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教師師德論文

教師師德論文

時間:2022-04-17 11:53: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教師師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師師德論文

教師師德論文:試析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路徑研究

論文摘要: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推進教育變革的核心力量。在全國范圍內高質量全民教育潮流的推動下,教師師德修養的提升成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文章就新時期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論文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途徑

隨著高校對提高本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認識的加深,高校在教師教育政策、結構、課程、教師成長環境、教師業績考評制度和激勵機制以及教師自我成才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隨著中國社會與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上層建筑的教育已有一定的滯后性。教師師德修養的提升是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它需要我們在創新與固守中尋找新的定位和表現形態。當下我國高校師德體系頻現事故,給社會帶來了極大沖擊,如何立足于當代中國的發展實際,與時俱進地推動高校師德體系創新發展,探索適應社會的高校師德體系建構的新路徑,已成為高校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應充分認識青年教師培養的時代意義

1.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應對當前國內形式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改革的不斷擴大,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著巨大而深刻的改變,形成了目前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化的現實格局。而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社會經濟成分、社會資本形式、組織管理形式、就業模式、分配體制和各群體的利益關系也在向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這是導致人們的思想活動、意識活動朝著獨立性、多樣性和差異性方向發展的主因。

第二,隨著經濟全球化模式的不斷深入,外來資本主義國家的思想文化、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認知理念大量涌入國門,從而加劇了思潮多樣化的產生。

第三,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型網絡傳媒的介入,使得各種社會資訊、思想觀念、利益訴求的傳播渠道多樣化,為社會思想的多樣化提供了媒體通道。雖然社會思想的多樣化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但作為高校青年教師,思想上必須堅持“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2]的根本前提。

因此,如何引導更多的高校青年教師在紛繁復雜的當下正確認識社會經濟形態,成為了當前高校培養青年教師的重要職責和首要任務。

2.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履行高校自身職責的表現

高校是社會精英人才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接班人的培養基地,也是知識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產業園。高校社會地位的特殊性和職能的獨特性不僅使得國家對高校建設的日益重視,同時社會對高校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高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社會職責不僅培養青年學生同時還要培養青年教師,且有調查表明我國高校青年教師的比例占高校教師總數的45%以上。[3]如此數量龐大、年齡結構單一,又有著強烈進取心的教師隊伍,無論從其思想意識、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教學手段上都有必要且必須進一步得到提高以適應當今社會對教師崗位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在高校中得到提高和鍛煉,直接受益人是廣大青年學生,間接受益者是高校自身,因此,高校對本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尤其是對師德修養的建設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符合高校綜合實力提高的要求,具有時代意義。

3.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旨在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從人成長的一般規律來看,一個人的成長不僅表現為物質的積累,更表現為精神思想的成熟,不僅表現為獨立的“自然人”的發展,更表現為普遍聯系的“社會人”的發展。從歷史經驗來看,青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黨的關懷和培養,離不開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用遠大的理想引導青年學生,用宏偉的目標凝聚青年學生,幫助廣大青年學生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長,是高校培養人的歷史使命。作為高校自身來說,始終堅定不移地關注和培養青年教師正是其完成自身歷史使命的重要途徑。沒有思想正確、行為規范、師德崇高的青年教師隊伍的后備支持,妄談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新型的知識青年。因此,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形式上是在提高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實質上是為正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保障。

二、高校應為青年教師培養提供組織保障

1.高校應充分吸納青年教師積極加入黨組織

青年教師具有年紀輕、創造力豐富、社會責任感強、知識水平高、思想覺悟高等一系列的鮮明特性,應該被積極吸納進入學校基層黨組織隊伍。根據國家教委黨組頒布的《關于加強在高校青年教師中培養和發展優秀分子入黨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在高校青年教師中培養和發展優秀分子入黨,使高校黨員、教師隊伍建設適應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形勢的需要,是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是適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高校黨組織應始終堅定不移地把學校政治工作的重點放在對本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建設上,并且著力培養一支數量龐大、品質優秀、年齡結構合理、知識層次豐富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通過黨內民主生活會加強理論學習,真正解決青年教師的思想困惑,從源頭上提高青年教師的黨員先進性,做到切實擁護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為青年教師黨員隊伍建設提供扎實的基礎和可靠的保證。

2.高校需要建立和諧的基層組織黨群、干群關系

從培養青年教師黨員先進性的前提出發,要求高校基層開展好黨建工作。而要做到有序的開展黨建工作,必須建立一個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因此,構建和諧的高校基層黨組織黨群、干群關系是目前高校基層黨組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高校基層群眾工作需要有密切的黨群、干群關系。與此同時,學校一是要努力抓好青年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定期組織形勢政策、理論專題報告會和中心組理論學習專題交流發言,以此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素養。二是要切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校園建設,開展爭當學習型黨員和學習積極分子的評比表彰活動。三是利用青年教師上崗培訓機會,加強理想信念、師德師風、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3.高校應充分發揮工會“教育”職能,重點關注青年教師思想問題

高校工會是學校黨委、行政聯系本校教職工的橋梁,具有“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四項基本職能。這四項基本職能中,教育職能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社會轉型和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時期,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覺悟水平和意識形態都有參差,根據我們的調查:7%左右的高校青年教師常在課堂發表過激言論,5.7%的高校青年教師對社會不良之風的抵制做得欠缺。這些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是思想出了問題,是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意識形態之后的不良產物。因此,高校有必要充分發揮工會作用,緊抓高校青年教師思想動向,認真分析當前普遍存在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中的思想、觀念、意識和道德素養問題,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來培養青年教師的師德素養。具體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加強師德教育,盡快幫助青年教師實現由學生向教師的角色轉變;二是加強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培養,幫助他們盡快提高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三是積極為青年教師解決生活和工作困難,增強青年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

三、高校應營造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物質環境

1.創造和諧校園環境,促進青年教師身心成長

首先,高校要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發揮老教師的模范作用。通過樹立老教師為學習榜樣,宣傳老教師教書育人的模范事跡,獎勵老教師的科研工作成果等一系列的宣傳、鼓勵、獎勵政策,從而使青年教師從內心產生一種“見賢思齊”的思想,同時也切身感受與身邊老教師的差距感,從而激發青年教師趕超決心。其次,學校要打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發揮骨干青年教師的引領作用。教師不僅要使自己成為業務型的專才,還應爭取做到復合型教育人才。教師應實事求是地開展正常的教研活動,做到對別人提出肯定的優點不沾沾自喜,對別人客觀指出的缺點不心有余悸,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不足之處,爭取客觀公正的看待每一次教研活動,最后,高校應注重對青年教師的精神關懷和人文關懷,幫助思想壓力大的青年教師及時疏導、排解心理壓力。總之,高校對每一個青年教師都應做到政治上充滿關懷、生活上充滿關心、思想上正確引導、薪酬待遇上盡力落實。

2.加強青年教師的考評機制

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管理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建章立制,監督考核。高校要建立一系列圍繞教師職業道德而細化的管理、評價、考核、監督制度,規范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充分發揮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使青年教師師德修養建設落實到實處。學校對教師實行定期考核,是對教師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的綜合檢查和評價,是激勵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有效途徑。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考評應該是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必須保證考評工作的客觀公正和民主公開,使考評工作充分發揮積極導向的作用。學校還應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的測評標準,建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自我評價、集體評價和組織評價相結合的師德考評機制,形成細化、量化、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操作程序。另外,教師職業道德的考評監督還應重視平時的表現,及時發現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的閃光點,及時樹立典型,并加以大力宣傳,引領青年教師健康發展。筆者認為,通過建立教師職業道德考評監督機制并長期有效地予以執行與實施,加強宣傳教育以及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一定能得到有力的制度、機制的保障和支持。

3.完善青年教師的激勵機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激勵機制,并研究制定師德建設的獎懲條例,規范師德建設評比及表彰,利用教書育人典型引路,加強師德師風典型宣傳,帶動學校整體師德師風的提升,以此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高尚師德的形成。例如,高校可實行有效獎勵政策,對優秀教師的行為給予激勵,可以是精神激勵,也可以是物質激勵,激勵青年教師“比學趕幫超”;而對于某些教師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要嚴肅地批評和處理。學校對于在教學、科研、學生活動指導、各種科技創新活動等方面取得成效、獲得成果的青年教師進行科研經費或現金獎勵,確保青年教師教學工作既有動力又有目標,形成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

四、青年教師應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塑造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

1.青年教師應在教育實踐中積累情感體驗,增強職業道德修養的動力

注重在教學科研實踐中積累情感體驗,是增強教師師德修養動力的有效途徑。

首先,青年教師應在情感的互動中體驗教師的幸福。有句話說,沒有做過教師的人,很難體會教師的幸福。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個人利益、個人發展以及個人得失已是青年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已然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教師應有的奉獻精神。然而,當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情感及被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鼓舞的時候,他們就會給予教師真誠的回報。這時,教師的幸福感就會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漸體現,就會增強對教師職業的感情,就會全身心投入,就會期望自己做得更好、更出色。

其次,青年教師應在教育勞動中感受教師的快樂。教師工作里的喜悅、快樂和幸福只有在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中,才能夠體會。所謂,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青年教師在教育勞動的過程中,既要全面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以及師德修養,又要真實的感受教師職業道德,體會它的價值,找出自己的師德差距。一旦有突破,教師內心的快樂是無法言語的。只有真正體會了教師職業的樂趣,才會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繼續完善自己的師德修養。

2.青年教師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感悟師德魅力,升華職業道德修養境界

教育實踐表明:教師師德的魅力體現在教師在處理不同問題時的精神狀態、道德品質和人格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青年教師在遇到心理壓力時,應調整自我,服從工作。有些青年教師剛從學校畢業,還未經過全面、系統的心理素質培養就走上了教師的工作崗位。在遇到問題或困難的時候,只有從容地面對問題,微笑的面對生活,才能使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同時,還應以自身師德修養給學生以生動的、實在的教育。

第二,青年教師面對尷尬場面時,應沉著應對,寬容大度。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難免會碰到想挑戰教師師德修養和忍耐力的學生。如果此時面臨尷尬境地,青年教師應表現出高度的修養,寬容的態度,自然地使問題得到化解,同時還能贏取學生的信任。

第三,教師在遇到突發問題時,應冷靜思考,巧妙處理。青年教師在上課期間,如遇到突發問題,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的錯誤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影響整堂課程的教學效果。

第四,青年教師在受到他人誤解時,應心胸寬廣,心平氣和。生活或工作中難免會產生誤會,此時,青年教師應理智對待,展現自身的氣度。

3.青年教師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把職業道德修養落實到實處

青年教師在“隱”和“微”上修養自己,既是一種師德修養的方法,也是一種師德修養要達到的境界。首先,要在隱蔽之處加強修養。教師有一個重要的勞動特點,就是其個體的單獨性。青年教師除了上課和參加教育實踐外,還有很多時間是處于隱蔽之處。這些既能顯示教師師德修養的高低,又是教師不太注意的細節。所以,青年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要在這些細小、隱蔽之處下功夫,做到隱蔽之處見德性。其次,要在微小之處謹慎自己。青年教師的修養應從點滴做起,對細微思想不放松,對細小事情不放過,才能做到防微杜漸。通過細小之事,使教師自身師德修養水平不斷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教師應在道德踐履的過程中,以自強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將師德修養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教師師德論文:論當代大學教師師德主體化發展

大學教師師德是與大學教師職業角色和職業行為相聯系的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包含豐富的內容。大學教師個體與師德的關系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關系之一,是研究師德的基本理論問題。本文著重探討這對關系在未來社會的發展。

一、“大學教師師德主體化發展”的界說

大學教師個人和師德的關系,一端連著大學教師自我運動的變化,一端連著教師職業及社會環境的變化,是兩種運動的“交匯區域”。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中,大學教師自我及大學教師職業角色、職業行為都會發生變化,因而兩者構建出不同的關系。

“大學教師師德主體化發展”(下文簡稱“師德主體化發展”)是對未來社會中大學教師個人與師德關系的描述。主要內涵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師德主體化發展是對師德的價值判斷。未來的師德無論在其內容還是在其功能上,都必須肯定并保護大學教師的合法利益;肯定個人存在的神圣性。但必須反對“唯我論”和“忘我論”的師德。“唯我論師德”認為,師德是由個人決定的,對自我有利就遵守,否則就不遵守。“忘我論師德”則認為,一個人必須為他人犧牲自己,必須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必須為他人而活著。為他人奉獻是人存在的唯一正當性,自我犧牲是師德的最核心內容。

第二,師德主體化發展是大學教師個人對師德自覺態度的集中描述。大學教師不是把師德看成外在于自我的“客觀”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而是把師德作為“自我”重要的一部分,主動、熱情、自覺地修養師德。

第三,師德主體化發展是對大學教師個人與師德關系正在發生的及將來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化過程的高度綜合,指明其發展的趨向。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由國家政策來調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個人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明確并肯定,個人與組織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也日益增多,因此,個人道德,包括師德的主體地位必將為時代所強調。

“師德主體化發展”內涵的三個方面是相互支撐的,前兩者包溶在師德主體化發展過程之中,師德內容及功能的變化是大學教師個人自覺對待師德的前提。師德主體化發展過程與市場經濟對人的解放,特別是對個人的解放相聯系,與現代社會中平民個人的崛起相聯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師德主體化發展是現代社會對個人肯定的具體表現。

二、師德主體化發展的有界合理性

H·A·西蒙認為,社會事物主要是“人為事物”。“人為事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邊界,越出邊界將失去合理性;而看不到邊界內的合理性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邊界內的合理性在內容上既包括了人對社會事物發展的愿望、希望、理想,又包括了客觀事物本身的特性,是人對社會事物的設計,是人主觀能動性及客觀事物規律的統一。這對探求師德主體化發展的合理性邊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教師個體和師德”的關系,從其內容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學教師與自身的關系;一是大學教師在職業范圍內與他人、與“事物”的關系。師德主體化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大學教師個人在這兩大關系域中主體地位的確立。我們可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其有界合理性。

(一)師德主體化發展與大學教師自我發展

在人與自身的關系中,人意識到自我對生命本體承擔的使命。那么,這種“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的“使命”是何?馬克思認為其“使命”就在于“個人自由發展”,形成“自由個性”,〔1〕具體體現在倫理道德領域則是追求幸福。幸福是生活的本意,是生命的目的。現代倫理學對幸福進行著艱苦而又深入的探究,從其研究成果看,如下幾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研究幸福應站在·所·有·的·個·人·角·度,而不是·部·分·的·個·人·角·度,即必須肯定所有的個人價值,讓每個人都擁有自身、擁有幸福。

——幸福的生活本質上是一種道德生活,道德在人生幸福中具有重要意義。

——事業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之一。

據此,我們可以大致描述出師德在大學教師自我幸福中的位置:師德處在大學教師人生事業和道德的“交匯區域”。

從幸福的角度看,師德只有在“自我、事業、道德”三者中保持適度張力,幫助自我的事業域的擴展,在道德域中的提升,才能增進人生的幸福。如果師德過分張揚道德,過分張揚事業,或者過分張揚兩者,必然造成對自我的直接或間接的“壓迫”,從而破壞自我的幸福。

在我們師德建設的歷史和現狀中,由于對“個人”的誤解或漠視,較少從個人人生幸福角度審視師德的合理性。在這種狀況中,師德的基本結論有:

——道德事業外在于自我客觀存在。對自我而言,道德具有至高無上的神圣性,事業具有無限重要性。自我與道德根本上是“遵循”或“不遵循”的關系。自我與事業根本上是“敬”與“不敬”的關系。

