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保護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引言
環境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想要更好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就需要認清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1.1 環境保護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在市場中,存在著許多經濟主體,他們既可能是個體農民,也可能是鄉鎮企業,還可能是國有企業或者政府部門。他們之間在交易中得到自己的需求,而很少顧及第三人的利益。同時,環境被損害的過程是緩慢的,只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后,環境損害才會急劇表現出來,但這時再補救已為時晚矣。因為環境損害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對稱性。一旦損害發生,可能永久無法恢復,或者即使能恢復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生態文明要求我們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時要實現發展與環保同步,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走科學發展之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等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處理好環境保護問題。環境問題不能通過停止發展的辦法來解決,也不能在經濟發展了以后再來解決,而是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貫徹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來解決。我們追求的是經濟和社會高度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極度高的狀態下的碧海藍天、青山綠水。因此,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要如何更好地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2 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應積極發揮環境保護的導向作用
當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尖銳,迫切需要從理論上弄清楚二者之間的關系,以便在實踐中正確地加以處理。如果不能對二者之間的關系做出明確回答,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果片面認為發展就是經濟增長,以至于經濟增長速度一時上去了,卻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果找到發展與環境的平衡點,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發展規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效果。
2.環境現狀分析
2.1 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一直是環境污染中比較重視的方面。特別是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在現代化的外殼之下,往往付出的是環境的代價。絕大多數的大城市中,空氣質量都達不到國家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市民的健康,會促發各種慢性病。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在內的有毒害氣體更是危及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學合成物,存在于空氣中,使得空氣質量和污染狀況又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2.2 土壤污染
土壤資源的破壞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自身受到影響,也從另一方面給淡水資源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由于近年來對于土壤的過度開發,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原有的土壤結構,加上農藥化學成分的增加,直接導致耕地土壤的營養成分降低。與此同時,土壤侵蝕情況的不斷嚴重,將土壤污染面臨的嚴峻形勢推倒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工業迅速發展產生的固體廢物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只能在土壤表面進行簡易的堆放,廢水向土壤中滲透,空氣中浮塵和氣體也隨著雨水侵入到內部。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壤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僅在產量方面影響了農作物的收成,并且收獲的糧食、水果等食品是否影響人類身體的健康,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2.3 氣候與能源污染
溫室效應是人類最直觀的能夠感受到的,也是近年來最為棘手,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氣候污染產物。氣溫的逐漸升高,一方面使得農作物和生態系統平衡遭到了破壞,另一方面,冰川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也在逐漸侵蝕著人類能夠生存的陸地資源。形成溫室效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汽車尾氣以及大型工業工廠的排放。另外,隨著人類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對于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許多新興能源在相關領域發揮著自己無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新能源帶來的能源污染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之一。諸如核能污染的控制更要加以重視,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目前,西方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對于相應的能源節約問題,加強了技術轉讓的進程。
3.環境保護的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3.1 增強全社會環境意識
最開始,必須經過宣傳或者是其他的方法,增加人們的環保觀念。在加深了觀念的同時,才能進一步的進行參與,使之成為一種自覺性的義務勞動,接下來,加大人們與新聞輿論對重點污染地以及政府實行監督,在加大了壓力的同時落實環保的體系與政策。特別是那些環保的民間自發組織的出現對于政府環保政策實施的影響力,同時在引導全民性的節能環保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3.2 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必然引起傳統的環境保護觀念的轉變。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在污染治理方面應當反對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法律的制定要確立預防為主的理念,在環境資源法律保護方面,應樹立整體環境資源觀,用整體觀點去看待自然資源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針對于環境保護的司法與執法的方面,必須完善環境執法的到崗責任制,分清楚部門與部門間的關系,明確好每個部門需要做什么與不能做什么。那些明明法律規定卻并不嚴格執行的,需要人們的大力監督。盡量避免行政缺位與超位的情況出現。遵循執法嚴違法究的原則。
3.3 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開發利用清潔、可持續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進步,既要繼續擴大技術引進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國的技術創新水平。在環保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國環保科技的發展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對循環經濟關鍵技術的投入,提高了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勵開發和應用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如潔凈煤、煤層氣利用,綠色照明、再制造等。
所以我們能夠參照這種方法,加大對于環保方面的投入,使得環保的產業能夠進一步的發展,這就需要增加科技的投入、完善的制度與措施、大量的環保方面的科技技術人員,滿足環保產業與執法者的需要。
4 .結束語
總之,環境保護作為造福千秋萬代的系統工程,是當代人能夠給后代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環境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馬曉曉.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環境科技,2010,23(02).
