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管理會計專業知識

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2 09:50: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管理會計專業知識

篇(1)

關鍵詞:管理會計;制度變革;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一、我國管理會計制度的演進

從管理會計制度建設與發展的歷程看,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出臺之前,我國與管理會計制度相關的規定主要分散于《會計法》《預算法》《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及其他部門規章(如《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等制度文本當中,并沒有形成體系形態,使得國家層面的管理會計制度建設滯后于企業管理會計實務發展的需求,可以說管理會計制度的供給是不足的。為了加快管理會計制度建設的步伐,財政部于2014年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的指導意見》,勾畫出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的總體路線圖,標志著我國正式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王斌等,2020)。之后,財政部相繼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管理會計案例庫》,由此初步形成了立足于中國實踐的管理會計制度體系。制度貴在執行。從管理會計制度執行的角度來看,制度最終需要落腳于“人”去執行,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是管理會計制度最直接的執行主體,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特征,是影響管理會計制度能否得以有效執行的關鍵因素。

二、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新一輪科技創新對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產生了諸多顛覆性影響,它是促進管理會計發展,以及支撐管理會計價值實現的重要外部推動力量。從新興科學技術對管理會計產生影響的作用機理來看,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層面。直接影響表現為新興科學技術對管理會計理念、技術、工具等所產生的影響,借助新興科學技術的優勢使管理會計的邊界得以拓展,增大了管理會計工具所能輻射的范圍,提升了管理會計創造價值的空間。間接影響表現為新一輪科學技術創新從根本上驅動了商業形態、營商環境與企業運營模式等方面的變革,使得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業務與財務的融合加快,導致會計運行的底層邏輯、會計對象的呈現形式以及財會工作的整體運作模式發生了改變,在此情境下會計數據的來源、會計信息儲存方式和表現形式也發生了變化,這就勢必需要管理會計工作向智能化、自動化、云端化的方向轉型。因此,在新一輪科技創新背景下管理會計人員應當主動適應這一外部環境的變化,積極掌握運用新興科學技術的能力,進而夯實高質量開展管理會計工作的基礎。

三、制度與科技雙重影響下管理會計人員的能力需求分析

能力是行為主體所具有的、能夠使其做好工作的特質(周曙光,陳志斌,2018)。在制度變革與科技創新的雙重影響下,由于管理會計的職能和輻射范圍得以拓展,使得管理會計人員的既有素質、思維方式、工作理念將受到沖擊,從而對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具備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管理會計人員由注重“管賬”到實現“價值管理”的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為了應對制度變革與科技創新的雙重影響,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具備“會計專業能力+技術運用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其中,會計專業能力是基礎,技術運用能力是保障,綜合管理能力是關鍵。具體來說:第一,管理會計制度的變革要求會計專業能力的提升,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對管理會計制度、管理會計工具的理論認知與實踐運用能力,這是管理會計人員開展各項管理會計活動的基礎能力。第二,新興科學技術驅動了管理會計工具與方法的創新,管理會計工作可以以強大的新興科技作為支撐,因此管理會計人員應當掌握相應的新興技術運用能力。第三,管理會計是連接會計信息與企業管理的橋梁,管理會計人員只有具備戰略與決策、預測與規劃、預算與控制、分析與評價等方面的綜合管理能力,才能借助新興技術的優勢有機融合會計業務與管理活動,進而促進管理會計工具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有效運用。

四、制度與科技雙重影響下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重構

1.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目標具有指引和導向作用。要重構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應當轉變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理念,科學定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本文認為:新形勢下管理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專業能力”,同時還要有相應的“技術運用能力”,以及在“會計專業能力+技術運用能力”基礎上而衍生的“綜合管理能力”,這些能力需求必然對傳統的以理論講授為中心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挑戰。因此,高校應當確立“制度變革與科技創新”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導向作用,并以此明確依托新興科技來實現“會計專業能力+技術運用能力+綜合管理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進而為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礎。2.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與實踐化。結合對管理會計內外部環境因素的分析。本文認為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總體思路應當是以“會計專業能力+技術運用能力+綜合管理能力”的能力培養目標為導向,立足管理會計專業建設、管理會計師資隊伍建設,注重管理會計專業知識講授、新興科學技術運用和綜合管理素質培養等方面的協調發展,整合與優化傳統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和教學資源,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科技融入管理會計核心課程體系當中,進一步地探索與新型課程體系相匹配的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方式,創新和開發管理會計實踐課程與教學案例,并建立相應的管理會計教學保障體系,最終形成以“制度變革與科技創新”需求為導向的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案。3.高校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的設計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直接紐帶。本文認為高校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應當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為基礎課程體系,包括管理會計核心課程(如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分析、成本會計、納稅籌劃等)和智能化基礎課程(如計算機基礎、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基礎、管理信息系統等),旨在夯實學生的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和智能化基礎知識;第二層次為應用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會計數據處理技術、管理會計智能化、財務管理智能化、成本管理智能化、財務分析可視化等課程,旨在將“新興科技”嵌入到管理會計核心課程內容中,既強調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又注重新興技術運用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三層為拓展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會計信息系統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軟件、網絡安全等選修課程,旨在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對信息系統的運維與二次開發能力,提升其在新興科技環境下的綜合應用能力。4.高校管理會計實踐教學建設管理會計植根于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開展實踐教學是推進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在企業管理實務中得以運用的有效方式。本文認為可以開展實踐教學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推進管理會計的課堂教學方式改革,比如翻轉課堂、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微視頻、微課等;第二,開展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方式改革,比如鼓勵學生參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競賽、開展管理會計創新實驗項目、參與管理會計實踐咨詢項目等;第三,強化管理會計實踐教學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推進會計綜合實訓中心建設、升級管理會計實踐教學軟件、開發管理會計綜合實訓系統等;第四,促進管理會計的產學融合協同發展,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深入企業實習、建立實踐培訓基地、提供社會服務等方式,以便克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虛擬化問題。5.高校管理會計教學質量保障為了規范管理會計教學秩序、監控教學質量,應當構建高校管理會計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第一,建立管理會計教材與教學軟件的使用審批制度,嚴格把關管理會計教材與教學軟件質量,使教材與教學軟件能夠與制度變革和科技創新的需求相適應;第二,加強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建立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過程登記與歸檔制度,注重記錄管理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研討、解決相關問題;第三,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以“實踐為主、考試為輔”為導向,創新管理會計實踐課程的考試與考核制度,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進行分類考核、多元化考核,增加過程性考核(包括但不限于課堂考勤、課堂互動、團隊合作、實踐考核等)在總評成績中的比重,以客觀地考評學生所掌握的管理會計知識及其努力程度。

參考文獻

1.王斌,任晨煜,盧闖,焦焰.論管理會計應用的制度屬性.會計研究,2020(4).

