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6: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國民間美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現狀前景高密三絕挽救與保護
我國的民間美術歷史悠久,底蘊豐富,是我國文化與藝術的巨大寶庫。他蘊藏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其種類繁多,涉及面廣,主要有繪畫類,如年畫、版畫、農民畫、燈籠畫等;雕塑類,如泥塑、面塑、石雕等;玩具類,如泥玩具、紙玩具、陶瓷玩具等;刺繡染織類,如蠟染、土布印染、刺繡等;服飾類,如民族服飾、嫁衣、繡花鞋墊等;家具器皿類,如日用陶瓷、木器、竹器、漆器等;編織類,如草編、竹編、柳條編等,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民間美術貫穿于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千百年來,我們一直把民間美術視為珍貴的藝術遺產,并且在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著。但是,在經濟和生產的不斷沖擊下,人民的思想不斷的開放,民間美術賴以生存的土壤在發生了變化,其地位和受重視程度在不斷降低,并且剛開始,這一現象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使得今天民間美術消亡的速度不斷加快,前景不容樂觀。Www.133229.cOM近年來,隨著人們不斷清醒地認識到民間美術的藝術價值和當前處境,保護與傳承民間美術又成為了社會的一大熱點,各種保護措施與制度都被重視起來。然而,我國的民間美術現在的發展現狀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們該如何來保護和傳承呢?下面我以高密三絕為例來探討一下。
山東省的高密縣是著名的民間藝術之鄉。在這里,不僅民間藝術的品類繁多,而且有可以冠絕的特技,其中撲灰年畫、剪紙和聶家莊泥塑,被稱為“高密三絕”。
一、撲灰年畫
撲灰年畫同現代年畫的不同,在于其工藝過程和工料,制作撲灰年畫,作者用柳枝炭條作筆,先在畫紙上起輪廓,然后用這張畫紙在其它畫紙上面撲印,撲后的畫稿與原稿完全對稱相同,這種工藝,一般可以使一稿撲數張。高密撲灰年畫的這種獨特工藝過程在全國年畫中獨樹一幟。高密年畫不僅工藝過程獨特,還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著色濃重,色彩艷麗,形象富有動感,線條豪放流暢,人物造型豐滿圓潤,多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畫不失雋秀感。
高密撲灰年畫從明代產生以來,經過許多杰出畫師的努力,形成了我國年畫中一個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畫種。但是,由于后世人們過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質而忽視它的藝術品性,不能在繼續創新,而只是進行簡單的復制生產,再加上新的年畫品種的沖擊,撲灰年畫終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種種局限,走向了消亡。這是歷史的遺憾,但是,高密撲灰年畫作為民間藝術的一個品類,有過自己輝煌的歷史。
二、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是“高密三絕”第二,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民間藝術種類。在中國,剪紙藝術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高密剪紙究竟起于何時,既無文字記載,也無考古發現。據當地人傳說,它與撲灰年畫興盛的時間相差不多。剪紙不像其它藝術品類,有許多繁難的工序和特殊的材料,只是用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紙,剪出各種題材和花樣的藝術品。在普及于全國的剪紙藝術中,高密剪紙稱“絕”,主要取決于它所表現的題材和藝術風格的別樣。
三、聶家莊泥塑
被稱為高密“三絕”之一的聶家莊泥塑是聶家莊生產的泥玩具。據聶氏家譜記載,從明朝萬歷初年聶福來制作“鍋子花”進行銷售謀生開始,便有人跟著仿效。到康熙后期,東西聶家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捏泥玩,而且開始由做“鍋子花”向做泥娃娃,鳥獸蟲魚等家庭觀賞品和兒童玩耍的泥玩具發展。清朝嘉慶年間,聶家莊泥塑進入全盛期,這一時期前不會動、不會叫、不會斗趣的“呆”玩藝,此時演化為會動、會叫、會斗趣的活玩藝,出現了叫虎、叫獅、叫猴、叫雞等聲形并茂,形象較為完美的藝術品。建國初期,聶家莊泥塑發展到50多個品種,行銷全國,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喜愛。
關鍵詞:兒童插畫,中國民俗,庫淑蘭,造型
1.中國兒童插畫對民間民俗文化的呼喚
五彩繽紛的兒童插圖世界背后也存在著問題,那就是具有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特色的兒童插圖作品太少了。魯迅先生曾對其他國家的兒童插圖作品做出過這樣的評價:“英國沉著,德國粗放,俄國雄厚,法國漂亮,日本聰明……”嘲我國也曾經有過民族特色作品的高產期,有的甚至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曾幾何時,在學習外來設計模式的同時,卻漸漸忽略了原本屬于我們自己的特色。
我們當今的兒童讀物品質的提高,對今后兒童的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我認為,在兒童插話創作中,面對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絢麗多姿的民俗文化,把中國特色融入其中,開創一支有中國民俗風格的兒童插畫。
2. 庫淑蘭剪紙簡介
