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全球能源危機的原因

全球能源危機的原因精品(七篇)

時間:2023-11-06 10:11: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全球能源危機的原因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球能源危機的原因

篇(1)

1 、新能源汽車定義

根據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的規定: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各類別產品。

2 、當前汽車行業發展中面對的矛盾

(1)能源危機問題嚴重

2003年,我國原油生產1.69億噸,石油進口1.19億噸,其中原油進口超過9000萬噸,原油進口量與2002年同比增長近30%。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受我國原油生產資源限制,不具備大幅增產的條件,逐年增加的供需缺口將使中國更加依賴進口石油。 據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石油需求量將超過4億噸,對外依存度將有可能達到60%。嚴重的能源危機正日益威脅著燃油汽車的發展。

(2)環保壓力逐年增大

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汽車尾氣已成為城市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通常在城市的CO總濃度中,汽車排放的CO比例高達90%~95%,而汽車尾氣正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3)能源危機引發的汽車行業結構變革

石油資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價格的巨幅波動,不僅對世界各國經濟造成了重要影響,更引起各國汽車產業的深刻變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車不再受到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燃油節約型汽車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

以上問題表明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當務之急,在全球能源危機之下,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廣受各國關注的新興產業,必將引領未來的汽車市場。

3、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

(1)雖然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剛剛起步,但是它代表著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不久以前,科技部電動汽車項目確定了以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三種車型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的“三縱三橫”的研局。這一思路有力的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當前市場上流行的能源技術分為三種: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不過,除了混合動力技術外,其他兩種技術大規模商用還存在很多技術難題。以純電力驅動為例,目前電池組的協同作業,充放電的次數,電池容量和重量都未達到大規模商用的技術要求。同時,工業化大生產和實驗室制造是兩回事,很多問題將在生產數量增長后逐步暴露出來。而燃料電池技術,因成本比其他兩項技術成本更高,所以難以普及。與此同時以氫燃料大規模驅動汽車還尚需時日。

(3)發展機遇,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發展是一個新的轉折點、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為了擺脫經濟危機低谷,搶占市場先機,并使自己在未來的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世界各大汽車企業共同的戰略選擇。

3、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1)發展中的機遇

面對全球范圍內日益嚴峻的能源危機和環保壓力,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都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提高產業競爭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手段。為抓住這一大好發展機遇,我國很早就開始了研發新能源汽車技術儲備。我國在“十五”電動汽車重大科研專項和清潔汽車科技行動攻關計劃的基礎上,在“863”計劃中又啟動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繼續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通過艱難的自主的技術攻關,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日益成熟。在混合動力汽車方面,我國可靠性、節油性能等方面進步顯著,依據不同測試方案實際路況運行節油10%至40%,目前混合動力汽車已經開始(下轉第65頁)(上接第94頁)始小批量進入市場了。在純電動汽車方面我國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北京奧運中心區使用的大容量鋰離子蓄電池客車,代表著當今國際純電動大客車的先進水平。我國制造的純電動轎車具有很高的成本優勢,已經開始小批量向歐美國家出口,國內市場需求也不斷加大。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我國的整車集成技術有了新的提高,無故障間隔行程與國外同步達到了3000公里,燃料經濟性優于國外同類燃料電池汽車,并取得了“新一代整車控制器”、“兩擋變速器”和“氫電系統安全性碰撞”等一批原創性的研究成果。

(2)面對的挑戰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迅猛。對此有專家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各地區在制定發展戰略時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據調查顯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普及缺少的不僅僅是配套的基礎設施,而且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動力技術是主要的制約瓶頸。制造生產出成本低、體積小、動力持續能力強以及使用壽命長的電池是化解新能源汽車發展難題的癥結所在。另外,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并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迎接產業化的到來。因為在混合動力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領域,國內企業的產品在可靠性和質量等方面均與國外同類產品存在一定程度差距,自主混合動力系統產品的總量還不足千套,需通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點推廣,爭取在3至5年的補貼期內增強自主創新力,以便順利進入大規模生產。最后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研究比國外起步要晚大約20年,因此即使我們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功,我們也不應沾沾自喜。而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清楚的看到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縮小與先進技術的差距。

篇(2)

近年來我國能源危機的問題日益凸顯,水資源問題也名列其中,解決我國的水資源問題已經是國家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在建筑工程過程中給排水工程設計與施工中要采取相應的節能技術。我國建筑給排水系統水資源浪費問題由來已久,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要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在對建筑給排工程施工過程中要積極考察施工場地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節能節水技術,促進建筑工程向著節能,環保,健康的方向發展。

給排水系統的含義

給排水系統是由給水系統和排水系統兩部分組成。給水系統是指通過管道及其相應的輔助設施,按照建筑用地及其生產生活的需要,有組織的將水輸送到用水地的系統。給水系統包括生活給水系統,生產給水系統,消防給水系統和中水給水系統。排水系統則是通過管帶及其相應的輔助設施,把生活和生產中的污水和廢水進行排除的系統。

