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3 09:35: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大學生與新時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人際關系是大學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面,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有他們獨特的特點,在形式、內容、目的上都發生了變化,因此,要根據當代大學生的&l~-關系特點引導他們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他們心理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人際交往;心理健康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人際交往廣泛、合作和競爭的社會。隨著互聯網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了社會的壓力,而當代的大學生又以獨生子居多,個性張揚,自我為中心,人際關系問題成為大學生最大的一個問題,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而不良的人際關系會帶來很多的問題,甚至發展成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必修的課題。
一、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特點與現狀
(1)大學生人際關系注重平等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更注重自我,張揚個性,在人際交往中大學生更強調平等交往的意識和積極參與意識,更加注重自己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他們更注重在人際關系中要求交往雙方地位的平等和彼此間的相互尊重,同時,也由于大學生之間不存在較大的利益沖突,并且他們具有共同的學習任務和較一致的學習目標,加上老師和學校對他們提出的要求、給予的機會都是平等的,因此,他們的人際關系是比較穩定的,友誼比較長久,這也使得他們能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圈,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充分體現自己的人格獨立性和平等性。
(2)大學生人際關系形式多樣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今社會是個多元化的時代,科技、信息、網絡快捷發展。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新形勢下,當今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形式不斷豐富且越來越多樣化。與傳統的人際關系相比,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不僅是在宿舍、本班級,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在QQ、微信、微博上交朋友,沒有手機,沒有微信似乎就不是現代大學生的生活,網上交友已經成為他們的新模式。
(3)大學生人際關系內容豐富
由于大學生處在青春期,加之現代的時代特色的影響,他們的興趣廣泛,情感豐富,精力充沛,求知欲強,他們對各種自然的、社會的現象都很關注,希望自己見多識廣,其結果使他們交往的內容比較豐富。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多樣化爆炸化的發展,微信公眾號的開通,改變了傳統傳媒對生活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會在微信平臺上尋找自己喜歡的群體,加入其中或關注自己喜歡的公眾號,在微信社群中定期參加活動,交到自己喜歡的朋友,并且在網上他們更能敞開心扉,無所顧忌的進行情感的交流與宣泄,發生思想的碰撞和融匯。
(4)大學生人際關系目的多樣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變革,經濟利益已經成為社會價值的中心,大學生處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環境下,他們的人際交往目的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有的人際關系是以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建立起來的;而有的則是以家庭的社會背景而建立的起來的,“二代們”可能更傾向于在一起玩兒;還有的則是以金錢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有錢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更主動、更奢侈,有調查顯示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謹小慎微,在人際關系的建立中更被動、更內向;還有的大學生交往目的比較功利,在大學人際交往就是是為今后就業做準備的,反是對他就業有利的他都會主動去交往,反之,則不去交往。總之,新時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目的性已經不再單純,而是呈現出多樣化和功利化。
二、大學生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1)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人際關系的建立首先是從交往開始的,人際交往過程是彼此交流信息、知識、經驗、情感和思想的過程。大學生通過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以各種方式快速的獲取各種信息,有利于大學生認識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世界環境。同時,在一個人際關系和諧、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群體中,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就會感到心情舒暢,學習效率也會提高,大學生還能通過同學對他的評價改正缺點、積極提高自我,同時,也能以優秀的學生為榜樣,學習他人良好的為人處世方式、積極的態度、正向的價值觀等,形成良好的品質。總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更加積極豐富,能使大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從而有助于他們心理健康成長。
(2)不良的人際關系阻礙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愛與歸屬的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每個人內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接納,但是愿望和現實的差距會使人的心理產生不平衡感和沖突。如果在一個集體中,由于缺乏人際交往技巧或者是因為性格問題導致的人際關系出現問題,那么歸屬和愛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就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容易形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引發內心的矛盾與沖突,情感上的孤寂、惆悵、空虛就會經常出現,從而導致一系列不良的情緒反應。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處理,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因此,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阻礙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建立健康人際關系模式
(1)正確的認識自己
在人際關系建立之前,大學生首先要正確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喜歡什么樣的東西,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只有深刻而正確的了解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才能去體諒別人,有些事情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在有沖突的時候理性的處理沖突,才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系,才能擁有融洽的人際關系。
(2)把握交往的尺度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交往的尺度,說話辦事都要有分寸,都要經過大腦思考,在交往中掌握“求同存異”的原則,允許別人犯錯誤,能容忍別人的缺點,同時,要做到不濫交,多交積極向上有益的朋友,交往不過密,保持適當分寸,給別人留有隱私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擁有好的人際關系。
(3)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
大學生在進行人際交往的時候要學會并良好的交往技巧,首先,要學會恰當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會讓對方感到你的真誠和信任,有助于人際關系的穩定。其次,要學會積極的傾聽,理解別人的感情,傾聽的時候要做到全神貫注,并能夠做到積極地思考和回應,同時,要理解別人表達的情感,通過言語和表情等告訴對方你能夠理解他的感受,有效的傾聽會讓對方感到被尊重,促進更深層次交流。最后,學會表達對對方的支持,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支持,在人際交往的時候要要真誠的對待別人,在對方需要支持的時候要積極的給予支持,而不是敷衍過去,真正的朋友就是遇到困難時,能支持你的那個人!因此,大學生在建立人際關系的時候,要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同時,要付出真心,這樣就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就能促進心理健康成長。
[摘 要]本文通過實證研究介紹了傳統閱讀環境與網絡閱讀環境特點,結合兩種不同閱讀環境各自的特點,分別從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讀習慣、閱讀傾向、閱讀指導和閱讀能力六大方面總結了“90后”大學生在兩種不同的閱讀環境下生活特點的異同,這對研究“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特點以及制定合理的對策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90后”大學生;傳統閱讀環境;網絡閱讀環境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大學生閱讀方式呈現多元化: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傳統的紙質閱讀,而且還可以選擇網上閱讀和手機閱讀等網絡閱讀。由于閱讀環境的差異,大學生的閱讀需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一、傳統閱讀環境與網絡閱讀環境的特點
在傳統閱讀環境下,讀者的閱讀介質主要是傳統的紙質讀物,閱讀地點也主要是教室、寢室、圖書館等有形場所。總的說來,其包含封閉化、單一化和規范化的三大特點。
在網絡環境下,可供閱讀的內容更加豐富、交流更加便利、環境更加開放。總的說來網絡閱讀環境包含開放化、多元化、快餐化、方便化、虛擬化的五大特點。
二、 “90后”大學生在網絡生活中保留傳統
1.閱讀內容
專業閱讀仍是大學生投入時間最多的類別。因為他們認為專業書籍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專業前沿知識、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對所學知識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對課堂學習起到很好的輔助和推動作用。名人傳記、勵志類書籍也仍頗受大學生們的青睞。因為這類書籍可以幫助大學生汲取精神營養,在他們遇到挫折或困惑的時候可以幫助其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在那些成功人士的身上可以尋找一些成功的因素,這有助于大學生尋找成功的動力。
