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與財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數據來源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相同之處最大的相同之處就在二者的數據來源上,資產負債的部分是二者相同的數據來源,利潤及資源分配的部分二者的數據都來自單位的利潤以及利潤分配表,對于其余的部分,不論是財務會計報表或者是統計財務報表,二者的數據來源都是單位內部的會計核算資料。數據來源相同,就是二者最大的相同之處。
1.2指標的名稱在內容上,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數據來源是相同的,在形式上二者也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在財務會計報表和統計財務報表的指標名稱的設計上,二者的科目名稱設計是相通的,除了個別的指標名稱之外,兩種報表的名稱設置基本相同。
1.3審核關系審核關系中也存在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相同之處,雖然二者在這方面的差異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在某些審核關系上,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審核方式與會計公式是一模一樣的。在“所有者權益合計”的科目上,二者的計算方法都是資產總計減去負債合計,這一公式是會計恒等式的變形,恒等式的公式為: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此外,還有營業利潤的計算公式,統計財務報表的公式也是從會計報表的關系轉變而來的,即使存在某些細節方面的差異,但是其本質都是會計的核算。
2會計報表與統計報表的不同點
前面我們說到,會計的適用范圍是比較小的,存在于具體的企業以及經濟體當中,統計財務報表的主要服務方向是國家等大數據的分析,這就為二者帶來了很大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報表設計報表設計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報表的價值量計量單位的設置、定報報告期別設置上。價值量的計量單位的設置中,因為統計與會計服務對象與工作目的的差異,計量單位的設置有很大的區別,具體的體現在,財務會計報表的計量單位通常為“元”,而在統計財務報表中,計量單位是以“千元”為單位的,其原因就是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工作范圍,會計報表面對的是小型的經濟實體,統計報表則是大范圍的數據統計,這造成了報表設計的計量單位不同。在定報報告的期別設置上,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統計財務報表的期別設置主要為幾個月,例如1~2月、1~5月等,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在企業的會計期間上,要分為年度、半年、季度、月度,并且按照公歷的日期來進行確定,在這個財務的年報報告期上,二者是差不多的,關鍵差別就在上文的月季的報告上。
2.2數據取得的依據在指標數據的取得上,二者有著較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要根據會計賬戶的余額填報統計報表,雖然財務統計報表中的資產負債部分存在“現金”以及“銀行存款”的指標,其來源也是取自會計的資產負債表,但是這兩項指標并不能直接從資產負債表上得到,因為,“貨幣資金”的指標是包括了現金、銀行存款以及其他貨幣資金的三項指標的合計數,為資產負債表上只有包括“現金”以及“銀行存款”的指標,所以,這兩項要根據單位內部的會計賬戶的期末余額來填寫。二是要依據會計科目加工填報的統計指標。在會計科目當中,不存在現成的“本年折舊”的指標,在制作報表時,應該從“累計折舊”當中選取,但是,“累計直接”科目反映的是該單位在成立之后的所有的計折舊數,所以,在“本年折舊”之中的指標是“累計折舊”的本期折舊數額,如果是不存在固定資產報廢的環節,本年折舊應該是累計折舊賬戶的期末余額與期初余額的差,在有報廢的環節中,以上的公式不成立。三是統計指標需要分析填報。“實收資本”是會計科目當中的按照具體投資者進行的明細分類,所以,在統計指標中,有些指標例如“法人資本”、“國家資本”、“外商資本”等不能夠從會計科目中直接取得,應該將它們在性質上進行分類處理,按照國家法律來謹慎的區分,達到通過審核的目的。四是統計指標要從會計科目中計算。會計科目的明細是沒有經過詳細規定的,在各單位情況不同的實際狀態下,各單位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請款對會計科目的明細進行劃分,“差旅費”、“稅金”、“工會經費”等指標應該從會計科目中摘算。
2.3審核關系的不同報表的審核關系不同主要表現在資產負債部分和利潤及分配部分,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統計財務報表在上面兩個部分中的公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企業應該關注這個差異。例如資產負債部分中,流動資產的合計公式,在利潤及分配部分中,利潤總額的公式,審核關系是有差別的。
3思考與建議
財務統計工作是一項很復雜但是相當重要的工作,掌握上有一定難度,很多人難以區分二者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在進行工作時,區別對于加強工作質量有很大的作用。
3.1加強制度建設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離不開制度的建設,在面對著迅猛發展的社會經濟的條件下,完善統計報表的制度很重要。如今,每個單位都上報年定統計報表的義務,所以,必須得保證報表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社會條件是出于不斷變化之中的,很多問題會是企業單位從來沒遇見的,所以,單位企業必須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增強自身的適應能力,保障企業單位持久穩定的發展。
3.2建立信息化系統制度建設不是一日即成的,在企業單位的日常經營管理中,信息的流通性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會計統計工作的效率與真實性,因此,筆者建議不論是哪一個單位,都應該建設一個信息化平臺,及時反饋單位內部遇到的問題,讓領導者及時掌握信息作出決策,具體操作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一是建立不同部門的信息反饋專欄,及時反饋基層信息,方便決策;二是建立高效的處理機制,增強效率,在平臺上公布需要解答的問題,減少工作重復,利用互聯網優勢定期增編新內容。此外,還應引進一批相關的技術人才,來維護信息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確保系統的良好運行。
3.3財務統計分析財務統計分析,就是要將財務會計指標充分的運用會計知識進行分析,要解決財務分析的準確性問題,就應該解決統計教材的問題,如今的教材專業化太強,很多教材關于日常的統計方法講述的不是很多,并且大多是照搬統計教材里的課程,建議編寫新教材,使分析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3.4加強人才培養人才是兩個報表工作的基礎單位,財務會計報表與統計財務報表的差異比較大,聯系也很強,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們要具備分析辨別的能力,工作人員工作的準確性對統計報表的影響是巨大的,企業和單位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對基層員工的培訓,加強工作者對二者區別的理解,熟練地掌握財務會計報表以及財務統計報表的運用。此外,企業還應該大力培養或者引進人才,不斷提升單位自身的處理能力,不斷地完善并創新報表的設置與使用,以保障企業的長久穩定發展。
4結論
1.歷史成本是它們的主要計量屬性
歷史成本因為具有可靠性和客觀性,一直被看作是“過去交易”的公允價值,對財務計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有關的法律規定,財務會計中如果涉及到稅收交易,則需要對會計計量進行變更。稅收的自身特質也決定了決定了稅務會計必需要在稅法為工作知道的提前下才能進行,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涉稅事項進行計量,這是保證稅金具有確定性和可稽查性的前提,通常要將確定的金額作為課稅對象。因此,歷史成本在財務會計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兩者都需要其他的補充計量
在財務會計中,歷史成本雖然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卻不像計稅會計那樣“萬能”,財務會計的計量方式更加多元化。其原因是因為會計信息質量具有相關性的特征。在財務會計中,重置成本多半用于盤盈固定資產計量。根據有關的規定,稅務會計有對重置成本的采用有如下要求。①對土地增值稅進行計算時,需要扣除建筑物的評估價格,今后進行成本重置。因為歷史成本法計算雖然也可以扣除成本,卻難以實際反應出動態的相關成本。②在固定資產盤盈的情況下,計稅基礎是同類重置成本的價值。
二、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差別
1.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在歷史成本的應用中存在的差異
稅務會計的首要條件是要確定計稅基礎,所以通常會采用歷史成本作為計量屬性,因為歷史成本符合確定計稅基礎的以下要求,可靠性、確定性和可稽查性,這些特性均為計稅基礎的基本原則,因此,歷史成本在稅務會計中具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一般情況下,都要選擇稅務會計計量屬性。在財務會計中,歷史成本雖然具有很高的地位,但卻不存在稅務會計中一家獨大的情況,在不少新興的金融衍生工具業務中,公允價值也是同樣重要的計量屬性,需要根據實際的工作需求進行合理的應用。由此可知,財務會計在計量中會更加看重決策相關性。如公允價值是同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這就表明歷史成本在財務會計中的地位不及稅務會計高,不是計量的唯一選擇。
2.在歷史成本的使用的方式存在差異
