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0:31: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引言
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我國始終將思政教育作為最重要、最關鍵的工作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思政教育雖然取得良好的、巨大的發展成效,但同時也經歷了種種的困難,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興起和普及,讓各種外來的文化、思想涌入國內,沖擊著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取向和理想信念,導致思政教育建設的有效性和實效性不夠鮮明。因此強化并改進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國應對新時代挑戰的必然舉措,而課程思政便是拓寬思政教育影響力、工作維度,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親和力的教育理念。大學英語課程本身蘊含著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因此是課程思政的重要陣地。教師需要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課程思政的建設,使思政思想、理念和知識更好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
一、課程思政概念及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所擁有的優勢
首先是課程思政的概念解析。我國不同學者及專家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對課程思政的概念進行了解析,課程思政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教育,目的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課程思政問題上達成了如下幾方面的共識:課程思政是種特殊的觀念變革,并非一門課程,而是一種較為廣泛的教學改革;課程思政是針對顯性思政課程而言的,是將思政教育的內容、目標,融入公共基礎課、專業課等課程的教學環節中;課程思政是對我國當前思政教育模式的變革,是打破思政教育課程壁壘及教學范圍,實現與其他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目標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政工作開展的基本理念,要求各科教師將傳統思政課程轉變為課程思政,其本質是思政教育的載體。任何課程都應承擔思政教育的基本責任,形成全方位、全員育人的教育氛圍。此外,課程思政是全國思政工作會議針對我國當前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所提出的,能夠幫助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思想中,使知識傳授和價值引導充分地融合起來,切實實現教書育人的基本目標。其次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基本優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眾多隱性課程中最具優勢和潛力的課程之一,能夠幫助學生在習得英語知識的前提下,獲得價值觀念、思想理念及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指引。其所擁有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大學英語擁有必修課的地位。英語課程通常是面向大學一、二年級開設的必修課,其基礎地位決定了它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所擁有的作用。其二,大學英語課程,擁有較為鮮明的跨文化內涵和屬性。這要求教師必須注重母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加強對學生奮斗目標和理想信念的指引,從而以文化教育為媒介,更好地滲透、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最后,大學英語課程擁有隱性教育的功能,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發揮更好的育人效果。譬如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所滲透的思政元素,能夠正確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異,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思想的先進性,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大學英語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的綜合能力。
二、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構建觀念滯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并非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需要英語教師在實踐的前提下,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特性,明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從而更加積極地、自主地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然而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實踐中,卻存在諸多的思想觀念問題。首先是態度,高校領導在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建設中缺乏應有的重視,導致英語教師制定并實施教學模式的過程難以得到保障,譬如資金保障、制度保障以及學校領導的指導等。其次是觀念,由于英語教師缺乏對課程思政的充分認識,只是將課程思政理解為思政元素的補充及思政教育內容的結合,導致課程思政建設成效不夠理想。譬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生硬地滲透思政理論知識,導致英語教學過程不夠流暢,偏離教學主題。
(二)大思政課程體系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缺乏有效銜接在大思政課程體系中建設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工作,應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性以及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通過兩種課程體系的構建,能夠更好地實現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課程思政目標。然而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調查能夠發現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程體系,還缺乏有效的銜接,其影響因素和主要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思政教師與英語教師的合作、交流、溝通機制還未建立,英語教師缺乏與思政教師的經驗交流、資源交流及協同交流,導致課程思政建設在某種程度上出現各自為營、各自為政的問題。大學生思想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課程,各類課程均有責任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教師能力,英語教師只有擁有較高的思政教育能力,才能切實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程體系的充分銜接。然而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機制及評價體系,導致英語教師的思政育人能力、思政元素挖掘能力難以得到充分地提升,進而影響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程體系的銜接質量。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時代發展偏離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教育逐漸呈現出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傾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網絡教育工作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理念、習慣及能力。簡而言之,我國當前的大學教育是注重學生需求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課程信息化建設的教育,如果課程思政及其教學模式依舊局限在課堂教學環節,將會導致思政元素滲透局限在課堂,難以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思想中。因此,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要集中在思政元素挖掘、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優化及立德樹人等層面上,還要將課程思政建設拓展到在線教學活動中。而在理論研究上,鮮有學者將課程思政與網絡教學、在線學習相融合,導致以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挖掘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教育模式難以形成,進而違背了新時代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注重線上、線下學習,學生自主探究英語知識的理念。