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施工的重要性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建筑物拔地而起,人們的生活質量獲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能源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日益凸顯,前期我國為了實現經濟的發展沒有重視對環境和能源的保護,導致我國出現了能源危機的現狀,可以說,能源危機并不止是我國獨有的現象,能源危機已經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國面臨能源危機這一嚴峻現狀時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發展戰略。“節能減排”實施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能源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建筑工程作為耗能的主要行業之一,因此是我國實施“節能減排”的大戶。因此建筑給水節能節水施工是“節能減排”的重要表現。

建筑給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

1. 給水系統存在的問題

(1) 在設計時并沒有體現出市政管網余壓的價值:市政給水管網在給水時會有一定的壓力控制,如果這個壓力控制的好的話會起到緩解水資源浪費的情況。市政的供水管道是直接連接到住宅內部的,當貯水池低于地下層面時,市政管網的余壓則會變化成為負壓,這就很容易產生浪費現象。很多住宅在設計時并沒有根據市政管網的余壓進行相應的設計,這樣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情況的出現。(2) 對新能源沒有很好的加以利用:隨著現有能源稀缺現象的加劇,尋找新的能源已經是解決能源缺乏現象的必然措施。雖然在住宅中的能源上我們采用了很多新的能源,但是還有大部分的能源存在沒有合理利用的現象。新能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一方面會減少新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效果,同時不利于能源的最大化使用。

2. 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

(1)中水系統的力度推廣不夠:中水系統是將生產,生活區的生活污水或者廢水經過科學處理之后回用于建筑或者小區作為雜用水的供水系統。中水系統是我國節約用水的一個重要辦法,它在缺水的城市和淡水資源缺乏的城市普遍適用。但是由于技術或者施工場所的限制使得我國對這一系統掌握的還不成熟,我國的生活污水排量占建筑排量的首位,如果將這些污水進行科學處理代替自來水,那么將會實現水資源較大的節約,不僅是響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做法,同時也是擺脫我國水資源缺乏現狀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在我國中水系統難以推廣應用,導致我國生產生活污水并沒有達到重復利用的程度。

(2)水處理系統設計缺乏:合理的水處理系統不僅可以有效的處理生活生產中的污水,同時也可以從中節約其他的水資源。對于建筑工程內部的生活污水可以通過污水處理設備來代替化糞池,在經過處理之后在進行排放,這樣有利于水質的改善,這樣對于水資源的二次利用很有好處,但是我國的水處理系統設計缺乏觀念,導致水資源出現不必要的浪費。

(3)雨水資源沒有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有時會給我們很好的恩賜,雨水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水資源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并沒有對雨水引起過多的關注,導致這種恩惠之物最終的浪費。

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的應用

1. 提高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理解到,各個國家為了應對能源危機紛紛開發新能源,其中我們可以通過開發可再生資源代替不可再生資源投入使用是一種有效的節能措施。太陽能作為一種常見的,并且利用率高的能源要在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中廣泛應用。具體可以說通過 太陽能為用戶提供熱水,這樣可以減少電的使用同時也達到了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強市政管網余壓利用力度:工作水壓超標是導致建筑工程給排水系統中水電資源浪費的一個原因。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技術人員對不同地區實行分壓供水,達到給排水管道出水量達標的目的。

3. 加強對污水和雨水的利用率:在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對污水的利用率,同時也要考慮到對雨水的利用率,因此這就要求技術人員對污水和雨水進行凈化處理,通過科學處理重新投入使用。這樣不僅可以實現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還會減少污水和雨水對城市造成的不利影響。

4. 推廣節能節水給排系統配件及衛生器具:建筑給排系統的節能節水施工同樣需要相應的設備配件給予支持,因此設計人員要選擇適宜的節能配件及節能衛生器具,同時還要求技術人員對這些配件進行維修和檢查,保證管道的正常運行。

結束語

篇(3)

新能源概念

新能源又稱為非常規能源,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區別于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通常都可再生。而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通常不可再生,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核(裂變)能。新能源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太陽或地球內部深出所產生的熱能,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

解決能源危機,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相對于傳統能源而言,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儲量大、可再生的特點,對于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枯竭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球常規能源危機已經迫在眉睫,石油、天然氣、煤炭與核裂變能的廣泛投入應用使得這些資源載體將在21世紀上半葉迅速地接近枯竭(見表1)。化石能源與原料鏈條的中斷,必將導致世界經濟危機和沖突的加劇,能源危機遲早會爆發。解救全球常規能源危機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用資源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資源,進行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使世界經濟能夠持續發展。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實現經濟增長與保護環境的平衡將是未來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為此,“十二五”期間首要任務就是要培育和發展新能源產業,其中包括核電、水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與培育新興戰略產業步伐加速,節能減排與新興能源產業的戰略地位將愈加突出。

