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

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11 16:09: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鄉村旅游發展的趨勢

篇(1)

關鍵詞: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灰色關聯分析;北京市

中圖分類號:S9;F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9-2433-05

產業融合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創新方式,成為新時期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推動產業價值增長的最主要源泉與動力之一。學術界對產業融合闡釋,始于信息通訊業,被認為是狹義的產業融合。實際上,除了信息通訊領域,產業融合還廣泛存在于其他領域。鄉村旅游產業由休閑農業和民俗旅游兩大部分構成。從形成機制上看,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與旅游業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產業。北京市是國內開展鄉村旅游活動最早的城市之一,具備良好的農業資源條件和旅游發展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旅游活動已從單一的“農家樂、觀光采摘”逐漸向“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多元化、多樣化和多功能一體化方向轉變。鄉村旅游產業關聯性高、綜合性強的特征,決定了加大鄉村旅游產業建設力度,已成為推動城市與鄉村良性互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而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內容。目前對于鄉村旅游產業研究,多聚焦于鄉村旅游業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特點、模式和路徑等方面,且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為主,而從產業融合視角,測算并分析鄉村旅游產業融合度及其影響因素比較顯見,本研究采取灰色關聯方法,選取影響北京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指標,測算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度,分析影響農旅產業融合的因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建議。

1 研究方法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基于灰色系統理論,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已知信息實現對系統運行的有效控制。應用灰色系統理論,鄉村旅游業與相關聯產業可以看成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具有模糊性、隨機性、信息不完全性,即灰色性,內部存在灰色量和灰色關系?;疑P聯分析方法在數據時間系列較短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得到較好分析結果。計算方法和步驟如下:

首先,確定參考序列Yi和比較序列Xi;然后采用均值化處理方法消除量綱,得到Yi'(t)與Xi'(t);再求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的絕對差:

可得各年產業之間各綜合關聯系數γ(t)。各灰色關聯系數變化范圍為[0,1],其值越大,關聯性越大,反之越小。

2 北京市農業與旅游業融合度測算

2.1 指標選取

為測算農業與旅游融合度,本研究選取了2005-2013年反映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和旅游業發展水平的10個指標,構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表1)。其中,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征的指標有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水資源利用率、農業生態服務價值、設施農業收入、農林牧漁固定資產投資額等6項;旅游產業主要指標有游客人均消費支出水平、星級飯店和旅行社勞動產出率、星級飯店客房出租率、A級及以上和重點旅游景區數等4項。為便于比較,經濟數據以1978年不變價格計算(表2)。

2.2 結果分析

由表3可知,2005-2013年間北京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度平均值為0.814,農旅產業融合度處于上等水平。從變化趨勢看,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度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最高點出現在2010年(0.885),之后逐漸下降,最低點在2013年(0.712)。

3 北京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指標選擇

“鉆石模型”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為什么會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波特認為,決定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競爭力的有生產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產業以及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等因素。此外,還存在政府與機會兩個輔助變量。根據“鉆石模型”,產業融合主要改變了相關產業上述6個方面因素而形成了各自的優勢。為此。本研究選取了鄉村旅游總收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旅游業總收入3個指標,測算鄉村旅游產業與農業、旅游業的關聯關系。同時,分別從市場需求因素、基礎設施、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政府政策等5個方面,共選取了10個指標。分析影響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障礙因子。為便于動態比較,將研究時期劃分為2005-2008年和2009-2013年兩個時段。對于經濟數值以1978年不變價計算,以消除物價影響。

3.2 結果分析

計算結果顯示,所有指標灰色關聯度均大于0.5(表5),說明所選取的指標對鄉村旅游業收入的關聯度都很高,對鄉村旅游的影響都比較顯著,所選擇指標合理。

3.2.1 鄉村旅游與旅游業、農業的融合度較高 鄉村旅游與旅游業、農業的融合度分別為0.778和0.647。鄉村旅游收入與旅游業收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均同步增長,且與二者融合度呈現上升趨勢,但鄉村旅游與旅游業融合度高于農業。從2005-2013年統計數據看,北京市鄉村旅游業總收入年增長率達到13.54%,分別比農林牧漁總產值和旅游業總收入年增長率高8.98和4.2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推動北京旅游業發展,增強消費者對旅游產品的消費能力,對拉動鄉村旅游發展具有顯著的效果。同時。推動農業生產發展。也對鄉村旅游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

3.2.2 市場因素對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影響最為突出 對影響農業與旅游融合的各因素,按融合度大小排序為市場需求因素(0.751)>農民組織化程度(0.749)>基礎設施(0.702)>農業科技水平(0.687)>政府政策(0.678)。其中,市場需求變化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最為突出。而市場需求指標中,私人轎車擁有量與鄉村旅游收入關聯度(0.818)最高,其次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0.720)和農民人均純收入(0.716)。從變化趨勢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與鄉村旅游收入呈現同步增長趨勢,二者與鄉村旅游收入融合度也不斷增長,這表明增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對鄉村旅游具有拉動作用。與二者相反的是,私人轎車擁有量與鄉村旅游融合度卻呈現下降趨勢。盡管近年來北京居民私人轎車擁有量年增長率達到15.35%,超過鄉村旅游收入增長率,但二者融合程度在降低。這表明私人轎車擁有量的增長,已經不能拉動鄉村旅游發展,

3.2.3 基礎設施對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影響呈現下降趨勢 反映鄉村旅游資源稟賦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的3個指標與鄉村旅游融合度從高到低依次是公路網密度(0.719)、觀光園數量(0.700)和民俗接待戶數量(0.686)。從2005-2013年的變化趨勢上看,北京市公路網密度、農業觀光園數量和民俗戶數量均呈現增長趨勢。年增長率分別達到4.98%、3.17%和2.02%,但3個指標與鄉村旅游產業的關聯度均呈下降趨勢,分別下降了0.112、0.109和0.166個百分點。這顯示,發展公路網(包括農村公路),增加觀光園和民俗戶數量,已經對鄉村旅游收入增長不具有拉動作用。北京鄉村旅游發展已進入從擴張資源及基礎設施的數量向提高服務質量上轉變的階段。

3.2.4 現代科技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動力代表農業科技水平的兩個指標――農民計算機擁有率、人均農業技術人員,與鄉村旅游關聯度分別為0.754和0.619。從近9年發展趨勢看,農民計算機擁有率年均增長率達到9.42%,但人均農業技術人員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7%,幅度不大。在兩個時間段中,農民計算機擁有率與鄉村旅游關聯度變化不多,但萬人農業技術人員與鄉村旅游業關聯度增加幅度較大。這表明,技術人員的農業技術推廣及應用,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在促進農業與旅游業融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隨著計算機在北京市農民家庭的普及,農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從增加硬件數量向加強農民培訓的軟件服務上轉變。只有提高硬件物質的使用效率,現代信息技術才能對推動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揮促進作用。

