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0 03:09: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監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我國現階段會計監督系統的運行情況存在很多問題,如存在著不現實的逆向監督,忽視了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等,要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強化會計監督的對策。
關鍵詞 會計監督 內部監督 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 會計監督弱化
一、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系統是由獨立于被監督單位之外的主體來執行的,它以單位整體作為監督的對象,但主要通過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再監督來實施。外部會計監督系統由社會會計監督和政府會計監督兩部分構成。社會會計監督即指民間審計監督,它是中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其主要職責是鑒證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政府會計監督指由國家有關部門實施的會計監督,它是宏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它要對政府負責,主要包括財政監督、國家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證券監管、銀行監督、保險監管等形式。各種政府監督檢查部門,所針對的單位、監督檢查的目的和重點各不相同,但強調的都是對單位會計活動及會計資料的監督檢查,都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從一般意義上講,民間會計監督與政府會計監督共同構成了外部會計監督系統。社會會計監督主要通過對單位會計信息的鑒證來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以實現為投資者、債權人等社會公眾服務的目的;而政府會計監督則主要通過對單位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的核查來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以維護國家利益。
新的會計法就是從系統論的角度對會計監督進行了不同層次的界定,明確了它是由內部會計監督、注冊會計師監督和政府會計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而這一體系又是由內部會計監督系統和外部會計監督系統共同構成的。完善的會計監督系統,必須在有效的運行機制下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這就需要對會計監督系統存在的前提、產生的根源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作用機制等問題進行分析。
二、會計監督的作用
1.對經營管理者的業績進行考核、監督與評價。經營管理人員是受雇用的,要使公司能夠有效地運行,管理者必須盡心盡責,因而對管理者進行必要的監督,這 是公司治理結構中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應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對經營管理者進行監督?十分重要的是要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如果不對經營者經營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我們所說的對經營者的監督也往往會流于形式。為此,應當建立科學的企業經營者評估機制。但現實上企業經營業績的考核與評價指標一般應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會計所提供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信息等指標,均是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會計可以通過提出這些指標,反映情況,回答是否完成任務。這就是會計的監督。
2.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在反映基礎上進行監督。公司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利潤的多寡是被公司經營管理活動各方面情況所決定的。針對國有企 業的現實狀況,《決定》要求每個企業必須重點抓好成本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這是切中時弊的。上述的各種管理都離不開會計,因為企業會計系統的每個環 節均是一個控制過程。此外,會計還可以對公司的損益進行獨立衡量。會計上的利潤指標及其占有資產百分比指標等等,雖不是十全十美,卻具有“獨立性”可加以證實,是比較客觀的。
3.對物質利益分配的執行進行監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計劃經濟體制相比較,它不僅是一種分散決策、通過價格實現資源配置的機制,更為本質的東西是激勵和約束機制在資源配置的背后起根本性作用。市場經濟的確是 一種分散決策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所觀察到的信息,把從一個腦袋的決策變為千百萬個腦袋的決策,這是同計劃經濟一大根本的區別。但人們為什 么愿意發現、獲得并利用信息,是因為它可以從中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回報,這就是市場經濟背后的激勵。
三、現階段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1.單位內部監督體系中存在著不現實的逆向監督。《會計法》用了三條之多強調單位內部監督,其中雖然包括了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對單位負責人的監督,但是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不可能對單位負責人進行監督,因為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是受單位負責人的委托對內部進行監督,是上下級的關系,會計和審計人員隨時就有被解雇的可能。所以,單位內部監督實際上是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和審計人員的監督、審計人員 對會計人員的監督、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對單位內部部門及經濟業務活動的監督。因此,單位負責人就有可能對外提供虛假而又“合法”的會計信息,從而也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實施帶來一定的難度。
2.忽視了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所有者和債權人是企業外部利益最相關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權益不被侵害,必須要對經營者進行監督。在一些單位中企業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權會計機構,要求會計人員做假賬,偽造會計憑證,辦理違法會計事項,從而使得會計工作受到管制,不能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破壞了正常的會計工作。比如紅光實業上市公司的虛報瞞報,包裝上市,坑害了廣大社會公眾股東的利益,究其原因主要一些執法人員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薄、主觀隨意性過大,更有少數執法人員私心太重,一旦得利,便放棄原則,“大問題也可變成小問題”,“有問題也變成沒問題”。重查輕罰或者是只查不罰,使問題愈演愈烈,甚至導致犯罪。
