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大學生成長論文

大學生成長論文

時間:2022-04-17 11:4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大學生成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成長論文

大學生成長論文:青年時期的對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影響

【摘 要】青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對一生的奮斗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他在青年時期就樹立遠大理想,擁有刻苦求學的精神,磨礪頑強的意志,這對當今青年來說仍然有重大的借鑒意義。當代大學生應該充分了解當年的成長經歷,積極借鑒的成長經驗,幫助自己盡快成長。

【關鍵詞】青年 當代大學生 影響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1]曾對青年人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于你們的。”[2]

一、解讀青年時期的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的精神品質

(一)立志高遠,胸懷天下,關注國家興亡和民生疾苦。生于湖南湘潭縣韶山村的普通農民家庭,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在成才方面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刻苦學習,不停地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憂國憂民。青年時代他就遠離家鄉,放棄最初當教員的夢想;也不選擇安逸的圖書管理員工作,而是在槍林彈雨中,舍家為國,帶領中國的勞苦大眾進行革命。

(二)嚴謹刻苦的求學精神和科學深入的實踐精神。讀書破萬卷,革命萬里行。從小就酷愛讀書、學習和思考。他讀《醒世良言》,一口氣通讀了十幾遍,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正處在民族危難之中 , 感受到國家前途賦予的使 命感,決心為國奮斗。16歲的熟讀梁啟超和其他啟蒙學者喚醒中國青年人的文章和革命黨的報紙,立志改造社會,不做迂腐的學者,對學習內容和讀書心得方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自學西方政治和科學的經典著作。他還注重理論研究,結合革命實踐提煉理論精髓,注重輿論導向的作用。青年時期的便寫下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名文章以及《沁園春 ?雪》等經典詩篇。

(三)熱愛運動,鍛煉身體,磨礪意志。讀書時期就堅持冷水洗澡,早起晨練,酷愛登山和游泳。他先后游過長江、珠江、湘江、錢塘江、廬林湖、韶山青年水庫等大小河流水域,多次到北戴河的大海中暢游,17次暢游長江,73歲高齡還能橫渡長江,“勝似閑庭信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感覺歡暢淋漓,氣勢豪邁,顯示出對事業和理想充滿信心。

(四)結交良師益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讀期間,因學習刻苦和才華出眾深受其老師楊昌濟的器重。他與蔡和森、蕭子升、陳章甫等人創建新民學會,隨后又與蕭子升等24名青年到北京會合,為赴法勤工儉學做準備工作,這些志同道合的同學朋友有相當一部分后來成為革命戰友。

二、青年對當代大學生的啟示

(一)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加強社會責任感。從小胸懷祖國,心系國家前途、投身革命。當代大學生應該胸懷祖國,把肩負國家建設、實現中國夢作為己任。不少大學生擁有讀書是光宗耀祖、為了找到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的庸俗觀念。大學生應該心懷國家,把國家的發展與自身的理想結合起來。

(二)加強理論學習,刻苦鉆研,多讀書多思考。崇尚讀書,詩詞歌賦、文韜武略,主動學習的精神貫穿其一生,這種精神難能可貴。由于現行的教育體制,中國的學生在其“十年寒窗”階段,多半都會有“挑燈夜讀”的經歷,然而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似乎就徹底解放了。進入大學后,比起書本知識更關注網絡游戲,比起思考書本習題更喜歡討論花邊新聞,工作之后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

(三)加強體育鍛煉,練就健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身w是革命的本錢,真正的健康的身心健康。然而,當代大學生鍛煉身體的參與度并不高,大多數的大學生課余時間更多的是選擇坐在電腦前,玩網絡游戲或看網絡電視。每年大一新生軍訓期間,頭暈怕熱普遍存在,突然暈倒者更不在少數。

(四)多參加學校活動,多結交良師益友。當代大學生的“宅”,是一個熱門話題,很多同學除了上課就“宅”在宿舍。當代大學生應該“宅”在“路”上,“宅”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宅”在現實的朋友圈,“宅”在求知和反復實踐探索中。此時的“宅”就是一種正能量的專注與陶醉。

三、結語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發展所需的強大的生力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事關中國夢的實現。盡管當代青年在成長環境和生存環境上與一代偉人的青年時代不同,但等偉人的刻苦鉆研、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是值得當代青年去學習和弘揚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應樹立遠大理想,用理論知識武裝頭腦,磨礪自己的意志,做到身心兩健,文武雙全。當代大學生要把握好自己和祖國的前途,努力擔當起青年應該擔負起的責任,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大學生成長論文:論長征精神助力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摘 要 長征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長征精神,有助于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艱苦奮斗教育、紀律觀念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長征精神 大學生 成長成才

70 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主力紅軍部隊,以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戰勝千難萬險,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取得了紅軍戰略轉移的偉大勝利長征的勝利。不僅因為它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而載入史冊,更因為它錘煉熔鑄了不朽的長征精神而彪炳千秋。長征精神是紅軍百折不撓的象征,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精神的升華。70 年的歲月滄桑,不僅絲毫未損長征精神的神奇魅力,反而更凸現出它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時代價值。這種精神,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都要發揚光大。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背景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弘揚長征精神,對助力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長征精神內涵

(1)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在當時嚴峻形勢的打壓面前,革命者并沒有屈服,而是積極探索成功的方向,開始戰略大轉移,漫漫的兩萬五千里,克服了雄關險隘的阻隔,擺脫了敵人的包抄合圍,依靠堅定的信仰,向著理想,不斷前進,最終獲得了長征的勝利。

(2)百折不系母錈意志。紅軍長征是在十分艱難的自然環境和戰爭環境下進行的,遙遠的路途中,遇到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但是這些都沒有停滯紅軍前進的腳步,他們以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生與死的邊緣,戰勝了各種困難。

(3)團結協作的革命精神。長征過程中,來自不同地域的紅軍隊伍并肩作戰,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形成了強大的戰斗合力,這種凝聚力幫助他們打敗了武力強大的國民黨軍隊。這種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使得中國紅軍凝聚成堅不可摧的集體,具有強大的戰斗力,一步一步走向革命的勝利。

(4)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緊密依靠群眾,是長征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革命者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關愛人民群眾,保障他們的權益,同時能夠切實解決群眾困難,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戴,在整個長征的過程中,人民群眾千方百計的支援紅軍作戰,成就了長征勝利這一偉大傳奇。

2 當代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

長征精神是我們黨和軍隊在長征過程中形成的。但是,它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和時代的日新月異,其內涵也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具體的、以一貫之的。學習實踐長征精神對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積極重要的現實意義。

(1)學習長征精神,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牢記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長征的歷史已經遠離我們70周年。很多人心目中的長征是通過書本得知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逐漸對長征失去了記憶。尤其當今社會的許多青少年更是對長征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對長征一無所知。面對這種形勢,學習長征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2)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條件如何變化,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培育的偉大長征精神,一直是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寶貴財富。長征勝利70年后的今天,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長征。在新長征道路上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是歷史賦予當代大學生的光榮使命。當代大學生是在和平環境中成長的,如果不了解長征,就不了解民族復興的曲折道路、新中國誕生的艱難歷程,就難以把握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3 長征精神助力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1)助力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力量。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紅軍將士之所能忍饑受凍,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勝利到達陜北走上抗日前線,其根本的首要原因就是他們對革命理想崇高執著的追求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理想信念的堅定是長征精神的核心所在,更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繼承發揚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前對大學生來說,堅定理想信念最根本的就是要堅定"四信",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始終不渝、堅定不移、絕不動搖。

(2)助力當代大學生團結協作的力量。長征是一曲團結協作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風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現了數不清的驚天地、泣鬼神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感天動地的故事。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多數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和判斷問題往往都以"我"作為衡量標準,不太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導致人際關系交往困難。

(3)助力當代大學生吃苦耐勞的力量。長征勝利,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思想路線的勝利。長征前和長征初期,由于黨內主要領導者脫離中國革命戰爭實際實行錯誤的軍事指揮,導致紅軍的節節失利。

(4)助力當代大學生心系群眾的力量。群眾利益高于一切,這是紅軍路線堅定不移的出發點,也是紅軍贏得人民群眾廣泛支持的根本原因。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宏偉的開創性事業。

紅軍長征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是不朽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長征精神,有利于培養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鼓舞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大學生成長論文:合理定位支點 為見學生成長助力

[關鍵詞]見學生培養;原則;方法

按上級文件精神要求,我校從2009秋季學期開始接收見學生。到目前為止在我校見習的大學生共有17人,涉及13個專業學科方向,分別是數學、語文、英語、網絡、美術、音樂、數控、焊接、物理、體育、模具、藝術設計、經管等。這些大學生深入學校見習鍛煉,為我校帶來新的氣息,青年大學生思維活躍,知識豐富,方法多,視野寬,為學校的專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機,學校通過兩年多對見學生的培養與管理,我們認為合理定位支點、為見學生成長助力是加強管理促進大學生成長的最佳途徑。

一、建立組織,形成機制,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學校成立了見學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學校長任副組長、各職能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組織管理機構,由校辦主任牽頭成立了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我校接收的見學生的管理工作,形成了見學生管理的網絡,便于上傳下達相關文件精神,更為及時反饋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情況信息創造了便利條件,為開展有效管理建立了良好的機制。

學校針對我校見學生青年群體的特點(見習人員數量大、專業覆蓋面寬、專業技能層次差異較大、教育教學能力偏低和經驗缺乏),學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讓所有教師明確:通過學校的見習,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就業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促進大學生就業是服務青年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大學生是社會中最富有朝氣、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創造性的群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將生力軍培養成主力軍,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將潛在的人才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見習崗位、見習單位、見習機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因此如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搭建好這個學習、工作并從中得到鍛煉的平臺是我校上下認真思考的問題。平臺搭建好了才能為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創設應有的環境,才能從根本上滿足從教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迫切心理需求。

大學生見習是大學生進行業務適應及考核的一種制度,不是勞動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我國現行人事制度下的一種做法,通過在我校見習提高他們教育教學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不久的將來在教育的沃土上生根發芽、成長壯大做好鋪墊。

二、找準支點,發揮特長,為青年大學生成長提供契機

針對我校接收的見學生的專業分布特點和我校各專業學科發展的實際,將大學生按專業和個人能力水平分配到不同教育教學崗位。有教學、實訓、培訓、招生等崗位,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成長與個人發展相結合、學科知識與社會知識相結合,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相結合。全方位促進青年大學生成長,例如:哈師大數學專業的大學生張靜老師,在高中和大學期間數學基本功扎實,教育理論應用比較自如,教學方法新穎,班級氣氛活躍,深受學生歡迎,見習半學期后學校大膽啟用她擔任高三數學高考輔導教師,她采用“低基礎、小步子、慢行走、漸提高”的原則方法和今年中職升高職考試全區前十名中有七名學生是她執教的,單項和平均成績均遠遠高于其他學校;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孫興旭,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給學校設計彩頁的招生簡章,連續三年設計制作賀年卡,并給學校工藝美術專業基地進行設計方案的指導,深受師生好評,代表我省參加全國中職學校素質教育類專業學科 說課大賽----美術欣賞,獲得二等獎,為省、區、校贏得了榮譽;見學生王中華,在高中學習電工電子專業,在大專學習了計算機網絡專業,在兩年多見習期間自考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本科,動手能力強,知識面較寬,平時兢兢業業,學校大膽聘請他擔任普通高中班的信息技術課,深受學生的歡迎……針對不同見學生的個性和專業特長,給他們創造成長和鍛煉的機會,使之在鍛煉中成L、在成長中進步、在進步中感受職業的樂趣、在體驗職業中創造價值、在品味價值的過程中感悟人格的尊嚴,使之更加堅定信心,為更好地從教、終身從教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全面關注、一視同仁、切實解決見學生的后顧之憂

見學生最普遍、最迫切的心理需求是個人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見習單位最想得到的是學習和進修的機會。結合見學生的心理需求,學校具體采取了如下辦法:

第一,深化見學生的發展規劃,從定制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入手,幫助大學生制定了個人三年發展規劃,使之在學校見習期間有了明確的目標,并為之奮斗。第二,鼓勵和支持見學生參加國培、省培以及其他行業職業培訓,提高專業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三年來見學生中有1 人參加了國家級專業骨干教師培訓,13人次見學生參加了省級專業骨干教師培訓,參加其他各種行業培訓的有23人次,校內培訓多次。第三,學校利用創業基地的優勢對見學生開展就業與創業教育培訓,教育引導見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破除“等、靠、要”思想,以進取、求實的心態應對就業、擇業、創業帶來的競爭和壓力;鼓勵他們接受社會挑戰。第四,學校在職稱評定,優、先、模評選、發放各種福利時,一視同仁,與正式職工一樣待遇,使之有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在他們心中形成了“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榮辱觀,加強了學校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三年來有12人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有36人次在論文評選、課件制作、公開課以及其他基本功競賽中獲得省、地級的獎勵。上述成績的取得無疑對專業教師快速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成長論文:漢區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目標與過程培養探討