城市如何進步,城市經濟如何可持續發展都需要城市規劃來指導。當前環境保護規劃在我國的一些城市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致使出現了很多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水資源問題、土壤環境問題、大氣環境問題、生物保護問題和礦物資源問題等。要想實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就需要對城市建設合理規劃、統籌部署。而當前卻是城市建設與城市環境保護呈異步發展的狀態,人們過度追求高速的城市經濟發展,最終不得不承受忽略城市環境發展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2環境保護規劃的主要內容
(1)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城市中的環境質量問題是環境保護規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要遵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指導方針進行城市環境質量的改造。首先樂觀點來講,城市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被污染的水域、土壤和大氣,這就需要我們盡可能保證其不備污染。其次對于已經被污染的水域、土壤和大氣進行科學治理,尋找其污染的可逆性,確保良性發展;(2)加強城市污染控制。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污染控制規劃應作為環境保護規劃的核心任務來實施。污染控制的對象要集中在生活、水域、空氣、工業和農業等方面,把控制污染的發生發展的進程作為主要目的,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3)完善市政基礎建設。市政基礎建設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制定環境保護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整合已有的環境保護措施、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已取得的成果、明確環境保護的目的。對當前的市政基礎建設及其未來市政基礎建設的發展趨勢進行規劃和完善。
3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
(1)環境保護規劃是城市建設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建設規劃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總體來講城市建設規劃包括對各項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的整合及部署。環境保護規劃對城市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其目的是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確保城市農業、工業等領域的正常運轉。城市建設規劃體系中環境保護規劃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2)環境保護有利于推動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環境保護間接的影響著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惡劣的環境會阻礙諸如招商引資、工農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間接的影響主要指的是環境保護是一項重要的長期的艱巨的項目,成效在短時期內體現不出來,但其對于今后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其他領域影響不了的;(3)環境保護反映城市經濟發展前景。一個城市環境保護水平好不好能夠很直接的反映出這個城市的發展空間、城市建設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好的環境保護水平能夠決定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差的環境保護水平也必然阻礙城市經濟的進步。因此,環境保護完全有能力反映出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前景。
4確保環境保護規劃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策略
(1)要跳出行政區劃限制,統籌城市資源。環境保護問題是一個大問題,應該沒有地域的限制,然而從行政角度來講,每個城市又都有自己的一套環境保護規劃,這就使得環境保護與地域保護形成了矛盾。目前個城市在制定環境保護策略是往往秉持著自掃門前雪的態度,違背了科學規律。因此,我國在進行環境保護規劃時應統籌規劃,鼓勵城市對內依據自身城市的特點實施環境保護措施,對外打破行政區域限制,聯合周邊城市共同打造城市群的環境保護體系,協同工作,促進經濟共同發展;(2)弘揚環境文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環境污染問題,這個矛盾無法避免,我們需要找到這兩者的平衡點,在盡可能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經濟建設。也就是說在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人魚自然和諧發展的策略,注重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
5環境保護規劃發展總趨勢
環境保護規劃在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研究手段與方法、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緊密結合、研究視野的開拓以及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控制的問題。(1)研究手段與方法更加先進。控制環境污染需要技術手段的支持,要將技術手段滲透到環境科學領域之中。首先使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通過長期連續觀察觀測,總結實驗結果,融合前沿科技,促進新興學科不斷出現;(2)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更加緊密。環境保護規劃與城市經濟發展規劃雖各成體系,但又互為影響。兩者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都要同時進行,這樣才能保證二者良性發展;(3)研究視野更加開拓。目前環境保護規劃已不僅僅局限于關注環境污染對生態的影響,而是將環境保護策略更多的關注污染對于人體健康的影響,對于人類社會生產力的影響以及對于整個城市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影響。為了能夠促進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要開拓視野,已發展的眼光進行環境保護規劃的制定;(4)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控制。環境治理已經從注重圍繞末端治理走向全過程控制。各行各業均關注生態與環境保護,將綠色技術和設計融入各個領域;從產生生態與環境問題的驅動力角度采取措施,尋求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轉變。
6結語
環境保護規劃作為城市建設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每一個城市的管理者認真思考。環境保護在短期內可能沒有明顯收益,但從長期來看,卻能夠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效益。
作者:趙永志 單位:齊齊哈爾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參考文獻:
[1]郝曉濤.環境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協調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4).
