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22: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精神病人的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齡為56—78歲,平均年齡(64.5±11.3)歲。患者的疾病狀況為:抑郁癥34例,失眠癥23例,精神分裂癥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時間為(4±2.1)個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腦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與歸納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觀察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變化,并將護理成果記錄下來。
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護理對策
2.1飲食不當這里的飲食不當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時發生噎食現象。有的精神病人會有暴飲暴食的癥狀,這就更加增加了發生噎食現象的幾率。對此,護理人員應該:①在病人進食時,要做好陪護工作,一旦發現病人噎食就要馬上進行救治;同時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來路不明的東西;②給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營養為準則,防止病人食用堅硬的食物;③病人進食完畢后,要讓病人在餐廳休息,不可讓他們離開護理人員的視線范圍。
2.2跌倒據研究資料表明,65歲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幾率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趨勢。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藥物,造成理解力較差、對護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長期待在醫院中,封閉的環境也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大多數老人患有骨質疏松癥,跌倒的幾率比較大。對此護理人員要做的工作有:①在醫院的公共活動領域安裝盡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幫扶的時候能夠得到有力的支撐;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鋪設防滑墊;③病房門口不能有門檻等障礙物。
2.3皮膚損傷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覺神經的敏感度已經嚴重下降,因而他們對冷、熱、痛的感知比較遲鈍,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傷、燙傷等皮膚損傷,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則長期臥床,這也會造成壓瘡和皮膚壞死現象的發生。對此,護理人員應該:①為病人準備的水要保持適宜的溫度,盡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觸開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飲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適宜的溫度,必要時要進行降溫處理,防止病人燙傷喉舌;③對長期臥床的病人,護理人員要加強他們的清潔衛生的護理,對他們進行肢體按摩,讓病人處在一個干凈舒爽的環境中。
摘要:精神疾病已成為 21 世紀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一種特殊的疾病,病人的家屬在判斷病人是否有病、如何就醫、如何進行治療、護理以及如何對待病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通過分析來本院門診咨詢的病人的資料,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明確了人們對精神病知識的需求以及普及精神病知識的方向,并提出了精神科護士應盡的職責。
關鍵詞:精神病;咨詢;分析;處理
0引言
精神病是指人的感覺認識、思維、情感、行為以及性格、能力等腦功能發生障礙所引發的疾病,它們一般是由各種外因誘發,引起精神狀態、心理功能等發生異常和紊亂,故此類病又叫精神障礙病[1]。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學習壓力的增大、人際關系的緊張、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礙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為此,本院根據實際情況,從 2002 年 3 月份開始在門診導診臺增設了咨詢服務項目,負責病人及家屬的咨詢工作,根據病人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為其解決主要問題,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病人及家屬較為滿意。
1資料及分析
收集 2002 年 3 月至 2005 年 10 月到本院門診咨詢的 600 例精神病病例,根據來訪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他們的資料如性別、年齡、職業等進行分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1.1來訪者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于家屬來講,感到相當棘手的問題是判斷家人是否有病、是否患的就是精神障礙疾病。其次,一些家屬看到病人不正常的表現后,不到精神專科醫院看病,不知道應用科學的辦法治療精神病[2]。第三,精神病易復發,而家屬缺乏防止復發的知識,導致患者反復就醫。最后,是愈后面臨的問題,精神病人恢復后常得不到社會認可。
1.2性別及分析
男性 281 例,占 46.83%,女性 319 例,占 53.17%。女性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這也與流行病學的調查資料相符。因為許多資料表明一些精神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3],如精神分裂癥我國 20 世紀 70 年代普查中,上海、四川南部、北京郊區資料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性別差別在 35 歲以上者男:女為 1:1.60。但是在住院病人中往往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如本院僅有一個女精神病區,而男病區就有三個,這主要與男性精神病發病后在家無法管理,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危險大有關,家屬寧愿花錢買平安。
1.3年齡及分析
精神病發病范圍相當廣,沒有明顯的好發年齡階段,由此可以看出向人們普及精神衛生知識迫在眉睫。(1)小兒患者:小于 10 歲的患兒 5 人,占 0.83%。兒童由于各類精神障礙往往表現不典型,易被忽視,如不能及時就診治療,可影響一生的健康,家屬也會后悔終身。(2)少年患者:10-20 歲的病人 103 人,占 17.17%。專家指出,我國兒童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問題日趨嚴重。在 17 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 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3)青年患者:20-30 歲的患者最多有 226 人,占 37.67%。所患疾病人數的多少依次是: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神經癥。在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工作、學習、生活處于不穩定的發展階段,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巨大,加上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其性格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對挫折的承受力不強,處理不好工作、戀愛、婚姻等方面的問題,適應不良逐漸發病。(4)老年患者:60 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占 21.32%。老年人口逐漸增加,老年精神病患者也逐漸增加,加上老年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精神疾病與軀體疾病并存,加大了精神病治療的難度。