【摘 要】少數民族大學生個人成長與目標實現程度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育人的工作的實施質量,關系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專業素養、身心健康、社會認可等多個方面。本文試就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及認知的過程、實踐的過程、凝練的過程展開探討。使少數民族大學生重視“目標與過程”,從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漢區高校

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國家十三五教育發展綱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大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取得了長足進步。為進一步遵循教育規律,適應國家對各類少數民族大學生人才的需求,滿足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渴求。本文試就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目標與過程培養進行探討。

1 成長的概念與成長目標

成長,即長大,長成成人,泛指動物或事物走向成熟的^程,簡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斷變得更好更強又成熟的一個變化過程[1]。成長的人生意義在于成長中,會學會感恩、學會團結、學會自立,會學會很多很多;在于會認知:真、假、善、惡、美、丑。

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一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必需思考以及親身經歷的過程。但是,很多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成長的概念、目標并不明確,認為處理人事等工作能力的提升即是成長。《周易》有言:勝人者力,勝己者強。這說明,工作能力的提升只是一個基本的過程,只能稱之為“進步”而不能定義為成長。筆者認為,真正的成長,應該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我、明確自身能力特點,克服短處,改進不足之處,發揮特長優勢,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理念,成為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這里所說的核心競爭力理念,是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在不斷地學習、實踐過程中結合自身特點,形成的對工作價值的認識以及相應的工作模式,是一種在任何工作中都能找到切入點的工作理念,具有一種有自身特色、獨一無二的特質。

成長目標,即根據個人興趣及所擁有的基本能力和當下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生存狀態的過程,并找出達成目標所需采取的步驟。從長遠發展的角度明確自己的方向,選擇方向中關鍵和重要問題持續不斷地堅持下去。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一時的需要或功利目的輕易改變方向。針對在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目標分為學習目標和生活目標。學習目標致力于發展熟練的新技能、掌握新方法和新概念。生活目標則通過尋求關于自身能力的肯定性評價,能夠順利完成新任務,適應新環境。心理學家 Machr和Nicholls提出三種目標:任務目標、自我目標和社會目標。其中社會目標包含社會贊許目標、社會責任目標和社會交往目標。往往社會贊許能促使青少年特別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沒有興趣的任務時表現出較大的堅持性。人是需要不斷進步的,勇于嘗試和直面困難才能有長足發展,固步自封則難以為繼。[2]因此,當個人的一定成長目標激發出其學習動機時,動機就成為了其成長目標與成長結果中的橋梁,成為實現成功成才不可忽略的因素,有時甚至成為學習的直接目的。由此,不同的成長目標激發學生產生不同的動機過程,從而影響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未來。

2 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的過程

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要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理念,筆者以為,需要經過三個過程:認知的過程、實踐的過程、凝練的過程。

2.1 認知的過程

認知是一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尤其是年輕的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需要首先完成的一項工作。許多剛剛成為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同學,創新能力、組織能力都很優秀,但是很難具體策劃、完成一項活動,或者策劃的活動無法審批通過,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對工作基礎、背景、環境的認知,以至于設計的活動方案不符合實際情況,不具有可行性。認知工作基礎、背景、環境,應該是本著客觀的態度、平和的心態進行,這是一個“接納”為主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評價”為主的過程,重點要知道“是什么”,而不是“怎么樣”。當然,在認知的過程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把昨天、今天、明天連起來看,要既看到現狀,又要看到發展趨勢。

認知首先是對我國國情及當今國際形勢的認知。熟悉我國國情,了解當今國際形勢,才能知道我國未來發展方向,才能明白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才能站在足夠的高度去理解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才能把握一切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則。其次是對省情、校情的認知。各省有自身的發展特點,其工作重點也各有不同;各地方高校更是具有自身的特色,其工作重心往往是結合省情、校情決定的。只有把握省情、校情,才能找到開展工作的具體方向,才能使自身工作富有意義,才能保證組織活動的可行性。再次是對同學意愿的認知。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相對更喜歡和本民族的學生相處,只有清楚什么是同學們喜聞樂見的,什么對同學們有益,什么樣的方法容易為同學們所接受,才能保證學習、生活影響力和覆蓋面,才能起到實際作用。最后,是對自身職責的認知。職責決定了一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自身則決定“怎么做”。明確職責,輔以合適的方法,身體力行,才能保證成長的真正進行。

認知的過程是一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的基礎過程,也是任何學生工作開展的過程,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名優秀的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要用豐富的人文素養來積淀自己,要有感恩心、忠誠心、道德心以及平和的包容心,而這一切正是建立在有一個良好認知的基礎上。

2.2 實踐的過程

實踐的過程就是具體開展工作的過程。通過第一階段的認知,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國情、省情、校情以及學生的情況、同學的情況、自身的職責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組織能力,形成了許多片斷性的認識。這個時候就需要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運用這些認識去指導自己開展學習和工作,并在實際問題中檢驗自己的認識。

實踐過程中要注意保持理性的思維方式,多從自身找問題。很多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停地抱怨組織、抱怨他人,這是不可取的。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要清楚的認識到,自身的認識并不完善,存在片面性、片斷性,而且感性認識居多。這些認識并不見得符合實際情況。其次,生活的基礎環境是既定的物質基礎,并不是能夠隨意改變的。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應首先考慮如何改變基礎環境,而應當學會調整自身工作方法以適應環境。其實,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要有平和的包容心,而包容心的基礎是自省心,吾日三省吾身也。

實踐的過程中要學會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自我,找尋自我,明確自身特色。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形成的認識是片面的、片斷性的、不連貫的感性認識,實踐的過程中要注意不斷修正自身認識,去繁就簡,去偽存真,達到理性認識;要注意將各個方面的認識連起來、融會貫通,形成一個對工作的整體認識。同時,更要從“認識他人”轉變為“認識自身”,了解自身性格、做事方式、長處短處、適合的學習生活方式,將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整體認識與對自身的認識,在實踐的過程中結合起來、不斷檢驗。

2.3 凝練的過程

凝練的過程是一名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最關鍵的環節。經歷過實踐的過程后,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自身、對學習生活都有了一個理性、科學的認識,凝練的過程就是在此基礎之上,將學習生活與自身的認識結合起來,將這些認識上升到一個世界觀的高度,形成一套自己對人生、對工作、對是非、發展、成功、好壞、取舍的一套符合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的獨特見解、核心理論,并由此形成一個真正適合自身的學習生活方式、工作套路。核心理論是一個真正將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人生的認識、自身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理論,是一個能與各種正確價值觀相貫通的理論;由此派生出的學習生活態度,是一個在任何工作環境都能找到切入點并和自身特點有效結合的能力。

凝練的過程是不僅僅是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生活能力提升的過程,更是一個成長、成人的過程。是“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的過程。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有著良好的求知心、責任心、進取心,是一個敢于擔當的人;有著感恩心、忠誠心、道德心,是一個人文積淀豐富的人;有著包容心、自省心,是一個平和的人。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才是一名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的最終目標,也只有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才稱得上是品W兼優的少數民族大學生。

3 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是目標與過程的有效結合

少數民族大學生個人目標實現程度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育人的工作的實施質量,關系到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專業素養、身心健康、社會認可等多個方面。在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不同方面,每位大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目標,既使目標相同,過程和結果也迥異[2]。少數民族大學生應把對目標與過程的認識有機的結合起來,深刻把握“目標―過程”的內涵,在制定目標和執行過程中,對各階段、各環境、各方面進行有效管理。同時,注意理性的認識、制定目標、量化目標,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及時自省,分析改進不足,以使得目標順利實現。另一方面,善于擁有一個“發亮的眼睛”。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以查漏補缺。加大外力的采購,以自身的優點換取別人的優點,使別人的優點為自己的目標實現所用[3]。

總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成人的過程,更是一個永無止盡的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目標―過程”習慣,并使之形成“認知、實踐、凝練,再認知、再實踐、再凝練”,不斷重復修正,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最終,我國高數民族大學生必定大有作為。

大學生成長論文: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研究

【摘 要】在網絡快速普發展的現代社會,許多群眾在網上所留的網絡評論和他們自己的觀點成為了網絡輿論,而在網絡上活躍的網民大部分是大學生群體,在許多大事件的評論中常常有大學生的評論。正因為如此,網民經過許多網絡事件過后形成了網絡民粹主義思潮,但網絡民粹主義思潮有著極端、盲從、不理性的特征,并由虛擬網絡潛入了現實生活中,經常引起群體事件。現在的部分大學生群體正在被這思潮所侵害,對學生形成了非常消極的不好影響,并且還影響著高校對學生的教育事業。

【關鍵詞】網絡;網絡民粹主義;大學生

前言

由于我國的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在公眾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許多民眾經過新聞網站的評論、論壇、微博、日志、網絡社區等發表自己觀點在網絡上進行互動,構成網絡的輿論,讓互聯網成為了自由、民主的互動平臺。

一、網絡民粹主義的特點

大學生已經是經常活躍在各大網絡平臺的主體。這幾年經過網絡上的一系列的網絡事件,網絡中的網絡民粹主義思潮正有所體現。這種思潮使得網民經常發出充滿著語言暴力、進行著人身攻擊和煽動的言論,并且這種思潮從網絡已經潛入現實生活,引起群體事件。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不公平的事件在網絡進行聲討、抗議、發出不滿,因網絡的過激言論的推動下使群眾情緒失控,讓網絡充滿了非理性的言論。并且社會也受到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在校大學生也收到了很大的影響,使得高校大學生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遇見很多困惑,高校的教育正經受嚴重考驗。網絡的高速發展導致了網絡民粹主義的誕生,讓它擁有了網絡

1.超現實的絕對平等 。

在現實生活中有各類監管和制約,而網絡則是一個民主自由的交流平臺,它沒有監督限制,更沒有很好的監督體系。而網民在種自由的網絡環境中,就會在網絡評論里不會顧及法律和道德的約束,表面上網絡是一個民主、自由、寬容的表達平臺。但有一些網民,隨意的發泄個人的不滿,發出公共事件不負責任的隨意言論,渾水摸魚,利用弱勢群體和人民大眾的名義實現自己的利益,刻意使得大眾群體與精英群體、民間與政府之間形成對立的關系,而在缺少對事件真實的了解的狀況下鼓動對立情況,發表個人情緒,加劇了群體的對抗,導致不同階層的仇視,進而出現信任危機,放大了社會矛盾,很可能制造出分裂社會的結果。

2.無社會責任感以及無意識盲從 。

而網絡空間中網民是可以匿名的,因此就引發了法律、道德、責任等監督形式的缺失。并且網民在虛擬網絡為了得到認同感,通過跟風他人 、盲目發表言論。那就是沒有自己想法的盲從,致使網絡輿論出現大量不理性的言論,而且網民在這種盲從中失去了自己的思想,體現出群體的無意識狀態。在這種集體無意識狀態下很容易被煽動,再加上網絡幕后推手根據不同目的和利益造謠生事,造成網民情緒的集中爆發,更可能讓網民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3.網絡民粹主義的具體立場上表現出反權威、反精英、平民利益至上等 。

網絡中社會公共事件、官員、富二代等常常會被拉入網絡輿論的中心地帶,即使它是在理性和合法的范圍內的,并且是一種輿論監督。但在網民之間漸漸形成了極度推崇大眾人群利益的觀點,認為精英集團掌握了大部分權力、財富、文化等資源,體現對精英群體敵對、排斥的情緒,并且進行批判。而一些官員、專家、教授、富豪等精英人群常常會被拉入網絡輿論的中心。只要是精英階層和老百姓出現沖突,網民絕對性的會倒向老百姓。而大多數批判性的發言論的網民基本不會去核查事件真實性、客觀性,只要是精英、權威代表,就會被批判。在網絡輿論上常常會發出仇視官員、富商、城管、警察的非常極端的言論,從而在輿論上深刻了精英人群與普通民眾之間的對立。許多網民在這種網絡輿論的環境下,常常會被帶入非理性狀態中,一些易暴躁的網民在一些極端輿論推動下成為破壞社會的工具,被一些壞人所利用。