篇(2)

關鍵詞:財務共享;管理會計;教育理念

我校管理會計是省品牌專業,學生做賬實操能力信息化不斷加強的前提下,大數據理論和管理會計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使得學生實踐時間比較少,實景氛圍不足又導致實踐教學發展緩慢。從近幾年我校重視管理會計教學開始,配備大型專業共享實訓室,實景在線通過科學的方法鼓勵學生對財務信息的探究,從而在學校便開始促進學生素質的實踐與理論的全面發展。

一、以往教學成果的不斷總結升級

(一)現代化教學模式的總結

現代化教學模式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知識交流的形式與傳承路徑,在我校管理會計教學規劃中,財務共享教學模式便是一個創新點。為提高學生理論與實操做賬水平,教師長期以來與學生進行互動,積極參與項目探討,因此教師對學校管理會計現代化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優勢,都有著深刻的親身體驗經歷與豐富的思考內涵。

(二)教師與學生共同實踐

近年以來,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從管理會計專業的教學基本形式、使用設備、師生交流、教學回顧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提出了師生之間基于財務共享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嘗試性地運用過程中,我校師生在參加了一系列模擬公司活動后,獲得不少的經驗與思考;同時學校配備與新型教學模式改革相適應配套的基礎會計軟件與場地設施,并且在全校范圍內得到了推廣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在推行全校的實踐過程中,獲得了不少學員與教師的贊同,而相當部分計算機系統已經得到了提升與優化,并且校內得到推廣。

二、基于財務共享的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研究的方向

(一)推行素質教育

在教育部提倡素質教育的推行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模式不斷發生改變。以我校管理會計專業為例,教師不單單要鍛煉學生實操能力,還需對學生的意志進行強化教導,使得學生認識到會計準則并時刻遵守。教師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實現對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實踐與理論的整合,從而使得運管理會計專業學生更容易接納教學活動的磨礪。現代化教學模式在新時代教學創新的形成中處于基礎地位,學校教育水平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質,這對于教師培養和造就我校管理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學校建立會計專業以管理會計為教育特色的數年以來,現代化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面對新時代下的就業形勢,由于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學員的實踐水平與專業素質,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因此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必須從管理會計教學本身出發,以財務信息為實踐內容,以會計準則為規范,從而為提高學生專業素質與實行科教興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專業定位思路

通過專業定位思路,建立從實際出發,滿足社會需求為中心思想,依托與學校合作的企業資本,對接現代社會管理會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同時優化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結構,最終完成教學改革的完善與發展,并且通過以就業為主的核心目標,實現專業與職位互相協調發展的規劃體系。在學校知識的專業定位思路上,不忘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創新共建體制機制和合作辦學模式,深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學校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從而鼓勵學生探索企業補充設備、師資、技術與管理的有效途徑。

(三)推行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主要針對以下四個方面:以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突出以實踐能力為先的指導思想,圍繞管理會計專業人才就業培養的目標,根據學校組織的財務實踐活動實施,加快相關實習基礎設備的建設與軟件的優化,建設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兩方面內容;通過實訓室建設的完備,使得學校從管理會計專業方面成為緊缺人才培養的實習基地;為更好實現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革效果,學校需要聯系信譽良好的企業進行合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學生指導思想建設,使之更加容易接納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革。將工學結合指導思想推行到學生中。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旨在從實際生活出現,以專業職業規劃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使得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三、結語

在共享經濟和大數據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存在的滯后和脫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立足于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當始終以探討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為己任,同時總結教學的質量與成果,力圖從教學改革發展規劃的角度,推動整個管理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當然在推行教學改革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各種成果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脫離實際,因此更加需要教師與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基于財務共享基礎進行改革發展,從而實現在規劃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王霞,吳嵐.基于財務共享的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商業會計,2017(9).

[2]田高良,楊娜.基于財務共享服務的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改革探討[J].大學教育,2016(10).

篇(3)

關鍵詞:營改增;應用型本科;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國外等發達國家如美國有90%以上財會專業人員從事管理會計等相關工作,而我國僅有不到2.6%左右的財會專業人員從事管理會計工作,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距甚遠。與此同時,我國這些從事管理會計的人員中,出現“財會人員過剩,管理會計人才匱乏”等供給失衡問題,導致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沒有適應市場的需求,不能以市場為導向,使得我國創新型、綜合型管理會計人才嚴重不足。2017、2018連續兩年,財政部出臺相關文件與政策,希望推動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不斷轉型升級。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管理會計人才的搖籃,應重視對課程體系的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由知識型向技能型轉化。

1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振興鄉村計劃,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管理會計人才,管理會計人才對于企事業以及一些重大項目的科學決策,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持與相關的理論保障。同時,國家財政部也連續出臺多項政策與相關的文件,加大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對綜合型會計人才的需求。然而,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的課程設計與培養方案過于陳舊,與社會需求脫節,很難適應社會發展。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斷改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管理會計人才新方法,培養真正懂會計數據分析,又能進行相關規律總結的綜合型管理會計人才,才能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顯得至關重要。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有助于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能有效適應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時代對高端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

2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2.1會計專業實踐課程不足,課程理論體系不夠完善

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會計課程的設計上還是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課程理論體系不夠完善,造成學生個個都是“紙上談兵”。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是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這決定其能否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實踐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會計專業課程的實訓,一部分是學生頂崗實習。由于會計實訓需要學校投入大量的實訓設備,受到資金投入的限制,高校會計實訓設備存在老舊并且設備較少等問題,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實訓的效果,使得管理會計實踐課程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會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由于缺乏專業會計教師的指導,加上會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與會計專業匹配度極低,頂崗實習變成流于形式,這樣的頂崗實習達不到效果。

