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態景觀建設

生態景觀建設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7: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景觀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態景觀建設

篇(1)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的密度越來越大,相伴而來的是生態環境的惡化,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突出表現在水環境的惡化。作為水的輸送體,河道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態發展狀況,客觀上將直接影響水環境的保護。本文將簡單介紹城市生態景觀型河道建設的必要性及其相關問題。

關鍵詞:生態型;景觀型;河道;城市

生態型河道是相對貼近自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利工程。生態型河道以安全、可靠、經濟為基礎和前提,以滿足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多功能開發為目標,逐步形成陸域草木豐茂、生物多樣、自然水體鮮活流動、水質改善、具有多樣水生物物種互相依存形成系統并能達到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能力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一個景觀。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態景觀型河道建設,是現代社會人類渴望回歸自然、渴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迫切要求,是當前水景觀建設的最簡單直接、自然生動的客觀反映。隨著當今社會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人類創造的財富和人類自身都越來越緊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對水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嚴重。水景觀建設是與城市的現代化相聯系且密不可分的,是城市水利建設中體現水環境的重要方面。現代城市概念不再以高樓林立、交通便捷、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為唯一指標,應當體現生態、人文、活力。水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是生命之源,是資源、是財富、是生機、是文化、是景觀,是城市文化底蘊和文明素質的象征。從一定意義上說,建設生態型河道,就是在建設體現人文關懷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

建設生態景觀型河道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重視規劃,確定目標,科學論證,合理選項,規范管理,組織開展生態型河道建設,發揮整體效益。為此,在編制規劃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處理好整體與局部、長遠與當前、安全與景觀、需要與可能的關系。

首先,在開展河道工程建設之前,應當研究城市的環境建設,并了解各條河流、工程區域每個河段的自然特征和保護對象,居住居民的對河道環境的需求,然后再規劃。其次要確保生態景觀型河道的功能。河道要符合安全要求,作為工程,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另外生態景觀型河道建設并不是要求我們刻意地追求某種形式,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開展河道整治,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形成河道形態的簡潔樸素、自然通暢、水質改善、水體調活的局面。

生態景觀型河道的要求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態作用和景觀效果。

一、生態作用

現在因為城市各種經濟的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嚴重,城市的水體資源在深大程度上都遭到破壞,生態河道要負責維系周邊環境的生態平衡,以生態修復為目標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河岸線要盡量做到自然,富于變化;河道的橫斷面要寬窄不一;河道有沖有淤;坡度要有緩有急;在不同河段,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植物、動物的生存。具體來說就是:無害化。采用對環境的負作用及損害最低的方案,避免在使用對其他自然環境掠奪式破壞的材料。生態化-水體池岸、河道等的設計要有利于水環境的生物、植物、魚類的生存;節能化-從住區水環境的生命周期來考察、評估設計方案,優選低能耗的方案;綜合化-綜合審美要求與功能要求、經濟與實用、生態效用與日常維護、保養等多方面的要求。而且我們要定期進行河道清理與整治,保持河道的生態循環。

二、城市景觀

以景觀建設帶動濱河開發也是最近許多城市河道建設的重點之一。如在河道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加快集水資源綜合調度、景觀和觀景、內河游艇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景觀水系建設,從而帶動中小河道整治和加快沿岸綠化景觀建設,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游暢”的目標。可以選擇在水面開闊、水質良好、人文歷史景觀豐富的河段啟動景建設和旅游開發,并在市區形成中心水環。在居住區附近的觀賞型風景河道要滿足市民的居住要求,使人們擁有一個可以散步、運動的自然場地,同時為了滿足周圍居民戲水、觀賞的需要,將定期往河道內補充中水。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生態景觀型河道的建設應該是漸進式的。無論生物多樣性的構建,還是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能力的保證,在河道整治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如果不注重生態而快速地實施環境水利工程,往往會導致自然環境的不和諧。而且一定要定期清理維護,動員市民愛護環境,保護綠化河道。

生態景觀型河道的管理

建設生態景觀型河道還要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河道的管理。生態景觀型河道的管理是以前未遇到過的新課題,需要認真研究和處理好以下問題:一是管理體制和機制問題。按照統一管理與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分級負責的責任制;在管理過程中,探索管養分離的新機制,制定市場準入的規劃和管養定額標準,逐步實行養護的社會化、市場化。二是落實管理的經費。任何管理都需要人和物的投入,管理也必須要有成本。管理的投入要根據工程的性質和管理責任權限,由公共財政投入和社會性投入配套組成。三是提高管理的技術含量和科學調度水平。四是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

除此外可在河道兩岸設置管理路,滿足管理、養護河道的要求,局部地段與現有道路有機結合起來,在河道管理路上設置路燈,以滿足道路亮化的要求。要求清淤棄渣存放在指定地點。由有危廢處置資質的單位統一外運處理;在最大程度利用固體廢棄物的基礎上,將產生少量的廢混凝土、樁頭、廢磚頭等建筑垃圾排放。

生態景觀型河道是人們理想居住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個多學科、多專業共同努力協調的結果。要避免過于理想化的冒進態度,而應該因時因地因類制宜,根據居住區的自然、經濟、人文等各方面條件來選擇規劃,充分照顧業主、住戶的接受程度,不但要創造生態景觀型河道,而且要保證其可持續的運行與使用。總之,創造生態景觀型河道任重而道遠,但是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放棄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生態景觀型河道為目標。

參考文獻:

[1] 牛松杰,生態景觀河道建設新思路[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8(8):25,29.