3.2.5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農民組織化程度是影響農民市場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灰色關聯度分析顯示,專業合作組織數量與鄉村旅游關聯度較高,達到0.747。近年來,北京市專業合作組織數量逐漸加大,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6010家,合作社入社成員總數24.1萬個,帶動非成員農戶數24.4萬戶,占全市從事第一產業農戶的70%以上。在專業合作組織數量變化與鄉村旅游收入同步增長的同時,二者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在逐漸加大。表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對于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2.6 農村固定資產投資與鄉村旅游產業關聯度降低 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是農業經濟增長、農村社會進步、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物質基礎。政府涉農政策影響著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領域和農村非農產業,進而也影響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力度。近年來,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北京市農村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增長。按1978年不變價格計算,從2005年的35.75億元,增加到85.02億元,增加了一倍多,年增長率達到11.43%。固定資產投資與鄉村旅游收入都是同步增長,但從兩個時間段上看,二者關聯度從0.730下降到0.630。表明刺激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拉動作用已不明顯,

4 政策建議

4.1 “雙輪”驅動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不僅是后起新興產業所滲透融合的對象,而且。正是農業的基礎地位和作為“母親產業”的特殊性質,為這些后起新興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技術創新為產業融合提供了可能,組織發展把融合過程推到運作層面,從而把產業融合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因此。加快技術創新和培訓經營主體,是驅動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的兩只重要“車輪”。一方面,加大現代高新技術在旅游項目開發上的應用,為產業融合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企業)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高轉變,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增強農業被融合和主動融合的能力。

4.2 增強旅游業與鄉村旅游業互動活力

旅游業作為高成長業,對拉動鄉村旅游產業具有較強作用。為此,需要進一步拓寬旅游市場,推動城市與鄉村形成互動發展的良好態勢。抓好鄉村旅游示范點和精品線路的建設。樹立典型,打造品牌:豐富旅游產品組合。打造多功能一體化的旅游產品:充分利用農業會展、節慶等重大活動,加強鄉村旅游宣傳。不斷創新旅游業與鄉村旅游業互動方式,促進兩個產業的充分融合。

4.3 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升級

鄉村旅游硬件條件建設已經對鄉村旅游經濟增長不具有拉動作用,但隨著城市和鄉村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鄉村旅游的消費需求仍在不斷增長。北京市鄉村旅游產業已從擴張資源數量、滿足物質需求向提高服務質量、滿足精神需求上轉變。因此,提高旅游產品質量、豐富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拓展旅游產品功能,已經成為推動鄉村旅游業升級的重要內容。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使游客每到一處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享受。

篇(2)

關鍵詞:鄉村旅游;市場營銷

中國加入WTO后,使得中國的鄉村旅游業融入到世界的旅游市場競爭當中,形成國內市場國際化的局面,旅游需求的擴大,客觀環境的改善使我國的鄉村旅游業既充滿了機遇又面臨挑戰。面對鄉村旅游市場日益多樣化的趨勢,我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市場營銷的問題,中國的鄉村旅游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打開出路,就必須用科學、先進的旅游市場營銷來武裝自己,把先進的旅游市場營銷理念引進中國鄉村旅游事業,從而促進鄉村旅游業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軌道高速發展。

一、我國鄉村旅游在營銷現狀

1.旅游基礎設施過于簡單,服務質量偏低,難以留住顧客,回頭率低

鄉村旅游的目的地絕大部分位于城市郊區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對旅游活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如游區道路、旅游班車安排、停車場、洗手間、電話亭、手機信號、客房、餐廳、茶樓、水電供應、安全條件、衛生狀況等)的建設投資較少,缺乏規范化的維護,滿足不了游客的需要。此外,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服務技能普遍偏低,難以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因而使游客數量減少。

2.缺乏市場細分,旅游產品項目單一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市場細分缺乏科學的研究和對策,產品開發無序,許多豐富的鄉村資源未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以同樣的產品和服務對待不同目標的消費者,而不是針對不同的目標消費者開展營銷活動。旅游活動的主體方式是觀光旅游,形式過于單一,缺乏較強的吸引力,創新不夠、參與性不強,無法滿足游客多層次的旅游需求,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3.營銷手段落后,價格體系不完善、銷售渠道、促銷方式相對單一

鄉村旅游價格制定缺乏科學性,定價方法比較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價格體系,隨意定價,宰客現象時有發生。在銷售渠道方面缺乏統一的標準和體系,無法有效利用中間商渠道,許多鄉村旅游點采用直接銷售的方式。個體農民營銷意識薄弱,廣告宣傳方式過于簡單,推廣力度不夠,嚴重阻礙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4.法制意識淡薄

目前許多旅行社經營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經營的運作方式,把營銷看作是更能夠吸引旅游者目光的工具,只顧經濟利益而忽視法制化經營,嚴重擾亂了鄉村旅游市場的秩序。

二、我國鄉村旅游市場營銷的趨勢

近年來,伴隨著各地農業產業結構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持續興旺,市場前景廣闊,針對目前的我國鄉村旅游營銷動態,在分析其營銷滯后原因的基礎上,提出鄉村旅游市場營銷改進策略,促進鄉村旅游效益的提高與市場競爭力的增強,這種改革決定了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及市場分布格局,主要趨勢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全面整合中國鄉村旅游業的市場營銷

整合營銷傳播的目的在于集中企業所有的營銷力量,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進行“一對一”傳播,建立企業品牌的影響力,形成整體優勢。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缺乏長期的市場營銷規劃、旅游市場信譽控制和戰略控制,要系統地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將整合營銷這一超前的全新理念與中國鄉村旅游業的實際狀況相結合,全面運用在旅游整合營銷領域中,研究出一套系統又切實可行的方案來解決當前我國鄉村旅游業面臨的市場營銷實際問題,是提升鄉村旅游組織能力及企業制勝市場的寶典。

2.與傳統營銷的運作相結合,提高網絡營銷的利用率

網絡營銷:“指使用互聯網進行營銷工作”?。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各個業,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通過使用互聯網,共享信息和交流思想,旅游業是一個信息密集型的行業,非常適合采用電子商務模式,具有明顯的發展網絡營銷的優勢,鄉村旅游實施互聯網營銷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世紀旅游市場營銷領域創新的焦點。通過互聯網鄉村旅游營運商不僅可以降低廣告信息的費用以及為顧客提供各種預定服務的成本,還可以提高鄉村旅游商品的流通效率。體驗性與參與性是鄉村旅游的重要特征,需要人們仔細品位和親身體驗才能領略到其中獨特的魅力,僅靠簡單的圖片宣傳難以引起共鳴,而互聯網具有圖、文、聲、視頻等媒體的傳播形式,世界各地的游客均可通過互聯網獲得信息,并且直觀地感受到鄉村的獨特景觀和文化意象。只有使互聯網營銷和傳統營銷緊密結合,揚長避短,才有利于推動鄉村旅游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產品及服務呈現個性化、獨特化、品牌化

