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環境設計專業就業方向

環境設計專業就業方向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26 15:35: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設計專業就業方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環境設計專業就業方向

篇(1)

關鍵詞:環境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知識經濟的日益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逐漸加快,高校肩負著培養具備較高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歷史重任。在現有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體制中,普遍存在重視理論研究、輕視應用實踐的問題。為了提升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使高校為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助力,我們有必要認真研究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問題。

一、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現狀

在目前的藝術設計相關專業中,環境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業方向。環境設計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其依托原來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逐漸發展起來,是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對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設計和整合的一門實用藝術。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重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戰略,各高校開始研究環境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1999年,一些高校開始擴招,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開始進入大眾化階段,諸多高校先后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到了21世紀,各大高校由于嚴峻的就業形勢,陸續開始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構建起較為系統的應用型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并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二、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原因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環境設計行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城市建設離不開環境設計,人類共享生活環境。現在由于過度開發,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問題日趨嚴重,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環境設計人才需求與日俱增,高校作為培養環境設計人才的重要載體,其地位不容忽視。目前,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高校進一步分化,教育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創造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另外,素質教育對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設計是一門具有前瞻性的綜合性學科,其能引導環境不斷向著最優化的目標發展。人與環境本身都在時刻變化,書本上的知識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學校只有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設計師的身份,處變不驚。環境設計師的角色是不斷分化的,其知識面要非常廣泛。學生個體具有多樣化特征,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確定不同的培養模式,對學生因材施教。

三、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取向

當前,中國的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應當確立向大眾化階段推進的發展戰略,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多樣化、特色化為方向,整合、優化環境設計專業教育。同時,以人和環境發展為主題,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培養高素質的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學校應綜合考慮專業方向設置、理論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等環節,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新時期的設計師要一專多能,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要愛崗敬業,在校學習期間要多實踐、實習,要深入社會、深入基層,要有切合實際的就業取向與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學生只有具有出眾的崗位適應能力,才能在未來的求職競爭中取得優勢。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養模式要注意與地方文化融合,培養出的人才應為地方發展服務。我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習俗各不相同,而環境設計本身就是解決自然與環境等問題,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環境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必須熟悉當地的文化特點、社會環境和自然條件,多解決實際問題。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民族文化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地方高校;改革

截至2016年,全國開設環境設計專業的高校超過300所。近年來,雖然人才市場對環境設計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在就業問題上,環境設計畢業生就業難度較大。從地方高校來看,為了滿足地方建設對人才的需求,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就需要突出地方特色,更好地支持地方發展建設。在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中引入民族文化設計理念,從培養專業基礎能力、突出專業培養特點的角度重新思考熟知的環境設計專業,明確人才培養的特色方向。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以擁有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的環境設計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將會成為必然趨勢。

一、目前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問題

通過對地方環境設計一線用人需求的調查,設計企業需要的是真正擁有實踐性設計能力的技術人才。實踐性設計能力包括基礎設計能力與滿足甲方特殊需求的特色性設計能力。目前,地方高校培養的環境設計專業的部分畢業生僅僅能完成基礎性環境設計,而不能完成特色性方案設計,這導致其進入工作單位后只能成為設計輔助人員,而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設計師。這凸顯出現有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專業特色不突出地方高校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突出藝術理論基礎和基礎創意啟發,缺乏民族文化設計意識培養。目前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偏重基礎設計能力培養、忽視民族特色性設計能力的問題。由于環境設計是應用型、綜合型學科,人才培養需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的培養需要貼合當地的具體需求,培養出具有民族特色設計能力的人才。2.環境設計教學模式雷同目前,一些院校的環境專業課程結構設置雷同,缺乏自己的專業特色。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藝術性、工程技術性、多學科交叉的學科,這要求教育者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要打破固有的藝術類教育方式。環境設計類學科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素質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嘗試。在完成基本設計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導入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的教學模塊,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突出設計基礎、融入民族文化,突出環境設計的教學特點,破除雷同的教學模式。3.環境設計與民族文化設計之間缺乏銜接環境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之間缺乏聯系,難以激發學生與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設計創造力。環境設計是涉及建筑、規劃、景觀空間、室內空間設計的復合型專業,但現有的課程體系缺乏與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學生掌握的是孤立、片面、零散的知識,沒有突出的設計主題將這些知識貫穿起來。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未能形成特色鮮明的體系。4.環境設計教學內容與地方人才需求脫節環境設計專業以往的教學模式相對死板,教學內容與地方實踐性設計項目要求脫節,使其成為高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如果僅僅調整局部教學模式和方案,沒有從具體的教學內容改革出發,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很難滿足廣西地區環境設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二、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法