[2]葛紅霞.淺析環境保護規劃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2).
就業前景廣闊。畢業后能夠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境保護各部門、環境工程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相關科研單位、火力發電廠等,從事規劃、設計、管理、教育、研究開發、電廠化學等方面工作。
環境工程是環境工程是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利用科學的手段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
環境工程同生物學中的生態學、醫學中的環境衛生學和環境醫學,以及環境物理學和環境化學有關。由于環境工程處在初創階段,學科的領域還在發展,但其核心是環境污染源的治理。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現代生物技術;環境保護;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 X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7-0216-02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總體發展速度較快,城市化進程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證國民健康,維護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采取有力措施進行環境保護。因此,積極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人民日益關注的課題。為了實現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實現各類資源的永續利用,環保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任務就是努力保護和提高環境質量。
1 我國生態環境現狀
在我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中,由于片面重視經濟GDP的高速發展而忽視了經濟發展中的環境保護,導致目前環境狀況十分嚴峻。近年來雖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環境質量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我國是世界上環境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于工業“三廢”污染、農用化肥和農藥的污染,造成水體污染嚴重,無法利用。全國約300個城市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較為短缺,成為缺水城市,占全國600個城市中的50%;而農村這一情況更加嚴重,約有1億人口和2億頭牲畜飲水困難。在廣大農村,由于水體和土壤的嚴重污染,耕地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不僅減少了有效耕地面積,而且直接威脅居民身體健康,引發各類疾病[1]。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應用高新技術,綜合治理和保護環境,從而有效控制環境污染,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2 現代生物技術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優點
由于基因重組技術的發現和應用,一項以基因工程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迅速崛起,并成為高新產業革命的重要標志之一。現代生物技術是以DNA分子技術為基礎,包括微生物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環境生物技術是由現代生物技術與環境工程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是應用生物圈的某部分使環境得以控制,或治理預定要進入生物圈的污染物的生物技術。這一技術在解決環境問題過程中顯示出了獨特的功能和顯著的優越性,不僅充分體現出這項技術是一個純生態的過程,且從根本上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在環境的保護和污染治理中,環境生物技術與傳統方法相比較,具有明顯優勢。生物轉化技術可以真正實現清潔生產的目的,其充分利用生物過程減少生產中產生的污染,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生產中的化學過程,更有利于實現無廢生產,促進了生產工藝的生態化。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酶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提高了生產效率,強化了環境生物處理過程,在工農業生產中應用這些技術,可以降低成本,其高專一性等特性為環境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展示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3 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3.1 環境監測與評價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較多的是應用PCR技術生物芯片、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高新技術進行環境監測。Niedrhauser等利用PCR技術檢測了食品中的單核細胞生利斯特氏菌(易導致人類腦膜炎)。傳統方法至少需10 d時間,應用PCR技術大大縮短了分析周期,對該菌種的分析只需數小時。劉永軍等通過設計多種腸道病原細菌的通用引物,運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實現了環境水體中腸道病原細菌的定量檢測[2]。可以預見,PCR技術在檢測水體、土壤等環境中的致病菌、指示菌及基因工程菌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利用生物傳感器監測環境中的污染物,日益為人們所青睞。目前,生物傳感器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省時、易制作等優點,如甲烷生物傳感器、氨生物傳感器、乙醇生物傳感器、亞硝酸鹽生物傳感器、BOD生物傳感器等已達到商業化應用水平,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前景廣闊[3]。
