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金融生態論文

金融生態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3 11:16: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生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金融生態論文

篇(1)

金融生態是借用生態學的概念對金融外部運行環境的形象描述,而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金融生態環境是指與金融業生存發展具有互動關系的社會、自然因素總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要素與金融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業生存發展的基礎。狹義金融生態環境是指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包括法律、信用體系、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企業改革的進展及銀企關系等方面以及金融體系內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產品,通過資金媒介和信用鏈條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系統。

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主要包括:穩定的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制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協調的市場環境和規范的制度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可以促進金融資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促使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促使其將各種成本內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結構中。加強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金融生態環境中各因素相互連接、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即金融生態鏈。金融生態主要是組成金融生態系統的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金融要素的優化配置。

金融生態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功能不暢,都會影響整個金融生態圈的良性循環或金融業的運行效率。重視和加強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無論是對金融業的發展還是對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只有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才能對經濟社會各方面有宏觀、透徹、準確的掌握,能帶動整個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金融業控制著國家的信貸資源,只有加強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把個體微觀經營行為與整體宏觀經濟發展要求相結合,才能提高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而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就是要推動金融業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通過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可以更好地發揮金融融通資金、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作用,推動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其次,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維護金融穩定和完善公司債券市場的重要保障。從金融生態的角度看,政府、公司屬于環境因素,但從政府、公司等角度看,金融業則是它們的環境因素。金融風險的累積不但削弱了金融職能,而且也影響到金融業的正常發展。更嚴重的是金融風險的累積最終可能引發金融危機,這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起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這場次貸危機的影響愈演愈烈,形成一種“蝴蝶”效應,引發了國際金融風暴,導致全球鬧股災,從而使很多國家的金融生態環境惡化,市場對這些國家的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失去了信心。因此,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不僅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維護國家穩定的重要保障。

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社會誠信的重要載體,是對債權人的保護。金融業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特殊行業,金融生態狀況折射了社會誠信水平,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構建誠信社會的強大動力。金融生態建設和金融業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將為自身和社會誠信建設創造條件。同時,金融生態狀況的改善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良好的誠信機制。在公司債券市場上,無論是信息披露還是信用評級,如果缺乏誠信基礎,那么就不具有存在的價值。尤其是投資者在債券市場獲取信息方面不占優勢,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只有誠信才能構筑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所需的生命線,讓投資者和融資者在公司債券市場上能夠進行理性的博弈。此外,良好的金融生態是促進社會充滿活力的重要力量,還能實現動態平衡,有效控制金融波動,降低不確定性,有利于推動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二、海南省金融生態環境分析

目前,海南的金融生態環境在金融產業體系的外部和內部都存在諸多問題。

一方面海南省的金融產業體系的外部環境沒有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依據金融生態環境內涵的界定,金融產業體系外部環境主要包括法律環境、地方政府和區域經濟發展基礎三個方面。在區域法律環境方面,盡管改革開放已進行了很多年,但海南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權力至上、以權代法的做法仍隨處可見。我國的法律基本上是以粗線條為主,這為執法者在具體操作中留有很大的自由度。基層地區的許多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此原因造成的。有關金融業運作的全過程,如產權、進退出制、創新、整合、監管、重要業務、自律、保護、破產等方面尚存在許多法律空白。在地區層面,配合國家已頒布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及結合地區特點制定的法規還很欠缺。在地方政府方面,海南省地方政府的觀念既表現為仍較保守,又表現為急功近利,即對新事物、新體制、新做法吸收較慢,且不能將之與地區區情有機結合,眼光短淺、圖省事、圖政績、擺花架子,缺少長遠打算。在經濟基礎方面,海南在經濟體制改革的較長一段時期內,由于歷史包袱拖累造成了改制緩慢、改革滯后,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均較慢,這在相當程度上阻滯了金融產業的正常發展和金融業創新成果的出現。

另一方面海南省金融產業體系內部環境也阻礙了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的形成。在區域信用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信用體制不完善和信用意識淡薄。海南省信貸征信體系的建設基本上不能成為銀行系統對貸款風險進行有效評估的基本支持和重要依據,這使海南省對其內部資金不能進行有效利用,從而形成內部資金通過總行一級的資金池流向其他地區,嚴重阻礙了其他地區的資金向海南的正常流動和授信程度,從而總體上導致海南省在經濟振興過程中的資金“瓶頸”。