為了滿足地方性環境設計人才需求,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育需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的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而有效保障教學質量。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可以通過民族文化設計教學理念研討、民族特色內容挖掘、教學方式探索、項目引導、教學內容服務地方、本科與碩士培養體系銜接、課程評價主體轉換等方面展開。1.在環境設計教學上融合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設計理念在環境設計教學理念中融合民族文化設計的教學理念,引導師生拓寬視角,從更高的設計層面看待環境設計專業,從觀念上打破以往課堂上僅關注環境設計專業基礎設計能力的弊端,而是將民族文化全面引入環境設計的整體教學,力求從過去強調課堂基礎設計能力的教學,轉變為將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統一,引導學生在不同民族性、地域性特點的設計項目中,學習與了解項目文化背景和地方用人單位的針對性實際需求,并運用到環境設計教學。2.在環境設計教學中修訂與之對應的特色教學方案環境設計專業要調整和修訂原有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在原有的教學課程中適當增加民族學、社會學等類型的教學課程,同時,在傳統環境設計課程中增加融合性專業設計內容(如,在教學內容中增加室內設計與廣西傳統民居室內裝飾的關系、景觀設計與特色城市風貌的關系等銜接內容),讓環境設計教學內容層次分明,教學內容覆蓋面更廣闊。在具體的設計教學模塊中,如園林設計、道路景觀設計、小型空間設計等,以民族文化設計作為教學體系建立的核心,教學內容圍繞如何將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特色與環境設計相融合來安排。教學方案的修訂,從內容優化與結構優化兩方面同時入手,讓學生從單一基礎能力人才向民族文化設計特色型人才轉化。3.采用科教協同的教學方式與手段,課堂傳授教學與民族文化設計類科研項目相結合地方高校教師的科研項目大多與民族文化研究相關,橫向設計項目亦是如此。環境設計教學采用科教協同教學模式,本身就有貼合地方文化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先天優勢。在教學上,教師要突破以往單一課堂講授教學方式的束縛,探究如何利用民族文化設計類科研項目為引導,指導學生參與地方實際項目的具體設計工作,通過具體項目的民族文化背景分析、講解、分工、項目小組合作設計等步驟,理解民族文化設計在項目中的意義,主動適應地方設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有效達到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服務地方建設的目的。4.課程教學形式上結合傳帶教學模式,民族文化設計理念貫穿教學過程環境設計教學本身具備模塊化教學的特點,課堂教學一般采用教師理論教學與課程設計課題研究的方式,教師常選用虛擬課題,要求學生完成相應作業。課程虛擬課題設置會出現課題設計細節不夠完善、項目設計場所環境背景信息不足、學生設計成果細節不夠、完成度不高等問題。在學生學習方面,學生研究精神與學習興致也有所不足,尤其是民族文化設計特點無法在設計中體現出來。目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無法一對一地對學生進行設計指導。此時,可以將高年級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引入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高年級學生選取畢業設計課題,依據其具有的民族文化特點,結合模塊化課程,引導低年級學生有目的地學習。5.以民族文化設計教育為核心,增強本科教育與碩士教育培養體系的銜接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涉及內容極其豐富的專業,其包含環境規劃、城市區域規劃、建筑學、民俗學等內容。單純四年的本科教育不足以涵蓋所有的學習內容。在本科教育中,教師要以民族文化設計教育為核心,將其融入專業課題模塊教學,為學生將來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提前指明研究與學習方向,做好特色體系培養的銜接工作。6.以民族文化設計教育為引導,建立以學生為主的新型實踐教學環節與教學評價機制以民族文化設計為導向,將其作為課程評價標準與評價基礎。課程成績評定由原來單純的教師評價轉變為學生評價為主體,結合傳帶型教學形式,教師與學生對設計成果共同完成評分,達到評分更客觀、更公正的目的,從而提高專業教學改革的效果。如,具體評分構成為:高年級學生作為項目組長評分占40%,小組公開答辯成績占30%,教師評分占30%。

三、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地方高校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意義

基于民族文化設計理念下的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其價值在于改變以往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僅關注本專業基礎設計能力的培養、忽視民族文化設計能力教育、人才缺乏特點、專業缺乏特色等問題。在人才培養層面,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培養與地方人才需求脫節的問題。以往環境設計教學僅僅從基本設計能力的淺層入手,無民族文化設計思維的設計教育理念。建立民族文化設計特色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增強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效果,突出地方院校專業特點,能夠促進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具體而言,培養具有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的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有利于環境設計專業適應當前地方環境設計企業的人才需求,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具有現實意義;有利于激發學生在學習和設計上加強民族文化與設計融合的設計探究意識;有利于明確學科特點和建立地方高校特色專業。推動教學內容與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的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改革,為高校服務地方提供了明確的人才培養方向。

結語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市場需求出發。在教學內容中,強調地域與民族文化特點,將民族文化設計理念貫穿教育內容體系的始終。運用融合民族文化設計的教育創新理論,探索地方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指導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斷增強環境設計專業相關課程教學的效果,最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設計能力特色型環境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體系,為環境設計專業與地方建設融合發展、樹立地方高校專業特色的目標做出積極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吳紅梅,陳若茜.民族文化元素與包裝結構設計融合的教學探討.中國包裝工業,2014(18).

[2]于超.論民族元素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滲透.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篇(3)

關鍵詞:景觀設計;課程改革;風景園林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68-03

1 研究背景

隨著霧霾橫行,室外環境日益惡化,人們對室外環境的關注與日俱增。作為環境設計的兩大方向之一的景觀設計專業受到了普遍關注。河南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于1999年開設環境設計專業,并于2007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3年環境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首次將本專業分為室內設計方向和景觀設計兩個方向。基于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背景,景觀設計專業存在較多特點,如教師和學生在對于色彩、構成、形體、手繪表現等方面,存在較為明顯優勢;劣勢在于理性不夠,基礎理論掌握較為欠缺。國內各大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構架整體側重于室內設計,對景觀設計專業相關人才的培養有許多需要研究探討的地方。

2 研究對象及內容

基于河南工程學院景觀設計專業建設這一背景,從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師資狀況、學生狀況、硬件設備、教W過程幾個方面,對新形勢下景觀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進行研究,以期對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2.1 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

