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心理問題的現狀

心理問題的現狀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28 16:12: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問題的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心理問題的現狀

篇(1)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與解決

高校擴招促使大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對這一成才欲強但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特殊群體來講,伴隨初入大學的興奮與激動,還有沉重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的不適應、找工作的煩惱、情感的迷失等問題,這都可能成為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如何認識大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教育措施,使得大學生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成為各大高校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

一、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表現

1.交際困難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

大學的老師、同學來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區,每個人的文化背景、語言、生活習慣等都有所不同,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以適應全新的環境。然而90后的大學生大多在長輩的溺愛中成長,自私任性、缺乏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其交往能力有限而不能在短期內妥善處理新環境中的人際交往,不愿意或不敢與同學、老師交流交往,疏遠同學、遠離集體。

2.學習心理調整不當造成的焦慮心理

學習壓力主要體現在不能適應學習環境的變化、目的性不強、動力不足、方法不對、態度不明確及學習成績差等方面。首先,開放的學習環境要求大學生具有更強的自覺性和自立性,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產生學習適應障礙;昔日優越感的蕩然無存,易造成心理失衡。其次,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了解、不熟悉,使其心中倍感茫然;部分學生覺得自己高考發揮失常沒能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或專業,經常感到迷惘失落。第三,大學課程多、難度大、要求高、進度快,且多以老師講課抽象或概括為主,偏重于理解,很多學生方法當,拼命學習卻事倍功半,自尊心嚴重受挫。

3.就業困難造成的精神心理壓力

每逢畢業季,大學生就業問題倍受各大新聞媒體關注,“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畢業生達XX萬,比去年增長XX”、“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等字眼充斥于每一個大學生眼中,無形中給畢業生帶來一定困擾;而部分應屆生確實存在工作難找的現實,也給在校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

4.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與情感危機

“沒談過戀愛就沒有真正上過大學”的觀念使得每一個大學生都視愛情至上。然而,戀愛過程中的疏遠與親密、分手與復合造成的情感起伏不定,未曾戀愛的學生受周圍戀愛中同學的影響而感到孤獨與空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誘發大學生心理沖突。

5.癡迷網絡帶來的心理困擾

網絡在帶給大學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使部分嗜網成癮的同學一味沉迷于虛幻世界,遲到、曠課、課堂睡覺成為常態,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極端情況下出現自我封閉,行為異常等問題,生活、學習受到嚴重影響。

6.家庭經濟困難誘發的自卑感

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和部分城市低保的大學生因為較強的自尊心與自卑感而長期承受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和沉重的心理壓力,與人交往時過于敏感或畏手畏腳,從而產生心理障礙。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

1.學生個體心理因素的影響

大學時期是處于人生中心理發展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學生的心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真正成熟,經歷著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迷茫,主要表現為:首先,由于社會經驗不足,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完成形成,對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看法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很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心理矛盾。其次,對自身真實水平缺乏客觀準確的判斷而產生各種苦惱、困惑:他們或者將昔日“佼佼者”的優越感帶入大學,在得不到期望中他人對“理想我”的評價和認可時產生較深的挫折感;或者無法區分“理想我”與“現實我”,為人處事竭力掩飾自身的不足,會因此感到疲憊、緊張而不愿意主動融入群體;或者不能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表現出較強的自卑感。第三,對未來很完美、很理想的設想與大學現實的客觀條件、過重的課程負擔、各類資格考試及考研帶來的應試壓力、嚴重的就業壓力等相距甚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沖突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2.社會環境的影響

身處越來越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物質金錢的誘惑較之以往更為明顯的社會環境,大學生承受著更為強烈和復雜的心理沖擊:在順利取得學歷學位的同時,必須考取各種資格證書卻依然無法把握自己的未來;某些從不努力的同學“靠關系”順利拿到所謂“好單位”的offer,讓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奮斗在學習、找工作前線的學生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3.學校環境的影響

首先,大學生組成中存在著一類特殊困難群體,即在經濟、學習、心理、行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弱項的“困難生”,如果對此類學生了解不夠深入,或沒有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溝通和幫助,將會使這些同學的問題進一步蔓延和擴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引發學生的心理問題。如學校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將會無法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及時診療;教育方法不當、教育方式單一、方法呆板,將會導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停留在解決表面問題而不能向更高層次引導,容易增加學生新的思想負擔。第三,高校學生工作者對因自身專業限制、工作領域不同導致對學生心理問題認識的偏差缺乏主動的溝通交流,在實際工作中協作不到位都會使學生因為各方面的不適應而引發心理沖突。

4.家庭氛圍的影響

家長對子女精心呵護,甚至過于關愛、溺愛,容易使其自我意識過強,且存在驕橫、任性、事事依賴家長等心理,缺乏愛心,不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長。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預防與解決的途徑

馬加爵,藥家鑫,復旦大學飲水機投毒案等事件一次又一次敲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鐘,及時發現、了解大學生心理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和診療,成為每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增強學生自立自強觀念,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能力

引導學生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遭遇挫折時,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提高挫折承受力;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建立準確、適當的學習標準,提高自學能力

幫助學生確立適合于自己擅長學科領域和學習能力的抱負水平,避免因自我評價過高而產生過度焦慮;正確引導學生積極適應寬松的學習環境,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掘并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制定良好的學習計劃和控制措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3.開展職業輔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擇業與就業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引導其了解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助其樹立人生目標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專題講座、視頻等形式,助其發掘自身優勢,掌握求職技巧;教導學生正確處理就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尋找失敗原因并調整目標和方向,避免因準備不足而引起的各種心理問題。

4.正確引導戀愛觀,培養學生與異性的交往能力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與異性的交往,遇到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甚至危機應及時進行自我情緒疏通,或找老師咨詢,合理宣泄因此產生的消極情緒,維護心理健康。