在稅務會計中,計稅基礎是一種基本確定的概念,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在通常情況下不能對資產的計稅基礎進行隨意的變更。所有的數據必須要以歷史信息為依據。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時,實際上就是企業因為某樣資產實際發生的費用,此時計稅基礎對數據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財務會計卻有些不同,它們會因為決策的需要,在不影響財務報表的情況下,對歷史成本進行適當的修正,這些調整通常發生在后續計量中,準許對存貨、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項目計提跌價或減值準備。由此可知,稅務會計采用歷史成本對資產進行計價是“從一而終”,除非遇到有特殊規定的情況外。在財務會計里,歷史成本會以資產的初始劑量工具出現,但隨著計量的開展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屬性,如現值或公允價值等,為了保證對決策的有利性適當的對計量進行調整。
3.公允價在兩者之間的應用
財務會計中,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計量屬性,在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易、債務重組等符合公允價值計量條件的情況下,除了通過現金支付獲得投資資產外還可以采用其他方法,除此之外,存貨在一般情況下也可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公允價值計量時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情況下,稅務會計將不確認本期的應納稅額,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在難以確定歷史成本和現行市場價格的情況下,稅務會計才不會選用歷史成本改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得知,在稅務會計中,公允價值是作為一種“補充型”的計量屬性存在,但是這種使用并不適用負債而僅限于資產中。其中公允價值計量并非單一的,包括如下幾種情景:①通過融資方式將不動產租入,租賃合同里未要求全額付款的情況下,那么在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支出和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將作為計稅基礎。②當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生產性資產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情況下,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的支付將作為計稅基礎。③不通過現金支付獲得的投資資產、存貨,那么該資產的支付稅費和公允價值將作為成本。④企業獲取收入的方式是通過產品分成來獲得,將企業分得產品的日期定為收入的實現時間,根據產品的公允價值確認收入額。
三、結束語
就運行結果與運行方式而言,事業單位與企業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以至于兩者之間的要素構成的各不相同。事業單位基本會計要素有五大類,分別是收入、資產、支出、負債以及凈資產等;企業財務會計要素有六大類,分別是所有者權益、資產、收入、利潤、負債以及凈資產等。針對會計要素,事業單位與企業在負債與資產兩方面不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文章將重點介紹其他幾種要素。
1.所有者權益和凈資產。事業單位內部凈資產本身屬于一種資產凈值,具有預算會計持有、非營利性組織和政府所擁有、產權相對單一等特征。而在企業財務會計要素中,所有者權益和與事業單位內部凈資產相對應。所有者權益即把企業資產中的負債扣除之后,由所有者所享有的部分剩余權益。
2.利潤。在某會計期間之內,企業所獲得的所有經營成果都可視作其利潤。利潤屬于企業所有會計要素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以企業自身的基本盈利性質為基礎進行設置。與企業不用,事業單位在本質上是非營利性機構,因此事業單位內部并不具備利潤這個會計要素。
3.收入。事業單位基本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其收入主要指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從其他事業單位、財政部門或者是上級單位所取得的資金,且該資金具有非償還性特征。與事業單位不同,企業的資金來源是企業提供勞務、銷售產品等環節所獲得。而其收入則是在日常經營活動當中形成的一種資金流入,并且和所有者的資本投入并無任何關系,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有者的基本權益。
4.支出。事業單位在支出環節的主要目標是耗費,其支出屬于資金消耗的一種表現形式,通常發生于建設基礎設施、業務開展等環節。企業在支出環節的主要目標則是取得更多收入,力求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因此屬于資金流出的一種表現形式,往往在開展經營活動時產生。
二、核算內容及核算方法存在著區別
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核算內容及核算方法存在著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在核算部分會計業務時,其核算方法還存在著明顯差異。除了核算固定資產時兩者的方法不同之外,在核算無形資產時同樣存在著差異。②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在設置會計科目時存在著差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基本科目的設計方面較為簡單,且整體數量相對較少;企業財務會計基本科目的設計環節則較為細化和全面化。③事業單位與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核算內容也存在著區別。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在進行核算工作時,其工作內容不包括成本核算,而且針對盈利性業務,只需要核算其內部成本;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在核算過程中,以成本和算法作為基本方法,旨在對企業內部財務運行情況進行宏觀管理。
三、會計等式存在著區別
1.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基本等式是支出+資產=收入+凈資產+負債,該等式是一種動態型等式,是對單位開展業務活動時的收支結余、凈資產實際增值情況的客觀反映。由于事業單位開展活動時的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所以嚴格管理其資金使用狀況顯得十分重要,以此方式防止出現資金濫用等情況。因此,針對事業單位而言,其會計等式必須采取動態體系。同時,事業單位在編制內部資產負債表時,該基本等式就成為其重點參考依據。
2.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等式是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該等式則是一種靜態型等式,主要反映了個會計要素間實際數量關系、企業具體資產歸屬等。企業財務會計的基本等式表明企業擁有者與企業之間屬于獨立存在的關系,而且該等式同樣可以成為企業編制內部資產負債表時的重點參考依據。
四、核算基礎存在著區別
1.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包括兩種,分別是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其中,收付實現制又被稱作實收實付制、現金制。收付實現制將實收實付作為其標準,以此方式確認本期所產生的費用和實際支出。若該費用為本期支出款項,而該收入為本期收進款項,則在任何條件之下,都必須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而如果該費用與收入為期末所支出或收進,盡管其產生時間在本期,但卻不能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
2.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又被稱作應收應付制、應計制。權責發生制則把應收應付視作其標準,并以此方式確認本期所產生的費用和實際支出。如果該收入能夠反映本期的實際經營成果,而該支出能夠反映本期的具體生產消耗,則在款項未實際付出或者收進的前提下,都需要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而如果該費用與支出不能夠歸屬于本期,則即使其款項的付出時間或受到時間在本期,同樣禁止將其視作本期費用與本期收入。
五、結語
一、制造業企業生產與管理的沿革
