戰。產業衰退會導致產業集群消亡,產業再成長則會使產業集群實現轉型發展。
其二,產業優化升級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人們對于供給的需求也不再單純地表現為對必需品的需求,而是正在實現由量向質的轉變,如何更好地適應需求的變化,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是產業持續發展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迎合市場需求,適時地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豐富產品內涵,實現產業發展的優化升級,才能在市場發展轉型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就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而言,推進技術革新,完備產品儲備,推進產品升級,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條件。
其三,根植性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方向的潛能。根植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于特定產業經營的熟悉程度、內部運作機制的掌握、經營關系網絡的成熟等因素使得其繼承者更加具備入行的優勢;二是產業經營會引起其他人的模仿,后來者的模仿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給方的數量,提高了市場的競爭度,經營者之間的相互模仿競爭和合作促使了技術的革新和傳導,提高了產業收益,促進了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就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而言,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式發展帶來的收益會使得繼承者掌握企業在產業集群式發展中的經營經驗,形成完善的運作機制,同時也使后來者積極地參與到集群的發展之中,壯大產業集群的規模和發展隊伍,從而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其四,比較優勢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必要條件。就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而言,比較優勢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業發展所具有的較高的自然依賴度賦予了自然地理更多的先行優勢。比較優勢(特定的環境或者豐富的資源)的具備使特定區域發展特定類型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機會成本較低,發展收益更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阻礙較小。從我國農業發展的實踐來看,無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轉變,還是農業產業鏈條的構建,還是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比較優勢(動態比較優勢)都為農業的升級發展提供了較低的發展成本,實現收益的周期較短,收益相對較高。
其五,完整的價值鏈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壯大成長的突破性條件。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的產業環節處于分離狀態,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之間缺乏中間環節的鏈接,農產品的消費質量較低;農業生產內部的各個環節發展緩慢,彼此之間的經濟和技術聯系程度較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分離,農業生產收益較低,農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受到挫傷,使得農業發展的后勁不足。因此,要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壯大成長,必須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及貫穿整個環節的運輸物流和信息咨詢與服務完整地結合起來,將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業鏈條嵌入到大市場的價值鏈條之中,擴大市場范圍,提高產業集群的收益,為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突破性要素。
4.產業互動機理
產業關聯度、合作需求、產業組織模式選擇、消費需求培育、供應鏈建設、基礎設施共享等諸多方面共同構成的互動性因素群,決定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演進結果的優劣。
其一,產業關聯度決定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從大產業視角看,如果一個地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與其產前關聯產業、產后關聯產業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該地區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就有了廣闊的拓展空間。否則,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真的就“群不起來”。
其二,合作需求決定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內生動力。區域內眾多的農戶、加工企業、運輸組織、服務機構、科研機構和政府等相互合作的意愿強烈,能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僅能逐漸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而且能共同促進區域內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其三,產業組織模式選擇決定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凝聚力。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組織模式是指在農業產業集群總體框架下,集群內各個職能單位以生產為核心聚集成群的具體方式。依據產業“投入―產出”價值形成過程,可以將農業產業集群組織模式分為聚合型、發散型、網絡型、平行鏈型四種類型,其中聚合型、網絡型兩種類型的凝聚效應較大,發散型、平行型兩種類型的凝聚效應較小。但無論怎樣,這四種類型的農業產業集群組織模式,都在推動著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及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其四,消費需求培育決定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規模。消費需求包括存量消費需求和潛在消費需求。就存量消費需求而言,不同的區域由于具備不同的經濟社會環境,擁有數量不同的人口規模、強弱之分的農產品加工能力、服務種類和服務質量不同的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水平,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規模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具備較多人口、較強的農產品加工能力、發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的區域形成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其發展的規模要大于那些在這些因素上發展滯后的區域所形成的產業集群。就潛在消費需求而言,現有的市場需求受制于高度同質化的市場供給,同質化的農產品供給使得市場需求剛性導致市場規模受限。只有實現農業生產精細化,豐富農產品的需求屬性,培育市場需求,打破市場需求剛性,才能進一步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規模。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消費需求不僅可以向生產者發出生產產品的信息,而且能夠告訴生產者消費者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需求結構更加復雜,一種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從研發、培植、生產到營銷、運輸所形成的價值鏈過程已經很難由一家企業獨立完成,即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生產過程的相互關聯性更強,關聯生產者要想獲得內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就必須將大量與現代農業某一特定產業或產品相聯系的關聯支撐機構集聚到一定的區域內,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縱向關聯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其五,供應鏈建設決定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高度。價值鏈決定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價值形成、價值構成,供應鏈建設則決定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價值實現方式。供應鏈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高度,這是因為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是由眾多的經濟利益主體基于經濟上或者技術上的關聯有序地組織形成的經濟關系體,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企業。通過改進企業間的供應鏈建設,將各個利益主體所提供的生產要素和資源要素有機聯系起來,催生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緊密度和凝聚力,提高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高度。
