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數字鄉村存在的問題

數字鄉村存在的問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1 16:38: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鄉村存在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字鄉村存在的問題

篇(1)

一、三項措施,強保障

為了確保全鄉“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一是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分管副鄉長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對這項工作實行直接領導協調,并要求各村委會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全力配合工作人員進行數據、圖片的采集和錄入,鄉人民政府與各村委會簽訂了工作責任制,實行一票否決。二是從各站所和村委會抽調了26名業務骨干分成數據采集、圖片采集、軟件技術、數據錄入、圖片處理、質量審核和后勤保障七個工作小組,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協同合作的方式開展工作,并從學校和各站所抽調了電腦硬件、數碼相機、車輛等設備,為工作組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保證。三是從鄉財力中劃撥了10萬元工作經費,用于缺口設備、辦公用品的采購和后勤保障,確保了工作的順利啟動。

二、四個明確,定目標

為了確保各項工作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失地開展,9月12日,鄉黨委政府結合楚雄、玉溪試點單位取得的成績,召開了各村委會文書和抽調工作人員會議,結合沿江實際,一是明確總體思路,通過“數字鄉村”工程的實施,展示沿江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反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把網站建成服務沿江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窗口和新載體。二是確定了10個村委會、65個自然村和鄉級機構共76個單位為網頁制作基本單位。三是明確了工作步驟,把整個工程建設工作分為籌備、數據圖片采集、審核、錄入、校對、匯總上報六個階段。四是明確了工作任務。根據抽調人員特長把工作人員分為六個工作小組,按六個工作階段分別明確了各階段工作目標任務。

三、三個統一,提效率

一是在籌備階段成立了組織機構,抽調相關工作人員,完成了數據采集人員的業務培訓,統一了指標、口徑和采集方法,9月20日全面完成數據采集工作;二是在數據采集組采集數據的同時,完成了數據錄入工作人員的培訓,熟練掌握離線錄入軟件的操作,并利用投影儀對圖片處理小組進行圖片處理軟件acdsee演示,統一了圖片規格和對曝光過度、曝光不足等圖片的處理方法;三是制定了數據圖片錄入、圖片處理工作流程,統一了工作步調,從根本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四個把關,保質量

為了確保數據、圖片質量,一方面對采集的數據,由質量審核組審核后交由數據錄入組錄入,凡是因數據采集和質量審核小組把關不嚴,在進行錄入時,每出現一個指標錯誤,從數據采集和數據審核人員責任制考核中扣除5分,有效地控制了采集數據質量。另一方面,對當天采集到的圖片,晚上召開圖片質量審核專題會議,圖片通過投影儀展示,由鄉四班子成員進行審核驗收,總結當天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及時提出存在問題,并安排下一工作日的工作任務。通過圖片把關,在不斷提高圖片采集組工作人員的拍攝水平的同時,全鄉圖片整體質量得到了提高,沒有出現返工現象。三是數據圖片全部錄入完成后,由各村委會書記、主任、文書對轄區范圍內所有單位的錄入數據、文本和圖片進行校對審核,及時進行修正補充,確保了網頁使用的圖片文本信息的真實性。四是鄉級網頁所有使用的圖片和文本信息,經過班子會議逐一討論通過后才進行數據上傳。

五、取得的經驗

(一)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的順利開展,需要各級領導重視。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涉及了全鄉農村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盛市、區各級組織高度重視,沿江鄉黨委政府把這項工作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由鄉長親自抓,最終順利完成了這項工作。在鄉農經站電腦設備、數碼相機、工作人員、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及時從學校借用了7臺電腦,從各站所籌集了8臺數碼相機,從各站所和村委會抽調了26名工作人員,抽調車輛3輛,并從十分緊張的鄉財力中提供了10萬元工作經費,為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區政府及時調集資金購置了數碼相機,按照鄉鎮業務量大小進行調劑,解決了器材不足的迫切問題。

(二)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的順利開展,需要一個和諧社會環境。圖片采集工作組采集的圖片共計13500余張,全部來自群眾生產生活,有的圖片采集需要進到農戶家中,拍攝反映農民家庭基本生活設施的場景;有的需要爬到農戶房頂,拍攝反映村莊全貌的寫實圖片;有的需要進入廠房內部,拍攝企業生產實際的圖片;有的需要進入種養殖大戶的種養殖場,拍攝反映農村經濟的來源圖片;還有的需要拍攝群眾在田間勞作、休閑娛樂的大量圖片資料,這些圖片的采集都得到了群眾們的熱情配合,這也體現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三)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的圓滿完成,需要一支無私奉獻的工作隊伍。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時間緊、任務重,全體工作人員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數據圖片的采集、錄入、修改和數據上報工作,和他們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熱情是分不開的。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全程陪同工作人員進行數據質量把關,參與工作難點的化解。

工作人員主動放棄了國慶假期,有的同志還帶病堅持,每天工作超過15小時。在分工不同的各個工作小組之間,需要形成一種默契,大家只有相互溝通協作,才能順利完成各階段工作任務,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全盤工作的開展。雖然正值國慶長假期間,各小組成員都比平時上班時間早到半個小時,相互交流溝通,確保工作步調一致。(四)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的圓滿完成,需要一支過硬的技術力量支持。數字鄉村建設工程是一項摸索開展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只能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加上離線軟件的開發的時間較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給全鄉的數據采集錄入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領導小組辦公室從工作人員中抽調了電腦操作比較熟練的業務人員,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在當天工作結束以后,針對錄入軟件進行全方位的測試,測試錄入圖文信息顯示、導入導出數據是否規范、完整、準確,及時發現軟件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案,確保了全鄉離線數據錄入軟件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為使工作人員真正掌握數據采集、圖片采集,文字編輯、圖片處理、數據錄入等技術要求,確保工作人員技術到位,除了業務人員培訓以外,實行“每天一會”、以會代訓的方式對數據錄入、圖片處理、圖片采集人員進行強化訓練,為后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六、存在的問題

篇(2)

關鍵詞:普惠金融;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一、普惠金融的內涵與作用

“普惠金融”一詞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旨在通過金融服務手段為農民和小微企業等有需要的群體提供幫扶性的儲蓄、貸款等金融幫助。而我國受自然經濟發展和鼓勵創新創業政策的影響,普惠金融多年來在我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并結合我國本土的實際發展情況,其具體形式也變得更加豐富。長期以來,我國城鄉發展差距較大,農村地區的經濟來源渠道單一、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一直是我國普惠金融的重點關注對象。雖然普惠金融的具體金融形式豐富多樣,但由于其幫扶性的特點,在實踐中通常是以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使得我國農村地區的群眾能夠更容易地參與農村金融服務。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歷經多年的實踐與完善,在各個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金融機構的數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并且仍然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金融服務的質量卻并未跟上數量增長的步伐,并且由于農村經濟的特殊性和政府政策的不斷調整,在具體實踐中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農村地區的發展狀況仍然值得探索和研究。