二、網絡民粹主義對高校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在互聯網飛快發展的社會,網絡有著開放性、匿名性特點,讓網絡民粹主義非常難以控制,并且影響非常惡劣。在網絡虛擬社會中主要是那些高校大學生,他們常常使用網絡來獲取知識和信息,作為新一代,他們崇尚個性,并且通過各式各樣方法在網絡上得到關注和認同,但他們常常不會對網絡上的信息加以辨別,非常容易受到網絡民粹主義思潮不好的影響,進入網絡民粹主義的情緒陷阱,給大學生成長帶來許多困惑。

1.歪曲學生的價值觀和政治認知 。

網絡民粹主義在網絡公共事件有著不分是非黑白,反對政治權威的特點,對精英人群進行不合理的批判,對平民人群無條件的支持,破壞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及政治制度,大學生持著完美理想主義態度、思維活躍、有責任感,非常需要得到認可,但是缺乏社會經驗,理想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實現,因此傾向于網絡,成為活躍在網絡的主體,他們很容易受到網絡言論的影響,為得到網絡上的支持和關注,他們總尋找網絡評論風向標,受到網絡民粹主義的極端情緒影響,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產生不理性的政治情感,并且加劇了社會精英階層和平民的矛盾,使仇視富人、排斥精英人群的想法在大學生中蔓延。

2.大學生易受蠱惑 。

網絡民粹主義人群會抓住一切機會,對社會公共事件不但發泄極端情緒,還進行對社會的動員,網絡民粹主義不只想在網絡中,在別有目的和用心的幕后黑手操縱下還準備沖出網絡限制,來到現實社會的政治運動中。大學生由于血氣方剛,會容易被這些極端言論迷惑,陷入到傳播極端言論的陷阱去,被他人利用,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三、針對高校教育的一些建議

1.高校需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改進 。

各高校作為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理論課程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其中的重要表現就是教學形式化,許多高校和學生非常不重視思政理論課,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夠、 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夠好。因此這就要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課程教學環節,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應該與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并且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聯系學生的思想動態,全面深刻、準確的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同時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除了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外,還要進一步把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要將目光放長遠。

為了防患于未然,輔導員要不斷提高自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能力。除了主題教育、個別談心、黨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外,更應該圍繞網絡社區運用、網絡輿情管理、網上思想教育引導等內容,提高開展網上教育、管理、服務及網絡引導能力。應當辯證地看待一定的功利性,因為一定的功利性可以起到促進年輕學子滿懷激情為之奮斗的作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不是不存在的,但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不能要求所有人的精神境界被瞬間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所以我們可以在允許一定功利性存在的前提下,加強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深層次教育,使得他們對名利的追逐統一轉化為對實現社會和諧、人民真正安居樂業這一宏大愿望的追求。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發展成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積極的影響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為他們多角度了解社會提供窗口,進而促進多維思考問題,并與主流價值觀形成互補關系,促使他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做出理性的判斷分析。

四、結語

消極的影響是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存在必然導致指導思想的多元化,致使他們的價值取向多重、思想觀念混亂,以致人心渙散,出現信仰危機,行為錯亂等不利情形。為此,更加需要我們進行正確引導,抑弊揚利,讓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大學生成長論文: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作用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本文提出應針對學生在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對比.找出形成差距的原因,并通過目標導學與學習生涯規劃.樹立優良班風學風,建立預警管理機制等方式培養大學生。促進其成長成才。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成長成才引導作用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它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輔導員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線,其工作有效與否直接影響著大學生能否成長和成才。高校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在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增強實效性。

一、學生成績對比調查

我們對同一學院、同一年級、相似專業的學生大學四年的綜合考試成績,以及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和報考研究生的錄取情況等作了比較分析。

同一年級,相似專業的學生學習的情況和效果也有很大的差距。

二、產生差距的原因分析

1 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與理想

我國中學教育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弊端。使得許多學生以上大學作為人生奮斗的唯一目標。一旦上了大學,目標得以實現,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奮斗方向,感到不知所措。大一的新生還有對大學生活和專業課程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課程難度也不大。但是新生面臨著從對父母的依賴到獨立生活的轉變等諸多問題,這對其學習效果產生了較大影響。進入二年級之后,大學課程難度加大,自主學習時間增多.一部分學生沒有奮斗方向和合理的學習安排,就會落伍;一部分學生掌握了學習和生活的主動權,自然會在各方面取得優良成績。到三年級。多數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有的準備考研,有的準備就業,有的準備出國,他們通過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部分學生還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習態度依然不端正,學習動力缺乏.學習效果很不理想。

2 缺乏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心理素質

隨著高等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的擴招,偏遠地區的學生和一些教育比較落后的地區也有很多學生有機會上大學。這也使得同一年級學生人校時掌握的基礎有了不小的差距,比如有些邊遠地區的很多學生英文的英標不會讀,最基本的英文字母發音也不準確;由于高考選科的不同,有的學生對大學的一些課程沒有良好的基礎.需要從中學內容開始自學;還有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把大學的成績作為考察自己的唯一標準,一次考試失誤而一直自責,以致心理壓力太大,給學習造成更大的影響。這部分學生就成為學校的弱勢群體。

三、采取措施。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1 目標導學與職業生涯規劃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成為支配人們行為的持久的精神動力。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成長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上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許多學生都為離開父母,離開家鄉,獨自闖天下而興奮。他們覺得自己上了大學,已經是成人了,可不知道自己的理想,為自己的不成熟而焦慮,為沒有目標而感到迷惑。實際上,19--23歲的年齡是人生的選擇時期,不確定的因素很多。沒有準確或固定的人生方向也很正常。但是,在人生的征途上,實現了一個奮斗目標之后,需要及時確定下一個目標.才能使自己有明確的前進方向,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目標導學就是幫助學生樹立一個近期的目標,讓這個目標來指導學生的生活與學習。

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確立自己的近期和長遠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大學生就不會對課余的生活感到空虛。要針對學生所學的專業進行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的發展前景,激發他們以最大的熱情去學好專業知識,以真才實學去競爭謀職。當代大學生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他應該做什么,而是要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個全程、全體、全方位的教育過程,它通過科學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形成合理的生涯規劃,幫助每一個大學生充分發揮天賦條件,同時彌補和完善本來不具備的或者心理和能力上不足的方面,最終達到個人的生涯發展目標并滿足社會的需要。它啟發、幫助每一個擇業者從自身的愿望和特點出發,采取最佳的途徑服務社會.并逐漸實現自我發展的最優化。

對于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分為兩步。首先,大學生在進校后應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和個性特征盡快確立大學階段的努力目標,提高自己適應社會和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能力,為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大學生在初步了解社會需求和各行業發展前景的基礎上,通過自我評估、環境評估等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尋找一份能夠使自己施展才華和抱負、實現自身價值的理想工作。

通過目標導學,很多學生在大二就給自己制定了報考研究生的目標,并在三年級逐步明確報考的學校和專業,同時進行系統的復習準備。例如A和F班,原本一年級的補考率還高于年級平均,但是進入三年級之后許多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端正了學習態度,最后在報考碩士研究生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 樹立優良的學風班風

學生的成長成才受環境的影響較大。學校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班風和學風建設是首要的。優良班風的建設首先需要一個有凝聚力和責任心的班團組織。班團干部既是班級日常工作的骨干和帶頭人,又是輔導員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助手,更是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首先,選任的班團干部要熱愛集體,在工作中敬業奉獻,敢于管理,敢于負責。他們不僅要在思想素質、學習成績、組織能力等方面出類拔萃,還要在班級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響力。同時,需要加強對班團干部的培訓和教育,幫助他們完善工作藝術和工作方法,做到嚴于律己,團結同學,更好地起到模范作用。例如舉辦講座形式培訓教育他們提高自身素質,明確各自責任,組織參加素質拓展訓練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定期給班長或其他干部召開討論會議,匯報各班的情況,交流工作心得。

其次,班級要經常組織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活動來拉近同學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合作中互相幫助、團結進取。逐步培養每位同學的集體意識、榮譽感和合作精神,等等。有了良好的班風,好的學風自然就會形成,例如B班的學生干部從一年級開始就發揮了很好的模范作用,每天同班的學生在一起上學習自修,并經常組織各項活動。良好班風讓班級的所有同學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因此四六級英語考試通過率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

3 建立預警監控管理機制

大學生由于家庭背景、地域文化及生活條件的不同.會呈現出個體差異,這使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種種問題。要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或者預防問題的擴大。需要建立合理的預警監控系統。

首先,要做好入學預警教育,也就是用往屆學生的典型事例及規章制度中的懲罰性條例來教育和告誡學生.使學生了解動態,明辨是非真偽,并結合自身實際確定成才目標,從而起到檢查、監督和激勵的教育效果。

其次,輔導員要跟學生有良好的溝通,溝通是思想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讓學生愿意講心里話,主動交流溝通,輔導員才能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確實做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色和存在的問題。

最后,要將收集到的各種學生反映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并分別管理。例如有些學生家庭貧困,在開學初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建立貧困生檔案,通過校內外助學金、教授愛心助學金、申請臨時困難補助等多種方式及時給予他們生活上的幫助。有些學生來自偏遠地區,學習基礎較差,沒有信心,通過談心、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鼓勵他們放下包袱、戰勝困難、勤奮學習、立志成材。有些學生迷戀網絡游戲或者魔幻小說,先通過教育引導,使其下決心改正,再讓班級同學多關心幫助和督促.輔導員老師也要定期檢查這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這種預警管理機制的方式,能夠及時發現和識別學生潛在的和現實的問題并向學生本人和家長告知,警示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形成合力來預防大學生偏離正常的學業軌道。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例如E班和G班大一的補考率較高,且集中在某幾個學生身上,通過預警教育,學生及時意識到問題,及時改正,最終順利完成了學業。

大學生成長論文:當代大學生成長機制探析

摘 要: 大學生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他們的成長不同于小學生、中學生的成長。本文從客觀社會環境和個人主觀能動性兩個方面探討了影響大學生成長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目前大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幾個誤區,如功利心強,只顧眼前利益;好高騖遠,不思學習;成才的心理素質較差等,并針對現狀結合其影響因素,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成長 因素

一、影響大學生成長的因素

大學生成長的機制十分復雜,影響大學生成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客觀社會環境和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兩方面。

影響和制約大學生成長的社會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首先是社會經濟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是大學生成長的首要條件,是大學生成長的土壤。其次是政治因素。當社會政治制度所代表的新的生產力,處于上升的進步時期,就會人才輩出,群雄崛起。再次是思想文化因素。思想文化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精神環境,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他們認識自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責任感都有直接的影響。健康的、正確的思想文化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必要條件。

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是無法回避和排除的。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成長的空間。高校的環境對大學生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其中比較重要的主要有優美的環境、濃郁的學術氛圍、一流的設施、優秀的教師和管理人員隊伍、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設備精良的實驗室等。

在客觀的社會環境制約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具有更為直接的決定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與人的自我意識分不開的。所謂自我意識,就是人對自身狀況的感覺和認識的綜合判定,亦即人對自己存在狀態的整體意識,進而言之,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和自己與客觀世界之間關系的認識。自我意識是通過自己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等形式實現的。自我意識是人所獨有的,是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大學生可以利用自我意識和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分析復雜的社會關系,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進行一定的選擇,并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對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可以說,人的成長道路是在環境作用于人,人又能動地作用于環境的實踐過程中開拓出來的。大學生要充分利用主觀能動性培養自己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在大學生的成長中,機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事物的變化發展如果沒有內部根據當然無從談起,然而缺少了外部條件也難以奏效。如果說一個人的勤奮、才能等主觀因素是成功的內因的話,機遇則是成功的外因。一個人的知識、才能等主觀因素固然重要,但若沒有機遇也是不行的。在人成長和成才的道路上,機遇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大學生要善于把握機遇,抓住機遇以實現自己的目的。

