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

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9 17:17: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

篇(1)

一、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內容

1、信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是一種科學理論,同時又是一種科學的信仰,它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奮斗旗幟。加強信仰教育,堅定廣大青年學生的信念,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反對和抵制非科學信仰尤其是反對和抵制封建迷信的必要保證。進行信仰教育,也是關系到社會主義能否培養出合格接班人的重大問題。

2、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理想信念是一個公民、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3、職業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職業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4、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發揮個體潛能的內部心理協調與外部行為適應相統一的良好狀態。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內涵,也應該有其自身的位置。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5、誠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任務。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和其它優秀文化傳統一樣,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時代都會賦予它不同的內涵,都會為它打上政治、經濟和階級的烙印。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現代誠信既是對傳統誠信的傳承,又是對傳統誠信的發展和超越。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不論哪個時代,哪個國家,哪個社會,哪個階層,誠信的人都是社會所稱贊的,是為人處事的最重要的品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守信義的道德傳統?!叭柿x禮智信”是人們倡導并力求遵循的行為準則,因此,誠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任務。

6、人文精神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趨勢。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誠。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作為當代大學生,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及逐步趨于成熟的時期,其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響,在這個人生重要時期,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7、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倳浱岢龅摹鞍藰s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汲取了我國傳統榮辱觀的精華,精辟地概括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著眼當代中國發展的全局,面向中華民族的未來,緊密聯系當前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必須深刻領會“八榮八恥”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規范的內容,正確理解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對于我們在實踐中正確對待榮辱問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上。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正確處理好學生專業成才與精神成人的關系,培養大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尊重大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潛力;堅持全面發展的觀點,處理好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培養大學生在學習知識、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勇于實踐、善于發現、不斷創新,促使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全面發展;堅持協調發展的觀點,處理好學習環境與育人環境的關系,牢固樹立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觀念;統籌各類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合力,努力建設和諧校園;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要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與機制,形成德育與智育相統一、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學校與社會相統一、優秀傳統與時代特征相統一的思想教育新格局,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又能促進工作持續開展。

三、以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核心內容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共同構成人的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由于中學階段的教育,絕大部分學生已經確定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因此,高等學校應該把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作為重點內容。通過堅持不懈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義利觀、苦樂觀,養成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高尚情操,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

四、以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基礎內容

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資源具有淺顯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是公民教育的基礎內容。同時,道德和法制教育重在實踐,當前,高等學校要把“八榮八恥”作為大學生道德觀教育的基本內容,精心設計開展道德和法制為主題的日常教育實踐活動。努力培養大學生“講學習創新、講文明誠信、講團結友愛、講安全守紀”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2)

〔關鍵詞〕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3)14-0004-03

近年來,中小學興起了生命教育的熱潮。開展生命教育,甚至被視為學校教育革新的標志。原本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特色的一些學校,誤以為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落后了,轉而扛起了生命教育的大旗。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生命教育?應該怎樣理順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關系?這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生命教育的機遇與困惑

(一)生命教育的機遇

生命教育有兩種淵源:一者源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1979年建立的“預防藥物濫用、暴力與艾滋病”的生命教育中心,側重健康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二者源于美國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死亡教育,側重“為死所作的準備教育”。我國尤其臺灣的生命教育與后者一脈相承,旨在通過教育,讓青少年從小形成正確的生老病死的觀念,以正確的態度和頑強的意志保護生命并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當前生命教育的功能已經由預防自殺、降低自殺率,擴展到對生命價值、人生意義、人際關系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探討,以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社會為目標。

生命教育突破了傳統對死亡相關話題的禁忌,對青少年珍愛自己和尊重他人生命,激揚生命價值,實現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生命教育的興起,為與之密切相關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契機。

(二)生命教育的困惑

生命教育的出發點和理念非常好,得到了廣泛的積極響應。但由于其外延過于寬泛,在學校里落實起來非常困難。如臺灣生命教育的主題包括人際關系、倫理、生死學、宗教、殯葬禮儀五大項,后來又將情緒教育和性別平等教育納入其中。這些內容涉及多個層面多門學科,操作難度很大。