二、普惠金融在鄉村振興的實踐情況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登上了新的臺階,但是城鄉差距的擴大仍然是我國當前面對的最突出的發展問題,農村地區的發展問題仍是國家政府和全社會人民關注的頭等大事。在自普惠金融進入農村以來,已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其中最明顯的表現是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數量大大增加,同時開始出現了一批以農村商業銀行為首的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首先,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的數量得到了顯著增加,覆蓋率大大提升。普惠金融顧名思義,其核心關注點一個是金融服務的普及性,一個是金融服務的優惠性,服務于所有有金融服務需求的人群,才是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其次,農業貸款余額不斷提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這表明農民手里可以支配利用的資金不斷增多,農業經濟的發展得到了極大的促進。再次,普惠金融的商業模式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而持續的創新。在過去的幾年中,受惠于政府政策的專業性引導和金融科技的大力支持,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邁入了新征程。與傳統的普惠金融商業模式不同,新興商業模式是基于互聯網為發展背景的情況下,結合金融科技,實現了普惠金融發展與數字化信息的有效融合。與傳統的商業模式相比,數字普惠金融不僅在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服務性方面有廣泛的提升,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降低時間與空間成本的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能夠讓客戶更加方便簡捷地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務。由此可見,數字普惠金融超越了地理上的限制,使得身處不同地區的人民在任何時間都能享受到相同質量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在形式上增強了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對于鄉村振興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近年來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流地位就是數字普惠金融。最后,在普惠金融的應用發展中多方機構合作倒推了整個金融業乃至國家經濟的發展。推動普惠金融更加全面地發展不僅僅是銀行機構單方面的努力,更是國家與多方機構共同建設了責任分擔體系。國家通過各項財政支持和幫扶政策在宏觀上推動普惠金融體系的完善建設,為其有序健康地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并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向縣、鄉等金融服務薄弱地區拓展網點和業務,平衡了鄉村地區的供應與需求。同時政府與多方機構通過建立了風險擔保體系,有效地控制了在服務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三、當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建設不完善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個地區之間差異巨大,加上現代化工業的發展,導致城鄉發展差距較大。部分落后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尤其是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由于地勢特殊和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特點差異,各個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不同程度的滯后。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我國的通信技術發展水平較為先進,在一些發展較好的農村和地區已經出現線上支付等現代化手段,但是在一些較為偏遠和更加貧困落后的地區,由于設備建設和維護的難度和成本較高,尚未建立完整而健全的互聯網終端,移動支付手段也沒有得到全面的推廣。這就造成了這部分地區的金融服務領域難以得到滿足和發展。同時,由于經濟發展落后導致農村的基礎設施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通常是各級政府撥款,但經常受到資金不足的制約,各級政府所能夠提供的基礎設施數量較少,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而在信用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部分地區的農民并沒有建立完整的信息檔案,因此當其出現違約行為時,很大程度上并不能采取較為有效的措施。同時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開展還面臨著很大的信息障礙,農民所能夠獲取到信息的渠道是十分有限甚至是單一的,而這對于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來說,農民獲取信息的對稱性和時效性都大大被削弱。

(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供需相應存在誤差

目前農村大多數農民仍以務農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受到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農作物的生產周期一般比較長,并且其產量和品質受到各種人為和自然災害因素影響較大,極容易造成產量的減少和品質的降低,從而導致農戶當期收益減少,這也極大地提高了涉農貸款回收的風險。近些年,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導致農村里大部分的青壯年都離開農村進城務工,導致真正從事務農的農民的老齡化十分嚴重,盡管新的經營方式、商業模式在不斷涌現,但傳統務農人員仍然面臨著農產品滯銷等問題。而在一些發展較好的地區,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人們的收入日益增高,農民不再僅僅以追求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為唯一的需求,對于鄉村旅游、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等多方面也需要金融資金支持,但現有的配套機制仍是匱乏狀態。這就造成了鄉村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與信貸投入的不統一。人們日常需求的產品及服務越來越多,但農村普惠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足,配套的創新機制不完善,無法滿足農村用戶對金融服務的進一步需求。與此同時,農村金融市場也面臨人才短缺這一難題,基層人員多數是單一工作的員工,未接受過金融創新方面的學習與培訓,難以推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和創新。

(三)金融生態環境薄弱

我國的征信體系是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主導的,同時接入了多方機構的征信信息。但在農村地區,難以做到完全覆蓋和信息共享,部分村鎮的普惠金融機構還不能做到共享資源,導致客戶信息不透明,大大提高了用戶還貸不及時的風險。目前,我國農村的貸款對象仍然以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主,關于個人的有象征信信息仍十分缺乏,相關體制仍未建立,難以對個人借貸的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由于我國城鄉發展的差異,農村地區部分農民的教育層次和文化水平較低,涉及金融方面的相關知識更是十分匱乏,金融詐騙等問題也屢見不鮮,這給農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給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機。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由于農民知識匱乏及部分道德水平不高的現象,可能出現故意騙取貸款和逃債等行為的出現;而農民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和金融意識還較為缺乏,容易出現將個人信息借予他人等多種問題,這對于農村金融市場的征信體制建立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與此同時,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貸款給農民本身就是一件具有風險的舉措,大多數農民從事的是農產品的生產相關的行業,本身受到各種自然條件的制約,應對市場變化的抗風險能力也較差,經濟收入不穩定,有大很可能會出現無法還貸的情況,這就造成在農村的市場上,普惠金融具體的產品和種類比較匱乏。

(四)相關的規章制度不完善

目前對普惠金融的應用和發展,相關的政策僅僅停留在針對群體的層面,并沒有落實到農村現實環境下。一些大型的金融機構,只是設立了面向農民這一群體的普惠金融服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針對農村市場的普惠金融的發展,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體系。政府相關法規的制定也較為宏觀,對于具體落實未形成指導意見。以常見的抵押擔保為例,在農村地區的實施過程中對資產的評估擔保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經過以往簡單化的數量增長階段,農村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已經初步向更加深入更加具體的方向發展,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一些輔助機構開始出現并發揮作用。在此背景下,相關法規和制度的完善顯得十分重要。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健全有力的法制引導和保障,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尤其如此,只有在制度和法律層面進行不斷完善,才能更好地引導農村市場地的普惠金融實現更好的發展和創新。