1.4文化程度
來訪者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34.17%。由此可看出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及家屬對精神病的知識需求水平高,他們迫切需要了解精神病的相關知識。文化程度低的只希望花最少的錢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1.5職業及分析
600 例 病 人 中 學 生 146 人,占 24.3%;有 職 業 者245 人,占 40.8%,無職業者 129 人,占 21.5%;退休者80 人,占 13.4%。有無職業對精神病人具有一定的影響。(1)無職業者:無職業者占 21.5%。無職業可看成一不穩定的社會因素,對個人和家庭都可造成經濟壓力和困難,還會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的爭端。(2)學生:學生的比例占 24.3%。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主要因素有學校教育條件、學習條件、生活條件,以及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6地域本市的來訪者 568 人,其中,城鎮居民 381 人,他們的問題最多,比如治療方法、治愈后怎樣對待生活、婚姻、家庭的長遠問題;農村居民 187 人,他們咨詢的問題就是需要多少錢能夠控制病情、可不可以治好等。來自外省的來訪者有 32 人,他們大多在外地經過治療,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疾病反復發作,家屬感到無助在別人的介紹下慕名而來,咨詢的問題多是能否治愈,用什么方法治療等問題。
1.7婚姻
已婚病人 174 人,占 29%;未婚者 342 人,占 57%;離異者 58 人,占 9.67%;喪偶者 26 人,占 4.33%。婚姻在精神病人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大多精神病人都沒有穩固的婚姻,在精神病反復發作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感情破裂,來自經濟的壓力、社會的壓力使配偶放棄了婚姻;也有的是因為患病后婚姻問題難以解決,未婚者患精神病后結婚的幾率很低。
1.8來訪目的
來訪者迫切需要知道是否患病的問題,占來訪目的的 44.7%。因為這關系著方方面面,如確認患有精神病后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如何進行系統的治療等等。其次是如何治療的問題,比如是住院觀察還是門診治療;第三個比較多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的問題,如應該何時帶病人來看病?來精神病院被別人知道產生的影響等等。第四是看病住院的經濟問題。另外,來訪者比較關心的還有病人的生育問題。
1.9來訪者與病人的關系
在來訪者與病人的關系中,占首位的是病人的父母。雖然來訪的病人已婚率達 29%,但是由配偶來訪的只占 13.5%,因為在精神病人的婚姻關系中,病人占被動地位,他們的婚姻很不穩定。我國的醫療體制和對待精神病人的福利尚不完善,需要改進,需要全社會都來關注精神病人。本人來訪的不在少數,占 11.67%。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是很關心和敏感的,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去看病或咨詢。1.10初診病程病人從有癥狀到醫院來咨詢看病的時間,最長的達 3 年,有 6 例;1-2 年的占多數有 442 例;1 年內的有35 例;最短的 1 例是病程在 5 天的一個急性應激反應患者。這說明精神病是一種病程較長的慢性病、多發病,有的可能還伴隨病人的終身;另外,說明人們對精神病存在偏見,認識不夠,有的病人家屬都下意識否認患病事實。
2處理方法
根據來訪者的敘述,找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給予合理的解釋,然后指導病人或家屬處理問題。對于癥狀明顯伴沖動傷人行為的病人,確診后立即送入病房作進一步的處理;對于病人不愿來家屬又送不來的,根據具體情況派車去接回病區進行封閉式治療;對于有病但表現不嚴重的或病情復發的,根據家屬的意見門診治療或住院觀察治療;對恢復期門診隨訪的病人耐心解釋遇到的問題并教給家庭護理的方法;對本人來訪的根據需要給予心理指導,如對一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幫助她分析其誘因、如何與家人相處,如何面對壓力,如何認識自己的病態心理。對距離醫院很遠的老病人則告知他們就近開藥服用,可以打電話咨詢醫生調整藥物劑量,必要時再來復診。
3體會
3.1對精神衛生的社會需求水平越來越高
精神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目前我國正處于這種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增多,競爭壓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結構變化明顯,精神疾病患率病呈上升趨勢,精神衛生問題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精神病是特殊的病種,家屬由于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能準確判斷是否有病及復發征兆,精神病院設立咨詢處是病人及家屬的迫切需要,我們有義務承擔這樣的責任。另外,精神病的發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大多數精神病發病時都受到過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而且不同年齡階段需要普及的精神衛生知識不同,因此社會迫切需要普及精神衛生知識[4]。
3.2明確了向社會普及精神衛生知識的方向
(1)糾正偏見。經常有朋友或熟人對在精神病院的工作感到好奇和驚訝,在進行解釋和帶領他們參觀醫院后,他們都會對病人表示同情和理解,也不會再感到過度的恐懼。精神病已經成為 21 世紀的多發病,和其他軀體疾病一樣也會治愈,社會要尊重和接納精神病人。
(2)普及方法。通過精神病院門診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在社區布置板報、向家屬和病人發放自制的健康小冊子等形式來宣傳精神病知識,還可以在網上精神病的知識供大家瀏覽。
(3)衛生宣教。向社會廣泛宣傳普及精神病的有關知識,講解精神病的發病機理、誘發原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康復護理和預防的知識,使社會不再覺得精神病很神秘。
(4)增強應對能力。精神病人一旦發病,很多都會失去自知力,即否認自己不正常的表現是病態,還可能對家人作出危險的舉措,應該指導家屬學會判斷精神病的潛在暴力行為,掌握正確的治療、護理方法,以達到減少病人復發次數、促進康復的目的[5]。
3.3社會應承擔的責任
由于精神病的反復發作,使他們喪失了勞動能力、更喪失了治療的信心。在人性化的文明國家,需要社會建立相關福利政策來幫助精神病人,使他們得到治療、康復和工作的條件[6]。
(1)國家政策利。國家應該加大對精神病的救助,對重癥精神病人應有保障措施,基層政府更應關注他們,特別是農民患者,農村合作醫療應增大精神病人的看病區域和增加其看病的報銷力度。
(2)醫院自設福利項目。醫院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增設一些福利待遇[7],如本院對于特困、低保精神病人每次門診看病免掛號費;對于本區精神病人辦理殘疾證予以高度的優惠、減少收費等。
3.4精神科護理人員應盡的責任
精神科護士不但承擔著一般護士應該做的工作,還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具愛心和耐心。沒有一種精神病可以通過某項實驗室檢查就可以確診。精神癥狀的判斷來自病史、交談檢查和觀察,所以要取得病人的信任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他們才可能充分暴露病情,為治療提供依據[8]。況且這種護患關系本身就是一種治療作用,可使患者感到護士的親切,消除住院的恐懼,增加治療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高甜 , 何俊 , 王玉文 , 等 . 精神專科醫院藥物咨詢分析及探討 [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6,36(18):1608-1612.
