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信息素養論文

信息素養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5-06 09:3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素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信息素養論文

篇(1)

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部主席PaulZurkowski將信息素養定義為: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回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段,2010:182;吳,2012:694)。1987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的信息委員會重新定義信息素養:一個有良好信息素養的人應該知道何時需要信息、如何獲取信息和有效評估及利用信息(段,2010:182)。這些研究為信息素養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信息素養的研究一般包含以下內容:信息意識;對信息素養的了解和態度;獲取、處理和開發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和安全意識這四個主要維度。在此框架下,學者們做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這一框架目前仍然是研究學習者和教師信息素養的主要參考,而且此框架與信息技術更為緊密。不可否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對教育會產生直接影響。持續的研究和實踐使人們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認識更加深刻和透徹。隨著信息資源和課程的整合和優化,我們發現即使教師滿足了這一參考框架的要求還是不能達到一個預想效果。更多的因素應該被包含在信息素養內,例如,將信息資源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創造和管理學習環境的能力、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方法等。我們不能不承認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8年提供的教師信息技術與通訊能力框架更為綜合,與教學更為相關。這一框架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后的信息通訊素養分為三個層次:技術素養、知識應用深化和知識創新。每個層次都包含6個維度:信息通訊政策的了解、對課程和課程評估的認識、信息通訊技術的使用、學校組織和管理,及教師的職業發展(UNESCO,2008:5)。本文關于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考察以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師信息通訊素養為主要理論參考框架,并相應融合了我國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以黑龍江省民辦院校大學外語教師為調查對象,致力于描述和分析研究對象的信息技術素養現狀,并為研究對象信息素養的提高提供策略支持。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對黑龍江省4所民辦院校的全職大學外語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率大于50%。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83份。本研究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研究方法包括:課堂觀察、問卷和訪談。問卷包含了教師信息資源利用渠道的分析、教師信息資源利用率的分析和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分析。本文剖析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大學外語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真實現狀,為民辦高校外語信息資源優化利用提供參考建議。

3、研究結果分析

對教師信息素養部分的調查問卷采用了Likert五級分類法。1=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2=通常不符合我的情況;3=有時符合我的情況;4=通常符合我的情況;5=完全符合我的情況。我們的分析從兩個層面進行:信息素養6個維度具體均值比較;信息素養基本能力、信息素養應用深化能力和信息素養創新能力的比較。

3.1教師信息素養6個維度的均值比較。

本文對于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考察以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師信息通訊素養為主要理論參考框架,并相應融合了我國的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劃分為:規章制度、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組織和管理、教師專業發展,共六個維度。我們對以上六個維度的均值做了對比。我們的結果分析顯示:以上六個維度中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最為突出的素養是教學方法(均值為4.3333)和課程設置(均值為4.0432);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基本具備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框架標準下的信息技術能力(3.725);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對規章制度(3.0625)、組織管理(3.0833)和教師專業發展(3.0417)的素養有待加強。

3.2基本能力、應用深化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比較。

在以上分析教師信息素養的六個維度里,我們的研究根據2008年的框架將每個維度里對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描述分為三個等級:基本能力、應用深化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對以上三個等級的均值做了比較。我們的分析結果顯示: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基本能力良好(均值為:4.0625);黑龍江省民辦大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的深化應用能力(2.9839)和創新能力(2.5417)有待加強。

4、基于本研究結果的討論

我們總結發現,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具有良好的外語教學專業素養、良好的外語信息技術能力,但我們還需要在教學中繼續應用、深化和創新,已到達更加的優化的外語信息資源利用率和更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對外語信息技術和素養的規章制度了解不夠;教學和管理相脫節,教師并未充分參加到關于外語信息技術和資源的組織和管理中去;我們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并未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來深化和拓展自己的專業發展。我們針對我們對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梳理外語教學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優化建設的研究成果,對全國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提升提供以下策略支持。

4.1民辦高校應為外語教師和外語學習者提供多樣的外語信息資源和便捷的利用渠道。

我們的調查發現,相對于公立高校,民辦高校外語信息資源的建設相對不足。我們調查的五所民辦高校中只有兩所高校購買和使用與教材配套的學習者自主學習平臺,而且利用效果也不令人滿意;其次,五所民辦高校中只有一所民辦高校有自建的外語學習數據庫,可以通過校園網站在線學習。我們調查結束時沒有任何一所院校和其他國內外院校有信息共建和共享的舉措。此外,五所民辦高校都只為師生提供部分的中國知網論文閱讀和下載的渠道,不能滿足師生更高層次的需要。在教材立體化,學習網絡化的當今,任何類型的院校都不得不強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豐富和優化教學信息資源,提供靈活便捷的利用渠道,使學習者成為教學的主體,已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4.2加強民辦高校教師對于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政策和方針的了解和應用。

我們的調查發現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教師對“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政策和方針的了解和應用”部分調查的總體均值為:3.0625,即“有時符合我的情況”并未達到“通常符合我”的程度。我們的教師應該在對于自己教授的科目有深刻的認識的同時,還應該了解國家信息通訊技術政策方針的內涵,能參與相關教改項目的設計和實施,并致力于實施這些方針政策。更高層次上,我們還應該依據學習者的實際狀況整合信息通信技術在課程中使用。高校應該為教師提供相關政策規章信息及培訓學習,使教師更好的了解最新成果和動態,將其嘗試應用于課內外教學之中。