另外,由于海南省信用環境欠完善,銀行無法對貸款風險做出合理評價,騙貸、三角債、逃債、虛報、隱瞞等事件屢屢發生,從而導致海南省金融業的發展非常滯后。在區域金融產權方面,以國有銀行制度為主是我國金融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征,在建制、運行和管理監督等方面,滲入了較濃厚的國有銀行管制的色彩,這是在新時期金融體制改革中出現的新的金融產權制度不明晰問題。由于金融產權不明晰導致產權關系不清,進而引發風險承擔責任人不明確和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等市場化運作機制不能有效落實。在區域金融機構方面,海南省的金融機構主要仍然以國有獨資四大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為主,支撐經濟、社會事業的運行,缺少引領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區性銀行機構。在區域金融中介方面,海南省為銀行提供服務或與其業務相匹配的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及會計師、律師、財務師、審計師事務所不僅數量有限,而且整體水準和工作人員素質不高。

三、海南省金融生態環境缺失對經濟金融發展的影響

海南省金融生態環境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遭到嚴重破壞,金融體系失去平衡,金融機構、司法環境、執法環境、信用環境等不同程度惡化,導致地方金融有效供給嚴重不足,信貸供求缺口問題突出,地方經濟在嚴重“缺血”的狀態下低效運轉,金融生態系統的效能難以正常發揮,嚴重制約了經濟增長,導致了海南經濟在沿海開放城市中一直處在欠發達狀態,各項經濟指標一直在沿海開放城市中排名靠后。金融生態環境的缺失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對海南省經濟形成制約:一是地方企業獲取貸款困難,成長完全靠自身積累,以致企業規模小,發展速度慢,始終達不到規模效益;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來源,招商引資受阻,無力承受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產業鏈的轉移,海南省外資投入在20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顯著減少就是很好的證明;三是產業結構調整滯后,缺乏金融支持,就缺乏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四是投資環境退化,難以吸引外部投資者進入。以上這些制約因素,使海南省經濟金融生態鏈陷入“金融生態環境惡化金融業嚴格控制信貸金融業務和盈利水平低下金融機構收縮業務和網點地方企業成長受阻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惡性循環。這種“累積性惡性循環”使得海南省經濟增長一直受到金融生態環境缺陷和金融生態效能弱化的制約。雖然九十年代后期以來,海南省政府盡最大努力重樹沿海開放地區經濟金融形象,但信用重建需要時間積累,地方經濟的恢復卻時不我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金融生態環境被破壞之后的重建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四、構建和諧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促進海南經濟金融協調發展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時增加有效信貸投放。要全面理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準確把握市域經濟運行的

特點。正確處理防范風險、發展業務和支持地方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在著力搞好信貸結構調整的同時,適度增加有效信貸投放,建立起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機制。首先,要在繼續保持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成果的基礎上,正確審視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過熱跡象不明顯的地域特征,在加強調控的同時,要注重引導支持,防止信貸的過度萎縮;其次,應增強宏觀意識,跟進研究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趨勢,準確把握銀行業運行情況和風險狀況,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市場分析,避免貸款投放的盲目性,傾力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最后,應繼續調整與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地方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適時、適度地調整和優化信貸投向,積極向上爭取授信額度,適當放寬對企業的評信標準和限制,降低門檻,進一步擴大信貸投放,在調整和改造過程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發現和培育新的經濟“亮點”和“綠洲”,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二)優化經濟金融發展環境,促進經濟和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一個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必然是最吸引資金的“洼地”。構建和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一是要建設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要培養信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和誠信意識。重塑新型銀企關系,對改制后中小企業、私營企業進行規范化管理的同時,要樹立起新的、長期、互信的銀企關系,對惡意逃廢債務的企業進行嚴厲制裁,從根本上杜絕逃、廢、賴債劣跡的發生,維護銀行債權;二是要建設良好的政策環境。將銀行業作為地方的一個優勢行業,把支持銀行業的發展作為擴大招商引資的一項重要舉措,支持銀行業提高資產經營質量和經營效益,為金融機構向上級行爭取更多的信貸規模,開辟信貸投放綠色通道提供政策環境;三是要建設良好的法制環境。嚴厲打擊涉及金融領域的各類違法行為,加大案件執行力度,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四是建設良好的輿論環境,充分利用新聞部門的輿論宣傳優勢,堅持從正面宣傳報道金融政策、金融環境和金融經營管理情況,為金融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三)加強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合作,共同創建寬松的融資環境。可以由政府牽頭做大、做強現有的擔保公司,完善擔保機制,健全貸款擔保制度,積極引導和推進形式多樣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社會法人,特別是那些有一定規模、生產經營活動正常,負債率低的民營企業之間成立信用擔保機構和發展擔保業務,發揮對民營經濟融資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解決民營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要督促有關部門簡化抵押評估、登記、公證等手續,降低收費標準,努力解決民營企業抵押難的問題。同時,政府應協調各經濟管理、司法、新聞宣傳和金融等部門,扎實開展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教育企業強化信用意識,重諾守信,在全社會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還應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評價機構,根據全市民營企業信用信息,對民營企業做出綜合評價,實現信用信息共享,逐步完善信用登記、信用評估、風險預警、風險管理等企業信用評價功能。對于通過國企改制來的民營企業,要將改制后的民營企業與改制前的信用區別開來,注重考察新企業的信用。另外,政府還應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管理,鼓勵組建行業自律性組織,如行業協會或行業商會等,對民營企業自身行政管理、財務管理等進行培訓。要監督和管理民營企業,注重增加積累,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切實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幫助民營企業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從經營機制、經營策略、組織管理、自身素質等多方面進行提高,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強行業協會內部企業的聯保作用,從根本上改善區域融資環境。