有大陸學者提出了這樣的生命教育體系:“樹立生命意識的教育理念,保護生命存在的生存技能,洋溢生命情懷的心理健康,充滿生命活力的高效課堂,激發生命潛能的學習方式,融入生命關懷的民主管理,尊重生命倫理的德育方法,展現生命意義的閱讀寫作,提升生命質量的專業發展,促進生命發展的多元評價”。這種說法語言優美,內容系統,但體系龐大,讓生命教育無所不包,卻又使學校難于著手,乃至化于無形。缺乏具體的內容和實施模式,只會讓生命教育停留在抽象的口號上。

(三)生命教育的具體化

近些年來,我國出現了素質教育、生本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種教育理念,每種理念的推行都是全方位、滲透式的。每個學校都有比較成熟的教育思想、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如今,生命教育的推行,是否又需要推倒一切,對現行的學校的管理和教學體系進行徹底的變革?抑或只需要對現有的教育體系作一些修正和改良?

我們認為,生命教育的推行有兩種方式:一是變革式,二是改良式。

變革式的生命教育需要樹立專門的生命教育理念,推行生命教育管理模式,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建設專門的生命教育師資隊伍,進行各學科的生命教育滲透,開展生命教育式的教學評價改革。這種方式牽涉面極廣,工作量浩大,與現有教育體系和模式的整合難度非常大。這種模式的實施主體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如果沒有教育行政資源的強力推動,很難實施和推廣。

改良式的生命教育是指在現有學校管理和教學體系下,增加生命教育元素,把生命教育的核心內容具體化到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相關課程中去。這種模式不需要耗費專門的教育行政資源,不需要承擔變革的系統風險,只需要相關課程的教師去豐富和調整原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即可達到生命教育的效果。這種模式的實施主體是科任教師,只需教師個人接受生命教育的理念和訓練即可實施,可行性強,覆蓋面廣。因此,采取這種改良的模式對大多數學校來說,生命教育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二、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一)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是一種通過增加與生命相關的教育內容,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創造生命價值,以促進生命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

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包括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哲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生命倫理學。其價值追求為生命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和終身發展。學校生命教育的內容一般包括生與死、身與心、健康與疾病、生存與發展等維度。教學效果體現于珍愛生命、尊重生命、身心健康、潛能發展等方面。以臺灣為例,生命教育的核心內涵包括“一個理念、兩個方向、三大目標、四個向度、五種取向”。詳見表1。

從內涵來看,生命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五種取向之一,在其方向、目標和向度中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諸多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生命教育的一種實踐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一種載體。但如果僅僅從如此寬泛的角度來看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失去了其實體性,會化于無形。

其實,從概念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包含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體驗生命意義,實現生命的潛能,提高幸福感。從這個角度看,生命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內容。如有學者說:“在有些語境下,生命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在另一些語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又包含生命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生命教育的承載,生命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

自199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2002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推動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和普及。相比于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無論在教學體系、教學管理還是師資建設方面都要更加成熟。所以,我們認為,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去承載生命教育,用生命教育理念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有效的實踐途徑。

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學習心理、情緒管理、個性培養、環境適應、人際交往等主題,較注重心理問題的輔導和行為的訓練,追求短期行為效果,顯得微觀、近視和務實;而對于人生態度、生命意義、自殺生死等厚重而深刻的主題往往不敢觸碰,甚至諱莫如深。對此,生命教育能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提升。把生命教育融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體悟生命的意義,學會感恩,學會生涯規劃與目標管理,學會對生命的尊重,懂得活在當下、珍惜擁有。

三、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體現生命關懷的教學內容

將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主題,如興趣培養、思維訓練、能力培養、潛能開發、情感培養、意志鍛煉、性格優化和社會適應性培養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生死教育的內容。

生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生的教育內容包括:生存的技能,生涯規劃,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死亡教育內容包括:了解死及瀕死的過程,死的尊嚴,面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自殺及預防,病情告知與心靈呵護,臨終關懷,安樂死,器官捐贈,葬禮與殯葬管理,死亡的哲學思考。這些內容都是當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嚴重欠缺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這些內容,以科學的生命知識和真理為依托,能涵育學生的生命情懷。