2.2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教學方式陳舊,學科內容重疊嚴重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化給高校教師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如微課、幕課的興起。然而,應用型本科高校因師資力量的不足,還是以傳統課堂授課為中心,采取“灌輸式”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外加課后會計專業習題的講解,會計專業課(審計學、成本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學科的內容重復嚴重,不利于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這是對會計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使得學生厭學情緒高漲,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的相背離。

2.3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缺乏

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教師多數以剛剛畢業的研究生為主,有的研究生本科學的是會計專業,而研究生卻是其他非會計專業,這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師資存在的短板。同時,在這些會計教師中,很少有在會計師事務所、證劵、銀行金融等相關會計領域實踐工作過的經歷,管理會計自身注重從理論進行定性研究,使得在培養方向上出現偏差,這就造成高校的會計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現象,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雙師型”師資缺乏,不利于高校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2.4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以教會學生怎么做賬為主,重視學生財會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樣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學生與市場需求的高端財務管理人才相差甚遠。出現了供給不足(高端會計人才需求不足),供給過剩(普通財務人員嚴重過剩)的局面。企事業十分渴望能招到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實務操作的高端財務管理人才,然而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普通財務人員又不符合市場對高端會計管理人才的需求,這就出現供求失衡。

3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進研究

3.1強化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創新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強化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創新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以高端管理會計人才為導向)、培養標準(與市場匹配和社會需求緊扣)上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人才體系,進而能有效地消除“財會人員過剩,管理會計人才匱乏”等供給失衡問題。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上,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針對性、實踐性、時代性、前延性。在會計教學過程中由基礎模塊與選修模塊過度到能力模塊與實踐教學模塊,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實現知識向能力轉變,知識輸入轉為知識輸出,由教師被動的教學到學生自我主動學習的轉變,打破課程限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會計知識的動力。如下表1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框架: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上優化了會計理論知識,突出會計主干課程,刪減部分模塊課程中細枝末節,增加了許多實踐教學內容,通過實踐讓學生能進一步熟悉會計業務流程與管理會計職業的特征等,增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

3.2注重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教師隊伍建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與世界接軌,“一帶一路”拉近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這對高端會計人才需要增多,會計教師隊伍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師資隊伍的強大與否直接決定培養的管理會計人才的質量高低。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強化管理會計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性與實踐性。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投入專項資金,把優秀的會計教師輸送到企業進行鍛煉,提升會計教師實踐能力,培養雙師型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今后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必要的師資力量支撐。對于會計教師在教學創新方面有突出貢獻,要給予職稱、職務晉升上的政策傾斜。與此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還應提供多種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博士學位以及在相關財會領域具有實踐工作經歷的教師,擴大學校會計教師師資隊伍的組成部分。

3.3加大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類教學設施經費的投入

眾所周知,會計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日常的會計教學中,離不開會計教學軟件與相關硬件的使用。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加大管理會計類教學設施經費的投入力度,加大會計類教學實驗室儀器的采購,通過日常教學中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與具體的會計實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應用型本科高校還應根據市場對高端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加大會計教學軟件與先進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引進,進而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教師上課的質量,提升學生接受會計知識的效果,進而為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3.4以校企合作為抓手,積極構建產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接受生產一線的檢驗,以校企合作為抓手,完善人才培訓體系,積極構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所走的必由之路。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教育數量到教育質量的內涵式發展,校企合作至關重要。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與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機構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既能解決了學校資金不足的問題,又能有效解決了會計專業的學生學習實踐不足的問題,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在實習的學生中選拔想要的優秀畢業生,進而解決企業人才儲備問題,實現校方與企業雙贏。

4總結

隨著我國對外開發的持續推進,我國與世界融合交流越來越密切,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數量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培養管理會計人才,適應市場的需求,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著眼于自身的實際,創新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優化學校會計課程設計、改革教學方法、重視管理會計人才實踐課程等,進而提升高校管理會計人才的質量。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今后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面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史永紅.高職應用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研究[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2]郭素娟.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相關專業管理會計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38-41.

篇(4)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管理會計;會計教育

在我國經濟拉內需,促增長的過程中,需求側三駕馬車逐漸出現疲軟現象。繼而供給側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供給側改革是調整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優化供給側各要素的配置,從質量和數量兩個方面促進經濟新的增長。圍繞“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實施改革,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目的,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供給側改革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受到學界和實務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趙逸群認為會計通過信息載體、價值增值、資本管理助力供給側改革,并提出財務內控要求可以實現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綜合性會計人才進行業務創新可以補短板,而生態會計能夠助力企業去產能[1]。苗娟認為搭建財務信息樞紐能夠實現“去產能”、發揮管理會計職能可以實現“去庫存”、優化資本結構能夠實現“去杠桿”、發揮成本會計職能可以降成本,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能夠實現“補短板”[2]。總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實現“三去一降一補”,就需要聚集財務“供給側”改革,即由傳統的核算會計轉向管理會計,在提高傳統財務管理效率的同時,參與業務管理與創新,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日益重要的積極作用。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會計是基于人們對生產剩余物品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可以說,會計的最基本職能是管理。但是隨著會計計數與核算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更重視會計的核算與反映職能。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伴隨鐵路業的迅速發展,以鐵路公司為代表的成本會計方法問世,并在更大規模的銷售企業和鋼鐵公司廣泛使用。隨后,被譽為管理之父的泰勒開創了將間接費用分配到產品成本的實務,并形成了費用預算、標準成本法和差異分析,推動管理會計的發展。財務會計是以企業資金運動為核算對像,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為目的對外報送的會計信息,方便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而管理會計是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顯然,兩種會計是有差別的。但是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層以財務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為基礎,再綜合考慮非財務信息而做出的管理與決策行為。可以說財務會計是管理會計的發展基礎,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二、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現狀由于我國高等教育也是在經濟拉動內需,促進增長的過程中快速發展起來的,與經濟發展如出一轍,呈現出有效供給不足與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的局面[3]。一方面處于供給側的會計專業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處于需求側的企業招不到合適的應用型人才,出現招工難、用工荒、勞動力成本高等現象,影響企業降本增效。事實上,翻閱各高校會計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除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外,也有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管理學、宏微觀經濟學、稅法等相關課程。但為什么會出現供需脫節呢?并不是總需求不足,而是供給結構、質量與企業經濟發展所需人才不適應、不匹配,可稱之為知識結構性過剩。