在陜西省渭北黃土高原的旬邑縣,生活著一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她叫庫淑蘭(見圖2-2)。方圓百里的鄉親們都親切的稱她是"剪花大娘"。她十六歲學習剪花,六十歲后自創一種拼貼剪紙,作品構圖飽滿,線條道勁,人物造型動樸可愛,色彩斑斕,繁而有序在“剪花”中,凝聚著豐富的“人”的內容。
她于1920年10月出生,2004年被確診為肺癌晚期,享年85歲。
3.庫淑蘭剪紙的獨特造型
細觀庫淑蘭的剪紙造型,無論是人物、動物還是花枝、蟲魚,均以極其洗煉、單純、開張、穩定的造型,作為主體造型符號。不追求動態的顯示,也沒有情節和表情的刻畫,而以一種恒定性的觀念型態造型符號,在其作品中反復運用,重復出現,仿佛沒有休止。突出的強化了屬于她自己造型語言的個性特質。
郭慶豐:“剪花娘子,不管她是坐著,還是站著,她里面都有一個基本的構架,構成方式是天地人,三者的構成方式,天地人: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三種境界、三個關系,組合在一起,天人合一的方式,具體到剪花娘子,她都是基本的骨架相同。當然,庫淑蘭能用她自己的方式,跟她自己的經歷融合在一起、自身的精神狀態融為一體,跟這個符號融為一體,跟大自然就賦予了她個人的色彩。”
4.庫淑蘭剪紙獨特造型對兒童插畫的啟發
4.1庫淑蘭剪紙造型對兒童插畫的意義
庫淑蘭的剪紙創作,其物體的造像都是民間的意念造型。和當今流行的日韓細致入微的動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單純,質樸,稚拙的意念形態卻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靈魂。這更符合了兒童對事物概括化認知的心理特征。
4.2 造型極具想象力
庫淑蘭的各種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觀事物的現實性,賦予了的想象力,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符合審美規律的表現。這些具有想象力的造型多是通過夸張、擬人、比喻、象征等表現手法來體現的。
庫淑蘭作品中往往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變形,使其視覺感受更加直觀,它與西方造型中標準比例的構形概念是不同的。“夸張”是以不改變某些物象的基本的固有特征為前提,有時甚至是為了強化表現這種固有的特征,但是“變形”則反之,以舍棄、改變事物的固有特征為前提,有時甚至可取“隨心所欲”的態度。在這些看似“漫不經心”或“即興發揮”的創作中,其實蘊涵了庫淑蘭豐富的想象力。為當今兒童插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在兒童插畫設計上要盡量去適應兒童的心理特征,以夸張變形的手法加以描繪,把形象設計得更稚拙、更可愛。采用夸張手法,能使概括了的形象特征更鮮明典型、更清晰明了,也就更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和喜歡。
4.3造型語言簡潔而豐富
庫淑蘭在造型風格上有簡潔和繁復的對比,也有兩者之間的統一。造型中的簡潔,并不是簡單、單調的意思,而是指造型語言簡明易懂、視感鮮明,以最少的造型語言表現出事物的形態、結構等。造型雖然簡潔,但在視覺上卻覺得非常的豐富,憑借事物現象的繽紛五彩,揭示出事物的本質。
4.4造型的裝飾化表現
任何造型藝術,從用筆和形體的角度看,都是點、線、面的運動與結構。論文格式。點、線、面自身的形式與內部規定性,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論文格式。庫淑蘭在造型上不僅對于點、線、面的運用,而且通過精美紋樣和一層層各具形態小花朵等的精心刻劃,增強了作品的神秘性與厚重感。從而使人感到充實新鮮,趣味無窮。有自己獨特的特色,顯示出明顯的裝飾性效果。
4.5以孩子的興趣為主題
要創作出讓兒童感興趣的插圖作品,就必須要熟悉所畫的對象,熟悉和熱愛兒童的生活。兒童有自己的審美偏愛,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應該看他們所看的,畫他們所喜歡的。兒童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吃什么樣的食物,喜歡什么樣的玩具等和他們息息相關的事物。這樣才能發現它們在孩子眼中的不同特點和性格,并借以恰當的民間美術的造型手法表現在兒章插圖中。
5.中國民俗造型對兒童插畫借鑒的意義
總的來說,庫淑蘭藝術作品所體現出來的許多特點與兒童插圖的創作要求
是極為吻合的,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審美偏愛。論文格式。
已故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有句經典名言:“以最大的功夫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句話是值得我們兒童插圖創作者推敲的。“打進去”只是過程,而不是目的,因為我們沒有必要機械模仿民間藝術家的表現技巧去為兒童畫插圖,這樣的模仿只會讓我們的作品更糟,小朋友也不會喜歡。而“打出來”比“打進去”更難,這當中有一個消化的過程,就像我們吃飯一樣,囫圇吞棗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細細咀嚼后才可能很好的消化。
只有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深入的而不是膚淺的研究學習民間美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借鑒其精華,用以充實兒童插圖的創作并使其展現出新的生機。我們把庫淑蘭剪紙中的獨特造型等這些背后隱藏的創作理念和蘊涵的本質精神挖掘出來,將民間美術與兒童插圖的設計語言進行組合,才能真正豐富我國的兒童插圖創作,使我國的兒童插圖創作真正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1.《剪花娘子庫淑蘭》,(上、下冊)上海文章出版社編輯出版 2009年
2.《庫淑蘭剪花娘子傳奇》, 文為群著 , 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3.《兒童審美心理發展與教育》,張奇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4.《民間美術造型語言獨特的真實性》,范濤著,美與時代,2007.07下