——社會強調并鼓勵大學教師遵循道德,熱愛教育事業。

表面上看,社會的用意是在通過強調事業和道德的重要,促使大學教師自我致力于事業擴展及道德修養,以而提升自我。但由于道德與事業不以“自我”為目的、為指向,因而歷史地看,這種師德實際上導致大學教師將師德作為賺取名利的工具,使師德虛偽化。

邏輯地看,道德和事業雖是人生幸福中極重要的部分,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自我表演”的舞臺。舞臺再重要總不能比演員本身重要。再者,我們強調大學教師對道德及事業的自覺,如果離開了自我主體這一前提的自覺,則是自修式自覺而不是自主自為式自覺強調打磨砍削自我以適應事業和道德發展的需要;自主自為式自覺強調道德和事業本質上為人生服務,是因為人生才需要道德事業,不是因為道德和事業才需要人生。從未來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社會必然日益承認并肯定個人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師德對大學教師個人的建設作用,促使“個人的高度發展”。

(二)師德主體化發展與教書育人

大學教師個體不只是固守著人與自身的關系,還需要向外擴展,與他人、與物等“對象”建立起“關系網絡”。大學教師個體對社會承擔的角色也包括在這“關系網”中。對于現代社會中個人與其“對象”的關系,馬克思曾從反面揭示其病態的存在。他說:“在現代,物的關系對個人的統治,偶然對個性的壓抑已具有最普遍尖銳的形式,這樣就給現有個人提出了十分明確的任務。這種情況向他們提出了這樣任務:確定個人對偶然性和關系的統治,以之代替關系和偶然對個人的統治”。〔2〕據此,他區別了“有個性的個人”和“偶然的個人”,并更進一步地指出:“現實個人的價值在于他能夠使自己的存在對象變得對自己有價值。”〔3〕這是我們分析大學教師個體與其社會角色的關系時根本的價值所在。

大學教師,就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而言,最根本最久遠的是教書育人。按馬克思對個人與其對象關系的分析可以看到,教書育人的過程不僅僅是自我犧牲和自我付出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建構自我,促使自我自由發展的過程。舍棄后一面,則教書育人便構成了對個人的“統治”及對個性的壓抑了。兩者相比較而言,教書育人對教師個人構建的作用更為基礎。這是現代教育的要求。現代教育學對教育本質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大學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對學生最具教育意義的,不是客觀的知識而是大學教師自身。雅斯貝爾斯說:“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4〕“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的堆積。”〔5〕因此,教書育人活動只有推動大學教師自我的發展才有可能更好地促使學生的發展。師德是大學教師教書育人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只有當它充分促使大學教師個體成為“有個性的個人”時,它才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義。換一種說法,就是要促使師德的主體化發展。

大學教師教書育人有其特殊性。按約翰·S·布魯貝克的觀點,這種特殊性在于大學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材料是高深學問,即教書育人是圍繞著高深學問進行的。因此,大學教師與師德的關系不能不受高深學問性質的影響。高深學問的性質中有兩方面是極為重要的。其一,高深性。高深學問反映知識發展的前沿,處在人類已知與未知的交接地帶,對社會而言,能進入這一領域中的始終是少數。因此,這個領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自治。其二,雙重性。高深學問無論對人還是對社會,既可以促進其發展又可以阻礙甚至破壞其發展。因此,如C·P·斯諾所言,科學家因為知道高深學問而具有一種直接的個人責任,一種比一般公民大得多的個人責任。對于這種責任,他們應具備的道德,不能以“服從”和“忠誠”為基礎。因為“忠誠很容易轉化為順從,而順從常常是怯懦和謀求私利的借口,極而言之,服從也可能是這樣”。〔6〕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中,以忠誠和服從的名義犯下的罪行是駭人聽聞的。二戰時,德國許多科學家,其中有許多是大學教師正是基于服從和忠誠才去研究細菌戰的。人類發展到今天,科學和技術已進入高度發達的階段,其建設作用和破壞作用同時成長。我國也處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階段。大學教師是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生力軍,也是科學技術走進社會的重要中介力量,因此,他們對高深學問的態度就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促進師德主體化發展的思考

師德主體化發展不能沒有外部社會條件的支持,從其外部條件看,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市場經濟生活的不充分性。現實的經濟生活是師德主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市場經濟在我國只有極短的歷史,在整個社會經濟系統中,真正受市場規劃和市場力量所支配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小部分,行政權力大量介入經濟活動中,形成權力經濟及市場經濟共存的局面。因此,市場經濟對個人的解放作用受到了權力的極大抑制。

(2)社會文化支持力度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個人淹沒于重重倫理關系之中,不見有個人。而近現代以來, 一談個人,便以為只有西方的個人主義的個人,認為是在中國實踐西方的個人主義。而以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個人主義在現階段力量較為弱小。因此,在現階段,社會文化力量對師德主體化發展正面支持力度弱而反面的抑制或錯誤引導力量則不小。

師德主體化發展不但需要社會外部條件,同樣需要內部條件。從內部條件看,現階段也有不少困難:

(1)師德主體不成熟。臺灣學者杭之曾言:當今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大多數自覺不自覺地保存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那種缺乏獨立人格的歷史傳統甚至無限地將其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在不遺余力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無意識地建立起像西歐知識分子一般的“知性之自我反省”的傳統。不僅如此,今天的知識分子已經自覺、不自覺地處在大眾社會、大眾文化之價值的控制支配之下。〔7〕

(2)道德自我約束機制軟弱乏力。中國傳統文化中講求德治,并且以修身為本,因此人格、道德、政治三者合而為一。如龔自珍所言:“是道也,是學也,是治也,則一而已也。”〔8〕近現代以來這種局面并沒有太大改變。在社會實際運行中,道德問題往往轉化為政治問題再用政治手段解決。道德屈從于權力,權力排斥道德。

師德主體化發展是一歷史的展開過程。在現階段,為促進師德主體化發展,我們認為應注意如下兩方面的建設:

第一,加強政治法律建設,理順政府與高校的關系,明確政府、高校各自的職責權益,將師德建設工作主要交給高校。

第二,高校要努力建設師德自我約束機制,抑制“唯我論師德”的發展。師德主體化發展并不是說高校可以不管師德建設工作,高校在師德建設中承擔著重要工作,在現階段要致力于師德自我約束機制的建立。這主要取決兩方面,一方面如前分析的師德自我約束機制弱,另一方面師德約束機制對個人與組織、個人與個人的關系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為此,高校要充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教師的師德建設、校規校紀建設等,通過多方面建設,有效抑制日益泛濫的“唯我論師德”。“唯我論師德”是目前最嚴重的錯誤師德傾向。

教師師德論文: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教師師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核心價值體系 高校師德 榮辱觀 建設

[論文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師德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認清新形勢下高校師德的現狀,分析高校師德的時代特征,進一步推進高校的師德建設,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旗幟鮮明地提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構建和諧文化的根本。《決定》還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復雜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重大的實踐意義黨的十七大報告則進一步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和闡述,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新世紀新階段“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問題的科學回答。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高校教師師德教育

高等教育作為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作為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高校是新思想新價值觀的發源地。“大學是文化的標志,是集合精英生產文化、傳播文化的地方。”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發韌之初,就與社會新思想和新文化運動緊密相連。作為戊戌維新的產物,最早興辦的京師大學堂,以及稍后開辦的鐵路、礦務、海軍等專門學堂,就是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發源地和傳播者。“五四”時期,科學民主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先后傳人中國,其主要渠道是高等院校。其次,高校是人類價值傳播和交流的重要橋梁。高等教育是繼承人類文化、傳播人類價值的重要手段,高校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將人類社會在一定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傳授給年輕一代,促進人類思想的進步,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哈佛大學前文理學院院長亨利·羅索夫斯基說,我們的任務在于保存和闡述文化,我們要將偉大的傳統一代一代傳下去。最后,高校是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場所。“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高校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有利于社會進步發展的輿論力量、價值觀念和文化條件,通過廣大師生員工的道德實踐、精神風貌,對整個社會文化產生廣泛的輻射作用和示范作用。尤其是高校為社會輸送的各類人才,就像一顆顆傳播先進道德思想的種子,植入到社會的每個角落,不斷為社會先進思想文化的建設起到推動、示范和導向作用。正如英國著名教育家紐曼所說,大學不應滿足于培養偉大的人物,盡管大學里有這樣的人才。但是大學訓練旨在提高社會的思想格調,提高公眾的智力修養,純潔國民的情趣,為大眾的熱情提供真正的原則,為大眾的志向提供確定的目標,擴展時代的思想。

師德作為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般的職業道德,教師勞動的示范性與創造性特點決定了師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德才并重,以德為主”;廣大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師德體現在方方面面,而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是踐行師德的最基本要求。愛崗敬業不僅體現了誠信、盡職、圖強、服務社會的崇高師德,而且體現了奉獻社會、奉獻人生的執著信念,刻苦拼搏、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敬業、愛生、博學、嚴謹”的教風和“勤學、多能、踏實、求真”的學風。概言之,“愛崗敬業”正是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奉獻社會的崇高境界。用陶行知先生當年的話來說,就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無畏精神。

2 高校教師師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幾年來由于各種因素德影響,高校教師中出現了許多師德失范的現象。表現為少數教師在從教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遵循師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失去了教師應有的師范和帶動作用,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和全社會的道德建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師愛崗敬業精神不強,對教學工作投入不夠。在市場經濟和社會轉型時期的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下,部分教師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僅僅認為是一種職業和謀生德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承擔著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一項事業。由此,有的教師不求功名,不思進取,不悉心敬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對教學的內容、教學方法、教育創新缺乏探索和研究;有的教師過分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物質利益的索取,教學中精神不足,用心不到位,熱衷于利用第二職業掙錢;有的教師對科學研究急功近利,不愿意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學術浮躁,根基不牢。

②部分教師存在單純的專業教學思想,育人意識淡薄。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大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這一任務的完成主要靠的是教師。但有不少教師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給學生傳授專業技術知識,幫助他們掌握將來就業的一技之長,因此只滿足于課堂教學,認為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身心素質培養,是學校領導和黨務政工干部的事,抱著與己無關的態度。

③部分教師表率作用缺乏,自身素質有待提高。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的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現在有些教師師表意識淡薄,缺乏自尊自愛精神,自身素質離一個大學教師的行為準則要求有很大差距。有的上課自由散漫,遲到早退,上課接手機;有的儀表不整,著裝不嚴肅,上課吸煙,舉止粗俗;有的接受學生或家長心意,考試任意送感情分;甚至有個別教師自由主義思想泛濫,信口開河,借一些個人成見和怨氣任意發牢騷或表露不滿情緒,給學生做了很不好導向。

造成師德失范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經濟大潮的沖擊。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和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無疑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絕好的機遇和空間,也喚醒了國人沉睡以久的經濟意識,改變了國人固有的價值觀念。高校處在思想文化碰撞的最前沿,沖擊尤為劇烈,影響更加深刻。高校教師思想敏銳,最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有的教師耐不住平淡,想方設法在課余時間通過種種方式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一技之長參與市場競爭,找回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重市場而輕課堂,出現身在講臺心在外現象,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滯后。現在的高校已經是沒有圍墻的大學,社會上各種思潮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高校師生的思維。這無疑給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高校的發展也突飛猛進,一些高校的領導和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面對成千上萬擴招來的各種層次的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新矛盾、新問題,已經很難顧及到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新形勢下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師德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③教育評價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高校相對寬松的教學環境,對利于教師教學思路的拓展,但也給高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評價帶了相當大的難度。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教育教學效果的標準,在評價一個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時具體操作中很可能出現不規范、不科學、不公平現象,隨之就會帶來對教學獎勵、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影響,這在客觀上很容易挫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這也是產生師德失范現象間接因素之一。

3 加強高校教師師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3.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高校教師師德教育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高校必須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教師師德教育,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體教職員工,使其學會分析和解答現實問題,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準確判斷社會發展趨勢;要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緊密聯系師德教育的實際,提高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工作,不斷增強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通過理論教育和理論研究工作更好地把廣大教師凝聚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堅定每位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使理論成果成為教師師德教育的強大思想武器。

3.2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高校教師師德教育提供正確的目標指引。在高校教師師德教育中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一方面,全體教師要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前進目標,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同國家民族命運和學校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國家和學校和諧穩定、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要教育全體教師善于把遠大理想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實現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注重日常細小的工作,時刻準備著擔當歷史重任。

3.3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高校教師師德教育提供牢固的精神紐帶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也是高校師德教育的重點。高校教師師德教育,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為牢固的精神紐帶。引導廣大教師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不斷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增強愛國意識、團結意識和發展意識,增強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改革開放使我國各族人民煥發出極大的創造激情,產生了巨大的創造活力,形成了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和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高校教師師德教育,必須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之成為強大的精神動力,營造鼓勵人干事業、支持人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激情得以抒發、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從而引導廣大教師堅持改革創新,沖破一切不合時宜的觀念、體制。破除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束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造活力競相進發,創造源泉充分涌流。

3.4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高校教師師德教育提供規范的道德基礎。總書記闡述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提煉和升華,豐富了師德建設的內涵。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歷經多少滄桑巨變,我們的民族總是堅守著一份對于真理和美德的崇高的追求。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總是把個人的榮辱融入到捍衛民族利益、實現民族振興之中。前仆后繼、舍生取義。這種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精神支柱。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省察什么呢?實際上就是要省察在品德上的得與失;孟子說:“仁則榮,不仁則辱”。只有“仁者才能愛人”,才能教育人。榮辱觀對于教育者來說,事關大體,不容許有絲毫閃失。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告誡他的學生說,“一定要把靈魂教育托付給那些擁有美德和真理的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能辜負這一偉大的稱謂;面對每一個需要呵護與滋養的心靈,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大意。

教師要發揮榜樣的力量,嚴格要求自己,戒驕戒躁,不恥下問,以厚德博學影響學生。以德藝雙馨感染學生,以昂揚明快的生活情懷開導學生,以心懷天下的道德使命感引領學生。古人所講的“傳道、授業、解惑”,充分體現了知識傳承、道德熏陶和情感交流的辯證關系。傳道就是傳光明之道。授業就是授立身之業,解惑就是解人生之惑。教師們的諄諄教誨,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力量的同時,更能領略到人格的魅力和品德的光輝,這既是教師的職業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賦予師德建設的神圣使命。

只有我們樹立社會主義的新師德觀,通過全方位的師德建設,才能真正使廣大教師成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排頭兵。成為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先行者。

教師師德論文:淺議教師師德的內涵

【論文關鍵詞】:愛崗敬業; 熱愛學生; 嚴謹治學; 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

【論文摘要】:文章根據現代教育的現狀,結合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八榮八恥"論述,從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幾個方面闡述了新時期教師師德的內涵,同時提出在新時期要重視并加強師德建設。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事業的主題。教師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體, 就是用自己的才德、學識, 通過言傳和身教去啟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學生的心靈。教師的師德如何, 對學生的成長和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那樣:"這種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 是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 無論什么樣的思潮, 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代替不了的。"

因此,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就成為教師師德的集中體現,這也是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改善教師的工作態度和精神風貌的關鍵所在。

一、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指教師珍重和熱愛本職崗位,奉獻和獻身于教育事業,是調整教師與教師職業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 也是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愛崗敬業凸顯四個意識:敬業意識、樂業意識、勤業意識、創業意識。只有敬業,才能實現人生的重要價值;只有樂業, 發自內心的"樂而為之", 才會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才會懷著熾熱的愛和濃烈的興趣, 以純潔的思想感情和飽滿的工作熱情,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上;只有勤業,才能打破上下班的界限, 打破工作地點的限制,時時為教育事事為教育;只有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對知識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深入教學第一線,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學術論文,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節奏,在求真務實中開拓進取,才能為教育事業不斷增加活力,推動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熱愛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對教育事業的愛,簡稱為師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一種神圣的愛。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在朱小蔓《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一書中我們看到,教師對學生僅有本能的愛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理性的愛,"教師的理性之愛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僅是出于人對人、成人對兒童的自然之愛,更為重要的是具有理性的自覺之愛。這種愛不是母愛,但勝似母愛,她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她超越了母愛的盲目性。她是教師在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了充分認知、對教育本質有了真正領悟、對教師職能和角色有了清晰把握的基礎上形成的理性之愛"。學生一旦體會到教師的這種真摯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實現教育育人的根本功能。