對比學院景觀設計方向近幾年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2011級及以前專業方向尚未形成,13級以后分方向,專業方向日漸成型,15級授課計劃于13級授課計劃基本相同。通過分析對比兩則大綱課程、學分、課時數、理論與實踐課時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2.1.1 相關課程數量增加,得到重視

隨著就業結構的調整,學院在課程安排時對景觀設計方向有了大幅度的傾斜,景觀設計方課程大量增加,由原來的9門相關專業課增加到19門之多,學分績點和實踐課時數也有大幅增加,不可謂不受重視。

2.1.2 相關課程面廣,擴大專業知識廣度

2013年教學大綱中增加了建筑、規劃、生態學、施工等相關課程,是對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專業知識進行了補充,使學生對相關學科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有利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廣度。

2.1.3 局部課程設置不合理和重復現象

由于課程結構變化較大,局部課程設置不合理,重復現象時有發生。以生態學為例,環境生態學與景觀生態學在課程內容上重復較多,而且景觀設計專業教授這兩門課的老師基本一致,所以該課程可加以精簡,考慮專業相關性保留景觀生態學更為合適。

2.1.4 課程結構偏理論,弱實踐

課程構成中涉及到幾個專業基礎課程,景觀設計初步、建筑設計初步與室內設計初步,學生在學習中重在對專業形成一定的印象和手繪表達,實踐環節則沒有收到特別重視。

同時河南工程學院景觀設計專業是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下的一個方向,區別于理工院校的與規劃、建筑、生態學、土木等專業相結合的體系,也有別于農林院校與園林、植物、園藝、農學相結合的體系,景觀設計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就注定其偏藝術,重形式的特點,史論和構成等課程相對來說較強,而園林植物、植物造景、園林設計、園林工程、造價等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課程結構中基礎理論課程偏多,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欠缺。

2.2 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作為藝術設計學院下屬專業的一個分方向,景觀設計專業雖然有著相對來說豐富的生源,師生比嚴重不均。以2013級為例,環境設計開設5個班,其中景觀設計2個班,專業老師分布相當不均,環境設計教研室教師共計13人,其中園林景觀設計方向僅4人,其余均為室內設計方向。教師資源嚴重不足導致多數史論課程和基礎理論課以及計算機制圖課程仍由室內設計方向老師教授,不能很好地體現景觀設計教學的專業性。

2.3 硬件設施

作為藝術設計學院下屬專業的一個分方向,景觀設計專業處于剛剛半獨立狀態,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景觀設計植物方面缺乏苗圃基地、植物栽培日光溫室,而設計方面雖然已經在建工作室,但更多的是提供基本場地,對硬件的供應上仍存在較為缺乏。

2.4 學生狀況

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為藝術專業招生,擅長手繪表達,相比理工院校和農林院校學生在景觀設計、考研上普遍具有優勢,這一點是值得保留和發揮的;與此同時,藝術生比較感性化,在理論基礎的系統學習中又有不足,因此,應加強學生理論學習能力。

建筑、農林類院校的景觀設計專業注重從科學、技術、植物等角度進行設計,通常涉及的為體量偏大的規劃層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由于藝術學的背景和學科性質,主要以藝術設計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在景觀設計方面更多從藝術與美學的角度來把控,因而更偏重體量較小別墅庭院、花園等外環境設計。由于未受過系統的園林、園藝、建筑、城市規劃、室外空間設計等相關課程的訓練,沒有完善的理論知識控制、指導和管理規劃的實施,學生對空間尺度的概念相對模糊,難以把控較大的空間關系。

2.5 教學方面

教學方面由于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多為藝術專業出身,而學生也是藝術生,教學方面不管是課程安排還是教學重點,多側重與美學、藝術學的教學,而輕科學、數據等方面。

3 改進措施

3.1 培養目標精確定位,課程持續改革

景觀設計方向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大方向,通過確定培養計劃、明確課程能力目標,調整、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做好人才培養定位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1]。

3.2 師資力量培養,借助外部資源

針對景觀設計專業教師資源偏少這一問題,既可以引進新教師也可以采取外聘形式,補充教師資源。更重要的是,室內設計方向的教師資源豐富,有興趣和一定專業基礎的教師可通過進修、培訓等手段實現專業方向的偏移,這既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會促進教師進步,即所謂的教學相長。與此同時,還可以與土木學院教學相結合,實現專業知識面拓寬和資源充分利用。

3.3 學生揚長避短,專業素質全面提升

3.3.1 加強對景觀行業的認識和了解

很多學生對景觀設計行業缺乏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對就業專業傾向表現迷茫。缺乏對景觀設計項目設計過程、步驟的了解和掌握;對景觀行業的就業形勢了解和認識不夠;設計的基礎理論掌握雜而不全,更談不上精;缺乏實例項目訓練,使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2]。因此,在教學中應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就業信心。

3.3.2 充分利用設計表達優勢,計內容強調立意和支撐

藝術設計類學生圖面表達風格華麗,色彩豐富,但圖紙表達不規范,缺少科學理論支撐,流于形式,缺少內涵。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較為有限,在設計創意上缺少立意和支撐,只是簡單的功能布局設計和“填空”。更有甚者,學生甚至不能準確判斷一個設計案例的優劣。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色彩、表達優勢,在加強學生的理論教學的同時,強調設計案例的講解,避免課程內容空洞乏味,更能使之與表達優勢相互促進[3]。