如叔本華所說:“死亡是給予哲學靈感的守護神和美神。所有的宗教和哲學體系,主要以幫助人們培養反省的理性,作為對死亡觀念的解毒劑?!鄙缹儆诮K極關懷的課題,旨在確立生命的意義與方向,有助于人類共性的潛能,如友愛、合作、求知、審美、創造的實現。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的意義療法認為,心理健康的根本基礎是體驗到生命的意義。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思考生命意義的自由,追尋意義的意志。而面對死亡,開展生死教育,是認識與體驗生命意義最有效的途徑。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當前中小學的很多生命教育課混淆了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把生命教育上成了普通的心理課。如2012年在廣東省教育學會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首界研討會上,有兩所學校展示了生命教育課。其中一所學校講的是愛的傳遞,另一所學校強調的是挫折教育。兩者都沒有把握住生命教育的核心,也就是與生死有關的主題,而偏離到了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上。這樣的生命教育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存在價值。

(二)以活動為載體的體驗式教學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通常以課堂教學為主,通過學科滲透融入各科教學,并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生命教育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活動為載體的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通過創設各種活動情境,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去體悟生命與周圍世界的關系,并通過多種體驗渠道發揮自己的潛力,以求充分發展。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以理性為指導、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教學。辛繼湘指出,體驗教學過程本身就是生命意義的發生、創造與凝聚的過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現與發展的過程,是主體對于生命內涵的體驗與超越,而不只是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

活動情景的創設可以采取多種途徑,如用實物演示情境,設置必要的背景;用音樂背景下特有的感人語言,展現鮮明的形象;用圖畫將文本中用語言描寫的情境再現出來,把課外內容形象化;用表演創設情境,讓學生擔任角色,真切感受文本的內容。例如有人通過模擬棺材、模擬追悼會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境感極強,學生體驗極其深刻。

此外,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服務類活動,如到福利院、孤兒院做義工,體驗對生命的珍愛和尊重。也可以開展參觀類活動,如參觀烈士陵園、殯儀館等場所,讓學生懂得要珍惜生命。還可以參觀看守所、戒毒所或觀看一些預防艾滋病的展覽,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使他們懂得維護生命的健康與尊嚴。

(三)注重生命發展的教學評價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測試和突發事件的發生率進行評估。把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有助于學生認識生命的可貴性、脆弱性、韌性,以及生命的情感性和意義性,同時會帶來很多深層次的效果,無法簡單地用心理測驗進行評估。

如生命教育帶來的價值追尋和意義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會生命的真諦,提升幸福感。生命教育也會促進感恩教育的效果,從而使學生更懂得珍惜擁有。死亡教育,能使學生直面生死議題,去除心理禁忌,看淡生死,從而擺脫死亡焦慮,降低抑郁和恐慌。生命教育也可能帶來與認知方式、應對方式和心理彈性方面的改善,讓學生更懂得學會放下、活在當下。

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建立學生生命成長檔案的方式對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效果進行評估。生命成長檔案可以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如智力、個性、心理健康狀況、學習狀況、社會性發展狀況、個人成就、個人作品、自傳、行為觀察記錄等內容。運用心理測驗和問卷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潛能發展情況,也可以了解其幸福感、感恩等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效果。通過對其自傳的分析和日常關鍵事件的記錄,則可以了解其價值觀和生命意義觀的發展狀況。這種心理學化的評價模式,有助于生命教育效果的量化評估。

總之,生命教育不能停留在寬泛的口號上,不能糾結于抽象的概念辨析中,關鍵在于推行。把生命教育融入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開展生命教育的一種有效而低代價的途徑。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載體,生命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深度發展的生機。

參考文獻:

[1]解如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強生命教育的構想[J].教育探索,2011(11):129-130.

[2]單常艷,王俊光.高校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構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2(9).

[3]劉慧,近十年我國生命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0(20).

[4]左敏,淺析大學生生命教育———從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9(8上).

[5]葛纓.關注生命形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校園心理.2009(12).

[6]張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博士論文,2006.