三、嚴謹治學

嚴謹治學是處理教師和教學之間的關系的道德規范。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師的成功,在于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嚴,往往建立在對自己嚴的基礎上,特別要嚴謹治學。嚴謹治學要求教師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與教育教學水平,即提高師能。英國哲學家懷特海對教師的工作作出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一切有實際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育是一個一分一分地,一小時一小時地,一天一天地掌握詳情細節的孜孜不倦的過程。"傳道、授業、解惑、質疑,就是用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豐富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必須是可以信賴依靠的對象,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要堅持原則,保持適度的威嚴,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愛而不嚴不是真正的愛,"嚴"是培養一流人才的基本保證。

四、教書育人

古人說:"師也省, 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就是說, 教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 還要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因此, 作為教師應既當"經師"又當"人師"。高素質的教師, 應當是"人師"與"經師"兩者合一, 就是要做到教書育人。教師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學生群體中, 與他們打成一片, 既做良師, 又做益友, 做到知情、知性、知心。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 研究和把握他們身心發展的個性差異, 長期不斷地探索和深入他們復雜的精神世界, 在教書的同時, 教會他們怎樣"做人"。要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 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加工成每個學生都能接受的信息, 轉化為每個人的智慧和才能; 要在多種因素縱橫交錯的影響下, 隨時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動態表現, 對每位學生精雕細琢, 把他們塑造成為藝術品。

五、為人師表

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 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師的世界觀、學識和言行, 時時刻刻在對學生起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因此, 教師是學校里最重要的表率, 是學生最直觀、最有教益的模范。古人云:"以身立教, 其身亡而教存。"教師的言論行為、知識水平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都被學生視為榜樣而竭力模仿。孔子曾說:"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這就要求教師從點滴做起, 從小事做起, 從自我做起, 以身作則, 率先垂范。要學生努力學習, 自己就應當學而不厭, 手不釋卷; 要學生認真讀書, 自己就應當積極備課, 教學認真負責。總之, 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而且做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好影響, 對學生進行教育才有說服力。

在新時期,我們只有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在教育活動中把踐行八榮八恥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不斷拓展教育的途徑,增強教育的實效,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師師德論文:淺談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鍛煉與提高

論文關鍵詞 青年教師 師德修養 高等學校

論文摘 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青年教師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青年教師如何迅速適應新角色,合格的完成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師德修養的鍛煉和提高是必經之路。本文作者以自身體驗出發,初步探討了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鍛煉的必要性及實際意義,并根據目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狀況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直接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前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容量不斷增大,高等學校的數量及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年齡層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些青年教師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們大都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出生,獨生子女占到相當大的比例,他們絕大多數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的高層次學歷,有些是剛從大學畢業就直接進入高校從事教師工作。他們作為高等教育的執行者之一,擔負著傳授專業知識,塑造學生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因此師德修養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其教書育人的成效,也關系到國家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的大計。

筆者所在高校廣東藥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高等學校,該校自2004年搬往廣州大學城后,隨著教學硬件條件的改善,師資力量也在2005年前后兩三年時間內得到大量補充。作為一所廣東省省屬院校,廣藥十分注重緊密跟蹤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變化,加快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和更新教育觀念,同時基于近年來引進青年教師較多的現狀,在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和提升整體師資隊伍素質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環境。

針對學校青年教師實際情況,學校先后組織了四期青年教師培訓班,培訓班得到了各級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校領導親自登上講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高等學校教師的心路歷程;培訓班邀請了廣東省著名高校的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做報告,加深青年教師對教育教學、師德師風的理解和認識。下面,筆者從自身體驗出發,談談高等學校教師師德修養的鍛煉與提高問題。

如何認識師德的本質,如何使其更好的為教書育人服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師德應逐漸成為高等學校教師培育并貯存的一種特殊的教育資源,這種資源使教育行為對學生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影響力和親和力,推動學生人格修養的價值觀的進步。所以,師德應該是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人文環境,是學生人格發展和創新精神塑造的土壤。師德建設的目標應該是積極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積極向上的治學環境,知識的傳授應該與人格培育同行。①

筆者認為,在師德建設方面,由于高校領導積極重視,高年資教師悉心輔助,青年教師注重自我提升,目前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整體水平是較高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少數青年教師的從業觀念轉變得不夠,在對待學生工作時會出現缺乏責任感,育人意識淡薄的現象,對學生的教育起到不好的影響;部分青年教師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上課來,下課走,對學生的思想關心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還有部分青年教師敬業精神缺乏,開拓精神不足,認為讀書多年后進入高等學校任教后,自己就可以徹底放松了,職業素養較為低下;青年教師面臨職稱晉升等壓力,部分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直接在思想上降低了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教書育人的觀念逐漸淡薄。

因此,對于高等學校青年教師來說,對師德修養的鍛煉和培養應放在教書育人的第一位,如何卓有成效的鍛煉和提高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下轉第160頁)(上接第120頁)面加以考慮。

(1)我們應倡導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師德建設不能只是口頭上的思想重視,也需要實質的建設內容,如果沒有具體可循的制度和規范,老師的從教行為就缺乏約束力,對師德評價也會缺乏依據和標準。因此,做好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培養工作,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備的考察標準和評價體系,其內容應涵蓋師生關系、教師與同事及教師與學校關系等多層次,同時應該引入類似于績效考核的制度形式,使師德修養的評價結果與青年教師的年終考評、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自身密切相關的利益結合起來,這樣就有可能提高青年教師在師德修養鍛煉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師德師風的塑造過程中盡可能實現知行合一。②

(2)我們應該在師德師風建設中引入激勵機制。青年教師工作時間不長,工作經驗不足,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和教育的機會不多,這是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鍛煉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在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引入激勵機制,對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成績顯著的優秀青年教師要予以表彰獎勵,做到獎懲分明,這樣將充分調動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將有力促進青年教師對師德師風規范的認識,自覺提高師德師風的修養。如完善和深化學評教制度,對評價優良者及時給予精神性和物質性的獎勵,發現和肯定青年教師中的突出人物,及時對符合條件的青年教師不拘一格地給予破格晉升等各種機會等等。可以預想,有效的激勵舉措將充分激發青年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因師德師風而帶來的獎勵預期,同時又面對明確的規制辦法,從而促進師德建設從他律走向自律。

(3)良好的教育工作環境也是師德建設的必要條件。工作環境的好壞對個人品德的熏陶有巨大的影響力,高校應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尊師重教的氛圍,充分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可通過引入平等競爭機制,減少方方面面的硬性條件限制,為青年教師的個人發展和事業成功提供更好的條件。同時,學校應充分體現優勞優酬、多勞多得的精神,使青年教師能通過在校努力工作和創造性的勞動獲取更高地收入,引導青年教師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去,而不被外界的經濟利益所誘惑。③因此,努力為青年教師創造溫暖、寬松、和諧的環境和氛圍對提高青年教師師德修養水平是不可或缺的。

(4)學校應完善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具有優秀師德修養老教師的言傳身教,發揮榜樣激勵作用。學校應根據專業特點,樹立教學能力強、科研水平高、思想素質好的優秀教師典范,積極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為廣大青年教師樹立榜樣。同時,可以在合適范圍內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教學名師評選、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德育工作者評選等活動,來弘揚正氣、激勵先進、鞭策落后,有利于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追求奉獻、勇于奮進”的良好風氣,促進青年教師樹立做名師的崇高理想。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鍛煉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每一位青年教師高度認識、認真對待,只有通過不斷的自我改正和提高才能盡快成為一名具有良好師德風范、合格完成教書育人目標的高校教師。

教師師德論文:試析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路徑研究

論文摘要: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推進教育變革的核心力量。在全國范圍內高質量全民教育潮流的推動下,教師師德修養的提升成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文章就新時期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論文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途徑

隨著高校對提高本校青年教師師德修養認識的加深,高校在教師教育政策、結構、課程、教師成長環境、教師業績考評制度和激勵機制以及教師自我成才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隨著中國社會與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上層建筑的教育已有一定的滯后性。教師師德修養的提升是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它需要我們在創新與固守中尋找新的定位和表現形態。當下我國高校師德體系頻現事故,給社會帶來了極大沖擊,如何立足于當代中國的發展實際,與時俱進地推動高校師德體系創新發展,探索適應社會的高校師德體系建構的新路徑,已成為高校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應充分認識青年教師培養的時代意義

1.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應對當前國內形式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改革的不斷擴大,社會結構、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著巨大而深刻的改變,形成了目前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化的現實格局。而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社會經濟成分、社會資本形式、組織管理形式、就業模式、分配體制和各群體的利益關系也在向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這是導致人們的思想活動、意識活動朝著獨立性、多樣性和差異性方向發展的主因。

第二,隨著經濟全球化模式的不斷深入,外來資本主義國家的思想文化、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認知理念大量涌入國門,從而加劇了思潮多樣化的產生。

第三,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型網絡傳媒的介入,使得各種社會資訊、思想觀念、利益訴求的傳播渠道多樣化,為社會思想的多樣化提供了媒體通道。雖然社會思想的多樣化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但作為高校青年教師,思想上必須堅持“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2]的根本前提。

因此,如何引導更多的高校青年教師在紛繁復雜的當下正確認識社會經濟形態,成為了當前高校培養青年教師的重要職責和首要任務。

2.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履行高校自身職責的表現

高校是社會精英人才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接班人的培養基地,也是知識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產業園。高校社會地位的特殊性和職能的獨特性不僅使得國家對高校建設的日益重視,同時社會對高校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高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社會職責不僅培養青年學生同時還要培養青年教師,且有調查表明我國高校青年教師的比例占高校教師總數的45%以上。[3]如此數量龐大、年齡結構單一,又有著強烈進取心的教師隊伍,無論從其思想意識、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教學手段上都有必要且必須進一步得到提高以適應當今社會對教師崗位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在高校中得到提高和鍛煉,直接受益人是廣大青年學生,間接受益者是高校自身,因此,高校對本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尤其是對師德修養的建設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符合高校綜合實力提高的要求,具有時代意義。

3.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旨在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從人成長的一般規律來看,一個人的成長不僅表現為物質的積累,更表現為精神思想的成熟,不僅表現為獨立的“自然人”的發展,更表現為普遍聯系的“社會人”的發展。從歷史經驗來看,青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黨的關懷和培養,離不開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用遠大的理想引導青年學生,用宏偉的目標凝聚青年學生,幫助廣大青年學生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長,是高校培養人的歷史使命。作為高校自身來說,始終堅定不移地關注和培養青年教師正是其完成自身歷史使命的重要途徑。沒有思想正確、行為規范、師德崇高的青年教師隊伍的后備支持,妄談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新型的知識青年。因此,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形式上是在提高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實質上是為正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保障。

二、高校應為青年教師培養提供組織保障

1.高校應充分吸納青年教師積極加入黨組織

青年教師具有年紀輕、創造力豐富、社會責任感強、知識水平高、思想覺悟高等一系列的鮮明特性,應該被積極吸納進入學校基層黨組織隊伍。根據國家教委黨組頒布的《關于加強在高校青年教師中培養和發展優秀分子入黨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在高校青年教師中培養和發展優秀分子入黨,使高校黨員、教師隊伍建設適應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形勢的需要,是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是適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高校黨組織應始終堅定不移地把學校政治工作的重點放在對本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建設上,并且著力培養一支數量龐大、品質優秀、年齡結構合理、知識層次豐富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通過黨內民主生活會加強理論學習,真正解決青年教師的思想困惑,從源頭上提高青年教師的黨員先進性,做到切實擁護和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不斷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為青年教師黨員隊伍建設提供扎實的基礎和可靠的保證。

2.高校需要建立和諧的基層組織黨群、干群關系

從培養青年教師黨員先進性的前提出發,要求高校基層開展好黨建工作。而要做到有序的開展黨建工作,必須建立一個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因此,構建和諧的高校基層黨組織黨群、干群關系是目前高校基層黨組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高校基層群眾工作需要有密切的黨群、干群關系。與此同時,學校一是要努力抓好青年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定期組織形勢政策、理論專題報告會和中心組理論學習專題交流發言,以此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素養。二是要切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校園建設,開展爭當學習型黨員和學習積極分子的評比表彰活動。三是利用青年教師上崗培訓機會,加強理想信念、師德師風、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3.高校應充分發揮工會“教育”職能,重點關注青年教師思想問題

高校工會是學校黨委、行政聯系本校教職工的橋梁,具有“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四項基本職能。這四項基本職能中,教育職能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社會轉型和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時期,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覺悟水平和意識形態都有參差,根據我們的調查:7%左右的高校青年教師常在課堂發表過激言論,5.7%的高校青年教師對社會不良之風的抵制做得欠缺。這些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是思想出了問題,是只顧經濟發展而忽略意識形態之后的不良產物。因此,高校有必要充分發揮工會作用,緊抓高校青年教師思想動向,認真分析當前普遍存在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中的思想、觀念、意識和道德素養問題,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來培養青年教師的師德素養。具體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加強師德教育,盡快幫助青年教師實現由學生向教師的角色轉變;二是加強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培養,幫助他們盡快提高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三是積極為青年教師解決生活和工作困難,增強青年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

三、高校應營造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物質環境

1.創造和諧校園環境,促進青年教師身心成長

首先,高校要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發揮老教師的模范作用。通過樹立老教師為學習榜樣,宣傳老教師教書育人的模范事跡,獎勵老教師的科研工作成果等一系列的宣傳、鼓勵、獎勵政策,從而使青年教師從內心產生一種“見賢思齊”的思想,同時也切身感受與身邊老教師的差距感,從而激發青年教師趕超決心。其次,學校要打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發揮骨干青年教師的引領作用。教師不僅要使自己成為業務型的專才,還應爭取做到復合型教育人才。教師應實事求是地開展正常的教研活動,做到對別人提出肯定的優點不沾沾自喜,對別人客觀指出的缺點不心有余悸,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不足之處,爭取客觀公正的看待每一次教研活動,最后,高校應注重對青年教師的精神關懷和人文關懷,幫助思想壓力大的青年教師及時疏導、排解心理壓力。總之,高校對每一個青年教師都應做到政治上充滿關懷、生活上充滿關心、思想上正確引導、薪酬待遇上盡力落實。

2.加強青年教師的考評機制

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管理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建章立制,監督考核。高校要建立一系列圍繞教師職業道德而細化的管理、評價、考核、監督制度,規范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充分發揮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使青年教師師德修養建設落實到實處。學校對教師實行定期考核,是對教師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的綜合檢查和評價,是激勵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有效途徑。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考評應該是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必須保證考評工作的客觀公正和民主公開,使考評工作充分發揮積極導向的作用。學校還應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的測評標準,建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自我評價、集體評價和組織評價相結合的師德考評機制,形成細化、量化、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操作程序。另外,教師職業道德的考評監督還應重視平時的表現,及時發現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的閃光點,及時樹立典型,并加以大力宣傳,引領青年教師健康發展。筆者認為,通過建立教師職業道德考評監督機制并長期有效地予以執行與實施,加強宣傳教育以及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一定能得到有力的制度、機制的保障和支持。

