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08: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內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現代設計藝術 傳統文化 傳承 創新
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傳統和文化身份的歸屬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不僅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層面,甚至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股文化全球化的趨勢,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沖擊。各個國家逐漸意識到,不論民族,企業、還是個人發展都離不開自己所歸屬的文化身份,并且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互動中,文化傳統和文化身份的力量日益突出,只有在民族文化與全球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始終保持民族經濟、文化的獨立性,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和經濟立場,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對文化身份的關注不僅僅是設計者應對發達國家強勢文化的策略,也是設計者構建民族特色的視覺文化責任。任何設計活動都是在特定的時問和空間里展開的,設計在它出現的同時,其本身就具有歷史和地域屬性.傳統價值觀念的回歸讓人看到了不同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性和多樣性。
二、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與內涵
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隨著具體的事物通過視覺表現出來,如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秦磚漢瓦、京戲臉譜、皮影、中國漆器、漢代竹簡、甲骨文、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如意紋、祥云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鳳眼、彩陶、紫砂壺、中國瓷器、國畫、敦煌壁畫、石獅、唐裝、筷子、漢字、金元寶、如意、八卦、剪紙、泥塑、木版年畫等,傳統文化元素包羅如此之廣,正是設計師們吸取營養的沃土,也是現代設計在中國急需的養料。在我國有著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設計師從中獲取的設計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
我們一直強調要和西方接軌甚至對話,這種接軌是要求有自己的東西,要有本土的文化內涵在里頭,否則只是東施效顰,讓別人恥笑而已。傳統影響設計原則,影響設計師和受眾的思維方式,影響設計的形式體系,影響設計的評價標準,設計無時無處不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盡管有些現代設計師尤其是那些具有前衛意識的設計師,時時聲稱要拋棄任何傳統,認為自己的作品是"無傳統"的,但實際情況不可能如此。設計從來就不是可以恣意作為純個人行為。從媒介、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面的顯性傳統到對設計認識的文化心態、思維方式、審美觀點等隱性傳統,影響著每一個設計師,現代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都無法完全使自己脫離傳統。
香港的著名設計師靳埭強之所以走向成功,不僅因為他有一流的設計意識和頭腦,也由于他在設計中加入了許多很中國化的東西,如中國古錢幣、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他將浸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加入一些現代的調味劑呈現出來。他就這樣一步步地跨向了世紀一流平面設計大師的行列。
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精神實質:關懷人本。西方文化是以宗教為主導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卻具有深厚的人本主義色彩。盡管中國古代禮儀中存在各式各樣門類繁多的宗教祭祀等儀式,但神學始終不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傳統文化更關注人,更關心蕓蕓眾生的生存狀態和生存需要。中國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萬物中最靈、最貴者的思想。如《尚書?泰誓》中說:“惟天地,萬物之母;惟人,萬物之靈。”子曰:“仁者愛人”,“泛愛眾而親仁”,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禮記》也出現了“天下為公”的理念……,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很在程度上來說是關注人生的文化,而這在世界文化體系中都是十分珍貴的。其中有很多關于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討論,提倡對人的關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精華。這一點,與我們當代社會提倡的以人為本和民主民生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極強的時代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諧。“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天人合一”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待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方面關系的時候,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和諧放在了首位。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即把自然與人看作一個統一、平衡、和諧的整體。主張“道法自然”,即人們要順從自然,回歸自然,把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懲罰減少到最低限度,尋求人類理想的生存空間。