篇(3)

1、認真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對照衛生部、國家教委、全國愛衛會的《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學校分管領導、教導處、總務處、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師各盡其職,共同做好學校的衛生保健工作。

2、普及學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課開課率達到×××;提高學校衛生健康教育質量,定期進行衛生知識講座,定期更新衛生黑板報宣傳內容;繼續開展少年兒童心理異常、心理障礙的疏導及執行學校環境衛生檢查、競賽制度。

3、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衛生行為,提高衛生保健意識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與未然”;加強春季流行病的預防宣傳工作,做好對患齲齒、近視、沙眼、貧血、疥瘡等常見病學生的矯治工作。

4、加強學生用眼衛生的宣傳,培養正確的坐姿,勞逸結合、多做戶外活動,注意營養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質量。

5、組織學生參加愛國衛生月活動和紅十字宣傳活動;迎接縣疾控中心本年度對我校的衛生監督和縣教育局督導的檢查,規范愛國衛生檔案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二、工作安排

一月份:擬訂《**年度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聯合教導處落實健康教育課課時和教學人員。

二月份:

1、期始大掃除。

2、期始視力測試。

3、第二周開始各班進行個人衛生檢查。

4、衛生委員例會。

三月份:

1、衛生委員例會。

2、衛生講座。

四月份:

1、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

2、春季預防接種工作。

3、配備春游活動各種常用藥品。

4、健康教育知識競賽。

五月份:

1、愛國衛生月活動總結。

2、組織學生參加紅十字宣傳活動。

3、全校眼保健操比賽。

4、衛生委員例會。

5、衛生講座。

6、大掃除。

六月份:

1、期末健康教育課期末測試,測試視力、身高、體重各項測試。

2、學期衛生工作總結,衛生檔案整理

九月份:

⒈衛生員培訓:

培訓內容:新學期工作職責要求

⒉強化眼保健操,對學生進行衛生習慣的培養。

⒊開展“愛牙”日宣傳活動,9月20日

主題:預防牙齒損傷。

中心口號:善待牙齒。

要求:①各班辦一份宣傳板報

②各年級收看口腔衛生保健錄相帶,并有測試題,時間另行通知。

⒋做好一年一度體檢工作。(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十月份:

根據體檢工作統計開展如下工作:

①開展沙眼防治工作,根據體檢查出的沙眼和疑沙的學生進行眼水治療。

②廣播講座:怎樣預防沙眼

③各班辦一期板報:預防沙眼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十一月份:

⒈預防近視:

眼操評比工作

⒉營養膳食講座:

①發放宣傳題:全校各班人手一份

②組織初

一、初二年級看錄相

③各班辦一期板報:什么是合理的營養膳食

十二月份:

⒈衛生宣傳:除“四害”科教片,收看時間

另行通知。

⒉期末健康教育課期末測試;本學期工作總結。

篇(4)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落腳點是學會做人。如何引領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已成為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青少年作為承載著家庭和社會高期望的特殊群體,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因其身處社會大變革的變遷時期,加之其自身心理發展不成熟、發展的欲望強烈,其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向來重視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徑,并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重要文件,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來了明確要求。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一、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環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二、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四、打造優質校園文化,發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五、持續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心理狀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顒釉乱蚤_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七、開通心理網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為時展的風向標,電腦和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廣泛使用給當前嚴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網絡、電話等媒介因其具有隱蔽性、自由參與性、便捷性,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相連,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輔助點。通過開辟網絡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熱線等,給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當面咨詢的青少年一個平臺,供其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心理BBS,由心理學工作者主動發起討論話題,與青少年在線進行互動交流,積極引導青少年客觀看待當前的種種社會現象,鼓勵青少年積極發表個人見解,從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實心理需求,為現實中開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參考,多方位收集信息,為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保駕護航。 轉貼于

八、建設學生心理社團,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時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方興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卻一直存在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親和力不夠等問題。為有效應對上述情況,學生心理社團應運而生。學生心理社團一般有心理衛生協會、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等,是經過精心選拔并予以培訓合格的主要負責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的學生干部群體,以此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其與周圍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興趣愛好、目標和追求,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親近、更容易理解和溝通,且其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經驗也使得他們成為朋輩心理輔導的最佳載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親和力不夠、涉及面不細等不足,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的重要手段。學校如能真正把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有效開展,必將極大促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開展學科教學滲透,加速構建全員育人新局面。

學科教學滲透是指教師在進行常規的學科教學時,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心理健康培養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特別是諸如情感、意志、個性品質等方面。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順利開展可以保證在不給學校增加課時、人力的情況下,有效實現知識—心理教育的相互促進,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實踐證明,學科教學滲透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具體操作時可采用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方法進行滲透。大力開展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會進一步凝聚全體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質量和效率,構建新時期背景下,多學科、多角度育人成長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陳良,張大均。近20年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與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麗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

[4]盧勤。心理健康課程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0, (5)。

[5]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問題亟待解決[N].中國教育報,2004.