在工業社會乃至以前的社會申,會計信息系統可以說是企業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信息系統。它的這種唯一性決定了它在企業組織管理架構中的相對獨立性和封閉性。作為一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系統,在過去50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它逐步積累和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和成型的財務信息''''處理程序和方法體系。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為起點的現代信息技術的誕生,改變了會計系統用以處理信息的工具紙張、筆墨和算盤,但并未觸及會計信息處理的程序、方法和規則的變革。然而,以互聯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傳輸技術的革命,在客觀上便提出了實現企業信息集成的要求。這種信息集成,一方面有賴于網絡通訊技術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取決于企業其他生產與管理領域的自動化或信息化程度。。在過去1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人類在這兩個領域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制造業企業而言,人類不斷解放自身勞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實現生產和管理自動化的過程。手工業時代的產品,是由生產工人親手做出來的,我們稱之為手工產品或手工藝品。工業革命把人類從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產品不再是由手工而是由機器來生產。工人只需要站在機器旁邊,產品的加工制造便可以由機器來完成,我們稱這類生產為機械化生產。由機器而不是手工生產出來的產品,我們稱之為工業產品。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的出現和使用,第一次引入了生產自動化的概念。它不僅使得產品的生產過程變得更為簡單和更容易控制,而且也使得產品的加工可以比機械化生產更為復雜和精確。但這時的自動化還僅限于單臺的機器而不涉及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所以,我們稱這類生產為半自動化生產。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技術的合并使用開始使得企業生產過程變得無人化,而網絡技術在企業生產盧管理領域的廣泛滲銹,則把企業的各個部分都集感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從而使得企業的許多甚至全部生產與管理工作都可以在完全無人工介人的情況下完成,我們可以稱這類生產為智能化生產。在智能化生產的環境中,產品幾乎完全是由智能化的機器生產出來的,不僅生產工人已勿需站在機器旁邊,而且,從理論上說,整個企業都可以實現無人化,盡管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應當怎樣來描述這類產品,但也許只有"知識產品"的稱謂最合適,因為它是用人類既有的知識而不是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用人類已創造的科學技術成果生產出來的產品。
由于企業生產和管理的自動化或智能化能夠帶給企業更多的生產成本節約和更高的顧客滿意度,所以,它便成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所追求的目標。而企業生產與管理的不斷自動化或信息化,難以避免地把企業的各種生產與管理活動集成在一起,通過信息這個神經系統來配置企業的所有資源(不僅僅是財務資源)和協調企業各個方面的作業。因此,在這一環境下所構造的會計信息系統已不可能再是孤立的、封閉的信息系統。
二、會計信息系統在計算機集成制造(CIM)環境中的地位
計算機集成制造(ComputerIntergratedmanufacturing)是現階段企業生產與管理自動化(或信息化)的一個基本框架。它通常由四個部分的信息系統組成:"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design,簡稱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簡稱CAM)、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簡稱MRPII)、和電子數據互換(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簡稱EDI)。其中,CAD和CAM技術也許更多的是側重于企業的生產技術方面,而MPPII和EDI技術則更多的涉及到企業的管理領域。
(l)CAD系統。CAD系統可以說是產品設計發展史上的廣次革命。這一技術最初只是
何于60年代早期的航空工業,但隨后便迅速擴展至其他工業領域,并且進一步向新產品制造過程的設計與評價領域延伸,從而導致了工作過程和步驟的具體化。高級的CAD系統可以同時用于設計產品和程序。"經理人員"借助干CAD系統,可以評價產品的技術可行性并進而確定"制造可行性"。由于CAD技術有效地縮短了產品設計時間,從而使企業能夠迅速對市場化作出反應,并且能夠根據客戶的特殊需要,量身定做。當CAD系統與外部通訊網絡(EDI)連通時,生產企業便可與其供應商和客戶分享其具體的產品設計方案。
(2)CAM系統。CAM系統主要用于監督和控制生產工藝過程。它通過程序控制、數字控制和機器人裝備的使用,實現生產工藝過程的無人化。信息技術時代以前的企業自動化,通常所尋求的目標只是采用具有通用目的的機床,如鉆床、車床、刨床等,旨在能夠有效地提高工力的勞動效率;而如今的CAM技術則是通過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控制,不僅使產品的實物生產程序變得更為精確、高速和控制。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動化完全取代人類的勞動。
(3)MRP和MRPII系統。MRP也稱原材料需求計劃(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或物料管理系統。其功能包括探索單個的工作定單以形成二個BOM,然后提前確定存貨需求。其目的旨在縮小批量生產時的存貨占用量。而MRPII不僅僅局限于存貨管理,而是將好幾種甚至企業所有的商業活動集成在一個系統內,所以,它也可稱之為壬種再工程技術(ReengineeirngTechique)或再造技術。它是協調整個企業活動的一個系統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理念,一種哲學。該系統包括執行生產計劃,提供反饋和控制的全過程。
MRPII將自動為所要生產的產品產生材料定單、同時把產品的生產安排到主要生產計劃中,并根據機器和勞動力情況形成一個粗略的生產能力計劃;然后根據適時制(JIT)標準,自動生成包括原材料供應時間表在內的材料需求計劃,為工廠設計最終的生產能力計劃,管理原材料和產成品等存貨。MRPII集產品設計、按順序進入的工廠生產程序、會計信息、ABC成本系統于一體,從而使得能夠在控制成本和保持盡可能低的存貨水平的同時,建立、溝通和有效地執行生產計劃。當MRPII與外部網絡技術聯系在一起時,企業便可自動地收到銷貨定單和現金收入,自動發送購貨定單并向供應商付款,以及收發相關的運輸憑證等。(4)EDI系統。很多公司為協調銷售和生產經營并保持原材料流動的不間斷,通常都會與其顧客和供應商簽定貿易伙伴關系協議。通過這些協議,公司便為再造商業程序或使其完全
自動化處理奠定了基礎。這種完全自動化的商業程序通常是借助于被稱為電子數據互換(EDI)的系統來實現的。它通常的定義是:計算機可處理商業信息按標準格式在公司間的交換。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第一,EDI是一種公司間相互努力的結果,一家單個的公司是不
可能自己使用EDI技術的。第二,交易是由貿易伙伴的信息系統自動處理的。在一個純粹的EDI環境中,完全不需要人的介人去授權或批準交易的發生。第三,交易信息是以標準格式傳送的。所以,企業內部各種不同的系統都可進行接口并執行交易。
EDI系統的關鍵點主要在于EDI標準,也就是以標準的格式傳遞信號。EDI技術在過去的發展之所以顯得比較緩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一個單一的標準體系。目前在國際范圍內普遍流行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美國國家標準協會的(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ANSIX.I2;另一個是行管、商業和交通系統通用的EDIFACT(EDI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
就目前的發展而論,EDI技術在處理購銷貨定單方面可以說已表現得非常成功,但在收付款項方面還略顯不足。原因之一在于企業的收付款項需要借助于銀行這個中介來完成。由于在購貨與銷貨過程中因產品質量、運輸毀損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使收款額度與付款額度之間出現差異,"而要轉換有關付款的解釋通常會導致大量的記錄產生,目前有關E由標準還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所以,這在二定程度上影響了EDI技術在電子錢款轉移EFT,ElectronicFundsTransfer)方面的廣泛應用。通過上述對彷M系統的描述,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如下三個初步印象:
第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已經可以使一個企業實現拿自動化的生產和經營,也就是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工廠。所不足的虐,無人工廠的存在不僅取決于單個企業自身,還取決于企業運作的整個外部環境,也就是說,無人工廠還難以在周邊企業尚未實現無人化的情形下單獨存在。但除EDI系統之外的其他幾個子系統在企業中的運用則可以不受周邊環境的影響。
第二,全自動化工廠或無人工廠是一個實現了高度計劃化的工廠。當一個又一個企業實現了高度計劃化以后,整個社會的經濟運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高度計劃化。在這個意義上說,計劃經濟并不是一個毫無可取之處的經濟制度安排。但它實現的前提必須是以強大的信息系統作支撐。我們以前的計劃經濟在某種程度上之所以說是失敗,關鍵就在于我們缺乏一個強有力的信息系統,從而使計劃經濟制度的優點受到局限,而其缺陷和漏洞卻暴露無遺。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企業的自動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社會資源的計劃配置方式也會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馬克思早在100年以前的預見。
第三,信息時代的到來為中國的繁榮富強再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性機遇。因為在很多信息技術的利用和發展方面,西方發達國家與我們幾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技術差距而言/信息技術在目前是最沒有差距或差距最小的一個領域。
三、網絡時代的財務與會計變革
計算機集成制造不僅使企業生產領域里的分工開始失去其嚴格的界限,而且也使管理領域的分工開始變得模糊起來。由此可見,網絡化雖然不是使個體失去個性化的特點,但個性化的特點卻只有借助于與整個網絡的協調才能夠體現。因此,如上所述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自動化的概念;它對企業商業活動的組織;職能機構的設置、各部門、崗位的人員配置與職責分工無疑都已產生革命性的影響。沒有適應高度信息化或網絡化要求的革命性變革,就不可能贏得網絡時代的競爭優勢。