4.3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仍需加強,并鼓勵將其能力轉化為行為。

我們的調查發現我們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的總體均值為:3.325。仍然未達到“通常符合我”的程度。調查顯示我們能操作基本的軟件和硬件,也能使用應用軟件、網頁瀏覽器、社交軟件、展示軟件和管理軟件等(4.6250);也能根據問題和活動的實際狀況靈活使用(4.1250)。但是未能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習者協作學習和獲取信息、并與外部的專家分析和解決他們的問題。也未能使用信息通信技術創建和監控個體學習者和群體學習者的活動(2.8750),更未能設計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學習社區,來培養知識創造能力、幫助學習者進行繼續教育和反思學習(1.8750)。以上結果顯示我們的教師還是將更多的注意力和經歷集中在課堂教學中,而忽略了信息技術和資源時代教學的延伸。高校應該重視和鼓勵教師延伸課堂教學,完善教學環節中的預習和課后應用深化環節:提倡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習者協作學習和獲取信息、并與外部的專家分析和解決他們的問題;設計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學習社區,來培養知識創造能力、幫助學習者進行繼續教育和反思學習。

4.4加強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資源組織和管理教學的能力。

我們調查發現我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資源來組織和管理教學的能力部分的總體均值僅為:3.0833。我們能使用信息通訊技術面向整個班級、小組或個體學習者創建活動,并確保公平的機會(3.6250)。但是我們不善于:創造靈活的課堂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應用信息通訊技術融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實現協作學習(3.0000)。我們也不能:在基于信息通訊技術的創新教育和繼續教育中,在培訓同事、創建和實現以學校為學習社區的愿景中起到了領導者的角色(2.6250)。所以,我們民辦高校的外語教師在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的同時,還要: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資源實現學習者的協作學習;同時用自己的技術和能力創建學習社區,和同時分享和共建信息資源;并信息資源優化建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4.5民辦高校教師更應該關注自己的教師職業發展。

我們的調查顯示我們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和資源拓展自己的拓展自己職業發展方面的均值為:3.0417。其中我們能使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資源擴展課程教學(4.2500)。但是我們不善于:使用信息通訊技術創建管理復雜的項目、與他人合作,也能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聯系同事和外部專家(2.7500)。我們還不能:傾向于嘗試和繼續學習,用信息通訊技術來創建專業知識社區(2.1250)。所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我們民辦高校的教師更要關注自己職業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資源賦予我們的優勢:使用信息通訊技術創建管理復雜的項目、與他人合作;能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聯系同事和外部專家;傾向于嘗試和繼續學習,用信息通訊技術來創建專業知識社區。

5、結語

篇(2)

首先,對學生的約束性減弱。數字化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側重以學為主,所以,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在缺少監督和管理的情況下可能會放棄自主學習。其次,師生間的溝通機會減少。單純地依靠數字化學習會使得師生之間缺乏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陌生感和抗拒感。再次,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對于教育本身而言,教師與學生之間是需要相互認可、相互信任、相互溝通等情感因素支持的。在傳統課堂學習中,學生與教師直接進行溝通和交流,其良好表現可獲得教師的認可、鼓勵,其提出的問題可直接得到解答。但在數字化學習過程中,教學缺少這樣的環節,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混合學習的內涵和應用模式

(一)混合學習的內涵

隨著數字化技術在高校教學中應用的不斷深入,將傳統授課方式與數字化學習有機結合的混合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發揮網絡環境下數字化學習與傳統教學的特色,將二者優勢相結合,這種結合即是混合學習(BlendingLearnin或BlendedLearning,簡稱B-Learning)。從教育思想來看,這種學習方式并不是單純地“以教師為中心”或“以學生為中心”,而是“主導—主體相結合”,即在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重視充分發揮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學習主體、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方法等多種維度實現混合,利用傳統課堂與網絡資源,最終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的混合學習。

(二)混合學習的應用模式

CraigBamum和Wiliiampaarmann提出了四段式混合學習應用模式:

1.教師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從網上獲取學習資源,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完成網絡學習任務。

2.教師對學生進行課程面授,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

3.通過在線交流、即時通信等方式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學生反饋學習心得,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

4.教師通過即時通信軟件、微博、微信等網絡通信手段幫助學生討論問題,實現小組協作學習。

三、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混合學習模式的設計

(一)教學系統的設計

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學系統設計主要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活動以及學習評價等要素,本研究在結合混合學習應用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混合學習的信息素養課程的教學流程。首先,集中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課程基礎內容,然后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再在課堂上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由教師幫助解答。之后,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開展信息檢索實踐。在這一階段,學生將會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協作學習和競爭,最終完成作業和考試,獲得學習評價。

(二)教學內容模塊的設計

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結合網絡信息技術,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不同專業的文獻信息檢索方法嵌入到實際教學中,通過實例分析與實踐操作,培養學生“信息獲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這三個層次的能力。因此,學習的主要內容應以多層次、漸進性、實用性為特點。

(三)學習活動的設計

1.課堂學習。在進行課堂學習時,教師與學生可以直觀交流,開展提問、討論等活動。

2.網絡學習。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的進度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結構化學習,從自身的學習情況出發,對不同環節進行鞏固和評價。

3.基于網絡的小組學習。學習者可以利用網絡通訊與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交流,接受指導并分享經驗,還可以進行在線測試、小組討論等活動。

(四)學習活動的評價

學習活動的評價是指為達到培養學生的目標,按照科學的標準,在教學體系中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對學生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果給予的評價,它主要涉及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師的評價。混合式學習活動的評價指的是在混合式學習活動中,評價學生在面授學習活動和網絡學習平臺各個方面的學習表現,重點是圍繞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紙質或電子作業、小組協作、在線測試等均可反映學習的表現情況,進而可以從知識技能的掌握、學習方法的運用、學習態度等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