5.《質樸純情天真爛漫――民間美術的表現手法在兒童插圖中的運用》,王淼著,2008
6.《中國民間美術造型》,左漢中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年4月
7.《現代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內蘊的融合》,李立芳著, 2002年10期
8.《美的符號――論繪畫的形式問題》,徐書城著,文藝研究,1991年
9.《民間美術的造型觀念》,唐家路著,湖北美術學院學報
10.《從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毛銘三著,新聞與寫作,1995年
引言
中國現代的馬勺臉譜文化起源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李繼友先生將傳統的社火臉譜繪制在木馬勺上,使得社火馬勺臉譜逐漸成為一種裝飾藝術品。社火馬勺臉譜最初是祭祀活動中先民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敬仰的一種體現,后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富有美學價值的民間手工藝。陜西社火馬勺臉譜采用鮮艷的顏色,通過線條、圖案的間隔和穿插,色彩巧妙的組合和分布,在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既對比強烈,又和諧統一,使得人物特征明確,加上圖案具有原始圖騰的風格,具有強烈的象征性,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完美的藝術效果。馬勺臉譜色彩大膽絢麗、造型厚重古樸、風格多變不一、左右高度對稱,具有鮮明的藝術特點和極高的研究價值。論文以馬勺臉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量實物及圖片資料的深入分析,從馬勺臉譜實物及圖片入手,分析馬勺臉譜造型元素,歸納與總結造型元素特點,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馬勺臉譜造型中的譜式、色彩、紋樣等,探索中國優秀的傳統造物審美思想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方式。
馬勺臉譜造型因子提取
1.譜式因子提取
馬勺社火臉譜的譜式概念是民間手工藝人經過無數代人的摸索和經驗提出的。藝人在繪制大量的臉譜時為了便于記憶,按一定規律總結出不同的譜式,以便于社火臉譜的繪制。這是一種類型化、程式化的繪畫方法。社火臉譜中譜式依據塑造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等的不同可以將臉型分為對稱型、破型、旋型、固定型、立體型五大類。對稱型多表現忠正、莊嚴、尊貴的任務;破型多表現剛強、勇猛、不穩重且身份相對不高的人;旋型多表現兇惡、殘暴且身份不高的人;固定型用來表現一些特定的角色,如包公、關羽、趙公明、楊任等。在馬勺臉譜中,一般多采用的是對稱型譜式。這也形成了馬勺臉譜左右高度對稱的藝術特色。
2.色彩因子提取
色彩是社火馬勺臉譜最重要的視覺元素,它不僅能夠給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還是用來表現所塑造角色身份、性格的重要工具。色彩處理上,民間多以大紅、大黑、大綠、大黃為基調,間以粉紅、青紫等色,或以黑、白二色為各鮮艷色彩的間隔介色。黑白二色強有力的調和作用使原色彩艷麗卻不浮躁,在對比中更厚實沉著。馬勺臉譜色彩屬于中國民間美術的色彩體系,因此具有中國民間美術色彩體系的特點。“民間美術色彩不只是具有欣賞功能的物質存在,更是創作者與受眾進行對話的一種文化語言。體現了民眾心理的深層需求,代表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意識存在,是民族心理感情和文化思想的綜合載體?!毕笳餍允侵袊耖g色彩體系的鮮明特征,其內部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倫理內容。在社火馬勺臉譜中亦是如此:紅色多表現忠正的形象,粉紅色多表現老年的文臣武將,黑色多表現剛直的形象,綠色多表現俠義豪爽的形象,黃色多表現身份尊貴或性格剛烈、暴躁的形象,青色多表現勇敢兇猛的形象,藍色多表現草莽豪杰的形象,白色多表現奸詐的形象,金、銀色多表現神仙、妖怪類形象。民間藝人將此編成口訣:“紅為忠勇白為奸,黑為剛直青勇敢;黃色猛烈草莽藍,綠是俠野粉老年;金銀二澤亮,專畫妖魔鬼神判?!?赤、黑、黃、青是馬勺臉譜中最主要的幾種色彩。紅花臉是馬勺臉譜中數量最多的一類。進一步運用觀察法、比較法、和因子分析法對紅花臉馬勺臉譜中的主要色彩,進行更深入地提取,取得最具特點的色彩,最后歸納出這幾種代表色:紅、黑、藍、綠、黃、白。
3.紋樣因子提取
紋樣是馬勺臉譜除了色彩之外另一最具特色的要素。陜西社火馬勺臉譜的紋樣稚拙,造型夸張豪放。繁雜的紋樣也是馬勺臉譜粗中有細的體現,以細膩、柔和之美中和過度的粗獷、雄壯。馬勺臉譜的紋飾、圖案使得角色具有更好的辨識度,也使其色彩紋飾更為豐富,更具藝術觀賞價值。紋樣作為一種具體事物具有時代的象征性,因為各個時期的紋樣各自代表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所以不可避免的被烙上時代文化的印記。而象征手法的廣泛運用是我國傳統紋樣的一個明顯特征。人民群眾在長期的實踐與摸索中形成了一定的公眾審美標準,并為所見的事物賦予了獨特的內涵與象征意義。這使得事物不僅僅停留在表層的外在形象,還上升到了情感化的境界。馬勺臉譜中所運用的一些紋樣正是符合群眾共同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寶珠紋、佛手紋、太極圖、火苗紋、旋紋、金錢紋等都是較常用的紋樣。
結論
從陜西馬勺臉譜入手,提取馬勺臉譜的造型因子,運用圖案學、構成學的知識,并考量傳統文化中色彩、紋樣的感情化象征,重現民間傳統文化與民族情感的光輝。探索當代社會背景下傳統文化的發展,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提取和延伸。