其六,基礎設施共享是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硬件支撐。基礎設施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體現,也是經濟社會實現進一步發展的硬件支持。基礎設施條件優越的區域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社會發展程度較高;而基礎設施條件存在不足的區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社會發展水平也相對較低。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而言,東部地區由于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經濟發展水平也較高,而西部地區由于基礎設施發展較為滯后,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格局。同樣,就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而言也是如此,基礎設施完善的區域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往往具備初始優勢,進而可能導致形成累積優勢,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持續性增長。
二、理智性利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的
基本思路明晰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就可以形成理智性利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的基本構想。
1.重視夯實厚重的生態耦合環境
要將尊重自然條件,保護自然資源,謀求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協同生存和協調發展的緊密結合與良性互動狀態,作為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原則。
為此,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堅持和完善現展方式,改善和保持優質的生態環境,從而為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首要前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需要轉變傳統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模式和農產品加工模式,通過技術革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裝備升級提高生產的產出效率,通過管理革新優化農業生產的市場運作,節約資源的投入總量,實現農業生產的提質增效發展。大力推進農田灌溉水源保護、土地平整和土壤肥力恢復工作,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制度,避免出現“先生產、后污染”或“邊生產、邊污染”等以犧牲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
比如說河南省鄢陵縣,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地帶,陽光充足,泉甘土肥,生物資源豐富,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為該縣成為國內知名的現代花木產業集群和自然風光旅游景點奉獻了“奠基禮”。
2.重視秉承穩固的人文孕育基礎
要將重視人文理念的培育,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軟環境,作為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抓手。
為此,一個核心任務就是促成農民發展思想的轉變、傳統觀念的革新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實現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僅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例。現代農業是市場農業,市場導向要求農民不能將目光僅局限于自身能生產什么,更要著眼于市場需要什么;現代農業是優質產業,農業生產和農民身份并不是社會底層和低收益的代名詞,現代農業生產前景輝煌;現代農業是科技產業,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不能僅僅依賴于傳統農業生產經驗和加工工藝,更要依賴科技進步和工藝革新。
再比如說河南省鄢陵縣,其花卉栽培始于唐代,興于宋代,盛于明代和清代,其長期形成的花歷史、花文化、花人才、花技術、花市場、花政策等,為該縣鋪設了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運行線”。
3.重視拓展多維的結構演進路徑
要將促動產業結構演進的進程,糾正產業結構演進中的偏差,確保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走上正確軌道,作為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約束。
為此,一個核心任務就是明確和踐行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的優勢競爭途徑,極大地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競爭力。歸納起來,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的優勢競爭途徑有三個:一是成本競爭優勢途徑。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生產帶來的資源聚集,發揮外部經濟優勢;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公用基礎設施和專業設備,降低產業公共投入水平,提高公共設施設備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干中學”和“知識溢出”效應,降低集群的人才集聚和培養成本。二是價值競爭優勢途徑。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是由眾多存在經濟或者技術上聯系的多個經濟主體聚集在一起構成的產成品生產綜合體。一般而言,整個集群基本涵蓋了從初級產品到高級產品的生產過程,可以形成一個閉路的價值鏈條,產業鏈條基本完整,價值增值能力強。三是品牌競爭優勢途徑。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可以提高與政府的議價能力,改善與政府的公共關系,進而獲得政府在品牌建設上的支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認定是一個事實案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品牌建設更多的是產品品牌建設和產業品牌建設,這種品牌優勢具有較好的集群公用價值,集群內大多企業都可以使用集群品牌,形成品牌優勢。
又比如說河南省鄢陵縣,其緊抓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和美麗中國建設等重大機遇,適時地籌劃花木產業發展周期,不斷推進花木產業的升級優化,在全縣一半以上的鄉鎮根植花木產業發展理念,全力強化本縣花卉產業的比較競爭優勢,持續提升全縣現代花木產業集群的價值鏈,為該縣開啟了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動力鍵”。
4.重視拉長完整的產業互動鏈條
要將不斷地延伸現代農業的產業價值鏈,構建基于完整產業價值鏈條的人才專業培養機制、勞動力就業吸納機制、資源聚集和優化配置機制、增長極與輻射地交互機制和產業融合發展機制等“五大機制”,利用產業鏈條的聯動效應促進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取向。
為此,一個核心任務就是拉長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條,構建經濟利益共同體和技術關聯共同體。完整產業鏈條將處于產成品過程中的各個企業鏈接在一起,整個產業鏈價值實現是單個經營主體價值實現的前提,產業集群內部要求各個經營主體合作于共同的經濟利益,各個經營主體之間利益方向具有一致性。換句話講,企業層面和產業層面的利益訴求是一致的;經濟訴求目標的一致性會促使集群內各個企業相互合作,從而推進技術創新,甚至成立集群層面的技術創新主體。經濟利益共同體和技術創新共同體可以進一步促進產業融合和產業業態創新,從而進一步延伸產業價值鏈條。
還比如說河南省鄢陵縣,大力發展觀光旅游業等花木產業的關聯產業,廣泛地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推動緊密型產業組織模式的形成和發展,通過花木供給品種和質量的升級推動培育新的消費需求,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花木銷售供應體系,并日益完善道路、電網、亮化等基礎設施,成為了加速構建和全面升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活力源。