四、結論

篇(3)

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以傳承知識為中心的教育,知識越多越好。而實際上,知識的數量在創新中不一定起決定作用。我國的研究生往往知識功底扎實,但創新能力不容樂觀。協作學習的推行為研究生教育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清新強勁之風,為了順應建構主義教育理念,倡導研究生協作學習,提升其科研創新能力,筆者在此提出構建支持研究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創新培養模式———學習共享空間(LC)。

1.1根據研究生學習特點輔以LC的協同學習環境,達到嵌入式的信息素養教育

為增強研究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及科研的協作能力,將終身學習固化為自身特質,提出分階段培養研究生信息素養、實踐技能、科研創新能力的新型協同學習的LC模式。LC的無縫式互動環境有利于研究生開展協同學習,增強研究生的交流、協作能力,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術科研自主性氛圍,對提高研究生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起到重要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1.1.1基于LC的協同學習,能促進研究生教育的主體性與積極性。由于研究生學多以自學或導師單獨指導的形式為主,學習和研究活動呈現出分散性和獨立性的特點。而學習共享空間的出現,使得傳統的研究生教育“以導師為中心”向“以導師與學生協同合作”轉變。通過利用LC平臺,研究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首先表現為學習共享空間的學習者是主動參與學習,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夠在施教者的啟發、指導下獨立地理解教育內容,把教育內容整合到自已的知識體系中,并能付諸于實踐;其次,學習共享空間的學習者變得越來越善于自我引導和自我加強,主動進行自我教育,學習者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充分發揮自身潛力,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影響,積極向施教者質疑、請教,相互研討,以達到自己所預期的學習目標。在學習共享空間里,研究生與研究生、研究生與導師在協作中,自主積極學習表現得尤為突出。

1.1.2基于LC協同學習中,能實現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個性化與即時性。由于研究生生源多樣性和年齡跨度大,因而研究生信息素養存在個體差異性,使得信息素養教育開展要有針對性并支持個性化教育。而學習共享空間所提供的平臺,使信息素養教育能實現個性化與即時性。大部分研究生已掌握基本的信息檢索與利用技能,只是在信息獲取的深度、廣度以及信息道德意識方面尚有欠缺?;谔摂M學習共享空間的學習者,其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行為與傳統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者不同,單個學習者的網絡行為表現得更為自我和個性化,群體學習者的行為則表現出動態更新變化,其共同的特點是追求網絡的平等參與和個性選擇,這非常符合研究生群體的學習特質。而且學習共享空間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隨時隨地獲取共享空間服務或搜索獲取而不是依賴記憶和知識儲備。通過學習共享空間的應用從而推動研究生教育方式的變革,使信息素養教育內容與研究生需求直接契合,最終實現個性化教育的目的。

1.1.3基于LC的協同學習,能實現研究生教育方式的互動性與協作性。傳統的研究生教育存在著注重知識傳授及個別培養,輕視知識的革新和合作交流等傾向。學習共享空間使互聯網應用模式從傳統的“人機對話”逐漸轉變為“人與人對話”,這種學習共享空間環境大大改善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共享空間服務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不用考慮學科背景、身份地位,都能進行一對多或是一對一的相互交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同時利用網絡,借助網絡的實時互動,促進相互了解,提升研究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研究生積極參與虛擬學習共享空間互動學習,自由選擇受教育內容,組織并積極參與知識貢獻和經驗分享。學習共享空間作為一個自由、開放、協作的學習環境,正好提供了有利于研究生群體之間相互協作學習的環境,能更好地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有利于問題的深化理解和知識的靈活掌握應用;能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以及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從而培養研究生的學習科研素養,同時間接提升其信息素養。只要進入共享空間,研究生就能進行同步或異步交流、實時或非實時交流,極大地擴展了交流與協作的深度和廣度。共享空間所有成員在協作學習中,個人學習的成功是以他人成功為基礎的,學習者之間關系融洽,相互合作,這非常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群體科研協作的品質。3.1.4基于LC協同學習,能體現研究生教育內容的開放性與共享性。大多數高校的研究生培養仍然實行導師指導的體制,導師的素質對研究生的成長影響深遠。隨著研究生的擴招,導師遴選標準下降,再加上導師的知識面及精力都是有限的,出現了有的導師無暇顧及學生、學生也缺乏主動性的“導學失衡”現象,于是一些研究生難以得到充分的科研訓練,科研能力不強,導致就業后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是采用導師啟發式、提綱式的精講與研究生在自學、研究基礎上的協同式的學術討論相結合的模式。而學習共享空間開放、自由協作等特點,為研究生教育內容的開放、學術主題的自由探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導師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通過借助虛擬學習共享空間的平臺,上傳施教內容或可供探討的研究熱點主題,讓研究生參與空間熱點主題研討,展開頭腦風暴,產生新的思想火花,激發創造性思維,形成共享的協作知識;導師再根據研究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畫龍點睛式的解答及引導。而從事信息素養教育的館員可協同導師,對空間的學術熱點主題信息的捕獲技巧與信息的再生分析利用進行適時的引導幫助。學習共享空間適應用戶共享式學習環境的需求,參與空間的研究生既是學習者,又是知識的貢獻者。學習共享空間正是為隱性知識共享、挖掘和利用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互相交流與合作學習過程中讓隱性知識顯性化。空間成員處于協作學習與教育內容自成長的環境下,圖書館的用戶信息素養教育者則更多的是營造學習社區、引導教育方向、組織教育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讓空間成員的信息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其科研能力因此也得到發展。