人才問題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

新能源產業近幾年迅猛發展,截至2009年底,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758萬千瓦和23萬千瓦,相比2000年分別增長了51倍和7.7倍。雖然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各省市都積極投入到新能源產業的建設當中,但在這蓬勃的表象后,由于資金、技術、管理等原因,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核心技術層次問題亟待突破。目前中國各產業過度依賴成本優勢,部分產業高度依靠外需市場,多數產業以加工制造為主,擁有自主技術比較少只有在技術角度真正解決問題,才能夠使新能源得以利用。二是短期內新能源還不能完全取代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據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的預測,目前所有新能源技術都不足以在所需的規模上取代傳統的能源結構。一項新的生產技術被廣泛采用,平均需要花費25年。到2020年,要達到我國已經制定2020年非化石能源使用達到15%的目標,這必然要依靠發展光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三是還沒有形成健康的產業鏈結構。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但存在嚴重追風傾向,產業鏈結構明顯不合理,而產業健康發展需要以健康的產業鏈為基礎。四是必須加強國際合作。新能源產業發展是全球問題,絕對不是一個國家自己可以做到的,但由于我國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發展階段不同,給新能源領域國際合作帶來不小的挑戰:技術轉讓以及美國征收“碳關稅”的可能,使中國不僅要付出巨大的商業成本,而且貿易摩擦加劇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之間的新能源合作。

以上問題究其本質仍然是人才的問題。據《科學》雜志報道,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提出了一個教育項目的執行計劃:用10年時間,投資17億美元“重新占領能源科學和工程前沿”。能源部官員表示,美國需要培育和準備更多的新人力資源,迎接即將來臨的清潔能源事業大發展。目前,國外許多大學都相繼設立新能源專業,如2009年澳大利亞政府在環境與農業發展方面總投資超過4億澳元。澳洲各大學也在力推工程、能源、環境專業,位于西澳首府佩斯的西澳大利亞大學和科廷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和石油工程這兩個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基本達到100%。這表明不僅僅中國,全球都面臨著相同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教育入手,大力培養新能源專業人才,否則這種狀況將嚴重制約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產業發展人才供給與需求差距懸殊,就業前景看好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可再生能源總量比重將提高到15%,2035年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到我國一次能源總量的25%以上。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大量人才從事相關產業。據專家估算,到2020年,中國將有幾十萬人從事風電產業,其中包括好幾萬專業人員;而核電按照一個百萬千瓦核電機組400人計算,到2020年30個機組,總共需要5000~6000個核專業技術人員。

然而,目前我國新能源人才普遍匱乏,而我國一些重點理工大學的教學資源優勢還未完全在新能源領域釋放出來,在新能源專業設置和科研人才培養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目前我國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了新能源專業(實驗室以及研究所是無法較大規模的培養專業人才的)(見表2)。而且大部分高校開設時間比較晚,相對而言,核專業比其他新能源專業成熟一些,但據統計,至2007年,全國也只有11所高校開設了教育部認可的核專業。盡管從2008年到2010年相繼有不少大學開始與新能源相關的專業,也有相當多的職業學院加入到了能源相關人才培養的隊伍中,但是這些新能源專業每年招生數量有限,加上四年的培養時間,除去出國、考研的學生,目前真正已經畢業進入新能源產業工作的專業人才為數甚少。

“智聯招聘網2009年上半年才情分析”顯示:隨著我國對綠色GDP越來越重視、新能源鼓勵政策和新的環保標準的出臺以及其他國內外的因素,新能源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會保持一個持續的增長。與需求相比較,新能源的人才供給并不樂觀。平均每個職位的申請人次呈下降趨勢,用人單位只能通過加薪來提高吸引力。從薪酬上看,新能源專業人才起薪從4000元起,其中,新能源技術類人才的月薪在7000~15000元之間。從就業職位上看,新能源職位集中在技術和管理,而且,越來越多新能源的空缺職位都被獵頭盯上了,一般都是幾十萬元的年薪。而統計顯示,2009年前6月,對月薪期望在6000元以上的大學生僅占6.22%;超過半數大專學歷的學生期望薪酬集中在1000~2000元;45.4%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01~3000元;研究生的期望薪酬多集中在3000~4000元,比例為34.3%,期望薪酬在2000~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另外博士及以上的學歷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

從中可以看出,新能源專業人才實際所獲得薪酬遠遠高于其他非新能源專業各層次學歷的畢業生,由市場供求定律可知,新能源專業人才屬于稀缺資源,供給量遠遠小于市場需求量,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及發展速度所要求的人才數目相比無疑是杯水車薪。據此,有關專家預測,太陽能、風電、生物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的相關專業人才就業及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篇(4)