(四)強化銀行業經營管理,提高風險防化能力。一是要緊緊抓住海南省目前良好的機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已給政策,采取超常規手段加快處置不良資產,消化歷史包袱。要拓寬信息渠道,抓住政策導向,及時向上級行反映實際情況和風險程度,積極爭取核呆指標,最大限度處置不良貸款;二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采取轉讓、打折出售、打包處理、租賃、招標、拍賣等方式直接處置不良貸款。同時,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區域性資產重組和置換,盤活不良資產;三是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相關責任,堅持常規手段“抓降”,加大不良貸款清收力度;四是加強貸款分類監管,要真實反映資產質量,既要敢于亮底,又要積極處置,要進一步加大對惡意隱瞞不良貸款行為的處罰力度,切實防范不良貸款反映失實造成的風險。

(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發展。海南省應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發展快、資金需求量大的實際,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信貸管理機制。首先,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明確中小企業信貸職能部門,培養中小企業信貸專門人才,完善適合中小企業信貸人員的業績考評和績效掛鉤體系;其次,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的資信評估標準,對中小企業的評估和信用評級應以定性為主、定量為輔,注重對成長性指標考核,突出對業主個人的信用評級以及對其所處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和信用環境的評價;第三,應完善授權授信制度,改變目前從建立信貸關系到每筆融資都要上級行審批的辦法,根據各基層行的決策、管理水平和所在地區經濟結構及企業融資狀況,分層次明確融資審批權限,減少貸款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第四,應推進信貸融資產品創新,拓寬擔保渠道,探索新的貸款擔保形式,解決中小企業抵押資產不足的問題;最后,可以適當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減少中小企業貸款融資的高成本和高風險代價。

論文關鍵詞:金融生態經濟發展金融運行

論文摘要: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可以促進金融資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促使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促使其將各種成本內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結構中,加強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本文針對海南省金融生態環境現狀,提出具體對策。

主要參考文獻:

[1]白欽先.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導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篇(2)

生態環境,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雖然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在含義上十分相近,但兩者并不等同,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自然環境的一種,二者具有被包含關系。將生態環境這一自然科學的概念引入金融領域,與金融這個社會科學的概念相結合,便產生了具有嶄新內涵的金融生態環境這個概念。

從理論上講,金融生態環境是個仿生概念,是借用生態學上的提法對金融環境進行的描述,通常指金融運行的一系列環境要素。廣義上的金融生態環境是指宏觀層面的金融環境,指與金融業生存、發展具有互動關系的社會、自然因素的總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與金融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強調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是金融運行的一些基礎條件;狹義上的金融生態環境是指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體制、社會誠信狀況、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企業的發展狀況及銀企關系等方面的內容。而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則是指某一個區域內的金融生態環境,即某一區域范圍內金融運行所涉及的所有影響因素,其狀況的演化與變革是整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優化的前提和基礎。由此,金融生態環境的概念,既包含通常意義上的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也包括整個金融市場得以生成的環境。與通常的金融市場的概念相比較,金融生態環境更強調金融系統與所處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以及協調發展。而區域金融生態環境,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從生態角度看金融發展問題,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統性和可持續性觀念的體現。

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

良好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不僅有利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地區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對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同樣重要。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提出改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必然的要求。

(一)促進地區經濟與金融和諧發展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本身基礎差,起點低,加上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觀念下遺留的弊病,各地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尚遠不能滿足該地市場經濟環境下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有些企業利用破產法的不完善,以破產逃避還債,導致銀行內大量壞賬的產生;由于沒有完善的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及其相應的管理系統,銀行在通過借款人信用對貸款風險作合理評估方面還有很多困難;由于會計、審計、信息披露等標準不高,“騙貸”現象依舊屢禁不止;相關的中介行業的專業水平普遍不高,容易被買通作假。所以,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達到金融與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