工業時代的典型特點是使得企業的崗位分工變得越來越細化,而網絡時代的要求則是使過細的分工得到不斷的綜合和集成。因此,網絡時代的企業組織管理架構正在朝著一個與工業社會相反的方向發展。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種革命性的變化,我們就會離正確的方向越來越遠。如果對我國現有絕大部分企業的組織管理架構做一個比較仔細的觀察,也許就會發現,它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仍然還是工業革命的產物,都是根據工業時代的大機器生產特點和計劃經濟的要求而設立的。在我國經濟過去20年不斷市場化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它與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要求的企業組織管理架構的不適應。但也許我們至今仍未意識到,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管理體制還只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小步,而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管理要求的企業體制改革才是我們現在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所要面臨的更為艱苦的任務,是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向。西方很多企業也正在通過各種途徑改革它們的舊體制,不過,它們更多的時候是把這種改革稱為商務程序工程或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簡稱BPR)。它們通過企業再造,來重新贏得信息時代的企業競爭優勢。對此,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重視和警惕。
在一個高度計算機集成化的企業環境中,企業的財務與會計究竟居于何種地位?粗略地看,即將到來的21世紀的企業財務與會計也許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但如果細加分析,它正面臨著信息日益集成化的嚴峻挑戰。如果用網絡的概念來理解,21世紀的企業財務與會計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會受到網絡技術的嚴峻挑戰。
(1)網絡時代的企業會計系統不再是企業的一個信息孤島。當企業生產與管理環境中缺乏網絡通訊技術的支撐時,各種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往往都處于一種缺乏規劃的隨意狀態。企業應用某種技術的目標通常在于去解決某一特定的具體問題,而不是把該項技術融人到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之中加以考慮。這樣,就致使企業在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形成了很多不能相互融合的孤島,即技術孤島。這種情形,不僅晉遍地存在于企業的生產自動化方面,而且也普遍地存在于企業的信息系統和其他商業應用方面。
企業信息系統是最早使用計算機的系統。會計作為企業最主要的信息系統,當然也不例外,綜觀過去20年的發展,企業使用計算機的目的通常只在于去解決個別特殊的會計、財多或其他商業問題,而很少從網絡的角度去進行總體規劃。從現象上看,目前我國擁有計算機在企業已不在少數,甚至有的企業的每個部門都已擁有了很多很好的計算機設備,但由于缺乏總體的網絡構思與設計,致使計算機在企業生產與管理領域中發揮的功能非常有限。各部門所使用的計算機設備大多都各自為陣,他們只是一味地借助于計算機去滿足手工狀態下企業內部控制和信息處理的要求,而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顧及現代信息技術自身的特性。當以紙張為載體的有關憑證在各部門之間相互傳遞時,該憑證上的信息便在各部門的計算機上錄入、再錄入,不斷地進行著信息的重復處理。從本質上看,這樣的企業管理"現代化"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現代化",企業的整個管理架構與工作效率,與手工狀態并無多大的不同,甚至更為低下。因為買把算盤要遠比買臺計算機便宜得多。所以,很多企業在管理現代化的背后不僅沒有贏得任何競爭優勢,反而是吃了大虧。
網絡化管理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消滅信息孤島,實現信息集成。所謂信息孤島,是指沒有信息相互交換的企業單個信息系統。由于企業各信息系統之間不能有效的交換信息,從而使得企業任何二個獨立的信息系統都無法提供某一決策所需要的完整信息資料。某一決策所需要的信息可能部分來自于企業會計信息系統,部分則可能來自于其他不同的信息系統。這不僅可能降低最終所需數據的可靠性,導致決策的失誤和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僅僅是收集這些信息而花費的成本也會是非常昂貴的。這在客觀上便顯示出了企業信息集成的重要性。所以,解決企業信息孤島首先就需要模糊各信息系統之間的傳統分工與界限。但這種碟糊不是沒有統一規劃的模糊,而是有目的的模糊。通過模糊它們之間的界限,最終實現企業信息集成的目標。
企業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集成有多種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中心數據庫或稱信息中心。而各信息子系統或終端用戶既可以根據交易的執行情況補充、修改、更新中心數據庫的資料,同時,也可根據申心數據庫資料提供滿足各種特定用途的信息需要。這一中心數據庫也可以設置成類似于企業的成本中心,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一樣,我們姑且稱之為信息中心。它在網絡時代的企業管理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致勝作用。
(2)建立會計頻道是會計在信息集成化環境中實現自我的重要途徑。企業如何在信息高度集成的環境下去體現會計的特點和實現內部控制的要求,是網絡時代財務與會計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在工業社會中,會計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分工主要體現在它們所處理交易信息的類型上。在企業沒有網絡通訊技術的支撐和除財務交易以外的其他方面還不夠信息化的前提下,會計系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信息系統。但當其他系統也足夠信息化以后,保持不變的財務與會計信息系統的相對地位不可避免地就會隨之而下降,即使它已實現了與其他信息系統集成也會如此。如何避免會計系統的地位不致于迅速下降?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不斷創新或革命。
傳統會計系統出于信息生產成本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局限,往往只是試圖滿足各種不同用戶的共同要求,而沒有或者很少考慮用戶的個性需要。但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顯然已便這一局限不再成其為只提供最低量信息的籍口。在這種情形下,建立多元化的會計頻道便成為一種必然。
會計頻道,這也許是一個很少有人聽說過的新名詞。因為當您在看只有一個頻道的電視時,你根本不會有換個頻道的概念。但當您在看一個擁有上百個頻道的電視時,你就不得不使用頻道的概念了。所謂換個頻道,它并不改變電視機本身,而只是在改變它正在播出的電視節目。不同內容、風格、情調的節目,旨在滿足不同觀眾的需要。如果會計信息的用戶也有不同需要,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用多元化的會計頻道來滿足他們不同的品味和要求呢?這就是會計頻道一詞的初始含義。
會計革命既需要兼容傳統,又需要實質性變化,這也許只有會計頻道的思想才能夠很好的做到。會計頻道為會計革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如果說同一屬性。的信息很難同時滿足可靠性和相關性的雙重質量特征的要求,那么,同時提供兩種不同屬性的信息多元模式也許便不會出現相同的困難。當然,多元選擇與傳統會計的思維框架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如果一家企業有兩個不同數字的利潤,人們便不知道是應當以哪個數字的利潤來進行分配更好。但是,如果利潤數字并非只是完全用于財富分配,那么,其情形也許便會有所不同了。
在財務會計過去2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已經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利潤并非只是用于財富分配的,清形。例如,新上市公司提供的前3年業績的模擬財務報表,其所提供的利潤數字并非只是用于財富分配,而是用于評估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多的企業由于跨國投資而使用不同的會計標準,從而產生不同數字的利潤也并非只是一些極個別的現象。也許,這些情形都是會計領域的權威機構和職業界人士所不情愿看到的結果。但事實是,歷史的發展并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仍然在不斷的生產模擬財務報表,越來越多的跨國投資也仍然需要不斷的生產越來越不相同的利潤數字。因此,是否接受多元報告模式只是一個思想觀念問題,而并非是一個市場需要的問題。
(3)網絡時代的內部控制是企業最重要的制度變革。內部控制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務制度安排。根據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準則公告第78號(SASN0.78)的定義,內部控制通常由五個要素組成:控制環境、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監管和控制活動。企業控制環境的好壞是企業能否實現有效控制的首要因素。消除信息孤島、建立會計頻道只是解決了信息的收集、處理與報告問題,而沒有解決對企業資源尤其是財務資源的控制問題。我們知道:會計系統的職能除了反映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職能,就是控制。會計如何實現網絡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呢?