3.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不全。會計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會計人員是會計監督的執行主體,會計人員作為監督者并不具備獨立的地位,對服務的單位依附性較強,會計工作者往往要無條件的服從管理者的意志,會計工作根本無法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
4.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適應新會計準則。會計監督作用發揮的好壞與否同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相關,一般來說,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越高,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越強,會計的監督作用就越大。
四、完善現階段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1.充分發揮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基礎作用。會計資料直接出自于單位會計人員之手,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的直接對象都是單位的會計資料,沒有單位內部監督,其 他監督均無從談起。單位內部監督雖然屬管理者的行為,但《會計法》從中國實際出發,仍然對單位內部監督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包括了內部機構的設置、人員配備、監督內容、監督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單位內部監督功能的有效發揮。
2.充分利用社會監督的資源。盡管現實中的注冊會計師執業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注冊會計師事業是市場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在不斷改進獨立審計的同時,必須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監督和服務作用。注冊會計師隊伍是社會監督的主要力量,除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項目,其 他會計監督主體也要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
3.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監管是提高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強制性因素,有必要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各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設立職業道德監管機構,以保證監管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4.國家要完善會計法規、制度,保證會計監督有據可依。財經會計法規既是約束企事業單位經濟的準繩,也是會計人員據以進行會計監督的依準。因此,企業會計準則應細化,對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的規定應較為固定,減少會計操作的靈活性和主觀性。會計監督和會計控制是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兩個方面,是會計監督執行主體內部管理的兩個層次,有必要將會計監督和會計控制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兩道防線來加以研究。會計監督和會計控制目標的一致性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其焦點是企業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是企業會計信息向社會公眾使用者輸出和為企業內部使用者輸出的一致性。在具體執行財務計劃的過程中,嚴格把好貨幣收支關是會計監督和會計控制的重點。將會計監督和會計控制分層管理,可以構成會計內部責任分工和多層監控的程序,保證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的順利執行。在企業會計監督執行主體內部分會計監督和會計控制兩個層次來它理,形成會計信息開式系統和會計信息閉式系統的協調運作,對加強會計監督職能是有利的。
五、結束語
總之,完善會計監督體系是實施有效會計監督的必備條件。既要具備系統本身運作所必需的環境,還要使會計監督系統的各個構成要素之間遵循一定的作用機制,完善會計監督系統的外部環境優化和內在作用機制,才能進一步提高會計監督力度,維護國家財經法規。
參考文獻:
[1]廖文龍.芻議我國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會計之友.2008(1).
企業進行會計監督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會計工作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企業的會計監督需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劃。企業若想加強會計監督工作,則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目標。對于企業而言,經營管理目標并非簡單的企業發展規劃,而是一個復雜多樣的管理規劃,企業需要從自身的經營狀況出發,制定出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合理目標,其中,包括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無論是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目標,兩者都能給會計監督帶來決定性作用。當企業進一步落實自身的經營管理目標后,企業就需要借助財務管理部門的力量開展信息的數字化管理,根據由上至下的原則,完成各個職能部門的任務分解工作,并進行相應的指標考核。至此,會計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每位員工的考核數據對企業日常工作展開有效監督,使會計監督的職能得以履行。
二、提升會計審計質量與會計監督的具體對策
一方面,會計審計工作人員配備是否合理,是提升會計審計質量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目標,關系到企業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若要將會計審計與會計監督二者結合在一起,使之投入到企業會計管理工作中,則必須通過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來實現,能從根本上提升會計審計人員與會計監督人員的工作貫徹力度,協調企業內部的權責管理。
1.強化會計審計人員的業務素養
會計審計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具有極高業務素養的會計審計人員,因此,加強企業內部的會計審計隊伍的建設是提升審計質量的根本前提,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隊伍建設。首先,必須強化會計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幫助會計審計人員從思想上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責任意識,盡可能的將審計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具有極高思想政治素養、擁有較強業務能力的隊伍。其次,企業要借助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教育培訓,通過不斷的鉆研學習,增強會計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培養其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及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理論意識。最后,定期的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包括同行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國際之間的合作交流等,盡可能的豐富會計審計人員的知識與審計工作經驗,并將優秀的經驗借鑒到自身的會計審計工作中;企業也可以通過交流活動,廣招英才,引進更多高素質、高技術的審計人才加入到企業內部審計隊伍中。