關鍵詞 傳統文化 民間剪紙 平面設計 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剪紙藝術同樣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影響,以其濃郁的民族內涵、民俗文化和豐富的歷史,受到世界人民越來越多的喜愛,平面設計若能在表現形式中吸收和借鑒剪紙藝術的形式和理念,將會強化作品表現的沖擊力,設計的形式美,給物質生活豐富的人們帶來了情感上的滿足與精神上的享受。出色的設計往往在形式和表現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推敲和思考,所以創造出來的產品才能夠標新立異。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重新審視傳統藝術的形式和理念,并將其引入平面設計中,無疑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更多形式的借鑒。
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如何把握剪紙藝術與平面設計的關系與運用,民俗剪紙作為現代平面設計的元素,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式語言。我們不僅要掌握剪紙藝術的圖形、圖案、符號,而且在色彩方面也需加以研究,取之精華加以創造,使剪紙藝術在平面設計中得到更好的發揮與運用。在平面設計中,設計資源――設計元素的組織與提煉至關重要,設計中的基本元素相當于作品的構件,每一個元素都要具有傳遞和加強傳遞信息的目的。借鑒和吸收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精髓,能加強培養我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現代平面設計的靈感,給現代平面設計藝術以無窮啟迪。傳統民間藝術的審美觀念和意蘊,往往時刻在影響著我們的藝術設計,如果我們運用現代人的視角,對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意蘊作更深的探究,那么一定會產生出別開生面的藝術效果。
我們需將民間剪紙藝術中的中國元素合理的運用到現代平面設計中。民間剪紙藝術根植于中國傳統,是剪紙藝人們天然的、未經過專業訓練的視知覺方式,充分體現其原發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蘊涵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境生象外”的審美理想。將剪紙藝術中形態豐富的傳統圖形提取其“形”的元素,結合現代平面設計中所運用的構成手段,如同構、錯位、變異、打散、重構等等, 即不是機械地復制自然對象,而是充認知和理念性,并含目的性地去把握對象的整體結構式樣。將這些立足在提取的民間藝術“形”元素的基礎上進行再次設計創造,最終轉化為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現代氣息的現代圖形,并達到達其“意”,傳其“神”的效果, 傳統民間剪紙藝人把自己的視覺感受轉換成符兮圖象時,絕不受瞬間靜止的時空限制,也不受視覺視點的約束,而是依照作者對客體的原發性視覺認知,按照內心的意愿和自我理想,重新安排和構建現實秩序,將這種對形的重構之后的衍生形融合到現代平面設計中去,這樣才能夠使現代平面設計具有民間藝術與現代藝術的雙重審美特性,提高了現代平面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其次,設計師們應該從民間剪紙藝術蘊含的文化精神中去思考揣摩,適當地借鑒剪紙藝術的不同民俗內涵下的造型元素和色彩元素,并結合運用現代設計的技法,才能衍生出新的創意,設計師們將活用艷俗、化繁為簡、推崇質樸、升華率真等這些手段要么單獨運用要么綜合運用,以達到構造新的視覺設計的目的。借鑒和吸收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精髓,能加強培養我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民間剪紙在現代平面設計的靈感,給平面設計藝術以無窮啟迪。再次,在進行中國元素的選擇時,并不是拿來就用、照搬就可以的,而是在選擇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它是否具有普遍的民族性和國際性。設計要為現實服務,屮國元素的應也也要符合時展的人的趨勢,不能簡單地嫁接,同設計主體結合不好就容易符號化、表面化,不足簡單地貼上一個中國傳統紋樣就說是“中國風”的設計那么簡單。選擇中國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必須創造出有效的價值,適應市場的需要和時代的要求,將這些剪紙文化等抽象的、無機的、有生命力的二維的平面表達形式合理地運用到現代平面設計的形式美法則中,在表達的大主題背景下起到深化和凸顯的作用。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在中國民間傳統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之深厚是中國藝術設計者的起點,在不斷的文化沖擊下我們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現代設計也打破了固有的盲目的借鑒西方現代設計的模式,大膽的的創新,走符合自己設計特色的路子,真正做到從傳統文化中挖掘符合自身發展的素養、理念。所以我們應當端正態度,對民間剪紙藝術既要發掘借鑒其中蘊含的豐富資源,也要注重與現代平面設計的結合,重視傳統藝術對平面設計的作用,只有找到了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根源,才能夠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來。民間剪紙屬于中國,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和借鑒民間剪紙藝術中的精華,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現代的設計語言來表現剪紙藝術,讓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也得以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 魯華.淺析剪紙藝術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9(1).