[6]袁紅梅,趙嶷娟。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

篇(5)

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設置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導向的教學目標,構建以培養學生積極品質為核心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環境,實踐以積極體驗為核心的體驗式教學模式,以達到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名稱歷經“健康心理學”、“心理衛生學”、“心理衛生和咨詢”、“心理衛生與健康”等變化,直至近十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名稱才廣為接受。2011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正式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開始走向規范化建設道路。經過近30年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卓有成效,全國普通高校大多開設相關課程,呈現出一條從單一到多樣,從任選到必修的發展趨勢。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主要有三種實踐模式:一是學科模式,以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內容作為設計課程體系的主線,注重傳授系統與完整的心理學知識;二是經驗模式,采取心理訓練、活動、實踐等形式,旨在讓學生獲得經驗和體驗;三是問題模式,注重心理輔導與咨詢,從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入手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無論何種模式,以知識本位為核心的課程設計思想依舊占主導,過分突出學科理論體系,忽視人文精神的傳遞與文化素養的陶冶,沒有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人格的完美發展作為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效性。

一、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教學實踐的反思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新設課程,起步較晚,經驗不足,沒有太多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因而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目標上,以“問題矯治”為導向“,成長發展”不夠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依據教育的三項歷史使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置一般分為三級:一級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預防與發展為主,注重開發潛能和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二級目標面向心理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為主,注重心理咨詢與疏導,消除心理癥狀;三級目標面向心理障礙和疾病學生,以心理治療為主,注重心理障礙的診斷與矯治[1]。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受傳統的消極心理學研究取向的影響,在教學目標上沒有契合以人為本,促進人全面發展的精神,過于偏重二、三級目標,忽視一級目標,導致過分關注學生心理問題與障礙矯治,忽視了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偏離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預防與發展為主,促進全體學生成長發展的最終目標。

(二)教學內容上,以“理論”為主,“實踐”不足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以“學科取向”為主,知識本位的課程思想嚴重,過分強調講授心理學理論知識,在內容編排上呈現重癥狀診斷,輕預防,重障礙,輕發展的特點,凸顯出過于理論化、專業化、系統化的專業心理學教學的特點。這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設置未能緊貼學生實際需要,解決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違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三)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互動”不突出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性質決定著其是一門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課程,但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所開設的課程均是大班教學,教師課堂講授理論知識為主,缺少課堂互動,更缺少教學實踐活動,導致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冷眼旁觀,課堂教學枯燥無味,教學效果較差,學生的心理素質未能有效提升與培養。

二、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教授首發,旨在倡導用一種積極的態度解釋各種心理現象,致力于研究人類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三大支柱是積極體驗、積極人格、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其中積極情緒體驗是核心,積極體驗中又以主觀幸福感研究的最多、成果最豐富,在整體上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個支撐點”的理論體系。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思想是心理學研究的關注點應該從單純的問題取向轉移到人類正向品質的研究與培養,通過挖掘人類自身擁有的潛能和力量來達到積極預防和積極治療的目的,這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取向不同。1958年,學者Jahoda率先在反思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首次提出積極心理健康的科學概念[2];Cowen更進一步主張“健康應該是積極特征的存在程度,而不僅僅是疾病的缺乏”[3]。由此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主觀幸福感等積極指標正式融入心理健康的診斷治療體系,促使人們對心理健康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我國學者孟萬金教授也認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應主張開發心理潛能、降低負性情緒,提升主觀幸福感,從而預防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4]??梢姺e極心理學作為一種意識、一種理念、一種新的思潮已經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為引領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價值取向。