2.增強企業的內控建設,落實會計監督
增強企業的內控建設,落實會計監督,企業需要把互不相關的職能內容分離開來,對于企業內部重大經濟活動事項的管理與貫徹執行過程要進行互相監管、互相約束,完成企業人員的財產清查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員工財產進行抽查和審計工作。企業內部可以制定和執行會計委派制,把負責完成會計監督工作的有關人員同被監督對象分離開來,使其與被監督對象不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利益關系,解除會計監督工作人員的顧慮,使其更專注于會計監督工作,確保監督的公正性與客觀性。
3.通過會計審計的信息化平臺,加強會計監督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會計審計工作可以充分發揮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便捷作用,加強會計審計的信息化建設,使得審計數據信息更加的精確化和科學化,實現會計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發展。通過會計審計的信息化平臺,改進會計審計工作的開展方式,使審計工作更具技術含量,進一步加強會計監督的力度,利用網絡數據庫,實施遠程審計或IT審計等,從根本上提升會計審計質量。
4.完善規章制度建設,提升會計監督的地位
企業需要意識到自身實行會計監督的重要意義,將違法亂紀現象扼殺在會計審計工作的萌芽時期,不應該任由違法亂紀現象產生后,再通過政府或社會機構進行查辦和監管。會計監督工作應該置于企業會計工作的首位,只有完善規章制度的建設,才能為會計監督的順利進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健全統一的會計制度,不僅可以滿足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所需,還能對會計審計、會計監督的權責與權限進行界定,使會計部門的職能更加明確。對于違反會計制度的企業和個人進行嚴厲的懲處,強化與會計制度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提升會計監督的地位,進而提高會計審計質量。
1 加快法律體系建設。
加快法律體系建設,為會計監督提供法律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國際間投資、籌資和貿易活動中的突出作用日益凸顯出來,形勢要求必須要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制度,明確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賠償和執行力度,對違規違紀的企業及其連帶負責人予以曝光;同時還要強化一些相關配套法律及相關法規的實施,如《經濟法》、《證券法》等,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使會計監督真正落到實處;執法人員也應更新觀念,提高政策水平,改進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事業單位的特點,幫助企業強化監督機制。
2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我國企業會計監督不力,問題還在于我國企業還未意識到內部監督的重要性,對內部監督還存在著很多誤解,因此監督能力弱化,會計信息不真時有發生。這就要求單位加強內部監督,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內部監督機制包括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健全的賬簿制度、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科學的預算制度、定期盤點制度和嚴格的內部稽核制度。而建立健全相應監督制度應體現在:參與經濟業務事項的所有過程的工作人員要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明確財產清查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程序。這些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施的關鍵就是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這樣就使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的工作必須與另一個人或另一個部門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聯系,進行連續不斷的檢查和監督,使內部監督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3 加強外部監督。
加強外部監督即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的作用。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而且內部審計由于受制于企業經營者而缺乏獨立性,使其對會計監督難以成效,因此也必須強化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也就是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協調一致,為會計人員創造了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為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學的基礎。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根據有關規定,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在執行審計業務時必須關注公司會計造假現象,培養其反造假的能力,加強職業道德職業誠信理念的塑造,提高執業能力,防范會計造假。目前很多注冊會計師就沒有確實履行其監督職能,因此加強注冊會計師的道德修養和審計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會計監督力度的外部基礎之一。政府監督主要是指財政部門對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我國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督、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這樣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礎上,規定單位外部監督層次,將專業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協調一致,為會計人員創造了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為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4 積極探索新會計監督機制。
(1)構建會計監督體系。
新《會計法》對原《會計法》的重大發展之一,就是在制度上構建了一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即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國家監督、社會審計監督。