二、大學生成長中存在的誤區

各種因素制約著大學生的成長,同時,在復雜的環境下,大學生的成長也呈現出多元的趨勢,并且出現了許多成長中的誤區。

(一)功利心強,只顧眼前利益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在專業的選擇上,市場上什么熱,就選什么學。“專業不深,熱門就行”。據有關高校統計,有49.5%的大學生把“經濟收入高”作為考慮畢業分配去向的先決條件。現在的大學生中擲地有聲的口號是“到外資企業去,到城市去,到最有錢的地方去”。還有一部分學生把過多的時間放在勤工助學或兼職上,而忽視了自身專業課程的學習,圖眼前之利,而無長遠眼光。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功利化傾向十分明顯,和同學交往相處,對己有利則交,無利則疏,甚至對老師、領導也是如此,為追求個人目的,千方百計拉關系,一旦大功告成,就判若兩人。少數學生的功利思想已到了令人憂慮的地步。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它使少數人唯利是圖。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大學生在價值取向出現了一定偏差,最終導致了功利主義的產生。(2)利益驅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人們的商品意識不斷增強,當代大學生也不例外。經商或打工使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專心讀書,經常曠課,成績、素質都明顯下降。(3)家庭經濟困難。上大學要繳納一筆數目不小的費用,這使部分學生、家長在經濟上難以支付,壓力較大。這些學生中的一部分人因打工而花費了過多寶貴的學習時間,荒廢了自己的學業。

(二)好高騖遠,不思學習

有不少的學生有較高的成才目標,也有較強的成才動機,如有的學生立志考研,有的學生想出國留學,有的學生想進機關或事業單位工作。這其中有許多學生是具有實現這些目標的實力的,可是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卻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具體表現就是這些學生不思學習,缺乏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學習是大學生成才的主要途徑,但部分大學生,雖有較強的成才動機,可是學習能力較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求知欲不強,專業興趣不高,坐不得冷板凳。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能重視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是把遠大的目標與現在的學習結合起來,僅有理想,卻沒有刻苦勤奮、求真務實的精神。

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家長對學生的期望過高,影響了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2)學生對就業的基本形勢和趨勢缺乏明確的認識。許多人沒有認識到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職位競爭將加劇等,因而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三)成才的心理素質較差

成才心理素質也是影響大學生成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據研究發現,大學生成才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素質:一是堅定的思想、信念,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二是培養自己有益的興趣愛好和專長;三是勤奮的精神、執著的追求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四是勤于思考,善于“知疑”,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五是勇于開拓,標新立異,不斷探索真理的創造精神。六是受挫能力。在學生中,普遍存在成才心理素質較差的狀況,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另外,少數學生的成才心理素質較弱,還表現在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較差,具體表現在無法擺脫種種心理的困擾,無法使壓力化為積極的動力,在遇到挫折或不幸時,情緒常常一落千丈,痛苦而不能自拔,對學習不感興趣,有時會嚴重影響生活。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高尚的成才品德。品德修養是人才成長的基礎,制約人才成長的方向。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激發人才成長的潛在力量,它可以鼓舞人才沖破成長道路上所遇到的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使內在智慧和潛能得到全面的挖掘。正是由于缺乏高尚的成才品德才使得學生的成才心理素質相對較弱。

三、建議

針對大學生成長中出現的誤區,結合影響大學生成長的因素,筆者從高校和大學生這兩方面著手提出一些建議。

作為培養大學生的基地,高校要為大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1)學校要正視市場經濟給大學生的雙重影響,結合社會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判斷,提高學生辨別是非、承受壓力、迎接挑戰的能力。引導學生以學習為主,提倡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從事勤工助學活動;(2)要利用“兩課”或其它課程加強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通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不能貪圖一時之利或一己之利,而應把對社會所作貢獻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根本標準。(3)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為困難學生成才提供幫助。對于一些學習成績優異,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學校可考慮通過多種途徑給予他們資助,以順利完成學業。(4)激發學生的成才意識。其一要引導學生明確成才的方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成才目標。其二要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5)加強對學生成才心理素質的培養。利用“兩課”、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對學生成才心理素質的培養。學校要重視,要加大投入,在理論上不斷對學生成才心理素質的研究進行總結,這將對大學生健康成才產生深遠而積極的作用。

作為大學生,必須著眼于自身,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不斷地提高自己,發展自己。(1)要通過就業指導課或大學生成才教育課等形式,認清當前的形勢,結合自身的實際制定成才目標,拋棄一切不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在立足專業的基礎上,做一個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2)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學術活動,如聽一些著名的學者講學,參加學生自己的科研活動等,把精力和時間用到學習和科學研究上來。(3)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學校可組織的一些創業比賽、模擬人才市場等,或參加“挑戰杯”、“創業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干,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

大學生成長論文:加強大學生自我管理,促進大學生成長與發展

摘要: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管理的價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義、管理的封閉性等。加強大學生自我管理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議題。大學生管理要以生為本,以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主線,引導并加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

關鍵詞: 大學生自我管理成長與發展

1.問題的提出

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層的大學生管理中,主要表現為注重高校學生管理者對學生的管理,忽視大學生自身對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視自下而上的反饋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視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功能。盡管近年來,隨著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高校對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等方面給予了高度關注,大學生在協助日常的班級管理、社團活動、學風校風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學生管理的權力更多的是在學工部、學生處、輔導員之間游離,學生對自身的管理權力是極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調動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發揮大學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臨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特征及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挑戰,有必要對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考察與反思。

2.我國高校大學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管理中價值取向的偏失

我國高校的大學生管理實踐中,忽視大學生主體性、個性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嚴重,甚至把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作為自己的“政績”來抓,操作上往往不顧學生態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學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產生,管理工作也就會事倍功半。同時這樣還會導致一些學生功利化傾向,把評優、評獎、入黨等作為自己的積累資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義

2.2.1大學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義。

在實際工作中,部分直接從事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對學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興趣和熱情,平時很少關心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交友等問題,遇到上級部門檢查便臨時部署學生工作,應急而設。

2.2.2學生社團活動的形式主義。

在大學校園里,有許多學生社團缺乏嚴密的監管機制,而且由于當前社團經費基本靠成員集資,實行自負盈虧的方式,為了擴充經費,各社團只是注重自身的宣傳,以盡可能多地吸納會員或社員和吸納資金為目的,同時社團活動的開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終。在社團活動中,有些學生社團并不能提供具有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提高學生能力的各種活動。因此,活動的質量、活動的效果難以得到保障,更達不到以此來發展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義。

目前我國高校在對大學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動及比賽,而忽視對大學生日常狀態下思想及行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學生管理工作者主動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將教育、管理、服務融為一體,而不是僅憑幾次活動、幾場比賽來實現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閉性

大學生管理者與大學生之間存在著隔閡。高校領導往往忽視了大學生管理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在有意無意之中將學生管理者與學生分開,形成學生管理者陣營和學生陣營。有些直接從事大學生管理的人員往往把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作為實現個人某種目的的手段,因此與上層領導接觸多,而不重視與學生的交往與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圖、方式方法、途徑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學生對此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大學生與管理者之間的鴻溝,往往使管理者和學生缺乏溝通,并在大學生中形成消極影響,致使部分學生個人本位價值觀念更加突出,道德行為認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規行為增多等。

3.以“為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服務”為中心,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高校對學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確引導學生,促進其成長、成才,并把社會、家庭、學校等外在要求轉化為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高校要以“為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服務”為中心,增強大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需要特別重視大學生自身的內化和體驗,注重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學生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大學生的思想還處于尚未完全成熟時期,一直以來接受的都是理論和經驗教育,對社會的復雜性和是非性還沒有體驗或者較深的體驗,對一些事物的認識還浮于表面,因此大學生在樂于參與的同時卻顯得辨別力不足,容易誤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對學生嚴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決不遷就,把教育與管理相結合起來。

完善的大學生管理制度應該包括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獎懲管理制度、學生社團管理制度、畢業就業管理制度等。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制度,必須科學、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規律和德、智、體培養的目標,并且管理制度要隨時代形勢及教育發展而不斷完善,且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有了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高校還必須堅持不懈、狠抓落實,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紙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學生自我管理體系

3.2.1加強學生骨干隊伍建設。

學生骨干隊伍是聯系學校、教師、同學之間的橋梁與紐帶,起著先鋒模范作用,是完成學校各項任務的一支重要力量。學生干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拔要公開、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杜絕一些學生走后門等不良行為,克服學生的功利化思想,將那些有熱情為廣大同學服務且責任心強、思想品德好的優秀同學吸收到學生干部隊伍中來。

對于學生骨干人員,大學生管理者要盡力創造實踐機會,通過實踐的磨練,增長其才干,培養其能力,同時開展必要的培訓活動,使其盡快進入角色,端正動機,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與技巧。建立公開公正、操作性強的學生骨干人員考核制度,采用教師、管理者、同學、自身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定期對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成績、工作實績、平時表現等進行多方面評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促進學生骨干努力學習、刻苦向上、不斷進取、奮發成才,防止產生凌駕于其他同學之上的優越感,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能力。

3.2.2發揮班、團學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導作用。

大學生日常管理是一項繁重瑣碎且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如果大學生管理者事事親歷親為,不僅易于陷入疲憊不堪的狀態,產生職業倦怠感,而且沒有時間對自身工作進行總結、反思與研究,不利于學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長遠發展。因此,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生會、班、團干部的職能,大膽放權讓學生干部參與學生工作管理的全過程,如早操、寢室、晚自習、上課考勤、教室、班級等方面的管理,發揮他們在處理、解決問題中的主導作用。這樣不僅減輕了廣大學生管理者的工作負擔,而且培養了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其主人翁精神。

3.2.3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主動參與,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大學生不僅是高校管理的對象而且是管理的主體之一。缺乏大學生自身這一主體的任何管理活動,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難盡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亂的。因此,高校學生管理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為學生服務的管理意識,做學生自我教育與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全員參與,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應創造良好的競爭與育人環境,實行班級干部輪換制度,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進取心,擴大學生干部群體,給全體大學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華能力的機會。高校應通過為同學服務的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等,與時俱進,為學生的成長成才與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3加強管理者與大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力爭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動首先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如果在交流中忽視平等性與理解性,管理必然失靈。行政管理與大學生自我管理是大學生管理者們應當考慮的首要關系,學生管理層要簡政放權,在學生的宿舍、伙食及環境衛生等方面提倡學生的自我管理,在發揮學生自身作用的同時給予恰當的行政指導及引導,以平等對話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學生的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要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能夠積極進行對話的心理環境和氛圍,始終以平等的態度關注正在發展、成長的學生,既尊重他們的思維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們的個性。大學生在平等交流的對話中即管理實踐中,體驗人格的尊嚴,真理的力量,交往的樂趣和人性的美好,進而張揚自己的主體意識,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

總之,大學生的管理理論要與時俱進,管理實踐要因時、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高校要結合本校發展現狀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實事求是,既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處。高校應以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主線,把加強管理與教育結合起來,以管理活動來教育學生,以育人來促進更好的管理。

大學生成長論文:公益服務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摘 要: 公益服務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公益服務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開辟大學生就業新途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深刻認識公益服務的重要作用,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公益服務事業中去。

關鍵詞: 大學生 公益服務 成長成才 深遠影響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有這樣的表述:“要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探索和建立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新機制,引導學生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參與公益服務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一種重要方式。公益服務從狹義的角度講主要是指從事慈善、環保、社會服務等活動。從廣義的角度講是指以促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公益事業發展為目的的活動。例如:廈門大學“南強鄉村學社”以“發展鄉村文化事業”為宗旨,以“鄉村有所圖書館”項目為載體,引導大學生投身新農村文化建設事業。學社的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建成100所具備“民間?公益?開放”特征的鄉村圖書館。截至目前,學社已在湖南汨羅、福建長汀、寧德和四川什邡成功捐建了四所鄉村圖書館。

近幾年來,隨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公益志愿精神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積極投身公益服務中,在公益工作中錘煉品格,增長才干。公益服務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公益服務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各種西方思潮大量涌入中國。與此同時,國內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體制轉軌加速,新舊文化劇烈沖突。在這樣的形勢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道德行為等各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部分大學生沒能抵擋住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出現了價值觀被金錢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功利化、自我化傾向,具體表現為重物欲輕理想,重索取輕奉獻,重享樂輕奮斗,重個人輕集體,重技能輕道德,等等。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思政工作者責無旁貸。思政工作者不僅要通過傳授馬列主義理論知識來培養大學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且要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具體的實踐中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參與公益服務為大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這些充滿激情和理想的青年學子放棄了節假日的旅游休閑,或是不畏艱險,徒步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為災區的孩子們送去一份關愛、一份溫暖;或是振臂疾呼,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環保事業貢獻力量;或是學以致用,為醫療保障體系無法覆蓋的邊遠山區帶去健康和舒適……

通過積極主動參與公益服務,大學生能放下功利心態和焦躁情緒,培養起對社會的關注和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從而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樹立起甘于奉獻、以振興祖國為己任的價值觀。