三、如何使中國的設計更具民族性和傳統文化的特性,這是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俗語說:“根深才能葉茂”,中國目前的設計借鑒甚至抄襲西方的很多,這只是一種盲目的拿來主義,我們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的設計觀念,而無需從形式上去照搬,這種照搬只會越來越失卻本土自己的東西,跟著別人的步伐走。探索本土文化的內涵,找出傳統文化與自己個性的碰撞點,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這才是設計本土化的精髓所在。日本設計大家福田繁雄先生曾經指出:“設計中不能有多余”。從這個觀點中不難看出他的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的“恰倒好處”有某一個共通的契合點。日本的設計運用傳統的理念,現代的元素和構成手法,走在了設計的前沿。這不能不值得中國的設計師學習和借鑒。
自覺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設計理念之中,是設計師應著重關注的問題。國人欣賞具有"高雅"、"雅致"格調的物品,實際上是受莊子美學思想"恬靜淡泊"的影響。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對中國審美傳統有所認識,對設計師而言是相當必要的。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整體意識、生態意識、人文導向、雅俗觀、多元論傾向等等,都對現代的設計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
中國銀行是中國金融界的代表,要求體現中國特色。設計者采用了中國古錢與“中”字為基本形,古錢圖形是圓與形的框線設計,中間方孔,上下加垂直線,成為“中”字形狀,寓意天方地圓,經濟為本,給人的感覺是簡潔、穩重、易識別,寓意深刻,頗具中國風格。中國銀行標志之所以能夠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這主要還是得歸功于一直以來人們對象征財富的古代銅錢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認識吧。
要使中國的傳統造型藝術在現代設計當中得以延伸發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對傳統造型進行再創造。這種在再創造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使其富有時代特色;或者把傳統造型的造型方法與表現形式運用到現代設計中來,用以表達設計理念,同時也體現民族個性。北京2008年奧運會標志名為“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它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傳達和代表了三層含義:一是以中國傳統文化漢字印章作為標識主體圖案表現形式,選用中國傳統顏色―――紅色作為主題圖案基準色,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代表著民族與國家,代表著喜慶與祥和。二是作品主體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動的“人”張開雙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中國,傳遞著友好、真誠與熱情。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人形,充分體現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宗旨,強調了以運動員為主體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滿動感與活力。這個標志把中國文化和奧運會的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也贊不絕口,稱其“既展現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又傳遞了一個前途光明的偉大國家青春和富有朝氣的精神”;2008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設計,分別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中的一種,吉祥物之一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魚”和“水”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征,晶晶的頭部紋飾源自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歡歡的頭部紋飾采用了敦煌壁畫中的火焰紋;而一種新的民族形式的創造,是需要我們擺脫美學傳統的物化表相,進入深層的精神領域去探尋的。我們只有在深入領悟傳統的藝術精神、充分認識來自現代西方的各種設計思潮的基礎上,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時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屬于我們本民族的同時又能夠為國際所能認同的現代設計。
在傳統文化藝術的基礎上,民族情、國際觀、時代感的發展理念仍然是中國的藝術設計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積極的傳承則是從傳統中挖掘、提煉其深層精神的精髓并通過現代的材料、手法去演繹,使傳統的東西賦有新的時代意義。客觀面對國際化語言給中國視覺設計帶來的正面與負面影響。在全球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下,探索如何用民族傳統語言與世界對話、溝通,并在現代視覺設計中顯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意泉,形成具有我們自己風格的設計,并在世界設計舞臺上找到準確的位置,是當代設計工作者的職責。