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具有自律性,是整個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國家監督是指財政、審計、稅務等政府機關代表國家對各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的監督,具有權威性。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根據有關規定,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
(2)健全會計監督機制。
良好的會計監督機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完整的能滿足企業處理經濟業務需要的會計機構,二是該機構內部分工明確,盡快規范企業的會計機構,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能夠依法獨立處理企業各項會計業務的經濟管理部門,避免企業財務由少數領導說了算的情況,同時,還應遵循“職務恰當分離、審批手續合理、憑證記錄充分、業務獨立檢查”的原則,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機構內部每個人的具體職責,做到“分工具體,職責明確”,以防止舞弊現象的發生。
(3)改革會計監督體制。
會計人員委派制是近年來會計監督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嘗試,它有效克服了會計人員作為內部人員的弊病,使會計人員從經濟利益上與被監督企業相分離,從而激勵會計人員自覺抵制一切違法違紀行為,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作用。
5 明確會計監督主體。
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負責人認為自己是負責人,會計上的事情自己說了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按照他的意愿辦事,出了問題將其一推了之或者找個替罪羔羊,減輕自己的責任,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會計監督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明確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關鍵。作為單位負責人,他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這樣就加強了單位負責人為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的地位,為會計工作者明確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了保障。再者,為了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單位負責人作為會計責任主體,還必須要懂管理、懂業務、懂財務、懂會計,熟悉有關經濟法規,對自己負責,對法律負責。
6 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要求。由于會計人員出具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整個過程,他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的輸出結果。所以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首先,
是要有較強的法律觀念,這樣才能在國家會計法律體系下真正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其次,是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有一定的行為規范來自我約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譽。具有這樣的素質的會計人員才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會計職業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再次,會計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的高低決定著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繼續提高,提供機會給他們進行繼續教育。最后,會計人員還要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因為會計人員在提供會計信息時,也承擔著一定的風險。而且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人員面臨的經濟事項會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在保持職業的謹慎性和規范性的同時,能從整體的角度,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明確的理解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找出解決的辦法和思路。
7 加強注冊會計師隊伍建設。
加強注冊會計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經濟警察作用。盡管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在執業質量方面不盡如人意,但從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看,仍必須不斷發揮注冊會計師的有效作用。財政部門必須切實抓好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監督管理。最近幾年,財政部門在理順注冊會計師管理體制、培訓注冊會計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對我國注冊會計師執業的監管,關鍵還要靠規則和約束力。注冊會計師再多、水平再高,執業中不守規則,只會發揮負作用。因此,要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監督中的作用,必須從對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監管抓起,剎住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歪風;在操作上,可以由財政部門會同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對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和審計報告逐一進行審查,一經發現注冊會計師出具虛假報告的,即予以重罰,以純潔注冊會計師隊伍,樹立注冊會計師執業的信譽。同時,擴大注冊會計師隊伍的規模,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業務水平,擴展查賬、驗資的范圍,保證整個社會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隨著《會計法》的修訂和實施,形成了單位內部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會計監督體系。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作為外部監督卻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無法履行相應的職責。國家監督是指政府部門對各單位和單位相關人員的會計行為的監督檢查,以及對發現的違法會計行為進行處罰。而社會監督是指社會中介機構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并據實做出客觀評價的監督形式,在“三位一體”監督體系中具有權威性,強制性的國家監督以及具有鑒證性的社會監督無法發揮作用。
在會計監督的程序中,《會計法》并沒有作相關的規定,再加上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系存在弊端,使得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弱化。