2.閱讀指導
傳統的閱讀指導方式差別在于是否采用或僅僅采用“書單”、“書單+點評”的形式。網絡閱讀指導與傳統閱讀指導之間的差異不大。因為就閱讀指導而言,不論其在傳統環境下還是網絡環境下,都只具有唯一的理解方式,即對人們的閱讀加以指導,以解決某個問題或達到某一目標。在這兩種閱讀環境下閱讀指導的實質并沒有變化。
3.閱讀能力
不論是在傳統環境下還是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都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重視高效閱讀訓練。由于常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大多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而課外知識的閱讀則較少。很多學生根本不具有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限制了閱讀的速度和質量,無論對其知識結構的建立,還是社會化水平的提高都是一個很大的限制。
三、 “90后”大學生網絡生活新特點
1.閱讀內容
第一,讀圖類書籍成為大學生們的新寵。雖沒有高深的內涵,但幽默風趣,篇幅較為短小易讀,能有效地緩解大學生因激烈競爭和生存壓力所導致的各種不良反映。而這種作為視覺傳達信息的圖片,可以作為一種通用語言,比較容易傳達作者的思想,不會受到民族、語言的限制,從而突破了在文字傳播上遇到的各種障礙。
第二,大學生閱讀文學經典名著的人數越來越少,且閱讀數量和質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發現:一方面,大學生由于課程緊張沒有更多的時間能夠靜靜地坐下來重點閱讀一些文學經典著作, 同時也受到了這個功利化社會的影響,文學經典著作不能迅速地成為自己升學和就業的籌碼,故學生們大都避而遠之;另一方面,目前圖書市場上出版的文學作品雖已汗牛充棟,但大多數形式呆板、雷同,真正能夠迎合大學生口味的名著并不多。
第三,時尚生活類讀物較傳統環境要更豐富,而大學生對這些讀物格外關注。現在的高校學生大都是 “90后”,他們標新立異,喜歡過不平凡的生活,渴求緊貼時代脈搏。他們熱衷于追求、引領時尚,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有新的思想,喜歡體驗新的生活。時尚生活類讀物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這種閱讀需求,因此此類讀物引起了大學生們的格外關注。
2.閱讀方式
第一,從精讀、深度閱讀走向了泛讀、跳躍式閱讀。由于閱讀內容的多樣化、復雜化,且大學生背負繁重的學業、就業負擔,他們需要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取盡可能充足的信息。而在傳統閱讀時代,閱讀內容相對有限,閱讀成本相對高昂,買一本書通常要閱讀好幾遍。這種精讀、深度閱讀的方式在網絡閱讀環境下的大學生讀者群體中已經變得越來越罕見。
第二,從朗讀走向了默讀。在網絡閱讀環境下,依賴于網絡而產生和傳播的網絡文學作品受到大學生們的喜愛。這類文學作品的作者大多都是與大學生年齡相仿的青年人,作品中所描寫的內容也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因此,大學生們都樂于嘗試這種新鮮的文學樣式。而這種文學樣式易于理解只需默讀瀏覽即可。另外,大學生們上網閱讀的內容還有新聞信息、社區論壇、電子郵件等這些內容。因為網絡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碎片式閱讀,面對這些海量的網絡內容,大學生讀者更多的是選擇對閱讀內容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很難像傳統圖書那樣進行深層次的心靈交流。在淺顯的閱讀內容上只要瀏覽即可,默讀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所以在網絡閱讀環境下無聲閱讀越來越多。
3.閱讀習慣
第一,不規范語言成為“流行語”。在進行QQ聊天、論壇交流等網上溝通時,人們的思維往往是片斷的和“閃爍”的。深有體會的是QQ聊天中,完整的一句話通常只用簡單的半句話來表達,而且習慣用一些符號表示意思,如“9494”、“LZ”等網絡用語隨處可見,而且錯別字的運用成為了一種時尚,如“同學”非要表達成“童鞋”等。這樣一來就養成了一種不良的表達習慣乃至思維習慣。
第二,大學生的閱讀越來越淺顯化、功利化,對一些嚴肅、有深度的書籍越來越淡漠,越來越遠離。譬如,現在的一些大學生,習慣晚上不睡覺,在網絡上游逛到很晚,聊QQ,根本無心去學習。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這上面,結果導致他們很難進行較強的邏輯思維。
4.閱讀傾向
第一,大學生閱讀傾向于網絡化。由于網絡文化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匿名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特點,可以同時集多種傳播介質于一體,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能夠更加充分地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所以網絡閱讀深受大學生讀者們的喜愛。另外,由于大學生身處好奇與時尚的年齡段,更加喜歡接收新鮮、時髦的事物,所以網絡閱讀對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學習內容的豐富乃至思想觀念的發展產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大學生更加傾向于實用性閱讀。一方面,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大學生的閱讀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誘惑和越來越豐富的休閑娛樂方式使得他們缺少時間來仔細規劃閱讀。另一方面,他們面對嚴峻的學習和就業壓力。在校期間不僅要花很多的時間閱讀教科書,以便獲得好的學習成績為就業加分,而且還要閱讀一些與將來所從事的工作直接相關的實用性書籍。因此他們重視閱讀一些實用性書籍也就不難理解。
5.閱讀指導
傳統閱讀環境和網絡閱讀環境下閱讀指導的差異是由其作用的環境、技術、方式和對象的不同所引起的。雖然閱讀指導的實質沒有變化,但形式已經發生改變。網絡超文本、信息量大、傳播更加廣泛等特點使網絡閱讀指導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第一,網絡閱讀指導形式更加短小。因為網絡鏈接功能使網絡信息量更加豐富,影響了讀者在網絡上注意力的集中。讀者不習慣長時間地關注同一屏幕上的內容,而轉移成本卻很低,只需輕點一下鼠標。因此,相對傳統閱讀環境下的閱讀指導方式來說,網絡閱讀環境下的閱讀指導更加短小、精悍。
第二,網絡閱讀指導要求實時性。傳統閱讀指導只提供書名,并不提供圖書,一般也不會指明如何去獲得這些圖書。指導與閱讀行為在時空上是分離的。而一份網絡閱讀指導一般都會提供相關鏈接,或指明途徑,以便讀者可以進行實時閱讀。網絡閱讀指導的實時性,使得網絡閱讀更加便利。
第三,網絡閱讀指導內容復合性。傳統的閱讀指導大多是在專門領域進行的,而在網絡環境下,讀者可以在不同的領域轉換注意力,獲取更加復合的信息。
第四,網絡閱讀指導推出的快捷性。一份傳統的推薦書目可能會成為經典,而網絡閱讀指導講究的是新、奇,較少有精雕細琢之作,更新頻率快,會較快地相互取代。
6.閱讀能力
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與互動性使得閱讀的廣度無限擴大,網絡信息復雜多樣,沒有統一的管理,沒有統一的目錄和一些其他的檢索工具,制作標準也各不統一,大量實用信息分散在巨大而又無序的“信息海洋”中。而大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相比傳統環境下更加重視對閱讀能力中選擇能力的要求。另外,由于網絡信息的自由性和隨意性,信息資源質量堪憂,色情、暴力、欺詐以及種種低級趣味的東西比比皆是。大學生讀者好奇心強,判斷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更要加強對其選擇能力和評價能力的培養。
摘 要 移動互聯網,就是把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并實踐的活動。而移動互聯網創業,是指利用這種用戶手持移動終端提供增值服務從而獲取利潤的一種方式。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量創業者涌入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創業大潮中。然而根據今年的行業觀察,移動互聯網創業充滿威脅和挑戰。特別是對于大學生這一群體,他們年輕有理想但同時缺乏相關經驗,因而在移動互聯網創業成功的并不多。本文立足于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現狀,通過對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創業方面的SWOT分析,從而為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 移動互聯網 大學生 創業
1 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現狀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約從2009年左右開始,那時候3G正式在中國啟動,智能手機開始在中國悄然流行,中國一夜之間涌現出了數以萬計的移動開發者,再加上資本向這一領域持續投入,中國移動互聯網迎來了黃金的5年爆發期。隨后,智能手機的價格一路下跌,使其普及率越來越高,手機終端沒有硝煙的戰爭從此打響。以往在電腦客戶端的各大門戶網站、購物網站、服務網站紛紛開始構建各自的手機網站,互聯網2.0時代正式開啟了。
青年大學生們紛紛摩拳擦掌,想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之中大顯身手。然而據統計,目前移動互聯網創業成功率不足10%,不少大學生提出項目時躊躇滿志,真正實施起來才意識到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手機智能化升級,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大學生們移動互聯網創業呈現多元化趨勢,大體分為以下幾類:(1)基礎需求類。娛樂社交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也是傳統互聯網的主要服務內容,他們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很自然地提供了這類服務。娛樂除了游戲,其他主要包括視頻、音樂等產品。例如蝦米音樂、優酷等是行業的佼佼者。另一大基礎需求就是社交,但社交平臺已經被大公司壟斷,大學生創業項目在此無發展空間。(2)記錄信息類。上班族每天忙于工作,學生每天忙于學習,根本無暇記錄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信息,由此痛點產生除了另一類創業的大項――信息記錄。有幫助學生順利找到教室和老師的“課程表”有管理信用卡的“51信用卡管家”還有記錄每日消耗卡路里幫助減肥的“咕咚運動”等等,幫助人們更方便快捷地記錄信息。(3)找商家類。買家和賣家永遠是共生存的,這類APP就是幫助有各種需求的顧客,快速精準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或者服務。例如,校園里點外賣,可以上手機上找;校園里想理發,也可以去手機上搜索;走出校園,想出去逛街,當然也可以在手機上搜索。(4)直接購買類。這個項目是大學生們最熟悉也是最容易上手的類別,從最初的網頁淘寶開店,到現在淘寶APP,微店,美團等等 ,用戶只要找到相應的平臺,就可以直接購買商品或者服務,并且物美價廉。
2 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的SWOT分析
2.1 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優勢
2.1.1 作為主流網絡消費群體的大學生更易掌握消費心理把握商機
知識青年成為網絡購物的主流群體,在校大學生在年齡和知識層次以及消費觀、審美觀等方面與消費者相仿。所以,在選擇售賣的商品時有針對性,更容易符合買方的需求。而且買賣雙方也較容易溝通和交流,使彼此都充分理解對方的意思,建立更大的信任,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的成交。選擇對的商品在網上售賣是成功的關鍵,只有迎合市場的需求才能取得成功,而大學生恰恰充分掌握了這一優勢,所以很適合在網上創業。