[2] 胡方,楊利,趙靜.論生態型河道的建設與發展[J].山東水利,2008(6):49-51.

[3] J.O.西蒙茲著,程里堯譯,大地景觀-環境規劃指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

篇(2)

關鍵詞:城市防洪 生態景觀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對城市的水利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確保防洪安全情況下,城市水利建設要加強景觀生態環境建設。

1合理的堤防走向

在城市防洪規劃中,最常見的工程措施是將河道拓寬、清淤整治、裁彎取直、修筑堤防,以便減少河道糙率,增加河道泄洪能力,減少水流對凹岸的沖刷,從而達到抵御洪水的目的。從防洪方面看,綜合采取以上措施,可以達到減少防洪工程占地、減少工程投資等目的。然而,從景觀方面看,以上措施的采用或多或少都會損害河道的景觀價值。曲折、自然的河道代表著富有生命和變化,給人以良好的視覺感受。為了保留河道的景觀價值,在河道防洪規劃時,除河道瓶頸外,河道走向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彎曲,不必強求平直;沿河應盡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彎急刷的河段,將凸岸段堤防后移,洪水期形成湖泊,不強求等寬;或利用水流的分與合,形成河心小島,做到河流水系曲折變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應靈活多樣,在保證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許局部淹沒,做到有防有放。考慮河道景觀后,河道的占地可能增加,但河道的占地綜合利用價值提高,并不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而且,避免了河道大面積的土方開挖,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降低了工程投資。

2利用防護堤發展地面的景觀建設

地面的排水系統建設雖然擴大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加大了暴雨排入河流的速度,可是,這樣的改造工程也應注意和諧共建。對于城區原有的河道整治要保證其河道的直通和寬廣,對其河道的行洪斷面進行加固,保證洪水來臨時的輸水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調蓄能力,使其排洪的壓力減少。同時,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也要兼顧防護建設和景觀安排。堤背的景觀利用十分重要,防護堤的作用雖然是要避免城市遭到洪水的侵害,可是高高的堤背確實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居民的視野,對城市的整體布局造成了影響。針對這一矛盾,在堤身結構允許的情況下,將堤頂加寬成城市道路,使路堤結合,既方便城市交通,又利于汛期防汛。具體來講.可以將堤背坡采用緩于l:5的坡道與原地面相連,背面種植草皮,這樣既美觀又有防護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3對防洪堤斷面形態及護岸的景觀處理

由于雨量在時空上的不均勻分布,同一河道在設計洪水標準下的洪水流量可能是枯水期流量的幾十或幾百倍。從景觀方面看,在枯水期河道應有一定的水匝寬度和水流深度。為了滿足洪水期泄洪要求.河道必須有較大的行洪斷面:而為了保持枯水期河道景觀,河道斷面不宜太大。解決該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河道采用復式斷面。主河槽采用較小的寬度。保證枯水期有一定的水深,能夠為魚類、昆蟲、兩棲動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條件,同時又能滿足防洪要求。主河槽兩岸的灘地在洪水期間行洪,平時則成為城市中理想的開敞空間,具有很好的親水性和臨水性,適合居民自由休閑游憩。

4濱水區城市綠地系統

影響濱水綠化帶的寬度控制的因素很多,水體沿岸陸域開敞空間控制主要為了濱水綠化帶建設,濱水綠化帶要體現主題性。濱水綠化帶應以樹林布置和草地布置相結合,一味模仿國外以大片草地而無遮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水與綠的結合是環境景觀的基礎。自然美是濱水地段的主要美學特征,應該設法營造自然環境和自然景觀,保持岸線的純自然性,從而給人以回歸大自然原始美的感覺,這是濱水地段綠化的首要意義。濱水地段的綠化布置相對于水的位置關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從近水的灘地到堤岸護坡、堤頂,再到水岸空間的,從水中到岸上,從堤內到堤外,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4.1近水的灘地上種植地方性耐水植物

這樣的灘地在豐水期被淹沒,但大部分時間露出水面。要依據水生植物適應水深的情況,配植選種多樣水生植物,使其與兩側河濱綠地的喬木、灌木景觀形成呼應,重構水生植物、魚類、昆蟲類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營造豐富水景景觀,形成類似天然的濕地生態環境。

4.2在護坡上種草

在現有的護坡上砌筑混凝土框架,在框架內填土、種草,是結合堤岸防洪、并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改造的較好辦法。對于比較適宜種植的護坡,可進行多種植物的組合搭配,可達到豐富的視覺效果。在堤岸上面及堤岸以外的步行空間應以高大喬木為主,為步行和活動提供足夠的硬地面積,同時也提供足夠的樹蔭面積,又能保證視線的通透。