5.強化心理咨詢機構的建設,構建“學校―班級―學生”三位一體的層級心理危機預防體系

首先,建立并完善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并構建起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組織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參加各種心理健康工作的培訓活動,提高做學生工作的基本素質,更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避開或走出心理障礙的誤區。其次,發揮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積極作用,深入了解、關心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思想、家庭等情況并建立班級心理檔案管理機制;加強班集體的建設和學生間的交流,推動班級強大凝聚力的形成。第三,建立學生心理工作干部隊伍,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并定期對其進行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專題培訓以提升學生干部對心理健康工作的認識和工作能力,輔助教師開展班級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及時發現并引導問題學生。

6.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

高校學生工作者應主動關心學生成長,加強對心理問題學生的關注度;積極、及時、持續的與家長進行溝通,全面反饋并接收學生在學校、家庭的真實狀態,與家長共同商討學生的成長計劃,保證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作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希望與主要建設者,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成為在復雜多變和競爭日趨加劇的社會環境中抗拒誘惑、承受挫折、超越自我、迎接挑戰的關鍵。因此,高校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心理素質的優化,以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高明.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體系的構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69-70.

[2] 魏瑋.淺談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4):116-117.

篇(2)

一、發現和界定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基礎和前提

首先要明確心理問題不完全等同于缺點或錯誤,更不等同于有心理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它實際上是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現狀與其所處年齡段應該怎么樣之間的差距。而中小學生心理診斷則是指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原因排查和分析,并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對于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理解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對心理問題概念的中性定位,即對心理問題的定義主要從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的角度來進行說明,不作價值的判斷;二是對心理問題的理解更多的是從一種積極的立場出發,即從問題中發現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中小學生心理診斷最終是要實現對“問題”的把握,從而促進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

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把握,需要注意心理問題的性質、類別、層次性。性質可以分為心理偏差、心理障礙、心理疾病。類別分群體心理和個體心理問題。層次分“問題表征”“問題本體”和“問題根源”三個方面。心理問題表征即問題的呈現狀態,是中小學生心理的現實狀況與其理想狀況的差距。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本體是阻礙中小學生心理理想狀態得以實現的各種障礙,而心理問題的根源則是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我們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診斷,最先接觸的往往只是問題的各種表征。這些表征自身并不構成問題,而只是預示著問題的存在。這需要我們通過各種心理問題表征的索引作用深入到中小學生心理的本體及其根源。

對心理問題的把握應該從對心理問題的感知開始。而我們感知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尋求中小學生心理的現狀與其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對中小學生心理現狀的把握,我們可以通過深入中小學生班級和個體,采用量表測量、問卷調查、訪談以及查閱有關學生檔案和背景資料等方式進行了解。對心理健康標準界定,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參考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標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關于應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描述;社會、家長、教師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期待。這些要求、描述和期待與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之間的差距就是我們發現問題的重要線索。因此,我們可以依據心理健康教育大綱、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以及社會各界對中小學生心理的期待進行比較,從比較中發現理想狀態與現狀之間的差距,進而獲得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最初認識。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認知差距圖”、SCL-90量表等診斷技術來發現心理問題。

群體心理問題可用認知差距圖,認知差距圖是把對影響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因素的評價通過一張圖表標示出來,從對這些評價的差異中發現問題。其中,差異最大的一般預示著主要問題,而差異較少的則是相對次要問題。其基本做法是:第一,在橫坐標上列出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因素的名稱;第二,縱坐標標注對各個要素的評估分值,有1~10分,1分表示“無法接受”或“最不重要”,10分表示“最好”或“最受重視”;第三,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不同對象進行調查,將結果在坐標系中顯現出來;第四,通過對不同對象認知差異的比較,發現心理問題。

我們從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狀態與其現狀之間的差距所獲得的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認識只是一種初步的、表面的和模糊的印象,還需要對問題本身作進一步的精確化。問題精確化的方法很多,大致包括關鍵詞檢驗法、漸進具體化法、目標定向法等。例如,用關鍵詞檢驗法界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問題,可從以下步驟入手。首先,寫出問題的最初表述: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其次,列出這一表述中的關鍵詞:“積極性”“學生”“不高”。再次,通過對關鍵詞的不斷追問明確問題的內涵:什么是積極性?衡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標準是什么?是所有學生還是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最后,記錄發現的核心問題。如可能的核心問題有:學生基礎較差,難以適應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師上課單調,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學校只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等。

將學校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界定出來后,需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這些問題進行排序,確定優先解決的問題。在具體確定診斷問題時,我們應著重考慮三個因素。第一,心理問題的重要性程度。對于那些事關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根本性和全局性問題,我們應優先考慮并重點分析。第二,心理問題的迫切性程度。問題重要但其影響不會很快顯現的問題,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先擱置,優先解決那些需要立即解決的突出問題。第三,問題的可控程度。有些問題雖然很重要,也很緊迫,但是,就學校或輔導人員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根本無力解決。或者有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學校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診斷,應主要集中在那些既重要又緊迫,且是學校或輔導人員通過努力可以輔導的問題上。

二、分析和查找心理問題的內在原因及其結構是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診斷的關鍵

發現和界定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后,接下來就要深入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及原因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將問題及其原因之間的結構清晰地展現出來。這是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診斷第一步的深化,也是下一步提出輔導方案的主要依據。那么,如何才能對所發現和界定的問題進行一種深入的結構分析呢?