三、全力培養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因子的
策略取向1.搞好頂層設計,明確規劃分工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認真做好農村工作的頂層設計工作,統一部署,協同推進,制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牽頭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政策扶植、區域安排、產業協同、科技提升、服務支撐、級別評定和品牌培育等工作,構建支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社會化體系。
另一方面,要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功能劃分,明確各直接職能部門的責任界定和工作范圍,突出國土資源部門的農業發展土地工作職責,突出農業廳局的產業集群培育、認定、評級和管理職能,突出發改委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工作,突出水利廳局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田水利灌溉等方面的作用,協調做好電力系統的電力供應工作。
2.強化資金支持,提供科技支撐
一方面,要推進建立政府主導的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本有機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投資基金,加大重點項目和重要集群的基金支持工作;協調做好銀行信貸工作,對于符合條件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政府擔保或者政府貼息貸款,協調銀行做好涉農貸款的工作,引導銀行資金流向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建設;鼓勵農業保險險種的構建和實施,為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金融保障。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對于公共性農業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產權保護和流轉應用機制,加大對于重點項目和關鍵環節突破性創新的獎勵力度;鼓勵科技企業參與到農業科技創新的進程中來,搭建個人創新成果孵化平臺,化解經營主體創新過程中的潛在風險。鼓勵集群內各個經營主體之間協同合作,構建集群科技服務體系;構建“二元”和“二維”的科技支撐體系,發揮公共性科研體系的基礎性和經營性科研體系的特定性科研支持,發揮集群內科研成果的針對性和一般性科研成果的普適性。
3.扶植競爭龍頭,優化發展環境
一方面,要將具有鮮明的資源特色、突出的比較優勢、巨大的發展潛力的產業,作為特色主導產業扶植對象,并發展和構筑特色農業集群。鼓勵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做大做強,培育競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品生產和成本競爭方面的優勢,發揮龍頭企業對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內其他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尤其是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內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中,不僅要鼓勵龍頭企業主動參與進來,而且要鼓勵其與其他經營主體進行要素重組和產業聯合,切實成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跨越式發展的主導力量。
另一方面,要重塑良好的發展環境,這是發展和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生產力、吸引力、競爭力和創造力必備條件的新理念。強力打造招商穩商的人文環境,依托人文環境的改觀促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環境的寬松;強力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依托政務環境的美譽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觀念的改變;強力打造公正規范的執法環境,依托執法環境的改善促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信心的增強;強力打造創業創新的服務環境,依托服務環境的優化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動力的增強;強力打造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依托社會環境的善治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氛圍的改善。
4.培育產業園區,打造知名品牌
一方面,要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加工園區建設,建立以加工園區為核心,以農業生產基地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精深加工體系,充分發揮加工園區的信息聚集優勢和信息傳播優勢,發揮加工園區的交易平臺功能;對加工園區實行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植,吸引社會資本到加工園區建廠投資。
另一方面,要加大“地理標志產品”的宣傳力度,扎實推進區域優質農作物的地標推薦和認定工作,做好優勢特色農作物原產地的保護工作,推進區域特色作物和產品的統一標識和宣傳工作,努力推進知名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作物和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5.制定激勵政策,促成協同聯動
第一,要完善現代農業發展的扶植政策,強化努力推動實現農業現代化和發展新型現代農業的示范效應。和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整合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通過合約形式將農戶、合作社、加工公司和分銷公司鏈接起來,構建寬泛意義上的農業產品供給者,就能形成市場優勢;整合各項經濟活動,將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相對獨立的經營活動聯系在一起,重構產品價值鏈,降低農業經營成本,就能獲取產業經營的比較優勢;整合各項社會資源,將農業生產、工業加工、服務業、科學技術等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要推進產業協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形成“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產業發展格局。假如將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比作一顆樹,那么,作為第一產業的現代農業是整個產業集群的根蒂,作為第二產業的現代工業則是產業集群的樹枝,而作為第三產業的現代商業和服務業則是整個產業集群的樹葉,三者具備不同的發展情形,在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中任何一個產業都不可偏廢。只不過,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層次,其中的一個產業發展速度較快,或者占有較主導的發展地位而已。
第三,要推進產業融合,構建新型產業業態。一般來說,要在現代農業發展和內部產業協同的基礎上,推進現代農業和現代加工業、現代商業和服務業等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現代農業與現代加工業的深度融合,就可以進行農業初級產品的精深加工,拉長農業發展鏈條,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現代農業與現代商業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就可以拓寬資金、人才等傳統投入要素和技術進步、管理創新等現入要素的募集渠道,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提振多功能農業發展。
6.鞭策創新發展,改革管理體制
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土地入股、技術入股、管理入股等多種要素入股參與生產和利潤分配方式;深入實施“農戶+公司”“農戶+基地+公司”等多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探索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內各個經營主體代表聯席會議制度,討論決定集群重大的發展事項;推進投融資制度改革,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投資基金,搭建多途徑資金支農渠道;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開展,構建縣級以上土地使用權流轉交易平臺和機制,提高各種生產要素的金融化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進管理體制變革,將政府的發展職能和監管服務職能進行有效界定和徹底分離,適時地推進廢除冗余行政許可事項的進程,簡政放權,認真履行政府的服務職能;建立產業協會或集群協會,突出產業(集群)協會內部服務、咨詢、溝通、監督、公證、自律、協調等多種功能,使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陶雪娟,杜輝,饒萍.關于上海推進現代農業科技進步的對策與建議[J].上海農業科技,2008,(5).