3.3.3 加強溝通、協作能力培養

針對學生在項目設計過程中不主動同導師、與同學溝通,埋頭閉門造車等情況,在教學中應加強團隊合作訓練,在重視個人想法的同時,博采眾人之長,在協作中學會協調、分配和資源共享。

3.4 教學硬件改進與借鑒措施

3.4.1 借鑒農林院校

借鑒農林類院校加強教學硬件建設:開設日光溫室,配合植物學、花卉學課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開設苗圃基地,用于樹木學、苗圃、植物學、栽培技術、草坪學等課程,教學、科研、實習的基地;設立實驗室,使學生平時學習、作業,與教師研究、教學緊密結合。

3.4.2 借鑒理工科院校

借鑒理工科院校實驗室和工作室建設,教學結合城市規劃、風景園林設計、建筑設計、施工管理、概預算等課程,通過設立工作室、設計室、與土木學院相結合教學的方法,強化、豐富本專業。通過與土木學院相結合教學,實現教學內容多元化。

3.4.3 建設校外實習基地

要想提高學生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能夠更好地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學院應著重建設校內外實習基地,尤其是校企結合,真正實現學校“學的”與企業“做的”無縫銜接,真正實現產學研相結合。

3.5 教學改進

3.5.1 資源整合,充分利用

園林規劃類教師與藝術類教師相互學習借鑒,完善課堂內容和自我水平。充分利用院校其他專業優勢,例如土木工程學院師資,聯合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3.5.2 利用先進技術,實現課堂真實化、形象化、具體化

教學中可利用先進技術,實現理論課堂真實化、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植物造景、園林設計等課堂中采用Lumion、Sketch Up軟件,作為一個實時3D可視化工具,該能夠快速生成畫質優秀的圖像[4]。避免植物材料尺度空而不形象,學生不易把握等缺點,在短時間內通過自帶的大量素材,將真實的尺度和畫面展示出來,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輔助軟件。

3.5.3 教學形式多樣化

在教學過程中,形式單一會造成學生厭學情緒,在教學中采用微課、軟件、視頻、演示、實踐等教學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益于教師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并且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學院的工作室建設也應該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設計項目相結合,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也可以提升學生興趣,增加動手能力,更好地與社會需求相接軌,提升學生畢業后的適應能力。

3.5.4 依托大賽完善景觀設計課程體系

通過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大賽的評定標準融入了更多的行業規范、標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業規范標準,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也會越來越側重于方案的合理性、創意性與可行性。同時,依托大賽對學生平時作業、畢業設計也有良好的導向性[5]。

4 結語

景觀設計專業在藝術設計學院背景下的發展有許多特殊性和限制性,只有結合藝術類院校學科特點和社會對相關人才的培養要求,不斷完善和提高景觀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硬件設施水平、師資力量、教學科研狀況、學生學情,充分整合利用相關資源,加強相關院校交流,不斷引進先進模式和策略,才能順應發展規律,培養出理論與實踐兼優的人才[6]。

參考文獻:

[1]劉慶華,王奎玲,劉慶超,等.青島農業大學園林特色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現代園林,2015,12(12):969.

[2]劉 嵐.《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W報,2009(6):124~126.

[3]周玉明.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3.

[4]沙環環.Lumion軟件在園林植物造景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4,40(32):273.

篇(4)

1.1專業理論課程的建設

完整的專業基礎理論學習為學生的綜合性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依據,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解決實踐中面臨的問題,所以環境設計理論課程是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應用的基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既能幫助學生建立專業理論思維意識,明確環境設計專業概念,還可以實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轉化,培養其表達技能,其價值就在于促進學生專業理論思維的形成,加深其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在教學中的應用,要求環境設計理論課程形成本專業特有結構體系。但是,從相關調查結果來看,各院校的環境設計基礎課程基本上都是不對準也方向進行區分而統一培養的。這種教學模式不適合高校在短時間內培養環境設計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設計專業意識。因此,筆者認為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需要將其課程體系可分為兩大主要模塊,即以工作室為中心的實踐教學課程,以及專業理論教學課程。其中,專業理論教學課程應當包括專業可操作性的理論課程(包括電腦制圖、手繪制圖、空間設計等課程),以及專業認知性的理論課程(包括建筑史論、設計色彩、設計素描、設計史論等課程)。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設計理論素質,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意向表現和抽象解析能力,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單純描繪自然物象的學習。

1.2專業實踐課程的建設

建設以工作室為中心的實踐教學課程是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應用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學生進入實踐課程教學階段,本階段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致力于解決課程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側重實踐目標的執行。從環境設計專業未來就業的調查分析中我們看出,環境設計主要包括室內設計和景觀園林設計兩大方向,具體涉及居室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以工作室為中心的實踐項目課程體系正是依據環境設計專業對應的崗位要求,遵循本專業職業發展規律,以及相關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來制定的,它主要圍繞典型工程項目展開。首先,典型項目選擇是在結合室內設計和景觀園林設計兩大崗位群的崗位需求,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前提下,確定具有明確主題的實際工程項目。其次,結合工程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特征將其分為已實施、正在實施、未實施的工程項目三類。