4.3 遠離水岸的空間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處理成大面積的綠地但要避免一覽無余的綠地,也要避免過密的樹木遮擋視線。沿水綠化帶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凈化水體,在沿江栽植大面積綠化有助于提高自然的滲濾凈化能力,減緩污染土壤對水體的威脅。大范圍連續的、多層次的河道水系綠化和水系水質的提高也為鳥類和水生動物提供必要的活動空間和容量,從而更加提高濱水地段的自然活力和生機,使水環境更具吸引力,也增強了不同濱水地段的地方特色和景觀個性,而同一地區恰當的物種選擇又可分明地展示出不同季節的景色變化。

5保持河道的曲直美感

河道的堤防取向要盡量與河道特點相融合,最常見的工程是將河道拓寬,清淤整治,裁彎取直,以便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減少水流對凹岸的沖刷,從而達到抵御洪水的目的。然而,從與城市景觀融合的角度來看,這些措施無論設計的多么完美,總是會過多過少的影響河道的觀賞價值。為了保留河道的觀賞價值,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上應盡可能保證河道的曲直美感。例如:沿河應盡可能布置一些蓄水湖、池,在河道拐彎急刷的河段,將凸岸段堤防后移,不必強求等寬,或利用水流的分與合,形成河心小島,做到河流水系曲折變化,有聚有散。堤防的布置也應靈活多樣,在保證城市主要地段的防洪安全前提下,允許局部淹沒。做到有防有放。

6結束語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的水利建設應該有著更高的追求目標,應在確保防洪安全情況下,加強景觀生態環境建設。在建設中,要從河道建設,防護堤建設、行洪斷面建設人手。一方面做好灘地綠化、堤岸照明等措施,來改善人民居住環境;另一方面,要以城區現有的防洪工程為基礎.綜合加固.提高河堤防洪標準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沈海高速(晉江段) 森林生態景觀通道 建設實踐

中圖分類號:U412.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十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泉州市委、市政府及各級黨政認真貫徹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福建省森林覆蓋率保持全國首位、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和“擴大森林種植面積,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和效益,建設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好家園”的新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加大宣傳,強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抓督導促落實,抓進度保質量,全力推進晉江市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項目區概況

晉江市位于福建東南沿海,泉州市東南部,晉江下游南岸。項目區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20~21℃,1月均溫11.9℃,7月均溫28.2℃,年均日照2130h,年均降雨量911~1231mm。晉江全市轄6個街道、13個鎮。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晉江段)起于晉江市池店鎮溪頭村,終止于晉江市安海鎮外曾村(即樸里服務區) ,由東北至西南方向橫貫晉江;公里樁號起于k397+800,終止于k420+560;路段全線總長22.76km,穿越晉江市的池店鎮、梅嶺街道、西園街道、磁灶鎮、內坑鎮、安海鎮6個鄉鎮及街道。高速公路主線為雙向8車道(新拓寬福廈線),本次設計總里程為22.76km。

項目區可綠化地塊包含旱地、平原地塊、水體旁空地、民居及廠區前沿地塊、山體、坡耕地及路旁帶狀地塊等;不可綠化部分包含隧道、高架橋、河道兩側泄洪區灘涂地、高差極大的道路及護坡擋墻兩側地塊、緊靠隔離柵的民居及廠房、山石地以及市政在建或擬規劃建設的地塊;已綠化部分包含山體已造林地塊、隔離柵已綠化地塊。

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原則

第一,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根據晉江市區域環境條件和立地質量狀況,采取以珍稀鄉土樹種為主,結合區域適生性較強的塑形、色彩樹種,確保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的成效。第二,優化樹種配置,改善環境、提高景觀效果并重原則。采用品種和規格適當的綠化彩化苗、凈空氣凈化功能樹種,力爭在短期內取得最佳景觀和環保成效。第三,尊重自然、協調提升原則。綠化苗木選擇上要與公路周邊環境相協調,通過綠化的過度,是公路流暢的、自然的融入周圍的環境中。

營建范圍和類型

項目區規劃設計總里程22.76km。其中可綠化總里程13.8km,占總里程的60.7%,可綠化面積1930畝;已綠化和不可綠化總里程8.94km,占總里程的39.3%。其中池店鎮可綠化面積為369.8畝,西園街道可綠化面積為359.9畝,磁灶鎮可綠化面積為544.4畝,內坑鎮可綠化面積為537.0畝,安海鎮可綠化面積為118.7畝。

項目區涉及沈海高速(晉江段)沿線兩側30~50m可視范圍內的,可綠化地段,涉及西園、池店、安海、磁灶、內坑5個鎮(街道),共計單側綠化長度22km,綠化面積約128.67hm2。針對不同地段的立地條件、景觀需求和自然景觀基礎,將沈海高速(晉江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營建分為6個類型,分別為:以綠色通道示范建設為主的精品段、以結合現有地形造林綠化為主的標準段、以道路、空地補種為主的補植提升段、以農田兩側道路、空地綠化為主的農田林網段、以水體綠化為主的生態景觀段。