[2]王海杰,李延朋.農業產業集群的組織模式及行為協調機制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1,(12).
[3]周瑞云.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措施的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22).
關鍵詞:柳山湖;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柳山湖鎮位于赤壁市西北部陸水河與長江交匯處,東連赤壁、西接三國赤壁、北與嘉魚毗鄰、西北與洪湖隔江相望,距赤壁城區45公里。柳山湖鎮國土面積32平方公里,為低山丘陵與長江沖積平原交匯過渡地帶,是三峽試驗壩――中央直屬陸水水庫樞紐工程庫區移民鎮,是湖北省最早整體搬遷、集中安置的移民建制鎮。
一、產業發展現狀
(一)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近5年來,鎮政府籌集9000萬元資金建設和改造四大農業生產設施建設工程。第一,農業水利實施建設初具規模。目前,興修了東、西、南、北、主干渠五大水利主渠道27公里,支線渠59.7公里;建成抗旱機泵站38處,新建22千瓦排灌泵站1處在全鎮形成“排灌無死角”的生產條件。第二,土地整治成效明顯。土地平整項目投資3155.76萬元,完成臘里山1200畝稻田改造,已初步形成現代農業生產條件。第三,道路建設得到較大改善。近幾年,投入資金300余萬元,修整田間“井”字公路87公里,硬化環鎮公路30公里,全面實現了環鎮公路村村通。
(二)收入水平得到較大提高。2013年,全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2.95億元,比2010年的2.28億元增加0.67億元,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8568元,比2010年的5810元增長14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連續四年超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幅。
(三)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實施“兩改一推一轉”,目前已逐步建成了16000畝的優質稻基地、6000畝優質棉花基地、4000畝速生林基地和2000畝低湖田改養龍蝦和湖泊實施無公害網箱養鱔水產養殖基地四大種養業示范基地。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基地建設,使種植的柳山大米、棉花遠近聞名,網箱養殖的無公害鱔魚已進入上海市場,遠銷日本。
(四)資金投入不斷增加。一是實施市區共建、城鄉對接,每年對口幫扶項目達50個、資金近8000萬元。二是引進企業資金。在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基礎上,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先后引進赤壁坤元農業、成都綠態果業、咸寧果香園有機農業公司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建立多家農業產業合作社,有力地支持了全鎮現代農業建設,吸納近500―800農業勞動力就業。
二、產業發展的優勢及不足
(一)產業發展優勢
1、獨特的區位優勢。柳山湖鎮地處鄂東南,東連楚贛、西接巴渝、北抵長江、南及瀟湘,具有承東啟西,南北交匯的獨特區位優勢。與此同時,柳山湖位于陸水河以西與三國古戰場赤壁毗鄰,給柳山湖的生態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商機。
2、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種植業及水產業資源豐富。區域內24139畝耕地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棉花,旱地平坦適宜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松柏湖3000畝水面及數量眾多的內河水塘、湖泊、低湖田,適宜種植水生蔬菜,開展大規模網箱養鱔、龍蝦等名優水產。
3、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柳山湖鎮逐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轉變,初步形成了果蔬、水稻、水產和棉花四大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它們以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也提高了市場的競爭力。
(二)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1、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在現行農村土地政策下難以從整體上改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生產條件。水利、主排灌渠與農村土地之間缺乏有效的聯接,排灌設施老化失修,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
2、產業發展基礎薄弱。柳山湖工業處于起步階段,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農業發展水平較低,傳統作物仍占主導地位,優勢特色高效產業所占比重仍然較小,農產品附加值普遍不高。農產品商貿流通發展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尚未形成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3、生產要素匱乏。目前雖然擁有農業資源要素低廉的相對優勢,但高素質人才匱乏,尤其是農村缺勞和農民素質不適應現代農業的問題影響優勢產業健康發展。資金匱乏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引進企業少,農產品的技術含量低等現狀,都是由于生產要素匱乏的表現,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的需要。
4、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多年來,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經濟比較落后,盡管近幾年各級政府對柳山湖鎮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但總體上,產業發展仍是一種粗放型、內向型增長方式,對投資拉動的依賴性較強,制約著柳山湖經濟的發展,導致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三、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推進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依托重點產業,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經濟效益的具有帶動作用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促進產品和產業的升級。其一,培育和扶持一批能帶動本地農業結構調整、連接本地農產品生產基地、與廣大農戶關系緊密,競爭力、帶動力強的加工型、科技型龍頭企業。其二,加強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其三,通過推廣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探索“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家庭農村”等模式,將眾多分散的農戶聯結起來,共同參與到產業化經營體系中。
(二)加強推廣宣傳。通過組織報社、電視臺等新聞單位,宣傳特色產業發展實施的重大意義,讓廣大農民享受知情權。在重點產業項目在所涉及的村、組樹立宣傳牌,廣泛宣傳項目的具體內容、進展情況,逐步提高社會經濟效應。
(三)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推進集群品牌建設,增強增強政府服務意識,為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提供信息服務。全面優化果蔬、水產等特色農產品品牌運作機制,增加特色農產品的地域文化內涵。不斷加大對優質企業的引導和支持,重點扶持品牌龍頭企業和特色合作社組織。
(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整合政府部門項目資金,統籌規劃,將資金向重點優勢特色產業傾斜集中使用。以政策和資金投入為保障,推進產業項目建設。一是抓住當前省、市關注柳山湖鎮,支持產業發展的機遇,努力爭取省移民、發改委、農業等部門資金支持。二是要制定土地使用、勞動力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規定,吸引外企業投資入駐,為重點產業建設提供資金投入保障。