3.完善青年教師的激勵機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激勵機制,并研究制定師德建設的獎懲條例,規范師德建設評比及表彰,利用教書育人典型引路,加強師德師風典型宣傳,帶動學校整體師德師風的提升,以此促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高尚師德的形成。例如,高校可實行有效獎勵政策,對優秀教師的行為給予激勵,可以是精神激勵,也可以是物質激勵,激勵青年教師“比學趕幫超”;而對于某些教師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要嚴肅地批評和處理。學校對于在教學、科研、學生活動指導、各種科技創新活動等方面取得成效、獲得成果的青年教師進行科研經費或現金獎勵,確保青年教師教學工作既有動力又有目標,形成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

四、青年教師應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塑造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

1.青年教師應在教育實踐中積累情感體驗,增強職業道德修養的動力

注重在教學科研實踐中積累情感體驗,是增強教師師德修養動力的有效途徑。

首先,青年教師應在情感的互動中體驗教師的幸福。有句話說,沒有做過教師的人,很難體會教師的幸福。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個人利益、個人發展以及個人得失已是青年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已然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教師應有的奉獻精神。然而,當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情感及被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鼓舞的時候,他們就會給予教師真誠的回報。這時,教師的幸福感就會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漸體現,就會增強對教師職業的感情,就會全身心投入,就會期望自己做得更好、更出色。

其次,青年教師應在教育勞動中感受教師的快樂。教師工作里的喜悅、快樂和幸福只有在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中,才能夠體會。所謂,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青年教師在教育勞動的過程中,既要全面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以及師德修養,又要真實的感受教師職業道德,體會它的價值,找出自己的師德差距。一旦有突破,教師內心的快樂是無法言語的。只有真正體會了教師職業的樂趣,才會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繼續完善自己的師德修養。

2.青年教師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感悟師德魅力,升華職業道德修養境界

教育實踐表明:教師師德的魅力體現在教師在處理不同問題時的精神狀態、道德品質和人格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青年教師在遇到心理壓力時,應調整自我,服從工作。有些青年教師剛從學校畢業,還未經過全面、系統的心理素質培養就走上了教師的工作崗位。在遇到問題或困難的時候,只有從容地面對問題,微笑的面對生活,才能使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同時,還應以自身師德修養給學生以生動的、實在的教育。

第二,青年教師面對尷尬場面時,應沉著應對,寬容大度。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難免會碰到想挑戰教師師德修養和忍耐力的學生。如果此時面臨尷尬境地,青年教師應表現出高度的修養,寬容的態度,自然地使問題得到化解,同時還能贏取學生的信任。

第三,教師在遇到突發問題時,應冷靜思考,巧妙處理。青年教師在上課期間,如遇到突發問題,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的錯誤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影響整堂課程的教學效果。

第四,青年教師在受到他人誤解時,應心胸寬廣,心平氣和。生活或工作中難免會產生誤會,此時,青年教師應理智對待,展現自身的氣度。

3.青年教師要在“隱”和“微”上下功夫,把職業道德修養落實到實處

青年教師在“隱”和“微”上修養自己,既是一種師德修養的方法,也是一種師德修養要達到的境界。首先,要在隱蔽之處加強修養。教師有一個重要的勞動特點,就是其個體的單獨性。青年教師除了上課和參加教育實踐外,還有很多時間是處于隱蔽之處。這些既能顯示教師師德修養的高低,又是教師不太注意的細節。所以,青年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要在這些細小、隱蔽之處下功夫,做到隱蔽之處見德性。其次,要在微小之處謹慎自己。青年教師的修養應從點滴做起,對細微思想不放松,對細小事情不放過,才能做到防微杜漸。通過細小之事,使教師自身師德修養水平不斷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教師應在道德踐履的過程中,以自強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將師德修養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教師師德論文:小學一級教師師德個人整改措施

本人小學一級教師,擔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通過我校這次《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沂南縣師德修養二十條》《沂南縣師德警戒線》《沂南縣教師應事應語、忌事忌語》的學習教育,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較明確的認識,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也更熟悉了。結合自己5年來的教育工作生涯,經跟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和評議,自我剖析如下:

一、我在職業道德規范和樹立良好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如何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自我剖析我所存在的問題有:

1、在依法執教方面,盡管我能夠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沒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但學習和宣傳教育政策不夠深入,有時候還存在消極的教育言論、行動等問題。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準則,我有時候放松了或不注意這個準則。

2、在愛崗敬業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但有時候我對待工作還不夠盡職盡責;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方面,偶爾有敷衍塞責現象。

3、在熱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平等、公平對待學生,特別是要求學生方面,還不夠嚴格。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如何激發愛心、永保愛心,我尚待努力。

4、團結協作是教師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團結協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謙虛謹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還不夠理想;我能夠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關心集體,積極維護學校榮譽,但對如何更好地共創文明校風,還缺乏智慧上的協作;我應當通過靠集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合作創共贏。

5、在為人師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準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作風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夠,律己不夠嚴格,語言規范性有優待加強,缺乏對為人師表是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二、我就以上存在的問題的改進措施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沂南縣師德修養二十條》《沂南縣師德警戒線》《沂南縣教師應事應語、忌事忌語》對教師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擬定如下4項整改措施:

1、轉變作風,積極工作。

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教育、為人民服務。文

2、加強教學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我必須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一是從實踐中學,向廣大的教職工學習,學習他們先進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從書上學,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業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訓學,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豐富人生。

3、我必須搞好培訓網站,利用“三網”教育資源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為學校謀發展,為同學們服務、為老師們服務。始終記住“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名句。

4、我還要繼續正確地對待群眾提出的各種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從群眾意見中看清自己平常沒有察覺或沒有引起重視的缺點和不足,虛心接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好自己的師德問題。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再提意見,批評指正。

教師師德論文:初中教師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最新范文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初中教師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最新范文一

通過師德師風文件和宣傳資料的學習,自己進一步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愛黨愛國。學習宣傳并實踐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心時事政治,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二、熱愛教育事業。要把教育與國家的興亡、民族的振興,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聯系起來,才能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認識,并將這認識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才能產生對教育事業的真愛,樹立服務學生奉獻社會的精神。

三、熱愛學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只有把學生教育培養好,振興中華才有希望。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不侮辱、謾罵、歧視學生,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熱愛學生,可ji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樹立遠大目標,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新人。

四、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業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對一切危害教師、危害學校、有損師德師風的行為,必須予以堅決斗爭,才能為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創造和諧的外部環境。

五、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科研水平。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關鍵要有較高的素質。必須具備扎實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能力素質。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更新知識,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參與教育改革,認真總結經驗,努力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六、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教師要做到尊重事實,注重調查研究,要公道正派,富有進取精神。堅持真理、捍衛真理,對一切文化進行嚴格的審查和鑒別,批判性繼承,使學生學到真知實學。還應隨時修正自己的錯誤,不強詞奪理,不文過飾非,不誤人子弟,做到知錯即改,還真理的本來面目。

七、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工作積極,就是要勇挑重提,埋頭苦干,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吃苦耐勞,為教育事業多做貢獻。認真負責,根本的一條是對學生成長與成才負責,因此必須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八、團結互助、廉潔從教、為人師表。團結互助,一方面教師與教師之間要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另方面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團結互助。廉潔從教,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利用職務和工作之便謀取私利,不向學生亂收費,不向學生和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財物。為人師表,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舉止文明禮貌,不賭博,不斗毆,不酗酒,愛護公共衛生,語言規范健康,禁止粗俗言辭,衣著樸素端莊,隨時以一個優秀教育工作者嚴格要求自己。

作為教師,教室里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上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奉獻的是自己。但是,選擇了教師,我無悔地站在三尺講臺,無悔地耕耘于課堂。

初中教師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最新范文二

在舉國上下、大力提高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今天,對于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來說,提高師德師風,做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顯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師一定要愛崗敬業,在強烈的職業感、責任感和事業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下面想從三個方面說明愛崗敬業在師德師風上的重要位置。

一、 責任感是師德師風的基礎奮斗。

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有三個方面。一是對社會的責任,我們是在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目前國家現代化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就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二是對家長、對教育工作的強烈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感,也是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的師德師風原則的具體體現。一個人只有當他感到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社會對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時,他才會全力以赴地去負責,家長把子女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是希望學校老師能把小孩培養成才,幫助他們學到各種知識,家長希望教師做到他們無法做到的事情;三是對學生負責,學生來到學校應該是有所求,不管他們的目的如何,他們的行為如何。在這一點上,教師就應該想方設法,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讓他們在知識,做人各方面得到發展。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怎么擔當得了嗎?我從中體會到,從事教師工作的人,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強烈的責任感是師德師風的基礎。這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從以上各方面努力。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二、職業感是師德師風的前提

社會上有許多種職業,其中教師職業最神圣最受人敬重。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教師必然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在這個職業中工作的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怎么能夠擔當起社會的重托,怎么對學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響的人?怎么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材?有職業感的教師,他首先會把自己的職業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聯系在一起。認識到自己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而且是為國家培育新人。職業感讓教師明確自己是一個接受社會重托、對學生身心施加特定影響的人。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于律己。教師只有形成強烈的職業感,才能發揮出人生價值,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職業感是師德師風的前提。

三、教師強烈的事業心是師德師風的條件

事業心來源于職業感,責任感,是一種堅定的職業信念,是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上升到偉大事業的高度來看待追求,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堅信自己的選擇。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并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教師的事業心就是堅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崇高的事業,因而全身心地投入,這是熱愛教育的集中體現,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強大動力。一名優秀的教師對工作應該兢兢業業,埋頭苦干,在具體繁雜的工作面前他們努力工作,不辭辛苦,不怕勞累,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對工作不斷進取,隨著工作情況的不斷變化,新的問題不斷出現,需要去研究,去克服,去摸索,特別是來之學生中的情況,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在我們的辛勤勞動工作之中,不斷成長,若干年過后,一代新人走上社會,我們就會無比的欣慰。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教師要成為好的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這種事業心能使人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大的智慧,有更大的耐性,因此強烈的事業心是師德師風的重要條件。

總而言之,強烈的責任感,職業感和事業心是愛崗敬業得重要表現,而愛崗敬業是師德師風的重要基礎。在我們為藍天教育事業貢獻力量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在強化凈化師德師風方面做得更好,從而,真正體現出愛教育之崗!

找尋那隱藏已久的幸福的種子,它就會成為你源源不斷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頭發,佝僂的背影,將不再是老師唯一的形象;那一盞清燈,伏案深夜,將不再是老師單調的寫照。我們應該長久地擁有年輕的光芒,青春的朝氣,蓬勃的活力;我們應當驕傲地招展博大的關愛,美麗的心靈,磊落的胸懷。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師師德論文: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探討

【摘要】

教師是教育之魂,教師品行師德的高低對一國教育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以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現狀為研究基礎,分析高校教師師德問題出現的原因,從四個主體入手,為促進師德建設提出系統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高校教師;師德;現狀;對策

近年來各類“師德問題”在各大媒體中陸續曝光,教師在大眾心目中的整體形象嚴重下滑,“師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高校是向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的主陣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教師的師德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行,并對他們的思想和觀念造成重要影響。因此加強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直接關系到國家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

1當今高校師德建設現狀及問題體現

目前我國師德分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和教師在學術科研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近年來接連被曝光的某些教師“師德缺失”問題,在社會上引發了極大的爭議。雖然,相關教育部門對“師德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然而,目前我國部分教師“師德修行”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缺乏敬業精神使得師生關系越來越淡漠

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師作為一名教育行業從業者所應該遵循的基本職業道德。教師敬業精神表現在平時的工作中,主要體現在教學和對學生的關心中。然而,目前部分高校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嚴重缺乏,上課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按部就班,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缺乏課堂吸引力。課后鮮于與學生溝通、交流,導致師生關系淡漠,教師在學生中的公信力和親和力下降。

1.2網絡依賴導致團體協作精神減弱

處理好與同事、教學管理部門的關系,加強各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作關系是老師們實現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教師群體中的個體主義傾向不斷增強,課余時間部分教師更依賴于網絡媒介的交流和信息收集,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教育管理部門之間的團體協作精神則不斷弱化。

1.3個人功利主義價值傾向明顯

“傳道授業,培養人才”不僅是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的要求,也應該成為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的價值取向。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價值取向也越來越多元化,部分教師在工作中價值取向也發生了動搖,主要體現在“育人”觀念淡化;功利主義價值取向明顯增強。這違背了“師德”對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要求。

1.4學術造假和不端行為頻發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是高級知識份子的代表,更是良好品行的示范者。對于高校教師來說,學術研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一方面豐富了教師獲取知識的渠道,但同時,也為學術不端行為創造了條件。進行規范的學術研究,杜絕學術不端行為既是對其他研究人員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師德”對于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2對促進高校師德建設的幾點建議

市場經濟和價值多元化時代背景下,師德建設遭遇諸多因素的影響,師德建設不僅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知識文化水平,也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為師德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堅持自律與他律相協調,發揮政府、學校、社會和教師本人等多元主體作用。

2.1充分發揮政府對高校師德建設的監督管理作用

政府作為師德建設最重要的監管主體,應該在完善師德監管制度體系、以及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配套政策措施方面發揮作用,為師德建設提供一個完善的制度環境。政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1)加強師德監管制度體系建設;(2)健全師資培育體系,完善教師聘用和選拔制度;(3)合理調整教師薪酬制度。

學校是教師師德問題最直接的監管者,也是師德建設最直接的承擔載體,因此,在師德建設過程中,學校應該要積極發揮作用。

2.2.1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師績效考核機制

教師績效考核機制不僅是肯定教師工作成就的保障,同時,也是引導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覺使自身行為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外生機制,健全教師績效考核機制應該遵循“增加教師自覺遵循師德規范的收益,加大教師違反師德規范的成本,采取獎罰分明”的原則。此外還應創新教師績效考核的方式。

2.2.2不斷加強教師培訓和交流

師德建設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教師和外界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一方面,學校應該建立常規的師德學習制度,提升教師對“師德”的科學認識;學校還應該組織教師進行“經驗交流會”,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協作,也有利于新老教師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3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

教師作為社會中的一部分,其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念也會受到社會的浸染和影響。為提高教師師德,首先,應該要加大對于正面價值觀念的宣傳,各大網絡媒體在日常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應該要重視對社會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社會公德”、“教育事業”給與高度關注,重塑社會價值觀,減少功利主義傾向;其次,應該引導社會建立正確的高等教育觀念,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發展健全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國社會對于教育的態度普遍存在著一種誤區,即通過接受教育獲取更高的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由此而形成了“功利主義教育觀念”,這使得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得不過分關注“技能提升”和“就業率”,這非常不利于教師形成科學的教學觀念;最后,應該引導社會重塑“尊師重教”的理念,因為職業滿足和社會認同的缺失,會直接影響教師加強師德建設的積極性。

2.4加強教師自身修養以滿足新時代的要求

加強師德建設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認知,清楚教育的本質、和教師的職業使命。教師在工作要有宗旨意識,減小“功利主義傾向”,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而且對于學生三觀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學習和工作不斷地增加對教師職業的認知,提高教育的宗旨意識,時刻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從事科研活動中,應該堅持誠信原則,堅決避免學術造假行為;最后,教師還應該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修養,理性地評價黨和國家的政策和制度,在教學中積極宣揚正面的價值觀,使教師真正成為人類文明傳播的使者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重塑教師在社會中的信譽和形象。

作者:王婷 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教師師德論文:中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探討