1.2支持研究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學習共享空間框架

綜合多個因素考量,大學圖書館作為校園內的知識中心、文化中心和學術的交融區,是構建協同和交互式學習環境最合適的主陣地。學習共享空間主要包括實體空間(物理學習空間)構建與虛擬學習共享空間構建。

1.2.1物理學習空間構建。為了便于研究生開展協同學習,提升其信息素養,實體學習空間構建應遵循以讀者為中心原則,要充分體現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核心要素的特征,強調對小組協作學習中交流、協作與指導的支持。針對研究生群體高素質、數量少且多為自主學習的特點,我們可借鑒國內外大學圖書館的做法,把實體學習空間設置于圖書館內的一個局部區域或一個樓層,地點要相對安靜。實體學習空間內應配備的硬件設備包括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復印機、投影機、照相機、無線電子接口、館藏資源等,以支持研究生的各種學習和開展科研與社會活動的空間。同時互聯網接入點和無線網絡應覆蓋整個服務區,空間所提供的信息資源要充分考慮滿足研究生群體的科研需求,且便于研究生隨時獲取。借鑒世界各國在學習共享空間方面的成功實踐,加上綜合考量研究生群體的規模及需求,對實體學習共享空間構建大體設置五大區塊:①小組協作學習討論間:可容納5至8人的小組進行專題研討,配備研究生項目研究所需的設備;②綜合參考咨詢柜臺:它是學習共享空間的一個綜合服務點;③視聽多媒體播放工作室:由于研究生人數相對較少,因此考慮大約可容納40多人配備功能完備的投影機、電腦及視聽設備,并可支持無障礙上網;④論文寫作輔導及研究技能指導室:為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學位論文選題、學科研究方向選擇、學位論文開題等進行指導,對研究生進行科研技能輔導;⑤社交娛樂休閑區:這是供研究生學習之余休息和開展社交活動的自由空間。

1.2.2虛擬學習共享空間構建。虛擬學習共享空間構建模式有多種,可以是整合學校分散的資源,單獨建立學習共享空間門戶網站;也可以是圖書館與學校其他服務部門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建立的網站。虛擬學習共享空間構建首先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借助Web2.0技術及社會交流軟件,包括以博客、播客、維基、即時通訊、新聞聚合(RSS)、網摘、即時通訊(IM)、網絡社區(SNS)、異步通信、標簽等為代表的工具,來支持建立各種學習社區、寫作社區、興趣社區、社會網絡服務社區等,為研究生創造一個充分體現協同作用、全員參與社會交流的網絡平臺,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其次,作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虛擬空間,網絡教學資源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虛擬學習共享空間特別適合研究生群體開展“課題研究式”的學習和“協作式”的學習。在虛擬空間內可考慮設置主題學術交流和創造社區,可根據本校研究生學科專業分主題來進行針對性設置。該社區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生根據各自的研究興趣,對一些主題進行自主參與討論和協作。除此之外,該社區還可由圖書館學科館員定期本校重點學科前沿專題,此專題內容是圖書館學科館員對各自負責的學科長期跟蹤搜索的國內外的前沿熱點專題;也可借助高校教師及科研工作者申報的科技查新課題作為相關專題,吸引來自不同學習領域的研究生,允許不同學科背景的研究生參與跨課程的專題研習交流,以此來培養其協同學習能力,進而落實信息素養架構。除此之外,建議虛擬學習共享空間設置自助式信息素養教育社區。研究生在學期間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專業學術領域的課題研究,而掌握學術信息的獲取和分析技能則是其完成學業的重要條件。因此可在虛擬學習區里設計配合提升信息素養的學習資源,此學習資源可考慮結合專業課程項目驅動的引導方式,由圖書館負責信息素養教育館員設計小組協同課題任務,讓研究生參與共同的課題項目。通過設置本校不同專業學術熱點問題,驅使研究生產生興趣,參與課題項目的協同合作。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完成既定任務。這樣可以更好地引導研究生將所掌握的知識技巧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并且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各專業課程學習中。通過學習實踐環節的互動協作,使其學會積累學術信息和對所得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歸納、吸收運用,從而逐步掌握必要的專業學術信息處理能力。圖書館的學科館員要關注研究生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潛在和現實的信息需求,針對研究生科學研究的學科、項目、課題等個性化需求來及時調整服務方向。為了提供實時、個性化的學科服務,可考慮采用非實時的異步式與實時交互(如實時咨詢、ICQ、QQ、MSN等)相結合的服務方式與研究生互動溝通,對于本館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考慮網絡化合作的聯合式學科服務。學科館員要注重與研究生導師密切合作進行互動,可以鼓勵能解決問題的任一研究生或是導師來協作完成。實際上,學習共享空間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圖書館、課程資源開放與集成、學習協助、教學幫助和科研協同等大學多個服務體系的整合,注重的是培養研究生團隊的協作精神,體驗在學習、科研中相互協作的快樂,共享空間成員的社會性資源,同時又能完成個人知識的建構。虛擬學習共享空間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在這種學習環境中,詢問是準則,解決問題是焦點,批判性思維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研究生在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擴展知識、回答提問、增強自我指導性學習的思維能力的同時,逐漸獲得信息素養所需的技能并為拓展學習創造條件。

2構建學習共享空間需要注意的原則及建議

2.1把握開放自

所謂學習共享空間“開放”,是指物理共享空間上的不受拘束和資源獲取方面的平等便利。研究生可隨意選擇安靜的個人學習區或熱鬧小組討論區,無處不在的無線上網設施也為研究生提供了隨處學習的合適場所。共享空間的“自助”,是指共享空間里的電腦、軟硬件、生產性設施均提供自作機會。