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營銷手段單一的問題已經引起經營者及行業領導的高度注意,定位與品類的創新是先進的營銷手段,是規避產品同質化,打造個性化品牌的重要途徑。目前鄉村旅游的競爭已進入個性化品牌競爭的高級階段,旅游商品和服務的個性化、獨特化和品牌化將成為吸引游客消費的主要因素?!?/p>

參考文獻

[1]戴斌等.中國與國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比較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1;17-23

[2]賀小榮.我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探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J.2001(l):90

篇(3)

摘要:選擇國家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山東省平度市為研究樣本,利用綜合評價法,在糧農成本數據的基礎上構建了糧食生產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并分析了平度市糧食生產效率動態變化趨勢。在此基礎上,利用相關分析法測度和分析了鄉村旅游發展與糧食生產效率的相關性。結果表明:鄉村旅游發展對糧食生產效率呈現出高度正相關性;在商品糧產區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來增加農民收入,不但會使糧農提高生產投入和糧食單產水平,而且會大大改善糧食生產的土地環境,使稀缺的糧食生產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達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目的。

關鍵詞:平度市;鄉村旅游;品糧產區;糧食生產效率;農民收入

1引言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提出了“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可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糧食安全、環境安全、資源節約,突出了鄉村旅游和農民增收。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由此可見,“中央一號”文件已暗含著鄉村旅游發展與糧食生產效率的相關性。但是,我國土地資源極為稀缺,人口卻在不斷增長,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實現農民持續增收是我國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在評價商品糧產區糧食生產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商品糧產區農民增收的途徑之一的鄉村旅游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理論研究價值。關于糧食生產效率與鄉村旅游發展方面的研究學術界早已有之。在糧食生產效率研究方面,國外學者Steiner、Herdt認為,要從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三個方面來衡量農業系統持續發展的能力[1,2];MohammadBakhshoodeh等評價了伊朗小麥投入—產出的效率[3]。

我國學者吳紹洪、戴爾阜采用PS123作物生長模型構建了糧食生產效率的評價模型[4];畢繼業等通過構建生產潛力模型,利用GIS技術計算了我國不同地區糧食生產的資源利用效率等[5]。在鄉村旅游研究方面,國外學者Derek、MacDonald探討了農業旅游對鄉村和農業文化傳承的價值[6,7];Akpinar等提出,農業旅游是農村發展過程中的替代性活動,有助于改善自然資源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8];Frechtling、Tchetchik認為,農業旅游能增加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價值,提高農業經營的長期利潤[9];Petrosillo等先后模擬分析了旅游社會—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與可持續性[10];Lacitignola、McGehee指出,農業旅游是農村地區農業經濟多樣化和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形式[11,12];Ruiz、Strickland、Korstanje從社會文化、經濟、生態環境單一視角探討了旅游影響[13-15]。國內學者楊興柱等提出了提高農戶參與旅游決策的措施[16];黃萍分析了我國農業旅游開發與“三農”利益保障的關系[17];陳義彬剖析了梅州農業旅游的發展問題[18];喻忠磊等研究了農戶適應旅游發展的行為模式和影響因素[19];賀愛琳采用熵值法確定了指標權重,對鄉村旅游影響下不同生計類型的農戶家庭特征和生計資本等方面進行了分析[20];王瑩、許曉曉[21]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空間分析法研究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及國內外其他學者對相關問題的研究。

研究文獻顯示,對糧食生產效率方面的相關研究,國內外學者主要單方面以農業資源為研究對象,以宏觀數據為研究基礎,這不但直接影響著研究指標體系的全面性、評價結果的精確性和樣本的代表性,而且并沒有進一步探討糧食生產效率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相關性。關于鄉村旅游方面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們也主要單方面研究了鄉村旅游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農戶參與鄉村旅游的程度、通過鄉村旅游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參與者的收入,也沒有研究收益較差的商品糧產區農戶糧食生產效率與提高收入的途徑之一鄉村旅游發展的相關性。本文以科學的方法構建指標體系,以國家商品糧主產區平度市為研究樣本,研究新時期農戶糧食生產效率變化趨勢及其與鄉村旅游發展兩者的相關性,并從中找出主要相關因素以期為地方政府制定糧食安全、農民增收等三農政策提供案例參考。

2指標體系構建與研究方法說明

2.1指標體系構建與研究方法

說明糧食生產系統是一個復雜的農業生產大系統,因此本文采用綜合評價法并通過因子分析法,利用大型社會經濟統計軟件SPSS15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各層次的權重(相關模型與操作過程見相關參考文獻[22])進而計算出糧食生產效率的綜合指數,從而為進一步研究樣本區糧食生產效率歷時特征及其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相關性奠定了統計基礎。本文基于上述基本方法與思路,利用標準化的3108個糧農生產成本數據構建了糧食生產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其中KMO均大于0.86且全部通過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置信度為100%,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大于86%。

2.2樣本的選擇與數據來源

為了滿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需要,確保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本文選擇了全國重要的國家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山東省平度市為研究樣本。本文所采用的農戶糧食生產成本數據全部來源于山東省物價局提供的農戶小麥成本調查數據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數據來源的可靠性與計算結果的科學性。平度市是一個縣級市,在全省甚至全國旅游發展的大環境中,由于數據的可得性限制本文把平度市的旅游假設成是鄉村旅游,因此,涉及到平度市鄉村旅游發展規模方面的數據均以平度官網上公布的旅游數據為準。

3平度市糧食生產效率歷時特征

3.1平度市糧食生產統計性描述

作為國家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2016年平度市糧食總產高達141.5萬t,并且成功入圍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光榮榜,其中小麥總產達到67.4萬t。從表2可見,2004—2012年平度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變化態勢:糧食播種面積從2004年的11.8萬hm2穩步上升到2012年的21.67萬hm2,糧食總產量也相應地從90.69萬t上升到了164.10萬t,但與2012年相比,2013—2015年卻表現出了略微下降的變化趨勢??上驳氖?,下一年比上一年略增,據此計算出的糧食單產在7100—7900kg/hm2的范圍內徘徊。