[2]王 兆 芹 , 殷 德 華 . 精 神 病 病 人 家 屬 相 關 知 識 調 查 [J]. 護 理 研究 ,2016(02):190-191.
[3]譚菜軍 , 黃美蓮 . 女性住院精神病病人發生暴力行為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 [J]. 全科護理 ,2016,14(34):3635-3637.
[4]張愛菊 . 社會家庭支持干預對精神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J]. 社區醫學雜志 ,2016,14(08):18-20.
[5]王棟 . 家屬應該如何正確的與精神病人相處 [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7):181.
[6]衛學莉 , 張帆 , 衛學芝 . 精神疾病患者就業現狀及對策 [J]. 醫學與社會 ,2016,29(01):27-29.
[7]王聰 . 論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的權益保障 [D].蘭州大學 ,2015.
1.1自知力缺乏:新入院或首次入院病人,如精神分裂癥、分裂樣精神病、躁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重癥精神病人,入院時否認有病,拒絕治療,言語行為異常而丟藥、吐藥,閉口。病人住院期間病情復發時,表面上服從治療及護理,但實際上往往不認真服藥,把藥夾于指間或藏于衣袖內等;
1.2精神癥狀分配:由于受幻覺、妄想等癥狀支配,認為有人要害他,服的藥是毒藥;受幻覺支配的病人稱:“有人對他講這是毒藥,吃了就會死。”有的病人情緒低落、自責自罪,認為拒藥是對自己的懲罰。
1.3藥物副反應:抗精神病藥物多引起的副作用如嗜睡、靜坐不能、流涎、便秘、腸梗阻、尿潴留、四肢震顫、吞咽困難等,病人主觀上感覺不適,故而采取丟藥、藏藥、留藥等行為。
1.4擔心藥物影響身體健康:文化層次高的病人在自知力恢復后,擔心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對身體產生毒副反應,如心、肝、腎、腦、肺的損傷;有的怕影響記憶力,影響智力而變傻;有的病人怕長期服藥成癮而不敢服藥;
1.5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反復長期住院,認為病醫不好了,對治療缺乏信心,故而出現假服藥,有的甚至悲觀厭世,想通過假服藥積累藥量用于自殺,故出現假服藥行為。
1.6疾病因素:部分老年癡呆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知道藥味是苦的就拒絕服用。
2 拒藥方式
老年精神病人拒藥方式也很多,部分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往往有附加動作加以掩飾,不仔細觀察是發現不了的。病人常將藥片貼于舌下、兩頰后方、上腭、上下牙床及上下牙內側;或將藥倒入掌心佯裝查數藥片數目,將藥物分批藏于指縫中或衣袖中;病人用自己的水杯服藥,乘喝水之機將藥吐在水杯之中然后倒掉或將藥咽下后趁護理人員不注意時用手刺激咽部部將藥嘔出;也有明顯拒藥的病人將藥丟掉或吐于地上;有的老年癡呆患者喂藥時直接吐出,自訴“是苦的,不想吃。”
3 護理對策
3.1心理護理:對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的拒藥首先應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耐心接觸,取得病人信任,充分了解病人拒藥的原因,針對性進行心理護理。講解有關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藥物治療種類、作用及服藥時間、注意事項,抗精神病藥物常見的副反應,預防和處理原則及堅持長期服藥的重要性,以及服藥治療與健康、工作、生活及家庭的關系,使他們權衡利弊,正確認識,自覺服藥;若出現藥物副反應,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給予相應的解釋,使他們正確對待;對悲觀厭世,缺乏治療信心者,要經常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心理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鼓勵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給藥護理:嚴格把好服藥關,發藥護士至少2人以上,一人發藥,一人負責檢查。認真執行三查八對一注意。發藥原則先易后難,先發給服藥合作的病人,最后發拒藥病人。發藥前準備好溫度適宜的開水、服藥杯及壓舌板,集中病人按順序排隊服藥,發藥時認清病人面貌,集中注意力,認準病人是否發到藥。注意觀察病人服藥動作及神情,必須做到送藥到手,服藥到口。