(二)適應新形勢下對內、對外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對各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各地區吸引外資的手段基本一致,即通過優惠政策(主要是稅收和土地兩個方面)鼓勵外資到本地進行投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這種在所得稅、土地等生產要素上,對內資、外資有不同待遇的政策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差異的繼續存在將對本國以及本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利,對國家和本地區的稅收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經過這二十年的發展,國內可利用的資金總量也達到了相當水平。因此,下一階段的發展就應該在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擴大對內開放,逐步實現包括企業所得稅在內的內外資優惠政策體系的并軌,逐步把外資的激勵機制由優惠政策轉變到公平競爭的軟環境上來。而建設公平競爭的軟環境的關鍵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三)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正反饋機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良好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不僅能促進區域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并且通過金融核心作用的發揮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反過來又會推動對區域金融的發展,從而形成兩者良性互動的正反饋機制。因此,應該采取措施,不斷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實踐證明,一個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必然吸引資金。地方政府要想吸引資金,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把加強和改善本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

三、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對策

(一)提高地區經濟競爭實力

加快本地區經濟市場化進程,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努力培育本地區的市場經濟氛圍,不斷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加快地區經濟結構調整,要根據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和地區經濟發展優勢,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切實加強和支持地區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使地區經濟真正實現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積極深化本地區企業的改革,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完善公司制度建設,特別是要健全財務會計制度,規范財務報表行為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進而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從根本上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

(二)健全地區社會信用基礎

健全維護金融債權的法律和執法體系,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整和規范交易主體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體系,在立法上要充分體現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原則,特別是在企業合并、分立、中止等過程中,要突出和強化銀行權益,切實保證債權人權利。建立和完善多種形式的信用征信和評價體系,各級有關部門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建立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信用評價機構,制定出統一的信用體系、規范標準和查詢體系,提高信用數據的開放共享程度,使信用度真正成為銀行在考察貸款申請者時所能依靠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重塑“誠實守信”的社會價值觀念體系,把強化信用意識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加強全民信用教育,強化道德約束,提高民族信用水平和信用素質。

(三)加快地區金融市場建設

要發展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構建多類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尤其是利用地區經濟發展優勢,借助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樹立區域金融機構的優勢;規范發展社會中介服務機構,要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和誠信水平;要從政策上鼓勵和扶持與金融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專業化的中介機構的發展,培植一批誠信水平高的有代表性的專業化中介機構,形成良好的中介行業道德風范;要繼續提高審計、會計、信息披露等標準,在向高水平國際標準看齊的同時,結合我國自身行業和企業制度特點,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標準的審計、會計、信息披露標準;同時還需要在標準的執行方面進一步改進,努力保證審計會計準則不論在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中都得以真正嚴格執行。

在建設地區金融生態環境過程中,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認識到資金按市場原則流動在市場經濟日益深入發展形勢下的客觀必然性,高度重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對增加信貸投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把爭取金融支持的重點放在主動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上。地方政府應重視商業銀行在內部評級中對本地區的看法,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評級等級,以此爭取商業銀行在資金調度、信貸授權等方面對自己給予支持。同時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政務公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規范政府服務收費,取消不合法的收費項目,合并或取消重復設置的收費項目,進一步簡化抵押、評估費用和手續,降低企業經營和信貸成本。

參考文獻:

1、徐亞軍.優化區域生態環境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6(6).

篇(3)

>> 信息化生態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框架研究 構建信息化的教育生態環境 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信息化環境下區域間高校優質資源共享的研究 信息化生態環境下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探討 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問題研究 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思考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方法歸納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專題復習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專題測試 助推區域產業升級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對策研究 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實證研究 生態環境績效考核研究 媒體共融中的聯盟化生態環境 網絡環境下區域經濟發展與高職教育人才信息整合研究 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發展研究 信息化環境下區域教師教學資源分享SNS模式 縣域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研究 鄉鎮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桑新民、鄭文勉、鐘浩梁:《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戰略思考》,《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第8-11頁。

[4]劉鳳娟:《基于信息技術的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途徑探究》,《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第91-94頁。

[5]肖鈉:《教育信息生態化分析及其構建研究》,《圖書館學刊》2011年第6期,第4-6頁,第14頁。

[6]趙曉翠:《生態學視角下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研究》,學位論文,河南大學,2014。