摘要

農村中學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經濟落后,人們的認識水平偏低,致使農村中學的師德師風出現了一些問題。老師的從教熱情不高,鉆研精神不強,業務水平走低,從事副業的較多,這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形象,更影響了農村教育的長足發展。究其原因不外乎在于社會不良氛圍的濡染,老師個人要求不高。改變這種不良風氣,走出農村教育的困境,探究出一條適合的發展之路已迫在眉睫。教育主管部門的介入,學校管理的不失位,老師職業道德的提升是必由之路。

關鍵詞

教育現狀;困境;原因;出路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施者,是教育政策法規的執行者,是國家人才的培養者,教師的師德與師風建設關乎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也關乎民族的未來與振興。從“傳道授業解惑”的社會認同到《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的國家意志,對師德與師風的探究從未停止,師德要求的逐步提高,社會呼聲的日漸強烈,對教師行業的“責之深”緣于對教師的“愛之切”,更是因為教師的無可取代的作用。可是農村教育的現狀,促使人不得不深思農村教育的出路。

1師德師風現狀堪憂

在農村中學不可否認還有一些老師能拿三寸粉筆、執三尺教鞭、守三尺講臺,默默奉獻自己的心血與才華,靜水流深,甘于清貧,成為教育的中堅。可是,許多不正常的現象正在出現,并且影響逐漸擴大,讓人不能不為農村教育的明天擔憂。

1.1疏于學生管理

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時效短。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止于學校,出了學校就是自由天地,科任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止于課堂,下了課就很少過問。更有一些老師課堂上也放任自流,學生隨意下位,大聲喧嘩,這讓在家缺少管束又不明事理且易被鼓動的青少年,日趨無法無天。有偷桃鉆狗洞的,有翻墻上網吧的,有違紀談戀愛的,有抽煙酗酒打群架的,最終是惡習已成難以改變,這是孟子說的“罔民”。有此現象豈不痛哉!老師對學生的管理,重智力輕品德。在中高考的壓力和家長的片面關注下,學生的分數似乎成了學生學校生活的全部,成績成了學生好壞的標志,并且都有光暈效應。優等生的成績下降老師便如臨大敵,甚至不惜興師動眾,析原因,找癥結,覓方法,問名師,詢專家。可是這些學生心理出現的波動,行為出現的問題,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寬容,沒有得到及時的“療救”。那些后進生每一的錯誤總會被有意無意的擴大,個人問題最終會演化成班級公敵,他們學習上的進步卻很少被關注。

1.2疏于業務鉆研

有些老教師抱殘守缺,倚老賣老;有些年輕教師坐吃山空,不思進取。沒有學術研究的習慣,更不要說濃厚的氛圍了。老師不研究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是教大致相同的內容,好像大學的老教授。不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搞一刀切。老師的教學目標的設定只是根據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老師對教學的檢測不是學生學會了多少而是我設定的內容講完了沒有。老師不研究教材。許多老師只是根據教學參考,“照本宣科,依注解書”,只是負責一課、一章或一節的內容解決,不能兼顧改知識點在學科系統中的地位作用,不能做好只是的有效延伸。只是教教材,還不能用教材教。老師不搞科研。學到老師對教科研存有偏見,認為這是費時費力的工作,搞科研是本末倒置的事。不明白理論是行動的先導,課余時間重娛樂輕研究。

1.3熱衷于副業

農村老師從事副業的很多,如果不影響工作改善一下生活也無可厚非。副業種類繁多,有開公司的,有開店的,有跑業務的,有搞家教的,五花八門,不可盡數。隨著他們事業做大,副業的收入遠遠高于工資,教育工作變成無足輕重的事情了。老師的精力自然也會發生轉移,不再埋頭課堂,而是研究市場,研究社會。此風一開,教育的災難就會來臨。

2原因探究

師德師風的變化是個漸進的過程,形成的原因復雜,有社會的環境的浸染,有教師個人思想的放松,有社會群體無意識的擠壓,也有個人的投機鉆營。

2.1尊師重道傳統不再

教師的工資收入低,經濟地位低下,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同。而尊師重道的傳統的丟失讓老師的社會地位喪失,讓老師這一群體沒有職業存在的使命感,甚至喪失了職業存在的尊嚴,致使老師不斷在退化甚至是叛離。家長對老師的尊重不夠,街上的販夫走卒、鄉里的泥水瓦匠都看不起老師,這種原始的金錢決定地位的思想和沒有知識依然能夠掙到錢的社會現實,讓老師在家長眼里成為孩子的保姆。這種思想會傳遞給孩子的,學生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對老師沒有基本的敬畏。因此,在教育不斷失敗又得不到家長的配合的情況下,老師只好退而求其次,對學生放任,這是多么痛苦的而又不得已的抉擇。

2.2老師的自我要求放低

在低收入又得不到尊重的職業里,農村老師放低了對學生和自己的要求。在教學上不求學生學多少只要自己的任務完成即可,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沒有創新可言,基本是乏善可陳。在學生管理上,老師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維穩是關鍵,老師就有了無限度的寬容和退讓。錯誤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問題不能第一時間解決。

2.3媒體獵奇式的報道

對學生的懲戒,本無大事,有些就是教學故事,可是經過媒體的大肆渲染的后,變成了公眾焦點,變成了教學事故。老師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才可平息民憤,可是這卻寒了老師的心,看到一個個負責卻遭遇不公的老師,許多老師選擇了明哲保身。學生圍毆老師的事件也屢見報端。可是報道的結果總是以老師的巨大退讓代價換取事態的平息。

3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

師德與師風建設十分重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使用制度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現實卻并非如此。雖然有師德的“一票否決”制的重拳出擊,可是落實后卻是拳擊深潭、只起微波。師德與師風考核時存在諸多問題:標準模糊,沒有明確的考核方案;形式單一,沒有全面、立體的考核方法;時效較短,缺少全程跟蹤的長效監督機制;結果平均,不能反映出師德師風的真實狀況;操作隨意,不能按章辦事;獎懲失范,好者不獎、差者難罰。因此,師德與師風建設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規范與引領的作用。

3.1加強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對教師的管理

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是教師的主要管理者,應該做到權為師所用、利為師所謀,深入到邊遠農村學校,多走走,多看看,多聽聽。不只走大路,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只聽報告。要了解老師的想法和老師的困惑,真正的幫老師排憂解難。不能布置重要任務時踩點到達,任務布置完畢或會議開完,就跨上轎車絕塵而去。發現問題要分析現象,找到原因,最終能夠解決問題。學校是教師的直接管理者,學校管理是否缺失關系重大。學校如果能承擔起教師的規范管理,教師的敬業精神就會提高,學校對教師的管理的藝術性高,教師的奉獻精神就會被激發出來。相反,學校在教師管理中缺位或管理方式粗暴,就會嚴重挫傷教師的主人翁感最終導致老師的自暴自棄。

3.2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

師德教育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學校承擔了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的重任。首先在法律法規的層面讓教師意識到,教師行業的特殊性對教師群體的道德要求有異于其他領域,這是國家的強制規定,絕不允許打折執行。其次,在職業層面讓教師明白教師的道德要求是社會對教師群體的高標準要求,是教師行業的“行規”,既然入行就必須守制度、依行規。再次,在個人層面讓教師明白,個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社會人的必備條件,正如馮友蘭《人生境界》中說的道德境界是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自我規范的自覺。老師理應成為時代道德的高標,但是老師不應被道德綁架,在生活中老師的許多社會權利均被職業特性所泯滅這是不對的。

3.3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引領作用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沒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是空中樓閣。不能和實際利益掛鉤的純精神建設是理想化的,在現實的沖擊下,不是胎死腹中就是舉步維艱倒于半途。作為改善教師待遇的一項國家政策,績效工資應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發揮作用。績效考核應關注師德。在績效考核時要充分考慮師德的比重,在實際分配時,德高績優者能得到實惠。實際操作中的師德標準要接地氣,要靠考慮量化考核的可行性,杜絕傷害教師積極性現象的存在。通過師德的考核和績效的發放讓師德突出的老師在精神上得到認可,在實際上得到利益,從而促進良好師風的形成。農村教育是一片特殊的領地,在多數孩子還不能走出農村到城里接受更為優質的教育,促進農村師德師風建設意義重大,“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我們期待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農村教育能夠沖出困境,找到出路。

作者:張保堂 單位:懷遠縣雙橋中學

教師師德論文:農村中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探究

摘要

農村中學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經濟落后,人們的認識水平偏低,致使農村中學的師德師風出現了一些問題。老師的從教熱情不高,鉆研精神不強,業務水平走低,從事副業的較多,這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形象,更影響了農村教育的長足發展。究其原因不外乎在于社會不良氛圍的濡染,老師個人要求不高。改變這種不良風氣,走出農村教育的困境,探究出一條適合的發展之路已迫在眉睫。教育主管部門的介入,學校管理的不失位,老師職業道德的提升是必由之路。

關鍵詞

教育現狀;困境;原因;出路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施者,是教育政策法規的執行者,是國家人才的培養者,教師的師德與師風建設關乎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也關乎民族的未來與振興。從“傳道授業解惑”的社會認同到《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的國家意志,對師德與師風的探究從未停止,師德要求的逐步提高,社會呼聲的日漸強烈,對教師行業的“責之深”緣于對教師的“愛之切”,更是因為教師的無可取代的作用。可是農村教育的現狀,促使人不得不深思農村教育的出路。

1師德師風現狀堪憂

在農村中學不可否認還有一些老師能拿三寸粉筆、執三尺教鞭、守三尺講臺,默默奉獻自己的心血與才華,靜水流深,甘于清貧,成為教育的中堅。可是,許多不正常的現象正在出現,并且影響逐漸擴大,讓人不能不為農村教育的明天擔憂。

1.1疏于學生管理

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時效短。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止于學校,出了學校就是自由天地,科任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止于課堂,下了課就很少過問。更有一些老師課堂上也放任自流,學生隨意下位,大聲喧嘩,這讓在家缺少管束又不明事理且易被鼓動的青少年,日趨無法無天。有偷桃鉆狗洞的,有翻墻上網吧的,有違紀談戀愛的,有抽煙酗酒打群架的,最終是惡習已成難以改變,這是孟子說的“罔民”。有此現象豈不痛哉!老師對學生的管理,重智力輕品德。在中高考的壓力和家長的片面關注下,學生的分數似乎成了學生學校生活的全部,成績成了學生好壞的標志,并且都有光暈效應。優等生的成績下降老師便如臨大敵,甚至不惜興師動眾,析原因,找癥結,覓方法,問名師,詢專家。可是這些學生心理出現的波動,行為出現的問題,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寬容,沒有得到及時的“療救”。那些后進生每一的錯誤總會被有意無意的擴大,個人問題最終會演化成班級公敵,他們學習上的進步卻很少被關注。

1.2疏于業務鉆研

有些老教師抱殘守缺,倚老賣老;有些年輕教師坐吃山空,不思進取。沒有學術研究的習慣,更不要說濃厚的氛圍了。老師不研究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是教大致相同的內容,好像大學的老教授。不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搞一刀切。老師的教學目標的設定只是根據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老師對教學的檢測不是學生學會了多少而是我設定的內容講完了沒有。老師不研究教材。許多老師只是根據教學參考,“照本宣科,依注解書”,只是負責一課、一章或一節的內容解決,不能兼顧改知識點在學科系統中的地位作用,不能做好只是的有效延伸。只是教教材,還不能用教材教.老師不搞科研。學到老師對教科研存有偏見,認為這是費時費力的工作,搞科研是本末倒置的事。不明白理論是行動的先導,課余時間重娛樂輕研究。

1.3熱衷于副業

農村老師從事副業的很多,如果不影響工作改善一下生活也無可厚非。副業種類繁多,有開公司的,有開店的,有跑業務的,有搞家教的,五花八門,不可盡數。隨著他們事業做大,副業的收入遠遠高于工資,教育工作變成無足輕重的事情了。老師的精力自然也會發生轉移,不再埋頭課堂,而是研究市場,研究社會。此風一開,教育的災難就會來臨。

2原因探究

師德師風的變化是個漸進的過程,形成的原因復雜,有社會的環境的浸染,有教師個人思想的放松,有社會群體無意識的擠壓,也有個人的投機鉆營。

2.1尊師重道傳統不再

教師的工資收入低,經濟地位低下,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同。而尊師重道的傳統的丟失讓老師的社會地位喪失,讓老師這一群體沒有職業存在的使命感,甚至喪失了職業存在的尊嚴,致使老師不斷在退化甚至是叛離。家長對老師的尊重不夠,街上的販夫走卒、鄉里的泥水瓦匠都看不起老師,這種原始的金錢決定地位的思想和沒有知識依然能夠掙到錢的社會現實,讓老師在家長眼里成為孩子的保姆。這種思想會傳遞給孩子的,學生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對老師沒有基本的敬畏。因此,在教育不斷失敗又得不到家長的配合的情況下,老師只好退而求其次,對學生放任,這是多么痛苦的而又不得已的抉擇。

2.2老師的自我要求放低

在低收入又得不到尊重的職業里,農村老師放低了對學生和自己的要求。在教學上不求學生學多少只要自己的任務完成即可,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沒有創新可言,基本是乏善可陳。在學生管理上,老師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維穩是關鍵,老師就有了無限度的寬容和退讓。錯誤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問題不能第一時間解決。

2.3媒體獵奇式的報道

對學生的懲戒,本無大事,有些就是教學故事,可是經過媒體的大肆渲染的后,變成了公眾焦點,變成了教學事故。老師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才可平息民憤,可是這卻寒了老師的心,看到一個個負責卻遭遇不公的老師,許多老師選擇了明哲保身。學生圍毆老師的事件也屢見報端。可是報道的結果總是以老師的巨大退讓代價換取事態的平息。

3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

師德與師風建設十分重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使用制度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現實卻并非如此。雖然有師德的“一票否決”制的重拳出擊,可是落實后卻是拳擊深潭、只起微波。師德與師風考核時存在諸多問題:標準模糊,沒有明確的考核方案;形式單一,沒有全面、立體的考核方法;時效較短,缺少全程跟蹤的長效監督機制;結果平均,不能反映出師德師風的真實狀況;操作隨意,不能按章辦事;獎懲失范,好者不獎、差者難罰。因此,師德與師風建設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規范與引領的作用。

3.1加強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對教師的管理

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是教師的主要管理者,應該做到權為師所用、利為師所謀,深入到邊遠農村學校,多走走,多看看,多聽聽。不只走大路,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只聽報告。要了解老師的想法和老師的困惑,真正的幫老師排憂解難。不能布置重要任務時踩點到達,任務布置完畢或會議開完,就跨上轎車絕塵而去。發現問題要分析現象,找到原因,最終能夠解決問題。學校是教師的直接管理者,學校管理是否缺失關系重大。學校如果能承擔起教師的規范管理,教師的敬業精神就會提高,學校對教師的管理的藝術性高,教師的奉獻精神就會被激發出來。相反,學校在教師管理中缺位或管理方式粗暴,就會嚴重挫傷教師的主人翁感最終導致老師的自暴自棄。

3.2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

師德教育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學校承擔了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的重任。首先在法律法規的層面讓教師意識到,教師行業的特殊性對教師群體的道德要求有異于其他領域,這是國家的強制規定,絕不允許打折執行。其次,在職業層面讓教師明白教師的道德要求是社會對教師群體的高標準要求,是教師行業的“行規”,既然入行就必須守制度、依行規。再次,在個人層面讓教師明白,個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社會人的必備條件,正如馮友蘭《人生境界》中說的道德境界是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自我規范的自覺。老師理應成為時代道德的高標,但是老師不應被道德綁架,在生活中老師的許多社會權利均被職業特性所泯滅這是不對的。

3.3充分發揮績效工資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引領作用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沒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是空中樓閣。不能和實際利益掛鉤的純精神建設是理想化的,在現實的沖擊下,不是胎死腹中就是舉步維艱倒于半途。作為改善教師待遇的一項國家政策,績效工資應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發揮作用。績效考核應關注師德。在績效考核時要充分考慮師德的比重,在實際分配時,德高績優者能得到實惠。實際操作中的師德標準要接地氣,要靠考慮量化考核的可行性,杜絕傷害教師積極性現象的存在。通過師德的考核和績效的發放讓師德突出的老師在精神上得到認可,在實際上得到利益,從而促進良好師風的形成。農村教育是一片特殊的領地,在多數孩子還不能走出農村到城里接受更為優質的教育,促進農村師德師風建設意義重大,“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我們期待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農村教育能夠沖出困境,找到出路.

