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道德實踐報告

大學生道德實踐報告精品(七篇)

時間:2022-03-08 13:2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道德實踐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道德實踐報告

篇(1)

>> 高校道德教育的癥結與大學生道德感培養研究 淺議大學生道德教育 大學生道德教育淺論 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挑戰與對策 論大學生的道德教育 論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 關于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大學生科技道德教育的實踐路徑 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 淺論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與培養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對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啟示 以道德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人格的探討 藝術院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培養模式分析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體性培養 通過實踐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探討 大學生底線道德教育和超越性道德教育的分離困境 論傳統思想道德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淺談傳統道德思想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與大學生能力培養 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新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5-05-

09.

[7]劉德平.當代大學生公眾形象調查報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1).

[8]杜 英.淺析當前大學生社會化問題[J].價值工程,2010,(09).

[9]王亞鵬,董 奇.腦科學研究對我國教育政策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2,(9).

[10]王亞鵬,宋欣澤,瞿佳佳.同理心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對道德教育的啟示[J].中國德育,2015,(24).

篇(2)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

一、什么是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由堅持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2012年11月,黨的十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我們大學生只有自己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風尚,才能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人。

二、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身處時代的洪流中,肩負著祖國的未來與希望。作為他們,要追趕時代的步伐,弘揚社會的正氣,如果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偏差,那么對于個人或者國家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鞏固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它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前提。當今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的信念。大學期間,同學們都面臨著一系列人生課題,如人生目標的確立,知識才能的豐富,發展方向的確定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科學的理想信念來引導。我們要把個人的奮斗志向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個人今天的學習進步和祖國明天的繁榮昌盛緊緊聯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結出豐碩的成長成才之果。

要做忠誠的愛國者,時刻不忘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份子。維護國家利益,維護祖國統一,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無論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報效祖國,都要自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學習,掌握報效祖國的本領。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確立積極進去的人生態度,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明是非,知榮辱,辨善惡,在實踐中不斷地創造人生的價值,賦予人生與眾不同的意義。

同時,我們還要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大學生們一生影響很大。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做一個知榮辱講道德的人。我們大學生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努力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我們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做到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強法律意思,做一個知法、明法、守法的公民。總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是一個人加強修養、完善自我的過程。我們大學生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三、如何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一次講話中專門強調: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以下幾點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

作為當代大學生,學習是首要任務,所以,每個大學生首要珍惜校園的學習生活。但是,就是有個別學生紀律渙散,學習態度不端正,經常遲到、曠課,視大學生活如休閑度假,將個人榮辱當做糞土,沒有責任與擔當,更不用談所謂的勤于學習,敏于求知了,所有的觀點與立場來自網絡、出自他人,畢業論文抄襲現象屢禁不止。所以高效管理者首要任務是加強學風建設,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加強學生對于學風的認知度,強化各項學籍管理體制。

學校還應該通過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報告與講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德育分為,加強道德修養,重視道德實踐。讓學生胸懷天下,以奉獻為己任,通過開好主題班會,讓學生談學習對未來人生的影響,使學生體會到學習不僅是為了祖國的建設,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幸福,從而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緊迫性,樹立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大學階段,不僅僅要認真學習,還要積極地投入到社會實踐,無論是參加什么樣的實踐,都要面對困難與挫折,當代大學生要學會面對紛繁多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正確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必須取舍之時,如何能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這是每個高校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問題。所以,樹立榜樣宣講團,加強誠信教育、增加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法制安全等專題講座,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當代大學生學會明辨是非的關鍵。

篇(3)

【關鍵詞】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實踐,外化

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需要完成兩次轉化,即“治道”內化與實踐外化。所謂“實踐外化”,是在教育者的幫助和促進下,大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把自身已經形成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追求自主地轉化為外在行為的教育活動。“實踐外化”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經環節,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大學生內在道德品質和外在行為素養的主要途徑。其組織實施的基本思想,是要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注重大學生道德素質提升的實踐過程,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倡導在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優化大學生的道德素養。

一、 理念:“知行合一?礪煉升華”辯證立德

高校的教育理念決定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效,科學的理念能夠客觀地反映事物的發展規律,對教育實踐活動和大學生道德素質的發展具有正確的指向和導引作用。道德教育應當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道德是一種精神,它的特殊性就存在于實踐性。”[ ]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實踐外化”的實施,也必須堅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廣辟多種社會實踐教育途徑,使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在實踐礪煉中得以升華。

(一)知行合一:主觀思想的客觀價值

知行觀是中國哲學和教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其本質就是知行合一。歷代思想家圍繞知與行的相互關系展開過深刻的討論,有的主張知先行后,有的認為行先知后,有的以知為本,有的以行為重,有的講知行合一,有的講知行兼舉。縱觀其共性,都是認為知行雙方不可分離,知行是合一的。美國教育家也認為,人知惡必不作惡,知善必行善,[ ]同樣贊成知行的統一性。