[2] 呂焰.淺談我國民間剪紙的藝術特點[J].美術大觀,2004(4).
弓勤琴(1988),女,漢,山西大同人,美術學碩士,單位:遼寧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裝飾畫
摘 要:民間美術以其簡潔的造型,完美的功能,在精神和物質上滿足了勞動者多層次,多方面的需要;其通俗的形式受到勞動者的歡迎,并為勞動者所掌握和利用,反映其質樸的審美觀念。真正的民間美術創作用料不一定貴重,有時制作也比較粗簡,但它所體現的設計意匠和美的造型,卻與人民的生活和心靈息息相關,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創造性。布貼畫是在剪紙,刺繡,民間繪畫等藝術形式上的一種拓展,布藝制作非常普及,涉及的技法繁多,應用范圍廣泛,是一種既傳統又新穎的民間工藝。布貼畫以布料為原料,以剪刀代替畫筆經過粘貼而成的裝飾畫,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民間。布貼畫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全部選用優質布料,手工精貼而成。作品設計獨特,構思巧妙。采用布料的不同質地、紋理和花色,表達出水墨畫般的意境和水彩畫般的絢麗。
關鍵詞:民間美術;布貼畫;布貼
在原始人類審美意識形成的過程中,因材料而引起的美術作品的變化也是值得重視的,而布貼畫是其中典型的一種。布貼畫也叫布堆畫,布貼畫以布料為原料,以剪刀代替畫筆經過粘貼而成的裝飾畫,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民間。它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補貼工藝,體現了它固有的特點和意義。
民間美術創作的過程,始終包含著對材料的開發和充分利用,體現出材質自身的肌理、紋飾、硬度、光澤等自然形態特征。布貼畫是在一種古老藝技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工藝,它是利用布料的天然紋理和花紋,將畫用布貼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剪,以布為色創作而成的一種裝飾畫。充分利用布的顏色、紋理、質感、通過剪、撕、粘的方法抽象的表現形象,色彩獨特,具有筆墨不能代替的奇效。
一、歷史淵源
布貼畫以粗布為原料,由巧手婦女剪貼而成,它是中國民間工藝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在剪紙、刺繡、民間繪畫等藝術形式上的一種拓展,在廣大的西北農村,布藝制作非常普及。
當代布貼工藝在傳統布貼基礎上得到發展,尤其在廣大的西北農村,布藝制作非常普及?,F在布貼畫的題材較之以往要廣泛的多,但是許多傳統文化和民間傳說等題材依然是民間藝術家們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隨著人們對布貼畫認識的深入,其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漸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布貼畫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當時剪貼鳥的形狀在皇后的衣服上。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貼制成的裝飾品。在唐代時就成為了一門獨特的手工藝,謂之“貼絹”、“堆”在清代達到技藝的成熟期。結合了傳統民間剪紙、刺繡、壁畫的基礎上,從生活出發,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布塊,通過布縫和補花布貼手工藝創造出畫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貼畫。布貼畫的創作都來源于當地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布貼用料簡單,易于制作,即實用又美觀,很早就流行在鄉間鎮集的婦女之間,而且于當地百姓關系密切。
二、制作工藝
布貼畫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全部選用優質布料,手工精貼而成。作品設計獨特,構思巧妙。采用布料的不同質地、紋理和花色,表達出水墨畫般的意境和水彩畫般的絢麗。
(一)制作工具及材料
鉛筆、剪刀、膠水、復寫紙、電熨斗、白紙、紡織品的邊角料
(二)布貼畫的構圖原則
布貼畫的構圖主要是運用裝飾的形式構圖,以平面幾何形體為依據,力求概括、簡潔、單純。
(三)紡織品邊角料的選擇
棉麻、絲綢、毛織物、化纖織物、錦緞等織品邊角料均可。不同的織物其質感不同,紋理光澤各異,色彩變化無窮,只要運用得當,就會產生畫筆所不能代替的藝術效果。
(四)圖案的塊面區分
貼畫必須先依照組成圖案的塊面進行色彩的塊面區分,這樣制作起來比較方便,有利于創作者更好的創作。
(五)布貼畫圖案的制作
在白紙上涂膠水,將布與相對應的圖塊紙粘合后用電熨斗稍加熨燙使之平整。再按色澤塊面先取同種色、已裱好的布,用復寫紙描下圖形塊,并用剪刀剪出圖形。最后將剪好的各種圖形布按照圖案的構圖進行組合,粘貼在較硬的紙或布上,并用電熨斗稍加熨燙。
(五)裝框成幅
將粘好的圖案畫裱粘到底板(三合板、麻膠板均可)上,并配上邊框(木質、塑料、鋁合金均可),即成為一幅布貼畫成品。
三、布貼藝術發展新需求
針對正在日益變化的環境和社會,民間布貼手工藝應怎樣開發和創造出符合時代的產品。我們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來進行傳承和發展,而不是停留在陳腐和泥古不化的表面形式中。應強調個人對日常事物的直接感受,發掘事物在不同場合、不同條件和不同心境下事物不同意味,讓自己的衣食住行諸多活動成為親身的感受和體驗,充滿著情趣和自信的詩意存在。在將生活藝術話的同時,實際上也使藝術與生活的距離越來越近。
民間布貼藝術不僅包含著工藝造物活動中人們的技能、知識、思想和感情,通過傳統布貼藝術,人們不難感受到其所承載的諸多相關的文化特性。(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呼志強?中國手工藝文化[J]?時事出版社,2007,(1)
