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

時間:2022-04-17 11:32: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有效性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

一、建立教師培訓師資庫,實現培訓資源的共享

根據我的相關調查和了解得知,目前新寧縣在中小學教師培訓師資力量方面仍然顯得非常單薄。對于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大都依靠培訓主講教師個人的力量實施“分散作業”。而在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方式選擇以及培訓內容設置方面,各培訓主講教師往往也是各自為政,各主講教師之間也缺乏經常性學習及交流。這樣的培訓局面,與國家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對于提高新寧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有效性也是不利的。基于此種情況,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新寧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師資庫,將新寧縣甚至是邵陽市整個教師培訓師資組建成一個專家隊伍,進而充分利用所建立的培訓師資庫,通過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相互之間的信息互通。在師資庫中,可以把一些優秀的教師培訓資料及方法公布出來,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可以有效帶動各地中小學培訓主講教師在培訓形式以及內容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及嘗試,為新寧縣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支撐,使這些教師成為新寧縣課改的帶頭人。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相關部門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方能有效實現。

二、樹立正確的培訓觀,制定培訓考核評價體系

眾所周知,對于我們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考核和評價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據了解,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部分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組織方及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往往把培訓的考核與評價放在并不重要的位置,甚至認為其可有可無。這種情況的存在,對于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有效性是非常不利的。我認為,新寧縣在中小學教師培訓方面,可以研究制定一個專門的《中小學教師培訓考核與評價實施細則》,并有效運用于各類教師培訓考核及評價的開展當中。制定《中小學教師培訓考核與評價實施細則》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讓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思想上重視考核與評價,并且主動配合做好這項工作;其次,要針對不同的培訓類型,制定不同的、可行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從而保證考核與評價方式可以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起到預期的作用;最后,這種考核與評價不僅僅只是針對參加培訓的教師,還需要針對培訓主講教師進行考核和評價,需要對培訓的具體內容以及形式進行考核和評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新寧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有效性,讓參加培訓的教師真正有所收獲,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

三、加強教師培訓隊伍建設,讓考核與評價工作落實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認為,要想真正提高新寧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有效性,新寧縣相關部門還應該大力加強教師培訓隊伍的建設。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能單靠某一位講師就可以獨立完成,它需要充分動用整個教師培訓隊伍的力量才能夠真正有效完成。在對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及效果日益看重的今天,新寧縣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在未來必將會呈現出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專業化特點,而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有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培訓隊伍來作為支撐。眾所周知,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培訓的考核及評價方面的工作量也非常大,環節也非常多。如果沒有素質過硬的專業教師培訓隊伍來支撐,那么培訓的考核與評價很可能會流于形式。基于此種情況,新寧縣相關部門必須要不斷重視和加強教師培訓工作隊伍的建設。第一,在決策層應該由高素質的人才來擔任,他們必須真正懂得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進而才能在作出決策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特點,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有效性;第二,管理人員必須要熟知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流程以及具體的操作管理方法,從而使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各個環節得到落實;最后,要配備素質過硬的后勤人員,為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提供堅強的后勤支持,進而保證新寧縣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性的不斷提高。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學教師培訓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做好這一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只要有效解決好上述幾個問題,新寧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一定會上一個新臺階,一定會更加有效地提高新寧縣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有效性,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李路明 單位:湖南省新寧縣教師進修學校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高師院校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

一、做好學歷教育與職后培訓的差異性分析

教師的職后培訓與學歷教育在辦學特點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厘清這些差異,是高師院校開展好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基礎,也是培訓工作專業化水平的體現。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

(一)課程與內容

從課程目標的取向來看,高師院校學歷培養的課程,是要為學生提供未來教師職業所需的完整的學科體系和知識內容,關注于行為目標取向。而教師職后培訓則要為幫助教師消除職業發展障礙、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屬于展開性目標取向和表現性目標取向。教師培訓課程內容的重點在于教學問題診斷的實踐性操作,核心是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PCK)水平,這也是學科教師與學科專家的區別所在。因此,不能用學歷教育的課程思想來指導職后培訓的課程設計。

(二)師資與管理

以《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教師的知識要求來看,它即包含學科知識,也包含教學技能,還蘊涵教育精神和教學經驗。因此,幫助教師診斷并消除職業發展的障礙,需要多維度和分層次的介入。既要有學科專家的引領支撐,又要有各級教研員的督促指導,還需要一線教師自身的同伴互助。這使得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管理,要打破固有的校本位的人事觀念而重建。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

基于學習者在經驗、目標與動機上的差異,教師職后培訓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與學歷教育相比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開放式課堂模式;變講臺為交流的平臺,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的互動式教學行為;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強化師生互動參與,增強培訓吸引力、感染力所形成的新型師生關系等基于實踐的教學方式的大量應用,使得教師培訓的“課堂”“教學”和“師生”等概念與傳統認識都將發生很大的改變。

(四)培訓組織與管理

基于實踐和真實課堂的教師職后培訓形式,必然使培訓的組織與管理,在培訓方案設計、實踐性課程的組織以及訓后跟蹤反饋等各個方面,都需要與中小學校之間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協調。只有充分考慮中小學正常的教學次序和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才能使培訓工作的開展、實踐課堂教學的實施和培訓成果的跟進式推廣得以順利實施。因此,組織與管理工作是教師培訓工作中非常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一個環節。培訓團隊既要關注學術性工作,也要關注這些公共關系行為。

(五)評價與監控

作為終身教育一部分的教師職后培訓,其特殊的學制很難給出類似學歷教育的形成性評價。培訓質量(培訓者)和學習效果(受訓者)都有待于更客觀的效標建立和效度分析。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學員對培訓質量滿意度評價,受學習者水平差異的影響頗大,受訓學員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永續的實踐熱情及行動等能力的評價和監控,還有待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二、做好教師職后培訓模式特點的分析

教師職后培訓與學歷教育在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教師培訓形式的特殊要求。因此,根據教師職后培訓的特點,開展培訓模式創新,是做好教師培訓工作的關鍵所在。通過五年的教師培訓實踐與反思,我們認為在教師培訓模式改革上需要突出以下特點:

(一)主題化的方案設計

長期以來,教師職后培訓始終擺脫不了“來的時候很激動,聽的時候很沖動,回到崗位后什么也沒法動”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訓的主題空泛、目標不明,培訓教師上位的教學理念如何落實于幫助教師解決具體教學的問題與障礙?這是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特別突出的問題。因此,我們的實踐是,在短學制(5-10天)培訓中要力求培訓真正收到實效,必須從培訓方案的頂層設計抓起,明確培訓的主題即培訓的核心內容。一定要“小切口,深挖掘”,圍繞主題展開深入的研討并力求達到問題解決,使培訓成果能夠真正轉化為學員返崗后的實踐行動。這就要求培訓團隊找準需求,做好培訓需求的調研。培訓需求的調研要“多維立體”,既要關注學員的個體需求,也要關注國家需求、地區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凝練出引起各方共鳴的研修或培訓主題。

(二)問題化的教學設計

在主題化的方案設計下,培訓課程必須圍繞主題所分化出的不同問題來設置,使每一個課題目標都基于解決主題框架下的實際問題。因此,以案列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以探究為主導、以問題解決為成效,是開展教師培訓課堂教學設計要切實貫徹的目標,也是評價課程設計好壞的重要指標。因此,培訓方案設計中大力推廣微課程、小講座、深研討的課程結構,對有效完成上述目標極為重要。

(三)研討式的教學模式

研討式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來獲取知識和強化能力培養與素質提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的經驗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最適合于教學經驗豐富的高中高級教師的培訓教學模式。在實踐操作上,我們認為教師應把課堂變為論壇,把教學設計變為問題設計,把教學實施變為教學研討,把教案最終轉化為研討總結,真正實現培訓教學形式的轉變。

(四)生成性的教學內容

面對教學經驗豐富的高中高級教師,開展以問題為主線的研討式教學,教學設計是不可能對課堂問題做到精確預設的。因此,重視由預設所引發的生成性問題的深入探討,發展性地豐富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使預設性問題與生成性問題有機融合,是我們對高中高級教師培訓教學內容,在實踐層面上的深刻認識和體會。

(五)實踐性的教學環節

教師的職后培訓更多地體現為職業性的屬性而非專業性的屬性,因此,它應該強調的是教學實踐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為此,基于實際課堂的教學問題的研討和解決,最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與教育經驗的提升。突出實踐性是教師職后教育培訓在課堂環節的主要特征。

(六)互換化的師生角色

“同伴互助”學習方式是讓受訓學員成為“教學指導者”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這使教師職后培訓課堂中的“師—生”角色可能隨時發生互換,同時,學員沙龍、一課多研、專業對話等都將使培訓的“師—生”形成平等的同伴互助關系。因此,多元的師資隊伍和互換的師生角色是教師職后培訓中師生關系的重要特征。

(七)過程化的質量評價

教師職后培訓很難在短期內給出明確的形成性評價,因此,過程性評價在價值取向上應成為教師培訓質量評價的主要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對學習的效果、過程以及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全面的評價。但如何理解和掌握評價的方法、建立評價機制和效標,使之真正成為與終身學習相適應的評價機制,我們仍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

三、對高師院校做好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若干建議

高師院校積極參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是件大好事,有利于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但高師院校如何更加有效開展好教師培訓工作,還需要認真學習《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深刻領會文件的八點主要精神。通過培訓工作實踐,我們認為需要特別重視是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落實按需培訓。落腳點在于強化培訓需求調研,要保證“多維立體”的調研活動的開展,高師院校在當前學科專業大發展的同時,切不可弱化和忽視自身最具優勢的師范教育專業的發展,要強化與中小學和教師的聯系,真正做到想教師所想、辦教師滿意的培訓。二是強化實踐性培訓。要深刻領會實踐性培訓的內涵,認真研究實踐性培訓的有效模式和方法,避免實踐性課程的形式主義傾向,把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課堂的課簡單當作實踐性課程。真正的實踐性課程應是切實實現了基于教學問題的實踐解決、基于教學實踐的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三是激發教師參訓動力。要認真研究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針對不同對象研制出真正有思想引領、內容恰當的個性化培訓方案,使之成為每個參訓教師都有收獲的培訓,真正激發教師參訓的動力。四是注重信息技術應用,建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為教師提供多樣化服務,該服務是靈活的、開放的、專業的服務,真正將中小學教師培訓落實到以人為本的理念之中。