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就是大學生道德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貫徹落實。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我國道德教育的優良傳統,“力行近乎仁”[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大學生道德教育要繼承和弘揚這一優良傳統,堅持知行合一,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走向社會,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道德修養中既注重理論學習,注重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又注重實踐鍛煉,注重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實踐外化是衡量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志。道德素質的形成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表現在行動上。作為一個完整的道德教育過程,是一個從傳授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開始,知、情、意、信、行諸方面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過程。因此,高校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堅持知行合一的原則,通過實踐把習得的道德理論內化、升華,再通過實踐將其外化為自覺的行為,充分展現主觀思想的客觀價值,不斷發展自身的健全品格。

(二)礪煉升華:內在修養的外在彰顯

中國儒家的傳統教育觀認為,內在的修養只有外化為實踐活動才有意義,人人都應該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與作為。備受傳統推崇的“言教不如身教”,更是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實踐的作用。“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 ]284,實踐是最好的老師,最生動的課堂,既是檢驗道德教育效果的根本標準,更是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實踐外化既是大學生自身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環節,更是大學生礪煉思想、升華品質的重要渠道。大學生要健康成長,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向社會實踐學習,自覺投身于火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去。洛克認為,在各種教育方法中,實踐是“最簡單、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 ]。大學生通過實踐礪煉,接觸社會、了解國情,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提高道德覺悟。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我們通過做公正的事成為公正的人,通過節制成為節制的人,通過做事勇敢成為勇敢的人”[ ],大學生通過實踐礪煉,加深道德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完善自我,升華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彰顯大學生內在的道德素養。

知行合一重在將知付諸于行,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指引實踐的方向,在實踐中彰顯個人的內在修養。礪煉升華重在以行促知,通過實踐鍛煉,提升個人的道德素質。“知行合一?礪煉升華”的理念,既強調實踐外化在大學生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又強調實踐外化對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功能作用,是相輔相成、辯證立德的有機統一。

二、 途徑:“校內為基?校外拓展”協同互動

曾經指出:“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6]139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實踐外化”途徑的探討和運用,就是為了解決“船或橋”的問題。國外的道德教育不但要求教育者直接而理智地傳授社會的道德準則,而且還特別注意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當中認同其所接受的教育。[ ]“實踐外化”要受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制約,也要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地拓展與更新,具有動態發展的性能。大學生“實踐外化”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形式的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有的學者將其分為軍訓、社會調查、參觀考察、志愿者活動、專業實習和生產勞動、科學研究與科技競賽、勤工儉學等七大類[ ]180,有的將其分為課程學習中的社會實踐活動、校園內的社會實踐活動、校園外的社會實踐活動三大類[ ]61-63。上述外化途徑的分類都是以實踐內容為依據的設計方式。本文則以實踐的環境條件,即大學生實踐的制約因素來劃分,認為大學生的實踐外化的主要途徑可分為校內和校外兩個方面,校內實踐主要包括教學實驗與課余活動,校外實踐主要指社會調查與基地實踐。由于學生以學為主,當代大學生在校內的學習、生活時間占絕大部分,所以,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實踐外化必須以校內實踐活動為基礎,以校外實踐活動為拓展,校內與校外各種實踐活動協同發展。

(一)校內實踐活動是道德素質外化的基本途徑

校園是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校園內的實踐活動是理論教育的必要延伸和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拓展和深化,是提高大學生觀察社會現象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校內實踐活動作為相對獨立的環節,還是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校內實踐活動不僅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因素,同時也最易被道德教育者所掌控和引導。因此,校內實踐活動是大學生道德素質外化最基本、最具成效的途徑。