對市場主體的會計監督主要通過法律委托會計中介機構承擔,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會計中介機構的再監督;財政部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統一制定會計標準和監管規則,并側重于對國有單位的會計監督;其他有關部門依法承擔對有關單位的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方面的問題無法忽視,必須迅速建立起有效的強化政策,完善會計監督,而外部監督的完善更是重中之重,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完善刻不容緩。
在外部監督中,國家監督的完善決定了監督環境和監督程序。
(1)完善法律制度。雖然《會計法.》中明確有著規定和條例,但實際情況中,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仍層出不窮,因根據這些年的案例更改完善法律中不完善或不適合的條例,把法律條文與現實情況相結合,制定出更完善健全的條例,使得“有法可依”。
(2)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各級工作人員的執法力度并嚴格要求自己,依法辦事;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建立對執法人員的監督機構,加強對執法行為的監督,確保其適當,合法,有效。大的條件環境確保,給監督執法人員提供了執法的依據,執法憑證;同時加強對監督執法人員的管理,提高和培訓執法人員的素質,思想;兩方面同時的強化,確保執法的質量,從而保證監督的實施,建設合理,合法,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社會經濟所需的法制環境。
(3)協調政府監管主體,完善配套措施。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和宏觀經濟調控者,應致力于為企業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建立并完善各生產要素市場。在現行法律法規授權審計、財政、監察等多個部門都可以對財會資料實施檢查的基礎上,統一監督檢查的標準,實現功能交叉互補,改善“你查我也查,都管都不管”的局面。集中管理、多頭監督,加強各外部監督部門橫向信息溝通,做到信息互相利用,構建良好的監管信息網絡,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
(4)開展會計誠信教育。會計師行業的誠信危機和國內會計誠信教育的不足應當引起我們的反思,通過誠信教育讓會計人員懂得職業操守和立足之本,承擔責任是一切公共職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條件,會計師職業肩負著為市場活動參與人提供真實信息的職業責任,會計師必須牢記自己所承擔的為社會服務的責任,如果沒有盡到這一責任,那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外部監督中,社會監督的完善決定了監督廣度和監督成效。
(1)提高監督人員素質,保證監督質量。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依法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鑒證的一種監督制度。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注冊會計師隊伍,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及業務水平,盡可能地減少因違規執業等人為因素造成的輿論信息失真。培養會計人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廉潔奉公的良好職業道德。不斷加強業務培訓和技能鍛煉,豐富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增強他們處理和解決不斷變化的經濟業務的能力,提高其會計監督水平。進一步明確社會會計監督對會計審查的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
(2)深入研究總結我國傳統會計監督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理論基礎上,在建立健全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過程中,借鑒西方會計監督經驗教訓,整合,協調會計監督權力資源,構建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監督體制。在國外,注冊會計師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來看,維護經濟秩序離不開發揮注冊會計師的有效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創新監督方式,努力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公信力。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監督中的作用,必須從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監督抓起。其一,需要加強制度建設,杜絕為招攬生意而犧牲審計質量的不當行為;其二,要加強行業自律建設,增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風險意識,使其敢于“獨立、客觀、公正”地發揮作用;其三,要加強對社會監督機構的再監督,實現監督者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平衡與對稱。
(3)處理好幾個關系。包括會計監督手段與會計監督目的的關系,會計監督與會計基礎工作的關系,立法會計監督,行政會計監督,司法會計監督,媒體會計監督,社會中介機構會計監督,企業會計監督,公眾會計監督等多種會計監督的關系,會計監督中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會計監督與會計監督理論之間的關系等。
財務部門的工作內容包括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人員負責處理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信息,主要是面向企業外部的會計核算,而管理會計涵蓋了部分非財務指標,從價值的視角管理單位整個經濟活動,主要是面向單位內部的分析管理。現階段,我國會計監督體系雖然已經建立,但一些部門和單位受局部利益或個人私利驅動,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賬務違規違紀、弄虛作假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的利益,乃至影響了國家整體的經濟秩序。為了規范會計信息,監督管理會計行為,我國已建立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我國的會計制度是由政府相關部門對各單位的會計執行情況的監管。我國的會計監管和會計監督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會計監管是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有效的會計監管與會計監督制度密不可分,兩者相輔相成。會計監管的執法主體是財政部門《,會計法》賦予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和保險監管等部門的只是會計資料的檢查權,而沒有賦予其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的權力,所以他們不是會計監管的執法主體。會計監管的方式和方法是以間接管理為主,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通過制定會計政策,提供會計信息,進行交流經驗、監督檢查等措施,積極為基層單位和會計人員服務。