護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口腔,舌下,上腭、上下牙內側等。在確認藥物是否服下后方可讓病人離開。急性發作期的病人一般無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更不承認自己有精神病,故大多數人都不愿服藥,有些患者能夠辨識以往吸過的抗精神病藥,可將藥物裝在膠囊中給其服下;對于老年癡呆患者來說,多是由于藥物苦而不愿意服藥,我們多采用將藥物放于喜歡喝的飲料中、飯菜里、水果及糕點中一起吃下,禁止強行喂藥防止嗆入氣管而引起窒息。拒絕服藥的患者,經過耐心勸說解釋無效的,應及時報告主管醫生或值班醫生,根據病情給予注射治療。當發現有的病人用藥時間較長而病情無明顯好轉、服藥劑量較大而又無副作用,治療加藥期病情突然波動應首先考慮有藏藥的可能,發藥時應重點監護。
精神病醫院護理部先進集體事跡(平凡中的不平凡)
四院是我市唯一的一所精神病專科醫院。平時一提起,就會讓人覺得有點神秘,甚至有點害怕的單位,然而這里卻是全市精神病患者的“避風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精神病人是可怕的,他們發病時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困擾,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嚴重的還會給社會造成極大的不穩定。因為他們大多不能認識到自己有病,所以往往拒絕接受治療。面對這些失去理智的特殊患者,四院的護士們以極大的奉獻精神,不分晝夜的和他們在一起,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指導他們的治療康復,料理他們的衣食住行,鼓勵他們及其家屬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目前,四院住院患者日均一百多人,精神科護理人員卻只有二十幾名。精神病人大多軀體健康,行動自由。也正因為如此,每一位病人都是一枚“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自爆”!連他們的家人都唯恐避之不及,而四院的護士卻要時刻關注他們,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精心照顧,細心護理。然而得到的卻并非都是感謝,有時甚至是痛罵,乃至毆打。
9月的一天,護士張慧芳為了阻止患者逃跑,以自己的嬌弱之軀奮力迎向粗壯的病人,卻被發狂的病人折斷了上臂。鉆心的疼痛沒有使張慧芳停下追趕的腳步,她依舊全力以赴向前奔去,死死的抓住病人的衣服,任被病人甩來甩去。終于,病人被后來的同事們安全送回病房,張慧芳的手臂卻完全扭曲,經市人醫診斷為右肱骨螺旋性骨折,導致十級傷殘,留下了終生遺憾,但她至今仍堅守在護理工作一線。她們沒有練過金鐘罩,也沒有穿著軟胃甲,但沒有哪位精神科護士沒被病人打過或罵過。“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她們的行為準則。常年累月、分分秒秒一直堅守!委屈就沒有嗎?有!痛苦就沒有嗎?有!但對精神病人這一弱勢群體高度的關愛和同情,對自己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的自覺維護、對社會責任勇于承擔的理念使四院全體護理人員忘卻了自己的傷痛。
有些老年精神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有時家屬也躲得遠遠的。可四院的護士們卻總是和病人貼得很近,視病人為親人,把為病人解除痛苦當作自己神圣的職責,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們的生活起居。有位常年住院的老年病人,性格怪異,難得有人探視,與病友相處也很差。一次發病,把大便弄得身上、床上、地上到處都是。護士們對她說:“李奶奶,我們帶你到洗漱間洗洗吧。”,結果招來病人一頓臭罵。護士們依舊一邊輕言細語的勸說病人,一邊果斷地合力將她抬到洗漱間。病人哪里肯聽話,一直奮力抗爭著,大便涂到了你的工作服上,她的手也被病人抓破了,但大家顧不得這些,齊心協力,認真地為病人清洗。她們沒有把“不怕苦,不怕臟”放在嘴上,而是毫無怨言的用行動來詮釋了這一心聲。病人干干凈凈的躺在了更換一新的床上,護士們的身上卻變得臭不可聞。病人家屬知道后感激地說:“你們比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對她都好啊!”
有些病人受幻覺妄想支配,懷疑飯菜有毒,拒絕進食,四院的護士會象幼兒園的老師哄小孩一樣,耐心地勸說他們,先打好幾份飯任由他們選,選好了再一口一口的喂下去。但病人卻并不領情:有的會吃著吃著就突然對著喂飯的護士拳腳相加;有的會故意把嘴里的食物噴吐出來,護士們經常會被飯菜噴得滿身滿臉。但大家還是繼續勸,繼續喂,直到病人吃好了,才會想到自己也要去換件工作服,把臉洗一洗。四院的護士們就是以這樣的愛心和耐心去包容著混亂中的患者!