教學實驗是大學生校內實踐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大學生的技能培養主要是通過實驗活動來實現的,在實驗活動中,學生在實驗教師的精心組織下,按照實驗項目進行訓練,逐步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提高動手技能。由于實驗教師在教學和輔導過程中與學生接觸最多,聯系最密切,最容易通過實驗的各個環節發現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表現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也就更及時,更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著名教育家凱洛夫曾指出:“教師是學校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人物’”、“具有決定性的關鍵人物”[ ];法國教育家涂爾干也曾經說過:“教師是他的時代和國家的偉大的道德觀念的闡釋者”[ ]。實驗教師是學生求知的引路人,在學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也更具有權威性,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因此,教師應該成為道德楷模與道德導師[ ],在實驗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道德素質教育元素,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使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課余活動是大學生校內實踐活動的又一種重要形式,是大學生自我展現、自我成長、道德素質實踐外化的一個重要舞臺。它“是在學校的指導和規范下,由學生自主設計、發起、策劃、組織和開展的,以校園為舞臺,以課外時間為活動時間,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以學生的趣緣關系為紐帶,在長期互動中形成的旨在促進學生社會化和全面發展的一系列活動和過程的總和。”[11]139美國許多學校都開發了一系列課余活動,如構建了學生俱樂部,培養如節儉、勤勞、誠實、忠誠的美德。[ ]45伯明翰學校委員會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們參與課余活動,目的是使道德標準滲透于道德教育的每一方面。[15]39我國的文明修身、校園文體、學生社團、勤工助學、志愿服務和創新創業等活動,是課余活動最常見的形式,這些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道德情感和意志,通過實踐環節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而且有利于深化道德觀念,加強道德修養。

教學實驗與課余活動作為大學生道德素質外化的兩條基本途徑,還可使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塑造自信開朗的品質,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從而使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在輕松、愉悅、和諧的活動氣氛中得以提升。

(二)校外實踐活動是大學生道德素質外化的重要拓展

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是按照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大學生走進社會、深入實際、認識國情、體驗知識、接受熏陶、增長才干、做出貢獻的一系列物質與精神活動過程的總稱。大學生進行校外社會實踐,可以直接接觸社會,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促進大學生與社會的有效溝通與融合,培養大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全面發展。享譽世界的劍橋大學就積極鼓勵大學生主動投身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為劍橋大學保持其世界一流大學地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國大學生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社會閱歷和工作經歷,因而對我國的國情民情缺乏了解。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身上“表現更多的是對社會與環境的適應”[ ],大學生們應在“街道、操場和集市及公共場所中,向每一個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道德規范”[ ]。總之,積極參加校外社會實踐已經成為了大學生道德素質外化的重要拓展。

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的形式靈活多樣,蘊含的道德教育資源豐富。一是參觀考察。大學生利用假期到工廠、農村、學校、商店或革命紀念地進行參觀訪問,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端正道德價值取向。二是基層或企業實習。根據所學專業,到鄉村、街道、政府、企業或者學校,擔任家教、導游、翻譯、實習教師等,甚至頂崗作業,增強道德體驗。三是社會調查。專門擬定社會調查提綱,帶著理論問題參加調查,并結合調查的實際結果,寫出調查報告。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國家政策、黨的路線方針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提升道德情感。四是志愿者服務。大學生通過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如扶貧接力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下鄉”活動、大型活動及活動場所志愿服務,深入基層宣傳和踐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措施,在為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的同時,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環保意識、社會服務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個人素養,完善個性品質。

高校應注意處理好學校小環境與社會大環境的關系,把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結合起來,共同協作,提高實效,“學校和社會必須合作才能使學校教育得到根本改進”[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人們通過參與生活而變成有美德的人,人不僅在社會里受生活訓練所支配,而且人的人格在社會里被塑造。[ ]校外社會實踐是道德素質外化的重要拓展,學生可自主選擇實踐方式,直接參與社會的改革和建設,在道德礪煉方面更具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因而能夠更好地把知與行結合起來,使思想理論轉化為內在素養,使大學生道德素質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三)基地實踐活動是道德素質外化的重要保障

實踐外化要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規模化開展,基地實踐活動就應運而生。建立實踐基地,是深入持久地開展實踐外化的一個重要保證。重視基地建設,建立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實踐基地,不斷豐富實踐外化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實踐外化的水平和效果,是大學生道德素質提升的重要保障。

基地實踐活動的主要平臺是社會實踐活動基地,這些基地主要有:一是教學實習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到教學基地參觀、訪問和實習,使學生的道德教育具體、形象、直觀,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效果。二是德育教育基地。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如歷代名人故居、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基地,對學生進行專門的道德教育。在美國各地各種各樣的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跡、名人名居、公園等比比皆是,是美國向國民包括大學生進行美國道德素質與價值觀念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動教材。它們以一種無形的力量,不斷地對大學生進行宣傳,從而使整個社會互相配合地形成合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三是社區德育教育基地。卡耐基基金會青少年教育課題組的討論報告《轉折點:為21世紀準備美國青少年》提出:“把學習和社區相聯系”[ ]。同理,我們在共建和諧社區的同時,也應充分發揮社區的教育功能,為青年大學生的道德培育擔當責任。

基地實踐活動是道德素質外化的重要保障。基地是為特定目的設立的,依托基地開展道德素質建設的任務更明確,內容更清晰,教育效果也更易掌控。抓好基地建設,使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的陣地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更易將道德素質建設落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上來。