[7]劉鳳娟:《大數據的教育應用研究綜述》,《現代教育技術》2014年第8期,第13-19頁。

[8]陳海洋:《科學發展觀視野中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生態失衡》,《信息技術教育》2004年第10期,第23-25頁。

篇(4)

一、金融生態的理論發展

(一)、生態系統學

按照生態學對于自然生態系統的仿生,生態系統指由生物群落及其賴以生存的物理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平衡系統。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泰斯勒認為生態系統是指生物有機體及周圍一切空間和所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物有機體的環境共同組成的,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協調,共同形成的具有統一功能的系統。

自然界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但各類系統基本上有兩部分組成,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環境,或叫生命系統和環境系統。其中生物群落是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構成,物理環境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和條件。所以生態系統是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物理環境體系構成。

生物群落和物理環境是相互影響和彼此依存的動態關系。這種動態平衡是在生物體演進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的。這樣的生態系統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就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物理環境,所以不同的生態系統就具有地域性的特點。而生態系統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相互維持與制約,循環往復,并進行自我修復,具有自我修復和完善的功能。

(二)、生態經濟學

生態經濟學,是研究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復合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運動規律的學科,即生態經濟系統的結構及其矛盾運動發展規律的學科,從經濟學和生態學的結合上,圍繞著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生態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研究生態經濟結構、功能、規律、平衡、生產力及生態經濟效益,生態經濟的宏觀管理和數學模型等內容,旨在促使社會經濟在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美國海洋學家萊切爾卡遜在1962年首次真正結合經濟社會問題開展生態學研究。幾年后,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正式提出“生態經濟學”的概念,他認為生態系統是穩定的,經濟系統是增長的,生態系統供給的穩定性和經濟系統的渴求增長性之間的矛盾必須要經過協調才能更好的發展。

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有生態經濟基本理論、生態經濟區劃、規劃與優化模型、生態經濟史。這些研究內容就主要包括了社會經濟發展同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人類的生存、發展條件與生態需求,生態價值理論,生態經濟效益,生態經濟協同發展等。(三)、金融發展理論

1、金融發展理論的概念

主要研究的是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關系,即研究金融體系(包括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在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政策組合以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增長及如何合理利用金融資源以實現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并最終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金融發展理論的發展

格利和E.S.肖分別發表《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方面》和《金融中介機構與儲蓄——投資》兩篇論文,從而揭開了金融發展理論研究的序幕。他們相信金融的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手段。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一書中指出,金融理論的職責在于找出決定一國金融結構、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經濟因素,確立了衡量一國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水平的基本指標體系,奠定了金融發展理論的基礎。金融發展理論的形成。羅納德·麥金農和E.S.肖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論認為適當的金融改革能有效地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使金融深化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是金融發展理論的行程。金融約束是指政府通過一系列金融政策在民間部門創造租金機會,以達到既防止金融壓抑的危害又能促使銀行主動規避風險的目的,進入新金融發展理論研究。金融政策包括對存貸款利率的控制、市場準入的限制,甚至對直接競爭加以管制,以影響租金在生產部門和金融部門之間的分配,并通過租金機會的創造,調動金融企業、生產企業和居民等各個部門的生產、投資和儲蓄的積極性。政府在此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采取一定的政策為銀行體系創造條件鼓勵其積極開拓新的市場進行儲蓄動員,從而促進金融深化。

二、金融生態的內涵

參照生態學對生態系統的分析,根據自然生態系統的構造原理以及自然生態系統長期演化的結構特征和功能特征,可以把金融生態系統理解為金融主體及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金融生態環境共同構成的動態平衡系統。

金融主體,既包括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生產者,即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這些直接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主體,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也包括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消費者,主要是指接受金融產品與金融服務的個人、企業、機構和政府,還包括那些保證金融交易得以順利進行那的第三方,如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金融咨詢評估機構等,也包括以制定政策,確定規范,進行調控和實施監管為職能,從而直接影響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運行,同時也直接影響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供應之種類、規模、價格、質量、范圍等的金融決策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

金融生態環境,指的是由居民、企業、政府和國外等部門構成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消費群體,以及金融主體在其中生成!運行和發展的經濟、社會、法治、文化、習俗等體制、制度和傳統環境。

徐諾金認為金融生態,又可稱為金融生態體系,是各種金融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與其生存環境之間及內部金融組織相互之間在長期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執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

同自然生態系統一樣,在這個金融生態系統中,金融主體和金融生態環境也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影響的。一方面,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主體得以生存的活動空間,它決定著金融主體的生存條件、運行方式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金融主體則以主動及被動的方式接受金融生態環境與制造其生態環境。(作者單位: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11年校級課題一般項目《貴州省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篇(5)

論文參考文獻的撰寫是為了保護文獻作者的知識產權不被侵犯,也是為了不讓人誤會是剽竊盜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是具有法律效益的。以下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會計舞弊論文參考文獻,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帶來幫助。

會計舞弊論文參考文獻:

[1]陳孝新.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識別模型[J].統計與決策,2005(13).