2現階段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現階段會計監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會計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會計監督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會計監督的局限性及會計人員缺少保護
會計人員一方面代表國家的利益,對單位履行監督職能,另一方面作為單位的一員,又是單位利益的直接受益者,衣食住行用都依賴單位。當單位的某些做法與國家利益互相沖突時,會計就處在“兩難”的位置。明知同流合污不對,但堅持原則就很可能會遭到打擊排擠,也就是說,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因此會計監督講起來重要,做起來難。一些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甚至遭到打擊報復而下崗。
2.2法制觀念淡薄及對違法違規問題處理不力
在實際工作中,會計監督對單位領導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領導法制觀念淡薄,習慣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經濟和處理會計事務。有的是非自己人不用,有的是寧要馴服的會計,不要明白的會計、會監督的會計。這就造成會計監督名存實亡,也就為、挪用公款、違法違規提供了可乘之機,造成每年查出的違法、違紀金額都相當巨大,屢查屢犯。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直接責任人追究法律責任的很少,或處理太輕,許多總是不了了之,沒有觸動他們的切身利益。
2.3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會計監管人員數量過少,監督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急劇增加,致使一部分會計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業務水平偏低,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素質低下,甚至有的無證上崗。諸多單位強調政企分開,對單位經營者缺乏必要監督,單位責權利不明確,致使財務監督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往往存在以及在職消費等現象,不利于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諸多監事會成員專業技能與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在監督與檢查過程中往往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監督不到位,導致單位諸多財務信息缺乏真實性,無法對單位的發展決策作出合理性評價與監督,不明確單位實際發展狀況,致使其發展受阻。多年來,會計監督工作已經成為我國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擊會計造假行為、保護國家和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措施,在服務宏觀調控、促進財政管理改革、確保財稅政策有效實施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地方會計監管部門,尤其是市、縣級的人員編制數量很少,盡管基層不像中央機關那樣負責制定相關法規,但是基層會計監管部門面對的是眾多會計主體單位和會計人員,擔負著繁重的基層會計監管任務,由于會計監管人員數量過少,難以達到良好的監管效果。
3關于強化會計監管工作的幾點設想
3.1完善財務監督檢查工作
在財務監督檢查過程中,監事會必須要做到四點:一是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遵循企業標準。監事會要積極利用國務院相關法律以及公司法賦予的監督職能來強化監督。此外,要依據企業會計制度、財政稅收政策以及會計核算方法,做好檢查工作。二是規范監督作業行為。明確監督目標、內容、方法、程序、評價與報告方式,遵循相關程序與規定進行,完善監督檢查方案。三是積極獲取監事會監督資料。事先擬定文件,由監督企業填寫,企業報送資料時要加蓋公章,確保資料真實。四是分析與評價檢查結果,并積極總結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完善監督檢查報告。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強化財務監督制度建設。健全財務總監制,逐漸由稽察特派員制過渡為監事會制。第二,強化市場監督制度設計。整頓并重組中小事務所,加強事務所的權威性與獨立性。設立中介機構監督委員會,開展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健全證券市場,規范企業并購,避免經理人員損害股東利益,積極發揮外部監控作用。此外,健全經理人才市場,構建經理人才中心。第三,完善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監督制度設計。明確董事會成員的決策權,積極維護中小投資者權益。與此同時,強化監事會的獨立性,其成員可由職工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地方人大代表或當地人大代表組成,國有企業要抽取一部分營業收入作為監事會成員活動經費,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要強化考核,確保監事會的獨立性,增強內部審計效率,優化國有企業內控制度。
3.2加強普法學習,加大對違法會計行為的處罰力度
單位領導要帶頭學習財經法規并組織干部職工培訓學習財經法規,提高“全民”財經法制觀念。把實行會計監督納入領導的責任體系,與評價其業績結合起來,讓單位領導真正關心支持會計工作。把會計法規學習與會計人員技術職稱考評結合起來,形成會計人員自我監督的約束機制。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會計監管隊伍,通過對會計監管人員加強培訓,不斷提高會計監管人員的監管素質和能力,保證會計監管人員的數量和質量,讓“看不見的手”不斷變成一雙強有力的手。會計監管人員要從提高自身素質入手,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這是做好會計監督工作的基礎。首先,要不斷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嚴于律己,廉潔奉公,不,不弄虛作假,嚴格執行國家的財經法規紀律,更好地代表國家實行會計監督。其次,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財會人員,必須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除會計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經濟相關知識,如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經濟、稅務、法律等,才能在監管復雜多變的會計業務時做到胸有成竹。強化會計監管工作,還需要加大對違法會計行為的處罰力度,使發生違法會計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受到嚴厲懲處,使其違法的成本大于收益,同時發揮其“反面典型”作用,使其他違法者在嚴格監管和嚴厲處罰的威懾下不敢作假。
3.3實行監管責任追究制度,增強會計監管機構的責任感
制定嚴密的業務分管、執行和審批制度,使會計監管人員各司其責,發現問題即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從制度上杜絕、現象的發生。同時,通過完善內部監督機制來促使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監督,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內部檢查,真正將內部監督落到實處。
3.4強化財務決算審核、審計與巡視工作協同首先,要強化財務決算審核協同。于決策批復前進行監督檢查,將發現的有關會計管理、核算等方面的問題報送國資委,積極發揮監事會在國有企業財務決算審核以及批復工作中的作用。其次,要加強審計協同。協助國家相關機關進行財務抽查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充分掌握單位的發展情況,最大限度地提高監事會的監督效率。最后,要做好巡視工作協同。將巡視監督與監事會監督進行有機結合,完善人員組成方式以及合力監督機制,強化社會審計協同,借助社會審計成果,對單位運行狀況進行監督。