交易授權。交易授權的目標就是確保信息系統處理的所有重大交易都是真實有效的,而且符合管理當局的目標。在工業社會的企業組織管理架構下,;交易授權通常可分為三類:一是借助于經辦人員來實現,二是通過程序(不是計算機程序)控制來實現,如利用最低存貨水平對購貨的控制,三是通過對非正常交易的個案控制來實現。由于網絡環境對信息處理的高度集成性,因此,幾乎所有交易授權都可包容到不同的計算機軟件模塊中,從而減少人工的介入。例如采購系統模塊可以確定應當在什么時間、向哪個供應商定貨,以及定多少等,這些交易都可以在完全沒有人工介人的情形下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完成。
職責分離。所謂職責分離,簡單地講就是管權的不管事,管理帳的不管線,管物的不管帳。由于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需要由不同的人來履行不相容的職務,所以,其崗位設置通常便具有某些特定的含義。網絡環境中的職責分離與手工環境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計算機程序既可授權某項采購,也可處理定單,同時還可記錄應付帳款。換言之,手工狀態下必不可少的職責分離和需要由多人來完成的工作,在網絡環境下可以完全依賴計算機程序來實現。因為如果單純利用計算機程序來仿真人工環境下的職責分離(計算機程序完全可以做到)與提高效率的自動化目標是背道而馳的。人工環境下的內部控制之所以要求有職責分離是為了防止人類行為的某些負面影響,例如人總會有開小差出錯的時候,而且偶爾也可能有尋求舞弊的想法等等。計算機雖然也有出錯的時候,但在本質上這種錯誤還是由于執行編程的人員所犯的錯誤。如果不是人為的原因,計算機不可能自己執行某種舞弊程序。所以,在縛粹的計算機環境下實際上己沒有手工狀態下的職責分離的必要。當然,計算機環境也有計算機環境的職責分離問題。例如,一旦某種軟件被安裝并用于執行某項功能后,它的編碼、運行和維護職責就必須相分離。
四、結束語
事實上,有關網絡環境下的會計系統設置與內部控制安排是復雜的,而且也是廣泛的。它涉及到財務與會計學科所有方面的變革與創新。出于對本文篇幅的考慮,我們將不再展開進一步的討論。但我們需要始終保持清醒認識的是:在工業社會中,申國因為沒有抓住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而落后廠,希望我們在信息技術時代到來之際,不會再與命運之神失之交臂。
注釋:
1、作為工具的計算機還只走人類社會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它與紙張、筆墨、算盤華傳統的信息處理工具只是一種簡單地替代關系。
2、根據傳統分類方法,企業文另通常可分為財務交與和非財務交易兩類
。所謂財務交易是指彤響企業資產和權益,且能夠以貨幣計量并計入有關帳戶的經濟事項。而非財務交易則是指不能滿足上述狹隘定義的所有其他事項、會計信息系統主要是處理企業財務交易信息的系統。由于財務交易定義的狹隘性,從而也限制了傳統會計系統處理信息的能沖。而管理信息系統則主要是處理企業非財務交易信息的系統。
3、在一般意義上,我們將會計系統的這種變革稱之為會計電算化或電其化會計。
4、自動化與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兩個可以互換的概念,企業生產技術的自動化水平越高,相應地上其信息化程度也就越高。
5、它又可進一步區分為重工業產品和輕工業產加。
6、通常意義上,我們稱這類工廠為無人工廠。
7、"智能化生產"和"知識產品"這兩個概念是作者首次提出并在本文中首次使用的。這種提法是否妥當,還有待進一步的討論。
8、如果把利潤最大化看成是企業最高的財務目標,那么,生產與管理的自動化或智能化便是企業最高的技術目標。沒有技術目標的保障企業便不可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從而也不可能妓大化股東財富。
9、在這里,是指歷史成木計量屬性。棗實上,經過不斷修正和調和的歷史成本會計已不再是單純的歷史成本,其好處也許是避免了歷史成本會計的部分不具相關性的局限但其壞處則是便會計信息產生了嚴重的信息混淆。可以說,現在巳沒有人知道會計信息究競走什么性質的信息了。離開了會計規范的解釋框架,會計教字在經濟學上已交得垂無素義。
10、傳統會計的思維框架是非此即彼的,要么先進先出法,要么后進先出法;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網絡通訊技術則為多元化的選擇提供了可能。
財務管理主要是管理來往的票據、預測財務以及其他常規性的監督管理工作。財務管理能夠幫助公路收費單位獲取相應的信心,為單位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能夠提高單位的經濟效益。會計核算按照權責發生制,核算所有的經濟往來事項,能夠真實有效地體現公路收費單位的財務情況。而財務管理主要是監管財務的支出和收入,負責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所以,會計核算的核心工作是財務管理。
2公路收費單位現狀分析
公路收費主要的現象是支付方法不規范和控制方式標準不統一。支付方法不規范:我國公路涉及面積大,在不同的地理、地質、氣候的環境中,受到了很多招標文件的限制,這就是所謂的專用條款。專用條款自身規定計量條款,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很多的漏洞,甚至是前后矛盾的情況。這些專用條款在不同的人看來就是不同的實施方法,造成了認識和思想上的矛盾。控制方式標準不統一:在公路收費過程中,使用何種計算方法必須是唯一的,要做出相應的規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個人自由和喜好決定使用的方法,給大量繁瑣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也造成了執行標準的差異,亟需改進。
3公路收費單位的特殊要求
3.1特許經營期的限制
公路收費單位是特許經營制度,單位有特許經營期的限制。我國的相關規定要求,只經營一條收費公路的公路經營企業,特許經營權最長為25~30年。而會計核算的持續經營假設在這里并不太實用,這也是公路收費單位的經營特點。
3.2實行折舊資本金制度
公路收費單位和一般的工商企業不同,它采用的是折舊資本金制度。主要原因是公路收費單位將經營財務和基本建設并軌,并且不能夠少于投資建設收費或者收費權總額的35%,國務院下發的這條規定,也是交通部對于公路收費單位注冊基本金的基本要求。
3.3流動資產的特點
公路收費單位的流動資產具有以下特點:①收費主要是現金,所以在流動資產的賬務中,一般不會出現應收賬款會計科目。②公路收費不屬于持有貨物或者是直接銷售,而是出于養護公路的目的,因此車輛收費在勞務收入范疇中。③公路收費單位沒有應收賬款,而且其他的應收款基本也不會出現,或者是占據很小的地位,所以加強資金的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公路收費單位的效率。
3.4固定資產管理特點
公路收費單位基本上都是把公路的基本設施當做固定資產管理。公路收費單位的固定資產包括:公路、建筑物、通訊設施、安全設施、收費設施、監控設施、車輛、機械設備、房屋等固定資產。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把安全設施當做固定資產管理缺乏理論基礎,也不好操作,因此將公路及構建物還有安全設施合并,統稱為“公路及附屬設施”。固定資產折舊與公路和構建物的折舊年限相關,在相關文件中規定,公路和附屬設施不在清算資產的范圍中,在特許經營期結束之后,就要交給國家。并且,國家的公路必須有良好的技術狀態。公路規定折舊年限與經營特許期相互矛盾,若是折舊年限和收費經營期限不同,那么將會給公路收費單位的會計賬目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這種現象的主要解決方法是:①若是在收費經營期限結束之后無償交給國家的公路及構建物和安全設施,都統稱為“公路及附屬設施”。②公路及附屬設施的折舊要和收費經營期限結束拆除收費站設施的折舊年限相同,不預提殘值。③公路及附屬設施的相關支出,例如修正路面、標線、標志、護網、護欄等,都算在“固定資產修理支出”中。
3.5無形資產的管理
企業的無形資產主要是專有技術和商標權等,而公路收費單位的無形資產主要是對公路收費經營權的管理。所以,在公路收費單位中,掌握的有償性的收費權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公路收費單位不管是企業投資,還是國家投資,都算是無形資產,在入賬的時候按照無形資產入賬,而不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管理的時候,還要解決公路收費權的攤銷工作。《高速公路財務管理辦法》規定,從開始使用無形資產開始,要平攤管理費用,由于公路無形資產的特點,公路收費單位要對無形資產進行一定的攤銷工作。
3.6完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
公路收費單位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①交通部和財政部在1997年規定的評價財務主要指標是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營業收入利潤率、資本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②交通部在2002年規定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是:財務效益狀況指標、資產運營狀況指標、償債能力狀況指標、發展能力狀況指標。這些指標并不是都符合公路收費單位的特殊要求,因此還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定的修改。
3.7會計科目要符合管理需要
公路收費單位只要要采取二級管理機制,是單位負責制定管理機制和定額收費標準。單位的下屬收費站對來往的車輛進行收費,定期上繳給單位。如果收費單位有兩條或者超過兩條的收費公路,就可以在各段公里設立管理單位,可以進行三級核算。
4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基本思路
4.1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
加強公路收費單位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規章制度,相關的單位要商討出一套科學完整的《財務管理辦法》,將收費過程中的每一筆經濟業務都進行詳細認真的處理,包括每一筆現金、每一張憑證。在會計科目使用過程中,要有詳細的規定,確保填制的會計科目都是真實可靠的,讓整個財務系統都有章可循,還要健全財產清查和業績考察制度。
4.2加強收費人員素質培養
公路收費單位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涉及到大量的現金工作,離不開高素質人才,所以要培養一支有素質、有道德、有技能、有專業的專業財務會計隊伍。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加強對現有會計和財務管理人員的宣傳教育,定期進行培訓學習,掌握飛速發展的專業技能。相關單位的人員也要適當進行討論會,對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對策討論,還可以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很好的掌握。若是相關的法律有調整的時候,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幫助財務和會計掌握先進知識。
4.3建立計量支付合同臺賬
在公路修建階段,就要及時建立計量支付合同臺賬,對工程圖紙的數量進行審核,上報業主獲得批準。按照批準的清單數量建立臺賬明細表,及時報送建設辦計量室審核。劃分工程的承包商、駐地辦、監理工程師要達成一致,能夠簡便操作過程。同時,要提高公路的計量和審核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在修建公路的時候,支付和計量的工程量要控制在清單工程數量復核表單位中。有缺陷的工程不能通過審查,必須經過修改達到標準之后,才能夠給予計量支付。
4.4提高財務管理主動性
公路收費單位要提高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主動性,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①由會計一個人當家變成職工主動當家。這種方法能夠提升職工參與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并且掌握單位的預算和經濟效益,能夠增強員工分析單位財務狀況能力,發現會計和財務出現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②把原來的事后核算改為全過程核算,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預算、控制、分析、決策的能力,能夠控制收費的每個環節,提高單位的發展。③將會計核算工作轉變為事業單位的管理,提高管理措施,增強經濟效益。會計核算工作既要做好橫向開支工作,明確賬目,又要做好縱向對比,比較開支所占用的比例,實行橫向和縱向結合的方法,提高資金利用率。
4.5強化領導水平
為了提高財務會計的科學性、嚴謹性、客觀性、細致性,要強化領導管理,聘請專業的人員進行財務管理,實行費用報銷制、內部牽制制度、崗位責任制,不斷進行財務經濟核算,將財政收支進行對比,生成財務報表,為單位決策者提供正確的數據依據。領導掌握了豐富的會計知識和財務管理知識,才能夠全面了解收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經常出現的現象能夠有效地控制,對于提高公路收費單位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4.6加強內部控制制度