綜上所述,大學生實踐外化的實施途徑是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的有機結合。校內實踐活動是以教學實驗為主,輔之以各類課余活動的實踐活動;校外實踐活動以社會調查與社會服務活動為主,是校內實踐活動的拓展與延伸。兩種實踐活動在地點和形式上互為補充,都承載著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的重要任務。這就必須使兩條實踐外化途徑協同互動,推進校內、校外實踐活動的對接,形成“校內為基?校外拓展”協同互動的實施模式。

三、 機制:“道德自律?制度他律?雙驅互動”三位一體

大學生道德素質是大學生內在品性與社會生活存在方式的統一,本質上既具自律性,又具他律性,是內在品性修養和外在德性制度規范的融合。因此,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實踐外化需要建立相應的內外結合的保障性機制。關于道德教育機制的界定在學術界眾說紛紜:有的認為,道德教育過程的機制是指在道德教育工作矛盾轉化過程中,其內在各構成要素由于某種機理作用而產生的趨向教育工作目標的有效性因果聯系或運作方式[ ];有的認為,道德教育機制是指道德教育過程中各構成要素按一定的組合方式而形成的機理和運行方式 [ ];有的認為,道德教育與管理機制是指基于道德工作系統內部各方面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聯結方式而構建起來的工作體制、管理規范和工作方式 [10]193。綜其要義,從機制建設的操作層面,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實踐外化機制應該是一個工作范式,是大學生道德建設的工作體制、管理規范和工作方式。所以,筆者在此嘗試性地建構一個“道德自律?制度他律?雙驅互動”的實踐外化運行機制,具體可解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道德實踐為主體的自律機制

自律與他律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一對哲學倫理范疇。康德的自律概念強調道德標準是人內在的尺度,是作為發自內心的自覺自愿遵循的原則,是“意志自律”。任何外在的制度安排與非制度設施必須經過內在的“意志自律”的升華。馬克思則更加明確地指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 ]。所謂的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體借助于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認識,借助于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愿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并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 ]。

在實踐外化中強調大學生的道德自律,就是要通過大學生的理性能力,充分發揮其作為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自律主要是指大學生在實踐外化過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精神,主要表現為道德學習和道德修養。美國著名道德哲學家弗蘭克納也主張,任何道德原則都要求社會本身尊重個人的自律和自由。[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標應是培養有自律道德的人”[ ]68。實踐外化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道德自律,能夠促使大學生加強自我修養、鍛煉道德意志、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僅如此,實踐外化還是實現道德自律的必由之路。道德的自律既是道德素質教育的理想狀態,也是道德素質建設的最終目標,還是實現道德規范價值的必要內在階段。大學生的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諸多方面,其中,道德行為既是實踐外化的載體,是實現道德自律的基本途徑,又是衡量大學生道德境界高低的檢驗標準,是提升大學生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證。

(二)以制度建設為基礎的他律機制

除自律機制以外,大學生道德建設的實踐外化還需要他律機制。康德認為,人作為“感性世界的成員,服從自然規律,是他律的”[ ]。康德的自律是在道德實踐主體對道德原則接受的基礎之上的,這顯然是以作為道德原則的他律為前提的。公民道德的自律性與他律性根源于公民道德是個體道德與社會公德的統一。“人之所以能夠成為道德存在,僅僅是因為他存在于既存的社會中。”[ ]任何道德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應,人的社會性決定了道德的他律性。“只有設計好社會環境,個人才能更充分地實現自身,集體機制的管理才能更少地妨礙個人發展”。[ ]他律是實現道德自律這一道德品行的客觀依據。而他律的實現,雖然有體現為宗教、禮儀、典籍文化和宗法制度等非正式制度等外部環境的力量,但主要還是要依靠制度。

實踐外化的他律機制必須以制度為基礎。“制度是穩定地組合在一起的一套價值標準、規范、地位、角色和群體”[ ],是為決定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規則。引導實踐、實現他律,需要建設相應的制度,一是加強規范教育,二是建立有關監督機構,三是大力開展道德評議,四是建立誠信檔案等。通過這些制度,為他律機制的正常運轉提供保障。

“所謂他律則是指道德選擇與道德行為是由主體自身以外的、未經自己理性思考的、被迫接受或考慮的各種規則和原因支配的”[28]64,要完善實踐外化的他律機制,就必須大力推進制度建設。對實踐外化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標要求、形式內容、方法途徑、時間要求、成績考評、工作量計算、獎勵辦法、組織領導及有關政策都應作出明確的制度性規定,使大學生的實踐外化有章可循,變成大學生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常規性工作。