項目實施效益

4.1 生態效益

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成后將新增綠地面積128.67hm2,每年可固定CO2和釋放O2的轉換價值較高;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起到了護路林帶的作用,能有效的衰減車流噪聲,50m寬的綠帶至少可以降低噪聲15分貝;森林生態景觀通道還將發揮農田防護林帶的作用,調節農地的小氣候,保障周邊地區農業的穩產高產;另外,通過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高速沿線森林生態系統將得到優化,進而減輕城市發展中所面臨的壓力和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大范圍的植綠增綠,不僅可加快實現“有路皆綠、有水皆綠、有城皆綠、有村皆綠”的目標,還可實現水資源質量和空氣質量人類生存生態環境質量的大幅提高,具有明顯的生態環保效益。

4.2 景觀效益

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實施后,將建成長達22.76km,造林面積達128.67hm2的森林景觀通道。美化環境的同時,有益駕乘人員健康,使道路行駛環境更加舒適宜人,是構成城鄉景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沿線景觀綠化可成為一種品牌特色,可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并可提高當地人民的主人翁意識和保護優美環境的責任感,有效提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和群眾的幸福指數。

4.3 經濟效益

首先,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的林副產品可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并且可為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提升奠定基礎,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第二,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可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城市和周邊地區經濟活力、吸引各地客商注資,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第三,在立地質量條件等因素適宜的地段,可引進綠化苗圃經營和發展林下產業經濟,實現綠化美化和生產經營的雙贏。

5 在的問題與對策

5.1規劃與實施協調優化

本次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過程中,出現由于整體景觀要求等原因需要增加,或地塊落實難度較大需要減除的現象,如不及時妥善解決,定會影響工程進度。位針對這一問題,業主、施工方和設計單多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經討論分析后對需要增減的地塊及時作出調整,并上報相關主管部門備案,確保工程進度。

5.2 預防苗木價格攀升

在該類大規模景觀綠化工程實施年度,苗木價格會隨著市場需求的加大而不斷上浮。為避免該類現象出現,建議在今后大規模綠化年份應通過提前預備苗木或預約訂購苗木的方式解決苗木供應問題。

5.3 變通解決資金壓力

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中的綠化地塊是向當地居民通過征或租的方式獲得,如若征租地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施工進度將會受到很大影響。晉江市采取“政府投入示范帶動、片區開發建設聯動、引入苗圃經營補充”的建設資金籌措機制。示范段建設和高速出入口周邊綠化景觀提升由市財政統一投入。建設范圍內屬于企業用地或組團項目用地,由企業無償提供土地,政府統一實施綠化。如磁灶印刷基地、安海機械裝備基地、內坑品牌企業園等項目和企業積極主動將森林通道建設范圍內的企業規劃用地無償用于森林通道建設。對示范段以外,交通便捷、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塊進行出租,引入社會經營性苗圃投資建設,隔離欄外30m作為永久性森林通道,其余20m范圍在統一規劃、管理的前提下,由經營性苗圃作為苗木培育基地。

5.4 加強各方配合效率

為確保本次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任務如期完成,晉江市各相關單位在市政府的同意部署下通力配合,全速推進。市財政局優先保證項目建設資金、農業局在完成工程招投標公示后,立即組織施工隊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召開技術交底會,明確森林通道建設目標要求和注意事項,并進場施工。工程實施階段由晉江市農業局牽頭,多次組織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相關人員進行技術交流,為工程進度清除阻礙。施工單位克服時間緊、工作量大、地形復雜及惡劣天氣等不利因素,倒排工期,增加人力物力,確保在工程建設質量、標準不降低的前提下,按時完成沈海高速公路晉江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任務。

森林生態景觀通道營建經驗

沈海高速(晉江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設計結合實地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造和確保生態景觀成效:第一,注重整體景觀提升。為全面提升森林通道建設綠化景觀,規劃在50m建設范圍內穿插種植三角梅、紅葉石楠、夾竹桃、龜背竹等灌木和地被植物,做到有層次、有色彩、有變化、有規模、有氣勢的整體景觀效果提升。第二,不同綠化類型細化。將可綠化面積劃分為六大類型,分別是以綠色通道示范建設為主的精品段,以結合現有地形造林綠化為主的標準段,以道路、空地補種為主補植提升段,以農田兩側道路、空地綠化為主的農田林網段,以水體綠化為主的生態景觀段,以引入苗木培育基地建設為主的苗圃經營段,針對不同綠化類型,結合實地進行細化設計。第三,突出晉江特色。按照尊重自然的設計原則,通過休閑小公園、城市慢行道等形式,把高速公路兩側的自然風光和閩南特色建筑彰顯出來,塑造晉江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品牌,提升晉江森林生態魅力。第四,建成即景的設計、施工標準。按照“造林大苗化、樹種多樣化、品種鄉土化、色彩季相化”的要求,在樹種選擇上,大部分采用胸徑8cm-15cm的全冠或半冠容器大苗,在樹種搭配方面,采用喬灌結合,花葉搭配。第五,加強苗木管護環節設計。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中苗木的管護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系到本次森林景觀通道建設效果。在苗木的栽植初期,采取三角支架固定、挖渠起垅等工程技術手段確保苗木成活;在施工結束后,采取圍護欄、警示牌、灌溉、噴藥等途徑進行合理保護苗木。第六,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設計建設配套設施,結合周邊自然文化景觀特色,把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成為集“生態、景觀、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多功能綠色走廊,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宜居程度和區域人群的幸福指數。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論述;生態景觀;河道綜合治理;應用