2.1.2 豐富的專業知識為電商經營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國高校廣泛設置了電子商務、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這些專業課程可以和學生創業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學生課堂上學習相關理論,馬上應用到實踐中,而在創業過程中出現了相關問題,也可以馬上回到課堂進行學習研究并可以馬上請相關專業課程的老師給予現場指導。
2.1.3 移動互聯網創業與當代大學生個性契合
90后的大學生是張揚個性的一代,這種個性與網絡的精神是十分契合的,再加之移動互聯網也是伴隨著當代大學生的成熟而成長起來的,他們見證了移動互聯網的萌發與興起。作為新生代的90后,他們樂于接受新興事物,把握時展的脈絡,因而更容易在網絡空間上有所作為。總之,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可以激發學子開拓創新、自立自強的精神,并幫助更多優秀學子提供良好的就業崗位。
2.2 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創業中的劣勢
2.2.1 啟動資金不夠,風險投資情況不樂觀
移動互聯網創業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燒錢”,這也就意味著公司在一兩年內很有可能無法盈利,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必須要有風險投資或是天使投資的支持,而當前全球大部分的風險投資基金都處于一個相對緊縮的狀態,對于我國來說,投資者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投資相對謹慎。再加上大學生自身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缺乏資金更是天然的劣勢。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創業者們懷揣著激情與夢想以及理想中的創業計劃開始大刀闊斧地進入移動互聯網行業進行創業,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期內很難緩解。
2.2.2 商業化道路通行不暢
在移動互聯網行業,成熟的商業模式極其稀少,即使是當前規模最大的BAT大佬公司也難以做到快速盈利。植入硬廣、付費經營等都是移動互聯網企業的傳統盈利模式,但絕大多數國內用戶早已習慣免費服務,一旦收費,用戶活躍度必然大幅下降。因此,對于創業初期的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更有效的商業模式,迅速走上盈利的道路。
2.2.3 移動互聯網方面知識經驗不足
雖然大學生對于一般的創業者來說,有高學歷和優秀的文化素養,但是對于能夠真正運用到實踐中的知識和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所欠缺,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這一塊的知識特別注重實踐性,很多技術難題都是在實際操作中解決的。另外由于大學生第一任務是完成學業,在社會上的實踐最多也只是暑期兼職,打打雜工,難以學到貨真價實的經驗。
2.3 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的機遇
2.3.1 政府大力支持,推行創業新政策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家對創業項目的大力扶持,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創業教育,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指導大學生參加創業大賽,舉辦創業成功經驗分享會等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各級政府不斷開發與完善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并相繼出臺了稅收減免、提高擔保貸款的額度等優惠政策推進大學生創業,有力推動了大學生創業的蓬勃發展。
2.3.2 高校大力加強創業教育
自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重要部署以來,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積極進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把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文件從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等九個方面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2.4 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威脅
2.4.1 巨大的家庭壓力
很多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許多家庭并不支持,主要理由是擔心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碰到挫折和打擊。據統計80%以上的大學生父母,都希望孩子畢業后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獲得穩定的工資。
2.4.2 大學生經驗不足,對新興市場認識淺薄
面對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大學生們往往是空有一腔熱血,但缺乏腳踏實地的市場調研,還沒有對市場有充分透徹的了解,就開始進入市場。這樣直接導致公司成立后難以盈利,人員流失嚴重,技術難關難以突破等問題。
2.4.3 國家出臺政策,真正落地實施有一定困難
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雖然有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但是對于資金和設備場地等資源是否能真正到達每一個創業學子的手中,具體流程應該如何辦理,辦理完畢是否能夠真正起作用,并沒有十足的把握。再加上學生人際交往單一,僅有教師和同學,得不到社會上有經驗的人士扶持,單單依靠國家的政策支持,可能也是遠遠不夠的。
3 對大學生移動互聯網創業的建議
(1)在正式投入創業項目之前,可以去相關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實習,在實踐中摸索工作方法,探索企業管理的門道,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同時也加深對市場的了解,找到自己創業的方向。(2)尋找在你想要創業的行業當中的優秀人物,閱讀他們的成功事跡,學習他們身上的良好品質,分析他們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揚長避短,最好還能和他們取得聯系。(3)利用現有的開放平臺,尋求商業巨頭合作。移動互聯網行業是一個寡頭壟斷,BAT三個大佬公司已經控制了大部分的流量,比如微信、新浪微博等,與行業巨頭尋求在現有開放合作的基礎上的合作,實質上是利用渠道資源,為自主創業求發展。
大學生創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學生們在創業中遇到的問題,必須有一個客觀的深入分析,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移動互聯網產業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筆者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的加大,與高校創業教育的共同扶持,大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在移動互聯網的戰場中開辟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摘 要:當今時代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高校的重要任務。在知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培養切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是時代所需。創業教育作為高等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對于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分析新時代條件下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新時代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從創業服務機制構建的視角探討新時代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效性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效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當今時代,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社會其他因素的影響,國內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創業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能力、創業實踐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當今時代,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業就業等各方面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時代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1.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創業教育是學生進行學習、提升自我的良好機會,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加強鍛煉的良好機會。通過創業教育的開展,通過創業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參加,大學生既可以培養自身創業意識、獲得創業思想,又可以結合實際進行創業實戰磨煉。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敢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觀念,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大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將理論加以應用,同時獲得創業相關知識,夯實自身知識結構,培養創新思維,增強綜合素質,全面提升自己創業就業的能力。在創業學習和創業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質都能得到提升,創業教育的開展是大學生增強自身綜合能力素質的重要平臺。
2.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培養高質量的學生對于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比較重視大學生理論知識方面的培養,而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在培養教育的過程中,方式也比較傳統,教育水平不高,培養效果不佳。當今社會更加需要創新實踐型人才,需要高校打破傳統教育模式。創業教育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通過結合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改進高校培養教育模式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創業教育的開展,通過各種項目實踐教學方式的實施,都對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有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教育的過程,也是高校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改進和提升,對于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起著促進作用,對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有利于高校進一步有效開展教育,有利于進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3.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問題