二、公益服務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公益服務,并不僅僅限于為受災同胞捐錢捐物,幫孤寡老人打掃衛生,頂著烈日在大街上做宣傳,等等。公益服務,可以有著更高級的表現形式,如廈門大學“南強鄉村學社”運作的“鄉村有所圖書館”項目、新農村建設調研和工友培訓等。在參與這類公益服務的過程中,大學生不僅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提升了社會責任感,而且使自身才能得到很大的鍛煉提高。公益服務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1.培養洞察能力

從事公益工作要有對社會的全面了解和敏銳的洞察力,能找出老百姓關注的話題和熱點問題。只有好的受關注的公益項目才能引發共鳴,引起關注,形成全社會的合力。廈門大學“南強鄉村學社”敏銳地發現,在當今的中國農村,書籍資源極為匱乏,老百姓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農村老百姓一是無錢購書,二是無處購書,三是雖手有閑錢又有處購書,卻沒有將資金投資于智力開發的意識。這些原因造成農村老百姓知識面狹窄,農村精神生活匱乏,引發了許多農村社會問題。“南強鄉村學社”的發起者們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并以此為切入點,開始運作“鄉村有所圖書館”項目,號召全社會出錢出力,為農村老百姓捐建鄉村圖書館、為豐富農村精神生活、提高農村居民知識文化水平貢獻力量。

2.培養交際能力

公益人員經常要與社會各類人群打交道,要就錢物的保管方式、使用方法和交接渠道對公益項目的捐獻人群和受惠人群進行詳細的介紹說明。這就要求公益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汶川地震發生后,“南強鄉村學社”成員們在得知災區臨時學校內沒有圖書館和閱覽室,書籍資源極為缺乏后,克服重重困難,深入災區,考察災情,慰問災民。在掌握了災區的詳細情況后,他們多方奔走,號召社會各界出錢出力,為愛心圖書館和“志愿者之家”購置了電腦、書架、鐵架床等用品,終于在四川什邡市馬井鎮菠蘿村建起了第一座震區圖書館。通過慰問災民和宣講號召等活動,“南強鄉村學社”成員的交際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培養運籌能力

公益組織(包括專業公益組織或公益型學生社團)經常會面臨資金匱乏、物資不足等現實問題,導致公益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公益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源整合能力,充分運用學校資源、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來保障公益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整合學校資源方面,南強鄉村學社的發起人曾直接上書廈門大學校長,詳細闡述了學社的宗旨、目標和運作模式,受到校領導的重視,從而獲得了校方在政策和財務上的大力支持。在整合社會資源方面,學社通過宣傳、溝通、協商、說服、互惠與合作,較好地獲取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在短時間內籌集了上萬冊的圖書資源和一定的資金資源。在整合人力資源方面,學社用圖片展和宣傳片等方式介紹了鄉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困境,通過責任感召和志趣吸引實現了對大學生志愿者的招募。

三、公益服務有助于開辟大學生就業新途徑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通過對全球公益性組織的比較研究發現,公益性組織在吸納社會勞動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隨著工業化的完成,各種社會問題諸如失業、老齡化、貧困群體、社會不平等、婦女問題、兒童問題等,積累成為嚴峻的社會挑戰,國家迫切需要公益性組織參與治理各類社會問題。

1.公益行業蓬勃發展

公益性組織是指在市場和政府之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這些組織包括衛生機構、教育機構、各種專業協會和社會團體、環境保護組織、職業培訓和中介機構等。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公益行業正在成為朝陽行業。2005年“中國公益事業與構建和諧社會”高層論壇宣布,中國有1000多家專業公益機構,10年來共得到近100億元的捐贈。2007年,僅在北京登記的專業公益機構就有60多家,其中基金會40多家,稍有規模的公益組織一般都有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全職人員,志愿者則數量不定。此外,為使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不少跨國公司也設有公益部門,如可口可樂公司、安利公司等。

不斷增長的公益性組織為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提供了重要渠道,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提升社會責任感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實習平臺和就業機會。公益性組織可以提供兩種形式的就業,一類是全職的工作,有固定薪酬,目前就業機會正不斷增加;另一類是兼職,屬于流動性就業。專家指出,公益性組織是蘊藏巨大就業潛力的機構,其發展將為擴大就業開辟新途徑。

2.公益創業方興未艾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為大學生營造有利的創業環境,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成為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關鍵。而公益創業正是大學生創業的一種新興模式。

社會企業家是以社會使命為前提,用商業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問題,用商業規則解決社會問題,以公益事業為主要目標,以利潤為副產品。盈利的目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得對社會使命的追求得以持續。社會企業家多為社會公益組織的發起者和經營者,例如:為印度流浪兒童創設24小時救援熱線的杰魯,為南非艾滋病人建立看護網絡的霍薩,為巴西貧苦牧民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羅薩。他們所發起和經營的這些公益組織,兼顧了公益與效率,并通過適當的盈利實現可持續發展,這種類型的創業就被認為是公益創業。

國外社會企業家的成功榜樣和國內公益精神的弘揚必將吸引更多熱心公益的大學生投身到公益創業中去。而早年的公益服務經驗,將為他們的公益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必有一些大學生通過公益創業成為受人尊敬的社會企業家。

四、結語

大學生通過參與公益服務,首先可以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并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崇高活動中不斷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其次,可以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錘煉品格,增長才干。最后,可以了解到中國公益行業的發展狀況,培養公益人才的基本素質,為將來投身公益事業,開辟新的就業渠道作好鋪墊。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應當充分認識到公益服務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促進作用,積極引導大學生投身公益服務事業中去。

大學生成長論文: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的知心朋友的角色實現以及沖突應對

摘 要: 為應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著力發揮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的作用。本文以輔導員作為知心朋友這一角色定位出發,論述了這一角色的特征、與一般意義上的“朋友”存在的異同,同時還著重論述了如何在學生工作中實現這一角色,以及實現過程中如何應對作為學生的上級管理者之間的角色沖突的問題。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知心朋友 角色實現 角色沖突

關于輔導員的身份,傳統說法有以下幾種描述,輔導員是教師,是干部,是教育者管理者及導師。[1]本文所探討的角色限定為與大學生相處時的角色定位,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所述:“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因此概括地說,在和學生群體的交流中,輔導員應同時擔任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這兩重角色。本文重點敘述了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這一角色的定位、職責與實現等相關問題。

一、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知心朋友這一角色定位的異同

(一)什么是朋友。

我們這里提到的朋友,可以描述成:同學、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誼深厚的人。從社會心理學的角色理論上說,朋友是一個開放性角色,即任何一個人在擔任“朋友”這一角色時,社會成文、不成文規定中并沒有賦予其明確的內涵和外延。換句話說,“朋友”不是一個規定型的社會角色。我們在與朋友相處中所秉持的處事原則和方法也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為維持與他們的良好關系而總結出的原則和方法,僅僅對自身有指導原則,對于他人來說,一般不具有明顯的借鑒性,也不具有更大人群意義上的推廣性和普及性。

(二)輔導員作為知心朋友與一般意義上的朋友的異同點。

從工作職責上說,輔導員需要從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引導學生,幫助高校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同時也需要立足實際,注重解決學生當下的困難,如經濟的困難,心理的困惑等。所以在與學生相處時,我們不僅要以一個“權威者”的身份出現,教育和引導他們的成長,更要以類似朋輩的平等身份出現,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和輔導員說心里話、說真心話。

1.輔導員也應以真誠為相處基本原則,給予學生切實的關愛。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知心朋友與朋友一樣,需要感情的投入,需要在深入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后,從最細微的、最實在的事情入手,給予學生幫助和關愛。同時,與學生相處,和與朋友相處一樣,也應以真誠為最基本的相處原則。在學生犯錯誤時,不應一味地苛責,而要學會站在朋友的立場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議。總的來說,輔導員作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也應立足人文關懷的角度,真正做到發自肺腑地關心學生,這點與一般意義上的朋友是類似的。

2.輔導員應以專業知識、人生經驗為指導,切實發揮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工作職責。

首先,朋友的產生具有選擇性,是人們在社會互動中,在探索定向、情感交際等過程中逐步穩定下來而產生的一種社會關系。朋友是人們根據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興趣和愛好尋覓出的能夠起到交心、互相幫助作用的對象。而輔導員和學生群體是一個預設好的社會關系,關系的建立不具備選擇性,也不存在根據人生觀、價值觀和興趣、愛好互相選定的過程。

其次,輔導員的身份定位是一種工作層面上的定位,我們必須明確,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知心朋友”的目的是要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是一種工作意義上的范疇,同時也是一個單方向的范疇。它要求輔導員以平等的身份“幫助”和“引導”大學生,絕不等于普通意義上的互相給予、互相支持的一般層面上的“朋友”,同時這種“知心朋友”關系也需要借助于輔導員自身的專業知識、社會經驗來駕馭和支撐。我們要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積極向大學生灌輸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當然,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也可能從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并學習,但畢竟不等同于朋友意義上的互相支持,且輔導員的這種獲得是屬于工作范疇以外的,不屬于本文的論述范疇。

二、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的角色實現

(一)充分遵循現代管理公平、平等、民主原則,以民主作風管理班級、學生社團等學生實體組織和單位。

大學生在中學時代受“高考棒”的指揮,基本上處于封閉式或者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之中,習慣于“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管理,對民主的認識比較模糊和淡化,進入大學后,渴望民主和自由的意識逐漸增強,渴望能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中開始新的生活。同時,現在的“80后”、“90后”大學生和以前的大學生不同,他們關注自我,有個性、有主見,早已經不滿足于“唯唯諾諾”,對教師和輔導員言聽計從。因此,高校輔導員應適應現代管理“管理倫理化”趨勢,遵循公正、平等、人道、幸福和民主等基本倫理原則,[2]積極推進班級、學生社團的民主化管理模式。只有民主,才能保證我們與學生的交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一方面,輔導員要按照“班級、學生社團民主化管理”的方案,有針對性地主動為大學生介紹學生實體民主化管理模式的宗旨、內容和操作程序等相關知識,還要引導和教育他們弄懂民主與和諧的關系,從而使他們在班級民主化管理中正確對待自己所享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義務,形成對班級民主化管理問題的理性認識。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輔導員務必做到引導得法,宣傳到位。另一方面,要將民主和平等的原則貫徹到任何一個工作環節,保障任何一個工作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開,使大學生在班級和社團的生活中真正體會到“主人翁”地位。同時,切實保障學生的建議權、反對權,積極采納學生所提出的有價值的建議內容。對于合情、合理、合乎規則的反對也應認真傾聽,如果是正確的必須采納。

當然,為維護學生社團和班級的正常運轉,我們所指的民主絕不是“散漫”的民主,輔導員在管理過程中,也應讓大學生充分理解“民主決策中的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克服“民主”等同于“我行我素,我當家作主”的錯誤觀念等。

(二)排除偏見,兼容并蓄,能夠做到與各類學生的真誠交流。

大學生由于家庭背景、地域文化和生活條件的不同具有較大程度上的個體差異,同時,現在大學生心態開放,在價值觀念和人生取向上也呈現出異常繁雜的狀態,“80末”和“90后”大學生帶有這個時代高速發展、社會急劇轉型的鮮明特征,因此輔導員在工作中,不能以老眼光、老標準來衡量學生,而要與時俱進,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與他們交流。在具體工作中,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切實貫徹以生為本、真誠服務的日常工作原則,做好特殊學生的幫扶工作。

“服務是教育和管理的優化酶,沒有服務的教育和管理是枯燥的”,做好學生的服務工作是對高校輔導員的基本要求。[3]因此輔導員應把以生為本、真誠服務作為日常工作的基本理念,這種服務既可以是日常的事務服務,如教務教學、畢業就業,又可以是師生的促膝談心,無論何種形式和內容,輔導員為學生提供的服務都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被學生感知的、一個個細微的言行疊加呈現的形態。

大學生正處于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和情緒的不穩定,使其在面臨現實問題時,容易產生心理矛盾和沖突。譬如,一些學生由于適應能力差而難以應對學習、生活環境的新變化,一些學生對于未來就業壓力的恐懼、焦慮、煩躁也會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信心,甚至覺得生存沒有意義等,還有一些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經濟困難,給當下的學習和生活形成了阻力,還有一些學生遇到一些突發的事件,急需傾訴和關懷。輔導員要通過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疏導座談會、個別談話和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現狀和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建立起嚴密的防范監控機制。要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人際關系、戀愛、求職等方面的心理矛盾,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