1河道綜合治理的新理念

在河道整治中,要在充分利用河道自然生態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自然的生態體系,不但要保持河道自然流向,而且要注意協調城市建設與河道的和諧關系。目前,比較流行的河道綜合治理的理念就是建設自然型河道。所謂自然型河道,也就是要在盡量維持河流固有生物環境的前提下,以制造優美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加強護岸,保持河道自然原生態,使河岸景觀建設體現自然形態。所以,河道整治不僅僅是單純地保護自然,還要在河道環境建設中,實現自然回歸。

2生態景觀在河道綜合治理中應遵循的原則

2.1統一性原則

在河道綜合治理的生態景觀規劃中,首先要明確河道的生態狀況,其次要考慮其上下游、左右岸生物群體的基本情況和相互之間的聯系,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籌安排,確保河道綜合治理的各個環節都能夠融入生態因素。

2.2改善性原則

河道綜合治理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當前的河道現狀。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既是出發點,也是綜合治理的歸宿。河道生態環境的改善涉及3個方面,首先是改善水資源質量,其次是改善河道生物群體生存狀況,再就是河岸生態景觀面貌的改善。

2.3融合性原則

河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對河道綜合治理就是要讓河道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讓河道成為人們優美生活環境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延伸河道水面,建立岸邊綠化帶,協調河道的生態環境,優化河道的生態系統,為人們的休閑生活提供一個好去處。

2.4美化性原則

河道的綜合治理是對河流從下到上、從水底到河岸的一個系統的治理過程,疏通河流、護坡防洪、鞏固堤壩等河道內工程施工,都要圍繞著美化原則來開展。

3生態景觀在河道綜合治理中的應用

3.1改善水質,涵養水源

改善水質是河道綜合治理的內容之一,因為河道與城市建設密不可分,河道的治理對城市品質的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生態景觀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截污治污,生態植物能有利于污水的截留和沉淀,減少河道污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景觀植被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汛期排洪泄洪依然是擺在河道治理中的首要目的,確保河道排洪泄洪安全,這是河道綜合治理的基本任務。

3.2化城市水環境

河水被譽為是城市的生命線,城市水環境的優化建設,有利于保證城市生態環境及其社會環境建設的協調,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實現城市水利建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河道里的水資源不僅給城市帶來了生命之水,也對城市建設品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美的城市中一條清澈明亮的河水,提升了這個城市人們環境幸福指數。不但有利于建設宜居的生態城市,還有利于現代城市建設新理念的實踐,更是提高了人們追求自然生活的品味。河道的生態景觀建設與城市建設互為補充,提升了河水質量,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是互利共贏的舉措。

3.3綠色河岸的生態景觀技術措施

河道綜合治理“綠色生態”的理念,生態景觀的運用有很多方面,比如,改造原有的硬質河岸,在土坡采用柔性材料種植綠化,如根系發達具有良好護坡固土作用的紫穗槐、杞柳、胡枝子、黑麥草等品種,濱河綠帶的種植要根據適地適樹原則,分別選擇適合當地立地條件的樹種以及展現當地特色的植被。關于護岸工程,要以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出發點,緊密的河道和生態景觀相協調。其技術措施主要是采用梯形斷面、人行道設置在堤頂、親水平臺設置在堤下。親水平臺與堤頂之間的銜接采用斜坡進行,并采用草皮護坡。所以,河道綜合治理完全可以保持原河道的蜿蜒曲折,河岸綠色植被也能遵循原有的風格,生態系統就可以得以全面地保護。

3.4生態景觀的改造措施

河道生態景觀的改造工程措施中,植物種植必須要體現綠化的本質,并注重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多種植物的特點,利用不同植物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的人工生態景觀,并與河道呼應,確保河道景觀的融合性和一致性。讓人們深入河道沿岸生態景觀中,感受不同景觀元素錯落有致的布置,使身心真正融入生態的環境中,體驗著優美的自然風光,怡然自得。

篇(5)

關鍵詞:景觀林;類型;技術;遂昌縣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05302

1引言

遂昌縣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以甜櫧、木荷最為典型。森林植被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從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次生馬尾松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針闊混交林、中山矮林和灌叢。根據2006年全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結果,全縣共有木本植物100科,348屬,1036種,可供開發利用的優良鄉土造林樹種100多種,花卉、綠化、觀賞樹種300多種,植物種類較為豐富。

2生態景觀類型

根據生態學、植物學和景觀學原理,遂昌縣現主要有常綠闊葉林景觀、常綠落葉闊葉林景觀、針闊葉混交林景觀、落葉闊葉林景觀、針葉林景觀、經濟林景觀、竹林景觀、灌木林景觀等多種森林生態景觀類型,但其各生態景觀類型面積分布不均,色彩變化不大,視覺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常綠闊葉林景觀面積比重少,針葉林景觀面積比重大,林相單調或破碎、季相變化少、樹種分布不均或單一、層次結構簡單、林分稀疏等方面。根據規劃區域生態景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整體形態、季相變化、層次變化等多種生態系統和空間類型出發,按照規劃原則,通過在各景觀類型中進行目的樹種的培育或改造,逐步提高規劃區域常綠闊葉林景觀面積比重,減少針葉林景觀面積比重,調整森林生態景觀面積,豐富森林生態景觀樹種,增加森林生態景觀層次,提升森林生態景觀效果。