(五)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招納懂行的精英、能人,組建一支專業營銷隊伍,推動營銷隊伍的建立和壯大,提升營銷能力,營銷人員要隨時深入市場,了解行情,及時反饋市場需求情況、包裝信息等等,指導農戶按需生產。采取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加強合作、交流;建立業務培訓制度,定期對合作社發起人、建設帶頭人和養殖、運銷大戶進行業務培訓。(作者單位: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1]魏德功、安永景、張超、向滋宜.貴港鄉鎮產業集群發展途徑與措施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1-4.
上半年主要工作總體概括為“七抓”:
第一,抓規劃完善。
1、按照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結合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和市級戰略功能區規劃,進一步修訂完善了全域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2、按照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建設的總體要求,組織編制了6個省級和8個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
3、組織編制了“198”市級戰略功能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規劃;啟動了龍泉山、龍門山生態旅游綜合功能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組織開展了一般鄉鎮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修訂完善工作。
第二,抓綜合示范。
1、按照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建設的總體要求,以產業發展為重點,深入推進年首批啟動的40個綜合示范項目、今年確定的19個率先建設示范點和4條率先建設示范帶的建設。
2、以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民居、塑造新風貌、創建新機制、培育新農民、建好村班子的“五新一好”為主要目標,充分運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土地綜合整治成果,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項目和資金,統籌推進田、水、路、林、村等綜合整治和產業發展,扎實推進6個省級和8個市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
3、統籌推進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線沿線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示范園區建設和示范項目的實施,著力打造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的典型,深入實施糧經產業“雙創雙建”等示范工程。
第三,抓產業發展。
1、在扎實抓好生豬、茶葉、獼猴桃、食用菌、伏季水果、泡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并制定了加快蔬菜、花卉苗木、中藥材等重點產業發展和生豬良繁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蔬菜、花卉苗木、中藥材等產業發展和生豬良繁體系建設的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
2、積極謀劃推進農業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發展,深入研究并明確了重點發展內容。在高端產業方面,著眼于國內國際農業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重點推進創意農業、生物農業和有機農業發展;在產業高端方面,立足于現有的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產業鏈上附加值最高的關鍵環節,占領“微笑曲線”的兩端,重點抓好制種育苗、精深加工、現代營銷和高端品牌打造。
3、著力推進蔬菜、花卉苗木、伏季水果、茶葉、獼猴桃、生豬家禽、優質糧油、中藥材、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生產基地建設,大力支持想真食品、佳享食品、金忠食品、康綠食品、豐豐食品、嘉竹茶葉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積極推進彭州濛陽、龍泉聚合等現代物流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品牌打造。
第四,抓項目投資。
1、堅持市場化的手段,發揮農業政策性投融資平臺的作用,充分運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土地綜合整治成果,引導社會資金大規模投入農業。
2、在搞好項目儲備、包裝,全力爭取部省項目支持的同時,積極會同市投促委、市水務局、市林業園林局等部門和各區(市)縣,大力推進農業招商引資,著力引進農業大企業、大集團、大項目。
3、按照“四個一批”的要求,加快意向性項目的簽約、簽約項目的落地、在建項目的實施和建成項目的投產。在深入實施419個農業在建項目的同時,重點選擇和推進實施了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集團等87個重大項目。
第五,抓對外開放。
1、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擴大開放年”工作部署,深入推進農業對外開放與合作。農業部、省政府和市政府共同簽署《共建統籌城鄉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合作備忘錄》,通過參加“天府四川寶島行”活動,加強了同臺灣的農業交流與合作。
2、進一步深化與、、、、等市州的農業區域合作,通過深入磋商研討,在農業技術交流、農業園區和農產品標準化配送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和營銷等方面形成了共識。
3、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推進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重點會同有關部門和區(市)縣,舉辦了“中國·國際油菜花節”和“首屆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結合首屆鄉村旅游節活動的開展,協調配合區(市)縣組織舉辦桃花節、梨花節、杏花節、櫻花節、采茶節、櫻桃節、枇杷節等20余個節會,在市內和上海、杭州、廣州、武漢、哈爾濱等城市,組織舉辦和參加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10次。
第六,抓機制創新。
1、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重點是按照“五個一致”的要求,認真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實測、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著力解決好產權制度改革中面臨的問題,保證農民群眾滿意。
2、充分運用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深入研究降低土地流轉門檻的辦法,在完善產權抵押、登記、融資辦法的基礎上,重點引導承包土地向種植大戶和生產能手流轉,大力發展家庭適度規模經營,提升土地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3、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適度規模經營”、“園區(基地)+專合組織+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等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完善了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4、深入推進農業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提升硬件、優化軟件”的要求,重點推進了雙流、郫縣、新津、大邑、邛崍、崇州、金堂、彭州等8個區(市)縣第一批64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建設,啟動了郫縣、雙流、崇州、蒲江等區(市)縣第二批21個服務站建設。