“卡特里娜”打亂石油市場

卡特里娜颶風吹亂了全球石油市場原本的走勢,石油價格在8月份歷史高點上再創出70美元一桶的新高。之后,全球各個擁有石油儲備的國家開始向市場投放巨量儲備石油來平抑石油價格,油價應聲回落到63美元的價位,但是不斷吹襲美國的颶風和對煉油能力的擔憂推動石油價格再次強勁反彈,也出現了歷史上單日最大漲幅4美元的瘋狂。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認為“全球化時代第一次石油沖擊已經到來”。他認為颶風不過是一場“外來的沖擊”,相反,“2005年能源沖擊”的特點將是“內在的”,“是長期以來宏觀體系過度建設帶來的一個不幸的衍生物”,“這種內在產物將給經濟帶來系統性的危險,想要化解它需要很長時間”。卡特里娜颶風將作為“另一場能源危機的轉折點”載入史冊。

羅奇還認為,這一次與之前的“能源沖擊”有所不同。他特別指出了整個亞洲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在面對這場危機時將顯現出的脆弱性。他指出,中國和印度將受到“雙重打擊”。其一是“直接打擊”,這是因為經濟的顯著增長而高度依賴石油進口。“間接影響”則是因為亞洲、特別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國以能源消費為支柱。

美林公司的研究報告則指出,不管美國是否動用了能源戰略儲備,也不管是否有卡特里娜颶風,“對于油價都不會造成任何趨勢性影響”,因為這場能源危機主要是因“石油供給的減少和全球范圍內煉油體系的萎縮造成的”。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對全球經濟走勢真正的威脅來自能源供應和能源價格。近兩年的石油價格上升,基本上是強勁需求和對沖基金炒作造成的。卡特里娜颶風促使油價再沖70~80美元的機會大增。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報告中大幅上調了對石油價格的預測,將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2006年的價格預測從過去的45美元/桶提高到64美元/桶。并指出“石油泡沫在2006年破裂的風險相當高”。原因是經濟增長放緩將減少石油需求。美林預測在今后5年的平均油價為每桶45美元, 而德意志銀行則估計長期價格為38~40美元。瑞銀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則認為“可以確定長期的世界市場石油價格將會維持在70美元每桶的水平”。

高油價下的“中國增長”

在石油價格上漲水平超過了大多數國際投行原先的預期之后,它們紛紛下調了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摩根士丹利公司將對全球經濟2006年的增長預測從過去的4.1%下調至3.7%,同時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測從5.8%下降至5.5%。對中國經濟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從9.5%下調至9.3%,對2006年的預測從7%下調至6.7%。

謝國忠分析認為,通常情況下,當經濟活躍性降低的時候,泡沫就會破裂。如果全球經濟充分放慢的話,很多問題就會暴露出來,這些問題目前仍然被廉價資本所支持的經濟高增長所掩蓋。房地產價格高漲和相關補貼可以更好地解釋這些現象,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如此。他指出,中國對高石油價格免疫的原因在于來自政府部門對消費者的政策性補貼,還有是來自出口繁榮和流入房地產建設行業的熱錢所形成的流動性。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的零售汽油價格仍然是全世界最低的,因為政府部門控制了價格并強迫石油煉化商們保持低利潤率。公共交通費用也沒有大幅度上漲,主要也是通過政府控制公共交通公司來要求公司接受低利潤率現實。

安德森認為,如果注意到中國國內的零售價格僅僅是國際水平的一半,中國市場上這些零售價格將不得不上升,而且中國國內外的價格趨同已經開始了。他認為“中國的油價應該是和目前的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保持一致”,因此,中國的石油價格將會翻番。

雷曼兄弟也預告,若短期內油價仍居高不下,將觸發該行調低亞洲經濟增長預測,中國將首當其沖。雷曼兄弟指出,盡管油價是漸進式上升,不過從未停頓。亞洲政府在抵御高油價上采用價格控制和補貼措施,以保護私營機構幸免于高油價沖擊,但其“副作用”卻是導致數個亞洲國家的財政惡化,而且擾亂市場價格機制。

對此,謝國忠提出,中國應該進行結構性改革來創造平衡發展的基礎。中國必須減少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將國有資產的所有權真正賦予大眾,改革教育和醫療體制,將房地產價格控制在普通大眾可以接受的范圍。這樣才能真正促進中國經濟轉向依靠消費的模式上去,這也是中國經濟長遠發展之道。

投資中國哪些市場

德意志銀行發表投資報告稱,該行看好受益于政府新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自然資源板塊,并建議增持在中期會保持穩固收益率的內需型消費品和服務業板塊股。該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促使政府開始重新考慮國家發展目標,強調持續性發展。他指出,中國對國內自然資源的依賴逐步減少,而且國內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自給率從十年前的近乎可以完全自給自足下降至近幾年的六成左右。他表示:“政府已開始實施全新的增長戰略,從過去主要追求短期內經濟最大的增長轉變為強調可持續性發展。自然資源的價格正逐步放開,并慢慢接近國際水平,這也將成為政府新增長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