三、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路徑分析

(一)設置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導向的教學目標

“智慧、感恩、樂觀、美德、幸福”等積極因素被積極心理學認為是人類所固有的特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這些積極的特質被培育與強化,那么與其相對的消極的特質就會改變與消退[5]。因此,要想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致力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品質和力量,必須整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協調發展、預防、干預三者之間的關系,將心理健康教育的著力點由關注學生的消極方面轉向積極方面即可。在具體的目標設置上,大學身心理健康教育應堅持健康、和諧、幸福的價值核心理念,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優勢心理品質和正向積極的力量,在協調心理問題解決與積極品質培養的基礎上,實現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優化、人格特質的健全、心理潛能的開發。

(二)構建以培養學生積極品質為核心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環境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豐富了傳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擴大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我國學者孟萬金教授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提出了諸如增強主觀幸福感、開發心理潛能、改善學習能力、完善積極人格等14項學校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5]。概括起來涵蓋三層含義:一是增加積極情緒體驗是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其中最關鍵、最根本的就是增強其主觀幸福感,為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須融入“幸福課程”;二是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必須塑造積極的人格,彼得森和賽里格曼提出了6種美德和24種積極人格特質[6],為開展大學生人格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三是創建積極的教學環境,增加積極體驗,塑造積極人格離不開營造積極環境,一個良好而積極的教學環境是增加大學生積極體驗、塑造積極人格的必要條件,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實踐以積極體驗為核心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深入心靈的課程,它的開設不僅要讓學生入腦,更要讓學生入心,只有學生用心、用腦、用感情去實踐與體驗這門課,才能更好地領悟與體會,才能內化與升華。為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應該遵循“以突出學生主體為中心、以創設故事情境為中介、以凝聚成功經驗為起點、以提升積極體驗為核心、以合作共贏為主線”的原則,通過課堂互動、團體活動、角色扮演、多元藝術表演等手段,形成自覺自愿的自我教育的氛圍,培養學生用積極的角度去看待,用樂觀的心態去體會,增強他們的心理免疫力和對不健康心理的抵抗力,達到預防心理問題,提升心理素質的目的。

作者:宋傳穎 單位:邵陽學院

參考文獻

[1]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4.

[4]葛瑩瑩.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科教文匯,2015,309(3):132.

[5]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篇(6)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外活動、學科滲透、心理輔導與咨詢、心理治療以及優化教育環境等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促進全體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和心理機能健康發展的一類教育活動[1]。它既面對有心理障礙或心理問題的學生,也解決正常學生所面臨的生涯規劃、個性完善等發展性問題[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包括教學體系、活動體系、咨詢體系、預防與危機干預體系和專題研究體系,涉及機制體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條件建設等方面,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任何形式的教育最終都要經過自我認知的過程,從而把外界信息轉化為自我行為,只有這樣,教育才有實效,心理健康教育也如此。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由正確認識自我,積極悅納自我和主動調控自我三部分組成,其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主動的、能動的教育過程。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大學生積極能動地調控、整合自身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素質要素為其心理健康服務的心理過程,最終通過在動態中正確認識自我,實現自我協調;在交互中主動調適自我,實現身心協調;在實踐中不斷改造自我,實現環境的協調,在善待中正確把握自己,實現心靈的協調[3]。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內容包括培養獨立意識,樹立自信心,保持自尊,提高自制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等與個體自我意識密切相關的方面。

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意義

(一)自我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要求

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遵循這一客觀哲學規律,其中自我教育能力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自我教育能力同時也是心理素質的核心,是人心理活擁母嘸墩合機制,心理學的理論流派都強調人的主觀學習能力,如精神分析學派強調當事人的領悟,行為主義重視當事人的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人本主義則認為正常人有自主和自我發展的內在趨向[4]。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助人自助的教育工作,唯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實際心理需求出發、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內化自省自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二)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切入點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要求是幫助大學生優化心理品質,實現自我潛能,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以自我教育為切入點。個體的個性傾向性(能力、興趣、愛好、人格特征等)是在成長過程中緩慢形成的,心理活動的內在特異性也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自我心理狀態和人格特質的認知,并發揮自身的心理調節作用。另外,個體的心理問題既不是被傳染的,也不是外傷得來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由個人自己“制造”出來的,只能通過個人的積極調控,包括在專業助人者的協助下進行自我調控,才能走向康復。有些極端的觀點甚至認為,心理健康不可以教育,只能自我教育。