3.2平度市糧食生產效率歷時特征

根據已構建的糧食生產效率指標體系,利用大型社會經濟統計軟件SPSS15計算出了2004—2014年平度市糧食生產效率綜合指數及其構成指數,見圖1。從圖1可見,平度市糧食生產效率從2004年的97.30上升到2009年的高點108.61,于2010年急降后在一個相對較高的低點小幅波動,之后又緩慢微升到2014年的104.6??傮w的變化趨勢取決于其結構的變化特征:2004—2009年平度市糧食生產的要素生產力、糧食安全、資源規模和耕地環境指數分別從2004年的97.95、98.33、96.9、94.63逐漸上升到2009年的近期高點108.19、109.28、110.25、101.74,2010年又分別急速降低到105.28、103.30、102.16、99.96,然后在隨后的幾年中小幅波動。

4糧食生產效率與鄉村旅游發展分析

4.1平度市鄉村旅游發展統計性描述

作為國家優質商品糧主產區,平度市鄉村旅游發展已初具規模,2016年旅游人數達到450億人次,旅游總收入也達到19億元(表2)。從表2可見,從2004開始平度市鄉村旅游規模呈現出由緩慢上升到跳躍式發展的變化態勢。從統計數據的變化來看,主要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04—2011年,海外旅游、國內旅游人數分別從2004年的0.43萬人次、74.8萬人次緩慢上升到了2011年的5.6萬人次和200萬人次,旅游收入也相應地從5.96億元上升到15億元,與基期相比呈現出倍數遞增的變化趨勢;第二階段2012—2016年,旅游規模變化波動較大,在2011年的基礎之上海外旅游、國內旅游人數分別躍升至2012年的7.7萬人次和660萬人次,旅游收入也增加到了667.7億元,旅游總人數與收入于2014年達到近期高點731.6萬人次,收入也相應達到了高點67.6億元,之后于2015年分別急劇降到286萬人次和12.3億元,后又于2016年旅游人數和收入分別回升到450萬人次和19億元。

4.2糧食生產效率與鄉村旅游相關分析

根據計算出的糧食生產效率指數,利用大型社會經濟統計軟件SPSS15分層次分別對平度市鄉村旅游規模與糧食生產效率進行相關分析,并通過檢驗的相關指數匯總成表3(相關模型與操作過程見相關參考文獻[22])。相關分析顯示,平度市旅游人數或收入與糧食生產效率指數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83的高度相關水平,說明在商品糧主產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增加農民的收入,會促進農民投入更多的資金和勞動力進一步發展糧食生產,充分挖掘和培育土地生產力、進行田間管理和提高單產水平,從而提高要素生產力,達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目的。這就是為什么要素生產力和糧食安全指數與旅游人數或收入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了0.77的直接原因,同時也說明為什么構成糧食安全指數的安全系數和土地生產率與旅游人數或收入的相關系數也分別高達0.76和0.73的主要原因。既然要素生產力和糧食安全指數與鄉村旅游發展的相關系數較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是由于鄉村旅游的發展糧農收入水平的提高就會大大增加了糧農種糧的積極性,對糧食生產包括土地的投入也會不斷增加,這就直接導致了土地收益率和土地生產率的提高,進而資金生產率、資本產出率和資金利潤率也會提高,進一步導致勞動生產力和勞動收益率的隨之提高,可見鄉村旅游發展對糧食生產效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從而大大增強了他們之間的相關性。

5結論與討論

篇(4)

改革開放近40年來,農村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農村經濟的形式還是以第一產業為主,農民的收入依然跟城市居民有著很大的差距,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就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我國很多農村孕育著豐富的旅游資源,而當前很多城市居民向往農村的田園生活,喜歡農村的清新空氣,因而鄉村旅游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因而我們要大力開發鄉村旅游,利用農村的旅游資源,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強農村經濟的實力。

一、鄉村旅游的概念和意義

鄉村旅游是當前比較流行和時尚的旅游形式,也是很多人們選擇的重要旅游方式,鄉村旅游必須發生在鄉村地區,必須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具體的講鄉村旅游就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人文沒有過度的干擾、生態沒有遭到破壞、以游居和野外行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隨著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往鄉村旅游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和親自體驗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比如去種植水稻和玉米、觀賞高粱和小麥等、在果樹傍邊安眠、在小溪傍邊讀書、在小橋上面散步,這些都是鄉村旅游的重要環節。同時鄉村旅游可以深入到農民身邊,了解他們的故事,體驗農村的習慣,感知農民的生活樂趣??傊?,旅游者可在鄉村尤其是在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不但是一種鍛煉,更是一種實踐和學習。當前國家也提倡鄉村旅游,積極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不斷挖掘鄉村的人文歷史、生態休閑以及旅游觀光的價值,將鄉村旅游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一)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鄉村旅游雖然是在農村發展起來的,并借助了農村自身的資源和優勢,但是嚴格的講鄉村旅游屬于第三產業,因而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也有利于推動農業的轉型和升級。鄉村旅游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形成的后續產業,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使得第一產業有了補充,豐富了農村經濟的形式,也直接推動了第三產業活動自身需求的良性結構。

(二)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增長的多元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旅游業不是單純的發展旅游業,旅游業的聯動效應比之其他行業也大得多,世界旅游組織經過嚴密的調查,得出在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的人員,就能為社會創造5個甚至5個以上的就業機會。鄉村旅游是近年來剛剛興起和繁榮的產業,它為鄉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就業和創業創造了機會,同時由于鄉村旅游的大發展和大繁榮,也有利的推動了鄉村地區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鄉村旅游蘊含著一個大的市場,尤其是使得鄉村地區的農副產品的有了可靠和穩定的銷售,使得農副產品在一定的時期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食品飲料、農副產品、山貨等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需求量不斷加大,這樣農村就跟周邊城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將旅游的產業鏈不斷擴大,進而形成了產業群。

(三)鄉村旅游擴大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發展

鄉村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主要要素,每一個要素的完成都需要具體的人力去做,這樣就擴大了就業機會。當前在鄉村旅游中農家樂成了吃住、行、游的主要形式,人們在農家樂中能吃到可口的飯菜,能感受到淳樸的鄉情,而農家樂也從一家發展成了多家,這樣就擴大了就業的機會,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有工作去做,有錢去賺,推動了產業發展,穩定了農村的就業形勢。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農村文化的發展,鄉村旅游傳播了農村的鄉情、農村的文明,鄉村旅游改變了農民的形象,也改變了農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鄉村旅游在城市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座橋梁不但是經濟的橋梁,也是文化的橋梁,更是人心的橋梁。城市居民在鄉村旅游活動中能夠充分的感受到農村生活的整體面貌,農民也在城市居民的身上了解到了城市的生活節奏和發展狀況,學習到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現代的生活方式。