安德森在對中國企業的邊際利潤進行深入研究之后認為,盈利能力快速膨脹的時期已經過去,但在絕大多數行業的邊際利潤仍然十分豐厚。他還指出,“在中國市場上,過剩的生產能力、對能源的過度依賴和投資導向型產業中的邊際利潤遭遇了強大的壓力,出口和消費導向型企業的邊際利潤則相對穩定。”所以,“重工業――特別是增長過熱和投資過剩的行業,比如汽車和化工――都了邊際利潤下降更多的業績報告,但是輕工業中的邊際利潤走勢幾乎看不出來下降的傾向。”

篇(5)

為什么現在要強調綠色發展?就是要應對資源能源日益短缺帶來的挑戰,通過綠色發展達到節約資源能源的目的。這不僅是中國的課題,也是世界各國的課題。最近若干年來,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強調綠色發展。歐盟在2013年前擬投資1050億歐元支持歐盟地區的“綠色經濟”,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保持歐盟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美國奧巴馬上臺后就推出了“綠色經濟復興計劃”。日本在其綠色經濟方案中提出,要擴大綠色經濟市場,對環境友好型企業實行零利率的貸款政策,創造100萬個新的綠色就業機會。韓國提出了“低碳綠色增長戰略”,實施“綠色工程”計劃。這反映了世界各國對資源能源矛盾日益深刻的認識。

應對全球環境危機的需要

全球環境危機集中體現在全球氣候變暖上,現在世界各國正在采取一些一致性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在過去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全球平均地表氣溫上升了0.3℃~0.6℃;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8℃~4.0℃。關于全球氣候是否變暖還存在爭論。如國內一些學者認為綠色低碳發展是西方國家的一個陰謀,我們沒有必要隨著這個陰謀起舞。這其實不是一個陰謀,而是一個陽謀,各國都在公開博弈。有的人說,全球是不是真的變暖未可知,也許以后還會變冷。也有人認為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造成地球變暖最重要的原因。其實,二氧化碳只是當今世界用來解釋地球不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工具或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是要解決地球資源和環境不可持續的問題。不管以后地球是否變暖,只要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多數人認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遇到了問題,即使地球以后變冷了,假的也變成真的了,因為新的綠色低碳規則、秩序和觀念由此形成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歐盟要收航空碳稅,美國2020年后要收碳稅,很難擋得了。這是一個大趨勢,而且他們占據了世界道德高地。

強調綠色發展,實際上是應對全球環境危機的必然選擇。事實上,全球環境總體上在惡化。地球變暖只是環境惡化的一個方面,最主要的是現在自然災害頻發,海嘯、地震、水災、旱災年年都有。工業污染已經擴散到南極;大批原始植被被破壞,大量生物物種遭到滅絕;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人類自身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的《UNEP2009年鑒》指出,全世界每年產生超過20億噸廢物,發達國家每人每天丟棄的固體廢物達1.4公斤。與水文氣象相關的氣候災害如暴風、洪水、干旱自1950年以來發生頻率顯著增加。2000-2007年,這些災害發生的頻繁度以每年8.4%的速度增長。至少25個國家的整個森林系統幾乎完全消失,另外29個國家的森林系統退化了90%。

近年來,中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比如霧霾等空氣污染,已導致一些外國人不愿來中國工作,即使來了也要求很高的補貼。我們如果出國,一回國下了飛機之后,就能感覺到空氣明顯不一樣。中國環境規劃院估計,在中國13億人口中,每年有40多萬人因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而死亡。水污染也很嚴重。還有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據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調查,中國37%的國土遭受水土流失之害,年均土壤侵蝕量達45億多噸,是全球年侵蝕總量的1/5。近幾年,環境頻發,比如四川德陽什邡事件、江蘇啟東事件等,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原來很多人沒把環境太當回事,現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好的環境,環境的價值日益凸顯,對環境破壞的容忍度越來越低。

應對全球經濟危機持續的需要

2008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還沒有結束。要走出危機,需要有新的技術,尤其是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的突破,也需要有新興產業的成長或新增長點的形成,而新興產業中有些就屬于綠色發展方面的產業。

全球經濟危機演化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金融機構破產,如雷曼兄弟破產;第二個階段是債務危機,如希臘等“歐洲五國”的債務危機;第三個階段是國際貨幣體系危機。目前尚處于第二個階段。危機為什么呈這種演化趨勢?因為危機剛開始爆發時,一些金融機構資金鏈斷了,虧損破產。虧損破產怎么辦呢?政府發債來救這些金融機構。政府救到一定程度后結果把自己也救進去了,出現財政收不抵支。在出現債務危機后,政府最后還有殺手锏,那就是印鈔票。鈔票印多了,就會出現貨幣體系危機。