四、結語

總之,高師院校要做好教師培訓,需要參與培訓的高師院校教師更認真深入的研究和不斷的實踐總結。

作者:吳新建 郭春芳 張賢金 單位:福建教育學院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鄉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探討

1教師培訓的需求清晰而明確

1.1從培訓內容看

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需要,更多的集中在語言學習方面,這與不斷深入推進的“雙育教育”關系密切.問卷顯示,(1)作為教師,你覺得自己優秀嗎?63.42%的教師選擇“是”,25.13%選擇“目前還不是,但慢慢可以優秀”,10.55%選擇“否”(.2)作為教師,你認為能夠勝任“雙語教學”嗎?34.12%選擇“是”,47.25%選擇“目前還不行,但慢慢可以勝任”,18.63%選擇“不能”.通過相關大樣本的符號檢驗,結果顯示教師在兩個問題上的選擇結果差異顯著(P>0.05),表明承擔“雙語教學”讓教師開始變得有壓力感和不自信.(3)目前本人在教育教學中存在最大的問題是?漢語(維語)水平低占64.0%,新課標難以把握占25.29%,教學方法單一占7.59%,專業知識系統性不足1.84%,教研教改能力弱占1.29%.從教與學的角度來看,教師的語言并不僅是對語言熟練、準確地運用方面,它還涉及一些學科常識、概念、理論的準確表達,以及對學科內容理解、經歷和體驗的描述,這都增強了教師語言表達的難度和要求.以筆者的一段雙語課教師口語記錄為例:同學們,這里有兩杯水,一杯是熱的,一杯是冷的,你們知道哪杯是熱的嗎?對,摸一下.這節課,我們就來講有關物體冷熱的知識.這兩杯水,你們能說出他們冷熱的程度嗎?是冷水的程度高,還是熱水的程度高?教師的每一句話,從語法上看,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在物理的課堂上,其對物理現象的描述就顯的不清楚,不準確.筆者通過觀察、訪談發現,教師在參加培訓時,語言的聽說能力也會不同程度限制培訓的效果.某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究員為各縣數學教師解讀新課標,每當與參訓教師進行互動討論時,總是應者寥寥,參訓的教師普遍反映,“感覺講的很好,但聽懂有一定困難”.因此,不論是“雙語骨干教師”的培訓,還是“XX學科教師”的培訓,漢語(維語)學習都占了相當的課時,而相對研習教學方法、完善專業知識、教研教改探討這一類對教師專業發展能起持久促進作用的課程就被減少或限制了.

1.2從培訓的方法與途徑看

問卷信息顯示,(1)目前農村教師參與的培訓形式主要是:65.91%采用分學科、分學段集中培訓,不分學科全員集中培訓占28.58%,專家進行個別指導非常少見.筆者了解到,目前一方面需要培訓的教師數量眾多,另一方面培訓的機構和教師(專家)數量有限,能實地進行觀摩和示范的機會有限,大多數培訓都是批量、集中、脫產進行.(2)最喜歡的培訓教學方法是:觀摩教學占49.51%,專題討論占19.33%,系統講授占13.46%,課題研究占12.7%,讀書占5.0%(.3)教師培訓最佳地點應該在:市級培訓機構占42.46%、高等師范院校占23.56%,所在學校占21.06%,所在鄉鎮占12.92%.觀摩只能了解對象是什么、怎么樣,至于為什么、以后會怎么樣就無法深入的了解.加涅認為觀摩只能就一些共性的、普遍的問題給出啟示,這種啟示能否成功遷移到自己的工作中,還有待進一步的嘗試和確認.從教師對培訓方法的偏好可以看出,參訓教師還是更關注一些簡單的、實用的、可以馬上改善自己教學困境的方法.而具有探究性的討論和課題研究則被教師自動的放置在靠后的位置,立足自身的校本培訓也沒有獲得教師信任和重視.(4)教師希望培訓者角色首先是:引導者、課程開發者占43.8%,交流者、促進者占22.4%,規劃者占11.4%,傳授者占6.2%,教學管理者占2.0%.教師在參訓過程中,更多把培訓教師看作是學習、模仿的對象,結合參訓教師在上述三個選項之間的選擇,可以判斷出:一方面教師希望能直接借鑒別人的經驗,因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已經非常迫切,這也是教師選擇培訓者時更信任專家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師對自主學習、合作學、探究式學習缺乏耐心和關注不夠.1.3從組織管理方面看調查信息顯示(1)教師培訓結業考核最主要方式應該是:對所學課程筆試、上一堂匯報課、對培訓出勤情況考核,基本是一次性終結性測量與評價,只關注表面的外顯行為,而對學習者認知策略、智慧技能方面內隱的知識,缺乏關注.學習者與管理追求的都是達標,而且是全部達標.

2教師培訓的需求應進一步引導和強化

2.1從培訓內容看

(1)語言水平,雙語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語言運用水平,能用兩種語言準確表達學科知識,能用兩種語言描述自己的心得、體會、設置相應的情境等,還必須要有關語言習得的理論和知識;(2)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有助于進一步發展學生母語和教學用語在聽、說、讀、寫方面的需要;必須具備改編及發掘教學材料的能力,使之與學生的經歷體驗相適應;(3)評價能力,雙語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不斷的評價,包括語言評價、內容評價、雙語教師自我評價.這每一種能力都與語言有關,但絕不是通過語言課程學習就能夠實現的.教師培訓并不是簡單地介紹他人成功的經驗,獲得陳述性知識量的積累,也不是感受新的理念、思潮有多么新奇美麗.它需要實現教師對學科知識本身的了解、實現教師對學科知識在促進學生發展方面價值和意義的了解、掌握大量與學科知識相關的案例、熟悉學生對這些案例的反應、能根據上述反應選擇適當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做到上述幾點,才可能真正引導學生發展,并在學生身上體現出教學和知識的價值.這實際是一個智慧技能形成的過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不斷嘗試、反思、調整和再次的嘗試.

2.2從培訓方式看

應采用教學做合一模式,借助時間管理學的觀點,如若將教師緊急而且重要的需要喻作碎石,將教師長遠、高級別的需要,比喻成大石塊,教師的專業發展比作鐵桶.那么,如果鐵桶里早已裝滿了碎石,就再也沒有機會把石塊裝進鐵桶里了.而且,這些緊急的需要,正是因為對需要缺乏長遠的規劃和組織,總是被動的應對社會不斷提高的要求,而缺少對自己發展進行規劃和設計.教學做合一,可以將教師教學口語、學科教學設計、教學技能培訓、班級組織管理和信息技術運用,整合在一門課程,即教師雙語教學綜合實踐課中,教學方式可以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小組演示、集體評議和專家點評結合起來,點評時,課程專家、學科教學論專家、語言學專家、信息技術學專家可以同時到場,結合參訓教師的演示,現場給予指導.這種直接將教師培訓的目標、現狀、問題呈現在教師眼前,并直接給予點評、指導的方式,可以幫助教師明確目標、獲得專業發展清晰方向.

3需求的轉向與優化需要不斷的正面強化

教師群體實際上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他們與學生有著共同生活環境,有著相似的生活經驗,將教師對課程的理解、體會用雙語描繪出來,形成課程和教學的資源,才是最恰當的,最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師培訓的每一天,每一節都應該在這樣的問題中度過:這課如果我來上,我要怎么上?這樣上行不行,效果怎么樣?這課他這樣上好不好,為什么?我們之間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導致了這種不同?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說出來,以講故事的形式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是一個理論被理解、經驗得到交流、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這樣的培訓稱得上形式、內容與目的高度統一.通過教學做合一的培訓模式,可以使參訓教師適應并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交流、提問、傾聽、答辯的技巧;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在發掘參訓教師自身資源的同時,還可以充分借助師范院校以及援疆學者專家的智力支持,可以形成一大批雙語教師培訓的典型課例與教研教改成果,在國內外形成一定的影響力,為爭取更大的支持提供基礎.另外,骨干教師結束培訓,只要團隊還在,他們就能夠獲得持續的支持,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團隊中來,以實現校際間、縣市間、學者教師間網絡化的教研團隊.在雙語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真正借各級政府與兄弟省市支持這股春風,為喀什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持久有效的支持.