2.2導向學術性

由于共享空間平臺的主要用戶對象是廣大的研究生和校內外專家學者,它和其他網絡平臺的最大區別就是要堅持它的學術性。構建學習共享空間必須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在這個學術為主的交流平臺運行中,要倡導積極、誠信、自由、開放、創新的氛圍,保證研究生可從空間成員那里學習、吸收學術性知識,借鑒他人優秀的實踐做法。

2.3鼓勵互動性

研究生的學習任務是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共享空間這個集科研、學習和社交于一體的平臺上,倡導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圖書館員與學生互動的討論交流,將信息素養教育貫穿在每個環節,大大拓展了高校圖書館原有的信息素養教育園地。在網絡平臺建設中,營造學術自由氛圍,鼓勵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包括虛擬平臺成員互動與實體空間成員互動,提供多情境、多內容、多維度、多形式的相互交流空間,促進個人或組織隱性知識顯性化,通過個體間思想交流、碰撞,為促進科研能力創新提供條件。

2.4堅持聯合協作性

學習共享空間是將大學里多機構的服務集成在一起,因此必須充分發動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全校教職員工的智慧,來共同創建和運作學習共享空間。要注意調動研究生、教授導師等所有人的積極性,特別是設計專業課程、整合信息素質教育內容時,必須加強研究生導師與圖書館之間的緊密協作,由雙方協同進行課程、作業、活動等的設計、實施以及評價,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信息素質培養效果。

2.5建立以圖書館為主線的融洽協作方式

學習共享空間是需要學校多個部門協同合作的動態服務,因此需要校職能部門配合,把學校的各種面向研究生教學科研的公共服務體系整合在一起,建立協作關系,實現組織整合。建議成立—個學習共享空間委員會,在圖書館統一領導下形成管理和維護的有機整體,通過圖書館與各部門的溝通協作,確定具體的協作方式、各自職責、人員安排與培訓方案等。

2.6聘請教師導師參與協作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服務

邀請重點學科教師擔任學科館員或參考咨詢館員,采取物質與精神并行的激勵措施,確保服務的持續有效。通過聚集能解決研究生在學習、科研和寫作等過程中困難的專業技能人才,有利于隱性知識的共享與傳播。為了應對學習共享空間的用戶高層次的需求,圖書館要建立長效的館員培訓機制,不斷地更新館員的知識結構,注重引進訓練有素、知識結構合理的學科館員,以解決圖書館人才短缺問題。

3結語

篇(4)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蔽覈糯逃铱鬃右苍浾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學生如果提不起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就談不上信息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師應把嚴肅的“講電腦”和煩悶的“學電腦”變為活潑的“玩電腦”和輕松的“用電腦”,使得課堂氣氛輕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學生對電腦游戲的興趣,訓練和培養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技能技巧和學習方法。比如,我們可以用紙牌、五子棋游戲教學鼠標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蘋果”游戲訓練指法。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信息環境

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對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許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園局域網,并與G0438034連接,學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網。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圖書館館員負責選擇、收集、加工、存儲信息,并提供某學科或某主題的相關信息等服務;對在校教師、學生進行信息檢索、網絡資源的培訓,對新的網絡檢索知識開展不定期的講座,用網絡進行信息、信息導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讀書社或社團開展信息活動,促進信息交流,使整個校園形成了一個濃濃的信息氛圍,為信息素養培養奠定了良好的支撐環境。

三、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自身信息駕馭能力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學中去。課堂教學作為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把信息素養的精神、意圖整合到課程和教學的要求中去,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教師的能力就成了決定教育教學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師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應主動在校內外參加培訓、觀摩教學、講公開課等活動,聽取其他老師、專家的評議和指導,拓展、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主動爭取參加校內外同行之間的教學方案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教會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身處信息時代,通訊能力不僅僅包括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這只是人們生活的基本技能。在這個分秒必爭的網絡時代,如果不會使用電子郵件、傳真機等先進的通訊設備,那么他將被新的世紀所拋棄,培養學生在信息時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術教師還應促使學生掌握搜尋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對已有信息進行有效地組織、整理、利用和傳播的方法。如:教會學生能熟練使用各種信息的采集工具、編譯工具、發送工具、存儲工具。能熟練使用閱讀、訪問、參觀、實驗、資料檢索、電子視聽等獲取信息的方法。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靈感思維與發散思維方法,通過比較分析、相關分析,尋找信息生長點,發現與創造新的信息。善于運用外界信息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計劃,善于擴充自己的知識信息庫與學習方法庫,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所發現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信息素養的培養應特別重視學生以信息技術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信息的理解、對信息的判斷和評價比具體機器的操作、具體軟件的使用更為重要。在具有通訊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學習者不斷發展自己對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學會學習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條件。

五、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培養學生思考的技能

這是信息素養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應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獲取、利用信息的意識。讓學生獨立地尋求問題的答案,加強對學生思考技能的培養。事實上,學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獨立地思考、主動提出問題、主動為問題尋求答案,而不必時時依靠教師的幫助去完成學習任務。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種解決辦法,一個問題也有多種答案。信息素養教育著力于培養學生對一個問題能提出多種解決辦法的能力,不禁錮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發散思維。一方面,信息素養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決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礎,這些能力的有機整合就形成個人的綜合能力,具有這種綜合能力的人就會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學習者才能夠獲得學習的內容,能夠對所做的研究進行擴展,能夠對自身的學習進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信息素養是面向信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學校教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必須認真地界定學生的信息素養應包括怎樣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養。只有加強信息素養的教育,教育的職能才會充分發揮作用。同時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幾個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師們首先具有這種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為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奠定前進的方向。信息技術教育的路需要我們在實踐工作中去開辟,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Burnhein,Robert.信息素養——種核心能力.澳大利亞圖書館學術和研究,1992.