3.2 工業污水和生活廢水的處理與凈化
工業污水和生活廢水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例如氰化物、酚類、有機汞、重金屬、蛋白質、有機酸、醇、醛、有機磷等,這些污水和廢水成分構成復雜,凈化難度也較大。生物凈化污水的常用方法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也就是酶工程技術。國外已經有許多成功的應用經驗,利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實現對工業污水和生活廢水中無機金屬、有機污染毒物的高效處理。例如德國,以共介結合法制成農藥降解酶柱,將酶固定于硅珠及多孔玻璃上,從而實現對多種農藥的降解,包括對硫磷等,去除率超過95%。而在我國,固定化細胞技術的應用也有了較大發展,主要用于降解合成洗滌劑中的表面活性劑,對于含100 mg/L廢水,酶活性保存率和降解率均超過90%。
(1)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應用最廣的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它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形成表面積較大的菌膠團來大量絮凝吸附廢水中污染物,并在氧的作用下將這些物質同化為菌體本身組分。活性污泥有著很大的表面積,能夠與混合液進行廣泛接觸,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吸附作用,除去廢水中大量的呈懸浮狀態和肢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使廢水的BOD值大幅度下降。該方法不僅操作簡單、方便,而且能使運行管理人員隨時了解曝氣池中活性污泥的濃度和泥質情況,從而掌握和控制整個工藝的運行參數,通過確定穩定的污泥沉降比值,從而達到高效污水處理的效果[4]。
(2)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又稱厭氧消化,是在厭氧條件下由許多種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機物分解并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其過程包括水解發酵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由于厭氧處理能量需求低,污泥產量低,能分解好氧生物所不能分解的微生物,因此這項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當今廢水處理方面,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3.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
土壤污染也是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其最主要表現形式是土壤板結沙化、重金屬污染,導致土壤無法利用,威脅農業生產。利用生物修復技術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主要是通過酶促反應等生物作用,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進行固定,由于重金屬元素的化學形態發生了改變,其移動性也相應降低,通過有針對性的生物對其吸收、代謝,可以削減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達到凈化土壤和降低毒性的目的。其中應用最廣的屬低溫微生物修復技術,重金屬的低溫微生物修復是利用低溫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對重金屬親和吸附或轉化為低重金屬的污染程度。此外,污染土壤經過生物修復過程后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激發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態結構,這將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風蝕、水蝕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等[5]。
3.4 白色污染的處理和消除
我國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數量十分巨大,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也十分嚴重,城鄉廢棄塑料袋和農用地膜在土壤中幾十年都不分解,是形成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廣泛分離可以降解塑料的微生物群。對塑料制品中的主要成分聚酯分子結構進行破壞,從而消除污染物質。日本及德國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利用細菌生產塑料,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對細菌生產聚合物的功能基因進行分離和重組,實現多功能塑料的高效生產。英國在這方面的應用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利用微生物生產的塑料深受消費者歡迎,尤其是受到生態環境保護者的青睞。在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治理白色污染的同時還應大力推廣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和地膜的應用和研發,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污染。
3.5 化學農藥污染的消除