(三)促進兩律運行的雙驅動機制

大學生實踐外化的動力機制應該是物質、精神雙驅動模式,既包含物質動力驅動,又包含精神動力機制。只有兩個驅動的協同互動,才能促進自律和他律的有效運行。一方面,要注重物質動力驅動,重視研究如何通過解決大學生實踐外化中的實際間題,積極創造條件,努力解決好大學生實踐外化的經費、實踐基地的建設、優秀實踐成果的獎勵等問題,為實踐外化、礪煉品質創造必要的條件,提供必備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要注重道德素質建設的精神動力驅動,要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從解疑釋惑、調適心理、理順情緒入手,用先進思想文化引領和教育廣大青年大學生,積極引導和組織大學生自覺認同核心價值觀,自覺踐行榮辱觀,大力激發他們參與實踐外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雙驅動機制有賴于高等學校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高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措施,諸如社會實踐計學分、指導老師計工作量、將社會實踐中的成效與學生綜合測評掛鉤、與獎學金掛鉤、與評優掛鉤、與保研掛鉤等,形成激勵競爭、鼓勵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切實保障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大學生實踐外化的持續、高效、健康發展。

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中,強調道德自律,就是重視道德本身的作用,通過道德的自我完善,使大學生從內心自覺地服從道德評價,接受道德約束,達到平衡心身、優化素養的目的;強調制度他律,就是要從建立約束制度的角度,強制性地對不道德行為或習慣進行評判或制裁,使違背道德的東西無立足之地。把內在道德自省與外在制度約束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物質、精神雙驅動,實現“自律”與“他律”的良性互動,協調一致地促進大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為此,就必須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堅持“知行合一?礪煉升華”的辯證立德理念,開辟“校內為基?校外拓展”協同互動的實施途徑,建構“道德自律?制度他律?雙驅互動”三位一體的運行保障機制。

On the Externalization of Practices in the Building of Moral Qualiti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iu Xingeng, Han Huili

篇(4)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巧實力 培養途徑

[作者簡介]歐成學(1968- ),男,四川仁壽人,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 德陽 618000)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0-0094-02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但大學生就業難是相對的。常見的求職現象是,學歷、專業和畢業院校相同的大學生,有的憑借過人之處讓用人單位“一見鐘情”,而有的卻因素質平平而求職無門,究其原因,正是大學生在就業巧實力方面存在差距。就業巧實力是大學生在職場競爭中具有優勢,提高求職成功率的重要法寶。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就業巧實力成為影響大學生就業的決定性因素。培養大學生就業巧實力已成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是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和亟待解決的新課題。

一、大學生就業巧實力的內涵

大學生就業巧實力是指除學歷層次、畢業院校、專業因素之外,大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相對優勢或相對獨特的素質并在職場競爭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吸引力和影響力。就業巧實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結果,是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大學生就業巧實力決定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影響就業質量和職業生涯的發展。大學生就業巧實力表現在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創新精神、團隊精神、職業道德、溝通協調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就業觀、特長、禮儀、求職技巧等諸多方面,它包括智力因素,但更多地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果大學生綜合素質高,優勢或特長突出,就業巧實力就強,就能在職場競爭中輕松勝出;反之,如果大學生綜合素質平平,而且還有素質“短板”,就談不上就業巧實力,在職場競爭中自然處于劣勢。

二、培養大學生就業巧實力的必要性

1.大學生就業巧實力存在的不足。總體情況而言,大學生專業理論較強,具備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但是,在職場競爭中,部分大學生就業巧實力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重理論輕實踐,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夠。大學生理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大學生在實訓、定崗實習方面,普遍存在重視不夠,資金、設施、師資、管理和考核方面都還存在諸多問題,這嚴重制約了大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和創造才能的培養。更有甚者,一些大學生主動學習不夠,上進心不足,沉溺游戲,荒廢了學業,理論基礎不扎實,實踐技能差,既缺乏就業巧實力,又影響職業發展后勁。

第二,缺乏正確的就業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大學生自我定位過高,好高騖遠,總想一步到位,片面追求機關事業單位、大企業、大城市,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就業中有等、靠、要思想,缺乏創業精神;隨意悔約,在求職簡歷中弄虛作假,缺乏誠信意識;頻繁跳槽,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和對職業的忠誠度;不注重職場禮儀和言談舉止,給用人單位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因就業技巧的缺乏使自己輸在“臨門一腳”。缺乏正確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在就業競爭中失去了目標方向,結果可想而知。

第三,技能結構單一,綜合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技能結構單一,對相近專業技能了解掌握不足。技能單一,直接影響轉行、轉崗,企業往往更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人文素質欠缺,綜合素質不高。與專業工作相關的職業道德、管理、法律、禮儀、交往等方面的知識和素養明顯不足。