作者:廖濤 劉玉杰 單位:喀什師范學院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重要性

1、影響教師培訓實效性的主要因素

1.1培訓師資隊伍方面。

目前中小學教師培訓師資隊伍的組成主要有三種:教育專家、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師。相比于教育專家和教研員,來自于一線的優秀教師更受到參訓學員的歡迎,因為他們的培訓內容更貼近于教育教學實際,更能解決參訓教師工作中的現實問題。多數的教育專家都是從高校聘請的教授,他們雖然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但對教師培訓的特點和規律不熟悉,對參加培訓教師的層次和需求不了解,使得培訓內容與參訓教師的工作實際脫節。作為培訓師資隊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研員,他們中不乏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員,但仍有部分教研員受自身素質所限,理論水平不夠又缺乏基層教學的工作經歷,培訓效果很難保證。

1.2培訓機構方面。

教師培訓機構作為培訓工作的承辦和組織部門,它們對整個培訓過程的策劃和管理是影響教師培訓工作實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很多培訓機構接到任務后,在既沒有深入研究培訓目標、分解培訓任務,也不了解參訓學員的層次特點和培訓需求的情況下,就憑經驗和感覺,盲目地制定培訓實施方案,使得培訓課程和內容都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教師培訓模式上,仍有部分教師培訓機構不尊重教師的學習需要、知識結構與心理特征,一味地采取理論講授為主的傳統培訓模式,忽視對教師能力的培養,這種培訓缺乏培訓的實踐性、創新性和前沿性。

2、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實效性的策略

針對影響教師培訓工作實效性的幾方面因素,必須從培訓工作的幾個關鍵環節入手,科學規劃、系統管理、規范運行,力求達到預期的培訓目標。

2.1完善教師培訓制度,更新教師的培訓理念。

教育部門應該制定和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使教師培訓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建立教師培訓檔案,把教師每年參加培訓的情況作為教師評價和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要轉變教師對培訓工作認識上的偏差,就應該引導教師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時代的進步使得學生頭腦里儲備了更多的知識,產生更多的想法。作為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成長中出現的新問題。教師只有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喚起他們參加培訓的熱情,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發揮。

2.2全程式調研,把教師的實際需求作為培訓課程設置和調整的依據。

培訓方案制定前應結合培訓目標和任務進行充分地調研。設計合理的調研提綱和問卷,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參訓教師的基本情況和培訓需求,以此作為設置培訓課程和選擇培訓內容的依據。培訓過程中要調研。學員面對實際培訓過程,很多新的、發展性的、個性化的需求也應運而生,這就需要通過不斷地跟進調研來很好地把握,以便對培訓方案進行及時有效地調整。培訓后的跟蹤調研。通過了解參訓教師在回到崗位后的實踐活動情況,既可以為他們培訓后的再發展提供指導和幫助,又可以為今后培訓工作的改進提供參考。

2.3組建優勢互補的培訓團隊,提升教師培訓的質量。

在培訓師資隊伍的建構中,一方面要遵循教育部關于培訓團隊結構化的要求,同時也應突出鏈接實踐的培訓團隊結構的份額。加強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發揮不同層次培訓團隊人員的優勢,使培訓在理論支撐的前提下,盡可能貼近教育教學實踐。高校的教育專家,要積極把握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動態和教師的培訓需求,用教育理論解決參訓教師的問題和困惑;教研員要深入中小學校開展研究與實踐,捕捉和發現教師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和需求,以此生成培訓的線索和主題;建立激勵機制,把一線優秀教師充實到培訓團隊中來,通過他們優質課例的展示和教師間的評議,達到提升參訓教師實踐能力的目的。

2.4創新培訓模式,提升培訓的參與性和實效性。

教師培訓要遵循教師的學習特點和規律,改變傳統的集中講授方式,倡導基于教學現場的教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和情境體驗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培訓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和學員互動,搭建培訓主體的自主探究、實踐反思和互動研討的學習平臺。積極推進教師網絡研修形式,推動教師網上研修,促進教師同行間交流。

3、結語

中小學教師培訓作為一項重要且復雜的工作,只有把增強培訓實效性的目標貫穿于培訓規劃、項目設計、組織實施的全過程,才能全面提升培訓質量,讓教師培訓工作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素質和促進基礎教育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胡珀 單位: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鄉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問題初探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審視

1.課程實施存在“隨意性”現象,缺乏針對性。

縱觀各級各類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實施普遍存在“隨意性”問題。以“國培計劃”為例,課程設計缺乏統一標準和要求,各項培訓領域從具體課程的目標、內容,到課程的結構,都是由各個培訓機構自主制定,而對于同一培訓項目,不同培訓機構在課程的目標設計、內容選擇、結構安排等方面均存在差異,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國家級培訓“地方化”的現象。因此,相關決策部門應以“國培計劃”的指導思想為準繩,充分考慮參訓人員的特征,基于“示范引領”的基本功能,統一設計不同領域培訓課程的結構、具體目標和內容標準,切實體現“國培計劃”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2.參訓教師的遴選沒有標準、后續關注不足,缺乏持續性。

首先,參訓教師的遴選缺乏統一的標準。一方面,有的參訓教師甚至連新課改為何物都不曉得,很難勝任“種子”教師的責任,另一方面,部分參訓人員作為所在地的骨干教師代表曾參加過不同層次、類型的各種培訓,這樣就要求“國培計劃”應避免與各“省培計劃”、“市培計劃”甚至“縣培計劃”相重復。其次,對參訓教師的后續關注不足,參訓教師在培訓后得不到跟進的支持,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難以得到指導,使其無法進行持續性的學習,在培訓中掌握的技能很快生疏,學到的新理念束之高閣。

3.培訓方式拘泥于“灌輸———接受”,缺乏靈活性。

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仍以“灌輸———接受”學習為主,不符合成人學習的特征。成人學習的核心特征在于“學習者的主體性和學習的建構性,成人必須是在解決其內部認知矛盾的自我調控的過程中,透過經驗、對話和反思而不斷生成知識”。事實上,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個人的默會知識,這種“內隱”的知識處處時時以無意識的方式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思維和課堂教學策略產生影響。那種以課程為基礎、以知識傳授為特征的傳統“講授式”培訓模式暗含一個錯誤的預設:只要教師獲得了某種新的理論知識,就一定會將其付諸于教學實踐,因此也就回自然導致他們教學行為的改變。參訓教師能否將所學的教育理念內化并自覺付諸教學實踐,這需要其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去把握、分析、反思,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因此,培訓須引發教師對其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培養其反思意識,使“所倡導的理論”轉化為參訓教師“所采用的理論”。

4.培訓監管存在“重教輕學”現象,缺乏規范性。

從培訓質量監管的維度來看,當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存在“重教輕學”的現象。各級相關主管部門與各個培訓機構大多注重對培訓者的評價,如采取參訓學員課下“評教”和訓后網上“暗訪”等方式來考核培訓者的教學效果,而對參訓學員經培訓后所發生的變化缺乏相應的后續檢測措施,各培訓機構多通過讓學員寫聽課感想來對培訓質量做出評判,而這些評判往往是一些無實際意義的經驗判斷,沒有科學依據,有的甚至是在互聯網上下載相關文章,隨便改改應付了事。在評價方式上,應當“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最終以行為改進為主要評價標準”。鑒于此,從國家的層面研制大規模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標準,開發培訓質量過程監控技術,建立科學有效的培訓監控數據庫都是不錯的選擇。正如有學者所說的那樣,“要將評估貫穿于培訓全程,即將培訓評估按照培訓環節劃分為對培訓需求分析的評估、對培訓設計的評估、對培訓實施的評估、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四個環節”。惟如此,才能切實提高培訓監管工作的規范性。

二、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存在問題的歸因分析

1.傳統社會本位論思想的影響。從歷史上看,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從來都不乏生存的土壤。在西方,赫爾巴特強調從國家立場出發培養社會有用之才,迪爾凱姆則呼吁教育在于塑造“社會我”而非“個體我”;在東方,從孔孟時代所倡導的“克己復禮”理念,到清末盛行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思想,無不體現著鮮明的社會本位論色彩。而教師正是社會的代言人,因此教師培訓也會受到社會本位論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一以貫之的存在“自上而下”的培訓模式,即由高高在上的相關主管部門單方面提供他們認為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課程和實踐模式。換言之,各級培訓的價值取向多定位于教師群體,從社會本位出發,教師個體的需求被遮蔽。

2.農村中小學教師文化背景的制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各個層面都會受到參訓主體的文化背景的影響,無論是培訓過程中的知識、語言方式和行為規范還是道德準則、生活方式、組織原理等各要素都會打上文化的烙印。正如有學者指出的:“文化支配著教師的實踐及生活方式的基本準則,決定了教師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在培訓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學員抱怨來自高校的一些“洋專家”其培訓內容“過于理論化,回到農村無多大用處”,而大多數人更喜歡來自教學一線的“土專家”的精品課程展示、影子教師的優質課觀摩等培訓方式。究其根源,這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文化阻抗”所致。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價值取向存在偏差、行為仍有失范,他們更愿意接受不用反思即可信手拈來使用的“教學經驗”,而不愿運用前沿的教學理念進行“創造性教學”的轉變。

3.社會公共教育理念與民間教育輿論相互博弈的沖擊。所謂社會公共教育理念就是指那些教育理論工作者在其教育專著中所提及的教育規律以及政府通過政策、法規等形式加以強化的教育思想,如素質教育,這類教育理念往往受到大眾媒體等主流群體的認可。而民間的教育輿論系指普通民眾對于教育所持的一種帶有功利色彩的非理性期待。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踐行堪稱民間教育輿論的典型。在當前的農村中小學培訓過程中,受訓教師呼聲較高的“培訓內容與教學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正是這一博弈的沖擊所致。在許多受訓教師看來,他們在培訓過程中接受的理論雖然前沿和先進,但對于升學率的保障、提高最奏效的還是他們在實踐中的經驗。在這種思想主導下,他們參加培訓的成效顯然會大打折扣。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應然轉向思考

1.哲學基礎:從客觀主義轉向主觀主義。

目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哲學基礎是“實證觀”指導下的客觀主義思想,這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追求參訓教師知識與技能的提升而忽視其教育智慧與經驗的生成;二是青睞那些體現公共知識與宏大敘事式的課程內容而忽視反映參訓教師個性化的知識與個人故事;三是倚重“講解———接受”的教學方式而忽視教師的參與和合作。顯然,客觀主義的培訓將重心放在了教師“硬教育力”的提升上。這種培訓觀在教師培訓的“補償型”階段有其合理性和生命力,然而在“發展型”階段,我們應將重心轉向以教師的教育精神為核心的“軟教育力”的提升上。這種教育精神包括教學情境中的個人情感力量,如教育信念、教學智慧、教育觀察力、與學生家長以及同事等的溝通合作能力、課程的開發與整合能力、對教學的不斷反思能力、對不同背景學生的差別教育能力、面對不同情境的靈活教育能力等。這些教師的個人情感力量正是與波蘭尼(M.Polanyi)所言的緘默知識相呼應的,它們處于內隱狀態,卻是教學實踐的指南。正如有學者指出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外顯行為的真正改變主要源自其內在知識基礎與信念的重構。這就必然觸及教師個體從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各種途徑所獲得的默會知識。因此,我們應秉持主觀主義的培訓觀,在培訓中更多地以“案例”、“問題”等情境性知識為抓手,讓教師在參與中“主觀”地生成其緘默知識。