精神科病房并不總是危機四伏,有時也有家庭般的溫情。冬天,護士們會幫患者蓋好被蹬掉的被子;夏天,會幫他們趕走溜進帳子的蚊子;懶洋洋的午后陽光下,護士們會給他們分發生活用品、水果副食;為他們縫補衣物,剪指甲;組織他們打牌、下棋、唱歌;和他們談心溝通,講解疾病知識,教會他們如何自我照顧。有些打罵過護士的患者,會在病情好轉后向護士道一聲“對不起”。看著患者眼里閃出的真誠的淚花,她們的心里也是一陣欣慰,深深地沉浸在幫助患者康復的幸福之中。
一、基本情況
精神病福利院是蘇州市民政局直屬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系江蘇省民政系統一級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統最高級),1984年更名為蘇州市普濟醫院為了區別于管辦分離改革的市屬醫院,經市改革領導小組同意和市編辦批準,改稱為蘇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掛普濟護理院牌子;市慈善總會在我院設立慈善病床15張,至增至110張(實際開放65張),用于城區特困精神病人的醫療救助;3月,市殘聯在我院成立蘇州市精神殘疾人庇護中心,為社會特困群體中的精神殘疾人士提供庇護。
主要職能:負責收養治療市區內三無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復軍人、退伍軍人;對市區部分社會特困精神病患者開展慈善醫療;負責治療與護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無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對其中超過6個月以上的轉為三無精神病患者進行收養治療。
二、加強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隨著蘇州改革的不斷深入,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經濟快速發展,政府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蘇州市社會救助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我院服務對象的范圍也在不斷拓寬,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加,對我們的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針對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重點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2、實施規范管理,嚴格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法規、制度開展工作。近年來,我院積極開展依法執業,誠信服務活動,狠抓醫療質量的提高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多年來,我院始終按照二級專科醫院的標準和要求,認真落實衛生行政部門的相關法規,嚴格執行三級查房、病歷書寫、病例討論等核心醫療制度,聘請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等國內知名專科機構專家、教授來院查房授課,指導工作。同時還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同時取得uks證書(由世界最權威的質量管理認可機構之一英國皇家認可委員會頒發的證書)。近年又在同級專科醫療機構中率先引入his系統、電子病歷、辦公oa系統等,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我院繼取得市區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質后,已實現了相城區、吳中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醫保定點全區域覆蓋。連續多年獲得市社保局醫保定點先進單位。,在接受市衛生局醫療機構年度校驗的145家單位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蘇州市依法執業、誠信服務a級信用等級單位稱號,并且處于獲此殊榮的9家單位前列。
3、全面整合資源,推行醫、護、康、社、教、養六位一體服務模式。把幫助提高服務對象社會功能和自理能力,作為醫療護理康復業務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醫、護、康、社、教、養六位一體模式。一是優化醫療質量,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引進國外先進的服務理念,推行團隊服務模式,對病員實施多人(醫生、護士、
社工等)參與、相互協作的小組服務工作,并積極開展音樂放松療法、催眠療法、腦電治療、森田療法、心理治療和可視音樂治療等,進一步健全院科兩級質控組織,完善各項醫療制度。二是重視細節管理,深化護理服務內涵。以構建軀體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為一體與援助、自助、互助相結合的整體護理援助系統為目標。實行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康復護理并舉的服務方式,全面推行個性化護理并逐步推進服務對象個案護理計劃,分類服務開展率達100%,分級護理率達100%,個性化護理率達100%。針對病員生活能力狀況開展自理能力再訓,并引入互評互比激勵機制,激發病員參與積極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三是探索社工介入,完善康復治療體系。將社工工作全面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復輔助治療體系,嘗試運用優勢視角理論幫助休養員自行開展小組工作。相繼成立休養員縫紉組、腰鼓隊、電腦之家等11個興趣小組,每天安排病員開展收看電視、下棋打牌、閱讀報紙等活動,每周定期組織書畫、器樂、手工和功能訓練等康復活動,每月舉辦中大型工娛療味活動,如組織生日聚會、放映電影、卡拉ok等,在各大節日舉辦拜年會、元宵節猜燈謎、重陽登高等聯歡、慶祝活動。此外,積極聯系工療加工活,拓展康復輔助項目,并通過各類途徑將休養員手工作品進行義賣。四是設置特教課程,推進特殊教育工作。將休養員思想文化教育列入日常康復服務項目,開設教育培訓課程,開展健康宣教,普及消防常識。同時,對精神殘障兒童、青少年設置特教課程,開展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為一體的特殊教育。五是完善保障機制,強化生活照料服務。重點抓好病員的膳食供應和飲食營養,聘請專業營養師調配花色品種和科學膳食,對糖尿病、痛風等疾病對象專門供應特殊飲食,每月給三無對象發放零用金,用于在陽光超市內購買零星食品。同時根據季節變化,及時添置和更換在院病員服裝,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確保病區空氣流通、地面整潔,盡力保障好休養員的在院生活。
4、積極探索創新,打造蘇精福特色業務工作模式。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服務和保障好收養收治對象這一中心任務,不斷加大業務建設力度,拓展視野,創新思路,探索實施四大特色業務工作模式。一是住院患者的分類管理模式。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一個病室的患者中,其病重、病情、病程等分別有明顯的差異,對開展有計劃、有步驟并帶有群體性的康復醫療活動頗為不利。初,我院根據病人生活活動能力,軀體情況等將病人相對分類。這樣就從客觀上為分類管理創造了條件,繼而對全院患者按康復需要對不同對象給予不同康復措施。分類管理既可以保證不同功能的康復醫療措施能順利展開,又可使群體性的康復活動有一定的規律性而不零亂,取得事半功倍的療效。二是模擬社區生活情境模式。本院住院病人中半數以上為慢性精神病人。長期的住院生活,使這類患者社會功能明顯減退,衰退傾向日趨嚴重,為此,我們參照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在院內開設了諸如休養員陽光超市、復康工作坊,成立了休養員陽光工作室等一系列模擬社區和生活場景,以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加強社會適應能力,使患者體現到自身的價值。同時對室內外的墻面及活動場所、病室等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和布置,努力營造充滿人情味的、盡可能體現家庭式溫馨的舒適環境。三是省內首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隨著我院收治對象中流浪救助精神病人特別是兒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日漸增多,由于他們的醫療、護理、康復及教育具有特殊性,下半年,我院成立了省內首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致力于兒童自閉癥、精神發育遲滯、學習困難、多動癥、抽動癥、注意、情緒、睡眠、進食障礙等兒童青少年常見精神、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干預。同時還將逐步向社區拓展和延伸服務,為更多有需求的精障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幫助。四是特色老年精神科。圍繞老年科的業務工作,針對不同對象、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關懷服務。評估患者及家屬的實際需要,重新進行功能定位,針對不同對象、不同需求,開展醫療(精神科治療)、護理(生活護理、軀體護理、心理護理、自助、互助或介護等)、康復(肢體康復、心理康復等)或其他服務,側重個性化,做好個案,為我院及蘇州市老年精神科醫療工作提供一個理想的服務模式。