2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在教學中的應用改革與創新

2.1調整課程結構,實現相關學科知識的融合

調整課程結構,實現相關學科知識的融合,減少重復也是目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的主要出路之一。在環境設計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應當結合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及課程特征,實現課程內容、結構、時間安排上的有機結合,逐步形成符合本專業課程的教學特點,積極推進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課程結構順序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各種相關知識串聯及互融理解的能力,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之間存在著很多相關聯的地方。因此,課程結構順序的調整有利于實現相關學科知識的融合,使學生能夠相互強化,最終靈活地運用知識,形成創造性思維,也決定了學生能否對各課程知識內容加以有效組織。為此,我們應更加關注設計類課程間的聯系,尤其要準確、全面把握基礎教育課程與環境設計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注重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

2.2改革與創新課程內容

針對傳統環境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課程內容不能適應專業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理論課程與技能課程比重不合理以及課程間內容的分離與重復等情況。因此,筆者認為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在教學中的應用,首先要實現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創新,具體來講應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充分認識到環境設計專業本身較強的應用性特征,讓本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盡快適應其工作崗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所以,環境設計課程內容的改革創新應根據市場需求適當的調整各專業課程比例,注重對學生未來就業能力的培養。例如,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將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中。因此,他們更希望能夠在晚上走出居室去放松心情,這時候就要求環境設計能夠關注對夜環境的塑造,做好亮化工程建設,為人們提供一個能夠享受夜生活的環境。再如,室內照明設計作為營造氛圍的最佳要素,也是環境設計需要重點研究的重要內容,市場上非常需要照明設計方面的人才,照明設計在室內外環境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而國內很少有院校開設這個專業。二是要結合目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的不合理之處,適當地減少基礎課程課時,增加和細化專業拓展類課程。例如,色彩構成、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這三門課程是目前很多院校將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基礎必修課程,這部分課程常分在不同學期、不同時段依次完成,在整個基礎課程中占了相當大的課程量,不僅會讓學生感覺該部分課程累贅重復,還會造成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不連貫的現象。所以,將這三門課壓縮,整合設計為一門課,并通過一次性完成三大構成內容的教學,重新修改教學大綱,壓縮整體課時,使之符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需求,在避免重復教學的同時,更有利于學生綜合性、系統性的掌握三大知識構成。三是增加專業選修課程,縮減技能類課程比重,在以往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專業選修課程一般較少,而技能類課程相對較多,從大二之后,基本以技能類課程為主,占大學整個課堂教學的三分之一課時,主要有計算機輔助設計:CAD、SketchUp、Photoshop、3dsMax,設計表現技法:馬克筆、水彩手繪表現。此外,目前的環境設計課程時間安排與課時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造成了誤導,讓學生錯誤地認為軟件學習及效果圖的繪制是設計師最主要具備的要素,使得他們由于理論知識不充分,設計思路狹隘,創新性不足等問題而不能在設計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風采。實際上,對于設計師來說,設計思維及設計創新才是設計的靈魂,軟件只是設計表現的一種工具。因此,應增加專業選修課程,減少技能課程的比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專業選修課設計要遵循學生興趣以及當今設計界的熱點和焦點,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讓學生能夠以一種宏觀的視角來對待本專業的未來發展前途。比如在本專業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增加建筑藝術與世界名園欣賞、詩詞鑒賞等人文素質教育類選修課程,以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設計人才。

2.3強化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目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實踐類課程比重小是一個普遍而突出的問題,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創造力的發揮。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建筑速寫實習、植物認知實習、外部環境測繪、工程與技術建造實踐、專業基礎實踐、設計師業務實踐等實踐環節。在具體的教學中應以實踐引導學生通過親身感受來理解創作過程,讓學生認識到環境設計專業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在未來就業中的重要性,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具體來講,可以從兩方面來著手:首先,將理論教學與學生的實地調研融于一體,加強實踐教學體系與課堂教學體系的融合,讓學生通過對現場調研發現問題,并能夠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最終找出相應的合理的解決措施,這種理論講解、方案設計與實地調研互動的教學過程有利于實現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對學生設計方法、設計能力的培養,改變了傳統教學單純側重不同空間類型設計規范和經驗的傳授的現象。其次,增加實踐教學課程和實習學時,實現實踐技能教育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教師應遵循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規律,根據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的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的環境設計課程體系,構成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體系,為其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提供依據。

3結論

篇(5)

關鍵詞:農林院校;環境設計;特色定位

一、特色定位的釋義及重要性

教育部相關主管部門曾指出:特色專業“應該是在專業建設的觀念上有獨特性,人才培養的手段上有新穎性,課程設置、知識和技能的結構上有科學性,產教結合架構上有獨創性”。[1]這一界定,是關于高校特色專業設置的屬性界定,其“四性”表述,對于特色定位的釋義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那么,什么是特色定位?簡言之,就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而言,特色定位就是與眾不同辦學風格、特點、取向的形成與確立,是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式和方向諸方面獨特性、新穎性、科學性、獨創性的個性展示。而就農林院校環境設計專業而言,特色定位應當以與農學林學關聯為辦學宗旨、以涉農涉林為課程設置原則、以培養寬口徑多用途生態環境設計專門人才為目標。對自身特色定位的權衡和考量要特別注重必要性、適配性和前瞻性,要與學校的辦學特色及專業優勢緊密銜接。在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愈來愈多的有識之士都清醒地認識到專業特色的重要性,都在充分施展自身優勢使專業盡可能辦出鮮明的個性特色。特別是一些冷僻專業、新辦專業和普設專業,為了吸引生源、提高社會知名度,尤其在專業特色上大作文章。據筆者了解,近年來,為了更好地謀求自身的發展,擴大生存空間,我國農林類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都在不同程度地嘗試打出自己的“特色牌”。為什么?這是因為,我國現有高等院校2845個,其中設置了設計類專業的學校有1947個,有400余所各類高等院校設立了環境設計專業。[2]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無論是就普通高校而言,還是就農林類高校而言,環境設計專業所面臨的競爭是何等的激烈!如果我們在專業特色上不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那么,下一個出局的就會是自己!