據估計,我國每年大量使用農藥后,僅有0.1%左右的農藥可以作用于目標病蟲,99.9%的農藥則進入農業生態系統,并在食物鏈中不斷傳遞、遷移,對長期生活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人類構成危害,同時也對大氣、水源造成污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致力于研制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相應的進展。一方面是利用微生物對農藥的毒害殘留成分進行降解,消除其不利影響。微生物通過其生化途徑,分解農藥成分,形成無害產物,如CO2和H2O,從而實現無副作用的農藥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應全面推廣生物農藥,從源頭上消除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生物農藥,主要是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所具有的殺蟲、防病、促生功能。其有效功能成分完全存在和來源于自然生態系統,是一種來于自然、歸于自然正常的物質循環方式,它的最大特點是極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種土壤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認為它們對自然生態環境安全、無污染。英國科學家利用一種叫綠僵菌的真菌殺滅蝗蟲,已經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國際上真菌殺蟲劑的開發研究方興未艾,發展迅速[6]。
3.6 微生物脫硫治理空氣污染
煤炭直接燃用時將排放出大量的SO2等有害氣體,造成大氣污染,并由此引發酸霧、酸雨,破壞生態平衡,危害人類健康。據北京環保局計算,2010年北京市僅燃煤每年排入大氣的SO2就高達26萬t。生物學家利用微生物脫硫,把Fe2+ 變成Fe3+,把單體硫變成硫酸,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日本中央電力研究所從土壤中分離出一種硫桿菌,它是一種鐵氧化細菌,能有效除去煤中的無機硫。目前,在美國和德國已建成2個實驗室規模的連續生化脫硫試驗裝置。4個歐洲研究組織在意大利撒丁島已建成一套工業規模的中試連續生化脫硫裝置。這些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數據,為朝著工程應用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微生物脫硫技術簡單,成本低,更為重要的是符合“源頭防治”的環保新理念,比“末端治理”(污染產生后再治理)效益高,是很有前途的大氣污染治理方法[7]。
4 發展前景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改革開發30余年來,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2位,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嚴重的物質資源過度濫用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現代生物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在環境生物監測、污染治理、生物修復等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新環保理念,積極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現代生物技術,對適合我國國情的新技術要加以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大力發展現代生物技術,是我國推進循環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的重要技術保障。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研究的進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入,人們已越來越意識到,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為根本上解決環境保護問題
提供了無限的希望。現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疑將會推動環境保護理論及技術的日臻完善,為人類治理和保護環境提供更多可行、可用、有效的方法。
5 參考文獻
[1] 陳堅.環境生物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 孔繁翔.環境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姜成林,徐麗華.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4] .環境生物技術與環境保護[J].安徽農學通報,2007(3):46-48.
[5] 姜虎生,張洪林.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3,23(1):11-12.
近幾年,我國經濟的發展快速的進行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無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環境問題。當前環境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我國經濟發展關注的問題,也成為了國際上關注的焦點。環境問題成為世界上各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通病,尤其是在我國,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國際上對環境問題進行研究,經常將我國的環境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制定環境保護法、環境公約等,保護環境是國際合作的共同任務和共同目標。發展綠色畜牧養殖,進行綠色生產,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安全、營養、高質量的綠色產品,是當前我國畜牧養殖中提倡的內容,發展綠色生產、綠色養殖、綠色產品是對人們的飲食的一種變革。綠色食品現已成為人們的一種飲食觀念、消費理念以及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其和環境問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發展綠色養殖、綠色生產,是世界文明進步的體現,因此發展綠色生產、綠色養殖,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是當前我國畜牧養殖業首要的任務。發展綠色畜牧養殖不僅可以提升我國人民的經濟收入,還可以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所以我國需要大力的發展綠色畜牧養殖,將我國畜牧養殖產品的質量提高,提高我國畜牧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改善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現狀。