三、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途徑

(一)制定發展鄉村旅游的規劃

當前雖然鄉村旅游成了一個潮流和趨勢,但是實事求是的講,鄉村旅游大多是自發的發展甚至只盲目的發展,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鄉村旅游,就要制定科學的高水平的旅游規劃。鄉村旅游要根據經濟發展的大形勢和自身具備的資源優勢,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時代的前列,制定一個科學有效、水平高超的旅游發展規劃。在制定發展鄉村旅游的規劃中要注意突出重點,要注意資源特色,保障鄉村旅游健康、良性、有序和穩定的發展。

(二)加大對鄉村旅游的宣傳,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

鄉村旅游的發展有自發性和盲目性的特點,很多旅游資源并沒有真正的開發和利用,因而要加強宣傳,通過電視臺、網絡、廣播、報紙等多種方式宣傳鄉村的旅游資源,讓鄉村資源和旅游特色有更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樣就能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增強鄉村經濟的實力。鄉村旅游面臨很多問題,而其中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也就是說在發展鄉村旅游和開發鄉村旅游資源過程中缺乏必備的資金,因而要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就要利用國家給予鄉村發展的政策,通過各種優惠的條件吸引各種投資,包括民間資本、國企投資甚至外商投資。

(三)發揮政府作用,培養專業人才

旅游業已經成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鄉村旅游則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政府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關注鄉村旅游的發展,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堇導,積極創造鄉村旅游發展的條件,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充分利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田園風光休閑旅游景點,要通過開設農家樂、農家飯和農家店吸引廣大游客和留住廣大游客,增強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因而要培養專業的人才,促進鄉村旅游質的飛躍,要開設農民技能培訓中心,對農民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同時要通過優惠的條件,讓更多的大學生和有志青年投入到鄉村旅游的發展中。

篇(5)

關鍵詞: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河北省環京津

一、背景與現狀

鄉村旅游最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西班牙,目前已經形成擁有農業公園、農業科技公園、牧場旅游、觀光農園等多種旅游形式,并實現了規模化和規范化經營的成熟業態。中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到20世紀90年代鄉村旅游才得到更加迅速和廣泛的發展,實現了產品類型的創新、產業規模的擴大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形成了“北京民俗村”、“成都農家樂”等具有地域代表特征的發展模式,在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增強村民素質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推進了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作為鄉村旅游起步較早省份之一,河北省近年來突出打造了一批景區依托型、城市近郊型、農業資源型、民俗風情型鄉村旅游景區,特別是河北省環京津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使許多貧困鄉村走向富裕之路,但是相比之下,由于旅游發展水平與京津、臺灣、國外相比差距明顯,如何把握機遇,推進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成為目前環京津鄉村旅游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環京津地區鄉村旅游發展優勢條件

環京津地區作為旅游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擁有多項發展鄉村旅游天然優勢,即使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較高的北京市相比,也擁有很多獨特的壟斷性優勢。

(一)資源優勢

首先,環京津地區的農業、林業、漁業、牧業等特色資源十分豐富,地域鄉村文化也最大限度的傳承并保存下來;其次,由于環京津地區地處各大自然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因此,環京津地區作為壩緣山地、森林草原、海岸沙灘、湖泊葦蕩等特殊自然景觀最為典型,革命遺跡、文物古跡、民俗風情等文化資源最為富集,擁有涼爽的避暑氣候、清新的空氣、優美的景色、優良的環境、優質的雪場和溫泉資源,適合開展多種形式獨特的休閑度假旅游活動,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再次,環京津地區擁有高山避暑、濱海休閑、森林草原、滿蒙民俗等多項品質高、極具壟斷性的旅游資源,旅游吸引力與開發潛力較大。

(二)距離優勢

環京津地區河北省內環京津,外繞渤海,區位優勢明顯,廊坊、保定的部分地區已經初步實現了與京津的同城效應,成為京津游客旅游空間體系的重要部分。隨著近期環京津地區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的加強,京津冀都市圈的一體化趨勢的加快,環京津地區的可進入性將得到大力加強,特別是多條快速客運干線的建成,將形成環京津的通勤圈、快速交通圈,游客出行將更加方便、舒適、快捷、安全。

(三)投資優勢

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隨著城市內部土地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土地租金變得極其昂貴,北京市受土地政策的制約較大,經營規模難以擴大,同時由于地價的“寸土寸金”,鄉村旅游的投資壓力較大。相比之下,環京津地區鄉村土地面積相對廣闊,相對寬松的土地政策與較為低廉的地價租金,成為除旅游資源以外,吸引鄉村旅游投資者目光的重要條件。

(四)市場優勢

環京津地區擁有國內最大、最成熟的旅游客源市場,據調查,2007年北京市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性支出已達到1.4萬元,67.3%的家庭會到郊區參與休閑旅游活動,以城市郊區和周邊地區為目的地的短程旅游成為大多數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當休假制度調整后,全年法定休假日達114天,大大刺激了京津游客在節假日及長周末的短線出游,為環京津地區鄉村旅游市場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五)政策優勢

2006年,河北省即開始試行《鄉村旅游服務標準》,2008年出臺了《河北省鄉村旅游服務規范(草案)》和《河北省工農業旅游示范點驗收標準(草案)》,從環境、交通、公共設施、旅游住宿、餐飲服務、旅游購物、旅游安全和行業管理8個方面規范鄉村旅游的發展。同年,河北省政府出臺了《河北省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發展規劃》(冀政函〔2008〕82號),提出要“加快環京津地區的鄉村旅游從民俗接待向鄉村度假的方向轉變?!龠M環京津的鄉村旅游納入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分工體系”,為河北省環京津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還專門設立了由省旅游局與農業廳聯組的全省鄉村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加速了鄉村旅游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環京津地區鄉村旅游亟待升級換代

雖然環京津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擁有多項發展優勢,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產業發展水平尚低,不能適應社會與市場發展的需求。

(一)缺乏發展建設資金――產業轉型升級的難題

由于政策及資金重視程度的不同,鄉村投融資力度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只有一部分鄉村能夠順利完成項目的招商引資,很多鄉村旅游景區多為村民自籌資金投資開發建設,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景區的規劃與開發建設,景區在沒有進行統一規劃和市場分析前提下就倉促上馬,導致走“低質低價”路線、小規模經營、低成本運營的景點較多,精品化程度低,整體實力弱,形成了旅游產品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部分無序的開發還造成鄉村的城市化趨勢,造成資源環境的破壞和吸引力的降低。