首先,我們要多渠道獲取有關問題的信息,從信息中提取問題的原因。這是對問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的前提。獲取問題信息的方法主要有問卷量表、訪談、觀察以及對相關文本材料的分析等。在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的基礎上,通過思考推測,初步列出有關問題的可能原因。

其次,對所提取的問題原因進行類型分析,明確問題的具體指向對象。一般而言,對于問題原因的分析,要注意區分問題產生的因素與具體原因之間的區別。比如,學生厭學的原因可能有學生對學習沒興趣、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同伴影響、家庭變故等,這些原因可以大致分為生理因素、教師因素、家庭因素、環境因素等方面,而每個因素當中又包含具體原因。通過類型劃分,我們即可以進一步認識問題產生的具體對象,又可以初步明晰問題之間的關系。

再者,對各個問題產生的因素進行因果分析,厘清不同問題原因之間的結構關系,從而剖析問題產生的內在機理。第一,要分析不同類型的原因與問題之間的密切程度。根據密切程度的不同,我們可將原因劃分為直接原因、間接原因、背景原因、遺傳原因、家庭原因、同伴交往原因等幾個方面。所謂直接原因,就是指直接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而造成直接原因的原因則是問題產生的間接原因。背景原因主要就是指那些作用于間接原因的社會背景、環境條件和文化思想觀念等。第二,要從因果關系的角度對原因做更為精細的邏輯分析。我們對問題原因所做出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背景原因的區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具有因果邏輯分析的意味,但這種因果分析還只是初步的,原因與原因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及其影響機制還需作更為深入和具體的分析。

為更好說明以上三個方面,我們以中學生早戀問題為例進行分析。學生早戀作為顯現的問題存在,其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診斷者通過一系列診斷工具的使用,發現某校學生早戀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早熟、影視誘導、單親家庭、留守親情缺乏、同伴關系疏密。

學校對以上原因進行類型劃分可以發現,這些原因基本上可歸為學生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直接原因包含同伴交往、生理原因、家庭原因等方面。由于家庭父母離異或長期留守,長期失去關愛;或者自身生理成熟較早等都可能導致早戀。那么,這些不同類型的原因哪些是學生早戀的直接原因,哪些是間接原因和背景原因呢?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初步認定學生、教師及其課堂教學是學生早戀的直接原因,而學校則是學生早戀的間接原因,社會則是作為背景原因使學生產生早戀。

三、輔導與矯治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診斷的根本目的

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診斷不能僅停留在問題及其原因層面上,也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原則建議上,而是要針對診斷對象的實際情況做出詳細的、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輔導方案。考慮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診斷的具體情況,我們認為,根據診斷結果要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輔導和矯治的目標要針對中小學生心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目標的實現意味著問題的解決,所以目標必須與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不能憑空設想。因此,目標應該具體且具有堅實的現實依據,另外,所制訂的目標應該具有層次性。對于較為長遠的目標,一般可以通過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常態予以呈現,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分解,使之更明確、更具操作性。在對目標進行分解的過程中,我們實際上也就制訂了目標實現的標準,即我們通過什么指標去衡量目標的實現程度。比如,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學生喜歡學習”,這一目標應具體轉換為“學生喜歡校園生活,對課堂教學感興趣,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愿意在教室里學習”等。

對于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輔導和矯治的目標的標準制訂而言,必須遵循的第一條原則是積極性原則,即應該用正面的語言描述問題輔導的目標。如,“我們應該建立和諧的同伴關系”要比“我們應該杜絕同伴之間的相互沖突”的表述更具有教育性。目標標準制訂的第二個原則是每一個標準應該指向單一的輔導方向,避免復合指標。如“通過采用說服與疏導方法引導青春期早戀現象的認識,這一標準中包含著多個指標,不能構成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目標標準。另外,目標標準的制訂還應注意標準與目標之間的相關性,同時,切忌將輔導方法等同于目標的標準。

第二,輔導和矯治的策略或建議要緊扣問題產生的各種原因,針對不同原因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輔導措施。從前文可以看出,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各種原因之間還可能形成復雜的因果關系。直面并弄清這些問題原因是增強中小學生心理診斷效果的基本前提。在輔導策略或建議方面,我們可以采用“目的-手段”樹形圖法。這是一種系統尋找實現目標的手段的方法。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我們必須對之施以必要的手段,而這些手段本身,則需要更為具體的手段予以支持。這樣,不同的目標和手段之間就構成一種層級關系,將這些關系通過圖表的方式呈現出來就構成樹形圖。

第三,輔導策略或建議要重視策略和建議本身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診斷屬于傳統的技術范疇。中小學生心理問題診斷的宗旨是以專業的認知視角,通過專門的技術手段輔助解決中小學生心理發展中的難題。因此,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診斷應該主要關注實際應用,關注解決具體心理問題的需要,而不是過多地陷入對有關心理咨詢理論的爭論之中。這就要提高中小學生心理輔導策略和建議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盡量避免用過于學術化、理論化的論述方式。

篇(3)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問題 對策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疾病患病率達20.23%,但直到今天,諸多調查顯示,仍然有10%~20%的大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據2004年7月《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呢?如何才能有效的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呢?為了提高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認識,切實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從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兩方面來做簡要分析。

1.個人因素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影響

在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個人因素方面主要歸結為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在心理因素方面表現形式很多。其中,自我評價存在偏差,是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如大學階段,學生個體自我意識非常強烈 ,看問題往往存在片面性。對周圍的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評價,卻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而痛苦;還有大學生意志薄弱、心理耐挫能力差也是當代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在家里占有特殊的地位,許多學生感情脆弱,喜歡表揚,缺乏在困難和逆境中鍛煉,經不起挫折,如考試失敗,犯了錯誤受到批評,同學關系出現緊張,等等,心理上往往難以承受,隨之而來是灰心喪氣、悲觀失望、自暴自棄;還有部分大學生本身存在著嚴重的人格缺陷,這種學生往往心緒壓抑,行為消極,覺得生活缺乏意義,嚴重時出現傷人或自殺行為。在個人生理因素方面其中生理發育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學生個體的疾病和缺陷,是導致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有的大學生臉上有疤,走路時總是不敢抬頭,有的男生個子太矮小,有的女生體態太胖等,都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自閉的心理。其次,青春期的性困惑也是心理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學生性心理基本成熟。正處于“疾風怒濤”的時期,渴望性的滿足,渴望接近異性,但社會閱歷淺,理解性差,由此而出現了性困繞。在情感上難以自拔等這些都造成心理失調的原因。