四、普惠金融在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的改進建議

(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網點覆蓋率

隨著城鄉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的生產生活需求也得到提高,而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速度卻沒有跟上。在政府層面,可以通過財政補貼進行扶持,幫助部分落后的鄉村地區完善基礎設施,做好物質條件基礎;并通過補貼政策,推動一些傳統的大型企業牽頭,幫助農村地區建立移動設備網絡,為今后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引導農村地區盡快發展數字化產品做好鋪墊工作。同時應該引導不同的地區借助自身的地理優勢、產業優勢等形成新的增長點,并通過出臺相關的扶持性策略,形成發展合力,并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具備可操作性指導意見,從而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在金融機構層面,主動進行機構網點向鄉鎮級別的地區進行擴張,根據不同地區金融需求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進行針對性的產品設計和服務提供。進行金融機構網點的選擇和設計過程中,應當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當地普惠金融服務的具體需求,進行綜合考慮。

(二)降低農業生產風險,鼓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為了應對農作物生產環境的不確定性,除了加強水利建設以外,政府還應當完善財政補償手段,尤其是對受災群眾的需求進行動態分析,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同時政府要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以緩解務農人員老齡化的問題。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金融機構應引導金融資源向農村下沉,將基礎金融資源配置的重點轉移到農村,堅持立足于農民群眾的需求,針對鄉村振興的痛點,加強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創新性培訓,創造出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滿足農村用戶日益增長的需要。與此同時,金融創新還需要堅持因地制宜、風險可控的原則,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趨勢變化和“三農”金融需求,有效地防控風險,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入鄉村振興中。

(三)健全農村征信體系和監管體系,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金融市場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健康的社會征信體系,逐步完善農村征信信息,建立一套專門針對農村用戶的征信體系是很有必要的。金融機構也要主動積極引導農村用戶培養誠信意識,利用經濟手段讓客戶切實體驗到守誠信的好處。同時國家也應該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的良好風氣,強化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引導金融市場進行合法的交易。針對農村地區農民金融知識匱乏的現狀,應當建立完善的金融知識普及體系,可以考慮通過設立專門的學習機構進行教學普及。同時為了保證具體落實過程中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村為單位,設立學習小組的方式,并定期開展金融機構下鄉的活動,通過一些鼓勵性的活動激發農民的學習熱情,并根據不同的農民基礎水平進行差異化的普及工作。在普及過程中應當注意要時刻結合當地發展現狀,進行針對性教學,要以農民的切實需求為基礎,確保農民能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

(四)完善相關的法規建設,加強政府監管

普惠金融的應用和發展,與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都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而在此過程中,相關法規的建設和完善是指導和總領性的任務。政府部門通過宏觀調控實現資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出臺相應的政策條款,一定程度上對金融機構進行政策性補助,從而引導其更多地向農村地區發展擴張,更好的服務農村地區;并通過一些鼓勵性政策,降低農民創新創業的成本和門檻,拓展農民獲得收入的渠道。除此之外,政府監督部門也應加強在執行過程中的監管力度,對于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及時的懲處,營造健康良好的普惠金融發展環境。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已從高速增長完成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然而農村地區的發展必然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實現普惠金融全面推廣的過程中,農村市場的發展潛力是不容忽視的;相應的,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普惠金融因其普惠性的特點也成為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對當前普惠金融在農村市場上的實踐現狀進行深度剖析,對實現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薛繼芳.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問題思考[J].時代金融,2020(09):14-15.

[2]王林.我國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商論,2019(21):54-55.

[3]宋俊.普惠金融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21(30):7-9.

篇(3)

從當前的根本事實出發

中國鄉村今日的最基本事實之一是勞動力大量外流。2003 年底“離土離鄉”的農民工共約1億人(0.98億)。另外,“離土不離鄉”,就業于鄉鎮企業的也共約1億人。這樣,在共約5億(4.90億)“鄉村從業人員”中,約有2億(40%)從事非農業, 3億(3.13億)從事農業。(農業及非農業從業人員的數字比較確切,得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04[以下簡稱《農鑒》]:31。離土離鄉農民工的數目,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是0.8億;其后根據農業部調查,2002年是0.95億,2003年0.98億——見張曉山《析我國“民工荒”問題,載《中國青年報》2004年10月19日;陸學藝《農民工要從根本是治理》,2005,見于yannan.cn/data/detail/php?id=3084》)

我們可以先從農民工的數量來認識這個問題:以全國70萬個(行政)村來計算, 2億農民工相當于平均每村700勞動力中將近300個脫離農業(《農鑒》:31)。當然,非農勞動力不是平均分配于所有的村莊而是集中于部分地區,因為鄉鎮企業比較集中于東部沿海以及城郊地區(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例如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已有相當比例的農戶不再從事農業,把土地轉包給外地人耕種),而離土離鄉的農民工則更多來自中部地帶。無論如何,全國相當大部分農村已是“半工半耕”的村莊。雖然如此,在農村所有勞動力中,仍然有60%是純粹從事農業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研究”課題組抽樣調查得出的是58%只從事農業,16%非農業,15%兩者兼之,10%沒有從業——見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流動》,2004年版:308-309)

今日的家庭農場差不多都是很小規模的農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3年人均分配土地是2.4(播種)畝,戶均9.2畝,勞均(實際務農勞動力)7.3畝(《農鑒》:31,135)。這當然只是一個平均數字,忽略了各地區間的差異。出來打工人數較多的湘、鄂、皖、川等省的數字是:湖南2。1畝/人、湖北2.7畝/人、安徽2.7畝/人、四川2.0畝/人(同上:33, 139)。

此外,總播種面積的約三分之二(2.3億畝中的1.5億)是糧食作物(同上:135),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3年鄉村每個農業勞動力平均所產的1362公斤糧食之中,只有18%(294公斤)是出賣的,其它都由農戶自家消費(《中國統計年鑒》2004[以下簡稱《統鑒》]:502-503)。也就是說,今日的種植業中,口糧種植占去共約一半。

在這樣的農場上“就業”的勞動力一般每年平均只投入相當于130天的全天勞動,其中80天種植(11天/畝,“三種糧食平均”),另加50天種蔬菜、養豬和養雞(種蔬菜0.6畝35日、養豬1頭12日,養雞15只3日)(《農鑒》:148,261,276-77,278)。這些勞動力的投入,盡管實際上不是像城市上班那樣集中于130天內,而是分散于更多的日數,但是在家只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可以說一般不是全“就業”的,而是“半就業”的。(當然,如果在家的農業勞動力不止一人,而戶均只有9個播種畝,那么一個勞動力種植的面積就更少了,其就業比例相應也就更低。)因此也可以說,今日的農業中存在著龐大的不充分就業,或“隱性失業”。

眾所周知,農業從業人員的收入一般很低。根據統計局的數字,2003年務農的每個勞動力在種植業和飼養業上投入的勞動,其日平均“用工作價”是11元/日。以此計算,一個這樣半就業的勞動力在自家的家庭農場上一般每年可以凈掙約1430元,也就是說約120元/月。一個常住農村從業人員的非農工資收入基本相同,2003年是1344元/年(同上:289)。