創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創業教育實踐,大學生一方面可以發揮理論知識優勢,在創業過程中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大學生也通過創業可以提供就業機會,提供就業崗位,從而緩解就業問題。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人數多,就業率在降低,當今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隨著大學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學歷人才在急劇增加,而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為大學生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從而導致就業困難。同時,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用人追求的是實用,更加重視大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一時代特征要求高校培養的人才是創新型實踐人才。高校通過創業教育實踐的開展,能夠培養出更加適應時展需要的大學生,為促進學生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新時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內容
1.創業意識和創業觀念的培養是首要前提
創業意識的樹立,創業觀念的培養,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首要前提。意識是先導,觀念很重要。要進行創業,首先只有具備了創業的自覺性自主性,大學生才能更好地開展創業工作,才能正確地對待創業,積極勇敢地去創業。在創業教育過程中,高校首先要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觀念,引導學生端正創業價值取向,自覺做出創業選擇。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創業觀,明確創業的意義和作用,指導大學生結合自身特點,煥發大學生的創業自覺性和創業潛能,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增強創業主體意識,提高創業認識。
2.創業知識和創業政策的掌握是重要方面
作為創業者,創業知識的積累是開展創業的重要方面,沒有豐富的創業相關知識的積累,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創業過程中需要豐富的創業知識,創業知識包括各個方面,比如工商管理、企業文化、法律、經濟學、市場調查等方面的知識。對于相關創業知識的了解是創業者所必須首先掌握的。大學生創業要有豐富的創業知識積累。
同時,對于創業政策的掌握也是創業教育過程中要涉及的重要內容。創業政策包括國家與地方政府頒發的相關創業相關法律法規、條文規定等。大學生要進行創業,必須對相關創業法律法規條文掌握好,在創業過程中才能做到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辦事。大學生要了解創辦企業過程中的相關規定、程序,一方面,結合對相關創業法律法規的了解,充分利用法律法規提供的條件,積極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其對自身創業的有利作用;另一方面,在創辦企業的過程中也要遵紀守法,按章辦事。
3.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提升是關鍵部分
大學生進行創業,除了具備正確的創業意識、具備相關的創業知識、了解相關的創業政策之外,創業素質和能力也尤其重要,這是影響創業的關鍵部分。高校在進行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就要以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能力為目標,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通過各種創業實踐教育形式,全方位提高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需的創業能力、創業素質和創業技巧,培養學生在創業方面所需具備的各方面能力,這才能切實促進大學生實際創業的成功。
三、新時代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效性機制構建
1.加強重視,轉變觀念
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是擴大就業機會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的有效措施,更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新觀念。盡管創業教育在全國高等學校中已經全面鋪開,但是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并未得到各高等學校的足夠重視。目前一些高校在進行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存在把創業教育等同于就業指導的現象,沒有全面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實質內涵。加大高校創業教育重視程度,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樹立起既要就業也要創業的理念,從教學理念上重視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2.營造氛圍,增強意識
在校大學生創業圈規模小、氛圍不佳,不僅受傳統觀念影響,比如考研、直接就業等觀念的影響,多數人缺乏開創拼搏的精神。高校要營造良好的創業校園文化氛圍,要樹立尊重創業、勇于創業的精神,要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基本創業素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通過各種宣傳途徑,合理利用各種載體來營造大學生創業氛圍,培養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
3.完善制度,加強保障
創業教育開展過程中,完善科學的制度是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才是開展好創業教育的有力保障。高校要重視創業教育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重視創業相關制度的貫徹與實施,提高創業教育開展的規范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加強各方面工作開展的制度保障,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4.夯實隊伍,設置課程
創業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創業課程的設置都對于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有著重要影響。一方面,高校要結合時代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創業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專兼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提高教育教師隊伍的質量和水平。高校要加強對創業教師的專業培訓,并將創業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高校要結合時代特點,科學設置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通過課程設置來傳播創業的相關理論知識,科學設置創業教育課程,有效開展創業教育教學。
5.創新形式,提高成效
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注意避免流于形式,避免理論與實際相脫節。創業教育要注意結合時代要求和學生特點,充分運用課堂、校園、校內外實踐平臺、網絡媒體等載體,采取靈活有效的教育形式,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摘 要: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文化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當前的大學生影響更甚,大學生已經成為網絡文化消費的主力軍。網絡文化的盛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但網絡又是一把雙刃劍,也有消極的作用,對大學的思想教育容易產生不利影響,如何正確對待網絡文化,是當今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生;思想教育
1.網絡文化的特征
網絡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視野廣闊性、內容多元化、情景虛擬性和文化功能滲透性。視野廣闊性主要體現在互聯網不僅將我國幾千年的文化都納入到網絡之中,還將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天文地理以及突發的各種信息都包括在內,具有海納百川的特點。
內容多元化指的是網絡文化沒有中心性,除了包含多種文化內容之外,還有信息傳播的多樣性,通過文字、圖像、視頻傳播,方便受眾從多方面了解信息。
情景虛擬性指的是每個網民在網絡上表現出來的自己和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并非一致,網絡上表達的可以是虛擬的,是現實生活在網絡上的反映,但不是真實的存在。
文化功能滲透性是指網絡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來選擇對信息的獲取,但同時網絡文化也能間接地影響網絡主體。這種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經過長時間滲透慢慢對人的思想產生影響。
2.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可以豐富大學的生活,方便大學生獲取多方面知識,緩解心理壓力,開闊視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個性發展。
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網絡文化具有開放性,各種思想觀念充斥,對正在成長的大學生而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對于一些思想觀念正確與否沒有判斷能力,早已沉淀的文化和觀念容易在外來文化面前產生動搖,造成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混亂,有的失去了自我,而有的又存在著自我觀念膨脹,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由于網絡文化的豐富性,一些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交流,出現了一批“宅男”“宅女”,這類人心理成熟比正常人要晚,缺乏生活中的獨立性,容易出現心理疾患。還有些青少年過度迷戀網絡游戲,有的為了上網打游戲出現輟學甚至搶劫殺人的惡性行為,這都是網絡文化帶來的消極影響。
3.網絡文化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對策
網絡具有多功能性,并且內容廣泛,深受大學生喜愛,在今天的思想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優勢,努力克服網絡文化的消極影響。因為網絡文化具有滲透性,因此在利用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應該從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進行。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自己先掌握網絡知識,然后指導孩子正確地使用網絡,讓孩子利用網絡文化來拓展知識面,不能因為出現了有網絡問題的孩子就粗暴地杜絕孩子上網,這樣常常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使后果更嚴重。家長在指導孩子上網時,要幫助孩子選擇他們喜愛的內容,對一些低俗的、帶有暴力并容易上癮的游戲要進行約束。對孩子的上網時間也要規定,不能讓他們將所有課余時間用在網上,鼓勵孩子進行現實中的交流。