1.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短視性

我國對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早有認識,并且邁出了改革的步伐。及時調整高等教育結構類型,將高等教育重新劃分為學術型大學、應用型大學、技能型大學[4];高等職業教育層次包括了職業中專、高職高專、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博士等五個層次[5];完善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從供給側出發強調提高學生供給質量滿足需求側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人才的需要。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視應用技術能力培養。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操作性要求較高,于是各高校開設了基礎會計實訓、中級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會計分崗位實訓等。而實訓的內容,無一例外都沒有離開填制憑證、審核、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以及運用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進行賬務處理的流程訓練。但基本上都是處于一種技能的重復性訓練。事實上,在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企業紛紛建立了會計信息系統,逐步健全財務共享中心,實現財務信息的時時傳遞與共享。到那時的會計核算工作就能夠完全被計算機所替代,而現在的會計核算人員將成為把票據掃描到系統中的體力勞動者。因此,這樣的訓練盡管提高了學生的會計操作技能,但未能突出學生管理會計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可持續性發展。2.“雙證畢業”的片面性高等職業教育倡導“雙證”畢業,即學生在畢業時既能取得學歷證書,也能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為自己將來就業尋找敲門磚。為此,學生們拼命考取各類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初級會計證、銀行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計算機二級、英語四六級、汽車駕駛證等。取得初級會計師資格的同學又忙于考取注冊會計師。學生陷入到“應試”學習中,在疲于應付資格證書的考試中忽視了那些看似與資格證不相關、卻是企業十分重視的管理會計應用能力的培養,比如創新思維、業務創新、價值創新能力等。3.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切入點的局限性盡管高校的會計專業開設了相應的管理會計課程,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切入點都是以會計核算的角度,強調計算過程,關注計算結果,而不是以創新管理的角度,更不關注解決問題的創新型辦法。如成本會計,學生只重視產品成本核算的過程與結果,卻不怎么關心產品成本是否過高,過高的原因是什么?不去關心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與差異成本法的分析與應用等內容。三、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1.傳統管理會計專業知識不能滿足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傳統管理會計只是作為一門管理會計課程而開設,側重企業內部管理,包括本量利分析、預測、決策、存貨管理、預算管理等。當前管理會計是一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在企業中控制全面預算管理、績效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實施全面的創新管理,承擔企業領導者、組織者、顧問、決策者等多重角色,給企業創造價值。

2.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性課程開發與跟進不及時

財務會計核算的實踐性課程開發已經相當成熟,并且具有重復性特點,能夠通過熟練而生巧。而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相關實踐性課程開發還不十分成熟,管理會計案例不夠充實。并且管理會計的課程都具有創新性,是通過拓展創新思維進行能力培訓。因此,該類實踐性課程的開發具有一定的難度,也影響了管理會計應用能力的培養。

3.管理會計專業人才評價體系不完善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注冊管理會計師的官方認證考試,而是參加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的認證考試,具有一定的難度。相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評價已經相當成熟與完備。學生像進階一樣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就考取初級會計師證。此外,還可以報考注冊會計師(CPA)考試。這對于從小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來說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也不利于管理會計應用能力的培養。四、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會計教育轉型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會計教育轉型發展已經刻不容緩。在2014年10月27日我國財政部就頒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是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意見中明確提出以管理會計人才建設為依托,建立起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推進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加快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的拓展;推進高校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建設,探索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途徑,實現會計人才向管理會計人才轉型。1.轉變觀念,樹立“價值增值”的理念會計是基于管理的需要而進行必要的會計核算與反映,其基本職能是管理。因此,“供給側”改革下管理會計教育就是綜合會計的管理功能而進行創新的一種新型發展[6]。會計人才應當樹立“價值增值”的理念,將會計職能嵌入企業業務前端,進行管理創新。2.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2016年6月22日國家財政部頒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號)。該指引明確了管理會計應用四要素,包括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與報告。其中工具方法是指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時所采用的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記分卡等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主要應用于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涉及戰略地圖、價值鏈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滾動預算管理、作業預算管理、零基預算管理、彈性預算管理、目標成本管理、標準成本管理、變動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邊際分析、標桿管理、貼現現金流法、項目管理、資本成本分析、關鍵指標法、經濟增加值、平衡計分卡、單位風險管理框架、風險矩陣模型等具體工具方法。“供給側”改革下管理會計教育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從供給端入手,優化需求端。因此,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以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為依據構建兩個模塊化課程體系。一是基礎模塊課程,包括宏微觀經濟學、財政金融、管理學、財務會計、經濟法和稅法;一是管理會計模塊課程,包括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公司戰略管理等課程。3.完善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環節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核心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突破思維定勢,學會邏輯思維、質疑和靈活思考。故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環節不同于財務會計的實訓內容與形式。構建遞進式三模塊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第一模塊為課程實踐模塊,主要包括管理會計案例與課程實訓軟件。如財務管理實訓軟件隨課程內容訓練學生的管理思維。第二模塊為專業綜合實踐模塊,如創業者ERP沙盤對抗項目、VBSE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創新創業綜合實訓平臺等,通過游戲與對抗賽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次實踐的內容與情境都是不一樣的,恰恰滿足了管理會計實踐所需要的變化性的實踐內容。第三模塊為專業社會實踐模塊。學生既可以通過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真刀真槍上陣廝殺,也可以跟著自己導師進入企業中演練。