2.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往往工作和生活環境相對艱苦,工作強度較大,對大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大學生能吃苦耐勞;二是要求大學生素質全面,喜歡復合型人才;三是要求大學生實踐能力強,有實踐經驗;四是希望大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概括起來,就是要求大學生上手塊、干得好、留得住、后勁足,這些新的要求與大學生實際素質還存在差距。

3.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第一,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初見成效,已經波及相關產業,全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內市場對大學生需求成下降趨勢已成定局。第二,高校的擴招,使高校培養規模越來越大,培養質量卻有所下降。第三,全球經濟低迷,部分地區局勢動蕩,中國對外貿易、對外工程承包及勞務輸出受到影響。這些因素勢必造成大學生供給相對過剩,就業形勢日趨嚴峻。

三、培養大學生就業巧實力的途徑

篇(5)

一、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意識和政治覺悟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影響到生態文明建設能否早日實現。生態道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對生態文明觀念的認識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生態道德教育可以更好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態意識。大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正確處理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有效的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對大學生走向社會、成家立業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特別是對下一代的教育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對自己、對孩子、對生活、對社會都將做出積極貢獻。其次,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黨的十七大第一次將“生態文明”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同列入十七大報告中,其意義深遠,體現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培育全面發展人才的必經之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當代大學生是生態文明的宣傳員和未來發展的建設者,是有覺悟有素質的一類人群,他們能否了解環境知識和具備生態文明意識,掌握怎樣解決環境問題,如何保護自然環境,是會直接影響我國生態環境未來發展趨勢。再次,完善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是各高校全面發展的重點要求。當今我國的生態文明教育現狀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起步晚、發展慢。據調查,現代多數高校只看重保護環境教育,但卻忽視環境普及推廣教育。當代大學生是推進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應當具備與未來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將生態文明理念當作自覺性的觀念,主動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觀念是十分重要的,它將關系到未來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及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是當代大學生養成良好生態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德育教育內容的實際要求。是21世紀社會發展、社會進步重要基石,也是大學生成長的使命。

二、提升大學生生態教育的對策

生態道德問題不僅僅靠說教式的課堂教育和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就可以達到目的的,重點是讓大學生自身形成主動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自覺擔負起加強生態道德建設的重任,而大學生的自覺性是要依靠正確的理論指導來形成的,以及在社會生活中,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的潛移默化,使自己的內心對生態的行為產生認同感和參與感。首先,將生態道德教育加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來,合理規劃生態道德教育的理論教材。當代各高校始終缺少生態道德教育的完整合理的教材,而太專業的理論教材又只是注重介紹環境知識概念,缺乏說服力和靈活性。希望教育部門合理改編教材,更加符合現代性教育,讓生態道德教育有鞏固的理論支持,完善生態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完善高校德育體系,將生態道德教育加入到高校德育計劃中,不但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體作用,更應該把生態文明道德建設引入到各學科的教學規劃中,讓大學生更全面的了解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第三,推動大學生主動作為生態道德實踐主體,讓大學生成為生態道德教育宣傳員、推廣活動家。努力發展生態道德的基本知識和普及推廣活動,讓大學生可以更好的認識生態系統的活動規律,提升對生態環境的認識。打造良好的學校生態環境,建立綠色寢室、和諧校園,可以更好的建立生態道德教育并養成氛圍。積極鼓勵大學生組建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組織。利用這些組織引領大學生關注環境保護、加強生態建設的宣傳。可以組建一系列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演講辯論大賽和有關生態環保方面的知識競賽。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更好的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生態環境保護的了解和傳播活動中來。建設良好的校園生態環境。需要每個人厲行節儉,提倡綠色消費。近年來,大學生在校園攀比、虛榮之風盛行,這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在大學生中流行。致使一些大學生對金錢、物質的概念模糊,導致高消費、過度消費、揮霍拜金。生態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緩,要利用社會大眾、家庭學校,多角度的教育引導模式,要培養大學生正確、健康的生態文明消費理念,實現生態健康消費觀,推動綠色環保消費,生態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學生建立一種對生態環境不構成破壞合理的可持續消費觀,達到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其目的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育理性生態的大學生,指導大學生正確的生態行為方向,建立優良的生態道德行為方式,是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根本立足點。各高校可以利用大學生創建的環保組織、環境保護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動,使更多的大學生身臨其境的認為,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大力開展一系列環保實踐活動,讓更多的大學生身臨其境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共同打造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培養大學生愛護自然環境、治理被破壞污染的環境、提倡正確綠色消費觀念。希望每一位大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和自身體驗達到完善和發展,引領他們成為一名保護環境、熱愛自然,敬畏生命、合理消費的理性生態人。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生態道德教育培養的大力支持,提升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強化生態道德知識,尊重自然規律,提升空氣質量,努力為人類共同的綠色家園而努力。