三、特殊人群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
作為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設和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可以說是逆水行舟,艱難行進。就我院近幾年收治對象的現狀和特點以及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來看,目前的現狀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病人壓床,床位周轉緩慢。住院病員病情日趨慢性化,趨向退頓,加之家屬和社會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較難出院(而本院與各區民政部門及家屬鑒定的協議住院期為3個月,我院醫生也經常性敦促監護人辦理出院手續),以致長年滯留院內,長期占有床位,影響繼續收治(每個區都有為數不少的慈善對象在排隊等待)。這使得慈善床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對整個社會特困對象來說,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并發傳染病及嚴重軀體并發癥時轉診治療困難。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增齡、器官功能減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等原因,并發各種傳染病及嚴重軀體并發癥的情況日漸增多,同時由于社會目前普遍對于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見,一旦這些患者需要轉診時,衛生系統綜合醫院又面露難色,不愿接收,以致此類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時救治。
4、社會接納度低,家屬、監護人配合不夠。一方面與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對于精神病患的認知、關注、關心不夠有關,另一方面,這些患者的家屬也多為弱勢群體,客觀上根本無力來關心患者,一旦將患者送來我院治療后,則再也不聞不問,甚至當被告知患者并發嚴重軀體并發癥或傳染性疾病需轉診治療時,也是不予關心,或是顯得無可奈何,甚至表示讓他(們)任其自然。
5、法律保障相對滯后。流浪精神病人是城市救助中的弱勢人員,也是民政精神病院收治的主要對象之一,他們大多由于病史不詳,或認知障礙,無法提供有效信息等,難以進行及時、正確的疾病診斷,從而無法確定是否住院監護。而國內目前尚缺相關法律規定,一旦日后家屬起訴,院方利益將難以保障。如何做到救治過程中既保障救助對象的權益,又防范醫療糾紛、醫療缺陷和醫療事故的發生,給醫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應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
6、人才引進困難,技術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于名稱(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對象、醫院條件、工資薪酬等原因,人才引進困難一直都是一個難題,即便勉強引進,往往也難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對于服務人員整體素質、業務技術力量與社會不斷發展的服務需求帶來壓力和挑戰,所有這些都使單位建設與社會快速發展需求不相協調,甚至對單位的正常運行帶來困難,成為制約民政精神病院發展的瓶頸。
7、對護理人員的規范化教育培訓不足。目前,民政系統的精神科專業人員一般都是依靠衛生系統的精神病院提供培訓,而提供精神專科護理員的培訓機構更是幾乎沒有。在專科護士的培養方面,江蘇省目前暫未開設精神科專科護士的培養班,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組織培訓。
8、傳染病防控形勢嚴峻。由于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們的生活環境惡劣,行為異常,感染各種傳染病的概率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為群居生活,且傳染病大多有潛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來救助病人交流溝通困難。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流動人口急劇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為外地來蘇人員,來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來自偏遠山區,文化程度低,還有很多為智障病人,交流成為最大的難題。希望能夠有多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幫助尋找他們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齡化,護理風險增加。近年來,整個社會進入老齡化,自然我們收治的對象也出現同樣的情況,老年人占到65%以上,因此生活護理量較重,與此同時,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隨之增加。這就更需要我們多培養一些全科護士來應對。
四、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爭取政府重視。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因病致貧現象日益加重,特別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為社會弱勢群體。同時,由于精神病人的社會危害大,反復發作,需要住院和長期服藥維持治療。因此,對于社會弱勢群體中的精神病患者開展醫療救助,只有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多部門協調聯合,列入政府的發展規劃中,要像養老中的陽光計劃,殘疾兒童中的明天計劃那樣,加大對精神殘疾弱勢群體的資助,使他們感受陽光和雨露。
2、民政部門對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確定位。要正如衛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中殘聯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的那樣:加強分工協作,衛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殘聯、共青團、婦聯、老齡委等部門、單位和團體要針對日益突出的精神衛生問題,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務民政保障對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職能。
3、爭取社會支持。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場合和條件,開展多種活動充分進行宣傳,征得社會的同情和關愛,贏得社會支持。
4、加強內部建設和管理。要轉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結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點,逐步將封閉式管理向相對開放式管理模式的轉變;大力加強人性化服務,把單純的醫療服務向醫療、康復、護理為一體的服務模式轉變;要從重視疾病治療向重視病人身心康復和社會功能全面發展的轉變。
四、民政系統精神病人服務工作與社會支持
民政服務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眾與社會各方的支持和幫助,因此我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1、加強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檔工作。各區、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發現、建檔、管理工作,由專人負責督促實施。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報告、登記管理制度,基層要建立病人檔案,加強分級隨訪管理,并定期向社區管理人員匯報。可借助我市實施的中央補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工作開展病人的診治、隨訪、健康教育等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檔案,為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資料及開展病人健康指導提供科學依據。