4.“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是一個典型的供需關系。教師作為供給側一方仍需進行結構性改革,如知識的結構性改革、教學方法方式的結構性改革、教學模式創新的結構性改革等。從供給端入手,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有豐富的管理會計實踐經驗,更有創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拉升教師的“雙能力”水平,從而優化需求端。“雙能力”水平是指一方面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夠恰當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有效的教學管理與考核,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另一方面有較高的實踐水平,能夠參與到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中去,指導學生為企業解決相關管理會計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創造價值。

5.完善管理會計專業人才評價體系

一個完善的人才評價體系是促進專業人才快速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第一是根據《指導意見》,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納入到繼續教育課程中;在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會計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執業考試中適當增加管理會計知識的比重,從而引起會計人員對管理會計的重視,也快速提升會計人才向管理會計人才的轉型發展;進行國際交流合作,鼓勵管理會計人才考取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資格證書,使管理會計人才快速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水平。第二是我國相關部門盡快完善中國的注冊管理師的資格認證,推動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結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會計人才向管理會計人才的轉型發展的同時,管理會計人才又助力供給側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改革目的。同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校會計教育向管理會計教育的轉型發展的同時,高校會計教育的轉型發展從供給側入手優化了需求側,為會計人才市場提供了優質勞動力,促進供給側改革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逸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分析[J].中國市場,2016(29):55-56.

[2]苗娟.淺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會計職能發揮[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6(6):40-42.

[3]袁廣林.供給側視野下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6):15-21.

[4]潘懋元,周群英.從高校分類的視角看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9(3):4-7.

[5]魯武霞.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銜接的桎梏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2(8):59-60.

[6]曾澤瑋.關于“供給側”改革下管理會計教育的若干思考[J].赤峰學院,2016(8):119-120.

篇(5)

關鍵詞:中國;管理會計;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Abstract:ManagementaccountingwasfollowedTaylor’sscientificmanagementproductiontoproduceatthebeginningofthecentury,andalongwitheconomicaldevelopment,butobtainedthepromotedutilizationandthedevelopmentintheoverseasenterprise.Theresearchdemonstratedthat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farhasnotbeenabletomeetthebusinessmanagementneed.Didthisarticlepresentsituationofanalysisthehighereducationembarkfrom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owelaboratestransforme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andmadesometentativeplans.

keywor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ighereducation;Thereformpondered

前言

管理會計在中國的運用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興起而展開的,其歷史并不長。大部分企業對全面預算、風險分析、差量分析、長期投資決策方法、企業員工業績評價等都知之甚少,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更談不上應用這些方法去參與經管理會計在中國并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21世紀是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以迅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將使得人類社會、經濟、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然而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會計落后于時代要求,為適應當今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需要,管理會計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一、中國管理會計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國的約翰遜和卡普蘭兩位教授,他們在1987年合寫了一本轟動西方會計界的專著《相關性消失了——管理會計的興衰》,對西方管理會計的知識體系提出了許多批評意見。這兩位美國教授在該書中認為:近年來的西方管理會計實踐一直沒有多大的變化,目前的管理會計體系是幾十年前研究成果的產物,甚至管理會計現在必須要從屬于財務報告,從而對管理人員所進行的規劃與控制的決策已不再具有相關性(孟焰1999)。這種與決策不相關性的現象在我國仍十分突出,調查顯示,我國管理會計教育主要側重于對管理會計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論傳授上,忽視對管理會計實務的分析,普遍缺少對本國管理會計經典實務的分析,與我國管理會計實際聯系較少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國會計界對實踐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顯缺乏系統的研究和歸納總結,到目前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統的研究與總結。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樣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報告,是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孟焰1999)。

(二)教學方式亟待改革

我國傳統會計教育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幫助學生掌握現有的會計規則以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上,故其狹窄的內容和僵化被動的形式遠遠落后于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這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是十分不利的。調查顯示,“講課+討論”是中國管理會計教學的主要方式,這是一種相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師生缺少互動,學生不僅不能主動發現和發掘問題,即使有問題,教師也未必知曉并做出回應。調查顯示,在管理會計教學中,大約四分之三的課堂時間系“教師講、學生聽”,7.2%的課堂時間用于公開討論課后作業中的習題與問題,有6.7%的課堂時間用于討論課后作業中的案例,約4%的課堂時間用于考試(周齊武等2005)。

(三)教學內容陳舊

為了促進西方管理會計的發展,卡普蘭教授(1998)對西方高級管理會計內容進行了調整,在其《高級管理會計》(第三版)一書中,強調了作業成本法和作業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方法的重要意義,并將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為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對傳統的以凈利潤或投資報酬率為主的經營業績衡量指標與方法進行了重大的變革,提出以經營業績平衡表來考核企業經營業績的四項綜合指標:財務經營業績指標、為顧客提供服務的業績指標、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業績指標、員工學習、產品創新與成長的業績指標;同時為了便于理解與操作,將該書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線性規劃模型、回歸分析模型等全部刪除,從而將數學方法的應用降至最低點,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長數學方法的卡普蘭教授在開展管理會計研究中的重大變化(孟焰1999)。實踐表明卡普蘭教授的改革是對的,在他與他同事的倡導下,西方管理會計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僅體現在對原有的管理會計知識體系進行了改造,而且還產生了管理會計的一些分支學科,如作業成本管理會計、適時制生產系統、制造資源計劃、質量成本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增值管理會計、社會責任管理會計、資本成本管理會計、國際管理會計等以及人理論、組織行為學、信息經濟學等相關科學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我們曾經的調查研究表明,在我國管理會計教材中,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預測分析、短期市郊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標準成本和責任會計等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約77.82%)(張海濤張琳李安琪2003)。實際上根據歷史資料編制預算或計劃、標準成本控制、存貨的經濟批量模型、邊際收入等于邊際成本的最優化決策等內容和方法都已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了(黃曉波趙紅娥1999)。

二、管理會計高等教育之變革

在工業時代,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是一個相對穩態結構,產品生產表現為大批量、標準化,市場需求變化周期較長、個性化特征較少,競爭主要體現在市場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業經濟時代,生產方式經濟的主要特點表現為:以資本和勞動力為核心生產要素,經濟活動契約化、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模大型化和組織結構垂直化。與此相適應,傳統管理會計把目光聚集在企業內部的管理與動作上,注重通過控制產品生產成本來完成管理會計的目標,并以產品成本作為定價的基本依據,較少關注風險管理,以制訂標準成本和預算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利用經濟批量原理進行采購決策