關鍵詞:動漫 傳統文化 民間藝術
一、從意識形態中注重汲取民族傳統文化中題材
作為一門新型的綜合藝術,動漫創作離不開現代數碼技術、畫技等這些基本技術手段的支撐,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運作也是直接影響動漫創作的外在因素。但是,作為一門以文化為本位的藝術形式,動漫課程的開設更應該注重它的思想內涵的展現,因為,一部動漫作品,要想吸引觀眾的眼球,要想得到受眾者的認可和接受,從而達到藝術、經濟雙贏的目的。在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的基礎上,給動漫創作者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其作品具有血肉豐滿,鮮活靈動,才能使觀眾在獲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視覺審美享受的同時,又能得到心靈的凈化和思想上的陶冶,也只有這樣的動漫作品才能充分體現出它的社會教化功能。要體現出動漫的文化品質,提升其藝術品位,動漫教育,在創作題材方面,首先應該立足關注的是動漫的民族文化價值取向,只有融傳統民族文化于其中,才能獲得到有自己的觀眾群的經久不衰的作品。縱觀國外動漫創作,凡成功者,其藝術行為無不攜帶它所從屬的民族文化特質,并在此基礎上,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藝術營養,來豐富自己的創作的。
以美國迪斯尼電影公司為例,它所推出的《阿拉丁的神燈》、《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等一部部杰作,之所以成為老少咸宜的流行文化精品,就是因為注重了從民族傳統文化中取材,將人們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移植到動漫中來,契合了觀眾的文化心理需求的。不僅如此,迪斯尼公司還十分重視吸收外民族文化藝術營養,豐富自己的藝術創作,1998年6月,美國人把家喻戶曉的可歌可泣的《木蘭詩》這一傳流千年的、中國古代傳奇故事,蛻變為具備現代要素的流行文化,向世界展示他們意識里的古老中國文明,推出動畫片《花木蘭》。該動畫片一經上映,便成為迪斯尼公司以往5年所制作的電影中“口碑最佳”的一部,得以風靡美國乃至世界。《花木蘭》的轟動效應使更多的美國文化工作者意識到從世界文明古國的傳奇故事中尋獲創作的靈感、素材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我們的動漫教育在創作意識上,對這些傳統的文化繼承和弘揚還遠沒有注意到或很不夠,面對迪斯尼公司這一動漫創作的成功,聯系我們在這方面的缺失,我們的教育理念是應該好好地進行一下清理了。
作為東方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教育理念中應深深關注,民族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動漫創作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以儒家文化為基礎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儒、道家文化所倡導的做人、處事和立國的價值觀、道德觀早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我們民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長期以來,那種集“仁”與“信”、“智”與“直”于一身,內在涵養與外在方式和諧統一的中庸之道,以一種清醒自制、靜觀自身、含而不露、壓抑內斂的表現方式,早已成為了中國人心目中為人立本的最高境界。由此演繹出的無數個忠義節孝的故事,千百年來已成為了各種地方戲舞臺的主要題材,經多種藝術形式的傳播,這些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英雄傳說,如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就曾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另外,中國古代神話中也蘊藏著取之不盡的動漫創作素材,《山海經》中精衛填海的故事,婦孺皆知的《西游記》中孫悟空戰天斗地、降妖伏魔的故事等等。以及數不盡的纏綿悱惻、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如《天仙配》、《梁山伯與祝英臺》、《阿詩瑪》等,這一個個感人肺腑、流傳悠久的故事,都能借助于民族語言構思方式及豐富的藝術想象,把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與現實文明有機地結合起來后,搬上動漫的銀幕,從而塑造出順勢時代價值取向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因此,動漫題材創作教育方面、要注意捕捉善于從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并憑借文化傳播與精神互滲發散的規律,培養出一批具有民族內涵、滲透、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優秀動漫創作者。
二、數碼技法的教學(適時)借鑒民間藝術中的創作技法
動漫只有把眾多的人物、故事轉化成一幅幅優美的聲畫影像才稱上品。動漫藝術實質是文化過程的產物,有生命力的動漫應該蘊含著民族、傳統的文化情感。在中國漫長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各種民間藝術爭奇斗艷。這其中就有許多動漫創作可以借鑒的精華。動漫包含著繪畫藝術,中國畫的技藝許多精華值得我們借鑒。如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是以墨、線為基礎,在“似與不似”,“形神兼備”中追逐筆墨的效果的完美。因此、繪畫的線條具有一定的獨立的美學價值。用筆氣勢、手法力度,粗、細、直變化有度,剛柔相濟,筆墨的運用組合成的表面效果,從直覺感受到深奧的內在精神。達到氣韻生動的完美境界。在動漫技法教學要不以物象的模仿為目的,而以創造表現為目的,用智力和文化,按照自己對藝術的理解來處理畫面,抓住事物表象下面的真實。不拘泥傳統的繪畫方式,大膽采用幾何學、直尺、橡皮、涂改液、網格紙等,繪出人們夢與想象,作品以一種超現實的、不受空間、時間束縛,自由自在的心境中展現。