2、加強技術培訓,做好基層醫務人員的隨訪指導工作。為有效實施好醫改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內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各級各部門醫療機構要注重對精神衛生專科醫師的培養、培訓工作,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培訓,組織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的師資培訓,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的專業培訓和管理培訓力度。適時對社區精防工作人員、民警進行專門培訓普及常識,加強對有危險行為傾向患者進行追蹤隨訪,有效組織實施病人隨訪指導,切實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3、加強部門配合,做好肇事肇禍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積極主動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協調配合,加大對肇事肇禍病人的應急處置和精神疾患人員的治療救助管理。建立部門協同制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單位要在建檔、管理精神疾患病人的同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促進社會和諧和人群安全。與相關部門聯系,及時了解當地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過應急處置、入院就診等方式減少肇事肇禍率。
【關鍵詞】評估;健康教育;病程;家庭功能;認知程度
器質性精神障礙是指腦部有明顯的病理改變的精神障礙。主要包括:腦部器質性疾病或損失引起的精神障礙、腦部以外的各種軀體疾病有關的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與非依賴性藥物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癥狀可表現為意識障礙、遺忘綜合征、智能障礙、人格改變、精神病性癥狀、情感障礙、神經癥樣表現或行為障礙。這種病主要決定于病變部位及范圍和腦功能損害的廣泛程度,而不取決于病因的特異性。本次調查是通過家庭評估量表幫助護理人員系統地評估家庭照顧患者的能力和意愿,從而正確的對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增強家屬對疾病的正確認識,促進病人的康復。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在某家三乙醫院和某家精神病院就診的90例中老年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屬,其中患者年齡在45-65歲之間。發放問卷有90份,回收有效問卷86份,有效回收率為95.5%。
1.2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用統一的指導語,以不記名的方式獨立填寫完成,當場收回。問卷包括15個條目,按“好,中等,差”的3級評分法,評估分數在40-45之間為好,評估分數在35-40之間為中等,評估分數在35及其以下為差。病程前4周、4-8周、8周后的患者分別為30例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2結果
患者家屬問卷的得分中隨著患者病程時間的持續得分值越來越低,在表1中可以看出分值在40-45分由原來的100%到后來的73.3%再降至43.3%,而35-39分之間的比例逐漸上升,原來的0增加到53.3%。不同病程時間得分的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F>F0.01(2,87),P
3討論
提高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家庭功能的必要性。器質性精神障礙的患者,對家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和負擔,而不管是在醫院還是在家里,家庭支持對患者疾病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調查發現器質性精神障礙病人對護理的要求和依賴性增強,良好的護理,對控制和改善病人的精神障礙,延緩精神衰退,促進自理能力的恢復均十分有益[1]。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家庭因素在疾病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顯而易見。家庭關系不和睦,成員間時常爭吵、打鬧,常會成為沉重的心理壓力,致使疾病發生,對精神疾病的恢復有不良影響。在預防精神疾病方面,沒有什么別的群體組織比家庭更重要。本次調查發現在病程前4周、4-8周、8周后這三個階段的評分逐漸下降,家庭功能處于中等水平。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使家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無法很好的再家庭中長期的照顧患者,而那些能提供照顧的家庭也需要我們護理人員提供信息和情緒的支持。有資料表明,男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支持明顯少于女性精神病患者[2],因此護理人員在做健康教育時要注意對患者配偶,尤其是男性精神病患者家屬的教育,使其明確自己在患者的康復中的重要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幫助患者共同戰勝疾病。加強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家庭功能,并如何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如何鼓舞這些照顧者已經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
4對策
4.1加強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家庭功能,并對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以及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知識教育,改變不利于健康的各種行為習慣,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使具有自我保健能力,進而達到精神、身體、社交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狀態[3]。據調查發現精神障礙患者家屬精神疾病知識水平較低[4],渴望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康復教育[5]。并且家庭成員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與心理狀況能夠直接影響到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康復水平[6]。因此對精神病人家屬開展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增強家屬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對提高病人治療的支持力,促進病人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7]。使得他們不再歧視、排斥或害怕患者,從而促使患者重歸社會[8]。
4.2健康教育的方式根據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特點,采取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模式,了解有關疾病常識[9]對精神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僅要對病人,還要對其親屬進行指導[10]。對患者家屬教育的方法可以有文字教育法、語言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文字教育法對于文化水平較高、理解力強、依從性好的患者家屬,如科普書刊、報紙雜志、宣傳卡片等,使家屬掌握一般的衛生常識和必要的護理技能。語言教育法對有學習興趣、求知欲望高的患者家屬,如專題講座、幻燈、播音等形式。示范教育法對于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家屬,可通過示范教育、耐心講解演示、說明指導,使家屬能夠直觀、具體、形象的受到教育。
4.3家屬成立一個團體家里有精神障礙患者,其家里人承擔的照顧責任非常大,如何鼓舞這些照顧者的士氣非常重要。若能獲得有過照顧經驗的其他家屬其協助,提供照顧患者的經驗,可使照顧者添加知識及情緒的力量,因此家屬也可以成立互助團體,家屬彼此之間可以給予情緒上的支持,從而提高家庭功能。家庭是社會支持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家屬和患者共同參與健康教育,起到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增進對患者的理解,通過關心、鼓勵和疏導,減少家屬對精神病患者傷害性情緒,使家庭環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對鞏固療效、減少復發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11]。
參考文獻
[1]覃志云,鄧秋雁.90例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11(12).