(三)自我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實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共通點,兩者都屬于精神領域的工作,致力于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或重塑良好的人格品質,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的人才。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思想道德問題經常混雜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不同點在于教育的內容各有側重,在教育方式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注重對多樣化群體特征的研究,也要加強個體層面的教育。如果將教育者比喻成園丁,將學生群體比喻為森林,思想政治教育園丁看整體,只要樹葉整體顏色都是綠油油的就行;心理健康教育園丁知道,樹葉看起來沒問題不一定有承受風雨的能力,具體到哪棵樹需要肥料、陽光或者殺蟲等,都需要仔細考慮。但從客觀條件上看,這樣的園丁數量配比太少,專業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不僅要反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目標、途徑、方法,體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框架和工作思路,而且要明確自我教育的核心內容,即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學會調節和控制自身情緒,培養成熟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適應環境和人際交往的能力[5],圍繞這一核心內容,在工作中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最終形成了“自育助力成才”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

(一)完善自我意識,給學生亮一雙“識己”的眼

大學生作為社會個體,有各種層次的需要,并會采取行動滿足自身需要,而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其對自身價值的自覺和對外部世界的探索,有助于激發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需要[6],促進其開展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推動主體意識良性發展。

1、打造三“心”工程,實現繁“心”閃耀。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面向新生群體開展入學適應性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增強在學習、人際、環境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能力,幫助其盡早融入大學生活;另外,針對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發現心理問題,也有利于學校盡早篩查出重點關注群體,給予及時的關心和專業幫助,為開展危機干預工作打好基礎。最后,針對一年級新生開設《朋輩心理輔導》課程,挑選樂觀開朗、樂于助人的學生擔任班級心理委員,培訓朋輩咨詢、傾聽技巧、團隊輔導等業務技能,培養具有較強心理自助與助人能力的骨干隊伍。

2、培養心理求助意識,提升危機干預水平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較差還體現在對心理咨詢的態度上,認為心理咨詢是萬能的,咨詢師使用一些類似催眠的方法和手段,一下子就能解決問題。實際情況往往是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最終能否解決問題,取決于學生自己是否有強烈的愿望改變自己的現狀或問題,改變的決心有多大,是否能為此付出辛勞,承擔痛苦。因此,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合理降低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的期望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大學生的危機意識不強,對于心理危機的識別和處理能力不夠,因此,需要通過課堂教學或專題講座的形式普及相關知識,使其在危機干預四級網絡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二)實現自我管理,給學生強一顆“助己”的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通過“一個群體”和“三個組織”,引導學生自助互助,促進其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

1、培養班級心理委員

心理委員既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員,也是及時發現問題、疏導不良情緒的預警員,更是提供重要線索、協助事件處理的聯絡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該注重對心理委員專業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求其熱情服務講愛心,人際和諧受歡心,善于助長有錦心,探索自我能知心,保守秘密被放心,更應該鼓勵心理委員在班級里組織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成長互助小組等等,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

2、打造學生組織群體

高校應該在心理健康教育部門下設立分支機構,即學生組織群體。目前很多高校已經成立心理健康部、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報報社等,一方面有助于在W生中營造勤于自助、善于互助、樂于助人的良好風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學生群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和知識普及活動,例如心理情景劇表演、心理健康報發放等等。

(三)推動自我發展,給學生鑄一雙“塑己”的翼

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通過將人格鍛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其有個性、善思索、高情商、正能量,促進其主體人格良性發展。

1、完善教學體系,輔導學生自我發展。

近年來,高校已經形成了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應像其他課程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該強調體驗式教學,在現實情境中,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發展[7]。

2、搭建活動體系,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通過團體訓練、525心理健康月等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自我發展。從整體來看,在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動實踐中,大學生會自覺將活動目的、結果與自己的行為方式進行比較,使之與環境協調[8];另一方面,實踐活動的過程是一個檢驗和建構自我心理素質要素的過程,會促使大學生以輕松的方式解決自身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明秀.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2]謝春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3]王英,吳忠才.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式探析[J].2004(1):32-33.