綠色畜牧養殖離不開動物醫學,所以在綠色畜牧養殖中,也需要保證動物醫學的綠色發展,在畜牧養殖中將保證動物健康、合理使用獸藥等,為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在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中的動物醫學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不僅是動物健康的保證,也是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推廣實行的保證。在綠色畜牧養殖中動物的健康是第一要務,一切活動的進行都是為了保證動物的健康,只有保證動物的健康,在綠色畜牧養殖中才可以提升畜牧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促進綠色養殖的進行,所以動物醫學為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發展起著推動的作用,是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有效實行的保障。
2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做法及發展前景
當前我國發展中已經意識到環境問題,已經在大力的進行環境保護措施的制定和推行,綠色食品和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在農業種植、生產、畜牧養殖、生產中需要將環境問題進行體現,保護生態環境,進行綠色生產和種植、養殖。在畜牧養殖中,想要實現綠色養殖,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畜牧養殖場所必須沒有污染,符合綠色畜牧養殖的要求,將綠色畜牧養殖和環境保護結合在一起。第二,大力的推行綠色畜牧養殖技術,并有環境保護的理念和意識。第三,實行制度化管理,保證綠色畜牧養殖的標準化發展。第四,合理使用獸藥等。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中不僅要合理的使用獸藥,還要對飼料的進行綠色推廣。在畜牧養殖中同樣也離不開飼料,進行綠色畜牧養殖需要使用優質飼料,將農作物的秸稈、青草等進行發酵,然后進行畜牧養殖中的飼養,不僅可以將農業生產中影響環境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和改善,還可以提高秸稈再利用。在綠色畜牧養殖中需要將青草和高質飼料進行合理的搭配,降低飼料的成本,同時降低飼料的使用量,對畜牧生物進行合理的喂養,對于食草動物來講,可以提升其生產力。在飼料的使用中,可以推廣使用應用價值高、綠色的飼料,促進綠色畜牧養殖的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畜牧養殖管理,為畜牧動物提供一個適宜生長、舒適的環境,保證畜禽可以健康的成長。例如畜牧養殖需要為畜禽提供合理的光照、空氣、生長溫度等,提升畜禽的生產力,為畜牧養殖戶提供更高的經濟收益。綠色畜牧養殖技術還有很多,在綠色畜牧養殖中,只有大力的推行綠色畜牧養殖,樹立綠色養殖理念,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畜牧養殖質量,實現綠色生產、綠色養殖。綠色畜牧養殖技術還有很多種,例如推廣使用濃縮飼料,動物飼料喂養技術、動物養殖方法等等。當前食品質量安全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發展,需要看清當前的發展形勢,從綠色食品市場的角度出發,立足長遠的發展目標,發展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綠色畜牧養殖的發展有非常好的前景,想要提高綠色畜牧養殖質量,需要有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保證畜牧養殖中各項工作都安全、無污染、高質量,加強畜牧養殖管理,改善動物生長環境,合理的所用獸藥,對動物進行健康檢查和保健,提高動物的生存幾率,在對畜牧養殖動物進行防疫時,需要按照國家動物醫學標準、國家動物用藥標準等規范用藥,并進行防疫記錄,嚴謹在綠色畜牧養殖中使用禁藥。對有疾病的動物進行隔離治療,并嚴格的管理,做好畜牧養殖場所的消毒工作等,這些可以保證綠色畜牧養殖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前景。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是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發展的一個推動力,綜合分析得出,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需要大力的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促進綠色食品發展,保證食品安全。
3小結
徒步運動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休閑運動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資料主要內容涉及娛樂休閑、旅游、戶外運動、安全管理、風險管理、環境保護等文獻資料。
1.2訪談法
通過拜訪專家、學者、徒步者,與他們面對面交談,對自己所存在的關于徒步運動對環境的潛在影響的問題給與了詳細的解答,獲得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資料。
1.3實地考察法
經過實地考察,以及走訪有關戶外運動的拓展中心,跟隨徒步運動參與者參與徒步運動,進行實地考察,記錄參與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
2徒步運動對環境的影響
2.1徒步運動過程中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徒步運動逐漸成為大眾喜歡的戶外運動,但是參與者環境保護意識不足,很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但是具有強烈環境保護意識的參與者并不多,很大一部分參與者只是注重了徒步運動所帶來的精神需求和身體鍛煉,他們對徒步運動中所產生的生活垃圾沒有合理的處理,行進過程中所攜帶的物品大都是一次性用品,所使用的包裝或容器大都是不可自然降解的,參與者隨意的丟棄垃圾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徒步經過的地域留下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如礦泉水瓶、食品包裝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等。所以如何解決生活垃圾的是徒步運動中要解決的首要任務。