[2]Lenox,MaryF.和MichaelL.Walker.教育過程中的信息素養.教育論壇.

篇(5)

不管學生在小學的表現如何,到了初中后,對于一個新的環境肯定有一種適應過程,原來的不良習慣不會一下子暴露出來,利用這一時間,在開學一階段內進行養成教育是一次很好的機會,當然,這個養成教育不僅僅是第一節課。養成教育的第二方面是紀律與衛生。要求學生做到到電腦房上信息技術課必須從自己班級教育門口開始排隊,整齊有序地到電腦房門口。進入電腦房后要遵守電腦房的規則。第一學期我先讓學生四人為一組,組成學習小組,并由學生自己選出組長,由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紀律、衛生,組員互相監督,互幫互助。養成教育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有的班級兩周下來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但有的班級起伏變化很大,持續了三個月左右基本穩定下來。這雖然和班主任的管理有關系,但信息技術課堂上是由我們信息技術老師自己管理的,想要有自己的管理特色,就要持續不斷地抓始業教育,直至一個學期的結束,甚至更長。養成教育的第三方面是要讓學生能靜下心來看書。課堂上要讓學生有看書的習慣,不能以為信息技術課就是玩的課,上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書。因此筆者和研究小組成員也一起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探究學習+任務驅動為主,看書后,讓學生完成相應的任務。這樣一方面是培養學習習慣,少講空話多看書;另一方面,自己看過書本后,通過不斷的鞏固練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感受信息技術課堂的魅力所在,而不僅僅是瀏覽網頁,過把網癮。

2培養外來民工子女信息素養要因材施教

2.1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制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

我們所用的教材是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教學用書編委會編制的信息技術新教材,書本所蘊含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是針對普通水準的本地生,對于外來民工子女而言,如果純粹按書本內容的進度,按本地生的接受能力去實施教學,是無法正常完成的。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我對書本內容進行了變動,主要是增加一些基礎知識,同時增加練習課時。這樣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的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作品,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比如七年級上第二單元“文字處理與運用”一開始的第六課就直接是“頁面設計”,而對于民工子女而言,這樣突兀的引入,會很難接受,考慮到這樣的實際情況,筆者增加了舊教材中使用過的“成立編輯部”內容,讓學生有思想準備,對電子雜志的設計有一個醞釀過程。后面的內容,基本上每完成書本上的一課時內容,就增加一節練習課,讓學生消化,在練習中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與創作作品的水準。但即使是這樣,在制作“版主薈萃”時了花了近兩節課“,文件合并”也超過1課時。這樣時間花下去是值得的,效果也是明顯的。平時交作業上傳率最高的一個班,一般42人中有39人上交,還有3人在智力或動手能力上確實有點小問題。最差的一個班39人中有35人上交。這樣的作品上傳率在民工子女學生身上已經是很高了。

2.2在信息教學中滲透生活常識,進行思想教育

比如在原八年級“畫龍點睛”一課教學中,讓學生制作不同類型的圖表,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以小見大,式微而至遠,做實做透“學案課堂”,建構了合乎學情又彰顯信息課程本位的教學秩序。以下是這一課的教案:第二十課畫龍點睛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將自己生活中的消費數據用Excel統計,并用合理的圖表展示。2.能合理選擇創建圖表過程中的數據區域。3.掌握設置圖表類型選項的方法。4.了解幾種常見圖表的特點。過程與方法:通過曬賬單來體會圖表的優勢,并能用圖表來展示自己的賬單數據。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統計自己的消費數據,用圖表合理展示,一方面增進對圖表的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合理的消費觀。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1.圖表的創建。2.圖表類型和選項的設置。3.區別不同圖表的使用。教學難點:圖表的創建過程。教學過程:引入:有沒有同學在淘寶上有購物經歷?總共花了多少?今年恰逢淘寶10周年,許多人在淘寶上曬賬單,有人十年才花了幾千元,有人花了幾百萬。接下來我們也一起來曬曬自己的賬單,請大家打開自己已經創建好的“個人消費調查表”,有哪位同學敢來曬自己的消費賬單?再請一位同學來曬曬,(對兩位同學的每月消費作簡單比較)。那我們來看一下,別人是怎么曬賬單的。淘寶專門推出了圖表形式來曬賬單,只要你消費過,就有“支出走勢”,看了之后,大家覺得哪種形式曬賬單好(各有優勢)?如果兩者合在一起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怎么用圖表來曬自己的賬單。一、創建圖表任務1:將自己每個消費項目的百分比先用柱狀圖圖表表示出來。請同學們把書翻到78頁“畫龍點睛”這一課,自己看書本,摸索下怎么創建圖表。(一)柱形圖圖表1.打開“個人消費調查表”,選擇“插入”菜單的“圖表”或者直接單擊工具欄上的“圖表向導”按鈕,選擇第一種“柱形圖”。2.單擊“下一步”,在彈出的“圖表向導-4步驟之2—圖表源數據”,選擇作為創建圖表的數據源范圍(“A2—A7”及“A10—D10”)。應該按哪個鍵才能選擇不連續的數據區域?“在系列產生”行與列中選擇列,請注意,我們的目的是每個消費項目的百分比,如果選擇所有數據太雜亂。3.單擊“下一步”按鈕,彈出“圖表向導—4步驟之2—圖表選項”對話框,在標題選項卡中分別輸入“個人消費調查”“、調查項目”“、百分比”。4.在“數據標志”選項卡中,在“值”前面的框中打勾。5.單擊“下一步”按鈕,選擇“作為其中的對象插入”選項。6.展示優秀學生作品。7.思考:如果在創建圖表時忘了添加數字,怎么辦?8.展示修改優秀的學生作品。(二)折線圖圖表下面,我們就來試試如何用折線圖圖表曬賬單,請同學們仍然在原來的工作表中創建折線圖圖表。任務2:將自己每個月的“合計”消費金額賬單用折線圖圖表表示出來。注意選擇不連續數據源區域時要按住Ctrl鍵。(在學生做的同時可以展示優秀作品。)(三)餅圖圖表任務3:用餅圖來表示每個消費選項占的比例。思考:柱形圖、折線圖、餅圖各有什么特點?類型特點柱形圖擅長比較數據間的大小與多少的關系折線圖按時間軸表現數據變化的趨勢餅形圖也稱扇形圖,適用于描述數據之間的比例分配關系二、改變圖表類型柱狀圖可以變折線圖嗎?餅形圖可以變柱狀圖嗎?三、談談你的消費觀我們已經初步學會用圖表來表示數據,回過頭來結合自己的個人消費調查表,請同學們來說說你眼中的消費觀。要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勤儉節約,不亂花父母辛苦賺來的錢。古人說“: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2.3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信息技能,提高信息素養的意識