[2]馮高飛.由財務欺詐引發的思考[J].決策探索,2005(5).

[3]李曉梅.盈余管理問題初探[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6).

[4]葛家澍,耿金嶺.企業財務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中華會計網.新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孫建軍.企業重大會計舞弊與審計對策[J].陜西審計,2004(01):156-162.

會計舞弊論文參考文獻:

[1]黃宏.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動因及治理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12,18:121-123.

[2]郭威威.上市公司會計舞弊動因及治理對策研究--以萬福生科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5,11:152-156.

[3]高金花.財務報表的舞弊行為特征及預警信號分析[J].時代金融,2015,18:157-158+165.

[4]葉淑林.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及其治理對策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1,04:75-80.

[5]賀京同,汪丁丁實驗方法:經濟學家入門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6]李雪峰基于行為經濟學視角的會計舞弊行為分析[J]財會研究,2009,(20):27-28

[7]陳艷,田文靜基于行為經濟學的會計舞弊行為研究[J]會計師,2011,(6):4-9

[8]蔡赟論財務造假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其治理[J]經濟師,2010,(1):194-195

[9]陳艷,劉欣遠前景理論的職務舞弊行為決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3):9-17

會計舞弊論文參考文獻:

[1]黃新建,吳江。公司治理結構與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我國ST公司的經驗證據[J],生態經濟,2007(1):78-82

[2]周繼軍,張旺峰。內部控制、公司治理與管理者舞弊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中國軟科學,2011(8):141-154

[3]劉明輝,韓小芳。財務舞弊公司董事會變更及其對審計師變更的影響——基于面板數據Logit模型的研究,會計研究[J],2011(03):81-88

[4]洪葒,胡華夏,郭春飛。基于GONE理論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研究[J],會計研究,2012(08):84-90

篇(6)

【參考文獻】

[1]張培剛.新發展經濟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譚崇臺.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3]鄭長德.世界不發達地區開發史鑒[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齊良書.發展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

[5]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對發展經濟學的反思[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7

參考文獻

[1]王緝慈.我國制造業集群分布現狀及其發展特征.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06):29-33.

[2]魏守華,邵東濤.論中小企業集群的區域營銷.商業研究,2002:113-115.

[3]宋醫生.中國農業生產專業區發展的分類研究[J].臺北農業探索,2004,(l).

[4]劉春玲.我國農業發展的對策[J].創業技術2005,(6).

[5]梁海燕.農村產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地方政府的作用[J].農村經濟.2005,(6).

[6]劉厚良,全勇.上海金融產業發展的鉆石理論分析[J]城市管理,2003(6):9-11.

[7]劉穎琦,呂文棟,李海升。鉆石理論的演變及其應用[J].中國軟科學,2(X)3(10):138-l44.

[8].高峰,介秀華.我國農業產業集群形成機理分析[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2008(6):12-16.

[9].高峰,朱景麗,王學真.基于垂直供應鏈的農業產業集群競合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467.

[10].高文巖,孟憲忠.論新形勢下中國農業產業集群的選擇[J].安徽農業科學,2006(2):340-342.

[11].龔學琴,張洪吉,農業產業集群最新理論研究綜述[J].經濟論壇,2008(18):124-125.

[12]豐立祥.區域生態產業鏈的形成與優化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

[13]尹慧軍.邯鄲市農業產業集群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9.

[14]王建國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

[15]李建平。岳正華提升我國農業市場競爭優勢分析——基于鉆石波特理論的啟示[J]財貿經濟2004(5)

[16]張建華.產業集群識別標準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6)

[17]李廣志.產業集群識別與選擇分析[J].人物地理2006(6)

[18]宋東亞,韓國巨.農業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與對策建業[J].現代科技,2006(5):80-81.

[19]杜大海.寶坻區發展立體種養-實現社會、經濟雙贏.華北日報,2011-11-10.

[20]王大郅.東北郊區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21]王昭君,趙破曉.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構建[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72-74

[22]肖興志,張嫚.產業經濟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23]李天成.農業產業集群識別及發展模式研究[J].經濟論壇.2014.8.

參考文獻:

[1]譚崇臺.發展經濟學[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1.