第七,抓質量安全。
1、圍繞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的要求,深入研究和推進有機農業發展,制定了加快發展有機農業指導意見,組織開展了有機農業專題培訓。
2、在深入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扎實開展基地農產品的檢驗檢測,組織實施農產品“三證”認證工作。
3、會同市食安辦、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商務局等部門,從4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實施蔬菜、水果、食用菌、豬肉等產品的產地準出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并實施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
上半年工作成效主要體現為“一好、二實、三明顯”:
“一好”:規劃編制修訂進展情況好。目前,市級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修訂完善后已公布;二三圈層14個區(市)縣已有12個完成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編制和修訂工作;二三圈層239個涉農鄉鎮已有183個完成現代農業產業規劃編制工作,占76.5%。
“二實”:一是示范建設工作扎實。按照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建設的總體要求,各區(市)縣結合“四大基礎工程”的實施,在11條示范線上和新農村示范片內落實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89個、標準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112個、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03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47個、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440個、農機化示范點31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業物流示范項目24個、四星級以上農資網點121個、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農業在建項目137個。其中,在今年確定的4條率先建設示范帶上,將重點打造示范園區31個、基地30個、合作社36個、龍頭企業48個、物流市場9個,實施重大農業項目46個。二是產業發展工作扎實。圍繞實現農業“三個效益”,各區(市)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以制種育苗、精深加工、現代物流和品牌建設為重點的產業高端發展,啟動了以生豬曾祖代種豬場、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花卉良種繁育中心、伏季水果品種資源圃、獼猴桃基因庫等建設,全市建成規模現代農業園區124個、家庭農莊(場)179個,初步形成了郫縣冠鑫(汀沙)現代農業產業園、大邑安韓現代農業園區、新津大學生現代農業創業園等20余個新的產業發展示范基地。
1.1糧油生產平衡增產
加強土地保護,開展高產高效創建攻單產,糧油產量持續增加。2015年,全縣種植糧油作物13.55萬hm2,比2010年增加0.70萬hm2,糧油總產60.75萬t,比2010年增加4.69萬t。
1.2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按照“名、特、優、新、稀、缺、淡”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以“千億示范工程”為抓手,著力抓好黃花、柑桔、蔬菜三大產業,全力促進農民增收。截至2015年,全縣柑桔、黃花、蔬菜、茶葉、蠶桑、藥材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達4.33萬hm2,比2010年增加了1.33萬hm2,增幅達44.29%。
1.3現代農業發展提速
依托四川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強力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聘請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農科院專家實地進行規劃設計,高起點、高標準打造了中灘、渠南2個“萬畝柑桔示范園”,示范帶動全縣建成6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并由省農業廳認證命名。同時,在渠南鄉全力打造渠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立植物組培工廠,集成應用了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環境控制技術、智能監控技術和水肥藥一體化技術。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打造休閑農業,提升現代農業檔次,延展服務功能。
1.4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體推進。借助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財政現代農業生產(水稻)發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全縣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先后建成高標準農田0.84萬hm2。農機化綜合水平大幅提高。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000余萬元,補貼農戶超過1.8萬戶,帶動農民投入超過9000萬元,共購置各類機具超過1.8萬臺(套)。全縣發展各類農機服務組織95個,農機大戶87戶,鄉村農機從業人員達31212人。機耕、機電灌溉、機械植保、機械脫粒、機收、機插水平大幅提高,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36.1%。
1.5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
市場主體帶動能力增強。一是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渠縣已培育壯大宕府王、華橙酒業、天一蒙山、秀嶺春天等省、市龍頭企業12家,企業自主創建“渠縣呷酒”“渠縣黃花”“秀嶺龍芽”“華橙原釀”等知名品牌10余個。二是專合組織規范建立。2015年底,全縣已建立黃花、柑桔、紅糧、油菜、蔬菜、畜禽等農民專業合作社256個,其中省級示范社9個、國家級示范社4個,三板柑桔農民專業合作社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稱號。三是種植大戶大量涌現。全縣工商注冊成立家庭農場100余個,種糧大戶300余戶。
1.6農業品牌建設成效顯著
全縣6.52萬hm2耕地已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渠縣黃花”商標、“渠縣黃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成功注冊和認證,有9個產品獲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10個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創建了渠縣黃花、三匯特醋、渠縣錦橙等一大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農產品品牌。
2面臨困難
2.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一是農機化程度不高。渠縣的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只有36.1%,與四川省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55%相比差距較大。二是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全縣工程蓄水及庫容嚴重不足,病塘庫堰數量大,提灌設施量少、渠系垮塌損毀重,全縣80%的提灌站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使用時間長,超齡服役,設備嚴重老化,現有200處提灌站帶病作業,220處提灌站己經損毀和癱瘓,全縣近二分之一的耕地“靠天吃飯”,被動局面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觀。三是中低產田土面積大。渠縣有中低產田土4.65萬hm2,占總耕地的75.15%,近年雖新建高標準農田0.84萬hm2,但仍有3.81萬hm2中低產田土待改造,較大程度制約著全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2.2農業自然災害頻發