長春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成立于2007年9月8日。由民間藝術家杜力先生提議創辦。主要從事民間藝術表演;民間藝術教學培訓;民間藝術品及特色旅游紀念品開發;民間藝術和民俗事務的咨詢服務。他們的主要手工藝項目有:易拉罐浮雕系列作品、葫蘆工藝、布貼畫、花藝、水晶花、面塑、泥塑、糖畫、吹糖人、剪紙、剪影、中國結、龍鳳字、紙塑、線塑、魚拓畫、刀筆畫、人像素描、串珠、絲網花、羽毛工藝品、草編、冰雕等。
現在聯盟成員有100多人,都是來自吉林省各地優秀的民間手工藝者。他們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春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春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長春市文化產業聯合會會員。其成員曾多次參加省市和全國各項藝術展及藝術大賽。榮獲第二屆中國藝人節“中國民間藝人優秀獎”第四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絕活表演優秀獎”等各類獎項。
聯盟人才濟濟
人人都有絕活
1.杜力易拉罐浮雕、魚拓畫
會長杜力是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長春文化產業聯合會常務理事、長春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長春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會長。他的易拉罐浮雕工藝品,是用易拉罐制作手工藝品,極富裝飾性,既美化了環境,又豐富了生活,更增添了高雅氣質。2007年8月,在中國長春第四屆民博會上進行了絕活表演,獲優秀表演獎。2008年8月,在長春旅游大賽上,杜力易拉罐浮雕系列作品獲銅獎。2009年12月杜力的易拉罐浮雕被長春市文化產業聯合會授予“名牌產品”稱號。2010年9月杜力的易拉罐浮雕在長春首屆工藝美術作品展上獲“銀獎”。
魚拓畫,是將鮮魚拓印在紙上或布上的圖形,實物與創造相結合的漁文化藝術。它來源于日本的釣魚人把魚拓印下留作紀念,是垂釣活動的藝術延續,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魚拓藝術從早期的以墨汁作為顏料,到彩色魚拓的出現,已經初步確定了其固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杜力會長已經創作了500多幅魚拓畫,色彩鮮亮,個性突出,還配以優美的詩文等。杜會長計劃于2013年開個人作品展。
2.李宏達工藝葫蘆
李宏達,筆名:醒鐘,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國民間文藝家、中國工藝美術家,省優秀民間藝術家。自幼喜愛美術,由于家境所迫無緣藝術學校,但一有時間便構思創作,閱讀過大量藝術類書籍,而后便把幾乎所有業余時間投入其中,從一個普通的業余愛好者成為今天的“關東葫蘆王”。作品及本人先后被鳳凰衛視、長春電視臺《生活調色板》,吉林視臺《找你》《老鄉話東北》,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等多家媒體報道。作品曾在第二屆中國藝人節上獲中國民間藝人優秀獎。
3.馬雁面人
馬雁,長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春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長春紅高粱手工藝聯盟常務理事、會長助理。面塑(俗稱捏面人),是一種源于民間,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造型藝術。馬雁的面塑作品造型夸張、生動,用色明快大方,風格粗獷,樸實簡練,并富有雅拙美感。為了讓面塑藝術走向更廣的市場,馬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拘泥于傳統的表現形式,她融合現代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拓寬了面塑藝術的表現形式,使自己技藝不斷提煉升華。
4.蘆氏泥制小福豬
蘆鳳云,出身于泥塑世家,“蘆氏泥制小福豬”是其家族的原創作品。古老的手藝傳到蘆鳳云手中多了幾分靈性。她捏制的小福豬憨態可掬,擬人化的表情刻畫,生動夸張的造型設計,鮮明大膽的著色用筆。每件作品都給人帶來喜慶祥和、溫馨的感受,深受人們的喜愛,被稱為吉林一絕。其作品在2006年榮獲通化地區旅游作品金獎。
5.張彥鵬龍鳳字
張彥鵬,1965年生,長春市人。從事龍鳳字二十余年,現為長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長春紅高粱手工藝聯盟理事。作品遠銷海內外,多次參加商家展銷活動。擅長民間吉祥圖案的繪制和仿古龍鳳字畫。代表作品有龍鳳字“吉祥如意”花鳥字“沖向奧運”、“中國人民心連心”等。在飛白書法的基礎上,張彥鵬先生潛心研究取其精華,去之糟粕,創造了今天的龍鳳字體。
6.曹繼紅剪紙
曹繼紅,小學高級教師,退休后受聘于長春市二道區少年宮任剪紙教師,所輔導的學生有千余人在市、省、國家及國際少兒書畫大賽中獲獎。1997年參加省中,小學美術教材的編寫工作。1998年獲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博覽會“伯樂精英獎”,同年獲中國,新加坡少年文化藝術交流“金鑰匙”獎。2000年《實施素質教育,創辦特色學?!吩陂L春市教育科學成果驗收中被評為論文壹等獎。2007,2008年為中國郵政設計豬年,鼠年郵票各一枚。近年來進行了大量剪紙創作,收集、整理、積累了豐富的剪紙資料,創作了大量的剪紙作品。
7.馬國俊糖畫
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來作畫,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深受人們喜愛。作糖畫先將麥芽糖熬干后再溶化開,用湯匙盛其溶液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如十二生肖、鳥、魚、花籃等。畫糖畫與畫畫有相近的地方,但畫糖畫是以糖作畫,糖涼了之后會凝固,所以畫糖畫藝人要有作畫功底,每畫一種圖案都要掌握下筆的先后,在作糖畫時動作要快,一氣呵成,不能間斷,否則糖稀會很快凝固,不易修改。糖畫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畫,制作過程富有趣味,成品好看又好吃。