具體而言,輔導員的輔導應涵蓋以下領域:(1)學習輔導,包括對學生開展理解能力、學習方法、應試策略、時間管理等內容的輔導;(2)心理輔導,包括向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和心理治療,及時進行危機干預,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3)生活輔導,包括保健、助學工作;(4)管理輔導,包括對班級和社團指導、社交能力和個性發展指導;(5)職業輔導,包括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就業指導等。

三、輔導員如何應對“朋友”身份與管理者的角色沖突

(一)輔導員作為學生的“朋友”與管理者的角色沖突表現。

“知心朋友”和管理者這兩個角色,經常會出現矛盾和沖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在實踐中,輔導員作為校方的基層管理者,要在校方立場發言,要傳達、執行學校的各項制度、規定。但是學校的政策規定不少與學生意愿相矛盾。此時,輔導員處于校方與學生的夾層中,結果往往是學生理解的要執行,學生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其二,輔導員著重解決的是學生行為的規范性問題,需要傳達、執行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使所管年級、班級的目標和學校的整體目標相一致,這就容易使學生對輔導員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其三,如果輔導員過于偏重感情的作用,就會致使其管理者的形象會受到嚴重的傷害,學生對其毫無懼怕感,喪失應有的權威性。而輔導員對同學要求過于嚴格,或者過于強調人生導師的師道尊嚴,扼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也容易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

(二)應對沖突的突破口。

那么,如何應對輔導員在與學生相處中的這種角色沖突呢?我認為光靠輔導員自身去調節是很難辦到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尋找工作的突破口,尋找新的方向。(1)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管理意識作為學生工作的最終目標。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6―25歲之間,從人的身心發展階段上說,已經步入或即將步入成人期。我們不應該仍用基礎教育的教育方式對待他們,而要把工作重心落實到培養大學生“自我主體意識”上來。因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無論是理論知識的獲得,還是實踐能力的提高,都要通過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實現。輔導員應該注重培育大學生的“自我主體意識”,讓大學生在校園管理中實現從被管理者到自我管理者的角色轉換,通過德育教化培育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規劃、自我服務、自我調節意識,而不是靠學校的學工部門、輔導員等人為學生“事必躬親”。(2)調整學校管理機構建設,全面實現事務化管理模式,以學生事務及其管理在高等教育中具有相對獨立的地位、專門設置的機構、職業化的工作崗位和專業化地管理人員為標志特征[4]。我們應將評優、助學、宿舍管理、社團建設等工作作為一種服務窗口建設,使這些工作直接面對學生,以工作坊的形式服務于學生,同時強化學生有問題自己找輔導老師幫助、直接進輔導機構咨詢的習慣。

對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提出承擔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這一身份的重要性,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化背景的教育動向,也是為了更好地和在時局激烈的變化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實現溝通和交流。學生工作應因時而變,逐步地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除了保證德育為先之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約束和規范外,更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立足服務,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而這些都更需要高校輔導員以“朋友”的身份介入學生群體之中。當然如何更好地在學生工作中發揮這種特殊的“朋友”的作用,有待繼續探討和實踐。

大學生成長論文:加強家校教育,全面提升大學生成長能力

摘 要:長久以來,大學生的行為規范一直困擾著在校師生,近年來大學生文明行為雖有提升,如上車讓座、文明課堂等,但生活學習習慣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陋習,有些阻礙個人發展、有些影響他人生活。我們針對大學生行為規范展開了調查,總結得出若干不良行為。

關鍵詞:大學生不良行為 學習態度 公共意識

一、調查方式及結果

(一)、調查對象

省內部分高校在校生、S大學教職員工。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分為網上問卷和紙質問卷。共發放44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39份,回收率98.87%,其中,男生254份,女生185份。

2、訪談法

與S高校教師、輔導員、后勤職工、留學生交談,詳細地記錄他們所觀察到的大學生的好習慣和不良習慣。

3、觀察法

利用日常時間對周圍大學生進行觀察,直觀了解日常行為。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學習態度不嚴謹和公共意識不強是不良行為的主要表現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對待學習與考試上大多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同時對于公共場合或非直接涉及到自己的事情都表現的是事不關己的態度。這說明當前大學生的不良行為主要表現在學習與公共意識上,即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公共意識不夠強烈。

(1)大學生對考試、學習的態度問題

如何看待大學生逃課或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認真完成作業?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有近15%的同學對平時學習持不重視態度,明確指出這是一種不對的行為人占三分之一左右。大學生經歷過高考后,由于部分高中老師的誤導,認為考上大學就沒什么可擔心的了,便不再重視課堂,對待學習也不像從前那么努力,開始了別人口中的“享受人生”。

如何看待大學生平時不學習,考試前兩天臨時抱佛腳的現狀?

結果顯示有四分之一人的認為大學的考試不重要,混混就過去了。經歷過高考,很多大學生認為那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門考試,但其實并不是,那只是一個門檻,過了那個門檻才能見到外面的世界,大學里的考試是對平時學習的一種檢測,并不是想要證明什么,平時好好地學習,考試才能不擔心,但接近半數的人表示對大學生臨時抱佛腳的行為表示理解,說明大學生們的課余生活非常豐富,比如玩游戲、各種社會兼職等。大學生,作為成年人的一份子,自己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大學生的公共意識問題:

怎樣看待大學生不愛惜公共財產?

對那些在課桌上,墻壁上隨意圖畫的大學生怎么看?

從這兩個問題的結果來看,在公共場合以及對待公共財物上雖然表示反對的人很多,但是仍舊有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人的態度不夠堅決,對不愛惜公共財物的行為表示忍讓,我們不僅自身要提醒自己注意公共場合自己的素質,更要提醒那些自制力不強的同學注意素質,通過自己影響他人,才能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水平。

2、大學生不良行為男生高于女生,且大一和畢業班問題較多

從在對學校輔導員與教師的采訪中我們得知,大學生不良行為的群體分布具有如下特點:從性別比例看,男生不良行為的發生率高于女生;從年級的分布來看,呈現“兩頭”(大一和畢業年級)較多、中間較少的分布特點。

二、大學生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因素

不少老一輩家長和親屬都經歷過艱苦和貧乏的歲月,所以十分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也經歷貧苦,同時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么優秀,工作那么好,學校那么好,不免心生攀比,于是便只想著要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找份好工作,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時刻與別人對比,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可避免的對孩子內心造成壓力。一心只想著孩子將來能找個好工作,而不顧孩子自身的想法,從而扼殺了孩子的興趣,導致現在的大多數大學生們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從小就遵循著與別人的對比,做著自己都不明白為什么的事,以致現在精神寄托不強。到了大學,沒有人再一步要求你做什么,而只給你一個最后的目標,便有很多大學生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留下深深的遺憾。

(二)、學校教育因素

1、高中教師的誤導問題

高中階段不少老師為了鼓舞學生,便說著“這是你們最后的努力了,堅持堅持,到了大學就可以放松了”、“現在好好學,到了大學就好好玩”等等口號,確實誤導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到了大學以后,如果不能及時轉變這種想法,就很有可能在大學快節奏的生活中落伍。

2、忽視大學新生適應問題

高中時,每天的任務單一,不停地重復做題,不用擔心其他的事情,步入大學校園后,課程減少,無人監督,自理能力弱,一段時間內會感到空虛和失落,無事可做,有些同學便開始變得懶散,放縱自己,經常遲到、曠課,出入網吧等娛樂場所,荒廢了學業。

(三)、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一直只想著孩子將來的現實生活,只關心孩子將來是不是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而不注意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的性格可能會被扭曲,對孩子的一生都會造成影響。

(四)、個人因素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學生也屬于成年人,需要為自己將來規劃,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一味地遵循他人安排的道路終究不能成長,大學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從以前“別人給我安排路,我來走”轉變成“我為自己選擇喜歡的路,勇敢地走下去”,不能終日沉迷網絡,只圖享受,而放棄自身的努力。大學是成長的過程,而不是享樂的過程,我們應該在這里學習安身立命的本領,找到自己內心所想,而不是提前預習老年生活。

三、對大學生不良行為的改進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不良行為的表現各異,引發不良行為的因素眾多,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了解大學生不良行為的現狀,根據不良行為的表現與特點,重點分析其成因,積極思考對策,對癥下藥。

(一)、嚴肅大學生對學習與考試的態度

調查了解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待學習持放松態度,緊張的高中生活隨著高考的過去也跟著過去,來到大學以為一切都是輕松的,這致命的一點如何改變,對大學生來講尤為重要。

1、積極宣揚學習的正面典型

不少學生對待學習不認真主要認為學的都沒什么用,以后又用不上,那么多大老板有幾個是讀過書的,在這種心理態勢下,加上社會上那些“大學生找工作困難”“沒人沒關系找不到工作”等言論,遇到學習上的挫折便開始自暴自棄,久而久之便對學習失去信心。所以在學生中要宣揚學習對大學生來講很重要這種觀念,可以宣傳學校的學術成就或學校的科研項目,以學術氛圍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重視日常管理加強考前復習

對于大學生來講,考試前的復習尤為重要,在考試周來臨前,督促和營造良好的復習氛圍,日常管理中,加強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管理,考試掛科率定將減少。

3、考試規則嚴格執行

考試時要嚴格執行考場規則,對待違規舞弊的學生嚴肅處理,平時不努力學習,考試時輕松過關,這是對平時努力學習的同學的一種不尊重,對規則的藐視。如果平時不努力的同學成功輕松過關,無疑會讓更多人不重視平時學習,只關注考試時的手段,那樣學習的意義就不復存在,因此嚴格執行考試規則,是保證對大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強力手段。

(二)、提高大學生的公共意識

不少大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不良行為都表現得漠不關心,對與自己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不管不問,確實讓人擔心,大學生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冷漠?

1、積極宣揚愛國主義教育

在大學生中時刻宣揚愛國,愛黨精神。宣傳積極正能量,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熱愛國家,就會熱愛社會,人也變得高尚起來,對公共財物的感情才會加深,才會對社會充滿希望,對他人更加熱情。

2、歌頌英雄,對服務他人的工作給予支持

歌頌英雄們正義的一面,丑化英雄、惡搞英雄的行為要堅決抵制。學校、社會對那些幫助他人的人要予以支持,加以鼓勵。倡導大家幫助他人,共建和諧社會。

(三)、加強對大學生平時生活的教育

1、與學生平時的溝通

大學校園里,老師與學生之間已不再是中學時那種貓與老鼠之間的關系,學生與老師也可以成為好朋友,學生的社會經驗不如老師,大學的老師都是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多溝通,多交流,不僅讓學生與老師的感情加深,更能讓老師的做人理念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學會做人。

2、對學生家庭的了解

學院一線的學生工作者應當對每個學生的家庭有大致了解,當學生有某方面的不良傾向時可先向其家庭了解,一起尋求解決辦法,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學工人員更懂得如何處理學生問題,兩者的相結合將更有助于解決學生的不良行為。

大學生成長論文:當代大學生成長特點及基本規律探討

摘 要: 當代青年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朝氣和希望的群體,是一個有著鮮明時代烙印,又有著獨特個性的群體。了解和把握他們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心理特點及群體特征,是科學開展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出發點。

關鍵詞: 大學生 成長 特征

青年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希望。用的話說,他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面對全國兩千多萬在校生(包括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黨和國家事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要求。

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首要問題是了解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規律,使得教育工作能夠做到因材施教,以便切實提高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青年大學生已經從“80后”慢慢轉為“90后”了。他們遠離祖輩們成長時戰火紛飛的歲月,也遠離父輩們從相對封閉的計劃經濟時代走向改革開放的歷史轉折關頭。所以,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已經沒有了擁抱革命和無私奉獻的澎湃激情,也缺乏對新中國成立后兩種不同經濟體制背景下的切身比較和反思。但是,他們有著祖輩、父輩們所沒有的嶄新視野和豐富的知識含量,有著新穎的科技認識手段,有著沒有任何歷史包袱的飄逸和青春熱情。