篇(7)

1.1金融生態系統的理論淵源

目前,對于金融生態的研究還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理論框架,但這一創造性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論淵源。(1)金融發展理論是金融生態理論的根基。1966年1月,帕特里克(T.Patrick)發表了《欠發達國家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提出了金融發展的原因及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成為金融發展理論的最初論述。其后,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1969)在《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中提出了金融結構理論作為對金融發展理論最初論述的補充。但之前理論側重于研究發達國家的金融狀態,對發展中國家涉足不多。1973年,麥金農(RonaldI.Mckinnon)和肖(Shaw.E)對金融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發展中國家(地區)的金融發展提出了精辟見解,他們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論在經濟學界引起強烈反響。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金融深化理論發展完善的同時,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和阿瑟·威斯(ArthurWiess)以發達的金融市場為對象、不完全信息為基礎,提出了信貸配給理論,較好地結合了內生增長理論等主流經濟學的最新成果,對金融在經濟體系中的效能作了技術性的探討和詮釋。(2)生態經濟學為金融生態理論提供了研究方法。1968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在《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一書中正式提出“生態經濟學”的概念。其后,便陸續出現了一批生態經濟學的著作,包括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英國學者愛德華·哥爾德史密斯的《生存的藍圖》、法國研究者朱利安·西蒙的《最后的資源》以及萊斯特·R·布朗的《生態經濟》等等,都深入地闡述了生態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問題。生態經濟學的研究鼓勵經濟學與生態學等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倡導用新的方法分析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的關系,為金融生態理論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鑒。(3)自組織系統理論為金融生態系統提供了研究范式。哈耶克(Hayek)認為,“自組織”、“自組織系統”(Self-organizingSystems)或者“自我生成系統”(Self-generatingSystem)之類的概念來自于控制論,意謂系統內部力量的互動創造出一種“自生自發的秩序”(SpontaneousOrder),或譯“自發秩序”。這種自發秩序僅出現在復雜程度很高的系統中,這種系統包含大量元素,且各元素之間具有非剛性的隨機特性關系,自組織是靠變革系統元素間舊的聯系,建立系統元素間新的聯系來實現的。可以說,金融生態系統就是這樣一種自發秩序,依靠變革內生性因素(金融生態主體和金融生態環境)間舊的聯系并建立新的聯系的螺旋上升的過程來實現自身的不斷改善。

1.2金融生態系統的觀點分類

對于金融生態的理解,目前國內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金融生態環境觀,一類是金融生態系統觀。(1)金融生態環境觀從群體生態學角度,強調“生物群落賴以生存的物理環境”或“非生物成分”。代表性學者有:白欽先、周小川、唐旭、曾康霖等。他們認為金融生態等同于金融生態環境。白欽先認為,金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社會經濟擴大資源基數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組成,而金融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和效率狀態則構成一國經濟的金融生態環境。曾康霖認為,從金融本身產生、發展和消亡來看,金融生態實質是金融環境,且金融生態不能等同于金融管理。周小川認為,金融生態是一個比喻,它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機構的內部動作,而是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也就是金融運行的一些基礎條件。其中法律制度環境是金融生態的主要構成要素。徐諾金雖然是金融生態系統觀的代表性學者,但也曾專門撰文探討過金融生態環境,并且與周小川一樣,認為建設一個符合市場經濟的金融法律制度才是解決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缺陷的關鍵。唐旭也將金融生態中的法律問題作為金融領域的關注焦點。當然,金融生態環境并非特指金融法律制度。具體構成要素將在后面詳細描述。(2)金融生態系統觀側重“生物群落”或“生物成分”,從而構成具有相對獨立秩序結構和要素邏輯條理等特性的、互動式動態平衡金融生態系統。代表性學者有徐諾金、林永軍、李揚、位、謝太峰等。他們認為金融生態是一種開放復雜巨系統,包括金融生態主體和金融生態環境。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將金融生態系統定義為由金融主體及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金融生態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平衡系統;張志元等將城市金融生態系統定義為由金融體系模塊和生態環境模塊共同組成的綜合性動態平衡系統;曾建等探究頻頻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和我國一系列金融風險的本質原因,得出所有的金融風險產生原因都可以歸結于金融生態系統的失衡,也就是由金融交易主體系統與環境系統的不協調發展所致。另一些學者為金融生態加入了金融生態調節這一構成要素。如徐諾金就認為金融生態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金融生態主體(金融機構)、金融生態環境及金融生態調節(即金融監管)。