三、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
優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使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能夠融入大思政課程體系中,成為學校實現“教書”與“育人”深度融合的關鍵。然而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優化與改革中,我們還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增強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的針對性、實效性,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質量。
(一)積極革新學校領導及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政教育觀念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其中實現條件包括教學時間、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各類因素,需要學校領導提高對教學模式建設的重視程度,提供豐富的、可靠的“實現條件”。首先是提高學校領導層的思政教育觀念。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優化與改革的過程中,學校領導層應通過定期檢討、抽查、檢查及監督的方式,確保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譬如通過監督和抽查的形式,明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所存在的問題,通過借助制度和財政上的保障機制,提升教學模式優化的有效性。其次,革新教師思政教育意識與觀念。落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大學英語教師具備卓越的師德師風,提升思政意識、思政能力和專業能力。大學英語教師應將全面育人與職業理想的理念融合起來,在態度上實現謀劃意識、變革意識及責任意識的融合。通過教學反思,重新審視全面育人和職業理想的內在聯系;通過理論探究,明確大學英語教學方向,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而樹立統籌規劃意識。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緊緊把握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底色,積極傳播傳統文化,實現英語教學與思想教育的充分融合。
(二)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程的有效銜接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大學英語教師與思政教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大學英語課程與大思政課程的有效銜接,從而優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首先,構建合作交流機制,學校領導應構建大學英語教師與思政教師、共青團、黨組織相互交流,相互融通的交流機制,確保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其他課程思政建設融合起來,突出思政教師在所有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性、針對性。通過構建網絡交流平臺、管理系統,確保大學英語教師與思政教師、黨組織的暢通交流;通過優化工作機制,用制度手段要求大學英語教師與思政教師進行交互合作。其次,加強對大學英語教師的培訓與考評。學校應制定專門性的、針對性的英語教師思政素養評價機制與考核體系,深化對英語教師思政素養的培訓和提升,譬如邀請專業學者、名校名師到學校教學或參與教學研究活動,引領大學英語教師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及教學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中,學校還需要通過課題研究與教師職業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引導英語教師深化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認識,自覺提升自身的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從而幫助英語教師更好地優化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程的有效銜接。此外,學校還需要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監督機制、問責機制,使大思政課程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得到充分的銜接和融合。
(三)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現代教育的融合“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是現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內容,各院校在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普遍鼓勵和引導教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的“教”與線下學習的“學”充分地結合起來。學校應將這些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中,提升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廣泛性,擴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力。首先,英語教師應挖掘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大學英語教學中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文化元素是教師滲透思政元素的重要載體,可以幫助學生更理性地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與價值觀差異。例如,講到Thankyou,volunteers這篇文章時,可以通過觀看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志愿者的視頻,使學生了解志愿者對社會的付出,從而對感恩志愿者形成認知,同時學生也能切實感受到無私奉獻和眾志成城的真正內涵。其次,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語言素材庫,即引導學生收集和整理相關思政的語言知識與詞匯,例如講到harmoniousworld一詞時,可以引導學生整理democracy,peace,justice,tolerance等相關詞匯。最后,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模式“實現條件”的重要內容。在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需要教師通過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感受、理解及分析語言素材,使學生能夠在獨自思考、自主學習中內化大學英語教學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及思政理念。例如講到問路的英文對話時,可以借助高德地圖,實現情境再現,讓學生了解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提高民族自豪感;講到現代交通工具時,可以通過中國高鐵發展相關視頻,使學生感受中國速度的奇跡,真切感悟大國重器的力量,在內心深處提升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但為確保學生能夠完全、全面、精準、有效地吸收語言素材中的思政知識,教師應通過大數據技術、學生社區平臺及網絡社交工具對學生進行監督和引導。結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擁有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能夠在學生培養的層面,擴大思政教育的影響力和親和力,使大學英語教學擁有思政教育的功能、作用。在此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要從態度觀念和教學模式等角度出發,切實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大思政課程的融合,將思政教育、英語語言知識傳授與職業能力培養融會貫通,為我國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思想覺悟高、專業素質硬、語言能力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
[2]毛現樁.“三全育人”視角下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群的價值意蘊、建設現狀與路徑優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2(1).
[3]孔標.“大思政”格局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落實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
[4]劉飛,力明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構建[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1).
[5]劉正光,岳曼曼.轉變理念、重構內容,落實外語課程思政[J].外國語,2020(5).
作者:周瑩 單位: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