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會長杜力對記者說:“以前的民間藝人雖然囊中羞澀,但卻不愿以收入論成就,自從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成立后,我們開始了轉變思想闖市場,我設立了‘藝人演員化、作品商品化、民俗游戲化’的定位,為的就是在民間藝術這條道路上闖出一片新天地?!苯涍^幾年努力,紅高粱手工藝聯盟的40多名骨干成員漸漸擺脫了擺地攤、討生活的尷尬,他們的工藝品逐漸走進展會、商場,藝人們更是走進高校、社區辦講座。紅高粱手工藝聯盟自成立后每年都會參加大小商演、義演十幾場,也是民博會、廟會、展覽會的???。
關注民間手工藝品
小商品有大前途
1.隨著我國文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民族文化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內外各界認識的重視。其中,民間手工藝品承載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民間藝術源于民眾之中,是一種母體藝術,是新藝術創作之源,民間手工藝品的潛在需求和潛在市場是非常巨大的。同時,隨著我國海外市場的不斷開拓,越來越多的民族藝術走到國外,也為高檔次的民間藝術品國際化提供了可能。
2.民族藝術傳承。傳統的民間手工藝都是祖輩一代代傳下來的,很多的手藝都是在家族內部流傳的,從不外傳。因此,十分受到家族和性別等因素的限制,以至于不少的傳統手工藝都遭遇到了面臨失傳的危機。而在當代,越來越多的手工藝人解放思想從封閉的家族或地域中走出來,通過開設培訓班、講座等方式和渠道,使得越來越多年輕一代人欣賞、了解、并熱愛民間手工藝品,從而使得這些珍貴而特別的手藝能夠得到宣傳和傳承。
3.旅游商品開發。一直以來,民間手工藝品都是旅游紀念品的首選。一件精美的旅游商品能激發旅游者美好回憶,顯示旅游者的生活經歷。可使旅游者長期保存或樂于贈送親友,樂于向周圍社會介紹。對旅游地形象的傳播是一個很好的渠道,有助于擴大旅游地的知名度。大多數國內外游客真正感興趣、愿購買的是那些特色鮮明、有一定檔次、經濟實惠的旅游商品。紀念性、藝術性、實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應具備的基本特征。而民間手工藝品則是當之無愧的首選,例如中國結、串珠、泥人、面人、剪紙等。
4.手工藝培訓班。手工藝品在市場上需求的不斷增加,也為手工藝培訓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手工藝培訓在傳遞民族文化的同時,更是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創業的新途徑。在社區創辦的老年人手工藝培訓班,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們的雙手和大腦都得到有效的鍛煉;針對下崗職工的手工藝培訓,使得他們在掌握一門技藝的同時,更得到了一種謀生的手段;少兒的手工藝培訓,更多的是對他們進行設計、創新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種培養……因而,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階層的人們進行手工藝培訓都是十分有潛力和市場的。特別是一些手工藝品學起來簡單,商品化程度高,也為手工藝品的推廣形成了助力。
長春紅高粱手工藝聯盟會長 杜力
聯系電話: 13578984077
摘要:侯馬皮影是具有鮮明山西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侯馬皮影主題鮮明、內容廣博,有非常重要的旅游開發價值。近年來,侯馬市政府大力開發侯馬皮影旅游資源,但是在開發侯馬皮影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不足,文化創意缺乏等問題,本論文提出了主要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民間及外商資本投入,吸引并培養人才來造出更好的文化創意,以期實現侯馬皮影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保護侯馬皮影這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詞:侯馬皮影;旅游文化價值;特色
一張黯淡的幕布;
一段逝去的聲音;
一個個鮮活的偶人和沙啞的唱腔都隨記憶變成了斑駁。
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活著》,才知道,原來中國有如此親切又完美的藝術,有如此攝人心魄的光與影!外來文化的沖擊,使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認識越來越缺失,越來越消極。曾一度輝煌與繁榮的皮影戲在我們的眼中變為陌生,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民間文化重要性認識的逐漸加深,我國政府逐漸加大了對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中國民間的皮影藝術,現在已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列為國家保護名錄。文化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旅游開發價值,而要開發好文化旅游卻并不容易。侯馬皮影文化旅游開發起步于本世紀初,時至今日卻一直沒有真正成長起來。本論文通過對侯馬皮影旅游文化價值的研究,旨在了解當前侯馬皮影文化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旅游開發價值,促進侯馬旅游業的長足發展。下面就是侯馬皮影旅游文化價值的幾個方面:
(一)折射生活百態,啟迪百姓人生