2.2徒步運動過程中砍伐樹木對環境的破壞
參與者的人數的不同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同。對于有些人來說,他們身體素質相對較好,而且具有很輕的挑戰欲望和冒險精神,他們往往喜歡前往陌生的環境里進行徒步穿越,他們選擇的路線往往比較偏遠,比如高山、草原、荒漠、冰川等人煙稀少的環境進行徒步旅行,由于這些地方徒步穿越有很大的危險性,參與者會采取組隊穿越,這些地域植被承受外界的破壞能力比較弱,途中所經過的環境變化復雜,對于這些偏遠地區的環境條件,參與者沒有進行實地考察沒有足夠的了解,盲目的進入只是為了能夠順利安全的通過,他們需要從樹上砍斷樹枝作為拐杖,或是用于驅趕動物等,可能在宿營時建筑帳篷需要樹枝作為輔助工具,所以他們隨意的砍伐樹木,直接造成了對環境的破壞。
2.3野炊可能帶來的火災對環境的破壞
徒步運動過程中為了增加其中的樂趣,參與者會進行野炊或是篝火晚會,出行時參與者可能會隨身攜帶火源,如:打火機、火柴等。有條件的可能會攜帶野營氣爐、氣罐。在營地生火往往所選擇的地帶雖然是很空曠,但是可能風會很大,而且地表植被很厚,如果沒有必要的防范意識很容易引發火災,在活動結束后可能因為忽略了燃燒之后的火種,沒有徹底的熄滅都會留下很大的安全隱患,這些細節都可能釀成很嚴重的火災。
3徒步運動對環境響的解決策略
3.1提高徒步人員的環保意識從根本上減少環境污染
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使戶外徒步旅游能長久的開展下去,各有關部門、組織戶外徒步的戶外機構必須加強戶外環境保護的宣傳,積極教育戶外徒步群體,做到“警鐘長鳴,防患未然”。加強環保教育,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并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加強監管力度。這樣能夠提高參與者的環保意識,提示他們將生活垃圾妥善處理,盡量少攜帶一次性生活用品,剩余食物和可降解包裝垃圾可以深埋處理,不易降解的包裝垃圾應該帶走不能隨意的丟棄,另外山村處理垃圾的能力有限,山民環保意識薄弱,往往將垃圾往河道和山谷隨意傾倒,直接污染了河流間接污染了土壤,所以盡量將垃圾帶到頗具規模的城鎮再處理。
3.2保護花草樹木禁止亂砍亂伐
通過相關部門宣傳保護稀有植被,保護花草樹木禁止亂砍亂伐,在一些地域設立警示牌,提醒徒步人員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而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時要發動當地群眾監督舉報,在具有很強吸引力的徒步地區設定監督崗,對不自覺的參與者給予一定的處罰,切實做到保護環境,做好徒步旅行前的環保教育,從根本上杜絕破壞環境并且鼓勵參與者積極宣傳保護環境,為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
3.3防止野炊可能帶來的火災對環境的破壞
人人樹立“森林防火”意識,時刻不忘森林防火。特別是在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按照《森林防火條列》的有關規定,經過審批后方可使用,不能夠盲目的野炊,在徒步過程中盡可能的避免使用明火,假如需要野炊活動,要慎重的選擇野炊的地方,要遠離樹木茂盛植被多的地方,盡可能的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時刻注意周圍的環境變化,做好判斷如果風大,容易把火星吹散應該禁止野炊。在野炊結束之后要進行仔細的檢查,確定火源已經徹底的熄滅后再離開,盡可能的減少野炊灶臺的搭建,數量越少越容易管理,野炊需要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負責者組織安排,最大可能的避免火災的發生
4結論
徒步運動對旅游者來說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對旅游地來說是一種新型的旅游開發方式,對管理者來說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但是現在關鍵是要提倡保護環境,加強人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切實做到可持續發展。合理的處理白色垃圾,嚴禁徒步行進過程中砍伐樹木,隨意的踐踏草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從徒步運動中得到了很多的精神體驗和身體鍛煉,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為徒步運動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昌盛。
[關鍵詞]十二五 環境保護 城市化 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 X3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171-1
1“十二五”期間加大環保工作力度的必要性
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繼續,“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前期的經濟增長前景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減,保增長、保就業和節能減排的矛盾可能會進一步顯現,短期內調整產業結構的難度會加大,沒有更有力的政策協調手段,不容易在全社會形成環境保護的合力。當前環境問題日益成為民生問題,環境目標在社會發展目標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環保意識和維權意識也逐漸加強;同時,由于環境管理體系和信息公開制度日漸完備,各地對環境的動態監測和信息披露能力、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環境問題不僅在生理上、也在心理上對公眾產生了更為重要的影響。目前公眾對污染問題的敏感程度較高,環境危機易于演化成社會危機,這使得全面、及時控制環境質量的必要性大增。
2“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面臨的挑戰
2.1發展的代價將在一定時期內居高難下