(黃曉波趙紅娥1999)。知識經濟時代的生產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識,產品的非標準化,生產規模的小型化等為基本特點。因此,企業管理會計必須更新觀念,加強市場變化研究,具體包括管理會計基本理論更新、培養目標更新和教學內容與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論更新

管理會計視野的拓展和管理會計人員角色的轉變,對管理會計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傳統管理會計主要研究企業內部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業績評價,旨在提高企業內部效率,其立足點在企業內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科學的創新,管理會計有必要拓展其視野,關注和研究企業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帶來的機遇和威脅,為管理決策提供多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相應地,管理會計人員的角色也發生了深刻的轉變。現行管理會計理論一般地都假設市場是完全競爭的,而市場的參與人是完全理性的,在這個市場中人們取得信息是沒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費用,不存在市場障礙,市場價格由低要求決定等。上述假設與客觀實際已經是越來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會計中的許多市場預測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設的基礎之上的。而技術不變假設和邊際收益遞減假設等更是支持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的基本假設,而基于此假設的管理會計在提供決策依據時,就難免出現決策的失誤。(二)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體現在正視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將管理會計教育的重心轉向學生能力的培養,其課程開發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慮多元化知識和現有課程的融合、彼此間的接觸、作用和相互滲透以及對現有課程的補充、拓展、加深等。我國不少高校的本科會計專業,專業課時幾乎占總課時的1/4,在專科層次上,這個比重更高。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會計專業學生缺乏的是企業經營管理、中文寫作、財務管理、電子計算機、外語、生產管理等知識,會計核算知識并不缺乏。因此,管理會計的課程體系在囊括會計專業基礎知識之外,還應涵蓋相關專業知識,如稅收、金融、管理學、法律、工程技術等。

孟教授(1999)根據自身的體驗認為,總的來看,進入本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管理會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發展前景是令人振奮的,新的研究領域層出不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管理會計在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但就管理會計教學本身而言,絕大多數管理會計老師(89.7%)采用中文教科書為教材,有4位(約占10%)采用英文教科書,有3.6%的教學資料選自英文學術期刊,2.08%選自英文實務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選用的中文教科書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會計實務或制度,否則它們對于西方管理會計創新的全面介紹仍然有限。當然,本文的觀點并非主張中文的管理會計教科書必須涵蓋所有西方管理會計技術或制度。

(三)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更新

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狀況報告第1號——會計教育的目標》中提出,會計教育的目標是要使學生具備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所必備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其能終生學習,并主動適應職業要求的變化,具體內容為:①技能。包括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智力判斷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②知識。包括一般性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會計專業知識。③專業認同。指會計專業畢業生應該認同會計專業,樂于掌握作為會計專業人員所必備的學識、技能和建立相應的價值觀念,熟悉會計職業道德準則,能進行價值判斷,隨時準備探討與會計人員專業誠實性、客觀性、適應性及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問題。可見,管理會計教育必須正視管理會計人員的這種角色轉變,改進教學以使學生適應環境的變化。管理會計專業的學生要想勝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外,還必須學習和發展商業管理、戰略分析、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三、關于我國管理會計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設想

于1996年結束的美國管理會計協會(IMA)的調查表明美國的企業高層經理對管理會計師期望的變化(J布洛切愛德華,H陳康,W林托馬斯2002):經理們希望管理會計師不僅要關注短期財務成果的管理報告,而且能夠整理并解釋有助于企業成功的信息,包括為企業高層決策者制定和實施成功的競爭優勢戰略提供關鍵因素的信息。為了推動管理會計教育的改革,IMA提出了一項四步行動計劃,以促使教育界對會計課程進行修訂,使主修管理會計的學生畢業后能滿足企業對他們提出的技能和素質上的要求。具體措施包括:(1)舉辦企業界與教育界的交流會,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發起的會計教育改革小組定期會晤,以敦促會計改革項目的開發以及實施;(3)由IMA負責的“管理會計的實證分析”;(4)促進IMA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2003)。

當然,中國的情況與西方國家明顯不同。由于我國沒有一個將學術界與實務界都包括在內的管理會計職業組織,學術界與實務界溝通的機會不是很多,這就為開展管理會計的典型案例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這表現在,學術界特別是大學的研究人員很難有機會深入到企業中開展調查研究,因而對企業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管理會計的情況缺乏了解;而實務界對學術界發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論性太強,與企業現實情況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中的實際問題。所以中國管理管理會計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辦法,也不能等中國建立起管理會計師協會和開設管理會計師資格考試再動手,有據于此,本文根據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幾點改革設想:

(一)、管理會計研究方法的發展與改進進入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會計學術界大力倡導實證研究方法。早期的實證會計主要是對會計信息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問題研究,后來又轉向研究會計選擇的動機及考慮的因素,到70年代末實證會計研究興盛起來,80年代即已成為會計研究的主流學派。目前我國會計界對實證會計方法存在著不同的看法,這里既存在人們的認識問題,也受客觀事物規律性暴露得不夠充分的影響。積極響應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與應用專業委員會”在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的配合下,發起了“中國管理會計典型案例經驗總結與研究”的活動。開展“中國管理會計典型案例經驗總結與研究”的活動,將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開拓性嘗試。

(二)、管理會計內容的調整與拓展

新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競爭環境要求我們轉移成本管理重心

、拓展成本控制視角。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產品的價值將更多地取決于產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識,這些信息有技術上的、也有市場方面的。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以及對市場的掌握在企業增值中占較大的部分,生產制造則占增值中相對較少的部分。產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業為確保長期競爭優勢,不得不在信息、知識發展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產品的生產制造成本相對其開發和市場調研支出顯得微乎其微。在這種情況下,成本管理的重心應當逐漸從生產制造成本轉移到產品研制開發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轉移到成本計劃。

參考文獻:

1、周齊武,杜榮瑞,王斌,肖澤忠.中國管理會計教育現狀分析[J].會計研究2005,7

2、黃曉波,趙紅娥.經濟形態變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研究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J].會計研究1999,10

4、張琳,周建偉,李安琪.管理會計應用環境與中國管理會計教育[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5、張海濤,張琳,李安琪.關于我國管理會計教材質量的調查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篇(6)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與財務會計并列的、一門獨立的經濟管理的應用學科,其職能在于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 規劃經營目標、控制經濟過程、考評經營業績,伴隨管理理論的產生而形成,隨著科技進步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管理會計課程,是當前高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現代會計教育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

一、問題的提出

1.美國會計教育的啟示

管理會計起源于美國,美國對會計教育的研究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其會計教育的研究理論與實踐,在世界各國會計教學中起著引領作用。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指出:“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名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名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對會計教學來說,最為關鍵的目標并不在于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能力。可見,一個好的會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會計之原因及其處理之方法,培養學生組織問題、確認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并推論其可能答案的能力。那么,會計教育就需要進行適時研究,會計教學必須跟上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培養學生滿足會計職業發展的需求,以實現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2.我國企業應用的思考

管理會計是20世紀七十年代末引進的,三十年來沒有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推廣,在企業的實際作用很不明顯,沒有真正解決企業改善管理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企業缺乏應用管理會計的意愿和要求。這種現象引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者的極大困惑,探究其教育教學源頭,可能管理會計教材和教學兩個方面都有較大的影響。我國的管理會計教材絕大多數僅限于對國外著作的翻譯,基本上停留于純理論的探討,很多專門技術和方法本文由收集整理可操作性差,在中國沒有用武之地,不具有應用的針對性。另外,管理會計教學側重講授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忽視對管理會計實務的分析,普遍缺少對我國管理會計經典案例的分析。改變管理會計在我國難以推廣和應用的現狀,必須對管理會計教育教學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促進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我國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在當前我國的高校中,一般都有會計專業的管理會計課程,但其教學缺乏對管理會計實務的指導,偏重專業理論教學,很少考慮實踐教學或者基本沒有考慮實踐教學,導致管理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應用脫節,致使管理會計在企業實際應用難以推廣。

1.課時安排偏少

大多數高校,安排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在第五個學期,教學課時在52至64之間。但是,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多,就是去掉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課程交叉的內容,其課時也只能滿足課堂理論教學與相應習題、案例的講解,沒法開展市場調查、實踐調研等社會學習活動。導致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只重專業理論講授,忽視實踐應用指導。

2.授課模式和課型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管理會計課程教學,只有理論課型,沒有實踐課型,還沒有哪個高校開展像財務會計模擬操作的實踐課型。教學模式大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課堂上教師單向式教授專業知識,學生被動地聽,對教師所講解的理論知識與公式只是機械地記,只會拿著書本做題,卻不知如何在社會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和課型,對學生的實踐應用缺乏有效的安排和指導,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束手無策,導致學校課程教學與實踐應用嚴重脫離,課程教學有效性低。

個別高職院校有意識突出高職教育特色,開出管理會計實務課程,其實際也只是管理會計題目的練習,其教學課型雖屬實踐,其教學內容仍然是管理會計專業理論,并無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應用指導。

3.教材沿用西方理論

當前,絕大多數高校的管理會計教材,其內容一般為:管理會計概述、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預測、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責任會計等,其專門技術和方法均為西方管理會計理論模型,在沒有較好地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是缺乏可操作性的。雖然近年出版了不少管理會計精品課程教材,但其內容仍舊是西方管理會計教材知識體系,與國內管理會計實務脫節,既不適合我國會計職業的市場需求,也沒有管理會計業務實務內容,導致課程教學有效性差。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出現管理會計實踐操作教材。在會計教育改革中,會計教材不再被當作教學的主要依據,而是僅僅作為若干種教學材料的一種。但是,教材畢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專業理論模板,會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的目的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管理會計課程的有效性教學對策

在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諸要素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是比較容易控制的變量,也是目前會計教學比較薄弱的環節。因此,提高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等方面進行必要的研究,在教學設計上突出管理會計實務,以滿足企業實際應用的需求。

1.整合課程內容,體現管理會計職能

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的《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三門課程教材,在內容上的交叉、重復率非常高,影響課程教學效率效果。為此,必須解構學科體系,打破相關課程之間的界限,適當處理《管理會計》教學內容。管理會計屬于應用性學科,教學內容應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原則,精簡過多的理論,重點突出理論知識對培養學生實踐應用的指導。《成本會計》以成本核算、成本計算、成本報表為主,有關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考核的內容,納入《管理會計》。預算管理、投資管理是《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交叉重復較多的知識點,管理會計課程應從全面預算角度出發,圍繞全面預算的編制、執行、分析、調控、考評展開教學,將財務預算的編制納入財務管理課程;財務管理課程以證券投資為主,管理會計課程以項目投資為主,使之與全面預算中的資本預算內容實現有效銜接。二者內容均以時間價值為基礎,可通過教學計劃,根據授課時間先后調整各自教學。

2.引入社會真實案例,明確會計職業角色

提高教學效果,使教學過程更注重實踐應用的指導,必須引入會社真實案例作為教學素材。例如,虧損產品決策、半成品深加工決策,產品定價決策等的教學,引入當地公司實例,或上網搜索上市公司相關素材,將企業的管理場景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會計職業角色有更明確的理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融入日常生活素材,增強專業實用性

從我國實情看,大學生畢業之后,一開始主要從事一些最基本的工作,不可能接觸到過于復雜和高層次的管理,領導也不會把重要的決策交給他們去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以小見大,從學生日常生活、個體戶入手,將社會生活素材融入教學案例,具有實現意義。比如,零部件自制還是外購決策、相關成本分析等的教學,引導學生思考:舊的學習用品如何處置更劃算,買書還是租書劃算,手機辦何種業務劃算等,讓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是可以通過管理會計專業知識進行分析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優勢特長等進行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活動,并引導學生撰寫分析報告或小論文,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與實踐應用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4.提供多樣性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實際工作中,管理會計處理的是復雜的人際關系與分析決策問題,其問題及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管理會計教學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處理非確定情況時所具備的思路和方法。我國當前的管理會計教材中,幾乎每一個問題和每一道作業題都有一個不需證明的正確答案,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教材提供的練習題或案例不應只有唯一答案,而是多樣化的參考思路,才利于全面培養學生分析、表達、交際、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案例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實際上也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指導學生的只可能是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較好的方案,重視分析思考的過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教學效果。