2.培訓范式:從培訓取向轉向學習取向。

無論是課程設計還是培訓方式,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都體現出明顯的“培訓取向”。該取向的假設是教師還沒有達到培訓預設的水平,其培訓內容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宜的具有規律性的“知識和技能”,受訓教師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與技能,其教育教學水平就會達到培訓預設的水平。在此種假設指導下,培訓活動是以培訓者為主導的,培訓方式是以“教———學”為導向的,而被培訓者則是在外力推動下進行學習的。事實上,成人學習不同于兒童,其主要特點是主體性強,即具有強烈的學習選擇性。因此,他們更傾向于案例學習,喜歡以問題為導向的培訓方式。在新一輪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中,須更注重信念、情意、反思能力、專業認同等教師內在價值的生成,充分尊重參訓教師的個性及其理解的自由性,通過對話,理解受訓教師的行為,促進其教學智慧的形成。概而言之,學習取向的教師培訓認為,培訓應是滿足參訓教師的權利與需求的一種“學習”,而非基于權威論調的“培訓”;參訓教師的學習應是主動建構的而非被動接受的;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之間的關系應是合作的而非對立的。

3.管理模式:從縱向管理轉向橫向管理。

從管理模式來看,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存在科層制的縱向管理特征,呈現出諸多弊端。宏觀上,我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逐漸形成了從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到市級培訓、縣級培訓乃至校級培訓的垂直培訓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充當管理者的角色,進行“行政化”管理,這種等級制培訓體制往往導致在培訓資源、利益獲得等方面的不公平現實。中觀上,縱向等級制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各個培訓部門的相對封閉,培訓效能的考核、監督及競爭機制匱乏,從而導致將培訓當任務、視培訓為走過場,培訓內容重復、培訓效能低下等問題。微觀上,各級培訓仍采用班級制的管理模式,成立臨時班級組織,設立班主任,選用班干部等來負責相關事務的管理工作。很明顯,這種適合于在校青少年學生的管理模式是與成人學習的規律和特征不相符的。吳康寧教授曾指出:“在向知識社會邁進的過程中,現在的這種‘成人教育學校化現象’與‘成人學習課堂化’現象將會逐步消解”。因此,在新一輪農村中小學培訓中應打破縱向管理體制,放低管理重心與中心,構建區域性、平行性、開放性的管理體系,轉向橫向管理模式。這方面,西方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鑒,如英國政府頒布的《繼續教育白皮書》就明確強調整要合全英的繼續教育力量,在全國不同地區建設高質量的教師培訓中心CETT(Center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er Training)。教師培訓中心主要設于大學,負責教師培訓的管理工作。這些培訓中心雖沒有等級,然而各具特色。它們基于各自鮮明的特色,通過跟蹤調研教師培訓的意向、設計、開發、執行等全過程并進行及時總結,以服務于全英的教師。的確,成人繼續教育不同于在校學生的教育,應體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對等性、對話性,強調受訓教師的主體性、參與性,這樣才能確保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

綜上,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是一個長期、復雜而多面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打破傳統上普遍存在的“集中理論學習、觀摩考察和實踐研究的三段論”傾向,不搞形式主義。在培訓中,既要強調參訓教師對理念、知識以及概念、判斷、推理等知性因素的掌握,又要兼顧參訓教師的感受、體察、領悟、想象以及回憶等個性心理功能的發揮,實現“社會主導實踐、專業主流實踐和教師主體實踐的‘三主契合’”的發展愿景。概言之,確立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專業地位,使培訓的各個環節都體現“專業性”,才能切實提高培訓的效率、效果與效益。

作者:井祥貴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問題研究

一、中小學教師需要獲得學習的時間

1.適度調整工作量

眾所周知,中小學教師工作繁忙而勞累,老師們的進修、學習往往力不從心。以河北省某市一所初中現狀為例,教師可以免費參加網上“國培”,這本是好事一樁,但很多教師忙碌不堪無暇顧及上網學習之事。當接到學校布置的網上學習任務時,老師們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對策。“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人找到了“國培”的“配套產品”,并好心地奔走相告。這種軟件可以記錄你在“國培”網上學習的時間,以十分鐘為單位計時,每當快到10分鐘時就提醒你點一下鼠標。因為“國培”系統做得很“用心”,你登陸10分鐘后不動鼠標就會認定你沒有學習。難道老師們愿意自欺欺人嗎?但是若坐下來認真學習,時間和精力真的是太有限了!強烈呼吁調整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量。

2.靈活選擇“工作日”或“寒暑假”

平時很忙很累了,假期需要休息、放松。有些教師平時忙得都不敢生病,不是因為擔心請病假會扣薪水,而是擔心一旦請病假沒有代課的老師而耽誤了學生;一放假,身心一放松,病灶就顯現了,假期只能用來養身體了。所以,不要把大量的培訓安排在寒暑假,最好能讓教師們自己選擇是在“工作日”還是在“寒暑假”接受培訓,這樣更體現學校對教師的人文關懷。

3.合理安排培訓課時

如果教師在職培訓、在職進修只集中在寒暑假或某一個時段,間隔時間比較久,對教師來說,培訓斷斷續續,學完就放在腦后,無法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收效甚微。這方面英國做得相對好些,1972年英國《教育白皮書》規定,新教師至少每周花五分之一的時間進修;1987年的《教師工資待遇法》規定,教師每年至少有5天的時間參加校本培訓,教師連續工作五年至七年,便可享受一次帶薪休假學習,時間不少于一個學期。

二、中小學教師培訓需要得到相關的支持

1.學校領導的支持

有些學校的領導在行政監督之下表面支持“國培”,安排本校教師去外地參加培訓,并報銷費用,但同時向教師提出條件:報道、繳費后第二天必須返回學校給學生上課。所以有人戲言“學費交一交,學習報個到,考試來應付,及格剛剛好”。這樣做浪費了國家的資金、浪費了老師的時間、耽誤了學生的課程,對學校是看不見的損失,但是校長往往只顧眼前是否有人上課,可見在教學一線存在不小的實際困難。此外,有些培訓雖然是免費的,但是領導不支持,教師想參加也是枉然。

2.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

首先,政策上的支持。目前培訓規劃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比如,目前評職稱必須參加計算機考試,考前很多老師大量練習某些軟件、工具的使用,而考試一通過,就不再使用這些工具了,本已掌握了的本領很快就忘記了,造成資金和精力上的浪費。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調整類似的政策。其次,資金上的支持。英國1984年發表的《學校教師的在職教育、培訓和專業發展》報告提出: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教師進修費用,地方教育當局應拿出相當于教師工資總額的50%左右的經費用于教師培訓。我國在教育投入方面做得遠遠不夠。3.高校或教育機構的支持首先,教師專業發展學習項目的有關“通知”應當公平、透明地在網上,否則很多通知被某些學校領導“截留”,沒有被安排參加培訓的老師也許很渴望專業發展的機會。其次,應當向中小學教師開放高校豐富的圖書館資源、中國知網文獻庫等,為他們的繼續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中小學教師需要擁有適合的課程

1.對課程內容的要求

首先,在許多地區,培訓工作大部分是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等包辦,上級布置什么就培訓什么,把任務分派下去,缺乏針對性———不同學科、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教學經驗、不同教學水平的中小學教師接受同樣的培訓。其次,在課程設置中,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理論課程所占比例較大,而專業選修及實踐課程比例嚴重不足,如:缺少涉及教師教學策略、技能技巧、社會、情感、人文教育等課程的設置。美國學者約翰?斯通(JohnStone)和拉蒙?弗里拉(L?Rivera)對成人學習內容進行的大規模調查結果表明:成人學習者重視知識的實用性而非學術性,重視應用性而非理論性,重視技能而非信息。因此,在培訓前應當針對一線教師做一個調查———就像教師備課時要“備學生”一樣。根據不同學歷、教齡(或根據不同發展階段)量體裁衣地開設多種培訓課程,然后讓廣大老師自己選擇所需的或感興趣的課程,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2.對課程形式的要求

教師培訓往往時間過短、培訓方式過于死板,“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幾百人的大課堂中,以授課的專家為中心,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以聽課、記筆記為主,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與此同時,在中小學,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小學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們在給自己的學生上課時,使用新的技術(以多媒體為媒介,有的老師還使用電子白板),設計多種課堂活動、注意加強師生互動、有時還會讓學生參與備課……希望高校教師面對中小學教師的這些變化對培訓的形式做出相應的調整。

首先,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的方式應是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師生互動相結合。如:可以采用參與式培訓(接受培訓的教師深入交流加強參與度)、案例式培訓(模擬真實教育案例進行分析)、探究式培訓(圍繞問題合作探究)等形式。其次,課堂面授和網絡學習相結合,如:“國培計劃”的集中培訓項目采取的是“集中培訓+遠程指導”。再次,多利用新技術輔助培訓工作,如:專題網站、論壇、教育游戲等。高校教師或專家應當把教學設計和信息技術的理論落實到為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的備課實踐當中,既有利于高校教師或專家做研究、采樣,又有利于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提升。除了前文提到的四方面建議之外,參與高校教師或專家的課題研究也是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此外,構建“學習共同體”也是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的途徑之一,但是如果中小學教師沒有學習動機、沒有學習的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建立起的“學習共同體”將形同虛設。

作者:王琨 郝靜 單位:保定市第十七中學 保定學院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摘 要:教師培訓有利于克服教師職業倦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和保障。教師培訓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必須切實解決好培訓目的功利化、培訓對象消極化、培訓內容同質化、培訓形式單一化和培訓跟進滯后化等問題。

關鍵詞:教師培訓;培訓質量;問題解決

專業化的師資是立教之基,興教之本,強教之源。開發利用好教師資源已成為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第一要務。因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培訓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經費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的中小學教師對參加培訓的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培訓后作用發揮不力,嚴重影響著教師培訓的質量。當前,在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中,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好影響培訓質量的培訓目的功利化、培訓對象消極化、培訓內容同質化、培訓形式單一化和培訓跟進滯后化等問題。