在欣賞動漫圖畫時,可以引起許多有趣的故事聯想。各種民族間藝術的性質不同,終究是讓人們產生美感和聯想。中國民間藝術在表現美的手法上,多用顏色、線紋、陰影諸成份和諧配合所現出的意象。如民間的剪紙藝術,在構圖方式上:抓住物象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部分,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民間的年畫制作,采用夸張的人物形象、艷麗奪目的色彩基調。這些藝術注重聯想產生的美。動漫是讀文看畫,有些內容情節可以喚起美感的聯想,所以題材選得好,再裝上堂皇典麗的畫面,就能創造出打動觀眾的藝術作品。凡是藝術創造都是平常材料的不平常綜合,創造的想象就是這種綜合作用所必須的心靈活動。在這方面有實例,如曾經在動畫美術片《人參娃娃》等中所采用的民間藝術法——皮影造型與動作技巧。給以形式上的適當的創新。首先、在形象上,采用模仿想象中所見到的動作姿態,同一事物即現出千萬種形象。其次,皮影戲的影人裝束用的是,什么人要著什么裝。皮影人物的服裝身條,除少數特定人物是專用的以外,大多數是可以通用的。只要在身條上換一個相應身份的頭飾,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物。發型、頭飾、巾帽,是按人物的行當身份來設計的,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夸張而幽默。或純樸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畫上彩后、栩栩如生、頗為傳神。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厚。集畫、文、色、動感、于一體的藝術。動漫要走產業化的道路,這勢必要對產品加工、人工效率進行必要的核算。我們借助于計算機數據庫和數碼技術把各式各樣基本的人物、服裝、臉譜適當地加以編輯、儲存,以備在不同的創作中使用,以大幅提高產品的創作效率。
三、教育理念中觀注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融合
在動畫片當中,音樂揭示人物內心的奧秘、加強藝術結構的連貫性、節奏感和完整性,為塑造音畫結合的藝術形象服務。一部好的動畫,不但要有深刻的內涵,精湛的畫面制作,其主題歌和配樂也必須切中時代脈搏,讓觀眾在動畫配樂中傾聽時代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師權威;內涵;意義
一、權威的發展:出現與消解在我國的歷史早期,權威維系著人類內在的自由及精神上的秩序,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傳承和更新著人類的文化。隨著現代性的信仰危機的出現,曾經確定無疑的傳統師道權威逐漸變得凝固,甚至不斷受到挑戰和拋棄,它不再能生存于人們對師道的信仰之中。然而不可更改的事實是,人仍然需要一個可以起到引導作用的根本權威。對此現象,我國傳統文化給出的定義更為明確:師道的權威必須經歷理性的判定、動態的整合及流動的發展才能使人信服,才能在歷史的變遷中始終作為人所依賴的精神源泉。
二、教師權威的內涵西方社會學家克利弗頓和羅伯特依據韋伯的權威理論,從歸因層次對教師權威進行了分析,認為教師權威的形成其影響因子為[1]:制度性因素和個人因素。這與我國傳統的教師權威制度不謀而合。我國古代對傳統教師權威的定義為:建立君、父、夫三權一體的禮教。其社會文化價值賦予了傳統師道的威嚴;是形而上的法定權威,包括當時的社會制度及社會法規賦予教師的絕對權威。這是融入中國人骨血中的傳統,雖有不足卻立命千年。傳統文化中對知識傳播者的尊敬源于知識權威的固有地位,教師的知識權威由教師個人的學識、感悟、經歷等構成,這是教師權威的形成依據。正如孔子所言[2]:“吾之宏愿,誠欲統一學術,統一政治,不料為作百世之傀儡,惜哉!”儒家強調以感召權威而育學生,這其中包括教師本人的人格魅力及對社會的同情心等。由此可見,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教師權威的形成在根本上取決于教師的個體修養,在客觀性因素中取決于社會制度的變革和文化傳統的沿襲,從需要層面也取決于教師的學術素養、精湛的專業技能、脫俗的人格感召力及崇高的精神力量[3]。
三、教師權威的意義1權威引導的確認
傳統文化將教育概括為人與人的心靈交流活動。教育的內涵則是教師作為一種社會權威,擔負起引導學生使之獲得完整人格及精神能力的社會活動。這就是文化的傳承,是通過實現保存以往歷史文化發展的全部精華的生成過程,來進一步實現自身價值的精神生成。教育需要學生與教師的虔敬向道之心,否則只是一種勸學的方式。如果缺乏對知識價值和真理的憧憬,人之為人的存在就將失去意義。而對教師權威的敬畏則是源于個體對善的向往和追求。個體的發展自發地接受和適應傳統價值,這種自然的融合雖然可以使個體達到高層面的文化化和社會化,但是,學生作為個體的發展卻處于低級狀態,因為無法把握傳統文化的內在,不了解其精神意義,所以讓人處于虛無的精神之中。
2權威引導的意義
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權威之中,否則只會陷于對社會規則的屈從和更深的虛無之中。面對這樣的態勢,我們只有選擇性接受某種權威的引導。因為除此之外,根本就不存在一種普世性的、可以讓人在文化層面理解一切發展定律的立場,對傳統文化中師道的漠視、教師權威的漠視,只能使人在文化的變革中陷入盲目無知的虛無之中。對傳統文化下教師權威的選擇,并不是通過一些手段達到某種目的,而是依據自我在實際生活中對教師權威意識的形成和融合,加之解讀。以此喚醒被遮蔽在文化洪流中的權威,做出主觀的選擇。
最后,在對傳統文化中教師權威的選擇下,我們永遠不要迷茫的是,教師權威是真實的而并非絕對的,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應有自己對文化的解讀,而不是盲目尋求在權威中得到指引。
參考文獻:
金生.德性與教化――從蘇格拉底到尼采.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動漫設計;運用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7-0066-01
一、傳統文化元素在動漫設計中的重要性
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是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動漫設計中,不僅能為動漫設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提升動漫設計的文化和內涵,而且還能拓展動漫設計的創作空間,提升動漫作品的感染力。