[2]王曉蔚.100例精神病患者的社會支持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71-972.
[3]韋丹.健康教育在精神科的應用.華夏醫學,2002,15(5):663-664.
[4]李立華,吳啟姣,梅芳,黃麗紅.影響精神病患者家屬疾病知識水平的相關因素調查.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0,16(2).
[5]陳全花,王文菊,婁百玉.住院精神病患者和家屬對康復教育需求的調查.中國臨床康復,2005,9(8).
[6]陳瓊妮,李樂之.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研究現狀.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3).
[7]趙桂霞,梁先鋒.精神病人家屬疾病知識知曉率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現代臨床護理,2005,4(6).
[8]羅薇,鄧孟先.對精神病患者家屬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與分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0(1):51.
[9]陳惠芳.心理輔導在健康中的作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9.
記得第一次去精神病院,我和蔣同工是坐81路公交大巴去的,因為害怕遲到,所以提前查詢了線路,然后提前了好幾個小時就出發,然而并沒有公交車是直接到醫院的,通過問路步行十多分鐘我們終于找到了醫院......初次見面,醫院給我的感受真的是太過安靜,實在不像我平時所了解的醫院。
在8月5號的下午,我們正式向精神病院辦公室吳主任處報到,在簡單交談后,楊勇主任也正式與我們見面,并向我們簡單介紹了醫院的情況以及醫院對我們社會工作員到來的歡迎和重視。從當天下午到8月9號(含休息日)原醫院社工張利萍師姐對我們進行了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醫院概況,市民政局工作內容,“貼心民政”中涉及醫院的部分,醫院具體科室設置及職責所在,醫院社會工作科的工作內容,精神病病員的接收、照顧、管理情況以及醫院針對老干部、老軍人所開展的療養工作情況等等。在詳細的熟悉了解醫院情況后,楊主任再次與我們進行了交談,并讓我們拿出了具體的工作計劃書。與此同時我和蔣在幫助完成辦公室工作的基礎上,開始進入療養科,針對當前來療養的8位抗美援朝老功臣開展工作,這包括:與老人聊天,了解他們的經歷、想法以及對療養生活的要求等;配合療養科老師們開展適合老人的小游戲小活動,如籃球擊瓶比賽、打乒乓球、打麻將等;幫助照顧老人進行查體等等。由于醫院女病員的不斷增多,護理工作難度的加大,楊主任安排我們進入了醫院第五病區即醫院女病區。這樣的安排,主任也是出于讓我們更加全面了解精神病院、精神病人的考慮。然而第一次面對如此眾多(73人)的精神病人我們還是恐懼和忐忑的,很慶幸的是有那么多的醫生護士老師們及時的與我們進行交談,教導我們關于精神病的知識,與病人溝通的方式,消除我們的害怕心理。至此我們已經在病房工作了兩個星期。
回想這一階段的工作,從最初的興奮到后來的茫然再到現在的慢慢清晰,我想我也經歷著由理論走向實踐、由空想走向腳踏實地的過程。記得最初醫院領導經常問我們來到醫院后想要做些什么,想要怎么做,自己當時真的是茫然的,那是因為不了解更是因為沒經驗。然而當看到醫院社會工作科的辦公室,聽到好多人談論新來的社工時,心里還是很激動的,這至少表明醫院是支持社工的,同事們也是知道社工的。這是在此工作了一年的張利萍師姐的功勞,她為我們將來工作的開展打下了如此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對于工作我也有自己的好多設想。比如:(1)建立醫院社會工作的檔案,進一步擴大社工的影響。想著要及時記錄社工科的每一次工作進步,在醫院設立宣傳社工的小黑板,讓工作人員、病人家屬知道社工的存在,社工可以幫助他們做些什么等;(2)進入醫院周圍的社區開展活動,比如宣傳精神病的預防、護理知識、醫院的情況等;(3)在醫院工作人員中展開工作。如根據情況適當嘗試改變坐班車是大家固定的座位安排、餐廳里吃飯時的座次,從而加強大家的交流,促進關系的和諧;(4)盡可能的尋找有需要的病人家屬開展個案、小組工作等;(5)針對休養老軍人開展的老年服務工作等。
工作中除了不斷努力還是有好多困惑和想法的,比如:
(1)不知道如何針對精神病人開展社會工作。精神病人本身所患疾病的特殊,決定了不能有太多的情緒波動,所以我們不能談他們的家事,不能問他們的困難事。而且因為病人身體情況的虛弱,知識水平的局限,可以開展的小活動如體操鍛煉都很少。所以,我真的很想了解更多的關于在精神病院工作的知識。
(2)病人來源地特殊性使得開展針對病人家屬的活動變得困難重重。濟南精神病院隸屬民政系統,這決定了它所接收病人的救質。因此大部分病人來源于流浪人員、三無人員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更談不上有家人聯系。這讓我原本設想的針對病人家屬開展的情緒撫慰、支持等服務找不到對象。當然也是有病人有家屬的,但目前還沒有得以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