未來20年是我國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階段。目前,經濟發展正向工業化中期階段過渡,此階段內,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第二產業的增長,傳統意義上的污染型行業依然在增長。考慮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隨著經濟總量增長而持續增長的污染物產生量對環境安全的壓力越來越大。工業各行業隨著科技進步、技術改造、加強管理,單位產值污染排放強度會降低,但是由于總的規模增長,污染物排放總量會居高不下,甚至有增加的可能。如處理跟不上,對環境會造成更大的壓力。
2.2人口增長產生空前的環境壓力
預計202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4.5~14.9億,比合理人口承載能力多了1倍。隨著高檔耐用工業產品、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的消費總量不斷增加,電器、房屋以及汽車等家用消費品的增長速度還要加快。廢舊家用電器、建筑廢棄材料、報廢汽車和輪胎等的回收和安全處置將成為未來1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在解決生活中一般有機污染物污染和塵污染問題后,氮、磷造成的水污染問題將日益突出,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危害將凸現出來。同時,汽車尾氣污染趨勢加重,加上其它能源消耗過程,氮氧化物將成為一些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而且也會加重一些地區的酸雨危害。
2.3經濟全球化對環境保護帶來新挑戰
我國一些工業產品在生產、包裝等環節環境標準偏低,甚至沒有環境標準,出口易受到發達國家環境標準的限制。我國能源、資源消耗將對全球資源供應及國際履約產生深遠影響。未來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及大宗礦產品,將帶來能源安全和資源安全問題。另外,新技術發展在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有力工具的同時,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環境問題,帶來新的環境挑戰:
3對“十二五”環境保護的展望
3.1實現宏觀層面的總量控制
按照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仍將是主要目標。應著力通過總量控制工作,大力推進治污工程建設,建立健全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促進污染物產生量、資源能源消耗量的減少,優化經濟發展,進一步強化并形成總量控制的“倒逼傳導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同時加強治污設施包括環境基礎設施的監管,提高運行效率,建立配套政策措施,從注重建設向建設和運營過渡。
在“十二五”期間,總量控制將更多地考慮環境質量改善切入點,但總量控制削減方案制定不應單純從環境質量改善主觀意愿出發,應按照環境質量響應、技術可達可控、經濟可承受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以工程保障、政府預算等為主要實施計劃內容,進一步推進污染減排的系統管理。
3.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是保護環境的治本之策。為此,應強化政策導向,在產業政策上強化環境準入。在確定重點行業準入條件時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要求,新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準入條件和排放標準。已無環境容量的區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另外,還應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構建綠色貿易體系,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建議在我國進出口手續增加一個可調節的環境保護“閘門”,限制資源環境密集產品出口,鼓勵資源環境密集產品進口。
3.3進行農村環境重點整治
以農村聚居點人居環境質量為重點,構建城鄉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格局。從資源配置上看,要有效推進公共資源均等配置,應統籌安排城鄉生態環境保護,編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將環境監測和治理體系覆蓋到農村,加大農村聚居點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資金支持力度;從生產要素流動看,工業下鄉必須符合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要控制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
3.4優化環境保護
把“以人體健康為本”作為環保部門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原則,按照“以人體健康為本” 的目標需求來配置環境保護行政資源,優先解決易于導致人群健康損害的污染。環保部門在環境污染監測和治理的對象上要從目前的傳統污染物 “壓倒一切” 的模式逐漸、分區域的向兼顧有毒有害有機物、重金屬、放射性物質以及細顆粒物等對人體健康更具危害性的污染物控制模式轉變。
3.5保障環境安全
“十二五”期間,要啟動環境安全風險防范與應急的調查工作,識別我國環境風險的高發區域和敏感行業,加強對重大環境風險源的動態監控與風險控制。大力加強環境污染損害評估,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明確環境風險和處置對策,制訂綜合防治方案。全面推行穩定達標排放,抓好中小企業管控。防止產業布局不合理導致的環境風險。要重視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把防范重大污染事故、提高應急能力作為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的重要出發點。
4結語
我國在未來一定時期內要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總體形勢日趨嚴峻,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將環境保護工作擺在了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需要科學、合理地完善我國環境保護制度,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