有助于提升動漫設計的文化與內涵。動漫作為一種文化產品,是以圖形圖像來表現和反應思想主題,因而,其設計和創作離不開文化。如今,隨著歐美及日韓動漫文化的滲透,曾經輝煌的中國動漫面臨著背離傳統文化、設計水平和創意嚴重缺失、逐漸迷失發展方向的危險。文化內容是最重要的競爭力,傳統文化元素具有文化識別的象征性,優秀的動漫作品離不開傳統文化元素。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凝聚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能為現代設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因而,將傳統文化元素運用于動漫設計中能賦予作品獨特的審美氣質和文化韻味,提升作品的文化與內涵。
有助于提升動漫作品的感染力。“情”是所有藝術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動漫設計也不例外,只有將藝術附上真正的文化內涵,才能使其具有靈魂與生命力,才能真正拓展動漫設計的創作空間。可以說傳統文化元素的象征性越強,隱含的象征喻意越深刻,帶給觀眾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能增加動漫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就越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
1.傳統文化題材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文化“救世”思想影響,“道德主題”和“人格構建”一直是我國動漫設計的主要選題。題材選擇直接影響著動漫作品的創作意義、思想深度和社會價值。當前,我國動漫設計正處于發展低谷,將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元素作為動漫設計自身情節構思的源泉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立足于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代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成語故事以及文藝作品中吸收經典的題材運用到動漫設計中,挖掘傳統文化題材,以獨特的視角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文化風韻的動漫作品。如《哪吒鬧海》、《大鬧天空》等取材于經典文學,《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取材于古代神話故事等,都很好的借鑒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2.傳統文化造型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角色造型是動漫作品的靈魂所在,它不單是一種純粹的視覺符號,還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氣質,動漫設計人員要想設計出成功的角色,不僅要準確把握和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還要考慮角色的外形、輪廓、生活習性等文化方面規定性,塑造個性化的角色形象。如在塑造《大鬧天宮》孫悟空形象時,設計人員借鑒了傳統文化中的京劇臉譜和服裝造型,使得作品披上了一層強烈的民族特色和個性化面紗;《功夫熊貓》以中國特有的“熊貓”與各種“中國動物”為造型吸引觀眾眼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3.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水墨畫、壁畫、建筑、京劇等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魅力,這些表現形式為動漫設計提供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如動畫片《寶蓮燈》吸收古代傳統壁畫、建筑等民間藝術特點,營造了一個夢幻般的神話世界;《三個和尚》運用獨具民族特色的板胡、墜子和北方管子來傳情達意;《功夫熊貓》以獨具中國傳統民族元素的中國山水畫來塑造令人驚嘆的動漫場景;《老鼠嫁女》則將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運用到設計中。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反映出動漫設計師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內涵,而且還將傳統文化元素作為自身藝術風格的再現,創造出民族特色鮮明的動漫作品。
4.傳統文化意境在動漫設計中的運用。精神內涵是體現動漫身份的重要標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為中國動漫設計提供了深邃的精神內涵,而且還賦予中國動漫設計和諧的人文意境、獨特的東方神韻、平實的精神自由和寓意象外的審美聯想。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崇尚心的自由與解放,而且還追求象外之象,追求象外獨特寓意和意境的營造,因而,將傳統文化意境運用在現代動漫設計中能增強動漫設計自身精神內核的積淀。如《鹿鈴》以人與動物和睦相處來揭示人與自然“和為貴”的人文意境;《山水情》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傳統水墨元素成功運用的典范之作,作品中道家的“無爭”與水墨山水畫帶給人心靈的超越與解脫。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動漫設計中不僅能給動漫設計提供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提升動漫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使設計呈現出別樣的民族風格和傳統意蘊,而且還能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使傳統文化元素在動漫設計中散發出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戴玲斐.傳統藝術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合理運用――以CG作品《桃花源記》為例[J].電影評價,2008(07).