2.1景觀保護型

將森林生態景觀建設區域內現有郁閉度≥0.5的喬木林,所有經濟林、竹林、特殊灌木林以及未成林造林地(針葉林除外),苗圃地和林業輔助生產用地等均納入森林生態景觀保護型。區域內,具有較高的森林生態景觀價值的常綠闊葉林景觀、常綠落葉闊葉林景觀、針闊混交林景觀。對這些景觀,應采用限制采伐的方式進行嚴格的保護管理。其中,《遂昌縣林木資源限制采伐工作方案》劃定為禁伐區的林地面積,要嚴格限制采伐;對于非禁伐區的林地面積,原則上禁止采用皆伐和大面積擇伐;對于林業生產經營區的人工商品林基地(含工業原料林、合作造林、世行貸款造林)可準予皆伐,但要控制采伐區塊面積,避免集中成片采伐,盡量降低其對生態景觀整體形象的破壞。

2.2景觀改造型

將森林生態景觀建設區域內現有郁閉度

2.3景觀營造型

對森林生態景觀建設區的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宜林荒山荒地等,根據立地條件分別宜樹、宜灌或宜草等進行綠化。現有未綠化的宜林荒山荒地,基本上立地條件都較差,難以營造成較好的森林生態景觀,因此要以種灌及種草來綠化為主;對立地條件較好的宜林荒山荒地,選擇木荷、甜櫧、櫟類、楓香、櫸樹等樹種營造闊葉林景觀。今后采伐等形成的跡地,要及時并按照規劃的生態景觀建設方向造林綠化;坡耕地利用楊梅、厚樸、柿樹、毛竹、茶葉等生態經濟樹種營造經濟林景觀。

3生態景觀建設技術措施規劃

3.1立地類型劃分

根據規劃區的地貌、海拔、坡向、土壤、土層厚度等對樹木生長影響的分析,確定以海拔、坡向、土壤為主要因子來劃分立地類型,并擬定各立地類型的主要適生樹種。

2014年10月綠色科技第10期

鄭慧萍,等:遂昌縣景觀林建設的類型及關鍵技術資源與產業

3.2樹種選擇

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優先選用觀賞價值和生態效能高,并有成功種植經驗的優良鄉土闊葉樹種進行生態景觀改造和培育,增加樹種組合和植被層次及季相變化,既能適宜林地的立地條件,又能滿足生態景觀的建設要求,達到投資少、見效快、景觀美、地方特色鮮明的目的。此次規劃主要選擇以下樹種。

3.2.1按生態習性分

常綠闊葉喬木樹種有香樟、浙江樟、楠木類、細柄蕈樹、木荷、青岡、苦櫧、甜櫧、米櫧、羅浮栲、栲樹、南嶺栲、烏楣栲、杜英類、猴歡喜、香港四照花、木蓮類、含笑類、楊梅、冬青類、桂花;落葉闊葉喬木樹種有楓香、缺萼楓香、毛紅椿、連香樹、秀麗槭、檫樹、小果冬青、南酸棗、馬褂木、銀杏、櫸樹、黃連木、柿樹、藍果樹、無患子、光皮樺、黃山欒樹;常綠灌木樹種有構骨冬青、毛瑞香、浙江蠟梅、梔子花、杜鵑、茶葉、鹿角杜鵑、云錦杜鵑、夾竹挑、女貞;落葉灌木樹種有滿山紅、丁香杜鵑、毛黃櫨、美麗胡枝子;常綠藤本植物有常春油麻藤;竹類有毛竹、遂昌雷竹。

3.2.2按主要用途分

浙南及遂昌特色樹種有遂昌冬青、遂昌大果油茶、遂昌雷竹、九龍山榧、浙江蠟梅、伯樂樹、樂東擬單性木蘭、閩楠、鳳凰楠、細柄蕈樹、毛紅椿;觀賞樹種有伯樂樹、含笑類、木蓮類、浙江紅山茶、遂昌大果油茶、香港四照花、毛瑞香、常春油麻藤、美麗胡枝子、杜鵑、滿山紅、丁香杜鵑、鹿角杜鵑、云錦杜鵑等;春―色葉樹種有黃連木、刨花楠、紅楠、閩楠、細柄蕈樹等;秋―色葉樹種有楓香、藍果樹、毛黃櫨、秀麗槭、銀杏、櫸樹、山烏桕、黃連木、香港四照花等;常色葉樹種有栲樹、米櫧、羅浮栲、南嶺栲、杜英類、猴歡喜等。

3.3林地清理與整地

造林前的林地清理與整地,無論是無立木林地的造林,還是林分補植改造,都不能破環周圍的森林生態環境與生態景觀。所以,只對造林地劈除草灌與清理樹根、石塊等雜物,并保留目的樹種。整地方式采用挖大穴,穴的規格一般為50cm×50cm×40cm,容器苗可適當減少挖穴規格,挖穴后及時回填,以免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3.4造林密度、種植季節與種植方式