危機何時能走出來,主要看兩個條件是否具備:一是技術變革是否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制度變革是否取得重大進展,制度變革包括全球治理結構改革以及主要經濟體的制度變革。每一次危機都會帶來一次技術革命,現在正在醞釀新一輪技術革命。新的技術革命主要體現在新能源技術、節能環保技術和信息技術等方面。新能源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的發展,就屬于綠色發展的范疇。這場危機要走出來,還要靠綠色發展。通過綠色發展培育新的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說綠色發展也是應對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的需要。

應對經濟增速下滑挑戰的需要

中國過去30多年 10%左右的持續高速增長階段已逐漸結束,現已開始步入中速增長階段,10后可能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這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大勢,也是各國工業化城鎮化達到一定階段后的規律性形象。具體說,2014―2020年GDP平均增速可能是6-8%,2020―2030年GDP平均增速4-6%,2030年以后則可能是2-4%,就像當今多數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速增長階段轉換。

經濟增長階段轉換后,中國經濟的出路在哪?其中一個重要的出路是發展綠色經濟。通過發展綠色經濟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競爭力。

篇(6)

油價居高不下是罪魁禍首,有關專家認為,如果原油價格還是一年半以前的水平,美國的航空公司就能賺到很多錢,可是目前航空公司的燃油開支一年內增加了50%。

前幾個月瘋狂飆升的原油價格,不僅讓航空公司損失慘重,也讓普通美國人在高油價的壓力下減少出行、盡量節約。

卡特里娜臺風之后,國際原油價格一路瘋漲,一度超過每桶70美元的價格。隨后,國際能源署26個成員國即決定在未來30天里,釋放總量為6000萬桶的戰略原油儲備,以彌補颶風造成的損失。國際原油價格應聲下跌,截至9月16日,紐約油價已經跌至63美元左右。

70美元,很可能是目前國際油價的最高限。

油價到底漲多少 70美元成心理底線

一場卡特里娜颶風,讓美國人對油價高漲再次有了新的體會。“卡特里娜”颶風登陸時,美國全國的普通無鉛汽油平均每加侖已經升至2.6美元左右,隨后,美國汽車協會報告,油價升至3美元以上,有些地區的加油站的最高標價甚至已經接近6美元。

油價“瘋漲”已經對美國人的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一年前,一輛小汽車加滿一箱油只要29美元,一個月前也只要36美元,而卡特里娜臺風之后則大約需要44.5美元。由于油價太貴,許多美國人只好對每年利用年底前的最后一個長周末——秋高氣爽的勞動節周末開車外出旅游的傳統忍痛割愛,節日期間美國公路上明顯比往年冷清了不少。

油價頻頻高漲,而在卡特里娜颶風到來之前,美國對于高漲的油價并無太多非議。國際上也一度傳說油價可能要漲到100美元,甚至130美元。

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發生兩次石油危機以來,美國大力調整的能源戰略在此次原油漲價之前得到了良好體現,目前,美國在提高能效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使其抵御石油市場沖擊的能力明顯增強。比如,目前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比1979年翻了一番多,而石油消費僅比當時增長了9%。1980年石油消費支出占美國GDP的比例高達8.5%,90年代中期這一比例降至3.1%。盡管近年石油價格飆升,去年和今年的比例也僅上升至4.2%和4.8%,約為1980年的一半多。

因此,石油價格高升對美國經濟負面影響無疑也低于25年前,目前美國經濟對高油價的承受能力也應該高于當年。

然而,一場颶風帶來的不僅僅是讓美國損失了大約10%的石油提煉能力,也露了美國對于油價的心理底線:70美元。一旦超出這一底線,美國就會坐立不安,出手干預,如同此次。

美國的戰略儲備石油目前已經達到儲備能力的極限7億多桶。商業原油儲備還有3.2億多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30萬桶。總共10多億桶的原油儲備無論從心理上還是事實上應付“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的破壞,應該沒有什么大的問題。關鍵問題在于,近1/4個世紀以來,美國的石油公司出于自身利潤等多方面的考慮,沒有增加任何石油提煉能力,這本來就是導致美國汽油價格持續上升的原因之一。

美國心理底線 決定油價走向

如果70美元是美國的心理底線,那么很可能也是全球原油價格的心理底線。從某種程度上看,美國對于油價的態度,基本決定了國際原油走勢。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同時美國本土上具備世界最大的石油儲備能力和增產潛力;美國的大石油公司在世界上影響最大,掌握了不少海外的開采權;世界石油生產和貿易游戲規則的制定過程中離不開美國公司的參與。如果高油價對美國不利,美國完全有能力,而且只有美國有能力干預市場,壓低油價。早在2008年,美國《商業周刊》就載文提出,應靈活使用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將其作為可對付油價震蕩的經常性對沖工具,而不只是用以應付極端緊急的情況。美國到底能忍受油價繼續攀升到什么水平,對判斷未來油價的上限極具參考意義。