關鍵詞:傳統文化;VI設計;影響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7-0056-01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
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對于后世后人而言,都是傳統文化;人類今天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對于明天而言,也是傳統文化。人類在文化創造過程中,剔除糟粕,淘汰低俗,保留精華。所以,傳統文化不等于落后,能夠保留下來并產生積極影響的,自然是精華。這也印證了社會文化發展過程中“適者生存”的普遍規律。糟粕終將被剔除,精華始終被保留,同時也被弘揚光大,這是世界文化發展的歷史規律。如是,現代生活怎能脫離傳統文化?其實,傳統文化對現代生活的影響隨處可見,藝術領域更是如此:史前彩陶、商周青銅、唐詩宋詞、明清服飾,以及孔孟之道、莊子學說、程朱理學、中庸之道……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樸素的哲學思想、時尚的美學理念,無時無刻影響著現代生活。這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真實寫照。
二、現代VI設計
建立“形象”,是信息化社會的要求和趨勢。設計可以塑造形象,發揮其視覺形象識別功能,達到應有的商業效應,更能內蘊其文化內涵,準確傳達文化精神,從而達到“形”“神”兼備、“表”與“質”的完美統一。VI,作為一個符號系統,能夠展示清晰的“視覺力”結構,通過差異性展示準確地傳達企業的獨特形象。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他設計的中國銀行標志,以中國圓形古錢與中文“中”字相結合,采用手寫標準中文字和大寫的“BANK OF CHINA”標準英文字的造型,渾厚、莊重、通達,表現了中國銀行的個性和內涵,體現著形式與內涵、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的完美融合的設計理念。
三、傳統文化與VI的關系
VI作為介于藝術品與識別圖形之間的特定符號,具有美學和社會雙重屬性。這種雙重內涵的聚合構成,使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傳承與發揚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VI設計之中,必定會使VI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VI結合、發展,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形象,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和任務。
受藝術與科技雙重制約的現代設計,無論如何都無法脫離傳統文化對它的深刻影響,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的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在滋潤和影響著現代設計。恰當地將傳統文化元素在VI設計當中得以延伸發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則是樹立具有中國特色VI設計形象的要務。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象征符號進行再創造,把傳統文化運用到現代設計中來,以現代的審美觀念對傳統文化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把其精神元素融入VI設計之中,表達設計理念,才能更具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同時也更具文化性與生命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長久發展,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作為中國的VI設計事業,更要尊重傳統民族文化,突顯其獨特性,體現其審美心理,反映其內在精神追求。舉例予以說明(如:圖1)。
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傳統文化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傳統文化促進了現代美術設計的革新,下面筆者逐一進行分析:
1.傳統文化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
傳統文化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是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之一。任何民族藝術設計創造活動都與本民族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傳統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蘊,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為現代美術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可以說,現代美術設計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在文化歷史積淀的基礎上,我國現代美術設計才能在世界藝術之林立足。
2.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
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也是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所在。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元素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大量的創作思路和設計內容,有助于擴展現代藝術設計師的創作思維和藝術創造力。對現代設計師而言,傳統文化使現代藝術設計師在藝術創作中養成開闊的思維方式,藝術設計思維更廣泛、更周到、更合理,而更豐富的設計思想和更深刻的設計內涵,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現代藝術設計的創造力。因此,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
3.傳統文化促進了現代美術設計的革新
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還表現在促進了現代美術設計的革新上。傳統文化的介入對現代設計具有推動作用,一方面傳統文化是現代美術設計的基石;另一方面,現代美術設計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突破創新,引領著美術設計的不斷向前發展。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意識到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美術設計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掘和合理使用傳統文化,是促進現代美術設計革新的有效途徑。如何利用傳統文化,促使現代美術設計革新是當前美術設計創新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研究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的借鑒與啟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的借鑒與啟示
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如何發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將是現代美術設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文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美術設計的融合之路提出了幾點建議。
1.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創新中求發展
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創新中求發展是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的啟示之一。在美術設計創新中對待傳統文化,應站在美術設計創新戰略發展的角度,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深化和發展,用創造性的思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發展現代美術設計。具體說來,讓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美術設計新的創意點和啟示點,我們應傳承傳統文化獨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使現代美術設計既有時代氣息又有民族內涵,既不與時代脫軌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好的設計不僅要注重形式,同時要賦予其內涵,需要注意的是,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創新中謀求現代美術設計發展時,要注意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正確把握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全新的觀念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能夠不斷地被體現和重新詮釋,在傳承中實現新的超越。