一、培訓目的功利化

受實用理性指導,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目的的認識偏差,主要表現為急功近利。有的是為了完成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的學分參加培訓,有的是為了晉升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參加培訓,有的是為了評選先進參加培訓,有的是為了學到現成的“一招一式”參加培訓等。這種吹糠見米、立竿見影的思想認識,在中小學教師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事實上,參加培訓既是教師的權利,又是教師的義務,更是促進教師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心理學理論認為,動機是產生需要的基礎,有了需要就會產生內驅力從而促使人們作出相應的行為。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動機下,人們完成任務的效率最高。 從主觀方面來看,要使教師專業化水平有所提升,最根本的辦法是讓教師自身產生專業發展的動機和熱情。這種動機和熱情的培養并非靠硬性的手段能夠達成,而要通過思想的滲透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只有在自我基礎上形成追求超我的主觀意愿,才能激發教師的潛能,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思維決定著人的行為。在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中,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教師把參加培訓看成是組織和領導的關懷;另一方面要增強教師的危機意識,積極引導教師把參加培訓看成是及時“充電”,加強自我修煉,提高教育教學勝任力,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再一方面要扎實做好培訓前教師需求分析這一首要環節的工作,保證教師培訓需求信息的全面、真實、可靠,使需求分析為培訓方案的制訂和實施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及時調控教師在培訓中和培訓后的需求,使培訓成為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二、培訓對象消極化

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消極表現為“要我培訓”,認為培訓是上級組織安排或學校派遣的,帶有行政指令性,不去不行,并非教師本人自愿參加。

培訓效果取決于教師的參與程度。因此,中小學教師培訓要引導教師從“要我培訓”的消極狀態走向“我要培訓”的積極狀態,增強“我要培訓”的強烈愿望。只有當教師感到需要、并確實適合教師已有的專業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學習心理特點,只有培訓項目和外在要求真正有實效,才能夠調動教師主動學習的意愿,自覺進行學習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要引導教師實現由被動培訓到主動培訓的轉變,并以積極的態度、欣賞的眼光、飽滿的狀態、虛心學習的心理,主動參與培訓活動,加強與指導教師和同伴的交流研討,認真完成培訓任務,使自己的專業情感得到激發,專業道德得以升華,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三、培訓內容同質化

中小學教師培訓內容同質化主要表現為用整齊劃一、統一化的內容,對不同發展層次的教師進行培訓。這樣的培訓內容注重了教師群體統一性、標準化的共性需要,忽視了不同發展階段和發展層次的教師的個體需求;注重了以謀生為特點的教師職業課程培訓,忽視了以自我實現的人格為基礎的教師生命課程培訓。

在貼近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豐富教師培訓內容方面,要重點解決好兩大問題:

第一,開展面向全員、突出重點的培訓。由于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客觀上存在差異,因此,必須按照“讓每一位教師都優秀起來,讓優秀的教師更卓越”的發展理念,遵循“面向全體,突出重點,傾斜農村,共同發展”原則,積極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機制,分類分層分崗按需施培,引領每一位教師自主發展、主動發展,成為成功和幸福的教師。建立新任教師適應性培訓機制,以備課、上課、評課和班主任工作等實踐操作為重點,幫助新任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建立職初教師規范性培訓機制,通過校本研修、集中培訓、參與體驗等方式,引導他們“一年入門、兩年上路、三年過關、五年成才”。建立中青年教師示范性培訓機制,通過置換脫產研修、國(境)外研修、菜單式培訓、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方式,促進他們提高專業發展水平,發揮“領雁”作用。建立老教師榜樣性培訓機制,通過互動交流、集中研討、案例培訓、遠程培訓等方式,引導他們消除職業倦怠感,激發工作積極性,發揮傳幫帶作用。

第二,加強教師培訓課程建設。一是建設專業理論專業基礎培訓課程,其基本目標是更新、拓寬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視野,集前沿性、科學性、實用性為一體。二是建設教育實踐經驗培訓課程,其基本目標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育德能力,主要形式是切合學校學科建設需要的各類教學研究課、主題班會等。三是建設教育科研培訓課程,其基本目標是使教師用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來統領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形式是以課題組、教研組、備課組等為單位,開展小課題、小專題等研究。四是建設合作研究培訓課程,其基本目標是通過學習共同體、伙伴合作,以實踐、反思、實踐為主要手段,加速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這樣的培訓課程是教師培訓內容的一種創新,體現了“三個轉變”:培訓課程從單一結構向多元結構的轉變;培訓主體從“培訓機構本位”向“學校本位”的轉變;培訓方式從注重知識傳授向關注教師生命、發掘教師實踐智慧的轉變。#p#分頁標題#e#

四、培訓形式單一化

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形式單一化主要表現為“講座多、論壇少,理論多、實踐少,大課多、小課少”,參加培訓的教師被動聽,忙于記筆記,沒有什么壓力和負擔,也來不及消化專家講授的內容。

培訓形式的選擇影響著培訓的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具有較強的獨立、自律、內控的自我意識,教師的學習主要是自主的學習。隨著教師培訓工作的普遍開展,特別是參加培訓機會的逐漸增多,廣大教師對培訓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發揚傳統培訓方式優勢的同時,一定要學習借鑒先進的、符合新課程精神的教師培訓新形式,引導教師對話式、參與式培訓,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增強培訓實效,加快自己成長步伐。

自主精神是當今時代精神之一,自主學習是當今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許多學者在研究我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時得出結論,認為用什么樣的方式培訓教師,教師就會用什么樣的方式教育學生。新課程提倡要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培訓現場為平臺、以培訓對象為主體、以民主平等對話為基本原則的參與式培訓可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通過參與式培訓,教師才能真正領會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帶來的好處和真諦,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和親身體驗,最有效地使用這些方式來組織教學,并很好地引領學生掌握、運用這些方式來進行最有效的學習。運用參與式培訓,要正確處理好培訓者與參訓者之間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新知識學習與智能提高的關系,智能與情感、態度的協調發展關系,接受培訓者指導與主動自學的關系,培訓中統一要求與個別對待的關系等。

五、培訓跟進滯后化

對教師培訓后的實踐應用和作用發揮,以及在應用過程中新問題的解決的持續跟蹤和后續支持,是教師培訓最缺少的重要環節。有的教師參加了培訓和沒有參加培訓一個樣,教育教學幾乎沒有改進變化,更沒有發揮對同伴的示范影響作用。

由于教學實踐的動態性,因此,教師培訓也要動態延伸。教師獲得實踐性智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是探索,探索的源頭在于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在于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在于教師能感悟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出的問題并對問題做出價值判斷。在培訓后,當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新的知識和技能時,可能會遇到各種新問題,進而產生新的需求。要通過調查、觀察等方法獲取教師在培訓之后的應用狀況,發現培訓尚未解決的問題和教師遇到的新問題,這樣既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后期支持,同時又為后續培訓提供依據,使整個培訓過程成為總體穩定卻局部始終處在“動態生成”狀態的有效活動。要積極引導教師把培訓中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教學行為,帶著“作業”回到工作崗位,再學習再實踐再研究,交回“作業”并反饋矯正,實現培訓效果的有效遷移。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站規劃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人才路線方針政策,通過實施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項目,進一步提高全縣廣大教師的素質,推動我縣教育事業發展。

二、工作目標與任務

一)工作目標

積極推進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實踐具有時代特征與特色的教育培訓新機制和新體制。

二)工作任務

1鞏固和加強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自身修養,使廣大教師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教書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師業務知識和能力的培訓。重點學習現代教育管理知識、專業知識以及外語、計算機及其他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習各種知識與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圍繞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專題培訓和討論,提高廣大教師工作水平和創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學歷層次。鼓勵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抓緊學習,力爭通過5年努力,使全縣45歲以下的教師基本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培養一批高層次、復合型的人才。

4通過名校名師的高考講座,提高我縣高中教師的素質,提高我縣高考質量。

5利用大學的專家教育資源,為廣大教師開設專題知識講座,為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和推動全縣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三、培訓內容與形式

根據大學的教育資源優勢和教育扶貧項目的內在要求,主要開設:教育領導干部培訓、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新課改培訓、學科專業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專升本學歷教育等。

培訓形式:以遠程網絡教育為主。

四、步驟

大學教育扶貧項目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啟動階段

1成立領導機構。成立縣大學教育扶貧項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縣長擔任組長。下設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中小學教師培訓站設在縣職教中心。

2制定實施計劃。各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分別制定具體實施計劃或實施方案,并將實施計劃或方案報縣領導小組備案。

3各學校要積極配合縣職教中心做好開展大學教育扶貧項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項硬件、軟件建設。

4開展廣泛的宣傳發動工作。通過會議和新聞媒體宣傳教育扶貧項目,落實項目各項準備工作。

二)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的重點是組織學習。根據大學教育扶貧項目提供的資源,各有關部門根據本規劃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有步驟、有重點地認真組織實施,積極輸送學員到縣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進行培訓,務求取得實效。

三)總結階段

各有關單位要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要求,認真開展自查和總結工作,并報縣領導小組。縣領導小組根據各單位的自查情況,對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關單位要站在提高全縣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建設魅力的高度,充分認識大學教育扶貧項目的重要意義,將這項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保證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各項任務。

二)領導小組及各有關單位要組織協調,統籌安排,注重培訓效果。要真正發揮好教育扶貧的作用,為全縣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三)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堅持改革創新,樹立終身教育、素質教育和與時俱進的全新教育理念。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教育技術論文

一、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培訓內容是否符合教師學院的實際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培訓效果的好壞。現階段的培訓基本上已經形式化和模塊化,大部分的培訓都已經成為公式型的知識技能灌輸,培訓缺乏針對性。培訓人員在培訓之前缺乏對被培訓人員實際需求的調查,這就導致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脫節。然而中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人員,承擔著極為繁重的教學任務,其中多以實踐為主,脫離教學實踐的培訓很難在實際的教學中派上用場。