這樣的收入水平乃是“離土離鄉”農民工外流到城市打工的最基本動因。出外打工的收入雖然不高,但是要比在家庭農場或鄉鎮企業工作高出好幾倍(當然,花費也相對高)。反過來說,低收入的種植勞動(和低工資的鄉鎮企業)也是離土離鄉農民工工資相對低的基本原因, 因為農村充滿了更多愿意為這種相對低的報酬而出外打工的勞動力。在供過于求的大環境下,今日的“離土離鄉”農民工的工資被壓到推、拉交叉的最低點。

我們也許可以想像,如果農村每個務農勞動力能夠種植一倍于現在的播種面積(部分非農就業高度發達地區其實已經具備這樣的土地條件),也就是說播種面積提高到勞均14畝,每年勞動日數相應提高,這樣,即使沒有任何規模效益,半就業型的勞動就會變成接近全就業型的勞動,其年收入立刻就可以因此相應提高。同時,種植14畝可以免去過密型經營的低效率,并應具有規模效益的多種可能?,F存統計指標沒有區別適度規模種植和口糧地型種植,但是,以規模養豬和農戶散養豬為例,前者勞動生產率明顯高于后者,每頭豬所需工數的比例是一比三,每勞動日的凈產值的比例是二比一,統計局得出的數目是2002年32元對14元(同上:第276-77頁)。一個家庭農場如果能夠摻入較高價值的專業性生產,并且能夠在大市場前適當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被商人或資本家占去絕大部分),應當可以達到更高的收入。那樣,部分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一定會像今日這樣全部外流。(我們這里還沒有考慮到稅費的減免以及農產品價格的可能調整。)

歷史回顧和經濟分析

長期的人口壓力是今日的低報酬、半就業型種植業的主要原因,在幾次的歷史性大轉變中都沒有得到解決。首先是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中的現代生產要素(農業機械、科學選種、化肥等)的投入于農業。在發達國家中,這樣的農業現代化帶來了勞動生產率和收入的顯著提高。譬如日本,這些投入是在農村人口基本沒有增加的歷史情況之下實現的。當時因為城市工業蓬勃發展,吸收了相當部分農村人口,因此,農村人口基本穩定,農村勞動力得以吸取現入所賦予的產出上的提高,也因此能夠實現農村勞動生產率和收入的提高。但是,在中國,在這些投入實現的同時,“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增加了將近70%(從1952年的1.73個億到1980年的2.91個億,《統鑒》:120)。 加上集體化下婦女勞動力的動員以及每年勞動日數的提高,大規模的勞動力增加決定了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的模式:依賴原來勞動量的約四倍的投入,伴隨現代生產要素的投入,在已經是相當高糧食總產量的出發點上進一步把產出提高了約三倍。這是可觀的成績,但是,每勞動日的報酬不僅沒有提高,實際上是降低了(d. perkins and s. yusuf,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1984;黃宗智,《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華書局2000年版:441)。

其后,80年代蓬勃的鄉村工業化,截至1989年吸收了將近一億的(離土不離鄉的)勞動力(0.94億,《統鑒》:123), 再一次帶來了可能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和報酬的機會。但是,農村的勞動力是如此的豐富,當時自然增長率又仍然是如此之高,“鄉村農、林、牧、漁”從業人員在十年鄉村工業化之后仍然從1980年的2.98億增加到3.24億。(鄉村人口則從8。1億增加到8.8億,鄉村總從業人員數從3.18增加到4.09億。)勞均耕地因此非但沒有增加,反而遞減(同上:473-74)。

其后,90年代至今,中國大規模參與國際市場,全球資本大規模進入,城市經濟大幅度增長,又吸收了約1億(離土離鄉的)農民工,再次提供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發展的機會和可能,但是鄉村農業從業人員數只有少量的遞減,從1989年的3.24億到2003年的3.13億 (同上:474)。中國勞動力人數及其自然增長率是如此的龐大,以致改革以來將近三十年之中所發展起來的驚人的非農業就業總的來說仍然少于農村自然增長的數量。這就是今日勞均仍然只有7(播種)畝的基本原因。當然,近年來地方官員大規模侵奪征占城郊農民承包地,達到1.5億畝、涉及9千萬人的幅度,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陸學藝《中國三農問題的由來和發展前景》,2005,見于weiquan.org.cn/data/detail.php?id=4540)。

篇(4)

關鍵詞:城鎮化;鄉村文化;鄉村文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探究武安市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文化保護

收錄日期2016年5月16日

鄉村文化包括古建筑、碑刻、雕塑等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傳統語言、地方戲曲、地方性節慶、民俗、建筑布局、傳統工藝以及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其獨特的價值。但是,在我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傳統村落逐年減少,由2000年的300余萬個減少到目前的200余萬個,16年間消失100萬個左右的村落,折算后每天消失200個自然村落。其中,傳統村落現存數量僅有1.2萬左右,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傳統村落僅存4,000個。因此,新城鎮化背景下,以村落為代表的優秀文化正在淡化,乃至消亡。

一、武安市鄉村文化的主要內容

鄉村文化即村落文化,是農村社會信仰禁忌、價值取向、生活和生產方式、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的綜合,包括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兩種形式。依據該定義,武安市鄉村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口頭文化。所謂“口頭文化”,就是指未形成書面材料但在社會群體文化繼承方面起作用并協助塑造群體世界觀的習俗、信仰、生產及生活技藝以及文化傳統中的口傳部分。武安市鄉村“口頭文化”種類繁多,主要有傳說、戲曲(儺戲、賽戲、平調、落子)、方言、故事等。這些口頭文化是我們探究武安市傳統鄉村村民生產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奠基石”。

1、傳說。武安太行山區傳說較為豐富,主要有京娘投湖、天仙配、天降龍霧、村名來源以及氏族祖先生活傳說等等,它們反映了武安先輩們的以及村民精神寄托,體現了他們古樸的生活方式。

2、戲劇曲藝。武安地方戲曲藝術種類繁多,如賽戲、儺戲、平調、落子等等。武安儺戲、平調落子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安儺戲最初以面具戲為主,逐步發展為儺戲、賽戲、隊戲等形勢,具有分布廣、種類多、傳承性強等特點。2010年以來,武安市固義村儺戲《捉黃鬼》和白府村《捉死鬼》,以其磅礴的聲勢,獨特的形勢,精彩的內容,吸引國內外學者的接踵而來,打破了“長江以北無公認戲”的斷言。武安平調落子極具地方特色,念白以武安方言為主,大多數劇目體現了武安居民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及其價值觀念。