作者:張保堂 單位:懷遠縣雙橋中學

教師師德論文: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激勵研究

摘要:

文章從分析青年教師的激勵現狀著手,結合華為的激勵措施,探索對聘用制下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的激勵方式。

關鍵詞:

聘用制;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激勵

1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激勵措施現狀

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由于用工的性質及自身經驗的原因,雖然在工作中與其他教師采用的管理方式一樣,但是,所起的效果卻不一樣。高校在教師教學、科研方面基本有比較成熟的評價體系,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近幾年也出臺了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文件,要求各高校建立健全師德師風長效機制,明確師德師風建設的責任主體,充分激發教師自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自覺性,現階段對教室師德師風激勵措施現狀表現如下。

1.1納入年度考評體系

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考核的一部分納入或者單獨設置年度考評體系是各高校普通的做法,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各個不同內容被設置在考評體系中的不同部分,但也有高校單獨形成文件進行考核,但是,在考核中,因青年教師自身經驗不足,往往會出現扣分較多的情況。

1.2樹立師德榜樣

將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作為抓手,宣傳師德師風,號召教師學榜樣學習,而樹立的榜樣因在不同背景下做出了貢獻,青年教師在自身工作背景下很難達到榜樣的水平。

1.3對在師德師風方面出現問題的教師進行處分

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如果沒有達到學校相應的要求,不但在考核中能體現出來,如果所出現的問題比較嚴重,還將受到其他方面的處分,比如在行政方面給予處分或者在職務晉升方面給予處分。

1.4工資體系限制提升空間

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的工資結構相對單純,在一些高校與有編制的教師甚至有著本質的區別,一般來說都是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的結構模式,而這種模式下,大部分只是有扣發績效工資的情況出現,對于表現突出的教師沒有額外的獎勵(除評為師德師風先進典型的獎勵)。當然除了以上幾個方面還有其他一些做法和措施,但是無論哪種措施,對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都有不利的一面。首先,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在職務晉升方面的機會比有編制的教師少,工資待遇方面也存在著差距,在共性上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其次,青年教師由于資歷、經驗方面的不足,在同等條件下出現師德師風問題的概率比老教師高,而這更會限制青年教師的發展,使得青年教師的發展空間受限;第三,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流動性大,使得師德師風的培訓、培養方面難度加大,整體師德師風水平提高受限。

2激勵理論

激勵理論從誕生開始到現在,有很多學派,對不同情況下單位應用的激勵理論也不同,而且對同一個單位不同階段,所應用的激勵理論,采取的激勵措施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組織內部用到激勵理論有以下幾種。

2.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5種需要是根據人的自身發展而設定的,從解決人基本的生存需要開始到實現人生價值這個人生最高的目標,在每個階段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也是整個社會發展變化的一種體現。因此,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就是要合理地利用在不同階段人的需求差異變化激勵的內容與形式。

2.2公平理論

亞當斯提出的公平理論在現在社會中體現的比較廣泛,其核心思想是每個員工不僅是會關心自己的努力是否得到了相應的報酬,也會將自己的努力與所得報酬的關系與別人相比,這包括和內部員工、外部員工兩方面的人員相比。性質較為相近的不同組織內部的員工在相同的崗位上(有可能崗位職責不是完全一致)通過努力后所得到的報酬,通常會與組織內部的員工比較自己的報酬,也會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其他組織員工的報酬,以此來確定是否公平。

2.3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把人的行為當成一種決策過程,員工如果面臨著要選擇是否從事某一項活動時,其所做出決定的激勵力量大小取決于該項活動從事后所收獲的成果的吸引力(效價)以及是否能達到當初的期望效果(期望值),也就是激勵力量(M)=效價(V)×期望值(E)。從期望理論來看,員工是否決定要從事某項活動與其自身的期望有較大關系,比如員工期望完成某項活動后能得到經濟上的獎勵,但組織所承諾的是精神上的獎勵(榮譽),那么該員工去從事該項活動的激勵力量就會較小,或者員工認為該項活動的難度較高,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也將失去工作的動力。

2.4強化理論

在組織內部一般都會應用強化理論,強化理論認為,當一種行為的結果對個人有利時,那么重復這種行為的概率較大,如果行為的結果對個人不利時,這種行為在以后發生的概率將降低。一般的強化方式有正強化、負強化、自然消退、懲罰等。強化理論中的正強化和負強化。懲罰在組織中的應用比較多,比如,當員工努力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時,組織一般會給予肯定和獎勵;而如果員工的某種行為給組織造成了不愉快的結果,一般組織會給予批評,并要求其整改。

3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激勵措施

高校因其本身的組織性質不同,對教職工的激勵方式也與其他單位不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高校對教師的激勵機制也應適應社會的需要。從對華為激勵機制的調研中發現,其在很多地方可以應用到高校教師的激勵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文化激勵

文化激勵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領導藝術,領導者的管理藝術可以決定所帶團隊的精神面貌;二是完善的規章制度,只有用制度來管理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讓教師有章可循,有紀可守;三是硬件設施的完善,這里指的硬件設施是校園環境的文化設施,比如師德師風方面的標語、教師的職業規范等。

3.2薪酬激勵

高校基本上都實施了績效工資改革,而績效工資的出現也是為了體現多勞多得,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同崗位、同資歷的教師薪酬一樣,沒有將多勞多得的理念具體落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努力付出的教師的積極性。同時,在外部公平上,不同高校相同崗位和資歷的教師薪酬水平相差較大。薪酬激勵就是要打破現有局面,將績效工資實現動態分配,同資歷、同崗位的教師因付出不一樣所獲得的報酬也應不一樣,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激勵教師上進,比如,遵守師德師風的教師與在師德師風建設上有突出表現的教師所獲得的報酬應該不一樣。

3.3榮譽激勵

各高校在師德師風建設上也設置了相應的獎勵,比如評選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個人。除了定期舉行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的評選外,還應時時對在師德師風方面做出貢獻的教師進行獎勵,每個部門都應具備申報榮譽的權利。

3.4職業生涯激勵

青年教師大部分對自身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或者規劃的比較混亂,而一般高校中會有“以老帶新”“一對一幫扶”的措施,但這些措施一般都以教學技能方面為主,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方面的培訓較少,職業生涯的規劃培訓更少,使得青年教師主要靠自己探索、以老教師為榜樣的模式逐步完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4結語

對高校聘用制青年教師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一方面有利于青年教師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以后發展的道路,以及師德師風在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學校通過對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也能發現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能及時進行引導,保障青年教師的健康發展。

作者:劉世珺 吳元珍 單位: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教師師德論文:幼兒教師師德培養策略

摘要:

培育幼兒教師師德是“治大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若烹小鮮”在一定程度上同樣適用于“育幼師師德”。辯證唯物主義論與心理需要層次說從理論上對此有所說明。為此,在幼兒教師師德培養中,也宜采取“若烹小鮮”的策略,如添加“配料”———提高幼師工資及待遇;掌握“火候”———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無為而治”———提倡幼師道德自我修養,等等,由此有效解決幼師師德失范問題,提升其素質與修養。

關鍵詞:

幼兒教師;師德;“若烹小鮮”;培養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開來,營造出濃厚的師德崇高性意蘊,重塑著教師的外在形象,并逐漸增強了人們對幼兒教師的信任。然而,隨著“虐童事件”的披露,師德問題再次被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拷問著幼兒教師的內在素養。這不禁令人深思:緣何師德建設活動屢屢開展,而師德失范行為卻接踵而至,呈現于公眾的視野?筆者認為,現行的幼師師德培育須采取“無為而治”,以達到“無不為”。誠如老子在《道德經》上所言:“治大國,若烹小鮮。”

一、“若烹小鮮”之于幼師師德建構的適切性解析

(一)“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內涵闡釋

“治大國,若烹小鮮”源于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通過搜索文獻,查閱了一些名家的相關闡述,主要包括:南懷瑾的《老子他說》、傅佩榮的《傅佩榮譯解:老子》、曾仕強的《道德經的奧秘》以及林語堂的《老子的智慧》等,其內涵可概括為:治大國,就好像煎(煮)小魚一樣(不要經常翻動)。但就其解釋而言,還不能深刻體會其中的意蘊。為此,應回歸生活,體驗其真實的意境。通過多次觀察不同餐館烹飪小魚的過程,筆者發現其中的一些共同點,若要烹飪出美味的小魚,油鹽醬醋等調料用的要恰到好處,火候把握適當,不溫不火,然后蓋好鍋蓋,慢慢煎煮,不急躁、不折騰、不翻來覆去,適逢香味飄出,則可盛出。同理,治理大國須無為而治,不宜過多干涉,而是依照宇宙萬物自身本有的發展規律去引導、施行。具體而言,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第一,調料到位。調料到位與否直接影響著小魚的可口程度,決定著人們的食欲。對于國家而言,其調料即國家的宏觀調控,應積極利用各種宏觀調控,控制好其中之“味”。第二,火候恰當。相比于調料,火候是外在的,沒有和食物直接接觸,但通過鍋發生作用,過猛或過弱則會導致食物燒焦或不熟。治理國家,須把握火候,意指制定良性的法律、法規,原因在于法律能通過約束或制裁人的違法行為間接作用于人。第三,無為而治。當調料與火候都掌控好的時候,需要蓋好鍋蓋,讓其慢慢地煮,切勿隨時翻動。治大國者,在頒布相關法律與宏觀調控之后,應實行無為而治,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適當引導即可。概言之,治理大國應在遵守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切勿干涉過多,應把握大的方向,制定良法以保障民生,適當宏觀調控以改善民生。培育幼師師德屬于治大國中的一部分,如何讓像烹飪小鮮一樣去培育幼兒教師師德,最重要的是找到與其相契合的客觀規律。

(二)育幼師師德“若烹小鮮”的現象透視

從個人從教的經驗來看,培育幼師師德應如“烹小鮮”,循序漸進。從學術視角觀之,心理學、哲學等為此帶來更為寬泛與可信的維度。

1.辯證唯物主義論:道德需要是幼師的一種基本需要

何謂道德需要?有學者認為,道德需要是人們自覺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內在要求。[1]還有學者認為:道德需要是為保證社會和諧、發展和個人實現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而產生的對自律體系的傾向性。[2]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道德需要是作為道德主體的人在維持其積極平衡或內穩狀態過程中所產生的對道德的依賴性和傾向性。[3]以上關于道德需要的定義雖各有不同,但就其本質而言,則別無二致,其共同之處是道德需要作為個體的內在要求具有自覺性、自律性以及內驅型等特點。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具有生物性、社會性和精神性三大特征。人性是趨利避害的,人性是追求幸福的等觀點在學界得到廣泛認可。據此,那么人性的三大特征亦存有追求幸福的趨向。對此,恩格斯曾經說過:每個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種無須加以論證的、顛仆不破的原則。[4]373-374而道德作為一種上層建筑,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著促進的作用:“道德本身是一個具有客觀性的利益調節器,其分配原則當然是按德分配。”[5]具體來說,從物質層面說,解決了物質的生產、分配等問題,促進了公平,提高了勞動者的積極性,最終讓社會的再生產不斷延續下去,以達到了德福一致。文化上而言,作為文化的動物,人不斷傳承和創造文化,是人的本質的規定性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卡希爾大膽地假設甚至斷定人是會使用符號的動物。而道德作為文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在整個文化的大系統之下,有道德的人必然為他人所接受和認可,這樣的幼師是幸福的。精神層面上,道德具有超功利性,道德修養本身就是一個自我肯定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即使在物質方面和社會方面沒有得到相應的物質和文化認同,其人生也是幸福的,誠如包爾生所言“:外在的幸福并不總是落到明智和有德性的人身上,但有德性的人,也傾向認識到這一點。即使沒有得到它,他也能在心中發現幸福。”[6]綜上所述,道德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基于物質、文化和精神來說的,也就是基于人性而言的。以此類推,幼師追求幸福的一個必要條件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以滿足自己的道德需要。

2.心理需要層次說:道德需要以物質需求的滿足為基礎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類保持自身存在的基本條件,也是參與現實生活的必備條件。而人類基本需要是由低而高逐步發展的,低層次的需要未得到基本滿足,難以產生高層次的需要。[7]因此,低層次的需要是高層次需要的基礎。一般而言,只有低層次需要得到充分滿足后,高層次需要才會出現。對此,我國古代亦有類似言論,如管仲曾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在糧倉充足、衣食飽暖之后,老百姓才會自覺地遵守禮儀、注重禮節,榮辱的觀念才會有條件深入人心。經濟收入是幼兒教師賴以生存的基礎。幼師只有在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后,才能更好地從事自己的職業發展。但就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來說,普遍不高。以青島市為例,據相關資料顯示“:全市幼兒園教職工中,事業編制的僅占11%左右,近90%的非事業編制幼兒教師月平均工資只有一千多元,僅為小學教師的一半左右。農村幼兒園教師工資更低,只略高于當地農民的人均收入。”[8]青島市作為東部沿海城市,幼兒教師的收入如此偏低,更別說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因此,對于幼師而言,當他的基本需要還停留在物質生活層面,很難有更高的精神生活需求。而道德屬于精神層面的東西,當幼兒教師正處于追求基本的物質需求滿足時,就不會花時間與精力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更有甚者,有些幼兒教師為了追逐更大的經濟利益,其行為完全與師德規范相悖,如陜西、吉林、湖北等地接連曝出的“幼兒園集體喂藥”事件便證明了這一點。道德一種人性的基本需要,幼師的內在具有道德需要的追求,在培育師德時,遵循幼師道德需求的內在規律,不可盲目而行。另外,道德需要是以物質的需求為前提的,提高幼師的工資及其相關待遇是提高關鍵點。

二、培育幼師師德的對策探尋

基于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理解與分析,筆者從添加“配料”、“火候”恰當和“無為”而治這三大方面提出與之相契合的對策,試圖從根本解決幼兒教師師德失范問題。

(一)添加“配料”:提高幼師工資及待遇

添加配料是“烹小鮮”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同理,若幼兒教師缺乏相應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加之工作量的過度,則會導致其工作壓力大,工作為生活所困,甚至產生職業倦怠,毫無幸福可言。在教師“德福一致”的規律下,這種情形勢必影響到幼師進行職業道德自我修養的動力。教師待遇的改善程度直接關系到教師的生存狀況。到目前為止,幼兒教師的待遇雖然在不斷地提高,但仍然無法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相適應,出現幼兒教師擇偶難、住房難、醫療保障低等問題,導致幼兒教師壓力大,幸福感指數不高,尤其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幼兒教師。加之,受資金和政策方面的限制,中西部地區較少能提供機會和條件,難免造成師資的流失與轉移。[9]因此,培育幼兒教師師德的首要條件是解決幼兒教師待遇低下的問題。首先要逐年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尤其是要解決合同制幼兒教師的工資問題,縮小其與在編幼兒教師工資待遇的差距。其次,應設立幼兒教師待遇補助金,用于補助“五險一金”等方面的資金缺口。再者,要制定教師考核制度和職稱評聘制度,加大師德評比比重。最后,完善學前教育經費的問責機制。監督相關部門執行學前教育經費的投入情況,視責任情況可對負責人進行罷免。