景觀營造,造林密度為2100~2700株/hm2,其中大苗造林密度為1500~1800株/hm2,小苗造林密度為2500~3000株/hm2。景觀改造,有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補植密度以600~1500株/hm2,灌木林地補植灌木樹種密度以1200~1800株/hm2,喬木樹種補植密度以900~1500株/hm2為宜。為提高成活率,需選擇春季或冬季植苗造林,即在樹液流動前的雨后無風陰天定植。種植方式采用植苗種植。栽植時應嚴格按《造林技術規程》要求進行。苗木盡可能當天栽完,當天栽不完的必須假植。苗木在起運時要帶泥球。難成活苗木,栽前可用ABT生根粉、GGR植物生長素蘸根造林等先進技術,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所有苗木裝車時,必須認真檢查,不得壓傷苗木,并用濕草覆蓋其根部,以防水分蒸發。

3.5補植與幼林撫育

種植后必須對幼林采用除草、松土、培蔸、擴穴、除萌、修枝等撫育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對種植后死亡的幼樹及時補植,保證成活率達到合格要求。撫育次數為種植后第一、二年各1次,第三年1次,撫育時間為每年6月或9月。為防止水土流失,撫育方式采用塊狀撫育。

參考文獻 :

[1]劉秀晨.加強森林撫育 全面提升森林質量[J].中國產業,2011(7).

[2]沈孝輝.森林整體質量危機[J].綠色中國,2004(11).

[3]遂昌縣林業局.遂昌縣景觀林建設方案[R].遂昌:遂昌縣林業局, 2012.

篇(6)

一、林帶建設原理

林業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原理主要指防護林科學原理,包括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適地適樹、樹種擇優原則等;園林美學原理,最重要是采取植物造景的美學原理進行,包括變化統一原則、對比調和原則、尺度比例原則、均衡穩定原則和韻律節奏原則等;景觀生態學原理,景觀生態學是以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種流在地球表面的遷移與交換,研究景觀的空間結構、功能及其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林業生態景觀林帶建設要貫徹藝術性、人本性和生態性三性統一原則。

二、林帶建設原則

林業生態景觀林帶建設的主要原則包括生態防護優先,做到多功能和景觀的復合;遵循植被與環境互作、植被演替等客觀規律,科學搭配不同的植物,實行植物造景。在林帶營造中,體現地方特色,以鄉土景觀樹種為主,考慮季節性因素等。林帶建設中,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突顯景觀的原則;堅持依據現有、優化提升的原則;堅持生態優先、多效益兼顧的原則,科學構建立體、復合的生態景觀林帶。營建具有多層次、多樹種、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綠化帶。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以當地特色樹種、花色樹種為主題樹種,以鄉土闊葉樹種為基調樹種,構建帶狀的復層結構的植物群落。二是依據現有,整合資源。在現有林帶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升,在綠化基礎上進行美化生態化。注重與沿線的濕地、農田、果園、村舍等原有生態景觀相銜接,注重與各地防護林、經濟林、綠道網等建設統籌實施,充分實現各種生態建設項目的整體效益。三是科學規劃,統籌發展。保證建設工程的有序銜接和生態景觀的整體協調。

三、林帶建設主要措施

生態景觀林帶建設要以現有的綠化和森林為基礎,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一是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跡地、閑置地、地進行人工造林。二是對疏林地、殘次林進行補植套種。三是對已經綠化但景觀效果不理想的林分進行改造提升。四是對景觀效果較好的林分進行封育管護。具體建設方法上,采取“造、補、改、封”相結合方式進行。“造”是對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跡地、閑置地、地進行人工造林;“補”是對疏林地、殘次林進行補植套種;“改”是對已經綠化但景觀效果不理想的林分進行改造提升;“封”是對景觀效果較好的林分進行封育管護。林帶建設范圍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鐵路等主干道隔離網范圍內的中間隔離帶和路肩綠化帶;主干道沿線分布的城鎮村居、景區景點、服務區、車站、收費站、互通立交等景觀節點;主干道經城鎮、廠區、農用地兩側各20~50米范圍內的綠化;主干道兩側1公里可視范圍內的林地。

篇(7)

【關鍵詞】景觀設計;生態景觀;人文元素

人與自然環境之間不可分割的依賴關系。本文通過研究如何在生態景觀設計中如何融入人文元素的設計方法和要點,逐步探討適用于當今生態景觀設計的設計原則、設計步驟和設計要點,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深化人類對于生態景觀設計的認識,提升其價值。創造一個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和時代性、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生態景觀設計。

一、景觀設計及生態景觀設計的內涵

景觀設計是一個多種文化學科交融的應用學科。景觀設計具有主客觀的雙重性,包括具象的生態形式和抽象的生態形式。景觀設計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它還在尋求一切生命的和諧共存關系。

生態景觀是把景觀設計的觸角延伸到生態的層次,把景觀設計作為改善和改造自然環境,提高人類與自然的協調關系的手段并形成生態的景觀效果。它具有廣泛的社會實踐意義和學科的交叉影響,更主要的是這種景觀設計的廣泛性、科學性,以及它所形成的生態景觀。