2金融生態主體與金融生態環境

由于研究視角、理解深度與研究目的不同,學者們對于金融生態主體與金融生態環境的范疇界定有所差異。

2.1金融生態主體

同為立足于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者角度,學者們對金融生態主體的范疇界定也不同。一部分并且是較大一部分學者將金融生態主體局限于金融機構。徐諾金在論文中直接使用金融組織代替金融生態主體;林永軍雖沒有直接說明,但從其字里行間辨析,對金融主體的闡述也基本上以金融機構為立足點;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課題組對金融生態主體有過定義式的描述,認為金融生態主體是指具有自身生存動機和利益追求的、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不斷地調整自身以適應環境和根據自身需要去作用環境的行為主體或組織單位,如銀行、證券、保險、民間借貸等金融機構和組織。另外一些學者則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者范圍進行了擴充。如李揚認為金融生態主體既包括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這些直接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主體,也包括那些以制定政策、確定規范、進行調控和實施監管為職能,從而直接影響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運行,同時也直接影響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供應之種類、規模、價格、質量、范圍等的金融決策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立足于金融產品與服務買賣雙方的角度,位認為金融主體意謂金融活動者,絕非僅限金融機構,而指金融產品交易的買賣雙方。因為盡管金融機構或金融組織是金融活動的專業主體,在金融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但如果沒有眾多的金融活動兼職主體,金融活動專業主體的“獨腳戲”也拉不開序幕。易憲容等[10]除認為金融主體應包括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外,還應該包括保證金融交易得以順利進行的第三方,不僅涵蓋金融決策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也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和金融咨詢評估機構等。

2.2金融生態環境

在“經濟學50人論壇”上所作的演講中,第一次將影響我國銀行業80%的不良資產形成的外部原因統稱為金融生態環境,他認為金融生態環境指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包括法律、社會信用體系、會計與審計準則、市場體系、中介服務體系、企業改革進展及銀企關系等多方面的外部環境;徐諾金認為金融生態的外部環境包括法律制度、誠信環境、企業制度和行政體制等方面;蘇寧將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的基本內涵界定為五部分:穩定的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制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協調的市場環境和規范的制度環境。這些學者都是從定性的角度對金融生態環境進行描述,另一些則進行了詳細的定量分析。其中比較全面的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調查報告《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該報告以城市為基本分析對象,選取9個指標對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法制環境、經濟基礎、金融部門獨立性、企業誠信、地方金融發展、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社會誠信、中介服務和社會保障。該報告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模型(DEA),以城市金融資產質量狀況(由測評指標測度生成)為產出,以城市金融生態的9個構成維度(由分析性指標體系生成)為投入,構建了一個刻畫“金融生態環境邊界”的超曲面,進而得出了描述城市金融生態環境的綜合指標(政府對經濟的主導、經濟運行的質量、地區金融發展及金融信用的基礎設施和制度基礎建設),并運用這些指標對中國50個城市的金融生態環境進行了評分和排名,與周小川、徐諾金和蘇寧不同的是,李揚界定的金融生態環境的范圍除了金融主體在其中生成、運行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外,還包括由居民、企業、政府和國外等部門構成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消費群體。另辟蹊徑,以山東省3個城市為例,建立了對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的指標體系,他的指標體系分為3個層次,包含經濟資本回報率、銀行部門貸款平均收益率、加權風險度和法律信用環境等變量,即徐小林所探討的金融生態環境其實僅限于銀行生態。

2.3文獻述評

對于金融生態主體范疇的界定,本文認為應該突出重點與核心,立足于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者這一專業主體,消費者、監管者等眾多金融活動的兼職主體都處于與專業主體互動的外部范疇,可一并歸入金融生態環境之中。此外,一方面金融市場亦履行著直接提供金融產品與服務的職責,另一方面,從指標選取的角度,作為金融機構的活動平臺,金融市場的規模是反映金融生態主體狀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對于金融生態主體內涵與范疇的界定,本文認為:金融生態主體是指具有自身生存動機和利益追求的、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不斷地調整自身以適應環境和根據自身需要去作用環境的行為主體或組織單位,包括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兩部分。對于金融生態環境范疇的界定,本文認為金融生態環境指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即金融運行的一些基礎條件。除了學者們廣泛探討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生態環境,還包括由居民、企業、政府和國外等部門構成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消費群體,以及金融決策和監管部門,它們是金融生態環境問題的專屬。

3結論性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六月丁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无人在线观看高清电影电视剧| 各种少妇wbb撒尿|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亚洲 欧美 日韩 国产综合 在线|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丰满又黄又爽少妇毛片|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av影片| 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动另类xxxx|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 公交车大龟廷进我身体里视频| 中文天堂在线www|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久久精品无码av|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