1.青年大學生個體成長特點

當代大學生的年齡基本在18―22歲,正處于青春發育接近完成階段,其個體成長過程呈現明顯的特點:一是個體生理發育的成熟與心理素質的未成熟狀態共存。他們的生理機理已具備了成年人的體格及種種生理功能,但其心理素質尚未成熟,尤其是人格的自我完善、意志力的培養和心理綜合素質的增強都遠未與生理狀況協調。二是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認知能力的不協調共存。大學校園環境的特殊性,給予大學生充分獨立生活、注重自我確立的機會,許多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時,由于大學生所處的獨特的學習環境及文化氛圍,使他們對社會事物有著自己獨立見解,他們看問題的視野可能與一般大眾有所不同,開始培養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和心愿。然而,由于生活閱歷有限,社會實踐能力不強,他們在評價和思考社會問題時,往往帶上空想的色彩,對事物的認識,表現出一定的片面,還不能深刻、準確、全面地認識問題。三是思維活躍細微與不穩定共存。大學生正處于個體心理敏感的成長階段,其內心體驗極其細膩微妙。隨著文化層次的提高和生活空間的擴大,他們的思維活動極度活躍,視野大為擴展,其情感越來越豐富,豐富的情感和奔放的青春活力往往影響思維的穩定和理性的提高。四是社會需求的迫切感與同社會的相對割裂現狀共存。按照各專業的系統設計,大學生必須耐得住寂寞,在校園里接受相當程度的封閉式教育,這使他們相對被隔離于社會之外。但同時他們也迫切渴望加入社會。他們在校園里關注著社會,評判著各種社會現象,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變各種令人不滿的現象,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這種迫切的社會需求與大學生正在形成的價值觀相互作用,一方面構成他們走向社會的重要心理動力,另一方面也往往由于未能立即如愿產生種種心理焦慮。

2.青年大學生群體成長的階段特征

大學生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群體,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一個變化發展和不斷完善的系統,是隨著不同的年齡增長和學習任務的調整不斷成長的過程。不同年級學生面臨的問題不同,其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也有不同層面的內容。

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少兒時集百般寵愛于一身。進入大學校門,一年級大學生處于過渡適應階段,思想單純,可塑性和可變性很強,與中學階段相比較有明顯的反差。面對嶄新的大學生活環境,面對新的師友同學和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對終于獲得的大學生身份,普遍有著強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時,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環境、學習方式、生活、人際關系和心理的不適應。這些適應問題使他們在入學后處于苦悶、壓抑、焦慮、消沉等消極的心理狀態,有時會出現心理障礙等問題。二年級學生基本適應了大學的學習與生活,也伴隨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確立,大部分學生對自身定位和發展目標有初步規劃,多數學生積極上進,自我發展和塑造的愿望強烈,自我表現和獨立意識逐步突出,積蓄著成才的動力。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活動機會增多,活動范圍不斷擴大,班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不斷增強。同時,群體中由于學習的深入和人生的展開,開始出現多層次的分化,學習目標、態度、人際關系等出現了差異,人際關系開始變得復雜,容易出現沖突。由于異性間緊密往來,部分學生之間開始產生朦朧的愛情,但戀愛觀尚未成熟。三年級學生的專業學習已經進入新的層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定型,學生差異性增大,分化明顯。隨著接觸社會層面機會的增多及參加部分社會實踐,他們開始面向社會和現實情況思考問題,有自己的見解。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進一步增強,注重自我發展,個性凸顯。他們開始主動設計,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充實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學生社團活動中,能力明顯增強,創造性及組織性上了一個臺階,是學校和院系學生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在各類社團中擔當重任。在感情上更加成熟,是戀愛高發期和分手多發期,因此,也容易造成面對這些人生問題時一些學生陷入無法解脫的境地。四年級學生的學識進一步系統和豐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形成,已經掌握相當的分析問題的理論框架和思想方法,對社會問題的觀察和思維能力有很大提高。臨近畢業,學生們更加關注畢業去向和個人前途,關切自己的成才機會,渴望在社會生活中一展身手,集體觀念逐漸淡薄,對擔任學生干部、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急劇下降,同學間由于就業競爭增大而影響人際關系,升學或就業的不同人生渠道的不同選擇,使得關注焦點不同。

3.青年大學生成長的共同特征

盡管青年學生有成長過程的個體特點,有學業不同階段的群體成長特征,但從青年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看,青年大學生的成長處于外部環境和自身因素不斷碰撞中,是在對世界的認識和對自我的認識不斷深化中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完善過程。其中有幾方面帶有共性特征。

一是社會存在對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影響作用。在校園生活環境中,社會存在通過人的社會活動和交往等實踐方式,直接規范、約束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同時也將主流社會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品質要求,通過系統學科的學習及社會實踐逐步滲透到人們的行為中去。這種時代品格的賦予是不以大學生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簡單舉例說,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校園,很難產生只懂得四書五經的士大夫。

二是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他們可以根據自我內在需求,選擇和接受外部信息,為自我完善提供養料。當代大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對人生目標的長遠期盼,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呈現出強烈的利益驅動,他們往往只對那些能夠滿足自己需要的信息和領域感興趣,他們思想領域所發生的各種變化,往往與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相連。他們對舊事物進行大膽的舍棄和淘汰,擁抱感興趣的新事物。成長首先是他們獨立自主的自我完善過程。

三是大學生的成長就是自身矛盾的運動過程。知、情、意、行的矛盾沖突一直貫穿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代大學生富有正義感和求知欲,敢想敢說敢干,內心充滿了為真理而奮斗的大無畏氣概,但他們缺乏韌性持久性,缺乏扎實的理性基礎和廣闊的理論視野,往往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困難的增多而失去信心。和平環境和市場經濟下,使他們更容易奉行功利原則,主張奉獻和索取并行。他們對很多問題有理性思考,但在對待自己時卻又常常自我否定。種種內在矛盾的沖突,使得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歷程顯得更為絢麗斑斕。

以上對青年大學生成長過程的特點和規律的一些分析,應該為我們研究如何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本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尊重青年大學生自身成長規律的基本著眼點施教。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應該充分考慮不同的個體成長特征,關懷、包容、引導和扶持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不同年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在一、二年級價值觀、世界觀初成階段以科學理論的教育為主,在高年級鞏固階段則應多安排系統的理論研習和社會實踐生活。同時,要充分意識到,青年大學生政治綜合素質的提高、理想信念的培養不是單純靠課堂的理論灌輸所能收效的,還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潛移默化,靠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靠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牢記,我們是在為祖國的未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育英才,才能沉下心努力交出滿意的答卷。

大學生成長論文:論科學發展觀與大學生成長

摘 要: 科學發展觀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極其重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深刻認識并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當代大學生應該利用科學發展觀這一先進的理論武器武裝自己的頭腦,并用其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立身社會大環境,立足于自身實際,著眼于個人與社會的未來,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獻力獻策。

關鍵詞: 當代大學生 科學發展觀 健康成長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同時,科學發展觀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先進的指導思想,為大學生的成長指明了方向。當代大學生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新思想的開拓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我們當勇敢地肩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自覺學習并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在學習和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

一、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一)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緊緊抓住發展。

堅持用發展的觀點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新時期以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之上的。要緊緊抓住發展這一第一要義,就要時刻牢記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發展對于我國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

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解放和自由乃至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就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做到又好又快。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發展存在發展不平衡,出現只顧經濟發展,不管環境承受力,不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的這種不計代價、竭澤而漁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是孤立的、片面的。按照科學的發展觀推進科學發展,就要采用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就要堅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就要堅持走文明發展道路,把“快”建立在“好”的基礎之上,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四)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做到統籌兼顧。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我們始終站在戰略的高度,處理好各種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在發展的同時總攬全局、統籌規劃。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兼顧,要求做到五個統籌,最大限度地兼顧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二、科學發展觀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一)科學發展觀告誡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

無論是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學習永遠是學生的天職,學習始終是學生的第一要務。上了大學并不意味著就可以不學,因為“不學,無以偉大;不學,無以高大;不學,無以重大。如果一所大學思想不偉大,人格不高大,貢獻不重大,那么,其境界就不宏大”。

科學發展觀告訴當代大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大學的學習。大學的學習一定要區別于中小學的學習,它不再是灌輸式、填鴨式的學習,而是一種自覺性的學習。

自學的過程就是在培養自己學會如何學習的過程。大學是每個人自求學以來到達的最高學術殿堂,是最后一次接受系統學習的地方。上大學并不只是混個學歷就結束了,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因此,大學也是每個人真正開始培養學習力的凈地。

(二)科學發展觀幫助大學生贏得未來。

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化,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當代大學生做到立己達人,即一方面要促進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要促進他人和社會的發展。

促進自身的發展,首先要充分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然后才能改造自己,并充分合理地利用身邊的資源發展自我,成為心中滿意的自我,贏得未來。

促進他人和社會的發展,就是在發展自我的同時,積極影響他人,倡導真善美;就是在取得一定成績后回饋他人、回饋社會。

立己達人,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極端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服務他人和奉獻社會中去,幫助大學生贏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贏得美好的未來。

(三)科學發展觀指導大學生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即當代大學生應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全面,就是以學為主,全面加強德、智、體、美、勞這“五育”的培養,實現專業水平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協調,就是統攬全局、監觀各方,促進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專業學習與人文生活相協調;可持續,就是站在長遠的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做到提前有準備,促進大學生與社會大環境的和諧,使大學生在社會中始終保持有戰士的激情和勇銳,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

這要求大學生既要對自身發展統攬全局,統籌規劃,力求全面提高,不偏廢其一,又要合理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在特定階段抓住對自身發展起重要作用的一方面,并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重點突破。

三、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方法與重要途徑

理解和把握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明白了科學發展觀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后,我們必須探討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方法與重要途徑。

當代大學生應自覺樹立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利用科學發展觀這一先進的理論武器武裝好自己的頭腦,并用其指導自己的實踐,促進自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社會財富,推動社會進步積蓄能量。

那么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如何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呢?

(一)統籌德與才并行發展。

21世紀無疑是一個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當代大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之上,應該發展非技術素養,練就一雙好眼、一句好話、一筆好字、一手好活兒和一首好歌兒,把自己培養成兼具“謀才、口才、文才、干才和藝才”的全才,使自己靜下來能思、站起來能講、坐下來能寫、走出去能干、閑下來能玩。

有才無德便是禍。學富五車、樣樣精通,如果沒有好的德行,那么給他人和社會帶來的就不是福音,甚至會是災難。人格高尚的大學生樂觀向上,積極熱情,心胸開闊,善解人意,寬容他人,尊重彼此,自信但不自負,自尊但不自大,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為他人和社會著想。

有德有才,才會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的意識和動力,并使自己呈良性發展,時刻考慮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樹立真善美的價值觀。

所以,當代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

(二)統籌優勢與劣勢協調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未來社會就是追求“個人的獨創的和自由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過于追求自身的偏好,個性張揚,出現優劣勢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木桶原理告訴我們短板效應的重要性。

大學生一方面要努力發揮自身特長,使自己在以后的競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面要兼顧自身的弱點,克服自身不足,著力改進,盡量使自己在今后的競爭中無刺可挑。

(三)統籌硬件與軟件同時發展。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大學生在提高自身各種品質的同時,還應注重自身體質的增強。

當代大學生應該合理規劃好自己的時間,良好的作息習慣能夠使自己既不懶散又不疲憊。

現代意義的健康不僅指身體,而且包括心理。心理健康,人格才不扭曲,內心才會快樂,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身體的生理健康。大學生應該多和同學、老師交流溝通,提高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做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實現快樂學習、快樂生活。

只有兼顧體質這一硬件和其他科學文化素質(軟件),才能有效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統籌理論與實踐同步發展。

理論服務于實踐,實踐完善理論。大學生一方面要學習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應用理論知識。

學習理論知識,要求我們在課內要認真聽講,在課外要自覺探討、認真分析。

應用理論知識,要求我們主動培養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既要在專業上多動手操作,做到學有所悟,又要在其他實踐方面自覺發展。尤其是學生干部,更應學會如何提高自身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等。

社會迫切需要具有“真功夫”的人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

(五)統籌個人與集體同向發展。

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的發展關系到個人的前途,個人的發展的積累構成社會的進步。國家花費大量經費投資到教育上,大學生走出校門后,理應成為社會的精英分子,為社會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大學生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發展,為自己的個人利益考慮,另一方面要促進集體與社會的發展,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同向發展。

大學生也是人,也要生存,基本的物質需求無可厚非,但是不應該鋪張浪費,奢侈生活;大學生的發展不應該建立在損害他人、集體或社會的利益之上,而應該使自己的發展有利于他人、集體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統籌個人與集體發展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努力踐行的,因為促進社會的進步是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指導老師:雷體翠

大學生成長論文:談高職大學生成長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的構建

【摘 要】本文以《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熟問題研究》課題組對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輕紡系學生素質、心理、思想現狀調查為基點,發現高職大學生較為普遍的存在心智不成熟的現象,從而提出了將“心智成熟”作為高職人才培養具體化目標的這一構想,由此進行了專門研究,并展開了對高職大學生實施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構建的論述,以此解決高職人才“高素質高技能”培養目標這一問題。