(二)基礎與服務設施不健全――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

環京津地區與北京優越的交通條件相比,存在路面窄、彎道多、路況差、易堵車等問題,公共交通不發達,沒有集約化的旅游集散及咨詢中心,旅游公路沿途休閑服務設施配套不足,遠沒有達到旅游交通的“舒適、快速、順暢”的要求。

(三)大旅游理念缺乏――產業轉型升級的盲點

由于受到地域分布、知識結構、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傳統小農意識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部分鄉村旅游景點孤立發展,整合意識、品牌意識淡漠,缺乏長遠的發展眼光,不注重對文化內涵的挖掘,品牌形象不突出,資源與資金沒有在有限的范圍內形成合力,無法滿足游客對鄉村旅游越來越高的品牌化、多樣化、內涵化、人性化消費需求。

(四)組織管理落后――產業轉型升級的弱項

一方面,由于缺乏權威、統一的協調管理機構,部分鄉村旅游開發管理較為混亂,小范圍內產業要素重復配置,創新項目少,形成了市場開發重復、產品單一的現象,在游客數量增長有限的情況下,造成導致拉客、搶客、宰客現象的發生,惡化了行業競爭環境。另一方面,管理人才匱乏,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缺乏系統有效的專業培訓,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四、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對策

(一)挖掘文化內涵,保持鄉村旅游原真性

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時,一方面要非常注重對鄉村原有文化古跡的復原與整修,挖掘鄉村文化的歷史與內涵,在新農村建設的同時盡可能保持特色的鄉土風貌,避免鄉村過度城市化建設的開展;另一方面,要啟動“環京津鄉村文化”重要建設工程,制定詳盡的鄉村文化發展目錄清單,將文化作為旅游的靈魂,利用文化打破鄉村旅游的季節限制,是游客在開展采摘活動、觀賞活動以及農事體驗之外,感受到當地特有的鄉村文化,增強鄉村旅游市場的生命力與競爭力。

(二)實施整合戰略,培育鄉村旅游產業聚集區

針對當前鄉村旅游經營小弱散差的現狀,一方面,要統一規劃鄉村旅游設施,節約產業資本,發揮產業聚集優勢,實現規?;洜I,產業化運作,建立品牌文化,整體開展宣傳促銷,提高產品的知名度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注重鄉村旅游經營與其他重要旅游產業類型的整合,如滑雪、溫泉、運動健身、戶外拓展、漂流、森林、草原等,豐富產品內容,著力培育重點區域的龍頭產業,如在桑洋河谷及昌黎葡萄溝建設以葡萄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業集群,在白洋淀及秦、唐、滄沿海建設漁家度假休閑產業集群,在壩上建立滿蒙風情鄉村避暑產業集群等,若干特色鮮明、關聯性強、集約化水平高的鄉村旅游產業聚集區。

(三)進體制改革,優化行業管理

建立環京津鄉村旅游共建平臺,一方面,建立各縣區主管領導成立的鄉村旅游發展領導小組,注重對景區的跨區域統一規劃、管理,并開展針對從業人員的免費培訓,實現鄉村旅游產品及服務功能的準確定位、科學發展,協調各縣區相關部門共同采取措施,保障交通暢通與環境優美。另一方面,要適應旅游發展新形勢的需要,建立健全旅游行業協會,使之成為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與旅游企業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推動旅游行業自律,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綜合的產業調控能力。

(四)開發休閑產品,優化產業結構

要積極順應客源市場需求趨勢,調整思路,由休閑入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強鄉村旅游與溫泉地熱、山地滑雪、草原避暑、海岸度假、戶外拓展等休閑健身活動的結合,開發參與性強和知識含量高的鄉村休閑產品體系,吸引消費者延長停留時間,促進鄉村旅游與京津冀客源市場的深度整合。

(五)做好鄉村旅游規劃,實施差異發展

科學的鄉村旅游規劃是確保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作為周邊居民日常休閑游憩、周末度假、近距離出游的目的地,要針對濱海漁區、山村農區、草原牧區開展差異化的旅游規劃設計,在保護生態休閑度假環境的基礎上,避免鄉村旅游產品的雷同與設施的重復建設,如要突出村落形態、民居風格、種植特色、餐飲內容、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等方面的差異,精心打造各景區的獨特賣點,體現鄉村旅游的多樣化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郭煥成.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問題與途徑[A].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第二屆“海峽兩岸休閑農業與觀光旅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3).

篇(6)

旅游是在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第三產業,他的目的是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而鄉村則曾是人們避之不及之所,可是,在飛速發展的今天,鄉村逐漸變成了人們喜愛之地,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本文即從鄉村旅游的現狀、鄉村旅游的特點、鄉村旅游的積極作用、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和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趨勢等五個方面來闡述鄉村旅游的發展前景。

一、鄉村旅游的現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農村出現了地廣人稀的狀態,而曾經支撐人們發展的第一產業農業更是被人們所摒棄,然而,一昧的發展現代城市,使得曾經繁榮的鄉村被拋棄,而只著眼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的發展問題。反而會給城市帶來巨大壓力,引發城市“民工潮”,給城市交通、住房等生態環境也帶來巨大的壓力。再這樣的狀況下,政府開始提倡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們返鄉創業,這給鄉村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而各地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使得鄉村旅游業得到了極大的支持。而現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使得很多城鎮居民越來越向往鄉村的淳樸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就使得快速發展的城市經濟反過來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支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現有1萬多個休閑農業園區和鄉村旅游景區(點),農民從中直接獲益約1200億元??梢?,鄉村旅游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鄉村旅游的特點

目前,鄉村旅游已成為人們回歸大自然,體驗鄉村生活,開展娛樂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來,各地的鄉村旅游在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上,不斷探索新思路,創造新途徑,發展新型的休閑娛樂項目。致力于給予觀光旅游客最大的享受。

(一)鄉村資源豐富。我國自古是農業大國,鄉村占地面積廣闊,擁有發展各類生態旅游的絕佳地域環境。在鄉村,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同時,很多鄉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還具有新型農業的依托,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舍棄勞累跋涉的長途旅游,更愿意到鄉村旅游。

(二)鄉村本就是將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的地方,人們愿意通過鄉村感受人與大地的契合性,從而達到返璞歸真的目的。

(三)鄉村在不同的季節里呈現出不同的景致。鄉村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風光,而且在同一地方同一季節有不同美景,在同一地方不同季節也有不同的美景可賞,例如,同一地方三月可賞桃花,也可摘草莓,而在六月,同一地方又可以賞荷花。這樣,不論在哪一個季節,鄉村都可接待游客,具有極大的游賞玩樂價值。