2.3.1利用自助式學習充分挖掘學生個性資源利用自助式學習對民工子女學生的作品原創意識不斷強化與訓練,充分利用自己所熟知的文化生態資源進行創作。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堂外,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定下作品主題、設計合理的版塊,再獲取素材并創作。這樣可以激發他們更強的自主創作意識,能讓學生有機會將生活體驗和情感因素融入到作品創作中,創作出比較有個性化的、有創造性的作品,提升民工子女的信息素養,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2.3.2利用研究性學習促進原創氛圍的形成讓民工子女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能促進課堂原創氛圍的形成。在初中信息技術有關內容的教學中,讓以民工子女為主的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自主展現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這類作品往往兼有欣賞價值與實踐價值,而且能讓各個層次的民工子女學生都有發揮長處的機會,對于學生各方面發展都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2.3.3逐步引導信息素養較差的學生,最終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大部分學生在信息課上玩游戲表現較差的原因一般都是自己有點放棄自己,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得更好,通過游戲反而能夠得到自豪感。對于這樣的學生,筆者采用逐步引導的方法。例如八年級上冊是以制作網站為主,學生的大半學期都在使用FrontPage制作網頁。一個班里都有那么幾個學生在偷偷玩游戲,老師走過去就立馬打開要求的界面,但是作品一點都沒有進展。對于那些學生,一開始告訴他們只要應用最基本的知識制作簡單網頁,數量可以比其他同學少一兩張,做到這樣期末就可以及格了。因為這樣的誘惑很多玩游戲的學生就愿意跟上課堂進度制作網頁。隨后筆者要做的就是告訴他們做得很好,如果再加點東西你的網站將會更好,而且根據這幾天的表現還看到了“良好”在向你招手,甚至“優秀”的曙光也看到了。課堂上對該學生明顯的進步進行全班表揚,逐漸讓其找到丟失已久的自信心,讓他明白學習中的自豪感是無法用游戲來代替的。一步步引導,最終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民工子女的信息素養。2.3.4為學生的作品建立電子成長檔案,充實課堂原創文化生態將優秀的民工子女作品上傳到校園網及教師機,成立一個優秀作品庫,按作品類型分類,通過積累,慢慢形成一個充實的作品資源庫。優秀作品庫的建立,通過展示,對民工子女學生創作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可以為今后的教學開展提供范例。通過不斷的循環累積,逐步完善課堂原創文化生態,良好的課堂原創文化生態將進一步促進民工子女信息素養的提升。

3設立獎懲制度與量規評價相結合

篇(6)

關于學習環境的概念先后有許多學者對其進行論述。筆者比較傾向于楊開城教授對學習環境進行的解釋,楊開城教授的解釋更符合目前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要求,對我們的意義重大。他認為學習環境是幫助學習者建構知識中的各種資源(不僅僅是信息資源)的組合。所以學習環境不僅包括物質資源也包含軟件資源。比如信息資源、認知工具、人類教師等物理資源和任務情境等軟件資源。[2]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在當前的社會,伴隨著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地運用在學習過程中。它與學生的信息素養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由于目前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大多是建構在計算機多媒體以及信息技術的條件下應用的,因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要起促進作用一定離不開學生的信息素養。只有學生的信息素養達到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要求,適應了建構主義學習環境,那么在學習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要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也離不開學生的信息素養,它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有一定要求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建構主義學習環境襯托,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將電腦、網絡、衛星電視和通信網絡環境以及各種形式的媒體融合并用,給學生創造的超越實體的、虛擬的學習環境更加幫助了學生們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而個人的能力提升也是充分地體現在個人如何通過主動學習達到要求的學習目標。使用各種電子學習軟件和學習平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過程的互動性,逐步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并最終提高學習效率。但在線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資源和學習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環境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一個新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以確保網絡學習的順利進行。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的是學生的學,認為知識是由學習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借助各種資源工具以及他人的幫助主動建構起來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是一種在追求學習目標與問題解決的活動中,使用多種認知工具及學習資源,學習者一起工作并且相互支持的學習環境。[3]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背景下,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范圍包括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全面因素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影響,并在此過程中的各種元素,如學習工具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學習策略等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所以說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對學生的信息素養要求比傳統教學環境更為注重。首先,學生一定要適應基于網絡化的學習,基于各種網絡平臺以及網絡資源的學習。其次,學生要學會利用各種情境學習,真實的、虛擬的、網絡的等等。要學會自己創設一些情境來促進自己的學習,以便于解決學習上的各種問題。最后,學生要學會利用網絡環境來和其他人溝通、協作、交流,學會與他人協作學習,反思自己知識的欠缺,使自己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學生的信息素養在信息時代依靠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更方便制定有效的創新與信息素養的學習型人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教育必須遵循信息化社會的腳步,以適應未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與其他知識是基本的要求,它是培養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中,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討論合作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構建知識的任職工具。包括搜集評價各種信息,對有用的信息進行加工,以及有效地利用這些有用的信息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的一種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不論是對學習者還是教學者,都有重大意義,它是一種與傳統教學完全不同的理論,改革了我們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中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來促進我們對于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內容