公路收費單位若是有優秀的內部控制制度,就能夠維護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對于提高單位的管理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公路收費單位依照制衡性、有效性、合法性、成本效益原則設計符合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會計系統控制、授權批準、職責分工、財產保全控制、預算控制、信息技術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等,形成相互控制、互相監督的內部控制系統。
4.7加強審計監督工作
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審計監督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單位的內部控制環節具有重要作用,公路收費單位建立審計監督制度,能夠對日常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保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及時發生財務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對于主要人物變動出現的財務問題,要及時了結,避免出現壞賬亂賬。
5總結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科學、財務管理理論、會計及審計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獨立調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初步掌握解決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方面問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撰寫畢業論文程序
撰寫畢業論文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選題(選題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題目選定)
畢業論文作為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選題上應理論結合實際,注重實證研究,以反映出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符合培養目標,達到會計學專業專科層次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⒈選題的范圍應根據市場營銷專業要求,盡可能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難易適當,避免過于宏觀的論題。
⒉要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選題應盡可能與實踐有機結合。
⒊要有豐富的參考資料來源。
⒋自擬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須經過指導教師審查、確認。
(二)撰寫開題報告
選題結束后,學生應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寫作格式見附件二。
(三)撰寫提綱、收集資料階段
在做好畢業論文準備的基礎上,擬定論文大綱,即論文寫作提綱。其實質是安排全文的結構,明確論文中心論點,對所論述問題大體安排順序,形成論文輪廓,注意結構的完整性。論文大綱經論文指導教師審查通過后再撰寫初稿。根據論文大綱收集必要的論文素材,為論文寫作做好充分準備。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數字,也可以是圖表、報表、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寫作階段
撰寫論文,修改定稿,是論文的完成階段。這一階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調整結構,推敲論點,潤飾語言和論文援引材料。最后按畢業論文格式要求,打印、裝訂,提交論文。
三、撰寫論文要求(論文統一用A4紙打印)
撰寫畢業論文要求,即是本教學環節應達到的規格,也是考核學生畢業實踐環節的基本依據。
(一)論文質量
1、科學性——指論文內容應反映客觀事物發展規律。
2、創造性——指論文應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是簡單重復前人的觀點。
3、現實性——指論文選題和提出的理論觀點,應反映企業現實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
(二)論文結構
1、引言——提出論文主題,闡述論文寫作意義。
2、正文——提出論點、論據,闡述原理、概念,計算繪圖,論證分析,以揭示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某一課題的本質特征及其發展規律。正文可分段論述。
3、結論——全文總結。根據對主題的分析論證,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論文表達
1、觀點正確,分析透徹,重點突出,論據充分。
2、層次清晰,文字通順,計算準確,打印規范。
(四)論文字數:8000字左右。
(五)論文格式:
第一頁:封面
第二頁:扉頁
第三頁:論文提綱
第四頁:正文
論文題目:黑體,2號字
班級學號姓名(五號字)
內容摘要:*************(五號字)
關鍵字:***************(五號字)
一、題目(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4號字)
(一)子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小4)
*****************************************************************。
1.小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小4)
*************************************************************************。
參考文獻:按引用文獻的順序,編號列后。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文章標題、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頁碼;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月、頁碼;互聯網資料:作者.文章標題,完整網址,年代
四、論文成績評定
按照學院統一要求,由論文指導組的指導老師、評審老師及論文答辯組的老師就寫作過程、寫作論文的質量及答辯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檔給出畢業論文成績。
五、畢業論文撰寫應注意的問題
㈠、學生選題應慎重,充分考慮自身的駕馭能力。論文方向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隨
意更改者,取消答辯資格。
㈡、畢業論文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及畢業實習的總結,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不得抄襲。有抄
襲者一經發現,取消答辯資格。
㈢、論文要求概念清楚、內容正確、條理分明、語言流暢、結構嚴謹,符合專業規范。
㈣、按質按量按期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并做好答辯的準備工作。如未按時間及指導老師的相關要求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取消答辯資格。
六、畢業論文撰寫的時間安排
㈠、畢業論文動員及布置
時間: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在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布置相關內容。
㈡、畢業論文的選題
自2006年9月18日開始進行選題,2006年10月15日前將選定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及時交給班長,未按時上交“開題報告”的視為自動放棄論文答辯資格。
班長將學生填寫好的“開題報告”于2006年10月22前務必交給至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224或222房間,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按照選題指定論文指導老師。
㈢、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提綱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畢業生準時到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與指導老師見面,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寫作提綱。
㈣、論文初稿的寫作
在畢業設計期間,學生應緊密與指導老師聯系,并結合所選題目及實習內容進行畢業論文的初稿寫作。論文初稿必須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
㈤、論文修改
論文最后的修改應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畢業論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導老師可根據學生完成論文的質量自行確定修改次數,學生應按照指導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論文的修改工作。
㈥、論文定稿及上交
論文定稿并完成裝訂時間為2006年12月1日前。在進行論文裝訂之前,必須經指導老師同意,才能定稿及裝訂。裝訂完畢的畢業論文必須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導教師處。
㈦、畢業論文答辯時間及地點
時間: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點: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
七、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論文封面、評閱書、答辯委員會記錄可以從成人教育學院的網上下載
網址:
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附件二: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
附件錄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學生可根據以下為畢業論文的參考選題范圍擬定論文題目,也可超出選題范圍自定論文題目,但須事先與指導老師聯系,經過指導老師同意后才能予以確認。)
一:會計類
1.財務報表附注問題研究
2.上市公司會計制度設計問題探討
3.分部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4.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問題探討
5.會計調整問題探討
6.轉換債券的會計處理
7.合并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8.企業商譽會計問題探討
9.證券市場中的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0.外幣會計問題探討
11.技術進步對會計的影響
12.環境會計探討
13.期貨會計探討
14.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
15.我國會計電算化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
16.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17.企業管理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18.企業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的關系
19.上市公司財務會計特點
20.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要求與特點
21.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管理問題探討
22.質量成本會計探討
23.人力資源會計探討
24.股東權益稀釋會計探討
25.現金流量會計探討
26.資本成本會計探討
27.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28.無形資產核算的若干問題研究
29.企業兼并重組會計問題探討
30.建筑合同會計問題探討
31.財務報告改進問題研究
32.非貨幣易會計問題探討
33.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34.投資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35.財務會計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36.管理會計的控制理論與方法探討
37.管理會計核算系統探討
38.戰略管理會計問題探討
39.管理會計規范化問題探討
40.企業業績評價問題探討
41.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問題探討