2.環境因素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影響

學校、家庭和社會環境是當前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學校傳統的應試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思想教育輕心理引導;學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著重于整體,針對個體進行個體化教育遠遠不夠;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陳舊,不能與時俱進,不能針對大學生的不同個性心理因勢利導。加之大多數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和解決。高等教育教學計劃中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和認識分析能力,必然產生失望與迷茫的情緒,從而導致心理失衡;在家庭環境中家庭結構、家庭經濟狀況及父母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對個體打下深深烙印。家庭教育過分重視子女學業,對孩子的心靈關愛及對孩子尊重過少,對孩子的日常行為、品德規范教育放松,造成孩子心理脆弱,行為放縱;特別是家庭不和,甚至父母離異,親子關系緊張等因素,會使孩子造成自卑、痛苦、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應。許多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專家認為,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一些實驗研究也證明以上結論。家庭因素是造成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在社會因素環境方面: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市場經濟引入競爭機制成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杠桿,不少學生舍棄自身價值和理想去單純追求經濟目標、短期目標,注重現實,講求實效,這種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滋長了學生的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導致學生意志消沉,甚至墮落。社會責任的壓力,競爭的壓力,就業的壓力,現代社會不斷加快節奏所帶來的壓力是許多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當代大學生處在東西方文化交叉、多種價值觀沖突的時代,面對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種價值選擇,大學生常常感到茫然、疑惑、混亂,心理失衡再所難免。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對策探討

1.大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必要的心理調適技巧,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報告以及校內外傳媒,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對待各種心理問題,強化自助,尋求幫助,培養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積極緩解排除心理問題。加強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與教育,面向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緊密圍繞常見的心理問題分階段進行教育,讓學生從一進校門就能接受系統的心理教育,不僅能夠學習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而且學習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人際交往的方法等,以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有效緩解和消除心理困惑和壓力,增強預防和應對挫折的能力,磨練堅忍不拔的意志。通過電視、廣播、網絡、校報、櫉窗、板報等宣傳媒體,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專題討論,在校園內大力營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

2.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作用

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應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常設機構,負責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并為每一位大學生設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心理健康調查和測驗,掌握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現狀和主要問題,分類進行心理輔導,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爭取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3.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大學生的心理衛生、心理保建工作

家長的言行舉止、家庭生活的各種問題,都會給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家長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密切的人之一,一般來說,多年來對兒女的撫養和共同相處使他們對兒女的了解勝于其他人,他們是影響兒的行為最強有力的因素。因此,教育部門應積極動員學生家長通過各渠道,參加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工作,讓他們在學心理健康維護工作中發揮應有的積極的作用。推行民主、平等、開放的家庭教育方式,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一方面,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摒棄家長制,注重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他們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環境。

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并要聯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力量。對待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我們也應采用寬容的態度來接納他們、幫助他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趙亮.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和教育對策[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5):91-92.

[2]張嘯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對策[j].中國輕工教育,2006,(3):34-36.

篇(4)

關鍵詞:心理健康;現狀;起因;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28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各方面的心理活動過程是一個很好的或正常的狀態。平常所說的健康心理狀態是指一種能夠維持認知準確、情緒得當、態度積極、活動適當等的狀態。

2榮昌校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在2014年到2015年這一年內,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榮昌校區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300名學生進行SCL-90心理測量表問卷調查,并收回247份有效問卷。從回收的問卷分析得出,不在測量表中所列癥狀的人數有74人,約占30%;有點癥狀的人數有143人,約占58%;有癥狀的人數有25人,約占10%,中到嚴重的人數有5人,約2%;非常嚴重的人數為0人。

榮昌校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總體上來看一部分的學生心理比較健康,大部分的學生在心理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心理上面存在著相對嚴重的問題。

3榮昌校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校大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可忽視。心理問題的產生既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學校以及其他的原因。找出心理問題發生的原因能夠有效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以及由此產生的不良后果。

3.1個人

3.1.1生活環境的變遷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有4.6%的對象會在軀體上感到不適應,且主要分布在大一的學生群體中,還有86%的學生存在焦慮的癥狀。而對于許多大一的學生來說,在軀體上感覺不適并出現焦慮等癥狀是因為剛進入大學就面臨角色轉換與適應環境的變化。

3.1.2心理平衡的喪失

問卷分析得出有5.7%的學生有強迫癥,2.8%的學生存在抑郁癥。而大學生的生活中的心理失衡主要是因為榮譽的喪失。比如沒有處理好名聲、處罰等問題,常常會引起學生的不悅、怨氣、憂郁等心理,影響大學生的自尊心,嚴重時甚至會對他們的情感和生活造成重大的障礙,從而導致強迫癥和抑郁癥的產生。

3.1.3人際關系的困擾

從校區的被調查者中發現有10.9%的學生存在人際關系敏感癥狀和8.6%的學生有敵對癥狀。主要是因為在校大學生適應新的人際關系的能力遠比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的能力低得多。一方面由于無傾訴對象,從而增加大學生的心里壓力,另一方面因為交往困難,致使大學生出現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

3.2學校

在我校,大部分的同學對“心理問題”還存在誤區,自己去尋求個案咨詢的人數十分少。一部分同學不會使用心理測量表對自己進行測量診斷,因此即使覺得心理難受以至于導致身體的不適,也不會想到是自己產生了心理問題;還有一部分的學生對于心理病存在不恥的觀念,在發現自己的心理有問題時也不愿意主動去尋求幫助。