(二)傳統節日文化。武安地區節日文化種類繁多,甚至月月有節日。例如,在武安一帶流傳著農歷六月六敬谷神的習俗。農歷六月六這天,當地家家蒸饃、豆包,而最時興吃的好飯是裹卷。敬谷神是為了感激上蒼賜給人們糧食,同時也是因傳說中人們擔心五谷神收回人們享用的糧食。從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武安固義村以儺戲形勢歡度元宵佳節,吸引國內外學者關注。這些節日體現了武安人民樸素、踏實的品格,也凸顯了武安人民熱情、勤勞、遵從孝道、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

(三)傳統技藝、工藝以及建筑藝術

1、傳統技藝、工藝文化。武安地區擁有悠久的傳統技藝文化歷史,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包括釀酒、米醋、冶煉、雕花、雕塑、剪紙等傳統工藝。其中,冶煉技藝是武安的傳統工藝,擁有2,000年的歷史,古冶煉技術曾在古代盛行一方;活水米醋采用地下甘泉水、武安小米、麩曲等,用古老傳統手工藝釀制而成。古老的傳統技藝與工藝反映了武安人民不斷探究,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

2、傳統建筑藝術。武安房屋多為磚木結構,高大敞亮,高臺階、高門樓、高房基。建筑造型往往是沿街門樓、陪房門樓、窗框上、照壁上方皆有飛檐蓋瓦,瓦上壓脊,兩端出獸,斜頂后是平頂,人從院內向上看是瓦房,實則是平房;陪房屋檐有的出檐,有的上設女兒墻,墻間設水口,水口由青磚雕刻而成。木雕、彩繪多用于室內裝飾,如隔扇、屏風、炕圍、梁柱等,也有用于室外的,窗欞、門樓、屋門等。以徐家大院為代表,伯延建筑群反映地方建筑特色,建造工藝獨特,細部裝飾精美,是歷史的見證。它集建筑學、藝術學、設計學之精髓,具有武安地方特色,是武安鄉村文化的活化石。

二、城鎮化背景下武安市鄉村文化存在的問題

在城鎮化進程中,由于受到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響,強勢的城市文化不斷侵蝕著鄉土文化,鄉村的發展與其自身文化相矛盾,致使傳統“鄉村文化”面臨巨大的困境。

(一)缺乏文化自信致使傳承鄉村文化的主體逐年減少。隨著武安農村經濟的發展,作為傳統村落主體的農民在富裕之后開始向往現代城市的生活方式,自發的人口流動不斷涌向城市,促使村落人口不斷減少,“空心村”、“老人村”等問題越加凸顯,村落居民由于文化不自信導致村落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致使武安儺戲、賽戲、剪紙技藝的傳承人不斷減少,民間技藝以及工藝不斷失傳。

(二)城市文化的不斷侵蝕導致鄉村文化失去本真。由于城市文化的侵蝕,村落向城市看齊,村民的價值觀、生產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為追求高質量生活水平,村民建新房,集體建新廠,從而導致民居建筑的衰頹、村落景觀的凋落、山水體系的破壞、傳統工藝、地方語言、戲曲的遺棄以及大量以“文化”為名的亂搭亂建,古村落文化在城鎮化進程中已經面目全非。

(三)地方政府力不從心。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在鄉村文化保護方面凸顯出很多問題,如以政府保護造成財政負擔大,效力有限;文化監管權責不明,管理困難;缺乏專項資金投入,日常維修保養難以到位;鄉土文化保護機制不健全,致使缺乏法律依據;鄉村文化保護缺少技術規范支持等。

三、建議

武安鄉村文化是人們在這一地域經過漫長的探索所創造一切文化的總和,是中國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今天城鎮化進程中卻面臨著消亡的困境,因此鄉村文化保護已迫在眉睫。

(一)政府應在鄉村文化保護中發揮職能。鄉村文化保護是城市化必經之路,弘揚傳統文化的必然選擇,彰顯鄉村價值觀的必然之舉。武安政府應跟隨時代步伐,積極轉變觀念;規劃鄉村文化保護項目;加強政府監管,確保資金對號入座;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且使其投入渠道多元化;完善鄉村文化保護保障機制;設立文化保護專項資金;切實保護傳統文化資源,制定相關城鄉互補政策,使城鄉文化共存榮。

(二)促使村民文化自覺,提高村民文化自信。隨著城市文化的侵蝕,鄉村文化不斷消亡,應在滿足村民生存、安全需要的前提下,加大鄉村文化保護的宣傳力度會引發村民文化自覺,村民文化自覺才能喚醒,從而實現保護傳統文化資源的價值。保護傳統文化資源激發村落文化資源旅游、經濟價值,從而滿足村民利益,提高農民收入,使村民自發地保護鄉村傳統文化。因此,當前政府應重視村民利益,在開發、利用、保護傳統文化資源時,不能忽視村民的力量,維護村民利益,提高村民文化自覺以及文化自信。

(三)加大構建鄉村文化博物館力度。武安傳統文化資源豐富,且種類多樣,依據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兩種形式將武安鄉村傳統文化進行分類,對其進行重點保護。因此,鄉村文化博物館的建設不僅能宣傳地方特色和稀缺性的文化資源,而且還能提高村民對武安鄉村文化的認可。同時,緊隨時代潮流,構建武安鄉村文化數據庫以及數字博物館,主要呈現形式以圖片、紀實、報刊為主,運用數字化存儲手段,對武安傳統文化資源資料進行及時更新,真實、全面、詳細地記錄和歸檔,展現武安傳統鄉村文化風采。

主要參考文獻:

[1]鐘壇壇.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鄉村社區致力研究:影響因素分析與指標體系構建[D].甘肅:蘭州大學,2014.

篇(5)

關鍵詞:村村通;突顯問題;應對政策

我市的鄉村廣播電視規模建設始于90年代初的“三區”建設和“大慶”建設。1999年,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實施以來,全市農牧區廣播電視建設取得了迅猛發展,在10年時間里,新建(改建)廣播電視單收站、收轉戰、小型有線電視站等廣播電視“村村通”站(室)1171座,于2005年全面實現了行政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目標。(1)

2009年起,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利用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技術逐步轉向戶戶通建設。全市廣播電視覆蓋方式實現了由村到戶、覆蓋質量由模擬到數字的雙飛躍。與此同時,2009年,我市在全區率先開展了廣播電視進寺廟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于2011年底全面啟動廣播影視進寺廟工程,以直播衛星、有線數字、無線數字三種方式實現了全市所有寺廟的廣播電視覆蓋。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村村通”、“戶戶通”及廣播電視進寺廟工程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村村通”工程的進一步發展。

1 原建廣播電視“村村通”站點維護、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

1999年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施以來拉薩市共建有各類鄉村廣播電視站(室)1171座,由于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的全面實施,目前,原建站點中只有249座各類站型在運行。機器設備老化且沒有定點維修點,操管人員的誤工補助太低或及時得不到落實等問題已突顯。