【關鍵詞】高職 成熟教育 第二課堂 教改方案 構建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培養事關高職教育的生存發展。如何將高職大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將是高職院校永恒的主題。

基于人才培養這一主題,《高職院校大學生成長成熟問題研究》課題組(下稱“課題組”)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輕紡系學生為調查對象,了解到高職大學生或多或少存在心智不夠成熟的現象。由此進行成因分析,從而產生了將“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體化為高職大學生“心智成熟”的“成長成熟教育”設想,并對如何實現高職大學生“心智成熟”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對成熟教育第二課堂進行了教改方案的構建,實施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此驗證成熟教育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對高職大學生心理不成熟現象的實證調查

課題組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輕紡系400名一、二、三年級的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選取該系學生的原因,是因為該系學生多數是來自農村,且根據平時觀察,相對其它各系學生而言,該系學生學風好、心理成熟度略高。這次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使用封閉式問題設定問卷,針對學生素質、心理及思想三方面進行了調查。通過三項調查,發現高職大學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智不夠成熟的現象。

1.學生素質現狀調查

調查結果表1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在思想、道德、心理、業務及其它素質(勞技、審美、身體和政治)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態勢。但也存在部分學生不盡人意,而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的素質狀況略好。

2.學生心理現狀調查

調查結果表2顯示,多數學生在自我評價、適應能力、情緒穩定、智力正常、人際關系、心理行為與年齡的符合程度等方面表現正常,但一部分學生在適應能力、情緒穩定等方面存在問題。

3.學生思想狀況調查

調查結果表3顯示,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危機感和競爭意識,他們渴望成長成才,并且在個性、智力、能力等目標追求上也呈現出差異,自我實現的主體意識較為強烈,但也存在著部分學生有著一定的自卑與壓力感,自我控制力較弱,對個人的就業前景信心不足,甚至害怕就業。

綜合以上學生調查情況來看,高職生在思想、道德、人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成熟欠缺。

二、高職大學生心理不成熟的成因分析

探究高職學生心智不夠成熟的原因,作者認為這既與學生自身的內在因素有關,也與其家庭、社會及學校教育的外部因素有關。

1.過分溺愛孩子會對孩子的成長成熟產生不利影響

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長會寵愛孩子。這會導致孩子在獨立生活、計劃用錢、吃苦耐勞、責任意識、學習動力、與人交流、人際交往以及意志力和挫折感等諸多方面出現危機。特別是高職學生在有了較好經濟條件的情況下,往往生理發育成熟較早,而心理發展則表現為不太成熟。表現為學生怕臟怕累、過分依賴、消費隨意、膽小怕事、封閉自己,導致自我意識強、人格健全卻會出現障礙等現象。

2.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是構成學生成長成熟負面影響的重要誘因

如社會上的拜金主義思潮,往往導致學生對任何事都會從是否對自己有利這個角度出發,很少理會他人的態度和感受,加上自私心態,寬容、理解、謙讓、換位思考等建議就較難對他們產生積極影響,對外界有益于心智健康的信息接納也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學生的思想較為功利,健康心理成長較為緩慢。

3.多數學校的教育行為總是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而忽視學生德育和心理素質的提高。這往往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甚至還會延緩他們的成熟。

比如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一類學生:他們頭腦聰明、能干,但工作卻平常,甚至會經常性地出現一些紕漏。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責任感。還有一類學生,無過人之處,但做事目標明確,堅毅果斷,由此贏得同伴們的肯定。究其原因也很簡單,這類同學對人、對事、對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那么這兩類學生的差異,就是源于我們的家庭及學校缺少責任意識的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但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缺乏德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高職教育。比如我們較少的關注學生的挫折教育,而往往導致的就是學生在遇到挫折時會氣餒,甚至輕生。如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要加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學生參與競爭和適應競爭的生存與就業能力教育。人人皆知“適者生存”這個生物圈法則,如果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在面對挫折、面對競爭、面對壓力時,沒有應急應變能力,那么我們的教育對學生的基本生存能力會起到什么積極影響呢?因此缺失生存教育的高職教育,也將不是一個完整的教育。此外,大學生在戀愛以及性心理、性道德上的不成熟,也要靠心理學科教育的積極引導來轉變。

4.個人能力提升與人格健全,是學生心理發展與成熟的關鍵。

高職生在能力與人格上之所以存在欠缺,一是學校在人格教育上缺少引導,而有利于提升學生能力的相關活動也較少開展或者開展得不夠有效。二是學生對人格問題的認知深度不夠和能力提升的動力不足。這就要強化心理健康教學,借助心理健康知識解答與解決學生客觀存在的認識與不足等,以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樂觀心態,更好地讓學生認識到心智平衡發展,對于個人成長成才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決心理成熟問題的一個關鍵。同時,利用學生第二課堂,開展有利于學生心智成熟的相關活動,則是對高職學生成長成熟最好的教育載體形式之一。

三、高職大學生成長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構建

1.成長成熟教育的意義

(1)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早在1999年,國家教育部把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要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后將“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變更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那么,針對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作者認為可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概念具體轉化為“心智成熟”概念。這主要基于以下三點:

一是心智成熟對個體發展的程度進行了界定。盡管它是一個相對概念,但這個概念對個體發展的程度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即達到“成熟”,且不違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本意,還符合時展的需要。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只是界定了個體發展的全面性,并沒有對個體發展的程度進行明確,也就是對個體全面發展的程度多少沒有提出要求。二是心智成熟所具有的內涵更為寬泛和全面。它包括了“德、智、體、美”,且融入了知識、能力、素質要素以及強調的是心理因素,特別是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符合職業崗位的需要。之所以如是說,是因為心智成熟的前提依然不能脫離對德的要求,不能離開“智、體、美”這些條件。三是心智成熟的含義更為深厚、具體。“德、智、體、美”的含義只停留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較為膚淺的表層,采用的是設置課程、考核成績的手段,突出的是對四個主要方面的知識掌握,而對心理以及四者之間的融合與運用要求不夠。而心智成熟則是對“德、智、體、美”的深度擴展,更為具體化,它是以活動方式為載體,綜合評價為手段,突出的是對“德、智、體、美”的綜合運用能力,強調的是心理因素對個體成長的影響。

(2)成長成熟教育意義。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特別是強調心理的適應、能力的符合、素質的滿足,就需要對高職大學生進行成長成熟教育。因為充滿競爭的現實社會,更需要的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質、擁有高尚職業道德、具備較強職業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的“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建設者。因此,面對高職大學生進行成長成熟教育,就具有突出心理素質、突出職業能力的教育作用,以滿足現實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2.成長成熟教育的載體

構建成長成熟教育教改方案的最好載體,就是借助學生第二課堂,開展有選擇性的、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以實現第一課堂所難以達到的快速成長成熟的預期效果。

3.心智成熟的主要內涵

根據“美國生命教育之父”詹姆斯?唐納德?華特士的生命教育理論,真正意義上的成熟就是“意味著能和自己,和他人建立起愉快和諧的關系”。而建立起和諧關系,關鍵在于能否使身體、情感、意志力和智力發展出成熟的品質,也就是使個體在身體、情感、意志和思維方面得到平衡發展,并達到健康、固化和穩定。以此我們將心智成熟理解為成熟教育,而這可通過學生第二課堂活動來實現。

4.方案構建的原則與方法

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方案的構建,是按照“身體、情感、意志與思維”和“知識、素質與能力”相融合以及有利于大學生快速、更好地成長成熟的原則,采取分期分類和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構建的。

5.構建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

根據以往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一是缺少對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內容、效果、構成要素的理性思考,即缺少對開展什么活動以及什么活動產生什么樣的素質與能力收效,或對身體、情感、意志和思維有無影響和有什么影響的思考。二是缺少對活動對象、形式、時間、次數的思考。以至活動開展,始終沒有上升到有效促進高職大學生快速成長成熟的理性高度。

構建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的內容要圍繞學生的“身體、情感、意志和思維”這四個方面來展開,而其構成要素要圍繞學生心智成熟所必要的知識、素質、能力三個方面來組織。對于知識,包括人文知識、心理健康知識、道德法律知識、管理學知識、安全知識、營銷知識等,不過,在選取知識時,可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的側重;對于素質,主要包括八項素質,即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同樣,在素質培養上也要有選擇的重點,對于能力,主要包括智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運用能力、信息查詢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就業技能等。

構建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要對“活動對象、活動形式”進行分析和選擇。按照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成熟主義“幼兒教育理論”,即“身心發展是按照年齡順序進行的”。因此,在第二課堂活動安排上必須符合人的成長規律,即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所以就有必要對活動對象進行有效分析,以考慮某項活動的開展是否適合這個年齡段的人。對活動形式進行分析,就是要依據活動對象的特點來選擇適合其生理與心理要求的活動形式,以使活動的成效更高。

對于人的身體、情感、意志和思維這四個方面,也是有層次關系的。身體為最低層次,情感為第二層次,意志與思維為第三層次。這里要說明的是,這三個層次之間并沒有斷然的界限,因此,活動選擇與編排可以在層次上做適當的調整。但一定要注意人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構建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要對“活動內容、活動成效”進行有效分析。即哪些活動會涉及到“身體、情感、意志和思維”四個方面,而這些活動會有什么成效,需要訓練多長時間才能夠達到心智趨于成熟這個目標。當然,活動內容的選取必須是具有健康積極意義的,活動時間要適度,活動成效須較好。活動成效應包括活動的教育意義和促進作用、影響范圍和影響深度。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任何一個活動所牽扯的內容會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開展一項體育活動,既會涉及到學生肢體相配合的訓練以及眼力、聽力之間的協調,也會涉及到簡單的邏輯思維判斷等。這就是說一項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包括身體、情感、意志和思維等若干個方面的訓練,也會有知識、素質與能力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的訓練。因此,一項活動不能簡單而斷然地將其歸納到某一個方面,但可以通過其活動內容所涉及的主要方面而粗略地將其歸類。

6.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分類

(1)按“身體、情感、意志和思維”分類:以下活動分類只是一個簡單并粗略的歸類。①涉及學生身體訓練的:文藝表演、體育比賽、趣味游戲等活動。②涉及學生情感訓練的:心理劇表演、主題教育、朗誦比賽、娛樂活動、書畫賽、黑板報、主持人大賽。③涉及學生意志訓練的:體育運動、勞動、做某一事務的持久性的體會、感受現實生活挫敗與承壓的經歷總結、坎坷意識教育、軍訓等。④涉及學生思維訓練的:中英文演講、辯論、討論、主題班會、講座、工作總結與表彰會、實習成果匯報會、學習座談交流會等。

(2)按“素質與能力”分類:①自我意識與儀容儀表素質的訓練:各類表演、比賽、主題班會、自我介紹、禮儀主題表演、主持人大賽等。②語言表達與文字運用能力的訓練:中英文演講、辯論、主持人大賽、主題班會、讀書心得征文征稿、廣播稿等。③知識運用與智力提升能力的訓練:知識競賽、生活常識比賽、安全知識比賽、讀書學習競賽、模擬招聘等。④人際溝通與組織協調能力的訓練:各類活動的組織策劃與舉辦、常規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等。⑤身體素質與藝術鑒賞能力的訓練:體育比賽、運動會、拉歌、文藝匯演、表演秀、作品展示等。⑥心理健康與思想道德素質的訓練:問卷調查、學習、討論、講座、干部培訓、主題班會、勞育課等。⑦邏輯思維與意志品質素質的訓練:演講賽、辯論賽、軍訓、勞育課、工作總結與表彰會、工作成果匯報會等。⑧創新能力與動手制作能力的訓練:手抄報、設計大賽、技能大賽、寢室與教室文化比賽、烹飪大賽等。

鑒于以上認識,課題組針對輕紡系學生構建了針對性強的成長成熟教育第二課堂教改方案,并從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分期分類實施了該方案。經過一年的訓練,該系學生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在學院各類大型活動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也贏得了多數任課教師對該系學生基本素質的好評。

由此,課題組認為,在高職大學生范圍內開展心智成熟教育,有助于高職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助于高職大學生成為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特別是對高職大學生的心智成熟將起到極其有效的促進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观看|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妺妺窝人体色777777|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多人p群无码| 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盗摄| 无套内谢少妇毛片免费看| 免费国精产品—品二品国精| 国精产品999一区二区三区有限| 97免费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人妻|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无码成人亚洲av片| 丁字裤少妇露黑毛|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窝窝人体色www|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