同時,我校心理輔導老師嚴重缺少,學校有5000多名學生,但全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只有三位。學校也沒有開展多渠道的心理輔導活動,沒有形成對大學生心理問題治療的嚴謹規范的心理輔導流程,使得我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3.3其他原因

從接受咨詢的學生中發現,不良的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子女的態度以及父母教養方式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社會缺少對大學生的心理重視,使他們易產生抑郁自閉等心理問題。

4解決辦法

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其目的在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適應環境、承受挫折的能力。為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做。

4.1大學生自身

其一,要求大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心理治療觀念轉變為自主自助觀念。大學生要學會使用心理測量表對自己進行測量診斷,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的心理,主動發現心理問題,尋求幫助,及時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其二,學會簡單心理調節辦法,在發現自己心理不適的時候,運用簡單的心理調節辦法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而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的時候,要積極主動到學校心理輔導咨詢處,向心理老師尋求幫助,請老師給自己進行心理疏導。

4.2學校

其一,建立專業團隊,加強心理疏導。心理咨詢是一項專業工作,未經訓練的指導方法容易出現偏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合格的輔導隊伍。

其二,展開多渠道、課程化的心理教育。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心理狀況,學校有針對性地開設相應的課程;同時,展開心理咨詢活動,通過校刊、校廣播站等載體,普遍推廣心理健康知識,讓大學生學會自我調整心理,提高受挫能力。

其三,倡導學校規范心理輔導流程,形成自查-咨詢-面對面交談-行為矯正的心理輔導流程,改變校區傳統單一的心理咨詢模式。

篇(5)

1.1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校擴招政策的影響,高校在校學生承受著競爭日益加劇、人數不斷增多、社會環境日益復雜等多方面壓力,這無疑給大學生帶來了無形的心理負擔肖這些心理壓力不能有效釋放時便會引發各種心理問題一項以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存在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約為3%.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和疾病主要有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空虛心理、挫折心理、性心理問題、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等.團青春期心理學之父—美國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認為庸年期是人“心理上的斷乳期”.是人生中一個不安定的過渡段.是一個“狂風暴雨”的階段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因各種心理問題而引起的自殺、兇殺等案件時有發生并呈現增多的趨勢.典型的案例有2004年的馬加爵事件以及發生不久的復旦投毒事件等等.

1.2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因心理問題導致的悲劇無疑讓人扼腕嘆息,那么心理問題的產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1.2.1學習的壓力.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獨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越來越高,由此導致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并沒有隨著高考的結束而迅速減小.大學校園中也充斥著學科考試、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以及各類資格考試等等.面對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和父母的期望,大學生們只能繼續承受著學習的壓力.

1.2.2人際關系問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等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關系.大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期是個“小社會”六際關系也較之于小學、中學變得相對復雜.如何和老師相處、如何和共處一室的室友或同學相處、如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和社會人士進行很好的相處都是大學生們要獨立面對的問題.在處理這些復雜的關系時她們可能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問題加果處理不當都會對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1.2.3依賴感的缺失.在中學階段學生多數離家較近父母成為他們依賴的對象,即使是住校生也能從老師那里獲得依賴感和安全感加之多數在本地區就讀中學相似的文化背景、口音、生活習慣和熟悉的環境也給學生帶來精神慰籍.一旦進入大學后莊活和學習的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新的大學集體成員來自于五湖四海語言也多種多樣,生活和學習習慣也各自有異,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也較之于中學階段相對減少,失落感的產生和依賴感的缺失在沒有正確引導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導致心理發生畸變.團

1.2.4情感問題.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們感情較為敏感、易沖動池對異性充滿好奇,當他們在感情問題上出現挫折或者矛盾的時候,有些學生不能適當的疏解內心的失落和憤恨,長此以往便內心郁結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做出沖動的舉動.

1..25家庭原因.很多實例證明很有具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背后都有一個不完美的家庭或是單親家庭、或是離異家庭、或是父母不和等等家庭的不圓滿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對孩子的成長以及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即使是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也需要家庭的溫暖,而不圓滿的家庭給予不了正常家庭能夠給予孩子的更多關愛和精神支持,與孩子溝通也相對較少,種種的原因使得孩子的內心世界變得不再那么美好、甚至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2心理安全教育與高校基層學生管理的融合

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悲劇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無論是對家庭、學校甚至是社會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深刻影響.隨著獨生子女的比例逐漸上升這種悲劇的發生對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學無疑是一種致命的打擊和傷害.而如何阻止或是預防這些悲劇的不再發生成為社會、高校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隨著這一問題的提出洛個高校也已經逐漸開始行動:

2.1心理安全教育現狀

2.1.1心理安全教育效果不明顯.隨著近幾年大學生惡性事件的增加,高校逐漸意識到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池有部分高校開設了安全教育課程而心理安全教育便是其中一部分.然而高校安全教育過程卻存在落于形式化的現象裸堂上的教育主要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不能深入到實際的教育管理過程中,學生將安全教育與其他課程同等對待從為通過課程考試就算是結束了這使得教育效果不能夠深入人心,學生也很少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的生活當中,當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還是選擇自我逃避,不能勇敢的面對現實而向身邊的老師、同學尋求幫助.

2.1.2心理安全教育設施不夠完備.在師資隊伍上面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課程是由某一職能部門或者輔導員來擔任的這一人群很少是科班出身池沒有受過專業化的培訓,這無疑會對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產生影響;心理安全教育多停留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只是對現實教育具有指導意義,在實踐過程中則需要相關的儀器或設施來完成心理測試等工作,而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引用這些工具作為教學用品.