二、準確把握特色定位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特色定位應與本校辦學特色掛鉤

農林類院校一般都普遍堅持以“農”和“林”貫穿人才培養、專業設置、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全過程。在農林專業背景下,即使是非農學科,也要與農林學科相互交叉,彼此融通。“非農”而不“離農”,才是農林類院校非農林專業的生存法則。為此,農林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應著力從專業的交叉性、關聯性和延伸性上發力。即:其一、在課程設置上做到與農林學科有交叉。比如,我校環境設計系開設的生態室內設計、景觀植物等課程,就較好地體現了與廣義農學的學科交叉。其二、在本專業與本校其它專業的設置上做到相關聯。比如,我校的園林設計和室內設計的關聯就是非常緊密的。其三、在人才用途的覆蓋上做到相延伸。比如,我系主要是為社會輸送寬口徑多用途生態環境設計專門人才,而生態與農業則密切掛鉤。

(二)特色定位應與學生就業創業掛鉤

學生的就業率與創業成功率是檢驗教學質量的硬指標。農林類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只有緊密聯系學生就業創業所必須具備的實際才能與本領,做到因需施教,才能使自身的專業特色定位與社會需求緊密掛鉤。近年來,我系針對社會需求,以全面提高學生就業創業技能為目標,不斷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配強師資力量,開展學研產一體化流程化教學實踐,在全面打牢學生學識基礎的前提下,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實現了畢業生99%的就業率。不少學生還獨當一面,自主創業,取得了成功。

(三)特色定位應與教學資源優勢掛鉤

教學資源是師資、設施、科研、信息等各種資源的集合組合。農林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要辦出自身特色,就必須最大限度利用這些資源,使教師能夠施展自己的專業特長,設施能夠發揮它的最大用途,科研成果能夠得到有效運用,文獻信息能夠得到充分共享。我校的各種教學資源與“農”密切相關,我系辦學也緊緊依托這些優勢,在專業設置上堅持以廣義農學為學科支撐,體現涉農特色,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家具設計、裝置藝術設計、陳設藝術設計、公共環境小品、創意設計與推廣等方面的寬口徑高級設計人才。

(四)特色定位應與人才培養目標掛鉤

農林類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離不開以培養農業林業科學類人才為主,以培養其它與此關聯類人才為輔的基本定位。如同農口和林口需要大量法律、財務、商務、計算機等人才一樣,無論是涉農涉林的產業體系、商業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都無疑需要大量環境設計類人才。農林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特色定位,只要能夠使培養出的人才適應和融入涉農涉林的一切產業、商業和社會服務體系,并且學有所用,就算是正確的定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系確立了實現“三個取向”(即技術類人才、研究類人才、環境設計拔尖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較好地對接了學校培養農口類多用途寬口徑人才的既定人才培養目標,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

三、我校環境設計專業特色定位的嘗試與探索

近年來,我系在專業的特色定位上進行了一些可行的嘗試與探索,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主要有四點:

(一)緊扣農字,實現農學的關聯延伸

結合農業院校特點,我系開設了與“三農”密切關聯的專業課程。第一,新增新農村人居環境設計、環境公共設施設計等課程,使部分新增課程直接姓“農”。第二,將原有的數字化環境設計引入證書制度,與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的全國計算機技術認證(CAD)實現課程置換,學生學完此課程,經考試合格,即獲得全國計算機技術認證應用工程師證書(CAD工程師),以增加學生在農口領域的就業籌碼。第三,將原有的景觀設計概論和景觀設計,更名為生態景觀設計概論和生態景觀設計,在課程內容中加入生態學的部分,主要講述如何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景觀設計,將原有的室內空間設計1與2更名為室內生態設計1與2,主要講述如何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居住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這樣調整,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多地融入大農學范疇。第四,將原有的建筑設計拆分為農業建筑設計和城市小型建筑設計兩門課程,對農業建筑和城市建筑分別講述,這樣調整,確保了涉“農”的專業課程能夠獨立門戶。第五,開發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實訓項目,將項目教學貫穿于城市小型建筑設計、農業建筑設計、室內空間設計1與2、生態景觀設計、新農村人居環境設計、家具與陳設設計、光環境設計、室內外空間色彩設計、材料及施工工藝等課程的始終,這樣做,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實體設計的實戰本領。