2.加強傳統文化融合,向國際化邁進
加強傳統文化融合,向國際化邁進,是美術設計創新的重要環節。在美術設計創新中,加強傳統文化融合是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的又一啟示,借鑒文化融合的力量發展美術設計創新,走國際化發展之路,才能確保美術設計具有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美術設計中立于不敗之地。國際化是民族化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新形勢下要求現代藝術設計不僅要兼具信息化、視覺化和現代化,還要通過國際交流來促進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與創新。美術設計創新應意識到國際化設計的重要性,在進行美術設計的過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設計作品中,體現本土化的同時能夠表達出現代設計所需世界性的共性,以此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在美術創新中的價值,只有在應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同時融入外來先進文化,才能使我們的美術作品成為真正的、跨時代的、表現國家形象的精品。
3.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多元化培養人才
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多元化培養人才在美術設計創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當前,美術設計中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比重還有所偏低,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比例,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培養兼具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藝術的人才,任重道遠。具體說來,厚重的傳統文化是現代藝術設計人才成長所必須的土壤。作為現代美術設計人才,廣博的文化內涵必不可少,這就需要藝術設計者不斷地學習歷史、民族等傳統文化,只有在豐富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將傳統文化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去。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吸收一些現代化先進的設計理念,構建一個既有民族特性又蘊含時代意蘊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多元化培養現代設計人才,使美術設計創新在傳統文化的中汲取營養,打造出一支富有現代設計藝術的新主流設計人才隊伍。
結語
關鍵詞: 傳統文化 輔導員 現代意識 工作路徑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大學生群體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理應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然而當前的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學生的專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導致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缺乏認同感,未能充分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在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靈魂工程師,承擔著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育和塑造民族精神的使命,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性、有品德和有靈魂的優秀青年。
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輔導員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4年教育部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當前高校輔導員雖然試圖貫徹此項精神,通過第二課堂及學生活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非技術層面問題。首先,一些輔導員所在的高校未能從政治高度全面認識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和現實性,也就不能在機制建設和系統分工等多個層面給輔導員開展工作提供機會和便利;其次,一些輔導員開展相關學生活動仍只停留在簡單宣傳階段,致使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不高;再次,在發展思路和開展路徑上,一些輔導員依然延續以前的風格,主要通過灌輸相關知識、翻新活動主題及擴大活動規模等方式適應文件要求,活動路徑單一,缺乏整體性和規劃性,無法實現依托活動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行為轉化。這些問題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學生中的傳播效果,也偏離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和弘揚的初衷和預期。誠然,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重擔絕非輔導員一己之力能承擔,但在高校轉變思想及保障傳播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輔導員的現代意識和工作路徑擴展已然成為突破問題的重要著力點。
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輔導員的現代意識提升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戰線的重要群體,高校輔導員應順應時代要求,不斷更新觀念,培養現代意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1.傳統文化擁護意識
做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應從意識層面上認同并擁護中華傳統文化。目前,高校輔導員多為“80后”、“90后”,受其思想及生活的某種局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未必深刻透徹。因此,輔導員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存在價值深信不疑,在各種社會思潮前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到其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所起的價值、道德及精神引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要積極主動學習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掌握其歷史淵源、政治背景、價值理念及時代價值,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興趣,爭做傳統文化的研習者和傳播者;三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武裝自己,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顯于行。輔導員要以身作則地向學生傳遞中華文化蘊含的精神能量,展現中國聲音內在的思想動力,全力以赴立德樹人。
2.現代媒介運用意識
在媒介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效果往往取決于傳播途徑和媒介運用,是一種傳播者和受眾雙向互動的交流關系。面對每天接收海量信息的大學生群體,輔導員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轉變簡單的說教式宣傳觀念,具備傳播意識,善于綜合運用現代媒介,融合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等多種方式實現傳播目標。大眾傳播方面,輔導員要有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平臺深耕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營造文化氛圍意識;人際傳播方面,輔導員要有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精髓、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時代主旋律意識;組織傳播方面,要有抓好團學干部和班委隊伍,使其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自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識。最終打破多種傳播形態自成一家的局面,建立起以大眾傳播內容深耕、人際傳播深入討論、群體傳播強烈互動的綜合叉傳播網絡②。
3.文化內涵挖掘意識