在學校里,學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空洞地進行道德說教,應該利用網絡文化,以現實生活的事例進行道德教育。學校應該要建立自己的校園網絡,利用網絡文化的影響力,以網絡為平臺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還要豐富網絡上的學習教育資源,建立一支精通網絡技術的道德教育工作者隊伍,要盡量利用網絡的積極優勢。
在社會方面,要做到凈化網絡運行環境,一是要建立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大學生的上網行為,這樣便于學校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有效管理。二是要建立一批適合學生使用的網站,把我國優秀的文化作為網絡源泉,將中國傳統特色文化知識向學生進行傳播,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加強他們的個人修養,也可以讓他們遠離低俗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網絡文化還要增加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網絡文化,讓學生的心理壓力能得到正確緩解。對于一些品味不高的網站,國家應該要定時清理,凈化網絡環境,這樣不僅對學生有利,也對所有網民有利。
(作者單位:長江職業學院)
摘 要: 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具有時代的特點,也表現出一些需要關注的地方。作為一名老師,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與教育,這對培養合格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特征 引導措施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國家對文化教育事業的投入越來越大,這極大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事業的建設,提出了文化強國大戰略。而處于文化教育事業的一線工作者們,我們面對著整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大學生,他們的未來就是我們國家的未來。面對尚處于象牙塔的大學生們,我們作為一名師長,必須意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正確對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養出思想成熟、行為正直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一、新時代的特征
1.網絡信息的大爆炸時代
21世紀是網絡信息時代,各種信息通過網絡鋪天蓋地的迎面撲來,雖然從一方面來看,這方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拓寬了大學生視野,為大學生培養新的思維方式提供了便利。然而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其中的宣傳暴力、迷信、色情的因素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部分大學生還會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從而耽誤學業,更是影響了自身的職業發展。
2.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
新時代的經濟方面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極大的豐富了每個人的生活,大學生處于這樣一個極度自由富裕的環境下,或許會受到國外電影、動漫、韓劇等文化因素的影響,對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小部分同學會對社會主義事業產生不堅定的疑慮,甚至產生懷疑,向往國外的所謂“民主自由”,這些都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
3.以人為本的時代
這是一個講究依法治國、以人為本的時代,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都是非常幸福的時代,時代賦予了大學生足夠的自由。然而這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并不是好事,其對大學生的人生觀的影響是好是壞也需要辯證考察。
二、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
1.心里變化復雜,健康狀態令人堪憂
我們的大學生多是處于從少年時代步入青年階段的重要發展時期,這段時期大學生心里敏感而復雜多變,難免發生一些內心的矛盾進而導致心里問題。據山西新聞網調查統計報告,目前基本上大學生人手一部電腦,網絡雖然賦予了大學生一定的便利,但部分大學生不能辨別網絡信息的垃圾信息,自控能力差,也有沉迷網絡無法自拔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幫助大學生及時解決,以免產生嚴重的后果。近來,新聞里報道有不少大學女生由于會見網友而造成失聯的悲劇,讓人不禁扼腕嘆息。
2.個性突出,集體意識淡薄
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到時代賦予的自由的影響,導致其思維較為活躍,也不愿意被傳統習俗觀念約束,注重個人感受,較少的換位思考。表現出來就是自我為中心、愛出風頭,集體意識淡薄。這是相當危險的信號,我們必須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不然也會釀成慘重的后果,對大學生的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政治觀念基本正確,容易受到誤導
絕大部分大學生是愛國的,但是由于很多大學生的認知水平還相當有限,再加入國際上的敵對勢力不斷對我們的文化入侵,一些大學生很容易被誤導。比如前段時間香港發生的事情,由于缺少認識,對時局缺乏正確的判斷,一些不明真相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誤導。我們必須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政治觀念,并培養其具有一定的分析辨別能力,對我國的重大發展戰略要高度認同,對提出的“中國夢”充滿信心與美好的憧憬。
三、新時代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1.提升自身素養,正確引導大學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鑒于他們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到為人師表,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這決定著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既要有著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又要有先進的管理方法、教育理念。
2.加強師生交流,發展多種渠道教育大學生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從業者必須積極及時的與大學生交流心得、體會。首先,可以從教學課程方面創新,與大學生開座談會,面對面的交流,盡早發現問題,提前解決隱患。其次,可以在生活中以微信群、QQ群等科技手段關愛大學生生活中的情況,對一些難點問題有所把握。最后,可以積極舉辦一些班級的比賽,比如籃球賽、歌唱比賽班級小游戲等,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避免大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習慣。
3.建立反饋制度,讓大學生自主成長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還是要依靠大學生自己。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從業者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做工作了,而是要求我們要讓大學生自主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被強迫的接受。首先,我們可以給與大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鼓勵大學生講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認識與小故事,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可以建立大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小組,讓大學生互相關心其他人的思想政治情況,做到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的無障礙交流。最后,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優秀參與者,要積極給與獎勵,從實際方面起到促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四、結束語
新時代里,面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這既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挑戰與責任。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身認識與素養,直面挑戰,無私的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奉獻精神,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 要:新時代網絡文化隨時隨地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與生活。而新時代的大學生對新事物,尤其是網絡有著較強的接受力,在新時代網絡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面對這些影響,高校要做到因勢利導,充分探索運用網絡文化來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創性結合。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文化是現代社會標志性的革命成果,是通過當下的科技手段來認識和改造世界,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文化不僅創造了現代化的教育方式,更創造了現代化的教育觀。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內容正伴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而創新,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網絡文化憑借著豐富而又全面快速的文化信息影響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網絡文化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衍生并傳播著一些負面的信息,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誘導著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網絡文化的發展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網絡文化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不僅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也有著很高的覆蓋面,讓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獲得大量信息,了解最新的時事新聞,最前衛的文化思想,也可以對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進行改良變遷,從而使大學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的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作用轉變為互補與補充的作用。