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在內容與形式設計上與中小學生的知識層次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按照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來組織知識內容、提供互動的學習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積極主動地建構他們自己的信息知識和能力。[4]筆者認為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方面,要主要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特點來考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自己主動構建知識,教師只是起輔助引導的作用。其次強調學習的真實情境性,從問題出發,使問題驅動學習,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再次強調自主探究和協作與會話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學習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學習者孤立進行的,而是由許多學習者共同合作來解決問題的。最后強調運用技術,使學習環境提供共享信息知識和構建工具的途徑以幫助學習者通過合作對知識進行社會性的建構與共享。

關于對中小學信息素養的培養內容,國內大部分學者一般都是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法律道德這四個方面來研究的。董玉琦教授認為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就是信息處理能力,他指出信息處理能力是指恰當地選擇各種信息工具,主動地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等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5]由于中小學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和不同發展階段的認知規律,所以信息素養的培養在小學和中學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學習內容,安排活動,也有分歧。小學生認識事物主要是靠形象思維,通過事物的外表行為來感知認識,并且模仿。因此,小學生除了學習信息的基本知識,教師應該通過示范,讓他們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技能,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特點,是要主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根據文章上面提到的觀點,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思想認為中小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內容從這幾個方面考慮,分別是意識方面、操作方面、應用方面和溝通方面的能力。

三、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中小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策略

篇(7)

(1)利用相關專門學科教學培養高校師范生信息素養

“計算機基礎”和“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肩負培養師范生信息素養的重任。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應當從信息素養構成要素的方方面面起到教育作用。雖然部分高校的此課因實驗室配置的缺乏和落后而淪為理論偏重的學科,但信息素養教育終究應當是此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目標。一般專業的師范生,通過這兩門公共課可以培養一定的信息素養。

(2)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在師范生的專業學科和其他交叉學科中,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式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在學科教學中,學生了解的信息可能比教師多,所以教師的任務將轉變為引導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篩選、獲取有用的信息。適當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經常為學生提供相關領域教學資源的關鍵字、下載網址、交流網址、篩選方法等,適當利用WebQuest網絡探究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發現學習,掌握一定的本學科在線學習方法,潛移默化當中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

(3)通過各種實踐活動

人的學習最初都來自實踐,信息素養技能的培養也同樣缺不了實踐活動。除了以上兩個途徑,學校每一個部門、甚至社會其他相關機構,都應當為師范生創造更多與信息技能相關的實踐活動機會。例如,學校計算機相關院系或者圖書資料室可以定期開展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競賽、計算機操作比賽、信息檢索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比賽等,各個院系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網絡及所學的知識進行創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還可定期組織以信息技術與教學設計、CAI課件、電子報刊、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網頁制作為主要內容的電子作品評選活動。參加這些各級各類的實踐活動,對師范生信息素養培養會起到鞏固和促進作用。

二、高校師范生信息素養教育實施原則

(1)目標性原則

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過程中,教學目標也要整合。信息技術的選擇與運用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不能為了媒體選擇上的多樣性和技術的復雜性而失去教學的目標。

(2)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這是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沖擊后,現代師生觀的重要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也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內容。例如,在WebQuest教學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探究方向和學習方法,合作進行探索、實踐、交流,從中培養的信息素養能更好地支持未來人生中的終身學習和創新。

(3)實踐性原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獲得的經驗也是更為有效的經驗。教學中,學生更喜歡上網檢索資料、進行課題研究、動手做實驗、聽案例等形式。信息素養教育只有從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發展規律出發,采取多種形式的實踐,使得教學活動更加豐富,讓學生多獲得“做的經驗”和“直接經驗”,再結合適當的理論學習,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教學資源多樣性原則

這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也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較好遵循的一個原則。教學資源多樣性,可以從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教學內容的范圍等多方面體現。網絡時代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教師掌握的知識也有可能不是最新最權威的。所以,首先,確立一種師生合作伙伴式的關系;其次,多樣性地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來支持學生的學;最后,重視新的教學時空觀。教學內容的形式和部分教學范圍可以利用教材而不能局限于教材,適當拓展和提供教材以外的資源,讓那些對某一部分知識有興趣的學生在課余時間也可以探索和實踐。

三、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欧美变态另类牲交|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第一页浮力影院入口|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3d|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用舌头去添高潮无码视频|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午夜成人影院|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高中陪读房间的呻吟声| 我被公满足舒服爽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二区|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麻豆日日躁夜夜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男女真人后进式猛烈动态图|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 香港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