(二)取人之長,做到定位的兼收并蓄

我系所堅持的特色定位的兼收并蓄主要體現在課程建設、校企合作和隊伍建設上。在課程建設上,我系貫徹一個“請”字。通過外聘教師,補齊本專業師資力量的短板,收納各方英才為我所用。在校企合作上,我系貫徹一個“聯”字。以搭建校企數字傳輸課堂等方式,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3DMAX)等課程的教學交流。將企業工作流程、施工過程等實時傳遞到課堂,使企業兼職教師在工作現場可直接開展專業教學,實現校企聯合教學。校企合作開發核心課程資源包,合作開發施工工藝、材料預算等虛擬實訓視頻,聚集設計案例、行業企業技術標準、設計素材、教案、課件、視頻、資訊等,依托學校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形成校企共建共享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根據社會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需求變化,按照多種職業崗位的從業技術要求,不斷更新相應課程的教學內容,構建融入景觀、建筑及室內設計行業企業技術標準的課程體系。在隊伍建設上,我系貫徹一個“精”字。即精訓師資隊伍,蓄積教學能量。一是發揮本校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的作用,建立環境設計工作室,使專任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施展。二是有計劃地選送優秀教師到有關高等院校、企業進修深造,吸收外校的教學精華。三是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在職博士研究生,進一步提高在任教師的學歷層次。四是爭取引進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更好地優化師資結構。五是進一步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與學術研究活動,使教學與科研比翼齊飛。

(三)人無我有,辦出專業的個性特色

通過多年實踐,我系力圖將本專業辦出姓“農”的個性特色。一是落實培養符合專業規范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積極探索構建學研產“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具體包括:以“知識學習”為主線的課程模塊;以“科研培養”為主線的創新基地模塊;以“生產實踐”為主線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塊。三個模塊按照學研產發展規律,整合成為環環緊扣的教學鏈,并依據該教學鏈制定全新的教學計劃,明確每個模塊課程的具體任務和要求。二是突出素質拓展,實施活動教育提量工程,通過課程展覽和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環境設計行業競賽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

(四)因需應變,對接社會的人才需求

因應人才市場需求,我系適時調整專業課程,具體表現在:一是與用人企業共同優化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實現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崗位要求對接,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設計流程對接。二是深化“項目+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小區景觀設計、新農村規劃、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生態旅游開發和城鎮化建設、居住與公共空間設計與施工項目為搭配,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專業設計工作室、實驗室和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通過“三引三進”,即將企業引入校園、將工程項目引入課程、將企業骨干引入教學團隊和教師進企業、學生進工作室、教學進現場,實現教、學、做流程化,推行“項目+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三是強化以參與、體驗、實訓為形式的實踐教學。加大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將學生畢業實習的時間確定為不少于3個月,將原有的9周更改為12周。同時將原有的采風與專業考查更名為傳統文化考查。主要對我國傳統民俗、民居文化等進行專業考查,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設計實踐。此外,還通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開發一批學以致用的實訓項目,引入企業及行業的技術標準,為學生營造生產性實訓環境。四是精選學生就業創業的練兵場地。在一些環境實體設計精品較多的大城市(如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設置一系列實踐活動基地,以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滿足學生高層次實習的需要。總而言之,農林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特色定位與生源、教學質量、就業率、社會知名度密切相關,與拓展藝術類專業在非藝術類院校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密切相關,與補齊補強農林類院校專業配置密切相關,是一個現實而且重要的課題,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對此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潘魯生.關注高等藝術教育———高校藝術類專業設置與調整面臨的形式與對策[J].設計藝術,2002,(1):6-10.

篇(6)

東北農業大學1948年創建于哈爾濱,是一所“以農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和食品科學為特色,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農業部省部共建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入選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二、報名條件

報名考生須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年度招生工作規定的報名條件。

學校組織的專業考試報名工作按照生源省份年度藝術類招生工作的規定進行。

三、招生省份

專業

考試方式

省份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校考

河北、山東、安徽、湖南、山西

聯考

黑龍江、遼寧

音樂表演

校考

河北、湖南

聯考

黑龍江

廣播電視編導

聯考

黑龍江、遼寧、安徽、內蒙古、陜西

四、招生計劃 專業

全國計劃

學費標準

科類

學制與學位

視覺傳達設計

90

9000元/年

文理兼招

四年,本科

藝術學學士

環境設計

60

音樂表演

44

廣播電視編導

60

8000元/年

備注:

(一)各省實際招生專業、科類、計劃數以各省級招生部門公布的招生計劃為準。

(二)音樂表演專業招收聲樂、器樂考生;其中聲樂只招收美聲、民族唱法考生,共招收20名;器樂只招收二胡、竹笛、揚琴、琵琶、中阮、嗩吶、笙、柳琴、大提琴、貝斯、打擊樂、古箏考生,共招收24名。

(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按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三個方向培養。

(四)環境設計專業按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兩個方向培養。

五、錄取規則

(一)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錄取規則

文化成績、術科成績均達到招生省份藝術本科錄取控制線,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到低錄取(河北、山東、安徽、湖南、山西藝術考生須獲得我校發放的術科合格證書)。

(二)音樂表演專業錄取規則

文化成績、術科成績均達到招生省份藝術本科錄取控制線,按照術科成績從高到低錄取(河北、湖南藝術考生須獲得我校發放的術科合格證書)。

(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錄取規則

文化成績、術科成績均達到招生省份藝術本科錄取控制線,按照文化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四)合格證書發放原則

學校確定校考合格人數不超過相應藝術類專業招生計劃數的4倍,按術科成績由高到低發放。

六、校考考點及時間

(一)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 省份

考點名稱

報名時間

測試時間

山西

太原師范學院(新校區)

2016年1月18日-19日

2016年1月21日

湖南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咨詢點)