3.5大力加強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
一、地方院校會計監督的主要問題
本文根據筆者在地方院校從事財務工作的體驗,主要想從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兩個方面的關系討論有關會計監督的問題。
(一)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的關系問題地方院校這些年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校企合作的不斷增多,資金來源的渠道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原來的會計核算制度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3]。比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如何攤銷;固定資產如何計提折舊及其有償使用如何制定補償標準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地方院校對教育成本的分析和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的核算,進而會影響到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決策。基于以上原因,一般地方院校的財務部門都把會計核算作為財務會計的主要工作,財務人員的工作量也主要集中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以及財務分析、編制年度會計預算和年終決算上,繁重的會計核算工作使會計監督在財務管理部門的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然而,地方院校的會計核算風險是會計工作中必然要面對的風險,高校教師辦理財務報銷手續時,經常出現原始票據不規范、審批不符合規定或越權、招投標手續或固定資產管理手續不齊、結算方式不符合規定、款項錯誤支付或重復支付等問題,對會計來說這些就是存在于會計核算環節且必須要面對的風險。這風險的存在不僅會使會計信息有不準確,而且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如果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不加強會計監督,上述這些會計核算風險就必然會陡然增加。
(二)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關系問題對高校的財務工作來說,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優質的會計服務可使得會計監督更為人性化,會計監督工作過程中財務人員與其他人員之間的關系也將更為和諧;但也不難理解,會計監督可保證高校財務部門提供的會計服務更加符合國家的有關政策和財經制度,離開會計監督,會計服務再好也會存在隱患。然而現實工作中,財務人員要兼顧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之間卻存在較大的難度。首先,高校教職工來財務處報帳,教職工更注重財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搞好會計服務在教職工看來是首要的事情;但從財務管理角度看,報帳更強調的是財務人員對于各種違章或違規行為的糾正。其次,由于近幾年地方院校教、科研等業務量大幅增長,而學校財務人員的編制卻沒有增加,財務人員疲于應付大量的報銷、借款等服務工作,會計監督也主要局限于事中監督且往往有些監督不到位,更沒有太多的精力來考慮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等問題。第三,不少科研人員甚至某些學校領導都存在著某些錯誤潛意識,以為個人負責的科研項目經費可由自己自由支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財務人員不應管得過寬、過嚴。一旦財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糾正那些不符合財務規定的行為,往往被理解成故意刁難,認為財務人員的會計服務態度不好。
二、地方院校會計監督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會計核算中的會計監督會計核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同樣重要。首先,會計核算的事前監督要加強的方面有:一是主要是財務部門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要積極參與其中,對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合法性等進行監督,及時針對有關問題提出監督意見;二是不僅要會同學校審計、資產等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操作規范和完善合理的支出標準,而且要對各二級單位的領導在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項等方面提供一些必要的培訓指導,再由各二級單位自行組織教職工學習,對上一年度出現問題較多的二級單位要進行重點指導。會計核算的事中監督要加強的方面有:一是不僅要根據學校各二級單位的年度預算對其每項報銷業務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監督外,而且要對各二級單位預算外收入進行監督,確保收入來源合法且收入資金及時足額入賬;二是不僅要督促各單位按規定用途使用資金,不隨意改變資金性質和支出規模,而且要定期對各二單位支出預算的進度進行檢查。會計核算的事后監督要加強的方面有:一是年末要對各二級單位的財務收支作總體分析和評價,根據年度的收支和結余情況對比,提出監督意見;二是年末要對各往來科目的余額進行分析,能直接處理的及時處理,不能處理的也要盡量請示有關領導及時研究處理辦法,以保證年度決算報告的會計信息更加準確。根據調研分析,要加強會計核算中的會計監督,可采取的具體方法有:一是加強會計人員對有關會計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會計人員的監督能力;二是對建立對會計監督成效的獎罰制度等,促使會計人員主動參與會計監督。總之,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教育經費使用,使教育經費發揮出最好的效益。
(二)正確處理好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的矛盾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是一對矛盾,地方院校想要在保證會計監督基礎上實現更優質的會計服務,首先必須要建立和健全財務制度與會計制度[4]。其次,學校有關領導必須要對財務人員缺編的情況給予重視,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財務人員工作量的增加,適當增加編制,保證財務人員有足夠的時間,既能思考和判斷會計監督中的每一個細節問題,又能以優質的服務面對全體教職工。第三,用預約報賬信息系統減少報賬人員等待時間,會計監督的意見通過系統直接反饋給報賬人員,避免報賬人員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浪費,提高會計服務的質量。第四,加強財務規章制度的宣傳和培訓指導也是會計服務的重要工作。組織專題培訓,提高各二級單位經常報賬的人員對財務規章制度的熟悉度,并在財務處網站開設報賬流程和常見問題的問答專題宣傳欄目,爭取大多數人對會計監督的理解和支持,減少誤解。第五,財務部門要多與審計、資產等部門對接,保證對會計監督中出現的問題有統一的理解,避免同樣的問題財務和審計或資產部門意見不一致。要使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能實現并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地方院校既應到同類院校多去考察交流,也要考慮到重點大學去學習先進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技術,最大限度地在做好會計監督工作的同時,給全體教職工最優質的會計服務。