作者:黃金石王圣禎單位:齊齊哈爾大學學院

篇(6)

“人無信而不立”,這是每個大學生都知道的箴言。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范,也是每個大學生應有的道德基礎。在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中,儒家倫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斷傳承,一直為歷代社會所重視。

一、大學生缺失誠信的表現從總體來看,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然而近些年來,面對社會上的造假和腐敗等一些不良風氣,被視為一方凈土的大學校園也出現了誠信缺失的問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突出。

(一)弄虛作假現象嚴重一是考試作弊習以為常。大學生考試作弊已經是普遍的不爭的事實,而且作弊者隊伍越來越龐大,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不少地方還出現了以賺錢、營利為目的,有組織、有中介的“職業”隊伍。

二是學術抄襲司空見慣。抄襲作業、論文移花接木、假想實驗數據等等對于不少大學生是家常便飯,“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會抄不會抄”、“文章=剪刀+漿糊”的觀點,在大學生中的認同率極高。

三是簡歷注水花樣百出。為了在雙向選擇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歸宿,不少大學生在個人履歷表上大做手腳。于是招聘會上人人都是優秀干部、三好學生,人人都有一疊榮譽證書,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證書。

四是投機取巧追逐名利。在評獎評優上,在入黨、競選干部、保送研究生等問題上,一些大學生不是靠實力去爭取,而是想法設法請客送禮,投機取巧拉關系。

(二)信用意識缺失嚴重

惡意拖欠學費現象在許多高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所欠金額每年都在遞增,說明在大學生信用問題上確實存在很大的缺失現象。在大學生中存在少數大學生隱瞞家庭真實情況,出具虛假貧困證明騙取助學貸款。這些騙貸逃貸的行為,致使后來的貧困大學生上大學之路越發艱難,是一種信用缺失的突出表現。

大學生中任意變更、撕毀就業合同的行為時有發生,不少大學生簽約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戶口問題,有的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一旦目的達到便不辭而別,讓招聘單位措手不及,防不勝防。隨意違約的行為,致使一些學校聲譽造成不良影響。

二、儒家倫理道德在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作用

儒家倫理道德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它融入到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價值體系的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說文解字》中對于“誠信”的解釋為:“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即信,信即誠,強調的是一種我的誠實之性、之品、之行。孔子說“言必行、行必果”,孟子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荀子說“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是中國歷經五千多年歷史而流傳下來的,它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經過不斷地傳承、不斷地創新發展,對于開展大學生誠信觀的樹立和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借鑒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隨著各種文化、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涌入,大學生的道德體系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出現淡薄現象,出現不同的忽視現象。

三、儒家倫理道德視閾中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機制

(一)切實提高大學生個人道德修養水平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對學生進行

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學生要養成良好禮儀和行為習慣,首先是以“知”為開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內在規律,最后以形成自覺、自主、自動的行為習慣為歸宿。知是行為的先導,是產生行為的思想基礎。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灌輸,教給學生應具有良好品質,幫助他們分析社會生活上和集體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使他們懂得講禮儀、守規范的重要意義。

(二)營造濃厚的校園誠信教育環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高校要成為培養誠信教育環境的沃土,首先,應制定對大學生分階段的誠信教育計劃,并注重教育的實效性。對大一、大二學生要進行基本的誠信教育,讓學生清楚誠信的含義及誠信對每個人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入學后刻苦學習,誠實應考,誠實做人。對大三學生進行專業方面的誠信教育,主要結合畢業后將從事的職業進行職業道德方面的誠信教育,強化信用是職業生命的觀念。對大四學生主要進行面對社會的誠信教育,教育大學生具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迎接社會對自己誠信意識的檢驗。創建優良的學風、校風。大學生良好品質是在周圍環境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這就要求高校在向大學生傳授道德理論的同時,要加大建設優良校風,學風的力度,使大學生在課內外都不忘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形成以自強自立為榮,以投機取巧為恥,人格至上的風氣。

(三)重視誠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誠于忠,形于外”。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重在實踐,貴在行動。應通過第二課堂開展主題鮮明的誠信教育活動,如誠信承諾簽名、誠信主題演講、誠信先進事跡報告會、誠信黨日團日活動、誠信主題班會等;同時,建立誠信實踐基地,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在專業見習與實習階段,重視誠信實踐,體驗、熏陶和培養職業道德誠信;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如“三下鄉”、志愿服務、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等在服務、勞動、調查、參觀和宣傳中傳播誠信及誠信文化,宣講誠信思想,參觀學習誠信事例;實踐誠信原則,塑造誠信品質,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生活,感受誠信,鍛煉意志,升華認識。