供需關系是油價變動的基礎因素。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目前每天石油消耗量超過2000萬桶,其中2/3依靠進口。歷史表明,每當美國經濟放慢腳步,國內石油需求出現下降跡象之后,國際油價就會應聲回落。

論到需求,近年來,美國不斷提高戰略石油儲備,已經達到7億桶這一儲備能力的極限。在前一陣國際油價高漲時,美國不僅沒有動用儲備來平抑油價,反而繼續增加儲備。即使不是囤積居奇,至少也給高油價“火上澆油”。

此外,美國還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大規模商業性開采石油的國家,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大約為220億桶。直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石油產量一直雄踞世界首位。后來出于保存國內資源的戰略目的,美國逐步減少國內石油產量。1973年美國的平均原油日產量為920萬桶,而2008年僅為574萬桶,降幅竟達四成。由此看來,短期內最有潛力迅速提高石油產量的,恐怕非美國莫屬。

現實的國際石油市場上,油價的大量交易是以期貨形式進行的。油價高漲以來,過去很少涉足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的大型對沖基金也開始在油市上興風作浪。有報道說,至少50家對沖基金染指石油期貨交易,所持頭寸已接近交易總量的15%。這些大型對沖基金大多來自美國。

歷史表明,美國對于國際石油價格確實有著部分的決定作用并且,也確實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或經濟利益操縱過油價走勢。因此,國際油價此前的高漲和現在突然的下跌,都和颶風帶來的70美元油價有很大關系。

價仍是雙刃劍 美國也難獨善其身

從目前情況看,高油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對美國經濟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甚至還是美國石油企業大發橫財的好機會。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是美國在有意催升油價,這不僅僅是為本國石油公司的利益,也是想以此為武器,遏止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

不過,高油價對美國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美國經濟發展模式畢竟是建立在廉價能源基礎上的,上世紀的石油危機也讓美國吃了苦頭。雖然如今美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已大大減輕,但油價過高畢竟也會對美國經濟帶來種種不利影響。

不久前,西方八國集團財長會議上,與會者已對高油價的不利影響表示關注,呼吁歐佩克增產,遏止油價。如果油價再次出現暴漲跡象,西方國家也很可能聯手干預。

就在“卡特里娜”颶風席卷新奧爾良之前兩天,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就已警告了“全球化時代第一次石油沖擊的到來”。他預測,颶風不過是一場“外來的沖擊”,因為這樣的沖擊給這個國家“穩定的經濟帶來的影響是可以預知的,即經濟增長短暫減弱后,隨之而來的是溫和復蘇”。相反,“2008年能源沖擊”的特點將是“內在的”,“是長期以來宏觀體系過度建設帶來的一個不幸的衍生物”。

羅奇解釋說,不同于外來沖擊的是,“這種內在產物將給經濟帶來系統性的危險,想要化解它需要很長時間”。

他還指出,格林斯潘時代的聯邦儲備委員會“為這一內在沖擊埋下了伏筆”,而卡特里娜颶風將作為“另一場能源危機的轉折點”載入史冊。

受到格林斯潘政策的鼓舞,美國消費者過度消費能源,正是這樣的揮霍引發了這場“內在的沖擊”。除了這場內在能源沖擊以外,不動產泡沫的破滅和美元危機,“比能源危機還要令人擔心”,“它們會給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帶來威脅”。重點在于,這場“石油沖擊到底能持續多長時間”,此外還要看它“是否會給金融市場帶來嚴重影響”。

篇(7)

關鍵詞 生物質;能源;環境

中圖分類號 TK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101-0225-01

社會的經濟發展進步離不開能源,能源就像是一臺發動機,推動著社會的經濟發展,提高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伴隨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要也在迅速增長,能源危機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影響到人類的正常生活。此外,化石燃料的燃燒還會生成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造成溫室效應,其他燃燒產物也會漂浮在空氣中發生各種物理化學變化,不僅會對大氣造成污染,還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不管是從能源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看,找到合適的能源來代替化石燃料,已經成為全人類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1 生物質能利用概述

生物質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能源,一直以來都被人類用作生活燃料。最早利用生物質能的方式是直接燃燒,這種生物質能利用方式到現在仍被廣泛采用。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化石燃料大量投入使用,由于其能量集中,生物能現在已經基本被化石燃料取代。就整個現代化國家來說,生物質能在所有正在利用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小于3%。由于社會、經濟原因,許多發展中國家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著對生物質資源的嚴重矛盾:使用過度和供應不足同時存在。