42.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43.全面收益會計問題探討
44.金融會計制度問題探討
45.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46.稅務調整后的會計處理問題
47.現金流量表的理論與實務
48.會計管理體制問題探討
49.作業成本會計的原理與應用前景
50.信息資源會計問題探討
51.互聯網與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52.會計信息系統的新思路
53.中國特色的會計問題研究
54.《會計法》責任主體問題研究
55.成本會計發展趨勢問題研究
56.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模式
57.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規范體系研究
58.會計監督體系的研究
59.穩健原則和會計中的不確定性
60.會計模式問題研究
61.中國的會計環境分析
62.中美投資會計準則差異比較與分析
63.非貨幣交易會計處理的中美比較
64.穩健原則在我國上市公司運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65.無形資產會計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66.行為會計問題研究
67.稅務會計問題研究
68.收入確認問題探討
69.論每股收益會計
70.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研究
71.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分析
72.會計造假與會計政策
73.如何加強政府對會計政策的監督
74.會計政策的國際國內比較
75.會計政策內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誠信問題探討
78.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環境分析
79.我國《財務報告條例》和《會計準則》對會計的影響分析
80.責任會計問題探討
81.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的異同研究
82.預算會計改革問題探討
83.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問題研究
84.關聯方交易的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85.長期投資差異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86.所得稅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87.借款利息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二、財務管理及財務分析類
1.跨國公司的外匯交易風險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財問題研究
3.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問題探索
4.企業流動資產管理方法探討
5.流動資產投資總額和結構問題探討
6.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研究
7.企業直接籌資的環境問題探討
8.公司籌資策略
9.我國公司籌資現狀調查與分析
10.我國公司籌資成本調查與分析
11.我國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與分析
12.我國公司籌資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研究
13.公司投資策略
14.我國公司投資決策現狀與分析
15.我國公司投資結構現狀與分析
16.我國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分析
17.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18.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重心及其體系問題探討
19.公司成長性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探討
20.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21.企業失敗預測問題探討
22.企業風險控制問題探討
23.公司理財目的與理財方法間的關系問題研究
24.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研究
25.我國控股公司的實踐及問題
26.資產經營與資本經營間關系問題研究
27.財務管理創新問題研究
28.財務總監制度問題研究
29.論企業資金結構的優化問題
30.負債經營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問題分析
31.企業分立的財務問題研究
32.我國公司在國內和國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國企業債券發行的實證分析
34.資本運營與公司重組問題探討
35.全面預算管理研究
36.公司業績考評指標研究
37.財務預算的新方法與理論
38.財務預算的激勵原理研究
39.財務制度設計的理論與方
40.公司購并的財務分析問題
41.我國公司收購中存在的問題
42.我國公司分立中存在的問題
43.公司治理與公司財務的關系問題研究
44.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45.我國公司財務目標的實證研究
46.我國可轉換債券的實踐與存在問題研究
47.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實證研究
三、審計類
1.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探討
2.試論社會審計的風險及控制
3.論審計監督的地位及對策
4.或有負債及其審計
5.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的問題及其對策
6.論審計職業風險
7.內部控制的制度化與程序化
8.現代企業制度與審計監督
9.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避免與控制
10.關于企業注冊資本登記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1.會計監督與注冊會計師
12.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13.論審計職業道德
14.論審計會計信息聯網共享
15.論注冊會計師合伙制的法律責任
16.中立審計準則之比較
17.審計程序與法律責任
18.論會計信息失真對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影響
19.國有企業年度審計問題
20.審計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資產評估的合法性及應用
22.論審計重要性水平
23.論審計期后事項的處理及審計人員相應的責任
24.論審計信息內涵
25.持續經營能力及其審計
26.審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27.利用計算機審計的問題探討
28.上市公司審計意見實證分析
29.會計估計審計
30.注冊會計師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問題研究
31.我國上市公司審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32.或有事項及其審計
33.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34.審計責任界定問題探討
35.內部審計問題探討
36.管理審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探討
37.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探討
38.離任審計問題探討
四、稅務籌劃類
1.增值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2.營業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3.所得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4.消費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5.稅務籌劃理論問題的研究
附件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2006屆專科畢業生論文題目審批表
專業:班級: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論文(設計)題目
選題內容:
開題報告情況及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年月日
教研室審查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字:
年月日
寫作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重要實踐環節之一,是實施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實現培養目標的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是對學生學業水平和研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學生在校期間,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獲得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訓練。這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和保證合格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畢業生必須十分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確保畢業論文寫作任務的完成。
二、畢業論文(設計)可選擇三種類型:
1、畢業論文:結合專業特點和實際工作內容選擇適當題目,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或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
2、方案設計:對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某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較完善解決方案或制度設計。
3、調研報告:對與本專業相關的某一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說明。
注意:無論哪種類型,都必須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實習工作崗位,最后成果要求對本單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或對某一領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論指導作用。
三、可選擇的指導老師信息
教師姓名
聯系電話
五、提醒
1、項目、提綱和文稿完成后及時以電子文檔發給指導教師,接受指導教師的指導并在指導教師要求的時間內補充、完善。畢業論文(設計)(字數在3000字以上),要求結合實習單位和實習工作實際,主題突出,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語言流暢,結構嚴謹,分析現象探索實質,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措施。
2、學生與指導老師雙向選擇;
3、論文題目僅供參考,具體請與指導老師商量溝通后定題;題目選定后,報經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動一次。
4、選定指導老師后,非報經系上同意,不得隨意變動;
5、請每位同學積極按時完成各階段任務,凡有未及時完成的,警告一次,相應成績降低一個等級,但仍需在15日內補齊;出現第二次,取消成績。
6、如果不按規定時間完成論文寫作步驟,或者在論文寫作中不認真寫作、敷衍了事,指導老師可以拒絕繼續指導論文寫作。
7、超過論文定稿時間一周,仍未定稿者,視為論文未通過,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為不及格。
六、參考題目
(一)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接合工作實際與指導老師共同確定,也可參考以下題:
會計部分
1、 會計假設的歷史演變及其未來發展
2、 談談會計國際化問題
3、 略論我國會計模式的構建
4、 論知識經濟時代會計重心的轉移
5、 淺談人力資源的計量方法
6、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職能的轉變
7、 淺談市場經濟與會計的服務職能
8、 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特殊性
9、 從虛擬公司的興起談會計主體假設