《綱要》明確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于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誘惑力,中國傳統文化既包羅萬象,又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其傳承和延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慢慢積累、慢慢沉淀的過程。因此,輔導員在發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既不能墨守成規又不能過分夸大,而要本著追本溯源的態度,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傳播內容應包括古典詩詞、文學名著、書法、繪畫及音樂藝術等,提高第一課堂講授、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及學生課外活動的效果,著力打造精品校園活動和王牌社團,依靠活動的文化特質提升學生認知,實現態度轉變和價值認同,真正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涵化思想的作用。
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輔導員的工作路徑拓展
1.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氛圍建設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隱性和顯性兩個層面。隱性文化源于歷史形成,而顯性文化則靠人為打造。作為校園文化體系構建的重要角色,輔導員要從可塑的顯性校園文化著手,將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情境化”氛圍,讓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于其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可通過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學生知悉校史、校訓、校徽、校風、校園建筑及人文景觀所折射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并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傳統宣傳方式,結合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系統的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潛意識中接受和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積極打造弘揚傳統文化的校園精品項目,引導學生成立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協會或社團,通過學生團體組織形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
2.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
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自身工作實際開展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宣傳教育活動是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特點,輔導員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突破:第一,倡導以民族傳統禮儀教育為主題的日常行為規范活動。我國是禮儀之邦,注重內在德行的修養,引導學生爭做遵守“靜、敬、凈、競”的華夏人有助于培養學生端莊得體、文明禮貌的言行舉止;第二,利用民族傳統節日和重要的歷史紀念日等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民族精神;第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文藝活動,讓學生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如國學經典誦讀、傳統手工技藝展、民族舞蹈晚會、書法大賽、傳統文化講座等,都是很好的活動形式;第四,邀請傳統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讓學生感受文化大家的風采,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向學生推薦或組織學生學習相關國學經典,如《四書五經》、《資治通鑒》、《論語》等。通過學習報告、讀書筆記、學習心得交流等讓學生了解民族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等,從而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3.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實踐途徑
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以檢驗和內化,高校輔導員要積極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實踐途徑,可依托學生黨支部、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開展假期社會實踐。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專長服丈緇幔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另一方面,可以號召學生開展“家鄉故事”、“民俗民風”等假期調研,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弘揚愛國愛家精神及民族精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建立民間傳統文化調研小組和拯救小組,針對民間傳統文化存續現狀展開社會調研,以視頻采集、訪談記錄、照片留存等方式反映現況和問題,并在學校組織相關展示和交流活動,達到以學生和現實的視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進而產生共鳴。同時可以整合當地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站)、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劇院、故居舊址、名勝古跡、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文化風貌的街區等,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現場教學,加深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認識和情感認同③。
4.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直接反映。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呈現功利主義傾向,個人職業追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要求相背離”④。在國家大力倡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下輔導員應積極調整創業指導思路,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導向作用,用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首先,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創新創業理想,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發展同國家、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社會發展尚待完善的區域去就業創業;其次,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情操要求學生。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優良道德傳統,也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職業品質,輔導員要注重用中華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的準則引導學生,加強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誠信道德建設⑤;第三,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行為準則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讓學生遵守愛崗敬業、自強進取的職業操守,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志存高遠、吃苦耐勞,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注釋:
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②朱尉.高校輔導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中的現代意識與職業能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8).
③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N].中國教育報,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