(二)“火候”恰當:建立相關法律、規范

火候是“烹小鮮”的關鍵。火候過大,容易燒焦、燒糊;火候過小,易產生回生的食物,不僅味道欠佳,對人體健康也不宜。法律就是一個調節器,對幼師的行為具有很強的指向與規范作用。如果缺乏強制性作為后盾,一些職業素養較低的幼師則會為所欲為,譬如一系列的虐童行為。因此,亟需出臺專門的《學前教育法》,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條文規定以及強制性的措施,包括對虐童等一系列侵害兒童利益的行為進行懲罰的具體的法律法規,從而加強對幼師虐童行為的打擊力度,使少數行為不端的幼師收斂暴行,不再侵害兒童。上文已論述專門的《學前教育法》的頒布是培育幼兒教師師德的保障。在法律未出臺前要做的是立法前的相關準備。一方面,需借鑒國內外的相關經驗,比如:江蘇、北京、青島、廣州、上海等省市已先后制定實施了《學前教育條例》,可為全國性的立法提供重要的經驗與參考;[10]又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學前教育立法及其實施經驗均可為我國提供有益的借鑒。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學前教育立法的原則,不僅要立法,更要立良法。以下幾點不能忽略:其一,遵循學前教育立法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包括:“強化學前教育的公共性與公益性;強化學前教育的公共性與公益性;以公平和均衡為基本立法價值取向,優先保障并向農村和弱勢群體傾斜。”[11]其二,以憲法和《教育法》、《教師法》為直接依據。其三,突出幼兒教師師德的規范性,明確教師的職責范圍,力圖使其具體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三)“無為”而治:提倡幼師道德自我修養

“無為”并非意指無所作為,什么都不做。而是在“烹小鮮”的過程中,在配料和火候一定的情況下,不宜過多翻動,否則,“小鮮”易碎。同理,師德建設最主要的是教師自身的任務,并且教師本身具有自我修養和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倘若干涉過多,則會使教師師德的自我修養流于形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師德活動上,則會使幼兒教師的自我修養失去主動性和自我反思的空間。如上所述,幼兒教師的師德培育作為人特有的一種自身活動,是人性的一種基本需求,亦是人的本質的必然要求。人的本質存在于“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4]96而自覺的活動就是目的性的活動,自由的活動則是康德所言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對此,我們認為培育幼兒教師師德不宜過多地開展轟轟烈烈的活動,這樣會導致道德培育的內在驅動轉化為外在要求,不利于形成道德自由。對于教師的個人道德修養學界涉及很多,大多是基于心理學范式從知情意行角度出發的,視角相對單一。因此,可從幼師每日所面對的教育關系出發,借鑒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一省與職業的關系;二省與人的關系;三省與教學的關系。具體包括以下七條:樂業、律己、愛幼兒、尊家長、敬同事、教學內容求真、教學方法求美等。自我反省是意識不足乃至不斷改進的前提,同時也是不斷審視自己內心,實現內在“良心”自我洗滌的應有之義,幼兒教師只有經過“三省”,才能正確處理好各種教育關系,為“育師德”奠定基礎。

作者:童宏亮 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教師師德論文:西部地區小學教師師德調查探究

摘要:

當今社會教師隊伍出現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教師問題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其教育對象所發生的各種有違教育要求,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傷害的教育行為。要想提高教師師德,首先要抓好師德的概念。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本研究對張掖市六所小學的老師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幾位教師進行訪談,采用Excel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在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發現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教師;師德;教育

一、引言

本文是在對現階段西北地區小學教師師德進行大量實踐調查的基礎上,發現教師師德中所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分析原因,提出相應對策,為今后小學教師的師德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以便改進和提高小學教師師德的質量和效果。目前,一些地區出現了亂辦班、亂收費、偏愛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違背師德的問題,甘肅河西地區也不例外。一些教師忽視了師德的含義,它包括認識、情感、意志、信念、道德行為、道德習慣等。現行的師德建設跟不上時展的步伐。當今形勢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發展教育事業的關鍵,而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核心內容[1]。陳愛必闡釋師德包括了多方面內容,但其本質就是以愛為核心[2]。教師的愛包括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加強“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的意識。有研究表明,教師的人格、行為是無聲的教育和最有影響的榜樣[3]。崇高的師德,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更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這樣才能塑造出教師的偉大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師德,從而教育、影響學生。

二、西部地區小學教師師德現狀調查及相關分析

本問卷基于西部城鄉地區教師師德方面的內容而設計,共26個問題。本次調查以張掖市六所小學的教師為樣本,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務,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的100名教師中,男教師37人,女教師63人;其中城市教師54人,農村教師46人。

(一)教師方面

研究表明,38%的教師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表現出優良的師德風尚和行為。21%的教師對自己的這份職業還是不太滿意。對于為何選擇教師這個職業,不同教師有不同觀點,16%的教師因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不得不選擇教師職業。種種現象說明,一些教師的意志不夠堅定,現在的職業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也許有一天會放棄。搖擺不定的信念,必然會對自己的工作造成一定影響。39%的教師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教學崗位上辛勤育人,為教育事業作出重大貢獻。20%的教師為了讓學生考個好成績,教師熱愛自己的學生,在愛的情感基礎上教書育人,以博大的胸懷對待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學生。25%的教師為了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16%的教師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從數據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存在心理偏差。對于法律知識,54%的教師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進行了解,30%的教師通過教育局或學校組織的學習,16%的教師在教師院校學到。極個別教師缺乏法律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淡化或漠視對學生權利的保護和尊重。51%教師認為自身需要提高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把多媒體技術熟練地運用到課堂中。雖然48%教師因責任感而積極工作,但13%的教師愛心淡薄,功利思想嚴重,為了職務晉升;26%的教師希望獲得學校和社會的好評;部分教師表現出職業倦怠,缺少敬業精神。調查顯示,14%的教師不能勝任其他學科,說明教師的知識不夠全面,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學校方面

一些學校對師德工作不夠重視,對教師的認識和情感方面只是干巴巴地說教,缺乏有效措施,落實力度不夠,教育效果不明顯。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教師評職稱,入黨等主要依據,從而以教學代替德育,掩飾德育,淡化了教師學識教人、師德教人的雙主職責意識。結果是只重教書不重視育人,不重師德建設,淡化了師德意識,使教師不能全面地認識學生,在情感上疏遠學生。調查顯示,76%的教師與學生有良好關系,教師信任、熱愛學生;學生尊重、敬重教師。但是10%的教師與學生有不和諧的音符,14%的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出很有權威的樣子,覺得應該與學生保持一定距離,很少與學生有情感上的互動。55%的教師會選擇在課間和學生一起做游戲,但15%的教師不參與,導致這些教師不能真正了解學生,不能因材施教。業界常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但某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看到了自身的主體地位,不能與學生在課堂期間充分互動,使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體。76%的教師希望了解學生的校外表現,24%的教師不希望了解,覺得出了校門,學生和自己就沒有一點關系了。由于缺乏師生情感,導致師生之間的情分越來越少。而學校對此也要求不高,只是簡單說教,沒有提出改善師生關系的相應對策。10%的教師因學生學習成績差,而忽視“差生”,沒有平等地與每位學生溝通。面對教學的各種情況,10%的教師很困難地對學生負責,沒有給學生父母一樣的愛,導致情感缺失,學生上課時表現刻板而拘謹,不能很好地參與課堂。

(三)社會方面

教育是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特殊部分,它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由于社會對教育的各種影響及部分教師存在的一些錯誤觀念,造成一些教師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的混亂。甘肅河西地區歷來重視教育,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不惜犧牲一切。經過訪問幾位老師,得知近幾年留守兒童現象比較嚴重,父母出去打工掙錢,將孩子的學習交給老師。為補償自己未盡父母的責任,不少家長從物質上對老師表達感激之情,送錢物,或邀請教師到高消費場所娛樂。調查中所發現的錯誤意識是,教師不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待學生不公平,諷刺、挖苦、辱罵學生。在學生出現錯誤時48%的教師認為在必要時應體罰學生,24%的教師認為可以輕度體罰,18%的教師認為不應該體罰,即使體罰學生也應該把握適當的度。當教師與學生發生沖突時,25%的教師能控制自己的情緒,54%的教師能沉著冷靜地思考問題,但8%的教師無所顧忌地向學生發泄。在糾正或制止學生消極行為時,12%的教師操之過急,情緒失控,責罵或體罰學生。教師的挖苦,學生的痛,在學生的心里產生了可怕的陰影。54%的教師能用眼神、手勢、面部表情等信號暗示,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11%的教師不能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他們認為學生小,不懂事,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學生不能干涉教師的教學,因此造成各種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的問題。在社會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43%的教師對自己的工資不滿意,一些教師辦家教,不能將心思全面放在課堂中;9%的教師認為參加培訓自己不應承擔費用,否則會選擇不參與,從而學不到新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質量降低。

三、加強西部城鄉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師德宣傳教育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提高思想認識,是加強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基礎。因此,應積極宣傳典型模范事跡,進行榜樣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周圍的人,生動、形象、具體、感人的模范教師的事跡,必然會引起受教育者的心靈感觸,引發他們的共鳴,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努力、主動地向先進典型學習,按照模范的行為方式,爭取自己的行為能力與之趨同[4]。所以在學校教師師德教育中,通過樹立榜樣,進行師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調查發現,部分小學教師法律意識淡薄,或漠視學生,或有意偏袒某些學生,或隨意侮辱恐嚇學生,或變相懲罰學生[5]。因此,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使廣大教師了解法律賦予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在教育過程中,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根據問卷調查,68%的教師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了解相關法律,但是相對來說還是不太全面。學校應該重視相關法律的宣傳,讓教師強化法律意識,更好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二)加強師德的制度化建設

師德建設是一個綜合系統,有效開展師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師德建設的學習培訓機構、考評監督機制、獎勵約束機制等。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和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應把師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首要內容,將教師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制度化、規范化,納入日常教育工作。教師教學時應時刻告誡自己,哪些該做,哪些不能做,主動提高道德修養,自覺運用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應加強師德考評監督機制建設,實施學期考評或年度考評,通過考評激勵、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檢查是否存在履行職責等問題,確保公平考評,使教師師德考評工作落到實處。應強化師德建設的獎勵約束機制。師德建設既要靠教育,更要靠獎勵和懲罰。對表現好的教師典型要大力宣傳,并給予表彰和降勵,對有違師德的教師及時批評,按照規定嚴肅處理。在這樣的約束下,教師內心深處會產生敬畏心理,知道違背師德會有嚴重后果,比如,扣除獎金甚至處分等。從而約束自己的思想與行為,遵守師德規范。

(三)完善師德評價制度

學者盧輝矩總結過,師德建設除了遵循教育自身固有的規律,加強廣大教師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思想境界外,還必須考慮社會公眾對師德的期待。許多城鄉小學在評價教師工作時,主要依據是學生的考試及格率、升學率,很少把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效納入考評體系當中,缺乏相應的教學科研工作評價和激勵機制。師德評價作為對教師是否遵循職業道德規范的評議和估價,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育部規定的師德規范,是從教育事業發展的宏觀角度出發,必須全面落實。制定師德評價的標準,是進行師德評價工作的基礎,對于師德建設倡導的目標有定位和導向作用。用不恰當的評價標準衡量教師工作質量,則會對教師師德產生消極影響。師德標準的不當,會給老師一定的壓力。如果要求過細,則難以全面通過考核,從而分散教師精力。師德的評價應當包括教師自評、學生評價、部門領導和同事評價、社會評價等多個方面,最后得出綜合評價。

四、結語

教師的人格、行為是無聲的教育和最具有影響的榜樣。崇高的師德,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而且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塑造教師的崇高形象,從而影響、教育學生。在分析小學教師師德時,既要看到教師師德的積極表現,更要正確對待教師師德中存在的問題,如,社會方面、學校方面、教師自身方面等。根據對甘肅河西地區小學教師師德的分析及目前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或加強教師師德建設,使之制度化,規范化,有效開展師德教育,建立全面的師德建設學習的培訓機構、考評監督機構及獎勵約束機制等。師德評價,不能僅以學生學習成績為評價標準,還應從多方面分析教師的師德情況。總之,要充分認識師德建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師德建設,進一步提高甘肅河西地區小學教師的師德水平。

作者:王進才 景霞 單位:河西學院

教師師德論文: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問題淺論

摘要:

本文結合個人工作實際和感悟,反思高校師德現存問題和成因,淺談如何在制定師德規范、完善師德考核等健全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執行和監督,創新建設方法,開展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培育先進典型,構建監督監管機制,真實開展學生評教,形成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

師德建設;執行監督;長效機制

高校是教育和培養青年的天地,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和踐行的前沿。高校教師是黨和國家實現教育育人興國的前行軍。其職業道德狀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才質量,甚至可能影響至他們的終身。隨著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對教師素質和教書育人能力提出了新的期待;教師的思想素質、師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教師教書育人責任心不強,為人師表不夠自覺;部分教師教書育人的理念、方法與手段亟需更新,教書育人的能力亟待增強。近年來,隨著媒體的不斷曝光,教師虐童、教師公開索要禮金、著名教授學術不端、知名學者貪污科研經費等師德問題層出不窮,嚴重挑戰著公眾的良知和底線,國家、各省市不斷出臺有關師德師風建設文件規定,把高校師德建設提上重要的工作議程,自上而下要求高校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工作,長抓不懈,形成良好的長效機制。

1高校師德現存問題

1.1不同年齡教師存在不同的師德問題

青年教師主要存在工作責任心不強,對學生愛心、耐心不夠,專業知識、教學手段方法儲備不足,備課不充分等師德問題。中年教師主要存在職業倦怠感明顯,集體榮譽感不強等師德問題。臨退休教師容易出現倚老賣老,打壓中青年教師,學習勁頭不足,不思進取等師德問題。

1.2“一切向錢看”的功利主義思想普遍存在

部分教師存在“一切向錢看”的功利主義思想,學校、領導布置任何工作,都以有多少錢為衡量目標,錢多搶著干,沒錢到處推,導致系部二級黨建、工會、共青團等需要大家奉獻的工作無法很好地開展,要么是年長的掛個名,要么是所有的工作由一個比較好說話的年輕人兼任著,臨時性突發性工作更是沒有人承擔;在按課時計算報酬的學校,搶課現象嚴重。

1.3職業責任心不明確,容易互相推諉、抱怨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最基本責任,可很多教師只重教書,不重育人,認為只要自己把院系規定的教學任務完成好就可以了,踩著鈴聲來,踏著鈴聲去,除了上課,學生基本見不到老師[1]。完全不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活動,把除上課之外的教育事宜全推給班主任、輔導員或者其他行政工作人員。專業課教師、公共課教師、實驗人員、行政后勤人員等不同性質的高校從業者經常只考慮自己的立場,互相推諉工作,或者抱怨他人的工作又輕松又報酬好,如實訓課時,專業課教師和實驗人員總是為了對學生的現場實訓指導該由誰來承擔、課時費應如何劃分等問題互相抱怨等。

1.4過于重視自身利益,不關心學校發展

隨著各個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師資隊伍也越來越龐大,教師的組織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也有所下滑,部分教師都只重視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制度、職稱評聘制度、評優評先制度等,一有關于這些事的人事制度改革,就勢必吵得紛紛嚷嚷,甚至出現上訪、罷課等各種極端事件,而對于發展規劃、專業建設、招生就業等事關學學校發展前景的大事卻漠不關心,或人云亦云,或認為那是領導的事情,很少有人會進行深入、獨立的思考,甚至在行使學校最神圣決策權的教師代表大會上,其教師代表提案,也年年基本圍繞薪酬分配、職稱評聘等事情提,一般也只見意見、牢騷,甚少見有價值的建議。