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應具備的要素

1.轉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的理論修養

現階段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中,一些教師思想素質不高,教學觀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師還處于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階段,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嚴重阻礙。因此,必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是當前教師必須要掌握的教學理論內涵,在教學理論內涵的指導下創新教學策略。例如,在小學教學中,針對詞語含義的解釋,教師可以采用啟蒙式教學,教師在解釋“打算”的過程中,可以提問學生的寒假旅游計劃,讓學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學生回答的旅行計劃就是要講的“打算”,這樣既帶有啟蒙性,又具有互動性。

2.培養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

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教學資源,制作出教案進行教學的能力。信息化教學可以促進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搜索更適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教學資源,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對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進行更加合理的計劃,保證工作進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術培訓新走向

1.轉變培訓理念

要做好培訓理念的轉變就要做到培訓中主講師占主導地位向注重學員主體性轉變。近年來,在教育培訓的過程中,培訓機構也意識到教師學員的主體地位,培訓的風格也更加傾向于與教師學員進行互動交流,尊重學員的想法,對于學員合理的意見及建議也予以考慮和采納。

2.促進培訓方式多樣化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單一的大課堂式培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師的需求。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培訓方式的多樣化。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培訓人員務必要以人性化為出發點,按照教師實際需求的不同進行不同時間段、不同教學環境下有差別、針對性的教育技術培訓。

3.利用網絡進行培訓

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快捷、高效的交流平臺。利用互聯網的一些即時通訊工具,如QQ、微信等,可以及時將一些培訓通知、技能知識發送到學員手中;同時培訓人員也可以隨時隨地與學員實現交流與互動。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員時間不充沛,不能參加固定培訓的問題,學習的時間更加靈活。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才是振興民族的希望。只有在良好的教育下才能培養出健康、全面發展的應用性人才。中小學教師作為人才的啟蒙者和引領者,必須擁有較強的知識技能和教學策略,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機構能夠及時自我完善,跟上時展的潮流,保證培訓過程的高質量,最終促進人才培養策略的提升。

作者:袁晨 單位:河南省寧陵縣教師進修學校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信息素養論文

一、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不足

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參訓心理準備不足,參訓目的過于功利,普遍把完成培訓任務獲得學分作為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長期以來各類培訓脫離實際,導致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習慣性失望;二是培訓缺乏完善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使學員容易產生惰性;三是信息素養提升培訓與教師專業關聯不大,導致教師對培訓興趣不大。另外,培訓規劃本身的不合理也是降低學員主動性的一個因素。目前我國培訓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時間安排不合理。培訓一般安排在學期里,導致培訓的工學矛盾突出。校領導片面注重升學,輕視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導致教師客觀上和主觀上都不重視培訓。而信息技術培訓需要實踐操作,并且知識技能間有很強的關聯性,必須保證培訓連貫性,以及足夠的參訓時間。其次,空間安排不合理。培訓安排在指定場所,一般離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有一段距離,交通不便,給教師帶來參訓壓力。再次,經費不足。教育行政部門投入了大量專項培訓經費,但有部分交通、住宿費和用餐費需要個人承擔,造成教師一定的經濟壓力。

(二)培訓內容缺乏吸引力

培訓組織者往往不是根據需求,而是根據現有的人力物力資源來提供培訓。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培訓者不熟悉中小學教學工作,不了解他們的信息素養水平以及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培訓機構在審查培訓教學內容上缺少嚴格的約束機制,任由培訓教師隨意組織實施。培訓者和被培訓者相互之間的隔膜,使得培訓成為了培訓者和受訓者雙方各自的狂歡,而不是相互之間的和諧互動。一般學科培訓的師資大多來自于中小學教學一線,這類教師深受學員歡迎,而信息素養提升培訓的授課者多來自高校和培訓機構的專家學者。這類教師本身的理論水平較高,但不太接地氣,容易脫離學員的實際需求,使得學員對于所學內容不感興趣。

(三)培訓方式過于單一,服務滯后

目前的培訓方式傳統單一,主要還是以理論課程開設講座、實踐課程觀摩與操作為主。培訓主體仍然是授課教師,學員處于被動參與的地位,不能充分表達培訓意愿。培訓組織者是培訓項目的負責人,除了具備項目的研發能力以外,還應該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較好的服務意識。而實際情況是,培訓組織者的日常課堂教學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

二、解決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培訓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參訓的主動性

1.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

培訓組織者不能無視學員原有水平、求知欲望、學習的目的和動機的差異,通過設置“最近發展區”,形成累積效應,使教師不斷獲得專業發展。以“課件無憂”培訓為例,培訓以“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分五階段展開,每階段的培訓內容密切聯系學員的實際需求,講授和實踐相結合,部分課程以“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任務驅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合理安排培訓內容

信息素養提升培訓應突出操作性,在內容安排上,應遵循簡單、實用、有趣三原則。筆者組織并授課的面向浙江省的“課件無憂”90學時培訓,很好地貫徹了這三個原則,受到參訓學員的好評,正因為有較好口碑,每年才有大量的老師選報,2011-2014年,超過3000位教師參加了本培訓。由于參訓學員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培訓的內容應力求簡單,授課教師絕不能專業術語連篇,故作高深,一定要把培訓內容講解得通俗易懂,易于學員理解、記憶和操作,讓學員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培訓的內容力求實用,一定要貼近學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實際,讓學員能學以致用,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訓內容力求有趣,通過簡單、有趣、實用的課堂練習,活潑的教學形式,寓教于樂,讓學員快樂地學習,通過每日學習成果的展示,給學員一定的壓力和較大的成就感,讓學員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從而改變他們長期以來對教師培訓的消極看法,變忍受培訓為享受培訓。

(二)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培訓老師只有全面了解授課對象,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訓策略。相應的,只有合理有效的學習內容,才能激發培訓教師的學習興趣,也真正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教學兩張皮,最終只能是各自為政,讓教師培訓活動流于形式。按照情緒心理學理論來看,參訓心理過程主要包括認知過程和情意過程。認知過程是對培訓信息的選擇和加工的過程,而參訓教師的情緒和情感能促進或阻止參訓教師的認知過程。因此,各級政府教育職能部門、培訓組織機構和學員所在中小學校三方應該加強協作,積極提供時間、空間、經費三方面的支持,讓中小學教師愉快參訓。對參訓學員提供時間支持,首先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增加中小學校師資配備;其次要求培訓機構合理安排培訓時間,可以部分利用雙休日、晚上、寒暑假等非工作時間進行;再次學校領導要重視一線教師的專業發展、調整安排好參訓教師的工作任務。培訓機構可以選擇送教進校、送教下鄉等方式。筆者組織的“課件無憂”有半數以上的培訓班是送教進校的,雖然對組班老師和任課老師造成一點麻煩,但方便了學員。此外,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培訓還應加大投入。教師參加培訓產生的學費、餐費、交通費、住宿費,應全部由財政負擔,大大減輕參訓教師的經濟壓力。

(三)開展多樣化培訓

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培訓教師應以方便學員學習為主,倡導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把專題講座與參與式研修相結合、面對面研修與遠程交流相結合、個人學習與團隊合作相結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交流相結合、理論詮釋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就培訓管理而言,培訓組織者應該有管理者的嚴肅性,要做好參訓教師的思想動員工作,約束和激勵學員;應嚴格執行點名簽到等考勤制度,保障學員的參訓時間;做好對學員的培訓過程性評價與培訓總結性評價;做好參訓教師培訓檔案管理工作;嚴格按規定發放參訓證書和學分。就培訓服務而言,培訓組織者應該有服務者的周到性,用心做培訓,真誠待學員。筆者在組織“課件無憂”培訓時,非常注重培訓的服務。培訓前確保通知到每個學員;培訓開始后要對各種狀況做好預案,對突發事情及時處理;培訓后關注學員在實際應用中碰到的難題,給學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加強培訓的“售后服務”,建立良好的培訓口碑。

三、結語

中小學教師要獲得專業發展,優質的信息素養提升培訓必不可少。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學教師雖然具有強烈的專業發展意愿,卻不把參加培訓作為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反而視為一種負擔。解決這一矛盾需從提高參訓教師的主動性和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兩方面入手,解決問題。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他們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教育事業。

作者:杜祖平 單位:金華教育學院理工分院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檔案管理分析

【摘要】教師培訓,顧名思義,意味著培訓教師的成長,但是在更深層次上來講,教師的成長對于學生來說那是意義重大的,更加有益于學生的發展,結合本文,主要講述的是教師在培訓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培訓理解的概念和檔案的管理分為幾方面。闡述檔案保存時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培訓;概念;檔案保存

前言

教師的培訓工作必不可少,她們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察言觀色,他們影響并幫助著學生,也影響著國家興衰的未來。無論在哪個地區,教師培訓都是在盛大的舉行著,教師培訓可以提高教師的基本素質與管理,并且為教師提供發展學習的機會,提高專業的知識與專業的技能,影響著學生的后期發展,針對檔案管理分出幾個層面,以及檔案管理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與分析,找出本質的問題,進行內力的分析,在看到學生與教師的發展與成長。

1教師培訓概念的演變和界定

在早期,我們都將教師培訓稱之為教師進修,那時的教師進修因為各種的條件限制并不是去到外地進行學習,也就是在本土進行教師自學或者將教師進行集中一起學習,但是相對應的專業培訓確實很少見的。在我國現在飛速發展的時期中,教師培訓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師培訓不在禁錮在一個小的圈子里學習,而是可以發展去外地進行取經學習,有專門的培訓,組織教育專業體系,建立教師專門培訓隊伍,為教師提高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業務素質最基本的培訓。培訓在基本意義上,為兩個字組成,培有諸多字面上的潛意思,培育,培養,是對理論上的知識進行一系列的了解與學習。訓有訓練,練習的含義,具有相對的動態性,培則是具有相對靜態性。兩者具有互補性,動靜結合。教師的培訓屬于成人培訓機構,主要起源于企業培訓,但是卻由于企業培訓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存在,它主要是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教師的專業是公益活動,本質上是教師在進行培訓,成長,其實在本質上,受益者依然是學生,只有教師具有專業素質,學生才能成長,進而學生的成長為企業輸送大批量的人才,使企業獲得長遠收益。所以說,教師的培訓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組合在一起進行專門培訓的學習活動。