(一)網絡文化為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素養提供了動力。新時代網絡文化的快速更新與發展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其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單純的圖片、聲音完美的結合,構造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讓高校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精彩而完美的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大學生群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主體。與此同時,網絡文化憑借著多種多樣的傳播渠道引導著高校學生,這讓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無可比擬。
(二)網絡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它不但為高校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信息,同時也為高校學生帶來了溝通上的方便,由此出發,介于網絡文化的交互性、隱蔽性和開放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有利于高校師生之間進行雙向交流。網絡文化的隱蔽性和開放性往往可以促進高校學生坦率的去吐露真心,將自己的見解、情感以及訴求真實而有力的吐槽出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觀察及了解學生的這些訴求,借助網絡工具進行交流引導,在溝通中鼓勵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有針對性的對那些消極而悲觀的思想狀況進行疏導,及時了解與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和關心的問題,從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聯系的實時性和高效性。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網絡文化的發展是對高校主流文化的一種挑戰。網絡文化的發展豐富了高校學生與外界聯系溝通的路徑,是校園文化變得更加有趣充實,而網絡世界的絢爛多彩極大地誘惑著高校學子的好奇心,這種無拘無束的網絡文化滿足著高校學子的各種興趣和愛好。從而導致傳統校園主流文化的內容和傳承的載體受到極大地沖擊,加之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摻合,使得東西方文化進一步融合,高校校園主流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受到從未有過的威脅。因此,高校學子對網絡文化的支持與參與同網絡文化對高校學子思想政治狀況形成沖突,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性與復雜性。
(二)網絡文化的發展是對高校思想政治觀念、行為價值取向的一種挑戰。網絡文化的發展打破了原有的時空概念,讓傳統意義中空間和時間所涵蓋的文化、經濟、政治概念發生轉變與偏移。西方意識形態與西方社會價值觀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極大地沖擊,同時也對我國高校社會主義德育觀念產生極大地影響。導致高校學子在思想觀念上有所懈怠,以及在道德觀念上和行為規范上產生懈怠。同時,網絡文化的虛擬性與現實生活形成鮮明的差別,讓高校學子沉溺于網絡文化,而網絡文化中不健康思想的趁機而入,讓缺乏自律性的學子對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沖擊,從而導致高校學子的社會意識、集體意識下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極大的挑戰。
三、加強網絡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補
(一)從思想上疏導大學生對網絡文化的認識。當代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思想活躍,有著較強接受力的群體,對社會新事物、新思想充滿著好奇心。隨著新時代網絡文化的發展帶動了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憑借著各種媒介的傳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要從根源上認識到新時代網絡文化已經成為信息化與現代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領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讓高校學子從思想上去認識區分網絡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學會如何汲取網絡文化中積極向上的思想來武裝自己,也要學會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中探索和學習。
(二)借助網絡文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網絡文化的發展日新月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網絡文化有效的結合起來,探索發現適合現代教育模式的授課方式方法,讓高校學子在不排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很好的汲取現代網絡文化,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把新時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結合網絡文化推廣到高校學生群體中去,從而有效的減少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被網絡文化陣地侵占或者取代的危險。
新時代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而網絡文化的豐富性與實時性對于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網絡文化日新月異的發展,對于加強對大學生正面思想的引導與構建新時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既有著良好的機遇,也帶來了許多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導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習,主動的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開展富有成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者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的普及、各種文化的涌入以及大學生個性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并呈現出全新的特點。當前,研究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及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價值觀;特點
一、大學生價值觀的含義及結構
大學生價值觀是在大學生自我和外界事物及外界環境發生聯系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對客觀事物、現象和對自我行為效果、自身價值進行認識、判斷的評價體系。大學生價值觀由價值目標、價值評價和價值取向三部分組成。
價值目標始終貫穿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是他們行為活動的動力源泉及最終目標。大學生對價值目標的追求是一個由低層次逐步向高層次發展的過程,并通過一個個具體目標的實現而最終達到總體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評價主要由評價對象、評價標準和評價內容三部分組成。大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客觀事物、自身行為以及事物滿足自己需要的情況,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即為價值評價。大學生只有掌握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評價,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面對和處理各種事物、矛盾、關系時所持有的一種傾向性態度和行為選擇。它具有決定、支配主體價值選擇的作用,具有具體性和不穩定性,常與價值觀發生矛盾。因此單從價值取向來看,很難判斷大學生價值觀的具體狀態。
總之,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形成了大學生價值觀結構體系。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
(一)強調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當前,大學生從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逐漸轉向對自己生存和發展的關心。他們了解社會、討論社會熱點問題,更多的是為自己將來如何盡快的適應社會而做準備,并注重實現自我的個人價值。大學生既不以絕對的社會奉獻程度來考慮自我價值的取向,也不完全以自我索取程度來確定自我價值,而是以自我為出發點,傾向于奉獻和索取并重,并尋求兼顧二者的價值選擇,強調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二)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多樣化。當代大學生已不再完全堅持一個真理、固守一種價值觀,而是在多元化的價值觀中,選擇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形成多樣化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在價值目標的追求上,多數學生能以實現自我價值為目標,但同時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多樣性。在價值取向的選擇上,既要顧全大家、也要快樂自己;既要國家安定、又要個體幸福的并存選擇,成為一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三)價值評價標準多樣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大學生對過去單一的價值評價體系提出了挑戰,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在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們所進行的價值評價活動,往往以個人利益為主,從他們自身的實際需要出發,在評價標準的選擇上不再像過去那樣單一、絕對,而是表現出對一切事物的理解和寬容,他們理解和接受任何現存的事物,他們的價值評價標準逐漸多樣化。
三、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特點的成因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不僅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也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有了極大的改變。在價值規律和競爭機制影響下,人們可以通過公平競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激勵人們前進。因此,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等價交換原則、主體意識、自主觀念、競爭觀念、效率觀念等不斷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影響。