渠縣屬川東丘陵伏旱區,大巴山暴雨中心地帶,氣候特點是“十年九旱、不干就淹”,農業自然災害多發、重發和頻發,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直接影響著農業產業發展。S|四川農業與農機/2017年5期|
2.3規模經營比例較低
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發展不平衡,規模化種植程度不高,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占主導地位。農村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土地季節性撂荒現象較為嚴重。
2.4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
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小、實力弱,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程度不高,真正吸收農民為會員、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專業合作社少,專合組織帶動效果不明顯;農產品品牌少知名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3加快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
3.1發展思路
1)堅持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糧油生產,推進蔬菜、黃花、水果、茶葉、蠶桑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確保大宗農產品有效供給。2)堅持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不斷壯大農民增收支柱產業,主攻農民增收重點領域,拓展農民增收發展空間,優化農民增收政策環境,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3)堅持產村互動相融協調發展。統籌協調精準扶貧、新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統一規劃、同步實施,既合理布局、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又綜合配套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實現產村相融協調發展。4)堅持“三位一體”合力推進。形成“政府扶持、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農業工作良好氛圍。強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農業,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5)堅持科教興農和人才強農。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和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推動農業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6)堅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積極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創新流通方式,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農業綜合效益。
3.2發展舉措
(1)現代農業園區試點申報立項目補貼額度:省級1 000-2 000萬元、國家級1-2億元申報時間:6月;(2)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補貼額度:300-500萬元,申報時間:10月;(3)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補貼額度:500-800萬元,申報時間:10月;(4)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項目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的30 %,申報時間:5月;(5)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現代農業領域項目補貼額度:80萬元,申報時間:6-7月;(6)扶貧項目申報時間:1月。
種植農業項目:
(1)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10 %左右,申報時間:6月;(2)現代農業示范項目補貼額度:200萬-2億,申報時間:6月;(3)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10 %左右,申報時間:6月;(4)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項目補貼額度:300萬,申報時間:9月;(5)扶持“菜籃子”產品生產項目補貼額度:300萬以內,申報時間:7-8月;(6)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專項(良種繁育、優勢特色種植項目)補貼額度:100-500萬,申報時間:12月之前;(7)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種植機械)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30 %左右,申報時間:12月;(8)農產品促銷項目資金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10 %左右,申報時間:6月;(9)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農作物種子項目補貼額度:800-1 500萬元,申報時間:2月;(10)農業綜合開發林業專項補貼額度:120萬元;(11)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補貼額度:每畝補助1 100元,申報時間:3月;(12)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補貼額度:500萬元,申報時間:6月;(13)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補貼額度:不超過2 000萬元,申報時間:8月;(14)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補貼額度:60-300萬元,申報時間:4月;(15)國家中藥材生產扶持項目補貼額度:100-300萬元,申報時間:7月;(16)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補貼額度:300-500萬元,申報時間:10月;(17)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補貼額度:500-800萬元,申報時間:10月;(18)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現代農業領域項目補貼額度:80萬元,申報時間:6-7月;(19)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貼額度:80-120萬元,申報時間:3月。
養殖農業項目:
(1)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畜禽良種項目補貼額度:300-500萬元,申報時間:2月;(2)現代農業示范項目補貼額度:200萬-2億,申報時間:6月;(3)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養殖項目)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10 %左右,申報時間:6月;(4)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項目補貼額度:300萬,申報時間:9月;(5)扶持“菜籃子”產品生產項目補貼額度:300萬以內,申報時間:7-8月;(6)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專項(良種繁育、優勢特色養殖項目)補貼額度:100f-500萬,申報時間:12月之前;(7)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養殖及飼料加工機械)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30 %左右,申報時間:12月;(8)農產品促銷項目資金補貼額度:項目總投資10 %左右,申報時間:6月;(9)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補貼額度:60-300萬元,申報時間:4月;(10)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補貼額度:300-500萬元,申報時間:10月;(11)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補貼額度:500-800萬元,申報時間:10月;(12)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現代農業領域項目補貼額度:80萬元,申報時間:6-7月;(13)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貼額度:80-120萬元,申報時間:3月。
農業流通加工類項目:
1目前現狀
近年來,我縣立足縣情實際,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這一中心,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持續加大農業投入,建立健全政策支撐、科技支撐、人才支撐、服務支撐體系,著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全縣農業經濟總量顯著增加,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農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從產業布局來看,結構趨于優化。結合我縣自然條件和區域特點,縣南形成以桃、李、杏、酥梨、葡萄、冬棗、西瓜、棉花、玉米和生豬養殖為主,縣中形成以蘋果、櫻桃、花椒、中藥材、小麥、玉米和生豬養殖為主,縣北形成以蘋果、核桃、玉米和生豬養殖為主的產業結構。從資源條件來看,發展壓力巨大。縣境屬關中平原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全縣耕地面積80.6萬畝,海拔406.9-1268米,年均氣溫12℃,降水量680毫米,無霜期204天,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2616小時。水資源總量1.66億m3,可利用量1.30億m3,累計建成石堡川水庫、東雷抽黃、五一、紅石崖等幾處灌溉工程,全縣可灌溉面積46.5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僅42.08萬畝。從宏觀形勢來看,發展機遇難得。近幾年,國家持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各級用于“三農”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增大,國家優惠政策的出臺,對西部生態建設、優勢產業開發、經濟社會發展給予了更多的傾斜和支持,為我縣發展現代農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和更加廣闊的空間。
2存在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我縣屬渭北旱塬,干旱少雨且旱澇分布不均,尤其是夏秋旱澇交替發生,冬春連旱、伏旱、秋澇等災害性氣候因素對農作物影響較大。現有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大多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化失修嚴重,季節性、工程性缺水在縣中、縣北部分鄉鎮表現的相當突出,靠天吃飯,等雨栽種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二是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普遍出現人員結構失衡、知識老化、技術斷層現象,一線農業科技人員業務技術更新滯后。比如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中,由于缺乏本地技術人員而不得不從外地聘請。加上外出勞務導致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及農村勞動力本身文化素質制約,嚴重制約了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三是產業化程度不高。受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權30年不變制度影響,加之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刺激,群眾對土地流轉價格期望過高,全縣80.6萬畝耕地中,土地流轉面積僅占5%,其中用于發展農業產業的50—100畝的只有80多戶、100畝以上的僅有32戶,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總體比例很低,而且短期內難以改變。現有的龍頭企業大部分規模偏小,檔次偏低,裝備偏差,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四是資金投入不足。發展現代農業資金需求量大,生產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受財政收入、金融信貸政策影響,融資渠道十分有限,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3解決問題
3.1堅持規劃引領。一方面,要精心編制規劃。結合縣情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邀請專家學者,組織涉農部門、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高標準、超前編制現代農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配套編制產業布局、結構調整、設施建設、園區發展等各項規劃,形成完整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體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提高現代農業發展的科學性和指導性。另一方面,要強化規劃指導。各涉農部門和鄉鎮要嚴格執行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拿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規劃,抓好落實。同時,要維護規劃綱性,避免投入分散、重復投資,也利于打造亮點,帶動發展。
3.2實施項目帶動。一是準確把握國家宏觀政策和經濟動態,適時研判中省市投資重點,策劃并積極爭取一批對我縣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二是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圍繞果畜等主導產業發展,吸引配套產業化企業入駐,形成以縣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為龍頭,現代農業園區為骨干,產業示范村為基礎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3.3調優產業結構。一是壯大果畜產業。圍繞有機農業示范縣建設目標,生豬產業發展上,健全良種繁育、疫病防控、科技培訓、質量安全四大體系,穩定生豬產業規模;果業上,精心實施現代果業項目,大力推廣燈板帶網新技術應用,促進蘋果產業提質增效;發展“糧—豬—沼—果”生態循環模式,提升果畜產業規模標準和產業化水平。二是做優特色產業。通過政策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產業支撐,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推動蘋果、櫻桃、冬棗、粉條等優勢產業向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三是培育新型農業,充分挖掘縣域農業資源,大力發展以傳播農耕文化、體驗鄉土風情為內涵的休閑農業,積極推廣以郭家莊“櫻桃+農家樂”、龍首壩“文化旅游+農家樂”為典型的觀光農業模式,實現種植、養殖和旅游觀光農業緊密結合,帶動農家餐飲、傳統手工藝、特色農產品貿易等周邊產業發展,實現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