(四)鄉村具有地域性。在我國,由于地域廣博,文化差異性較大,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習俗和文化,這些不同的地域差異變成了游客眼中旅游的價值。例如,侗、壯、仫佬族傳統節日的花炮節,流行于廣西三江、龍勝和湖南通道等地,主要活動是各村寨組織搶花炮;納西族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這些節日盛典,往往是各地游客爭相參與的。另外,還有各地不同的建筑特色,同樣吸引著游客,如湖南鳳凰的吊腳樓、蒙古草原的蒙古包等等。

三、鄉村旅游的積極作用

鄉村旅游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一大助力,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是增加農村人口收益和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一大途徑。這樣,便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同時,也有利于農村工農一體化的發展,提高了整個農村的經濟水平,推動了農村文明的進步,具體說來,農村旅游具有如下積極作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受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改善村容村貌,提高鄉村整體文明水平;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特色新農村;有利于保護鄉村傳統文化。

四、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常年重點在于發展城鎮,因此,鄉村產品開發水平較低,經濟相對落后,產業格局相對單一,難以在短時間內承擔起大批量的游客旅游。其次,鄉村旅游業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著名風景區來說較低,且旅游配套設施還比較簡陋,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最后,很多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一味向“錢”看,沒有注意到對地方民俗文化的保護,形成功利性的旅游文化,甚至偽造一些假的地方文化,這些都不利于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

五、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趨勢

鄉村旅游應當是以讓游客舒適放松為目的,因此,鄉村旅游應該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大環境。

(一)應當建立品牌,成立良性競爭。良性競爭使人進步,政府首先幫助一些鄉村建立起自己的旅游品牌,發展旅游經濟,以帶動另一部分鄉村經濟正規發展。

篇(7)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5)19-0023-04

1引言

鄉村旅游業是出現在鄉村地區的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據介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已經達到359家,遍布內地的31個省區市,覆蓋農業的各種業態。每年的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比例約占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市場,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1]

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采摘型鄉村旅游業由于和農業融合度較高,成為各地農村因地制宜發展的重要產業。但是由于在采摘型鄉村旅游的開展過程中,由于季節的制約,使得旅游淡旺季劃分十分明顯,在采摘旺季的時候游客較多,而在淡季的時候,游客則寥寥無幾。采摘型鄉村旅游地的這種“冷熱不均、淡旺不平衡”,直接影響了鄉村旅游的收益與健康發展。通過文獻的查閱,發現目前國內外對于鄉村旅游季節性研究的不多,尤其對于采摘型鄉村旅游地規劃中的季節性的研究成果較少。因此,加強采摘型鄉村旅游季節性的研究,有效地解決和平衡季節性問題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2理論背景

目前國內外對鄉村旅游的研究成果有很多觀點。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OECD)(1994)將鄉村旅游定義為:“鄉村旅游是在鄉村或鄉村周邊開展的以體驗田園風味(rurality)為主要特征的旅游方式”。[2]美國學者AdyMilman(2009)認為:“鄉村旅游是以農村為基本區域的鄉土化旅游,是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不僅拘泥于農業活動,更包括了休閑、度假、體驗、觀光等多種活動形式的旅游?!盵3]當前國內對于鄉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也較多,李肇榮(2007)對鄉村旅游進行比較全面地概括,指出鄉村旅游是建立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對鄉村農耕文化的開發,進行鄉村民俗文化、鄉村村落和民居文化、鄉村飲食文化、鄉村人文古跡的展示,從而更好的留住游客。[4]余驥(2010)將鄉村旅游概括為:“將鄉村作為主要活動場所,進行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等產品開發,將文化習俗作為重要的旅游產品對象,從而達到吸引游客目的的過程?!盵5]

綜合眾多學者們對鄉村旅游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鄉村旅游指的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以具有鄉村性的鄉村自然人文景觀、活動等為吸引物的一切旅游休閑活動。主要特征上具有鄉村性,與區別于其他的旅游活動?;谀壳按嬖诘霓r村旅游、農業旅游、生態旅游等旅游界相近的高頻詞如何區別呢?農村,一個農字,通常寓意了居民以農業為主要謀生手段的區域范圍。可是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的鄉村區域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居民不僅從事農業,而且從事加工業、交通運輸業、礦業、商業、服務業等第二、三產業。因此,鄉村旅游比農村旅游、農業旅游表述更為達意,外延也更為廣泛些。如果仍用農村旅游、農業旅游來描述,會將“工業村”、“服裝加工村”、“旅游村”等排除在外。

采摘型鄉村旅游是一種新型的鄉村旅游形式,我國對于它的研究稍顯滯后,國內學界對它的研究也顯欠缺,甚至尚無采摘型鄉村旅游概念的相關界定,這也直接導致了各界對這一概念認知上的模糊不清。在我國,與采摘型鄉村旅游相關的概念有觀光采摘園、采摘農家樂等。隨著采摘型鄉村旅游在我國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睞,我國對于它的研究必然會越來越多。筆者認為采摘型鄉村旅游必須有三大特征:一是必須發生在鄉村或城郊區域,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鄉土性明顯。其次以鄉村或城郊內的旅游資源如自然、人文景觀、活動等為旅游吸引物。第三,必須以采摘活動如采摘蔬菜、水果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新的鄉村旅游活動。因此,結合我國具體實情,在此本文將采摘型鄉村旅游的概念界定為:采摘型鄉村旅游是指發生在鄉村或城郊地區,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以采摘活動為主要內容、以鄉村或城郊內的自然、人文景觀、活動等為吸引物的一種新的鄉村旅游活動。而與此相對應的采摘型鄉村旅游地指的就是那些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以采摘活動為主要內容,以鄉村或城郊內的自然、人文景觀、活動等為吸引物的鄉村或城郊區域。

通常用旅游月均指數來衡量旅游的季節性,ni為季節性月均指數,x為年份序號,x=l,2,…,m(m表示年數)。計算公式為:

由于在公式2-1中,將每個月都看成相等的天數,但是在實際中,由于有的月份為30天,有的月份為31天,2月為28天或29天,顯然該計算方面的誤差較大,為了解決誤差較大的問題,本文引入鄉村旅游各月日均指數的概念,來進行某一地區旅游的季節性的計算。

公式2-2中,Si為鄉村旅游每個月的日均指數,通過將(公式2-1)的“月”細化到(公式2-2)的“日”來有效的減小計算中的誤差。在該公式中,將各月的游客量(收入)的日平均數與全年的游客量(收入)日平均值進行相比,將Si大于1的月份定義為旅游旺季,將Si小于1且大于0.8的月份定義為旅游平季,將Si小于0.8的月份定義為淡季。