(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大學生傳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新的獲取信息知識的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的求知欲、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但同時,網絡也為大學生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并不斷沖擊著他們傳統的思想觀念、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因此網絡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三)多種文化的影響。首先,傳統文化的影響。在上世紀90年代,傳統文化熱這一現象普遍出現在大學校園,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并不全面,“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推崇和認同實際上是出于社會文化慣性力量的推動,而并非是由于對傳統道德理論的深刻理解所得出的必然結論”。其次,大眾文化的影響。大眾文化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消費及休閑娛樂的需求,豐富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但同時,它的商業性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對物欲和感官享受的過度追求,不斷沖擊社會主流文化,甚至使大學生的價值觀面臨重構。再次,西方文化的影響。豐富的西方文化,既包含人類先進的文化思想,如自由、平等的價值信仰;又包含由資產階級局限性而帶來的糟粕,如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西方文化潛移默化地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并為他們審視人生和社會提供了新的參照標準。
(四)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在認知上,大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但缺少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這就造成了他們在認知上的矛盾,使一部分大學生容易被一些貌似新穎的文化思潮所吸引,并接受其中的某些觀點,從而導致其價值觀發生改變。在情感上,大學生的情感具有鮮明、激烈、豐富等特點。大學生不斷接受先進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但是面對社會所產生的問題時,他們還缺乏相應的心理準備。這一切會造成大學生在價值觀形成和發展中的波動。在意志上,大學生關注自我發展,有較強的自信心。然而,由于他們缺乏自律意識,使他們的自我調節、自我評價能力沒有與其較強的自信心獲得同步的發展。因此,對自我價值的高標準追求,與相對缺乏的意志力之間產生了矛盾,導致他們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脫節,使一些學生出現消極情緒,影響他們正確價值觀的確立。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價值觀念并存的狀態。在社會文化新浪潮的交叉沖擊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積極認真地探索當地大學生價值觀有著極大的意義。結合探討得出的價值觀分類,加以客觀謹慎的數據分析,對于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夠合理給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價值觀;大學生;思想觀念;新時代
價值觀是指主體對自身及外界事物的價值定位,它是人類永恒的研究話題,是人們乃至國家的精神支柱,起著行為導向、評價標準的作用。價值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動態的。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著社會的變革發生了改變,呈現出多元化價值觀念并存的現象。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建設發展的接班人,也是極其敏感的一類群體,其價值觀關系到祖國未來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但是,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也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出現了多元化的情況,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所以如何正確對待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存在的問題,客觀審慎地分析其原因,積極探索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對策,是新世紀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具有極大的社會和教育意義。
一、對價值觀的研究
1.價值觀的概念
在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學者交流研究過程中,對于價值觀的理解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其中,人類學家克拉克洪(Kluckhohn,1951)認為:“價值觀是個人或群體所特有的一種顯形或隱形的認為什么是可取的觀念,這一觀念影響人們從現有的種種行動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選擇。”這是一個比較準確并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定義。羅基奇(Rokeach,1968)于1973年提出羅克奇價值觀調查表(Rokeach Values Survey),是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價值觀問卷。他的價值系統理論認為,各種價值觀是按一定的邏輯意義聯結在一起的,它們按一定的結構層次或價值系統而存在,價值系統是沿著價值觀的重要性程度的連續體而形成的層次序列。而在1960年以后國內對價值觀探討過程中,由于剛起步,不可避免地借鑒了國外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在隨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在各個方面都不斷突破。1990年以來,國內關于價值觀的討論和研究趨向于熱烈,這和國際形勢演變、中國改革開放順利開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有著緊密的聯系。研究者代表我國心理學家黃希庭(1994)曾認為,價值觀是人們區分好壞、美丑、益損、正確與錯誤、符合或違背自己意愿的觀念系統,它通常是充滿情感的,并為人的正當行為提供充分理由。
2.價值觀的分類
追溯對價值觀的分類研究,佩里(Perry,1926)最先提出將價值觀分為認知的、道德的、經濟的、政治的、審美的和宗教的六類;羅基奇(Rokeach,1968)認為價值觀應分為工具價值觀和終極價值觀兩類;而帕森斯(Parsons,1937)等人則把價值觀分為個人取向價值觀、集體取向價值觀和社會取向價值觀。
我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黃希庭(1994)在《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與教育》中把價值觀分為人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職業價值觀、人際關系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婚戀價值觀、宗教價值觀、自我價值觀和幸福價值觀十類。
價值觀是一個復雜的觀念系統,在不同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以及不同領域都有著不同的分類和定義,對價值觀的深入研究不僅要在多個層次和維度上進行,同時也要考慮特定人群的特殊性。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
1.環境因素
本文以新時代下大學生為研究主體,而由于中國包括恢復高考以及改革開放初等特殊時期并不能客觀地評判和研究,所以這里將新時期定位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
在社會環境方面,在這段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逐漸深入,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大學生價值觀也趨向豐富化和多元化,大學校園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漸漸凸顯出大眾化的、樸實化等特點。
在家庭環境方面,當代大學生出現在人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年代,安逸富足的生活讓他們從小就很少經歷苦難,但是也更為依賴父母和家庭,同時這一代的大學生幾乎是獨生子女,這也導致了他們心理較為脆弱,在利益面前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進而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價值取向。
在教育環境方面,教育制度以及學校辦學制度、教學方式的變革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人才等方面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也提高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龐大的就業壓力。據教育局統計,在2013年699萬的創紀錄畢業生人數之后,2014年畢業人數突破700萬,其就業難度可見一斑。在就業這個問題上,大部分畢業生希望留在沿海發達地區,忽略了真正需要人才的西部地區,問題的滋長也引發了現在學生心態的變化。
在市場經濟沖擊和西方資本主義以及網絡文化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互聯網以及科技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網絡的便捷與自由以及高科技產品的日漸更新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交流方式的改變和變化萬千的網絡游戲以及各類娛樂綜藝節目的出現不僅“造就”了社會上一大批不愿與人際交流的“宅男宅女”,也一定程度上將大眾的審美觀由積極、正態的改為消極、負面的,甚至是病態的,導致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盛行。
2.大學生價值觀特點
為了更加合理、深入、實際地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筆者對家鄉約150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大學生來自山東、安徽、江蘇三個省份10座城市約20所高校;年級分布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人數比例約為1:1:1:1;文理專業比例約為1:1.3;男女比例為1:1,基本符合分層抽樣客觀性、隨機性的原則。
問卷共包含20余個主客觀問題,參考國內外價值觀分類將問題合并分為5類,分別是人生、自我與幸福感,宗教,政治與道德價值觀,人際關系與職業價值觀,審美與婚戀價值觀。
(每一列以當列類型為單位1)
3.現狀分析