2 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和廣播電視進寺廟建設項目方面存在的問題

1、交通工具嚴重缺乏

據調查,基層廣電部門用于農牧區和寺廟廣播電視設備維護管理的車輛數量少,車況差,有些基層點就根本沒有維護車輛,需要維護時只能租車,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加之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舍舍通”之后,設備維護管理量大大增加,車輛短缺已嚴重影響了全市廣播電視“戶戶通”、“舍舍通”工程的維護管理工作。

2、六縣縣城有線網絡嚴重老化

我市六縣縣級有線網絡自1997年建設以來至今已有18年,期間,各縣電視轉播臺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對有線電視網絡進行了線路更換,但是縣政府投入資金有限,而各縣有線電視收視費資金又不多,所以各縣無法解決線路老化問題,目前縣城附近干部群眾存在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

3、廣播電視“戶戶通” “舍舍通”維護經費緊缺

我市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實施以來,因農牧區電壓不穩、雷雨天氣頻繁以及個別群眾使用不當等原因,造成設備燒壞等故障時有發生,需經常性維護管理。目前,新安裝調試的戶戶通設備仍處于設備廠家規定的一年免費維修期內,但從第二年起以及長遠考慮,隨著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建設總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已建戶戶通設備陸續過免費維修期,戶戶通設備維護資金必將成為影響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成效發揮的重要瓶頸。

3 工程管理嚴重缺乏技術人員

管理是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極為重要的環節,實踐證明,農村廣播電視網的建設是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的后期建設是廣播電視村村通變成有效通、長期通的保證。(2)

調查中發現,目前各縣區廣電工作技術人員因退休,工作調整等原因造成廣電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較突出,另外隨著設備的不斷老化,“戶戶通”、“舍舍通”設備的維護維修量也在逐漸增大,且廣播電視設備屬易損消耗機器,在技術含量高的部位自然損壞量增加明顯,嚴重缺乏技術核心人員。

4 提升“村村通”工程的對策

1、對原建廣播電視“村村通”站點維護、運行、管理的對策

拉薩地處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地理環境特殊,海拔高、地域廣、交通不便、村落分散,廣播電視建設工作任務重難度大。目前,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前期設備全部由國家投入,但后期的設備維護管理經費,行業渠道無相應配套,造成設備老化。建議:將原建230余座“村村通”廣播電視收轉站的鐵塔改建成調頻廣播收轉站,及時更新設備,并交由當地鄉人民政府和村委會管理并使用,同時培訓一批廣播電視操管人員,每月發放一定的誤工費或生活補助,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

2、對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和廣播電視進寺廟建設項目的對策

(1)經費方面

建議各級政府將“戶戶通”、“舍舍通”維護管理經費納入年度預算中。建議在維修“戶戶通”、“舍舍通”設備時向農牧民群眾和僧尼適當收取設備維修成本費,以緩解維護經費不足并促進他們管理和愛惜設備。

(2)人員、機構方面

由相關主管部門牽頭成立地市、縣廣播電視“戶戶通”、“舍舍通”維護管理中心、維護隊,配置3到5名技術維護管理人員,充分利用目前村組兼職的維護人員,發放一定的管理維護務工補貼。

(3)硬件設施方面

為了鞏固廣播電視“戶戶通”“舍舍通”項目建設成果,建議配置性能較好的專用巡查及維護車輛,以保障廣播電視戶戶通及舍舍通安全優質的長期通。

3、轉變人才結構、加強人才培訓

面對當前廣播電視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的狀況,建議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人員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對剛參加工作,專業不是廣電工程的工作人員選派去內地進行專業培訓,激勵他們干一行、學一行、學一行、精一行,使他們能成為崗位上的“中流砥柱”。

“村村通”基層工作是全局工作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保障工作的暢通,上級業務部門應加大加強對各縣基層廣電技術人員特別是設備使用和維修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傳統村落 旅游營銷 京郊

一、引言

近年來,鄉村旅游成為國民旅游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其熱度逐漸攀升。傳統村落作為鄉村旅游中獨具特色的一類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北京現存并納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建議名單的傳統村落有52個,其中已經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有16個,[1]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遺產。

隨著鄉村旅游的火熱發展,京郊傳統村落也開始走上了發展旅游的道路??傮w來說京郊傳統村落旅游還處于初級階段,旅游營銷更是處于剛起步甚至未起步狀態。本文以京郊傳統村落為研究對象,以對部分傳統村落的實地調研經歷為基礎,希望能夠針對京郊傳統村落旅游營銷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對策建議。

二、京郊傳統村落旅游營銷環境分析

(一)外部環境

政策方面,2014年多部委共同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2]2015年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舉辦了傳統村落旅游發展研討會。[3]由此可見,國家相關部門以及北京市對于傳統村落旅游十分重視。

市場方面,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過22億人次,其中農民從業人員630萬,帶動550萬戶農民受益。[4]由此可見,鄉村旅游以及傳統村落旅游仍然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旅游需求方面,如今人們更希望通過旅游獲得心靈和精神層面的享受,因此對于以慢節奏休閑為主題的傳統村鎮旅游的青睞日益顯現。同時旅游者對與目的地的互動和服務的個性化訴求愈加突出。因此傳統村落旅游營銷需要把握旅游需求的新趨勢。

科技方面,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旅游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對旅游服務產生革命性的影響。[5]電子商務企業、自媒體、新媒體的廣泛影響、新興營銷手段的不斷涌現都為旅游者作出旅游決策提供了更多的依據。因此,傳統村落旅游營銷需要深度結合新型營銷方式。

(二)內部環境

京郊傳統村落資源品質較高。京郊傳統村落由于地形地勢的關系,大多依山勢而建,四面群山環抱,周邊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部分村落還擁有一定河流濕地水系,如沿河城村、潮關村。其次,京郊傳統村落均保留著一定數量的傳統建筑,例如爨底下村、沿河城村、馬欄村等。另外,京郊傳統村落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少數村落已開發了文化旅游活動,如河西村、靈水村舉等。

村民發展旅游熱情較高。京郊不少傳統村落進入后失去了主要產業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日漸低落。在鄉村旅游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部分村落村民從發展旅游業中收益,形成了一定的帶動效應,因此多數村民對于旅游開發的熱情很高。

三、京郊傳統村落旅游營銷存在的問題

(一)營銷意識薄弱,重視程度較低

京郊各傳統村落旅游發展水平不盡相同,整體看來京郊傳統村落的營銷意識淡薄,營銷水平很低。

對于爨底下村、靈水村、古北口村等旅游經營情況良好的村落來說,他們早已小有名氣,重大節假日期間食宿供不應求。這些村落多安于現狀,旅游營銷僅僅是被動傳播,營銷意識非常薄弱。對于其他旅游業剛起步的多數村落來說,他們的當務之急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對于旅游營銷的重視程度顯然不夠。