1987年,全世界消耗的的一次能源約有12.5%為生物質能源。以生物質為能量來源,經濟性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另外還有環境保護的原因。生物質能源轉化裝置有的組裝起來很簡單,而且費用低廉,小規模使用效果很好。生物質能源是生長在土壤中的,不需進口,若能對生物質能源規模化利用,那么為規模化利用提供原料的農、林相關產業還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也不失為經濟發展的好機遇。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燃燒生物質能源所產生的污染物較少,更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對生物質資源的商業性開發利用還可以解決固體廢物的處置問題。

2 世界各國(地區)生物質能應用現狀與前景

2.1 國外生物質能應用現狀及前景分析

2.1.1 美國

總體而言,在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方面,美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世界領先的位置。美國比發展中國家更早提出綠色電力的概念,自1979年就應用生物質直燃技術發電,那時候總裝機容量就超過了10000 MW,單機容量達10 MW~25 MW。據有關媒體報道,美國目前有380多家生物質發電廠,主要建設在造紙廠和木材廠周邊,這些工廠大部分地處偏僻,但是能提供近十萬個工作

崗位。

2.1.2 歐洲

歐洲森林資源豐富,大部分歐洲國家的生物質資源開發都是從利用木材為主的,其起步較我國早,而且政府重視程度高,市場化較強,并且有大企業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生物質能的主要利用使用方式有燃燒供暖、發電和轉化為生物柴油等三種,在這三種中,以供暖最為主要。

芬蘭的生物質資源利用方法主要是建立燃燒站,小規模的燃燒站供熱,大規模的燃燒站則熱電聯產,生物質能源占全國年能源總消耗量的百分之二十。

瑞典主要利用木材開發熱電聯產產業,其工藝技術水平世界領先。最為典型的是瑞典的熱電聯產產業市場化運作能力很強,燃料市場非常活躍。

丹麥在生物質能源的利用上主要采用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丹麥的BWE公司在秸稈燃燒發電技術方面率先研究開發出了可行性方案,如今在仍處于世界上秸稈燃燒發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德國在生物質柴油方面不僅技術成熟,而且得到政府扶持,是生物柴油的最大生產國。目前,德國擁有1兆瓦以上的生物質電廠350家,有數十萬家庭使用的供暖器、發電機是以生物質直燃技術為基礎的。到2030年,德國的能量消耗有17.4%來自生物質能。

2.1.3 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巴西主要用甘蔗來制造乙醇,巴西每年生產的甘蔗中,有約50%用于燃料乙醇的生產。生產出來的燃料乙醇,有約50%摻入汽油中使用,另外50%則作用于直接替代汽油燃料。巴西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產和消費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出口國,巴西生產的乙醇有百分之十五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

2.1.4 印度

印度很早就開始使用沼氣,早在1897年就有使用沼氣照明的技術存在。印度在l975年開始就啟動了國家沼氣開發計劃,截止到2008年在農村地區建成了沼氣池450多萬座,許多農村家庭沒有通電,此舉為數十萬家庭提供了炊事燃料,同時還解決了照明問題。

2.2 我國生物質能應用現狀及前景分析

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在我國很早時候就有了,比如利用造紙廠、制糖廠的廢料發電,還有最近幾年開展的垃圾發電技術。但是生物質發電的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水平,比起歐美等發達國家還有明顯不足。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生物質能源的利用上做過很多研究,他們承擔了“1 MW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項目的研究開發,是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此項研究的成套裝置己經正式投入商業化運營,產品一度出口到泰國、緬甸等國家。這標志著我國的生物質能氣化發電技術已經成熟,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其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世界銀行對我國的生物質能氣化發電技術在中國的推廣速度之快很是驚訝,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技術是生物質能利用的又一有效技術,通過國家政策扶持,這項技術在我國也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隨著2006年12月山東投產了第一個秸稈直接燃燒燃發電技術項目,作為秸稈規模化發電示范項目,帶動很很多相關產業。比如秸稈直接燃燒鍋爐、輔機、等相關發電設備的廠家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并有數家骨干企業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總的來說,我國開發生物質資源具有很大的潛力。隨著國際上化石能源的使用面臨很大的危機,我國發電用煤供應緊張,我國也加大了對研究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的支持力度,比如加大研究投資、加大建設力度等。我國在生物質能源的利用上要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加大對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研究力度,制定出符合現階段國情的扶持政策,加快我國生物質能源發電技術的規模化、產業化、商業化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曾麟,王革華.世界主要發展生物質能國家的目的與舉措[J].可再生能源,2005,02.

[2]張鐵柱.我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J].農村電氣化,2011,08.

[3]高立,梅應丹.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J].生態經濟,201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野花香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版|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色屁屁www免费看欧美激情|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成人爽a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顶级欧美熟妇高潮xxxxx|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麻无矿码直接进入| 国产freexxxx性播放|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 樱桃视频影视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大黑bbb| 少妇内射视频播放舔大片|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官网第二页| 日本乱妇乱子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少妇激情艳情综合小视频|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三年片高清在线观看大全|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黑人大荫道bbwbbb高潮潮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