2中小學教師檔案管理

中小學教師培訓檔案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檔案是在工作以及各種載體上形成的,檔案分為以下幾個類別:2.1文書檔案文書檔案是學校的黨政部門輔導學校工作,服務教學工作中形成的基本資料,主要包括:①學校,黨團委,學生會等組織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與圖片。②學校或者行政管理中形成的資料。③學校后勤部形成的資料。④人事資源調動方面存在的資料。2.2教學檔案教學檔案是在中小學中占據有利地位的檔案,他一般可以在:①教學活動中出現,例如教學計劃總結,教學研討會中形成的文件資料,學校自發組織的校報,舉辦活動形成的資料等。②學生會在進行管理時留下的文件資料,招生計劃不招生的文件資料,招生計劃一系列的文件文書,學生的獎懲制度。③教師評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2.3教師業務檔案教師業務檔案相對真實,他是對本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最真實的記錄,包括老師的進修,培訓,考核,綜合測評,還有教師參加比賽的各種獎項形成的文件資料。2.4學籍檔案學籍檔案顧名思義記載學生記錄的檔案,對學生的真實寫照,學生的思想品德修行,獎懲,考核的材料存入檔案中。2.5財務檔案財務檔案指的是學校在財務方面形成的檔案,包括會計的證明,財務的出賬進賬的情況。2.6科技檔案科技檔案是指設備,科學類,主要是指學校在建筑物建設中形成的文件,圖表,及設備使用情況。2.7聲像檔案聲像檔案在黨,團委書記的各項活動中所錄音,相片等文件。所以說,綜合以上幾種檔案的管理方面進行總結,很多高校的教師檔案管理方面存在著讓人擔心的現象,檔案的整理不具體,較為分散,保管又不符合基本的要求,沒有起到充分的檔案存在性,檔案執法人員沒有深度探究,業務知識沒有深入的了解,造成檔案工作管理人員工作的混亂,所以要想改善這種局面就要從深入了解檔案專業管理知識入手。

3教師培訓的意義

教師為什么要培訓,它的意義何在。3.1教師培訓既是權利又是義務教師培訓的隊伍逐漸壯大,同樣在培訓中,教師的素質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教師在正式進行培訓之后,有機會進行上崗教書,還要進行定期的培訓,因為教師是教書育人,所以在承接下一代育人的任務,所以需要定期進行教育培訓,進行知識的成熟與成長。受益者將是學生。3.2教師培訓是發展中的學生需要教師在不斷培訓適應學生,學生也在慢慢的發展變化,現在的學生不等于以前了,他們有思想,有想法,不是你說什么都全部吸收聽從的時代了,所以在教書育人中,教師擔當的角度越來越復雜,不只是教書育人,還有父母的者,知識的傳播者,學生的心靈雞湯,活動的組織者,作為教師理論上應該促進學生的學習,與學生達成朋友合作關系,如果想要很好地完成這些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師培訓與學習升華。3.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要求在過去的教學中,不講究過程,只注重結果,培育出的學生對學習都嚴重缺乏興趣,只是一昧的傳輸知識,所教出的學生并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現在的社會,教師教書育人就要多注重實踐,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建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增加新內容的傳授方法,在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老知識,增加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進行新的教書育人方法。

4教師培訓檔案管理流程

檔案工作室為教師進行服務,學校教師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就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檔案在需要的時候都應該進行積極的配合工作,把需要的檔案進行特定方式的整理,標明出處,以方便及時準確的應用。檔案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適合時展需求的而不是停滯不前,脫離背景時代的存在。教師檔案要服從于經營管理,進行教師檔案的調整,爭取將教師檔案成為推動力。在管理教師檔案中要注意幾方面的事情存在:①深入開展檔案的法規宣傳和檔案執法的檢查活動:檔案法制觀念需要讓人扎根在腦中,是各大中小學教師,特別是領導重視不到的教師,意識不到管理的重要性,就會在教師檔案的分類中受到膽敢違規的懲罰。②理順檔案管理體制,及安全檔案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工作分為以下,成立校本部檔案工作領導小組檔案,組織力量區管理檔案的基本工作;將檔案工作列日本小行政工作當中去,使檔案工作在本質上有保證;及安全檔案管理制度,這一制度涵蓋到各個工作環節上,一般運用在檔案的移交方面。③找好檔案專門的業務人員,弄好檔案業務培訓工作:在整理檔案工作中,要適當提高檔案工作管理者的素質,將知識水平進行提高,態度要求端正,認真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工作,要定期參加省里的培訓,進行專業知識整理的講座;在整理檔案進行入庫前,邀請檔案工作行政部門進行審查。

5教師培訓出現的不足

5.1教師對培訓的認知度不高有一些教師認為培訓就是在浪費時間,根本沒有實際用處,有一些教師并不把培訓當成升華自己的一個機會,而是認為這是教育機構布置的任務,所以有一些教師會喪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接受培訓的自覺性,所以在這種想法下,教師的培訓全然無效果,只是一昧的進入卻沒有對培訓進行吸收。5.2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較為單一一般有一些培訓教師不了解接受培訓的需求問題,只是一昧的進行講課,I接受培訓的教師覺得沒有意思,缺乏對中小學教師辨識的精準度,沒有真正把握到培訓的真正意義的所在,加之培訓方法單一,缺乏喜歡,所有培訓對中小學教師的影響偏小。一些教師在被動地接受這種培訓時,多持有不認真的態度,在這種被動的情況下,在上課時都會出現精神萎靡不振,的情況,既沒有效果,又浪費了資源。5.3教師培訓制度不完善,考核評價形式化目前我國制度對中小學教師制度管理混亂,沒有形成系統的統一化,在相對意義上教師管理制度方面較為松散,沒有對新知識形成全面的補充,對教材沒有進行相對的探索和方法的貫穿,在教師培訓中,應注重培養教師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能只單方面的進行課程的講解,要活躍課堂的氣氛,進行層次分明的培訓。培訓與考核是在教師培訓之后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步驟,在普遍培訓中,培訓上課的教室在培訓中都會做到管理嚴密,上課認真負責,下課布置作業少,在考試中,做到開卷考試,但是這種考核評價根本起不到教師培訓的根本意義。

6結語

綜合上述,在本篇文章中,我們針對中小學教師培訓檔案管理進行分析,知道了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重要性,主要在于教師的的素質提高,專業知識的成長,最終受益的為學生,以及檔案管理的種類及教師培訓中出現的不足做出分析與探究。

作者:黃梅菊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教育局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難題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教學方式,如何滿足農村教師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一)問題描述:“眾口難調”的多樣化需求在培訓項目中,往往存在著培訓課程的相對單一與學員學習需求的多樣化之間的矛盾,即所謂“眾口難調”的問題。農村教師的專業起點、工作環境與專業發展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導致他們的學習需求多樣化,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如何滿足農村教師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員都能夠學有所獲,是我們需要破解的又一難題。

(二)問題破解:進階式培訓實施“進階式培訓”,根據學員專業素養的不同層次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變整齊劃一為分類指導,是解決培訓課程中“眾口難調”問題的有效策略。我校在培訓工作中,根據學員專業素質的差異,實施進階式培訓。根據學員專業化程度的差異,確立入門級培訓、進階級培訓、提高培訓和高級研修培訓四種基本的培訓層級。根據教學組織形式的不同,進階式培訓在操作中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1.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習者在專業技能方面的不同層次,進行分層教學。這種方式適合于信息技術、英語口語、音樂、體育、美術等技能性較強的課程。培訓學校通過前期調研,全面了解每個學員的專業技能水準,在尊重學員意愿的情況下,根據學員專業技能差異分成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三個層次,分別制訂各自的培訓目標,設置不同的培訓課程,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專業技能的提高。2.差異教學法。這種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將不同專業發展水平的教師組成一個教學班,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兼顧不同層次的學員。在教學目標的確立中,兼顧不同學員的專業發展水平,設置進階式學習目標。在教學內容中體現出層次性,力求深入淺出,將理論思辨滲透到具體的教學事例解析中,使不同層面的教師都能從中獲得收益。在教學方式中,教師可以嘗試把分組學習這一學習組織形式應用到教師培訓課程中,發揮每個教師在團隊協作中的價值,把差異作為寶貴的課程資源。3.自主選課法。這種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需求,自主選擇自己的研修課程。教師培訓機構可以探索學分制管理,學員不必參加同樣課程的學習,只要修滿相應學分,即意味著完成培訓課程的學習。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教學方式,如何進一步符合成人學習的基本特征

(一)問題描述:成人學習特征的體現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學習,遵循成人學習的一般特征,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問題指向性,是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學習。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日益倡導教學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與實踐性的今天,如果教師培訓課程還片面依賴傳授式教學,顯然不能滿足參訓教師的實際需要,也不符合成人的學習心理。那么,如何引導農村教師通過培訓課程解決教學中的實踐問題,引導他們把培訓所學創造性地應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去,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

(二)問題破解:研訓一體針對成人學習的特點,我們提出了“研訓一體”培訓模式。研訓一體培訓方式,是我校順應國內、省內教師培訓工作的大勢,在多年來從事“鄉土化培訓”“進階式培訓”的基礎上探索的教師培訓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改變傳統的教師培訓課程中片面依賴知識灌輸的現狀,增強學員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引導學員掌握由問題到課題,以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一整套教科研方法。研訓一體培訓方式有效整合教育科研、教師培訓、訓后管理等方面,有助于促進集中培訓與遠程培訓、培訓課程與教學實踐的內在銜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我校在2011年“國培計劃——幼兒園教師園本研修培訓者培訓”中,曾經成功實施了研訓一體培訓模式,引導學員掌握教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基于自身工作實際開展課題研究。在此基礎上,我校將研訓一體培訓模式推廣到各培訓項目。