生態景觀設計尊重場地、因地制宜,尋求與場地和周邊環境的密切聯系、形成整體的設計理念。生態景觀設計是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多為景觀,包括自然生態景觀、經濟景觀、人文景觀等格局、過程和功能的多種藕合復合生態體。它不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觀,還包括了無形的系統之間的生態聯系。它強調人類生態系統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系統結構和功能之間的有機結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關聯,以及天、地、人之間的融洽性,倡導“科技、生態、景觀、人文”的共同主題。生態景觀設計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為目的,重視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將原始、天然、趣味的大自然環境引到城市建設中,使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們能夠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

二、生態景觀設計中人文元素面臨的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加速,我國城市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但是也可以看到,不少城市和地區,由于忽視對歷史文化遺產、對城市特色的保護,破壞景觀也是十分嚴重的,值得引起高度重視。人文元素主要面臨問題:

1.建設性的破壞。由于認識的偏差、措施不當,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在舊城改造中,由于許多城市沒有重視歷史街區的保護,使得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在經濟發展大潮的沖擊下遭到破壞,破壞了歷史古跡,導致有些歷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文化韻味。周干峙院士對這種現象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名為新思路、新風格,實為對本國文化的無知,是一種文化虛無主義的表現”。另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拆掉了不懂得真古跡,卻又拼命地熱衷于建造假古跡。假古跡既不代表古代文化,又不代表現代文化,將一些人文元素瀕臨滅絕。

2.改善環境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缺乏妥善協調。有些歷史文化名城,商業氛圍越來越濃,而文化氛圍卻日益淡化。麗江古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古城保護得不錯,但古城內一個商店接一個商店,文化氛圍不濃,不能充分反映古城的特色,這是令人遺憾的。

3.要加強法制保護。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重要的是要加強法律保護。因為文化遺產是最稀缺資源,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不可再造性,也是不可替代的。它的價值是難以用金錢來估量。因此必須要有嚴格的法律和監督機制來加強對遺產的保護。始終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特別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僅包括文化元素本身,而且還應涉及周圍自然景觀的保護。

三、生態人文景觀設計中人文元素的融入思路

1.生態人文景觀設計方向。自然觀光旅游開發:群植古銀杏觀覽、孤植千年古銀杏觀覽、野生動植物景觀。民俗民風展示山地景觀觀覽、茶園、田園風光、歷史文化觀光產品:古樸幽深的古祠、民俗民風博物館、古樸民居、摩巖石刻、尋找英雄足跡、野戰活動游戲。休閑度假旅游產品:農家樂、民俗民俗風情展示、休閑垂釣、山地野營、山地運動、山地休閑。山寨綠林療養產品:山寨療養、山地綠林度假、山地綠林保健。

2.生態建設措施。注重生態自然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保護現有自然環境,荒山荒地應抓緊實現以森林覆蓋為主的綠化,最大限度地增加林地面積,做好造林,撫育工作,使地形地貌不受到破壞,山石水體不受到污染,動植物生長不受到阻礙,生態系統平衡不受到傷害。例如,在山體上種植一些茶園,既可以傳承茶文化,也可以保護生態自然資源。總體目標:藍天碧水,林深草密,清新自然。注重水體資源與環境保護。水質治理是切入點,水體質量一旦遭到破壞,其凈化的代價往往非常大,對于旅游業的發展也將形成最大障礙。例如,通過在水體中種植可以凈化水體的藻類,放養魚類,既可以開發成為休閑垂釣中心,也可以保持水體資源環境的平衡發展。在旅游景區和瀏覽道路的景觀范圍內,嚴禁開采山石,要保持山體風貌的整體性和觀賞性。采用:“游住分離模式”,最好還要在山上建各類接待設施。

3.人文元素及其環境保護。保護人文社會資源。注重保護民俗民風博物館:如氏祠等幾個姓氏的的幾十本草族譜、族規界碑及期修祠紀念碑。保護當地鄉土民情,其中古樸民居、居民的生活活動方式,也是生態旅游景觀中被觀賞的對象,是景點。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內涵,組織專門機構,專人,分門別類進行收集整理歷史文化與民眾資源、編輯、出版相關文化、民風民俗、民間藝術、人物詞典、小說使其成為旅游產品的組成部分,即可提高旅客的探迷,探知興趣,同時也是提高旅游區文化品位的需要。

傳承文化典故。以當地農耕文化的石磨,水車,風車,織布機等古老的勞動工具,作為風俗風情展示,傳承農耕文明,發揚當地風俗風情。“五老樹”、“銀杏至尊”等神話傳說的典故,通過摩巖石刻的生態景觀設計方法,傳承銀杏谷文化,發揚中國傳統。

嚴禁毀壞文物,杜絕人工建。設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狀況。入口大門的設計、雕塑、小品的設計以千年銀杏村的銀杏葉為設計元素,將現代的大門、雕塑,通過融入人文元素的設計方法,設計成為既生態,又具有人文元素的生態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l]武星寬.設計美學導論[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成av人电影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葡京|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怡红院免费的全部视频|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 性人久久网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人人婷婷人人澡人人爽| 亚洲av综合色区| 国精产品自偷自偷综合下载|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免费| 国产免国产免费|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办公室撕开奶罩揉吮奶头h文视频| 亚洲色18禁成人网站www|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影院色老大2020|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