(二)旅游產品單一,特色挖掘不足

京郊大部分村落的旅游產品僅僅停留在“觀光游覽+農家樂吃住”的初級層面,旅游產品形式單一,沒有形成關聯密切的產品體系。如游客來到爨底下村只是觀賞民居,入住農家樂,重游率很低。

多數古村落缺乏對自身文脈的記錄、梳理與挖掘,缺乏對游客精神層面的吸引。如靈水村廟宇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舉人倍出聞名于世,但是不論是文字表達還是影視宣傳,舉人文化真正的內涵并未得到展現。

(三)缺乏人才支撐,營銷能力不足

京郊多數傳統村落內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人口流失嚴重。多數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自主發展能力欠缺?!翱招拇濉钡膯栴},給旅游發展帶來極大的制約,使旅游營銷缺乏足夠的人才支持。

四、京郊傳統村落旅游營銷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樹立旅游營銷理念

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宣傳教育和學習研討,將傳統村落的有形價值和文化價值傳遞給村民,加強對村民營銷觀念的更新,讓村民們意識到沒有旅游營銷就沒有村落旅游的長遠發展,只有主動出擊,將自身的優勢與吸引力展現出來并傳遞給游客,才能獲得長遠發展的動力。

(二)深度挖掘傳統村落特色,豐富旅游產品體系

梳理京郊各傳統村落的旅游資源,深挖村落的文化歷史脈絡,積極打造體現村落內涵的特色旅游產品。例如爨底下村依托其大規模的傳統民居建筑,可以開發多種產品組合,如古村度假游、四季攝影游、影視尋蹤游、減壓養生游等。

充分挖掘當地有地域特色的風情習俗和文化活動,設計具有趣味性、新奇性和互動性的體驗產品。例如馬欄村可以豐富紅色旅游資源的表現形式,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動態展示,讓游客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震撼。

(三)構建多級傳統村落旅游營銷體系,創新營銷手段

要展現京郊傳統村落的多元魅力,形成旅游品牌,需要從區域合作的角度來進行旅游營銷,構建多層級的綜合營銷體系,產生更強的聯動效應。

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應啟動北京傳統村落旅游營銷策劃,組織專業的團隊調研各個傳統村落的基本情況,明確各村落的主打旅游產品、市場定位與營銷策略,從整體角度開展京郊傳統村落旅游整體形象的宣傳和營銷活動??梢晕斜本╇娨暸_進行專題拍攝,并在熱門報紙雜志上推廣北京傳統村落旅游。定期開展傳統的民俗活動、網絡征文比賽、攝影攝像比賽等吸引游客參加。 區鎮旅游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區域內傳統村落的具體營銷活動,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指導制定適合各個傳統村落的營銷方案,如策劃旅游品牌形象、廣告用語、宣傳畫冊,編制旅游地圖等。與專業的旅游公司、廣告策劃公司、新媒體公司合作,出面與在線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建立業務聯系,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合作,適應游客自助游、個性化旅游需求。

傳統村落村委會應當組織居民落實旅游營銷方案,將本村的餐飲、民宿、旅游紀念品等旅游要素均融入營銷體系中??梢匝埫?、紅人前來體驗或參加節事活動,提升市場知名度。還要引導農家樂和民俗戶聯合建立自主營銷主題網站,定期組織村民展開新媒體案例學習,鼓勵村民利用微信、微博、美拍、直播等自媒體手段進行推介,引導開展整村營銷。

(四)加強對傳統村落村民的培訓教育

首先要加強對村民營銷觀念的傳遞與更新,通過宣傳、案例學習、經驗分享等方式讓村民樹立自主營銷、創新營銷的理念。邀請專家針對當下比較流行的營銷網站建設、新媒體營銷手段給予村民培訓,通過定期授課講解、典型案例分享討論、外出考察學習等多種培訓方式,將最新的營銷信息與知識傳遞給村民。還可以設置營銷先鋒評選,給予適當獎勵,激發村民的營銷熱情和參與程度,形成全民營銷的氛圍。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傳統村落旅游招商推介會議基本情況[DB/OL] . http:// bjta.gov.cn/wngzzt/ztcllyfzytkztw/kyxw/378068.htm.

[2] 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DB/OL] . http://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czghyjs/201404/t20140429_217798.html,2014-04-29.

[3] 北京市召開傳統村落旅游發展研討暨北京項目推介會[DB/OL] .http://bjta.gov.cn/xwzx/xwyl/378116.htm.

篇(7)

關鍵詞:農村群眾;群眾文化;建設標準;措施

1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是建設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良好的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全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隨著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步伐的不斷加快,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多數農村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步伐遠不如農村地區物質文明的發展步伐。為了加快我國新農村的建設腳步,各地區要重視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更堅實的精神文化基礎。(2)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充分揮發農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出大量的農村人才。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農民是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重點,因此地方政府在引導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時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讓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文化建筑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思想認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去參加和學習相關文化活動,進而為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貢獻;同時,在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部分村民會受到文化建設的感染與教育,主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努力學習的方式進入到各個高校,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另外,在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時,可以促使部分村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然后根據自身情況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為新農村建設作出卓越貢獻。(3)大力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有助于先進的理念和思想進入到農村地區,使村民能夠利用先進的思想和文化進行耕種與生產,促使相關農產品可以快速投入到市場,這對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不斷加快,在農村地區推進群眾文化建設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還要盡量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樣他們才能慢慢形成較強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這對推動小康社會的建成與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2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群眾文化意識淡薄。在對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時發現,多數農村居民都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情況,由于長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其在思想方面較為落后,對于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不聞不問,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茶余飯后習慣通過打麻將、拉家常等方式來消磨時間,這樣就造成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無法順利地推進。長此以往,村民的思想會越來越腐化,越來越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給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基層人才缺乏,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落后。目前我國多數農村地區還為建立專業的文化建設工作站,所以在專業的人員方面也存在的嚴重的不足,這就造成了相關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內容無法全面開展。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在農村當中建立了專業的文化建設工作站,但是基層人才嚴重不足,許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都習慣在大城市工作,很少有人才愿意進入到農村工作,導致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很難開展。另外,個別農村地區已經開展了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但是在活動中缺乏專業的人員進行指導和帶頭,能夠參與到活動的村民非常少。同時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較差,部分村民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質,只能在平時的學習時間從事一些其他的賺錢活動,無法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到文化建設中。(3)經費投入有限,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缺乏。要想在農村地區順利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就要投入大量的經費,一旦在建設中出現經費缺乏的情況,勢必會導致文化活動很難推進與開展。但是從目前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難以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農村地區沒有良好的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所以在開展相關群眾文化活動時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但是一些地方由于政府經濟緊張,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農村原有的建設規劃和標準與實際的規劃和建設相差甚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其次,由于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相比發展非常緩慢,導致許多投資商和企業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來建設農村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最后,由于農村資金有限導致許多專業的文化人員愿意投身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最終選擇離開農村到城市去發展。(4)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文化發展陣地流失。由于農村地區發展緩慢,所以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與城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對基礎設施和群眾基礎有著極高的要求,部分農村只能為文化建設提供簡單的場所如文化廣場、文化大院以及圖書室等,這會嚴重限制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基礎設施在建設完成后就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使用,如部分農村地區的農家書屋基本處在閑置狀態,這些書屋平常并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導致許多書籍出現丟失和損壞的情況,甚至在個別農村地區還會出現連書都沒有的情況,這些問題都會嚴重影響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5)形式缺乏創新,文化活動開展內容單一。在我國鄉村振興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我國多數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文化活動上存在形式單一內容老套的情況,影響到了農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不利于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另外,部分農村地區相關基礎設施過于落后,農民在參加活動時沒有良好的場地,影響到了村民的參與熱情和感受,不利于后續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3推進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對策