(四)教育者應做誠實守信的表率

“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教育要為人師表,嚴于律己,求真務實,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誠信典范,自覺接受學生的監督,更好地發揮課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做到并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獎學金評定,學生干部評選,評先選優工作等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使學生體驗到學校的自身行為和對學生的教育要求是統一的,言行尺度是一致的。

誠信教育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關系到所培養的人才能否成為未來經濟建設中合格接班人的問題。我們善于用時代精神對儒家倫理道德加以批判繼承,剝離它的糟柏,掃去積聚在它身上的歷史灰塵,就可以顯示出具有真善美為一體的璀燦面目和道德的精華。我們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攜手共同關注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為培養出一代代誠實守信的大學生而努力。

篇(7)

關鍵詞:德育;德育知識;道德意志;合格人才

黨的十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踐證明,要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任何時期都要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直接關系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更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依據國家教育發展的新形勢,結合當前工作中的實際情況,針對如何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問題展開探討。

一、端正思想認識,培養學生良好個性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哪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是“惡”的。大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與他的思想和個性有直接關系。所以,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德育,首先要端正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思想道德教育對自身、對社會的重要作用,轉變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塑造健康個性。所謂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個人的能力、個人的氣質和個人的性格。只有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品行和健康的個性,學生才會茁壯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在德育過程中,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有了一定的興趣,對思想道德教育產生傾向性,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在實踐中順利開展。

二、營造良好師生關系,創設和諧育人環境

德育的開展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道德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營造良好的師生氛圍。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情感關懷在德育中處于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對德育的冷漠、道德的缺失,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學生較多的愛心、誠心、熱心、關心,給學生多一些理解溝通,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效果,必能使學生走出心靈困惑,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愛”,體會到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他們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師生關系。這種師生氛圍是強大的精神力量,對于處在這個氛圍中的群體行為、個人思維都有重大影響力。然而,師生關系也依托于和諧的群體環境存在,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使身處這種關系中的每一個大學生都能體會到來自這種良好關系的影響,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說明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很大程度上是受所處的環境形成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育人環境,能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和道德品質,對于大學生道德行為的養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也會讓學生精神頹廢,道德淪喪,厭惡學習。所以,對于德育不能懈怠,要形成長效機制,持之以恒,真正從學生出發,真正為學生付出,有效開展德育。

三、精心整合德育知識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

《禮記?學記》開篇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師要貼近學生、貼近社會,精心豐富德育知識的內容體系,增強德育的趣味性,陶冶學生情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主動性,這樣,才有利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在具體的德育過程中,加強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積極向上的、吸引力強的、形式多樣的德育,如勵志的青春演講活動、網絡道德問題辯論會、重大熱點道德問題討論會。也可以把文藝和娛樂活動融入其中,使道德修養、智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和各種公益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增強使命感和道德感,實現知行統一。根據學生接受情況,組織道德心理講座,使學生主動接受道德文化知識的熏陶與感染,主動參與到德育中去,充分發揮德育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德育效果。

四、繼承傳統道德文化,磨煉學生道德意志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忠、孝、禮、義、廉、恥的傳統道德文化積淀,造就了無數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在21世紀的今天,教師應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繼承、弘揚傳統道德文化,把這個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切入點,大力吸收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積極營養成分,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禮記?大學》中指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擺在第一位,只有學生自身修養提高了,才有機會談“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適應時展要求,肩負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所以,當代大學生應該培養自身的道德品質,提高使命感,提高道德心理素質,以規范的道德體系來約束自己,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堅定的道德意志。“意志就是指自覺地確定行為目的,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以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學生在繼承傳統道德文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只要有堅定的道德意志,自覺地確定道德行為,堅持到底,持之以恒,肯定會提高道德修養,磨煉道德意志,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育是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大學生的德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研究,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徑。在具體的德育教學實踐中,要不斷適應新形勢,不斷吸收新經驗,不斷充實新觀點,不斷豐富新內容,切實從學生主體出發,突出道德教育的時代感和真實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強大學生德育的時效性,培養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國富.蒙學之冠:《三字經》及其作者王應麟[M].寧波:寧波出版

社,2007.

[2]葉奕乾.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陳才俊.唐詩三百首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尹人久久相蕉无码|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国内少妇高潮嗷嗷叫在线播放 | 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我和公发生了性关系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最近2018中文字幕在线高清第一页| 亚洲旡码欧美大片|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熟女人妇交换俱乐部|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18禁裸乳| 精品蜜臀av在线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 亚洲成av人片无码天堂下载|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日本不卡三区|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免费人成视频x8x8|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护士脱了内裤让我爽了一夜视频|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