由以上歸納數據看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的主流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大部分人有著主流正確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念,并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提高,在政治上積極追求進步,對于馬克思主義普遍認同,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持有肯定態度。同時,當代大學生普遍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是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持肯定、積極的態度,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進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也是當代大學生的突出表現之一。從調查結果看,大學生普遍都擁有著正確的社會道德觀,對于宗教觀念不強烈,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高度的民族責任意識和愛國熱情,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人敢于擔當國之重任的勇氣和決心。
在人生、自我與幸福感這一方面可以發現,男生中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和態度的人數較多,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能夠認識自我的優、缺點的人數也逐漸增加,但是對幸福感,卻沒有明顯的軌跡可循。不難發現,大四即將畢業和大一初入高校這兩種人群占據了最高點和最低點,這表明在面臨擇業壓力、考研壓力或生存壓力的人群面前,幸福感并不高,甚至很低,但對于大部分剛入校園的人來說,新鮮感和解除高三束縛讓他們的幸福感大大提高。結合前面,當對自我認識并不完全清晰、人生規劃并不完整的一類人往往能夠表現出高度的幸福感,我們可以猜測這和學生長年在“象牙塔”中學習生活,在良好的家庭保護和學校教育下,與外界復雜多變的社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
調查顯示,即使隨著年級的增長,大部分的大學生也無法正確對待不同職業。大部分人都向往找到高薪體面的工作,不愿意接受一些低調樸實的工作,真正愿意前往鄉村偏遠貧瘠地區支教的學生人數不多。這說明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職業無貴賤”這一意識,不能正確坦然地選擇職業,不愿艱苦奮斗,也不愿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這也與大學生面臨的對于未來迷茫無措的困境有關。
在人際關系選擇這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當代大學生大部分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雖然并不強烈,但是仍然有部分存在,不愿意或者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情況依舊存在。同時,在婚戀觀上,由于認知不清加上社會上拜金主義的流行,一部分女生代表不能正確看待婚姻,將婚姻和金錢緊緊相連,同時男生把戀愛當兒戲、過場、不負責的現象也有部分存在,經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與復雜膚淺的社會風氣有著密切的關聯。
三、對策
1.在思想上加強正面引導
外界環境的客觀影響固然不可忽視,但是主觀思想才是造成價值觀出現問題的根本,從源頭解決問題也是改變現狀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高等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擇業觀,通過講座或者辯論比賽等形式將正確的理念灌輸到學生群體中,并且鼓勵他們以校園文化周等形式來提升校園整體氛圍,增強大學生參政議政的意識,積極弘揚愛國主義、八榮八恥等正面思想。
同時,高等院校也可以通過現代網絡技術,在不侵犯學生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對學校網絡進行凈化,將不良思想最大可能地排除校園群體,通過校內報紙雜志等讀物積極宣揚正面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強調人生價值實現的意義以及及時做好人生規劃的重要性。
2.實踐檢驗真理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經驗并不豐富,甚至是匱乏,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或者說校內團隊競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有助于學生走出校園體悟社會人情冷暖,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應該鼓勵并支持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在潛移默化之間傳授他們的生活技巧和生活常識。不僅如此,家長們更應以身作則,創造和諧美觀、尊老愛幼的家庭環境,對學生未來的人生選擇做出正確引導但不過分干涉,不強求,不給大學生制造過多的壓力,經常與子女談心,了解子女內心真實的想法,不無故橫加指責也不過分溺愛。
【摘要】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方法之一,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環節和重要方法。理論會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完善自身。本文從四個方面來分析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法,希望能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方法之一,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環節和重要方法,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一、自我教育法的發展
(一)古代的自我教育法
我國古代的德育思想理論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國傳統德育思想的主流。而儒家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儒家先賢以自己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對道德自我教育進行了闡發,形成了一整套較為系統的自我教育方法。儒家自我教育思想發端于儒家的心性之學。從孔子開始儒家就主張德性發乎人的內心、基于人的本性。
從孔子到宋明理學,儒家心性之學關注的核心是人自身內心的教化,反映了儒家對主體自我的肯定,體現了儒家對個體內心精神世界的關切。這意味著儒家道德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強調自我內心的一種“定力”,主張在人的內心中尋找善惡美丑的標準,訴求的首先是人的“自律”而不是“他律”。這就為儒家道德自我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新時期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法
理論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自身。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進步、環境的變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拓展以及新時期大學生的新變化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法的運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當今的教育研究只是注意探討教育如何激發學生的方法,往往不去研究如何使學生掌握自我激發的方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大學生有了自我教育的要求,即有了充分的自覺性時才是有效的。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因素有二:一是外界影響,即是社會和家庭、學校的要求。二是內在要求,是指大學生自身對物質和精神的要求。因此,教師運用這個方法時,要激越大學生的進取心,要提出對其品行的具體要求,要指出大學生的缺點和弱點,使大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教育。
美國教育家杜威對自我教育的倡導和研究確立了教育史上又一里程碑,他的“表先個性、培養個性、反對從上而下的灌輸“成為合理的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則。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傳承人類文化的兩種途徑與手段。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現,因此對自我教育的研究與剖析將有助于高校對教育的重新思考。
二、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內涵
湯秀云認為,“自我教育是人們為了自己的思想進步而進行的自覺的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的活動。”。蘭剛認為,“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價值判斷為標準,在原有觀念和價值圖式的基礎上,對外來信息進行反應所形成的品質的過程。”。
顧名思義,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法是大學生按照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要求,主動提高自身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覺改正自己錯誤思想和行為的方法。這種教育方法,是通過大學生自身思想的矛盾運動開展的,也是大學生自覺接受先進思想和正確行為,克服錯誤思想和不良行為,促使自己的政治傾向和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轉化、發展的教育方法。
(二)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進入大學的青少年年齡基本上在18歲,這個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例如身體發育已經成熟,機能基本成人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邏輯思維發達,越來越富于獨立性、批判性;情感豐厚奔放,文飾性與開放性并存;自我意識增強,獨立意向顯著;富有遠大理想,注重面對實際;世界觀趨于成熟,可塑性依然存在。大學生的這些身心上的變化,為其進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三、新時期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第一,自我修養。所謂自我修養,就是大學生在其思想、道德、政治以及知識等方面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鍛煉,以及由此而達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大學生可以通過反省、反思來提高自我修養水平。
第二,自我總結。大學生在學校里每天的生活豐富多彩,因此,大學生要善于每天進行總結,在總結中發現自己近期在思想、道德、政治和學習上的進步與不足。通過自我總結,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反思能力。
第三,自我改造。所謂自我改造,是指在社會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評,提高自己政治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自我改造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人自我完善的過程。
第四,自我鑒定。自我鑒定即是個人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自己的學習、思想、工作、生活等表現的一個自我評價。大學生要養成在每一學年,每一個月甚至每一禮拜進行自我鑒定的良好習慣。自我鑒定有利于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及時糾正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上的偏差,更深入地進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