2.1.3心理安全教育的方式較為單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主要是以課堂教育、展板宣傳等方式進行形式較為單一,內容不夠豐富不足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濃厚興趣.自從高校開始意識到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逐漸進入課堂;高校內學生社團也經常采用展板宣傳的方式進行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但是僅僅靠這些方式不足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大多數學生也沒有真正意識到將此種宣傳的真正意義所在,即使有學生有心理問題也難以通過這種方式予以解決這將導致教育效果不明顯形式大多大于實質.

2.1.4心理安全教育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當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教育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段有形成系統化、整體化的教育機制理論教學結束后并沒有通過有效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檢驗分析,只是教學而沒有成果檢驗這使得課程設置成為一種虛構.

2.1.5心理安全咨詢工作開展效果不佳.即使大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安全咨詢中心,然而真正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少主動去進行心理咨詢,學生們的心理安全教育意識還不夠到位面對問題時還是選擇自我承受這使得心理安全咨詢中心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對于問題的解決更是望塵莫及.

2.2心理安全教育與高校基層學生管理的融合

鑒于當前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將心理安全教育融合在高校基層學生管理中成為一種必要的并且將會是更有效的方法而且很多高校正是在這樣做.

2.2.1高校基層學生管理者與學生接觸時間多、距離感小.高校基層學生管理者主要是指輔導員,離開了父母的大學生們突然失去了依賴感,這使得他們不得不迅速找到感情的寄托而除了同學之外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比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多一些.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越多就越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里使得學生減小戒備心理、放下心理負擔更容易坦誠相待、敞開心扉.當學生發生心理問題時他更愿意跟有親和力的輔導員訴說這也便于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或者通過勸誡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等方式來解決心理問題.

2.2.2高校基層學生管理者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更詳盡.毫無疑問的一點是,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我們對問題了解的程度大大地影響著我們的解決速度,因為這使得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入、更全面.高校輔導員不僅是大學生學習上的良師更是生活上的益友措助于他們工作的方便性他們可以通過寢室走訪、班長匯報等多種方式了解到每個學生更多更詳細的信息.對于學生心理上的變化他們能更快掌握情況,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通過這詳盡的了解迅速找到問題的出發點和切入點而這些恰恰都方便于他們對學生進行心理安全教育.

2.2.3基層學生管理者有更多的工作經驗,對于心理教育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經驗總結法是教育管理歷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因為人類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早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育經驗總結為基礎的不管中外都是如此.在教育管理工作迅猛發展的今天經驗總結法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克服了自身許多缺陷或局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已經成為教育管理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它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基層學生管理者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形形的問題,這使得他們從中積累了更多的管理經驗.而很多心理問題是具有相似性的對待相似的問題我們常常可以通過利用經驗來更快捷、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2.2.4基層學生管理者可以通過開班會、談心等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安全教育,這使得對這個敏感話題的提出沒有那么突兀和尖銳,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時不會讓他們感覺這種教育是遙不可及的、不關乎于自己的問題.談心等這種帶有關心色彩的方式可以去除課堂教育、展板宣傳等方式的生硬感和距離感她們也可以參用開展文化活動形式來促進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更多的歡樂和交流對于平時內向、自卑、自閉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緩解心理壓力的利器.

篇(6)

論文關鍵詞:高職生;實習;心理問題現狀;對策

高職院實施專業對口的實習環節,既能促使高職生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其業務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也能促使高職院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得以提高,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儲備,促進校企的有效合作,從而實現校企生三贏的良好局面。

經過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實習中高職生的就業心理現狀是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是,有的高職生仍然存有“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切合實際成分在內等想法。在企業實習中,由此導致的心理問題頻發,表現出對前途充滿憂慮,消極應對一切,有的甚至出現心理疾病等現象。因此,高職生實習中的心理問題的有效緩解和消除,是當前高職院和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高職生實習中心理問題的現狀

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較大,形勢嚴峻。高職生由于學歷層次的限制,社會偏見和工作經驗不足等原因,在實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難免會導致高職生一系列實習心理問題的出現。

(一)失望心理

部分高職生對自己即將進入實習的企業感到頗多興奮,充滿了憧憬。但在實習中,逐漸了解自己以后從事工作的環境、吃住條件、發展空間、單位效益、企業前景、工作時間長短和勞動強度等諸多方面不盡如人意,就會對前途感到迷茫,容易造成部分高職生實習中期望滿滿與自我無法正視現實的心理沖突。由于事先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遭受一次次的打擊,有的高職生就會感到身心疲憊,精神一直處于焦慮、自卑、絕望的狀態。這種失望心理對個人身心發展和就業實習開展都是極為不利的,也是危害最大的就業心理問題之一。

(二)安逸心理

很多高職生在實習中,片面地只追求繁華的大都市、高大的寫字樓、舒適的工作環境,喜歡安定穩妥、福利保障好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等單位,不愿意到艱苦偏遠的地方、不愿意奔波勞累,怕吃苦。這種只求舒適的安逸心理,缺乏創新創先創業精神,許多高職生錯失了良好的實習機會。

(三)盲從心理

在實習中,部分高職生由于對所將從事的職業缺乏了解,缺乏對就業政策的分析判斷,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準確定位,忽視自己所學專業的優勢,不顧自身現狀,盲目攀比,盲從他人離開本實習崗位,提前結束實習。這種盲從心理致使一些高職生錯過了很多鍛煉自己的好機會,意識到盲從的壞處想返回實習單位,企業往往不愿接收,后悔莫及。

(四)依賴心理

一些高職生自認為考上大學就是取得成功,雖知道就業形勢的嚴峻性,但是實習還是指望學院推薦單位,或依賴家長拉關系為自己找工作,自己絲毫沒有自強自立的思想準備,把自己前途全部托付給別人,在實習中,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有的高職生找個企業,在實習報告上蓋個章交給學校了事,根本沒有實習。這種依賴心理主要是由于個人自立能力不夠,往往消極、逃避實習機會,這樣往往會貽誤未來擇業時機。