旅游季節性集中指數通常來表示旅游季節性的強度,鄉村旅游季節性的集中指數類似于“方差”的計算,美國經濟學家Butler經過研究,發現旅游季節性集中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在公式中,R表示旅游的季節性集中指數,Xi為一年之中每個月的游客數量或收入占全年游客數量或收入的比率。旅游季節性集中指數的數值越大,表明不同月份之間的淡旺季的差別越大,而當旅游的季節性集中指數趨向于“0”時,則處于理想的平均狀態。而在現實生活中,旅游季節性集中指數無法等于“0”,也是由于大月、小月、平月、閏月天數不同所決定的。為了有效消除計算誤差,使得公式具有可操作性,有必要對公式2-3進行完善,得出以下公式:

在公式2-4中,,R’為完善后鄉村旅游季節性集中指數,D為天數,Mi為第i月日均旅游數量或旅游收入。

3研究設計

3.1福建省鄉村旅游概況

福建的鄉村,讓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福建省鄉村旅游資源類型較為豐富,體現出數量多、類別多的特點。筆者對相似功能的類型進行合并同類項,最后將福建省鄉村旅游資源歸納為采摘娛樂、古村名鎮、森林人家、民俗風情、水鄉漁村、休閑度假等6種類型(如表3.1所示)。

3.2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各月日均指數

由于當前對于“鄉村”旅游與“普通”旅游沒有嚴格的界定,導致在相關數據的統計客串上,關于福建省“鄉村”旅游的相關資料較少,為了更好的探析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的各月均指數,筆者通過與省旅游局、統計局、各大旅行社取得聯系,將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研究的對象聚焦在“廈門同安竹壩農場、廈門同安云洋麗田園農家樂、廈門蓮花葡萄園、漳州長泰后坊村桃李采摘園、漳州平和柚海布達拉宮、漳州漳浦蜜原生態農場、漳州長泰福友生態農場、漳州長泰格林美提子觀光園、漳州龍海浮宮鎮高超果蔬觀光園、泉州玖玖天誠葡萄園、泉州泉港綠笛山莊、泉州晉江恒山農莊、泉州惠安在水一方·鼎模農場、泉州泉港紅星生態園、閩侯棋盤寨、閩侯白沙灣生態農莊、閩侯龍臺山生態園、閩清豐達農業生態園、連江六福村生態農業園、永泰千江月休閑農場、長樂九龍山莊、馬尾綠豐農業休閑觀光園、南山臍橙基地、龍巖市上杭縣才溪鎮福如農莊、上杭五龍農家樂、三明三元月亮灣山莊、將樂祿豐農業觀光園、寧德蕉城上金貝村、寧德六都草莓園、福安溪塔葡萄溝”等30個與“采摘”活動有關的且相關統計數據較為完整的“鄉村旅游示范點”上。

在數據調研上我充分發動了我的學生們和同事們。畢業和沒畢業的學生多次往返于各自家鄉的采摘型鄉村旅游目的地和景區負責人周旋,為論文收集數據。還有不少在旅行社工作的學生利用自己在旅行社的人脈關系為本文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素材。通過微觀研究來反映整個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季節性特征,對“福建省2009年-2013年采摘型鄉村旅游的游客流量(旅游收入)各月日均指數進行計算,利用公式2-2,計算過程如下:

從《表3.2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年-2013年游客流量各月日均指數》和《表3.3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收入各月日均指數》可以計算出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時間分布圖(如圖3.1所示)。從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年-2013年游客流量各月日均指數計算結果來看,Si>1的月份為3月、5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從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總收入各月日均指數計算結果來看,Si>1的月份為3月、5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因此,根據淡旺季劃分標準,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旺季大體可以劃分為每年的3月、5月、10月,淡季為每年的1月、4月,其余月份基本為平月。從旅游總收入來看,曲線與客流量時間分布曲線變化規律類似。

對比全省的鄉村旅游流量及游客的時間分布,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時間分布與全省的情況大體上較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從全省旅游角度看,3月為淡季,但是從采摘型鄉村旅游來看,由于3月正值初春,為采摘旅游的開展帶來了先天性條件,因此3月也是季節性旅游的旺季。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時間分布呈現出“M”型上升的趨勢,尤其以“三月初春采摘”、“五一、十一”假期為代表的旺季分布,旅游流量激增。主要特征是以3月、5月、10月為“峰”,以1月、4月為“谷”的“M型”季節性特點。

3.3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季節性集中指數

根據公式2-4,對2009年-2013年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人數客流量與旅游總收入的季節性集中指數進行計算,計算結果如表3-4所示:

從《圖3.2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2009-2013年流量與總收入季節性集中指數》可以看出,2009年-2013年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流量的季節性集中指數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說明福建省游客流量的季節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斷的增強。對于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來說,游客流量與旅游總收入的季節性集中指數相互同步。

4結論與討論

本文探討了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的季節性特征,得出: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時間分布主要呈現出:以3月、5月、10月為“峰”,以1月、4月為“谷”的“M”型季節性特點,而且福建省游客流量的季節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不斷增強的趨勢。因此,相對于全省的季節性不斷改善,如何進一步消除采摘型鄉村旅游的季節差異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本文的樣本有限,在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目的地季節性的研究過程中,僅以30個采摘型鄉村旅游目的地作為研究樣本,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對于“采摘型鄉村旅游”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緩解采摘型鄉村旅游目的地季節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做到“與時俱進、與時偕行、與時消息”,做好福建省采摘型鄉村旅游目的地的規劃布局,并積極與省外進行大旅游環線的構建,實現鄉村旅游的差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2014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北京:國家旅游局,2015-01

[2]ThomasLiekon.DomestictourisminKenya.Houston:BantamBooks,1994.167~168

[3]AdyMilman.AFeminineApproachtoSeasonaltourism.Paris: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09.332

[4]李肇榮,鄭宇飛.旅游產業規劃理論體系及實證分析.商業時代,2007,11(03):30~31

[5]余驥.發展城郊型鄉村旅游.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0,23(02):15~16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2014年福建省教育廳A類社科項目(JAS14467)資助。

作者簡介:林琴玉(1978-),女,福建福安人碩士在讀,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與區域旅游發展戰略。吳光玲(1962-)男,寧德市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地理與鄉村旅游。張??敏(1984-)男,碩士研究生,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鄉村旅游旅游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 另类老熟女hd|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欧洲女人性开放免费网站|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午夜男女无遮掩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а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男女性杂交内射妇女bbwxz| 亚洲碰碰人人av熟女天堂|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中文幕无线码中文字夫妻| 久久不见久久见www免费视频| 巨大巨粗巨长 黑人长吊|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就去干成人网| 老熟女富婆激情刺激对白|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成人 久久鬼色|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a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 欧洲| 亚洲av无码av另类专区| 老太婆性杂交欧美肥老太|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