[4]陳曉蕾,肖文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社科縱橫,2011(26):296-297.

[5]曹召倫,陶芳標.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法初探[J].中國學校衛生,2006(8).

[6]欒海清,陳家麟.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養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2006,10(1):40-43.

篇(7)

優質護理服務是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病人的護理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病人的溝通交流,為病人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為貫徹落實衛生部關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號召,促進我院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提高我院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我院于2010年7月1日起開展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優質護理服務實施情況概述

1.1 優質護理服務的核心內容:優質化護理服務所包含的內容涉及生活護理、病情觀察、用藥治療和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目前,國內外學者曾針對不同人群對優質化服務所包含的內容進行了大量探討。安秀燕[1]等針對醫護人員和住院病人對優質護理服務的研究中指出,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是核心內容;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為病人提供最佳服務的關鍵;人文關懷是護患溝通和諧發展,提高病人滿意度的基礎;健康教育是護士應盡的義務,也是病人的權利。

1.2 優質護理服務臨床實施效果:自2010年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以來,全國共有72所重點聯系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試點,提倡以整體護理為平臺,為病人提供從入院到出院的分床責任包干制。目前,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我院的護理質量改進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1試點病房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2]。護理投訴案例明顯降低。2家屬陪護和自聘護士比例降低[3],病房秩序和環境明顯好轉。3護士能夠更加細致全面地掌握病人病情,將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有機結合的同時,增進了醫護和護患溝通。4根據病人需求,提供全程化、無縫隙護理。試點病房延伸了護理服務,豐富了護理工作內涵。

2 優質護理服務還存在諸多不足

2.1 工作任務增加,人力資源不足:優質護理服務強調加強基礎護理服務,造成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病房人力資源不足[4]。醫院部分工作人員認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沒有經濟效益,護士工作積極性不高,自我價值體現不足。這項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大力支持,醫護人員的積極配合,也需要護理管理工作的改革。

2.2 對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理解片面:基礎護理是優質化服務關鍵,有些人將優質護理簡單的理解為“無陪護”服務和洗頭洗腳工程。實際上不是這么簡單,而是從病人和醫院護理質量等諸多因素考慮采取的措施,對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提出了挑戰,減少了護患糾紛、提高護理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2.3 護理管理體制不健全 :我院現行的護理管理體制存在諸如:各項護士職責不明確[5],針對不同能力、職稱、學歷的護士給予相同的工作職責等人力資源浪費的現象;缺乏配套的護士績效考核制度,勞動和報酬未形成直接體現[6]。為保證“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落到實處,需要全院層面的支持,進一步強化護理部的垂直護理管理,落實責任包干制護理模式,科學管理人力配置,明確護理管理質量的目標等。

3 建議

從護理長遠的發展來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具有廣闊的前景,自2010年7月在我院實施以來,雖然在開展中還有一些問題,但在我院各科室也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這也提示我們要更好地完善優質護理,還需要護理事業的持續改革:1更新護理管理理念,明確護理發展方向,創新工作思路,使護理服務要人性化、專業化、科學化。2成立基礎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加大輔導與督導力度,及時分析病人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服務措施,改進服務質量。3針對臨床護理人員不足,合理進行資源配置,多組織,多活動,多討論,借助學習提高,培養骨干力量。4完善護士績效考核體系,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7]。5完善病人滿意度評價體系,做到護理工作改革有的放矢。

護理質量是醫院整體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革護理服務,可以提高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有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管理,2007,7(6):21-23.

[1]王建榮,皮紅英,馬燕蘭.新形勢下醫院優質護理服務體系的構建及實踐【J】.護理雜志,2010,27(8B):1201-1203.

[3]劉慶素,安秀艷,于蕾.不同人群優質護理觀點調查【J】.中國護理王玉玲,孫秀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9):612-614.

[4]張培琴,熊江艷.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6):1472-1473.

[5]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北京協和醫院召開爭創“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經驗【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6):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免费视频|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 www.色.com|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性爱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妞妞|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资源网| 98视频精品全部国产|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 超清纯白嫩大学生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国精产品自偷自偷综合下载|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亚洲欧美精品suv|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人的视频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 骚妇内射中岀黑人| 国产看黄网站又黄又爽又色|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