3.1重視鄉村文化振興,轉變傳統觀念

思想對于一個人的改變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通過科學有效的活動來提高農村人員的思想認識,促使更多的文化活動可以在農村中開展。作為地方政府和村委會,要改變以往只重視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在要求相關村民在活動中多學習一些先進的思想和觀念,同時相關部門要制定出相對完善的文化管理制度,確保相關文化活動可以順利進行與開展。作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單位和有關部門,要在平時的建設過程中做好日常宣傳和引導工作,在宣傳時可以在村委會、田間地頭以及村民家門口張貼相關宣傳資料,同時也可以利用村集體微信群,一些有關文化活動的內容,在必要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可以下撥一部分資金用來鼓勵村民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對于表現優秀的村民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這樣不僅可以推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與落實,還可以確保全體村民應用良好的文化修養,這對日后鄉村振興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3.2借助鄉村人才振興,培養文化人才

人才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推動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只有構建了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才能使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順利開展,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使村民真正愛上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在滿足其精神需求的同時提高農村人員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這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在鄉村人才振興的背景下,農村和地方政府要重視人才的挖掘與培養。在這過程中,可以采取鼓勵人才下鄉、人才返鄉以及培養當地人才的方式。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要確保每個基礎崗位都有專業的人員來管理,同時地方政府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和人力定期對這些鄉村人員開展培訓和教育工作,在年底給予這些基礎文化人員一定的物質獎勵,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愿意下到基層中開展工作和學習,這既可以推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還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利的幫助。

3.3加大政府資金投入,開拓投資渠道

在推進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目前我國多數農村都存在基礎文化設施建設不足和質量較差的情況,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會限制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開展落實,所以地方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一些高質量的文化基礎設施,使農民群眾在參加文化活動時可以有良好的活動場地,這對激發農村群眾的參與熱情有著積極作用。具體按照地方財政部門出臺的政策標準進行操作:(1)每年對每個鄉村補助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024萬元(具體金額按照地區經濟條件而定)。(2)專項資金用于信息共享、農家書屋、文藝演出、公益電影放映和體育活動等,所需資金由各級財政共同負擔。另外,作為地方政府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農村群眾文化設施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可以鼓勵社會中的相關企業參與到農村群眾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中,通過多渠道融資,不僅可以降低政府的投資壓力,還可以確保相關文化基礎設施順利完成。

3.4合理規劃設施用地,科學作出決策

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能否順利地開展與進行,與其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文化基礎設施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相關部門在建設文化基礎設施時要對用地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在用地規劃的過程中根據當地村民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切忌在建設過程中不能占用村民的耕地和宅基地,并且在建設過程中要做到科學合理,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在建設文化設施時要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進行建設,并嚴格按照相關建設標準,比如對于農村文化廣場的建設,要遵循如下標準:①文化廣場面積應在500m2左右;②文化廣場包括廣場(舞臺)區、觀眾區等功能分區;③有健身娛樂器材、垃圾收集箱等設施;④有燈光照明,有電源插座;⑤有不少于一種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年利用率不少于60天(次)。避免在建設中出現形式主義,這樣才能使村民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主動配合地方政府和人員開展文化活動,使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朝著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3.5注重繼承結合發展,創新文化形式

現階段的文化要想實現健康發展,是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支持與幫助的。所以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首先要立足于傳統文化,積極吸取傳統文化的精華,然后對一些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內容要敢于拋棄,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深入挖掘當地優秀的文化,之后再對這些文化進行大力宣傳,以確保這些優秀的文化可以得到傳承和弘揚。其次,要對當前的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現狀進行全面了解,然后結合新時代農村發展情況融入一些全新的元素和理念,積極引入數字化技術,同時也可以對傳統的文化內容進行創新。具體要按照如下標準操作:①實現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②村文化館要具備綜合,圖書館要加強數字化建設。鄉鎮可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站(所)整合,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配備專職人員管理。這樣才能實現農村群眾文化由單一內容向多元化發展,以此在農村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環境。

3.6弘揚先進社會主義文化,創造良好農村文化氛圍

在農村地區開展群眾文化建設時,首先地方政府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并對相關文化活動開展針對性的設計,用實際行動支持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在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要將社會主義核心素養滲透在整個文化建設中,確保全體村民能夠擁有先進的思想,使其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可以有效抵御不良的文化侵蝕,這對推動農村地區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其次對于特色的農村傳統文化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建設一些具有地方特點的文化內容,這不僅可以推動地方文化的發展,還可以使一些傳統的優秀文化得到發揚,這對提高農村群眾的綜合素養有著積極作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地區推進群眾文化建設,有助于鄉村振興目標的快速完成,因此作為地方政府和部門要重視起來,并根據不同農村地區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可以加大資金投入、給予政策扶持、引入人才和創新文化內容等,以確保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可以順利地開展與落實,確保農民群眾可以擁有優良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群眾文化研究選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忠文.淺談農村群眾文化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農家參謀,2021(24):15-16.

[3]羅俊梅,周明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文化振興研究——基于“鄉風、鄉情、鄉土、鄉賢”視角的思考[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22(02):48-53.

[4]包玲琍.對鄉村振興視角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21(18):19-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俄罗斯兽交黑人又大又粗水汪汪|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1a片| 9九色桋品熟女内射|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蜜芽忘忧草三区老狼大豆|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大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嗯灬啊灬把腿张开灬动态图|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免费a级作爱片免费观看美国|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午夜福利a| 中文幕无线码中文字夫妻| 国产成人a级毛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欧洲美女与动性zozozo|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亚洲综合区图片小说区|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