(五)自卑心理

在實習中,有的高職生由于個人和家庭等各種因素,長期形成了一種自卑心理,平時謹小慎微,特別是當實習中出現失誤或者與人發生交際不和諧遭到批評后,更是悲觀地認為自不如人,往往容易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敢正面對待實習中的各種困難。這種自卑心理是高職生在實習中表現為對自己缺乏客觀的分析,同時對實習行業缺乏深入的探尋和分析,使自己在實習中往往處于劣勢。

(六)挫折心理

由于就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在實習區域的選擇、實習單位的大小和實習崗位的意向等方面達不到理想的狀況下,高職生在實習時受到一定的挫折在所難免,有的高職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脆弱,便容易促使產生嚴重的挫折感。這種挫折心理,容易導致高職生在以后的就業中產生顧慮重重,悲觀消沉,懷才不遇等不良心理,使就業行為發生認識偏差。

二、高職生實習中心理問題的現狀分析

離開校園熟悉的環境,初到企業實習,面對各種陌生的人和事物,高職生心理往往五味雜陳。在實習過程中第一次真正與現實產生沖突,主觀上更多會表現出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個人因素

由于個人在長期的生活學習環境中,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有的高職生在個人性格方面存在著自卑、固執、懷疑、自控不足等缺陷,特別是在實習中,自己獨立面對一切,需要善于調節和控制個人情緒與行為,來適應新的環境,但是由于性格缺陷的存在,自己短期無法調節,容易出現多種實習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出了明顯的失望、求穩、盲從、依賴、自卑和挫折等,主要是由于沒有從深層次上去客觀認識自己,在就業實習中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社會因素

社會人才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就業矛盾突出,社會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人總認為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社會偏見、就業歧視是困擾高職生實習中的最大問題之一,在實習中,難免會和一些比本校知名的高職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一起實習,使他們普遍感到學歷低和社會地位低,容易使他們不安于現狀又難以擺脫現狀,產生各種實習心理問題。

(三)學校因素

在高職院,首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使高職生能較系統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但這種純理論的講授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大多數高職生對這樣的純理論教學興趣不大,往往效果不夠理想。其次,在高職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嚴重不足,開課率較低,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較差,發展不平衡,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再次,高職院心理健康教育資金投入不足,雖然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由于人員配備不足,高職生不愿意交流,往往成了擺設。最后,在校企合作中,實習期間雙方往往只注重高職生品德和技能的考核,對實習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塊空白。

(四)企業因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造成國內人力資源供大于求的現狀,為企業招聘人才和接納實習生提供了充足的條件。長期以來,大多數頗具規模,管理規范,用工制度符合國家規定的企業,比較注重職工和實習生的身體健康,但是,往往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此方面經費的投入很少,對實習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尤其甚少。有的企業存在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和隨意加班等用工問題,導致部分高職生不愿意參加實習,對高職生的實習心理很是不利。更有甚者,有的企業因為個別原因,終止與高職院的合作,導致高職生實習崗位數不足,直接影響實習工作無法開展,使部分高職生對未來產生恐懼心理。

(五)家庭因素

有的家庭因為經濟困難,希望找一個待遇好的單位;有的家庭存在傳統觀念,認為孩子讀了大學,以后工作不能出賣苦力,看人臉色,應該找個管理崗位;有的家庭擔心孩子吃不了苦,不愿意孩子實習等等原因,諸如此類,容易造成高職生在實習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痛苦,引發多種實習心理問題。有的高職生因來自單親家庭、貧困家庭,或因觀念差別、城鄉差別,或因自身內、外部條件等因素等,給部分高職生心理上造成較大影響,認為社會和生活對自己不公平,隨意猜測,甚至出現反社會的極端心態。這些心理狀態下的高職生很容易采取極端的態度和方式對待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高職生實習中心理問題現狀的對策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久而久之,勢必對企業員工和實習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在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關注企業實習生的心理健康,不僅是政府、學校和企業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高職生實習環節由高職院、企業和學生三方共同參與,為保證高職生實習的有序進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實習生心理調節顯得尤為重要。

(一)科學職業觀的教育

高職院要自始至終對高職生開展科學的職業觀教育,高職生實習階段也不能放松。

1.加強職業理想、政策和成才意識教育。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就能夠形成科學的職業觀,在實習中,根據專業理論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隨時調整知識結構,鍛煉提高自身職業要求的能力。

2.加強奉獻精神教育。高職生要正確處理好國家需要和個人志愿的關系,根據社會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自覺地把國家需要與個人的利益統一起來,充分運用專業的優勢,為社會多作貢獻。

3.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念上重新確定自己正確的人生軌跡,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在實習時要看得長遠一些,明確自己職業生涯規劃。

4.合理的就業定位。一個人的就業定位應既符合個人的特點,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人職匹配”原理,多為社會作貢獻,這既符合高職院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發揮自身特長。

(二)個人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

心理調適的作用就是及時采取措施和方法讓高職生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沖突,自我調節,改善心境,以健康的心態去積極主動地面對一切。