三、結論
經濟的健康運行,企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會計監督。會計失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規范保證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督促企業的合法經營,正是會計監督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二、會計監督
1、概念
會計監督是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財經規律等,為了保證會計信息適量,防范會計信息失真而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的一種行為。
2、主體
對企業的經濟活動能產生影響的都可以會計監督的主體。狹義的主題,是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廣義的主體,是內部組織人員、會計人員,以及外部政府,社會利益相關者。
3、客體
客體是企業的組織機構、人力資源、經濟行為。
4、目標
根據客體不同,會計監督的目標也不同。廣義會計監督的目標是滿足公司治理的需要;狹義的會計監督目標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5、分類
按執行時間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按要求不同分為政策性監督與技術性監督。
6、內容
會計監督的內容是企業的各種涉及資金、財務的經濟活動,具體包括:(1)企業的各種財務資料,如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目的是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準確、可靠、合規。(2)企業的資產,包括現金、存款、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等,目的是保證財產安全,以及被合理使用。(3)財務的各種收支活動,目的是保證收支活動符合財經法規、真實合理。(4)企業的各種經濟合同、財務預測、預算、計劃,以及其他重要的管理活動,目的是確保各種經營管理活動的科學、有效。(5)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目的是實現凈利效益的最大化。(6)企業事后利益分配環節,是否按時繳稅,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等等。
7、方式
不同的監督主體,監督方式也不同,下面從廣義監督的角度介紹:(1)內部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進行日常直接監督,主要是通過稽核制度。(2)企業其他人員,采用直接監督和間接監督的方式。直接監督采用質詢、抽檢的方式,間接監督是對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核查,或者通過內部審計部門或者外部審計對企業內部會計信息進行監督。(3)權益所有者,主要依賴于公司治理進行直接與間接監督。直接方式是定期監督,如在股東大會上直接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質詢。間接方式是通過監事會進行日常監督,或者委托外部審計機構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定期監督。(4)債權人,直接監督方式選擇質詢和實地考察,間接監督方式可委托外部審計。(5)政府,在一定時期才對企業進行監督,多數是間接監督方式。
三、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1、有利于維護國家財經法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組織結構,運行良好的依據的正是符合國家的行政法規、法律條文。而企業更是在國家法律規范、財經法規的約束下健康經營的。會計監督是依據國家的法律規范、財經法規,對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準確性進行的檢查,防范與督促企業的合規經營,從而保重企業的健康運營,實現經濟效益、保證財產安全,保護利益相關者的權益。
2、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經濟的發展,帶來的越來越多人為干預,人為操縱經濟行為,進而會計失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極大地危害了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會計信息就是一種非對稱的信息,是一些人擁有而另外一些人不擁有的信息。這種會計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會計失真,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早期的銀廣夏、藍田、美國安然事件,到近期的法國興業銀行舞弊案。歸根結底,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導致的結果。內部監督的應用,可以督促經營者披露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避免人為選擇性的披露。通過內部監督,可以有效監督經營者的行為,而經營者又制約著企業的會計和審計,因此,內部監督的執行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為外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數據。
3、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體系
會計監督可以客觀地評價企業經營者的工作業績,從而進行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有利于公司的績效考核,也能激勵經營者積極性,更加努力的工作。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一直是公司制的核心。而最理想的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是:股東大會能夠代表企業的所有者擁有企業的最終控制權;董事會維護出資者的權益,并對股東大會負責,對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和經營人的業績進行績效考核與評價;企業監事會能夠有效地監督企業的董事會、經營人和財務部門的行為。通過會計監督,可以督促經營人準確落實董事會的經營決策,可以督促各部門為財務部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可以督促企業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正常經營,可以協調內外部的經濟利益關系。如此,監事會能夠有效監督企業行為,董事會的決策得以有效貫徹,經理人的行為有效監督和激勵,股東大會的權益才能得以有效維護。而通過內部監督,引入外部董事、外部監事,健全職代會民主監督制度,可以強化董事會和監事會對經營者行為的控制,健全對經營者的績效考核,監督與激勵機制并用,減輕“內部人控制”的現象。
4、“內部人控制”現象
內部人控制現象在我國公司制企業中廣泛存在,尤其股份制企業。現代企業,控制權與經營權分離,從而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不一致,經營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內部人身份掌握企業的籌資權、投資權、現金流動等為自己謀求利益,而所有者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很難對其監督,就出現了“內部人控制”現象。很多上市公司中,董事長與總經理同時由一人兼任,董事會實際控制在經營人的手里,這種“內部人控制”現象,相繼引起經營者短期行為、過度的職務消費、低效投資等行為,這都削弱了所有者的權益,增加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