2016年1月29日-30日

2016年2月1日

山東

青島市招生考試中心

2016年1月18日-29日

2016年2月16日

河北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2016年2月15日-16日

2016年2月18日

安徽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

2016年2月25日-26日

2016年2月27日

(二)音樂表演專業

省份

考點名稱

報名時間

測試時間

湖南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2016年1月26日-27日

2016年1月28日

河北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2016年2月24日-25日

2016年2月26日

七、校考科目和分值

1.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業:素描100分,色彩100分,總分200分。

2.音樂表演專業:專業主科140分,視唱30分,聽音模唱30分,總分200分。

八、成績查詢

1.考生于2016年4月初登錄東北農業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zsb.neau.edu.cn查看《2016年藝術類專業校考成績查詢通知》,憑高考考生號(14位)進行成績查詢。

2.2016年4月中旬向專業考試合格的考生寄送《東北農業大學2016年藝術類專業考試合格證》。

篇(7)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各項建設事業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對生活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要求教育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在此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是與社會、環境、人們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專業。因此,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環境設計水平。

一、我國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開展得相對比較好的是資金雄厚、科研設施完善、擁有強有力師資隊伍的名牌大學,和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發達城市。一般城市和普通高校還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目前,由于創業教育的基礎——創新教育的教育體系還沒有真正建成,一些學校的教學還秉承著一種繼承式的教學模式,依然以教師為主導,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上不符合創業教育的要求。由于環境設計專業在我國屬于新興專業,專業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與問題。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并不斷更新,才能真正為當今社會培養出環境設計專業需要的創新型實用人才。

二、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缺陷

1.環境設計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

一些高校雖然認識到了環境設計專業的重要性,但在人才培養上缺乏科學的定位。急于招生,但沒有做好辦學準備工作,在專業發展上缺乏明確的認識,沒有全面分析專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致使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難以合理安排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最終導致人才培養缺乏特色,實際效果欠佳。

2.環境設計人才培養上缺乏實踐

缺乏實踐是許多高校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最大缺陷。環境設計專業人才要想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需求,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能夠獨立完成設計工作。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參與設計實踐。但是,一些高校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設計實踐較少,學生難以得到充分鍛煉,難以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的設計靈感充分展現出來。

三、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策略

1.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定位準確

在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學校要高度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根據專業發展方向和人才的實際需要,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對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給予準確定位,選擇合適的培養方向合理設計專業課程,突出教學重點,把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發展與教學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有區別地進行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如,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有針對性地招生,重點選拔那些具有設計天分和設計能力的人才。

2.提高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

環境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具有科學精神的藝術。學生要想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良好的藝術素養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施工工藝、裝飾材料、設計造型等方面的基礎之外,還要把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與美學、藝術鑒賞、藝術設計等課程結合起來。如,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建筑方面的藝術設計,引導學生對其設計特色、設計風格、創新性和藝術魅力等方面進行欣賞,讓學生在欣賞中獲得感悟,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3.注重設計人才的實踐培養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學校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一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設計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創作出個性化的作品。學校要有針對性地設立相關課題,如某個小區的綠化設計、某個建筑的室內設計等,給出相應的設計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所學的設計專業知識設計出不同的作品,再給予客觀評價。教師要看到學生設計的閃光點,給予鼓勵,激發學生的設計動力和興趣。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設計靈感,在輕松的設計氛圍中擴展想象,激發創新能力,使作品更加富有個性,實踐能力也隨之不斷提高,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

四、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規劃

1.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是高校教學的基石,人才培養模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質量。目前,大部分院校將創新創業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程加入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要更加突出學生的差異性、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要重視實踐環節,增加綜合性實踐和實訓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熱情;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團隊精神,鼓勵教師以項目為導向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帶領學生進行合作研究;面向未來,為將來的就業和創業打下深厚的基礎。

2.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

教師要依托學校的現有資源,充分利用環境設計專業的優勢,打造適合環境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加強校企合作,開門辦學,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工作。學校要充分利用實踐基地與實踐資源,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讓學生到企業中,讓企業走進學校,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聯合校內外教師與企業代表,開展企業家與大學生的聯誼活動,從理論與經驗上增強學生創業的信心。在大學校園里積極營造科學、嚴謹、活潑的人才成長氛圍,有利于構建積極發揮人的創造潛能的有效運行機制,促進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工作的快速發展。學校還要打造創新研究學術氛圍濃厚的環境,定期舉辦各種跨學科、跨專業的學術論壇與學術活動,積極組織各類科技競賽、創業活動,通過多種方式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

3.創新創業教學評價方法與評價體系

全面推行選課制和完全學分制,鼓勵學生利用科技創新活動抵充學分,鼓勵學生中途創業,為學生個性自由發展提供足夠多的選擇機會。全新的教學思想、教育目標、教學結構與教學方法必然導致對以往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的改革,從以往重視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向如今重視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者并重轉變。弱化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減輕評價對學生造成的壓力。強調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診斷與分析功能,強調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的學習動力。改變過去以一元化的知識評價標準衡量學生的觀念,建立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人才評價機制和充分體現學生創新素質與能力的評估標準、指標體系,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不斷發展。

五、結語

在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和國家發展的戰略決策。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和成效,不僅關乎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更關乎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在此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妞网欧美|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免费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狂猛欧美激情性xxxx大豆行情| 无码爽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vr| 大地资源网高清免费观看|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内射少妇36p九色| 女人与公拘交酡zozo| 军训完被教官灌满精子男男| 国产第19页精品|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免费shipin|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自拍 另类 综合 欧美小说|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在线播放|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公车上拨开她湿润的内裤的视频| 特级欧美插插插插插bbbbb| 黑人刚破完处就三p|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