在實習中,高職生應根據自身實際,利用參加培訓、聽講座、看展覽、傾訴和參加座談會等各種途徑來增強個人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要做到自我分析、樹立自信;自我激勵、合理規劃;自我培養、善于競爭;正視挫折、適應發展,選擇各種心理調適方法來進行自我調節。高職生應積極向企業指導老師請教,態度端正,謙虛大方,舉止優雅,話語親切,自尊、自愛、自強,在積極和諧的環境中努力工作,保持良好職業形象,就會實現滿意的實習效果。一旦出現心理問題,本人要做到有效溝通,合理宣泄消極情緒,有效減低心理壓力,恢復心理平衡,避免矛盾沖突,縮短角色轉變的適應期。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要把高職實習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到重要的位置,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心理教育隊伍,在和企業共同研究制定高職生實習方案時,同步考慮高職生實習時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要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在實習前,針對往屆高職畢業生實習中普遍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利用板報、報紙、廣播網絡等形式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提高高職生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們在心理準備上能夠全面正確的認識自我,認清實習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能以從容、積極的心態面對實習。因為高職實習生分散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工作崗位,每個人所遇到的問題和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問題也不盡相同,全部靠高職院的心理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班團干部是很難解決的。因此,從企業選配有一定工作條件的師傅作為兼職心理輔導老師,發揮其一般性心理問題咨詢的作用,及時快速地反饋有嚴重心理問題實習生的情況,協助高職院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強校企合作

加強校企合作,對高職實習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有意義的。在實習中,高職院要持續關心學生,不能撒手不管。企業也要按照教育學和心理學規律,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實習生,通過企業文化教育實習生學會做職業人的同時也要學會熱愛生活,實現校企合作的雙贏局面。

高職院要選擇用工制度規范、社會信譽度高和企業文化濃厚的企業,讓學生在實習中鍛煉能力。企業也要注重實習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問卷、訪談、座談會等方式,對實習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分析原因,利用海報、健康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強實習生心理健康宣傳和培訓,每當實習生出現心理問題時,雙方能夠科學、及時地進行緩解和疏導。

高職院要創新校企合作體制,積極與企業工會協調,由工會牽頭,把實習生心理健康問題納入各級工會的工作職責范圍,開展企業心理健康宣傳等系列活動,及時掌握實習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五)加強家校合作

篇(7)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產生根源應對策略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競爭越來越激烈。現代社會中,不僅成年人要承受許多心理壓力,中學生們也要面對來自社會的種種壓力。這一切引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因此,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十分重要。現依據心理學理論,對目前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及現狀,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根源和塑造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對策等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

1、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對所教學生的了解和與同行的交流的得知,當前在中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如下不健康的心理:

1.1抑郁心理。這是中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失常癥,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有抑郁心理的中學生,經常會有焦慮情緒,內心孤獨而無助;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試失敗而感到痛苦和恐懼。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食欲不振、失眠、胸悶、頭昏等癥狀。因此,抑郁心理必須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高度重視。

1.2封閉心理。封閉心理主要是指中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不輕易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有這種心理的人表現為沉默寡言,喜怒哀樂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關閉性。留守兒童表現更為突出。封閉心理如長期得不到矯正,往往嚴重影響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造成彼此間的心理隔閡,影響人際交往,使學生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

1.3脆弱心理。表現為心理承受能力差,學習和生活中稍有不順,就會陷入消極的心境中,甚至以極端的方式來對待。在積極的方向上,他們自卑,意志力薄弱;在消極的方向上,他們自負,意志力畸形發展。現如今,獨生子女,在模式單一、思想統一、步驟統一的教育中,由于家長、學校包得過多,管得過嚴,從而造成學生依賴性太強。面對打擊,要么極端反抗,要么選擇逃避,離家出走不足為奇。

諸如逆反、猜疑、恐懼、任性、懶惰、冷漠等都是中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危害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發展。

2、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造成中學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極其復雜的,努力尋求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對矯正中學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幫助。目前,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有:

2.1中學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發育特點所致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發展的過度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提高。但同時他們又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的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情感豐富而強烈。但他們的情感帶有沖動性,意志較為薄弱,情緒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影響。再加上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師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心不足。由此致使許多中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發展。

2.2考試壓力過重

中考、高考時,有的考生頭昏腦脹,大腦一片混亂,嚴重考試失常。這些都是過重的升學考試壓力造成的。而這種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家長簡單粗暴地訓斥,嚴重傷害子女的心理健康。學校為了生學率,進行考試排名,給學生帶來緊張、不安甚至羞愧心理。這一切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2.3家庭因素

家長是學生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品行素養,文化水平影響孩子成長。而家長教育方式直接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如簡單粗暴教育方式讓孩子望而生畏。又如缺乏感情交流,使得孩子壓抑,委屈。這些教育方式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沉重打擊,有些學生因此變得內向、自卑、寡言,對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會。

2.4社會的復雜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現象更加復雜多變。的書刊、錄像、網吧、金錢的誘惑、讀書無用思想的侵蝕等等,對中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不法商不顧道德和良心,毒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許多學生在的書刊、錄像和黃色網站、暴力游戲的誘惑下,喪失了人性,跌進了萬丈深淵。

3、塑造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對策

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處指出:“學校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最適應的場所,學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并通過特殊問題的干擾和心理咨詢,轉變學生的行為。”具體而言,我們究竟應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矯正呢? 轉

3.1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充分利用政治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找出心理偏差,探討對策,制定矯正心理問題的計劃,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3.2 設立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堅持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可在學校成立心理咨詢輔導中心,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幫助,也可在學校設立心理問題信箱,及時解答學生心理問題,還可定時開通心理咨詢熱線,直接和學生進行心理交流,疏通學生心理障礙。

3.3 以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教師的心理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對學生公正無私的愛,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加強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

3.4學校教育應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學校要定期舉辦家長學校或召開專題家長會,介紹學校心理健康內容與方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介紹心理咨詢案例,分析中學生心理特點,指導心理疏導方法,也可以多進行家訪,與家長共同疏解學生的心理困惑。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展開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倍受關注。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師都已經認識到塑造中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社會上各種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課題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衷心希望能盡快探討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

參考文獻

[1] 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東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2] 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 国产 国语对白 露脸|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网|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www国产内插视频|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熟女无套内射线观56| 欧美一夜爽爽爽爽爽爽|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洲|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视频|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公交车被cao得合不拢腿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高潮| 天美传媒国产精品果冻| 各种少妇wbb撒尿|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