皮影戲通過燈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映照在屏幕上,由藝人在幕后操縱影人,并伴以音樂和歌唱,在電視電影出現之前,觀看皮影戲曾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娛樂方式,是群眾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演出人員少而且費用小,同時舞臺簡便。這些臨時搭建的舞臺很小,在表演方面較之大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侯馬各地皮影演出也有很多習俗,也有許多名目,每逢歲時節令,如春節、端午、中秋,以及其他喜慶事,也是為了酬神還愿、驅邪避疫、祈福祭祀,總要舉辦迎神花會或者廟會,表演各類舞劇,大的活動由幾個村子聯辦,小的活動則由一個村子獨辦,包括“愿影”、“會影”、“樂影”、“堂影”、“太平影”、“喜影”、“喪影”、“壽影”、“平安影”、敬神皮影戲等各類節俗影戲和禮俗影戲,受到旅游者的歡迎,更是給來過萬榮的旅游者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1]。
(二)傳播民族文化,娛樂百姓生活
皮影戲能滿足民眾多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功能。皮影除了具有藝術的功能,同時他和民俗活動有著密切關系,有時甚至成了民俗的一部分,所以又體現出種種的民俗功能。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但演出有豐富多彩的民俗,還包括請戲、寫戲、行規、行話、行業神供奉與祭祀等,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皮影戲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其劇本形態產生了較大差異,皮影戲的劇目極為豐富,其主要是對通俗小說或地方戲的改革。每個來到這里的旅游者都能得到健康的娛樂和休息,從而達到精神上的歡愉和滿足。
(三)帶動相關旅游,擴大侯馬影響
侯馬是個歷史文化旅游市,歷史人文資源遍布全市。該市境內有侯馬博物館、臺神廟等旅游資源,侯馬市的這些旅游資源伴隨著皮影文化的氛圍在正愈來愈受到多游客的青睞,正是有了皮影文化的襯托,不僅使每一位來訪者感受到這里越來越濃的歷史文化,更讓來訪者感受到一種積極健康的極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氣息,無形中促進了侯馬旅游業的蓬勃發展[2]。
(四)傳播區域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地方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無形資源。侯馬皮影作為一種民間文化,千百年來傳承不息。其價值和生命力足以說明它是我們最寶貴,最難得的文化遺產。侯馬市將皮影藝術的搶救保護工作,作為文化事業的 重中之重,列為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試點領導小組長。在侯馬市原文化局副局、皮影專家廉振華的領導下,恢復了侯馬皮影劇團,新建了皮影雕刻藝術研究組織,改進了皮影造型和音樂唱腔,編演現代劇目,改革燈光舞美,使皮影戲面貌煥然一新。近年來,由于民間文化的急速消亡,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其中對皮影藝術的關注是重要話題之一。讓人欣慰的是,皮影的藝術魅力也慢慢地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政府對其保護力度也在逐漸加大。早在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就頒發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并且開始了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程。共501項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皮影占整個名錄的1.9%[3]。正是這種旅游效應使侯馬人認識到自己的文化優勢,并結合這種文化優勢發展旅游經濟,同時更加懂得珍惜并保護這種可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政府現在要充分挖掘侯馬皮影的文化價值,開發與皮影藝術有關的旅游產品,加強對這種特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侯馬影戲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挑戰與機會并存,政府要對一些藝人、劇團進行重點扶持和幫助,下意識地培養一批傳承人;加強和外地皮影戲的合作和交流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適當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此適應時代和旅游者的需要。另外,政府和藝人要與相關專家學者合作,共同促進皮影戲的發展[4]。我們可以明顯得感知,受現代社會各種娛樂活動異常豐富以及不同社會群體性格喜好差異的影響,影戲已經逐漸失去了過去那種娛樂的功能,失去了受眾群體,由此而引起的困境正是皮影藝術目前的處境,也是需要大力推動皮影藝術發展的原因。搶救皮影這類珍貴的、瀕危的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迫在眉睫。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樣,越是民間的,才越具有民族性。在現代社會,皮影并不新鮮,并不潮流,如果將它提升到一種高度,富有新的創意,再結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抓住旅游者的審美心理,侯馬皮影將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5]。(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汪玉祥,中國影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2]王睿.山西侯馬皮影的流變與產業化發展[D].山西:山西大學,2007.
[3]薛國瑞,關于對侯馬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分析與思考[N].20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