2師德問題原因分析

2.1社會經濟至上的負面影響

在經濟建設至上大環境的影響下,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普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以老一套的安貧樂教、樂于奉獻等道德來捆綁教師有失公允,再加上醫療、住房、教育等與普通人一樣的巨大壓力,很難再要求教師淡泊名利。

2.2部分制度規范制定不嚴謹,執行不到位

目前,從國家,到省市,到各個高校,制訂了很多關于師德的制度、規范等,但有些標準過于寬泛和統一,與不同類型教師的實際情況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打擊教師的積極性[2]。有的師德規定只為應付上級檢查,根本就不執行,有的只做為一時的建設活動,沒有發展成長效機制,這些也就少了對教師的約束作用。

2.3教師從業目的不明確,從業意志不堅定

越來越多的人在進入教師這個職業時,有的是想像著教師職業安逸、收入高而來的,有的是做為暫時的跳板而來的,有的是受父母之命而來的,根本不像老一輩的教師,是受教師這一職業的神圣性的感召而進入的,沒有職業光榮感做后盾,在過了激情期后,一遇到各種壓力、困難時,就非常容易產生倦怠感,甚至產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的心理,還有的人就往更高更好的工作單位調動,或者做好隨時跳槽的準備。

3師德建設幾點建議

3.1健全制度建設

3.1.1制定師德規范

制定詳細、具可操作性的師德規范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規范、學術研究規范、校外兼職(課)教師管理等配套政策措施。將師德規范落實到教師日常管理之中,并納入教師培訓計劃,作為新教師崗前培訓和教師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3]。

3.1.2完善師德考核

改進和完善師德考核,將師德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并作為教師績效評價、職務聘任(聘用)、評優獎勵、教師資格認定的首要標準,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細化考核辦法,結合教學科研日常管理和教師年度考核評價師德表現,規范考核程序,完善獎懲機制,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檔案[4]。

3.2創新建設方法

要不斷創新師德建設實施的方式、方法,將職業道德教育寓于形式多樣的活動中,讓廣大教師在活動中接受教育、經受鍛煉。

3.2.1開展各類主題實踐活動

開展師德承諾活動。按學院、系部、教研室、教師層層簽訂承諾書,并公開張貼,由全體師生進行監督。辦好道德講堂。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扎實開展道德講堂建設工作,遵守貼進生活、貼進實際、貼進師生三原則,每月定期開講一次,結合“道德講堂”網絡專欄,多用師生語言和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反映師生的切身感受,使“道德講堂”真正成為師生自己的講堂,營造“講道德,做好人,樹新風”的濃厚氛圍,推動師德建設再上新臺階。

3.2.2培育先進典型,表彰先進

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注重培育、樹立、宣傳、推廣教師身邊的先進人物,開展評選教書育人楷模和師德標兵活動。及時總結教師在教書育人工作中的先進經驗,特別要注意挖掘先進教師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做法,并加以宣傳推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人物的激勵、導向和示范作用。積極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的濃厚氛圍,推動廣大教師依法執教、優質施教、廉潔從教、文明執教,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3.2.3以教師為本,加強人文關懷

要以教師為本,加強人文關懷,在教師有情緒不穩定、家庭經濟困難、生病、工作困難、遇到大事故、婚喪等情況時,及時給予照顧和幫助,讓教師深切體會到學校的溫暖。多開展教師喜聞樂見的活動,如各類體育活動,加強不同部門同事間的聯系合作,增強組織凝聚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同事關系和師生關系,促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3.3強化監督監管

3.3.1構建師德建設監督機制

面向社會公開師德舉報電話、設立師德舉報箱,聘請“師德師風監督員”,自覺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師德建設進行監督和評議,預防和減少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

3.3.2返聘離退休教師加強督導

聘請離退休教師組成教學督導隊,對教師的師德師風進行全面督導,離退休老前輩教學經驗豐富,且由于已離開一線工作崗位,敢于直言,對于中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的成長,師德師風的改進都能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

3.3.3真實開展學生評教

一個教師好不好,學生的評價才最真實,最客觀,最有價值。目前,很多學校定期開展學生評教,但經常流于形式,有的教師為了討好學生,有意忽略、包庇學生的遲到、早退等現象,考前復習時透明度高,不敢嚴格要求學生[5],導致學生評教無法真實反映情況。可以在保持學生評教的基礎上,定期開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等主題鮮明的評選活動,保證學生真實、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選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師,以此促進教師的師德修養。

作者:余珊珊 單位:漳州衛生職業學院 閩南師范大學

教師師德論文: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思考

摘要:

當前,青年教師正逐步成為了高校教師的主力軍,其師德師風不僅決定著教學的質量,還影響著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師德師風的內涵為切入點,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并對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策略進行探討,旨在為促進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提高高校教書育人的質量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思考

一、師德師風的內涵

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職業道德與行業風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較為穩定的道德觀念與行為規范,是到的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括了教師的文化素質、道德意識、道德素質以及道德活動等內容。師德師風不僅是教師所應遵循的教學行為準則,更是社會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其中尊師重教、弘揚師德的優秀文化一直保持至今,雖然不同時代的師德內容各不相同,但尊師重教、弘揚師德一直處于我國教育文化與理論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師德的本質內容與核心內容是師愛,這也是新時期下教師應具備的核心內容--師愛。具體表現為熱愛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樂于奉獻、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等。

二、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首先,在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再者,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技術創新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因此,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是貫徹國家重要文件精神的需要。其次,教師是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是貫徹國家以德治國方略的實施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設者與傳播者,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加強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是推進素質教育工作、落實以德治國方略的需要。

三、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策略

1.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教育

師德師風是教師思想認識的直接體現,因此加強教師師德師風的教育,提高其思想認識,有助于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首先,青年教師應加強對《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法》以及《教師法》等思想道德理論的學習。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提升自己的師德素養與水平。其次,加強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與職業理想的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與工作目標。在新時期下,青年教師應將科學的人才觀、教育觀以及發展觀滲透到自身的日常教學工作當中,以切實履行教師育人的職責,為學校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再者,青年教師應緊跟時展的步伐,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素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2.完善教師師德師風長效機制

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不僅要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認識,還應監理完善的考核、監督、激勵與評價機制,以確保師德師風朝著科學、正確的方向發展。首先,建立科學的監督機制,以增強教師行為規范與道德規范的自覺性。學校應形成校黨委統一領導、各單位各部門齊抓共管、教師與學生共同監督的有效工作格局,具體可從下兩方面著手:①設置教師師德監督與反饋的意見箱,讓人人都能參與到教師師德師風的監督工作當中,對出現違背師德師風的行為應進行檢舉或投訴,讓學校領導對有違師德師風的教師進行教育與整改,及時轉變教師的不良行為,提升其思想覺悟。②設置教師師德師風監督崗位,由學校團委組織或者學生會等組織對有違規違紀行為的教師進行檢舉與揭發,以避免不良風氣的蔓延。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以及評價制度。將《教師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及學校相關規章制度作為依據,建立一種完善的、公平公正的考核與評價機制,重點對教師的教學成果、職業道德情況以及教學態度進行考核,并將其與教師的工資薪金、績效獎金、福利津貼以及聘用、晉職等實際利益相掛鉤,以全面調動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主觀能動性。

3.提高青年教師的自我修養

師德是教師的核心素質,青年教師只有深刻理解師德的內涵,提高自我的修養,才能有效將“他律”轉變為“自律”。首先,青年教師應樹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以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其次,青年教師還應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與言行舉止,真正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通過青年教師日常的言行舉止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發揮良好榜樣的作用。再者,青年教師應增加自身專業知識的儲備,做教學過程中切實的幫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真正做到有問必答。青年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我的修養,才能做到以德服人,從而讓學生真正的心理認可、尊重教師,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

良好的校園文化對高校青年師德師風的建設有著積極地作用。首先,學校可在圖書室、教學樓、辦公樓、展覽窗、會議廳等地方掛設含有師德師風內容的橫幅與標語,以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氛圍,時刻提醒教師樹立規范的職業道德、提升自身的師德修養;其次,學校還可以利用校園網絡平臺、校園廣播、視頻影像、校園報刊等渠道來大力宣傳優秀的教師典范以及先進的教師事跡,以榜樣的李陽來促進學校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再者,學校應倡導“傳、幫、帶”的活動,通過資質較長,具有教學典范的教師來影響與感化青年教師,讓青年教師能更好的學習到優秀的教學技能以及優良的師德風范。最后,學校可開展“三育人”、“師德標兵”、“優秀教師”等評選活動,并在全校范圍內進行表彰與宣傳,以促進學校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

5.拓寬青年教師的知識視野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青年教師教學經驗稍顯不足,缺乏足夠的文化沉淀,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些青年教師的思想不成熟,無法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教學與科研工作當中。因此,有必要拓寬青年教師的知識視野,成熟其思想意識。第一,對于剛入校的青年教師,可讓其學習一門或一門以上的與其本專業無關的科目,并做好詳細的課堂筆記以及評價報告,以達到充實其思想,拓寬其知識視野的目的。與此同時,還應讓青年教師講自身專業與教學內容重合結合,多下基層鍛煉,以提高其教學的實效性。除此之外,學校專業評審團應對青年教師申請的課題報告進行反復研究、探討與修改,讓青年教師更深入的理解自己本專業的知識內容。第二,高校還應加強青年教師的教學培訓工作,讓青年教師全面了解上課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項,正確處理師生間的管理。第三,高校還可以不定期的組織青年教師去觀摩優秀講師授課的過程,也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聽青年教師的授課,增進新老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以助于青年教師快速的進入教學狀態。只有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拓寬其教學視野,提高其綜合素質,青年教師的師風師德才會得到進步一完善。

6.合理提升青年教師的薪酬待遇

公平、科學、合理的薪酬待遇,可以有效激勵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其不斷進取,為學校多做貢獻。因此,高校在增強學校實力,加快學校發展的同時,也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師薪酬體系,制定公平的職工工資增長機制與分配機制,切實的改善教師的物質待遇與經濟地位,以充分調動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此外,高校還應重點關注青年教師的薪酬現狀,力求在學歷、教齡、職稱、薪酬等方面尋求平衡點,讓青年教師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管理與科研工作當中。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在高校教師的群體中,不同教育背景、不同領域以及不同專業決定了高校青年教師在教學思想上的差異。因此,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離不開高校各個部門、全體師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作者:范宏宇 單位:南通大學

教師師德論文: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與對策探究

【摘要】

新時期下,我國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迫在眉睫。本文著重分析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及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后從制度建設、加強宣傳教育以及參與學生工作三個方面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高校教師 師德師風 現狀與對策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教育方面的內容里提到:“新時期,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一內容的提出既延續了長期以來黨和國家對廣大教師完成使命的期望,也對中國各層次學校的師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提出的“中國夢”中,進行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實現途徑之一。因此,“如何建設師德師風,建設什么樣的師德師風,”是新時期高校內涵建設中的重要問題,是新時期各高校的一項亟待解決的任務。

一、師德師風內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師風是兩個詞語的組合,即師德和師風。所謂師德,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即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品質或其在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等;所謂師風,則是指即教師的行為作風,即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行為和風尚風氣。師德師風對教師來說特別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桿。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與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高校數量為2845所(統計日期截止到2015年5月21日),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553所,成人高等學校292所。高校數量較2014年相比,總數大增307所,超過八成是民辦高校。大量新增高校對于教師的需求增加,從而在選拔考核新進教師方面要求就會降低很多,進而導致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出現問題。目前來看,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總體良好,但個別高校尤其是民辦和成人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仍然不盡人意,形成此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部分高校教師結構不合理,比例不協調

我國部分高校以民辦高校為例,由于他們辦學的特殊性,沒有政府財政撥款,完全自負盈虧,因此生源往往是民辦高校的生命線。而為了能夠配上招生規模,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來源途徑多樣,基本上由專職、兼職和外聘教師三部分組成。為了節約成本節省資源,一些民辦高校更偏向于聘用兼職教師甚至外聘教師,專職教師數量相對較少,這樣就造成師資結構嚴重不合理。兼職和外聘教師基本是為了掙課時費而教學,缺乏專職教師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導致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最終也會影響教師整體的師德師風。另外,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居多,大多面臨較大的生活壓力,因此會分散一部分精力而用在教書育人上的精力就相對少些,從而影響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效果。

(二)師德師風建設制度缺失,機制不完善

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或者壓根就沒有,更不用說對教師進行師德師風方面的提升培訓。師德師風教育作為教師基本的培訓內容,是必須要定期進行思想教育的。另外,部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機制也是形同虛設,只有文件而沒有具體落地實施。再者,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影響,新時期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名利觀較嚴重,整體素質偏低,也就伴隨著教師在教學育人過程中的個人成就感普遍不高。最終使得教師在長時間的教學壓力下忽視師德師風的自我培養。

(三)個別教師職業定位膚淺,育人意識淡薄

個別教師對于教師這份職業認識“去神圣化”,只當做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工作過程中自然會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比如接受學生送禮加分,考試送感情分等。有的教師并沒有“為人師表”,上課遲到、下課早退;上課期間接打手機,隨意調串課;把個人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對學生傾訴,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誤導;不注意儀表儀容、言語粗俗等等,都是嚴重的師德師風問題。

三、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對策

(一)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和監督機制

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機制是對教師自身道德行為和作風的一種約束,目前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各項基本制度包括師德師風建設制度,但制度中僅對教師在教學方面的行為規范提出明確要求,但有時候并未真正實施。因此,需要在制度的落實方面進行實際操作,制定并有效實施相對有效合理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同時,各個部門包括學校內部可以設立督導處、學校外部監管部門經常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方面的表現進行監督和指導,以便讓教師能夠在約束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同另外,學校也應該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關心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其學習、生活和工作條件,減輕教師各方面的壓力,并對師德師風典范給予相應的激勵,使教師“有動力、有能力、有精力”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全心全意投入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來。

(二)定期組織宣傳活動,營造良好師德師風氛圍

新時期下,面對功利主義的市場經濟大環境,部分教師抵制不住誘惑,名利思想嚴重。對于這樣的情況,各高校要積極去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并挖掘師德師風表現典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廣泛宣傳師德標兵、先進典型的模范事跡、優秀教師等杰出榜樣,通過活動或培訓不斷強化教師對職業的正確認識,提升其思想意識水平。可以借助網站、移動自媒體、校內宣傳欄、表彰大會等方式,鼓勵其他教師向榜樣教師學習。也可以把每年九月份定為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月,期間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師德師風的教育、宣傳活動。定期組織廣大教師結合新時期的要求,做出承諾,并積極行動起來,增強廣大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師德師風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全校、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師德師風建設工作。

(三)鼓勵任課教師參與學生管理工作,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

無論是科研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初出茅廬的新教師,都可通過擔任兼職班主任工作等方式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目前部分民辦高校開始實行這樣的方式,幾乎全員教師兼職擔任班主任工作,無形中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更多的聯系,從而師生之間關系更親密,學生更受益。同時,教師的各方面提升也離不開學生,通過教學相長,鼓勵教師參與學生工作,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讓學生多方位感受教師的言行,感受師者風范,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途徑。

作者:陳宗勝 張穎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國際交流處 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www.色.com|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性色av蜜臀av色欲av|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制服| 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香蕉 |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下载|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9|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下载|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免费sm羞辱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伊人www22综合色|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两女女百合互慰av赤裸无遮挡|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又a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窝窝人体色www|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又嫩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