5.轉變課堂主體,增加實踐課型

首先,轉變課堂主體。傳統的授課,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向學生單向式教授教材內容,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應用得很少,學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新時代的信息環境條件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求,向當前個性化的教學對象施展教學,教學課堂應該是“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教學的重心在于設計學生學習的任務,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其次,增加實踐課型。管理會計是應用性的學科,實踐課型要高于理論課型。安排學生通過小組協作進行案例分析;添置設備、器材和實驗室,設置管理會計實踐模擬操作課型;設計預測、規劃、決策等業務任務,指導學生結合各自興趣愛好、優勢特點等開展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活動。通過多樣性的實踐課型,讓學生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又能達到鍛煉職業技能的目的,提高管理會計實踐應用能力。

6.增加課時安排,側重實踐教學

管理會計課型,除傳統的理論課型、實踐課型外,還應該有模擬操作、社會活動等課型,教學課時應該多安排一些。除常規的課堂理論教學課時外,還需增加模擬操作、市場調查、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課時,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進行實踐應用體驗,以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達到管理會計課程有效教學的目的。

7.改進考核辦法,突出應用能力

篇(7)

為了實現管理會計的可復制和廣泛應用推廣,可以采取質量管理、精益六西格瑪管理等體系建設的類似做法,成立專家團隊,做好管理會計的頂層規劃設計,制定能形成體系的管理會計應用標準,劃分行業、層級、管理類別,制定配套指引。該體系標準既要包括通用管理體系的要素,例如:管理目標、組織機構及職責、配套規章制度、管理流程、評價指標及標準等,又要包括管理會計體系的標準要素,例如:會計信息支持或共享、工具手段、改進與創新、管理人員素質等。同時,基于企業成功經驗或按標準要素的重要程度,可對管理會計體系標準要素設置權重分值,通過獨立、客觀的中介評價機構,對企業的管理會計體系進行達標評級認證。

二、制作企業成功實踐案例集

先進企業的成功管理經驗來自于經濟活動實踐,可操作性強,對其他企業的借鑒參考價值較高。因此可以搜集選取企業優秀管理會計實踐經驗,包括實踐中出現的失敗教訓或曲折過程,將其歸納總結、分門別類,形成典型案例集。同時,為了增強可讀性和指導性,在總結管理經驗之前,可以先對經驗總結的整體框架和要素進行規范,包括:管理背景、基本的理論思想、主要做法、取得的經濟效果、組織機構和崗位設置、配套的規章制度、建設過程及里程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未來改進方向等。在案例集形成后,通過視頻、文字及表單等媒介和培訓、宣傳、研討等形式將企業管理會計的優秀經驗進行推廣,以逐步提高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整體應用水平。

三、加快培養管理會計人才隊伍

管理會計對崗位人員素質要求相對較高,需要既懂管理會計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復合型人才。為了培養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可以考慮從多方面著手:一是對優秀的財務人員實行多崗位培養鍛煉,不局限于財務審計相關崗位,可以適當選取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管理創新、質量管理等非會計的管理崗位上短期任職;二是選派優秀的技術工藝、生產經營和管理人員學習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在實踐中不斷融入管理會計理念;三是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和運行也能鍛煉人才,企業可分批選派管理人員去先進企業接受中短期培訓,或直接從事管理會計具體崗位工作,通過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實踐來發掘培養人才;四是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將管理會計專業的授課和企業工作實踐結合,這樣既能解決企業人才短板,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促進學員知行結合,獲得更為具體、直觀的實踐經驗。

四、努力推進管理會計語言的通俗化

與財務會計報告不同,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更多是企業內部機構和人員,相對而言,使用者對會計專業知識了解較少,尤其是制造企業中生產一線的工人。管理會計要想富有成效地付諸企業實踐,獲得企業各方面的廣泛認同接受和支持配合非常重要,而管理會計理念要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管理會計信息能夠被各責任單位聽懂和理解才是關鍵。因此,應將管理會計的專業語言“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管理語言,使管理會計的語言通俗化。

五、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管理會計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現有的管理理論和思想大多來源于經濟社會的具體實踐,例如: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羅伯特·卡普蘭的作業成本法和平衡計分卡管理等。我國管理會計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應從長期所處的“象牙塔”中走出來。可選取3~5家典型企業并與其進行長期合作,開展管理會計實踐研究。最好同時選取具有實踐經驗的優秀企業和正在建設完善管理會計體系的企業作為研究樣本,定期開展現場調研,帶著問題和研究課題在企業實地觀察、訪談、調查、測試等。運用理論知識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同時把企業典型的實踐活動形成教學案例,從中逐漸提煉出管理會計理論并不斷將其完善。

六、注重成本效益原則

企業的行業特點、發展階段、生產模式不同,管理會計所遇到的具體問題也存在差異,管理是有成本的,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則,要與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尤其是在將管理體系嵌入信息化系統的過程中,要綜合權衡信息產品的性價比。國內ERP、BI等管理會計軟件的價格相對較低,但功能上有較大局限性,國外軟件功能強大,產品和實施費用相對較高。企業不能盲目地開展管理會計信息化工作,要在管理效率效益、信息系統適用性和建設支出中進行權衡,分階段地建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七、倡導實踐應用中的理論思想適度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亚洲 欧美 另类 在线| 欧美猛少妇色xxxxx猛叫|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aa片|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国产一女三男3p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黑人巨大videos极度另类|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免费的三片播放器|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熟女体下毛毛黑森林| 给我免费播放片国语|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疯狂迎合进入强壮公的视频|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五十路丰满中年熟女中出|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无码av一区二区大桥久未|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ⅰ|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97| 天天噜日日噜狠狠噜免费| 黑人大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