研訓一體的培訓方式,可以概括為“問題課題化,課題課程化”。具體的操作流程是:我校向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申報培訓項目后,課程團隊結合培訓課程建設的實際需要,將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教科研課題,向相關教科研管理機構申報立項。課題立項后,圍繞預設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開展研究,并將課題研究的思路和階段性成果轉化為培訓項目的授課課程,實現課題課程化。在授課過程中,堅持“研訓一體,以研促學”,轉變培訓方式,增強培訓課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學員在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后,可基于自己的教學實際,圍繞課程團隊提供的課題選題方向,自主選擇自己的教科研課題,向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申報課題,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根據自己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學員可以自主選擇我校的任課教師擔任課題研究的指導教師。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訓結束后,學員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拓展和應用學習成果,繼續圍繞自己選定的課題開展研究,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我校的遠程服務平臺咨詢我校的指導教師。課題研究周期為一年,課題結題階段,我校的指導教師指導學員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提升,撰寫課題的結題報告書,順利通過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的鑒定結題。

古人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育活動中,能力的獲得比知識的傳授更重要,這一教育準則不僅適合于中小學教育,也適合于教師的學習。我們的研訓一體培訓模式,基本思想就是讓學員切實通過培訓提高專業能力,能夠通過自己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掌握的教科研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使我們的培訓不僅僅是滿足大家的“一飯之需”,而是讓大家終身受益。通過培訓,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發現問題、捕捉問題、提出問題、規范地表述問題,學會對問題進行論證,把具有研究價值與可行性的問題轉化為課題,可以學習一些適合于中小學教師工作實際的研究方式,如質性研究、行動研究、敘事研究和個案研究等等,可以學習寫作專業論文、教育敘事、教學反思等作品的寫作方法和基本規范。我們希望通過培訓,切實增強學員的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培養一批研究型教師。

作者:梁寶新趙書林單位:保定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

中小學教師培訓論文: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策略

一、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馬太效應”:政策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忽視心理學中的“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在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我們很多時候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關注得少,從政策到培訓實際,從理論層面到操作層面,往往是忽視了對民辦學校教師的培訓,以至于民辦中小學及其教師也逐漸漠視中小學教師培訓,于是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二)“敝帚自珍效應”:民辦中小學對骨干教師的保護之策我們知道,敝帚自珍就是認為自家的破掃帚也比別人家的新掃帚更有價值,在經濟學上引申為“稟賦效應”(endowmenteffect)是指同樣一件商品,一旦人們擁有它,相對于還沒有擁有這件商品的人而言,將會對此商品估計一個更高的價格。在民辦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過程中,民辦中小學往往出于自己學校的考慮,一方面,擔心學校的一些骨干教師參與中小學教師培訓,有些教學工作就完不成或者需要其他教師來完成,這樣就會出現學校教學計劃的混亂,也會出現學校財政開支的增加,于是民辦學校領導往往不會組織骨干教師參與培訓。另一方面,民辦學校的領導出于擔心其學校教師參與培訓,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經驗,提高其素質,會導致這些參與培訓的教師出現“離崗”或者“跳槽”,從而損害學校的利益,于是就反對學校的骨干教師參與教師培訓。

(三)“破罐子破摔”:民辦中小學教師的自我放棄“破罐子破摔”,往往形容那些已經弄壞了的事情就干脆不顧了,于是任其發展下去和不求上進。在民辦中小學教師看來,參與這些教師培訓本來就沒有什么意義和價值,以至于有些教師認為“培訓不過是走走過場,到頭來還是需要回到學校”,而且“培訓的內容并不適合民辦學校”,有些教師認為“是學校派我來參與培訓的,不是我自己要來的”,還有些教師認為“民辦學校的教師沒有必要參與什么培訓”等等,在如此前提下,民辦學校的教師往往認為自己來自民辦學校,自以為“低人一等”,自以為“底氣不足”等等,因此,在中小學教師培訓面前,顯得自卑和不自信,有些教師甚至放棄去培訓的資格和名額,于是就出現培訓熱情不高以及培訓中的負面情緒。

(四)“不值得定律”:民辦中小學教師認為參與培訓不值當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不值得定律主要是指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去做好。“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人們的心理,就是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個自己認為不值得去做的工作,常常會保持冷嘲熱諷和敷衍了事的態度。這樣一來,不僅成功概率較小,而且即便成功,也沒有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在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就是這樣,民辦中小學教師往往持有一種心態,認為中小學教師培訓對其教學價值不高,對其工資增長意義不大,對其提升也沒有多大作用,因此,民辦中小學教師往往認為中小學教師培訓對其來說與其說是一種“榮耀”,不如說是一種“負擔”。于是,民辦中小學教師對培訓顯得積極性不高,甚至采取抵制的態度。

二、解決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問題的對策

(一)價值觀層面:重新審視民辦教師培訓的價值觀第一,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核心價值觀的反思。北京師范大學朱旭東教授指出,“國培計劃”的國家公共價值性在于公共性與權威性,其社會價值在于提高整個教師隊伍和教育質量,其教師專業發展價值在于促進教師行為和能力等方面的教師專業化發展。[1]那么,在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特別是在進行中小學教師培訓頂層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民辦學校的教師進行周全的考慮,需要重視和關注民辦學校的教師參與培訓。第二,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價值觀的重新認識。民辦學校參與培訓的價值到底在哪里?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民辦學校教師參與培訓不僅是某一個學校的利害關系所在,更是整個民辦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步驟,因此,需要看到民辦教師參與培訓的整體價值,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第三,形成民辦中小學教師對培訓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民辦中小學教師在參與培訓過程中,往往是由于沒有認識到培訓的價值,沒有進一步厘清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認識,因而他們沒有熱情去參與其中,因此,在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需要民辦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的價值觀進行界定和認知。

(二)政策層面:政策上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傾斜和關照第一,從法律上給予民辦學校教師公平的培訓待遇,以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熱情。盡管我國已有法律對民辦學校教師的待遇和權益進行了規定,但是,在法律法規的實際操作中,在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中,往往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漏洞和問題。因此,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為民辦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政策上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支持和傾斜。在“國培計劃”中,我們需要對民辦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在政策上給予優先考慮和特殊關照,從而使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獲得更大的政策上的支持。

(三)學校層面:民辦中小學給予教師以支持第一,民辦學校對中小學教師培訓應采取支持態度。根據研究表明,“我國民辦學校的職業生涯管理工作做得越好,教師個人成就動機越高,教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2]因此,在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中,學校領導和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教師的支持,通過學校領導鼓勵教師參與到培訓中去,從而使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順利進行。第二,民辦學校為教師的培訓創造條件。民辦學校對自己學校的教師參與中小學教師培訓,應該給予物力、財力、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并為其創造條件,解決參與培訓教師的“后顧之憂”,從而使其更加安心于中小學教師培訓。

(四)專家層面:培訓專家更多關注民辦中小學教師第一,重視和關注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一方面,培訓專家需要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加強研究,以便尋找到更好的培訓方案。另一方面,通過研究和關注,尋找到應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問題的策略。第二,提供個性化和差異性的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方案。《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中強調中小學教師培訓“要以實施好基礎教育新課程為主要內容,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為工作目標,引領教師專業成長。”[3]那么,在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培訓專家需要進一步思考個性化和差異性的培訓目標,去做到“直面問題”和“求真務實的準確定位”,特別是針對民辦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要研制適合其特點和差異的培訓方案。第三,提供更加適合民辦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內容。中小學教師培訓內容的不合適,培訓缺乏針對性已經備受質疑,以六省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內容調查為例:8.6%的教師認為“全部是我需要的”,52.4%的認為“大部分是我需要的”,21.4%的認為“絕大部分課程都學過需要深入”,17.6%的“認為絕大部分課程對自己沒有什么用”。[4]從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培訓課程與參與培訓教師的期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未來的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特別是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做到“按需施訓”,而不是罔顧受訓教師的需求而盲目地進行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設計,從而使民辦中小學教師獲得真正所需要的教師培訓,而不是“被培訓”,以提高民辦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

(五)教師層面:參訓民辦中小學教師自我心理調適和積極面對第一,參與培訓的民辦中小學教師需要進行心理調適。對于中小學教師培訓,民辦中小學教師需要采取正確的心態去面對。一方面,需要積極地把握好機會去參與其中,并在培訓過程中努力學習和培訓,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師素養,而不是去“埋怨”和“怨天尤人”,不是消極地被培訓,而是主動去學習。另一方面,民辦中小學教師需要表現好自己,爭取更多地參與培訓的機會,因為人力、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讓每一個民辦中小學的教師都參與培訓,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爭取機會,而不是主動放棄機會。第二,積極面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只有讓民辦中小學教師“打心眼兒里喜歡,心甘情愿接受培訓”,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才能夠得到保證。當然,也只有讓民辦中小學教師在“感到培訓切合自身的需求,能夠促進自身發展”這樣的情境下,民辦中小學教師才會發自內心地接受培訓和喜愛培訓,并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培訓過程中去。[5]因此,參與培訓的民辦中小學教師自我心理調適和積極面對是促進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的重要步驟。

(六)社會層面:社會支持和寬容在社會上,往往很多人誤認為,“民辦學校的教師沒有必要去參與中小學教師培訓。”實際上,民辦學校的教師也有參與培訓的心理需求,也有參與培訓的必要。因此,社會需要給予民辦中小學教師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社會寬容,從而為民辦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提供強大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使其更加有信心、有決心去參與培訓。中小學教師培訓是當前比較受關注的問題之一,而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問題又具有其特殊性和個性,因此,為促進我國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促進民辦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我們需要對民辦中小學教師培訓加以關注。

作者:王中華單位: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11p| 免费网站看av片|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最新|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1000集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av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男同志gay网站|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亚洲成在人线av|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播| 全球av集中精品导航福利|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 被教官按在寝室狂到腿软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嫩草影院| 无码专区丰满人妻斩六十路| 美女高潮无遮挡免费视频|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老鲁夜夜老鲁|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国语对白嫖老妇胖老太|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亚洲男同帅gay片|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无码a∨高潮抽搐流白浆|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