10、 論環境會計主體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11、 從會計環境的變化看我國實證會計范式的發展
12、 淺析實證會計理論
13、 論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征及管理
14、 淺論人力資源會計
15、 論21世紀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面臨新的挑戰
16、 論會計控制對象──受托責任的完成過程和結果
17、 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及其確認與計量
18、 試論會計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19、 構建宏觀會計與戰略會計的初步設想
20、 論穩健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
21、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22、 淺談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核算方法
23、 切實加快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改革
24、 中國傳統會計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淺析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確定
26、 知識經濟與會計創新--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會計理論的探討
27、 芻議權責發生制
28、 試論會計信息的失真
29、 論商譽及其會計處理
30、 初探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平行、互動關系
31、 淺談我國會計服務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32、 虛擬公司對傳統會計的挑戰
33、 會計學與法學的邊緣學科探析
34、 知識經濟對會計報告模式的挑戰
35、 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識別與防范
36、 虛假會計信息探源與對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理論的挑戰
38、 會計國際化的新格局及我們的對策
39、 淺談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40、 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會計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的作用
42、 淺議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43、 會計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對策
44、 證券市場發展對會計的影響
45、 我國會計現代化的哲學思考
46、 關于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
47、 試論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
48、 試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49、 非貨幣交易會計問題研究
50、 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
51、 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
52、 關于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3、 會計報表附注與表外信息問題研究
54、 機構投資者與委托投票權競爭研究
55、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治理問題
56、 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財務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實證研究
58、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問題研究
59、 上市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研究
60、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問題研究
61、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62、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63、 企業重組與并購財務問題研究
64、 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65、 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
66、 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
67、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68、 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研究
69、 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政策研究
70、 企業/企業集團投資政策研究
71、 試論企業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72、 企業并購與重組的風險研究
73、 企業投資決策結構體系研究
74、 關于金融互換與資本結構問題的探討
75、 企業集團股利政策研究
76、 關于投資財務標準研究
77、 關于企業價值研究
78、 預算管理與預算機制的環境保障體系
79、 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題目宜具體化)
80、 企業集團存量資產重組研究
81、 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總監委派制研究
82、 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研究
83、 對企業理財務目標再認識
84、 企業投資結構研究
85、 關于財務的分層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
87、 企業集團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88、 對自由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評估問題的探討
89、 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
90、 企業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業稅收籌劃
92、 關于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基礎分析(題目宜具體化)
96、 財務學科課程體系探討
97、 非盈利組織財務問題研究
98、 跨國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國公司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100、 試論資本市場與信息控制
101、 企業財務本質研究
102、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103、 負債經營風險的防范和對策(企業負債經營問題的探索
104、 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
105、 家族式企業經營方式的優勢
106、 中小企業激勵機制的探索
107、 債券融資對我國公司治理影響研究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部分
108、 管理會計方法的創新
109、 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
110、 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研究
111、 論管理會計的假設前提與原則
112、 投資決策分析方法比較研究
113、 關于管理會計師及其職業道德研究
114、 預算管理研究,業績評價體系與方法研究
115、 論成本的經濟實質
116、 關于ABC法的研究
117、 責任會計的研究
118、 關于投資項目決策的研究
119、 標準成本的研究
120、 戰略管理會計研究
121、 關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122、 關于成本差異分析的研究
123、 關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討
124、 關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現代工業的特點及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財務危害
127、 關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128、 試論成本效益原則
129、 淺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
審計與會計制度設計部分
130、 關于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問題的探討
131、 論市場經濟下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132、 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
133、 論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的獲取
134、 論審計與經濟監督系統
135、 論我國審計組織體系的健全與發展
136、 論我國審計體制的改革與完善
137、 論審計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
138、 論審計執法與處罰力度的強化
139、 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140、 企業對外擔保內部會計制度研究
141、 論經濟效益審計
142、 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143、 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
144、 論會計報表及附注的設計
145、 獨立審計風險問題探討
146、 對資產評估中有關問題的探討
147、 審計工作策略探討
148、 論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制度基礎審計探討)
149、 論審計方式方法體系的完善
150、 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151、 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152、 論審計工作質量的控制與考核
153、 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154、 論企業內部審計建設
155、 獨立審計準則研究(可選一個準則進行研究)
156、 注冊會計師誠信建設研究
157、 論會計估計變更的審計
五、會計電算化部分
158、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設計
159、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容錯性及可操作性問題
160、 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的子系統劃分研究
161、 會計電算化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162、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方法的影響探討
163、 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研究
164、 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65、 網絡會計研究
166、 論網絡經濟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167、 論網絡時代會計目標下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
168、 網絡財務風險及其防范
169、 網絡時代的會計發展
170、 電子商務時代會計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71、 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